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一、总则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和预算控制,保障资金的有效使用,提高资金利用效率,特制订本制度。
二、预算编制1. 本单位的预算编制工作由财务部门负责,各部门按照财务部门的指导,提供相关资料和数据。
2. 预算编制应结合单位的发展规划和实际情况,科学制定预算数额和支出计划。
3. 预算编制应遵循合理、科学、严格的原则,确保经费分配合理公正。
4. 预算编制应按照年度进行,预算报告应在上一财年结束后的两个月内完成。
三、预算执行1. 预算执行由各部门负责,财务部门提供必要的支持和监督。
2. 预算执行应按照预算计划进行,不得擅自增加或减少预算支出。
3. 预算执行时遇到特殊情况,需要调整预算支出时,需经过财务部门的认可。
4. 预算执行要及时、精确地记录各项支出,确保资金使用的合理性。
5. 预算执行过程中,如有超支或闲置的情况发生,需及时报告并纠正。
四、预算监督1. 预算监督由单位财务部门负责,对各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2. 预算监督应及时、全面,发现问题要及时报告并提出解决方案。
3. 预算监督要注重效果,及时发现和纠正不正常的支出情况。
4. 预算监督要贯穿于预算编制、执行和决算的全过程。
五、预算调整1. 预算调整需经过合法程序,应当提供充分的理由和依据。
2. 预算调整需经过相关部门的评估和审核,确保合理和符合实际需要。
3. 预算调整应及时、有效,确保单位的正常运转和发展。
六、预算决算1. 预算决算由财务部门负责,各部门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数据。
2. 预算决算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对预算执行的情况进行梳理和总结。
3. 预算决算报告应按时提交,报告内容应真实、准确反映单位的财务状况。
4. 预算决算报告需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核和批准,确保决算结果的可信度和科学性。
七、附则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正式实施,如有需要,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是指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制定的,规范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的管理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对于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保障财政资金的合理运用和有效监督有着重要的意义。
以下将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预算监督三个方面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进行详细介绍。
一、预算编制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是指依据法律法规和上级部门的要求,对行政事业单位下一年度的收入和支出进行全面、科学且合理的规划。
预算编制应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明确预算编制责任人,并建立完善的预算编制流程和程序。
首先,应制定预算编制工作计划,明确编制时间节点和责任人。
预算编制工作计划应与行政事业单位的年度工作计划相衔接,确保预算编制能够适应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需求。
再次,应明确预算编制的原则和方法。
预算编制应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合理的原则,确保预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最后,应制定预算编制的审核和审批程序。
预算编制的审核和审批程序应由相关人员进行审核,并报上级部门审批,确保预算编制的合规性和合法性。
二、预算执行首先,应建立预算执行的责任制。
明确预算执行的责任人和责任部门,建立健全的预算执行管理流程和制度。
其次,应加强预算执行的监督和控制。
对预算执行进行实时的监督和控制,确保预算的合理运用和有效管理。
监督和控制应强调日常预算执行的全过程,包括预算任务的下达、预算资金使用的情况、预算支出的执行和决算工作。
再次,应建立预算执行的信息公开制度。
公开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接受社会的监督和评价,提高预算执行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最后,应加强预算执行的信息化建设。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预算执行的电子化管理平台,提高预算执行的效率和准确性。
三、预算监督内部监督主要通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建立审计机构或者委托专业机构进行内部审计,对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进行监督和评价。
外部监督主要由上级部门、财政部门、审计机构和社会各界进行的,通过对行政事业单位资金收支情况和使用效果进行的监督和评价。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一、概述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是指为了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确保国家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和透明度而制定的一套管理规定。
本文将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和预算评审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二、预算编制1. 定期编制预算:行政事业单位应根据上级部门的规定,按照年度进行预算编制,并在规定的时间内报送上级审核和批准。
2. 预算编制的原则:严格按照预算编制的程序和方法,确保预算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3. 预算编制的内容:预算编制需要包括单位的经济责任制、经济效益和经济指标等内容,以保证预算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三、预算执行1. 预算执行的程序:行政事业单位应按照预算编制的内容和指标,逐项执行,并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执行情况。
2. 预算执行的原则:严格按照预算的用途和额度执行,杜绝挪用、私分和乱用国家资金。
3. 预算执行的监督:上级部门对下级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并对违规行为进行追责和处罚。
四、预算监督1. 内部监督: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应设立监督机构,负责对预算的合规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并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
2. 外部监督:社会各界、媒体、审计机关等应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确保国家资金的合理使用和防止腐败行为的发生。
3. 监督结果的报告与公示:行政事业单位应将预算执行情况及其监督结果及时公示,接受社会的监督和评价。
五、预算评审1. 预算评审的机构: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预算评审机构,负责对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进行评审,并提出改进建议。
2. 预算评审的内容:预算评审主要围绕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合规性进行,评估预算的质量和实施效果。
3. 预算评审的结果利用:行政事业单位应根据预算评审的结果,及时改进和优化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方式,提高预算管理的水平和效果。
六、结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的健全与完善,对于有效保障国家资金的使用、提高财务管理的规范性和透明度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践中,必须严格遵守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和预算评审等方面的规定,确保预算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坚实的财务基础。
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制度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展,行政事业单位在国家进展中扮演侧紧要的角色,并承当着肯定的经济责任。
为了有效管理这些机构,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制度就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实施方法。
一、基本概念1. 预算预算是指机构或单位将来肯定时期内计划进行支出的制度性布置,它包括收支预算和资金预算。
收支预算是一个机构或单位肯定时期内估计获得的收入和支出的推测,而资金预算则是指一个机构或单位肯定时期内资金的支出计划。
2. 预算管理预算管理是一种有效地组织和规划单位资源的方法,旨在确保单位有充足的资源来达到其目标,同时对资源的使用进行有效的掌控。
3. 行政事业单位行政事业单位是指由国家、地方和政府投资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以供给公共服务为目的的国家机构。
例如,教育、医疗、公共交通系统等行政事业单位。
二、原则1. 合理性原则预算应依据实际情况订立,不能够过高或过低。
一个合理的预算既要实现企业的目标,还要合理调配资源,以确保公共服务供给的高效性和长期可持续性。
2. 透亮度原则预算应保持透亮度,以便业务人员和公众了解预算的执行情况,例如,在肯定的时间内公开资金的使用情况等。
3. 掌控原则预算应当对资源的使用进行有效的掌控。
这样才能防止资源的挥霍和不必要的支出,使单位的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
4. 风险原则预算应考虑到重点风险因素并为其供给充分准备,以确保机构在受到意外损失时能够连续正常运作。
三、实施方法1. 预算编制预算编制是指在管理周期内确定预算的收支计划和资金计划。
预算编制的对象是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和技术人员。
预算编制依据流程可以分为多个步骤,包括:确定预算目标、分布资源、管理资源、执行预算等。
2. 预算执行预算执行是指依据预算布置的计划、指令和方法,对执行单位使用资金进行监督和掌控。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依据预算计划,订立支出方案,合理组织资源、掌控成本,确保资源合理、运用高效地实施预算计划。
行政事业预算管理制度
行政事业预算管理制度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包括全额预算管理、差额预算管理和自收自支管理,那么,下面是小编特地给大家整理收集的行政事业预算管理,供大家阅读参考。
行政事业预算管理制度1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xx市行政事业单位项目支出管理,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促进行政工作任务完成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省级行政事业单位项目支出预算管理试行》(赣财预字[xxx2]66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xx市行政事业单位的项目支出预算管理。
第三条项目支出预算是部门支出预算的组成部分,是行政事业单位为完成其特定的行政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在基本支出预算之外编制的年度项目支出计划。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与xx市行政事业单位在行政事业性经费中开支的项目,主要包括大型修缮、大型会议和其他行政事业性项目。
大型修缮是指行政事业单位维修项目金额在5万元以上的修缮项目;大型会议是按省财政厅赣财行字[xxx0]第114号文件的一类会议;其他行政事业性项目是指行政事业单位除以上项目以外,为开展某种专项业务活动或完成特定工作任务而需要开支的项目。
第五条项目支出预算管理的基本原则(一)综合预算的原则。
项目支出预算要体现预算内外资金统筹安排的要求。
(二)科学论证原则。
对申报的项目应当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主管部门和财政业务部门要对项目进行审核和把关。
(三)合理排序原则。
对进入项目库的项目要按照轻重缓急进行排序,财政部门根据当年财力状况和项目顺序,优先安排急需的项目。
(四)追踪问效的原则。
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对财政预算安排的项目的实施过程及其完成结果进行绩效考评、追踪问效。
第二章项目库第六条项目库是对项目进行规范化、程序化管理的数据库系统。
项目库由财政局统一规划,实行分级管理。
第七条项目库分为财政局项目库和主管部门项目库。
主管部门项目库,由各主管部门按照申报项目支出预算的要求,结合本部门的特点,对所属单位申报项目进行筛选排序后设立。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是为了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的管理和控制,保障财政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时确保行政事业单位按照财政法规和相关规定开展工作。
本文将详细介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
一、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是指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能任务、经济发展需求、财务状况等因素,制定行政事业单位的年度预算。
预算编制应充分尊重行政事业单位的自主权,确保其合理运行。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基本流程包括收集预算编制信息、编制预算草案、审核预算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确定预算方案和报批预算方案等环节。
预算编制过程中应充分参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各相关部门,形成多方参与、合力编制的预算方案。
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是指按照预算方案开展预算执行活动。
预算执行应严格按照财务管理制度和财政法规进行,确保预算的合理有效执行。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的主要内容包括资金拨付、支出管理、资金监管和绩效管理等方面。
行政事业单位应按照预算方案及时履行资金拨付义务,确保资金按照预算安排使用。
支出管理应严格遵守财政纪律,做到预算内开支,杜绝超支现象的发生。
资金监管要加强对预算资金的监督和管理,确保资金的合规、透明和有效使用。
绩效管理要按照目标、任务和绩效指标,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和考核。
三、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监督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监督是指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进行的监督活动。
预算监督应既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自主权,又防止预算的滥用和浪费。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监督的主要方式包括内部监督、财政部门监督和社会监督等。
内部监督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对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的监督活动,通过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确保预算的合理有效使用。
财政部门监督是指财政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的监督活动,包括对预算方案的审核、对预算执行的监督和检查等。
社会监督是指社会各界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的监督活动,通过舆论监督、公众参与等方式,提高预算管理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1. 引言行政事业单位是指政府机关、公共机构以及其他由政府授权或委托的组织,用于管理公共资源和提供公共服务。
预算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中的重要部分,它对于保障公共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流程。
2. 预算管理的定义预算管理是指行政事业单位通过制定、执行、控制和评估预算,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预算管理的目标是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能力、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并确保财务决策的合理性和透明度。
预算管理需要遵循以下原则:3.1 经济性原则预算管理应当以经济性为原则,即以最小的成本实现最大的效益。
3.2 确定性原则预算管理需要保证预算的确定性,即预算应当明确、具体、可衡量,避免模糊和不确定的因素。
3.3 固定性原则预算的执行应当遵循预算的固定性原则,即在预算有效期内不得随意更改,确保预算执行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3.4 公开性原则预算管理应当遵循公开性原则,即预算信息应当及时、公开的向社会公众公布,确保财务决策的透明度。
预算管理通常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控制和预算评估四个阶段。
4.1 预算编制预算编制是指按照确定的原则和程序,将预算目标转化为具体的预算数值,并制定预算计划和预算报告。
预算编制需要综合考虑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状况、需求情况、资源状况等因素,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预算指标。
4.2 预算执行预算执行是指根据预算计划和预算报告,实施预算控制,保证预算的有效执行。
预算执行需要建立监控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预算执行中的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
4.3 预算控制预算控制是指通过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监控和反馈,及时纠正偏差,确保预算的执行和实际情况的一致。
预算控制需要建立相应的控制措施和审计机制,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
4.4 预算评估预算评估是指对预算执行的结果进行评估和总结,为下一阶段的预算编制提供参考。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事业单位是以政府职能、公益服务为主要宗旨的一些公益性单位、非公益性职能部门等。
下面店铺准备了关于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制度,提供给大家参考!第一条为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行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严肃财经纪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国务院《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我市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市直行政事业单位。
本规定所称行政事业单位包括党政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法院、检察院、人民团体和事业单位,不包括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
第三条市财政部门主管市直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审计、物价、监察、人民银行等有关部门应依据各自职责做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监督工作。
第四条行政事业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按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并建立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不得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不得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
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任用会计人员必须符合会计管理的规定。
第五条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编制年度部门综合预算,报财政部门审核。
部门综合预算一经批准通过,必须严格贯彻执行,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随意调整;因特殊情况确需调整的,要按规定程序办理。
第六条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收入和支出应当纳入预算统一管理,统筹安排使用。
行政事业单位按照规定必须列入预算的收入,不得隐瞒、少列。
行政事业单位编制的支出预算,应当优先保证本部门履行基本职能所需要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对其他弹性支出和专项支出应当严格控制。
第七条财政收入执收单位(以下简称执收单位)依法取得的下列政府非税收入,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1. 引言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国家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履行社会服务职能的同时也需要进行有序的预算管理。
因此,建立完善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对于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2. 预算编制2.1 预算编制的原则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应遵循以下原则:•政府主导原则:预算编制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政策和发展战略。
•合理性原则:预算编制应合理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需求和发展要求。
•可操作性原则:预算编制应结合实际情况,具备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
•公开透明原则:预算编制应公开透明,接受相关方的监督和评价。
2.2 预算编制的程序预算编制的程序包括以下步骤:1.制定工作计划:确定预算编制的时间范围和任务分工。
2.搜集信息:收集相关数据和资料,包括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信息、财务数据等。
3.制订预算方案:根据工作计划和搜集到的信息,制定具体的预算编制方案。
4.设定预算目标: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需要,确定预算的总体目标和分项目标。
5.制定预算计划:将预算目标具体化,分解为各项预算指标和预算项目。
6.编制预算表格:根据预算计划,编制预算表格,包括收入预算、支出预算和财务平衡表等。
7.审议和批准:将编制好的预算方案提交给相关部门进行审议,最终由主管部门审批批准。
3. 预算执行3.1 预算控制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应进行预算控制,确保预算的合理执行和资金的有效使用。
预算控制包括以下要点:•支出控制:按照预算计划进行支出控制,严禁超出预算。
•收入控制:督促相关部门按照预算计划完成收入目标。
•资金监管:建立资金监管制度,确保资金的安全和合规使用。
3.2 预算调整预算执行过程中,若出现特殊情况或预算计划需要调整的情况,应及时进行预算调整。
预算调整应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程序,确保调整的合理性和合规性。
4. 预算监督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监督是保障预算执行的重要手段,应由相关机构进行监督和评估。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是一一套完整的制定、执行、监督、调整预算的规则和程序,它旨在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合理使用预算资金,确保实施有效、合理的社会公共事业。
一、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1、科学管理原则: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要按照“科学”、“合理”、“实施”的原则执行,确保经费使用的合理性、公正性、及时性和实效性,避免出现资源的浪费及不必要的重复投入。
2、实施主体原则: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实施主体是政府部门或行政主管部门,其实施的宗旨是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促进公共财政的稳定遵从和可持续发展。
3、共同责任原则: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实施需要有关部门系统和有影响力的领导干部及管理人员共同参与,形成合力,对预算执行作出应有贡献。
4、计划指导原则: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应当以政策规划为指导,贯彻国家关于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有关规定,结构性地研究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费问题,准备符合各级财政政策要求的有效预算。
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的制定1、制定目标: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的制定要针对实施预算管理的目标,如遵循国家有关政策,实现资金的合理配置和有效运用,优化财务管理体制,提高人员管理水平等。
2、调研编制:行政事业单位制定预算管理制度应当充分调研有关的实际情况,根据该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和管理需求,编制有效的预算管理制度。
3、经审批执行:制定完成的预算管理制度应当按程序经过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公示等手续,通过审批后方可实施,预算管理制度的实施应当有效可行,并有效地调动分管领导、管理人员及相关部门和职能单位积极参与预算管理制度的实施。
三、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的实施1、严格按照程序实施: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制度的实施应当严格按照相关制度的要求和规定执行,实施的程序要求明确可行。
2、有效实施控制: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制度实施要有效的控制,有效的检查,确保预算的合理使用,避免乱用资金。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3篇)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第一章第一条为了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健全财务制度,杜绝违纪违法行为,从源头上预防____,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我市经济有序健康发展,根据《____预算法》、《____会计法》、《____政府采购法》和财政部《行政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并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单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规范单位经济活动和社会经济秩序的重要手段。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单位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完善内部监控制度,防止财产、资金流失、浪费或被____、挪用。
第三条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包括。
预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采购管理、资产管理、往来资金结算管理、现金及银行存款管理、财务监督和财务机构等项管理。
第四条财政部门负责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
审计、税务、物价、监察、人民银行等有关部门应当依据各自职责做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监督工作。
第二章预算管理第五条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编制年度部门预算,报同级财政部门按法定程序审核、报批。
部门预算由收入预算、支出预算组成。
第六条行政事业单位依法取得的各项收入,包括。
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款和罚没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捐赠、其他收入等必须列入收入预算,不得隐瞒或少列。
行政事业单位取得的各项收入(包括实物),要据实及时入账,不得隐瞒,更不得另设账户或私设“小金库”。
按规定纳入财政专户或财政预算内管理的预算外资金或罚没款,要按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并及时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不得滞留在单位坐支、挪用。
第七条行政事业单位编制的支出预算,应当保证本部门履行基本职能所需要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对其他弹性支出和专项支出应当严格控制。
支出预算包括:人员支出、日常公用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专项支出。
人员支出预算的编制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和标准,逐项核定,没有政策规定的项目,不得列入预算。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一、总则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规范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提高预算资金使用效率,制定本制度。
二、预算编制(一)预算编制的依据1. 预算编制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有关文件,结合行政事业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年度预算。
2. 预算编制需进行充分的调研和分析,明确各项支出的实际需求和确保基本运转的资金。
(二)预算编制的程序1. 由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部门牵头,各部门协作,制定年度预算编制计划。
2. 各部门按照预算编制计划,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预算编制。
3. 预算编制需经行政事业单位领导班子审核批准,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后正式生效。
(三)预算编制的内容1. 包括经费预算、资本性支出预算、国家扶持资金使用预算等。
2. 细化预算编制内容,明确各项支出的用途和限额,确保预算的合理性和实施的可行性。
三、预算执行(一)预算执行的程序1. 预算执行由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部门负责,各部门根据预算额度合理支出。
2. 财务部门定期审核各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
(二)预算执行的原则1. 严格按照预算编制的内容和额度进行支出,不得随意挪用。
2. 财务部门要及时进行资金的监控和调度,确保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和效益。
(三)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财务部门需定期向行政事业单位领导班子汇报预算执行情况,包括资金使用情况、支出情况、问题及时处理情况等。
四、预算监督(一)预算监督的主体1. 行政事业单位领导班子负责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2. 有关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二)预算监督的内容1. 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
2. 对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和完整性进行审查,保障预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三)预算监督的方式1. 定期召开预算执行情况的专题会议,听取各部门汇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 加强对预算使用情况的审计和考核,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五、预算管理的责任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部门负责制定本制度的执行方案和具体实施办法,负责对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进行全面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6篇)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为切实加强财政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工资正常发放、机构正常运转和各项社会事业有序发展,推进财政资金管理机制创新和完善非税收入管理,____年财政部门在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县级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收支管理体制的基础上,结合各项财____革,继续对县级行政事业单位实行预算收支及经费实行包干管理。
其具体管理办法如下:一、经费包干原则结合当前财____革和各预算单位的实际情况,对各项经费和非税收入在预算收支管理中坚持以下原则:1、坚持经费管理同人员编制管理相结合,严格按照人事审核、财政把关后的单位工资表进行人员工资的财政统发和包干单位日常公用经费的原则。
2、坚持预算内与非税收入收支脱钩,各单位的各项非税收入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原则。
3、按照突出重点,压缩一般的要求,坚持财政保工资发放、保机构运转、保社会稳定、保重点支出的原则。
4、坚持对事业单位实行定额(项)补助或差额管理,并按机构改革的要求,积极探索对部分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并逐步推向市场的原则。
5、坚持包干经费按月和按进度拨付,超支自补,节余留用的原则。
二、预算内经费核拨内容预算内经费由工资福利支出(原人员经费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原日常公用经费和业务经费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专项经费支出等组成,具体分项核拨内容如下:(一)工资福利支出的核拨内容包括。
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奖金、社会保障缴费(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费、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伙食费、伙食补助费、其他工资福利支出。
(二)商品和服务支出的核拨内容包括。
办公费、印刷费、咨询费、手续费、水费、电费、邮电费、取暖费、物业管理费、交通费、差旅费、出国费、维修(护)费、租赁费、会议费、培训费、招待费、专用材料费、装备购置费、工程建设费、作战费、军用油料费、军队其他运行维护费、被装购置费、专用燃料费、劳务费、委托业务费、工会经费、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
是指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预算管理的规定和制度安排。
预算管理是指按照国家的经济、财政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通过编制、执行、监督和评价预算,实现预算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使用。
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内容:
1. 预算编制:行政事业单位每年都需要根据工作任务、经济情况和财政预算安排,编制下一年度的预算计划。
预算编制应遵循科学、合理、公开、公正的原则,确保预算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2. 预算执行:行政事业单位在执行预算时,要按照预算计划的安排,认真履行财务管理职责,确保预算资金按照规定的用途和范围使用。
同时,要加强财务监督和内部控制,防止财务违规行为的发生。
3. 预算监督: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过程应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也要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4. 预算绩效评价:行政事业单位在年末要进行预算绩效评价,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对预算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为下一年度的预算编制提供依据和参考。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的实施,有利于促进预算资金的科学管理和有效利用,保证预算资金的合理配置,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 1 页共 1 页。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一、概述行政事业单位是指由政府或政府授权的机构以行政权力为基础,完成公共事务的组织。
预算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按照法定程序,编制、执行和监督预算的过程。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是规范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和执行的一系列规定,旨在保证预算合理性、科学性和规范性,提高预算使用效益,加强财务监督,保障财政资金的安全和合理分配。
二、预算编制1.预算编制的原则(1)合理性原则:预算的编制应合理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需要和财政实力,确保预算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2)绩效原则:预算编制应与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目标和绩效指标相一致,推动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和绩效提升。
(3)公开透明原则:预算编制过程应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并及时向有关部门和公众公布预算编制结果。
2.预算编制的程序(1)明确编制责任:行政事业单位应明确预算编制的责任主体和编制流程,确保预算编制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2)制定预算指标:根据政府的年度财政预算和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需要,制定预算编制的指标和原则,确定预算编制的范围和要求。
(3)编制预算计划:根据预算指标和原则,行政事业单位应编制预算计划,明确预算编制的时间表和任务分工。
(4)编制预算报告:行政事业单位应按照财政部门的要求,编制预算报告,包括预算编制的依据、原则、范围、内容和预算使用的具体安排等。
(5)审核和报批:预算报告应经过财政部门的审核和批准,确保预算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三、预算执行1.预算执行的原则(1)合规性原则: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预算编制的规定,确保预算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2)稳定性原则: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应稳定使用预算资金,避免频繁调整和变更预算使用计划。
(3)绩效原则:行政事业单位应根据绩效目标和指标,合理调整预算执行计划,以保证预算使用的效果和质量。
2.预算执行控制(1)预算执行计划:行政事业单位应根据预算金额和编制原则,制定年度预算执行计划,明确预算资金的使用范围和项目。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
是指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和评审等各个环节进行规范和管理的制度。
一、预算编制:
1.编制依据: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上级部门的要求,确定预算编制的依据,明确编制的原则和方法。
2.编制程序:确定预算编制的程序,包括各个环节的责任人和时间节点等。
3.编制指标:明确预算编制的指标体系,确定预算的收入、支出、用途等指标。
二、预算执行:
1.执行授权:明确预算执行的授权程序和权限范围,确保执行人员按照预算执行。
2.执行流程:规定预算执行的流程和环节,确保各个环节的衔接和协调。
3.执行监督:建立预算执行的监督机制,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
三、预算监督:
1.内部监督: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内部监督,确保预算执行的合法、合规和有效。
2.外部监督:接受上级部门和审计机关的监督,及时纠正预算执行中的问题和不合理之处。
四、预算评审:
1.编制评审:对预算编制方案进行评审,确保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2.执行评审: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评审,了解预算执行的效果和问题,及时进行修正和调整。
五、预算管理信息化:
推动预算管理信息化,利用信息技术提高预算管理的效率和精确度,实现预算管理的数字化和网络化。
以上是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的一般内容,具体实施还需根据各地区、各部门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具体细化和调整。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前言作为一种公共管理制度,预算管理制度是行政事业单位日常管理工作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它是行政事业单位竞争优势的有力保障,也是提高行政效能、公共资源配置效益的重要手段。
因此,建立科学规范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是当务之急。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行为,合理配置公共资源,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行政事业单位,包括但不限于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及其他事业单位。
第三条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公认计、公认证、公共制度原则。
第二章预算编制及调整第四条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结合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和实施计划,科学编制预算。
预算编制应当注重通过收入预算的精打细算,合理确定支出预算。
第五条预算调整应当经过正式程序,严格依照法定程序实行。
在特事特办的情况下,可由主管领导在紧急情况下决策调整。
第六条行政事业单位年度预算的编制、执行、审批、调整应当根据中央或省、市、县政府的有关规定,统筹兼顾开支、资产、债务和财政状况,坚持总量控制、结构优化、系统管理的原则,确保总支出不超过总收入。
预算编制时应当注重预算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实际性和可控性。
第八条预算编制时应当制定不同的层级预算,以满足组织分设、管理分级的需要。
第三章预算执行第九条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应当遵循科学、合理、经济、节约的原则,加强预算执行监管。
第十条行政事业单位应当确保预算的执行符合合法、合规、合理、公正、公开、及时的要求。
第十一条行政事业单位应当严格按照预算支出范围、标准和后勤等开支管理规定行使预算编列和使用的权利。
第十二条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监控、考核、奖惩制度,采取有力措施保证预算执行效果。
第十三条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科学的预算控制系统。
在企业经营中,应当通过营运、服务、管理、风险控制等基本职能,建立全面、长远的财务预算控制制度,有效的监督各项经济预算的执行,处理各条业务线索,准确反映预算执行结果及其背后的制约因素。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
是行政事业单位按照国家财经制度和会计原则,进行预算编制、审核、执行、监督和决算的一套制度。
其目的是保障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收支的合理性、规范性和经济效益,确保财政资金的有效利用。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预算编制:行政事业单位根据上级部门下达的年度预算指标和工作任务,进行预算的编制。
预算编制要尊重科学、民主、公开、透明原则,确保预算的可操作性和合理性。
2. 预算审核:预算审核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对预算编制情况进行审查和评估,确保预算的合规性、准确性和可行性。
预算审核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财务制度的要求进行,确保预算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3. 预算执行:预算执行是指行政事业单位按照预算的安排和要求,进行财务收支活动,确保财政资金的合理使用和效益。
预算执行要遵循财务制度和相关规定,做到预算合规、质量优良、资金安全。
4. 预算监督:预算监督是指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预算的合理执行和绩效评估。
预算监督涵盖了财务监督、审计监督等多个方面,要持续跟踪和监督预算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
5. 决算管理:决算管理是指行政事业单位按照规定程序和标准,对年度财务收支情况进行汇总和报告。
决算管理要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及时进行决算工作,确保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范文(4篇)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建立健全我所的预算编制和执行机制,促进预算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有效提高预算运行质量,依据《____预算法》、《____预算法实施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预算是各部门依据有关政策规定及其行使职能的需要,由各部门编制、经财务部门审核汇总后提交批准的涵盖申报部门各项收支的综合计划。
第三条本运管所所属各部门均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预算管理必须遵循以下原则:(一)公共性原则。
预算要充分体现公共财政要求,不断优化支出结构,确保财政性资金向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方面转移。
(二)综合性原则。
预算是覆盖部门所有资源的完整预算,囊括各部门的全部收入和支出。
财务部门要坚持财政预算内外财力综合平衡,统筹安排预算内、外各项收支计划。
(三)真实性原则。
预算应根据各部门履行的职责、发展目标和现有资源的配臵情况进行编制,各项收支要符合客观实际,要有真实可靠的预算依据,不得隐瞒与虚列收支内容。
(四)绩效性原则。
部门预算的编制以中心工作为目标,追求投入成本与效益产出的性价比,各项支出的安排要坚持科学、合理、必需原则,着力提高资金使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第五条编制和执行预算的责任主体是属各部门,其职责是保证部门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和合理性。
财务股是主管部门预算编制的职能部门,其职责是预算审核、定额确定、财力平衡以及____预算执行。
第二章预算编制第六条预算编制的内容。
预算主要由一般收支预算和其他单列预算构成,包括:一般收入预算、一般支出预算、政府采购预算。
(一)一般收入预算。
包括财政拨款、上级单位拨入专款和其他收入。
(二)一般支出预算。
包括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
基本支出主要指各部门发生的工资福利支出(统一由人事处编制)、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
项目支出主要指展品的维修、重大的商品和服务支出,以及基本建设支出和其他资本性支出。
(三)政府采购预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电信运营企业实施财务转型的方向分析电信运营企业财务转型的方向应当是实施策略型财务,侧重业务部门合作伙伴的职能,是对财务管理提出的更高层次要求,也是财务部门最重要的职能。
财务部门要成为业务发展部门的合作伙伴,就要进一步转变观念,主动、深入服务前后端部门,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积极出谋划策,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实施财务管理目标转型,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一是以追求价值最大化为核心的财务管理目标,积极构建企业价值核心文化;二是以履行服务社会的职责为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的有益补充。
因为,电信企业与很多企业不同,它直接面临的客户是广大人民群众,它是属于典型的公众服务业。
电信企业的运营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的利益。
所以,电信企业具有明显的服务社会公众的职责。
从电信运营企业的近期发展来看,履行服务社会的责任会增加企业的成本造价,不利于价值最大化的实现。
从长远来看,实现价值最大化是电信运营企业的永恒追求,那么履行服务社会公众的责任则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因为,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有利于树立良好的社会品牌形象。
电信运营企业一旦树立良好的社会品牌形象,就会更容易赢得更多客户,给企业的发展带来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利于电信运营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这就是履行社会责任所获得的一种巨大的无形的社会价值。
(二)实施制度转型,夯实财务转型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实施财务转型需要破除原来垄断型背景下的计划型财务制度,应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制度,构建基于经济增加值的价值管理体系,应以保值和增值为目标,想法设法提高企业经济价值。
(三)完善财务信息机制,提高信息质量电信运营企业实施财务转型需要不断完善财务信息质量确保机制,充分利用计算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对外财务报告的财务信息质量,通过不断完善对外和对内财务报告体系,发挥信息服务和决策支持作用。
(四)加强财务队伍建设,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电信运营企业必须在财务理念转型的基础上,对财务团队建设和财务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上予以高度重视,打造面向国际化的多层次、复合型财务人才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支撑财务转型的成功实施。
总之,财务转型是电信运营企业实现全面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不断加强对企业财务管理的探究,以不断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1]何瑛,曹宇英.电信运营企业实施财务转型的现状、问题与发展方向———基于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2]何瑛,彭晓峰.国际化进程中电信运营企业实施财务转型的必要性[J].通信世界,2008.[3]罗亮.支撑战略转型的财务管理体系———以电信业为例[J].价值工程,2008.行政事业单位是一个较为特殊的部门,他的职责就是代表政府履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监督和服务,并且常常参加经济建设活动,是政府下设的组织,对经济建设有相当重要的的作用。
我国行政体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发生变化,但是预算管理中的许多问题也随着其改革的步伐加快而显现出来。
预算管理必须适应事业单位改革的步伐,作为一种重要的科学的管理方法,我们必须改革。
而行政单位是一个非盈利性的组织,它的各项活动相对于一般企业来说,更加注重社会整体的效益,所以经费主要由财政拨款和行政事业性收费组成,当然还包括一部分营业收入。
为了保证预算管理的充分发挥,那么就必须要进一步加强预算的管理。
一、预算管理的概念,内涵以及地位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通过编制预算、内部控制、考核业绩所进行一系列管理活动,它贯穿正果预算编制和执行的全过程,预算管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事业单位的总体目标的实现与否。
单位对预算的管理组要是从预算的编制和执行两个方面进行。
是也单位预算由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组成。
但是过于粗略则不能满足事业单位内部预算管理的需要。
所以,事业单位内部预算应将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进行细分,分为业务预算、财务预算、资本预算、筹资预算、专门决策预算等。
合理科学的事实预算管理对单位开展绩效评价工作有中有的意义,对于单位各项制度的实施和综合管理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帮助,也可以帮助单位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其进行预算管理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有计划的管理等。
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编制预算、执行预算和评价预算三个阶段,通过管理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的社会职能。
通过实行国库集中支付、部门预算以及政府采购等途径来提高财政资金的利用效率。
行政事业单位是市场经济中的重要环节,在降低事业成本。
加强预算管理、科学利用事业资源、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李野(河南博物院河南郑州450002)摘要:随着事业单位不断深化改革,我国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也在不断加强,事业单位在建立相对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的同时,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对现阶段实际工作中预算管理存在的部分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问题;建议:::::::::::::::::::::::::::::::::::::::::::::李野: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80··第14期2011年7月企业研究Business researchNo.14JUL.2011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规范市场运行秩序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
二、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单纯的认为预算管理就是预算编制的管理,忽视了很重要的问题,只把目光集中在如何编制预算。
预算其实是一个过程,它不仅仅是指预算的编制,还包括预算编制完以后的预算执行和预算的监督检查,这就造成了行政事业单位对预算管理的片面理解,结果出现了很多问题,严重的影响了单位职能的发挥。
那么通过以下几点预算管理所存在问题的分析,以便使行政事业单位更清楚地认识预算管理。
(一)对预算管理没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重视程度不够。
在我国大多数的事业未能冲跟立即预算对本单位的重要意义,预算管理是一项全面的、科学的管理工作。
血多中层管理及员工对预算管理工作不够重视,认为预算编制只是会计的一部分,应该由财务部门负责,与其他部门没有太大的关系,这些陈旧的观念导致事业单位缺乏一套完整的,有效的预算管理体系,进而难以调动各部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预算编制缺乏应有的科学和合理性,造成预算金额不准确。
(二)预算方法尚待进一步改善。
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往往取决于预算的编制方法。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这种“上年基数家本年调整”的预算方法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已经不再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在进行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提出以“零基预算”作为预算编制的方法。
大部分事业单位仍然习惯原有的编制方法,从而使得零基预算的预算编制方法难以落到实处。
不科学的元素按编制一定会造成预算结果与实际出入很大,造成财政资金的浪费和闲置。
(三)预算编制过程不严谨,方法不科学。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设置的秘籍比较大,业务部门比较多,但是他们之间很少的相互影响,这就导致了有些部门为了小集体的私立,随意编制计划项目,从而多套取经费,这样严重增加了财政开支了。
随着政治体系的逐步改革,预算编制也应该改变原有的方法,加快建立科学的测算体系,使财政资金发挥最大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四)预算执行力度不够。
由于预算的编制缺乏一些必要的准确性,导致在执行过程会与预算产生差异,是的预算编制不能够真正符合实际开支。
根据国家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要求,个单位的预算经过审批后,一般情况下预算不可以随意调整。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预算的执行随意性较大,许多单位不经过审核的预算为依据,随意改变资金用途,造成了大量的资金浪费。
指出审批制度不严格,随意扩大开支范围,预算执行中随意改变资金的用途,专款不专用,资金使用效益低,浪费现象尤其严重。
(五)预算执行监督需要不断加强。
预算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事业单位普遍存在对预算管理重视不够,对财务人员的重视程度不高。
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在部门预算尤其在专项自己的管理中指承担了简单的会计核算和资金支付的时候辅助工作,加上财务人员对单位具体业务和决策了解不足,业务部门具体实施专项前和财务部门缺乏事前沟通,使内部监督无法发挥有效的作用。
另外财务人员受到各方面的因素影响,无法做到真正的独立,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监督是否到位。
在进行年度决算是,对预算的整体执行情况没有一个监督和考核,预算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也很难发现,使其阻碍了元素按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加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建议(一)改变思想意识,重视预算管理。
要做好预算管理,必须从思想意识上重视预算管理。
在财务预算的编制之前,要充合理的安排好预算时间,做好预算的编制准备。
保证预算编制可以得到有关方面的充分研究分析和酝酿,可以较好的反映事业单位实际需求和财政支持的结合。
(二)制定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加强执行力度。
要改变这种状况(很多事业单位并没有从根上认识到实行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只有改变传统的预算管理理念,提高对预算管理的认识。
首先,事业单位领导应该以身作则,对预算管理给予充分的重视,这样才能达到上行下效的作用;其次,在对预算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不要仅仅把重点放到财务部门,要调动单位内部各个部门、各位员工的积极性,将预算与绩效考核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强化预算管理的执行情况;最后,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中要实现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确保预算管理能发挥最大效益。
(三)加大预算执行力度,确保预算管理发挥应有的功效。
首先,预算在分配上,应该实施层层分解的方式,将一个总的预算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环节、每名员工上,确保预算管理能很好的被执行;其次,在预算实施过程中,要明确预算的内容及进度安排,严格防止随意改变资金用途、资金浪费、超额超支的现象存在;最后,可以采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来实施预算管理,即将预算指标的设置、执行、考核等环节通过计算机来实现。
(四)加强预算监督。
在预算管理过程中,必须建立健全预算监督机制,动员单位各个部门参与到资金使用、监督活动中来,以保证整个预算过程的顺利实现。
具体应该做到:事情审核、事中监控、时候检查核证。
防止预算资金被挪用或者占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自觉接受外部的监督。
首先是应该加强外部监督机制的建设,定期对预算工作的质量和规范性进行检查,并借此监督预算管理机构的工作。
同时财务人员自身加强对《预算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努力屏除内部各方面的影响,进一步发挥财务人员的内部监督作用。
(五)完善内部预算监督机制,以此促进自身的发展。
行政事业单位应该认清自己所处的位置和应发挥的作用,自觉接受外部监督。
将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定期进行公示,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保证预算管理的公开、公正、公开。
鉴于目前多数事业单位中财务人员的局限性,提倡加强对财务人员的重视程度,使财务人员更多地了解业务部门的运作和单位决策,提高财务人员业务、决策、政策了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