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风》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君子之风》教案
项城一高史明才
教学目标:
1.理解孔子积极倡导并身体力行的君子自我修养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2.正确理解孔子的义利观。
3.理解并积累文中常用的文言词语以及成语。
4.背诵重点章节。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掌握“游”、“喻”、“鄙”、“乐”、“文”在文中的含义,掌握“孙”、“耻”、“饭”、“枕”、
“知”在文中的用法和意义。
2、正确理解孔子的义利观,初步了解儒家价值学说的发展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什么是君子什么是小人
儒家文化是以“人”为中心的伦理型文化。《论语》把人细分成圣人、贤人、惠人、善人、君子、士人、众人、野人、小人,又归并为圣人、君子、众人、小人四大类。“圣人”难做到,“小人”遭唾弃,“众人”虽是主体,而最受推崇的是“君子”。
《论语》中提到君子的地方有107次,提到小人的地方有23次,可以说,君子是《论语》一书的核心概念。学习本课就告诉我们答案。
二、阅读课文,结合注释,掌握重点词及一些句式
三、成语积累
志士仁人:原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
业出力的人。
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为了成全仁德,可以不顾自己的生命。后指为了维护正义事业而牺牲生命。
患得患失:未得时,担心不能得到;既得到时,又担心失去。形容一昧担心得失,斤斤计较个人的利害。
无所不至:至:到。没有达不到的地方。后也指没有什么事是做不出的(多指坏事)。乐在其中:喜欢做某事,并在其中获得乐趣。
乐以忘忧:快乐起来而忘记了忧愁。形容非常高兴。
饮水曲肱:喝冷水弯曲胳膊当枕头用。比喻清心寡欲,安贫乐道的生活。
发愤忘食:为抒发郁闷而决心努力,以至于忘了吃饭,形容十分勤奋。
任重道远:负担繁重,路途遥远。比喻肩负重大的任务又要经历长期艰苦的斗争。
死而后已:直到死才罢休。指把毕生的精力全部贡献出来。常与“鞠躬尽瘁”连用。
乐水乐山:原指有人喜爱水,有人喜爱山。后比喻各人所好不同,性情动静各异。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形容话一出口,就无法收回。
四、整体感知
本课总的思想内容
君子具备的道德素养(风范):文质兼美。“文”,就是外在的行为表现;“质”就是内在的修养。
“质”的具体要求:一要坚守道义,讲求诚信;二要见利思义,安贫乐道;三要乐以忘忧,做到不忧、不惑、不惧;四要动静适宜,心胸广大,意志坚毅。
“文”的具体要求:要行为有礼,态度谦逊。
与“君子”相对的是“小人”,小人见利忘义,贪生怕死,贪图享受,又患得患失。
五、课本探究(前三章)
1、(7•6)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补充注释: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六艺:(1)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艺
(2)《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儒家经书。
【评析】本章内容是君子之质(内在修养)。君子的道德修养主要内容。
第一、要立志,要立定远大的志向。志立在什么地方呢必须立足在求“道”上,即修已治人之道。
第二:讲述修己的问题,他要求学生“据于德,依于仁”,完善自我。德是道德规范,是一个人立身行事的准则。而人的一切行为准则的德目中,仁又是主要的,它统摄各种道德.所以必须依于仁,只有达到仁的境界,个人的修养才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第三,论述治人之道,即游于六艺之中,掌握礼乐射御书数的本领,将来为治人作好充分的准备。当然修已与治人的修养应该是同步进行的。所以这四者,体现了孔子的教学思想和教育目的。
探究:儒家要求君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即:有理想,有道德,有爱心,有文化);而我们教育学生要成为社会“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新人,那么你怎么看待“有爱心”与“有纪律”的问题这两种道德修养的内容,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2、(15•18)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评析】本章内容是君子之质(内在修养)。君子完备周到的品行。
探究:君子行为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君子体质先须存义。义而后礼,礼而后逊,逊而后信,有次序焉。”君子行为的义、礼、
逊、信四条原则:
第一、本质意义上要有义,也就是探求义理,属于君子的内心修养。
第二、礼,行动要求循礼而行。
第三、逊,即是谦逊,出言吐语谦逊恭谨。
第四、信,办事守信,取信于人。
3、(15•9)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评析】本章内容是君子之质(内在修养)。君子有求仁的牺牲精神。
【评析】“杀身成仁”被近现代以来某些人加以解释和利用后,似乎已经成了贬义词。其实,我们认真、深入地去理解孔子所说的这段话,主要谈了他的生死观是以“仁”为最高原则的。生命对每个人来讲都是十分宝贵的,但还有比生命更可宝贵的,那就是“仁”。“杀身成仁”,就是要人们在生死关头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仁”。自古以来,它激励着多少仁人志士为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而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探究:成语:杀身成仁(成仁取义):为正义事业或崇高理想牺牲生命。你能举出一些杀身成仁人物或事例吗
仁是孔子最高的道德追求。生命诚可贵,但为了仁,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可以献出宝贵的生命。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山下,孔了赞许他为仁人。比干苦谏纣王,被剖心而死,孔子也赞许他为仁人。管仲有大功于天下,虽不曾死,孔子仍赞许他为仁人。孔子这种思想影响十分深远。中国有多少英雄儿女在强敌面前威武不屈,杀身成仁,表现了中华民族浩然正气。
文天祥临刑时衣带诏上写着:“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宋史·文天祥传》)
探究:学习这一章你认为生命与仁义哪个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