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形势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设计与改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新形势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设计与
改进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初学者来说,化学实验既是激发兴趣的有效手段,又是启智益能的重要载体。如何切实改变当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某些不良状况?笔者立足于设计与改进角度,试对此作出简要阐述。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创新;优化设计启蒙;实践与探微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6B-0019-01
当今世界教育领域流传如下说法:“我听过了,我就忘了;我看见了,我就记得了;我做过了,我就理解了。”这与宋代陆游倡导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强调动手实践操作的重要性。新课标特别指出:“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它的功能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实验教学不仅有利于化学课程目标的全面落实,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用结合和
健康发展。
一、正确认识化学实验在创新教育中的特殊功能
在全面强调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创新与发展”是社会呼唤的最强音,是现代人才衡量标准中最具活力的元素。然而,就化学课程而言,由于人们忽视了它在训练创新思维上的重要一面,这直接地影响了化学实验教学价值的充分体现,也影响了教学质效的提升幅度。“创新教育是旨在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教育。”其过程性本质在于开发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性,激活学生的灵动性、变通性和流畅性。化学就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和支撑的基础学科。积极有效地开展实验教学探究活动,对于转换教育教学观念尤其是转变与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具有非同寻常的特殊作用。作为课程活动的组织者、主导者和促进者,广大教师应本着“以生为本、以学为主”的施教理念,与时俱进、勇于实践、善于创新,从实验教学的内容与形式等方面,努力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简要性设计与改进
(一)注重创设良好情境,有效激活学生探究情态
对初学者来说,教师若能善于借助实验故事或良好情境,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实验情趣和内在欲望,不仅变相减轻学习难度,而且有利于把他们逐步引向良性发展的轨道。如教学《生活中常见的食盐》时,可借助《三国演义》中“哑
泉、药泉”故事:孔明率军在“七擒孟获”中误饮了“哑泉”,“人马皆不能言”,幸得隐士孟节指饮“药泉”,“随即吐出恶涎,便能言语。”究竟怎么回事?原来哑泉中富含铜盐成分,饮后恶心、呕吐、腹泻,言语不清,直至虚脱痉挛而死。简单解法就是掺进大量石灰水起化学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氢氧化铜和硫酸钙沉淀。这就是“药泉”效应。再如,教学《二氧化碳性质》时,提问“如何证明常用饮料或水中是否有二氧化碳成分呢?”这必然引起学生的实验兴趣。他们在对比实验中观察获得“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的性质。“饮料商标上为何只写碳酸饮料而不写二氧化碳饮料呢?”又一次激发了他们的探究热情。
(二)适量增加规律实验,逐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新课程确立了“以生为本、以学为主”的新型教学关系,同时倡导开展以能力为核心的“三维目标”教学活动。教师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发展需要,尽量补充一些实验,适当为学生增加动手操作的机会,既可以提高实验探究性,又有利于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三)恰当改进实验方案,不断丰富学生探究情感
“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知识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重视知识与能力的协调发展,开发实验在探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努力让学生多一点经历,既有效激发课程学习兴趣,又能不断增强
情感性体验。例如“用5%的过氧化氢溶液加热分解放出氧气”实验,结论是“用带火星的小木条检验,会观察到小木条复燃现象”。事实上并非完全如此,往往看不到复燃和火星变旺现象,反而熄灭了。究竟是为什么?难道由于溶液的浓度不够?还是分解产物中有大量水蒸气因素?有教师让学生分为两大组分别实验探究:一组逐渐加大溶液浓度,一组加长导管并待水蒸气冷却后再试。竟是两种因素都有!有了如此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改进实验方案:使用20%溶液,适当加温,尽量减少水分蒸发,待大量气泡产生时,用带火星木条检验;把生成气体先通过生石灰干燥管,然后进行检验。
(四)努力延伸实验环节,注重积淀学生探究素养
无论何种实验,都蕴藏成功与失败的因素,本身是一个厚积薄发的探究性发展过程。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除了在课堂上和实验室里引导学生或观察或参与实验,在努力保证安全基础上,教师更应通过各类手段,把化学实验环节引向广阔的课外、家庭环境和社会生活。比如,对于一些要求高、设备贵重的实验,对于一些比较危险、不易操作、学生易错的实验,对于一些微观结构、物质运动的实验等,教师可在课堂内外借助多媒体技术演示。再如,注重激励并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课外实验和家庭小实验:观察蜡烛色态、构造及点燃时的现象;用玻璃杯、饭碗和小蜡烛测定空气中的
氧气含量;去除铁锅里和菜刀表面的锈迹;比较食盐和白糖溶解性的大小;限用厨房用品鉴别精盐和碱面(NaHCO3);把鸡蛋放入食醋盛杯中观察蛋壳表面产生的气泡……既可有效培养学生观察和探究能力,又能逐步增强他们的学用意识。
参考文献:
李月彩.利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广西教育,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