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三单元《竹里馆》教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下册《竹里馆》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下册《竹里馆》教学设计

《竹里馆》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又重新确定了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诗歌一般片言只语,要想充分感受其中深厚的情感与丰富的旨意,需要反复的诵读。

当然这样的诵读不仅仅是一遍遍对诗歌内容的重复上,最重要是从情感、节奏等多层面体会作者创作时的体验。

这样,文字与读者有了一种心理上的亲近。

接下来,顺势利导,引领学生进行对诗歌所呈现的画面的想象中,有了具象的思维,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变得清晰起来。

所以,这节诗歌赏析课,我准备以读、赏为主。

“读”是酝酿一种氛围,“赏”是获得感性的解读,那么,之后的感悟与品味也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二、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2.了解诗句的意思,理解诗中描述的情景。

3.通过品读诗句,感悟恬淡、清新、幽雅的诗境。

4. 热爱诗歌,热爱中国雅致隽永的古典文化,从而爱上诗意的美好生活。

重点难点体味诗人淡泊、宁静的心境和情怀。

三、教学过程导语设计:同学们,“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写出这富有人生哲理的宋代大词人苏轼极其佩服唐代的一位全才:他作诗,名流千古;他绘画,画家之宗;还懂音律,乃唐代音乐大家。

他评价这位全才:“品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是谁呢?他就是唐代边塞诗人、山水诗人的代表诗人王维。

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位唐代的全才。

环节一:读1、展示幻灯片,老师范读,学生齐读。

2、结合课下注释,小组讨论知诗意。

教师点拨:“啸”类似于打口哨发出清脆的声音,这里指吟咏、歌唱。

3、学生通文意,齐读。

4、通过朗读,我们对古诗有了初步感知。

现在让我们聆听音乐,闭上眼睛,在脑海中呈现作者诗中画面。

(说说自己的感受)月夜幽静安闲自得环节二:赏1、作者通过描写哪些景物为我们刻画这样一位高雅之士竹中悠闲地情景?(以艺术板书的形式呈现。

)竹琴人月2、再次朗读,通过三静三动,感知作者描绘的这幅画呈现怎样的风格?传达怎样的情感?幽篁深林明月清幽恬静独坐弹琴长啸安闲自得尘虑皆空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

【部编版】七下语文古诗词诵读《竹里馆》教案

【部编版】七下语文古诗词诵读《竹里馆》教案

【部编版】七下语文古诗词诵读《竹里馆》教案一. 教材分析《竹里馆》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竹林中独自品茗、欣赏美景、陶冶情操的情景。

整首诗意境清新,语言优美,给人以宁静、悠远的感受。

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可以体会到大自然的美好,感受到诗人高雅的情操,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六年级时已经学习了王维的其他诗作,对唐代诗歌有一定的了解。

此外,学生通过之前的语文学习,对古典诗词的基本鉴赏能力也有所提高。

但学生在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情感方面仍需加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意,感受诗人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竹里馆》;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品味,学会欣赏古典诗词的美;学会通过诗文描绘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高雅的情操;学会在生活中寻找美好,陶冶自己的情操。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背诵《竹里馆》;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2.难点:学会欣赏古典诗词的美;通过诗文描绘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人的世界。

2.朗读教学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3.想象教学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诗中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诗文、图片、音乐等元素的课件。

2.教学音频:准备与诗文相匹配的音乐或音频资料。

3.作业设计:准备相关的家庭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竹子的图片,让学生谈谈对竹子的印象。

然后引出今天要学习的《竹里馆》,告诉学生通过学习这首诗,体会诗人在竹林中的高雅情操。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文,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关键词语,如“独坐”“弹琴”“长啸”“明月”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文内容。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竹里馆》(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竹里馆》(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竹里馆教学目标1.通过作家生平、作品背景理解诗歌内容。

2.反复朗读,读准字音和节奏。

3.品味诗句,感悟诗歌意境。

4.培养朗诵、赏析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作家生平、作品背景了解诗歌内容;品味诗句,感悟诗歌意境。

难点: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微课示范法、网络自主学习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2分钟)导语设计:同学们,在小学时我们学习过王维的诗歌,有哪位同学给大家背诵一下呢。

(学生背诵)好,这位同学背得很好,流利有感情。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王维的诗歌。

诗歌,下面先请大家观看一个视频,了解一下王维。

(二)作者简介(3分钟)1.播放作者介绍视频,学生边观看边听边记下相关要点。

(经过处理的视频只有画面和声音,没有文字出现。

)2.指名学生说出自己观看后记下的相关内容。

(很多在“听”的能力方面不够,故设计这个环节既培养学生能力,又让学生很好的识记相关文学常识。

学生对于视频还是有一定的兴趣的。

)3.教师出示“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王维(701—760),字摩诘,太原祁州人,唐代杰出诗人、画家。

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同为山水田园派的代表人物。

有“诗佛”之称。

王维的作品风格是清新淡雅,禅意丰富,苏轼赞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代表作品有《使至塞上》《山居秋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

(学生对照教师出示的内容自己核对,记忆较好的就会有一定的成就感,更能引起学习兴趣。

)(三)背景介绍(1分钟)出示相关背景知识,学生读,了解背景。

背景介绍:《竹里馆》当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

王维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加之仕途坎坷,四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正如他自己所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因而常常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弹着古琴以抒寂寞的情怀。

诗人是在意兴清幽、心灵澄净的状态下与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净的属性悠然相会,而命笔成篇的。

(四)新授1.初读诗歌,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教案

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教案
板书景:清幽
(三)思考探究悟诗情
1、再读诗歌,悟人之志趣
诗中有景有声更有人!诗人在此独坐、弹琴、长啸,从中你看到一个怎样的诗人?
方法小贴士:
①找意象
②找修饰
③品内涵
④析情感
板书人:?
教学预设:
(1)品味意象“古琴”、“长啸”体味诗人的高雅志趣、安闲自得。
点拨:①前面的资料链接,古琴给你什么感学?
提示:可联系刘属锡《陋室铭》中的句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资料链接:“啸”]
啸:嘬口发出绵长而清越的声音,类似于打口哨。
典故“苏门长啸”
当年“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去拜访一位隐居苏门山里的高士孙登,可无论他谈什么话,孙登都不回答,阮籍只得长啸几声,起身离去,没想到走到半山腰,忽然听到一阵啸声,声音悠然长远,如数鼓合奏,如鸾凤鸣叫穿林而来,原来是孙登在用“啸”声回应他。两个人虽然什么都没说,但是彼此都懂得了。
朱熹:我种南窗竹,戢[jí]戢已抽萌。坐获幽林赏,端居无俗情。
③诗人为什么把房子建在竹子深处?
总结:因为作者喜欢这清幽、茂密的竹子,这所以建在深处是因为这清幽、茂密的竹林,如一道屏障隔开了滚滚红尘,隔开了俗世的喧嚣热闹,为诗人建起一了座宁静的精神家园。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弹琴、长啸、亲近自然我有一片竹林,面朝南山,清幽脱俗,超然物处。
让我们悄悄走近王维,去参观他的的竹里馆。
四、品诗
(一)诗情画意读诗歌
读准字音、读顺节奏、读出味道
(二)想象联想探诗意
过渡:读诗要抓住诗歌的意象,要由诗歌中的具体的“象”来领会诗歌的“意”。
意象:带有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形象,象指诗中客观形象,包括诗中的景、物、人;意指诗人主观情感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教案

《竹里馆》教案一、教学目的1.了解古诗的有关知识。

2.品味语言,体味古诗意境。

3.背诵古诗。

4.对古诗方面的知识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

5.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难点】1.通过停顿、重音、语速、语气、语调的朗读训练,提升诗歌的阅读能力与水平。

2.背诵全诗。

【难点】诗歌的赏析。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人生自有诗意,诗意美在四季。

总是能在诗词中找的生活的美和真谛,当有了诗人的慧眼,山水便有了悲喜的境界就会吟诵辛弃疾的“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看见姑娘的美貌“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总是感叹时光匆匆流逝,“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如果我问你这世间有哪些美好的事物来赞美爱情“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今天采颉最美好的诗意,做诗意的生活。

中国诗词大会-------九宫格活动比赛二、作者简介王维(约701—761),河东(治所在今山西永济西)人,祖籍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三、品读诗歌学生朗读,小组展示、教师朗读,学生评价读完诗歌以后你有什么问题想问作者?(写在便利贴上)四、品悟诗歌1、诗歌中写了哪些景物?写了人的哪些活动?(哪个字是写竹的)幽篁、深林、明月--(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恬静、幽美独坐、弹琴、长啸--(表现了人怎样的情绪?)自得、愉悦2、作者此时孤独吗?不孤独“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己是自己的知音。

引导学生了解王维写此诗的写作背景。

《竹里馆》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

王维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加之仕途坎坷,四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竹里馆》《春夜洛城闻笛》(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竹里馆》《春夜洛城闻笛》(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体会诗人淡泊闲适的心境。

2.正确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的“诗中有画”的特点。

3.根据意象鉴赏诗歌,知人论世,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体会诗人淡泊闲适的情怀。

2.正确理解诗歌大意。

教学难点:1.体会诗歌的“诗中有画”的特点。

2.鉴赏诗歌,知人论世,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朗读诗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苏轼《於潜僧绿筠轩》2.导入新课古往今来,很多文人墨客都喜欢与竹为伍。

今天让我们走进走进盛唐,走进王维,一起欣赏《竹里馆》。

二、揭示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体会诗人淡泊闲适的情怀。

2.正确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的“诗中有画”的特点。

3.根据意象鉴赏诗歌,知人论世,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

三、预习交流1.作者简介王维(约701—761),字摩诘,唐代杰出的诗人、画家。

开元年间进士,后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有“诗佛”之称。

其诗与孟浩然齐名,世称“王孟”。

王维精通佛学,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维摩诘向弟子们讲学的书,王维很钦佩维摩诘,所以自己名维,字摩诘。

苏轼评价王维的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王维以五言律诗和绝句著称。

王维的诗有两种风格,前期的诗大都反映现实,后期则多是描绘田园山水,王维最擅长的也是田园诗。

开元十九年(731年),王维状元及第,官太乐丞,随即因为署中伶人舞黄狮子犯禁,受了牵连而谪为济州司仓参军。

31岁的时候,妻子难产而死,不再续娶,几十年一直独身。

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张九龄执政,他很赏识王维,拔擢王维为右拾遗。

加上王维文采好,又精通音律,当时的皇帝唐玄宗也特别喜欢音乐,王维于是声名鹊起。

但是好景不长,张九龄在李林甫的各种手段下罢了相,李林甫接任了宰相的位置,开始权倾朝野。

新人教版(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 . 课外古诗词诵读 竹里馆》教案_7

新人教版(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 . 课外古诗词诵读  竹里馆》教案_7

《竹里馆》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多种方式的读,让学生走进诗歌,获得一些感性的认识。

2、借助资料,对诗的内容意蕴有更丰富的理解3、诵读诗歌,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诗中写景抒情的方法。

2、学习诗歌的鉴赏方法,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步骤: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我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打一物。

后来,又学到“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是多么让人向往的意境。

苏东坡曾这样评价王维的诗歌:“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诗人王维的《竹里馆》,感受一下这首诗营造的意境。

1、知。

了解作者和创作背景(出示课件)2、读。

(1)诵读。

预习时有能背下来的吗?(2)观配乐朗诵视频,跟读视频朗读,指名读读,齐读,读出理解和感受。

3、品。

(1)谈谈读后的感受。

刚刚在反复读的过程中,你有怎样的理解和感受?能围绕一个词来说吗?(如清冷、寂寞、空灵、淡泊、宁静、优美、平白、忧郁、伤感等等。

言之有理即可)。

(2)整体把握诗意。

对照书旁的注释再读诗句理解。

(出示课件)。

(3)交流大意。

这里既有诗情也有画意,试把你脑海中的画面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

4、悟。

(观视频赏析)这是夜深人静之时,竹里馆里寂静幽深,明月皎洁,王维独坐幽篁弹琴长啸抒发自己的情感。

你们品一品,王维究竟是抒发宁静致远的淡泊心境呢,还是抒发个人抑郁不得志的情怀?(1)适时的介绍背景资料王维在官场上见过了太多的繁华诱惑,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今日章台走马,明日可能肠断天涯,今日王侯座上宾,明日可能是江湖落拓人。

(2)明确抒发诗人淡泊宁静的情怀。

5、析。

赏写法。

这么美的诗句,这么美的画面,作者用什么方法营造了这么美的意境的?(1)你读出了那些方法?(动静结合,拟人······)(2)教师重点点拨反衬手法(出示课件)6、诵。

《竹里馆》初中语文课教案

《竹里馆》初中语文课教案

课程名称:《竹里馆》初中语文课教案年级:初中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了解《竹里馆》的背景和作者。

理解《竹里馆》的内容和主题。

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和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竹里馆》的内容和主题。

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主题和情感。

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

教材准备:《竹里馆》的文本或故事摘要。

板书或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短的问题或引言引入课程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你们听说过《竹里馆》吗?你们知道这个故事讲述了什么吗?”第二步:介绍《竹里馆》(10分钟)简要介绍《竹里馆》的背景,包括作者、故事背景和时代背景。

强调故事的主题,即关于友情和情感的故事。

第三步:阅读与讨论(20分钟)让学生阅读《竹里馆》的文本或故事摘要。

讨论故事中的内容,特别关注主要人物和情节。

问学生:“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有哪些?他们之间的友情是如何建立的?故事中有哪些关键情节?”引导学生分析故事的主题和情感,如友情、信任、帮助等。

探讨故事中的教训和启示,以及作者通过故事传达的信息。

第四步:总结与讨论(10分钟)总结本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竹里馆》的主题和情感,以及故事的文学价值。

与学生讨论友情和情感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第五步:课堂反馈(5分钟)请学生提出问题或分享他们在课堂上的收获和疑惑,以便进行反馈和解答。

拓展活动:可以要求学生选择一个与友情相关的故事,进行阅读和分析,并在课堂上分享他们的理解和感想。

这个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竹里馆》的背景、内容和主题,以及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需要进行调整,以确保教学效果。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竹里馆》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竹里馆》教案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竹里馆》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古典诗词的兴趣还是比较浓厚的。通过引导他们朗读、分析和创作,我看到了学生们的积极参与和思考。然而,教学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值得我反思和改进。
首先,关于诗词朗读,虽然大部分学生能够按照正确的节奏和韵律朗读,但仍有一小部分学生在这方面存在困难。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多给予他们个别指导,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朗读技巧。
5.赏析技巧:学习《竹里馆》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6.诗词背诵:指导学生背诵《竹里馆》,巩固所学内容。
7.创作实践:鼓励学生模仿《竹里馆》的写作风格,创作一首以自然景观为题材的诗歌。
8.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诗词学习的重要性。
二、核心素养目标
《竹里馆》教学的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竹里馆》的基本概念。这是一首描绘诗人独自在竹林中弹琴长啸的山水田园诗。它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创作特色,以及唐代诗歌的意境美。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具体内容。通过分析诗中的字词和意象,了解王维如何将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巧妙结合,展现超然物外的境界。
-个性化解读: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诗词的独特理解和感受。
举例解释:
-在诗词解析方面,难点在于对古汉语中的一些特殊用法和句式的理解,如“复”字的含义、“长啸”的意蕴等,需要教师通过例句和上下文来帮助学生理解。
-在诗词创作背景方面,难点在于如何将诗人的生平、时代背景与诗歌内容联系起来,这需要教师提供相关的历史资料,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词的朗读技巧、修辞手法和意境分析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对比来帮助大家理解。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竹里馆(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竹里馆(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竹里馆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吟诵,感受诗歌情感,并能当堂成诵。

2.了解入声字、平仄在古诗情感表达中的重要意义。

3.理解诗佛王维的淡泊心境。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通过反复吟诵,感受诗歌情感。

2.了解入声字、韵字在古诗情感表达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3.理解诗佛王维的淡泊心境。

教学方法1.诵读法(吟诵、吟唱)2.拓读法3.比较法教学过程(注意:课前在主板书上写好全诗并标好平仄。

)(一)导入全班吟诵《登幽州台歌》吟诵导入师:同学们,在《登幽州台歌》一诗中,我们通过短促的入声字“不见”“独”了解到陈子昂无人赏识遇的寂寞苦闷,时空浩渺的人生孤独;这一声怆然而涕下,作者开口度极大的“下”字,又让我们感受到陈子昂无尽的悲凉与伤感。

师:今天我们将来学习另外一位诗人王维的代表作《竹里馆》,首先我想请小组接龙,每人说一句你对王维的印象。

师:大家畅所欲言,说到了王维的诗作特色,文学地位、生平经历等,那么这是不是王维的全部?今天我们将继续通过吟诵来走近《竹里馆》,走近诗佛王维的真实内心。

(二)品音韵之美(1)音韵大师师:之前我们已经布置大家根据吟诵符号为这首诗歌划分平仄。

现在我想请台下的同学同桌之间相互交流,看看对方划分的平仄是否正确。

(同桌互评1分钟)(拍两位同学的导学案,借助希沃link明确正误)(2)最美诵读师:我们以一横代表平声,以一竖代表仄声,现在请同学们借助手势来跟我一起正确诵读诗歌。

(三)通古人之情师:“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古诗是需要吟的,那么接下来请同学们听听姚老师的吟诵,并且尝试跟着我吟诵两遍,结合自己的吟诵感受和对诗文的理解思考:(1)主问题:你从本诗的声韵和文义中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温馨提示:声韵<平仄、入声字> 文义:意象、注释、背景、关键词句)师:首先请聆听姚老师的吟诵,帮助大家整体把握诗歌的情感。

(教师示范吟诵)接着请大家跟着我一句一句地吟诵,我的声音会大一些,大家可以尝试跟着模仿,并逐步体会诗歌情感。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教案
在实践活动方面,学生们在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过程中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但我注意到,有些小组在讨论时容易偏离主题,导致讨论效果不佳。为了提高讨论效率,我将在下次活动中明确讨论主题,并在讨论过程中适时给予引导。
此外,学生在仿写古诗词时,对于诗词的结构和韵律掌握不够熟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加强对古诗词基础知识的讲解,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诗词创作技巧。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教案,主要教学内容包括:
1.诗歌背景及作者简介:王维,唐代著名诗人、画家,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于世,《竹里馆》选自其诗选。
2.诗词原文:准确朗读与背诵《竹里馆》,理解诗句的字面意义。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竹里馆》的背景、意境和诗词鉴赏方法。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古诗词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欣赏自然之美,体会诗词的魅力。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竹里馆》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古诗词的兴趣还是比较浓厚的。通过引导他们理解诗句的意境,我发现大部分同学能够逐渐体会到诗中所表达的情感。然而,教学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教材,注重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鉴赏和创作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为:
1.提高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通过学习《竹里馆》,使学生了解唐代诗词风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古代文人隐居思想及其时代背景。
2.培养审美鉴赏能力:指导学生从诗词的语言、形象、情感等多方面进行审美鉴赏,提升学生对古诗词艺术魅力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教案 (1)

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教案 (1)

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教案 (1)一. 教材分析《竹里馆》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一首课外古诗词,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王维在竹林中独自享受宁静的景象。

通过对竹子的描绘,表现了诗人高洁的品格和对自然的热爱。

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音乐美,是学生学习古诗词的佳作。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首诗之前,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词,对古诗词的朗读、理解和欣赏能力有一定的基础。

但七年级的学生在古诗词的理解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对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的了解也对理解诗歌有很大的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竹里馆》;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讨论和欣赏,学会欣赏古诗词的音乐美和意境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高洁的品格,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竹里馆》;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2.难点:欣赏古诗词的音乐美和意境美;理解诗人的生活背景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欣赏法等,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在朗读、讨论和欣赏中学习古诗词。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竹里馆》的原文、译文和注释;与诗歌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学生准备:预习《竹里馆》,了解诗人和诗歌背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诗人王维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学习。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竹里馆》的原文,学生跟读,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诗歌,教师指导,纠正发音和朗读节奏。

4.巩固(10分钟)学生回答与诗歌相关的问题,如诗歌的意境、诗人的情感等,教师点评并讲解。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如竹子、月光等,并欣赏与诗歌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竹里馆3-部编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竹里馆3-部编版

《竹里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多种方式朗读诗歌,把握诗歌情感2、分析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淡泊宁静的心境3、培养学生朗诵诗歌能力,激发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教学重难点:分析诗歌内容,体会诗人“诗中有画”的高超境界教学方法:朗读法、思维导图法教具准备:班班通设备白板笔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堂活动,趣味导入:活动一:唐朝诗人名家辈出,风格多样,你知道的有哪些诗人呢?请完成下列活动,比一比,看谁认识的最多。

活动二:你知道这些唐朝诗人的称号吗?“诗佛”引入作者简介。

二、作者简介,诗题解读作者简介: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唐朝诗人。

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

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

后人亦称王维为诗佛,此称谓不仅是言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更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朝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

王维也是文人画的南山之宗(钱钟书称他为“盛唐画坛第一把交椅”),并且精通音律,善书法,篆的一手好刻印,是少有的全才。

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之说。

诗题解读:作者晚年隐居在陕西蓝田的辋川,竹里馆是辋川别墅的二十景之一,这是一间建在竹林里的屋舍。

三、读诗悟情1、学生自由朗读,达到字正腔圆2、教师范读,划分朗读节奏3、学生个人朗读,感知诗人情感4、听读诗歌,闭上双眼,想象诗歌画面,写一段话。

四、品诗赏意1、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明确:人的活动:独坐弹琴长啸景物:幽篁深林明月2、诗里用了哪些手法?有何效果?明确:拟人、以动衬静、虚实结合……3、“独”和“复”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提示:这里的“独”字没有孤独的苍凉感,这是一种悠闲自在,不受约束的洒脱生活。

“复”字透露了诗人淡淡地快乐之感,十分享受当下的生活。

3、体会诗人与明月“相照”的心境。

提示:淡泊、宁静……五、展示月下竹里馆图片,利用思维导图,总结全诗六、拓展阅读、提升能力1、《山居秋暝》2、《终南别业》七、布置作业:结合拓展阅读的两首诗,任选一首,写一篇读后感(300字左右)八、板书设计人:独坐弹琴长啸竹里馆淡泊、宁静景:幽篁深林明月。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竹里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意,体会诗境。

2.学会诗歌赏析的方法,提高古诗赏析能力。

3.在反复朗读中启发阅读兴趣,品味诗歌的美感。

二、教学重难点1.分析诗歌意象,体会诗歌意境,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2.理解体会诗歌的意境与言外之意。

三、教学方法朗诵法、提问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苏东坡曾这样评价王维的诗歌:“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诗人王维的《竹里馆》,看看这里面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二)走近王维王维是唐代著名诗人和画家,他在诗、书、画、音乐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王维的诗作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他的代表作有《山居秋暝》《使至塞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

除了诗歌,王维在绘画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

他开创了水墨山水画的新风格,被后人称为“南宗山水画之祖”。

王维的画作多以山水、人物为主,画风清新淡雅,富有诗意。

他的作品对后世的绘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王维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化巨匠,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他卓越的艺术才华,也反映了他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三)写作背景《竹里馆》是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所作。

王维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加之仕途坎坷,四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他常常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弹着古琴以抒寂寞的情怀。

诗人将自己的心灵状态和竹林、明月的清幽之感联系在了一起,最终写成了这首诗。

(四)诵读诗歌1.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把握诗歌的节奏和情感。

2.学生自由朗读,并推举学生代表诵读,教师指导评价。

3.学生齐读,要声音洪亮,节奏准确,感情饱满(五)分析诗歌1.诗中的“幽篁”“深林”“明月”等意象有何象征意义?“幽篁”象征着清幽、宁静的环境,可能代表着诗人追求的一种与世俗喧嚣隔绝的精神境界。

“深林”通常暗示着茂密、深邃的自然景象,也许象征着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和深沉。

“明月”在中国文化中常常与思念、孤独、高洁等情感相关联,它可能象征着诗人在隐居生活中的精神寄托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七年级语文竹里馆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竹里馆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竹里馆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竹林七贤的人物形象及其主要事迹
2.能够理解并朗读有关竹林七贤的文学作品
4.培养学生阅读、思考、表达和创新能力,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与情感体验
二、教学内容:
《竹里馆》
三、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
①教师朗读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②介绍“七贤”与“竹林七贤”概念
2. 理解文学作品
①教师向学生介绍《竹里馆》的作者、主要内容和主题
②学生阅读文字,理解《竹里馆》的情节和主旨,发表自己的观点
③老师带着学生分析文本和图像之间的相互作用。

3. 思维拓展
①教师阐述“有志者事竟成”、“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等典故和故事,引导学生思考竹林七贤的精神与意义
②学生小组合作,模拟竹林七贤互相勉励的情境,展现竹林七贤的品质与气质
③学生个别写感悟,阐述竹林七贤的人格魅力
四、课堂总结
本课程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文学作品和历史事件中的人和事互相作用,学生可以从中获得精神和道德启示。

我们可以向古代人的文学作品和精神建立联系,从而理解自己的生活、理性和价值观。

同时,我们的任务还包括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历史和人生的兴趣,并促进他们的语言和表达能力。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初中语文七下《竹里馆》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首《竹里馆》是王维的代表诗作,其被选入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材。

关于对《竹里馆》一诗的解读,该版教材总结为:“全诗用字造语、写景写人都平淡自然,仿佛信手拈来,写出清幽氛围与淡泊的心态,达到‘诗中有画’的高超境界。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者大都也是从恬淡、以动衬静或“诗中有画”等角度解读此诗。

此诗写隐者的闲适生活以及情趣,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遣词造句简朴清丽,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诗中写到景物,只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就是:“幽篁”、“深林”、“明月”。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于诗歌意象的理解还有一定的难度,要在诵读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方式来使学生产生美的意识,培养学生再造意象的能力和审美的能力,还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大脑活跃起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语言组织能力,真正体会“一切景语皆情语”的效果。

教学目标:1、通过作家生平、作品背景,了解诗歌内容。

2、品读诗句,感悟诗歌的意境。

3、培养朗诵、赏析诗歌的能力。

4、感知田园诗歌,体会诗人淡泊的生活态度和高雅的生活情趣。

5、背诵、默写诗歌。

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感受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想象力。

教学难点:1、感受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想象力.教学方法:诵读法教学准备:王维的知识卡片;教学PPT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中国是诗的国度,而诗歌的发展鼎盛时期是唐朝,唐朝诗人名家辈出,风格多样,有飘逸洒脱的诗仙李白,有沉郁顿挫的诗圣杜甫,有瑰丽奇绝的诗鬼李贺,今天我们学习唐朝的一位大家,他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他就是人称诗佛的王维,苏轼称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品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竹里馆》,看看这里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二、预习检查1、作者、作品【王维】__唐___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著名诗人、画家,字___摩诘___,号摩诘居士。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1)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1)

《竹里馆》教学设计设计意图《竹里馆》选择部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的课外古诗词诵读,旁批注释和诗歌后的赏析比较凝练。

作为农村的七年级的学生理解、领悟起来还有一定的困难的。

本节课将会从“诗中有画”的特点切入,设计诵读赏析课。

教学目标1.读出古诗的韵味并背诵古诗。

2.描绘出诗歌的画面美。

3.理解诗人的高雅志趣。

教学重点1.读出古诗的韵味并背诵古诗。

2.描绘画面,体悟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高雅志趣。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

苏轼曾评价过一位诗人,说他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这位诗人是谁?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他的诗歌《竹里馆》,感受诗中的画面。

二、走进作者。

王维(701——760),字摩诘,太原祁州人,唐代杰出诗人、画家。

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与孟浩然起名,并称“王孟”是山水田园派的代表人物。

王维的作品风格是清新淡雅,禅意丰富。

被誉为“诗佛”。

苏轼评价其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代表作品有《使至塞上》《山居秋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

三、诵读。

1.指名读准字音。

篁huáng 啸xiào2.听范读,注意读音、节奏和感情。

3.自由诵读。

4.推荐朗读优生有感情朗读。

(学生评价)四、赏析。

(一)赏画面之美王维的诗被赞为“诗中有画”,而这首诗是代表作。

现在请同学们们闭上眼睛,一边听朗诵,一边勾勒诗中的景物和人物活动。

(播放配乐朗诵)你脑海中浮现了哪些景物?幽篁深林明月你的画面中诗人在做什么?独坐弹琴长啸(学生评价是否正确,可补充)(二)悟志趣之高1、通过这些景物和诗人的活动,你能说一说这首诗营造了怎么的氛围?从中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心境?本诗中的“竹”与夜色、明月一起,营造出清幽恬静的氛围。

诗人远离了世俗的喧嚣,和幽篁明月相伴,在其间弹琴长啸是如此惬意、闲适,表现诗人醉心美好自然、宁静淡泊的高雅志趣。

2、诗人脱俗的高雅志趣,我们还可以在哪里看出来?“独”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竹里馆 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竹里馆 教案

竹里馆教案教学目标:1、完成对本诗的创造性解读。

2、布置下一课《丑小鸭》的阅读要点。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步骤:一、问题导入:你们是怎样独处的呢?学生自由交流一下自己的经历,由此话题引入对此诗的解读:同学们,诗人王维是怎样独处的。

1、读。

我们先来读一读这首诗。

古典诗歌的学习第一步是读,按照古诗节奏教师范读一次,学生齐读。

2、品。

你感觉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怎样?为什么?学生自己揣摩,回答自己的感觉。

有清冷、寂寞、空灵、淡泊、宁静、优美、平白、忧郁、伤感等等。

言之有理即可。

3、析。

教师展开联想,拓展诗中的内容(程度高的班可以先让学生进行口头拓展,教师补充):这是夜深人静之时,竹里馆里寂静幽深,明月皎洁,王维一个人一时睡不着觉,于是起来弹琴,抒发自己的情感。

你们品一品,王维究竟是抒发宁静致远的淡泊心境呢,还是抒发个人抑郁不得志的情怀?学生讨论,这个话题其实也是对课文注释提出的质疑,让学生懂得“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道理,让思辨的习惯常常在学习中养成。

4、悟。

学生在讨论自己的看法时,常常会悟到一点什么,让他们多讲出来已形成思想交流的氛围。

5、诵。

学生有了自己的阐释后一起诵读,或者用自己的体会和感情把这首诗昂扬顿挫地朗读给大家听,以加深认识的目的。

二、布置明天要学习的新课文《丑小鸭》,思考三个问题:1、找出课文中若干形象,结合具体语句谈谈自己的看法。

(如仁爱的农夫,可鄙的、可笑的、、、、、猫绅士、鸡太太等等)2、你知道丑小鸭变成天鹅的原因是什么?3、丑小鸭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三、下课。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竹里馆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竹里馆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竹里馆教案竹里馆教课设计教课目的:1、达成对本诗的创建性解读。

2、部署下一课《丑小鸭》的阅读重点。

教课课时:一课时教课步骤:一、问题导入:你们是如何独处的呢?学生自由沟通一下自己的经历,由此话题引入对此诗的解读:同学们,诗人王维是如何独处的。

1、读。

我们先来读一读这首诗。

古典诗歌的学习第一步是读,依据古诗节奏教师范读一次,学生齐读。

2、品。

你感觉这首诗的感情基调如何?为何?学生自己推测,回答自己的感觉。

有冷清、孤独、空灵、淡泊、安静、优美、平白、郁闷、伤感等等。

言之有理即可。

3、析。

教师睁开联想,拓展诗中的内容(程度高的班能够先让学生进行口头拓展,教师增补):这是更深夜静之时,竹里馆里沉寂幽静,明月洁白,王维一个人一时睡不着觉,于是起来抚琴,抒发自己的感情。

你们品一品,王维终究是抒发安静致远的淡泊心境呢,仍是抒发个人抑郁不得志的情怀?学生议论,这个话题其实也是对课文说明提出的怀疑,让学生懂得“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道理,让思辩的习惯经常在学习中养成。

4、悟。

学生在议论自己的见解时,经常会悟到一点什么,让他们多讲出来已形成思想沟通的氛围。

5、诵。

学生有了自己的阐释后一同朗读,或许用自己的领会和感情把这首诗高昂顿挫地朗诵给大家听,以加深认识的目的。

二、部署明日要学习的新课文《丑小鸭》,思虑三个问题:1、找出课文中若干形象,联合详细语句说说自己的见解。

(如博爱的农民,可鄙的、可笑的、、、、、猫绅士、鸡太太等等)2、你知道丑小鸭变整天鹅的原由是什么?3、丑小鸭给我们什么样的启迪呢?三、下课。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搜集王维不同时期的作品,深入了解王维其人。
朱熹:我种南窗竹,戢[jí]戢已抽萌。坐获幽林赏,端居无俗情。
③诗人为什么把房子建在竹子深处?
总结:因为作者喜欢这清幽、茂密的竹子,这所以建在深处是因为这清幽、茂密的竹林,如一道屏障隔开了滚滚红尘,隔开了俗世的喧嚣热闹,为诗人建起一了座宁静的精神家园。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弹琴、长啸、亲近自然我有一片竹林,面朝南山,清幽脱俗,超然物处。
让我们悄悄走近王维,去参观他的的竹里馆。
四、品诗
(一)诗情画意读诗歌
读准字音、读顺节奏、读出味道
(二)想象联想探诗意
过渡:读诗要抓住诗歌的意象,要由诗歌中的具体的“象”来领会诗歌的“意”。
意象:带有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形象,象指诗中客观形象,包括诗中的景、物、人;意指诗人主观情感
1、绘诗中之画
(1)请找出诗中出现了哪些意象?
品味诗歌意象理解诗人高雅的志趣和寄情山水的宁静淡泊之心。
【教学方法】朗读法、想象理解法、品味揣摩法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华诗词如一粒粒珍珠在历史的深处熠熠生辉,我们喜欢读诗,因为读一首好诗,就如同喝一杯醇香的茶,齿颊留香,回味悠长;读一首好诗如觅得一处桃源胜境,那那里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让人流连难忘。
三、解题
竹里馆,,建在竹林深处的屋舍,辋川别墅的胜景之一。(资料补充:王维晚年曾隐居陕西蓝田辋川,这里环境清幽,以湖为中心,王维在屋舍旁边依自然景物自设了二十几个景点,比如“白石滩”、“临湖亭”、“茱萸片”、“竹里馆”等,以此独享“山间之明月与江上之清风”。诗人闲暇时每到一个景点便赋诗一首,与好友裴迪各作二十首结集《辋川集》。这也成为了王维山水田园派的重要作品。
③诗人弹琴是给谁听?
诗人弹琴不是为了供人欣赏,也不是为了取悦他人,而是为自己弹琴,以抒发自己的心声和志趣。
此时的诗人身心具是自由的,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是何等的高雅脱俗、安闲自得啊。
(2)品味意象“幽篁”、“深林”感受诗人的高洁脱俗。
①竹子的给你什么感觉?
②引诗句:苏东坡: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3)品味意象“明月”感受诗人内心的澄净、宁静和淡然。
点拨:体会修饰词“明”,不是朦胧的月色,画面亮起了,月上中天,洒下一片清辉,皎洁的月光使竹林显得空明澄净。
虽然知音难觅,可这明月却如同知己,跟诗人心灵相通,它照耀着诗人,抚慰了诗人,这新颖的想象,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澄净和淡然。(可用《山中访友》点拨)
【教学目标】
1.理解古诗的意思,读出古诗的情感和韵味。
2、通过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的画面和声音,感受诗歌的画面美,体会诗歌以声衬静的写法。
3.品味诗歌意象理解诗人高雅的志趣和寄情山水的宁静淡泊之心。
【教学重点】
1.理解古诗的意思,读出古诗的情感和韵味。
2.感受诗歌的画面美,体会诗歌以声衬静的写法。
【教学难点】
[资料链接]
宴会、烹饪、饮酒、伶人及其表演、杂耍、摔跤、幻术、驯兽表演、舞蹈、戏剧、傀儡戏、说书、打猎、蹴鞠、马球、斗鸡、投壶……
——《中国的黄金时代--唐朝的日常生活》
②《竹里馆》中王维的生活和当时李唐社会的主流有什么不同呢?
王维选择了隐居生活,远离了世俗的喧嚣,和幽篁、明月相伴,远离了俗世中的一切身份,心放空了俗世中的一切烦恼和纷扰,只剩下自然的性情和愉悦的灵魂,独享这自然的幽静和美好。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资料链接:“啸”]
啸:嘬口发出绵长而清越的声音,类似于打口哨。
典故“苏门长啸”
当年“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去拜访一位隐居苏门山里的高士孙登,可无论他谈什么话,孙登都不回答,阮籍只得长啸几声,起身离去,没想到走到半山腰,忽然听到一阵啸声,声音悠然长远,如数鼓合奏,如鸾凤鸣叫穿林而来,原来是孙登在用“啸”声回应他。两个人虽然什么都没说,但是彼此都懂得了。
《竹里馆》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竹里馆》选自统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的课外古诗词诵读,加上诗歌旁批注释及诗歌后附的简短赏析,使诗歌理解起来并不难,但是七年级的学生受审美水平限制,深入理解并领悟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我想通过这一堂课带领学生深入文本,深入理解诗歌内涵,并学会一些通过意象鉴赏诗歌的方法,厚实学生的文化素养。
板书景:清幽
(三)思考探究悟诗情
1、再读诗歌,悟人之志趣
诗中有景有声更有人!诗人在此独坐、弹琴、长啸,从中你看到一个怎样的诗人?
方法小贴士:
①找意象
②找修饰
③品内涵
④析情感
板书人:?
教学预设:
(1)品味意象“古琴”、“长啸”体味诗人的高雅志趣、安闲自得。
点拨:①前面的资料链接,古琴给你什么感学?
提示:可联系刘属锡《陋室铭》中的句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言之有理即可。体会以动衬静的写法,体会清幽的环境。)
总结:
幽深的竹林里不是只有琴声和啸声,它有自然之声,虫鸣声,微风吹拂竹叶的沙沙声,潺潺流水声,这就是诗歌的留白,简练的语言却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2)归纳以静衬动的写法
这些声音夹在在一起,场面是不是很嘈杂热闹?
总结:每处细微的声音之所以可以听得清清楚楚,正是因为环境安静、清幽。这种写法叫做以动衬静)这就使得这种静不是一种死寂的静,而是一种充满生机的幽静。
这一环节旨在通过资料和方法,去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文字,深入作者的心灵,与诗人对话与文本对话,感爱诗人形象。
五、小结
1、方法小结:这节课,我们由从意象入手,由“象”入“境”,
领略了王维诗歌的美丽清幽的画境,
聆听了古琴、啸声与自然之音结合的天簌之声,
品味诗中的意象,感受到诗人高雅的志趣和那颗寄情山水的宁静淡泊之心。
[资料链接:古琴]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七弦琴,是中国传统拨弦乐器,有三千年以上历史,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
“琴、棋、书、画”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风凌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而在音乐、棋术、书法、绘画中居于首位。
听Hale Waihona Puke 琴刘长卿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今天我们就带大家去读一首好诗《竹里馆》,去悟一份诗情
二、走近诗人——王维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与孟浩然合称“王孟”。王维多才多艺,能诗能书能画,而且还精通音乐。
王维少年得志,满腔政治抱负,但仕途、人生坎坷,政局变化无常,晚年无心仕途,信奉佛教,思想超脱,四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2、课堂小结:
据说词人秦观在曾患病久不愈,他读辋川诗集,观《辋川图》,病竟然不治而愈。
美好的诗歌,确实有治愈人心的力量,读他的诗,使我们忘却俗世的繁杂,使我们心境平和。我们的人生也难免有不如意,愿我们都能守得一份内心的宁静,用淡然之心去看待人生,静听花开花落,坐看云卷云舒
六、作业布置:
1、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试着去赏析王维的《山居秋瞑》。
过渡:苏东坡曾这样评价王维的诗歌:“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看看这里面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结合诗中意象,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一下你看到的画面。(加入自己的想象和联想)
2、配画中之声
(1)明月当空,竹林清幽,诗人陶醉在这怡人的景色之中!如果让你为这幅画配上背景音乐,让画活起来,你会将哪些声音糅合于其中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