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完整人教版初一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精华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0f3f1372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cd.png)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1. 隋朝的建立与统一时间:581年,杨坚建立隋朝,称隋文帝。
统一: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实现全国统一,为封建历史上的第三次统一。
2. 隋朝大运河开凿时间:605年起,隋炀帝开凿。
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
概况: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包括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地位:全长20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作用:加强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3. 隋朝科举制创立:隋炀帝时设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作用:加强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
扩大官吏选拔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参政。
推动教育发展。
4. 隋朝灭亡原因:隋炀帝推行暴政,导致农民起义,隋朝二世而亡。
第二单元:唐朝时期1. 唐朝的建立时间: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2.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名臣:魏征(敢于直言)、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
措施:政治: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法,增加科举考试科目,严格考察官吏。
经济:减轻人民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军事:击败东、西突厥,加强西域统治。
贡献:开创“贞观之治”的治世局面。
3. 武则天与“贞观遗风”地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措施:整顿吏治,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重视农业生产。
贡献: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
4. 唐玄宗与“开元盛世”名臣:姚崇、宋璟。
措施: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
贡献:开创“开元盛世”的鼎盛局面。
第三单元:唐代社会与文化1. 民族关系政策: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尊为“天可汗”。
实例:文成公主入藏,促进吐蕃经济文化发展。
2. 对外关系遣唐使:日本派遣使节到唐朝,学习唐朝文化。
鉴真东渡:六次东渡日本,传播中国文化。
玄奘西游:西行天竺求取佛经,著有《大唐西域记》。
3. 文学艺术唐诗:代表人物有诗仙李白、诗圣杜甫。
书法:颜真卿、欧阳询。
7下人教历史知识点最全
![7下人教历史知识点最全](https://img.taocdn.com/s3/m/c0e53c5b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04.png)
7下人教历史知识点最全七年级下册人教版历史教材涵盖了中国古代史的后半部分,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到隋唐五代十国,再到宋元明清,直至近代史的开端。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总结:#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鼎立:魏、蜀、吴三国的建立和发展。
- 魏晋风度:文化特点,如玄学、清谈等。
- 南北朝:北方的鲜卑族建立北魏,南方的汉族政权如宋、齐、梁、陈。
# 隋唐时期- 隋朝统一:隋文帝杨坚统一南北,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 大运河:隋炀帝杨广开凿,连接南北的经济和文化。
- 唐朝的繁荣:政治制度、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的发展。
- 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的治世,政治清明,经济繁荣。
- 开元盛世:唐玄宗李隆基时期,文化艺术达到高峰。
# 五代十国- 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的更迭。
- 十国:在五代时期同时存在的十个割据政权。
# 宋元明清- 北宋与南宋:北宋的建立,南宋的南迁和抗金。
- 元朝:蒙古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元世祖忽必烈的统治。
- 明朝:朱元璋建立,中央集权加强,海禁政策等。
- 清朝:满族建立,康乾盛世,闭关锁国政策。
# 近代史的开端- 鸦片战争: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
- 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等,导致中国丧失领土和主权。
- 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洪秀全领导的农民起义。
# 重要历史人物- 诸葛亮:蜀汉丞相,以智慧和忠诚著称。
- 王羲之:东晋书法家,被誉为“书圣”。
- 李白、杜甫:唐代著名诗人,作品影响深远。
- 苏轼:宋代文学家、政治家,多才多艺。
- 郑和:明代航海家,七次下西洋,促进了中外交流。
# 重要历史事件- 科举制度:隋唐时期开始的选拔官员的制度。
- 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的治世,政治清明,经济繁荣。
- 安史之乱:唐朝中期的一场大规模叛乱。
- 蒙古西征:元朝时期对欧洲的军事征服。
# 文化成就- 唐诗宋词:文学的高峰,代表人物如李白、杜甫、苏轼。
- 四大发明: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大全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大全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c18a4fa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00.png)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大全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大全人教版对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的记忆和复习,也是我们在学习七年级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个问题。
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大全,仅供参考。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必考归纳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南北重归统一1.隋朝的建立时间:581年建立者:隋文帝杨坚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2.隋朝的统一时间:589年二、隋文帝的统治(“开皇之治”)1.措施:(1)改革制度(2)发展生产(3)注重吏治2.意义: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
三、隋朝大运河1.目的:①加强南北交通;②根本原因: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河段: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
从北往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涿郡—永济渠—洛阳—通济渠—淮水—邗沟—江都—江南河—余杭)3.长度、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4. 意义(作用):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的经济交流。
四、比较:秦朝与隋朝的相似1.短命王朝,二世而亡。
2.皆因暴政引发农民起义被推翻。
3.都有重要政治制度沿用多年:秦朝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隋朝有科举制。
4.都有著名工程存世:秦朝的长城和隋朝的大运河(赵州桥)。
5.都是结束重大分裂时期完成的统一。
第2课“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时间:618年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二、“贞观之治”(唐太宗的措施)1.措施:(1)政治方面:①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
②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任用富于谋略和善断大事的房玄龄和杜如晦;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
(2)经济方面:注重发展生产,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减轻人民负担。
(3)生活方面:崇尚节俭。
(4)文化方面: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
大大扩充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5)民族关系:在今新疆地区设立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安西都护府)。
七下人教历史知识点全部
![七下人教历史知识点全部](https://img.taocdn.com/s3/m/82fc590f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b9.png)
七下人教历史知识点全部七年级下学期人教版历史教材涵盖了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的重要事件和知识点,以下是一些主要的知识点概述:1. 秦汉时期:- 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 秦朝的法律制度、度量衡的统一。
- 秦长城的修建和焚书坑儒事件。
- 汉朝的建立,汉武帝时期的对外扩张。
- 丝绸之路的开辟和对外贸易的发展。
2.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鼎立的局面,魏、蜀、吴的建立和发展。
- 两晋时期的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
- 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和佛教的传入。
3. 隋唐时期:- 隋朝的短暂统一和大运河的修建。
- 唐朝的盛世,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 唐朝的对外交流,如玄奘西行取经。
- 唐朝的文化成就,如唐诗的繁荣。
4. 宋元时期:- 北宋的建立和政治制度的改革。
- 南宋的抗金斗争和经济文化的发展。
- 元朝的建立,蒙古族的统治和对汉族的影响。
- 元曲和绘画艺术的发展。
5. 明清时期:- 明朝的建立,朱元璋的统治和海禁政策。
- 郑和下西洋,对外交流的扩大。
- 清朝的建立,满族的统治和民族政策。
- 清朝的康乾盛世,文化和科技的发展。
6. 近代中国:- 鸦片战争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 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
-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
- 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
7. 现代中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
-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 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
8. 文化遗产:-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 中国古代的建筑艺术,如故宫、长城。
- 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如儒家、道家、佛家。
9. 历史人物:- 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等帝王。
- 诸葛亮、岳飞、文天祥等历史名将。
- 李白、杜甫、苏轼等文学巨匠。
10. 历史事件:- 黄巾起义、安史之乱等重大历史事件。
-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影响。
- 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的历史事件。
这些知识点是七年级下学期历史课程的主要内容,学生需要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来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和重要事件。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最新最全)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最新最全)](https://img.taocdn.com/s3/m/ec35ae21360cba1aa911da3c.png)
知识点总结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1、隋朝的建立时间:581年建立者:隋文帝杨坚都城:长安南北重归统一的时间:589年2、开皇之治”隋文帝的统治措施:①改革制度②发展生产③注重吏治3、隋朝大运河1、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四五千里。
2、开凿的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3、意义: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第2课“贞观之治”1、唐朝的建立时间:618年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都城:长安2、贞观之治唐太宗的治国思想: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明白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农民。
治国措施: 1、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 2、崇尚节俭;3、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4、任用贤才、虚心纳谏“贞观之治”的表现: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增强。
3、女皇帝武则天武则天的统治的评价: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第3课开元盛世1、开元之治唐玄宗励精图治的表现:(1)任用贤才(姚崇)(2)重视吏治(3)崇尚节俭二、盛世经济的繁荣1、农业(1)农耕技术的发展:育秧移植栽培(2)茶叶生产的发展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
(3)农业工具的改进:耕种工具:曲辕犁灌溉工具:筒车2、手工业(2)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1、科举制的诞生与完善2、科举制的影响1、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3、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第5课“和同为一家“1、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和亲有什么意义?①维护了和平,增强了友谊②密切了双方经济文化交流2、唐朝周边的少数民族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1、对外友好往来主要的对外友好往来城市:长安、洛阳、广州、扬州。
2、唐朝与日本的友好往来遣唐使鉴真东渡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政治制度、文字、建筑、钱币、习俗等。
3、唐朝与新罗的友好往来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的首位;朝鲜的音乐传入中国,丰富了中国的文化。
人教版初一下册历史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初一下册历史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932d14a7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ea.png)
人教版初一下册历史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1.隋朝的建立•时间:581年•建立者:隋文帝杨坚•都城:长安•隋文帝杨坚年号开皇,其统治时期被称为“开皇之治”。
2.隋朝的统一•时间: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结束了魏晋南北朝的长期分裂局面。
•统一的条件:•客观条件:人民渴望统一,北方民族大融合和南方经济发展。
•主观条件:隋文帝励精图治,陈后主荒淫无道。
3.“开皇之治”•隋文帝的统治措施:•改革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发展生产:鼓励农业生产,促进经济复苏。
•注重吏治:选拔贤能,整顿吏治。
•开皇之治的表现:国家统一、安定,经济繁荣发展。
4.开通大运河•开通者:隋炀帝•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时间:605年开始•规模: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全长四五千里,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河流。
•意义: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5.开创科举取士制度•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选拔由上层权贵垄断,不太注重才能。
•隋朝诞生科举制:•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确立。
•意义: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改善了用人制度,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6.隋朝的灭亡•原因:隋炀帝好大喜功,奢侈无度,实行残暴统治,屡次发动战争,徭役兵役沉重,社会矛盾激化。
•起义:首先在山东地区爆发,迅速蔓延到全国。
•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害,隋朝灭亡。
第二单元: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第2课“贞观之治”1.唐朝的建立•时间:618年•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都城:长安2.贞观之治•统治者:唐太宗李世民,年号贞观。
•主要内容(统治措施、原因):•思想上:吸取隋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政治上: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
七年级人教版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人教版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a9a5799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5e.png)
七年级人教版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 1 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1. 隋朝的建立:581 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
2. 隋朝的统一:589 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3. 开通大运河:- 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 时间:605 年开始。
- 概况: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 意义: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4. 科举制的创立:- 创立:隋炀帝时,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 意义: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5. 隋朝的灭亡: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导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618 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隋朝灭亡。
第 2 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1. 唐朝的建立:618 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2.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治国思想:虚心纳谏,重用贤才,如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
- 政治措施: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 经济措施: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 结果: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3. 武则天: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她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4. 唐玄宗与“开元盛世”:- 措施: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 结果: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第 3 课盛唐气象。
1. 经济的繁荣:- 农业: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和筒车。
人教版初一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初一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9fd901c5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03.png)
人教版初一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第一章古代的生活与时代的变迁1. 古代人类的生活方式与现代人类的生活方式有哪些不同?2. 农耕文化在古代中国的发展与影响。
3. 商朝、西周、东周时期的社会制度与特点。
4. 中国古代典籍《尚书》的重要性及内容概述。
第二章秦朝的建立与统一1. 秦朝的建立和秦始皇的重要改革措施。
2. 秦朝对农业、经济、教育等方面的改革与发展。
3. 秦朝的法律制度和中央集权制度。
4. 秦朝的文化建设和对外扩张。
第三章汉朝的兴衰与地理的影响1. 汉朝的建立和汉武帝的重要政策。
2. 汉朝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
3. 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
4. 中国古代诗词的发展与特点。
第四章隋唐的政治与文化1. 隋朝的统一和隋文帝的主要政治措施。
2. 隋唐时期的文化繁荣和科技进步。
3. 唐朝的政治制度和经济状况。
4. 唐朝的对外交往和丝绸之路的开通。
第五章现代的科技与文化1. 中国近代科技与文化的西方传入。
2. 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和文化变革。
3. 近代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与变化。
4. 近代中国的科技发展和工业化进程。
第六章当代中国的国际交往1. 当代中国的两个大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改革开放。
2. 中国对外开放和对外援助的政策与措施。
3. 中国与美国、日本、欧盟等主要国家的关系。
4. 中国的对外贸易和经济合作。
以上是人教版初一历史下册的知识点归纳,包括各章节的重点内容和要点。
详细的可以参考教材的具体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4dda9f5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7b.png)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总结1.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随后在589年灭掉南方的陈朝,统一全国。
这一时期,隋朝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2.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
3.隋文帝即位后,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
4.残暴的统治导致了大规模农民起义。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隋朝灭亡。
5.在隋朝灭亡后,原镇守太原的隋朝官僚李渊趁机起兵,在618年,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6.在唐朝贞观时期,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并增加了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4.唐太宗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巩固了对西域的统治。
这些胜利为唐朝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5.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改国号为周。
她大力推行科举制度,并创立了殿试制度。
6.在唐玄宗继位后,在贤相姚崇和宋璟的辅佐下,实行了一系列改革。
唐朝在他的统治下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之为“开元盛世”。
7.陆贽在《陆宣公翰苑集》中称赞了则天太后重用人才,善于选拔人才的才能。
她严格考核人才,推崇能力,不肖者被黜退,才能者得到快速晋升,这使得唐朝得以赖用众多的才士。
8.材料二中的“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意为唐玄宗在位前期,唐朝国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
这一时期的治理被称为“贞观之治”,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开辟了道路。
1.在唐朝,曲辕犁和筒车等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被发明并广泛使用。
此外,唐三彩是一种制作精美、色彩鲜艳的陶瓷器,闻名于中外。
3.唐太宗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并派使者到唐朝求婚。
唐太宗同意将文成公主嫁给他。
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之间的友好关系。
5.唐朝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充满活力,人们表现出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全部重点知识详细梳理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全部重点知识详细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bd088334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0e.png)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全部重点知识详细梳理1. 隋朝的统一与繁荣1.1 隋朝的建立与统一隋朝的建立: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隋朝的统一:589年,隋朝灭陈,完成南北统一。
1.2 开皇之治统治措施:隋文帝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
大运河的开凿: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2000多公里(一说四五千里),加强了南北交通,巩固了隋朝对全国的统治,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2. 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2.1 唐朝的建立建立时间:618年,唐高祖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2.2 贞观之治唐太宗的治国理念: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贞观之治的成就: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强盛,史称“贞观之治”。
2.3 武则天与开元盛世武则天的统治: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统治时期继续推行唐太宗的政策,为开元盛世奠定基础。
开元盛世:唐玄宗励精图治,任用贤才(如姚崇),重视吏治,崇尚节俭,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3. 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3.1 科举制的诞生诞生阶段: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
3.2 科举制的完善唐太宗: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考试的人数,丰富考试内容(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武则天:增设殿试、武举,进一步完善科举制。
4. 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4.1 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和亲意义:维护了和平,增强了友谊,密切了双方经济文化交流。
4.2 唐朝周边的少数民族主要少数民族:吐蕃、回纥、南诏等。
对外友好往来城市:长安、洛阳、广州、扬州等。
4.3 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影响方面:政治制度、文字、建筑、钱币、习俗等。
5. 辉煌的隋唐文化5.1 建筑水平赵州桥: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唐长安城: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5.2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发明时间:隋唐时期。
重要作品:《金刚经》——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刻印刷品。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梳理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梳理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3962b698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e2.png)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梳理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梳理(完整版)人教版第一章:古代中国的多民族国家- 多民族国家:指由不同民族组成的国家。
古代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包括汉族、满族、藏族等多个民族。
- 多民族的发展特点:不同民族之间相互交流和融合,共同发展。
- 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由中央政权对各民族进行统一管理,保护各民族的平等权益。
第二章:大秦帝国的兴亡- 大秦帝国:古代中国的一个重要国家,由秦始皇统一建立。
- 秦朝的兴起:秦始皇通过各项改革措施,统一中国,实现“焚书坑儒”,设置郡县制度等。
- 秦朝的衰落:秦朝统治的残酷和压迫引发了人民的不满,农民起义和内部斗争导致了秦朝的衰落。
第三章:罗马帝国的风云- 罗马帝国:古代罗马的帝国,是欧洲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古代帝国之一。
- 罗马帝国的征服:罗马军队通过征服周边地区,建立了广阔的领土,并将自己的文化传播到各个地方。
- 罗马帝国的分裂:罗马帝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出现了种种问题,导致了帝国的分裂和衰落。
第四章:南亚古国的繁荣- 南亚古国:古代南亚地区的一些繁荣国家,如古印度、古代波斯等。
- 古印度的繁荣:古印度有较为发达的城市和农业,产业和贸易非常繁荣,和也在此时兴起。
- 古代波斯的繁荣:古代波斯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相对发达,在波斯地区得到传播。
第五章:动荡的北方草原- 北方草原:指中国北方的广袤草原地区,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
- 匈奴的崛起:匈奴是北方草原上的一个强大民族,他们经常骚扰中国的边境城市,对中国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 中原文明的影响:中国的中原文明对北方草原地区有一定的影响,如汉文化和汉字的传播。
第六章:东亚的国际交往- 东亚的国际交往:东亚地区古代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和政治联系。
- 东亚的贸易:中国、朝鲜半岛和日本之间进行了广泛的贸易,交流了各自的特产和文化。
- 东亚的文化传播:和儒家思想在中国、朝鲜半岛和日本之间进行了广泛的传播。
第七章:东南亚的国际交往- 东南亚的国际交往:东南亚地区古代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和政治联系。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汇总(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汇总(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6007af5b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21.png)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汇总(人教版)(纪传体通史形式归纳整理)第一部分本纪与世家一、隋文帝杨坚本纪:1、581年,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近四百年的分裂局面。
2、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吏。
3、隋文帝励精图治,形成了“开皇之治”。
二、隋炀帝杨广本纪:1、开凿大运河: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隋炀帝征发民众,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2、正式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诞生。
三、唐高祖李渊本纪:公元618年,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四、唐太宗李世民本纪:1、“贞观之治”:(1)治国思想: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水能载舟亦能覆舟”!(2)统治措施:注重发展生产;注意“戒奢从简”;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减轻人民负担;任用贤才,虚心纳谏;任命房玄龄和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
最著名的谏臣是魏征。
2、对科举制的贡献:扩充国学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进士科考中第一名的,称为状元。
3、民族关系:(1)实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各族拥戴,被尊奉为“天可汗”。
(2)在今新疆地区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
(3)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生活在青藏高原一带;7世纪前期,杰出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4、对外关系:玄奘西游天竺,取回大量佛经。
他著有《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5、文化成就:(1)唐太宗为父亲修建的大明宫含元殿气势宏伟,富丽堂皇。
(2)参与编创《秦王破阵乐》。
五、武则天本纪: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她统治时期,在今新疆地区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发展农业;创设殿试和武举,选拔贤才;使唐朝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da9e7229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81.png)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汇总第一章人类社会的起源1.什么是人类社会?- 人类社会是指人类在一定的地理环境、历史条件和生产力水平的基础上,共同生活、互相依存的社会形态。
2.旧石器时代- 标志:用石制品作为主要生活工具。
- 表现:狩猎、采集、原始农业。
- 代表遗址:河姆渡、大汶口、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3.新石器时代- 标志:使用新石器(石质硬度较高的玉、石英等)制成器物。
- 农业的出现使人类社会实现了生产方式的转变,被称为农业革命。
农业革命。
- 代表遗址:良渚文化遗址、二里头遗址。
4.世界几大文明古国- 印度河流域文明:发源于印度河流域,统治者为贵族,被称为“向阳之地文明”。
- 黄河流域文明:发源于黄河流域,统治者为王公,被称为“沃土之地文明”。
- 玛雅文明:主要分布在玛雅半岛和中美洲地区,玛雅人多神,文明成果包括数学、天文、历法等。
- 希腊文明:强调自由、民主和人的尊严,是现代民主制度的思想源泉。
第二章中国古代的疆域变化与政治制度1.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 夏、商、周三代依次为中国古代发展的阶段,政治制度由封建制向官僚制转变。
- 政治制度类型:夏朝“”,商朝“分封制”,周朝“封建制”。
2.春秋战国争霸- 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政治、军事、文化发展时期,分为东周、西周、春秋五霸、战国七雄。
- 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家纷纷涌现。
3.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 秦朝将中国分为三十六个郡,推行中央集权制度,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
- 汉朝继承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并加强地方行政管理。
第三章西方古代文明1.希腊罗马文明- 希腊文明为西方文明的源头之一,拥有民主、哲学、科学等重要成就。
- 罗马文明为西方历史上一段重要的文化时期,拥有法律、军事、艺术等方面的发展。
2.教的诞生与传播- 教起源于,发源于约旦河东岸巴勒斯坦的拿撒勒小镇,创始人为。
- 在罗马帝国时期,教禁止传播,直到公元313年君士坦丁大帝颁布《米兰敕令》后才开始得到传播。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资料(全)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资料(全)](https://img.taocdn.com/s3/m/0b0759b07e21af45b207a81c.png)
七年级下册知识要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隋朝的建立、统一和灭亡1、隋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隋的统一:时间: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
隋实现重新统一的原因: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②北方:经过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界限缩小,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南方:江南经济的发展,南北人民要求结束分裂局面,加强双方的经济交流。
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意义: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对峙局面,开创隋唐时期三百二十余年的“大一统”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3、隋的灭亡:暴政引起农民起义,公元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二、隋朝经济的繁荣──“开皇之治”1、表现: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
2、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③统治者提倡节俭。
3、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三、大运河的开通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开通原因:①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多年里,国家治理得比较好,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这就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
②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
③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3、时间、人物: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4、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5、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6、四个组成部分(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7、连接五条河流(自北向南):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8、开通的作用: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第2课“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李渊就是唐高祖。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8e224d67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67.png)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整理第一章中国古代的变革- 三纪一法:殷商时期的法律制度,分为夏、商、周三纪,加上周制定的法律,被称为三纪一法。
- 商代青铜器:商代青铜器制作技术高超,制品数量和品种都极为丰富,有商鼎、商彝等。
- 商代奴隶制:商代的奴隶主要用于生产和劳动,其中还包括女奴。
第二章两个文明古国的交往- 郑国渠:春秋时期郑国修建的一条运河,连接黄河和淮河。
- 马蹄铁汉墓:东周时期的汉墓,出土大量随葬品,如马蹄铁、铜鞮等。
- 两个文明古国的交往:互通有无,相互研究,促进了两国文明的繁荣。
第三章焦桐礼义故事- 焦桐故事:春秋时齐桓公面临选择继承人的难题,考查了焦桐的品德,最终选择他为继承人。
- 礼义故事:《左传》中的很多故事都提到了礼义之道,如孔子拜见鲁哀公时的礼节、衡山伯接待客人时的规矩等。
第四章秦汉的统一- 秦始皇的改革:统一度量衡、文字、货币、法律等,推广蛇形书法(小篆),修建万里长城、陵墓等建筑工程。
- 汉武帝的改革:实行科举制度选拔人才,加强中央集权,开辟了丝绸之路,发展了西南地区。
- 长安城:是秦汉时期的皇家都城,是古代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工艺最先进的城市之一。
第五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和文化- 六朝古都:包括南朝的建康(今南京市)、临淮(今淮安市)、江都(今扬州市),以及北朝的洛阳(今洛阳市)、鄴(今河北临漳)、平城(今山西大同)。
- 《庄子》和《南华经》:是中国道家文献的代表作之一,主张自由无为,追求超脱世俗的境界。
- 诗经、楚辞和《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第六章唐代的大唐盛世- 长安城:唐代的都城,是古代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之一。
- 大唐盛世:盛开着多样的文化与艺术,进入了长达200年的和平时期,经济、科技和文化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 契丹、吐蕃、回纥等民族的来犯:这些民族入侵唐朝,给唐朝的疆土安定带来了很大的危机。
第七章中国古代科技- 四大发明:指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些发明在世界科技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各单元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c688b8a8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43.png)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各单元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古代人类的进化与迁移
- 人类起源与进化
- 大禹治水和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聚居地
- 古代人类的迁移与交流
第二单元:中国古代的国家和社会
- 社会的演变与国家的形成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职业统治者
- 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的特点
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 古代造纸术和丝绸之路
- 古代铁器、蔬菜以及封建文化的演变
- 古代科技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第四单元:古代中国的近邻
- 中华文化的东传与文化接触
- 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
- 中外交通与文化交流
第五单元:唐宋时期的科技与文化变化
- 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时期:唐宋时期
- 心理学与教育学在唐宋时期的发展
- 印刷术和指南针的发明与运用
第六单元:世界上的科技与文化
- 文化与科技的多元化
- 世界各地文化的差异与联系
- 世界上重要科技的起源与影响
第七单元:世界历史上的朝代更迭
- 世界历史上的朝代更迭与政治格局演变
- 亚洲、非洲、欧洲等地区的历史变迁
- 不同地区历史发展的联系与特点
第八单元:世界历史上的变革与进步
- 世界历史上的变革与进步
- 工业化与科技革命
- 世界历史的演进与全球化趋势
第九单元:中国现代史的重大事件
- 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与发展
- 国共内战与新中国的建立
- 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
第十单元:世界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
- 世界近代史的重要事件与发展
- 两次世界大战与冷战的影响
- 当代世界格局的变化与挑战。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5e9875ac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fb.png)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一、大一统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经济文化状况1. 大一统时期的政治制度•历朝历代都采用中央集权的制度;•大一统时期,实行行省制,设置都督府、州、县等行政机构;•都督府是行省的最高行政机构,由皇帝派遣大将军掌握全国武装力量兼任都督,在经济、文化、法律等方面也具有重要职权。
2. 大一统时期的经济文化状况•隋朝时期,实行国家经济统一管理和对外贸易政策,向外国输出大量丝绸和其他豪华商品;•唐朝时期,加强对外交通和对外经济的管理,推行科举制度,开创了盛世文化;•五代时期,出现了举世闻名的瓷器渊源地景德镇。
二、唐宋时期的大量科技发明和文化繁荣1. 宋朝时期的科技发明•活字印刷术在北宋时期诞生,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造纸术在唐朝时期开始流传,使纸张得以大规模制造以满足社会的需求;•京杭大运河的运行管理和维修保养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2. 唐宋时期的文化繁荣•唐朝时期是中国文化的鼎盛时期,盛产大量优秀文学作品;•北宋时期是中国科技文化的繁荣时期,不仅出现了活字印刷、火药等重大发明,还有诸如黄庭坚、苏轼等名人的一代文化风采。
三、元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状况1. 元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元朝称帝后,实行行省制,相对前朝管治水平有所提高;•明朝时期,实行省、府、县三级管理制度,府为省下辖的中等行政单位;•清朝时期,设置直隶、总管等重要行政机构,并盛行官僚制度。
2. 元明清时期的文化状况•元朝时期,实施蒙古政策和外族掌权,山西等地文化产出出现缺失;•明朝时期,兴办科举制度和开设官学、书院等教育机构,文化上迎来了一段较为繁荣的时期;•清朝时期,封建文化盛行,诸如《红楼梦》、《水浒传》等文学名著相继问世。
四、近代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变革1. 近代中国的政治变革•鸦片战争后,中国从闭关锁国的政策中逐渐走向开放,遭受多次不平等条约之累及;•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封建统治,进行了历史性的政治变革,从此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就是在此历史背景中孕育而生,声援“救国救民”的口号也成为众人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