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10年)

合集下载

深圳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深圳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深圳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来源:深圳特区报关键字:科学发展观;统计图;统计公报;统计口径;统计制度作者:2011-04-25 07:15(表详见PDF版)2010年,面对十分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努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了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发展。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本地生产总值9510.91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12.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00亿元,下降14.3%;第二产业增加值4523.36亿元,增长14.1%;第三产业增加值4981.55亿元,增长9.9%。

三次产业结构为0.1:47.5:52.4。

现代产业中,现代服务业增加值3362.86亿元,增长10.0%。

在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增长15.4%,住宿和餐饮业增长9.3%,房地产业下降5.4%。

民营经济增加值2510.56亿元,增长11.8%。

图1:2006-2010年本地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四大支柱产业中,金融业增加值1279.27亿元,增长10.6%;物流产业增加值926.30亿元,增长15.0%;文化产业增加值637.23亿元,增长22.9%;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058.85亿元,增长17.1%。

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生物产业增加值141.10亿元,增长23.9%;互联网产业增加值(全口径)1160.98亿元,增长16.7%;新能源产业增加值182.38亿元,增长29.1%。

全年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06.82亿元,增长25.7%。

其中各项税收收入991.98亿元,增长20.5%。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265.27亿元,增长26.4%。

其中,教育支出124.55亿元,增长6.0%;科学技术支出99.84亿元,增长59.7%;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8.74亿元,增长47.6%;医疗卫生支出43.41亿元,增长14.6%;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14.75亿元,增长11.1%;基本建设支出206.50亿元,下降4.7%。

2010年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0年,在世界经济缓慢复苏、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运行良好的大环境下,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围绕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长远目标,深入实施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战略,认真落实“扩大开放年”各项工作部署,奋力推进三次产业跨越发展,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551.3亿元,比上年增长15.0%。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85.1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480.9亿元,增长19.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785.3亿元,增长11.8%。

一、二、三产业比例关系为5.1:44.7:50.2。

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26.9亿元,增长36.0%;其中税收收入372.2亿元,增长31.5%。

年末全市从业人员为752.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3.3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为433.7万人,增加24.2万人。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5.6万人,其中,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实现再就业8.8万人,“4050”等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3.2万人。

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新增13.0万人。

农村劳动力劳务输出人数为221.0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5%。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3.0%(见图2)。

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6.4%,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7.9%,烟酒及用品上涨1.4%,衣着类下降5.5%,交通与通信上涨0.5%,居住类价格上涨5.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下降1.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上涨0.4%。

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上涨2.4%。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7%。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8.1%。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2.8%。

年末全市企业综合生产经营景气指数和企业家信心指数分别为142.6点和135.2点,分别较上年末提高10.6点和11.0点。

二、农业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470.2亿元,比上年增长4.4%,其中种植业237.1亿元,增长5.0%;牧业实现产值203.2亿元,增长3.2%。

2010年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深圳经济运行情况文章来源: 深圳市统计局发布时间: 2011-1-282010年,面对十分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努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初步核算,全市生产总值9510.91亿元,继续位列全国大中城市第四位,比上年(下同)增长12.0%。

其中,第一次产业增加值6.00亿元,下降14.3%;第二次产业增加值4523.36亿元,增长14.1%;第三次产业增加值4981.55亿元,增长9.9%。

三次产业比重为0.1:47.5:52.4。

一、工业规模再创新高,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全市规模以上(下同)工业增加值4092.63亿元,增长13.8%,比上年提高5.1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规模比金融危机前的2008年增加564.86亿元;工业总产值规模达到18211.75亿元,比危机前增加2351.64亿元。

均创历史新高。

大中型企业和股份制经济增长较快,高于全市工业平均增长水平。

大中型工业企业增加值3374.92亿元,增长14.1%。

在各种经济类型中,股份制企业增加值1642.34亿元,增长14.1%;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2206.93亿元,增长13.4%。

在工业行业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达2152.75亿元,增长20.4%,占工业增加值的52.6%。

全年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88.7%,同比上升7.6个百分点。

其中总资产贡献率13.2%,提高1.9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122.5%,提高8.5个百分点;产品销售率99.0%,提高3.5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60.2%,下降0.1个百分点。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8.5%,实现利税增长33.2%,利润增长40.1%,同比分别提高34.1、23.8和29.3个百分点。

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平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44.70亿元,增长13.8%。

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226.29亿元,增长17.5%;房地产开发投资458.47亿元,增长4.8%;更新改造投资187.23亿元,增长12.1%;其他投资72.71亿元,增长19.0%。

全国环境统计公报

全国环境统计公报

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13年)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围绕大气、水体和土壤污染治理三项重点工作,加大环境保护工作力度,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扎实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取得新进展,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深化。

与2012年相比,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2.93%、氨氮排放量下降3.12%、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3.48%、氮氧化物排放量下降4.72%。

但是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环境风险不断凸显,污染治理任务仍然艰全国废水排放总量695.4亿吨。

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09.8亿吨、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485.1亿吨。

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2352.7万吨,其中,工业源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319.5万吨、农业源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1125.8万吨、城镇生活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889.8万吨。

废水中氨氮排放量245.7万吨。

其中,工业源氨氮排放量为24.6万吨、农业源氨氮排放量为77.9万吨、城镇生活氨氮排放量为141.4万吨。

全国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2043.9万吨。

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835.2万吨、城镇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08.5万吨。

全国废气中氮氧化物排放量2227.4万吨。

其中,工业氮氧化物排放量为1545.6万吨、城镇生活氮氧化物排放量为40.7万吨、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量为640.6万吨。

全国废气中烟(粉)尘排放量1278.1万吨。

其中,工业烟(粉)尘排放量为1094.6万吨、城镇生活烟尘排放量为123.9万吨、机动车烟(粉)尘排放量为59.4万吨。

全国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32.8亿吨,综合利用量20.6亿吨,贮存量4.3亿吨,处置量8.3亿吨,倾倒丢弃量129.3万吨,全国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62.2%。

全国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3156.9万吨,综合利用量1700.1万吨,贮存量810.8万吨,处置量701.2万吨,全国工业危险废物综合利用处置率为74.8%。

2010年全国水环境质量状况

2010年全国水环境质量状况

2011-06-03状况全国地表水污染依然较重。

七大水系总体为轻度污染,浙闽区河流和西南诸河水质良好,西北诸河水质为优,湖泊(水库)富营养化问题突出。

河流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和辽河七大水系总体为轻度污染。

204条河流409个地表水国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59.9%、23.7%和16.4%。

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氨氮。

其中,长江、珠江水质良好,松花江、淮河为轻度污染,黄河、辽河为中度污染,海河为重度污染。

2010年七大水系水质类别比例长江水系水质总体良好。

105个国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类、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88.6%、6.6%、1.0%和3.8%。

长江干流水质总体为优。

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

长江支流水质总体良好。

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

十大支流中,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沅江和汉江水质为优;大渡河、沱江、湘江和赣江水质良好。

但岷江眉山段、湘江衡阳段和赣江南昌段为轻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均为氨氮。

省界河段水质为优。

20个断面中,Ⅰ~Ⅲ类和Ⅳ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95.0%和5.0%,无Ⅴ类和劣Ⅴ类水质。

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

2010年长江水系水质状况黄河水系总体为中度污染。

44个国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类、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68.2%、4.5%、6.8%和20.5%。

主要污染指标为五日生化需氧量、石油类和氨氮。

黄河干流水质总体为优。

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

黄河支流总体为重度污染。

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

主要污染指标为五日生化需氧量、石油类和氨氮。

伊河、洛河和沁河水质为优,伊洛河为轻度污染,湟水河、大黑河、北洛河为中度污染,其余支流为重度污染。

渭河西安段和渭南段,湟水河西宁下游段,汾河太原段、临汾段和运城段,涑水河运城段污染严重。

省界河段为中度污染。

11个断面中,Ⅰ~Ⅲ类、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63.6%、9.1%和27.3%。

2010年我国城市空气污染

2010年我国城市空气污染

2010年我国城市空气污染论文摘要:论文主要论述了大气污染气体主要来自工厂废气、汽车尾气的排放,还有一部分来自城市垃圾燃烧后不当处理所产生的废气。

同时分析大气污染的分布,如何对工厂废气,汽车尾气的排放处理。

描述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重要影响。

全国城市空气质量仍然不容乐观,部分城市污染仍较重;全国酸雨分布区域有一定保持稳定,但酸雨污染比较重。

其中个别城市达到严重级别“2009年,全国612个城市开展了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其中达到一级标准的城市26个(占4.2%),达到二级标准的城市479个(占78.3%),达到三级标准的城市99个(占16.2%),劣于三级标准的城市8个(占1.3%)。

现在,全国二氧化硫年排放量高达2214.4万吨,烟尘1159万吨,工业粉尘1175万吨,大气污染仍然十分严重。

”(数据来自2009年环境统计年报)(2009年重点城市空气质量级别比例)酸雨区由80年代的西南局部地区发展到现在的西南、华南、华中和华东4个大面积的酸雨区,酸雨覆盖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30%以上,我国已成为继欧洲、北美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重酸雨区。

常德市酸雨污染也非常严重,1996年酸雨频率达100%,逢雨必酸。

通过采取建立城市大气环境保护圈。

关闭城郑砖瓦厂、拆除污染严重的小型锅炉等措施,大气中烟尘和二氧化硫的污染有所减轻,酸雨频率有所下降,但目前仍高达41.6%。

(2009年不同酸雨发生频率的城市比例)我国大气污染严重,大气污染地区分布极为不平衡。

中国北方的大气污染在取暖期的主要污染气体是SO2,氮气的各种化合物NO X,在非取暖期,大气的污染主要是可吸入颗粒物。

例如北京常见的沙尘暴天气。

而在我国南方的大气污染主要酸雨和可吸入颗粒物污染为主。

酸雨的主要成因在于南方气候温暖潮湿,使得酸雨频繁,对建筑物破坏尤为严重。

中国大气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的主要来源去于工厂的废气排放。

大气污染排放大户主要有火力发电厂,钢铁厂,化工厂,其中火力发电厂尤为严重。

2010年统计公报--西安市

2010年统计公报--西安市

西安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作者:西安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西安调查队来源:西安市统计局发布时间:2011-3-23 17:27:41 2010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面对极为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国家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和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等历史机遇,坚持以人文西安、活力西安、和谐西安和建设人民满意城市为目标,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全市经济保持了回升向好、较快增长的基本态势,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西安进入了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新阶段。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3241.49亿元,比上年增长14.5%。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40.06亿元,增长6.9%;第二产业增加值1409.53亿元,增长18.0%;第三产业增加值1691.90亿元,增长12.5%。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3%,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3.5%,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2.2%。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3.5%,其中食品价格上涨7.0%。

商品零售价格上涨2.7%,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2.3%,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6.3%。

2010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表1:单位:%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2.02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69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1.35万人。

城镇登记失业率4.2%。

全市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人员73.26万人。

全年财政总收入510.69亿元,比上年增长27.6%。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41.86亿元,增长33.3%,其中,营业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分别增长39.8%、10.3%、35.9%和28.8%。

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371.62亿元,比上年增长34.2%,其中,医疗卫生支出增长49.7%;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44.7%;教育支出增长35.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23.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15.1%;环境保护支出增长6.9%。

2010年贾汪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

2010年贾汪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

2010 年贾汪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2011 年 4 月 12 日)2010 年, 全区上下在区委、 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紧紧围绕“融 入主城区、建设副中心,三年再造一个新贾汪”的新目标、新定位, 开拓奋进,务实创新,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抓创新、惠民生各项工作,全区经济保持较快增长,民生得到持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

顺利完成了全区“十一五”主要目标任务,为新 时期贾汪的振兴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 合 国民经济运行良好。

初步核算:2010 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 值 135.28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14.7%。

其中:第一 产业增加值 10.75 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 73.88 亿元,第三产业增 加值 50.65 亿元, 分别增长 4.5%、 16.9%和 13.8%。

全区人均 GDP 31077 元,按年平均美元汇率折算达 4590 美元。

三次产业结构比 例由上年的 9.0:54.5:36.5 调整为 8.0:54.6:37.4。

年末,全区财 政总收入 14.16 亿元,增长 40.1%;一般预算收入 7.27 亿元,增长 45.1%; 财政收入占 GDP 比重为 10.46%, 比上年提高 1.16 个百分 点。

民营经济不断壮大。

全区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 89.95 亿元,增 长 14.9%,占国民经济比重达 66.5%。

年末,全区注册个体经营户 20017 户,增加 1404 户;私营企业 2479 家,增加 374 家;注册资(本)金 75.06 亿元,比上年增资 21.59 亿元,增长 40.4%;从业 人员 8.04 万人,增长 2.7%。

年内,徐州成日钢铁有限公司、江苏 建平实业有限公司被市政府授予“徐州市二十强民营企业”荣誉称 号,徐州煤矿安全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徐州维龙食品有限公司、徐 州风机有限公司三家企业被确认为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

全国环境统计公报

全国环境统计公报

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14年)2015-10-29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稳中求进,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实现了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

各地区、各部门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解决突出问题为导向,环境保护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与2013年相比,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2.47%、氨氮排放量下降2.90%、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3.40%、氮氧化物排放量下降6.71%。

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年度任务顺利完成。

全国废水排放总量716.2亿吨。

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05.3亿吨、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510.3亿吨。

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2294.6万吨,其中,工业源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311.3万吨、农业源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1102.4万吨、城镇生活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864.4万吨。

废水中氨氮排放量238.5万吨。

其中,工业源氨氮排放量为23.2万吨、农业源氨氮排放量为75.5万吨、城镇生活氨氮排放量为138.1万吨。

全国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1974.4万吨。

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740.4万吨、城镇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33.9万吨。

全国废气中氮氧化物排放量2078.0万吨。

其中,工业氮氧化物排放量为1404.8万吨、城镇生活氮氧化物排放量为45.1万吨、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量为627.8万吨。

全国废气中烟(粉)尘排放量1740.8万吨。

其中,工业烟(粉)尘排放量为1456.1万吨、城镇生活烟尘排放量为227.1万吨、机动车烟(粉)尘排放量为57.4万吨。

全国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32.6亿吨,综合利用量20.4亿吨,贮存量4.5亿吨,处置量8.0亿吨,倾倒丢弃量59.4万吨,全国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62.1%。

全国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3633.5万吨,综合利用量2061.8万吨,贮存量690.6万吨,处置量929.0万吨,全国工业危险废物综合利用处置率为81.2%。

2010年环保重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2010年环保重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2010年环保重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2010年,113个环保重点城市环境空气中主要污染物年均浓度值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其修改单)的年均浓度限值相比较,海口市达到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占0.9%;青岛、昆明等82个城市达到二级标准,占72.6%;太原、南京等30个城市超过二级标准,占26.5%。

)年均浓度值达到一级标准的有海口、拉萨、环保重点城市中二氧化硫(SO
2
福州、深圳、湛江、珠海、克拉玛依、吉林、汕头、湖州、泉州、北海、合肥13个城市,占11.5%;达到二级标准的有厦门、镇江等87个城市,占77.0%;超过二级标准的有淄博、乌鲁木齐等13个城市,占11.5%。

与上年同期相比,年均浓度下降的有北京、天津等67个城市,占59.3%。

)年均浓度值全部达到二级标准,其中达到环保重点城市中二氧化氮(NO
2
一级标准的城市有湛江、张家界等78个,占69.0%;达到二级标准的有渭南、石家庄等35个城市,占31.0%。

与上年同期相比,年均浓度下降的城市有上海、汕头等42个,占37.2%。

)年均浓度值达到一级标准的有海口市,环保重点城市中可吸入颗粒物(PM
10
占0.9%;达到二级标准的有湛江、拉萨等89个城市,占78.8%;超过二级标准的有兰州、乌鲁木齐等23个城市,占20.3%。

与上年同期相比,年均浓度下降的城市有枣庄、乌鲁木齐等44个,占38.9%。

2005年以来,环保重点城市空气中主要污染物呈稳步下降趋势,较2005年同期,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浓度分别下降了26.3%和12.0%,二氧化氮基本持平。

2010年环保重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统计。

全国环境统计公报(doc 95页)

全国环境统计公报(doc 95页)

全国环境统计公报(doc 95页)部门: xxx时间: xxx制作人:xxx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勿作商业用途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04年) (2)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03年) (10)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02年) (18)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01年) (25)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00年) (38)全国环境统计公报(1999年) (48)全国环境统计公报(1998年) (66)全国环境统计公报(1997年) (76)全国环境统计公报(1996年) (86)全国环境统计公报(1995年) (94)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规划计划环境统计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eic/649371567364505600/index. shtml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04年)2004年我国宏观调控取得明显成效,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但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赖固定资产投资扩张的模式尚未从根本上转变,钢铁、电力、水泥、电解铝等重工业投资规模较大,产品产量增加较快,对环境的压力继续增加。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也得到加强。

结合宏观调控,环境执法力度不断加大,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取得一定成效,遏制了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快速攀升的趋势。

2004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482.4亿吨,比上年增加4.9%。

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21.1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45.8%,比上年增加4.1%;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261.3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54.2%,比上年增加5.5%。

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339.2万吨,比上年增加0.4%。

其中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509.7万吨,占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38.1%,比上年减少0.4%;城镇生活污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829.5万吨,占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61.9%,比上年增加0.9%。

废水中氨氮排放量133.0万吨,比上年增加2.5%。

其中工业氨氮排放量42.2万吨,占氨氮排放量的31.7%,比上年增加4.5%;生活氨氮排放量90.8万吨,占氨氮排放量的68.3%,比上年增加1.7%。

2010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文)

2010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文)

2010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文)解放日报分享| 收藏2010年是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年,也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全市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执行中央应对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按照“五个确保”的要求,全力以赴办好世博会,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完成了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任务。

一、综合全年实现上海市生产总值(GDP)16872.4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9%。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4.15亿元,下降6.6%;第二产业增加值7139.96亿元,增长16.8%;第三产业增加值9618.31亿元,增长5%。

“十一五”时期上海市生产总值达到69054.9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1.1%。

在全市生产总值中,公有制经济增加值8537.87亿元,比上年增长8.3%;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8334.55亿元,增长11.7%,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48.4%提高到49.4%。

其中,私营及个体经济增加值4060.29亿元,增长10.3%,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4.1%。

全年经工商登记新设立的各类市场主体18.45万户,比上年增长9.4%。

其中,企业12.52万户,增长16.4%;个体工商户5.81万户,下降3.2%。

在新设立企业中,内资企业(不含私营企业)4155户,增长5%;外商投资企业6457户,增长27.1%;私营企业11.46万户,增长16.3%。

全年地方财政收入2873.58亿元,比上年增长13.1%。

其中,增值税388.62亿元,增长4.3%;营业税933.91亿元,增长11.2%;个人所得税261.2亿元,增长13.3%;企业所得税606.05亿元,增长25.8%。

全年地方财政支出3302.89亿元,比上年增长10.5%。

2010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2010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2010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现予公布2010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部长二〇一一年五月二十九日目录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 (1)淡水环境 (5)海洋环境 (23)大气环境 (29)声环境 (35)固体废物 (38)辐射环境 (42)自然生态 (46)土地与农村环境 (50)森林 (54)草原 (57)气候与自然灾害 (59)专栏城市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 (70)环境执法检查 (71)国际生物多样性年 (72)渔业水域环境质量状况 (73)全国特大、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发生情况 (74)环境保护国际合作 (75)履行国际环境公约 (76)环境状况公众满意度调查 (77)环境经济政策主要进展 (78)化学品管理 (79)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 (80)环境卫星工作进展情况 (81)全国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2010-2012年) (82)环境宣传教育 (83)生态建设和生态文明 (84)环境保护标准和技术性文件总体情况与进展 (85)第一届全国环境监测技术人员大比武 (86)2010年10月1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提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防护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新华社记者摄2010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强环境保护,积极推进重点流域区域环境治理及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重金属污染综合整治等工作。

新华社记者摄2010年是中国经济形势最为复杂的一年。

党中央、国务院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经济工作主动权,把工作重点更多地转移到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上来,妥善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有效巩固和扩大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成果,经济实现较快增长,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2010全国环境质量状况报告

2010全国环境质量状况报告

2010年全国环境质量状况报告环境保护部公布2010年全国环境质量状况报告重点城市空气质量逐年提高环境保护部日前公布了2010年全国环境质量状况报告,据国家环境质量监测网监测结果显示,2010年,全国环境质量与去年相比保持稳定。

地表水总体为中度污染,重点湖库未发生大面积水华,近岸海域海水水质与去年相比有所下降,为轻度污染。

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与上年基本持平。

全国酸雨污染依然较重。

重点城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夜间噪声污染相对较重。

典型农村地区地表水为中度污染,空气质量良好。

从环境监测结果来看,"十一五"以来,全国地表水水质持续好转,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逐年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重点流域、重点区域和重点城市的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但个别地方和区域污染指标超过国家标准,污染依然严重,全国环境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存在差距。

地表水Ⅰ~Ⅲ水质比例上升2010年,全国地表水国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比例为51.9%,较2009年提高了3.7个百分点,较2005年提高了14.4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为20.8%,与2009年基本持平,较2005年降低了6.6个百分点,达到《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目标(〈22%)要求。

全国地表水国控断面高锰酸盐指数(CODMn)年平均浓度呈逐年下降趋势,2010年高锰酸盐指数年平均浓度较2009年下降了3.9%,较2005年下降了31.9%,好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水质标准。

地表水氨氮年平均浓度超过Ⅲ类水质标准,成为影响水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

西南诸河、海河、长江、黄河等水系共有40个断面出现铅、汞等重金属超标现象。

七大水系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为59.6%,较2009年提高了2.3个百分点,较2005年提高了18.6个百分点,达到《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目标(〉43%)要求。

七大水系中,长江干流水质为优,支流水质良好。

2016—2019 年全国生态环境统计公报

2016—2019 年全国生态环境统计公报

2016—2019 年全国生态环境统计公报以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成果为基准,生态环境部依法组织对2016—2019 年污染源统计初步数据进行更新,依据《生态环境统计报表制度》《生态环境统计管理报表制度》,现将相关全国生态环境统计数据公布如下。

一、污染源统计(一)统计范围污染源统计调查对象为全国排放污染物的工业污染源(简称工业源)、农业污染源(简称农业源)、生活污染源(简称生活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简称集中式)、移动源。

各类污染源的调查范围与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范围有所不同。

工业源包括《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中行业代码为06—45 的40 个大类行业以及行业代码为4610的自来水生产和供应业。

农业源包括畜禽养殖业中的大型畜禽养殖场(生猪设计年出栏量≥5000 头、奶牛设计年存栏量≥500 头、肉牛设计年出栏量≥1000 头、蛋鸡年设计存栏量≥15 万羽、肉鸡年设计出栏量≥30 万羽)。

生活源包括《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中的第三产业以及城镇居民生活源;此外,生活源废气污染物排放包括农村生活源。

集中式包括集中式污水处理单位、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处置单位、危险废物集中利用处置(处理)单位。

移动源包括机动车污染源。

(二)废水污染物2016—2019 年,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逐年下降,由2016 年658.1 万吨,下降为2019 年567.1 万吨,下降13.8%。

其中,工业源、农业源、集中式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均逐年下降,2019 年分别为77.2、18.6、1.4 万吨;生活源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总体持平,2019 年为469.9 万吨。

废水中氨氮排放量逐年下降,由2016 年56.8 万吨,下降为2019 年46.3 万吨,下降18.5%。

其中,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氨氮排放量均逐年下降,2019 年分别为3.5、0.4、42.1 万吨。

废水中总氮排放量逐年下降,由2016 年123.6 万吨,下降为2019 年117.6 万吨,下降4.8%。

2010年环境统计年报

2010年环境统计年报

年度
合计
工业 生活 合计 工业 生活 合计 工业 生活
2001 433.0 202.7 230.3 1404.8 607.5 797.3 125.2 41.3 83 232.3 1366.9 584.0 782.9 128.8 42.1 86.7
2003 460.0 212.4 247.6 1333.6 511.9 821.7 129.7 40.4 89.3
2
生活污水排放量 379.8 亿吨,比上年增加 7.0%;生活污水排放量占废水排放 总量的 61.5%,高于上年。
自 2001 年以来,废水排放总量呈持续上升趋势。其中,生活污水排放量始 终呈增长趋势,而工业废水排放量近年来总体上稳中有降。
表 1 全国废水及其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年际对比
项目 废水排放量(亿吨) 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万吨) 氨氮排放量(万吨)
2007 556.8 246.6 310.2 1381.8 511.0 870.8 132.4 34.1 98.3
2008 571.7 241.7 330.0 1320.7 457.6 863.1 127.0 29.7 97.3
2009 589.7 2010 617.3 增长率(%) 4.7
234.5 237.5
全国废气中二氧化硫(SO2)排放量 2185.1 万吨,比上年减少 1.3%。烟尘 排放量 829.1 万吨,比上年减少 2.2%。工业粉尘排放量 448.7 万吨,比上年减 少 14.3%。氮氧化物排放量 1852.4 万吨,比上年增加 9.4%。
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 24.1 亿吨,比上年增加 18.1%;工业固体废物综 合利用量 16.2 亿吨,比上年增加 16.9%;工业固体废物贮存量 2.4 亿吨,比上 年增加 14.5%。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量 5.7 亿吨,比上年增加 20.5%;工业固体废 物排放量 498 万吨,比上年减少 29.9%。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 66.7%,比 上年减少 0.3 个百分点。

2010年中国统计公报(国家统计局)

2010年中国统计公报(国家统计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1年2月28日2010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各种重大挑战,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397983亿元,比上年增长10.3%。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0497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186481亿元,增长12.2%;第三产业增加值171005亿元,增长9.5%。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2%,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6.8%,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3.0%。

居民消费价格一季度同比上涨2.2%,二季度上涨2.9%,三季度上涨3.5%,四季度上涨4.7%,全年平均比上年上涨3.3%,其中食品价格上涨7.2%。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3.6%。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5.5%。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9.6%。

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0.9%。

表1: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70个大中城市房屋及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月度同比涨幅呈现先上升后回落趋势。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68万人,比上年增加66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比上年末下降0.2个百分点。

全年农民工[3]总量为24223万人,比上年增长5.4%。

其中,外出农民工15335万人,增长5.5%;本地农民工8888万人,增长5.2%。

年末国家外汇储备28473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4481亿美元。

年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6.6227元人民币,比上年末升值3.0%。

全年财政收入83080亿元,比上年增加14562亿元,增长21.3%;其中税收收入73202亿元,增加13680亿元,增长23.0%。

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10年)

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10年)

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10年)2012-01-18|来源:总量司2010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环保系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探索环保新道路,把环境保护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污染减排与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环境治理与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扎实推进环保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2010年各项工作任务。

与2005年相比,2010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12.5%和14.3%,两项主要污染物均超额完成了“十一五”的总量减排目标。

2010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617.3亿吨,比上年增加4.7%。

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37.5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38.5%,比上年增长1.3%;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379.8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61.5%,比上年增加6.9%。

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238.1万吨,比上年减少3.1%。

其中,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434.8万吨,比上年减少1.1%;城镇生活污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803.3万吨,比上年减少4.1%。

废水中氨氮排放量120.3万吨,比上年减少1.9%。

其中,工业氨氮排放量27.3万吨,与上年持平;生活氨氮排放量93.0万吨,比上年减少2.4%。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5.3%,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85.7%,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2010年,全国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2185.1万吨,比上年减少1.3%。

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864.4万吨,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85.3%,与上年基本持平;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320.7万吨,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14.7%,比上年增加8.0%。

烟尘排放量829.1万吨,比上年减少2.2%。

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603.2万吨,占烟尘排放总量的72.8%,与上年基本持平;生活烟尘排放量225.9万吨,占烟尘排放总量的27.2%,比上年减少7.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10年)
2010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环保系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探索环保新道路,把环境保护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污染减排与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环境治理与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扎实推进环保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2010年各项工作任务。

与2005年相比,2010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12.5%和14.3%,两项主要污染物均超额完成了“十一五”的总量减排目标。

2010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617.3亿吨,比上年增加4.7%。

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37.5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38.5%,比上年增长1.3%;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379.8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61.5%,比上年增加6.9%。

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238.1万吨,比上年减少3.1%。

其中,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434.8万吨,比上年减少1.1%;城镇生活污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803.3万吨,比上年减少4.1%。

废水中氨氮排放量120.3万吨,比上年减少1.9%。

其中,工业氨氮排放量27.3万吨,与上年持平;生活氨氮排放量93.0万吨,比上年减少2.4%。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5.3%,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85.7%,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2010年,全国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2185.1万吨,比上年减少1.3%。

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864.4万吨,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85.3%,与上年基本持平;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320.7万吨,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14.7%,比上年增加8.0%。

烟尘排放量829.1万吨,比上年减少2.2%。

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603.2万吨,占烟尘排放总量的72.8%,与上年基本持平;生活烟尘排放量225.9万吨,占烟尘排放总量的27.2%,比上年减少7.2%。

工业粉尘排放量448.7万吨,比上年减少14.3%。

工业燃料燃烧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和工业生产工艺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分别为93.1%和89.8%,分别比上年提高1.4和0.8个百分点。

2010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24.1亿吨,比上年增加18.1%。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66.7%,比上年减少0.3个百分点。

截止2010年底,全国自然保护区总数为2588个,总面积14944万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14.9%。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319个,面积约9268万公顷。

2010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为6654.2亿元,比上年增加47.0%,占当年GDP 的1.67%。

其中,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224.2亿元,比上年增加68.2%;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397.0亿元,比上年减少10.3%;建设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2033.0亿元,比上年增加29.4%。

附表
一.废水排放及治理
二.废气排放及其治理
三.工业固体废物
四.环境污染治理投资
五.工业污染治理
六.自然生态保护
七.环境管理
(一)环境法制
(二)排污申报核定
(三)排污费征收
(四)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五)“三同时”执行
(六)环境污染控制与管理
(七)环境监测
(八)污染源自动监控
(九)环境科技
(十一)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办理
(十二)突发环境事件
八.环保系统能力建设
说明:各项统计数据未包括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台湾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