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反应先后顺序
化学反应顺序

化学反应顺序
化学反应顺序是描述某一化学反应中化学物质活动步骤的过程,也就
是说从化学反应发生到它结束所经历的演化。
一般来说,化学反应顺序是
由反应物->中间体->产物来描述的。
首先,活性物质通过受激(如高温、电离等)引发反应;反应物通过
键的形成或打破,从而形成一些新的物质,即中间体;随着反应的发展,
形成的中间体又经过键的形成或打破,演变成新的末端产物,这样整个化
学反应就结束了。
最后,活性物质和中间体最终会通过吸收、释放能量等过程稳定下来,使所有物质都变得稳定,化学反应就可以彻底结束,这一过程就是化学反
应的顺序。
一般情况下,化学反应的顺序是反应物->中间体->产物。
化学反应先后顺序总结(一)

化学反应先后顺序总结(一)前言在化学实验或工业生产中,许多化学反应都有一定的先后顺序。
了解这些反应的顺序对于正确进行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化学反应的先后顺序进行介绍和总结。
正文1. 化学反应的概念化学反应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新的物质的过程。
化学反应可以使物质性质发生改变,常见的化学反应有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等。
2. 化学反应的先后顺序化学反应的先后顺序指的是在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中,通过控制不同反应条件或添加不同的试剂,使反应按照特定的顺序进行。
以下为常见的化学反应先后顺序的总结:•酸碱中和反应:在实验或生产中,常常需要先进行酸碱中和反应,将溶液的酸碱度调整到适宜的范围。
•氧化还原反应:在酸碱中和反应后,可以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将物质的氧化态和还原态进行转化。
•置换反应:一些金属之间可以发生置换反应,将较活泼的金属离子置换出来,得到新的金属化合物。
•沉淀反应:通过将两种溶液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相互反应,生成难溶的沉淀物。
•酸碱滴定反应:通过滴定法,掌握溶液中酸碱的浓度,需要按照特定的顺序进行滴定反应。
3. 例子和应用化学反应的先后顺序在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实验室中,了解化学反应的先后顺序可以帮助科学家们进行正确的化学合成、分析或研究。
在药物合成中,不同的反应顺序可以产生具有不同活性或功能的药物。
在污水处理中,了解不同化学反应的先后顺序可以帮助有效去除有害物质。
在工业生产中,掌握化学反应的先后顺序可以帮助优化生产工艺,并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例如,控制焦炭的燃烧反应顺序可以提高钢铁的冶炼效率。
掌握气相反应的先后顺序可以帮助改进石油加工和催化剂的设计。
结尾通过了解和掌握化学反应的先后顺序,我们可以更好地进行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并且在科学研究和产品开发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探索新的化学反应顺序也是化学领域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有望为人类带来更多的科学和技术进步。
化学反应的发生先后顺序

化学反应的发生先后顺序
化学反应是指化学变化过程中原子、离子或者分子发生的相互作用和重新组合的过程。
在化学反应中,不同的物质参与反应,它们之间的化学键被打破或者新的化学键被形成。
化学反应的发生先后顺序是依据反应的类型和反应物之间的化学反应速率而定的。
化学反应的发生先后顺序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快速反应和缓慢反应。
快速反应是指反应速率非常快,反应物之间的化学键被快速分解或形成,反应往往在数十纳秒或者几微秒内完成。
例如,爆炸反应就是一种典型的快速反应。
缓慢反应是指反应速率较慢,反应物之间的化学键被逐渐分解或形成,反应可以持续数分钟、数小时甚至数天。
例如,酸碱滴定就是一种典型的缓慢反应。
化学反应的发生先后顺序不仅与反应速率有关,还与反应物之间的化学反应机理有关。
例如,在酸碱中和反应中,酸和碱的反应速率很快,但是反应物之间的化学键被逐渐分解,反应时间较长。
而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反应速率也很快,但是反应物之间的化学键被快速分解或形成,反应时间较短。
总之,化学反应的发生先后顺序是根据反应的类型和反应物之间的化学反应速率而定的。
不同的反应类型和机理决定了反应的速率和时间,从而影响了化学反应的发生先后顺序。
- 1 -。
高中化学之化学反应先后顺序

高中化学之化学反应先后顺序第一类:放出气体或生成沉淀时的反应先后1.向Na2CO3和NaOH的混合溶液中滴入稀HCl稀HCl能与Na2CO3反应生成CO2气体,也能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但实际反应时,NaOH先和HCl中和,等NaOH 被反应完后,Na2CO3才能和HCl反应放出CO2气体。
因为CO2会被NaOH溶液吸收。
小结:溶液中有碱时,不可能从里面放出酸性气体(CO2、SO2、HCl等)2.向NH4Cl和HCl的混合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NaOH溶液能与NH4Cl反应生成NH3气体,也能和HCl发生中和反应,但在实际反应时,HCl先和NaOH反应,等HCl被反应完后,NH4Cl才能和NaOH反应放出NH3气体。
因为NH3会被HCl溶液吸收。
小结:溶液中有酸时,不可能从里面放出碱性气体(NH3等)3.向CuSO4和H2SO4的混合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NaOH溶液能与CuSO4反应生成Cu(OH)2沉淀,也能和H2SO4发生中和反应,但在实际反应时,H2SO4先和NaOH反应,等H2SO4被反应完后,CuSO4才能和NaOH反应生成Cu(OH)2沉淀。
因为Cu(OH)2沉淀会被H2S O4溶解。
小结:溶液中有酸时,不可能在里面产生碱的沉淀[Cu(OH)2、Mg(OH)2等]4.向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滴入Na2CO3溶液Na2CO3溶液能与CaCl2反应生成CaCO3沉淀,也能和HCl发生反应,但在实际反应时,HCl先和Na2CO3反应,等HCl被反应完后,CaCl2才能和Na2CO3反应生成CaCO3沉淀。
小结:溶液中有酸时,不可能在里面产生碳酸盐的沉淀(CaCO3、BaCO3等)第二类:吸收气体或溶解沉淀时的反应先后5.把CO2和HCl的混合气体通入碱溶液[NaOH、Ca(OH)2等] CO2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2CO3溶液,HCl也会与NaOH 发生中和反应,但在实际反应时,HCl先和NaOH反应,等HCl被反应完后,CO2才能和NaOH反应。
中考化学----化学反应发生的先后顺序问题归纳

中考化学----化学反应发生的先后顺序问题归纳1.金属与酸反应金属和酸反应时,较活泼的金属优先反应。
如将锌、铁合金放入稀盐酸中,锌优先与稀盐酸反应。
2.一种金属与混合盐溶液反应当一种金属遇到混合盐溶液时,金属优先与活动性最弱的盐溶液反应。
最弱的盐溶液反应完后,如果金属还有剩余,金属继续与稍活泼的金属盐溶液反应。
如将Fe放入Cu(NO3)2、AgNO3溶液中,Fe先与AgNO3溶液反应,当AgNO3溶液反应完后,Fe如果还有剩余,继续与Cu(NO3)2溶液反应。
3.多种金属与一种盐溶液反应当两种相对活泼的金属与相对弱的金属盐溶液反应时,金属中最活泼的金属优先置换出盐溶液中的金属。
练习:将一定质量铜锌合金的粉末加入到一定质量的硝酸银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少量的稀盐酸,无气泡产生.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和铜B.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C.溶液中的溶质可能含有硝酸锌D.滤液中的溶质一定不含有硝酸银【答案】B【解析】A、若所加入的一定质量铜锌合金的粉末完全反应,则所得滤渣中则只含金属银;故A不正确;B、所加入的锌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锌,滤渣中一定含有银;若铜未能完全与硝酸银反应,则铜的剩余,若铜与硝酸银完全反应,则铜没有剩余,因此滤渣中可能含有铜;故B正确;C、所加入的锌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锌,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故C不正确;D、若所加入的一定质量铜锌合金的粉末完全反应,则所得滤液中的溶质一定不含有硝酸银;若所加入的一定质量铜锌合金的粉末没能把硝酸银完全反应,硝酸银剩余,则滤液中的溶质含有硝酸银;故D不正确.故选B.4.酸碱盐相互混合当酸、碱、盐混合相互反应时,酸与碱的反应优先于酸与盐、碱与盐的反应。
如将NaOH溶液加入到稀盐酸、MgCl2的混合溶液中,NaOH先与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待稀盐酸反应完,NaOH溶液再与MgCl2溶液反应生成沉淀。
练习: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并根据观察到的现象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曲线,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化学反应先后顺序总结

化学反应先后顺序总结化学反应是物质之间发生变化的过程,根据反应发生的先后顺序,可以将化学反应分为不同的类型。
本文将按照化学反应的先后顺序,总结并介绍几种常见的化学反应。
1. 合成反应合成反应是指两个或多个物质结合形成一个新物质的反应。
这种反应常用于制备某种特定的化合物,例如制备盐酸、水等。
合成反应的特点是反应物的质量和化学组成与生成物的质量和化学组成一一对应。
2. 分解反应分解反应是指一个化合物在适当条件下分解成两个或多个物质的反应。
这种反应常见于热分解、电解等过程。
分解反应的特点是反应物的质量和化学组成与生成物的质量和化学组成呈相反的变化。
3. 置换反应置换反应是指一个物质中的某个元素被另一个元素取代的反应。
这种反应常见于金属与酸反应、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等过程。
置换反应的特点是反应物中的某个元素与生成物中的另一个元素发生位置交换。
4. 加和反应加和反应是指两个或多个物质结合形成一个新物质的反应,但与合成反应不同的是,加和反应中生成物的化学组成与反应物的化学组成并不完全对应。
这种反应常见于有机化学中,例如烯烃与卤素的反应。
5.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中的电子的转移过程。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接受电子,而还原剂失去电子。
这种反应常见于金属与酸反应、金属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等过程。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是反应物中的某个元素的氧化态和还原态发生变化。
6. 酸碱反应酸碱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这种反应的特点是酸和碱中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形成水,同时生成的盐是由酸和碱的阳离子和阴离子组成的。
7. 缩合反应缩合反应是指两个或多个分子结合形成一个较大的分子的反应。
这种反应常见于有机化学中,例如醛和胺的缩合反应可以生成相应的酮。
总结起来,化学反应按照先后顺序可以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加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酸碱反应和缩合反应等几种类型。
每种类型的反应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应用领域。
通过了解这些化学反应的类型和特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在实验和生产中更加准确地控制和利用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类型的先后顺序

化学反应类型的先后顺序引言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可以根据反应类型的不同进行分类。
了解化学反应类型的先后顺序对于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并探讨它们在化学反应中的先后顺序。
反应类型在化学反应中,常见的反应类型包括以下几种:1.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中的原子失去或获得电子的过程。
氧化剂会接收电子,而还原剂会捐赠电子。
此类反应的特点是电荷转移和氧化数的变化。
例如,2 Na + Cl2 → 2 NaCl。
在这个反应中,钠(Na)失去电子,被氯气(Cl2)氧化为氯化钠(NaCl)。
2. 酸碱反应酸碱反应是指酸与碱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
在该反应中,酸会将质子(H+)转移给碱,形成盐和水。
例如,HCl + NaOH → NaCl + H2O。
在这个反应中,氯化氢(HCl)酸与氢氧化钠(NaOH)碱反应,生成氯化钠(NaCl)盐和水(H2O)。
3. 沉淀反应沉淀反应是指两种溶液混合后产生的沉淀物。
在该反应中,溶液中的某种离子与另一种离子结合,形成难溶的化合物。
例如,AgNO3 + NaCl → AgCl↓ + NaNO3。
在这个反应中,硝酸银(AgNO3)与氯化钠(NaCl)反应,生成氯化银(AgCl)沉淀和硝酸钠(NaNO3)溶液。
4. 双替反应双替反应是指两种化合物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发生交换,形成两种新的化合物。
该反应是化学反应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
例如,AgNO3 + KCl → AgCl↓ + KNO3。
在这个反应中,硝酸银(AgNO3)中的银离子(Ag+)与氯化钾(KCl)中的钾离子(K+)交换,生成氯化银(AgCl)沉淀和硝酸钾(KNO3)溶液。
反应类型的先后顺序化学反应类型的先后顺序可以根据反应物和产物的变化来确定。
一般来说,氧化还原反应优先发生,然后是酸碱反应,接下来是沉淀反应,最后是双替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通常是化学反应中最先发生的类型,因为电子转移和氧化数的变化使得反应更加迅速和剧烈。
高中化学之化学反应先后顺序

高中化学之化学反应先后顺序第一类:放出气体或生成沉淀时的反应先后1.向Na2CO3和NaOH的混合溶液中滴入稀HCl稀HCl能与Na2CO3反应生成CO2气体,也能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但实际反应时,NaOH先和HCl中和,等NaOH 被反应完后,Na2CO3才能和HCl反应放出CO2气体。
因为CO2会被NaOH溶液吸收。
小结:溶液中有碱时,不可能从里面放出酸性气体(CO2、SO2、HCl等)2.向NH4Cl和HCl的混合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NaOH溶液能与NH4Cl反应生成NH3气体,也能和HCl发生中和反应,但在实际反应时,HCl先和NaOH反应,等HCl被反应完后,NH4Cl才能和NaOH反应放出NH3气体。
因为NH3会被HCl溶液吸收。
小结:溶液中有酸时,不可能从里面放出碱性气体(NH3等)3.向CuSO4和H2SO4的混合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NaOH溶液能与CuSO4反应生成Cu(OH)2沉淀,也能和H2SO4发生中和反应,但在实际反应时,H2SO4先和NaOH反应,等H2SO4被反应完后,CuSO4才能和NaOH反应生成Cu(OH)2沉淀。
因为Cu(OH)2沉淀会被H2S O4溶解。
小结:溶液中有酸时,不可能在里面产生碱的沉淀[Cu(OH)2、Mg(OH)2等]4.向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滴入Na2CO3溶液Na2CO3溶液能与CaCl2反应生成CaCO3沉淀,也能和HCl发生反应,但在实际反应时,HCl先和Na2CO3反应,等HCl被反应完后,CaCl2才能和Na2CO3反应生成CaCO3沉淀。
小结:溶液中有酸时,不可能在里面产生碳酸盐的沉淀(CaCO3、BaCO3等)第二类:吸收气体或溶解沉淀时的反应先后5.把CO2和HCl的混合气体通入碱溶液[NaOH、Ca(OH)2等] CO2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2CO3溶液,HCl也会与NaOH 发生中和反应,但在实际反应时,HCl先和NaOH反应,等HCl被反应完后,CO2才能和NaOH反应。
高中化学反应优先顺序

高中化学反应先后顺序【规律】一、化合物之间反应得先后顺序问题酸、碱、盐几种物质混合时,酸与盐之间或碱与盐之间都能发生反应,应注意: (1)如果它们之间有氧化还原反应,先考虑氧化还原反应,后考虑复分解反应(2)复分解反应,先考虑酸碱中与反应,后考虑酸与盐之间或碱与盐之间得反应(3)能发生多个同类反应得,生成物电解度越弱得或沉淀物溶解度越小得,先反应【例】:向NaOH、NaAlO2、Na2S2O3得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时沉淀得生成情况2NaOH + H2SO4=Na2SO4+Al(OH)3 ↓2NaAlO2+ H2SO4+ 2H2O =Na2SO4 +2Al (OH)3↓Na2S2O3+H2SO4 =Na2SO4 + S+SO2 +H2O2Al(OH)3 +3H2SO4=Al2(SO4)3 +6H2O二、由于实验得实际操作引起得先后顺序问题向悬浊液中滴加溶液或通入气体时,先考虑与溶液得反应,后考虑与体系中固体得反应【例】: 将足量CO2通入KOH与Ca(OH)2混合溶液中,判断反应得先后顺序Ca(OH)2 +CO2 =CaCO3↓+H2O2KOH + CO2 =K2CO3+ H2OK2CO3 +CO2+H2O = 2KHCO3CaCO3+CO2+H2O= Ca(HCO3)2三、氧化还原反应之间得先后顺序问题氧化还原反应得实质就是反应物间发生电子转移得反应,所以氧化剂得电子得能力愈强,还原剂失电子能力也就愈强,两强之间更容易发生电子转移,强强优先。
四、电解池中电极上得放电先后顺序问题电解池得阴极发生还原反应,阳极发生氧化反应,在阴极上吸附得溶液中得阳离子得电子,那么就要考虑溶液中所存在得几种阳离子氧化性得强弱,同时还要考虑电极本身得还原性;若电解得就是某种物质得水溶液,一般不会涉及H+与OH_之后得离子放电得情况五、碱金属化合物中常见得反应先后顺序问题关于Na2O2常常涉及两个重要反应2Na2O2+ 2H2O =4NaOH +O22Na2O2+2CO2 =2Na2CO3+O2应用这两个反应进行化学计算得试题较多,特别就是涉及Na2O2与CO2、H2O得混合物得反应问题、直接认为先就是Na2O2与CO2反应,如果Na2O2有剩余,再考虑与H2O得反应【例】:将16。
化学反应先后顺序原则

化学反应先后顺序原则一、引言化学反应是物质转化的过程,不同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了一系列的化学变化。
在化学实验中,我们常常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反应,以达到预期的实验结果。
本文将探讨化学反应中的先后顺序原则,以及它在实验中的应用。
二、先后顺序的重要性化学反应中的先后顺序是指不同反应之间的时间顺序。
正确的先后顺序可以保证反应的顺利进行,避免产生意外的化学变化。
如果反应的先后顺序不正确,可能会导致反应物的过早消耗或产物的不完全生成,从而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三、先后顺序的原则1. 反应物的浓度高的先反应反应物浓度高的反应通常会比浓度低的反应更快进行。
这是因为高浓度的反应物分子更加密集,相互之间的碰撞机会更多,从而增加了反应速率。
因此,在实验中,我们通常会先加入浓度较高的反应物。
2. 高温反应优先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这是因为高温能够增加反应物分子的动能,使其更容易发生碰撞,从而促进反应的进行。
因此,在实验中,我们通常会先进行高温反应。
3. 先生成的产物反应优先有些反应会生成一些中间产物,这些中间产物可能会参与其他反应。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通常会先生成中间产物,然后再进行其他反应。
这是因为中间产物的生成会提供反应的驱动力,促进其他反应的进行。
4. 反应速率较快的反应优先在实验中,我们通常会选择反应速率较快的反应进行。
这是因为反应速率较快的反应可以更快地达到平衡,从而使实验结果更加稳定。
而反应速率较慢的反应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达到平衡,从而增加了实验的时间和成本。
四、实验应用1. 酸碱中和反应在酸碱中和反应中,我们通常会先加入酸或碱,然后再加入另一种反应物。
这是因为酸碱中和反应是一个快速进行的反应,先加入酸或碱可以更快地达到中和的效果。
2. 氧化还原反应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我们通常会先加入氧化剂,然后再加入还原剂。
这是因为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的反应速率往往不同,先加入氧化剂可以更快地实现氧化还原反应。
化学反应先后顺序原则

化学反应先后顺序原则化学反应先后顺序原则是我们学习化学课程时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点之一。
它是指在进行化学反应时,反应物之间的作用与反应产物之间的作用要按照一定的先后顺序进行,以保证反应过程能够达到最佳效果。
下面将对该原则进行重新整理,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一、按照质量守恒原则确定量数关系。
在进行化学反应之前,我们需要准确地确定反应物的量数关系。
这是因为在反应过程中,反应物之间的质量守恒原则一定会被遵守。
因此,在确定反应物和反应产物的化学式后,我们需要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物的摩尔质量,并以此确定反应物的量数关系。
二、按照化学平衡原理确定反应条件。
在进行化学反应时,我们需要根据化学平衡原理来确定反应条件。
这是因为在反应过程中,反应物之间的反应速率和反应方向会受到反应条件的影响。
因此,在让反应物接触之前,我们需要仔细考虑反应条件,如温度、压力、催化剂等因素,以保证反应能够在最合适的条件下进行。
三、按照活性和化学亲和力确定反应路径。
在进行化学反应时,反应物之间的活性和化学亲和力是十分重要的因素。
这是因为在反应过程中,反应物的活性和化学亲和力会决定反应路径的选择。
因此,在选择反应物时,我们需要考虑它们的相对活性和化学亲和力,以确定最适合的反应路径。
四、按照碳氢化合物的反应顺序确定反应顺序。
在进行有机化学反应时,我们需要根据碳氢化合物的反应顺序来确定反应顺序。
这是因为在有机化学反应中,不同的碳氢化合物反应具有不同的反应机理和反应速率。
因此,在进行有机化学反应时,我们需要根据碳氢化合物的反应顺序来确定反应顺序,以保证反应顺利进行。
总之,化学反应先后顺序原则是化学中的一项基础原则。
只有通过深入理解和掌握该原则,我们才能在进行化学反应时取得最佳效果。
当心化学反应

当心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先后顺序:复分解反应优先氧化还原反应优先水解反应。
其中复分解中中和优先,氧化还原则是性质强者优先,水解自然是双水解优先。
化学反应是指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排列组合生成新分子的过程。
在反应中常伴有发光、发热、变色、生成沉淀物等,判断一个反应是否为化学反应的依据是反应是否生成新的分子。
复分解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其实质是发生复分解反应的两种化合物在水溶液中交换离子,结合成难电离的沉淀、气体或弱电解质(最常见的为水),使溶液中离子浓度降低,化学反应向着离子浓度降低的方向进行的反应。
水解还原成反应(oxidation-reduction reaction)就是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水解数存有变化的一类反应。
水解还原成反应的实质就是电子的利害或共用电子对的偏转。
水解还原成反应就是化学反应中的三大基本反应之一(另外两个为(路易斯)酸碱反应与自由基反应)。
自然界中的冷却,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电池,金属炼钢,火箭升空等等都与水解还原成反应息息相关。
水解反应中在有机化学概念是指水与另一化合物反应,该化合物分解为两部分,水中的h+加到其中的一部分,而羟基(-oh)加到另一部分,因而得到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的化合物的反应过程;无机化学概念是弱酸根或弱碱离子与水反应,生成弱酸和氢氧根离子(oh-)(或者弱碱和氢离子(h+))。
工业上应用较多的是有机物的水解,主要生产醇和酚。
水解反应是中和反应或酯化反应的逆反应。
大多数有机化合物的水解,仅用水是很难顺利进行的,一般在碱性或酸性条件下。
高中化学之相互竞争的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先后顺序问题

高中化学之相互竞争的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先后顺序问题反应物间一对多的化学反应常有“平行反应”和“竞争反应”两类,平行反应主要指多个反应相互间没有影响可同时进行;而竞争反应是指由于反应能力不同,多个反应按一定的先后顺序逐次进行。
竞争反应主要包括两种基本题型:一是一种氧化剂(还原剂)与多种还原剂(氧化剂)反应,如把Cl2通入含I-、Br-、Fe2+的溶液中,按照还原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I-优先反应,其次是Fe2+,最后是Br-;二是一种酸(碱)与多种碱性(酸性)物质反应,如把盐酸逐滴加入到含有NaOH、Na2CO3、NaHCO3的混合溶液中,按照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NaOH优先反应,其次是Na2CO3,最后是NaHCO3,此类竞争反应的先后顺序即是其有效顺序。
在实际问题中有部分看似平行的反应,由于物质的性质而出现了“有效”和“无效”两种可能性,准确地确定有效反应就成了解题的关键。
解决此类问题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假设法1.复分解反应之间的竞争若某一溶液中同时存在几个可能的复分解反应,则生成更难溶解或更难电离的物质的反应将优先进行。
【例1】写出在硫酸铝铵溶液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钡溶液的离子方程式:。
解析:假设NH4+与OH-先反应,则生生NH3ˑH2O,而Al3+又与NH3ˑH2O反应生成NH4+和2Al(OH)3,故认为是Al3+和OH-先反应。
在硫酸铝铵溶液中,存在NH4+、Al3+与SO42-,当加入少量的Ba(OH)2溶液后,Ba2+和SO42-结合生成BaSO4,OH-则既可与Al3+结合又能与NH结合,它们彼此之间发生相互竞争的反应。
由于在含有Al3+的溶液中滴入NH3·H2O,有白色沉淀生成可知,Al3+结合OH-的能力大于NH4+结合OH-的能力,OH-优先与Al3+结合生成Al(OH)3,则上述离子方程式为2Al3++3SO42-+3Ba2++6OH-===2Al(OH)3↓+3BaSO4↓。
化学反应中的“先后”顺序你了解吗?

化学反应中的“先后”顺序你了解吗?第一类:放出气体或生成沉淀时的反应先后1.向Na2CO3和NaOH的混合溶液中滴入稀HCl稀HCl能与Na2CO3反应生成CO2气体,也能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但实际反应时,NaOH先和HCl中和,等NaOH被反应完后,Na2CO3才能和HCl反应放出CO2气体。
因为CO2会被NaOH溶液吸收。
小结:溶液中有碱时,不可能从里面放出酸性气体(CO2、SO2、HCl等)2.向NH4Cl和HCl的混合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NaOH溶液能与NH4Cl反应生成NH3气体,也能和HCl发生中和反应,但在实际反应时,HCl先和NaOH反应,等HCl被反应完后,NH4Cl才能和NaOH反应放出NH3气体。
因为NH3会被HCl溶液吸收。
小结:溶液中有酸时,不可能从里面放出碱性气体(NH3等)3.向CuSO4和H2SO4的混合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NaOH溶液能与CuSO4反应生成Cu(OH)2沉淀,也能和H2SO4发生中和反应,但在实际反应时,H2SO4先和NaOH反应,等H2SO4被反应完后,CuSO4才能和NaOH反应生成Cu(OH)2沉淀。
因为Cu(OH)2沉淀会被H2SO4溶解。
小结:溶液中有酸时,不可能在里面产生碱的沉淀 [Cu(OH)2、Mg(OH)2等]4.向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滴入Na2CO3溶液Na2CO3溶液能与CaCl2反应生成CaCO3沉淀,也能和HCl发生反应,但在实际反应时,HCl先和Na2CO3反应,等HCl被反应完后,CaCl2才能和Na2CO3反应生成CaCO3沉淀。
小结:溶液中有酸时,不可能在里面产生碳酸盐的沉淀(CaCO3、BaCO3等)第二类:吸收气体或溶解沉淀时的反应先后5.把CO2和HCl的混合气体通入碱溶液[NaOH、Ca(OH)2等]CO2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2CO3溶液,HCl也会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但在实际反应时,HCl先和NaOH反应,等HCl被反应完后,CO2才能和NaOH反应。
(2020年7月整理)高中化学——离子反应顺序

(2020年7月整理)高中化学——离子反应顺序.doc
1. 氧化还原反应顺序:
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中电子的转移过程,通常是由一个物质失
去电子(氧化)而另一个物质获得电子(还原)。
在离子反应中,氧化还原反应的顺序可以按照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活性来排列。
活
性较强的物质通常作为氧化剂,而活性较弱的物质则作为还原剂。
2. 沉淀反应顺序:
沉淀反应是指溶液中两种或多种离子相互作用形成不溶性的沉淀物。
在离子反应中,沉淀反应的顺序可以按照离子配对的溶解度
规律来排列。
根据溶解度规律,常见的沉淀反应可以分为两类:
阳离子与阴离子反应形成沉淀物的反应和阳离子与阳离子反应形
成沉淀物的反应。
3. 酸碱中和反应顺序:
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在离子反应中,酸碱中和反应的顺序可以按照酸和碱的强弱来排列。
通常,强酸
和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速度比较快,而弱酸和弱碱则反应
速度较慢。
4. 配位反应顺序:
配位反应是指配合物中中心离子与配体之间发生配位键的形成或
断裂的反应。
在离子反应中,配位反应的顺序可以按照配位键的
稳定性来排列。
通常,配合物中形成较稳定的配位键的反应速度
较快,而形成不稳定的配位键的反应速度较慢。
化学反应先后顺序总结

化学反应先后顺序总结化学反应是物质之间发生变化的过程,它们按照不同的条件和顺序进行。
本文将按照反应的先后顺序总结不同化学反应,并以人类的视角描述它们的过程和影响。
1. 氧化反应:氧化反应是化学反应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它是指物质与氧气结合形成氧化物的过程。
例如,金属与氧气反应会生成金属氧化物。
这种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比如铁锈的形成。
2. 还原反应:还原反应与氧化反应相反,是指物质失去氧气而得到电子的过程。
还原反应常用于制备金属或还原有机化合物。
例如,铁离子在还原反应中可以被还原为金属铁。
3. 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过程。
这种反应是化学反应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也是许多生活用品和工业产品的制备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步。
例如,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会生成氯化钠和水。
4.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中的原子氧化态和还原态发生变化的反应。
这种反应在电化学和能源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例如,电池中的化学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
5. 合成反应:合成反应是指两个或多个物质结合形成新物质的过程。
这种反应在有机合成和药物制备中非常常见。
例如,醋酸和乙醇反应可以生成乙酸乙酯。
6. 分解反应:分解反应是指物质分解为两个或多个较简单物质的过程。
这种反应通常需要加热或添加催化剂。
例如,过氧化氢可以分解为氧气和水。
7. 双替换反应:双替换反应是指两个化学物质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发生交换的反应。
这种反应在化学实验室中经常发生,例如,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会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钠。
8. 聚合反应:聚合反应是指将两个或多个单体结合形成高分子化合物的过程。
这种反应在合成塑料和合成纤维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乙烯可以聚合成聚乙烯。
9. 离子反应:离子反应是指涉及离子的化学反应。
这种反应在溶液中经常发生,例如,钠离子与氯离子结合形成氯化钠。
10. 放热反应:放热反应是指在反应过程中释放热量的反应。
这种反应常常伴随着火焰、燃烧或爆炸等现象。
化学反应先后顺序口诀

化学反应先后顺序口诀化学反应先后顺序口诀化学反应先后顺序口诀,化学反应10个优先顺序在化学反应中,优先氧化还原性强的物质,优先还原氧化性强的物质,溶解度小的物质优先沉淀,酸性或碱性强的物质优先被中和。
1.优先放电原理电解电解质水溶液时,阳极放电顺序为:活泼金属阳极(au、Pt 除外)>S2->I->Br->Cl->OH->含氧酸根离子和F-。
即位于前边的还原性强的微粒优先失去电子。
只要有水,含氧酸根离子和F-就不能失去电子。
阴极:ag+>Hg2+>Fe3+>Cu2+>H+>Pb2+>Sn2+>Fe2+>Zn2+>al3 +>Mg2+>Na+>Ca2+>K+。
即位于前边的氧化性强的微粒优先得到电子。
只要有水,一般H后面的离子不能得到电子。
2.优先氧化原理若某一溶液中同时含有多种还原性物质,则加入一种氧化剂时,优先氧化还原性强的物质。
3.优先还原原理若某一溶液中同时含有多种氧化性物质,则加入一种还原剂时,优先还原氧化性强的物质。
4.优先沉淀原理若某一溶液中同时存在几种能与所加试剂形成沉淀的离子,则溶解度(严格讲应为溶度积)小的物质优先沉淀。
5.优先吸附原理任何固体都有吸附气体和液体的特性。
但不同的固体物质对不同的气体或液体吸附能力不同,吸附能力大者优先吸附。
6.优先吸收原理用干燥剂干燥气体或用液体净化气体时,优先吸收溶解度大的气体或易被吸收的气体。
7.优先中和原理若某一溶液中同时含有几种酸性物质(或碱性物质),当加入一种碱(或酸)时,酸性(或碱性)强的物质优先被中和。
8.优先结晶原理当将含有多种微粒的溶液蒸发掉一定量溶剂或改变溶液温度(一般为降温)时,溶解度小或溶解度变化大的物质优先析出。
9.优先溶解原理若一种试剂加入到含有多种沉淀的混合物中时,溶解度大的物质先溶解。
10.优先书写原理大多数有机反应(亦有少数无机反应),反应物相同,在同一条件下可发生多个平行反应。
化学反应先后顺序的确定方法

化学反应先后顺序的确定方法一、氧化还原反应型在氧化还原中,经常遇到同一种氧化剂与多种还原剂反应,或者同一还原剂与多种氧化剂反应。
要解答这类问题,就必须考虑反应先后顺序。
一般来说,含多种还原剂的溶液中加入一种氧化剂时,还原性强的还原剂(离子)先被氧化;反之,含多种氧化剂的溶液中,加入一种还原剂时,氧化性强的氧化剂(离子)先被还原。
最常见的就是将Cl2通入含Fe2+ 和Br- 的溶液中,反应的过程什么?根据已学知识Fe3+ 和Br- 可以共存,还原性:Fe2+ > Br- ,所以Cl2先和Fe2+ 反应,反应方程式为Cl2 + 2Fe2+ ==2Fe3+ + 2Cl- ;当Fe2+ 完全反应后,Cl2 再与Br- 反应,反应方程式为Cl2 + 2Br- == Br2 + 2Cl- 。
二、非氧化还原反应在非氧化还原反应(主要就是复分解反应)的离子反应中,由于无法通过上述的氧化性和还原性比较的方法来解释,所以相对比较复杂,我们可以用以下方法来解决:1.假设法。
如某溶液中存在钠离子、偏铝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向该溶液中滴加盐酸,问产生现象的顺序是什么,并写出相关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现在我们先判断一下离子间的反应顺序,然后根据反应顺序再得出相应的现象和离子反应式,因为偏铝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氢氧根离子都要和氢离子反应,我们可以假设H+ 先和偏铝酸根离子反应,那么生成的氢氧化铝又要与原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反应,而重新生成偏铝酸根离子,即假设不成立。
同理,假设H+ 先与另外两个反应。
通过假设可以判断出离子反应顺序为氢氧根离子>偏铝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
2.根据反应后生成物的溶解度来判断,生成物溶解度越小的离子越先反应,但有时也要考虑离子共存(例如双水解)的影响。
如在含有NH4+、Al3+、H+、Mg2+溶液中逐滴滴入NaOH,请依次写出各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根据离子反应条件,上述离子均能与OH- 反应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及沉淀而反应,但有先后问题,由于H2O是极弱的电解质,是高中化学所学最弱的电解质[且H+ 与Mg(OH)2及Al(OH)3不共存],故H+ 优先于其他离子与OH- 反应,Mg2+与Al3+优先于NH4+反应,因为沉淀更难电离或者可解释为NH4+与OH-生成的NH3· H2O又可与Mg2+及Al3+反应后变成NH4+,再由于Al(OH)3更弱更难溶,所以Al3+优先于Mg2+反应,Mg2+优先NH4+反应,此时除了剩下的NH4+可与OH-反应外,还有生成的Al(OH)3也可与OH-反应,哪一个优先反应呢?可借助双水解判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博文教育个性化辅导授课教案教师:_______ 学生:_ _时间:年月_日____时至____时辅导类型:一、授课目的与考点分析:化学反应中的先后顺序二、授课内容如何判断一种物质与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先后顺序?化学反应中的“强制弱”规律是普遍存在的,强者优先反应的原则也是必然的。
对于酸、碱、盐、氧化物间的反应必须掌握何者酸性强或何者碱性强,对于氧化还原反应必须掌握何者氧化性强或何者还原性强,对于沉淀反应必须掌握何者溶度积小,等等。
只有注意了反应的先后顺序并依此原则分析,就能正确书写好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一、酸、碱、盐、氧化物间的非氧化还原反应例1.将足量的CO2不断通入KOH、Ba(OH)2、K[A1(OH)4]的混合溶液中,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与通入CO2的体积的关系可表示为()解析:这是酸性气体CO2分别与一组碱性物质发生的化学反应,碱性强者优先反应,题设所给的三种溶液与反应生成的K2CO3、BaCO3碱性强弱顺序为:Ba(OH)2﹥KOH﹥K[A1(OH)4]﹥K2CO3﹥BaCO3,故通入CO2发生反应的先后顺序为:①CO2+Ba(OH)2==BaCO3↓+H2O ②CO2+2KOH==K2CO3+H2O③CO2+2K[A1(OH)4]==K2CO3+H2O+2Al(OH)3↓④CO2+K2CO3+H2O==2KHCO3⑤BaCO3+CO2+H2O==Ba(HCO3)2结合各反应原理,显然,正确答案为C。
例2.1 L某混合溶液,可能含有的离子如下表:可能大量含有的阳离子 H+ NH4+ Al3+ K+可能大量含有的阴离子 Cl- Br- I- ClO- AlO2-往该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并适当加热,产生沉淀和气体的物质的量(n)与加入NaOH 溶液的体积(V)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则该溶液中确定含有的离子有_______________;不能确定是否含有的阳离子有__________,要确定其存在可补充做的实验是_____。
解析:这是NaOH溶液分别与一组呈酸性的离子发生的化学反应,酸性强者优先反应,题设呈酸性的三种阳离子与生成Al(OH)3的酸性强弱顺序为:H+﹥Al3+﹥NH4+﹥Al (OH)3,故逐滴加入NaOH溶液发生离子反应的先后顺序为:①OH-+ H+==H2O ②3OH-+Al3+==Al(OH)3↓③OH-+NH4+NH3↑+H2O ④OH-+Al(OH)3==[Al(OH)4]-结合四个离子反应分析图像:最初加入NaOH既没有沉淀生成,也没有气体生成,则该溶液中含有H+;曲线上升说明此时加入NaOH生成沉淀,则该溶液中含有Al3+;曲线平坦说明此时加入NaOH没有沉淀生成,但虚线说明生成气体,则该溶液中含有NH4+;曲线下降说明此时加入NaOH,Al(OH)3沉淀逐渐溶解。
说明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为H+、Al3+、NH4+,阴离子ClO-、AlO2-与H+、Al3+等不共存,说明溶液中不存在ClO-、AlO2-,而Cl-、Br-、I-无法确定,最后可确定溶液中含有的离子为H+、Al3+、NH4+;不能确定的阳离子是K+,要确定可补做焰色反应的实验。
例3.已知相同温度下的溶解度:Zn(OH)2﹥ZnS,MgCO3﹥Mg(OH)2,就溶解或电离出S2-的能力而言:FeS﹥H2S﹥CuS,则下列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A.Zn2++S2-+2H2O==Zn(OH)2↓+H2S↑B.Mg2++2HCO3-+2Ca2++4OH-==Mg(OH)2↓+2CaCO3↓+2H2OC.FeS+2H+==Fe2++H2S↑D.Cu2++H2S==CuS↓+2H+解析:由于溶解度Zn(OH)2﹥ZnS,当Zn2+与S2-和OH-相遇时,应先生成溶解度小的沉淀即生成ZnS,而不是发生水解相互促进生成Zn(OH)2,选项A的离子方程式错。
由于溶解度MgCO3﹥Mg(OH)2,当Mg2+与OH-和CO32-相遇时,应先生成溶解度小的沉淀即生成Mg(OH)2,选项B的离子方程式正确。
依题意Cu2+、H+、Fe2+等离子结合S2-离子的能力为:CuS﹥H2S﹥FeS ,故选项C、D的离子方程式均正确。
正确答案为A。
例4.将33.6g的NaHCO3受热分解后所产生的CO2气体和水蒸气全部通过装有一定量的Na2O2的密闭容器后,充分反应,最后固体质量增加5.8g,求密闭容器内所装Na2O2的物质的量。
解析:本题涉及三个反应:①2NaHCO3Na2CO3+CO2↑+H2O↑②2Na2O2+2CO2==2Na2CO3+O2 ③2Na2O2+2H2O==4NaOH+O2↑,可认为CO2的酸性强于H2O,先发生Na2O2和CO2反应,后发生Na2O2和H2O反应。
根据反应式①知,0.4molNaHCO3受热分解后产生的0.2molCO2气体0.2mol H2O蒸气;根据反应式②知,0.2molCO2与Na2O2反应后固体增重相当于CO的质量,即固体质量增加5.6g;余下0.2g的固体增重是由H2O蒸气与Na2O2反应的结果,即增重0.2g相当于H2的质量,根据反应式③知,参加反应的H2O蒸气只有0.1mol;故密闭容器内所装Na2O2的物质的量为0.3mol。
感悟:在复杂的非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体系中,先考虑酸(CO2相当于酸、H+)与碱(OH-)中和反应,后考虑酸与盐之间或碱与盐之间的反应;在含有沉淀的悬浊液中滴加溶液或通入气体时,先考虑和体系中可溶的溶质反应,后考虑和体系中固体的反应;若是生成沉淀反应体系,则沉淀的溶度积或溶解度越小又越容易发生反应生成沉淀;这些均符合强者优先反应的原则,实际上就是化学反应的拔河比赛,谁强势谁胜利,谁强谁先反应。
体验:1.向NaOH、Na[A1(OH)4]、Na2CO3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硫酸时生成沉淀的情况?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提示:碱性强弱顺序为:NaOH﹥Na[A1(OH)4]﹥Na2CO32NaOH+H2SO4==Na2SO4+2H2O2Na[A1(OH)4]+H2SO4==Na2SO4+2Al(OH)3↓+2H2ONa2CO3+H2SO4==Na2SO4+CO2↑+H2O2Al(OH)3+3H2SO4==Al2(SO4)3+6H2O2.向含有Cl-、Br-、I-、S2-的溶液中逐滴滴入硝酸银溶液时生成沉淀的情况?请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提示:各难溶物的溶度积顺序为:AgCl﹥AgBr﹥AgI﹥Ag2S2Ag++S2-==Ag2S↓ Ag++I-==AgI↓Ag++Br-==AgBr↓ Ag++Cl-==AgCl↓3.在复盐NH4Fe(SO4)2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可能发生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Fe2++SO42-+Ba2++2OH-==BaSO4↓+Fe(OH)2↓B.NH4++Fe3++2SO42-+2Ba2++4OH-==2BaSO4↓+Fe(OH)3↓+NH3·H2OC.2Fe3++3SO42-+3Ba2++6OH-==3BaSO4↓+2Fe(OH)3↓D.3NH4++Fe3++3SO42-+3Ba2++6OH-==3BaSO4↓+Fe(OH)3↓+3NH3·H2O提示:在水溶液中Fe3+的酸性强于NH4+。
正确答案为BC。
4.将HCl和CO2的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为什么不能产生沉淀?提示:酸性强弱顺序为:HCl﹥CO2,原因是HCl先和Ca(OH)2反应。
二、氧化还原反应例1.有一混合溶液,其中只含有Fe2+、Cl-、Br-、I-(忽略水的电离),其中Cl-、Br-、I-的个数比为2∶3∶4,向该溶液中通入氯气,使溶液中Cl-和Br-的个数比为3∶1,则通入氯气的物质的量与溶液中剩余的Fe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7∶1 B.7∶2C.7∶3 D.7∶4解析:此题溶液中Fe2+、Cl-、Br-、I-与Cl2反应的先后顺序应满足还原性强弱顺序:I-﹥Fe2+﹥Br-﹥Cl-,显然反应后溶液中还剩余Fe2+,则Br-还没有反应,I-全部反应。
涉及离子反应只有2个且先后顺序为:①Cl2+2I-==I2+2Cl-②2Fe2++Cl2==2Fe3++2Cl-设Br-的物质的量为3mol,则Cl-与I-的物质的量分别为2 mol、4 mol,根据电荷守恒,原溶液中Fe2+的物质的量为(2 mol+3 mol+4 mol)/2=4.5 mol;依题意反应后溶液中Cl-和Br-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则Cl-的物质的量为3×3 mol=9 mol。
由反应①知:与4mol I-发生反应的Cl2的物质的量为2 mol,生成Cl-的物质的量为4 mol;由反应②知:与Fe2+发生反应后生成的Cl-的物质的量为9 mol-2 mol-4 mol=3 mol,与Fe2+发生反应的Cl2的物质的量为3 mol/2=1.5 mol,发生反应的Fe2+的物质的量为3 mol,剩余Fe2+的物质的量为4.5 mol-3 mol=1.5 mol,故通入氯气的物质的量与溶液中剩余的Fe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 mol+1.5 mol)∶1.5 mol=7∶3。
正确答案为C。
例2.已知Cu+2Fe3+==2Fe2++Cu2+,Zn+2Fe3+==2Fe2++Zn2+。
现把等物质的量的CuSO4、FeCl3和Zn置于水中充分反应,反应容器中所得离子除SO42-和Cl-外还含有()A.Zn2+、Cu、Fe3+ B.Zn、Cu2+、Fe3+C.Zn2+、Cu2+、Fe2+ D.Zn2+、Cu2+、Fe2+解析:题设离子的氧化性强弱顺序为Fe3+﹥Cu2+﹥Fe2+,与等物质的量Zn发生下列先后顺序的离子反应:①Zn+2Fe3+==2Fe2++Zn2+②Zn+Cu2+==Zn2++Cu ③Zn+Fe2+==Zn2++Fe设CuSO4、FeCl3和Zn的物质的量均为1mol,则与Fe3+反应的Zn的物质的量为0.5mol,另0.5mol Zn与0.5mol Cu2+反应,余下0.5mol Cu2+,故溶液中含有的金属阳离子为Fe2+、Zn2+、Cu2+。
正确答案为D。
例3.用惰性电极电解一定浓度的硫酸铜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0.1 mol Cu(OH)2后恰好恢复到电解前的浓度和pH。
则电解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数为( )A.0.1 mol B.0.2 molC.0.3 mol D.0.4 mol解析:要恢复到电解前浓度的原则是:出什么就加什么;可将Cu(OH)2拆为CuO和H2O,说明电解硫酸铜溶液时,先电解CuSO4溶液,后电解H2O,符合阳离子氧化性强弱顺序:Cu2+﹥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