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低年级学生数感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数感是指学生对数的理解、感知和运用能力,它包括对数的大小、数量、关系等方面的感知和理解。
以下是一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感的建议:一、通过实际生活经验培养数感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师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帮助学生建立数感。
例如,在购物时让学生计算价格、比较不同商品的价格;在户外活动时让学生数数、估算人数等。
这些实际生活经验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知数学,从而培养他们的数感。
二、通过游戏和活动培养数感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喜欢玩游戏和参加活动。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数学游戏和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培养他们的数感。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数学接力赛、数学拼图游戏、数学猜谜游戏等,这些游戏和活动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提高他们的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
三、通过练习和反思培养数感数学是一门需要不断练习的学科,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反思,学生可以逐渐建立起自己的数感。
教师可以布置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不断练习、总结和反思,从而加深对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的理解,提高他们的数感和数学应用能力。
四、注重启发式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和探索来建立数感。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探索并得出结论。
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数学思维模式,提高他们的数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教师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来帮助学生建立数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数感
一、结合生活,建立数感小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善于挖掘生活中的素材,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事物,用数学语言来表达与交流,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
比如:在认识“1―5”时,让学生说出现实生活中用数表达的事物,通过学生举例,让学生理解数不光可以表示个体(1个人,2只小鸡),也可以表示整体(5筐苹果,3串葡萄);既可以表示基数(4个人跑步),也可以表示序数(跑第4名),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体验数的内涵。
又如:学校发放学生证后,学生对八位数的学生证号就不甚了解。
教师对号码的编排不妨做出说明:前四位数表示入学时间,中间两位数表示班次,后两位数是其在班级中的学号。
学生对蕴涵其中的规律明了之后,拾到诸如“20080210”的学号就会做出分析,知道这个学生证的主人应该是2008年入学,为一年级二班的学生,这样就能直接找到失主。
数学教学贴近学生生活,把数学知识生活化,把现实问题数学化,正如荷兰著名数学家和教育家弗雷登塔尔教授说的:要从学生的生活中发现并创造数学。
二、动手操作,发展数感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思维是从动手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智慧的鲜花是开在手上的。
”数感的培养离不开动手操作。
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统计”中有一个习题:将本班学生的出生月制作成统计图。
笔者执教的两个班人数均近六十人,对学生的出生月份不可能逐一问询,而这正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活动、探索、思考的环境。
与学生共同探讨出课内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案:将学生按座位分成四大组,每大组自行收集本组成员出生月份的原始数据,并派代表汇报收集数据的情况。
对几组数据进行加工,将其制成全班学生出生月统计表。
由于班上人数众多,有些出生月份相对集中,书本上提供的统计图不能为学生所用。
学生通过对已有统计图的观察,提出了修正统计图的方法:加长统计图的纵轴。
得以将全班学生的出生月份直观地体现在统计图上。
再谈如何在低年级培养学生数感
再谈如何在低年级培养学生数感《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等观点。
大家就“数感”培养作了大量的研究,其中主要谈到了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数感,通常使用观察、游戏、动手实践、估算等方法。
笔者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学习后,就如何在低年级培养学生的数感再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对比学习,完善观点要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师要先有感觉,有想法,有实践,有方法。
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比较原课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了10个核心概念: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从中我们知道数感是10个核心概念的首位,也是学生今后学好数学的起步阶段,这些概念不是设计者超乎课程内容之外外加的,而是实实在在蕴涵于具体的课程内容之中,或者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的,是数学基本思想的具体体现。
因此,把握“数感”这个核心概念无论是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是极为重要的。
二、细读数感,明确目标人们提起数感,都觉得比较玄乎,这么“虚”的东西作为核心概念,我们怎么教啊。
实际上作为教师还是要加强自身对“数感”的再认识。
“数感”一词的英文表述为“number sense”,可翻译为多种意思,如,感觉、感官、理念、意识、领悟等。
关于“数感”内涵大致有:1、数字(量)的直觉;2、与语感、乐感、美感类似,有一种“直感”的涵义;3、是一种主动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和意识,是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4、包含感觉、知觉、观念、能力,可以用知识来统一指称,这一知识是程序性的、内隐的、非结构性的。
《课程标准(2011年版)》重新对“数感”的内涵和功能做了表述,提出: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
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通过对2011版课标中的描述,我们可以明确教学的目标,把学生对数的感悟归纳为三个方面: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
浅谈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数感培养策略
浅谈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数感培养策略随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在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方面,由于环境和资源等方面的限制,导致学生的数感培养存在欠缺和不足。
如何有效地培养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感,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们亟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就浅谈一下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数感培养策略,希望对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有所启发。
要注重情景教学。
低年级学生是个体认知能力尚未成熟的阶段,他们对于抽象的数学概念很难理解,在教学中要注重情景教学,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情境相结合,通过生动的情景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可以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和活动,设计有趣的数学故事、游戏和实验,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数学,培养他们的数感。
在学习加法和减法的时候,可以设计一些实际的情景,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或者游戏的形式来体验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过程,这样既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要注重启发式教学。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活动主要是感性的,他们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更多是通过观察、模仿和实践来完成的。
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积极性。
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探究等方式,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现规律,形成属于自己的数学概念,这样既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又能够培养他们的数感。
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引导他们通过实际操作进行探究和分析,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数学规律,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要注重实践教学。
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审美情趣的培养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来完成。
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实践教学,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来感受数学知识和发展数感。
可以利用各种教具和实物,让学生通过观察、摸索、实验等方式,亲身参与数学活动,从而深刻理解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数感。
小学低年级学生数感的培养
小学低年级学生数感的培养数感是指人们对数学概念、运算和推理的敏感度和理解力。
在小学低年级,培养学生的数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是奠定数学基础的关键时期。
以下是一些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数感的方法。
1. 盲眼数数法盲眼数数法可以锻炼学生的计数能力和数形结合能力。
在盲眼数数的过程中,需要听数,想数,说数,动手做数,并根据数量所代表的物品、形状、大小、颜色等进行分辨和概括,从而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感。
例如:老师说“拿出两根圆形的铅笔”,学生就需要根据老师的要求拿出符合要求的铅笔,并数一数数量,之后再将铅笔按照其他要求进行分类。
2. 数学游戏数学游戏可以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理解力。
比如:数独、九连环、棋盘游戏等等,这些游戏可以让学生加强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从而培养数学思维。
3. 数学故事数学故事可以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概念和运算,以后能够很好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例如《三只小猪》中就包含了相对大小、排序、比大小等数学概念。
4. 数学实验数学实验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规律,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观察和推理能力。
例如在教授加减乘除运算的时候,可以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亲自操作、感受和理解运算的规律。
5. 数学理解数学知识不仅仅是我们要学习的知识,更是我们要理解的知识。
要树立多方位发展的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通过数学来发现知识,创造新知识,拥有数学思维能力孕育创新精神。
总之,数感的培养应该贯穿于数学的教学中,让学生在兴趣、活动、实践中学好数学,走向成功!。
浅谈低年级学生数感培养方略
浅谈低年级学生数感培养方略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数学已经成为一种必要的生活技能,也是人们掌握科学知识的基础。
而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
而对于低年级学生数感培养,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进行思考。
一、启发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体会物理数量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对于抽象的概念还无法很好地理解,因此数感培养需要从他们的感官经验中入手。
通过观察周围的事物,让他们学会感受物理数量的存在。
可以从简单的物体形态、数量方面开始,让他们观察、比较不同数量的物体,体验一下数量的大小、大小关系等。
由此,他们可以感知世界中存在的不同数量,逐步明白“五个”、“十个”等数量概念。
二、进行有趣的数学游戏,扩展数学知识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课堂教学的过程比较枯燥,因此可以通过有趣的数学游戏来提升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比如“三角游戏”、“数独”、接龙等,在游戏中可以让他们体验到综合运算的操作方法,从而更好地渗透数学知识。
通过游戏的方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感,同时还能够扩展他们的数学知识,并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让学生亲近自然,感悟“数”的运用自然规律中蕴含着许多的数学知识,只有当学生真正感悟到数学知识在自然规律中的运用时,才能更好地提升他们的数感。
如何在学生中激发这种感悟呢?可以让学生到自然界中去寻找问题,并结合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去探究自然界中的植物、动物、天文等,从而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四、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率现代技术手段对于教育已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多媒体展示、互联网教育、交互式课件、在线作业等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从而提升他们的数感。
同样,老师也可以通过这些方式来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生动、直观的教学内容,从而达到更好地培养学生数感的目的。
总之,低年级学生数感的培养需要在日常教学中慢慢积累,从而逐步提升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认识。
培养低年级学生数感的几基本方法
1.多种感知方式:低年级学生的感知能力比较强,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感知数字的变化和数量关系。
可以通过进行数学游戏、实物操作、观察实际环境中的数字等方式,让学生通过多个感知通道来感知数字的不同形式和数量的不同变化。
2.数字记忆训练:低年级学生的数字记忆能力还不够强,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数字记忆训练来帮助学生提高数字记忆能力。
可以利用数字卡片、数独游戏、数字拼图等工具,让学生进行数字记忆的训练。
3.数量比较活动:通过数量比较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对数字大小的感知能力。
可以设计一些比较活动,要求学生观察两组数字,通过比较大小来找出数字的大小关系。
可以通过数学游戏等方式,让学生进行数量比较的训练。
4.数量分类与分组:通过数量分类与分组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对数字的分类和分组能力。
可以利用教具、实物等让学生进行数量分类和分组的活动,让学生观察并理解数字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性。
5.数字的位置与方向感知:低年级学生的方向感知能力比较差,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一些活动来培养学生对数字位置和方向的感知能力。
可以通过数字迷宫、数字之间的位置关系等方式,让学生锻炼对数字位置和方向的感知能力。
6.数量估算活动:通过数量估算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对数量的感知和判断能力。
可以设计一些数量估算的活动,要求学生通过观察、估算来判断数量的大小。
可以通过数学游戏等方式,让学生进行数量估算的训练。
7.数字游戏与问题解决:通过数字游戏和问题解决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
可以设计一些数字游戏和问题,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计算来解决游戏和问题。
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总之,培养低年级学生数感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锻炼他们的感知和思维能力。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活动和方法来进行数感培养的教学。
同时,教师还应积极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观念,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数感。
小学低段学生的数感,我这样培养
小学低段学生的数感,我这样培养一、简介数感是指孩子对数字的敏感度和理解力,是数学学习的基础,也是孩子未来发展数学能力的重要因素。
培养小学低段学生的数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方法和技巧,帮助家长和教师培养小学低段学生的数感。
二、通过实物教学培养数感1. 与孩子一起使用实物进行数学操作,比如用小石子、玩具等进行加减法运算,让孩子通过实物感受到数学的实际意义。
2. 利用水果、蔬菜等进行数学计数,让孩子感受不同数量的重量与大小之间的关系,培养孩子对数量的直观感受。
三、通过游戏培养数感1. 数字游戏是培养数感的最佳途径之一。
比如“找错误”游戏,家长或教师在一串数字中故意放入一个错误的数字,让孩子找出错误的数字,从而培养孩子对数字的敏感度。
2. 数字追踪游戏也是培养数感的有效方法。
比如让孩子在一个散落的数字中找出一串数字,让孩子锻炼观察能力和数字辨认能力。
四、通过数学绘本培养数感1. 选择适合小学低段学生的数学绘本,让孩子通过绘本的故事情节和图画,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2. 在阅读数学绘本时,家长或教师要与孩子一起探索其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五、通过数学活动培养数感1. 利用游戏和活动进行数学计数和排序,比如让孩子帮助家长在超市购买物品时数一数购物车中的物品数量,或者让孩子将玩具按照大小进行排序等。
2. 利用季节和环境进行数学活动。
比如在春天的花园里,让孩子观察花瓣的数量,帮助孩子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关联。
六、通过数学游戏软件和网站培养数感1. 选择适合小学低段学生的数学游戏软件和网站,让孩子在游戏中进行数学学习。
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孩子的数感,还能够增加孩子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 家长和教师要关注孩子在数学游戏中的表现,并及时引导孩子思考和总结,帮助孩子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七、通过数学题目和解析培养数感1. 家长和教师可以准备一些适合小学低段学生的数学题目,让孩子在解题的过程中培养数感。
培养低年级学生数感的几项措施
培养低年级学生数感的几项措施数感是学生基本的数学素养。
学生学习和计算不只是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了解数和运算的实际意义,用数及其关系表达和交流信息,用数的观点来解决现实问题。
从低年级开始帮助学生建立数感是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如何有效地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数感呢?一、在生活体验中建立数感建立数感必须以学生的真实生活为背景。
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呈现的问题要尽可能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建立数感。
如教学“元、角、分”的知识后,可以穿插一个“小小文具店”的购物游戏。
让学生自带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再分小组模拟表演购物的活动。
讲台上摆放着作业本、文具盒、铅笔、橡皮、尺子、卷笔刀等文具用品,并标上各自的单价。
每组推选一个学生扮演售货员,其余3人扮演顾客,用准备好的钱在“小小文具店”里进行购物表演活动。
一组购物后又让另一组上台购物,老师和其他小组在下面进行评判。
学生们在这样的游戏中很快掌握了手中各种人民币的面值,理解了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并能用人民币进行换算。
又如:认识了100以内的数,让学生去寻找生活中的两位数,学生必须留意并细心观察,记录在校内校外事物的数量才能完成这一任务,学生发现的结果令人惊喜:家的门牌号码是36号;丁丁的生日是12月29日;从家里走到学校要15分钟;今天的气温是15-27摄氏度;手机号码有11个数字;玩具车要40元等。
数可以表示数量、序数,还可以表示一个范围和编号。
学生对数的理解大大丰富了,学会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既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又感受到了数学的价值,这也是建立数感的具体表现。
当学生开始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时,应该说他已经具有一定的数感了。
二、在动手操作中获取数感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认知规律是从直观的动作思维发展到具体的形象思维,最后达到抽象的逻辑思维。
动手操作活动就是关注知识的生成,是经验不断内化、提升的过程。
低年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实物及学具的感知和操作获取数感。
如何更好地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数感
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数感是数学教育中重要的一环。
数感是指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以及数学思维的发展水平。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数感的方法。
1.游戏化学习: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对游戏具有较高的兴趣,可以通过游戏化学习提高他们的数感。
例如,可以使用数学卡片游戏,让学生进行数字配对,游戏中包含数字和相应的物品,学生需要通过数字找到与之对应的物品,以加深他们对数字概念的理解。
2.数学故事:将数学概念融入到故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通过数字和算术的故事情节,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同时,故事也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3.数学实践活动:通过实际操作来培养学生的数感。
例如,让学生参与数学游戏、数学实验,使用具体的物品进行计数、比较大小等操作,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从感性认识逐渐过渡到抽象理解。
4.数学: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
例如,让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寻找数字和形状的存在。
引导学生思考数字的大小关系,图形的属性等。
通过观察、发现数学,在生活中建立起学生对数学的感知。
5.数字游戏和赛事:参加一些数字游戏和赛事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感。
例如,数独、填字游戏、益智解谜等,可以让学生通过游戏解决数学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6.数学讨论和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进行数学讨论和合作学习。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数学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互相讨论解决方法,并展示自己的思考过程。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培养他们的数学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7.数学素材的多样化:提供丰富多样的数学素材,帮助学生建立起数学概念的框架。
例如,使用数字卡片、数轴、几何形状等教具,让学生在感知中认识数学。
同时,教师可以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感受到数学的存在。
8.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发展水平,开展个性化的数学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数感
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数感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是非常重要的。
数感是指学生对数学的直观感觉和理解能力,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和关键。
下面将从数感的培养方法、数感的重要性以及数感的培养策略等方面进行阐述,希望对小学数学教学有所帮助。
一、数感的培养方法1.通过物体的数量来培养数感。
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实物教具来直观地展示数量,例如通过小球、棋子、积木等物品,让学生亲自操作,感受数量的增加和减少,培养学生对数量的直观感受。
2.通过视觉图形来培养数感。
数学中的图形是培养数感的重要工具。
可以通过使用图形来展示数学概念,例如通过图形展示几何形状的变化和关系,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培养对数学图形的感知能力。
3.通过数学游戏来培养数感。
数学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通过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数学知识,并且通过游戏中的操作和结果来培养对数学的感觉和认知。
二、数感的重要性1.数感是数学学习的基础。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几乎所有大学的专业都会涉及到数学知识。
良好的数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前提,如果学生没有数感,那么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容易迷失方向,难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2.数感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关键。
数感是数学思维的基础,只有通过感觉和直观地认识数学问题,才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创造数学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数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重要途径。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良好的数感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感知和理解数学问题的逻辑关系,可以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
1.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是通过给学生提供启发性的问题和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数感。
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和解决,通过思考过程中的发现和总结,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感觉和认知。
2.运用问题情境教学法。
问题情境教学法是通过给学生提供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应用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感。
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是非常重要的。
数感是指学生对数字、数量和数学运算的感知能力,它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对数学学习的深入和持久发挥至关重要。
通过培养学生的数感,可以使他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更加轻松、自信,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低年级数学教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感,让他们建立对数字和数量的敏感性。
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日常生活的例子和实际情境,引导学生感知和认识不同的数量,如水果、玩具、人数等。
通过这些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可以让学生对数字和数量有更直观的感知和认识。
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各种教具和游戏,如算盘、数字积木、数学拼图等,让学生在玩中学,培养他们的数感。
低年级数学教学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运算的感知能力。
数学运算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对数学运算的敏感性,可以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运算规则。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方式,让学生感知加减乘除的运算规则,如用图片、实物或声音的方式,让学生感知不同数量之间的增减和乘除关系。
教师还可以通过游戏和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数学运算的过程,增强他们的运算感知能力。
低年级数学教学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数学思维和创新是数学学习的核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可以提高他们对数学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的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如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解决同一个数学问题,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还可以通过设计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数学思维和创新的乐趣,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浅谈低年级学生数感的培养
浅谈低年级学生数感的培养第一篇:浅谈低年级学生数感的培养浅谈低年级学生数感的培养摘要:数感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化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是人的一种基本数学素养,它是建立明确的数概念和有效地进行计算等数学活动的基础,是将数学与现实问题建立联系的桥梁。
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可以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在体验中使学生获得数感的启蒙;退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在实践中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与交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把现实中的问题与数量关系建立起联系,提出问题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强化数感。
关键词:数感体验建立发展强化什么是数感?数感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化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是人的一种基本数学素养,它是建立明确的数概念和有效地进行计算等数学活动的基础,是将数学与现实问题建立联系的桥梁。
《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并且在内容标准的几个阶段都阐述了培养学生数感的问题。
可见,理解数感,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数感,是新课程教学中十分重视的问题,那么如何建立和培养学生的数感呢?一、联系生活,在情境中体验数感数的产生来源于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习数学,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而且有利于对数的意义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自己去感知、发现和探索。
使他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更多地接触和经历生活情境和实例,在现实背景下感受体验,从而更具体更深刻地把握数的概念,形式数感意识。
1.课前关注学生感性认识小学生由于缺乏生活的经历,有些知识学起来吃力,这就是需要我们在教学知识之前组织学生收集生活中的数学材料,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例如在教学“钟面的认识”时,我先给学生布置任务,每人设计一个“钟面”。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数感
要 看 电话号 码 ;进 教室 要看 几楼 几班 ……我们 每 天不和
数打 交道就 不行 ”。再 如教学 多位数 的读法 和写 法时 , 让 学生说 说 自己身边 的数 、生活 中用到 的数 。 同学们 争 先恐 后地 说 出 了 自己 的学号 、生 日、 身 高 、体 重 、鞋 号 :自己家的 门牌号 、 电话号 码、 邮政编码 等等 :到商
题 ,能 从现 实的情境 中看 出数学 问题 ,这是具 有数学 素
养 的重要标志。 提 高 学 生 数 学 素 养 的 重 要 途 径 就 是 建 立 数 感 。 但 学 生 数 感 的 建 立 不 是 一 蹴 而 就 的 , 是 在 学 习过 程 中 逐 步 体 验 和 建 立 起 来 的 。 教 学 过 程 中应 当 结 合 有 关 内 容 ,加 强 对 学 生 数 感 的培 养 。 1 体 验 生活 , 萌 生数 感 、
计 算能 力的 高低和解决 数 问题能 力 的大 小来衡 量 的。学 生学会 数学地 思考 问题 ,用数学 的 方法 理解解 释 实际问
号感 ,发展 抽象思 维 ”。 《 学课程 标准 》第 一次 明确 数
地把 数感作 为小学 生数 学学 习的 目标 提 了出来 ,这对 每
个 小 学 数 学 教 师来 说 , 如 何 理 解 数 感 , 如何 在 教 学 过 程
象 化 的 观 点 运 用 数 学 进 行 预 测 的 能 力 , 以 及 运 用 数 学 工 具 解 决 现 实 问题 的 能 力 。 但 是 以往 的 数 学 教 育 过 分 强 调 单 一 的知 识 与 技 能 训 练 , 忽视 数 学 与 基础 。 《 学课程 标准 》中 数
钱等 。对这些 问题 的思考过 程就 是一个 “ 学化 ”的过 数
小学低年级学生数感的培养
小学低年级学生数感的培养数感是一个人对数字和数量的敏感和理解能力,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
因此,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感是非常有必要的。
以下是一些方法来帮助教师和家长培养学生的数感。
1. 观察和感知学生应该经常接触数字,观察并感知它们。
例如,当在商店或超市购物时,让学生观察价格标签和数量标识。
在公交车或火车上旅行时,也可以让学生观察车牌号码和车票上的数字。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培养对数字的认知和感知能力。
2. 数字游戏数字游戏是培养学生数感的重要方法之一。
例如,学生可以玩猜数字的游戏,先猜一个数字,然后另一个人猜数字是大还是小,最终猜中数字的人胜利。
这样的游戏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字的认知和理解。
3. 量化通过量化来让学生建立对数字的感知和理解。
例如,让学生将相同颜色的小球分开,并数一数每一组小球的数量。
让他们将小球放入一个框子里,并询问他们框子里的小球数量是多少。
这样,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字和数量直接的关系。
4. 模式识别学生能够从单调的数学题目中绘制有趣的图形或模式并能够快速识别旋转和镜像等特殊的结构。
例如,在数独游戏中,通过寻找规律和模式来解决问题。
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并加深对数字的认知和理解。
5. 互动学习学生可以通过互动学习,尝试与他人互动来促进数感的培养。
例如,分组抽签比赛中,每组抽取不同数量的纸条,然后在确定获胜者之前,要让他们数一数纸条的数量。
通过这个游戏,学生可以互动、并在互动中逐渐体会到数学的乐趣。
总之,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感不仅提升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能力,而且还能培养他们对生活、科技和社会的认知和理解。
教师和家长应该着重于从感性和实践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教育,以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字。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数感3篇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数感3篇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数感1一、在生**验中建立数感。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存在着数学思想。
如:自己的年龄、身高、体重、生日几月几日、家中几口人、家庭的电话号码、你新认识了几个小朋友,一本书有多少页,……这都是生活中的数。
所以在各种学习方式中,只有亲身体验的感觉是最直接的,也是印象最深刻的。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的、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
”一直以来,在很多人心目中(包括部分家长和学生)都认为数学学习就是会读写数,懂计算,学习数学是一件枯燥无味的事情。
为了改变这么一种片面的看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入学第一节数学课上,我精心设计了一个“认座位”的游戏:认识自己是“第几行第几个”(其实这是一年级下册《位置》的内容)。
然后老师说位置,请该位置的同学***;也请同学出来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位置和姓名,……各种形式的活动,既让学生大胆自我介绍,培养了交往能力,又使同学们感受到了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这个游戏让同学们个个都兴高采烈的,下课了,都围着老师,吱吱喳喳地说开了:“老师,数学课真有趣,我很喜欢上数学课。
”“老师,我回家要告诉妈妈我坐第五行第3个。
”“老师,我知道了原来数学课不只是计数(算)的。
”……到了教师节,一个可爱的小男孩送给我一张贺卡,他担心我不知道他是谁,在卡片上的署名还特别写着:“第二行第5个的蒋金”。
真想不到这些小家伙这么快就能学以致用了。
其实,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大部分都有着学前教育的基础,而他们对自己身边的各种人和事都特别感到好奇,因此,教师就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素材,时刻注意以“生活”为桥梁和纽带,使数学教学贴近生活,进而达到教学材料与学生需要之间的**,引着学生、助着学生走向教材,回归生活,让学生为“需要而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逐渐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事物,用简练、明了、清晰的数学语言去进行表达和交流,这样,在生活中体现了数的含义和作用,初步建立了数感。
浅谈低年级学生数感培养方略
浅谈低年级学生数感培养方略在低年级学生(一、二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数感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数感是指对数量的感知能力,包括直觉、感受和体验等。
良好的数感能够让学生迅速了解并记忆数学概念,有助于学生把数学知识融会贯通。
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实物教具,如小球、积木等,在课堂上设计具有趣味性的数学游戏活动,让学生通过手动操作,探索数学中的规律和概念,从而激发其数感。
例如,教师可以分发一些小球让学生自由组合,现场进行简单的数学加减法运算,让学生在互动游戏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
其次,通过对数字的具体描述和图形符号的理解来加深学生对数学的认知。
教师可以将课堂内容与日常生活中的实例相结合,让学生根据具体场景中的数字变化,理解数学概念,例如从菜市场的蔬菜称重购物,让学生在实际场景中体验数字意义。
此外,通过设计课程中的数学游戏或杀时间练习等方式,提高学生整体水平的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巩固数感。
例如引导学生数数的同时,强化数根概念,通过逐步深入,预习后加练的方式,让学生在玩中学会数学。
另外,在日常教育过程中,学生容易出现对数学学习的抗拒情绪,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情绪进行引导,通过调整课程设置,创设情境化的教育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感知数学,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比如通过故事、动画及游戏等进行情境化建构。
最后,教师还应该注重师生互动,在教学中及时发掘学生的优势和问题,通过针对性的辅导与培养,帮助学生克服难题,提高数感,最终提高整个班级的数学学习水平。
综上所述,低年级学生数感的培养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方法的灵活运用,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手段,如实物教具、情境化建构等,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提高数感,切实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数感
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数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数感指的是学生对数学的感知和理解能力,包括数的大小、数的关系、数的变化等方面的感知和理解。
培养学生的数感可以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有利于他们在数学学习中取得好成绩。
下面将介绍一些培养学生数感的方法。
一、建立数量感建立数量感是培养学生数感的基础。
小学生的数量感是通过观察和经验积累形成的,所以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具体的观察和实践。
可以通过观察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数量,如学校操场上的人数、教室中的桌椅数量等,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数数的方式来感受数量的概念。
还可以通过一些数量的比较和对比,如大小、多少、多少倍等,让学生形成数量感。
二、进行数的图形化表示数的图形化表示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感知数的概念。
在教学中可以使用一些具有形象特点的图形物体,如图形积木、数的柱状图等,让学生通过操作这些物体,形成对数的大小、数量和变化的感知。
还可以通过数轴的使用来帮助学生感知数的顺序和大小关系。
三、进行数的游戏和活动数的游戏和活动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来感觉和理解数的大小、数量和变化。
可以设计一些数的比较和排序活动,让学生通过比较大小和排序的方式,感受数的大小关系。
还可以设计一些数的运算游戏,让学生通过操作和运算的方式,理解数的加减乘除等运算法则。
四、进行数的问题解决通过数的问题解决可以培养学生的数的思维和逻辑能力,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有趣和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感知和理解数的概念。
可以设计一些数量的估计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估计和推理,感受数量的大致大小。
还可以设计一些应用题,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感受和理解数的应用。
五、进行数的实际应用数的实际应用可以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增强他们对数感的理解和感受。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如通过实地考察和调查,让学生感受和理解数在建筑、商业、运输等方面的应用。
最新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数感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数感培养小学生的“数感”,是新课标提出的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
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数感,是小学数学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的“表示”和“交流”作用,初步培养和建立数感。
一、要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体验数感数学教学,尤其是小学低年级,要尽可能让学生在真实情境和已有知识经验中体验和理解数学,从具体的问题中形成抽象的概念,再把抽象化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例如,在一年级“认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富有童趣的情境:“同学们还记得在幼儿园里一起玩滑滑梯,骑木马的情景吗”?同学们很快就回忆起幼儿园时的生活,这时教师适时运用多媒体出示一个幼儿园内游戏的画面:“大家愿意和老师一起来数数这个幼儿园里的活动器械吗?”于是,学生们立即兴趣盎然地开始数数:1只滑梯,4只木马,7只小鸭子,10块积木……这样,经历了一个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就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数的意义。
因此,情境教学是培养学生数感的基础,只有较好地利用和创设情境,才能让学生较容易将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使学生的数感意识得以萌芽。
二、要让学生从生活实例中感受数感数感的形成需要较长的时间逐步培养。
我们在教学中就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挖掘学生的生活资源,将抽象的数学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从中提高学生对数的敏锐程度,形成对数的良好直觉。
培养学生的数感首先要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量化”。
例如,在认识“1”时启发学生自己说出在日常生活中在哪些地方见过“1”,学生的积极性一下高涨了起来:“电话上有”、“直尺上有”……使学生直观体会“1”。
这样,通过引导学生对身边事物中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使学生加深理解数的意义,为建立数感奠定了基础。
培养学生的数感还要引导学生感受生活实例,从而形成对数的良好直觉。
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数感
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数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数感是指学生对数学的感觉、理解和运用能力。
数感的培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还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以下是一些培养学生数感的方法:一、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通过启迪学生思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发现数学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让学生自己发现解题方法和数学规律。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数感。
二、实际问题教学法实际问题教学法是一种将数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自去观察、测量和记录,然后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提高他们对数学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培养他们的数感。
三、游戏化教学法游戏化教学法是一种将学习过程转化为游戏的教学方法。
通过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师可以适时地组织数学竞赛、数学游戏和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竞争和合作中学会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数感。
四、巧妙运用教具在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运用教具也是培养学生数感的有效方法之一。
教具可以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教师可以通过使用具体的教具来教授抽象的数学概念,让学生亲身体验到数学的意义和乐趣。
使用数学计算器、几何模型和数学拼图等教具,可以帮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感和奇妙。
培养学生的数感需要教师巧妙地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具,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来体会数学的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低年级学生数感的培养
在一些刚入学生的对话中,经常有这样的话语:“我的玩具可多了,有100个。
”“我有100个阿姨,你只有1个阿姨。
”“我是最高的,有100米”……对于这类司空见惯的话语,大家见了都是又好气又好笑,因为在这些小学生的心目中,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具体的“数感”,他们认为多就用“100”来表示,少就用“1”来表示。
什么是“数感”呢?数感就是人的一种基本素养,是人主动地、自觉的理解和使用有灵敏而强烈的感悟水平。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第一次明确地把数感作为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目标提了出来。
那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数感呢?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在数字学习中培养数感
一年级学生从刚入学时,就开始理解数。
在理解数的过程中,就结合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材本身的逻辑顺序,让学生经历了一个由感知到抽象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中指明: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的事物,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
数的理解切实体验和理解与数感密切相关。
比如:学习10以内的数的理解中,在理解“1”时,先请学生观察现实生活中用“1”表达的事物。
学生列举出:1个苹果、1支笔、1个书包、1根小棒,1个小组,1串荔枝……随后引导学生数出几颗葡萄为一串,几个人为1小组?协助学生理解“1”能够表示1个个体(如1颗葡萄);还能够表示1个集合(如1串葡萄,1个小组);还能够表示很大的物体(如1个国家),从而渗透了“1”中有多,多中有“1”的思想,这样,就让学生在理解数中体会了数的含义,在现实中初步建立了数感。
二、在数数中培养数感。
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概括性和逻辑性,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具有单一性,只有通过实物和具体学具的感知和操作来获取数感。
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动手做数学,用数学,让学生体会“数”就在身边,感受到“数”的趣味和作用,对数产生亲切感。
如在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时,设计一个让学生数小棒,看谁数得又快又好
的活动。
数小棒的过程中,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逐一的数;分捆数;10根10根的数,数完之后老师提出问题:通过今天的数数,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会说出“10根10根的数比较快一些。
”“100根小棒多得多,10根小棒少得多。
”“90根比30根多得多。
”“50根和40根只相差10根”“20根比19根多1根”……学生从自己的数数过程中体验到了数的大小、多少。
对数的理解又有了很大的飞跃,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数感。
三、在数学的计算中增强数感。
《标准》中指出:应重视口算,增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学会计算并从中获得数据,发现问题,培养数感。
如在学习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中,我设计了一个这样的环节:一年级一班有少先队员36名,一年级二班有少先队员30名,这两个班一共有少先队员多少名?学生通过计算36+30=66,体会到把36和30这两个数合在一起就是两个班的少先队员人数66人。
“那二班比一班少多少人呢”学生通过计算36-30=6体会到用多的数36去减30就是二班比一班少6人,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切实了解了计算的意义和如何使用计算的结果,也在计算中发现了问题,培养了数感。
四、在生活中体验数感。
数学来源于生活,发展学生的数感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经验。
“数感”主要不是通过传授而能得到培养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感知,发现和探索,这样获得知识的同时,还体验了学生的数感。
例如:自己去买一买,称一称50克、100克物品的实际重量,摸一摸20页、50页、100页纸大约有多厚?还能够估一估一小盒糖大概有多少颗?一把花生大概有多少颗……这些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不但能够获得数感的启蒙,还能培养学生的"亲数学"行为,对数学学习充满乐趣。
总来说之,数感是一种主动的、自觉的理解数和使用数的意识。
《标准》虽然确立了培养学生数感的目标,但在实际教学中还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结合具体内容用意义的设计具体目标,提供有助于培养学生数感的情境,探索与之相适合的教学方法,把培养数感的任务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甚至每一个环节,以促动学生数感的建立和数学素质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