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教案lhm

合集下载

《登岳阳楼》语文教案

《登岳阳楼》语文教案

《登岳阳楼》语文精选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登岳阳楼》全文。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杜甫的诗歌风格和意境。

学生能够解释诗中的关键词汇和典故。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学生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诗人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切之情。

学生能够领悟诗中表达的爱国情怀和人生哲理。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准确地背诵《登岳阳楼》。

学生能够分析和欣赏杜甫的诗歌风格和意境。

学生能够理解诗中的关键词汇和典故。

2.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学生能够领悟诗中表达的爱国情怀和人生哲理。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师准备教师需要提前熟悉《登岳阳楼》的背景知识和相关文献。

教师需要准备教学所需的PPT、诗歌全文和相关图片等资料。

3.2 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登岳阳楼》全文,并尝试理解诗文内容。

学生可以提前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杜甫的生平背景。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简要介绍杜甫的生平背景,引出《登岳阳楼》的创作背景。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对诗歌的初步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朗读与背诵教师带领学生朗读《登岳阳楼》,注意停顿和语调的把握。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背诵,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诗文。

4.3 词句解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关键词汇和典故,解释其含义和作用。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第五章:课堂讨论与写作5.1 课堂讨论教师提出讨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文内容和历史背景。

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进行互动交流。

5.2 写作练习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以《登岳阳楼》为灵感,创作一篇作文。

教师可以提供写作指导和评价,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第六章:综合活动与拓展6.1 诗歌朗诵会学生准备《登岳阳楼》的朗诵,注意表达诗中的情感和意境。

高二选修《登岳阳楼》教案 3篇

高二选修《登岳阳楼》教案 3篇

高二选修《登岳阳楼》教案篇2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诗歌赏析的能力,把握本诗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2、领会《登岳阳楼》通过描绘雄伟壮阔的艺术境界和个人孤苦的境遇,表达诗人感受时伤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2、学情分析所教学生是农村学生,理解诗歌和欣赏诗歌的能力相对弱于城市学生,但借助多媒体的力量,相信学生会有大的提高。

3、重点难点把握诗中的经典名句,品味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品味作品触景感怀、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设问撩情,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二、回顾作者及作品杜甫,字子美,世称杜工部,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其人有“诗圣”之誉,其诗有“诗史”之称。

诗作:“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春望》、《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三、知人论世,背景介绍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诗人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

是年(769)诗人已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

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巳聋,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

四、诵读并默写这首诗这首诗内容极为丰富,感慨也极深沉,要读得深沉缓慢。

首联从“昔闻”到“今上”长达数十年,包含着人世沧桑的感慨,读得快了则意味不同。

颔联写岳阳楼景色,读时须有纵目远眺之意,“日夜浮”三字尤应慢读——似乎说“多少个日日夜夜就这样过去了”。

这是为下文蓄势。

颈联说个人,有无限辛酸,调子低些为好。

尾联说国家,有满腔悲愤,调子稍稍上升——这是全诗高潮所在。

五、赏析诗歌1、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①翻译过去就听说洞庭湖水势浩瀚,名扬海内,今天我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俯仰江山。

②“昔闻”“今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早闻洞庭盛名,早有渴望尽兴一游的夙愿,然而无奈战乱频繁,身世漂荡,到了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

《登岳阳楼》语文教案

《登岳阳楼》语文教案

《登岳阳楼》语文精选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登岳阳楼》,让学生感受诗人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体会诗歌中的意境美。

2. 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 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用词等方面,锻炼学生的语文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了解杜甫生平,了解《登岳阳楼》的创作背景。

2. 诗歌原文解析:逐句解析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3. 诗歌鉴赏:分析诗歌的意境、形象、情感等,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4. 诗歌创作手法:分析诗歌的韵律、用词、句式等,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登岳阳楼》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 难点: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体会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背景、内容、创作手法等。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诗歌鉴赏,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3. 案例分析法:分析诗歌中的典型意象和情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杜甫生平,引导学生了解《登岳阳楼》的创作背景。

2. 诗歌原文阅读:让学生自读诗歌,感受诗歌的意境。

3. 诗歌解析:逐句讲解诗歌内容,分析诗人的情感。

4. 诗歌鉴赏:引导学生讨论诗歌的意境、形象、情感等,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5. 诗歌创作手法分析:分析诗歌的韵律、用词、句式等,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积极性,以及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包括诗歌鉴赏文章的写作能力。

3. 单元测试成绩:通过单元测试,检验学生对《登岳阳楼》以及相关文学概念的掌握程度。

4. 个人成长记录:记录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态度、进步和问题,以便进行个性化指导。

七、教学准备:1. 教材:《登岳阳楼》及相关注释、译文。

2. 参考资料:杜甫生平和相关时代背景的资料。

《登岳阳楼》教案范文

《登岳阳楼》教案范文

《登岳阳楼》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登岳阳楼》。

(2)理解《登岳阳楼》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及诗歌主题。

(3)分析诗中的意象、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登岳阳楼》。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体会诗人胸怀天下、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登岳阳楼》。

(2)理解诗歌的主题、意象和表达技巧。

(3)掌握诗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2. 教学难点:(1)诗中某些生僻词语的解释和理解。

(2)诗歌意象的把握和分析。

(3)修辞手法的识别和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诗人杜甫及其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登岳阳楼》,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意象。

(2)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表现手法。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想象自己登上岳阳楼的场景,感受诗人的豪情壮志。

(2)引导学生体会诗人胸怀天下、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主题、意象和表达技巧。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登岳阳楼》。

2. 结合课下注释,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3. 写一篇关于《登岳阳楼》的鉴赏文章,阐述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课堂上的亮点和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登岳阳楼 教案

登岳阳楼 教案

登岳阳楼教案尊敬的教师,以下是关于登岳阳楼的教案,请参考:登岳阳楼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岳阳楼的历史和文化背景;2. 掌握《登岳阳楼》这首诗的主要内容和意义;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4.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他们的文学创作潜力。

二、教学重点1. 学习《登岳阳楼》的诗歌语言与文化内涵;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意识。

三、教学准备1. 课本《登岳阳楼》这首诗;2. 与岳阳楼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3. 针对诗歌内容的相关解读和研究资料。

四、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1. 班级讨论:你们对岳阳楼有了解吗?它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是什么?2. 教师展示与岳阳楼相关的图片和视频,鼓励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

Step 2: 学习诗歌1. 学生阅读《登岳阳楼》这首诗,体会其独特的诗意;2. 教师解读诗歌的背景和意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Step 3: 探究诗歌语言1. 分组合作,学生根据诗歌的字词、句式和修辞手法,分析其中的意象和象征;2. 学生展示分析结果,班级共同探讨。

Step 4: 文学鉴赏1. 学生各自思考并做笔记,诗人通过描绘岳阳楼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和思考;2. 学生之间交流议论,分享个人的观点和感悟。

Step 5: 拓展学习1. 学生在课后,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完成一篇小论文或写一首类似的诗歌;2. 教师鼓励学生分享作品,进行互相评价和讨论。

五、教学延伸1. 安排学生参观岳阳楼,让他们亲身感受诗歌中所描绘的景象;2. 鼓励学生深入研究诗人、诗歌创作和传统文化,进一步拓展学习。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情况;2. 学生完成的小论文或诗歌作品;3. 学生对于岳阳楼的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希望以上教案能够满足您的需求。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随时告知。

《登岳阳楼》教案

《登岳阳楼》教案

《登岳阳楼》教案《登岳阳楼》教案15篇(热)作为一名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登岳阳楼》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登岳阳楼》教案1 知识目标:1、通过了解作家生平及思想体味诗歌内容。

2、体会诗歌意境,把握诗歌主旨。

能力目标: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及“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赏析诗歌,培养学生把握诗歌内容,品味诗歌内涵的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杜甫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苦闷心情及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

教学方法:诵读、感悟、自主、交流、展示、点拨、比较。

一、导入新课江南三大名楼除了江西南昌的滕王阁和湖北武汉的黄鹤楼,还有一个就是湖南岳阳的岳阳楼。

我们已经学过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当中有一句“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那么这个“前人”就包括诗圣杜甫以及诗仙李白。

面对洞庭湖水的奇丽风光,范仲淹表达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理想,在唐代现实主义作家杜甫的眼中,洞庭湖又会引发出怎样的情思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来比较学习唐朝两大泰斗面对岳阳楼的感情抒怀。

欣赏诗歌,必须有一定的方法。

因为诗歌作为最古老的文学样式,它有“文学之母”、“语言的钻石”之美称。

要想体味诗歌的魅力,就必须能准确把握诗歌内涵。

今天,我们运用学过的“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之法来欣赏杜甫的这首《登岳阳楼》。

二、知识链接1、岳阳楼简介。

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城西,建于唐朝开元四年至开元七年间,建筑高耸,气势雄伟。

自古以来,这座宏伟的楼宇与武昌的黄鹤楼、南昌的滕王阁,被誉为楚地三大名楼。

据记载,三国时东吴大将鲁肃曾率兵万人驻此,在洞庭湖畔建起训练水兵的阅兵楼。

公元7,唐朝诗人张说被贬谪到岳州(今岳阳),就在鲁肃的阅兵楼旧址修建岳阳楼。

从此以后,历代著名诗人墨客经过此地都有题咏。

李白、孟浩然都有诗留在这里。

《登岳阳楼》教案

《登岳阳楼》教案

《登岳阳楼》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登岳阳楼》。

(2)理解《登岳阳楼》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及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3)分析并欣赏《登岳阳楼》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登岳阳楼》。

(2)学会从不同角度对诗歌进行赏析,提高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岳阳楼的喜爱和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 《登岳阳楼》的诗意、意境和表现手法。

2. 诗人杜甫的创作背景及相关历史文化知识。

教学难点:1. 诗歌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对诗歌深层含义的解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诗人杜甫及其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关注《登岳阳楼》的主题。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登岳阳楼》,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并对诗中的生僻字词进行查阅。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从意象、意境、表现手法等方面分析《登岳阳楼》的亮点。

5. 课堂小结:概括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登岳阳楼》的艺术价值。

四、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登岳阳楼》。

五、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本节课的教学情况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在作业中的表现,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登岳阳楼》的艺术魅力。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2. 运用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素材,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诗歌感悟的氛围。

3. 利用比较教学法,将《登岳阳楼》与其他相关诗歌进行对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独特之处。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现。

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包括诗歌背诵、赏析文章等。

《登岳阳楼》公开课教案·

《登岳阳楼》公开课教案·

《登岳阳楼》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登岳阳楼》全文。

(2)了解作者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分析并欣赏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通过朗读、感悟,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心和忧虑。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登岳阳楼》的诗意理解和情感体会。

2. 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某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诗歌艺术特色的分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登岳阳楼》,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和情感。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歌中的生僻字词和难点句子。

(2)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韵律、对仗、意象等。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通过朗读、感悟,深入体会诗歌的情感。

(2)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心和忧虑。

6. 小结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课后作业1. 背诵《登岳阳楼》。

2. 写一篇关于《登岳阳楼》心得体会,内容包括诗歌意境、作者情感等。

3.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杜甫的其他诗作,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如背诵情况、心得体会写作等。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如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七、教学反思1. 课堂节奏控制:回顾课堂教学过程中,是否合理安排了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诗歌解析等环节,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登岳阳楼》教案杜甫《登岳阳楼》教案(通用)

《登岳阳楼》教案杜甫《登岳阳楼》教案(通用)
杜甫《登岳阳楼》的 背景、主题和情感表 达
杜甫诗歌风格的特点 和影响
诗歌中运用的意象、 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学生自我评价与反思
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是否深入 在朗诵和解读过程中的表现如何
是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分享
对未来学习的展望和建议
深入阅读杜甫的其他作品,了解其诗 歌风格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更 好地欣赏和理解文学作品
艺术手法
诗人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表达情感,如对比、用典、借景抒情等。同时,诗 歌语言简练、质朴自然,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显示出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
04
知识拓展与延伸
相关历史文化知识介绍
岳阳楼的历史背景
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岳阳的标志性建筑,始建于三国时期,历经 多次修缮和重建。岳阳楼因杜甫的《登岳阳楼》而名扬四海。
杜甫的生平与成就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他的诗歌内 容广泛,题材深刻,特别是对穷苦人民的深刻同情和关注,使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 位。
唐代文化背景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期之一,唐朝政府重视文化教育,推行科举制度,选拔人才。 唐代诗歌、书法、绘画等艺术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出现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伟大诗人。
与其他作品的比较分析
与《滕王阁序》比较
两篇作品都是描写楼阁的著名篇章,但《滕王阁序》是王勃为滕王阁所作,以辞藻华丽、气势磅礴著称; 而杜甫的《登岳阳楼》则更注重对景色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风格更为朴实自然。
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比较
两篇作品都以楼为背景,但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 谊;而杜甫的《登岳阳楼》则是一首登高远眺的诗篇,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

第6课《登岳阳楼》教案【优秀6篇】

第6课《登岳阳楼》教案【优秀6篇】

第6课《登岳阳楼》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牛牛范文为大伙儿带来的6篇第6课《登岳阳楼》教案,如果能帮助到您,牛牛范文将不胜荣幸。

登岳阳楼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

2把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3揣摩品味诗中精彩语句,赏析作品的意境美。

4激发学生灵性,陶冶情操,增加文化积累。

5背诵并默写。

教学重点:1体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

2背诵并默写。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想象,再现诗歌画面。

教学方法:诵读法,联想法,点拔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二、指导学生自读诗文1、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多媒体显示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

有《简斋集》《无住词》。

《岳阳楼(其一)》定于高宗建炎二年,“靖康之变”发生,宋代诗遭遇到了天崩地裂的大变动。

国破家亡,流离失所,天涯沦落。

诗人在他逃难三年之际,登上了名胜岳阳楼。

2、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指导学生注意把握节奏、韵律及感情基调。

3、学生自读诗歌,借助注释,整体感知诗意。

4、指名1-2名学生朗读诗文。

其他学生评介。

三、小组合作讨论,再读诗文,回答问题。

多媒体显示1、首联与颔联是景物描写,对下面诗句的情感表达有什么作用?2、颈联明显是学杜甫《登高》句“万里悲秋常用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但陈与义并不生吞活剥,诗中以“万里”对“三年”,表达出哪些信息?四、拓展延伸,比较阅读。

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译:早就听说洞庭湖的盛名,今天终于等上了岳阳楼。

雄阔壮观的大湖,将吴楚分割在东南两域,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浮于其上。

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

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窗远望泪流满面。

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登岳阳楼教案优秀教案6篇

登岳阳楼教案优秀教案6篇

登岳阳楼教案优秀教案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演讲致辞、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自我鉴定、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speeches, written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self-evaluation,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登岳阳楼教案优秀教案6篇提供反馈机制的教案可以帮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并改进学习方法,教案的编写能够帮助教师在课堂上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登岳阳楼教案优秀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高中语文《登岳阳楼》教案

高中语文《登岳阳楼》教案

高中语文《岳阳楼记》教案一、教学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登岳阳楼》●授课教师:XX●授课时间:2024年XX月XX日●授课时长:45分钟/节× 1节●授课班级:高二XX班●学科领域:语文●课程类型:新课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准确理解《登岳阳楼》的诗句含义和诗歌的整体意境。

2. 掌握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包括情景交融、对比手法等。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诗歌语感和对诗歌节奏的把握。

2. 通过小组讨论和教师点拨,提高学生分析诗歌、品味语言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体会杜甫怀才不遇、忧国忧民的复杂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 感受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理解诗歌中的名句及内涵。

2. 品味杜甫诗歌语言的魅力,体会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1. 领会诗歌所表达的复杂感情,尤其是对个人命运和国家兴亡的双重感慨。

2. 通过诗歌中的意象和语言,感受杜甫诗歌的意境和艺术特色。

四、教学准备●教材及参考资料1. 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2. 杜甫诗歌全集3. 相关学术论文及评论●教学用具1. 多媒体设备2. PPT课件3. 《唐之韵——千秋诗圣》纪录片片段●预习任务布置1. 学生提前朗读并背诵《登岳阳楼》2. 查阅杜甫生平及创作背景资料五、教学课程(一)导入环节1. 教师播放《唐之韵——千秋诗圣》片段,引出杜甫及其诗歌创作。

2.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哪些杜甫的诗歌?杜甫在诗歌中常常表达什么样的情感?”(二)新课讲授1. 整体感知●教师带读《登岳阳楼》,学生跟读。

●提问学生:“这首诗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哪些诗句让你印象深刻?”2. 诗歌赏析●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讲解:“昔闻”与“今上”形成对比,诗人早年抱负未能实现,如今登上岳阳楼,感慨万千。

●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讲解:“坼”和“浮”两个字生动地描绘了洞庭湖的浩瀚无边,诗人通过写景抒发内心的豪迈与无奈。

《登岳阳楼》教案

《登岳阳楼》教案

《登岳阳楼》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登岳阳楼》。

(2)理解《登岳阳楼》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及诗歌主题。

(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表现手法和韵律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登岳阳楼》。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家国、历史的忧虑和关切。

(2)理解诗人以豁达心态面对人生困境的态度。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登岳阳楼》。

(2)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及主题。

(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表现手法和韵律特点。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关键字词的理解。

(2)诗歌意象的把握。

(3)作者情感的体会。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意象分析等。

2. 互动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提问,解答疑问。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诗句,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4. 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岳阳楼的图片、古诗词等,让学生感受诗歌意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诗人杜甫及《登岳阳楼》的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3. 讲解分析:讲解诗歌中的关键字词、意象和表现手法。

4. 分组讨论:分组讨论诗歌的主题思想和作者情感。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登岳阳楼》。

2. 写一篇关于《登岳阳楼》的读后感,不少于300字。

3. 结合诗歌学习,进行一次家庭古诗文朗诵比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讨论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熟读背诵、读后感质量和家庭古诗文朗诵比赛的组织情况。

《登岳阳楼》公开课教案·

《登岳阳楼》公开课教案·

《登岳阳楼》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登岳阳楼》,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诗歌的基本知识,提高文学素养。

2. 帮助学生理解诗文内容,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诗歌字词的解释与翻译。

2. 诗歌主题思想的把握。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古代文化知识的理解。

2. 诗歌艺术特色的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背景、字词含义、主题思想等。

2.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诗歌中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

3. 欣赏法:品味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提升审美情趣。

五、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诗人杜甫及其创作《登岳阳楼》的背景。

2. 诗歌字词讲解:解析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如“昔闻”“今上”“吴楚东南坼”等。

3. 诗歌翻译:将诗歌翻译成现代汉语,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4. 诗歌主题思想分析:探讨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人民疾苦的同情等。

5. 诗歌艺术特色讲解:分析诗歌的语言、形象、情感等艺术特色。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诗人杜甫及其创作《登岳阳楼》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诗歌朗诵:让学生齐声朗诵《登岳阳楼》,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讲解字词:解析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如“昔闻”“今上”“吴楚东南坼”等,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4. 翻译诗句:将诗歌翻译成现代汉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5. 讨论主题:引导学生探讨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人民疾苦的同情等。

6. 分析艺术特色:讲解诗歌的语言、形象、情感等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七、课堂练习:1.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诗歌内容,检验学生对诗歌的理解程度。

2. 让学生分析并评价诗歌中的某一句或某一联,锻炼学生的鉴赏能力。

八、拓展延伸:1. 让学生结合所学,谈谈自己对杜甫其他诗歌的了解,分享学习心得。

2. 引导学生关注古代文学,推荐一些杜甫或其他诗人的优秀作品,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登岳阳楼》教案优秀5篇

《登岳阳楼》教案优秀5篇

《登岳阳楼》教案优秀5篇《登岳阳楼》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来体会和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这首诗所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感慨也极深沉,要读得缓慢些。

首联从“昔闻”到“今上”长达数十年,已包含着人世沧桑的感慨,读得快了则意味不同,可能正如仇注所云“喜初登也”。

颔联写岳阳楼景色,读时须有纵目远眺之意,“日夜浮”三字尤应慢读——似乎说“多少个日日夜夜就这样过去了”。

这是为下文蓄势。

下面两联说感慨,要用深沉的语调读:颈联说个人,有无限辛酸,调子低些为好;尾联说国家,有满腔悲愤,调子稍稍上升——这是全诗高潮所在。

2、理解和体会杜甫怀才不遇的忧愤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本诗〖教学重点〗理解和体会杜甫怀才不遇的忧愤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我们曾经学习过杜甫的《登高》一诗,大家还能背下来吗?(学生齐背)对,背得很好。

哪一位同学能不能说说看,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诗——《登岳阳楼》,看看这首诗又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

二、朗读背诵1、多媒体播放朗读录音,学生听读。

2、教师作诵读提示。

这首诗所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感慨也极深沉,要读得缓慢些。

首联从“昔闻”到“今上”长达数十年,已包含着人世沧桑的感慨,读得快了则意味不同,可能正如仇注所云“喜初登也”。

颔联写岳阳楼景色,读时须有纵目远眺之意,“日夜浮”三字尤应慢读——似乎说“多少个日日夜夜就这样过去了”。

这是为下文蓄势。

下面两联说感慨,要用深沉的语调读:颈联说个人,有无限辛酸,调子低些为好;尾联说国家,有满腔悲愤,调子稍稍上升——这是全诗高潮所在。

3、学生朗读背诵。

先教师范背,再学生个人朗读,集体齐读,试背。

三、了解背景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冬,杜甫由公安一路又漂泊到岳阳,此诗是诗人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

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

28(1)公开课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28(1)公开课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积累重要字词。

流利、有感情地诵读,感受诗词的音韵美。

2、过程与方法:流利、有感情地诵读,感受诗词的音韵美;品味诗词凝练、含蓄的语言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品味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美。

【教学重点】流利、有感情地诵读,感受诗歌的音韵美;品味诗词凝练、含蓄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品味诗词凝练、含蓄的语言美。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二、走近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绵州人。

他的诗歌题材广阔,内容丰富,感情强烈奔放,想像奇伟丰富,语言清新流畅。

风格雄健,可称为屈原以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三、翻译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登上岳阳楼,远望天岳山南面一带,无边景色尽收眼底。

江水流向茫茫远方,洞庭湖面浩荡开阔,汪洋无际。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雁儿高飞,带走了忧愁苦闷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衔来了团圆美好之月。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在岳阳楼上住宿、饮酒,仿佛在天上云间一般。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楼高风急,高处不胜寒。

醉后凉风四起,凉风习习吹人,衣袖翩翩飘舞。

四、赏析注:开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夏十二,李白朋友,排行十二。

李白登岳阳楼赋诗,使岳阳楼更添一层神秘色彩。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岳山之南、宏丽景色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欢乐和喜悦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幻想联翩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潇洒自如五、思考1、颔联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

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

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

“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

2、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

《登岳阳楼》教案设计

《登岳阳楼》教案设计

《登岳阳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诗词欣赏,帮助学生理解《登岳阳楼》的意境和情感。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情感表达能力。

提供一个积极、有趣的学习环境。

教学准备:
准备《登岳阳楼》的诗词原文和翻译。

准备一些与诗词相关的图片和音频。

教学过程:
1. 诗词欣赏:
教师向学生介绍《登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者杜甫,并播放相关的音频。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欣赏诗词,感受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2. 情感表达: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情感表达活动,例如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登岳阳楼》给他们带来的感受,或者让学生创作与诗词相关的作品。

通过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3. 分享和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他们的情感表达作品,并进行讨论。

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和倾听,共同探讨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通过分享和讨论,加深学生对《登岳阳楼》的理解和感受。

通过《登岳阳楼》教学设计,通过诗词欣赏和情感表达,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并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通过诗词欣赏,学生将能够感受到《登岳阳楼》的意境和情感。

通过情感表达活动,学生将能够表达自己对诗词的理解和感受。

通过分享和讨论,学生将能够加深对《登岳阳楼》的理解和感受,为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的提升做出贡献。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教案lhm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教案lhm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律诗及李白的相关知识;2、把握诗中运用的对偶等修辞手法;3、理解诗歌大意,把握诗歌主旨。

二、教学重难点对诗歌意思及主旨的理解。

三、教学用时四、教学过程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一、导入二、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附近)。

少居蜀中,读书学道。

二十五岁出川远游,客居鲁郡。

游长安,求取功名,却失意东归。

至天宝初,奉诏入京,供奉翰林。

不久便被谗出京,漫游各地。

安史乱起,入永王李璘军幕;及永王为肃宗所杀,因受牵连,身陷囹圄,流放夜郎。

遇赦东归,客死当涂令李阳冰所。

唐朝另一诗人白居易诗“但是诗人最薄命,就中沦落莫如君”,正是他寂寞悲凉身世的写照。

但他以富于浪漫主义的诗歌反映现实,描画山川,抒发壮志,吟咏豪情,因而成为光照千古的伟大诗人。

三、背景介绍开元二年(759),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夏十二,李白朋友,排行十二。

岳阳楼座落在今湖南岳阳市西北高丘上,“西面洞庭,左顾君山”,与黄鹤楼、滕王阁同为南方三大名楼,于开元四年(716)扩建,楼高三层,建筑精美,历代迁客骚人,登临游览,莫不抒怀写志。

李白登楼赋诗,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篇章,使岳阳楼更添一层迷人的色彩。

四、初读诗歌,整体感知学生自读,齐读,把握诗歌节奏。

五、再读诗歌,读懂诗歌大意。

整首诗,诗人将自己隐在楼、川、雁、山等景观后,让楼去观览,川去迂回,让雁牵愁心飞去,山衔好月走来。

天地万象都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人的生命和感情的载体了。

首联: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首联描写岳阳楼四周的宏丽景色。

登上岳阳楼,无边景色尽收眼底。

江水流向茫茫远方,洞庭湖面浩荡开阔,汪洋无际。

这是从楼的高处俯瞰周围的远景。

站得高,望得远,“岳阳尽”“川迥”“洞庭开”,这一“尽”一“迥”一“开”的渺远辽阔的景色,形象地表明诗人立足点之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律诗及李白的相关知识;
2、把握诗中运用的对偶等修辞手法;
3、理解诗歌大意,把握诗歌主旨。

二、教学重难点
对诗歌意思及主旨的理解。

三、教学用时
四、教学过程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一、导入
二、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附近)。

少居蜀中,读书学道。

二十五岁出川远游,客居鲁郡。

游长安,求取功名,却失意东归。

至天宝初,奉诏入京,供奉翰林。

不久便被谗出京,漫游各地。

安史乱起,入永王李璘军幕;及永王为肃宗所杀,因受牵连,身陷囹圄,流放夜郎。

遇赦东归,客死当涂令李阳冰所。

唐朝另一诗人白居易诗“但是诗人最薄命,就中沦落莫如君”,正是他寂寞悲凉身世的写照。

但他以富于浪漫主义的诗歌反映现实,描画山川,抒发壮志,吟咏豪情,因而成为光照千古的伟大诗人。

三、背景介绍
开元二年(759),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夏十二,李白朋友,排行十二。

岳阳楼座落在今湖南岳阳市西北高丘上,“西面洞庭,左顾君山”,与黄鹤楼、滕王阁同为南方三大名楼,于开元四年(716)扩建,楼高三层,建筑精美,历代迁客骚人,登临游览,莫不抒怀写志。

李白登楼赋诗,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篇章,使岳阳楼更添一层迷人的色彩。

四、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齐读,把握诗歌节奏。

五、再读诗歌,读懂诗歌大意。

整首诗,诗人将自己隐在楼、川、雁、山等景观后,让楼去观览,川去迂回,让雁牵愁心飞去,山衔好月走来。

天地万象都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人的生命和感情的载体了。

首联: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首联描写岳阳楼四周的宏丽景色。

登上岳阳楼,无边景色尽收眼底。

江水流向茫茫远方,洞庭湖面浩荡开阔,汪洋无际。

这是从楼的高处俯瞰周围的远景。

站得高,望得远,“岳阳尽”“川迥”“洞庭开”,这一“尽”一“迥”一“开”的渺远辽阔的景色,形象地表明诗人立足点之高。

这是一种旁敲侧击的衬托手法,不正面写楼高而楼高已自见。

颔联: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颔联中诗人笔下的自然万物好像被赋予了生命,你看,雁儿高飞,带走了诗人忧愁苦闷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衔来了团圆美好之月。

“山衔好月来”一句,想像新颖,有独创性,着一“衔”字而境界全出,写得诡谲纵逸,诙谐风趣。

颈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颈联写诗人在岳阳楼上住宿,饮酒,仿佛在天上云间一般。

这里又用衬托手法写楼高,夸张地形容其高耸入云的状态,这似乎是醉眼朦胧中的幻景。

尾联: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尾联收笔写得气韵生动,蕴藏着浓厚的生活情趣。

楼高风急,高处不胜寒。

醉后凉风四起,着笔仍在写楼高。

凉风习习吹人,衣袖翩翩飘舞,仪表何等潇洒自如,情调何等舒展流畅,态度又何其超脱豁达,豪情逸志,溢于言表。

整首诗运用陪衬、烘托和夸张的手法,没有一句正面直接描写楼高,句句从俯视纵观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渺远、开阔、高耸等情状落笔,却无处不显出楼高,不露斧凿痕迹,可谓自然浑成,巧夺天工。

六、三读诗歌,探寻主旨
这首诗运用衬托和夸张的手法,没有一句正面直接描写楼高,句句从俯视纵观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渺远、开阔、高耸等情状落笔,却无处不显出楼高,不露斧凿痕迹,自然浑成,巧夺天工。

诗中描写了在岳阳楼极目远眺所见到的景象,表现了一时乐以忘忧的闲适旷达的襟怀。

七、思考:颔联的两句诗中,诗眼分别是哪两个字?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引”和“衔”。

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途中的喜悦之情。

“引”形象地写出了大雁懂得人情,把愁心带走的情境;“衔”形象地写出了山懂得人的心意,把好月送来,与诗人共享欢乐的情境。

八、背诵诗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