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总8页)

合集下载

积极心理学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积极心理学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积极心理学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班级管理也逐渐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要问题。

传统的班级管理方式注重纪律、规矩,但不少教育工作者发现,这种管理方式往往会让班级的氛围变得紧张、压抑,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很多教育工作者开始转向积极心理学,尝试利用该学科中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来改善班级的管理方式。

本文旨在探讨积极心理学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并提出一些具体的管理方式。

同时,文章还将针对这些方式进行评价,探讨它们的优缺点。

希望能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积极心理学概述积极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幸福、满意度、成长和成就的心理学,其中包括诸如乐观、希望、勇气、品格、创造力等内容。

积极心理学认为,人们可以通过积极的思考和行为,培养快乐、满足感和生活的意义。

在班级管理中,积极心理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面对学习中的挑战,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班级管理实践积极心理课程积极心理课程是一种常用的班级管理方式。

它通常包括一些员工的发言、个人讨论和小组活动。

这些活动是基于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开展的,旨在提高学生的积极思维和自我管理能力。

积极心理课程能够增加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的控制感,从而更好的适应学习和生活的各种状况。

优点:积极心理课程是具体、系统的,能够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提供适宜的帮助。

学生们在课堂上会得到一系列的练习和成长的体验,能够促进心理健康和积极思想的养成。

缺点:由于是一种较为单一的教育方式,学生可能会对其感到枯燥无味,从而影响课程的实施效果。

同时,由于结构复杂,操作较为繁琐,需要专业的教师参与课程导入。

鼓励肯定鼓励肯定是一种常被教师采用的正面教育方法,它强调通过针对学生的积极因素来激励和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念。

在班级管理中,通过肯定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优势来进行学习,既可以增加学生的勇气,又能够为学生增加信念和动力。

优点:它是一种简单、实用的方法,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快速地应用到学生中去,他们也可以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形成有效的肯定激励。

课题研究论文:积极心理学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课题研究论文:积极心理学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156713 心理学论文积极心理学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中图分类号: 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10-0202-01一、积极心理学概述一直以来,心理学的主要概念是纠正有问题的心理,只要能把消极和负面的消除,人类便能有健康的行为。

近一世纪,心理学家提出了与消极心理学正好相反的积极心理学,随着积极心理学论的兴起,个人和组织的发展便有了新方向。

积极心理学强调的是“积极”的概念,认为人文本身的价值和人与人之间的关怀,主要研究人的潜力和积极品质,通过发掘个人固有的积极潜力,激发内在的潜质,促使个人的发展,以帮助获得幸福的感觉。

积极心理学在个人方面的应用能够培养乐观,善良,关爱和勇气等特质。

而在团体方面,积极心理的应用透过培养个人在团体里的责任感,文明,利他和忍耐等特质使得团体更加团结,文明和完善。

二、班级管理班级管理是学校的基本单位,管理好每一班是学校实施教学教育的基础。

但是,学生来自不同的背景,地区,拥有不同的个人特质,班主任在管理上难免会遇到难题。

在管理层面,教师需要根据学生不同的特质,运用相同的管理理念,不同的实施方法,以适合不同学生的表现。

本文探讨积极心理学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和有关策略。

三、从积极心理学中管理班级1.培养学生对于班级的归属感和荣誉感一个班级刚成立时,最缺乏的就是团体荣誉感。

对于陌生的环境和团体,学生对团体有归属感。

积极心理学论中提到了成员之间的交流合作,让成员之间加强沟通。

班主任应该组织不同的班级活动,让同学在不同的环境下认识彼此。

虽然同班同学大部分时间都相处在一起,可是主要的时间都在课堂听课,对于同学课堂外的认识却很少。

所以,不同的班会活动和情境可以为同学间创造交流的机会,透过对于彼此深刻的交流,使得同学更注重整个班级,由喜欢与同学相处发展到爱班级,培养归属感。

此外,教师也可以举行班级间的不同竞赛活动,让同学参与其中,自觉地发展一种责任感。

这些活动可以使不同类型或形式的。

积极心理学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积极心理学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新教师教学教学管理更大的成绩。

奖励比批评的教育效果更明显。

五、重视主题班会与主题队会的开展要注重每次活动的实效性,使每次活动都让学生得到一次思想和灵魂的洗礼,留下深刻印象并指导自己以后的言行。

其主题可以根据社会影响、学生思想动向以及偶发事件拟定。

比如激励学生好好学习的班会《我和小萝卜头》,教育学生正确对待金钱的班会《金钱是什么》以及宏扬红岩精神的队会《热血热泪洒热土》等等,主题都非常优秀。

《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这本书,强调“积极心理学”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与传统心理学不同的是,积极心理学强调对生活中积极因素的研究,而不是把注意的重心放在消极、障碍、病态心理方面的探讨。

它的主要研究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积极的情感体验;二是积极的人格特征和人格品质;三是积极的社会制度系统。

作为教师,掌握点积极心理学的知识,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也能够提升自己的职业幸福感。

积极心理学倡导一种人才观,即:人人都可以成才,教师的核心能力之一就是发掘每个学生的闪光点,让他们成为比自己更好的人。

读完后我反思班级管理中的一些举动,这本书给了我不少的启发。

[案列一]六年级下来后我接任了三年级,刚刚从二年级升上来的小毛孩本身规矩就不可能比六年级的大孩子们好。

每次集体晨会、路队,永远无法看到一条直线,总是不时有几个孩子的头冒出来,动来动去,讲话的声音也很大。

课堂的表现也并没有好到哪里去,总有人插话,只要有一个人插话,接下来就会小部分人应和,总是有嗡嗡嗡的声音。

课间更是很热闹。

作为班主任我多次强调纪律,始终不太见效,于是慢慢由低声细语变成了高声制止,最后有孩子说“老师,这样大吼大叫对你嗓子不好”,这招显然也没管用。

[案例二]中午吃完饭的那一段自习时光,班级也总是吵吵闹闹。

有的孩子没有抓紧时间订正或者做作业或者阅读的习惯,就在那无所事事,找人讲话。

班级里也总会有调皮的孩子冒着要说话。

讲着讲着,教室里就开了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看到过这样的处理方法,谁讲话了,就让谁站到讲台上来管纪律,找到另一个讲话的人来替代自己。

积极心理学理念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积极心理学理念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积极心理学理念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运用在我多年的教育生涯中,班级管理就像是一场精彩的“魔法秀”,而积极心理学理念则是我手中那根神奇的“魔法棒”。

记得有一次,我接手了一个新的班级。

刚走进教室,就感觉到一种“低气压”。

孩子们的眼神中透露出迷茫和不安,整个教室弥漫着一种沉闷的氛围。

这让我意识到,我需要尽快施展“魔法”,改变这个局面。

积极心理学告诉我们,要关注学生的积极品质和潜能。

于是,我决定从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开始。

我不再仅仅盯着他们的缺点和错误,而是用心去寻找他们身上那些微小却闪耀的光芒。

有个叫小明的孩子,平时总是调皮捣蛋,成绩也不太好。

但在一次班级活动中,我发现他特别有组织能力,能够迅速把同学们分成小组,并且安排得井井有条。

我抓住这个机会,在全班面前表扬了他,还让他担任了之后活动的小组长。

从那以后,小明像是变了一个人,不仅在活动中表现得越来越出色,就连学习也变得积极主动起来。

还有个叫小红的女孩,性格内向,平时很少主动和同学交流。

但我发现她的画画得特别好,于是在班级的黑板报制作中,我特意让她负责画画的部分。

当她的作品呈现在大家面前时,同学们纷纷发出赞叹声。

小红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也逐渐开始和同学们主动交流了。

在班级管理中,我还注重营造积极的班级氛围。

每天早上,我都会走进教室,微笑着和孩子们打招呼,给他们一个温暖的开始。

在课堂上,我鼓励孩子们积极发言,哪怕回答错了,我也会表扬他们的勇气和思考过程。

为了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我组织了各种有趣的团队活动。

比如,一次户外拓展活动中,我们分成小组进行比赛。

在比赛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相互合作、相互支持。

有个小组在比赛中遇到了困难,其他小组的同学纷纷伸出援手,一起帮助他们完成任务。

那一刻,我看到了孩子们眼中的团结和友爱,这种积极的情感在班级中不断蔓延。

积极的反馈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会定期给孩子们写一些鼓励的小纸条,放在他们的文具盒里。

有时候是一句简单的“你今天的作业完成得很棒!”,有时候是“我发现你最近上课更认真了,继续保持哦!”这些小小的纸条,就像一束束温暖的阳光,照亮了孩子们的心田。

积极心理学在班级管理中应用

积极心理学在班级管理中应用

积极心理学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摘要:如何让积极心理学更好地走进班级管理中,是每个班主任都在考虑的问题,通过近几年班主任工作的实践,笔者对积极心理学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一些尝试;班级管理从本质上来讲实质就是对学生进行心理的管理。

因此班主任必须让积极心理学的理论为创建健康班级氛围,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其潜力、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服务。

关键词: 真诚通情尊重赏识期望1、积极心理学简介积极心理学是20 世纪末西方心理学界兴起的一股新的研究思潮。

这股思潮的创始人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塞里格曼·谢尔顿和劳拉·金。

“是致力于研究普通人的潜能与美德的科学。

”它倡导人类要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许多心理现象做出新的解读,主张以人的积极力量、善端和美德为研究对象,通过激发每个人自身所固有的某些实际的或潜在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从而使每个人都能顺利地走向属于自己的幸福彼岸。

传统心理学缺乏对人类积极心理品质的研究与探讨,由此造成心理学知识体系上的巨大“空档”,限制了心理学的发展与应用。

研究人类的积极品质,关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在世上减少不快乐。

这一崭新的观念对我们中职教育必将产生巨大的冲击,要求我们用新的视角去审视教育,去探索适应时代要求的教育策略和方法。

下面,本人就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

2、班级管理中教育有效的必要条件2.1:真诚真诚就是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诚信...班主任工作艺术的根本,即在心存真诚,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如果都能做到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待人真诚,说话办事讲信用,就会得到学生的信任。

不能耍小聪明,靠谎言和假象蒙骗学生,也许暂时能瞒过去,可一旦真相大白,就不会在得到信任又失信于学生。

法国的大仲马说过:一两重的真诚等于一吨重的聪明。

如果语言是人们沟通的桥梁,那么真诚就是这打造桥梁的基石,如果没有了真诚那么语言也就毫无意义了。

真诚地爱学生,时时处处为他们着想,为他们的现在、未来着想,为他们的思想、心理、道德、学习、生活着想一直是我工作动力的精神源泉。

积极心理学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积极心理学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积极心理学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摘要】积极心理学在班级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首先介绍了积极心理学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并阐述了积极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接着,通过探讨积极心理学在班级管理中的理论基础、培养学生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动力和积极性、解决班级问题和冲突以及建立班级管理制度的具体应用,展示了积极心理学在实际操作中的价值。

总结了积极心理学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并展望了积极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未来发展。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如何运用积极心理学来提升班级管理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班级管理、学生、自信心、学习动力、积极性、班级问题、冲突、班级管理制度、教育领域、未来发展。

1. 引言1.1 介绍积极心理学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积极心理学在班级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积极心态,还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需求和行为,从而更有效地进行班级管理。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学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和挑战,因此培养积极心理学在班级管理中尤为重要。

积极心理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挑战,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从而提高学习成绩和学习动力。

积极心理学也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建立和谐的班级氛围。

积极心理学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它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挑战,提升学习效果和未来发展潜力。

1.2 阐述积极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积极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积极心态、优点和幸福感的学科,与传统心理学关注的缺陷和问题相对应。

积极心理学强调个体的积极情感、积极品质和积极行为,着眼于促进幸福感、满足感和成就感的提升。

通过培养积极情感、发掘个体潜能、促进自我成长和发展,积极心理学旨在帮助个体更好地适应环境、提升生活质量并实现自我价值。

积极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包括乐观主义、希望、幸福感、流畅体验等。

乐观主义强调个体对生活和未来的积极信念,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并取得成功。

中学班级管理对积极心理学的应用

中学班级管理对积极心理学的应用

中学班级管理对积极心理学的应用1. 引言1.1 积极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重要性积极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一种利用积极心态和人类潜能来促进个体发展和实现成功的心理学理论。

在教育领域中,积极心理学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学习环境,提升学习效率,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促进全面发展。

积极心理学强调的是个体的优势和资源,而非弱点和不足。

通过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和自信心,教育工作者可以帮助他们克服挑战和困难,在学习和生活中始终保持乐观和积极的态度。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可以增强他们的抗挫折能力和应对能力。

积极心理学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还可以促进学生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的发展。

通过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学会正确处理自己的情绪和情感,教育工作者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积极心理学在教育领域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它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实现自身的价值。

通过有效地应用积极心理学,教育工作者可以为学生们的全面发展和成长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1.2 中学班级管理的重要性中学班级管理是中学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

一个良好的班级管理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成就感,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律能力。

中学班级管理还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建立师生信任关系,使教学工作更加顺利进行。

良好的班级管理能够有效预防和解决学生的行为问题、心理问题以及人际关系问题,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当今社会多元化的教育环境中,中学班级管理更需要灵活、智慧和有效,以适应学生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需求,从而实现班级管理目标的最大化效果。

中学班级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班级管理机制,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全面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积极健康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高中生积极心理学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高中生积极心理学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高中生积极心理学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在高中班级管理中,运用积极心理学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积极、健康和富有活力的学习环境,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积极心理学强调关注个体的积极品质、积极情绪和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这对于正处于成长关键期的高中生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一、积极心理学对高中生的重要性高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面临着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处理、未来规划等诸多挑战。

积极心理学的引入能够帮助学生培养积极的心态,增强心理韧性,更好地应对各种困难和挫折。

积极的情绪体验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创造力。

当学生处于愉悦、满足的情绪状态时,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更愿意主动探索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相应提高。

积极的品质如乐观、自信、坚韧等有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与同学和老师的交往中,这些品质能够让他们更好地理解他人、包容差异,从而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

此外,关注积极心理学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让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心,激发内在的学习动力和自我发展的欲望。

二、积极心理学在班级管理中的具体应用1、培养积极的班级文化班级文化是班级管理的灵魂。

通过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

例如,在教室布置上,可以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荣誉证书,张贴激励性的标语;制定班级口号,强调团结、进取、乐观的精神;开展主题班会,围绕积极心理学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享,如“感恩与幸福”“乐观面对挑战”等。

2、关注学生的积极品质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和优势,作为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并加以肯定和鼓励。

可以建立学生的优点档案,记录他们在学习、生活、品德等方面的突出表现,并定期与学生一起回顾,让他们看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同时,在班级中设立各种奖项,如“助人为乐奖”“勤奋努力奖”“创新思维奖”等,表彰具有积极品质的学生,为其他同学树立榜样。

3、激发积极的情绪体验在日常教学和管理中,教师要注重为学生创造积极的情绪体验。

积极心理学理念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积极心理学理念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摘 要:积极心理学自兴起以来便受到了多方青睐,尤其是在教育领域,更是发挥了积极作用。

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我认为积极心理学应该被应用到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通过汲取积极心理学的精髓,为班级构建一个积极的心理场,这对于学生的健康发展都是十分有益的。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场;赏识教育;期望理论在上个世纪末,心理学领域掀起了一股新潮,美国心理学家赛里格曼提出了“积极心理学”这一理论,对于人们的积极的品质更为关注,更致力于挖掘人们的潜力,以赏识和期待促进人们的社会发展与个性发展。

本文将分析积极心理学在班级管理中的观点与呈现方式,并具体分析利用积极心理学构建积极心理场的策略,希望能为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提供有益参考。

一、积极心理学在班级管理中的观点与呈现方式积极心理学致力于研究每个人的积极力量,并积极解决问1.积极心理学的观点(1)研究每个人的积极力量积极心理学主张以人的积极力量为研究的内容,可见其对(2)积极解决问题人们的身体健康取决于免疫力,也就是人们的免疫系统,免疫力是根本,只治疗病痛,免疫力没有改变,病痛好了还会有下一次病痛。

班级管理也是一样的,出现问题是很正常的,但是我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以积极的姿态来处理,不可一味地压制问题,而是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看问题究竟出在了哪里,如何以积极的心态和姿态透彻地解决问题。

2.积极心理学在班级管理中的呈现方式(1)赏识教育积极心理学强调,教育并不只是对学生纠正错误、改造问题、克服缺点,而主要是发掘、研究学生的各种积极品质,并在实践中扩展和培育这些品质。

在积极心理学的各种理念中,赏识教育是最为与之相通的一种教育理论和心理理论。

赏识教育重点在于看到学生的优势和与众不同之处,肯定学生的闪光之处,并且加以发扬和维护。

(2)期望理论心理学与管理学中有一种期望理论,表现为公式是:激动力量=期望值×效价。

简单说来,其认为个体的积极性被调动的多少是受到期望值和效价影响和决定的。

积极心理学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积极心理学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积极心理学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积极心理学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班级管理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优秀的班级管理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同时也需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总结、反思和创新。

近年来,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将其理念和方法运用到班级管理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本文将从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班级管理的特点以及积极心理学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教师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指导。

一、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特征积极心理学,也称为心理学的“第三波”,是一门研究人类积极心理、行为和情感的学科。

相比于传统心理学注重消极、病态方面的研究,积极心理学更加关注人类优越的品质和特征。

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主观幸福感主体幸福感是指个体对生活整体感的主观评价,通常包括积极情感和满意度。

积极情感是指人感受到的快乐、满足、喜悦等正向情感,满意度则是指对生活总体的满意度。

(二)个体素质和优势个体素质和优势是指人的优越品质和特征,包括积极情感、积极性格和积极行为等。

这些优势特质的培养和强化可以提高个体对生活的快乐感和幸福感,从而增强其心理韧性和适应性。

(三)社会关系和支持积极心理学认为,社会支持和人际关系的质量对个体幸福感有着重要的影响。

良好的社会关系和支持可以增强个体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进而提高其积极情感和幸福感。

二、班级管理的特点和挑战班级管理是教育工作者需要具备的一项重要技能。

简单来说,班级管理就是对教育班级的一系列活动进行有效组织和运作,以实现教学和培养目标。

班级管理的特点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集体性班级管理的主体是一个多人的群体,这个群体有着共同的教育目标,且需要互相协作和配合才能达到目标。

(二)人数多,构成复杂一个班级的人数通常都很多,涵盖着不同文化、背景和性格的学生。

这些学生需要在学习和生活中得到教师的照顾和关注,同时也需要掌握相应的行为规范。

积极心理学在班级自主管理中的应用

积极心理学在班级自主管理中的应用

积极心理学在班级自主管理中的应用山东省威海市第七中学264200积极心理学倡导发掘自身的积极特质。

在班级管理中,巧用积极心理学理念探索自主管理模式,让学生充分挖掘自身的“积极力量”,学会生活,学会管理,学会做人,有利于实现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发展。

在班级管理的实践中,我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一、“我的青春我做主”——管理范式有实效积极心理学关注自我正向特质,获得积极的心理体验。

在班级自主管理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培养学生实现班级管理独立、民主、科学、平等,探索出一系列的自主管理模式,实现“把班级还给学生”的自主教育目标。

以下是部分工作范例:学校活动参与流程1.招募令:班主任解读学校活动通知,发动全班踊跃参与。

2.星推荐:学生结合活动性质和自身特长、意愿等自荐或推荐,成立活动“组委会”。

3.绽光彩:组委会合理分工,拟定方案,有序开展工作,班主任给予方向性指导。

4.谈收获:活动结束,组委会进行总结,学生发表活动感受,班主任就活动中的“亮点人物”和“亮点瞬间”进行总结。

这个流程,班主任只在事前、事中、事后给予引导和总结,学生有自主空间。

自主策划实施中建立起来的自信;同伴相互举荐、协作中建立起来的友爱氛围;“千里马们”的才能施展;应对问题中培养起来的责任担当……这些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无形渗透,富有力量。

班级内突发事件自主处理流程班委预判事件性质,可控事件自主处理协调,之后再向班主任汇报;不可控事件报告班主任,班主任根据事件性质做出判断,“小事件”给出指导建议,仍由班委解决;“大事件”亲自处理解决。

在整个事件结束之后,老师和同学共同做出总结反思。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逐步培养了面对突发事件的判断力、决策力,提高了自我效能感、胜任感,总结反思环节的深度自省,也是健全人格培养的重要一环。

二、“我的生活我诉说”——班级播报培素养常规播报——事无巨细培素养班级常规播报,播报员汇报班级学习、纪律、卫生等各项情况,负责同学事无巨细,需要将班级一定时间内的各项事务进行分类梳理、组织语言,进行书面和口头的呈现。

积极心理学理念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积极心理学理念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积极心理学理念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摘要:小学班级管理是教师顺利开展教学工作的重要前提,和谐的小学课堂教学秩序也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维护,为此,教师要探索高效的教学理念应用于小学班级管理。

积极心理学理念作为一种倡导积极取向、研究心理品质、关注学生健康发展的理念,能够为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本文对积极心理学理念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展开研究。

关键词:班级管理;积极心里;心理健康;教育手段引言: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领域中的重要构成内容,作为心理学发展史中的里程碑式研究结论,积极心理学中的各种理论成果能够应用与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工作效率,降低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难度。

通过运用积极心理学中的不同思想理念,指导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完善管理中所凸显的缺陷,解决棘手的教育问题,切实保障小学生的身心同步健康发展。

一、激发学生潜在内能人自身潜在的内在能力是积极心理学的重要研究对象,其也主张研究人的活力与美德,发掘固定且潜在的建设性力量,使得生产、学习活动能够高效的开展。

因此,教师在日常小学班级管理中也要积极利用积极心理学理念,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促进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并列发展[1]。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多为基础性知识,部分学生在掌握表浅的基础知识后便不想再深入的探究,将学习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不相关的事物之上。

对于此种情况,教师要在日常班级管理中激发学生的潜在内能,通过开展各种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知识探究兴趣,让学生积极投身于学习之中,例如,开展诗词朗诵大会教学活动,鼓励学生踊跃参加,通过参加朗诵、背诵等环节的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能力;开展数学速算竞赛,让学生通过竞赛提高数学学习积极性;开展英语话剧表演活动,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应用能力。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潜在内能被充分激发,思维得到锻炼,身心素质也得到发展。

二、培养学生积极情绪积极情绪是积极心理学理念中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其反映的是学生对待当前幸福与否、过去满足与否、未来乐观与否的积极体验。

积极心理学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积极心理学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心理健康教育初级认证资格培训积极心理学原理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章节内容提要1,积极心理学的理念2,运用积极心理学原理解决学生心理问题3,运用积极心理学原理,提高班级管理效能一、积极心理学的理念1,积极心理学的理念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领域的一场革命,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中的一个新里程碑,是一门从积极角度研究传统心理学研究的东西的新兴科学。

积极心理学作为一个研究领域的形成,以Seligman(马丁·塞里格曼)和Csikzentmihalyi的2000年1月发表的论文《积极心理学导论》为标志。

它采用科学的原则和方法来研究幸福,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以研究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和谐发展。

起源:积极”一词来自拉丁语positism,具有“实际”或“潜在”的意思,这既包括内心冲突,也包括潜在的内在能力。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 世纪30 年代Terman 关于天才和婚姻幸福感的探讨,以及荣格关于生活意义的研究。

20 世纪60 年代,人本主义心理学和由此产生的人类潜能研究奠定了积极心理学发展的基础。

但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几乎中断,战争及战后心理学的主要任务变成了治愈战争创伤和治疗精神疾患,研究心理或行为紊乱以找到治疗和缓解的方法,心理学对人的积极性研究似乎被遗忘了。

消极心理学模式在整个20世纪占据了心理学发展的主导地位。

20 世纪末西方心理学界兴起的一股新的研究思潮—积极心理学的研究。

这股思潮的创始人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马丁·塞里格曼(Martin E.P. Seligman),谢尔顿(Kennon M. Sheldon)和劳拉·金(Laura King)他们的定义道出了积极心理学的本质特点“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普通人的活力与美德的科学。

”积极心理学主张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使人类走向幸福,其矛头直指过去传统的“消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理念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积极心理学理念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积极心理学理念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运用在小学教育阶段,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往往侧重于纪律约束和问题解决,而积极心理学理念则为小学班级管理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积极心理学强调关注个体的积极品质和优势,培养积极的情感体验,营造积极的环境氛围,以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和幸福成长。

本文将探讨积极心理学理念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运用,旨在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一、积极心理学理念的核心内涵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领域的一个新兴分支,它关注人类的积极情绪、积极人格特质和积极社会组织等方面。

其核心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积极情绪积极情绪如喜悦、满足、自豪等,不仅能够提升个体的心理韧性和应对压力的能力,还能够促进创造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有助于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参与度。

2、积极人格特质积极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具有内在的积极人格特质,如乐观、善良、勇敢、坚韧等。

教育工作者应当善于发现和培养学生的这些特质,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

3、积极社会组织积极的社会组织包括和谐的家庭、良好的学校环境和积极的社区氛围等。

在小学班级中,建立积极的班级文化和师生关系,能够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二、积极心理学理念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1、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小学阶段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运用积极心理学理念进行班级管理,能够帮助学生培养积极的心态,增强心理调适能力,预防和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

2、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积极的情绪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

当学生在班级中感受到关爱和支持时,他们更愿意投入到学习中去,努力追求进步。

3、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积极心理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人格特质和人际交往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积极心理学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积极心理学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积极心理学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摘要: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班级的学习氛围和学生积极主动性的发挥,也影响教学效果。

积极心理学主张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促进个人的发展。

本文主要是结合积极心理学的思想方法来促进班级管理的成效。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班级管理一、将积分制引入小组合作积极心理学主张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

为了提高小组合作的成效,让小组成员实现互相促进和约束,我在班级小组合作中,实行积分制度,每个小组有20分的基础积分。

对课前准备、课堂展示、默写、行为习惯等方面表现比较好的小组实行正积分;对迟到、不交作业、违纪等不好的表现实行负积分。

每周小结,每月奖励,最终小组积分可以兑换奖品。

小组积分制实行之后,同学们课前时间观念明显提高,交作业也更迟更准时了,课堂回答、展示的积极性也明显提高。

二、巧用“破窗理论”,提高班级管理的预见性“破窗理论”认为:完好的东西,便没有人去破坏;而破坏了的东西,就会遭受更大的破坏。

没有“窟窿”的时候,没有人去钻“窟窿”;而一旦有了一个“小窟窿”,就会有一群人一起去把它变成“大窟窿”。

这种奇怪的“破窗现象”,在班级管理中也经常出现。

积极心理学提出了积极预防的思想。

它认为在预防工作中所取得的巨大進步是来自于在个体内部系统地塑造各项能力,而不是修正缺陷。

所以在班级管理中要有预见性,要主动预防“破窗现象”的出现。

“破窗理论”的应用举例——班级晚修纪律的转变刚接手高二现在这个班的时候,据我了解,这个班原来因为晚修纪律差多次受年级批评。

如果刚接手没有管理好,后续管理就会越来越难。

于是我给自己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抓好晚修纪律。

开学的第一节班会课我邀请了几个毕业生到班交流。

在此之前,我告诉他们交流侧重的方向。

班会课上,毕业生讲了他们在刚过去的高考报考中遇到的问题,告诉学生如何更好地把握好高二这一学年。

积极心理学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积极心理学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积极心理学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基础,良好的班级管理是学校实施教育教学的重要保障。

我校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他们中很多都是留守孩子,这给班级常规管理带来一些问题。

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学生缺乏集体观念,行为比较散漫;由于缺少家长监督,他们上进心不强,学习不够认真,等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将积极心理学的一些基本理论运用到班级管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现将一些做法总结如下。

一、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西方心理学界兴起的一股新的研究思潮。

积极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使人类走向幸福。

在班级管理中,我也在努力挖掘学生“潜在的建设性的力量”,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让他们热爱班级,服务班级。

在班级刚组建的时候,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彼此间都不熟悉,他们时常会为一句话或一点小事闹意见,甚至吵架、打架,这些都是缺乏集体观念的表现。

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班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呢?我认为关键在两点:首先抓培养的“培”。

“培”重在教师的开导和教育。

也就是说,在新生入学后,教师要注重“培”。

通过经常召开主题班会等活动,明确告诉学生哪些是好的习惯、好的行为、好的作风,什么样的行为有利于班级团结,让学生能明辨是非。

其次是抓培养的“养”。

“养”重在学生的自我养成,教师通过一系列教育和引导,通过开展一些有趣味性的文体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自觉地培养一种责任感、荣誉感,让学生明白优秀的班级是靠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的。

例如,男子4×100米接力跑是我班的强项,但在校运会上,我班的小伍同学因跟班里的另一位参赛同学闹矛盾而不参加4×100米的预赛,结果我班险些在预赛中被淘汰。

于是,同学们都责怪小伍同学,他自己也意识到由于他的小气差点导致班集体荣誉受损,为此他在班里承认了自己的过失。

过了一天就是决赛。

积极心理学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积极心理学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积极心理学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积极心理学的出现,为班级管理带来了空前的崭新的能量,并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重视和采用。

积极心理学总结了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心理知识,由此发展了一个完整的心理理论体系,影响教育者对学生发展、学习等方面的态度和行为。

积极心理学注重班级心理环境的建立,强调以亲近、包容、教育和激励学生来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以鼓励学生以负责任和创新的精神探索学习。

老师可以在班级管理中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首先要对学生关注和理解,尊重学生的利益和感受,以伸出援手,及时地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其次,做到以人为本,关注新朋友的情感需求,给予及时的帮助与协助;第三,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出客观正确客观的观点,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发展自信心;最后,注重激发学生内在动机,以肯定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学习激情,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积极心理学是一门关系到人的心态和行事方式的学科,它能有效地影响学生的学习、发展和行为。

在班级管理中,采用积极心理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空间中更快地发展,营造出一个积极良好的学习氛围,也能有效地帮助教师更好更有效地引导学生,从而实现真正的教育效果。

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秦阳
【期刊名称】《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年(卷),期】2024()3
【摘要】积极心理学研究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和谐发展。

教师应该探究积极心理学的内涵,挖掘“赏识”心理、“期望”心理等积极心理,消除“破窗”心理等负面心理,对学生进行正向引导。

要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拓展文化建设、校园活动、社会实践等积极心理学的应用途径。

要追求理想效应,采用角色置换、群体从众、家长支持等创新的工作策略,这样才能合理运用积极心理学理论,开展高效的班级管理工作。

【总页数】3页(P37-39)
【作者】秦阳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南岗中心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浅议心理学理论在中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2.心理学理论在高职院校班级管理和教育中的应用
3.积极心理学理论对幼儿教师班级管理的启示
4.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下心理健康课程设计对班级管理的积极意义
5.新高考改革时期心理学理论在高中班级管理模式建构中的应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总8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顾文斌引言:班级管理主要是对学生的管理,对学生的管理就要了解学生的心理,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进行管理。

所以,从本质上来说,班级管理的实质就是对学生心理的管理。

而要确实做好班级心理管理工作,班主任必须熟悉心理学特别是发展心理学、学校教育心理学、学校管理心理学等基本理论。

近来倡导的积极心理学尤其要多加关注。

一、积极心理学简介积极心理学是美国心理学界正在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以Seligman的2000年1月《积极心理学导论》为标志,愈来愈多的心理学家开始涉足此领域的研究,矛头直指向过去近一个世纪中占主导地位的消极心理学模式,现已逐渐形成了一场积极心理学运动。

积极心理学英文为Positive Psychology,它是指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潜能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处于健康状态的普通人,它要求人们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等。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的一种新型的模式,它是相对于消极心理学而言的。

所谓的消极心理学主要是以人类心理问题、心理疾病诊断与治疗为中心的。

在过去一个多世纪的心理学研究中,我们所熟悉的词汇是病态、幻觉、焦虑、狂躁等,而很少涉及到健康、勇气和关爱。

例如,在我们身边不乏有这样的经历:当你告诉对方你是一名心理教育工作者,在大多数情况下对方可能会说,“学心理学不错,可以帮别人排忧解难”。

其实,这种观念是在严重受到消极心理学的影响之下而产生的。

对于世界着名期刊《心理学摘要》电子版的搜索结果表明,自1887年至2000年,关于焦虑(anxiety)的文章有57800篇,关于抑郁(depression)的有70800多篇,而提及欢乐(joy)的仅有851篇,关于幸福(happiness)的有2958篇。

搜索结果中关于消极情绪与积极情绪的文章比例大约为14:1。

这个统计数据显示,一个多世纪以来,似乎大多数心理学家的任务是理解和解释人类的消极情绪和行为。

这种以消极取向的心理学模式,缺乏对人类积极心理品质的研究与探讨,由此造成心理学知识体系上的巨大“空档”,限制了心理学的发展与应用。

在这种背景之下,积极心理学呼吁:心理学应该转换为研究人类优点的新型科学,必须实现从消极心理学到积极心理学模式的转换,研究人类的积极品质,关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这一崭新的观念对我们基础教育必将产生巨大的冲击,要求我们用新的视角去审视教育,去探索适应时代要求的教育策略和方法。

下面,本人就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结合一些案例谈谈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

二、倡导赏识教育1、什么是赏识教育赏识教育是充分体现积极心理教育理论的一种教育策略。

它是以人性为基础,以尊重学生人格为前提,以赏识为先导,通过表扬、肯定学生的某些闪光点,激发被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和潜在的巨大能力或者是人的良知与自觉性,实现对学生有效激励作用的“正强化”的教育形式,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看到学生每一点点的进步,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学生的可贵之处,使学生看到自己的闪光点,促进学生不断地进步和成长。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说过:“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

他经研究发现,一个没有受赏识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赏识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因而在我们平时的班主任工作过程中,赏识激励至关重要,任何学生都需要不断被赏识。

被赏识就是被信任、被希望,就会产生一种被鼓舞、被期待的积极心理效应,就会更加向善向美。

具体来说,赏识教育具有如下作用:(1)赏识教育有利于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情感的润滑剂。

(2)赏识教育可以维护学生的自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赏识教育能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其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4)赏识教育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耐挫折能力。

2、赏识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应用案例1:从抄作文中寻求教育契机当你发现自己的学生抄袭作文时,你也许会火冒三丈,立即找来学生狠狠训斥一顿。

可是,有一位教语文的班主任老师却并不这样做,他在学生承认了抄袭后,竟出乎学生的意料,表扬了学生的三个优点:第一,你好胜心强,想得到个好分数,这一点很可贵;第二,你很有辨别能力,看出这是一片好文章,你的是非观点很明确;第三,你做事认真、仔细,通篇竟抄得一字不差,而且字也写得很工整。

学生听了,如释重负。

接着,那位老师又让他重写一篇作文,写抄来的那篇文章的读后感,此外,他还建议学生换一本新的作文本,把原来的作文本作为“抄文本”。

从此,这个学生改正了错误,不但写每篇作文很认真,而且那本“抄文本”也大派用场,语文成绩不断提高。

我实在佩服这位班主任老师处理问题与众不同的态度和别出心裁的做法。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是难免的,关键是教师的教育。

对于学生同样的错误,教师采取的态度和做法不同,其教育效果也明显不同。

由此,我不禁想起法国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相约比武,看谁能将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

于是,北风便大施淫威,猛掀路上行人的大衣,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把大衣裹得紧紧的。

而南风则不同,他轻轻地吹,使得风和日丽,行人只觉得春暖身上,始而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

你看,北风和南风都是要使行人脱掉大衣,但是由于态度和方法不同,结果大相径庭。

这位班主任老师就是采用了“南风”式的赏识教育,因而取得了极好的效果。

愿我们在班主任工作中,“南风”能轻轻地吹。

3、赏识教育运用注意事项(1)赏识教育要深入到学生学习生活中去赏识教育并不光是说几句美丽的话,它要能点亮学生内心的火花。

所以实施赏识教育要求班主任老师能多了解学生,到学生中去,随时捕捉学生的一些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鼓励。

同时对学生要进行连续性的观察、了解、帮助,认真发现他的每一次进步,可以给每个学生建立起“成长记录袋”、“优点卡”等,通过一次次鼓励,不断促使学生进步。

另外我们的工作要得到家长的配合,可以采取咨询(包括个人、学生与家长、集体咨询)和家长联谊会(包括座谈会、经验交流会、理论研讨会)等形式,转变家长思想,创造一个良好的以“赏识教育”为特色的人际环境,以达到家长、老师教育的一致性,共同搞好教育工作。

(2)赏识教育中要信任﹑尊重和理解学生教师要给予学生信任的眼光,信任的语言,信任的手势和信任的力量。

信任是连接教师与学生的通道,即使学生表现不尽如人意时,也不要感到失望。

哪怕天下所有人都看不起你的学生,做班主任的也应欣赏他,拥抱他,使学生有一种被发现,被认可,被重视的感觉。

学生在教师的自豪中会变得自爱,自信和自强。

(3)赏识教育中要宽容、提醒和期待学生班主任要以宽容心态对待学生,因为学生掌握知识是遵循“在前进中反复,在反复中前进”的规律,班主任要学会等待,不能急于求成。

(5)赏识教育中要有耐心,持之以恒尤其是对后进生的教育,我们部分班主任一开始总是热情较高,鼓励、帮助。

但当付出一定劳动而得不到回报时,就开始失望、怀疑学生的能力,甚至对学生挖苦、讽刺,从而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降低了学生的自我评价,并对自信心的形成产生不良影响。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冰雪消融,也非一日之暖。

后进生的形成状态,既非一朝一夕,要他们完全改正,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在进行过程中经常出现反复,对出现反复现象要有心理准备,要估计可能出现的问题,事情发生之前就及时提醒他们,防患于未然。

另外,还要探究反复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手段,使他们信得过、改得快。

还有,对产生反复的学生仍要信赖、尊重,要坚定信心,锲而不舍,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所以,作为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要有耐心、信心,并要有作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5)赏识教育要正确运用赏识不是放纵、纵容学生。

要破除这样一个误区,认为赏识就是不能批评。

赏识也不是不能批评,只是应该讲求批评的艺术。

我们可以在赏识的基础上批评,批评中蕴涵着赏识。

否则,就只会满足他们的虚荣心,膨胀他们的私欲,适得其反。

而对学生明显的弱点、不足甚至错误,班主任当然不能赏识,否则赏识便失去了它的原则性。

此外,赏识不能滥用、超过限度。

赏识要正确客观地分析,要了解学生的身心需要,要了解学生心理状态,根据真实需要进行表扬、鼓励。

而不能因为为达到某种目的而牵强地赏识,这不仅对该生本人起不到真正作用,而且会影响周围的学生,让他们感觉到赏识的一种虚伪性,同时失去对班主任的信任度。

同样赏识不能过度,这样会导致学生对自己认识不足,会产生自满自傲的心态,稍遇不顺就会一蹶不振。

同时赏识要因人的性格而合适操作。

例:对胆小的学生要多肯定、鼓励;对调皮、好动的学生,要适当赏识,同时要多提新要求,使之克服不良习惯。

(二)活用期望理论1、什么是期望理论期望理论(Expectancy Theory),又称作“效价-手段-期望理论”,北美着名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维克托·弗鲁姆(Victor H.Vroom)于1964年在《工作与激励》中提出来的激励理论。

激励(motivation)取决于行动结果的价值评价(即“效价”valence)和其对应的期望值(expectancy)的乘积:M = V * E期望理论的基本内容期望理论的基本内容主要是弗鲁姆的期望公式和期望模式。

弗鲁姆认为,人总是渴求满足一定的需要并设法达到一定的目标。

这个目标在尚未实现时,表现为一种期望,这时目标反过来对个人的动机又是一种激发的力量,而这个激发力量的大小,取决于目标价值(效价)和期望概率(期望值)的乘积。

用公式表示就是:M = V * EM 表示激发力量,是指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激发人内部潜力的强度。

V 表示目标价值(效价),这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是指达到目标对于满足他个人需要的价值。

同一目标,由于各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需求不同,其需要的目标价值也就不同。

同一个目标对每一个人可能有三种效价:正、零、负。

效价越高,激励力量就越大。

E 是期望值,是人们根据过去经验判断自己达到某种目标的可能性是大还是小,即能够达到目标的概率。

目标价值大小直接反映人的需要动机强弱,期望概率反映人实现需要和动机的信心强弱。

这个公式说明:假如一个人把某种目标的价值看得很大,估计能实现的概率也很高,那么这个目标激发动机的力量越强烈。

怎样使激发力量达到最好值,弗鲁姆提出了人的期望模式:个人努力—→个人成绩(绩效)—→组织奖励(报酬)—→个人需要在这个期望模式中的四个因素,需要兼顾三个方面的关系。

①努力和绩效的关系。

这两者的关系取决于个体对目标的期望值。

期望值又取决于目标是否合适个人的认识、态度、信仰等个性倾向及个人的社会地位,别人对他的期望等社会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