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的“质量强国”之路..精讲
制造强国“三步走”战略
制造强国“三步走”战略作者:来源:《中国电子报》2015年第35期《中国制造2025》统筹考虑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国际国内环境和基础条件,根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总体要求,提出实施“三步走”战略,力争用三个十年的努力,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
一、对制造强国的基本认识一个国家制造业的“强”、“弱”是与他国比较而言的,是相对的,因此对于制造强国的判断应突出与其他国家相比较的优势。
纵观美欧等发达国家的强国之路可以看出,具备规模雄厚、结构优化、技术创新能力强、发展质量好、产业链国际主导地位突出的制造业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繁荣及国家安全的基础。
(一)制造强国的基本内涵目前国内外对于“制造强国”的概念和内涵没有统一的描述。
通过对一些有代表性的工业发达国家进行梳理和研究,大致上可以将“制造强国”的内涵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规模和效益并举。
从美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公认的制造强国的发展历程来看,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制造业规模日趋壮大,产业质量不断提高。
二是在国际分工中具有较高地位。
当今多数制造强国中,高技术产业和服务型制造占比较高,在国际分工中大多处于产业链高端地位,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其拥有很强的核心竞争力。
三是具有较好的发展潜力。
不论是既有的制造强国,还是具有后发优势的“潜在”强国,都要求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
以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制造业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绿色发展,保持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制造强国的主要特征现有的制造强国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一是拥有雄厚的产业规模。
反映了制造业发展的实力基础,表现为产业规模较大、具有成熟健全的现代产业体系、在全球制造业中占有相当比重。
二是优化的产业结构。
反映了产业间的合理结构,各产业之间和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密切联系,产业组织结构优化、基础产业和装备制造业水平较高、拥有众多有较强竞争力的跨国企业。
三是良好的质量效益。
体现了制造业发展质量和国际地位,表现为制造业生产技术水平世界领先、产品质量水平高、劳动生产率高、创造价值高、占据价值链高端环节等。
强国战略中国制造-2023年学习资料
总理对此说了啥?-“中国制造2025”这一概念自从2014-年12月被首次提出来以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 。-2015年3月2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中国制造2025”围绕创新驱动、 能转型-绿色发展,将在国际合作中进一步提升中国制-造业水平。欢迎各国企业积极参与,利用国际-产能合作等机会 同开发第三方市场。希望有-关国家放宽对华高技术出口限制,倡导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共同反对保护主义。中 -加强经济技术合作有利于双方,也有利于世界。
发展形势和环境-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建设制造强国任务艰巨而紧迫
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 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各国都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三维3D-打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 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新突破。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 革;网络众包、-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电子商务等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 系;可穿戴-智能产品、智能家电、智能汽车等智能终端产品不断拓展-制造业新领域。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 来重大-机遇。-全球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我国在新一轮-发展中面临巨大挑战。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发 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加速推进新一轮全球贸易投资新格局。一些发展-中国家 在加快谋划和布局,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再分-工,承接产业及资本转移,拓展国际市场空间。我国-制造业面临发达国家 其他发展中国家“双向挤压-的严峻挑战,必须放眼全球,加紧战略部署,着眼建-设制造强国,固本培元,化挑战为机 ,抢占制造业-新一轮竞争制高点。
中国制造2025:迈向制造强国之路
我们说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技术装 备部,其服务于其他领域的能力也在逐步 改善。比如农业机械化,据介绍,2014年全 国 农 业 综 合机 械化 率达 到 6 5%,河 南省农 业 综 合机 械化作 业率 在 75 % 以 上,居 全 国 前列。我国工程机械的产量占全球的43%, 除满足中国庞大的基础建设需要外,近年 来 还 大 量 出口国 际市场,自主创 新 的 部 分 产品开始引领世界工程机械的发展方向。 此外,我国还发展了系列新型现代化国防 装 备,新 装 备 配 属 部 队、形 成 战 斗力的 速 度在加快。
我国产业规模重新跃居世界首位
中国制造目前从规模上来讲已经是世 界第一了,从2010年开始,我国已经是世界 第二大 经 济 体 。但 是 从制 造 业 来讲,包 括 服 装、食品的广义 的制 造 业已经占到全 球 市场 份 额 的1/5,去年达 到 2 0 . 8 % 。我们 狭 义 的 机电 装 备制 造 业已 经占到全 球 的1/4 还要多,现在占比大约是26%。另外,解放 初期,我们的工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 只有17%,现在则稳定到35%-40%之间,所 以,我们 已 经初 步从一 个 农 业 国 转化为工 业国了,并且转化得比较成功。
从 整 个行 业 来讲,我们 的 规 模 在 扩 大,质量尽管和发达国家还有差距,但和20 年前相比已经有很大的进步。我国的自主 创新能力也提升得比较快。近几年,中国人 申报的全球专利数已经上升到全球第一的 位置,世界上大公司专利申报的第一、第三 名连续几年都被华为、中兴两家公司拿到, 这说明我们的创新能力是实实在在的。
我们要在时时学习“工业4.0”的先进 经 验、先 进 知 识与 技 能 的 基 础 上,继 续 完 善和发展我们的2.0、3.0。
中国制造2020制造强国战略
关于制定“中国制造2020”,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建议2012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为20792.62亿美元,在全球制造业占比约20%,与美国相当,成为世界制造大国。
然而,我国制造业仍“大而不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和关键元器件受制于人;(2)产品质量问题突出,缺乏国际知名品牌;(3)资源利用效率偏低,对环境污染严重;(4)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大多数产业尚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
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已成为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
2013年1月,中国工程院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质检总局,启动了《制造强国战略研究》重大咨询项目,组织50多位院士和100多位专家,分为11个课题组,经过在地方、行业、企业的广泛调查和近一年的深入研究,形成了阶段性的意见和建议,供中央决策参考。
一、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
我国尚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和支柱,是国家安全的保障和国防实力的象征,是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是实现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主要推动者。
2012年我国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国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86.70%,工业制成品出口占全国货物出口总量的95.O9%,制造业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占全国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的27.97%。
同时,制造业对服务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带动作用,例如先进的通信设备带动了年增加值约1.4万亿元的信息服务业。
尽管当前出现了部分制造业有效需求不足、产能过剩的困难局面,但也应该看到,城乡一体化是拉动制造业内需增长的巨大动力,我国产品结构性短缺依然突出,每年仍需进口2553亿美元的高端装备、1920亿美元的芯片,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空间仍然巨大,发展制造业的决心决不能有丝毫动摇。
制造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制造业分工格局面临新的调整,我国制造业面临严峻挑战。
我国在制造强国建设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
我国在制造强国建设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在制造业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在制造强国建设的过程中,我国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重大成就:经济发展:我国的制造业迅速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
我国制造业GDP连续多年位列全球第一,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工业化进程,促进了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提高了居民收入水平。
产业升级:我国的制造业从低端产品制造转向高端技术制造,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涌现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制造企业。
在高铁、电动汽车、5G通信等领域,我国企业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竞争能力。
科技创新:我国制造业加大了科技创新力度,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大力支持研发投入,培育了一批国内领先的制造企业。
通过技术创新,我国的制造业实现了从模仿、跟随到引领的转变,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实现了独立创新和自主可控。
国际竞争力:我国的制造业企业逐渐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成为全球供应链的重要一环。
在全球产业链布局中,中国制造可见于世界各地。
自主品牌车辆、高速铁路设备、新能源设备等中国制造产品正在赢得国际市场份额。
人才培养:我国重视人才培养,加大对制造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
通过加强技能人才培养,推进职业教育改革等举措,提高了制造业人才队伍素质和竞争力。
一大批优秀的工程师和科技创新人才为制造强国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人力保障。
我国在制造强国建设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成为全球制造业领域的重要力量。
随着国家“制造2025”、“中国制造”等战略的推进,我国制造业将进一步向高质量、高效率、高技术水平的方向发展。
2021年咨询工程师继续教育讲义-中国制造2025
中国制造2025•一、制造强国背景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一)我国制造业发展成就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成为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支撑我世界大国地位。
规模:世界第一制造大国。
2012年我国制造业工业增加值达到2.08万亿美元,超过美国的1.91万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
22个工业产品大类的7个大类产量位列世界第一。
2001—2012年四国制造业增加值变化曲线出口:世界第一制成品大国。
2013年,中国制成品出口额20771.504亿美元,占世界制成品出口额的17.53%,居世界第一,是排名第二的德国的1.68倍。
1980年,中国制成品出口额居世界第21位,占世界制成品出口额的0.80%,相当于排名第一的德国的5.38%。
创新:创新能力持续增强。
2012年中国R&D强度为1.98%。
虽然与美、日、德等传统制造业强国仍有较大差距,但已经超过英、意等发达国家以及平均水平1.97%的欧盟28国。
中国研发经费达到10298.4亿元,稳居世界第3位,研发产出和创新能力快速提高,一大批重大技术和重大装备实现突破,部分技术国际领先。
•产业:门类齐全、独立完整。
我国制造业覆盖了国际标准行业中制造业大类所涉及的24个行业组、71个行业和137个子行业,成为全球制造业体系最为完整的国家之一。
2018年,全国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超过38万家。
世界500强企业中,我国制造业企业上榜56家,总数居世界第二位。
•(二)我国制造业的问题与差距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质量效益、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精品讲座课件】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建设制造强国,ppt,可编辑
关系 发展条件 资源禀赋
发展动力 技术水平 对外经济关系Biblioteka 高速增长中高速增长
资本短缺
资本充裕
商品短缺,解决有无 产能充裕,消费升级
产业分离
产业融合
技术革命的间歇期 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
革
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
础
决
性作用
定性作用
劳动力、土地、资源、劳动力、土地、资源、
能源、环境容量给充 能源、环境约束加
25
25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呈下降趋势
TFP相对资本投 入贡献偏小、TFP和 资本边际产出递减 的趋势共同表明, 我国的工业经济增 长主要依靠要素投 入、创新驱动不足 的特征显著、甚至 在日益强化,而这 也正是我国工业经 济增长速度最终进 入下行通道的根本 原因。
26
新常态的核心是变革,是产业结构的优化 升级,是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 迭代更新。适应和引领新常态,关键是要勇于 打破对传统发展路径的依赖,尤其是破除旧的 思维方式和发展模式,加快建立以创新、质量、 品牌、服务等为核心的新的发展理念、发展路 径和竞争优势。
➢广度上,3D打印、激光加工、超声加工、仿生加工等 新的加工手段、制造工艺加快发展,不断丰富制造的内 涵。 ➢深度上,制造技术进一步向极限拓展(极大、极小、 极精)。如,纳米尺度的超精密加工,超大尺寸构件加 工,MEMS等极微小制造工艺,深海、深空等极端环境下 装备。
18
❖模式:规模标准化生产走向规模个性化定制
第三阵营
印度 59.56
韩国 57.17
巴西 31.97
29
“三步走”战略
建国100周年 2035年
创新引领 实现跨越 迈入全球制造强国
国家制造强国战略研究
国家制造强国战略研究近年来,国家制造强国战略逐渐成为国家重要的战略目标之一。
该战略旨在通过发展制造业,提高国家在全球市场上的制造业竞争力,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持。
国家制造强国战略的背景中国经济在过去30年里经历了快速发展,尤其是通过制造业发展来支撑经济的增长。
此外,随着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的趋势不断加强,中国制造业亟需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当前的国际经济环境也在发生变化,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兴起,全球制造业竞争愈发激烈,因此,制造业升级成为了中国经济的新动力。
相应的,国家制造强国战略,成为了中国经济的战略转型之一。
国家制造强国战略的概述国家制造强国战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加速制造强国建设,改善和完善制造业现代化战略布局。
建设包括物流、供应链、信息流等方面的系统,支持制造业转型发展。
其次,加强人才培养,提高技术创新和产品绿色化能力。
加强人才培养,包括学校、企业等多个方面。
同时,提高技术创新和产品绿色化能力,可以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第三,深入推进“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
在发展制造业的同时,推动技术创新,提升制造业发展的水平。
第四,加强国际产能合作,优化国际产业分工,让中国制造更好地服务全球市场。
中国企业应该利用国际资源,推进对外技术合作,整合产业链资源,提高国际竞争力。
第五,完善产业政策体系和规范,提高制造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产业政策是支持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手段,规范制造业发展也能够保证其资源的有效利用。
国家制造强国战略的实施实施国家制造强国战略需要各方面配合,政府在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的支持,企业、学校等在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产学研一体化、信息化等各个方面的合作。
在此基础上,展开多方合作,共同推动中国制造业向全球制造强国方向前进。
政府的支持包括政策和资金方面。
政策方面,包括制定行业准入标准、整顿生产力、产业转移服务等方面的政策。
结合专业谈一谈中国如何从制造业大国到制造业强国
结合专业谈一谈中国如何从制造业大国到制造业强国[引言] 全球制造业经济快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的大国。
如何提高中国制造业经济的含量,提出构建制造业强国的对策,从而促进中国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们选择了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作为我们的专业,就做好了为制造业做贡献的准备,因而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我们对“我国应如何从制造业大国转变成为一个制造业强国?”这个问题作了一定的思考。
[关键词] 制造业大国制造业强国科学技术发展众所周知,我们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制造业大国,但是,这两年,我从我的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这门课程中了解到,制造业大国远远不是我们应追求的目标,我们要追求的是制造业强国。
有关研究也表明:目前中国制造业占全球制造业的比重已超一成,到201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国家。
但是中国仍不是制造业强国,正开始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挺进。
下面,我就结合我所学的专业,从科学技术发展的角度来谈一谈我国应如何从制造业大国转变成为一个制造业强国。
首先,为什么从科学技术的发展的角度来看呢?新华社副社长、常务副总编辑周树春在致辞中曾经表示,以核心科技武装的“中国创造”既是“中国制造”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胜利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从制造业大国变身为制造业强国的必由之路。
而在学专业基础课——机械制造基础时,一位学长的话个我留下了异常深刻的印象,他讲的是去参观一家国外的企业,看到人家的制造加工技术,再想想国内的制造业,连汽车外壳的曲边精度都达不到别人的水平,更不要说其他的环节……当时我就在想,为什么要提出“中国创造”这个概念,原因就是我们国家想要真正成为强国,就必须得创新,就必须要依赖于科学技术的发展。
其次,要怎样才能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同时,将我国从制造业大国转变成为制造业强国呢? 这个我们得先了解当前我国制造业的状况,有哪些优势和不足,同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
近年来中国的制造业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制造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也迅速提升。
“走出去”是我国装备制造业由大到强的必经之路
陆仁琪,1968年毕业于阿尔巴尼
亚地拉那大学,后在美国M I T斯隆管
理学院进修班和国家行政学院市场
经济进修班。
后任机械工业部国际
合作司副司长;中国贸促会机械分
会常务副会长;现任中国机械工业
联合会执行副会长。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邓旭,先后就读于中国人民大
学、西南财经大学、北京大学,获经
济学硕士、经济学博士学位和金融
学博士后证书。
研究员(教授)、高
级经济师、高级经营师。
曾任国家经贸委、国务院国资委
直属大型企业总经理、党委书记,中
央部委驻香港中资企业董事长,北
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研究员
等职务。
现任欧美同学会企业家联谊会
常务副会长,中国企业海外投资与金
融风险研究中心主任。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想要成为制造强国在质量管理方面的努力
中国想要成为制造强国在质量管理方面的努力摘要在观看过教学讲座《打造质量强国》(2011年11月16日)后,我对现代质量管理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经过深思,并结合《现代质量管理》所学内容,我个人觉得若中国要想成为世界制造强国,还须在质量管理的体系,原则,制度方面付出巨大的努力,因为只有质量的提高才能保证国家整体水平的提高。
在2011年元月召开的“全国质检工作会议”上首次明确提出质量第一”质量强国”战略,质量强国战略即:“国家强,则质量必须强。
在2011年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围绕学习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的讨论,再次聚焦“质量强国”这一热点话题,许多代表委员的建言,不仅令人深思,而且已然在全社会形成共识,到现在,已经经过三年时间,质量管理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有了更加切实的应用,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跟安全,特别是在我们国家高速发展的这个时代,质量管理的进一步发展跟完善变的尤其重要。
一、质量管理基本内容1.质量管理含义质量管理(quality management)是指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通过质量体系中的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来使其实现的所有管理职能的全部活动。
2.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是企业内部建立的、为保证产品质量或质量目标所必需的、系统的质量活动。
它根据企业特点选用若干体系要素加以组合,加强从设计研制、生产、检验、销售、使用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活动,并予制度化、标准化,成为企业内部质量工作的要求和活动程序。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质量管理体系最新版本的标准是ISO9001:2008,是企业普遍采用的质量管理体系。
3.质量管理八项原则原则1:以顾客为中心,组织依存于顾客。
因此,组织应理解顾客当前的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
原则2:领导作用,领导必须将本组织的宗旨、方向和内部环境统一起来,并创造使员工能够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环境。
原则3:全员参与,各级人员是组织之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组织带来最大的收益。
我国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
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到制造业强国QQ:361781513姓名:释帅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2010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的19.8%,超过了美国而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其中,装备制造业产值已率先于2008年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
并且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01202.0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位。
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改革开放的发展,使中国经济规模和综合实力大幅增长,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装备制造业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大幅提升。
1 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现状近些年,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使大批制造企业日益壮大,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竞争力与日俱增。
但是,中国制造业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许多领域仍处于国际产业分工价值链低端,自主核心知识产权少,创新能力低。
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制造业主要依靠数量和价格优势,附加值低,并且高能耗、高物耗、高排放的问题突出。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中非常重要的国家之一,也可以说是世界制造业大国之一。
我国财政收入中的一半都来自制造业,制造业吸收了一半的城市就业人口、一半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制造业在整个中国经济的增长中,尤其是解决就业、创造外汇收入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制造业是中国的比较优势所在,全球制造中心也正在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转移,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制造大国。
2 中国制造业存在的问题首先,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缺乏核心技术。
我国是制造业大国, 但产业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薄弱。
在代表制造业技术水平的重大装备制造业中,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缺乏设计和制造成套设备的能力。
我国制造业加工制造能力在国际经济分工中一直处于低位,只能进行转包生产和来料加工,制造的是低附加值及高资源投入和高能耗的产品,高附加值的产品和部件都依靠进口。
其次,装备制造能力欠缺,制约了制造业增长方式的转变。
目前中国机械装备制造业生产能力利用率低,但国内市场急需的重大技术装备、专用设备等技术密集型产品每年却需要大量进口。
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逻辑与现实路径
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逻辑与现实路径作者:张志元来源:《理论探索》2020年第02期〔摘要〕制造业是建设工业强国的重要依托,是提升科技与产业创新能力的主战场,也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产业基石。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我国顺应世界大势的战略遵循,是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关键环节。
当前,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着传统制造业受内外部环境约束明显、制造业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突出、制造业企业对人力资源重视不够等主要问题。
新时代创新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推动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转换制造业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完善质量为先崇尚实业的市场环境,加快建设协同发展的产业创新体系。
〔关键词〕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中图分类号〕F424;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175(2020)02-0087-06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
制造业发展质量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着一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和国际竞争力。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
我国制造业实现的每一步突破与创新,都是经济前进一步的有力注解。
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正在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既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客观要求。
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关键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2018年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质量认证体系建设促进全面质量管理的意见》指出,强化全面质量管理,推动广大企业和全社会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推动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坚持创新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应对发展环境变化、增强发展动力、把握发展主动权,更好引领新常态的根本之策。
新时代创新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逐步形成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形势与政策9 中国制造2025:从工业大国到工业强国
Thank You
二、从工业大国迈向工业强国
《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9项战略任务和重点:一是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 二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三是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四是加强质量品牌建设; 五是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六是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聚焦十大重点领域,即新 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 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和生物 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七是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八是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 和生产性服务业;九是提高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
中国制造2025:
从工业大国到工业强国
Hale Waihona Puke 一、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瓶颈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 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 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 著增强综合国力,支撑我世界大国地位。然而, 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存在着诸 多问题。
大而不强是中国制造业急需突破的瓶颈。 中国制造业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
二、从工业大国迈向工业强国
《中国制造2025》明确,通过政府引导、整合 资源,实施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智能制造、 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创新等五项重大 工程,实现长期制约制造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 突破,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
二、从工业大国迈向工业强国
为确保完成目标任务,《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营造公平竞 争市场环境、完善金融扶持政策、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健全多层次人才培养 体系、完善中小微企业政策、进一步扩大制造业对外开放、健全组织实施机制等8
一、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瓶颈
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中国制造业发展模式探析
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中国制造业发展模式探析摘要:我国制造业长久以来凭借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资源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制造业生产链上占据了一定的地位,但是现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仅仅是初级加工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中国经济的发展,在中国向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亟需人们的解决。
关键词:中国制造;制造大国;制造强国所谓的制造业,就是指人们按照市场的具体要求,对制造对象,例如物料、资金、技术和设备,进行制造等一系列工作,最终可以使得资源可以转换为人们所需要使用或者利用的工业产品或者是生活消费品。
近些年来,我国的制造业的水平已经在国际上得到了认可,常常被冠以“制造大国”的称呼,这也就为我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中国制造业的总体现状(一)中国制造业整体状况1、中国制造业是国民收入增长的主力军。
我国的制造业可以说是从改革开放以起点开始发展的,并且在党和国家的支持下,近些年来已经取得了十分迅猛的发展。
同时,我们可以很容易地从各种经济调查研究的数据得知,中国制造业已经成为了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已经成为了我国国民收入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长远发展发挥着积极重要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就是,我国制造的许多产品的销量在世界范围内是居于榜首的,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可以反映出我国的制造业发展已经到了一定的水平和规模。
2、中国制造业的数量和规模持续扩大。
首先,在国际上我国的产品出口在世界产品出口的排名是处于第一位的,这也就是说我国制造业制造的产品数量是十分巨大的。
其次,在我国国内三大产业的比重中,第二产业也就是制造业是占比重最多的一个产业。
还有就是,在近些年来我国制造业发展速度得到极大提升的基础上,其制造业的产值已经超越了美国的霸主地位,成功地成为世界范围内最大的产业制造国。
同时,我国制造业产出的产品已经在全球范围内销售了,可以说我国出口的产品已经遍布世界各地了,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找到带有中国印记的产品。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六:制造强国“三步走”战略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六:制造强国“三步走”战略首先,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是要实现制造业迈向制造强国,提升中国制造产业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其本质是一项国家战略。
而实现制造强国的目标,需要依靠制造业的发展,具体来说,即需要实现“三步走”的战略,分别是产业升级、产业创新和产业引领。
1. 产业升级产业升级是制造强国战略中的第一步,主要是依靠技术改造、资源优化、人才引进等手段提升现有产业水平,升级工业生产方式和销售模式。
具体而言,需要通过技术消化吸收、产学研合作等方式快速吸收新兴技术,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综合配套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同时,还需要加强资源整合,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进生产资源“互联互通”,实现产业升级和资源流动式发展。
此外,还需要大力引进产业技术人才,推动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提高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和市场应用能力。
2. 产业创新产业创新是制造强国战略中的第二步,主要是通过打造创新生态圈、推进技术集成、破除创新壁垒等方式实现产业创新,并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可实现的实用技术,不断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具体而言,要加强企业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推进创新资源共享和开放,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协同推进技术成果转化。
同时,还要加大产业投资、鼓励风险投资,积极培育创新型企业,加快科技创新企业发展,推广成熟的产业创新模式,提高产业创新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3. 产业引领产业引领是制造强国战略中的第三步,主要是通过产业布局调整、推进创新体系建设和国际领先技术应用等方式,以制造科技领先和产业聚集区建设为支持,不断扩大和提升我国制造业在全球的地位。
具体而言,要引导和培育像华为、阿里巴巴等一批中国品牌,促进国内品牌市场份额扩大,推动产业布局优化迭代,提升产业产值能力。
同时,还要加大国际合作力度,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推进产业全球化发展,实现中国制造“走出去”的目标。
中国制造2025,迈向制造强国之路
中国制造2025,迈向制造强国之路作者:暂无来源:《时代汽车》 2015年第11期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制造业做大做强是中国完成工业化进程的必由之路。
19 世纪中叶以来,中华民族无数仁人志士满怀实业兴国梦想,探寻工业强国之路。
新中国成立60 多年,中国制造起步于一穷二白,筚路蓝缕、从小到大,建立了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规模跃居世界第一,支撑我国实现了从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到现代化工业国、再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经济大国的转变。
在新的历史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以全球视野和战略眼光,立足治国理政全局,提出实施制造强国战略。
作为未来10 年引领制造强国建设的行动指南和未来30 年实现制造强国梦想的纲领性文件,《中国制造2025》全面开启了中国制造由大变强之路。
瞄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增强发展制造业的战略定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敏锐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特征和历史变化,生动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发出了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时代号召,具有强大的战略统领和目标牵引作用。
实现中华民族的奋斗目标,需要保持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不断进步。
只有发展起来坚实的物质基础,才能让梦想成为现实。
近现代以来,制造业始终是一国经济发展并走向强盛的基础。
美、德、日等发达国家的强国之路,均基于规模雄厚、结构优化、创新能力强、发展质量好、产业链国际主导地位突出的强大制造业。
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摆脱贫穷与落后,实现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追赶甚至超越,也是通过推动工业化、发展制造业来实现的。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再次证明,没有坚实的制造业支撑,必将导致经济体的不断虚化和弱化。
鉴此,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吸引和鼓励高端制造回流本土;新兴经济体不甘落后,希望借助更有利的比较优势,编织制造大国梦想。
作为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必须在“双向挤压”的挑战中杀出一条血路,化挑战为机遇,强筋固本、夯实根基。
质量强国建设纲要知识点
质量强国建设纲要知识点一、知识概述《质量强国建设纲要知识点》①基本定义: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是为了全面推动咱们国家在质量方面变得更强而制定的一个规划。
简单说,就是让从产品到服务,从工程到各方面的质量都提升起来,在国际上都特别厉害。
②重要程度:在国家发展的整个框架里,这就像人的骨架一样重要。
质量好了,产品就有竞争力,在全球市场不怕和别人竞争,能带动经济发展,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整个国家的形象和影响力在国际上也大大提升。
③前置知识:你得大概知道什么是质量,比如买东西知道质量好坏的简单判断,知道一些基本的制造业、服务业概念这些。
④应用价值:比如我看到国产手机这几年质量特别好,功能又强,都能走向世界了。
这就是质量强国建设在产品方面的体现,在实际里能增加就业机会,让企业赚钱,老百姓能买更好更便宜的东西。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这个知识点处于国家发展战略这个大体系中,和经济发展、科技创新这些关键的部分紧密相连,就像是很多条绳子拧在一起,它在当中起着说一不二的凝聚力作用。
②关联知识:和品牌建设、质量标准体系、科技创新、企业管理等好多知识有关,就像蜘蛛网一样相互交织。
企业管理不善可能影响质量,科技创新能提高质量,而质量强国又能促进品牌形成。
- 掌握难度:难的地方在于要全社会都重视起来,不是光几个企业或者部门的事。
就像让一群调皮的孩子都听话,得方方面面都行动起来。
- 关键点:提高全民质量意识是关键。
如果大家买东西只看便宜,不看质量,那企业也没动力做好质量。
④考点分析:- 在考试中的重要性:要是考经济类或者公共管理类的学科,这可是相当重要的考点。
- 考查方式:可能会出论述题问质量强国建设的意义和实现的途径,也可能出选择题问哪一项不是质量强国建设相关的举措。
三、详细讲解【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质量强国建设就是全方面提升咱们国家各个领域的质量,包括但不限于产品的耐用性、安全性、使用方便性等,服务的周到性、高效性等各个方面,让质量上升到足以让国家在世界舞台上引以为傲的高度。
中国制造强国之路——解析《中国制造2025》
o立足当前,着眼长远。
;持续发展能力。准确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加强战略谋划和前瞻部署,扎扎实实打基础,在
●,整体推进,重点突破。
l j
;
o自主发展,开放合作。
;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i形成自主发展能力。继续扩大开放,积极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加强产业全球布局和国际交流合作,形成新
专题报道I
Special Reports
5月8日,国务院印发关于《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正式确定了我国走制造强国之路的大方向和路线图。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是迈向强国之路的第一步。
立足国情,立足现实,力争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
Robot Technique and Applicaiion2015・3 I 21
o.1:9; ¨ !o. i¨O.l i;
Robot Technique and Application201 5・3 l 25
万方数据
Special Reports
l专题报道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审批事项,简化程序,明确时限;适时修订政府核准的投 资项目目录,落实企业投资主体地位。完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改革技术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和项 目经费分配、成果评价和转化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激发制造业创新活力。 加快资源税从价计征,推动环境保护费改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破除各种形式的行业垄断, 取消对非公有制经济的不合理限制。稳步推进国防科技工业改革,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健全产业安 全审查机制和法规体系,加强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制造业重要领域投融资、并购重组、招标 采购等方面的安全审查。 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深化市场准入制度改革,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全面清理和废止不利于全国统一 市场建设的政策措施。实施科学规范的行业准人制度,制定和完善制造业节能节地节水、环保、技术、 安全等准入标准,加强对国家强制性标准实施的监督检查,统一执法,以市场化手段引导企业进行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我国制造业产品整体可靠性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
故 障 率
正 常 故
质量平稳期
障
失
效
图
0-t1
t1
t2
时间
故 障 率
早 期 故
质量平稳期
障
失
效
图
t1
t1-t2
t2
t3
时间
2. 产品可靠性差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影响
★ 中国制造的“短板”和“硬伤”
未老先衰
维护维修难
早期故障多
安全性差
使用寿命短
中国制造业的“质量强国”之路
叶柏林
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总工程师
目录
➢ 我国制造业产品整体可靠性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 ➢ 产品可靠性差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影响 ➢ 我国产品可靠性差的深层次原因 ➢ 政府专家企业网民媒体对加强我国可靠性工作已取得共识 ➢ 提高我国产品可靠性的紧迫性及途径
1. 我国制造业产品整体可靠性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
1. 我国制造业产品整体可靠性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
◇民用产品国内外可靠性水平对比--MTBF
产品
发达国家水平
国内水平
数控机床
1000-2000h
500h
拖拉机
3000h
200h
纺织机械
2000h
400-700h
工程机械
500-800h
150-300h
联合收割机
380h
19.1h
公里
20000 15000 10000 5000
损坏形象
削弱竞争力 经济损害
质量损失
2. 产品可靠性差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影响
★ 中国制造的“短板”和“硬伤”
◇对航天和军事装备
◇对民用产品而言
可靠性是要与 失效作斗争, 航天产品一般 不可维修,失
效即失败。必须确保一 次成功。
• 影响出口 • 制约内需 • 质量损失 • 安全事故 • 投诉激增、满意度、忠诚 度下降
质量损失
直接损失
产品加工过程中报废、 返修、停工,索赔、保 修、退货、召回等
间接损失
库存积压、市场份额减 少、质量诚信缺失等
2. 产品可靠性差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影响
◆质量损失
案例一: 全球---丰田汽车召回案
案例二: 国内---全国每年烧毁的电动机约300万台,仅耗电和维修费高达100 亿元,停工损失100亿元。
1. 我国制造业产品整体可靠性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
可靠性概念
可靠性是指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 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产品 泛指元器件、零部件组件、设备、分系统
或系统,也可指硬件、 软件或两者之间的结合。
◇ 规定条件 规定条件包括环境条件、 使用条件和维修条件等。
◇ 规定时间
产品执行任务的时间。
电视机 空调 小家电 冰箱
投诉量
同比增 长
4025
70.20 %
2102
57.34 %
1311
93.40 %
1438
44.96 %
热水 器 918
67%
洗衣机
941 31.40
%
来源:腾讯科技2010年03月15日
2. 产品可靠性差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影响
◆质量损失
---制造业质量损失惊人是长期困扰我国质量工作的一大突出问题
• 连续或间歇性使用 • 使用频度
• 维修方式 • 维修人员技术 • 设备条件
1. 我国制造业产品整体可靠性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
◇ 规定时间 产品执行任务的时间
数秒
数天
数月
数年
数十年
完成的功能是指产品全部功能,而不是局部功能。
1. 我国制造业产品整体可靠性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
可靠性工程
可靠性工程是指为了确定产品达到 的可靠性要求以进行的一系列技术 与管理活动。
◇可靠性是按时间坐标来衡 量的质量问题 ✓ 符合性质量 t=0 的质量 ✓ 可靠性质量 t>0 的质量
◆可靠性与质量管理的关系
◇ 可靠性是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组 成部分。 ◇ 可靠性是传统质量管理的延伸和 扩张。 ◇ 可靠性是产品寿命周期的质量问 题。
2. 产品可靠性差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影响
◆削弱竞争力
案例一:百事可乐中国公司在内蒙古鄂尔多斯的土豆种植农场里的拖 拉机全部进口的是德国的产品。
2. 产品可靠性差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影响
◆削弱竞争力
机机电电
• 由于可靠性差,我国高档数控机床基本依赖进口。
纺织
• 2003年由于国产产品可靠性差,500台剑杆织机订单飞向外企。
年代
阶段
特点
50年代 6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至今
兴起和形成 全面发展 成熟阶段 更广更深发展 网络化管理
• 制定可靠性发展计划
• 形成一整套可靠性设计试验和管理 标准
• 建立统一的可靠性管理机构,负责 协调可靠性政策、标准和重大课题
• 集中统一管理,重视可靠性软件应 用,利用计算机
• 实施并行工程研发,全因素、全过 程、全方位并行,加强过程控制,信 息沟通和快速传递,实施制度规范化 管理
2. 产品可靠性差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影响
◆损坏形象
--中国产品低档低质的整体形象在短期内难以消除
国际--美国林肯大学的Marcj.schnieder Jans对500位美国消费者进行了调查,中 国制造产品平均质量得分2.77,非中国制 造产品平均质量得分7.22。结果显示,中 国制造产品在美国消费者心目中的质量形 象较差,质量竞争力不足,已对我国外贸 的稳定增长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十一五”期间,我国制造业 总量居于世界前列,产品的质量 和可靠性水平也有大幅度的提高。 • 高铁 • 歼十 • 天河一号亿万次超级计算机
• 高铁、“歼十”、“天河一号”等的成功研制和 正常运营,以及航天产品百余次的成功发射,都是 其中最突出的典型代表,为满足内需、促进出口、 科学探索和军事装备的现代化做出了重大贡献。
3. 我国产品可靠性差的深层次原因
发展层面 ----我国工业发展的阶段性的原因
我国还处于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段,明示不符、质量欺诈、假冒伪劣、产品合格率 低的问题还很突出。60多年来,我国主要是抓了符合性质量,符合性质量问题突出 的矛盾和它的紧迫性,掩盖了要抓好可靠性工作的重要性。
◇假冒调查 1998年1380亿 2001年1500-2000亿 2005年7000-8000亿
0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数控机床
拖拉机
纺织机械 工程机械 联合收割机
发达国家水平
国内水平
◇军工产品
大型客车
发达国家水平 国内水平
据《环球时报》2010年 12月27日报道:中国的 三种新战机--歼11、歼 10和FC-1,都配置了俄 制发动机。中国“太空” 发动机工作30小时就需 大修,而俄罗斯AL-31发 动机大修间隔为400小时。
4. 政府专家企业网民媒体对加强我国可靠性工作已取得共识
2010年8月29日,新浪网发布了我国部分产品可靠性差削弱中国制造力的报道立即引起300 多网民的热议。 网民一: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部分产品的可靠性“不是差,而是很差”,“国产轴承三个 月就完,日本轴承十年还能用”; 网民二:“这是中国制造的硬伤,甚至是悲哀”; 网民三: “我作为工程师真是痛心疾首啊!可就是没有动静”; 网民四:“相关单位的职责是怎么履行的?”; 网民五:“现在才发现比较迟钝”,“不过总算有自知之明”; ….................
◇ 规定功能
产品的性能指标。
1. 我国制造业产品整体可靠性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
◇ 规定条件
环境条件
使用条件 维修条件
气候因素 地理因素 诱发因素
• 温度、大气压、盐雾,尘埃、风、雨、冰、霜、 • 雷电、太阳辐射等 • 海拔高度、土壤、微生物等
• 放射性、抗爆炸冲击、燃烧、空气污染、电磁干扰 • 振动、冲击、碰撞等
1. 我国制造业产品整体可靠性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
◇案例一:
贵州深山大处两台二战时期的美国发电机使用至今一直 正常发电,从开始发电至今已近七十年。
◇案例二:
曾经有人问德国西门子的工程师:“你们的发电机寿命 有多长?”,工程师回答道:“去看看你们云南的石龙 坝水电站就知道了。”石龙坝水电站是中国第一座水电 站,距今已有百年历史。而其配套的电力系统也是中国 的第一个高压电力设施。现存其中由西门子制造的发电 机和伏(J.M.Voith)制造的水轮机至今仍然能运转发电。
4. 政府专家企业网民媒体对加强我国可靠性工作已取得共识
★企业层面
国内许多企业家都呼吁国家有关部门 要重视可靠性工作,广东志高空调总裁 李兴浩认为国产空调与外资空调相比最 大差别不是性能和效率的差别,而是可 靠性水平的差距。李兴浩表示,要制定 可靠性标准,甚至建议要像推行能效标 识一样来推行可靠性。海尔、长虹等也 呼吁企业要重视可靠性工作。
2. 产品可靠性差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影响
◆质量损失
质量损失率(质量损失与制造总产值之 比)
惊人,按推算我国质量损失率应该是在 17.5%左右,以2007年为例,我国工业 增加值为1.74万亿元,按照30%的行业 增加值率推算,全年全部工业总产值约 为35.80万亿。据此测算,2007年我国 工业企业的质量损失总额接近6.27万亿 元,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高达 25.41%。这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字!
◇质量欺诈 苏丹红、三聚氰胺等 ◇质量不合格率 10-20%
“现在的品质失败费用
只是冰山
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