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2G移动通信系统及技术应用详解精品PPT课件
移动通信技术和系统介绍最新PPT课件

5G/6G技术将不断拓展应用场景,包括智能交通、智能制造、智慧医疗、智慧城市等领域 。这些应用场景将推动5G/6G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物联网与移动通信的融合应用
01 02
物联网与移动通信的互补性
物联网通过感知设备收集数据,而移动通信提供数据传输和处理的网络 基础设施。物联网与移动通信的融合应用将实现数据的实时传输和处理 ,推动智能化应用的发展。
容量
移动通信系统的容量是指在给定覆盖范围内,系统能够同时 支持的最大用户数或最大业务量。容量的大小取决于系统的 频谱效率、多址方式、调制方式等多种因素。提高系统容量 是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传输质量与时延
传输质量
移动通信系统的传输质量是指用户在进 行通信时所感受到的语音、数据等业务 的清晰度和稳定性。传输质量受到多种 因素的影响,如信号干扰、多径效应、 移动性管理等。为了提高传输质量,移 动通信系统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措施 ,如信道编码、分集接收、功率控制等 。
数字调制
将数字信号转换为适合在信道中传 输的模拟信号,如QPSK、 16QAM、64QAM等调制方式。
自适应调制编码
根据信道质量动态调整调制方式和 编码速率,以最大化系统吞吐量。
多址接入与复用技术
多址接入技术
01
允许多个用户共享同一物理信道的技术,如FDMA、TDMA、
CDMA和NOMA等。
复用技术
可靠性
移动通信系统的可靠性是指系统在运行过程中能够保持稳定性和可用性的能力, 即在各种恶劣环境下都能够正常工作。为了提高系统可靠性,移动通信系统需要 采取一系列的容错和恢复措施,如冗余设计、故障检测与恢复等。
05
移动通信网络规划与设 计
2024版《移动通信系统》PPT课件

蜂窝移动通信网络规划与优化
网络规划
根据覆盖和容量需求,确定基站 位置、配置参数、频率规划等,
以保证网络质量和覆盖效果。
网络优化
针对网络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进 行参数调整、干扰排查、覆盖优 化等,以提高网络质量和用户满
意度。
规划与优化方法
包括传播模型校正、仿真模拟、 路测数据分析、参数调整等手段。
04
访问控制策略
根据用户身份和权限控制其对系统资源的访 问
审计与监控
对系统的访问和操作进行审计和监控,及时 发现和处理安全事件
08
未来移动通信发展趋势与 挑战
5G/6G愿景与关键技术挑战
5G/6G愿景
实现全球覆盖、超高速率、超低时延、超大连接, 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
关键技术挑战
高频谱利用、大规模天线技术、超密集组网、全 频谱接入等。
无线城域网可应用于城市范围内 的多种场景,如智能交通、智能 电网、安防监控、应急通信等。
通过无线城域网,可以实现城市 范围内的快速、便捷、高效的无 线通信服务,推动城市的信息化 和智能化发展。
05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
卫星移动通信概述及特点
卫星移动通信是利用地球静止轨 道卫星或中、低轨道卫星作为中 继站,实现区域乃至全球范围的
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02
物联网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场景
包括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能物流等。
03
物联网在移动通信中的技术实现
物联网在移动通信中的技术实现主要包括传感器技术、无线通信技术、
云计算技术等。通过这些技术,物联网可以实现与移动通信网络的深度
融合,为人们提供更加便捷、高效、智能的服务。
03
移动通信基础知识培训教材PPT课件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物联网应用逐渐普及,涵盖了智 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工业等多个领域。
05 移动通信安全与隐私保护
移动通信网络安全威胁
恶意软件攻击
包括病毒、蠕虫、特洛伊木马等, 通过感染移动设备或网络进行传 播,窃取用户信息或破坏系统。
网络钓鱼
利用伪造的网站或服务诱骗用户 输入敏感信息,如用户名、密码
移动通者应明确告知用户收集、使用、 存储和保护个人信息的方式和范围。
法规要求
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如《个人信息保护法》、《网络安全法》等, 确保用户隐私得到合法保护。
用户权利
用户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拥有知情权、同意权、查询权、更正权、删 除权以及投诉权等基本权利。
移动互联网应用基于移动通信网络和互联 网技术,通过移动终端设备实现互联网访 问和服务使用。
特点
发展历程
移动互联网应用具有便携性、实时性和个 性化等特点,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访问互联 网,获取信息、交流沟通、娱乐休闲等。
随着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和移动通信技术 的发展,移动互联网应用不断涌现,涵盖 了社交、购物、金融、教育等多个领域。
基站设备
基站是移动通信网络中的重要组成 部分,负责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 与移动终端进行通信。
网络覆盖与容量
移动网络覆盖范围和容量是衡量移 动通信网络性能的重要指标,受到 基站设备性能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无线通信协议
无线通信协议标准
无线通信协议标准规定了 不同设备之间通信的规则 和规范,如GSM、CDMA、 LTE等。
5G时代
目前正在发展,将带来更高的 速度、更低的延迟和更多的设 备连接。
移动通信的应用场景
2024版移动通信概述PPT课件

移动通信概述PPT课件•移动通信基本概念与原理•移动通信关键技术分析•蜂窝网络规划与优化方法•无线传输新技术发展趋势目录•移动终端设备与业务应用•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问题探讨移动通信基本概念与原理01移动通信定义及发展历程移动通信定义指通信双方或至少有一方在移动中进行信息交换的通信方式。
发展历程从模拟移动通信到数字移动通信,再到当前的4G/5G移动通信技术。
无线通信系统与网络架构无线通信系统组成包括基站、移动台、交换中心、信道等组成部分。
网络架构包括核心网、接入网和传输网等部分,支持各种业务和应用。
信号传输与处理技术信号传输技术包括调制、解调、编码、解码等过程,实现信号的可靠传输。
信号处理技术包括滤波、放大、变换等技术,提高信号质量和传输效率。
标准化组织及其作用标准化组织如3GPP、IEEE等,负责制定和推广移动通信相关标准。
作用推动技术发展,提高设备兼容性,降低研发成本,促进产业合作。
移动通信关键技术分析02多址技术原理及应用场景多址技术原理多址技术是指在一个通信系统中,允许多个用户同时共享同一物理信道进行通信的技术。
它通过对信号进行不同的处理,使得系统能够区分来自不同用户的信号,实现多用户同时通信。
应用场景多址技术广泛应用于移动通信、卫星通信、计算机网络等领域。
在移动通信中,多址技术是实现手机用户之间、手机与基站之间通信的基础。
调制与解调方法探讨调制方法调制是将基带信号转换为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已调信号的过程。
常见的调制方式包括幅度调制(AM)、频率调制(FM)和相位调制(PM)。
在移动通信中,通常采用数字调制方式,如QPSK、16QAM等。
解调方法解调是将已调信号还原为基带信号的过程。
解调方法与调制方法相对应,例如对于QPSK调制,可以采用相干解调或非相干解调等方法进行解调。
信道编码与差错控制策略信道编码信道编码是为了提高数字传输的可靠性而采用的一种技术。
它通过在发送端对信息进行编码,增加冗余度,以便在接收端能够检测和纠正传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第3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ppt课件

当代移动通信技术应用
5G通信技术
提供超高速度、超低时延、大连接数等特性,支 持物联网、自动驾驶、远程医疗等新兴应用。
移动互联网
通过移动通信网络接入互联网,实现随时随地获 取信息、交流沟通、娱乐休闲等功能。
移动智能终端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成为人们生活、 工作的必备工具,支持各种APP应用和移动支付等 功能。
物联网应用
借助移动通信技术,实现万物互联,推动智能家 居、智慧城市、工业4.0等领域的发展。
04
广播、电视与移动通信融合趋势
三网融合背景及意义
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广播、电视与移动通信逐渐走向融合, 形成三网融合的趋势。这种融合不仅提高了信息传输效率,还为用 户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服务体验。
意义
企业应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对可能出现的合 规风险进行预测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进行防范和应对。
06
案例分析:成功企业经验分享
案例一:某广播电台数字化转型实践
数字化转型背景
成效评估
面对新媒体的冲击,传统广播电台亟 需进行数字化转型以适应市场需求。
数字化转型后,该广播电台的节目质 量、传输效率和覆盖范围都得到了显 著提升,吸引了更多年轻听众。
当代电视技术应用
01
02
03
04
高清电视技术
采用更高的分辨率和更先进的 压缩技术,提供更加清晰、细 腻的图像质量。
交互式电视技术
允许观众通过遥控器或互联网 与电视节目进行互动,增强了 观众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智能电视技术
将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融入 电视中,实现了电视功能的多 样化和个性化。
虚拟现实电视技术
结合虚拟现实技术,为观众提 供更加沉浸式的观看体验。
2G 移动通信原理

2G 移动通信原理2G 移动通信原理1. 简介2G移动通信(第二代移动通信)是指数字化的移动通信系统,相比于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2G系统具有更高的容量、更好的音频质量和更强的数据传输能力。
本文将介绍2G移动通信的原理。
2. 2G移动通信技术2G移动通信系统采用数字信号替代了模拟信号,主要使用的技术有以下几种:2.1 TDMATDMA(时分多址)是一种多址技术,将时间分成多个时隙,每个时隙都可以用于一个通信用户的数字信号传输,以实现多个用户传输数据。
2.2 FDMAFDMA(频分多址)是一种多址技术,将频谱分成一系列的子信道,每个子信道都可以给一个通信用户使用,以实现多个用户进行通信。
2.3 CDMACDMA(码分多址)是一种多址技术,通过在信号中引入编码序列来区分不同的用户,实现多个用户使用同一频率进行通信。
3. 2G移动通信网络结构2G移动通信网络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3.1 基站子系统(BSS)基站子系统由基站控制器(BSC)和多个基站(BTS)组成,BTS 负责无线信号的传输,BSC负责对多个BTS进行管理与控制。
3.2 主控制器(MSC)主控制器是网络的核心节点,负责处理用户的呼叫、系统间的信令传输等。
3.3 数据库数据库存储用户的注册信息、呼叫记录等。
4. 2G移动通信的工作原理2G移动通信的工作原理如下:4.1 首次接入当一个移动设备首次接入2G移动通信网络时,需要进行注册。
设备向网络发送注册请求,网络接收到后,将设备的信息存储到数据库中,并为设备分配一个临时标识。
4.2 呼叫过程当用户发起呼叫时,移动设备会向网络发送呼叫请求,网络接收到后,查找目标用户的位置,并将呼叫请求转发给目标用户所在的基站。
基站接收到呼叫请求后,向目标用户发起寻呼,当目标用户接听时,呼叫建立。
4.3 呼叫结束呼叫结束时,设备和网络会进行一系列的信令交互,最终释放呼叫资源。
5. 2G移动通信的优缺点2G移动通信系统具有以下优点:- 高容量:2G系统支持多用户通信,提供更高的容量。
第3章2G移动通信系统及技术应用详解精品PPT课件

NB
使用信道:BCCH、PCH、AGCH、SDCCH、TCH 格式
41
FB
使用信道:FCCH(使MS获得频率上的同步) 格式
42
SB
使用信道:SCH,使MS获得时间同步 格式
43
AB
使用信道:RACH 格式
44
DB
使用:无信息需传输时,代替NB发送,以避
免由于干扰和噪声影响而使MS误动作
–操作维护子系统(OSS)
OMC
–移动台子系统(MS)
10
11
(1) 网络子系统NSS
功能:系统交换(MSC) 用户数据管理(HLR) 移动性管理(VLR) 安全性管理(AUC) 移动设备管理(EIR)
12
MSC:电话交换功能----核心功能
呼叫建立,路由选择,控制、终止呼叫 交换区内切换 业务提供,费用信息 信令及网络接口
CCCH: (所有MS共用)
– PCH ↓:用于寻呼MS – RACH↑:用于寻呼响应或主呼接入,
申请分配一个SDCCH – AGCH ↓:用于为MS分配一个SDCCH
DCCH: (给特定的MS)
– SDCCH :分配TCH前,呼叫建立过程中传系统信令, 如:登记、鉴权
– SACCH:传连接信令,与TCH、SDCCH相关 如:RSSI报告,MS功率管理,时间调整
– 类型:普通MSC 网关MSC(GMSC) 汇接MSC(TMSC)
----选路 ----汇接
13
– HLR:存所有被管理用户的数据 ----静态数据库
功能:用户数据管理 存储信息:用户信息(入网、业务…)
位置信息(LAI) 号码:MDN(GSM中为MSISDN)、IMSI
– VLR:临时存储进入被控区域的移动用户的 信息----动态数据库
第三章移动通信系统ppt课件

REPORTING
• 移动通信系统概述 • 无线传输技术 • 网络架构与协议 • 移动终端与设备 • 移动通信业务与应用 • 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 • 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目录
PART 01
移动通信系统概述
REPORTING
移动通信发展历程
第二代移动通信(2G)
数字语音通信,如GSM、CDMA 等系统。
网络钓鱼与社会工程学攻 击
通过伪造网站、邮件等手段诱 导用户泄露个人信息或执行恶 意操作。
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 DDoS)
通过大量请求拥塞目标服务器 ,使其无法提供正常服务。
无线网络安全威胁
包括无线窃听、中间人攻击等 ,可能导致用户数据被截获或 篡改。
加密技术与身份认证
对称加密技术
采用相同密钥进行加密和解密,如 AES、DES等算法。
用
PART 05
移动通信业务与应用
REPORTING
语音业务
01
02
03
语音通话
提供基本的语音通话功能 ,包括本地通话、长途通 话和国际漫游通话等。
语音信箱
当用户无法接听电话时, 可将来电转接到语音信箱 ,以便用户随后听取留言 。
呼叫转移
用户可将来电转移到另一 个电话号码,以便在无法 接听电话时不错过重要来 电。
移动设备硬件组成
处理器
控制设备运行,执行各种指令
内存
存储和访问数据,影响设备性能
存储设备
如硬盘、闪存等,用于长期存储 数据
通信模块
如无线网卡、蓝牙模块等,用于 与其他设备或网络进行通信
输出设备
如显示器、扬声器等,用于输出 数据和结果
输入设备
移动通信技术第2版课件第3章

3.1.4 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6)帧结构
※另外,GSM蜂窝系统规定上行传输(MS到BTS)所用的帧号和下行传输
(BTS到MS)所用的帧号相同,但上行帧(相同号码)比下行帧,在时间上推后3 个时隙,如图所示。这样规定的目的是允许移动台在这3个时隙的时间内,进行 帧调整和对收发信机的调谐和转换。
3.1 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3.1.3 GSM网络接口
5)MSC之间的接口(E接口):E接口定义为控制相邻区域
的不同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之间的接口,主要用于交 换移动用户在MSC之间进行越局切换时的有关信息。
6)MSC与EIR之间的接口(F接口) :F接口用于MSC和
设备识别寄存器(EIR)之间的信令交换,用于交换相关的国
3.1
4)信道类型:
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3.1.4 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GSM系统物理信道 中信道 业务信道(TCH) 逻辑信道 控制信道(CCH)
广播信道(BCH)
公共控制信道(CCCH
专用控制信道(DCCH
3.1
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3.1.4 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5)突发脉冲序列 :
11) HLR号码
切换号码 (HON)是指当进行移动交换局间越局切换时,为选择路由, 由目标MSC(即要求切换到的MSC)临时给移动用户分配的一个号码。
3.1 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3.1.3 GSM网络接口
移动通信网(PLMN)接口如下图
3.1 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3.1.3 GSM网络接口 1)MSC与BSS之间的接口(A接口):A接口定义为移动
际移动设备识别码管理信息。
移动通信系统原理课件

WCDMA/HSPA/HSPA+
总结词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
详细描述
WCDMA(宽带码分多址)是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基于CDMA技术。HSPA(高速分组接入)和 HSPA+(高速分组接入演进)是WCDMA的升级,提供了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更高效的分组交换。
CDMA20
总结词
另一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
详细描述
CDMA2000是另一种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基于CDMA技术 。与WCDMA相比,CDMA2000在北美地区更为流行。
TD-SCDMA
总结词
具有中国特色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
详细描述
TD-SCDMA(时分同步码分多址)是 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 ,采用了时分同步技术。
LTE/SAE
总结词
调相 (PM)
载波的相位随信号变化。
调相调频 (PM/FM)
同时使用相位和频率表示信息。
数字调制
使用数字信号来调制载波。
信道编码与分集技术
信道编码
通过增加冗余信息来提高通信的可靠性。
分集技术
通过合并多个信号来提高信号质量。
无线资源管理
功率控制
控制每个用户的发射功率以防止干扰。
频率分配
为用户分配最佳的通信频率。
5G技术发展
5G技术是移动通信领域的重要突破 ,具有高速率、低时延、大连接等优 势,为各种应用场景提供了更好的支 持。
5G应用场景
5G技术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包括智 慧城市、工业自动化、自动驾驶、远 程医疗等,将深刻影响社会和经济的 发展。
物联网与移动通信的融合
物联网的发展
物联网是实现万物互联的关键技术,移 动通信与物联网的融合将推动各行业的 数字化转型。
《移动通信基本原理》课件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隐私保 护的挑战,需要采取有效的技术和管 理措施来保护用户隐私,避免用户数 据被滥用和泄露。
06
实践环节
实验内容与要求
实验一:信号传输实验 验证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失真现象。 观察不同调制方式对信号质量的影响。
实验内容与要求
01
掌握信号解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移动通信基本原理》ppt课件
目录
• 移动通信概述 • 移动通信技术基础 • 移动通信网络技术 • 移动通信业务与应用 • 移动通信发展趋势与挑战 • 实践环节
01
移动通信概述
移动通信定义
移动通信
指通信双方至少有一方在移动中进行信息交换的通信方式。
特点
不受地理位置限制,具有无线通信灵活性。
应用
详细描述
多媒体业务是移动通信中新兴的业务,包括音频、视频、图像等多媒体内容的传 输和展示。随着移动终端性能的提高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多媒体业务逐渐成为移 动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内容和服务。
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应用
总结词
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应用是移动通信中具有广阔前景的业务领域。
无线资源管理
01
02
03
无线资源管理概述
介绍无线资源管理的概念 、目的和功能。
信道分配
描述信道分配的原理和技 术,包括频分多址、时分 多址和码分多址等。
功率控制
介绍功率控制的原理和技 术,包括开环和闭环功率 控制等。
网络优化与规划
网络优化与规划概述
介绍网络优化与规划的概念、目的和功能。
网络覆盖优化
数据业务
总结词
数据业务是移动通信中最重要的业务之一,为用户提供各种数据传输服务。
2G课件 第3章 移动通信的网络结构

交叠区面积
1.2πr2
0 .73πr2
0.35πr2
由表3-1可见,在服务区面积一定的情况下,正六边形小 区所需的基站数最少,也就最经济。正六边形的网络形同 蜂窝,因此,把小区形状为六边形的小区制移动通信网称 之为蜂窝网。
3.2 信
令
在移动通信网中,除了传输用户信息(如话音信息)之外,为使全网 有秩序地工作,还必须在正常通话的前后和过程中传输很多其它的控 制信号,诸如一般电话网中必不可少的摘机、挂机、空闲音、忙音、 拨号、振铃、回铃以及无线通信网中所需的频道分配、用户登记与管 理、呼叫与应答、过区切换和发射机功率控制等等信号。这些与通信 有关的一系列控制信号统称为信令。 信令不同于用户信息,用户信息是直接通过通信网络由发信者传输到 收信者,而信令通常需要在通信网络的不同环节(基站、移动台和移 动控制交换中心等)之间传输,各环节进行分析处理并通过交互作用 而形成一系列的操作和控制,其作用是保证用户信息有效且可靠地传 输。因此,信令可看作是整个通信网络的神经中枢,其性能在很大程 度上决定了一个通信网络为用户提供服务的能力和质量。 严格地讲,信令是这样一个系统,它允许程控交换、网络数据库、网 络中其它“智能”节点交换下列有关信息:即呼叫建立、监控、拆除、 分布式应用进程所需的信息(进程之间的询问/响应,或用户到用户 的数据)、网络管理信息。
3.2.2 数字信令
1.数字信令的构成与特点 在传送数字信令时,为了便于接收端解码,要求数字信令 必须按一定格式编排。信令格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通信 系统的信令格式也各不相同。常用的信令格式如图3-4所 示。它包括前置码(P)、字同步码(SW)、地址或数 据码(A或D)、纠错码(SP)等四部分。
3.1.3 服务区形状
移动通信 第3章 数字移动通信系统(2G)

第3章 数字移动通信系统(2G)
G接口。G接口定义为两个VLR之间的接口。当采 用临时移动用户识别码(TMSI)时,此接口用于 向分配TMSI的VLR询问此移动用户的国际移动用 户识别码(IMSI)的信息。 GSM系统通过MSC与其他公用电信网互连,一般 采用SS7号信令系统接口。其物理链接方式是通 过在MSC与PSTN或ISDN交换机之间采用2.048 Mb/s PCM数字传输链路实现。
第3章 数字移动通信系统(2G)
MSC是GSM网络的核心部分,也是GSM系统与 其他公用通信系统之间的接口,主要是对位于它 所管辖区域中的移动台进行控制、交换。 OMC主要对GSM网络系统进行管理和监控。 VLR是一个动态的数据库,用于存储进入其控制 区用户的数据信息,例如用户的号码、所处位置 区的识别、向用户提供的服务等参数,一旦用户 离开了该VLR的控制区,用户的有关数据将被删 除。
第3章 数字移动通信系统(2G)
2、GSM网络接口
A接口。 A接口定义为网络子系统与基站子系统之 间的通信接口,其物理连接是通过采用标准的 2.048Mb/sPCM数字传输链路来实现。此接口传 送的信息包括对移动台及基站的管理、移动性和 呼叫接续管理等。
Abis接口。 Abis接口定义为基站子系统的基站控 制器与基站收发信机两个功能实体之间的通信接 口, 用于BTS(不与BSC放在一处)与BSC之间 的远端互连方式。该接口支持所有向用户提供的 服务,并支持对BTS无线设备的控制和无线频率 的分配。
第3章 数字移动通信系统 (2G)
第3章 数字移动通信系统(2G)
3.1 GSM系统概述
GSM的英文全名为: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中文译为全球移动通信系统, 俗称“全球通”,是一种起源于欧洲的数字移动通 信系统标准。早在1982年,欧洲已有几大模拟蜂窝 移动系统在运营,例如北欧多国的NMT(北欧移动 电话)和英国的TACS(全接入通信系统),西欧其 它各国也提供移动业务。但由于各国之间的移动通 信系统的体制和标准不统一,移动通信很难实现国 家间的漫游,为了方便全欧洲统一使用移动电话, 北欧国家向CEPT(欧洲邮电行政大会)建议制定 一种公共的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标准,统一规范欧洲 电信业务,因此成立了一个在ETSI技术委员会下的 “移动特别小组(Group Special Mobile)”,简 称“GSM”,来制定有关的标准和建议书。
第3章数字移动通信系统(2G).pptx

在GSM系统中,其空中接口就是指MS和BSS之 间的接口,又称Um接口。空中接口是借助无线电 波传递信息的,连接的用户众多,而且随着用户 终端的多样性和环境的复杂多变,空中接口呈现 广泛性和多样性。
清华大学出版社
第3章 数字移动通信系统(2G)
3.2.1 技术参数
表3-1 我国GSM系统的主要技术参数
清华大学出版社
第3章 数字移动通信系统(2G)
MSC是GSM网络的核心部分,也是GSM系统与 其他公用通信系统之间的接口,主要是对位于它 所管辖区域中的移动台进行控制、交换。 OMC主要对GSM网络系统进行管理和监控。 VLR是一个动态的数据库,用于存储进入其控制 区用户的数据信息,例如用户的号码、所处位置 区的识别、向用户提供的服务等参数,一旦用户 离开了该VLR的控制区,用户的有关数据将被删 除。
特性
频段(MHz)
工作频带(MHz) 每帧TDMA的时 隙数 上下行隔离 (MHz) 频道间隔(KHz) 频道数
GSM900
890-915(上行) 935-960(下行
)
25
GSM1800
1710-1785(上 行)
1805-1880(下 行)
75
8
8
45
95
200
200
124
374
清华大学出版社
第3章 数字移动通信系统(2G)
3.GSM业务
基本业务
电信业务,主要指包括电话、紧急呼叫、传真和短消息 服务等。
承载业务,不仅支持语音业务,还支持数据业务。
补充业务,是对基本业务的改进和补充,非单独 的,需和基本业务一起提供服务。主要包括呼叫 前转、呼叫限制、呼叫等待、会议电话和计费通 知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3.1.1 GSM系统组成及网络结构
GSM系统组成 GSM系统网络结构
9
1.GSM系统组成
GSM系统 (符合典型2G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结构)
–网络子系统NSS(或交换子系统SS)
MSC HLR、VLR、AUC、EIR
–基站子系统(BSS)
BSC BTS
二次交织
26
GSM中的编码过程
– A/D – 分段 – RPE/LTP – 信道编码 – 交织 – 信息经交织编码形成8帧, 每帧114bit。将114bit分 成两段,填入普通突发 脉冲序列。
27
分级帧结构
由普通突发脉冲序列构成帧、复帧、超帧、超 高帧的分级帧结构
– 每个突发脉冲序列共156.25bit,占时577μs,在一个 时隙中发送
双工间隔:45MHz – 频带宽度:25MHz
载频间隔:200KHz (频道间隔) 信道分配:每载频8时隙;全速信道8个
7
通信方式:全双工 (准双工) 信道总速率:270.8kbit/s 调制方式:GMSK 话音编码:RPE-LTP
输出速率:13kbit/s 数据速率:9.6kbit/s(低速) 跳频速率:217跳/秒 每时隙信道速率:33.8kbit/s 其他技术:FDMA/TDMA多址技术、跳频、间断传
功能:移动性管理 用户离开时,信息即被删除
14
– EIR:存移动设备的ESN
功能:防止非法设备入网使用 比较白、灰、黑名单
移动设备管理
– AC:存鉴权信息和加密密钥等用于安全方 面的信息
功能:安全性管理
注:HLR/AC MSC/VLR
15
(2)基站子系统BSS
组成:无线信号收发(BTS) 无线资源管理(BSC)
3
模拟系统的缺点
– 设备体制混杂 – 制式混杂 – 业务种类单一 – 频率利用率低 – 容量小 – 安全性、保密性差 – 手机体积大,电池充电后有效工作时间短
4
3.1 GSM
GSM系统组成及网络结构 GSM数字信号的处理 GSM中的频率利用 GSM中的无线接口
5
GSM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优点
– 移动用户管理----HLR 计费管理 ----MSC、GMSC 移动设备管理----EIR 移动网络管理----OMC
– OMC:
网络监视、操作 无线规划 交换系统管理 性能管理
……
17
(4)移动台MS
MS:提供用户接入系统的接口
– 用户设备:手机、车载台、MT… – MS=ME+UIM(GSM中为SIM)
移动台必须插入UIM才能正常呼叫 在紧急呼叫时可不插UIM
如:119、120、110、122、112
18
2.GSM系统网络结构
我国的GSM网络结构:二、三级混合网络结构
– 二、三级混合网络结构的连接方案
TMSC1:网状结构,各省一对 TMSC2:与对应的一对TMSC1相连 MSC:与对应的两个TMSC相连
移动通信技术 (第3版)
第3章 2G移动通信系统及技术应用
1
第3章 2G移动通信系统及技术应用
内容
– GSM、GPRS和IS-95 CDMA系统的网络结构、关键 技术及无线接口
重点
– GSM、GPRS和IS-95 CDMA系统网络结构、关键技 术
– GSM、GPRS系统的帧结构、用户数据的传输 – 扩频通信基本原理
19
GSM话路网网络结构
– 二级网络结构 TMSC1、MSC
– 三级网络结构 TMSC1、TMSC2、MSC
20
3.1.2 GSM数字信号的处理
BS与MS的数字信号处理过程相似
区别:基站处理信号来自MSC的64kbit/s的PCM信号(8bit) MS处理的语音信号来自话筒
MS对语音信号的处理过程
– 8个时隙组成一个4.62ms的TDMA帧 – 26个话音TDMA帧组成一个持续时间为120ms的复
–操作维护子系统(OSS)
OMC–移动台子系统(MFra bibliotek)10
11
(1) 网络子系统NSS
功能:系统交换(MSC) 用户数据管理(HLR) 移动性管理(VLR) 安全性管理(AUC) 移动设备管理(EIR)
12
MSC:电话交换功能----核心功能
呼叫建立,路由选择,控制、终止呼叫 交换区内切换 业务提供,费用信息 信令及网络接口
– BSC: 功能:各种接口管理, 无线资源和无线参数管理
如:切换定位、时间确定;功率控制;时间提前量确定
– BTS:
功能:提供与MS的接口及无线链路 由BSC控制并服务于某小区的无线收发设备,
完成信道转接,与MS间无线传输及相关控制
16
(3)操作维护子系统OSS
功能:操作控制、维护管理
主要管理项目及功能单元:
– 频谱利用率更高,进一步提高了系统 容量
– 提供了一种公共标准,便于全自动漫游 – 提供新型非话业务,与ISDN兼容 – 保密性好,安全性好 – 数字传输技术抗衰落性强,传输质量高,话
音质量好 – 可降低成本费用,减小设备体积
6
GSM技术指标及参数
频段:
– GSM900:下行:935~960MHz 上行:890~915MHz
2
难点
– GSM、GPRS和IS-95 CDMA系统的无线接口、关键 技术
– 码分多址技术基本原理
目的和要求
– 掌握GSM、GPRS、IS-95 CDMA系统的网络结构、 关键技术和帧结构
– 了解GSM、GPRS、IS-95 CDMA系统无线接口中的 信道配置
– 理解码分多址技术与扩频通信基本原理
– 类型:普通MSC 网关MSC(GMSC) 汇接MSC(TMSC)
----选路 ----汇接
13
– HLR:存所有被管理用户的数据 ----静态数据库
功能:用户数据管理 存储信息:用户信息(入网、业务…)
位置信息(LAI) 号码:MDN(GSM中为MSISDN)、IMSI
– VLR:临时存储进入被控区域的移动用户的 信息----动态数据库
21
1.话音编码
GSM的话音编码:RPE-LTP
– 编码过程
预处理 线性预测 短时分析预测 长期预测 规则激励编码
22
2.信道编码
信道编码方法:
信道编码后输出速率: 456bit/20ms = 22.8kbit/s
23
3.交织
GSM中的交织(第一次交织)
24
重排和交织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