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垃圾处理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美国废品管理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美国废品管理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ogra”
安达信在舞弊案中扮演不光彩的角色


废品管理公司的造假手段并不高明,之所以屡屡得逞,主要是其造假行为得到为之 审计的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的配合和默许。安达信与废品管理公司的关系源远流长, 该公司1971年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之前,便已聘用安达信为其审计,直至2002年 安达信因安然事件丧失上市公司审计资格时,双方才终止审计聘约。除了从事年度 财务报表审计和季度财务报表审阅外,安达信还向废品公司提供许多重大的咨询服 务。截至1997年舞弊曝光止,废品管理公司历史上的每一位首席财务官(CFO)、首 席会计官(CAO)都曾是安达信的注册会计师。SEC对安达信的起诉状表明,20世纪90 年代,曾在安达信任职,后跳槽到废品管理公司担任重要会计与财务管理职务的多 达14人。 事实上,早在1988年,安达信就已经发现了废品管理公司的财务舞弊行为。安达 信并没有按照审计准则的要求予以揭露,而是妥协让步,与废品管理公司的管理当 局达成了一份秘密协议。废品管理公司同意在未来10年“消化”累积的会计处理错 误、改变现行(错误的)会计处理方法。这份长达四页的秘密协议,安达信称之为 “行动步骤”(Action Steps)。秘密协议详细列示了废品管理公司不适当的会计 处理并提出32项“必须”采取的步骤以更正这些错误处理。用安达信的话说,这样 可以“使废品管理公司的会计处理达到最低的可接受水平”。正是有了安达信的 “保驾护航”,废品管理公司才得以在相当长的期间内心安理得地掩饰其过去的财 务舞弊行为。
最后结局
作茧者终自缚。财务丑闻曝光后,损失惨重的投资 者在控告废品管理公司管理当局的同时,也将安达信列 为被告,安达信因此向投资者赔偿了2.2亿美元。监管 部门从安达信详细记录的审计底稿中,掌握了安迷信通 同舞弊的铁证,美国司法部曾经考虑以刑事罪起诉安达 信,后在双方律师的调停下,司法部发出了“下不为例” 的警告。在废品管理公司案件中,安达信审计底稿记录 详细,通同舞弊证据确凿,在诉讼过程中处于十分被动 的局面。或许是由于这个“惨重教训”的缘故,安达信 才会在安然事件曝光前夕,孤注一掷,销毁审计档案, 并最终以“妨碍司法罪”终结了自己89年的“光辉历 史”。

建筑垃圾的处理及利用

建筑垃圾的处理及利用

建筑垃圾处理与再生利用的实际意义
视频资料\建筑垃圾变废为宝.f4v
建筑垃圾的处理与再生利用方法
的可利用组分如金属、废木料进行回收利用后,运往建筑垃圾填埋场进
新闻信息
建筑垃圾变废为宝
建筑垃圾不是垃圾,而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最彻底的解 决方法就是使用建筑垃圾处理设备,变废为宝,遵循“减量化 ”“资源化”“无害化”“产业化”才是根本。
该再生混凝土应 用于一单层公路路 面,其再生集料组 成粒径如图所示:
经济效益分析
以年产40万立方米再生混凝土的生产规模为例:
根据建材市场调查资料,原材料的价格如下: 水:1元/吨;水泥:230元/吨;砂:50元/吨;碎石:30元/吨;外加剂:2200
元/吨(平均值) 成本及利润估算:
原材料费:143元/m3;工资:4元/ m3;动力:20元/ m3;管理费:12.5元 /m3;维修费:5元/m3;折旧费:15元/m3;不可预见费:5元/m3;总成本 :204.5元/m3;预期售价:250元/m3
建筑垃圾是指对建筑物、构 筑物的建设、维修、拆除和 装修的活动中产生的对建筑 物本身无用或不需要的排出 物料。
建筑垃圾的组成及分类
惰性物料
建筑垃圾组成
非惰性物料
大多为固体废弃物, 主要 有:渣土、散落的砂浆和混 凝土、碎金属、竹木材、废 弃的装饰材料以及各种包装 材料和其他废弃物等。
基坑土 碎石块 混凝土块 砖瓦碎块
积极推进建筑垃圾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发 展思路,以实现再生资源高效利用的绿色循环模式。
走进盈创公司:循环经济的领先者 http://
解决我国现存问题的基本对策
加强宣传教育,转变思想观念;完善法律法规,明确责任, 协调分工。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案例分析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案例分析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案例分析概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次文档将通过分析不同领域的实际案例,探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并介绍一些成功实施的策略和做法。

案例一:城市垃圾处理与资源回收(500字)背景描述:现代都市生活中产生了大量的垃圾,垃圾处理成为了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之一。

如何有效地处理垃圾,并实现资源回收利用,成为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

案例简介:以日本东京为例,该城市在垃圾处理与资源回收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他们采用了分类收集、焚烧和填埋等多种方式进行垃圾处理,并推行了强制性的回收制度。

成功因素:1.强制性政策:东京市政府采取法规措施,强制居民对垃圾进行分类,罚款制度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2.技术创新:引入了垃圾焚烧技术,既能减少垃圾体积,又能产生能源。

3.国民意识:东京市政府进行了大规模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了居民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回收的认识。

可取之处:1.学习分类收集经验:借鉴东京分类收集制度,推广落实垃圾分类措施。

2.推广垃圾焚烧技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解决垃圾处理难题。

3.加强舆论引导:通过舆论宣传,提升公众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

案例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500字)背景描述:随着非可再生能源的日益枯竭,世界各国开始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力度。

利用可再生能源不仅可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还有助于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案例简介:以德国为例,该国在可再生能源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他们通过政府激励政策和技术创新,大力发展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

成功因素:1.政府激励政策:德国政府采取了补贴和优惠政策,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者参与可再生能源项目。

2.技术研发创新:德国在太阳能电池板和风力发电机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技术研发,推动了可再生能源的技术进步。

3.国际合作交流:德国积极与其他国家进行合作交流,在技术、经验上进行互利共赢。

可取之处:1.制定激励政策:通过激励政策吸引投资者参与可再生能源项目开发。

国外生态城市典型案例分析与经验借鉴

国外生态城市典型案例分析与经验借鉴

李海龙引言国外生态城市典型案例分析瑞典斯德哥尔摩斯德哥尔摩曾是一个城市的低碳、生态、绿色发展是解决资源能源危机、空气污浊、水缓解生态环境恶化、应对气候变化等问题的重要途径。

国外很多国家都把建设生态城市作为公共政策来推动和污染严重,甚至不能在湖中游泳的工业引导城市发展,并积累了诸多成功经验。

我国很多城市城市,但经过一系列努力已成为世界著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空气污染、资源短缺、交通拥堵等问年被欧洲经济学名的生态城市。

2007 题困扰,也存在看病难、就业难、房价高、环境差、食年被2010人智库评为全球宜居城市,品安全、缺乏特色等问题,亟需转型发展。

在国家可持委员会授予“欧洲绿色之都”称欧洲续发展和生态文明战略引导下,各地均提出建设生态城德哥尔摩在能源、交通、资源号。

斯市的发展目标,并在最近几年陆续开始了实质性建设,等领域均有突出表现。

回收利用特别是生态新城建设呈现出数量多、规模大、速度快的年在能源方面,该市自上世纪50 特点。

但由于理念、政策、技术、管理等方面尚未形成以来利用电加热系统逐步取代燃煤代系统的标准体系,部分项目存在理念和技术的偏差而受油锅炉为商业和住宅楼宇供热,和燃到专家和公众的质疑。

区的居民采用海水制冷系统调部分地为了解国外生态城市建设重点领域的主要做法,吸取建筑规范规定所有新建建筑节室温。

其成功经验,本文通过部分国外典型生态城市的研究,平/大使用量一次能源最 100千瓦时分析其建设特征,以期对国内生态城市建设提供借鉴。

推动既有公共建筑的节方米,并大力的用源利用要求60%能改造。

城市能源消费要来自能电量和20%的一次的家庭购买可再生能源。

该是有 12%源产生的电力,独立认证的由可再生能气可用于居民污水处理过程产生的沼做饭。

在交通方面,斯德哥尔摩通过一系列创新措施来实现绿色交通。

首先,在市中心建设功能混合的生态住区来减少出行需求,降低私家车使用;第二,通过改造街道来增加步行和自行车道,建设轨道交通,增加通勤公交运量,使每平方公里城市用地的步行和自行车道长公里,人均专用自行车道达到4度达到米;第三,在市中心易引起交通拥堵1欧元的通行税,的地区征收每天最高6高了拼车和非机动出行比例;第四,提力鼓励交通工具使用可再生能源,大1图瑞典斯德哥尔摩公共交通体系的公共交通利用可再生能源 75%目前产生的北京规划建设| ) 生态城市实践样本(之三话题服务设施,如学校、商店、办公、娱乐图2 英国North West Bicester生态城镇规划图电力、生物燃料和沼气,100%的公共汽车使用可再生能源,9%的私家车采用乙醇、沼气、混合动力电动或超低排放汽车。

国外环境政策案例分析

国外环境政策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173.1日本环境污染问题产生与环保历程在战后日本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不同时期的环境污染情况和对环境污染问题的认识及界定不同,日本政府在各个时期的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和发挥的作用也是不同的。

日本的环境政策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所谓末端治理对策时期,时间跨度从1953年起、历经1967年的《公害对策基本法》和1968年的《大气污染防止法》,到1971年设置环境厅。

第二阶段是从1992年的联合国环发大会到2000年。

其间颁布了《环境基本法》(1993年),制定了第一期《环境基本计划》,这段时期是环保重点从可持续性发展向循环型社会过渡的时期。

第三阶段以2000年确定第二期《环境基本计划》和《循环型社会形成基本法》为标志,环保政策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二战后,日本政府推行的国家战略是“经济立国”战略,即日本在所有方面都围绕着经济发展这个中心服务。

在“经济立国”国家战略下,日本战后长期以来以追赶欧美先进国家为目标,迅速推进工业化进程。

日本在迅速推进工业化过程中,特别是在推进重化工业化的时期,由于奉行“经济增长第一主义”理念,出现、发生了当今许多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所存在的环境污染的严重问题。

日本在重工业化过程中,企业在追求“生产第一主义”理念下,进行大量生产、大量排污,而没有考虑到公害对环境的破坏问题,使公害问题日益严重起来。

60年代,水俣病、哮喘病、疼痛病和四日市公害为代表的各种公害问题,造成了大量的公害受害者。

与此同时,由于公害受害者的上诉,还引起了各种纠纷。

据统计,1972年日本全国共发生了87764件公害纠纷(徐世刚,2003)。

可见,日本重化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公害问题之多是前所未有的。

由于上述公害问题己成为日本整个社会密切关注的问题,日本政府开始着手环境的治理与保护工作。

这个时期,日本政府主要的对策是通过制定、完善与环境相关的法律对企业进行排污限制。

如,1967年制定了《公害对策基本法》,1968年制定了《大气污染防止法》和《噪音规则法》,1970年日本国会又全面修改了《公害基本法》,并制定了《海洋污染防止法》等有关环境保护的14项法律。

医疗垃圾分类及处理ppt课件

医疗垃圾分类及处理ppt课件
的污染
填埋技术要求: 选择合适的填 埋场地,确保 填埋场地的稳 定性和安全性
填埋技术流程: 医疗垃圾预处 理、填埋、封
场、监测等
填埋技术优缺 点:优点是处 理成本低,缺 点是容易造成 地下水污染和
土壤污染
其他处理方法
焚烧处理:通过高温焚烧,将医疗垃圾 0 1 转化为无害气体和残渣
化学处理:利用化学试剂,将医疗垃圾 0 2 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分解和转化
毒剂等
放射性废物:如废 弃的放射性物质、
放射性仪器等
药物性废物:如废 弃的药品、疫苗等
医疗废物包装物: 如废弃的包装袋、
包装盒等
医疗垃圾的特点
传染性:医疗垃 圾可能含有病原 体,具有传染性, 需要严格处理。
01
复杂性:医疗垃 圾种类繁多,处 理方式多样,需 要根据不同种类 进行分类处理。
03
02
危害性:医疗垃 圾可能含有有毒 有害物质,对人 类健康和环境造 成危害。
化学消毒技术
原理:利用化学物 质对医疗垃圾进行 消毒处理,使其达 到无害化标准
01
常用化学物质:次 氯酸钠、过氧化氢、 戊二醛等
02
处理流程:收集、 分类、消毒、处理、 排放
03
04
缺点:可能产生二 次污染,需要严格 控制化学物质的使 用量
05
优点:处理效率 高,操作简便, 成本较低
填埋技术
填埋技术原理: 将医疗垃圾进 行填埋处理, 以减少对环境
社会参与:鼓励企 5 业和社会组织参与 医疗垃圾分类处理 的宣传和实践
总结与展望
总结
医疗垃圾分类的重 要性:保护环境, 减少污染,提高资
源利用率
医疗垃圾处理设施 的建设:提高处理 能力,满足医疗需

垃圾分类的成功案例

垃圾分类的成功案例

技术水平
国内在垃圾处理技术方面还有待提高,而国外已经 具备了较为先进的技术和设施。
社会氛围
国内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识和参与度逐渐提 高,但与国外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03
成功案例一:瑞典垃圾分类
瑞典垃圾分类制度
分类标准
瑞典采用源头分类的方式,将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 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四大类。各类垃圾有明确的投放 标准和指导。
鼓励技术创新
支持新技术在垃圾分类领域的 应用,提高分类效率和资源回
收率。
05
成功案三:德国垃圾分类
德国垃圾分类制度
1 2 3
分类标准
德国将垃圾分为四类,包括生活垃圾、纸质垃圾 、生物垃圾和玻璃垃圾,各类垃圾均有明确的投 放标准和要求。
投放方式
德国采用定点投放和上门收集两种方式,居民需 将分类好的垃圾投放到指定地点或等待专门人员 上门收集。
分类标准
日本将垃圾分为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资源垃圾和大件垃圾等, 每类垃圾都有详细的投放指南。
投放方式
居民需要在指定时间将垃圾投放到指定地点,并遵守相关规定,如 破损垃圾需清洗干净后投放。
实施效果与成果
资源回收
通过垃圾分类,日本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回收和再 利用,减少了资源浪费。
环境改善
垃圾分类有效减少了垃圾填埋和焚烧的数量,降 低了对环境的污染。
倡导全民参与,共建美好家园
增强公众环保意识
通过宣传教育、公益活动等方式,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让更多人参与到垃圾分类中来。
推广成功案例经验
将成功案例中的好做法、好经验进行推广,促进不同地区、不同城市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垃圾分类事业的发 展。
创新参与方式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典型案例分析报告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典型案例分析报告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典型案例分析报告1.引言生态城市建设是应对全球环境挑战的重要举措,许多国家在此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本文将对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生态城市建设提供经验和借鉴。

2.案例一:斯德哥尔摩,瑞典斯德哥尔摩是瑞典的首都,也是世界上最具生态城市特色的城市之一。

该城市在生态城市建设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创新举措。

首先,斯德哥尔摩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目前有超过90%的电力来自于可再生能源。

其次,该市实施了严格的垃圾分类和回收制度,实现了垃圾“零填埋”。

此外,斯德哥尔摩还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和自行车出行,以减少汽车使用量。

这些措施使得斯德哥尔摩成为一个环境友好型城市,并取得了显著的环境改善效果。

3.案例二:新加坡新加坡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城市国家,其生态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首先,新加坡在水资源管理方面进行了创新。

由于缺乏自然水源,新加坡实施了严格的水资源管理措施,包括雨水收集和再利用、海水淡化等技术手段。

其次,新加坡注重绿化和生态系统保护,通过建设公园、保护自然湿地等方式增加城市的绿色空间。

此外,新加坡还大力推广公共交通和鼓励低碳出行,以减少交通排放。

这些措施使得新加坡成为一个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

4.案例三:芬兰赫尔辛基芬兰赫尔辛基是北欧地区最大的城市,也是一个具有鲜明生态城市特色的城市。

赫尔辛基在能源领域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包括发展地热能、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并建设了智能电网系统,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

此外,赫尔辛基还注重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通过绿色建筑和城市绿化来改善城市环境。

赫尔辛基还大力发展可持续交通系统,包括自行车道、电动汽车充电桩等设施,以鼓励低碳出行。

这些措施使得赫尔辛基成为一个绿色、宜居的生态城市。

5.案例四:澳大利亚墨尔本墨尔本是澳大利亚第二大城市,也是一个典型的生态城市。

墨尔本在水资源管理方面进行了创新,包括雨水收集和再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等措施。

环境治理案例分析

环境治理案例分析

环境治理案例分析在城市化进程中,环境治理问题日益突出,各地纷纷采取措施进行环境治理。

本文将通过借鉴世界各国成功的环境治理案例,分析其实施过程、取得的成效以及经验教训,旨在为我国环境治理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日本东京都清洁水域行动计划日本是一个高度城市化的国家,面临着水资源紧缺、水质差和水体污染等问题。

东京都政府在2002年启动了清洁水域行动计划,通过治理污水、改善水体质量,有效提升了水环境质量。

为了实施行动计划,东京都政府制定了严格的排污标准,强化了对企业和居民的污水处理要求。

同时,推行了资源回收利用政策,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该行动计划在实施过程中,注重政府、企业和居民的协同合作。

政府加大了对环保投资的支持力度,企业主动采取了减排措施,居民也积极参与了宣传教育活动,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经过多年的努力,东京都的水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河流水质达到了可供游泳的标准,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提升。

这一案例的成功经验是坚持科学规划,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居民共建的良好模式。

二、德国柏林市的垃圾分类与资源利用柏林市是德国的首都,也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城市。

过去,柏林市面临着垃圾处理难题,随着城市发展,垃圾产量不断增加,传统的垃圾填埋处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需求。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柏林市政府开展了垃圾分类与资源利用的工作。

他们将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废弃物和其他垃圾,并通过不同的回收渠道进行处理。

同时,柏林市政府积极引导企业开展资源循环利用,与民间组织合作开展环保宣传和教育。

在实施过程中,柏林市政府注重了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建立了严格的垃圾分类管理制度。

他们还通过建立垃圾分类站点和回收中心,提供便利的回收设施,鼓励市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工作。

由于柏林市政府的不懈努力,垃圾分类与资源利用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垃圾填埋量大幅减少,回收利用率大幅提高,有效解决了垃圾处理难题。

柏林市政府的成功经验是政府引导与市民参与相结合的模式,以及持续改进、完善政策法规的重要性。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典型案例分析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典型案例分析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典型案例分析1. 引言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在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和资源利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典型的国外生态城市建设案例,探讨其成功经验和值得借鉴的做法。

2. 案例一:斯德哥尔摩,瑞典斯德哥尔摩是一个充满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城市。

该城市采用了多种创新的方法来改善环境质量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例如,斯德哥尔摩实施了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限制了汽车的使用,并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和自行车出行。

此外,该城市还大力推广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如风能和太阳能。

这些举措不仅减少了碳排放,还为居民提供了清洁的能源。

3. 案例二:弗莱堡,德国弗莱堡是德国一座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理念的城市。

该城市在交通、能源和建筑方面都采取了一系列创新的措施。

例如,弗莱堡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和自行车,并建设了完善的自行车道网络。

此外,该城市还实施了严格的建筑节能标准,鼓励使用可再生能源。

弗莱堡还建设了许多生态住宅和绿色建筑,以提供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

4. 案例三:新加坡新加坡是一个高度城市化的国家,但也在生态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新加坡采用了创新的方法来解决水资源和垃圾处理等问题。

例如,新加坡开发了先进的水处理技术,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此外,该国还实施了严格的垃圾分类和回收制度,有效减少了垃圾的产生和对环境的影响。

5. 案例四:温哥华,加拿大温哥华是加拿大一座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城市。

该城市在交通、建筑和自然保护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温哥华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和自行车,并建设了完善的交通网络。

此外,该城市还实施了严格的建筑节能标准,推广绿色建筑。

温哥华还注重保护自然环境,保留了大片的绿地和公园,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6. 结论通过对以上几个国外生态城市建设案例的分析,可以看出它们在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和资源利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这些案例的成功经验可以为其他城市提供借鉴和参考。

国外城市水体综合整治案例

国外城市水体综合整治案例

附件4国外城市水体综合整治案例一、英国伦敦泰晤士河(一)水环境问题分析泰晤士河全长402公里,流经伦敦市区,是英国的母亲河。

19世纪以来,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河流两岸人口激增,大量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排入河,沿岸垃圾随意堆放。

1858年,伦敦发生“大恶臭”事件,政府开始治理河流污染。

(二)治理思路及措施一是通过立法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

20世纪60年代初,政府对入河排污做出了严格规定,企业废水必须达标排放,或纳入城市污水处理管网。

企业必须申请排污许可,并定期进行审核,未经许可不得排污。

定期检查,起诉、处罚违法违规排放等行为。

二是修建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

1859年,伦敦启动污水管网建设,在南北两岸共修建七条支线管网并接入排污干渠,减轻了主城区河流污染,但并未进行处理,只是将污水转移到海洋。

19世纪末以来,伦敦市建设了数百座小型污水处理厂,并最终合并为几座大型污水处理厂。

1955年到1980年,流域污染物排污总量减少约90%,河水溶解氧浓度提升约10%。

三是从分散管理到综合管理。

自1955年起,逐步实施流域水资源水环境综合管理。

1963颁布了《水资源法》,成立了河流管理局,实施取用水许可制度,统一水资源配置。

1973年《水资源法》修订后,全流域200多个涉水管理单位合并成泰晤士河水务管理局,统一管理水处理、水产养殖、灌溉、畜牧、航运、防洪等工作,形成流域综合管理模式。

1989年,随着公共事业民营化改革,水务局转变为泰晤士河水务公司,承担供水、排水职能,不再承担防洪、排涝和污染控制职能;政府建立了专业化的监管体系,负责财务、水质监管等,实现了经营者和监管者的分离。

四是加大新技术的研究与利用。

早期的污水处理厂主要采用沉淀、消毒工艺,处理效果不明显。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研发采用了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并对尾水进行深度处理,出水生化需氧量为5-10毫克/升,处理效果显著,成为水质改善的根本原因之一。

国外智慧环保的具体应用案例

国外智慧环保的具体应用案例
CitySense:城市监测传感网络
CitySense 是由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资助,由 哈佛大学和 BBN 公司联合开发出的,可以报告整个城 市实时监测数据的无线传感网络项目。
CitySense 通过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的路灯 上安装传感器,利用路灯的电力供应系统作为传感器 运行时的电力能源,解决了电池寿命对于无线传感网 运行的限制,有利于长期环境监测试验。每个节点都 含有一个内置 PC 机、一个无限局域网界面,利用 WiFi 无线网络技术,将监测信息回传到监测中心,监测信 息包括压力、温度、相对湿度、风速、风向、降雨量、 降雨强度、CO2、噪声,之后为用户提供 CitySense 网 站信息查询。
此次研究旨在未来能将这些技术运用到更广泛的 环境监测项目上,包括监测空气污染、二氧化碳排放 等,为绿色城市规划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数据参考。
穿戴式传感器:监测噪声和空气
法国 Sensaris 公司研发出一种穿戴式无线传感器, 可配戴在手腕上。这一传感器结合全球定位系统(GPS), 在其中装置蓝牙传输设备,由装有蓝牙的手机接收传 感器的监测信息,然后再借助手机上网功能,将信息 上传至当地的中央服务器。因此,无论是行人,还是 骑自行车者,都可使用这套设备,这一设备可以让公 众监测并汇报噪声和空气质量信息,通过互联网即时 将最新资讯分享给各使用者。
后台的计算中心区分为三个环节,首先是数据传 输,传感器将从河中与周边环境收集到的数据以实时 连续的方式传送给系统管理层。然后,河流的不同类 型数据被清洗,后台通过消除数据的异源性,使关于 哈德森的数据一致化,并具有互通性,最后在分析管 理平台对这些数据进行可视化的展现。在科学家的电 脑显示屏上,各种数据汇成了一条虚拟的哈德森河, 流水何时被污染,化学、物理、生物成分发生了什么 变化,一看便知。接下来数据科学家便可利用这些处 理过的信息建模模拟一个哈德森河的环境模型和治理 方案,评估不同的治理和人类干预对于哈德森环境的 多方影响,以保证在实际治理时的效果。

蚯蚓处理厨余垃圾的典型案例

蚯蚓处理厨余垃圾的典型案例

蚯蚓处理厨余垃圾的典型案例蚯蚓处理厨余垃圾的典型案例1. 蚯蚓处理厨余垃圾的原理在现代社会,厨余垃圾的处理一直是一个难题。

然而,蚯蚓处理厨余垃圾的方法却成为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蚯蚓天生具有分解有机物质的能力,通过它们的腐解作用,可以有效地分解厨余垃圾中的有机物质,将其转化成高质量的有机肥料。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减少厨余垃圾对环境的污染,还可以产生有机肥料来回馈农田,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2. 蚯蚓处理厨余垃圾的经典案例在美国纽约市,就有一家名为“Big Apple Worm Company”的公司采用蚯蚓处理厨余垃圾的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他们利用大量的蚯蚓来处理城市居民产生的厨余垃圾,通过科学的堆肥技术,将厨余垃圾转化成高品质的有机肥料。

这些有机肥料不仅可以用于农田,还可以作为城市绿化的养分来源,有效地改善了城市环境。

而且,这种方法还为城市居民提供了参与环保的机会,增强了居民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3. 从简到繁,探讨蚯蚓处理厨余垃圾的可行性从这一经典案例可以看出,蚯蚓处理厨余垃圾不仅是一种环保的方式,而且也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

利用蚯蚓处理厨余垃圾可以减少垃圾处理的成本,同时又能够产生经济效益,为环保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这种方法在城市和乡村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可以有效地解决厨余垃圾处理的难题。

4. 我对蚯蚓处理厨余垃圾的个人观点作为一种环保的垃圾处理方式,蚯蚓处理厨余垃圾具有很大的潜力。

我认为,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地减少厨余垃圾对环境的污染,还可以为农田和城市绿化提供优质的有机肥料,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这也是一种社会参与的方式,可以增强人们对环保的认识,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总结回顾通过对蚯蚓处理厨余垃圾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我们不仅了解了这种方法的原理和实际应用,还得出了这种方法的优势和发展前景。

蚯蚓处理厨余垃圾不仅具有环保的意义,而且也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相信随着这种方法的推广和应用,厨余垃圾处理问题将会得到有效的解决,为建设美丽乡村和生态城市贡献力量。

盘点国外五大治理案例

盘点国外五大治理案例

水十条:盘点国外五大治理案例4月16日,国务院正式发布《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

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水污染防治工作的行动指南。

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水环境质量得到阶段性改善,污染严重水体较大幅度减少,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地下水超采得到严格控制,地下水污染加剧趋势得到初步遏制,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稳中趋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水生态环境状况有所好转。

到2030年,力争全国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水生态系统功能初步恢复。

到本世纪中叶,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主要指标是:到2020年,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等七大重点流域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III类)比例总体达到70%以上,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地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III类比例总体高于93%,全国地下水质量极差的比例控制在15%左右,近岸海域水质优良(一、二类)比例达到70%左右。

京津冀区域丧失使用功能(劣于V类)的水体断面比例下降15个百分点左右,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力争消除丧失使用功能的水体。

到2030年,全国七大重点流域水质优良比例总体达到75%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III类比例总体为95%左右。

中国水环境治理大幕开启,我们先了解国外城市水体综合治理案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牛津和剑桥校际人力艇比赛在伦敦泰晤士河水道上进行。

CFP 图一、英国伦敦泰晤士河(一)水环境问题分析泰晤士河全长402公里,流经伦敦市区,是英国的母亲河。

19世纪以来,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河流两岸人口激增,大量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排入河,沿岸垃圾随意堆放。

1858年,伦敦发生“大恶臭”事件,政府开始治理河流污染。

(二)治理思路及措施一是通过立法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

20世纪60年代初,政府对入河排污做出了严格规定,企业废水必须达标排放,或纳入城市污水处理管网。

对比国外垃圾分类成功案例分析我国垃圾分类执行效率低的真实原因

对比国外垃圾分类成功案例分析我国垃圾分类执行效率低的真实原因

对比国外垃圾分类成功案例分析我国垃圾分类执行效
率低的真实原因
对于我们国家来看,垃圾分拣技术在不断的提高中,但是在我们国家的技术应用方面还是有些欠缺。

在此次探究中不考虑多方面因素,旨在进行科学技术成果的应用。

在国际上我国数学建模的成绩位列前茅,但在将这些人才运用方面不够到位,对于垃圾处理方面的技术革新慢,需要用先进的技术去支撑在垃圾处理方面的改变。

我国的人工智能方面的技术,不用说大家都知道有多优秀了,就拿此次疫情中AI就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但是在我们需要这些先进技术的最基础方面却没有运用上。

就好比说,你有一个西瓜但是你不知道该怎么分。

国内对于垃圾处理方面的研究程度需要很大的提高。

我们国家的人口基数成为垃圾处理的一个最大问题,我们可以借鉴该垃圾处理先进国家的技术,进行变革,创新最终以适用于我们国家。

垃圾治理是一个大问题,如果治理不到位,带来的是一个循环性的恶劣影响。

我们不能再喊从源头上解决这个问题,根据新技术、新想法采用适合我们国家治理垃圾。

从思想上改变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但这需要时间的积累,如果我们技术革新的慢,那么就会赶不上垃圾治理不当带来的环境污染。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典型案例分析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典型案例分析

国外⽣态城市建设典型案例分析国外⽣态城市建设典型案例分析从20世纪70年代⽣态城市的概念提出⾄今,世界各国对⽣态城市的理论进⾏了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前⼀些国家已经成功地进⾏了⽣态城市建设。

这些⽣态城市,从⼟地利⽤模式、交通运输⽅式、社区管理模式、城市空间绿化等⽅⾯,为世界其他国家的⽣态城市建设提供了范例,研究这些⽣态城市的规划和管理经验,⽆疑会对我国的⽣态城市建设产⽣积极的指导意义。

⼀、典型案例(⼀)巴西库⾥蒂巴巴西库⾥蒂巴是南美国家巴西东南部的⼀个⼤城市,为巴西第7⼤城市,环境优美,在1990年被联合国命名为“巴西⽣态之都”、“城市⽣态规划样板”。

⼀是公交导向式的城市开发规划。

在20世纪60、70年代,巴西库⾥蒂巴市就⾛上了低成本,⼈及⾃然尽可能和谐的⽣态城市发展道路。

城市拥有逐步拓展的⼀体化交通⽹络、道路⽹络,并采取了致⼒于改善和保护城市⽣活质量的各种⼟地利⽤措施。

⾸先,库⾥蒂巴市通过追求⾼度系统化的、渐进的和深思熟虑的城市规划设计,实现了⼠地利⽤及公共交通⼀体化;其次,城市还⿎励混合⼠地利⽤开发的⽅式,⽽且总体规划以城市公交线路所在道路为中⼼,对所有的⼟地利⽤和开发密度进⾏了分区。

此外,城市在⼀体化交通⽹络、道路⽹络的拓展中,主要是沿着⼏条结构轴线向外进⾏⾛廊式开发。

轴线是公共汽车系统的主要线路,这些轴线在城市中⼼交汇,构成了⼀体化道路系统的第⼀个层次;拥有公交优先权的道路把交通汇聚到轴线道路上。

⽽通过城市的⽀路满⾜各种地⽅交通和两侧商业活动的需要,并及⼯业区连接。

同时。

轴线的开发使宽阔的交通⾛廊有⾜够的空间⽤作快速公交⽤路。

⽬前,库⾥蒂巴市尽管有50万辆⼩汽车,但有2/3的市民每天都使⽤公共汽车,并且做到公共汽车服务⽆需财政补贴据有关研究⼈员估算这⾜以使得每年减少的⼩汽车出⾏达2700万次。

总之。

⽬前该城市80%的出⾏依赖公共汽车,其使⽤的燃油消耗也是同等规模城市的25%。

每辆车的⽤油减少30%。

资源回收与再利用的案例分析

资源回收与再利用的案例分析

资源回收与再利用的案例分析1.资源回收概述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全球的物质消费量不断增长,资源的快速消耗导致环境污染加剧,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威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要实行资源循环经济的发展战略,推广资源回收再利用的理念。

资源回收正是那些被使用了的材料被重新加工制造成新材料、新商品、新设备或提取其中的有用物质等过程,充分发挥废弃物资源的潜在价值,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相结合提供了可能。

以下是一些成功的资源回收再利用的案例,简述其背景和实施情况。

2.废旧物资的再利用废旧物资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资源,适当的利用价值和可再生性都相对较高。

在资源回收的实践中,废旧物资的再利用成为了一种常用的方式。

在中国,很多企业也借此逐步建立起高效的废旧物资回收系统,取得了出色的成果。

例如,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三星(中国)投资公司合作开展的“三星(中国)废旧手机回收计划”就是一个成功案例。

三星公司积极地推广废旧手机的回收,通过对回收手机的彻底分解、拆卸和再利用,成功地实现了手机部件的再制造,使更多的手机零部件得以重生,一方面有效地减少了环境污染,另一方面也为社会和企业节省了大量的成本。

3.垃圾的再生利用城市垃圾的增长量快速,产生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一些企业开始更有效地进行垃圾处理,而垃圾再生利用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手段。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逐渐建立起的垃圾处理产业链成为一种新的绿色经济模式。

在垃圾再生利用的实践中,许多环保型企业在绿色经济模式下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

例如,德国的垃圾处理受到世界瞩目,成为一个著名的案例。

这一国家长期以来倡导“减少垃圾产生”的口号,并于1994年推出《德国水俣协定》进一步提出减少垃圾产生,大力发展再生材料等措施。

随着政策的实现和垃圾处理技术的推广,德国垃圾处理意识得到了提高,市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和回收。

垃圾处理产业在德国也有了长足发展,据报道,德国垃圾处理业成为一个每年收入超过200亿欧元的行业。

市场营销专业《案例分析:美国雪佛龙超市的垃圾分析》

市场营销专业《案例分析:美国雪佛龙超市的垃圾分析》

美国雪佛龙超市的垃圾分类
美国的大型超级商场雪佛龙公司聘请美国亚利桑那大学人类学系的威廉·雷兹教授对垃圾进行研究。

威廉·雷兹教授和他的助于在每次垃圾收集日的垃圾堆中, 挑选数袋, 然后把垃圾的内容依照其原产品的名称、重量、数量、包装形式等予以分类。

如此反复地进行了近一年的收集垃圾的研究分析。

雷兹教授说:" 垃圾袋绝不会说谎和弄虚作假, 什么样的人就丢什么样的垃圾。

查看人们所丢弃的垃圾, 是一种更有效的行销研究方法。

"
他通过对土珊市的垃圾研究, 获得了有关当地食品消费情况的信息, 做出了如下结论:1 劳动者阶层所喝的进口啤酒比收入高的阶层多, 并知道所喝啤酒中各牌子的比率;2 中等阶层人士比其他阶层消费的食物更多, 因为双职工都要上班, 以致没有时间处理剩余的食物, 依照垃圾的分类重量计算, 所浪费的食物中, 有15% 是还可以吃的好食品以3 通过垃圾内容的分析, 了解到人们消耗各种食物的情况, 得知减肥清凉饮料与压榨的桔子汁属高收入阶层人士的良好消费品。

该公司采用哪种市场调查方法?这种优缺点?
案例分析:这是一种典型的间接观察。

从垃圾种类、数量、包装等多个方面可以说明垃圾主任的食品消费情况。

工业废弃地改造案例分析

工业废弃地改造案例分析

南部公园
面积约172公顷,该园的 特点是拥有巨大的体育休 闲空间,包括足球场、山 地自行车道、赛马场、野 餐区等,游人也可以攀登 到南部垃圾山顶欣赏风景。
西部公园
占地220.7公顷,设有自然保护地,巨大的垃圾山构 成了该园最大的特征,垃圾山顶上将建造一座巨大 的大地艺术纪念碑,尺寸、长度均与原来的世贸中 心双子塔楼一样。
中心区
中心区是清泉湾南岸的一片平坦 区域,提供会议场所、艺术工作 室、滨水散步道、饭店、宴会厅 和露天市场等设施,展示清泉垃 圾填埋场的器械设备是其最大特 色,比如把旧驳船改装成漂流在 水面上的移动花园,这里还提供 来往曼哈顿的轮渡服务。
东部公园
占地195.2公顷,除了分 布着公园基础设施和几片 湿地之外,该园的最大特 点是包含一条东起里士满 大道、向西连接西海岸高 速的景观车道。
便捷的水陆交通
---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
鲁尔区的铁路网
鲁尔区有最稠密 的铁路运输网,铁路货 运量占德国铁路货运总 量的40%。鲁尔区的高 速公路已交织成网,区 内任何地点距离都不超 过六公里。莱茵河鲁尔 区段是莱茵河航运最繁 忙的地段,这里运输量 的一半是铁矿石。
丰富的炭资源
鲁尔区煤炭
鲁尔工业区改造与国内外 工业废弃地改造案例分析
2014.9.18
鲁尔工业区区位分析
鲁尔区概况
鲁尔工业区是德国,也是世界重要 的工业区。位于德国西部、莱茵河 下游支流鲁尔河与利珀河之间的地 区。通常将鲁尔煤管区规划协会所 管辖的地区,作为鲁尔(Ruhrgebiet)的地域界限,其面积4593平 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1.3%。区内 人口和城市密集,人口达570万,占 全国人口的9%,核心地区人口密度 超过每平方公里2700人;区内5万人 口以上的城市24个,其中埃森和杜 伊斯堡人口均超过50万。鲁尔区南 部的鲁尔河与埃姆舍河之间的地区, 工厂、住宅和稠密的交通网交织在 一起,形成连片的城市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外垃圾处理案例分析
1.垃圾的概念
垃圾是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垃圾的排出量越来越大,成分也复杂多样。

垃圾且具有污染性,需要无进行害化、资源化、减量化和社会化的处理,如不能妥善处理,就会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破坏生产生活安全,影响人体健康。

2.我国的城市垃圾现状
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年产生量过亿吨,占世界垃圾总产生量的26.5%,且每年以8%~9%的速度增长,2010年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3.52亿,居世界首位。

城市历年的垃圾退存量高达66亿吨,侵占35亿多平方米的土地,已有2/3的大中城市被垃圾包围。

今后30~50年是我国人口和城市化的高峰期,可以预见:城市生活垃圾清运和处理能力都日益受到严峻挑战。

3.垃圾处理方式
目前通行的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有填埋、焚烧和综合利用(再生循环利用)三种。

填埋是一种极其消极、万般无奈、没有处理的处理方法。

虽然该处理方法投资少、工艺简单、处理量大,但填埋的垃圾并没有实现无害化处理,更没有实现资源化利用。

堆填区中的垃圾如果处理不当,还会污染地下水和发出臭味。

我国是一个土地稀缺的国家,特别是在人口密集、垃圾产生量大的城市地区,填埋方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限制。

当前处理垃圾的国际潮流是“综合性废物管理”,就是动员全体民众参与三R 行动,把垃圾的产生量减少下来。

三个R的行动口号是:减少浪费(Reduce)、物尽其用(Reuse)、回收利用(Recycle)。

当全社会的消费者都这样做时,生活垃圾的总量和城市处理垃圾的负担就会大大减少,垃圾填埋场的使用寿命就会延长。

由此节约土地,降低垃圾污染的威胁。

4.国外垃圾处理案例
面对日益增长的垃圾产量和环境状况恶化的局面,如何通过垃圾分类管理,最大限度地实现垃圾资源利用,减少垃圾处置量,改善生存环境质量,是当前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迫切问题之一。

发达国家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已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也随着处理技术和经济的发展而变化。

本篇论文,汇集了美国、瑞典、德国以及日本等几个发达国家的垃圾收集处理案例。

希望这些相对成熟和先进的垃圾处理经验,能对我国解决垃圾处理问题,真正实现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4.1日本:严格进行垃圾分类
日本是世界上人均垃圾生产量最少的国家,每年只有410公斤;同时,也是世界上垃圾分类回收做得最好的国家。

从1980年开始,日本逐步建立起一套近乎苛刻的垃圾分类制度,标准严格而细致,包括资源垃圾、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危险垃圾、塑料垃圾、金属垃圾和粗大垃圾等等。

日本垃圾的“生命”历程,从垃圾分类投放开始,居民把分好的垃圾投放到指定地点,由垃圾车运往垃圾收集站,经过人工分选、压缩后再送往大型转运站。

大型垃圾转运站实际上也是一个资源回收中心,在这里通过机械与人工分选的方式,垃圾量进一步减少。

下一步,在大型综合处理厂,分选预处理后的垃圾进入最后的处理阶段,要么直接焚烧发电,或者制成RDF(垃圾燃料库)焚烧发电,最终的残渣被送去填埋。

日本垃圾的处理方式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机制,处理方法也日趋多元化,主要运用气化焚烧、生化处理、综合利用等;处理方式因地制宜,方式灵活,较好地解决了无害化处理垃圾的问题。

日本的垃圾运营模式,完完全全是政府主导型,政府切实担当了应尽之责,垃圾处理的员工全部是国家公务人员。

由此可见日本政府不仅仅重视垃圾处理,而且也为保护环境舍得投入,使岛国日本永葆靓丽的春色。

4.2美国:百分百被利用的建筑垃圾
据了解,美国城市每年产生建筑垃圾超过3.25亿吨,经过分拣、加工进行转化,再生利用的约占百分之七十,其余百分之三十的建筑垃圾填埋在需要的地方。

可以说,美国的建筑垃圾百分之百地得到综合利用。

美国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级别:一是“低级利用”,如现场分拣利用,一般性回填等,占建筑垃圾总量的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六十;二是“中级利用”,如用作建筑物或道路的基础材料,经处理厂加工成骨料,再制成各种建筑用砖等,约占建筑垃圾总量的百分之四十;三是“高级利用”,如将建筑垃圾还原成水泥、沥青等再利用。

使建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建筑垃圾综合利用“产业化”。

美国城市对建筑垃圾减量化特别重视,从标准、规范到政策、法规,从建筑设计到现场施工,无一不是限制建筑垃圾的产生。

这种源头控制方式可减少资源开采、减少建筑成本、运输、对环境的破坏,比各种末端治理更有效。

4.3瑞典:垃圾处理系统全球领先
垃圾分类回收是瑞典垃圾处理系统的一大特色。

每户人家都有好几个垃圾筒,对应不同的垃圾分类。

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基本分类外,为了进一步提高废
弃物的利用效率,还设置了很多细小分类。

譬如同样是纸,在垃圾回收的时候,报纸、打印用纸是一类,而牛奶、果汁的包装纸则是另外一类。

瑞典处理废弃物有四个层次,首先考虑回收再利用;回收再利用有困难的,尝试生物技术处理;生物技术处理不了的,焚烧处理;如果确实不适合焚烧的,再掩埋。

由于在废弃物回收、生物处理、垃圾焚烧领域都技术先进,最后填埋处理的比例很低。

相比填埋垃圾,垃圾焚烧技术在瑞典的应用就广泛得多了。

垃圾焚烧处理产生的能量大多用作取暖。

同时,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投入,目前瑞典垃圾焚烧厂的有害气体排放已大幅下降。

全年瑞典焚烧垃圾排放的二噁英总量相比其他二噁英来源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瑞典遍布全国的垃圾发电厂,每年要烧掉550万吨垃圾。

由于本国垃圾不能满足需要,每年还要进口80多万吨垃圾,而且预计2016年这一数值还将翻一番。

瑞典的垃圾发电,可供应25万户家庭需要。

4.4德国:首都生活垃圾变“绿色煤炭”
德国首都柏林市拥有两座“绿色煤炭”技术的生活垃圾处理工厂,处理着当地近一半的生活垃圾。

垃圾经过粉碎、分选、烘干等工序处理后变废为宝,整个过程只需约1个小时,其间金属、塑料等可回收材料被重新利用,不可燃的沙石、玻璃等成为建筑材料,可燃材料被制成替代燃料,即“绿色煤炭”。

“绿色煤炭”技术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垃圾中的热值,回收有价值的物质,同时可以通过多级分选技术将垃圾中有害物质提前分离出来,在对垃圾进行热利用时,直接从源头上遏制二噁英的生成,是一种零污染的生活垃圾解决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