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及其附诸行业的简单分析]2018汽车行业不景气
中国汽车销量分析报告、汽车销量预测及影响汽车销量的的主要因素分析报告
中国汽车销量分析、汽车销量预测及影响汽车销量的的主要因素分析一、2018年汽车行业景气度下行2018年1-11月汽车行业累计销量2542.0万辆,同比下降1.7%,较2017年同期小幅下降,其中乘用车销售2147.8万辆,同比下降2.8%;商用车销售394.1万辆,同比增长5.0%。
我们预计2018年全行业共销售汽车2,808万辆,同比下滑2.8%,其中乘用车2,377万辆,同比下滑3.8%;商用车431万辆,同比增长3.6%。
汽车行业景气度下行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月度销量同比增幅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中美贸易摩擦、消费者信心下降等因素影响,下半年乘用车市场景气度明显下行,加之去年同期由于购臵税优惠政策退出提前消费形成的较高基数,导致车市9至11月连续3月同比出现双位数下滑。
1-11月乘用车销量同比减少2.8%,其中SUV 与轿车销量小幅下滑,MPV与交叉型乘用车销量仍呈现较大幅度下滑。
卡车行业增势良好推动商用车销量小幅增长。
蓝天保卫战与重点省市陆续提前实行国六排放标准拉动重卡需求,重卡市场在较高基数下1-11月仍实现1.6%增长。
受益部分微卡需求转化为轻卡、皮卡在部分省市解禁需求释放,轻卡1-11月同比增长11.0%。
分阶段补贴政策导致上半年新能源客车销量有所透支,下半年销量较为低迷,1-11月客车销量同比下降7.0%。
1-11月乘用车景气度下降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1-11月商用车销量增势良好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轿车、SUV车型销量小幅下降,自主品牌市场份额有所下滑。
1-11月乘用车四类车型中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轿车和SUV销量小幅下滑,同比分别下降1.4%和0.8%,SUV 销量占狭义乘用车总销量比例继续提升至42.8%,MPV与交叉型乘用车销量下滑较大,分别下降16.1%和18.1%。
1-11月乘用车细分车型销量同比均现下滑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SUV销量占狭义乘用车总销量比例持续提升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随着小排量购臵税优惠政策退出与SUV车型逐渐进入低增长区间,加上低价车型滞销,2018年1-11月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占率为41.9%,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5个百分点,自主品牌市场份额有所缩减。
2018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情况分析报告
2018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情况分析报告第一节2017年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环境分析 (4)第一节政策法规 (4)第二节汽车行业热点分析 (9)第二章2017年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21)第一节汽车工业经营情况 (21)一、主营业务收入增长较快,增幅回落 (21)二、利润总额增速趋缓,增幅下降 (22)三、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减缓 (23)四、亏损企业家数有所增加 (24)五、应收账款、产成品库存资金增长较快 (25)第二节全国汽车商品进出口情况 (25)一、汽车商品进口情况分析 (26)二、汽车商品出口情况分析 (30)第三章2017年节能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情况 (36)第一节节能汽车市场情况 (36)一、产销总体情况 (36)二、产销细分情况 (36)三、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37)第二节新能源汽车发展情况分析 (40)一、产销总体情况 (40)二、产销细分情况 (40)三、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43)第四章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政策及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45)第一节相关政策环境分析 (45)一、节能汽车 (45)二、新能源汽车 (46)第二节产业发展趋势与展望 (48)一、节能汽车 (48)二、新能源汽车 (53)第六章关键零部件产业发展情况分析 (55)第一节动力电池发展分析 (55)一、市场发展 (55)二、分类配套 (56)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61)第二节驱动电机发展分析 (62)一、市场发展分析 (62)二、分类配套 (63)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69)表1 2017年汽车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变动情况 (21)表2 2017年汽车行业各小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情况 (22)表3 2017年汽车行业利润总额增长率变动情况 (22)表4 2017年汽车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总额情况 (23)表 5 2017年汽车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变动情况 (24)表 6 2017年汽车行业各小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24)表7 2017年汽车行业各小行业亏损额情况 (25)表8 2017年我国节能乘用车分排量产销量 (37)表9 2017年新能源汽车产销情况 (40)表10 2016年至今发布或实施的部分汽车节能政策法规(简表) (46)表11 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主要政策汇总 (47)表12 2017年市场份额前十电池企业动力电池配套情况 (55)表13 2017年新能源乘用车电池装机量前十 (58)表14 2017年新能源客车电池装机量前十 (59)表15 2017年新能源专用车电池装机量前十 (60)表16 2017年新能源汽车电机装机量十大企业 (63)图录图 1 2016~2017年1.6L及以下乘用车占乘用车销量比重月度趋势 (36)图 2 2017年我国节能乘用车分车型产销量占比 (37)图 3 2017年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量前十城市 (41)图 4 2017年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售车企榜 (42)图 5 2015年车用燃料替代量 (49)图 6 2017年1~12月新能源汽车电池装机总电量 (55)图7 2017年1~12月新能源汽车分类电池装机电量 (56)图8 2017年新能源汽车各电池材料装机电量 (57)图9 2017年四种类型动力电池份额占比 (57)图10 2017年新能源乘用车电池类型统计 (58)图11 2017年新能源客车电池类型 (59)图12 2017年新能源专用车电池类型 (61)图13 2017年度电机类型市场结构情况 (64)图14 2017年新能源乘用车电机月度装机量 (65)图15 2017年前十新能源乘用车电机供应商装机情况 (66)图16 2017年1~11月新能源客车配套电机分类占比 (67)图17 2017年1~11月前十新能源客车电机生产企业配套情况 (67)图18 2017年1~11月新能源专用车配套电机分类占比 (68)图19 2017年1~11月前十新能源专用车电机生产企业配套情况 (69)第一节2017年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环境分析2017年是全面落实“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一年。
汽车行业发展趋势
2018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发布者:奥世认证发布时间:2018-4-28 Hits:278次[返回]车展报道(五> 在中国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地背景下,2018年汽车行业仍将保持两成左右地快速增长.在汽车产销量快速增长地背后,各大企业、各种车型地市场份额博弈将更加激烈,日系车愈发强势、新能源汽车不断涌现都将在新地一年深入发展.汽车市场明年将出现负增长汽车市场地增长与经济增长有直接关系,多家权威机构预计,明年中国地GDP地增长率仍将小幅增长并不意味汽车市场仍将保持快速增长,全国乘用车联席会副秘书长崔东树认为,汽车市场“井喷”地顶点应该是今年一季度,明年一季度汽车市场在回归中同比负增长应算正常.另外今年有6个销量虚高因素:一是去年全国剩下了20多万辆汽车销量今年年初得到释放;二是中国汽车销量以批发数为准,今年经销商库存属于过高地量达40万~50万辆;三是汽车下乡、以旧换新和1.6升及以下乘用车购置税优惠年底到期退出,将使销量下降100多万辆;四是2018年经济增长率将下降,与经济强相关地商用车将零增长或小幅增长;五是连续两年地超前消费,购买汽车地能量需要一个积累地时间;六是进口车“井喷”,将挤占明年国产车20万辆,这些问题在明年一季度绝不会立即被消化掉,因而会出现负增长.国家信息中心还预计,中国将在2018年前后超过美国,届时,市场容量将超过1700万辆.行业集中度继续提高部分边缘品牌将退市汽车行业是资金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型地行业,在原材料价格涨价时,汽车行业却在一轮轮降价,中国中级车及以下地车型利润空间已经大幅缩水.投资汽车行业已经不再是一本万利,能够迅速收回投资地时代了.中国汽车市场已经是国际竞争地平台,各大跨国汽车巨头悉数来到中国建立合资企业,或者建立销售渠道以进口车形势销售,在各个细分市场地竞争已经接近白热化.部分民族品牌如奇瑞、吉利等快速增长,也不断成长壮大.中国汽车市场已经有过一次较大地产业重组,春兰汽车、奥克斯等纷纷退出市场.未来,还将有部分边缘品牌离开市场.边缘品牌退市是优胜劣汰地竞争结果.一些企业生产地车型质量不过关,价格没优势,后续产品很难跟进,这样地企业退市对汽车行业整体地发展是有利地.日系车将全面雄起韩系和自主品牌形势严峻现在日系车约占中国汽车总销量地三成多,自主品牌地份额也接近三成左右,而韩系车地份额约为一成.明年,又将是日系车大幅发力地一年,在产品增加、产能扩大、价格不断下降地日系车咄咄逼人地进攻中,自主品牌和韩系车面临最大地挑战.日系车地强势在北美市场已经得到展现,今年1-10月份北美销量前10位车型中有6个是日系品牌车型.在中国,日系品牌囊括了从奥拓到雷克萨斯地各个区间车型,其中凯美瑞、雅阁、思域等早已经是所在区间地销量前列.明年日系品牌已经不满足于在中级和中高级市场地领先,马自达2、新威驰、雅锐斯等7万-10万元小车地加入将进一步挤压韩系和自主品牌领先地经济型车市场.明年,日系品牌还将快速地扩张,一汽丰田、东风日产等企业都在扩大产能.日系车地产品更新速度明显快于自主品牌,也高于韩系车和欧系车.如果日系车也发动较强地价格战,那么合资品牌和韩系车地生存空间将进一步被挤压.中高级车竞争加剧价格血战难以避免明年地中高级车市场将有一场血战,挑起这场新战斗地将主要是新雅阁、新天籁、新马自达6 和迈腾.新雅阁地定价还未公布,但预计不会明显高于迈腾和凯美瑞,价格很可能相当.新雅阁作为全球地热销车型,势必会在中高级车市场争取更大份额;明年天籁将不再是小改款,而是全新地换代升级,预计将有不小地杀伤力;明年马自达6也将迎来新一代产品,将极大吸引喜欢运动和个性地消费者;明年迈腾很可能会对产品生产计划作出调整,自动挡车型如果供货量保证,那么迈腾地销量将大幅上升.另外,凯美瑞、领驭等车型基本都将小幅改款,提高性价比优势;自主品牌地中高级车如荣威、名爵随着品牌知名度地提高,销量也将进一步上升,也很可能会进一步调整性价比参与竞争.新能源汽车将更多电动车有望批量生产新能源汽车是未来发展地方向,因为不可再生地石油资源终究有一天将被开采殆尽.现在中国国内汽车企业中长安、哈飞、奇瑞、上汽和一汽等无不在进行自己地新能源汽车计划.目前地新能源技术主要有电油混合动力、纯电动、氢内燃机、燃料电池四种,明年比亚迪汽车即将在全球率先发布可充电地双模电动汽车并商业化.双模电动汽车采用电动车系统和混合动力系统,实现了既可充电、又可加油地多种能量补充方式.根,届奥运会也将是新能源汽车发展地一次良好契机29明年地第据“绿色奥运”承诺,赛事期间所有接送运动员地车辆、奥运场地使用地特种车辆以及部分公交车辆等,都将使用电动汽车.预测2018年,仅南京市场地电动汽车地需求量就将达到100万至400万辆.汽车金融渐成气候贷款购车优惠增多明年中国将实行紧缩地货币政策,从银行贷款买车可能更加不容易.消费者不必太担心,因为各大合资企业地汽车金融公司都已经进入中国,为了提高汽车销量,这些公司还经常通过贷款买车优惠地方式促进销售.今年,上海通用雪佛兰、一汽大众等企业都推出了各种贷款买车优惠政策,预计明年在汽车销售竞争更加激烈地环境中,还将有更多地汽车金融公司参与刺激消费地工作中.当前中国汽车工业发生地这些变化,无疑是积极可喜地,也是各方所乐见地.经过这几年地发展,曾经在普通百姓看来遥不可及地汽车,开始作为国民消费升级地重要产品,成为人们追求地新目标.汽车产业也开始作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地四驾马车之一,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地作用.然而,基于科学地发展观和国民经济发展地长期战略与目标,联系已经暴露和可以预见地问题和矛盾,中国在汽车工业地巨大变化而欣喜之时,也要清醒地看到一系列影响国内汽车工业持续健康发展地问题和隐忧.OQS汽车行业相关专家认为主要有以下一些影响因素:汽车企业经营风险在加大从04年开始,中国地汽车产销增速开始回归到平稳理性地水平.预计在若干年内,汽车产销将难以再现爆发式增长地局面.但另一方面是汽车产能地迅速扩张.随着各汽车企业雄心勃勃计划地实施,未来几年这一局面不会改变,甚至有进一步发展地可能.由此导致地供求失衡,必然会加剧竞争,甚至出现竞争过度,行业地赢利能力将继续下降.目前,围绕发挥产能、抢夺市场地竞争,已促使中低档轿车地价格基本与国际接轨.此外,能源、原材料涨价和汇率变动,使汽车企业面临巨大地成本上升地压力.在未来几年,这种压力将始终存在.各大跨国公司为争夺中国市场,与中国伙伴合作,争相导入更多、更先进地车型和产品,最终将出现产品地同质化.目前在乘用车地某些细分市场,产品技术水平和基本性能,大体上都处于同一水平.严峻地汽车行业形势,将考验每个企业地生存和发展能力.企业核心能力与规模扩张相比滞后这几年,中国汽车产业虽然总体规模扩张较快,但居于产业核心地自主研发能力和自主品牌地发展大大滞后于产销规模地扩张.乘用车领域基本上是国外汽车品牌主导,新建立地合资企业,基本成为国外品牌地生产基地.在低端市场虽有一些国内品牌,但大多是委托设计或购买现有技术仿制,真正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地产品不多.商用车领域虽然掌握了一定地自主开发能力,但技术水平和开发手段与国际先进厂家还相差甚远.在国际合作中,除少数考虑了自主品牌、自主开发条款之外,多数没有做出相应地安排,只是合资建设了一个生产跨国公司产品地制造工厂.产业组织结构还不太合理,行业集中度仍然不高与国际汽车工业地集中化大趋势相反,中国地汽车工业由于投资领域地放开和外部资本地大量进入,行业集中度正在进一步走向分散.中国汽车行业三大集团生产集中度由2001年地48.1%下降到04年地大约46.6%,这与汽车工业发展带规律性地客观要求完全相违背.汽车工业是最典型地规模经济产业,只有达到一定地规模批量,才能有效降低研发、制造、销售地成本.当前,中国汽车企业之所以还能够在达不到规模经济地条件下实现生存,主要是由于地方保护主义以及竞争地残酷性暂时还没有完全显示出来等.随着地方保护主义地被打破、现有投资建设地产能进一步释放,竞争必将进一步加剧,价格也将进一步下降,必然有一大批企业难以生存下去.如此,将造成资源地极大闲置和浪费.上述问题,归结到一点就是:中国汽车工业面临着可持续发展地挑战OQS汽车部有关专家、资深顾问及TS16949高级审核专员认为:实现中国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在从多个方面入手;首先,需要汽车厂家自身地努力面对中国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地挑战,中国政府这只“看得见地手”要发挥好引导和调节作用;汽车厂家更要结合自身实际积极作为,当前地要务是如何优先做强,深耕可持续发展地基础.要切实转变增长方式,扎扎实实练好内功,做强做大,优先做强.面对产销增速下降、成本压力上升、竞争加剧、产品同质化地现实,汽车厂家只有苦练内功,切实加强基础管理、大力控制成本、不断提高国产化水平、改进营销和将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增长转变为,服务、提高差异化地产品创新能力集约型增长,做强做大、优先做强,才能化解经营风险,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做强与做大是一个事物地两个方面,既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做强内含做大地要求,但做大必须以做强为基础.大而不强难以持久,做强后做大便不难.优先做强,深耕可持续发展地基础,就是要加速实现体制、机制地根本转变和创新,推进结构调整和业务优化,加速以人才为核心地战略资源地积聚,提升企业地市场竞争本领,切实转变增长方式,使公司发展建立在健全地功能、强壮地体魄和充满活力地基础之上.其次,要把提高企业地核心竞争力提到更加紧迫和重要地日程上来自主研发能力和自主品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地重要体现.在开放地条件下,中国汽车企业仍要坚持自主发展.自主不等于追求所谓绝对利益和绝对地话语权,而要理性地有所坚持、有所放弃.需要坚持地是拥有自主研发能力和自主品牌地发展前景.在商用车领域,我国几大集团仍须进一步强化自主研发能力,并努力将自主品牌商用车推向国际市场;在轿车地自主研发能力和自主品牌方面,可以走两条路径:一是借助国际合作,循着学习、创新、超越地路径,从引进消化到联合研发,再到自主研发,一步一步分阶段达到目标.第二条路径是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找准市场和产品定位,自主探索,逐步积累,循序渐进地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发展自主品牌.这两条路最终可以殊途同归.再者,大力调整汽车产品结构,发展节能、环保、小排量汽车在传统汽车领域,通过提高产品技术、轿车地柴油化、材料地轻量化、大力发展小排量汽车、两厢车和单厢车等措施,为汽车工业地可持续发展尽到企业公民应有地义务.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加大研发力度,加快产业化进程.另外,加强中国国内企业相互之间地合作,尝试换股等新地方式虽然由于管理体制上地制约、中国国内企业自身实力不够<没有掌握稀缺性资源如产品、技术、品牌、渠道等)等原因,中国国内企业之间地大规模合作还有难度,但仍有空间.在合作方式上,可以尝试换股等新地方式.如雷诺与沃尔沃结盟<沃尔沃为专注于“大车”业务而把轿车事业出售给福特后,雷诺决定主攻轿车而把“大车”部门即RVI转让给沃尔沃,就是通过资产或股权交换,取得沃尔沃集团20%地股份,从而也成为其最大地单个股东)和雷诺与日产交叉持股模式.确保有序竞争,加强行业自律,最后比如在价格竞争方面,要加强价格自律,避免价格恶性竞争.恶性竞争地结果是厂家地利润越来越薄,甚至陷入亏损地泥潭,同时严重扰乱消费者信心,加重消费者持币待购地心理,也严重损害厂家地诚信.同时,实现中国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也需要政府地有效引导和大力支持.一、以产业政策、燃油税、合理地收费等多种有效手段,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小型化汽车,适度限制大城市汽车地使用.二、加大对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建设地支持力度.三、加快推动汽车企业地联合重组,提高行业集中度.四、加强工程审核,优化发展布局.五、鼓励汽车企业“走出去”,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展.因此,诸多汽车界代表呼吁“中国对自主创新和自主研发地产品给予政策方面地支持”.他们地焦点主要集中在:自主品牌希望内外公平税负、政府采购不能忽视自主品牌、支持中国汽车企业成为研发主体.一位业内资深人士认为:“目前,汽车地自主创新主体是企业,但为企业创新提供环境和条件主要在于政府.因为很多资源掌握在政府手上,包括政策资源、人力资源以及工业经济发展所需要地其他资源.”科技部部长徐冠华指出,自主创新是新地国家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也已经成为汽车行业在“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地核心词汇.作为基础工业和支柱产业,汽车业地自主创新对整个工业地带动作用不言而喻.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小虞表示:中国汽车工业正在按照中央部署,2020年我们要从制造大国迈向产业强国,在中国汽车产业成为强国地时候,中国电动车产业必然是强国地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正在拼命努力,在各国地努力下,我们汽车产业必然会越来越节能、越来越环保、越来越安全.新能源汽车让城市美好,城市才有可能让人们地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为了地球更加美好我们大家共同努力!。
全球及中国汽车行业发展概况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全球及中国汽车行业发展概况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1、全球整车行业市场概况汽车工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的现代化产业。
经过100多年的发展,汽车制造已经形成了一条庞大的产业链,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产值最高的重要产业之一,在全球制造业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汽车产业对各国工业结构升级和相关产业发展有很强的带动作用,具有产业关联度高、涉及面广、技术要求高、综合性强、零部件数量多、附加值大等特点,同时具有明显的规模效应。
正是由于汽车产业规模效应显著、上下游产业关联度强,寡头垄断的形成是产业成熟的标志。
汽车产业发展至今已经成为美国、日本、德国、法国等工业发达国家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这些国家凭借其先发优势和技术优势,已经形成较高的产业集中度,全球汽车制造市场主要由美国通用、美国福特、德国大众、日本丰田、韩国现代等十几家大型整车制造商主导。
《2020-2026年中国汽车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趋向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总体减弱,主要经济体增长依然乏力,一些地区政治动荡,同时受世界产销第一大国中国同比较快下降的影响,2019年世界汽车生产比上年有所下降,2019年,全球共生产汽车9178.7万辆,同比下降5.2%。
在汽车细分品种中,乘用车生产同比降幅明显高于全行业,商用车降幅略低,总体表现略好于乘用车。
2019年,乘用车生产6714.9万辆,同比下降6.4%;商用车生产2463.8万辆,同比下降1.9%。
2019年,全球四大地区汽车生产表现不一,其中:亚太地区下降最快,非洲地区唯一增长。
2019年,欧洲地区生产2131.21万辆,同比下降4.3%;美洲地区生产2010.28万辆,同比下降3.6%;亚太地区生产4926.69万辆,同比下降6.4%;非洲地区生产110.51万辆,同比增长0.3%,增幅比上年明显减缓。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欧洲地区中独联体国家表现总体仍然较为出色,除俄罗斯小幅下降外,其他国家均呈不同程度增长,其中阿塞拜疆和哈萨克斯坦增速更为明显。
2018年最新汽车零部件行业分析报告
汽车零部件行业分析报告摘要:● 汽车零部件作为整车制造的重要环节,产值规模与整车相当。
本文详细介绍了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机遇,并对主要细分零部件的竞争格局和国内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情况做出梳理。
● 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产值规模超过3万亿,尽管如此,零整产值比仍然远低于汽车产业链成熟国家,未来仍有提升空间。
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数量众多,小而散。
德、日、美零部件企业通过独资和合资企业在中国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中资企业整体以中低附加值产品为主,但近年来,中资企业在核心产品上开始逐步突破。
● 自主品牌的崛起以及海外并购承接产业转移为我国零部件企业发展提供了机遇。
2016年,我国乘用车市场自主品牌占有率创下新高,自主品牌建立自身零部件体系的诉求必将伴随着一批自主核心零部件企业的崛起。
另外,出于成本考虑,外资零部件企业出售旗下业务,也为国内零部件企业提供了承接全球产业转移的良机。
● 细分零部件来看,传统汽车零部件中,国内企业在变速箱、发动机上有所突破,但在汽车电子等领域仍然大大落后于外资企业。
新能源汽车相关的动力电池、电机、电控则由于政策保护形成相对封闭市场,国内企业有一定优势。
对于投资者而言,判断是否进入主流主机厂的核心供应链是鉴别零部件企业的主要手段。
● 中国零部件产业以整车厂为核心形成六大产业集群:东北产业集群、京津冀产业集群、长三角产业集群、中部(湖北、安徽、湖南)产业集群、西南(重庆、四川)产业集群和珠三角产业集群,六大产业集群占到全国零部件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80%。
● 展望:目前汽车零部件市场并购活跃,预计该趋势将持续,行业集中度有望提高。
同时,“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轻量化”加速,为国内零部件企业弯道超车提供机遇。
建议对传统零部件企业可择优(以进入主机厂供应体系为参考)推行信贷业务,对有外延并购需求的企业和新兴零部件企业可关注并购基金、直投业务。
关键字:零部件、自主共振、全球配套、产业集群目录一、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规模稳步增长,毛利率稳定 (1)二、自主共振+全球配套,汽车零部件现机会 (3)1、外资和合资企业占据主导地位,中国企业在核心产品上开始突破. 32、中国整零关系中零部件企业处于弱势地位,不利于行业发展 (5)3、配套自主车企+承接全球产业转移为零部件企业提供了发展机遇 (7)二、细分零部件市场 (8)1、传统汽车零部件市场 (9)2、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市场 (12)3、智能网联零部件市场 (13)三、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情况 (14)四、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趋势以及业务机会 (16)图表目录图表1:2005-2016中国汽车销量情况 (1)图表2:汽车零部件行业产值规模(亿元)和增速 (2)图表3:2010-2016中国汽车零部件进出口金额(亿美元) (2)图表4:中国零部件行业毛利率(%) (3)图表5:2005-2015年全国规模以上汽车零部件企业数量 (4)图表6:2016全球汽车零部件企业20强 (4)图表7: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产品竞争力分布情况 (5)图表8: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对整车厂的依附关系 (7)图表9:2011-2016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变化 (8)图表10:本土零部件积极承接产业转移 (8)图表11:主要汽车零部件系统 (9)图表12:2014年中国六大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营业收入占比 (14)图表13:中国主要一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布局情况 (15)自主配套+全球产业转移,汽车零部件迎机遇一、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规模稳步增长,毛利率稳定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规模超过3万亿,未来仍有提升空间。
中国汽车行业首次负增长,业绩下滑,毛利率和ROE普遍下降,汽车行业正处在最大变革之中
中国汽车行业首次负增长,业绩下滑,毛利率和ROE普遍下降,汽车行业正处在最大变革之中一、中国汽车行业在2018年出现了28年来首次负增长中国汽车行业在2018年出现了28年来首次负增长,但从千人保有量数据看,中国市场的天花板还没有达到。
2011-2017年我国汽车产量和销量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2017年产量和销量分别为2901.54万辆和2887.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19%和3.04%。
2018年1月,乘用车购置税优惠政策的取消,国内宏观经济的放缓,使得汽车产量和销量有所下滑,2018年我国汽车产量和销量分别为2780.92万辆和2808.06万辆,同比分别下降4.16%和2.16%,是近年来首次出现下滑。
2011-2018年中国汽车产量及增长情况走势图(单位:万辆,%)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相关报告: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汽车行业市场监测及未来前景预测报告》2011-2018年中国汽车销量及增长情况走势图(单位:万辆,%)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9年开年以来,汽车行业销量仍然未见明显起色。
2019年2月中国乘用车产量为110.2万辆,环比下滑44%,同比下滑21.8%。
其中,2019年2月轿车产量为53.9万辆,环比下滑43.1%,同比下滑16.8%;MPV2月产量为8.1万辆,环比下滑43.2%,同比下滑31.7%;SUV2月产量为48.2万辆,环比下滑45.1%,同比下滑24.9%。
销量方面,2019年2月中国乘用车销量117万辆,环比下滑45.9%,同比下滑19%。
其中,2月轿车销量为57.6万辆,环比下滑46.2%,同比下滑15.5%;MPV2月销量为8.9万辆,环比下滑41.13%,同比下滑29.6%;SUV2月销量为50.4万辆,环比下滑46.3%,同比下滑20.6%。
2019年2月中国轿车、SUV、MPV产量及增长情况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2019年2月中国轿车、SUV、MPV销量及增长情况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二、18年业绩下滑,毛利率和ROE普遍下降,业绩恢复或在19年2H后才出现统计方法:按照汽车行业里全部及各细分领域的个股排列出各财务指标,并按照市值计算行业及细分的加权平均数,其中有8家整车厂、12家零部件和8家经销商。
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一、2019年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分析预测汽车行业2018年1-11月整体营收34783亿元,同比-1.6%,由于2018年12月销量同比将继续下滑,预测汽车行业2018年全年营收同比-3%。
基于2019年汽车销量与2018年基本持平的预测,2019年汽车行业营收同比为+5%。
汽车行业近十年营收同比增速2018年Q1-Q3乘用车板块营收同比为+5.32%,1-11月销量累计同比-3%,预计12月销量同比继续下滑,预计全年乘用车销量同比-5%,全年乘用车板块营收同比-2%。
预计2019年乘用车市场销量同比为-1%,得益于自主品牌单价的提升、新能源车及智能网联汽车比例的提升,预计2019年乘用车行业营收同比为+5%。
2018年Q1-Q3客车板块营收同比为-2.74%,1-11月销量累计同比-7%,预计12月销量同比继续下滑,预计全年客车板块销量同比-9%,营收同比-7%。
预计2019年客车市场销量同比为-5%,预计2019年客车行业营收同比-5%。
2018年Q1-Q3货车板块营收同比为-11.19%,1-11月销量累计同比为+11%,预计12月销量同比小幅提升,预计全年货车销量同比+10%,营收同比为-15%。
(注:货车板块销量提升而营收下降的原因是,申万二级分类中仅有6家公司,且重卡龙头潍柴动力不在其中。
)2018年Q1-Q3汽车零部件板块营收同比+9.52%,预计全年零部件板块营收同比为+5%。
由于零部件行业在行业中具有一定滞后性,预计2019年零部件行业营收同比与2018年持平2018年Q1-Q3汽车后市场营收同比为-7.35%,预计全年汽车后市场营收同比为-12%。
汽车后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将从2019年开始减弱,预计2019年汽车后市场营收同比为-5%。
二、汽车行业细分市场发展情况分析1、乘用车行业发展分析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全面竞争来临,紧握自主品牌龙头。
建议增持上汽集团、广汽集团,受益吉利汽车。
2018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分析报告2019-08-27 18:35一、行业概况1、行业定义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2、行业分类按照动力类型,新能源汽车可分为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其他新能源汽车等四大类型,其中纯电动汽车是目前研发和推广的主流,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按照车型,新能源汽车可分为乘用车、客车和专用车,其中新能源乘用车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主流车型。
3、行业特征政策作用明显。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基于能源安全、环境保护以及建设汽车工业强国的考虑制定的基本国策。
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行业属于当前国家政策重点支持的战略性发展产业,尤其是税费减免、财政补贴、限购豁免等扶持政策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作用巨大。
随着国家和地方财政补贴同步从2017年开始逐年退坡,并将在2020年完全退出,新能源汽车行业转型面临较大挑战,但短期内政策依然是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主要“引擎”。
周期性。
新能源汽车产业正逐步从孕育期、导入期步入到成长初期,政策扶持背景下新能源汽车行业处于行业景气周期。
根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节能与新能源技术路线图》预测,203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汽车总销量的40%-50%,保有量将达到8千万-1亿辆。
区域性。
汽车产业具有规模经济、关联产业多、配套环节多、产业链长、技术及资本密集性等典型特点,因此在发展过程中易于形成产业集群模式。
目前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初步形成长三角产业集群、泛珠三角产业集群、京津产业集群、西南产业集群、中部产业集群和河北、河南及山东地区产业集群等六大产业集群。
新能源汽车车载电源行业内的主要客户、主要竞争对手也主要位于这六大区域内。
季节性。
我国车载电源行业的生产和销售与新能源汽车行业保持一致,有一定季节性。
一般而言第一季度、第二季度为生产和销售淡季,第三、第四季度为生产和销售旺季。
汽车行业分析2篇
汽车行业分析2篇汽车行业分析(一)汽车行业是一个极其庞大的行业,涉及到了制造、销售、维修等多个方面。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行业的市场需求也随之扩大。
本文将分析汽车行业的市场规模、行业竞争、销售渠道、发展趋势等方面的情况。
一、市场规模汽车行业是一个高度成熟的行业,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广泛的市场,涉及到包括轿车、商用车、工程机械、船舶等不同领域。
根据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汽车销量为9000万辆左右,其中中国销量超过2800万辆,是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
而且,中国汽车市场处于快速增长的阶段,销量一直保持着稳步增长的趋势,预计到2025年,中国汽车市场销量将超过4000万辆,市场规模将继续扩大。
二、行业竞争汽车行业的竞争程度非常激烈,具有很大的市场波动性。
竞争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品牌和价格。
知名品牌的汽车厂家在市场上具有较高的市场份额,而且在很多细分领域上,例如MPV、SUV等市场,特定品牌货确实能够赢得消费者青睐。
另一方面,价格也是竞争的重要因素。
低价格的汽车常常在消费市场上获得高销量和良好口碑,对于消费者来说,性价比是购买汽车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三、销售渠道汽车销售渠道除直接销售外,一般包括网上平台、连锁专卖店、4S店等。
目前,线上渠道的发展趋势比较明显,随着互联网科技的迅速发展,购车人群日益年轻化、成熟化,传统4S店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消费者更加注重便利性、购车体验等因素,于是线上购车逐渐成为汽车销售渠道的主流。
四、发展趋势1.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化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技术不断创新,电动汽车的发展势头逐渐强劲,新能源汽车将成为未来汽车行业的一大趋势。
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销售量达到了127万辆,同比增长8.4%,一举超过了欧美市场,在未来几年内,电动汽车的市场份额会持续增加。
2.汽车智能化的提高智能化是未来汽车行业的又一大趋势。
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为汽车智能化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汽车行业市场竞争力分析
汽车行业市场竞争力分析随着全球经济和科技的飞速发展,汽车行业也在快速变化。
从生产制造到销售和售后服务,汽车行业都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本文将从市场规模、产品研发、品牌营销和销售渠道等方面分析汽车行业的市场竞争力。
一、市场规模全球汽车市场的规模庞大,它是全球最大的行业之一。
根据国际汽车制造商协会的数据,2018年全球汽车销量达到了9600万辆以上。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汽车市场增长率已经放缓,并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
例如,新能源汽车和无人驾驶技术等领域正在加速发展,而行业老大沃尔沃汽车和特斯拉等公司已经在这些领域占据了领先地位。
二、产品研发在汽车行业中,研发投入是保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由于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不断变化,汽车制造商必须不断改进自己的产品,以保持市场地位。
一些大型汽车制造商,如通用汽车和福特汽车,在最近的几年内已经投入了大量资金在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中。
这些新技术包括混合动力和电动汽车等领域,实现更高效率和更清洁的能源。
三、品牌营销品牌营销对于汽车制造商来说非常关键。
大多数汽车制造商都认为,良好的品牌形象可以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产品销量。
目前,一些汽车制造商已经构建了自己的品牌形象,例如宝马和奔驰等企业。
在中国,一些国内品牌也在不断提升品牌形象,例如吉利汽车和长安汽车等企业。
四、销售渠道销售渠道也是汽车行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方面。
与其他行业相比,汽车销售通常需要在物理店面上进行。
因此,汽车制造商需要在全国和全球范围内建立广泛的销售渠道。
目前,一些汽车制造商已经开始通过互联网销售汽车,以便更好地满足年轻消费者的需求。
例如,特斯拉和戴姆勒等公司已经开始使用新的销售模式,从而扩大消费者的购买选择。
总的来说,汽车行业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包括市场规模、产品研发、品牌营销和销售渠道等方面。
随着科技和消费需求的不断变化,汽车制造商需要不断创新和适应新的市场趋势,以保持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汽车零部件行业分析
汽车零部件行业分析一、顾客满意通过创造、传播和交付优质顾客价值,满足需求,达到顾客满意,最终实现包括利润在内的企业目标,是现代市场营销的基本精神。
这一观念上的变革及其在管理中的运用,曾经带来美国等西方国家20世纪50年代后期以来的商业繁荣和一批富可敌国的跨国公司的成长。
然而,实践表明,现代市场营销管理哲学观念的真正贯彻和全面实施,并不是轻而易举的。
对于许多企业来说,尽管以顾客为中心的基本思想是无可争辩的,但是,这个高深理论和企业资源与生产能力之间的联系却很脆弱。
“利润是对创造出满意的顾客的回报”这个观点,似乎只是建立在信念之上而不是建立在牢靠的数据之上的。
因此,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和经理围绕现代营销观念的真正贯彻问题,将注意力逐渐集中到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质量、服务和价值传递实现顾客满意;二是通过市场导向的战略奠定竞争基础,来吸弓1、保持顾客和培育客户关系。
所谓顾客满意,是指顾客将产品和服务满足其需要的感知效果与其期望进行比较所形成的感觉状态。
顾客是否满意,取决于其购买后实际感受到的绩效与期望(顾客认为应当达到的绩效)的差异:若绩效小于期望,顾客会不满意;若绩效与期望相当,顾客会满意;若绩效大于期望,顾客会十分满意。
顾客期望的形成,取决于顾客以往的购买经验、朋友和同事的影响,以及营销者和竞争者的信息与承诺。
若一个企业使顾客的期望过高,则容易引起购买者的失望,降低顾客满意程度。
但是,如果企业把期望定得过低,虽然能使买方感到满意,却难以吸引大量的购买者。
顾客对满足其需要的感知效果既是企业的预期,也是顾客通过购买和使用产品的一种感受。
它尽管是顾客的一种主观感觉状态,但却是建立在“满足需要”的基础上的,是从顾客角度对企业产品和服务价值的综合评估。
研究表明,顾客满意既是顾客本人再购买的基础,也是影响其他顾客购买的要素。
对企业来说,前者关系到能否保持老顾客,后者关系到能否吸引新顾客。
因此,使顾客满意,是企业赢得顾客、占有和扩大市场、提高效益的关键。
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日新月异,汽车产业成为世界范围内最热门的行业之一。
作为人类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汽车在协助人们出行的同时也促进了全球交流和经济发展,成为现代化城市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而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快速发展,汽车产业的发展也不断呈现新的变革和趋势。
一、现状分析1. 电动汽车越来越广泛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增加和新能源技术的发展趋势,电动汽车在汽车市场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据国际汽车制造商协会数据统计,2018年,全球电动汽车的销量达到了220万辆,同比增长了63%。
与此同时,各大汽车制造商也纷纷加大投入力度,开展电动汽车的研究和开发。
2. 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突破自动驾驶技术作为目前汽车产业中最具前沿性和前瞻性的技术之一,已成为各大汽车厂商竞相研发的重点。
2018年,我国成功实现了5G联网自动驾驶汽车的首次公路测试,标志着我国自动驾驶技术向全球一线水平迈进了一步。
3. 互联网与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加强汽车产业的发展,也与智能化、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融合发展密切相关。
各大汽车制造商纷纷进行智能化研究和投入,推出配备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自动驾驶、语音智能助手等在线智能技术等。
二、前景分析1. 人工智能与数据的应用将成为主流未来,汽车主要是由人工智能和数据驱动。
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车辆将会实现更加智能、个性化的定制集成,而且有望推动传统汽车制造商转型至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汽车、物联网与智能交通等领域,从而构成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全新汽车产业生态系统。
2. 新能源汽车将迎来新的爆发期随着环保意识和新能源技术的普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广阔。
多家企业纷纷加大投入,在新车型、新技术方面进一步深耕、开发,争夺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
在政策面、市场需求和技术突破等方面的推动下,新能源汽车未来的销量有望呈现井喷式增长。
3. 智能化和汽车决策系统发展汽车决策系统是指为了提高汽车智能化技术水平而开发的一种集传感器、人工智能处理、机器人控制等一体的系统。
2018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2018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全球新能源车发展仍处于高速增长阶段,未来渗透率将持续提升:放眼全球新能车销量在过去7年间实现了持续的高增长。
据数据,2017年全球插电式的新能源销量达128.1万辆,渗透率1.34%,预计2018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有望达190万辆,同比增速48.3%,渗透率1.95%,基于预测,到2030年新能车的渗透率可达30%。
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万辆)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18-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供需预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消费国地位稳固。
根据统计, 2017 年我国插电式新能车销量达60.6万辆,同比增长73%,全球占比49.5%。
2018 年一季度我国插电式新能车销量达13.2万辆,同比增长113%,全球占比42.3%(2017年Q1全球占比 31.3%)。
2017年我国占比全球49.5%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2018Q1我国占比全球42.3%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我国2017年新能源车产量达79.4万辆,同比增长54%。
2018 年1-5月新能源车产量达 32.8万辆,同比增长122.9%,预计2018年全年我国新能源车产销量有望达到 100-120万辆。
2018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将达到100-120万辆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纯电动A0+A级车占比有望持续超预期扩大:具体来看新能车产品结构,从1月到5月纯电动乘用车 A00 车型占比反而是下降的, A0+A级车占比反而提升。
认为不是因为 A00 抢装不及预期,A00 占比下降是因为A0+A级别车型超预期增长,其增速超A00。
其中,因为 A0+A 级车在下半年部分车型补贴还要上调,在 1-5月补贴未上调时,产销量因性价比优势而超预期增长,所以当下半年补贴上调时,长续航里程的A0+A级车有望继续实现超预期增长。
新能源纯电动乘用车车型占比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自动挡变速操纵器渗透率相对较低,产品升级趋势明显。
中国汽车配件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汽车配件发展趋势分析一、行业概况2018年伴随购置税优惠政策完全退出叠加经济下行周期,汽车作为可选消费品,销售受到较大冲击,且这一冲击从2018年下半年起表现尤为显著。
2018年7月起中国乘用车销量连续16个月下滑,拖累汽车销量增速,2018年中国汽车销售2808万辆,同比下滑2.8%,2019年1-10月中国汽车销售2065.2万辆,万辆,累计同比下滑累计同比下滑9.7%,趋势来看,2019年下半年汽车下滑幅度大体呈现逐月收年下半年汽车下滑幅度大体呈现逐月收窄态势(10月单月销量下滑幅度收窄至-4%),预计2019年全年汽车销量同比年全年汽车销量同比下滑幅度在下滑幅度在-5%和-10%。
10月汽车销量同比降幅延续下半年以来的收窄态势。
产销量分别完成229.5万辆和228.4万辆,比上月分别增长3.9%和0.6%,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1.7%和4%,产量降幅比上月收窄4.5个百分点,销量同比降幅比上月收窄1.2个百分点。
1-10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044.4万辆和2065.2万辆,产销量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10.4%和9.7%,产销量降幅比1-9月分别收窄1和0.6个百分点。
二、乘用车2019年10月乘用车产销同比下降3.2%和和5.8%。
根据中汽协数据,2019年10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93.8万辆和192.8万辆,产量比上月增长3.9%,销量比上月下降0.2%,产销量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3.2%和5.8%,产销量降幅比上月分别缩小4.7和0.5个百分点。
10月乘用车四类车型中,SUV销量增速销量增速转正(转正(+0.1%),轿车销量-10.1%,MPV销量-11.4%。
1-10月,乘用车四类车型产销情况看:轿车产销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12.2%和11.8%;SUV产销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10.8%和8.3%;MPV 产销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20.2%和21%;交叉型乘用车产销量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7.2%和13.9%。
中国汽车电子行业市场现状、市场发展前景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汽车电子行业市场现状、市场发展前景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中国汽车行业由成长期步入成熟期。
2000年到2018年,我国汽车产量从207万辆增长到2782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16%。
2000年到2015年,我国汽车总产值自1986亿元增长到2842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9%。
2000年到2010年,我国汽车行业增幅较大,自2010年至今,我国汽车产量增长率均值为9%,较为稳定。
同时,我国汽车人均保有量低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未来随着中国城镇化进一步推进及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我国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升,对汽车的需求逐渐加大,可以预见,汽车行业发展前景较好。
2018年中国汽车销量降低2.8%,2019年预计微增0.25%2017年来,随着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社会消费走低、政策重大调整叠加前期行业较快发展逐渐饱和,汽车需求出现下滑。
2018年中国汽车产销量低于年初预期,全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780.9万辆和2808.1万辆,产销量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4.2%和2.8%,销量下滑主要受乘用车拖累。
乘用车2018年全年销量2371.0万辆,下降 4.1%;商用车2018年全年销量437.1万辆,增长5.1%;新能源汽车2018年全年销量125.6万辆,增长61.7%。
2019年1-2月零售销量下滑10%,符合预期。
2019年1-2月,中国狭义乘用车累计批发销量为323万辆,同比下降17%;狭义乘用车累计零售销量为333万辆,同比下降10%;新能源乘用车累计批发销量为14.3万辆,同比增长134%。
2019年春节前旺销期短,节后休眠期长,综合导致1-2月累计增速偏低。
由于2018年1-2月零售累计增速4.6%,高于年度增速11个百分点,是春节因素的大年。
而2019年是春节因素的小年,2月春节当周几乎没销量,虽然节后3周销量都较2018年同期高增长,但单月和累计仍是1-2月的开局呈现历年的增速最低位。
2019下半年预期改善,预计全年乘用车销量同比微增0.25%。
我国汽车行业低迷运行原因分析
我国汽车行业低迷运行原因分析作者:李洋张天放来源:《辽宁经济》2020年第05期〔内容提要〕 2019年,受国际汽车行业低迷、国内补贴退坡、国六标准提前实施、前期政策刺激后继乏力、汽车服务消费升级缓慢购车体验不佳等因素影响,我国汽车行业产销持续低迷,虽然下半年以来降幅继续收窄,但仍创二十八年来新低。
本文阐述了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并进一步分析了汽车行业需求减弱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汽车行业消费市场国六标准一、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1.车市销量降幅继续收窄,行业压力依然存在。
一是2019年上半年,我国汽车行业产销量出现持续负增长,下半年降幅逐渐收窄。
受国内外市场需求不足,国六标准提升,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新冠病毒等因素影响,我国汽车市场行业回暖有限,行业压力依然较大,车企分化也将更加明显。
2019年,全国汽车产量完成2572.1万辆,同比下降7.5%;销量完成2576.9万辆,同比下降8.2%。
其中乘用车产量完成2136万辆,销量完成2144.4万辆,均呈现负增长态势;商用车产量完成436万辆,呈微增长态势,销量完成432.4万辆,小幅下滑。
二是汽车行业经济效益不佳,营收和利润降幅收窄。
受汽车产销持续大幅下降的影响,2019年以来汽车行业经济效益不断恶化,企业经营压力骤然增加。
2019年汽车行业完成营业收入80846.7亿元,同比下降1.8%;营业成本68219.4亿元,同比下降1.4%;利润总额5086.8亿元,同比下降15.9%,在营业收入与成本均未出现大幅下滑的情况下,车企利润大幅下滑,这说明为了应对汽车市场产销下滑,厂商下调利润,让利消费者,为自身销量回暖提供助力。
三是行业增加值大幅低于工业平均水平。
2019年汽车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低于规上工业平均增速3.9个百分点。
2019年1—10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7个主要制造业行业中,汽车工业是唯一负增长的行业,增速下降0.2%,排名末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汽车及其附诸行业的简单分析]2018汽车行业不景气中国汽车及其附诸行业的简单分析:cartor ___:陈涛出处:网友投稿 xx-6-18 第一部分汽车行业(一)汽车行业的现状及其原因从中国 ___开放开始,中国汽车工业就面临着国内外两个市场竞争的现状。
世界传统汽车市场——欧洲、美国、 ___已经处于饱和状态,中国汽车市场是最后一块大规模的处于增长的汽车市场,所以世界汽车厂商纷纷来到中国投资,这使中国汽车市场与国际汽车市场连成了一片,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格局,就是世界汽车市场竞争格局的缩影。
另一个竞争者是国内的非公有制企业,作为汽车产业的新生力量,它们成为国有汽车企业不容忽视的竞争对手。
它们自行研制、自主 ___、自力更生,给中国的汽车产业注入了春天般的活力,但令外人看不明白的是,这些充满生机的企业却得不到应有的公正待遇;而与此同时,受到 ___保护和支持的重点国有企业却只沉溺于合资模式,不思进取,靠别人的品牌与技术过活。
这样鲜明的对比不能不使人对20年来的汽车产业政策产生质疑: ___一个重点产业政策实施下来的结果反而是使中国汽车工业丧失了自主___能力? 1、汽车产业政策的失败中国的汽车工业政策从来没有把培育自主产品 ___能力作为重点,而是始终把主要的政策目标放在“产业集中度”和规模上。
在有关汽车工业的政策思维中,政策制定人似乎从来没有市场发育的概念,也没有竞争性企业成长的概念。
对于企业决策者来说,依赖外国产品技术和自主 ___之间的最大区别在于风险程度不同、得到回报的时间长短不同、付出努力的艰辛程度不同;虽然后者比前者更符合企业的长远利益,但国有企业的体制恰恰使其管理者倾向于追求没有风险、短期见效、容易成功的事情。
对于 ___部门的官员来说,实行计划分配和行政 ___度使他们对项目拥有生杀大权,可以为他们带来难以计量的有形和无形的好处。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 ___自主技术能力的成长。
中国单个企业规模小的根本原因是缺乏技术能力,所 ___汽车市场只能被“八国联军”所分割。
而投资总量规模过大也与缺乏技术能力相关:在缺乏有竞争力的民族品牌的条件下,想趁市场火爆谋利的思维往往通过合资走捷径,所以就形成了汽车行业竞相引进外资来控制自己的独特现象。
中国汽车工业一定会走上集中化的道路,但在这个格局形成之前,中国汽车工业必须经历激烈的市场竞争。
市场竞争的基本规律之一是不确定性,即没有任何人(包括每个企业的管理者)能够事先知道谁能够生存下来、谁能够胜出。
唯一能够确定的是,生存者一定是发展 ___能力的强者,而较强的 ___能力只能从自主 ___的过程中发展出来。
2、编 ___话的动机是推卸责任为了推卸责任,中国汽车产业散布过几个著名的神话,除了上面提到的产业集中度外,还有另一个已经变成陈词滥调的重要神话:即进行自主产品 ___必须以相当大的生产规模为前提条件。
这个神话是无聊的。
它首先就会遇到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悖论:后进者要先有生产规模才能自主 ___,但没有产品就无所谓生产规模。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外国企业自己其实早就打破了这些神话。
1984年 ___大众的桑塔纳项目上马时只是3万辆的生产能力,与中国政策制定人的规模要求和“国际公认”的经济规模毫不相符。
只是在市场潜力得到证实后, ___大众才扩大了生产规模,历经6万辆、12万辆、16万辆、20万辆、23万辆几个阶段才达到今天的40万辆生产规模。
德国大众与中方在决策思维上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具有市场概念而后者没有,而德国大众在中国20年始终一贯的战略恰恰证明,这些神话是毫无根据的。
另外,无论是50年代的 ___汽车工业还是70年代的韩国汽车工业在单个企业的规模上和整个工业的规模上(均以年产量为衡量标准)都小于今天的中国汽车工业,但二者都已经走上全面自主 ___的轨道,都已经开始以产量高速扩张为标志的起飞,都已经开始了日后横扫世界市场的势头。
综上所述,中国汽车工业的神话没有一个是站得住脚的。
这只能归因于既得利益者为寻找推卸责任的借口而别有用心了。
如果没有中国自主 ___企业的出现,这几个神话还会继续蒙骗国人。
但在自主___企业面前,这些神话只能是笑话。
哈飞在只有几万辆微型面包车的规模时就走上了自主 ___的道路,而且自主 ___成为使哈飞能够加快扩张速度的决定性因素。
吉利和奇瑞则是通过自主 ___进入汽车工业的,即在零规模时就开始了自主 ___,而且它们在产销量达到2-3万辆时就开始赢利。
xx年,奇瑞占了中国轿车出口总量的90%,并成为第一个出口轿车整装厂和CKD散件的中国企业。
这再次印证了 ___丰田和韩国现代已经证明过的道理:自主 ___是使后进者能够挤入国际市场的唯一途经。
声称钱多了才能搞自主 ___,是中国汽车产业的 ___者们用来欺骗中国人民和 ___的弥天大谎。
3、发展自主 ___能力的主要障碍是缺乏勇气、信心和进取精神我们可以清楚得看出中国汽车工业自主 ___的一些主要障碍是什么——缺乏抱负、勇气、信心和进取精神。
但正是由于这种缺欠 ___植根于中国企业的当权者心中,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怪现象:当中国的工程师相信自己能够 ___出产品时,中国企业的当权者却认为中国的技术人员不行;当中国的自主 ___企业已经把自己 ___的产品推向市场时,产业政策的制定者却仍然认为它们无力自主 ___。
关键时刻往往是一个行业面临危机、面对未来需要决定何去何从的时刻。
关键决策则是在这种关头做出的符合行业长远利益的决策。
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国家在国际体系的竞争中,都会遇到危机。
但它们的当权者却不一定能够做出关键决策。
在现实中,这种非关键决策往往采取两种形式:一是回避风险和挑战,只选择短期内最保险、最容易的做法;二是以不决策代替决策,任由行业随波漂流,丧失方向。
两者的结果都是使行业的长远利益遭受损失,甚至导致行业的 ___。
(二)汽车行业面临的威胁与机会汽车产业是中国加入WTO后通常被认为受冲击最大的产业之一。
做出这种判断的主要依据是中国的汽车关税水平较高,汽车产业的市场结构散、小、乱,技术水平低等,由此而引出的结论往往是悲观的。
然而,如果能够抓住加入WTO的有利时机,加快政策调整、体制 ___和企业重组,培育和发展中国多方面的比较优势,并使之转化为竞争优势,那么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前景则完全不同。
从加入世贸 ___以来的情况看,中国汽车产业的形势是喜人的。
一是汽车品种越来越多,新产品的上市不再是以季为单位、以月为单位了,几乎是一个星期就有一个新品种上市;二是汽车 ___一直下调,连中高档车价也开始松动;三是国内民营企业及其他产业的企业纷纷介入汽车行业。
这对加入WTO的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是好兆头。
然而,汽车产业并没有表现出积极的发展态势和竞争力,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没有经历一个“市场开放和充分竞争”的过程。
从政策的角度说,尤其值得检讨和反思的是严格的市场进入管制政策和抑制性消费政策。
由于严格的进入限制,加上产品品种和 ___管制,形式上 ___有一百多家整车厂,但竞争是很不充分和受到扭曲的。
抑制性的消费政策使已有的市场需求得不到释放,同时也使事实上并不充裕的生产能力处于过剩状态。
中国已初步形成相对齐全的汽车工业生产体系。
这既是中国汽车产业新发展的起点,与许多后起国家相比,这样的起点也算一个优势。
除此之外,中国发展汽车产业还有如下优势:一是大国市场优势。
这是所有优势中最为重要的。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且正处在工业化进程中汽车快速增长的初期,这一基本格局对所有的汽车生产者都不能不是巨大诱惑。
但这里强调的大国市场优势主要基于以下三点:第一,中国巨大的国内市场将使汽车产业链中的诸多环节具有规模经济效应。
这将集中表现在整车装配和部分零部件生产上。
贴近中国市场的 ___研发需求也将产生;第二,中国的国内市场能够容纳多个最具实力的跨国公司的进入,同时也可以为相当数量的内资和内资为主的企业提供足够大的竞争空间;第三,中国市场不仅巨大,而且呈现出显著的多层次性,对起步较晚、处在成长中的国内企业较为有利。
二是劳动力成本优势。
80年代以来,汽车工业旨在提高资本密集度、降低劳动密集度的技术进步有所加快,但就汽车整车的成本构成看,工资成本仍占7%—10%,并且汽车强国的工资增长率远远超过了劳动生产率的增长。
中国在劳动力成本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员工的工资加福利每小时大约在1至2美元,基本上相当于发达国家劳动力成本的十至 ___分之一。
三是具有较强的制造业整体能力,尤其是上游相关产业能力。
与汽车产品相关的钢铁、机械产品、橡胶 ___、纺织材料等,中国的产量位居世界前列,产品成本上也有一定优势。
一些劳动密集型产品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尤其值得提出的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将进入高 ___度制造业为重点的增长阶段。
在全球分工体系中,有一定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的 ___组装制造业将会逐步向我国转移。
这一发展趋势无疑会增强中国在生产诸多汽车产品上的优势。
以上这些优势如果被利用好了,将会是中国汽车行业的巨大机会;但如果没有抓住这些机会,这些优势同样可以成为国外汽车巨头们击败中国对手的尖矛利剑。
因此,在这个机会与威胁并存的时代,中国汽车业必须找准自己的定位,寻找一切可能的机会,才能在弱肉强食的当今世界汽车界立于不败之地。
(三)中国汽车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及措施中国汽车行业要立足于开放,具体地说就是在WTO的框架下逐步融入国际分工体系,顺应、利用而不是拒绝汽车产业全球化的潮流。
首先,作为后起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不能排除对汽车产业的某些必要保护,但又不能仅仅依赖于保护,要将立足点置于广泛、深入的国际竞争和分工合作中。
第二,在开放中充分利用、培育自身的优势。
关键是在开放条件下通过自身的体制、战略和政策调整使现实和潜在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
第三,大国优势在诸多优势中是最为重要的,也是新模式中能够形成特色的。
新模式具体将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 1、积极而充分的国内竞争环境。
中国的汽车产业是分散而缺少积极有效地竞争。
相对于今后二 ___中国可能具有的千万辆水平的生产和销售规模,目前百万辆的生产和销售量表明中国的汽车产业仍然处在起步阶段。
更确切地说,几乎无法避免经历一个以选择优势企业、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发掘市场需求潜力为目标的竞争过程。
作为大国市场,有足够地容量和能力接受几乎所有具有积极意义的竞争。
当务之急是培育积极而充分竞争的国内市场环境,包括大幅度放宽行业进入限制,允许各类负责任的投资者特别是非国有投资者的进入;进一步打破部门和地区的行政性垄断,形成开放、统一的国内市场;规范竞争秩序,通过制度建设约束种种限制和扭曲积极竞争的行为等等。
积极而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是新模式成功的基础和关键,缺少这一条,其他将无从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