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教学设计2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4.1 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
【设计理念】
1.注重科学探究,分小组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感悟。倡导“做中学”采取实验与教学同步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既重视实物展示、实际操作,又重视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借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兴趣。
2.层层设疑,从学生现有认知出发,层层递进,进而形成共识:从思维碰碰碰的题目,了解学生现有认知水平,到初识茎的结构,再识茎的结构,再到问题再回首,巩固与提高,步步深入。
3.情景展示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体现“从生活走进科学,从科学走进社会”的理念,重视“STS”教育。注重让学生体验“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的生长受到环境的影响”。.
【教材分析】
1.本章内容教科书是按植物结构“自下而上”展开:根―茎―叶这样编排,一方面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另一方面也符合了植物体吸收、运输、利用营养物质的内在逻辑规律。就本节来说,学习茎,从常见茎的类型开始,便于和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建立起联系,再从学生对茎的一般性认识(经验型等)到茎的科学认知(从茎分成树皮、木质部、髓到茎的完整结构),教科书是依据从中观世界到微观世界,从结构到功能这样的顺序编排的,这样也就符合了学生的基本认知规律。
2.本节课分俩课时,对原课本的课时安排进行了微小的调动。将各种茎的形态、年轮的形成放第二课时,将植物对水、无机盐和有机物的运输放在第二课时。有了前面对根与物质吸收以及第三章光合作用的学习,学生对结构与物质吸收之间的联系有了一定的了解。将导管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以及筛管对有机物的运输和认识茎的结构放在第一课时,更能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茎的结构和物质运输之间的必然联系。在此基础上,在第二课时再从更深的角度去认识茎在日常生活中不同的形态和复杂的年轮,也许会让学生有一个完整的认知度。
【学习目标】
1.知道木质茎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2.知道水、无机盐和有机物的运输过程。
3.学习观察的基本技能。
【重点难点】
重点:茎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茎的结构与物质运输的机理。
【教法学法】
以学生探究性学习为主的讨论型教学模式,在动脑动手的过程中,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一、思维碰撞、形成初识
1.有人用细铁丝缠紧相邻的两棵小树来晒衣服,这样做会对植物生长造成伤害吗?为什么?
2.木制家具和课桌椅等的材料主要是利用茎的哪一部分结构?
3.俗话说“树怕剥皮”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4.把幼嫩的植物茎掐断,从茎的断面上会渗出白色汁液,这汁液是从哪里来的?
5.水稻、小麦、毛竹等植物的茎为什么不能加粗生长,你知道吗?
要求:思考以上的问题,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课题引入:展示几朵“蓝色妖姬”问”“这是什么花?”这是几朵染过色的玫瑰花。“知道怎么染色的吗”ppt展示图片,染色剂、染色盒。引出今天的课题《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
“想现场染染色吗?”展示事先准备好的大叶黄样树枝、红墨水,现场进行染色,为下面的实验做准备。
二、认识植物的茎结构和功能
展示一株完整的植物(具有根、茎、叶)设疑“植物的根要从土壤中吸收什么?到哪里去?”“植物各部分需要进行呼吸作用,需要的有机物从哪里来?”引出思维碰撞:根吸收来的的水、无机盐和叶制造的有机物在运输过程中会不会发生拥堵呢?引出任务一
(一)初识茎的结构
1.任务一:小组活动,用放大镜观察双子叶植物茎的结构,初步得出茎的结构。分为三层:树皮、木质部、髓。用针扎一下,感受到质地较硬
的是木质部,质地较软的是树皮和髓,在木质部和树皮之间有一层韧皮部。
2.形成共识
(1)树皮 1.外树皮:细胞排细胞排列________,细胞间隙比较____,起
________作用。
2. 内树皮:(展示麻绳)含韧皮纤维。增加茎的韧性。
(2)木质部:(举例课桌椅等实木做成的家具)含木纤维。增加茎的强度。
(3)髓:由_____细胞构成,有______营养物质的作用。有些植物髓的中央部分在生长过程中逐渐消失,形成______。
(二)再识茎的结构
问题导入:(再次展示被染红的植物)认识了茎的结构,有没有同学想过,这个红墨水是通过刚才我们认识的茎的哪个结构到达植物的叶子的呢?除了水,还有没有其他的物质需要运输?(如果有同学能说出有机物的运输,那就顺势引导思考。)
1.认识导管和筛管
(1)任务三:小组活动,
a.用解剖刀横切、竖切浸过红墨水的枝条,观察染红的部位在哪里?思考红墨水运输方向怎么样?为什么?
b.将莴苣段切片,观察有没有白色乳汁溢出?试分析它是从茎的哪个结构溢出?
(2)形成共识
木质部:导管:输导水分和无机盐。方向:一般是自下而上。
韧皮部:筛管:疏导有机物。方向:一般是自上而下。
2.认识形成层
(1)展示图片或者实物:毛竹、狗尾巴草、水稻和双子叶植物(木槿)等。设问:他们有什么不同?水稻、小麦、毛竹等植物的茎为什么不能加粗生长?
(2)形成共识
形成层:位于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形成层细胞只有2-3层,能不断分裂,产生子细胞。子细胞能吸收营养物质,不断长大,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使茎加粗。
双子叶植物的茎(木质茎):具有形成层,能逐年加粗,且茎皮易分离
单子叶植物的茎(草质茎):没有形成层,长成后不再加粗、茎皮不易剥离
三、问题再回首,进一步理解课题植物茎与物质运输的联系。
1.每个同学再看导学案中的思维碰撞题,看看能解决几个问题。时间:3分钟左右。
2.小组讨论,解决剩下的问题。
3.展示各小组的思维展示题,全班形成共识。
四、巩固提高
1. 把幼嫩植物茎掐断,从断面上流出的白色汁液来自…………()
A.导管B.筛管C.木纤维D.韧皮纤维
2.茎的主要功能是…………()
A支持和吸收氧气B输导和支持作用
C防倒伏和制造淀粉D光合作用和输导作用
3.如图是双子叶植物茎的横切面图,分析图示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图中A、B、C分别表示什么结构:A.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
(2)其中C_______中有_________ ,可以输送水分和无机盐。A_________中有_______ ,可以输送有机物。
(3)图示的茎________(填“能”或“不能”)逐年增加,是因为A________和C________之间有_________,能__________。
五、展示年轮和各种形态的茎,设问,为下节课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