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非遗名录

合集下载

广西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表

广西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表

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我国南部,是一个多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为了保护和传承广西自治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广西自治区政府制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表,对具有代表性和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梳理和整理。

以下是广西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表的部分内容。

一、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 侗族芦笙侗族芦笙是侗族人民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艺术的代表,被誉为“东方巴赫”,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其表演形式多样,有独奏、重奏、合奏等形式,是侗族传统重大节日和宴请活动的重要表演项目。

2. 壮族三月三壮族三月三是壮族人民以祭祀的方式纪念祖先和神灵的传统节日,举行时间在农历三月三日。

活动包括舞龙舞狮、侗戏、侗歌、竹竿舞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传统表演项目,展现了壮族人民的民族风情和传统文化。

3. 侗族铜鼓舞侗族铜鼓舞是侗族人民在祭祀、庆典、宴会等重大场合中跳的一种舞蹈,具有独特的舞蹈动作和节奏感,极富民族特色。

铜鼓舞的舞蹈姿态优美,舞者踏着节奏跳跃摆动,充分展现了侗族人民的生活情感和审美情趣。

4. 瑶族苗族侗族木鼓舞瑶族苗族侗族木鼓舞是瑶族、苗族和侗族共同的民间舞蹈表演,是一个融合了苗瑶侗三族文化元素的舞蹈形式。

木鼓舞的表演形式活泼多彩,舞者们手拿木鼓,随着节奏欢快起舞,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听觉享受。

5. 瑶族高秧舞瑶族高秧舞是瑶族人民在秋收季节举行庆祝丰收的重要仪式上跳的一种民间舞蹈,舞蹈动作优美、舞姿舒展,具有独特的民俗传统和浓厚的文化内涵。

高秧舞是瑶族人民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民族记忆。

6. 壮族歌仪壮族歌仪是壮族人民在举行婚丧嫁娶、祭祀、庙会等重大民俗活动时表演的一种传统民间文艺形式,包括歌唱、舞蹈、器乐等多种表演形式。

歌仪具有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演特点,是壮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7. 壮族侗族苗族侗族琵琶曲壮族侗族苗族侗族琵琶曲是壮族、侗族、苗族和侗族等少数民族共同的传统音乐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广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广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广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中的价值和地位日益凸显。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广西作为我国的少数民族自治区,拥有着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其中不乏许多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

本文将围绕广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展开介绍和讨论。

一、广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1.广西的地理位置和民族特色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我国的南部,地处亚热带地区,拥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

广西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之一,壮族、瑶族、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在这里生活着,形成了多元文化的特色。

2.广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广西作为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拥有着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其中包括传统歌舞、手工艺品、民间技艺、传统节日等多个方面。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表现了当地民族的特色,也代表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具有着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二、广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概述1.壮族黄姚古镇苗侗族民俗节日黄姚古镇苗侗族民俗节日是广西柳州市黄姚古镇的一个重要传统文化节日活动。

该活动以苗族、侗族的传统文化为主题,涵盖了祭祀、表演、民俗游戏等多个方面,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2011年,这一项目成功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瑶族牵草龙传统技艺牵草龙是瑶族传统的手工艺技艺,它融合了舞蹈、音乐和工艺制作等多种元素,是瑶族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编织、绘画、表演等方式,瑶族人民将草龙制作和表演技艺代代相传,成为了当地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2年,瑶族牵草龙传统技艺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壮族壮锣鼓鼓乐壮锣鼓鼓乐是壮族传统音乐艺术的代表之一,它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表现形式。

通过锣鼓的演奏和表演,壮锣鼓鼓乐展现了壮族人民的风土人情和民族精神,成为了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大亮点。

广西的非遗艺术

广西的非遗艺术

广西的非遗艺术
广西有丰富的非遗艺术,如诸暨古技艺、攀枝花古艺、梧州梅花拉绒艺、南宁虫调、桂林苗族画、来宾木雕艺术等。

1. 诸暨古技艺:诸暨古技艺在浙江、福建等地均有传播,在广西也有相当的影响力。

它从古至今以特定技艺来装饰鱼竿、把手等,使之非凡精美、极致出众。

2. 攀枝花古艺:攀枝花古艺是广西为数不多的传统手工艺之一,被学者们称为“攀枝花文化”。

他们善于绘画图案,是制作文物和珍贵古物的专业人士,他们使用木材制作手工艺品,以攀枝花图案装饰,是当地人民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 梧州梅花拉绒艺:拉绒艺也是广西的传统工艺之一。

拉绒工艺技术是一种利用线、竹、苇等自然材料,经过热处理平整拉出,再经过彩色连接或钩接,制作出各种颜色的密密麻麻的拉绒产品的工艺。

梧州的梅花拉绒艺术更是以梅花为构思,结合多种拉绒技艺,营造出一幅传统梅花图案,充满纯熟技艺和上品主义风格。

4. 南宁虫调:南宁虫调是广西地区特有的传统民间艺术,以其独特的儿歌调式抒发出人们的情感。

唱虫调的人们以手指为节奏,以嗓音傍调翻唱各种民间文学作品,以简单的普通话为主,内容涉及人们的生活、动物故事、历史故事等多种
内容,语言活泼、风趣幽默。

5. 桂林苗族画:桂林苗族画把日出日落、水波荡漾图以及苗族民俗饮食、文化习俗等传统图案以线条、颜色、结构等形式表现出来,整个画面极具动感,唤起人们对自然美景的追求,给人以自然的和谐祥和之感。

广西的非遗文化

广西的非遗文化

广西的非遗文化广西的非遗文化源远流长,包括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手工艺、音乐、舞蹈等等。

以下是广西非遗文化的一些代表性项目:1. 侗族草帽制作技艺:这种草帽在广西壮族和侗族地区非常流行,被称为“芦苇帽子”。

这种草帽手工制作,需要挑选合适的芦苇,进行拼接、剪裁、编织等工序。

草帽轻盈透气、防晒保暖,既实用又美观。

2. 广西壮族织锦:这种传统的手工艺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历史上一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壮锦是一种以织锦为主要手段,以织锦图案为主题,融合了民俗、饮食、建筑、文化等方面符号的艺术品。

壮锦以图案精美,色彩鲜亮,纹样繁多,质地坚韧为特点,享有很高的声望。

3. 侗族草编技艺:侗族草编属于弯竹编一类,常常应用于制作各种生活用品、家居装饰品等等。

侗族草编技艺具有非常强的实用性和观赏性。

侗族草编一般采用芦苇、竹子、藤条等材料,经过弯曲、结合、编织等工艺,制作成各式各样的民间工艺品。

4. 壮族芦笙:芦笙是一种传统的管弦乐器,被视为广西的“国乐”。

芦笙有着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方式,曾经在一些重大文艺活动中得到了应用。

壮族芦笙音乐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鲜明的民族特色,被誉为“东方笛箫之王”。

5. 壮侗族龙舟制作技艺:龙舟是一种古老的舟式,壮侗族龙舟制作技艺是广西非遗文化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

制作龙舟需要精湛的木工技艺,对原材料的选取也有一定要求。

壮侗族龙舟演出剧目通常会选自当地的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等,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广西的非遗文化源远流长,这里只是列举了一部分代表性项目,这些项目都承载着传统的手工艺、音乐、舞蹈等文化遗产,体现了广西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多元的文化风貌,向世人展示了广西非遗文化之美。

广西非遗故事

广西非遗故事

广西非遗故事有壮族百鸟衣故事、毛南族花竹帽编织技艺、侗族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壮族三音跳堂歌、壮族会鼓等。

壮族百鸟衣故事:主要流传于横州市的校椅、马岭、陶圩、莲塘等乡镇,壮族百鸟衣故事具有鲜明的鸟图腾崇拜,体现着壮族先民繁衍生息的自然环境、历史变迁、民族习俗、伦理道德和宗教信仰。

毛南族花竹帽编织技艺:作为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毛南族花竹帽编织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谭汝对记者说:“不只会编花竹帽,而且要把帽子融入生活中去,让生活中处处有它的影子。

”。

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

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

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广西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1人)序号姓名性别年龄项目名称地区分类1 杨似玉男 52岁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传统手工技艺广西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10人)序号姓名性别年龄项目名称地区分类1 吴光祖男 63岁侗族大歌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民间音乐2 覃奶号女 62岁侗族大歌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民间音乐3 罗景超男 64岁那坡壮族民歌广西壮族自治区那坡县民间音乐4 秦彩霞女 74岁桂剧广西壮族自治区传统戏剧5 周小兰魁男 74岁桂剧广西壮族自治区传统戏剧6 陈声强男 60岁采茶戏(桂南采茶戏)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传统戏剧7 傅锦华女 68岁彩调广西壮族自治区传统戏剧8 张琴音女 74岁壮剧广西壮族自治区传统戏剧9 闭克坚男 71岁壮剧广西壮族自治区传统戏剧10 刘正城男 72岁壮族歌圩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民俗广西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5人)序号姓名性别民族申报地区或单位项目名称项目类别1 黄达佳男壮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布洛陀民间文学2 温桂元男壮广西壮族自治区马山县多声部民歌(壮族三声部民歌)传统音乐3 洪琪女汉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邕剧传统戏剧4 李人帡男汉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陶器烧制技艺(钦州坭兴陶烧制技艺)传统技艺5 罗周文男京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京族哈节民俗广西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建议名单一、民间文学(1人)流水号姓名性别民族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 谢庆良男仫佬族刘三姐歌谣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二、传统舞蹈(2人)流水号姓名性别民族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班点义男瑶族铜鼓舞(田林瑶族铜鼓舞) 广西壮族自治区田林县2盘振松男瑶族瑶族长鼓舞(黄泥鼓舞)广西壮族自治区金秀瑶族自治县三、传统戏剧(2人)流水号姓名性别民族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罗桂霞女壮族桂剧广西壮族自治区2覃明德男仫佬族彩调广西壮族自治区四、曲艺(2人)流水号姓名性别民族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何红玉女汉族广西文场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2陈秀芬女汉族广西文场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五、民俗(31人)流水号姓名性别民族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赵有福男瑶族瑶族盘王节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2谭三岗男毛南族毛南族肥套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3梁炳光男苗族苗族系列坡会群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第一批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推荐人选公示名单(共41人)网络查不到第二批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推荐人选公示名单(78人)序号项目名称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申报单位1刘三姐歌谣谢庆良男1953年8月宜州市文化和体育局2 瑶族密洛陀古歌蓝永红男 1951年3月都安瑶族自治县文化和体育局3 瑶族分架蒙美金女 1936年2月都安瑶族自治县文化和体育局4 瑶族分架蒙廷理男 1926年2月都安瑶族自治县文化和体育局5 侗族大歌吴探花女 1968年三江侗族自治县文化和体育局6 壮族三声部民歌莫花美女 1957年7月马山县文化和体育局7 柳州山歌周德康男 1944年12月柳城县文化馆8 凌云壮族72巫调音乐彭八英女 1933年4月凌云县文化和体育局9 壮族天琴艺术陆凤群女 1943年3月凭祥市文化馆10 壮族天琴艺术李绍伟男 1956年9月龙州县文化馆11 广西八音黄才定男 1954年8月南宁市邕宁区文化和体育局12 广西八音梁贵加男 1961年12月南宁市邕宁区文化和体育局13 侗族器乐胡汉文男 1942年8月三江侗族自治县文化和体育局14 侗族器乐邝顺堂男 1962年4月三江侗族自治县文化和体育局15 烟墩大鼓劳传永男 1962年灵山县文化和体育局16 壮族哭嫁歌刘月球女 1970年10月贵港市港北区文化和体育局17 壮族哭嫁歌梁丽珍女 1967年4月贵港市港北区文化和体育局18 桂平西山佛教音乐释宏珠女 1972年6月桂平市文化和体育局19 壮族民歌(上思虽蕾)岳建霄男1949年7月上思县文化和体育局20 汉族多声部民歌(松柏汉族农凤英女1931年6月南宁市兴宁区文化和体育局多声部平话山歌)21 汉族多声部民歌(松柏汉族潘兆君男 1933年11月南宁市兴宁区文化和体育局多声部平话山歌)22 壮族会鼓赖承辉男 1949年8月马山县文化和体育局23 壮族嘹啰山歌李啟梧男 1938年12月南宁市邕宁区文化和体育局24 壮族蚂虫另舞向宝业男 1942年9月天峨县人民政府25 壮族蚂虫另舞索文德男 1961年10月天峨县人民政府26 瑶族吹笙挞鼓舞蒋礼发男1942年1月恭城瑶族自治县文化旅游局27 瑶族吹笙挞鼓舞杨才明男1964年8月恭城瑶族自治县文化旅游局28 龙凤麒麟舞梁廷颂男 1939年8月贵港市港南区文化和体育局29 龙凤麒麟舞梁裕洪男 1949年9月贵港市港南区文化和体育局30 壮族舂榔舞牙廷荣男 1944年6月东兰县文化和体育局31 瑶族猴鼓舞蓝尚林男 1956年6月东兰县文化和体育局32 壮族打扁担唐小琴女1931年9月都安瑶族自治县文化和体育局33 壮族打扁担覃素芳女 1953年12月都安瑶族自治县文化和体育局34 壮族春牛舞陆尚法男 1943年2月西林县文化馆35 壮族春牛舞陆尚青男 1964年8月西林县文化馆36 桂林牌灯骆双付男 1944年9月临桂县文化和体育局37 板凳龙谢文华男 1957年12月临桂县文化和体育局38 壮族师公舞罗最仁男 1924年5月象州县文化和体育局39 瑶族黄泥鼓舞盘振球男 1921年12月金秀瑶族自治县文化和体育局40 瑶族黄泥鼓舞盘振松男1944年9月金秀瑶族自治县文化和体育局41 壮剧农济民男 1940年9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壮剧团42 壮剧黄志元男 1957年1月田林县人民政府43 桂剧黄艺君女 1933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剧团44 桂剧苏国璋女 1948年10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剧团45 彩调周瑾女 1957年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彩调剧团46 邕剧蒋耀鸣男 1944年8月南宁市邕剧团47 邕剧梁克俭男 1945年10月南宁市邕剧团48 牛歌戏(平南牛歌戏)李冬平女 1964年12月平南县文化和体育局49 牛歌戏(平南牛歌戏)杨芝男1956年6月平南县文化和体育局50 牛歌戏(藤县牛歌戏)陈寿坚男1951年8月藤县文化和体育局51 牛歌戏(藤县牛歌戏)马伟文男 1969年10月藤县文化和体育局52 丝弦戏磨长永男 1943年11月宾阳县文化和体育局53 丝弦戏关艳女 1978年8月宾阳县文化和体育局54 桂林文场陈秀芬女 1944年10月桂林市曲艺团55 舞狮技艺邓明华男 1941年6月藤县文化和体育局56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杨求诗男 1963年10月三江侗族自治县文化和体育局57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杨梅松男1948年2月三江侗族自治县文化和体育局58 壮族织锦技艺陈晔女 1948年12月靖西县文化和体育局59 钦州坭兴陶艺卢德辉男 1951年2月钦州市文化局60 毛南族花竹帽编织工艺谭素娟女1967年9月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61 侗族刺绣杨甜女 1962年12月三江侗族自治县文化和体育局62 侗族刺绣韦江凤女 1973年12月三江侗族自治县文化和体育局63 六堡茶制作技艺韦洁群女 1958年2月苍梧县文化和体育局64 京族鱼露黄尚文男 1946年11月东兴市文化和体育局65 侗族医药吴伟文男 1932年10月三江侗族自治县文化和体育局66 毛南族肥套谭益庆男 1954年8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67 宾阳炮龙节武学规男 1949年10月宾阳县文化和体育局68 宾阳炮龙节邹玉特男 1953年8月宾阳县文化和体育局69 德峨苗族跳坡节杨明才男1969年7月隆林各族自治县文化和体育局70 瑶族葬礼习俗陆老幺男 1932年2月南丹县文化馆71 侗族花炮节王仁生男 1931年11月三江侗族自治县文化和体育局72 瑶族服饰(宁明瑶族服饰)焦莲英女1940年宁明县文化和体育局73 跳岭头(钦北跳岭头)周武良男1949年6月钦州市钦北区文化和体育局74 平南大安校水柜习俗王沛林男1951年3月平南县文化和体育局75 瑶族服饰(大板瑶服饰)邓有芬女1958年6月防城港市防城区文化和体育局76 疍家婚礼张秀华女 1931年5月南宁市江南区文化馆77 游彩架覃凤梧男 1937年4月宾阳县文化和体育局78 “三月三”歌圩李超元男 1948年11月武鸣县文化和体育局第三批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推荐人选公示名单(121人)序号项目名称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申报单位1 彩调杨步云男 1954.1 广西彩调剧团2 彩调龙杰锋男 1948.2 广西彩调剧团3 彩调覃明德男 1946.11 桂林市彩调剧团4 彩调唐洁女 1944.4 桂林市彩调剧团5 桂剧殷秀琴女 1945.1 广西桂剧团6 桂剧罗桂霞女 1943.6 桂林市桂剧团7 壮医药(壮医药线点灸疗法)黄瑾明男 1937.7 广西中医学院8 壮族会鼓韦建廷男 1953.8 马山县文化馆9 南宁壮族春牛舞奚均仁男 1932.1 南宁市江南区文化馆10 南宁香火龙舞罗新有男 1966.2 南宁市良庆区文化馆11 壮族采茶戏滕思队男 1962.5 南宁市邕宁区文化馆12 壮族采茶戏甘美芬女 1945.11 横县文化馆13 宾阳师公戏莫旭先男 1951.2 宾阳县文化馆14 宾阳织锦技艺谭湘光女 1955.6 宾阳县文化馆15 壮族“打扁担”莫菊花女 1954.6 马山县文化馆16 壮族九莲灯何方仕男 1948.2 隆安县文化馆17 上林县渡河公黄福连女 1946.1 上林县文化馆18 上林壮族灯酒节石冠美男 1937.11 上林县文化馆19 杨美豆豉制作技艺杜学芬男 1969.3 南宁市江南区文化馆20 外沙龙母庙会袁学武男 1955.4 北海市群众艺术馆21 北海贝雕技艺曹世莲女 1955.5 北海市群众艺术馆22 老杨公李日喜男 1949.7 北海市群众艺术馆23 北海咸水歌麦九妹女 1930.9 北海市群众艺术馆24 北海咸水歌郭亚十女 1941.7 北海市群众艺术馆25 大新壮族高腔山歌许秀珍女 1965.12 大新县文化和体育局26 大新壮族高腔山歌赵元仕男 1964.11 大新县文化和体育局27 天等指天椒加工技艺刘兆强女 1954.5 崇左市左江区文体局28 壮族拜囊海许国莲女 1942.7 天等县文化和体育局29 壮族打榔舞陆东华男 1967.4 天等县文化和体育局30 侗族器乐潘甫金德男 1942.9 三江侗族自治区县文化和体育局31 苗族系列坡会群(斗马)梁瑞荣男1949.1 融水苗族自治县文化和体育局32 苗族系列坡会群(苗锦制作)潘彩英女1955.2 融水苗族自治县文化和体育局33 壮族师公舞覃祖大男 1964.1 柳江县文化馆34 柳州山歌(平山山歌)李语松男 1962.11 鹿寨县文化和体育局35 柳州山歌周美英女 1939.4 柳城县文化馆36 广西文场何红玉女 1941.2 桂林市曲艺团37 广西文场(长安文场)陈丽文女 1943.9 融安县文化和体育局38 瑶族服饰潘继凤女 1965.11 龙胜各族自治县文化馆39 临桂草龙舞刘明益男 1958.1 临桂县非遗保护中心40 桂林牌灯骆吹养男 1957.1 临桂县非遗保护中心41 桂林渔鼓李蔚琛女 1941.1 桂林市群众艺术馆42 瑶族婆王节唐碧松男 1976.6 恭城瑶族自治县文化馆43 侗族草龙狮制作技艺王禹男 1947.9 龙胜各族自治县文化馆44 侗族祭萨习俗吴永能男 1949.1 龙胜各族自治县文化馆45 侗族祭萨习俗吴代荣男 1947.7 龙胜各族自治县文化馆46 桂林龙舟民俗朱年生男 1948 桂林市群众艺术馆47 瑶族盘王节(还盘王愿)李观连男1963.5 恭城瑶族自治县文化馆48 瑶族盘王节(瑶族做盘王)盘志强男 1946.1 金秀县文化馆49 瑶族山歌调罗友军男 1964.1 资源县文化馆50 黄昌典毛笔制作技艺陈天才男1950.6 桂林金典文化用品有限公司51 黄昌典毛笔制作技艺夏良玉男1956.8 桂林金典文化用品有限公司52 湘山酒传统酿造技艺王勇男 1962.1 桂林湘山酒业有限公司53 麻布制作工艺李本学男 1947.1 临桂县非遗保护中心54 瑶族羊角舞伍有光男 1937.12 恭城瑶族自治县文化馆55 板凳龙谢龙妹女 1957.1 临桂县非遗保护中心56 永福阴笛乐唐玉成男 1959.9 永福县非遗保护中心57 全州民间剪纸技艺唐爱春女 1959.12 全州县安和乡人民政府58 象州壮欢覃班信男 1935.6 象州县文化馆59 瑶族医药褚清纯男 1936.1 金秀县文化馆60 瑶族织绣技艺龚玉娟女 1939.8 金秀县文化馆61 瑶族织绣技艺赵凤香女 1969.2 金秀县文化馆62 瑶族都戒礼李光文男 1940.1 金秀县文化馆63 瑶族过山音兰桂英女 1950.8 金秀县文化馆64 瑶族过山音赵桂英女 1964.1 金秀县文化馆65 跳甘王罗定光男 1942.7 金秀县文化馆66 壮族悲歌蓝柄玉男 1945.1 忻城县文化馆67 壮族织锦技艺蒙如君女 1957.12 忻城县文化馆68 翡翠鸟舞罗志中男 1941.4 武宣县文化馆69 壮族师公戏(贵港师公戏何家前男1948.4 贵港市覃塘区文化馆70 梧州龙母诞谭毓芳女 1939.1 梧州龙母庙管理处71 藤县水上民歌彭桂英女 1939.9 藤县文化馆72 鹿儿戏黄翠珍女 1962.4 苍梧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73 广西八音(八步八音)蒋家宁男 1965.8 贺州市八步区文化馆74 广西八音(大成八音)梁达文男 1935.11 平南县文化馆75 壮族舞火猫潘国仁男 1940.6 贺州市八步区文化馆76 浮山歌节陶永英女 1935.8 贺州市八步区文化馆77 瑶族婚俗赵福锦男 1957.2 贺州市八步区文化馆78 客家竹板歌黄仕茂男 1937.6 贺州市八步区文化馆79 瑶族凿花赵福华男 1976.12 贺州市八步区文化馆80 信都龙舟节张其清男 1962.9 贺州市八步区文化馆81 瑶族长鼓舞黄道胜男 1962.5 富川瑶族自治县文化馆82 瑶族蝴蝶歌欧玉梅女 1964.1 富川瑶族自治县文化馆83 瑶族溜喉歌黄先保男 1947.1 富川瑶族自治县文化馆84 瑶族羊角长鼓舞盘福贵男 1954.2 钟山县文化馆85 瑶族门唻歌黄凤英女 1942.1 钟山县文化馆86 右江瑶族歌堂习俗杨昌林男 1952.2 百色市文化馆87 壮族舞狮技艺廖军民男 1966.5 田阳县文化馆88 瑶族金锣舞阮桂陆男 1948.5 田东县文化馆89 田东壮族排歌廖启忠男 1957.7 田东县文化馆90 田东壮族排歌余修贤男 1965.5 田东县文化馆91 壮族打砻(榔)舞廖秀金女 1965.1 平果县文化和体育局92 壮族打砻(榔)舞韦爱群女 1963.1 平果县文化和体育局93 平果壮族踩花灯李清河男 1928.3 平果县文化馆94 壮族马骨胡艺术黄一格男 1957.4 德保县文化馆95 壮族多声部民歌(德保壮族山歌)黄恒笔男 1947.12 德保县文化馆96 壮族多声部民歌(德保壮族山歌)黄美玲女 1959.12 德保县文化馆97 壮剧(南路壮剧)苏朝甫男 1945.11 德保县文化馆98 壮剧(南路壮剧)莫世亮男 1949.12 德保县文化馆99 壮剧(南路壮剧)赵维持男 1936.3 靖西县文化馆100 壮族提线木偶戏李克文男 1943.11 靖西县文化馆101 壮族提线木偶戏韦复兴男 1936.7 靖西县文化馆102 壮族末伦蔡文献男 1948.8 靖西县文化馆103 壮族抢花炮(龙合花炮节)方振宁男 1945.2 那坡县文化和体育局104 壮族祭瑶娘岑生献男 1952.12 田林县人民政府105 田林瑶族铜鼓舞黄文述男 1930.1 田林县人民政府106 田林瑶族铜鼓舞班点义男 1948.1 田林县人民政府107 隆林壮族歌会习俗唐光华男1958.9 隆林各族自治县文化馆108 隆林壮族歌会习俗罗朝贵男 1960.6 隆林各族自治县文化馆109 凌云壮族72巫调音乐唐远明女 1936.8 凌云县文化和体育局110 壮族歌圩(凌云县朝里壮族“吼喊”歌圩)李景春男1945.11 凌云县文化和体育局111 乐业唱灯龙光政男 1951.1 乐业县文化馆112 乐业唱灯黄碧英女 1948.6 乐业县文化馆113 把吉造纸技艺张德魁男 1945.11 乐业县文化馆114 仫佬族古歌龙光利男 1946.6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文化馆115 仫佬族舞草龙谢章华男 1937.1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文化馆116 仫佬族刺绣谢秀荣女 1957.11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文化馆117 毛南族花竹帽编制技艺谭汝女 1987.11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非遗保护中心118 壮族铜鼓铸造技艺韦启初男 1963.6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非遗保护中心119 壮族铜鼓铸造技艺韦启参男 1965.8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非遗保护中心120 苗族服饰制作技艺陆大妹女 1955.1 南丹县文化馆121 南丹勤泽格拉黎芳才男 1966.1 南丹县文化馆。

广西非物质文化遗课件

广西非物质文化遗课件
广西非物质文化遗课 件
• 广西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 广西民俗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 广西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 广西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目录
Part01广西民俗类非物质文化 Nhomakorabea产概 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广西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广西地区各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独 特的地域特征和文化背景的传统风俗、习惯、信仰、艺术等。
提高公众认知度与参与度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媒体、网络等多种渠道,加 强对广西民俗类非遗的宣传和教 育,提高公众对其认知度和重视
程度。
举办民俗活动
鼓励和支持各地举办具有地方特 色的民俗活动,吸引更多公众参 与其中,增强其对非遗的认同感
和归属感。
建立非遗体验基地
建立非遗体验基地,提供公众亲 身体验和学习非遗的机会,促进
钦州跳岭头
总结词
钦州跳岭头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的汉族民俗舞蹈, 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它以祭祀祖先、祈求 丰收和平安为主要目的,活动内容独特且丰富多样。
详细描述
钦州跳岭头每年农历八月十五至二十日举行,持续数天 。活动期间,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仪式和表演,如戴面 具跳舞、敲锣打鼓、唱歌等。其中,最重要的仪式是“ 跳岭头”,即人们戴着面具,模仿各种动物的动作,表 达对祖先的敬意和祈求丰收和平安的愿望。钦州跳岭头 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是当地汉族人民传统 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对非遗的深入了解和参与。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团结和凝聚力。
瑶族盘王节
总结词
瑶族盘王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都安、大 化、马山等县部分瑶族的传统节日,也 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它以祭 祀祖先、祈求平安和丰收为主要目的, 活动内容独特且丰富多样。

广西“非遗”美食的特色和内涵

广西“非遗”美食的特色和内涵

广西“非遗”美食的特色和内涵作者:吴伟峰来源:《歌海》2024年第02期[摘要]广西拥有历史文化、民族文化、海洋文化、山水文化、边关文化等深厚的文艺底蕴,这些多元文化孕育产生了众多的“非遗”美食1,大致总结有烤、古、鲜、生、奇、酸、甜、苦、辣(腊)、黏等十大特色,体现出广西“非遗”美食不仅历史悠久、内容丰富,而且内涵深厚。

[关键词]广西;传统美食制作技艺;“非遗”美食;饮食文化广西这片富饶的土地,历史文化、民族文化、海洋文化、山水文化、边关文化底蕴深厚,拥有着众多的文化遗产。

在这些宝贵的遗产中,广西的美食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占据了一席之地,其中的“非遗”美食种类繁多,风味各异,源远流长,反映了广西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众多的广西“非遗”美食,大致总结起来有烤、古、鲜、生、奇、酸、甜、苦、辣(腊)、黏等十大特色和内涵,可以说是“十全十美”。

这些“非遗”美食不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对历史的传承和对文化的弘扬。

在今天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更应该珍惜这些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并发扬光大广西的美食文化。

一、烤烧烤的魅力在于其簡单而直接。

它不需要复杂的厨具,只需一个火源和一些木炭,便可以烹饪出美味的食物。

这种烹饪方式源自自然,火焰和木炭的微妙关系,使得食物在烤制的过程中,散发出诱人的香气。

在中国,烧烤被称为“炙”,这个字形象地描绘出烧烤的过程,而烧烤在中国菜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各地的烧烤特色各异,却又都充满了地方特色。

融水苗族的烤鱼以肉质鲜嫩、口感醇厚著称。

在凉爽的秋季,一串串烤鱼在炭火上翻烤,油脂滴落在炽热的炭火上,发出“滋滋”的声音,那是秋季里最温暖的交响乐。

一口咬下,肉质的鲜美与炭火的香气交织在一起,让人陶醉。

环江以及扶绥的烤猪则是另一番风味,皮脆肉嫩,每一片都仿佛承载着千年的历史,蘸上特制的味碟,放入口中,仿佛能听到历史的低语。

广西饮食文化中的烤肉是一道具有地方风情的特色菜品,就是广西人常说的叉烧。

叉烧的主要食材是猪肉,尤其是猪颈肉或五花肉,这些部位的肉质鲜嫩,肥瘦相间,非常适合叉烧的烹饪方法。

中国57个非物质遗产名录

中国57个非物质遗产名录

中国57个非物质遗产名录以下是中国目前的57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 皮影戏2. 木偶戏3. 象棋4. 中国象棋5. 文化大宗师信件遗漏6. 渔鼓7. 故宫8. 北京皇城根遗址9. 昆曲10. 京剧11. 武术12. 太极拳13. 凤凰古城14. 布袋戏15. 宜兴紫砂陶瓷16. 京剧人物脸谱画17. 溯源臣宣纸18. 水墨画19. 珠玑20. 广西壮族织锦21. 丝绸22. 手工绣球23. 乌拉尔傣族文化24. 五台山庙会25. 哈尼族传统节日百人规模庆典26. 云南传统村寨蓝族社27. 彝良竹木手工艺28. 黄绢长鸣山(宜良)彩扎绣29. 东祥纸扇30. 四川熊猫文化31. 青岩古镇与百岁养生文化32. 瑶山树绒墨花绣33. 上海传统美食市井文化34. 挨西北大辣椒文化35. 中国茶文化保护与发展36. 成都火锅37. 宝鸡手工剪纸38. 新疆维吾尔族玛依塔斯科尔克加工技艺39. 青岛烧太大40. 古运河中脉文化41. 大连市保护与展示后山文化42. 九华山文化43. 中华养生文化44. 西藏珠宝文化45. 三门峡神农故里文化46. 中国传统舞蹈大拿融合技术和表演47. 壮锦技艺48. 博斯腊木雕49. 贵州侗族芦笙表演技艺50. 湖南大裂谷瓦窑51. 云南纳西族三期营文化52. 矿泉泡脚53. 滇西/M543腊排子编制技艺54. 广东粤剧55. 福建土楼56. 闽北露天剧场57. 古稻种保护与传承。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名录
1. 云南米线:云南米线是云南省的传统小吃,由米粉、肉末、蔬菜和配料等组成,拌制而成,口感鲜美可口,营养丰富。

2. 广西米豆腐:广西米豆腐是广西特色小吃,由糯米、豆腐和配料等混合而成,烹饪时可添加蔬菜、肉末等材料,口感清爽爽口,营养丰富。

3. 四川辣子鸡:四川辣子鸡是四川特色小吃,由鸡肉、辣椒和配料等组成,特别讲究烹饪技巧,口味鲜美辣,营养丰富。

4. 贵州腊肉:贵州腊肉是贵州特色小吃,由猪肉、调料和配料等组成,经过特殊的烹调工艺,口感鲜美可口,营养丰富。

5. 湖南腊肉粉:湖南腊肉粉是湖南特色小吃,由猪肉、腊肉、调料和配料等组成,烹饪时可添加蔬菜、肉末等材料,口感鲜美可口,营养丰富。

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

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

广西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1人)序号姓名性别年龄项目名称地区分类1 杨似玉男 52岁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传统手工技艺广西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10人)序号姓名性别年龄项目名称地区分类1 吴光祖男 63岁侗族大歌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民间音乐2 覃奶号女 62岁侗族大歌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民间音乐3 罗景超男 64岁那坡壮族民歌广西壮族自治区那坡县民间音乐4 秦彩霞女 74岁桂剧广西壮族自治区传统戏剧5 周小兰魁男 74岁桂剧广西壮族自治区传统戏剧6 陈声强男 60岁采茶戏(桂南采茶戏)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传统戏剧7 傅锦华女 68岁彩调广西壮族自治区传统戏剧8 张琴音女 74岁壮剧广西壮族自治区传统戏剧9 闭克坚男 71岁壮剧广西壮族自治区传统戏剧10 刘正城男 72岁壮族歌圩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民俗广西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5人)序号姓名性别民族申报地区或单位项目名称项目类别1 黄达佳男壮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布洛陀民间文学2 温桂元男壮广西壮族自治区马山县多声部民歌(壮族三声部民歌)传统音乐3 洪琪女汉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邕剧传统戏剧4 李人帡男汉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陶器烧制技艺(钦州坭兴陶烧制技艺)传统技艺5 罗周文男京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京族哈节民俗广西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建议名单一、民间文学(1人)流水号姓名性别民族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 谢庆良男仫佬族刘三姐歌谣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二、传统舞蹈(2人)流水号姓名性别民族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班点义男瑶族铜鼓舞(田林瑶族铜鼓舞) 广西壮族自治区田林县2盘振松男瑶族瑶族长鼓舞(黄泥鼓舞)广西壮族自治区金秀瑶族自治县三、传统戏剧(2人)流水号姓名性别民族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罗桂霞女壮族桂剧广西壮族自治区2覃明德男仫佬族彩调广西壮族自治区四、曲艺(2人)流水号姓名性别民族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何红玉女汉族广西文场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2陈秀芬女汉族广西文场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五、民俗(31人)流水号姓名性别民族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赵有福男瑶族瑶族盘王节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2谭三岗男毛南族毛南族肥套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3梁炳光男苗族苗族系列坡会群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第一批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推荐人选公示名单(共41人)网络查不到第二批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推荐人选公示名单(78人)序号项目名称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申报单位1刘三姐歌谣谢庆良男1953年8月宜州市文化和体育局2 瑶族密洛陀古歌蓝永红男 1951年3月都安瑶族自治县文化和体育局3 瑶族分架蒙美金女 1936年2月都安瑶族自治县文化和体育局4 瑶族分架蒙廷理男 1926年2月都安瑶族自治县文化和体育局5 侗族大歌吴探花女 1968年三江侗族自治县文化和体育局6 壮族三声部民歌莫花美女 1957年7月马山县文化和体育局7 柳州山歌周德康男 1944年12月柳城县文化馆8 凌云壮族72巫调音乐彭八英女 1933年4月凌云县文化和体育局9 壮族天琴艺术陆凤群女 1943年3月凭祥市文化馆10 壮族天琴艺术李绍伟男 1956年9月龙州县文化馆11 广西八音黄才定男 1954年8月南宁市邕宁区文化和体育局12 广西八音梁贵加男 1961年12月南宁市邕宁区文化和体育局13 侗族器乐胡汉文男 1942年8月三江侗族自治县文化和体育局14 侗族器乐邝顺堂男 1962年4月三江侗族自治县文化和体育局15 烟墩大鼓劳传永男 1962年灵山县文化和体育局16 壮族哭嫁歌刘月球女 1970年10月贵港市港北区文化和体育局17 壮族哭嫁歌梁丽珍女 1967年4月贵港市港北区文化和体育局18 桂平西山佛教音乐释宏珠女 1972年6月桂平市文化和体育局19 壮族民歌(上思虽蕾)岳建霄男 1949年7月上思县文化和体育局20 汉族多声部民歌(松柏汉族农凤英女 1931年6月南宁市兴宁区文化和体育局多声部平话山歌)21 汉族多声部民歌(松柏汉族潘兆君男 1933年11月南宁市兴宁区文化和体育局多声部平话山歌)22 壮族会鼓赖承辉男 1949年8月马山县文化和体育局23 壮族嘹啰山歌李啟梧男 1938年12月南宁市邕宁区文化和体育局24 壮族蚂虫另舞向宝业男 1942年9月天峨县人民政府25 壮族蚂虫另舞索文德男 1961年10月天峨县人民政府26 瑶族吹笙挞鼓舞蒋礼发男 1942年1月恭城瑶族自治县文化旅游局27 瑶族吹笙挞鼓舞杨才明男 1964年8月恭城瑶族自治县文化旅游局28 龙凤麒麟舞梁廷颂男 1939年8月贵港市港南区文化和体育局29 龙凤麒麟舞梁裕洪男 1949年9月贵港市港南区文化和体育局30 壮族舂榔舞牙廷荣男 1944年6月东兰县文化和体育局31 瑶族猴鼓舞蓝尚林男 1956年6月东兰县文化和体育局32 壮族打扁担唐小琴女 1931年9月都安瑶族自治县文化和体育局33 壮族打扁担覃素芳女 1953年12月都安瑶族自治县文化和体育局34 壮族春牛舞陆尚法男 1943年2月西林县文化馆35 壮族春牛舞陆尚青男 1964年8月西林县文化馆36 桂林牌灯骆双付男 1944年9月临桂县文化和体育局37 板凳龙谢文华男 1957年12月临桂县文化和体育局38 壮族师公舞罗最仁男 1924年5月象州县文化和体育局39 瑶族黄泥鼓舞盘振球男 1921年12月金秀瑶族自治县文化和体育局40 瑶族黄泥鼓舞盘振松男 1944年9月金秀瑶族自治县文化和体育局41 壮剧农济民男 1940年9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壮剧团42 壮剧黄志元男 1957年1月田林县人民政府43 桂剧黄艺君女 1933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剧团44 桂剧苏国璋女 1948年10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剧团45 彩调周瑾女 1957年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彩调剧团46 邕剧蒋耀鸣男 1944年8月南宁市邕剧团47 邕剧梁克俭男 1945年10月南宁市邕剧团48 牛歌戏(平南牛歌戏)李冬平女 1964年12月平南县文化和体育局49 牛歌戏(平南牛歌戏)杨芝男 1956年6月平南县文化和体育局50 牛歌戏(藤县牛歌戏)陈寿坚男 1951年8月藤县文化和体育局51 牛歌戏(藤县牛歌戏)马伟文男 1969年10月藤县文化和体育局52 丝弦戏磨长永男 1943年11月宾阳县文化和体育局53 丝弦戏关艳女 1978年8月宾阳县文化和体育局54 桂林文场陈秀芬女 1944年10月桂林市曲艺团55 舞狮技艺邓明华男 1941年6月藤县文化和体育局56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杨求诗男 1963年10月三江侗族自治县文化和体育局57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杨梅松男 1948年2月三江侗族自治县文化和体育局58 壮族织锦技艺陈晔女 1948年12月靖西县文化和体育局59 钦州坭兴陶艺卢德辉男 1951年2月钦州市文化局60 毛南族花竹帽编织工艺谭素娟女 1967年9月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61 侗族刺绣杨甜女 1962年12月三江侗族自治县文化和体育局62 侗族刺绣韦江凤女 1973年12月三江侗族自治县文化和体育局63 六堡茶制作技艺韦洁群女 1958年2月苍梧县文化和体育局64 京族鱼露黄尚文男 1946年11月东兴市文化和体育局65 侗族医药吴伟文男 1932年10月三江侗族自治县文化和体育局66 毛南族肥套谭益庆男 1954年8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67 宾阳炮龙节武学规男 1949年10月宾阳县文化和体育局68 宾阳炮龙节邹玉特男 1953年8月宾阳县文化和体育局69 德峨苗族跳坡节杨明才男 1969年7月隆林各族自治县文化和体育局70 瑶族葬礼习俗陆老幺男 1932年2月南丹县文化馆71 侗族花炮节王仁生男 1931年11月三江侗族自治县文化和体育局72 瑶族服饰(宁明瑶族服饰)焦莲英女 1940年宁明县文化和体育局73 跳岭头(钦北跳岭头)周武良男 1949年6月钦州市钦北区文化和体育局74 平南大安校水柜习俗王沛林男 1951年3月平南县文化和体育局75 瑶族服饰(大板瑶服饰)邓有芬女 1958年6月防城港市防城区文化和体育局76 疍家婚礼张秀华女 1931年5月南宁市江南区文化馆77 游彩架覃凤梧男 1937年4月宾阳县文化和体育局78 “三月三”歌圩李超元男 1948年11月武鸣县文化和体育局第三批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推荐人选公示名单(121人)序号项目名称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申报单位1 彩调杨步云男 1954.1 广西彩调剧团2 彩调龙杰锋男 1948.2 广西彩调剧团3 彩调覃明德男 1946.11 桂林市彩调剧团4 彩调唐洁女 1944.4 桂林市彩调剧团5 桂剧殷秀琴女 1945.1 广西桂剧团6 桂剧罗桂霞女 1943.6 桂林市桂剧团7 壮医药(壮医药线点灸疗法)黄瑾明男 1937.7 广西中医学院8 壮族会鼓韦建廷男 1953.8 马山县文化馆9 南宁壮族春牛舞奚均仁男 1932.1 南宁市江南区文化馆10 南宁香火龙舞罗新有男 1966.2 南宁市良庆区文化馆11 壮族采茶戏滕思队男 1962.5 南宁市邕宁区文化馆12 壮族采茶戏甘美芬女 1945.11 横县文化馆13 宾阳师公戏莫旭先男 1951.2 宾阳县文化馆14 宾阳织锦技艺谭湘光女 1955.6 宾阳县文化馆15 壮族“打扁担”莫菊花女 1954.6 马山县文化馆16 壮族九莲灯何方仕男 1948.2 隆安县文化馆17 上林县渡河公黄福连女 1946.1 上林县文化馆18 上林壮族灯酒节石冠美男 1937.11 上林县文化馆19 杨美豆豉制作技艺杜学芬男 1969.3 南宁市江南区文化馆20 外沙龙母庙会袁学武男 1955.4 北海市群众艺术馆21 北海贝雕技艺曹世莲女 1955.5 北海市群众艺术馆22 老杨公李日喜男 1949.7 北海市群众艺术馆23 北海咸水歌麦九妹女 1930.9 北海市群众艺术馆24 北海咸水歌郭亚十女 1941.7 北海市群众艺术馆25 大新壮族高腔山歌许秀珍女 1965.12 大新县文化和体育局26 大新壮族高腔山歌赵元仕男 1964.11 大新县文化和体育局27 天等指天椒加工技艺刘兆强女 1954.5 崇左市左江区文体局28 壮族拜囊海许国莲女 1942.7 天等县文化和体育局29 壮族打榔舞陆东华男 1967.4 天等县文化和体育局30 侗族器乐潘甫金德男 1942.9 三江侗族自治区县文化和体育局31 苗族系列坡会群(斗马)梁瑞荣男 1949.1 融水苗族自治县文化和体育局32 苗族系列坡会群(苗锦制作)潘彩英女 1955.2 融水苗族自治县文化和体育局33 壮族师公舞覃祖大男 1964.1 柳江县文化馆34 柳州山歌(平山山歌)李语松男 1962.11 鹿寨县文化和体育局35 柳州山歌周美英女 1939.4 柳城县文化馆36 广西文场何红玉女 1941.2 桂林市曲艺团37 广西文场(长安文场)陈丽文女 1943.9 融安县文化和体育局38 瑶族服饰潘继凤女 1965.11 龙胜各族自治县文化馆39 临桂草龙舞刘明益男 1958.1 临桂县非遗保护中心40 桂林牌灯骆吹养男 1957.1 临桂县非遗保护中心41 桂林渔鼓李蔚琛女 1941.1 桂林市群众艺术馆42 瑶族婆王节唐碧松男 1976.6 恭城瑶族自治县文化馆43 侗族草龙狮制作技艺王禹男 1947.9 龙胜各族自治县文化馆44 侗族祭萨习俗吴永能男 1949.1 龙胜各族自治县文化馆45 侗族祭萨习俗吴代荣男 1947.7 龙胜各族自治县文化馆46 桂林龙舟民俗朱年生男 1948 桂林市群众艺术馆47 瑶族盘王节(还盘王愿)李观连男 1963.5 恭城瑶族自治县文化馆48 瑶族盘王节(瑶族做盘王)盘志强男 1946.1 金秀县文化馆49 瑶族山歌调罗友军男 1964.1 资源县文化馆50 黄昌典毛笔制作技艺陈天才男 1950.6 桂林金典文化用品有限公司51 黄昌典毛笔制作技艺夏良玉男 1956.8 桂林金典文化用品有限公司52 湘山酒传统酿造技艺王勇男 1962.1 桂林湘山酒业有限公司53 麻布制作工艺李本学男 1947.1 临桂县非遗保护中心54 瑶族羊角舞伍有光男 1937.12 恭城瑶族自治县文化馆55 板凳龙谢龙妹女 1957.1 临桂县非遗保护中心56 永福阴笛乐唐玉成男 1959.9 永福县非遗保护中心57 全州民间剪纸技艺唐爱春女 1959.12 全州县安和乡人民政府58 象州壮欢覃班信男 1935.6 象州县文化馆59 瑶族医药褚清纯男 1936.1 金秀县文化馆60 瑶族织绣技艺龚玉娟女 1939.8 金秀县文化馆61 瑶族织绣技艺赵凤香女 1969.2 金秀县文化馆62 瑶族都戒礼李光文男 1940.1 金秀县文化馆63 瑶族过山音兰桂英女 1950.8 金秀县文化馆64 瑶族过山音赵桂英女 1964.1 金秀县文化馆65 跳甘王罗定光男 1942.7 金秀县文化馆66 壮族悲歌蓝柄玉男 1945.1 忻城县文化馆67 壮族织锦技艺蒙如君女 1957.12 忻城县文化馆68 翡翠鸟舞罗志中男 1941.4 武宣县文化馆69 壮族师公戏(贵港师公戏何家前男 1948.4 贵港市覃塘区文化馆70 梧州龙母诞谭毓芳女 1939.1 梧州龙母庙管理处71 藤县水上民歌彭桂英女 1939.9 藤县文化馆72 鹿儿戏黄翠珍女 1962.4 苍梧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73 广西八音(八步八音)蒋家宁男 1965.8 贺州市八步区文化馆74 广西八音(大成八音)梁达文男 1935.11 平南县文化馆75 壮族舞火猫潘国仁男 1940.6 贺州市八步区文化馆76 浮山歌节陶永英女 1935.8 贺州市八步区文化馆77 瑶族婚俗赵福锦男 1957.2 贺州市八步区文化馆78 客家竹板歌黄仕茂男 1937.6 贺州市八步区文化馆79 瑶族凿花赵福华男 1976.12 贺州市八步区文化馆80 信都龙舟节张其清男 1962.9 贺州市八步区文化馆81 瑶族长鼓舞黄道胜男 1962.5 富川瑶族自治县文化馆82 瑶族蝴蝶歌欧玉梅女 1964.1 富川瑶族自治县文化馆83 瑶族溜喉歌黄先保男 1947.1 富川瑶族自治县文化馆84 瑶族羊角长鼓舞盘福贵男 1954.2 钟山县文化馆85 瑶族门唻歌黄凤英女 1942.1 钟山县文化馆86 右江瑶族歌堂习俗杨昌林男 1952.2 百色市文化馆87 壮族舞狮技艺廖军民男 1966.5 田阳县文化馆88 瑶族金锣舞阮桂陆男 1948.5 田东县文化馆89 田东壮族排歌廖启忠男 1957.7 田东县文化馆90 田东壮族排歌余修贤男 1965.5 田东县文化馆91 壮族打砻(榔)舞廖秀金女 1965.1 平果县文化和体育局92 壮族打砻(榔)舞韦爱群女 1963.1 平果县文化和体育局93 平果壮族踩花灯李清河男 1928.3 平果县文化馆94 壮族马骨胡艺术黄一格男 1957.4 德保县文化馆95 壮族多声部民歌(德保壮族山歌)黄恒笔男 1947.12 德保县文化馆96 壮族多声部民歌(德保壮族山歌)黄美玲女 1959.12 德保县文化馆97 壮剧(南路壮剧)苏朝甫男 1945.11 德保县文化馆98 壮剧(南路壮剧)莫世亮男 1949.12 德保县文化馆99 壮剧(南路壮剧)赵维持男 1936.3 靖西县文化馆100 壮族提线木偶戏李克文男 1943.11 靖西县文化馆101 壮族提线木偶戏韦复兴男 1936.7 靖西县文化馆102 壮族末伦蔡文献男 1948.8 靖西县文化馆103 壮族抢花炮(龙合花炮节)方振宁男 1945.2 那坡县文化和体育局104 壮族祭瑶娘岑生献男 1952.12 田林县人民政府105 田林瑶族铜鼓舞黄文述男 1930.1 田林县人民政府106 田林瑶族铜鼓舞班点义男 1948.1 田林县人民政府107 隆林壮族歌会习俗唐光华男 1958.9 隆林各族自治县文化馆108 隆林壮族歌会习俗罗朝贵男 1960.6 隆林各族自治县文化馆109 凌云壮族72巫调音乐唐远明女 1936.8 凌云县文化和体育局110 壮族歌圩(凌云县朝里壮族“吼喊”歌圩)李景春男 1945.11 凌云县文化和体育局111 乐业唱灯龙光政男 1951.1 乐业县文化馆112 乐业唱灯黄碧英女 1948.6 乐业县文化馆113 把吉造纸技艺张德魁男 1945.11 乐业县文化馆114 仫佬族古歌龙光利男 1946.6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文化馆115 仫佬族舞草龙谢章华男 1937.1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文化馆116 仫佬族刺绣谢秀荣女 1957.11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文化馆117 毛南族花竹帽编制技艺谭汝女 1987.11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非遗保护中心118 壮族铜鼓铸造技艺韦启初男 1963.6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非遗保护中心119 壮族铜鼓铸造技艺韦启参男 1965.8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非遗保护中心120 苗族服饰制作技艺陆大妹女 1955.1 南丹县文化馆121 南丹勤泽格拉黎芳才男 1966.1 南丹县文化馆。

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精选+简介)

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精选+简介)

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精选+简介)1 杨似玉 男 52岁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 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 传统手工技艺2杨梅松 男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 1948年2月 三江侗族自治县文化和体育局(无简介)今年53岁的杨似玉是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乡人,他接触风雨桥已经整整40个年头了,“我爷爷、父亲均为木工,是当地建风雨桥的老把式。

从小我就对木工特别感兴趣,还经常到当地学校帮修桌椅板凳……”最初以几间侗族杆栏式木楼加以改建和补充,杨似玉逐渐开始接触鼓楼和风雨桥。

由于深得祖传技艺,加之勤奋有悟性,他的技术日益精湛。

“我只上过小学一年级。

”就是这位只读过小学一年级的农民把侗族木柱文化的建筑精华尽收于大脑之中。

鼓楼、花桥、寨门楼、侗戏台、水车、杆栏式木结构民居建筑,均系挑梁穿榫,不用一钉一铆建造而成,其间没有任何图纸,他完全靠脑子记。

一旦做起工来就能依地形、山势,迅速在心中构出“图纸”。

在很多村寨、景点、纪念场馆留下了风雨桥、鼓楼、民间木楼、戏台等建筑作品和大量风雨桥、鼓楼模型。

而最让其津津乐道的莫过于1983年翻修的程阳风雨桥了。

一场大雨把当时的风雨桥摧毁大半,一支由桥梁专家组成的工程队很快来到这里准备重修。

他们将廊桥的部件标记后逐个拆下,但想把这些梁柱组装上去时却遇到了麻烦,风雨桥大小部件有万余个,拆下的木头堆成了小山,专家个个挠头发愁,最后慕名找到杨似玉和他父亲杨善仁求援。

根本不画图纸,杨似玉和工匠们只用10天时间,就将建桥用料全部备齐。

梁、枋、柱的尺寸全凭心算,斜穿直套,纵横交错,一丝不差。

“等到风雨桥恢复原貌时,专家的重建图纸还没画好呢。

”杨似玉因此而名声大震。

杨似玉主要作品:三江风雨桥三江风雨桥横跨在三江县城浔江河上,总长368米,桥宽16米。

桥基部分为月牙形钢筋混凝土结构。

桥上部分为侗族特色风雨桥木质建筑。

用了1800多立方米木材。

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杨似玉率领上百著名工匠承建。

第七批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

第七批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

第七批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
第七批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包括:1. 河南省的伊滨醋脯制作技艺;
2. 四川省的养蜂技艺;
3. 陕西省的宋镇汉唐窑烧制陶瓷技艺;
4. 江
苏省的渔网制作技艺; 5. 云南省的蒙古族帐篷制作技艺; 6. 广西壮
族自治区的客家木雕技艺; 7. 贵州省的羌族织棉技艺; 8. 重庆市的
雕塑泥人制作技艺; 9. 甘肃省的“九骑”民俗节庆活动; 10. 湖南省
的牧羊技艺; 11. 浙江省的文房四宝制作技艺; 12. 江西省的剪纸技艺; 13. 安徽省的小品技艺; 14. 山西省的金属雕刻技艺; 15. 湖北
省的甘泉土家革面技艺; 16. 吉林省的冰雪节庆活动; 17. 辽宁省的
金属工艺技艺; 18. 黑龙江省的滑雪技艺; 19. 山东省的把瑚琴制作
技艺; 20. 上海市的葫芦画制作技艺; 21. 天津市的制酒技艺; 22.
北京市的京剧技艺; 23. 内蒙古自治区的结绒制作技艺; 24. 广东省
的绣花制作技艺; 25. 河北省的竹制品制作技艺; 26. 青海省的洼地
舞蹈; 27. 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青铜器制作技艺; 28. 新疆维吾尔自治
区的驯马技艺; 29. 海南省的龙舟竞渡; 30. 台湾省的象棋陶瓷制作
技艺; 31.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孔子祭奠活动。

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广西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地方,千百年来形成了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些年,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越来越被重视,它是各民族文化的传承,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本文以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研究视角,介绍了广西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分析了当地非遗保护工作中的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措施。

一、引言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凝聚着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华夏文明不断发展过程中积累的宝贵财富。

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我国经济建设不断发展,党和国家对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也愈加重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3年的遗产大会上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公约指出:“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是指采取有效措施,以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这项工作就包括了对于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宣传、弘扬、承传和振兴。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

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近年来,无论文化界还是其他社会各界人士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呼声越来越高,并且各地区都以每个地区独特的方式对于非物质文化遗存进行定义,对于那些符合非物质文化遗产标准的遗产我们要做好了相关的保护工作。

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冲击中,民众生活方式、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与以前相比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作为传统文化载体的传统手工技艺、民间故事、传统表演艺术、传统美术、民俗等正在消亡,许多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继乏人,面临失传的危险,有的甚至已经不复存在,成为人类永远的遗憾。

广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12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不仅创造了大量的有形文化遗产,而且创造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西民族精神和情感的重要载体,也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是联系世界的桥梁,也是人民智慧的结晶。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中华民族众多民族之一壮族的重要聚集地,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以下将列举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便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1. 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山水素以清幽、奇峭、秀丽而著名,是一种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人文景观。

桂林山水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更是广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壮族竹编技艺壮族竹编技艺是广西壮族传统的手工艺品之一,以竹子为原材料,通过剪、削、编、攒等复杂的手工技艺制作而成。

不仅技艺精湛,而且作品美观大方,深受爱好者和收藏家的喜爱。

3. 壮族民歌壮族民歌是广西壮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之一,以其独特的旋律、唱法和语言特点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壮族民歌多以难忘的经历、生活琐事、情感故事等为主题,真实反映了壮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情感感受。

4. 梧州大缸大缸是一个独特的农业生产工具,广泛应用于广西梧州的稻田种植。

梧州大缸制作精良、使用安全,已成为梧州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5. 侗族铜鼓文化侗族铜鼓文化是广西非常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铜鼓制作历史悠久、工艺独特,被公认为中国古代铜器制作工艺的瑰宝之一。

侗族铜鼓不仅有音乐价值、雕刻价值,更是侗族文化的代表之一。

6. 珠玑灵柩珠玑灵柩是广西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代表着壮族丧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珠玑灵柩造型奇特、精致美观,制作过程中融入了众多祭祀和降灵的传统文化元素。

7. 洞头歌仙洞头歌仙是广西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古代壮族人民传承下来的非常重要音乐形式。

洞头歌仙除了音乐外,舞蹈、朗诵和表演等元素的结合,更进一步展示了广西壮族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8. 青衫调青衫调是广西壮族重要的传统歌蒙表演,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青衫调曲调悠扬、抒情,通常以爱情故事、民间趣事、古代战争题材等为主要创作内容,被誉为壮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9. 祭龙习俗祭龙习俗是广西非常重要的文化遗产,代表着壮族人们祭祀龙神的传统方式及祈求农业、繁丰、平安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乐业壮族龙灯舞
乐业县
35
李家拳及南蛇过垌
合浦县
田林县
9
那坡彝族跳弓节
那坡县
10
德峨苗族跳坡节
隆林各族自治县
11
宾阳炮龙节
宾阳县
12
瑶族祝著节
巴马瑶族自治县
13
壮族抢花炮
南宁市邕宁区
14
临桂草龙舞
临桂县
15
南丹勤泽格拉
南丹县
16
瑶族项龙舞
平乐县
17
壮族舞火猫
贺州市八步区
18
壮族翡翠鸟舞
武宣县
19
瑶族金锣舞
田东县
20
南宁香火龙舞
南宁市青秀区
21
南宁壮族春牛
附件四
广西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35项)
红色为重点项目(选70%,5-6项),黑色为一般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
级别
1
瑶族长鼓舞
富川瑶族自治县
国家级
(5项)
2
田林瑶族铜鼓舞
田林县
3
藤县狮舞
藤县
4
田阳壮族狮舞
田阳县
5
黄泥鼓舞
金秀瑶族自治县
6
壮族春牛舞
西林县
区级
(30项)
7
壮族蚂虫另舞
天峨县
8
田林瑶族铜鼓舞
南宁市江南舞区
22
信都龙舟节
贺州市八步区
23
桂林渔鼓
桂林市
24
仫佬族舞草龙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
25
田东瑶族噜吡咧
田东县
26
浦北舞青龙
浦北县
27
仙回瑶族调马
昭平县
28
水口麒麟马
贺州市
29
壮族麒麟舞
南宁市青秀区
30
上思舞鹿
上思县
31
龙胜侗族疱颈龙舞
龙胜各族自治县
32
凌云瑶族龙凤舞
凌云县
33
壮族板鞋舞
南丹县
3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