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人物分析
试析三国志演义中曹操的形象
试析三国志演义中曹操的形象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是一个极具权谋智勇的历史人物。
以下是对他形象的一些分析:
1.雄才大略:曹操被描绘为一个杰出的军事统帅和政治家。
他具有卓越的战略眼光和领导才能,善于制定计谋和应对复杂的局势。
他在战场上的胜利以及在政治斗争中的智慧表明了他的雄才大略。
2.谋略多变:曹操以其出色的谋略而闻名,他善于运用各种策略和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他经常使用诈降、离间、分化等手段来瓦解敌对势力,同时也能够灵活地调整自己的政治立场以谋求最大利益。
3.勇武果决:曹操是一个勇猛果断的将领,他在战场上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勇气和决断力。
无论是在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还是汉中之战等重要战役中,曹操都表现出了冷静果断的指挥风格。
4.文治武功:尽管曹操以其军事才能而闻名,但他也是一个重视文化和教育的统治者。
他支持文化事业的发展,提倡儒家思想,重视人才选拔和培养,力图通过文治来巩固自己的统治。
5.多面性格:曹操的形象也展示了他复杂的个性特点。
他既有统治者的威严和权威,又有人情味和幽默感。
他在与刘备、孙权等其他角色的互动中展现了他的智慧、机智和幽默感,使他的形象更加丰满和立体。
总的来说,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塑造成了一个矛盾而多面的历史人物,他的形象深受读者喜爱,并成为中国文化中的重要人物之一。
《三国演义》中曹操人物形象分析
《三国演义》中曹操人物形象分析曹操作为小说中的主要角色之一,其形象相当复杂多面。
一方面,曹操被描绘为一个聪明能干、谋略过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才智过人,善于用兵,拥有很高的智慧和决策能力。
他在军事方面做出了许多重要的贡献,如攻打黎阳、宛城和徐州,平定了一片混乱的战乱。
他还领导了多次成功的北伐战争,统一北方。
在政治方面,曹操善于利用各种手段来稳定统一及巩固政权。
他宽纵得体,反对贪污腐败,并提倡节俭从事。
此外,曹操还鼓励文化发展,打造了一支文人团队,并亲自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的文学作品。
然而,曹操形象中也有诸多负面的一面。
首先,他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物,不满足于统一北方,试图进一步统一全国,称霸天下。
他以权力和个人利益为导向,不择手段地追求扩张,滥用暴力,杀人无数。
他尤其对待政治敌对人士残酷无情,常常以政治手段解决问题。
其次,曹操性格傲慢自大,有时缺乏谦逊和谦虚之心。
他总是以自己的利益为重,对待部下和手下完全不考虑别人的感受。
他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欺骗和迫使别人服从自己的意志。
此外,曹操也不是一个诚信的人,常常背叛诺言,并使用诡计和奸细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尽管曹操的形象存在这样的负面因素,但他依然是一个受众多人敬佩的人物。
首先,曹操在他的时代被尊为忠诚和正直,并被认为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政治家。
他担任冀州牧和中央团体的领袖时,他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稳定了政权并统一了领土。
他对待人民温和公平,不搜刮民财,尽力减轻人民的负担。
此外,曹操在文化方面也有很大的贡献。
他对文化振兴的重视,使得魏国成为文化兴盛的时代。
他亲自写诗、作文,鼓励文人创作,激励了许多人追求学问和艺术。
总结起来,曹操是一个极具争议的角色。
他的出众才智和军事统帅能力使他成为当时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但他的野心和残暴也使他成为了一个令人敬畏的人物。
尽管如此,曹操对文化发展的奉献和对人民的关心以及对统一国家的努力,也使得他在其中一种程度上成为了一个值得敬佩的人物。
《三国演义》人物形象分析之曹操汇总
《三国演义》人物形象分析之曹操汇总曹操,名字是诸葛亮给的,字孟德,在《三国演义》中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
他是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曾为东汉政权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也因其手段残暴而备受争议。
下面将从曹操的人物形象、战略才能和性格特点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
首先,曹操在《三国演义》中的形象是一个多面的人物。
他是一个政治家,具有出色的组织和领导能力,能够稳定统一后期东汉政权并实施了一系列措施,为东汉政权的稳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曹操也是一个勇猛的将领,他在战场上多次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可以说是当时最强大的武将之一、此外,曹操还是一个才情出众的诗人,他擅长作词作赋,留下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其次,曹操的战略才能在《三国演义》中得到了充分展现。
他能够根据局势的变化灵活地调整战略,采取相应的军事行动。
曹操精通兵法,善于兵力调度和谋略部署,旗帜鲜明地实施了“擒贼先擒王”的方略,一方面采取经济封锁和政治手段削弱敌人的实力,另一方面通过军事行动消灭对手,有效地推进了他的统一大业。
然而,曹操的性格特点也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
他被描绘成一个冰冷残忍、狡诈奸诈的人物。
他在占据权力后,往往会采取残酷手段对待政敌和不从的人,有时甚至不惜杀戮平民百姓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曹操的手段虽然为他带来了权力和地位,但也让人们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尽管如此,曹操也有一些正面的性格特点。
他有才学和文韬武略,对书法、诗歌都有一定造诣。
他勤奋好学,善于分析问题和思考,并能在危难时刻保持冷静的头脑。
曹操对才能和人才有一定的认同和尊重,他喜欢培养有才华的人,如荀彧、郭嘉等。
同时,曹操也是一个有远见的人,他对局势的判断往往准确且果断,能够快速做出决策。
总的来说,曹操是一个多面的人物,其形象在《三国演义》中具有鲜明独特的特点。
他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使他成为当时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同时他的性格特点也使他备受争议。
曹操的形象对于我们理解那个时代的政治、军事、文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给后世的人们提供了有关领导才能和治国之道的思考。
曹操的形象分析范文
曹操的形象分析范文曹操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的形象也是极其复杂的。
在不同的历史记载和文学作品中,曹操的形象具有多重性格特点,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
首先,在历史上,曹操是被公认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聪明机智,具有卓越的智谋和战略眼光。
他深谙人事、用兵之道,曾在混战纷争的末年创立了魏国,统一了三国。
曹操的权谋手段和军事策略得到了广泛的赞誉。
他精于用兵,将士敬慕他的领导才能。
曹操在白马坡、官渡、赤壁等战役中都展现出了卓越的指挥才能,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他以少胜多的战绩背后,是他灵活机动的战略和出色的计谋。
其次,曹操也是一位重视文化教育的统治者。
他广招贤才,重用文人,让他们为政府出谋划策、文风翩翩地撰写文章。
他创造了文化良好的政治环境,使得后来的魏文化逐渐充实丰盈起来。
曹操本人也是一位文学才子,他以文学才华和豪情激昂的武勇,创建了自己的个人形象。
曹操的诗文笔势雄奇,气势磅礴,对于后世诗人产生了巨大影响。
曹操还拥有相当广泛的知识面,他广泛涉猎各个领域的知识,从文学、历史到法学、兵法,几乎无所不通。
他为人正直,勤于学习,他的《庐山赋》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名篇之一、曹操的学识和才华也赢得了很多君臣的敬佩和钦佩。
然而,在曹操的形象中,也存在着一些负面的特点。
曹操的权谋手段常常被人诟病为阴险狡诈。
他有时候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惜诈骗、欺压百姓,甚至杀戮无辜。
他与袁绍展开的长时间的对抗中,采取了残酷的战略手段,不择手段地消灭对手。
他的一些行径也引来了广泛的批评和讨伐,被一些文人视为暴君。
此外,曹操也经常遭受后世文人的批评与诋毁。
正因为曹操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比较复杂,他的形象也承载了人们对三国历史的不同理解和观点。
有的人把他视为英杰,有的人则将他看作淘气流氓。
而在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中的战败,更是让他遭受了不少后世文人的责难。
总之,曹操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复杂形象的人物,他的形象有光辉的一面,也有阴暗的一面。
三国演义曹操的人物形象
三国演义曹操的人物形象
《三国演义》中,曹操是一位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也是小说中的主要角色之一。
以下是曹操在小说中的一些人物形象特点:
政治家和军事统帅:曹操被描绘为卓越的政治家和军事统帅。
他有着出色的谋略和军事才能,能够灵活运用兵法,制定明智的决策。
他的军队在战场上表现出色,使他在混战的三国时期崭露头角。
权谋高手:曹操以其权谋和智谋而闻名,常常通过计谋和策略达到他的目的。
他在政治斗争中善于运用手段,以实现自身的权力和统治目标。
仁爱一面:尽管曹操在历史上有一些残酷的行为,但在小说中,他也展现了一些仁爱的一面。
例如,他对待手下的将领有时是宽容的,对待俘虏也有时显示出仁慈之心。
文学才华:曹操被描绘成一个具有文学修养和才华的人物。
他善于诗歌、音乐,对文学艺术有一定的鉴赏力,这使得他在形象上更为丰满。
家庭观念:尽管曹操是位军事政治家,但他在小说中也有着强烈的家庭观念。
他对待家人的态度相对温和,有时甚至显示出为人父母的责任心。
总体而言,曹操在《三国演义》中是一个极具复杂性的角色,他的形象融合了政
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等多重特质。
小说中的曹操形象也受到了后来文化作品的多次演绎和解读,形成了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
三国演义中曹操人物形象分析完整版
三国演义中曹操人物形象分析完整版曹操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三国时期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在《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被塑造得极为复杂和多面化。
本文将从曹操的政治才能、军事战略、个人品质以及形象转变等方面对其形象进行全面分析。
首先,曹操是一位极具政治才能的人物。
在领导曹魏建立的过程中,曹操表现出了出色的组织能力和卓越的管理才能。
他建立了完善的行政机构,并对经济、法律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重视人才选拔和培养。
他注重民众的生活和福利,为了提高人民的生产力和生活水平,实行了一系列的土地政策和减税措施。
曹操还善于借助外交手段解决国际问题,与外族稳定关系。
这些政治才能使得曹魏得以稳定发展,并且成为了整个三国时期最为强大的势力之一其次,曹操在军事战略上也有着卓越的才能。
他重视军队的训练和装备,通过和创新,使得曹魏的军队成为当时最为精锐和强大的部队之一、曹操善于制定作战计划,善于运用兵法的原则和战术,通常能够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取得胜利。
他善于运用奇兵和伏兵,善于诱敌深入陷阱并夺取战机。
他在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一系列的战役中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使得曹魏的势力得以巩固和扩大。
然而,曹操的形象也不仅仅是正面的。
曹操在权力面前常常会表现出极端的冷酷和无情。
他不择手段地追求权力,以至于在《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被描述为“奸雄”和“寇贼”。
他对待敌人和叛逆者都采取了极其严厉和残忍的手段,保持了高度的威严和统治力。
曹操还表现出一些狡诈的一面,在内部斗争和政治策划中常常使用阴谋手段和政治手腕。
这些行为使得曹操在人们心目中形成了一个既令人敬畏又令人恨恶的形象。
最后,在《三国演义》的结尾,曹操的形象发生了转变。
他在临终前大放厥词,表达了自己对才华横溢而未能光大事业的遗憾和悔意。
他将自己的家族托付给了司马懿,表示自己对司马氏的信任。
这种转变显示出曹操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也使得人们对他的看法不再一致。
总的来说,曹操是一位具有卓越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的人物。
曹操的人物性格分析
曹操的人物性格分析曹操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是东汉末年的割据势力,也是三国时期魏国的奠基者。
曹操以其聪明智慧、果断善变的性格而闻名于世。
下面将对曹操的人物性格进行详细分析。
首先,曹操是一个极具智慧和谋略的人。
曹操拥有卓越的智慧,以及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能够洞察局势和预测敌人的动向。
他在统治时期,能够根据形势变化灵活调整自己的战略,如在官渡之战中,曹操能够准确判断袁绍的虚实,以少胜多,最终成功统一北方。
他还创立了一系列政治制度和军队组织,使魏国得以稳定发展。
这些都表明了曹操出众的智慧和谋略。
其次,曹操是一个果断和坚决的人。
曹操在面对重要决策时,常常能够迅速作出决断,并且坚定不移地执行。
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军事上,他都能以雷厉风行的姿态带领魏国发展壮大。
比如,曹操在赤壁之战后,迅速调整战略,将重心转移到南方,成功地攻下了江东,并在之后的数十年里巩固了魏国的地位。
此外,曹操有着一定的善变性格。
他能够根据形势的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因而在复杂的政治格局中总能找到出路。
曹操在与刘备的交往中,不断变换策略,时而联合,时而对抗,以维护自己的利益。
虽然这种善变的性格使曹操在人们心中留下了“诸葛亮背后有曹操”的印象,但也正是这种性格使曹操能够在乱世中生存下来。
与此同时,曹操也有着一定的残忍和狠辣的一面。
他在统一北方时,采取了一系列残酷的手段,如诸害臣、屠城、杀戮无辜等,为自己的权力之路铺平道路。
在南方统治者孙权败亡后,曹操命令杀掉了孙权的后代,以彻底消灭潜在的领导者。
他的残忍和狠辣使得他在当时备受争议,也使得后世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最后,曹操是一个具有坚强意志力的人。
他能够在乱世之中保持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并且为之不懈努力。
他坚信自己是要统一中国、复兴汉室的人选,为此不惜一切代价。
即使经历了无数次挫折和失败,曹操依然能够保持积极的斗志,坚持抗争。
他的意志力和毅力是他能够在乱世中脱颖而出的关键因素。
三国人物之曹操人物性格分析
三国人物之曹操人物性格分析曹操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以及文学家。
作为三国时期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个性和才智深受人们的瞩目。
以下是对曹操人物性格的分析。
首先,曹操是一个聪明机智的人物。
他拥有卓越的智慧和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快速分析和解决问题。
在三国时期,曹操凭借他独到的眼光,迅速察觉并利用了割据乱世的机会。
他洞察敌人的弱点,采取有效的策略并以少胜多,使他在诸多战争中取得胜利。
曹操的智慧不仅体现在军事上,也在政治上。
他实施了一系列的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稳定了国内局势。
他还注重教育,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人才。
曹操的聪明才智使他成为当时最杰出的统治者之一其次,曹操是一个精明的政治家。
他善于应对复杂的政治局势,并采取相应的行动来保护自己的权力和利益。
曹操通过收买、利用和排除异己,有效地控制了政治局势。
他洞察到群雄争霸的趋势,积极抓住机会,迅速扩张势力。
曹操还利用权谋策略,巧妙地处理和平时期的外交关系,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他的政治手腕使他在三国时期成为了最具影响力和威望的政治家之一第三,曹操是一个具有决断力和勇气的军事家。
他在军事行动中,始终保持着高度的冷静和果断。
他不害怕冒险,对风险有清晰的认识,并能够迅速做出正确的决策。
曹操以精准的计划、迅猛的进攻和灵活的战术著称。
他在赤壁之战中对孙权军施展火攻,最终击败了敌人。
他也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彻底击溃了袁绍军队。
曹操的勇气和智谋使他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军事家之一另外,曹操也有着一些阴暗的个性特点。
他采取残酷和无情的手段,以达到他的目的。
他对待政敌和叛逆者采取了残酷的报复,甚至对自己的部下也毫不留情。
曹操还采取了虚伪的态度,常常以诱骗和威逼来控制人。
曹操对文人的态度也并不友善,他多次召集文人写诗赞美他自己,否则就可能受到迫害。
曹操的阴暗面给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也导致了一些人对他的抵触和厌恶。
总体而言,曹操是一个聪明、机智、精明、果断,以及具有决断力和勇气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三国演义中曹操人物形象分析
三国演义中曹操人物形象分析曹操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他以其聪明才智、政治手腕和强大的军事实力在三国的乱世中崭露头角,成为了一个极具争议性和复杂性的人物形象。
本文将从曹操的政治手腕、军事才能、人性弱点以及艺术形象四个方面对曹操的形象进行分析。
首先,曹操表现出了卓越的政治手腕。
曹操出身豪门,他具备出众的智慧和头脑,善于用计谋和策略来达成自己的政治目标。
他通过利用朝廷的权力,在各方势力之间巧妙地协调,一步步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最终成功地建立了自己的政权。
曹操还善于用英才,并以所用人才非常有眼光而著名,如荀彧、郭嘉等都是他的重要谋士。
在处理政治问题上,曹操往往能够准确把握时机,善于权衡利弊,尤其擅长对敌人用计,令敌人无从应对。
其次,曹操展现了过人的军事才能。
作为一个军事家,曹操善于统帅和调度军队,通过灵活多变的战术取得了众多胜利。
他精通兵法,擅长诱敌深入、分化瓦解敌军的战术。
曹操在合肥之战中以少战多,成功阻挡了孙权的进攻;在官渡之战中精心设计,击败了袁绍的强大军队;最终又在赤壁之战中,破坏了孙刘联军的合作,使得自己的势力更加稳固。
他还创新性地组织和训练军队,提高了士兵的战斗力,建立了许多军事制度,为他的军队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然而,曹操也有他的人性弱点。
曹操在政治上以权谋著称,不择手段地追求个人利益和权力,并以铲除异己为手段。
他对待手下亦善变,既能以德报德,也能出尔反尔,因此他在部下之间留下了不信任的阴影。
曹操一生中也犯过错误,其中最为人诟病的就是他对于董卓之乱的态度。
他先后担任过董卓的部下和将领,却未能抵制董卓之暴政,使得汉献帝被迫迁徙,引发了更大的混乱。
最后,曹操在艺术形象方面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他被塑造成一个具有冷酷威严形象的人物。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曹操以黑色为主色调的服饰以及浓密的胡须的形象成为了他的标志。
他坚毅而不轻易显示情感,骨子里的野心和冷酷感使得他的形象更加立体和深入人心。
《三国演义》人物曹操之形象分析报告
《三国演义》人物曹操之形象分析报告《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一部重要作品,曹操作为其中的重要人物之一,是一个极具争议性的人物形象。
他具有非凡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干,被称为“文武双全”的人物,但同时也是一个有野心、残忍、权谋满腹的角色。
本文将围绕曹操的形象展开深入分析。
首先,曹操作为一个政治家,他具备了出色的领导能力和政治智慧。
他严密的组织和高效的管理使得他在混乱的时代中成为了一个有力量的统治者。
他创建了许多政治制度和法令,为国家的繁荣和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对待官员时,他能够任用人才,不计较出身以及五音不全的程度,只要该官员有才干就会加以任用,使得政权更加稳固和有序。
其次,曹操是一个出色的军事家。
他在战争中表现出强大的策略和军事才能。
他善于研究敌人的心理,并根据敌人的性格和心态来制定对策。
他十分重视情报和间谍活动,常常派遣间谍搜集敌军情报,以便做出正确的战略决策。
此外,他善于运用兵力和地理优势,灵活机动的战术使他在战争中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胜利。
然而,曹操也是一个充满野心和权谋心计的人物。
他对待朝廷和其他势力的手段常常缺乏道义和公正,往往以手段不择手段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他曾经通过政治手段将权力逐渐掌握在自己手中,达到了掌控大权的目的。
在统治过程中,他也对反对派采取了残忍的手段,例如对待袁绍家族的屠杀,显示出他权谋心满腹的一面。
除了政治手段上的残忍,曹操在军事上也展现出了无情和残忍的一面。
例如,在火烧赤壁的战役中,面对失败的局面,他不顾生命和忠诚,逼迫自己的部将吕布投敌,这种无情的行为从侧面展现了曹操的残酷和冷血。
总的来说,曹操是一个极富争议的人物。
他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干为他赢得了无数赞誉和尊敬,但他残酷的手段和冷酷的心计也让人们对他忌惮和恐惧。
正因为如此,他成为了《三国演义》中一个极为复杂和立体的角色,也是一个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
曹操人物形象分析模板
曹操人物形象分析模板曹操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他被后世形容为"智勇双全",但同时也被贬低为"奸雄"。
他是东汉末年乱世中的一位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是一个关于曹操人物形象分析的模板,可以帮助你对曹操这一历史人物进行系统的分析。
一、曹操的家族背景和早年经历:详细介绍曹操出生的家族背景以及他的早年经历,包括他的成长环境、受到的教育以及早期的政治、军事经历等。
这部分可以分析对曹操人物形象的塑造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
二、政治才能和谋略:描述曹操在政治方面的才能,比如他的统治理念、政策措施、对待内外事务的处理等。
重点分析曹操的谋略和策略,包括他的军事布局、对手的击败以及统一北方的手段等。
这部分可以评价曹操的政治才能,同时也可以分析他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三、军事才能和统治能力:描述曹操在军事方面的才能和统治能力。
具体分析曹操的军事理论和战略策略,以及他的作战风格和军队管理能力。
同时也可以根据曹操建立的政权和他的统治方式来评价他的统治能力。
四、文化修养和文学成就:描述曹操在文化方面的修养和文学成就。
可以分析曹操的文学才华,比如他的诗词作品、书信、史书等。
同时也可以通过他的文学成就分析曹操的人格特点和哲学思想,以及他对文化传统的贡献。
五、品德和形象:评价曹操的品德和形象。
可以分析曹操在政治和军事中展现出的道德品质,比如他的忠诚、公正、勇敢等。
同时也可以分析曹操在历史上被贬低为"奸雄"的原因,以及他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
六、后世评价和影响:总结曹操在后世的评价和影响。
这部分可以分析曹操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比如他的政治智慧、对统一中国的贡献,以及他在文学上的成就对后世的影响等。
最后,可以根据以上分析内容对曹操人物形象进行全面的评价,并探讨他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同时也可以发表个人观点,对于曹操的看法和态度进行阐述。
《三国演义》人物曹操之形象分析
《三国演义》人物曹操之形象分析首先,曹操被描绘成一个智勇双全的军事家。
在小说中,曹操以他的聪明才智和出色的军事策略赢得了无数次的战役。
他精通兵法,懂得运用兵器和战术的优势,总能在关键时刻击败敌人。
例如,在合肥之战中,曹操凭借自己巧妙的战术,成功击败了孙权的联军。
此外,曹操善于布阵谋略,能够给予敌人巨大压力。
他不仅擅长防守,还懂得如何进攻,因此他能在各种复杂的战场情况下获得胜利。
其次,曹操是一个出色的领导者。
他具有很强的领导能力和组织才能,能够有效地管理大军和各级官员。
曹操在政治上重用人才,善于发现和培养人才。
他从各方面选择人才,包括以张辽、荀彧、贾诩等为代表的军事人才,以及文官和官员,如郭嘉、程昱等。
曹操明智地利用这些人才的长处,使他们在相应的岗位上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他也尊重和信任这些人才,给予他们宽松的工作环境和自由表达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曹操擅长号令、决策和分配任务,他的决断能力和卓越的管理技巧使得其部队在战场上战无不胜。
此外,曹操还展现了他的政治能力。
作为一个政治家,曹操非常注重国家和民众的利益。
虽然他在政治上采取了一些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威和地位,但在处理政务时,他对待各方面的人都比较公正。
曹操也提倡治世之道,致力于实现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
例如,他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和农业政策,以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并通过加强地方治理和减轻赋税等措施,来吸引民众的支持和信任。
最后,曹操的性格特点也是他形象的重要部分之一、曹操具有坚定的意志和决断力,善于掌握和控制局势,但他也有时候过于自负和傲慢。
他以自己的形象为中心,曾经为了自己的权力和地位不择手段,包括一些对手方的残暴和残忍之举。
然而,他也表现出一种仁爱之情,例如他很关心子民的生活和悬赏救济的福利政策等。
曹操形象的塑造不仅集中展现了他的优点和长处,也刻画了他的缺点和不足之处,使得曹操形象更加全面和立体。
总的来说,《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是一个智勇双全、领导才能卓越、政治能力出众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对曹操的人物评价
对曹操的人物评价
曹操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备受争议的重要人物,他是东汉末年乱世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对曹操的人物评价有着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首先,曹操在政治上展现出了卓越的才能和统治能力。
他以其智谋过人和出色的领导能力,成功地建立起了健全的政权,并且在经济、军事和行政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就。
他坚决反腐败,重视人才选拔,有很高的管理能力,使得他领导下的国家保持相对稳定和繁荣。
其次,曹操在军事领域展现出了出众的才干。
他以出色的军事策略和勇猛的战斗力,一手创建了强大的军队并成功地征服了北方大部分地区。
他在赤壁之战和官渡之战等战斗中明显显示出了自己的军事天赋,以迅猛的攻势击败对手。
此外,曹操还是一位文学家,丰富的文学才华使他不仅是一位军事家,更是一位文化艺术的支持者。
他以其广博的学识和卓越的才情,创作了很多杰出的文学作品,给中国文化史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然而,曹操也有着一些不可忽视的负面形象和行径。
他采取了残暴的手段和策略,以求达到自己的目的。
在与刘备和孙权等对手的斗争中,曹操常常以权谋权,不择手段,从而使得他在历史上有着一定的争议。
总的来说,对曹操的人物评价应该综合他的政治才能、军事才干和文学成就来看待。
历史上对他的评价既有赞许也有批评,但无论如何,曹操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具有重要影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其所作所为仍然对后世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三国演义曹操人物形象研究分析论文
三国演义曹操人物形象研究分析论文《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研究与分析引言《三国演义》是中国历史上一部脍炙人口的长篇史书,讲述的是三国时期各个势力之间的权力争夺与战斗。
其中,曹操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
本文旨在对《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进行研究与分析,探讨他的性格、行为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一、曹操形象的塑造《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鲜明而复杂。
在小说中,曹操被描绘成一个既能武功出众,又能政治谋略高超的统治者。
他勇猛善战,在多次战役中展现出强大的军事实力。
同时,他还秉持“专权统治”的理念,建立了聚敛大量财富的政权。
这种形象塑造使曹操成为《三国演义》中最受争议的人物之一二、曹操的性格及行为曹操是一个有着复杂性格的人物。
他具有果断、自信和坚毅的特质,善于判断形势,采取有利的措施。
然而,他也有独断专行的一面,以至于经常忽视他人的建议。
此外,曹操还被描绘为一个极富政治智慧的人物。
他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官僚体制,推行了一系列政策以增加自身权力和财富。
但是这也导致他被视为一个强权统治者,甚至被视为一个暴君。
三、曹操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曹操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他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他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政治家之一,他的治国理念和战略思维对后来的统治者产生了重要影响。
其次,他的政权被西晋继承,奠定了中国政权演变的基础。
最后,曹操在文化领域的影响也非常深远,他培养了许多文人学者,为中国文化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结论通过对《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进行研究与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曹操是一个复杂而多面的人物。
他的勇武和政治智慧成就了他的成就,但他的专权和冷酷也使他备受争议。
在中国历史上,曹操对政治、文化和军事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对他进行全面的评价,既肯定他的贡献,也对他的一些行为进行批评和反思。
《三国志通俗演义》中曹操人物形象
《三国志通俗演义》中曹操人物形象一、引言《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其中塑造了许多鲜活的历史人物形象。
其中,曹操作为三国时期的重要人物之一,其形象在小说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曹操的性格特点、才华智慧、政治手腕等方面展开分析,深入探讨《三国志通俗演义》中曹操人物的形象。
二、人物形象分析1. 贪财冷酷的形象曹操在《三国志通俗演义》中被塑造成一个贪财且冷酷无情的形象。
他在小说中经常以剥削、压榨手段谋取金钱,对待敌人更是毫不留情。
这种形象给人留下了一个铁血军阀的印象,同时也表现出曹操的政治手腕和决断力。
2. 才华横溢的形象除了冷酷的形象外,曹操在小说中也展现了自己的才华和智慧。
他善于用兵,善于用人,对待部下宽厚大度,因此在战斗中也得到了部下们的忠诚。
这种形象展现了曹操的领袖魅力和战略眼光。
3. 政治手腕高超的形象曹操在政治上展现出高超的手腕和智慧。
他善于运用权谋、排除异己,稳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
他也善于与各方势力周旋,虽然表面上对各方求和,但实际上却暗中谋划着将其他势力一一吞并。
这种形象展现了曹操政治手腕的高超和权谋的精湛。
4. 人性化的形象尽管曹操在小说中被塑造成了一个冷酷的形象,但也有许多人性化的一面。
他对待部下宽容大度,对待敌人公平公正,这也使得他在小说中不乏忠臣良将。
他对待自己的亲人也十分仁慈,对待儿子曹丕更是寄予厚望,这展现了曹操的家国情怀之一面。
三、曹操形象对后世的影响《三国志通俗演义》中塑造的曹操形象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种铁血军阀的形象深深烙在了人们的心中,成为人们对于曹操的一个普遍印象。
曹操的才华和智慧也给后世政治家留下了深刻的启示,勉励后人勤奋好学,谋定而后动。
再次,曹操政治手腕的高超也成为后世政治家学习的对象,他的谋略、权谋被引为典范。
曹操在小说中展现的人性化形象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
四、结语《三国志通俗演义》中塑造的曹操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展现了一个复杂多面的历史人物形象。
三国人物之曹操人物性格分析
三国人物之曹操人物性格分析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一名吉利,沛国谯县人。
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也是魏国的奠基人。
曹操兼具睿智、勇猛和机智的特质,被誉为“奸雄”,被孔融称为当世之雄才。
首先,曹操是一个智勇双全的人物。
曹操聪明机智,思维敏捷,善于思考和推理。
他作为军事家,善于制定战略策略,充分利用敌人的弱点和自己的优势。
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利用风助火攻,成功击败孙刘联军,显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
在政治上,曹操善于利用官僚制度,倡导容纳人才,推崇法治,受人景仰。
他从不对手下百官悬崖勒马,但对逆反者严惩不贷。
当他在位时,他的领地治理得井井有条,令人瞩目。
其次,曹操是一个权谋家。
他善于察言观色,善于分析政治局势,懂得利用人心,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曹操曾多次斩草除根,避免政治对手对他的威胁。
他还设法通过大量的政治联姻,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曹操聪明地利用了吕布和刘备之间的矛盾,分化他们的势力,最终达到各个击破的目的。
此外,曹操也是一个知书达理、博古通今的文化名将。
他驰骋沙场、运筹决胜之余,亦能懂得文化之美。
他著有《短歌行》、《龟虽寿》等诗词作品,展示了他多才多艺的一面。
他也深受才子佳人们的喜爱,与杨修、曹丕等文人交好,广泛涉猎古代文献,极大地提高了自己的文化修养。
然而,曹操也有一些负面的一面。
曹操手段毒辣,心狠手辣。
他在政治上常以镇压异见的方式处理政敌,因此“史称‘三遗恨’是与人不容;世称‘切齿仇’同类敌友”。
曹操的权谋手段和冷酷无情的一面,使他招致了许多敌人和批评者。
他的残暴行径也导致了一些刺杀和叛乱的阴谋。
总结来说,曹操是一个极具魅力和复杂性的历史人物。
他通过智勇双全的才华,成功地建立了魏国,并为后世树立了榜样。
他的权谋手段、勇武胆略以及文化艺术涉猎,使他成为中国历史上备受赞赏和争议的人物之一、对于曹操的分析,我们不能简单地将他定性为正义或邪恶的人物,因为他的个性包含了许多复杂和矛盾的元素。
曹操人物评价
曹操人物评价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是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化名人。
他是三国时期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之一。
曹操是一个出色的军事家,他以其精细的战略布局和出色的指挥能力扬名于世。
他建立并领导了骁勇善战的军队,并在众多战役中取得了重大胜利。
他最著名的战绩是在赤壁之战中打败了孙权和刘备的联军,确立了他在三国时期的统治地位。
他的战略思想注重实力平衡和稳定发展,主张集中兵力,巧妙运用兵法,以达到最终胜利的目标。
曹操在军事领域的卓越才能为他赢得了无数次的胜利,也让他成为了历史上备受称赞的将领之一。
除了军事才能,曹操也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
他对统治庙堂和治国理政有着深刻的理解和高超的技巧。
他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加强中央集权、建立行政机构、改革税制、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等。
他注重稳定社会秩序,提倡勤政爱民,倡导法治和宽容政策。
他的治国思想和政治原则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中国政治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个聪明才智、精明能干的政治家,曹操也有着积极的文化素养。
他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物,能以文治国、以武护国。
他酷爱文学艺术,和许多文化名人交往密切,被誉为才子佳人之首。
他本人也是一位文学家,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和文言文。
他的文风清新优美,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
他在文化领域的才能和收藏激励着许多后来的文人雅士,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曹操在历史上有着不同的评价。
一方面,他被赞誉为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是一个伟大的统一者和改革者。
他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确立了稳定的政权,为后来的历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他也被批评为冷酷无情、野心勃勃的独裁者。
他在政治上采取了一系列残酷的手段,不惜牺牲同僚和平民百姓的生命,以维护自己的权力和地位。
这种双重性使他成为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也让人们对他的评价产生了很大的分歧。
曹操的性格特点 曹操的优缺点
曹操的性格特点曹操的优缺点曹操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他既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化人,也是一个阴险狡诈的权欲狂人。
作为一个历史人物,曹操的性格特点和优缺点是值得我们深入探究和分析的。
曹操的性格特点曹操的性格特点非常复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能力卓越曹操是个能力卓越的人,他不仅精通政治、军事和文化,而且具有出色的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
他掌握了天下人的命运,能够调兵遣将、运筹帷幄,取得了许多战争的胜利。
2. 极具野心曹操的野心极为庞大,他有着强烈的权力欲望和征服欲望,任何事情都要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他通过手段取得了很多领地和财富,成为了当时最有权力的人之一。
3. 投机取巧曹操的投机取巧是其成功的重要原因,他有着非常精湛的交际技巧,能够与不同的人相处融洽,同时他也有着非常高超的谋略和对局势的敏感,能够洞察未来的趋势和变化。
4. 冷静理智曹操的冷静理智是他及其称职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重要性格特点,他能够保持冷静的头脑,不被情绪所左右,能够做出高效的决策。
5. 威权统治曹操倡导威权统治,他喜欢通过恐吓和暴力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威和地位,使得自己成为了一个比较孤立的人物。
曹操的优缺点曹操是一个成功的人物,同时也是一个具有很多缺点的人。
以下是曹操的主要优缺点。
1. 优点a. 能力卓越。
曹操是一个能力卓越的人,他不仅在政治、军事和文化方面都有重大成就,而且具有领导能力。
b. 极具野心。
曹操有着远大的野心和宏大的愿景,这使得他能够有所作为。
c. 投机取巧,这是曹操成功的关键之一,他有着非常高超的交际技巧和谋略。
2. 缺点a. 残忍暴虐。
曹操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会采取非常残忍和暴虐的手段,不择手段。
b. 有极大的嫉妒心。
曹操有着强烈的嫉妒心,总是担心别人会超越他,这使得他经常采取恶毒手段来排挤和打击别人。
c. 不注重人情和道义。
曹操在很多场合下不注重人情和道义,不惜牺牲自己的亲人和朋友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曹操人物形象的分析
曹操人物形象的分析一、引言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一名吉利,琅邪国临沂(今山东临沂)人。
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三国演义中的重要人物之一。
曹操在中国历史上属于有争议的人物之一,他既是政治家,也是军事家,形象复杂多变,备受争议。
本文将对曹操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探讨他在历史与文学中的形象呈现。
二、曹操的历史地位曹操生活在东汉末年,这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
当时东汉王朝内外交困,天下大乱。
曹操在这个时期展现出了出众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华,由于他的努力和智慧,逐渐成为当时的强国之一。
曹操一生随军征战,多次打败敌对势力,终于掌握了大部分中原地区的实际控制权。
曹操在政治上也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
他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加强了集权制度,提升了中央政府的权威,大大增强了国家的稳定性和统一性。
曹操实现了改革革命,成为了历史上的重要政治家。
三、曹操的军事才能除了在政治上表现出色外,曹操还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
曹操熟谙兵法,精通战略布局,善于用兵。
他多次领导军队取得了辉煌的战绩,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赤壁之战。
在这场战役中,曹操大军面对东吴联军,被炎风大败,这也被后人称为曹操军事才能的一次巨大挫折。
然而,曹操并不是一位单纯的战争好战者。
他更愿意以政治手段解决问题,减少流血和伤亡。
他力求稳定与统治,同时也树立起一种仁政的形象。
四、曹操的文学造诣曹操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学家。
他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具有丰富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表达。
曹操的文学作品以其豪放洒脱、意味深长而著称,对后人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曹操的文学作品主题广泛,既有对时事政治的反映,也有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理想的追求。
他的作品以雄浑有力的语言表达,情感真挚,思想深刻。
曹操的文学造诣使他在历史上独树一帜,成为文学与政治相结合的典范。
五、曹操的形象呈现曹操在历史和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多种多样。
在史书中,曹操被描述为一个非常聪明、果断、能干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曹操在三国演义中的人物特点是什么
曹操在三国演义中的人物特点是什么曹操在《三国演义》中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他是曹魏的奠基者,也是战国时期魏国的重要政治家和军事统帅。
曹操的人物特点包括聪明智谋、果断坚决、勇猛果敢以及权谋政治手段的运用。
首先,曹操是一个聪明智谋的人物。
他具备良好的智慧和洞察力,能够准确地判断形势、把握机会。
在战争中,曹操总能够通过利用敌人的弱点、运用兵法战术获取胜利。
他在官渡之战中精确地分析了袁绍的形势,并采取了攻势战术,最终击败了袁绍,确立了魏国的基业。
曹操也精通政治,他善于利用和团结各方势力,通过政治手腕巩固自己的权力。
其次,曹操是一个果断坚决的人物。
他决策迅速,敢于冒险。
曹操曾多次面对危机和困境,在关键时刻能够凭借坚定的意志和果断的行动化解危机。
在赤壁之战中,他决定放弃追击敌军,遵循军师荀彧的意见,避免了孙刘联军的反击导致全军覆灭。
曹操还展现了他的果决和无畏的勇气,他在宴会上杀死了董卓,为整个中原地区的政局带来了重大改变。
第三,曹操是一个勇猛果敢的人物。
无论是在战场上还是在政治斗争中,曹操都展现出了不畏艰险的勇气和果敢的行动。
他亲自领兵征战,屡建战功,体现了他作为军事统帅的勇武本色。
曹操对待敌人也毫不手软,他斩杀了不少敌对势力的将领,以震慑敌军。
最后,曹操善于运用权谋政治手段。
他擅长运用智慧和手段来达成自己的目标。
曹操能够伪装自己,与对手周旋,达到自己的目的。
他在与刘备的较量中,曾让刘备误以为自己大意而不加警惕,最终被曹操抓住机会围杀,显示出他出色的心计和权谋手段。
总之,曹操在《三国演义》中展现了聪明智谋、果断坚决、勇猛果敢以及权谋政治手段的特点。
作为一个战国时期的杰出人物,他既有杰出的军事才能,也有非凡的政治手腕。
曹操的人物特点使他成为这部古代长篇小说中备受瞩目和争议的人物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演义》曹操形象分析灵宝电大06 级中文陈少革摘要:《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既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也是一位奸邪诡诈、善于玩弄权术的奸诈之徒。
本文正是从曹操的“奸”与“雄”两个方面入手,分析其艺术形象。
关键词:《三国演义》;曹操;政治家、军事家;奸雄、英雄。
一提起《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人们首先想到他是一个大奸臣,狡诈、多疑、假仁假义、十分奸险;但他的宽宏世无其俦,他的诚挚更能令人叹息弥襟。
他在分裂混乱的三国时期,对统一我国北方,起过相当大的作用。
因此,下面本人就《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奸”与“雄”的形象进行进行分析研究,以抛砖引玉、求教于名家指点。
一、曹操之“奸”《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奸”主要体现在狡诈、多疑、假仁假义上。
(一)狡诈曹操是一个阴险狡诈的人,作品开始就写他用权术。
曹操年少时比较贪玩,“游荡无度”,他的叔父经常向他父亲反映,曹操很头疼。
一天,操在路上偶遇叔父,立刻做出面目扭曲的样子,叔父向他父亲汇报,于是曹嵩找到儿子询问病情,不料操安然无恙,答道:“儿自来无此病;因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
”[1] 曹嵩就此起了疑心,再也不相信弟弟的小报告了,曹操从此之后就更加的放肆了。
第十七回,曹操攻打袁术时,军粮短缺,操命管粮官王垕:“可将小斛散之,权且救一时之急。
”[2士] 兵皆言丞相欺众。
操欲借垕人头示众。
垕大惊曰:“某实无罪!”[3操] 曰:“吾亦知汝无罪,但不杀汝,军必变矣。
汝死后,汝妻子吾自养之,汝勿虑也。
”[4垕] 再欲言时,操早已呼刀斧手杀之,悬头高竿,出榜晓示曰:“王垕故行小斛,盗窃官粮,谨按军法。
”[5于] 是众怨始解。
为了平息士兵对自己的怨恨,稳定军心,曹操竟然去杀死一个没有任何过失的人,他的奸诈狠毒教人心寒。
曹操此人性格复杂多变,这在表情、脾性的多变上得到体现。
当俘虏张辽后,张辽不但不肯投降,还破口大骂,曹操被惹火了,亲自拔剑想杀张辽,被刘备与关羽劝阻后,他立刻掷剑大笑:“我亦知文忠义,故戏之耳。
” [6并] 亲自释其缚,解衣衣之,延之上坐。
感情如闪电似的转瞬即变,令人瞠目结舌而脊背发凉。
“杨修之死”更显曹操的奸诈无常。
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擅花园门,操虽称美,心甚忌之。
又一日,修擅分酥吃,操虽喜笑,而心恶之。
曹操佯称常梦中杀人,某日果杀一帐前士卫。
临塟前修指而叹曰:“丞相非在梦里,君乃在梦中耳!”[7操] 闻而愈恶之。
经过几件事,到了这个时候,曹操对杨修的厌恶仍不露形于色,杨修一错再错,致使曹操已经起了要杀死杨修的心,但曹操仍然隐藏得很好,竟然连杨修这么聪明的人也全然没有察觉,最后终于被曹操借惑乱军心的罪名将杨修杀死。
可见曹操的奸诈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二)多疑曹操他的好猜忌表现在他常滥杀无辜,错杀好人。
他身边的人常遭无妄之灾,也全因他的多疑。
在第四回,曹操暗杀董卓没有成功,遭董卓通缉,投奔吕伯奢庄上,吕盛情接待,欲杀猪相款。
曹操忽闻庄后有磨刀之声,操曰:“吕伯奢非吾至亲,此去可疑,当窃听之。
”[8但] 闻人语曰:“傅而杀之,何如?”[9曹] 操顿时杀了八口人。
后来发现杀错了,索性昧着良心将吕伯奢也杀了,曰:“宁叫我负天下,休教天下人负我。
”[10]第二十回,许田打围后,汉献帝感觉到曹操非常狂妄,想除去曹操,于是密诏董国舅入宫,颁“衣带诏”,董国舅刚过宫门,恰巧遇见了曹操。
曹操便多加盘问,当知道汉献帝把锦袍玉带送给董国舅,马上就要董将衣带解下,曹操亲自把锦袍玉带拿起,对着太阳光细细地详看。
他的多疑猜忌全都暴露出来了,好在汉献帝对他早有防备,衣带诏才能够有惊无险地带出宫门。
当猜测到某人有颠覆政权的行为哪怕仅仅是一丝意念,曹操杀人总是连眼都不眨一下,不曾有过片刻的犹豫,严格按照“罚不逾时”的古令,在第一时间先下手为强。
此外,为了自家性命的安全,他常常也会或事急从权,或巧生变诈,杀人于无形之中。
(三)假仁义曹操的假仁假义,在书中,要数“挟天子而令诸侯”。
曹操在奉迎献帝迁都许昌、“挟天子而令诸侯”之后,个人野心和权势欲望不断膨胀,最终完全把持了朝堂,控制了汉末中央政权。
所有的朝廷大事,从军事征伐到人事任免,从内政事务到外交联系,曹操根本不听献帝和朝臣的意见,都是个人说了算。
献帝在曹操的眼里,不过是一个傀儡、一个“儿皇帝”;朝臣在曹操的眼里,不过是一个装饰“门面”的可供自己利用的工具。
其次,“割发权代首”这一事例最为典型。
宛城征张绣时,曹操惊马践坏了大块麦田。
他“随呼行军主簿,拟议自己践麦之罪”,“即掣所佩之剑欲自刎”。
最后还是郭嘉以《春秋》之义劝阻,免死“割发权代首”,并“以发传示三军”。
曹操明知道自己不能自杀的,他这样做无非是想树立率先守法,严于律己的形象罢了,在以权术收买人心,。
另外,曹操是惯于由大怒转为大笑,大笑转为大哭的。
他在赤壁之战后,从华容道逃归,在南郡安歇时,对着众谋士,突然大哭起来。
谋士们问他为什么哭,曹操说:“吾哭郭奉孝耳!若奉孝在,决不使吾有此大失也!”从一方面看,这是曹操的爱才惜才;另一方面看,这又是曹操使的诈术,因为他的大哭的结果,“使众谋士黯然自惭”,这才是他哭的真正目的。
此外,在叔父面前诈中风,哭泣袁绍,礼葬关羽首级,与许攸论粮等也是曹操假仁义的特点的展现。
二、曹操之“雄”在《三国演义》中,他有“奸”的一面,但更有“雄”的一面,他的宽宏世无其俦,他的诚挚更能令人叹息弥襟。
他在分裂混乱的三国时期,对统一我国北方,起过相当大的作用。
用聂绀弩先生的话说,“曹操是实干家”、“大军事家”、“杰出的诗人、文学家”。
(一)卓越的政治家这里所说的“实干家”,是指曹操卓越的政治才能,曹操具有远大的目光和过人的胆识,“挟天子以令诸侯”,[11]他非常重视人才,极力搜罗,加以重用,胸襟开阔,豁达乐观。
1、远大的抱负曹操之谓政治家,他的目标是结束“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12的] 战乱场面,实现“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13] 的愿望,他要实现这样的伟大理想。
文中第四回,董卓欺主弄权,骄横跋扈。
曹操借献刀行刺董卓,事情败露后为县令陈宫所擒。
陈宫问曰:“我闻丞相待汝不薄,何故自取其祸?”[14操] 曰:“燕‘雀安知鸿鹄志哉! '汝既拿我,便当解去请赏。
何必多问!”[15又] 说:“吾祖宗世食汉禄,若不思报国,与禽兽何异?”[16其] 远大志向溢于言表。
在“求才若渴”这点上,曹操比刘备有过之而无不及。
即便曹操为人奸诈多疑,但他对奇才良将均能真诚的以礼相待,对于人才,他尽可能揽为己用。
所以他身边一直不乏能人异士。
第三十六回,曹操得知徐庶是个难得的人才,他很想得到徐庶,他打听到徐庶是个极其孝顺的人。
曹操十分高兴,立即派人连夜前去徐庶家中将他母亲接过来,曹操盛情款待徐庶的母亲。
遭到徐母拒绝后,他竟然叫人模仿徐母的笔迹写信给徐庶,把徐庶骗到手。
曹操为了求得良才,已经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
而在第四十一回,赵子龙单骑救主,曹操的爱才之心更洋溢于表。
其时,曹操在山顶观战,但见赵云所到之处,威不可挡。
操曰:“真虎将也!吾当生致之。
” [17遂] 令飞马传报各处:“如赵云到,不许放冷箭,只要捉活的。
”[18因] 此赵云才能够逃脱此难。
在你死我亡的战场上,曹操非常欣赏赵云的神勇无敌。
为了一个对自己能构成很大威胁的敌方将领,曹操可以发出“不准杀死赵云”的命令。
从这里可以看出曹操爱才惜才的心胸是如何的博大,怎么不教人为之动容?所有这一切无不说明,曹操是“治世之能臣”。
[19]2、稔熟的政治手腕在尔虞我诈的争斗中,为获得最后胜利,曹操很明白顺应民心的重要性。
他为取得人心,能屈能伸,忍辱负重,用尽一切手段,能人所不能。
小说第五回,曹操羽翼未丰时,欲得卫弘相助,操置酒张筵,拜请卫弘到家,告曰:“今汉室无主,董卓专权,欺君害民,天下切齿。
操欲力扶社稷,恨力不足。
公乃忠义之士,敢相求助!”[20卫] 弘答应。
操大喜,于是发矫诏,驰报各道,然后招集义兵,竖招兵白旗一面,上书“忠义”二字。
不数日间,应募之士,如雨骈集。
他以大义晓之于卫弘,打着“忠义”的旗帜招兵装大自己的力量。
可见他非常洞悉民心并且利用民心的圆滑手腕。
第十六回曹操明明已经意识到刘备是自己日后的劲敌、死对头,是自己日后争天下的极大阻碍,但他总想把刘备留在自己的营垒中,他身边的谋士们多次建议要寻找机会杀掉刘备,程昱谏曰: “刘备终不为人之下,不如早图之。
” [21] 操曰:“方今正用英雄之时,不可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
” [22想] 争取百姓的民心、士子的忠心固然是曹操作如此决定的一个原因,而只要有一丝争取的希望便不肯下辣手,这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小说第十八回里写道:宛城之战中,曹操爱子曹昂被乱箭射死,侄儿曹安民被砍为肉泥,心腹爱将典韦被杀死,甚至连曹操自己右臂也中了一箭,所骑之大宛良马也连中数箭而死。
如此深仇大恨,然而曹操为了大局,游说张绣,张绣愿降,曹操见了张绣,乐不自禁,好像以前的事情根本没有发生过,不但封他为扬武将军,而且后来干脆结为儿女亲家。
为实现自己远大的抱负,曹操能人所不能。
破袁绍后,发现了“许都及曹军中诸人”与袁绍私通的书信。
荀攸提议逐一点对姓名,收而杀之,而曹操则认为“当绍之强,孤亦不能自保,况他人乎?”[23] 一语带过,并尽皆将书焚烧,不再过问。
如此胸怀,确实非一般政治家所有。
曹操的一生几乎都是在战场上度过的,他发动的大小战役不计其数,但他每次的战争都是出师有名,打着天子的旗号,都说成是去“讨伐逆贼”,他的政治手腕是一般人所不能比的。
(二)优秀的军事家作为军事家,曹操更是有勇有谋。
他胸怀丰富的实战经验,在众多战役中都显示了他非凡的军事天才1、富有韬略军事上,曹操对各路英雄的战略战术,人力物力均了然于胸,力求做到知己知彼。
所以他在军事决策上时时会料事如神,他拥有军事家所特有的嗅觉。
且看看小说第十二回曹操用计大破吕布于定陶。
曹操率兵至定陶,连日不战,引军退四十里下寨。
正值麦熟,,操即令军割麦为食。
吕布闻讯引军赶来。
将近寨,见左边一望林木茂盛,恐有伏兵而回。
操知布军回去,乃谓诸将曰:“布疑林中有伏兵耳,可多插旌旗于林中以疑之。
寨西一带长堤,无水,可尽伏精兵。
明日吕布必来烧林,堤中军断其后,布可擒矣。
”[24第] 二天,吕布不出曹操所料,果然中计战败,落荒而逃。
此战,可见曹操对敌人的心理分析,以及对作战地形的观察已面面俱到,所以他料事如神,行军布阵井井有条。
第三十回袁曹官渡之战,战争一开始,双方力量对比悬殊。
袁绍有人马七十万,粮食充足且具有地理上的有利形势;曹军只有七万,粮食将尽,地理也不利。
曹操能利用和扩大袁军决策错误、军心涣散的弱点,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集中兵力,袭击袁军屯粮之处,然后各个击破,取得最后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