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11《家国天下》精品课件
合集下载
家国天下ppt课件
►当今社会,皓首穷经者有之,担当天下之 人少见;明哲保身者有之,敢于直言者少 见;讲求个人吃穿玩乐品位的人有之,真
20
正能为百姓请命的人呢,则少而又少。
《原君》的教学内容
1、你认为哪些句子写出了 “君主专制”的本质?
►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 我,
►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 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
►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
能够广开言路,积极纳谏,在一定 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一人专权可能产 生的弊政,为中国封建社会盛世局 面的开创奠定了基础。
14
道路和命运,而士人第一个 要面对的是皇权和百姓的抉 择。参考阅读《海瑞骂皇 帝》,思见考事“不进利,谏极”言规需谏要臣
子怎直样言鲠的议精神?
言而不用,相继以死 刚直清廉,敢讲真话 以天下为己任 舍身为国,不怕牺牲
——正人忠臣,拥有担当 15
小结:
臣子敢于直言进谏,减少了会避 免政治治理上出现的君主一人专权所 带来的危害,体现臣子对国家对江山 社稷利益的维护,表现出他对帝王的 忠心。
但我们有上面分析也可以看出在
“进谏”与“纳谏”上君臣双方严重
的不对称,皇帝仅需自我修养,克制
喜怒,臣子则须冒牺牲之危险。
16
探究题一:
几乎每一个朝代,都会有“悲士不 遇”,他们的个体命运各不相同,却又 都是“时运不齐,命途多舛”。请以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为题,探讨古代文人命运的深层原因。
18
随笔题目:
1、我看“愚忠” 2、士子精神VS小资情调
19
学生习作展示:
►古之士子,皓首穷经,阐发义理,其迂阔 处可笑;以一介书生,而心怀天下,以匡 扶社稷为己任,又极为可敬;退而求其次, 诚心敬意,知行合一,穷则独善其身,则 实为可感;至于极言鲠议,进言不纳,则 继之以死,虽被人视为“愚忠”,但又何 尝不令人唏嘘感叹,崇敬万分呢?
20
正能为百姓请命的人呢,则少而又少。
《原君》的教学内容
1、你认为哪些句子写出了 “君主专制”的本质?
►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 我,
►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 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
►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
能够广开言路,积极纳谏,在一定 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一人专权可能产 生的弊政,为中国封建社会盛世局 面的开创奠定了基础。
14
道路和命运,而士人第一个 要面对的是皇权和百姓的抉 择。参考阅读《海瑞骂皇 帝》,思见考事“不进利,谏极”言规需谏要臣
子怎直样言鲠的议精神?
言而不用,相继以死 刚直清廉,敢讲真话 以天下为己任 舍身为国,不怕牺牲
——正人忠臣,拥有担当 15
小结:
臣子敢于直言进谏,减少了会避 免政治治理上出现的君主一人专权所 带来的危害,体现臣子对国家对江山 社稷利益的维护,表现出他对帝王的 忠心。
但我们有上面分析也可以看出在
“进谏”与“纳谏”上君臣双方严重
的不对称,皇帝仅需自我修养,克制
喜怒,臣子则须冒牺牲之危险。
16
探究题一:
几乎每一个朝代,都会有“悲士不 遇”,他们的个体命运各不相同,却又 都是“时运不齐,命途多舛”。请以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为题,探讨古代文人命运的深层原因。
18
随笔题目:
1、我看“愚忠” 2、士子精神VS小资情调
19
学生习作展示:
►古之士子,皓首穷经,阐发义理,其迂阔 处可笑;以一介书生,而心怀天下,以匡 扶社稷为己任,又极为可敬;退而求其次, 诚心敬意,知行合一,穷则独善其身,则 实为可感;至于极言鲠议,进言不纳,则 继之以死,虽被人视为“愚忠”,但又何 尝不令人唏嘘感叹,崇敬万分呢?
(省优获奖课件)-第6单元 家国天下 66.2精品课件 人教版语文必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赏鉴
1.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 译文自有人类的那一天,人们就各人只管自己的私事,只谋自己 的利益。 点评文章题目为“原君”,第一段则从本原上考察君主的产生。在 此,作者首先确立了一个前提:“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 也。”“人各自私”“人各自利”,就需要有人处理一些公共的事情,凝 聚天下人心,执掌正义公正,君主正是在这种情形下应运而生的,那 么这种顺应时势而生的君主的天然职责就在于为天下人兴利除害。 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职责,所以做君主理应是很辛苦的,因此,古人 对于君主,有经过思量而不愿意就位的,有就了位而又放弃的,有起 初不肯就位可到底推辞不掉而奋力承担的。这是古人对于君位的 态度。作者之所以在文章第一段谈论这些问题,是为下面叙述后世 君主的做法作铺垫的,与后文形成了对比。
首页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第十单元
人文心声
首页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了解知识领域
本单元涉及的是近代文艺经典。所选的三篇课文《<人间词话> 十则》《<红楼梦>评论(节选)》《<人境庐诗草>自序》,都是晚清 末期的文艺学作品。它们在继承中国传统的诗学理论的同时,都反 映了中国文化与学术由古代向近代的转型,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文质兼美,给人以思想的启迪。
首页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王国维是第一个系统地运用西方哲学思想研究中国文学的学者, 也是中国近代美学的开创者。他的《人间词话》在形式上继承了 传统诗话、词话的特点,但在理论上融合了西方美学思想,以“境界 说”为核心,广泛触及了文学创作中的诸多规律性问题,把中国传统 诗学理论推向一个新高度;他的《<红楼梦>评论》运用叔本华的哲 学观点来探讨《红楼梦》的精神实质,强调了《红楼梦》的悲剧性 质及其价值,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先河。黄遵宪潜心诗歌创 作,不避流俗,主张“我手写我口”,提出了“诗之外有事,诗之中有人, 今之世异于古,今之人亦何必与古人同”的观点,具有诗歌革新意识, 可谓领风气之先。学习本单元要注意深入理解中国近代文艺理论 的精髓,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省优获奖课件)-第6单元 家国天下 6.6.2精品课件 人教版语文必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文本助读
知识梳理
这一思潮有两个指向,一是指向宋明理学,尤其是对王阳明一派,批 判他们的空谈误国;一是对宋以来的政治体制进行思考,尤其是对皇 帝“家天下”的专制体制进行猛烈的批判。在这方面,黄宗羲是一个典 型代表。实际上在明朝未亡之前,东林党人就提出“以众论定国是”的 政治主张,以“天下之公”对抗专制统治者的“一己之私”,要求言论自 由,这可以说是明亡之后批判和反思思潮的一个先声。 作为明亡的亲身经历者,黄宗羲在一系列抗清活动失败后,从总结 明亡教训的角度写成《明夷待访录》一书,对专制政体作了初步的 反思,对封建帝王的专制独裁进行了激烈的批判;同时,从民族兴衰存 亡的角度,对未来社会所应具有的政治体制也作出了有益的思考。
首页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王国维是第一个系统地运用西方哲学思想研究中国文学的学者, 也是中国近代美学的开创者。他的《人间词话》在形式上继承了 传统诗话、词话的特点,但在理论上融合了西方美学思想,以“境界 说”为核心,广泛触及了文学创作中的诸多规律性问题,把中国传统 诗学理论推向一个新高度;他的《<红楼梦>评论》运用叔本华的哲 学观点来探讨《红楼梦》的精神实质,强调了《红楼梦》的悲剧性 质及其价值,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先河。黄遵宪潜心诗歌创 作,不避流俗,主张“我手写我口”,提出了“诗之外有事,诗之中有人, 今之世异于古,今之人亦何必与古人同”的观点,具有诗歌革新意识, 可谓领风气之先。学习本单元要注意深入理解中国近代文艺理论 的精髓,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知识梳理
而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 间(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6)焉 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表陈述) 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代词,何)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兼词,于之)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
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六单元家国天下相关读物原君(节选)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思想上:①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黄宗羲认 为相应的法律制度应该是“天下之法”,而非“一家之法”。这 一论断,具有朦胧的依法治国之意。②主张扩大学校的社会功 能,使之有参政议政的作用。这已流露出议会政治的萌芽思想。
经济上:黄宗羲突破“重本抑末”的传统思想,提出“工 商皆本反对君主专制,主张民权,对清末的维新 变法运动影响很大。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时,也随身携带《明 夷待访录》的《原君》《原臣》两篇,其中的早期启蒙思想光辉, 对他的民权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也有启发作用。
2.初初 遥 永初..不 想 和,公 初 欲奉.瑾 , 入使而 当 出往不 年 为来得 , 河,去 小 间无者 乔 相留, 初北.禹 嫁 _者开_了 是 __头也 ____,___当刚_______开初起____刚____始___,_初,________从__才___前___,__多___用__于___叙__述___往__事_____
6.私于 私.见 兆张 人良 万姓之__私中__自,__,独__暗私_._地其__里一__人一姓乎 __偏__私___,__偏__爱___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___个__人__的__,__自__己__的______
7.焉而_子焉积若._小亦_水不用_形儒有_成阙亡_容_规不渊秦郑_词_规利以,,_词_焉焉陪蛟将.._尾_以邻龙焉._,_君生_取__…_臣之焉__.___…语_之__的___疑气_义____疑样_____问词_无____问兼子_____副_,所____代词_____词_表逃____词,_____,于_陈___,于____怎天____述哪此____么地____里_____之_____间_
其 君逐 子利 疾之 夫情 舍曰,欲不之觉而溢必之为于之辞.矣 辞.
___言__辞__,__话_____ __托__词__,___借__口___
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第六单元 家国天下 6.6.2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文本助读
知识梳理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假使) 人皆得以隶使之(使唤) (2)使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派,让)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出使)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命令,叫) 视之如寇雠(像) (3)如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到……去) 诸葛亮真乃神人,吾不如也(比得上) 如其克谐,天下乃定(如果)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赏鉴
1.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 译文自有人类的那一天,人们就各人只管自己的私事,只谋自己 的利益。 点评文章题目为“原君”,第一段则从本原上考察君主的产生。在 此,作者首先确立了一个前提:“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 也。”“人各自私”“人各自利”,就需要有人处理一些公共的事情,凝 聚天下人心,执掌正义公正,君主正是在这种情形下应运而生的,那 么这种顺应时势而生的君主的天然职责就在于为天下人兴利除害。 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职责,所以做君主理应是很辛苦的,因此,古人 对于君主,有经过思量而不愿意就位的,有就了位而又放弃的,有起 初不肯就位可到底推辞不掉而奋力承担的。这是古人对于君位的 态度。作者之所以在文章第一段谈论这些问题,是为下面叙述后世 君主的做法作铺垫的,与后文形成了对比。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文本助读
知识梳理
1.注字音
好逸恶劳(wù)
寇雠(chóu)
无稽之事(jī) 窥伺(kuī sì)
2.识通假
视之如寇雠(“雠”同“仇”,仇人、仇敌)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3.解多义 有公害而莫或除之(消除)
(1)除 洒扫庭除(台阶) 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修治,整理) 寻蒙国恩,除臣洗马(任命官职)
家国天下PPT课件
12
2、从课文表述中可否看出 “纳谏”的必要 性何在?太宗的认识是怎样的?
• 知政教之得失 • 知己过救危败 • 致太平避丧乱 • 称天心安百姓 • 帝王从谏则圣
追求 “明君” “治世”
2021/3/25
13
3、从文章中可见“求谏”需要君主怎样的素 养和精神?
• 假以颜色 (宽) • 诚心闻过 (诚) • 虚己纳谏 (谦虚) • 节制喜怒 (自制) • 明史鉴今 (智家国天下
内容整合: 1、对君权与权力的认识 2、对士子命运和士子精神的认识
2021/3/25
11
《求谏》教学内容
1、熟读课文,概括每段段意。
• 假颜色冀闻谏诤 • 下诏令谏官随朝 • 劝群臣进谏受谏 • 省自身宽以待人 • 明得失勖勉臣子 • 察远近以古鉴今
2021/3/25
去乡郊听听今年颗粒无收癿农民耂虑他癿生计在寒冬看看工地上癿农民们癿饭食看他们癿手冻得有多僵听他仌笑着说拿到邁一点儿零薄癿工钱就去供娃上学???我带他们去到处看看同时听听他们癿言语看看他们癿谈吏让他们说说自己癿感叐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家国天下” “天理人欲” (“经世致用”)
单元的教学设计
2021/3/25
2021/3/25
29
• “得民心者得天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受到人民 群众敬仰和爱戴的为官者,无一不是根植于人民、根 植于清正廉洁的沃土之中的,也唯有如此,才能铁骨 铮铮,不为权势所屈;才能铁面无私,不为人情所动; 才能一尘不染,不为金钱所惑!
• 身居官位为民劳,俯首甘为孺子牛。即使我手中的权 力再大,我也只把它当作一种鞭策,即使在别人眼里 我高高在上,我的内心也不会为利益所动摇,我只是 我,我会继续以我勤政为民的敬业精神、高尚的人格 魅力来赢得群众的敬重与爱戴。
【高中语文】家国天下ppt(课件+检测,5份)
侍臣们做了一番勉励:“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匡救,冀凭直言鲠议,致天
下太平。”这个“不明”“幸”有谦虚的意思,不完全是客套话,里面也包 含着他发自内心的对臣子的感谢以及对“直言鲠议”的渴求。
2.从《求谏》一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唐太宗是一个怎样的君 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拔人才的措施,而且非常重视对官员的考核和赏罚。通过唐太宗的努力, 一批人才集中于初唐政坛,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大批人才的
出现,也在巩固封建政权,组织民众生产,安定民众生活方面发挥了重大
作用。正是君明臣贤,上下一心,才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吴兢在此似 乎同意魏征的观点:“大厦云构,非一木之枝;帝王之功,非一士之
3.课文对于纳谏的论述,对我们今天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有 什么借鉴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到这两点,是唐太宗成功的关键,从历代统治者的施政实践上 看,这两条对于政权安危具有普遍意义。
在书中,吴兢还重点记述了人才使用问题。书中介绍了唐太宗知人善
任、任人唯贤的事迹。唐太宗对用人有较深刻的认识,他一再强调“为政 之要,唯在得人。”(《贞观政要·崇儒》)对于人才,他提出了必须具有
高尚品德,能够克己恭俭,正直廉洁等要求。为此,他不但采取了一系列
人教版语文选修系列《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同步配套课件:第六单元 家国天下6.2原君-精选ppt课件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5.辨用法 此其人之勤劳,必千.万.于天下之人 “千万”,名词活用为动词,超过成千上万 离.散.天下之子女 “离散”,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离开分散 名.之为独夫 “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 独私.其一人一姓乎 “私”,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偏爱 6.明句式 初不欲入而不得去者,禹是也 判断句 好逸恶劳,亦犹夫人之情也 判断句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判断句 必千万于天下之人 介词结构后置句 是以其未得之也 宾语前置句
叙述故事的开始 有公害而莫或除之 动词,清除,革除 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 名词,台阶 除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动词,逝去,
过去 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动词,授予官职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4.分古今 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古义:为自己打算。今义:只顾自己的利益, 不顾别人) 有公.害.而莫或除之(古义:公共的祸害。今义:各种污染源对社会 公共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也泛指对公众有害的事物) 好逸恶劳,亦犹夫.人.之情也(古义:一般人,普通人。今义:尊称一般 人的妻子)
步政治思想的集中表现。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1.注字音
加点字 读音
玉卮.
zhī
曾.不惨然 zēng
加点字 读音 寇雠. chóu 窥.伺 kuī
2.识通假 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雠(雠,同“仇”,仇敌) 3.解多义
其逐利之情,不觉溢之于辞矣 名词,言辞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动词,拒绝 辞
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动词,告辞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南雷,学者称
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明末清初伟大的启蒙
主
义思想家、学问家。黄宗羲学问渊博,思想深邃,
新版高中语文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ppt下载
相关论述
现代意义
“诵诗三百,授之以 政,不达;使于四 方,不能专对;虽 多,亦奚以为?”“保 天下者,匹夫之贱, 与有责焉耳矣。”
积极入世,求真务实,是中国文化 经典的底蕴,也是中国文化经典 至今仍具有启发性的关键。
(教学提纲)新版高中语文新人教版 选修《 中国文 化经典 研读》- ppt下 载【优 质公开 课推荐 】
《明夷待访录》 等。
(教学提纲)新版高中语文新人教版 选修《 中国文 化经典 研读》- ppt下 载【优 质公开 课推荐 】
(教学提纲)新版高中语文新人教版 选修《 中国文 化经典 研读》- ppt下 载【优 质公开 课推荐 】
课标定位 学习建议
时期 近代
文化背景与特点
代表性经典作品
近代是中国社会的又一个转型期。
第一单元 入门四问
课标定位 学习建议
知识与 能力
过程与 方法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概况,掌握四部分类法,回顾并 梳理自己了解的中国古代文化著作。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及其现代意义,学会以现 代眼光观照古代文化经典;了解本书的结构、编排思路 与学习方法,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起,构成了文化的新动向。
明代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孕育出中国 的早期启蒙思想,出现了一批杰出 的科学家,也产生了一批卓越的科
技著作。
明清易代,社会剧变,促使早期启蒙
明清之 思潮向纵深发展,一是出现对封建
际
专制体制的批判和反思,一是提倡
“经世致用”成为学界思潮。
代表性经典作品
《朱子语类》等。
《焚书》《农政全 书》《本草纲目》 《徐霞客游记》 《天工开物》等。
时期 文化背景与特点
《家国天下》ppt课件(29页)
•
9、 人的价值,在招收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2021/3/312021/3/31Wednes day, March 31, 2021
•
10、低头要有勇气,抬头要有低气。2021/3/312021/3/312021/3/313/31/2021 8:56:49 PM
•
11、人总是珍惜为得到。2021/3/312021/3/312021/3/31Mar- 2131-M ar-21
导入新课
“天下国家”是一个古老的话题, 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人们就经 常讨论。孟子说:“人有恒言,皆曰‘天 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 家,家之本在身。”看来,个人与国 家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每个人对自 己国家的热爱,都是近乎本能的。
教学目标
1、通过讲爱国故事,激发学生对中华民 族英雄的景仰和热爱;
爱国名言
【1】精忠报国。-- 岳飞 【2】爱祖国高于一切。-- 肖邦 【3】国家兴亡、我的责任-- 高震东 【4】以国家之务为己任。-- 韩愈 【5】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礼记》 【6】国家之本,在于人民。-- 孙中山
爱国成语
鞠躬精粹,死而后已、 忠心耿耿、赤胆忠心、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繁荣昌盛、爱国如家、 保国安民、保家卫国、 赤心报国、赤心奉国、 精忠报国、赤子之心。
•
15、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他内心缺 少什么 。。2021年3月 2021/3/312021/3/312021/3/313/31/2021
•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21/3/312021/3/31March 31, 2021
•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2021/3/312021/3/312021/3/312021/3/31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23份)15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1.《求谏》中“贞观元年”一段是围绕什么话题展开的?从中可 以看出唐太宗怎样的心情? 提示:“贞观元年”一段,议论的中心是君臣关系。唐太宗提出了 君臣互相配合的观点,把君臣关系比作鱼和水的关系。在他看来, 君臣都有正邪两类,正主和邪臣的组合、正臣和邪主的组合,都不 能使国家太平。这是从反面作的论证,意在说明只有正主和正臣组 合,“君臣相遇,有同鱼水”,才能“海内可安”。鱼儿有水才能活, 离开了水,就成了枯鱼,这个“鱼水”的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唐太宗 这个君主对于臣子的重要性的认识。由此,他对侍臣们做了一番勉 励:“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匡救,冀凭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在 这里,“不明”“幸”有谦虚的意思,不完全是客套话,里面也包含着 他发自内心的对臣子的感谢以及对“直言鲠议”的渴求。
第六单元 家国天下
课标定位
学习建议
本单元内容涉及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者历 来是以“家国天下”的理念治理国家、统治百姓的。在封建帝王 时代,政治是以君主为中心的,国家的权力高度集中在君主手中,一 切国家政务均由君主一人听断,由此极易产生个人专断。因此,君 主的个人素质、品德、能力在封建国家的政治生活中,有着举足轻 重的影响。本单元所选的《求谏》一文所论及的君主纳谏问题就 属于君臣关系的范畴。然而随着封建社会的衰朽,资本主义生产关 系逐步萌芽,许多知识分子开始对封建秩序展开了批判。黄宗羲就 是其中的代表。他的《明夷待访录》一书,对专制政体的诸要素进 行了系统的反思与批判,表现出了早期民主思想。在《原君》一文 中,黄宗羲首先论述了君主的起源,指出君主的职责在于为天下人 兴利、释害,君主与天下的关系应该是“天下为主,君为客”。
课标定位
学习建议
知识与 能力 过程与 方法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第六单元+家国天下+课件49张-2022-2023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这一系列的思想,都可以归结为从董仲舒开始 发展起来的三种观念:“三纲五常”“君权神 授”“天人感应”。这些思想,为封建地主阶级统 治和等级秩序的神圣性和合理性而辩护,成为中国 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的基本理论,为历代统治者所维 护和提倡,起着禁锢人们思想、行为的作用,同时 也维系着中国封建社会异乎寻常的稳定性。
我们所熟悉的“民惟邦本”“君舟民水”的言论则是君民 关系的范畴。这些思想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会避免上下堵塞、 政务失常的产生,维护封建王朝的稳定。但这些思想毕竟要依 赖于君主个人才能产生作用,由于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当君 主个人贪欲膨胀,任情喜怒时,这些思想就都成为脆弱无力的 说教了。
处在这一格局中间的是作为君位附属物和君主统治工具的 官僚集团。封建君主为了有效地控制黎民百姓,必须设立机构, 任用官吏,给予职权,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体系,于是有 官僚制度的出现。官僚制度与君主专制制度相结合,构成了中 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
官僚的任命和官僚的权力,均来源于君主,官 僚只需对君主负责,按君主的旨意办事。违抗“圣 旨”要被贬职、撤职,甚至有杀头、灭族的危险。 君主和官僚的关系是主和奴的关系。封建的思想家 把这些关系归纳为一条不可更易的伦理原则,即 “君为臣纲”,并为臣子的行为规定了众多的条条 框框,称为“臣道”。这种理论发展到极致,就成 为“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愚忠思想。
君权神授
君权神授是封建君主专 制制度的一种政治理论。认 为皇帝的权力是神给的,具 有天然的合理性,皇帝代表 神在人间行使权力,管理人 民。
天人感应
天人感应思想源于《尚书·洪 范》,孔子作《春秋》言灾异述天道, 到西汉时董仲舒据《公羊传》集天道 灾异说之大成。董仲舒认为,天和人 同类相通,相互感应,天能干预人事, 人亦能感应上天。董仲舒把天视为至 上的人格神,认为天子违背了天意, 不仁不义,天就会出现灾异进行谴责 和警告;如果政通人和,天就会降下 祥瑞以鼓励。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家国天下ppt 人教课标版
• 贞观初,尝谓公卿曰:“人欲 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 必藉忠臣。主若自贤,臣不匡 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故 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 • [译文]贞观初年,太宗曾对公 卿们说:“人要照见自己,一 定要有明镜;一国之主要想知 道自己的过失,一定要借助于 忠臣。君主假如自以为圣明, 臣下又不去纠正,要想国家不 倾危败亡,能办得到吗?于是 君主失掉他的国,臣下也不能 独自保全他的家。
• 仁厚、虚心、宽容。 • 引导大臣们不要畏惧 害怕,要有勇气来进 谏。 • 即使所进谏言不合心 意,也不会降以忤逆 之罪,否则,臣僚们 更不敢言,反而会堵 塞言路。 • 为了求谏,煞费苦心。 • 小结:本节阐述自己 希望得到规谏的良苦 用心。
九、学习第五段
• 贞观十六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 “自知者明,信为难矣。如属文之 士,伎巧之徒,皆自谓己长,他人 不及。若名工文匠,商略诋诃,芜 词拙迹,於是乃见。 • [译文]贞观十六年,唐太宗对房玄 龄等人说:“能正确对待自己的人 是明智的,但要做到实在困难。这 像会写作的文士、有技巧的工匠, 都自夸自己有本领,别人比不上。 如果遇上著名的文士、工匠来评量 指责,杂乱无章的文辞和拙劣的技 艺就会显现出来。
• 2、太宗对求谏的 认识: • 比喻类比方法:忠 臣的谏诤如明镜, 可指出君主的过失。 • 假设论证:假如皇 帝自以为是,臣子 又不加以匡救,国 必危败。 • 严重后果:国家危 败,臣子也不能独 全其家。君臣关系, 唇亡齿寒。
• 至於隋炀帝暴虐,臣下钳 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 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 死。前事不远,公等每看 事有不利於人,必须极言 规谏。” • [译文]至于像隋炀帝残暴 淫虐,臣下都把嘴闭起来 不讲话,最后终于因为听 不到自己的过失而导致灭 亡,虞世基等人,不久也 被诛杀。前事不远,你们 今后每当看到事情有不利 于百姓的,必须直言规劝 谏诤。”
(省优获奖课件)-第6单元 家国天下 66精品课件 人教版语文必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赏鉴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赏鉴
丰富多彩的论证方法 《贞观政要》内容广泛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 思想、生活等方方面面,成书以后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重视。书中所 记虽多为贞观年间唐太宗与魏徵等大臣的问答,但叙事详赡,文字 明畅,特别是论证方法丰富多变,对于我们的写作而言也有许多值 得借鉴之处。 譬如选文中唐太宗在论述“纳谏”时就采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如“惟 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常念魏徵随事谏正,多中朕失,如 明镜鉴形,美恶必见”。将君臣比喻成鱼水,将谏臣比喻成明镜,化抽 象为具体,将艰深、枯燥的道理讲得浅显生动。这是比喻论证。又 如“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以“人欲自照,必须明 镜”类比推理“主欲知过,必藉忠臣”,一语破的,准确地揭示出忠臣在 帮助君主察知自我过失方面的重要作用。这是类比论证。又如
文本助读
知识梳理
1.注字音 谏诤(zhèng) 鲠议(gěng) 罄其狂瞽(qì ng gǔ) 怖慑(shè) 诋诃(dǐ hē) 愆过(qiān) 勖之(xù) 纂组(zuǎn)
刍荛(ráo) 嗔责(chēn)
2.解多义 虞世基等,寻亦诛死(不久) (1)寻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寻找) 正主任邪臣,不能致理(顺,指天下太平) (2)理 当窗理云鬓(梳理) 胜负之数,存亡之理(道理)
首页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王国维是第一个系统地运用西方哲学思想研究中国文学的学者, 也是中国近代美学的开创者。他的《人间词话》在形式上继承了 传统诗话、词话的特点,但在理论上融合了西方美学思想,以“境界 说”为核心,广泛触及了文学创作中的诸多规律性问题,把中国传统 诗学理论推向一个新高度;他的《<红楼梦>评论》运用叔本华的哲 学观点来探讨《红楼梦》的精神实质,强调了《红楼梦》的悲剧性 质及其价值,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先河。黄遵宪潜心诗歌创 作,不避流俗,主张“我手写我口”,提出了“诗之外有事,诗之中有人, 今之世异于古,今之人亦何必与古人同”的观点,具有诗歌革新意识, 可谓领风气之先。学习本单元要注意深入理解中国近代文艺理论 的精髓,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高中语文第六单元家国天下相关读物原君节选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黄宗羲虽然没有从根本上否定君和臣的设置,但提出了 “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主张加强平等因素,扩大 社会对执政者的监督权力,有近代民主政治的思想。这种 思想并非受西方文明的影响,而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发展 出来的,因而更加可贵。这部书受到清朝统治者的查禁, 直至清末才重见天日,受到谭嗣同、梁启超等人的重视和 赞许。
九、古今异义
好逸恶劳,亦犹夫.人.之情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古代诸侯的妻子称夫人,后来用来尊称一般人的妻 人之君,量而不欲入者,许由、务光是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好逸恶劳,亦犹夫人之情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识记字音 敲剥.( ) 骨髓.( ) 淫.乐( ) 寇雠.( ) 答案:bō suǐ yín chóu
六、通假字 视之如寇雠.(通“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仇 仇敌
七、一词多义
答案:1.起初/刚刚,才/开头,开始/当初,从前,多用于
叙述往事 2.连词,假设/让,致使/使用,使唤/出使/派遣, 命令 3.清除,革除/台阶/逝去,过去/授予官职 4.言辞,话/托词,借口/推辞/辞别,告别/古代的一种文 体/讼词,口供 5.偏私,偏爱/私自,暗地里/个人的,自 己的 6.形容词词尾,……的样子/语气词,表陈述/疑问 代词,何/兼词,于之/疑问代词,哪里
8.传之(于)子孙,受享无穷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语文】家国天下ppt(课件+检测,5份)1
提示: 在《原君》篇中,黄宗羲首先提出“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
自利也”这个天赋人权的命题,即每个人有争生存求幸福的权利,而这个 人权却被君主剥夺了。那些君主“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视天下
为莫大之产业”,君主个人把天下当成了私产,将“天下为主,君为客”
颠倒成“以君为主,天下为客”。他揭露了君主“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 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的罪恶。从秦始皇到康乾盛世,黄宗羲
提示:文章的中心论点是“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文章在阐 明君主产生的原因和应有的作用后,指出“后之为人君”对待君位的观点 态度与古人截然相反:他们以为天下的权和利“尽归于己”,他们“以我 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他们“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 穷”。接着进一步指出,由这种价值观决定了他的行为必然是残暴的: “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奉我”“一人之产 业”,并“视为当然”。进而得出本文的中心论点:“为天下之大害者, 君而已矣!”
具体分析一下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可以看出其中包括
以下几个方面的意涵。首先,在“君”“民”的相互关系中通过对“主 ”“客”的相对界定承认了两者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两者是相互依存的,
同时也有利益的对立。他用“主”“客”来界定两者之间事实上的矛盾。
其次,“天下为主”强调了“天下”是根本,天下之人的利益是优先的, 但因其数量巨大无法同时行使其权力而不发生冲突,因而需要找出能代表
3.《原君》作为一篇声讨封建帝王专制独裁统治的檄文,它 给人们哪些有益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本思想
我国传统的民本观念 是相对于君本(国本)、 官本而言的,其原意是指 中国古代的明君、贤臣为 维护和巩固其统治而提出 的一种统治观,其基本思 想主要表现为重民、贵民、 安民、恤民、爱民等。
“民本”的基本价值理念主要表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重民贵民。“敬天保民”、 “民惟邦本”、“民贵君轻”、“立君为 民”等古训表现出对民众的重视。 其二,爱民仁民。墨子主张“兼相爱, 交相利”的爱民思想。 其三,安民保民。《尚书》中云: “欲至于万年,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
我国古代的民本思想虽然存在固有的 阶级局限性,但“民本”思想中却揭示了 深刻的执政规律,并发挥了客观的历史作 用。 其一,顺应了民意、约束了专制权力。 其二,维护了社会秩序,保持了国家 稳定。 其三,加强了文化认同、巩固了民族 团结,促进了国家统一。
由于统治者的欺骗性宣传和御用文人的粉 饰美化,这种专制的统治秩序很少受到质疑, 上到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中的优秀人物,下到广 大的民众,他们大都认同这种统治秩序,甚至 把它视为天经地义、万古不变的“天理”。随 着封建社会一步步走向衰朽,资本主义生产关 系逐步萌芽,经历过明清之际社会剧变的地主 阶级知识分子开始认识到古老的封建制度“已 居不得不变之势”(顾炎武),于是他们怀着 痛心疾首的悲愤,掀起了一个思想上的反思和 批判的高潮。
我们所熟悉的“民惟邦本”“君舟 民水”的言论则是君民关系的范畴。这 些思想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会避免上 下堵塞、政务失常的产生,维护封建王 朝的稳定。但这些思想毕竟要依赖于君 主个人才能产生作用,由于缺乏有效的 制度保障,当君主个人贪欲膨胀,任情 喜怒时,这些思想就都成为脆弱无力的 说教了。
处在这一格局中间的是作为君位 附属物和君主统治工具的官僚集团。 封建君主为了有效地控制黎民百姓, 必须设立机构,任用官吏, 专制制度相结合,构成了中国封建社 会的基本政治制度。
处在宝塔最底层的是广大的黎民百姓,他们作为 整个社会的底层和被统治层,处于整个统治秩序的基 础部位,以自己的坚忍承受着统治阶层的压榨与剥削。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朝代更迭,广大百姓 用自己的累累白骨把新的君主扶上了帝位;社会发展, 他们又用自己的辛劳和勤勉创造着社会的繁荣与稳定, 并给帝王及其家族提供着维持其豪华生活的奢侈品。 百姓的力量是弱小的,但超出了他们的限度,爆发出 来的破坏力又是惊人的。历史见证着这种变革的力量, 这使得历朝的帝王和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不敢轻易忽视 民众的力量,由此形成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民本 思想”,成为贯穿封建政治思想的一条红线,至今仍 对现实政治起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处在这一格局塔尖上的是地位无比尊贵 的君主,包括立法权、政权、财权和军权在 内的所有国家权力都高度集中在君主手中, 一切国家政务均由君主一人听断,由此极易 产生个人专断。因此,君主的个人素质、品 德、能力在封建国家的政治生活中,有着举 足轻重的影响,往往是“人存政举,人亡政 息”。为了限制君主权力,防止君主个人专 断的弊病,封建的思想家们为君主想出了一 套行为规范,称为“君道”,这包括个人修 养、君臣关系、君民关系等方面。
官僚的任命和官僚的权力,均来源于 君主,官僚只需对君主负责,按君主的旨 意办事。违抗“圣旨”要被贬职、撤职, 甚至有杀头、灭族的危险。君主和官僚的 关系是主和奴的关系。封建的思想家把这 些关系归纳为一条不可更易的伦理原则, 即“君为臣纲”,并为臣子的行为规定了 众多的条条框框,称为“臣道”。这种理 论发展到极致,就成为“君要臣死,臣不 得不死”的愚忠思想。
这一系列的思想,都可以归结为从董 仲舒开始发展起来的三种观念:“三纲五 常”“君权神授”“天人感应”。这些思 想,为封建地主阶级统治和等级秩序的神 圣性和合理性而辩护,成为中国封建专制 主义统治的基本理论,为历代统治者所维 护和提倡,起着禁锢人们思想、行为的作 用,同时也维系着中国封建社会异乎寻常 的稳定性。
中国古代政治是以君主为中心的,《诗经》 中的“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 王臣”的诗句,是封建社会里形容皇权至高无 上的惯用语,但使它根深蒂固的却是皇权的至 尊无上与君主专制的现实。公元前221年,秦 始皇以武力统一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大一 统帝国。在中国历史上,广大民众首次被置于 统一政权的控制下。秦亡,汉承秦制,以后历 代王朝基本上沿袭这一格局,无多大变动。
黄宗羲就是其中的代表。他的《明夷待访 录》一书,对专制政体的诸要素做了系统的反 思与批判,表现了早期民主思想的萌芽。在 《原君》一文中,黄宗羲首先考察了君主的起 源,指出君主的职责在于为天下人兴利、释害, 君主与天下的关系应该是“天下为主,君为 客”。在《原臣》中,他颠覆了君臣之间的主 奴关系,指出“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提 出君臣之间应该是互相配合的关系。
三纲五常
君为臣纲 三纲
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
五常:仁、义、礼、智、信
君权神授
君权神授是封建 君主专制制度的一种 政治理论。认为皇帝 的权力是神给的,具 有天然的合理性,皇 帝代表神在人间行使 权力,管理人民。
天人感应
天人感应思想源于《尚书·洪 范》,孔子作《春秋》言灾异述 天道,到西汉时董仲舒据《公羊 传》集天道灾异说之大成。董仲 舒认为,天和人同类相通,相互 感应,天能干预人事,人亦能感 应上天。董仲舒把天视为至上的 人格神,认为天子违背了天意, 不仁不义,天就会出现灾异进行 谴责和警告;如果政通人和,天 就会降下祥瑞以鼓励。
吴兢的《贞观政要》 体现的是君主专制框架 之内的治国之术,唐太 宗作为一位开明的君主, 能够广开言路,积极纳 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 了君主一人专权可能产 生的弊政,为中国封建 社会盛世局面的开创奠 定了基础。
黄宗羲的《明 夷待访录》是在封 建社会末期,进步 知识分子跳出君主 专制的框架,对君 主专制体制所做的 清醒而深刻的批判 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