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市政道路设计研究
海绵城市市政道路设计施工方式探析
1 引言
当下随着城市建设持续发展,市政道路工程数量也相继 增加,人们对于城市道路建设质量也提出更高要求。针对频 繁出现的城市道路积水问题,应该结合先进海绵城市理念对 城市道路进行优化设计,有效解决城市积水问题,促进工
海绵城市的主要设计目标便是促进城市排水系统的顺畅 运行,以方便人类活动为核心,针对城市排水系统实施生态改 造。海绵城市设计关键是对城市雨水的有效利用,针对市政 道路中的雨水控制系统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从而帮助城市 解决热岛效应问题,预防城市病的出现,避免产生城市内涝现 象,有效涵养地下水资源,弥补地下水不足的问题,促进水质 的充分净化,调节城市微气候[1]。
2019.07
构建雨水花园,能够合理消除雨水径流中的污染物质。针对 人行道中的雨水范围,应该连接路基底层的碎石渗水层,如果 道路两旁设置有绿化带,则可以在施工中通过连接渗水层和 渗沟的方式为绿化带服务。海绵城市理念下,要求市政道路应 该进行科学规划,选择合理设计方法,而边坡支护便是一种有效 方法,能够在城市雨水失控的条件下,利用边坡支护构成临时防 御设施。而护面墙和植草保护都是边坡支护选择类型。
分析研究与探讨
Doors & Windows
海绵城市市政道路设计施工方式探析
李春林
江西申威建筑装饰工程公司
摘 要:文章先分析了海绵城市与市政道路设计施工,随后以某一工程为例介绍了海绵城市理念下市政道路设计施工思路, 包括设计标准、整体设计和特殊设计,希望能给相关人士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海绵城市;市政道路;设计施工
3.2 设计标准
市政道路的设计目标是针对雨水的年径流总量达到百分 之七十的控制率,满足雨水排放要求,参考国内外城镇水循环 和雨水节流容量和水处理规模计算雨水污染控制率,准确计 算出市政道路的抗暴雨水平。
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应用研究一、海绵城市理念的内涵1. 海绵城市的概念来源与发展海绵城市(Sponge City)的概念最早起源于荷兰,并在近年来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应用。
海绵城市的核心理念是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将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减少雨水径流、改善雨水质量、增强城市抗洪能力等目标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创造出一个既能保护城市环境又能满足城市居民生活需求的城市生态系统。
2. 海绵城市的特点和要求海绵城市要求通过构建绿色基础设施、改善雨水管理系统、提高城市的抗洪能力和水资源回收利用等手段来改善城市的水资源管理和环境质量。
具体来说,海绵城市需要建设雨水花园、湿地公园、屋顶绿化、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等一系列绿色基础设施,实现雨水的自然渗透和利用,降低城市雨水径流的排放,提高城市的抗洪能力和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海绵城市的建设不仅可以解决城市雨洪问题,还有助于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和居民的生活品质。
海绵城市的概念还有助于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为城市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路径。
1. 道路绿化和雨水花园建设在传统的城市道路设计中,往往忽视了雨水的自然渗透和利用。
在海绵城市的理念下,道路绿化和雨水花园的建设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通过在道路两侧设置绿化带和花园,收集雨水并进行自然渗透,可以有效减少雨水径流的排放,改善道路周边的生态环境。
2. 防洪排水系统的设计和建设在海绵城市的理念下,道路的防洪排水系统也得到了重视。
通过设置雨水收集井和雨水花园,将雨水收集起来并进行自然渗透,减少了雨水径流的排放,提高了道路周边地区的抗洪能力,降低了城市的洪涝风险。
3. 道路材料的选择和施工工艺在海绵城市的理念下,对道路材料的选择和施工工艺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了实现雨水的自然渗透和利用,需要选择透水性较好的道路铺装材料,并采用适当的工艺和技术进行施工,保证道路的透水性和抗滑性。
4. 道路排水系统的改善和优化传统的城市道路排水系统存在着排水不畅、雨水集中排放等问题,无法很好地适应城市的发展需要。
“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
“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摘要:在进行道路施工建设之前,需要对整个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进行设计,合理的道路交通工程设计能够有效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海绵城市属于新型的城市雨水收集系统,不仅可以防止在城市中出现较为严重的内涝问题,还有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满足现代化城市发展的需要和标准。
在市政道路设计工作中,利用海绵城市建设和技术要结合地域特色和区域规划设计,这样可以有效落实海绵城市理念,为整个生态循环系统和环境保护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文围绕海绵城市技术理念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展开分析,为提升市政工程的绿色发展和行业交流。
关键词:海绵城市;市政道路;道路设计引言市政道路项目涵盖了许多方面,包括人行道、分隔带、车道以及生物滞留带等。
市政道路中的海绵城市概念对任何环节的设计都会产生影响。
因此,市政道路工程必须从整体上来看,促进指导思想和多方合作变得更科学、更明智。
建设海绵城市绿化带和分隔带是实现海绵城市理念的关键组成部分。
海绵装置通常出现在绿化带和中央隔离分区,在市政道路施工规划中对道路整体结构意义重大,海绵设施的质量决定了市政道路整体的水平。
1“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设计中应用的重要性海绵城市设计可以实现雨水的吸收、储存、处理和二次利用,实现对环境变化的合理响应,减少自然灾害对城市产生的破坏。
“海绵城市”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地区情况、人为因素和自然规律的介入。
在海绵城市项目中,雨水必须进行大规模的收集和处理,雨水收集及其充分利用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随着中国生态的逐渐恶化,雨水中杂质和污染物的含量提升,原雨水未经净化进入地下河,污染地下河水。
并且,如果路面透水性不强,降水无法渗透路面,无法补充地下水,最终导致地下水位下降。
城市传统街道附近的短暂暴雨可以导致水位快速上升,会给城市排水管道带来巨大压力,影响雨水排放最终造成内涝。
此外,城市规划和发展,无论是绿化工程还是污水处理工程,都需要大量的水资源。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探讨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探讨
海绵城市理念是指在城市规划中,通过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功能,减少都市生态系统的破坏并提高城市的韧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市政道路给排水系统是海绵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需要考虑如何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降低洪水的风险,合理利用雨水资源等因素。
市政道路给排水系统的设计应该采用绿色技术,如生物滞留设施、湿地处理设施等。
这些设施可以通过植物吸收水分、过滤杂质等方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可以利用这些设施收集雨水并进行处理,使之成为可再利用的资源,如冲厕水、灌溉水等。
这样不仅可以减少用水量,还可以减少对地下水和表面水的需求。
市政道路给排水系统的设计还应该考虑降低洪水的风险。
可以在道路两侧设置绿色空间,如公园、绿化带等,以增加地表的渗透性,提高土壤的水持水能力,减缓雨水径流的速度。
可以设置雨水花园、雨水花园格栅、雨水花园沟等设施,用于收集并渗透雨水,减少雨水的径流。
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城市内的洪水风险,并改善城市的自然环境。
市政道路给排水系统的设计还应该考虑如何提高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可以设置雨水收集系统,收集道路上的雨水,并进行处理和利用。
收集到的雨水可以用于冲厕、浇灌花园等用途,减少对城市自来水的需求。
可以将雨水排水系统与污水处理系统相结合,实现雨水与污水的分流排放,减少对污水处理厂的负荷,降低城市运营成本。
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研究论文10篇
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研究论文10篇第一篇:海绵城市建设思路及对策继厦门成为我国第一批海绵城市试点之一之后,在2016年海绵城市试点审查中,福州排名第一,成功地成为我国第二批海绵城市试点之一。
对于福州这样一个逢雨必涝的城市,建设海绵城市更是势在必行。
一、海绵城市新概念海绵城市这个叫法源自于业内和学术界的一个表达方式,就是用海绵来描述一些具有吸收能力的城市,这几年更是用海绵这个概念来形容城市或土地具有吸收调节能力。
海绵城市是一个比喻,用来表示形容可以合理开发利用城市降雨的一个系统,意思是有雨水的时候,城市就如海绵吸水一样,可以对雨水进行接受、保存、过滤,并使雨水更加干净,这样就可以对地下水进行自然补给,促进水资源循环利用。
在干旱季节里,通过排放地下水库的水,达到缓解干旱、补充城市水资源的功能。
原有的城市设计的雨水排放,主要是采用排水管和集中污化处理的方式来处理雨水。
新型海绵城市更注重于采用多种方式排放回收雨水,比如采用绿地排水沟、凹式绿化带和其他更自然的方式来促使雨水的快速消散和回收利用。
因此要积极促进城市建设绿色环保建筑,绿色环保建筑是海绵城市建设的根本基石。
从每个小区开始,建设各种下沉式绿化带和雨水排放花园,房屋屋面也可以设置排水收集系统,同时辅助建设各种小型储水装备,这些都有助于促进雨水的排放回收,达到对地下水进行补充的目的,总之就是利用各种方式把整个城市建设得更为绿色环保,更好的对水资源进行回收利用。
二、如何建设海绵城市对策思考(一)制定适合我省特色的政策,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政策支持首先要制定一个适合海绵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架构,因此要做一个整体的规划设计,从整个的政策法律体系、以及具体的财政税收政策、还有整个行业产业的管理、以及相关产业的结构调整,甚至到技术人才的培养,整个社会的参与程度等等都需要通盘考虑。
海绵城市建设很有发展潜力,但是必须要有具体政策和实施措施支持,否则这个工作难以开展和维系。
探讨海绵城市市政道路设计方式
Value Engineering0引言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城市建设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并且在城市建设项目过程之中,基本的公共设施建设便是市政道路工程建设,在合理设计市政道路的基础上,确保市政道路能够正常使用,以确保城市的规划设计能够到位海绵城市具有自己的特点。
因此,对海绵城市的市政道路设计方法有必要进行一系列的研究,目的主要在为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施工质量做保障。
这座海绵城市的建设最突出的意义就是在于它可以让该城市在防止雨水和洪水的同时,也可以利用一定的雨水范围。
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目的假如从防雨防洪的角度看,实则就是减轻城市的排水压力。
以防止城市在极端暴雨期间无法满足防水防洪系统的要求。
这是我们建设海绵城市的基本目标。
从替代雨水到替代海绵城市建设,最大的价值在于帮助城市利用雨水资源。
所以海绵城市这一名字的由来,顾名思义,就是“海绵”,它既吸水又排水。
吸水是为了缓解城市紧急减灾期间的排水压力。
海绵排水是为城市生活和生产提供水,因为避免殖民主义也是当前的状况。
海绵城市是我国城市中为数不多的资源之一,可以为城市的生产和生活提供足够的扩展,是对城市建设的最大贡献。
1海绵城市与市政规划的要点具体而言,海绵城市也就是说城市具有类似海绵一样的功能,它不仅可以很好地应对环境变化,还可以应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雨季海绵城市有吸水、蓄水、渗水和净水的功能,在高用水需求时,海绵城市能放水,从而可以满足对水资源的需求,在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生态优先的原则施工,同时,自然通道和人工措施应有效衔接。
在城市排水防涝这一功能正常实现,以及可以运作的情况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我们的城市安全,它的雨水储存和净化功能提高了雨水自然资源的可利用率,达到保持自然环境生态性的目的。
海绵城市严格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施工,强调确保城市排水和防洪安全,注重最大限度地发挥雨水在保护城市聚集、渗透和净化、有效利用水资源、提高生态环境管理和控制能力方面的作用。
浅谈海绵城市道路设计要点
浅谈海绵城市道路设计要点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为了能促进现代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人们在建设城市道路时更加注重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为此,在建设城市时将融入海绵城市理念也能促进城市道路不断提高雨量排放量与透水性,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城市的储水功能,也有利于再次利用雨水,避免出现各种自然灾害影响城市的发展。
在此背景下,文章讨论剖析了海绵城市理论在道路设计中的应用及相关海绵设施设计要点。
引言:近两年由于诸多城市频发暴雨袭击,引发严重的内涝,给人们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较大的威胁。
当前城市内涝的发生与城市大量硬化建设有着直接的关系,这些硬化建设影响了雨方的渗透能力,导致地表径流量增加,一旦雨水量较大时,则会产生严重的内涝。
针对于这种情况下,当前城市市政道路设计时,需要运用海绵城市理念,以渗、滞、蓄、净、用、排等作为设计的重要方针,有效的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实现雨水的合理利用。
1海绵城市基本内涵和建设意义“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在实际工作中,对不同的设施及其组合进行科学、合理的平面设计和竖向设计,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减小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同时,还要统筹协调各专业,建设各类海绵性基础设施,统筹实施水系保护和生态修复,增强城市的防涝能力。
“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是一种科学的城建理念,是对环保理念、生态理念、自然和谐理念等的深入渗透,它体现了城建可持续这一准则,能够支持城市的深入建设和可持续开发。
2海绵城市道路设计中的优势2.1有效弥补地下水资源在传统的道路设计中,雨水由地面直接排入市政排水管道最终流入郊外河流、湖泊,致使超过80%的雨水迅速排出,城市地下水得不到弥补,雨水资源得不到更好的利用。
北方市政道路海绵城市建设探究
CENTRAL ISSUE区域治理北方市政道路海绵城市建设探究宜兴市中超建设有限公司 葛占平摘要:海绵城市通过对雨水进行渗、滞、蓄、净、用、排的综合利用,真正使城市生态环境得到彻底改善。
但由于北方城市季节温差较大,一些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就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因此,当务之急就是要结合北方城市市政道路建设特点,探索一种适用的海绵城市建设设计方案。
本文通过实际案例设计,针对北方地区的海绵城市建设适用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进行着重分析,以便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市政道路;海绵城市;建设技术;研究探讨中图分类号:C91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0)51-0029-0001现今,海绵城市已成为城市市政道路工程建设中最为核心的设计理念之一,其不仅在降雨量充沛的南方城市中发挥出一定的防洪泄洪、水土保持等作用,而且在北方缺水城市中也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可以很好地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满足城市用水需求。
因此,对城市市政道路建设中海绵城市建设技术的有效应用进行深入探究,很有必要。
一、案例分析某市位于北方寒地,受当地地理环境及气候环境等因素所影响,在冬季,城市道路季节性冻土层可达到2m以下,全年降雨量稀少,年均降水量为30a。
近年来,受全球变暖环境问题所影响,该市暴雨强度较以往有着一定的程度地提升,最大可达到60min 暴雨强度为43.2mm/h,暴雨过后,城市部分路段积水严重,给整个城市生态环境造成很大影响。
基于此,为了改善现状,决定在城市市政道路改造建设中,积极采用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并开发出适用的海绵城市道路设计方案。
二、北方城市海绵城市适用建设技术的应用设计分析(一)透水铺装建设技术依据国家相应的设计规范要求,新建地区硬化地面中可渗透地面应尽量高于40%。
但该市车行道现阶段无法运用透水铺装技术来提升其路面的可渗透性,所以为了满足透水铺装率40%的要求,应积极运用海绵城市建设的评价标准来对该市人行道和非人行道的透水铺装结构厚度进行准确计算,从最终计算结果可以得知,该市透水无人行道无停车荷载的结构层厚度应尽量大于360mm时,并且人行道透水铺装材料要选择强度、耐磨性、抗滑性及抗冻性、适应性等指标参数均符合要求的结构缝隙透水砖,而非机动车道透水铺装材料要选择造价低、透水效果好、易施工、易维护、色彩样式丰富的透水混凝土材料,这样才能促使市政道路工程达到40%的透水铺装要求,进而充分解决城市内涝问题[1]。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道路设计 罗小波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道路设计罗小波摘要:目前,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发展中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对于城市道路与给排水系统方面,相较于传统的道路设计有很大转变。
下面文章通过对海绵城市理念进行分析,探讨海绵城市理念下城市道路设计策略。
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道路;道路设计;海绵理念引言如今,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合到城市规划设计中已成为主流趋势。
基于此,本文论述了海绵城市的核心理念,以及海绵城市与“城市双修”的内部联系,并简要介绍了海绵城市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路径,旨在推动城市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同进步。
1海绵城市理念随着城市发展越来越快,其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对生态造成的破坏、对资源的耗费就更为严重,为了保证城市可以向着自然化、生态化、绿色化的方向进行,必须把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融入到基础设备建设进程中,应该依据生态优先的规则,把人工操作和自然环境相结合起来,再对雨水实施收集、储存、净化、排出等一系列步骤。
在海绵城市建设期间应该知道其在最后的目的是处理雨水流失、径流、灾害等相关问题的,一般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应该对原有的生态体系实施相关保护,比如江河、湖泊、泉眼、池塘、湿地、草地等,这些都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蓄水的功效的;第二应该要对生态体系实施有效的修复工作,然而在城市建设期间难免会对一些生态体系产生影响破坏作用,因此就要求专业的工作人员对其进行相关的修改恢复等工作;第三还要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建筑材料实施海绵城市的建设任务,保证其最终可以达到防洪排涝目的。
2城市道路建设现状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之下,城市化速度加快,城市规模和数量在逐渐扩大,随之而来的是道路的不断增加,这样一来,地面硬化率日渐突出,雨水的渗透力被减弱。
尤其在强降雨季节,由于地面渗透力弱,雨水聚积难以下渗,导致大量积水汇集成流,这就导致了一些城市的内涝,而且大面积积水还会使城市的温室效应和热岛效应加剧,引发极端天气。
市政道路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应用
市政道路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应用“海绵城市”是一种新兴的城市规划和设计理念,它提出通过城市水循环和绿色基础设施的建设,消除城市内涝和水环境污染,增强城市生态系统的弹性和适应性,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在市政道路设计中应用“海绵城市”理念,可以更好地实现道路设计的可持续性和环保性。
一、增加城市地表透水性城市道路通常采用硬化的路面和边沟,导致大量的降雨水无法透过道路系统进入地下水系统。
为了增加城市地表透水性,应采用更多的透水路面和道路边沟建设。
透水路面材料可以使用透水混凝土或透水砖,可以有效将降雨水导向地下水系统,同时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负荷。
在道路边沟方面,可以采用设有透水孔的混凝土预制板等材料,增加了道路附属设施的水循环功能。
二、设计更多的自然水体“海绵城市”理念倡导利用自然水体的功能,使城市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能源消耗。
在市政道路设计中应用该理念,设计更多的自然水体,如湖泊、人工水渠和环保生态沟。
这些水体可以收集并处理城市排放的废水,滤除废水中的杂质和污染物,为城市供应清洁的水资源。
同时,自然水体的设置还可以吸附城市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灰尘,对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有很好的作用。
三、构建植被廊道植被是城市中最重要的自然保护屏障之一,不仅能够吸收空气中的CO2,还能为城市生态系统创造生物多样性,增强城市生态环境的健康状态。
在市政道路设计中应用“海绵城市”理念,应该构建植被廊道。
这些廊道可以是绿色带、花坛、绿化隔离带等。
这些绿化道路可以有效吸附道路排放的废气,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
同时,它们还能够在城市降雨时吸收雨水、蓄水和渗水,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负荷。
四、实现雨水的回收利用“海绵城市”理念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回收并利用城市雨水。
在市政道路设计中,可以设置雨水蓄存池,将路面积蓄下的雨水收集起来,经过初步处理后进行存储。
在需要水的时候,这些储存池中的雨水可以进行二次处理后用于道路绿化、公园灌溉和做街头雕塑等,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市政道路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应用
市政道路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应用“海绵城市”理念是现代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理念,它的出现是为了解决城市面临的水资源短缺、污染等环境问题。
其主要思想是将城市建设中的排水系统设计成为像海绵一样的自然系统,以吸收、保持、净化雨水,同时提高城市的生态系统弹性和适应性。
在市政道路设计中,应用“海绵城市”理念旨在控制城市的水资源问题、提高景观品质,从而为人们创造一个更加可持续的城市环境。
一、控制城市水资源传统的城市排水系统是建立在大量硬化地面、加大城市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其排水效果比较好,但是不能控制雨水流速及排放,况且在城市的建造过程中,这样的排水系统也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如排放的水质差、排放的水量大等。
因此,通过应用“海绵城市”理念,道路设计可以提供更为完善的雨水收集、过滤和净化功能,同时减少道路水电漏失,达到更加科学、经济、环保的水资源使用目的。
在市政道路设计中,可以使用一些海绵设施,如沉水式植物、沼泽设施等,这些设施可以吸收一部分雨水,达到减缓水流速度的目的,在提供给植物生长的同时,也能够减少排水系统的负担。
同时,市政道路设计中可以采取地下水蓄水等措施,将雨水通过“海绵”设施存储起来,随时供给城市的用水。
这种方式可以最大程度地充分利用雨水,并降低排水系统所受到的压力,达到了节约水资源的目的,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
二、提高景观品质在市政道路设计中,应用“海绵城市”理念可以增加景观品质,使城市道路变得更加美观,吸引市民来到道路旁观赏和游玩。
与传统的城市道路相比,“海绵城市”下的道路更加绿化,可以通过增加植被、铺砖以及设计景观坑等方式来提高景观品质。
在市政道路设计中增加更多的景观设施,可以最大化地吸收自然降水,并完成全面的存储、净化、再利用过程。
这种建设方式,除了能够有效地吸引市民,还能增强市民的环保意识,从而提高都市品质及民众生活的质量水平。
三、为人们创造一个更加可持续的城市环境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保护其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
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市政路桥设计研究
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市政路桥设计研究摘要:水是保证人类生活所必需的基本保障型能源,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下,节约用水的观念日益强烈,然而,传统的城镇污水处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代的需要。
在业界和学术界对城市雨洪管理、雨水综合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和新型城镇化理念的指引下,国家已经开始实施“海绵城市”概念,并出台了相关导则,随后全国各省也陆续出台相关规划。
这是我国在“园林城市”“森林城市”“生态城市”“低碳城市”等一系列理念后,为适应城市化发展而产生的新理念。
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了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市政路桥设计策略。
关键词:海绵城市;市政路桥;设计;引言城市发展带来的不仅是经济增长,也有诸多环境方面的挑战,如何实现城市与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是城市建设管理者面临的一大难题。
基于此发展背景下,海绵城市理念被提出且正由试点示范走向全面推进,对此必须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全面梳理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规划体系,建设真正的“海绵城市”,实现城市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1.海绵城市理念的市政路桥设计意义在我国城镇化过程中,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我国城市的交通基础设施日益多元化,其中,公路、桥梁是其中的一种。
它的设计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但是,城市公路桥梁建设中,由于忽视了城市的生态环保作用,造成了大量的环境污染和社会冲突。
将“海绵”概念融入到市政公路桥梁建设中,能够降低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冲击,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城市公路桥梁结构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城市公路桥梁结构的规划还不够合理,缺少绿化空间,排水系统不健全。
这种不足不但造成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恶化,而且也严重地降低了周围居民的居住质量。
为此,必须在“海绵”概念的指导下,从根源上加以完善。
通过加强绿化覆盖率,优化排水系统,在实现环境保护的前提下,提高城市公路桥梁的功能与美感。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海绵”概念,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并强调了实施后的成效。
唯有如此,才能使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真正达到,并对我国的城市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解析“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道路设计
解析“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道路设计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城市中基础设施的建设,而城市道路作为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道路硬化的特点从而降低了雨水的渗透率,因此,如果没有对城市道路进行合理设计,则会影响城市道路雨水的渗透能力,导致地表径流量增加,一旦雨水量较大时,则会产生严重的内涝。
而在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下进行设计可以有效实现实现吸水、蓄水、排水、利用,实现雨水资源化,有效地补充城市地下水及减轻城市内涝,进一步改善城市水环境,为城市的健康、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基于此,本文就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道路设计展开分析。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城市道路设计;应用引言:虽然在市政道路设计中应用“海绵城市”理念有很多好处,但是也有一些弊端,比如雨水入渗进入路面结构层和路基,或多或少会对路基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有一些不利影响,另外生物滞留设施等容易堵塞,需要经常维护,费用较高。
故需要对“海绵城市”理念做更深入的研究,以便将其更好地应用到市政道路设计中。
1、海绵城市概述海绵城市是近些年来城市建设发展理念之中是最受关注度的,其关键就在于优化污水处理系统、水循环系统、存水系统以及用水系统来有效的解决城市环境之中出现的各项问题,最终达到优良城市建设的最终目的。
这样一来,不仅仅加大了人们所生活空间的绿化性以及健康性,保证人们生活的质量,最终还可以使得自然生态、城市发展以及人类社会三者之间的协调式发展。
海绵城市,顾名思义其具备十分明显的海绵特性,另外也具备更节能、更生态、更安全以及更适合居住的优点,在遇到环境突发以及各类自然灾害的时候,可以具备一个很好的弹性,与此同时,还可以对自然雨水进行科学、合理化的收集及循环利用,这从根本之上有效的解决了城市建设的各项问题。
首先是在很大程度之上有效的保护了城市原先的生态系统,比如:自然草地、林地、湖泊以及河流等海绵体系,最终逐步实现并保障城市水文循环功能以及涵养水源功能得以正常的发挥。
北方海绵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方法分析
2019·01图1城市中心区道路景观设计图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城市道路景观在环境的改变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将城市顺利地打造成海绵城市,在设计道路景观的过程中应该遵循相应的客观规律,以此来促进整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为人们营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
一、城市中心区道路景观设计方法(一)宏观规划1.雨洪管理首先,雨洪管理统一采用高密度、紧凑型的建设发展模式,不仅要对既存的流域水系统加以保护,而且还要提供宽广的渗透性空间。
接着,对基地水文情况加以掌握,并站在生态的雨洪管理层面来构建场地的雨水生态系统。
由于道路是由人工铺装完成建设的,因此,应该尽可能避免开发建设影响到天然水文条件。
就城市中心道路而言,由于建筑用地短缺并且基本同建筑相衔接,因此,进行规划时要使其既要自行收集道路自身的雨水,同时还应该对道路附近建筑屋面的雨水进行自动管理。
另外,还应该重点收集临街建筑与道路表面的雨水,综合控制不透水区域并相应地配置一些带状或者是点状的绿色基础设施,以此来减轻传统市政排水管网的压力。
将其设置到不会对开发措施造成严重影响的位置,增强其连贯性,以此来确保雨水顺利地流进绿色基础设施以后能够实现连续传输与净化。
同时将绿色基础设施无法解决的溢流道路雨水径流排进城市排水管网,从而向城市中心区外的河道排入。
将绿色基础设施与灰色基础设施进行有机结合,构建一套集雨水收集、传输和渗透于一体的城市中心区道路雨水景观,进而提高其雨水管理能力。
2.景观设计按照对上位规划解读与服务半径设计要求,在规划城市中心区道路景观的过程中设置100m 、200m 、400m 节点,以供人们使用。
其中,100米节北方海绵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方法分析殷于婷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事业也随之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其中,道路景观建设作为城市环境中的主要构成部分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
另外,道路景观的好坏还直接影响着司机的情绪。
因此,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既要符合人们的需求,还应该适应生态环境。
海绵城市市政道路设计施工方式浅析 周亚男
海绵城市市政道路设计施工方式浅析周亚男摘要:为了更好地实现海绵城市的建设,需要加大对城市道路的建设力度。
城市道路在城市用地面积中占据了比较大的一部分,城市道路对于整个城市储水,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城市的生态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
所以需要加强对城市道路的设计,本文主要对海绵城市理念的市政道路设计进行探讨,希望读者对其能有所了解。
关键词:海绵城市;市政道路;设计;施工方式1海绵城市概述及市政规划设计要点分析一般来说,所谓海绵城市,主要指的是如同海绵一样具有弹性作用的城市的总称,当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天气环境的时候,比如严重的暴雨侵袭灾害,可以具有良好的适应及抵抗作用的功能,下雨之后,能够完成雨水的吸附、积蓄、渗漏以及净化等任务,同时必要的情况下,对已经积蓄后的水进行释放处理。
海绵城市构建过程中,需要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运用合理对策,有效对抗、防御和处理洪涝等自然天气灾害等情况,采用科学的雨水积蓄、渗漏以及净化循环利用法,保证城市的水资源供应,达到对自然环境保护的目的。
显然,海绵城市的市政道路规划设计十分关键。
实施海绵城市市政道路规划设计的时候,需要重视地表水、自然雨降以及地下水等各个部分,保证水资源利用的科学、合理性,设计良好的排水系统,达到水资源的二次利用。
从相关的规定要求中不难得知,对于水资源的循环利用非常重要,所以应制定长远目标。
特别针对海绵城市而言,市政道路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对蓄水能力的把控,应结合具体的承载力水平予以规划。
一旦对该因素加以忽略,势必会影响到排水管网的正常运行功能,让使用年限缩短。
同样,雨水释放的控制也要充分考虑到当地水土资源保护的有关规定,当内控水平不足成为忽视因素以后,也会对市政工程的规划设计造成不良影响。
2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有效设计方案2.1城市道路路面材料的选择传统的城市道路的原材料一般都会采用水泥混凝土或者是沥青混凝土为主。
为了更好地实现城市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改善城市的环境,需要改变城市道路建设所使用的材料。
“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海绵城市”是近年来城市规划领域中的一个热门话题,它强调在城市建设中应该充分利用自然生态系统,通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生态容量和城市自净能力等手段,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在海绵城市的理念下,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也应该充分考虑城市生态系统,以减少城市内涝、水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本文将围绕“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展开阐述,探讨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给排水系统设计中的创新和实践。
一、海绵城市理念对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的影响海绵城市理念要求城市在规划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雨水的自然循环和土壤、植被、水体等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通过适当的规划和设计措施,尽可能减少城市雨水径流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这一理念对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1. 道路排水系统的改善传统的城市道路排水系统大多采用下水道、雨水管网等方式进行雨水的收集和排放,容易造成城市内涝和水资源的浪费。
海绵城市理念要求通过采用透水铺装、绿色植被、雨水花园等方式改善道路排水系统,提高雨水的渗透和自然蒸发能力,减少雨水径流,降低城市内涝的风险。
2. 道路景观设计与雨水利用的结合海绵城市强调城市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要求通过道路景观设计来引入绿色植被、雨水花园、生态湿地等生态设施,将雨水收集、储存和利用在景观设计中与城市道路的排水系统结合起来,实现雨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3. 道路建设与地下空间的整合海绵城市理念要求在城市道路建设中充分利用地下空间,设计建设地下雨水花园、蓄水设施等设施,通过地下水库的建设和利用,对城市雨水进行收集、储存和利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雨水排放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1. 透水铺装的应用在市政道路的设计中,透水铺装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道路表面的透水性能,减少雨水径流,改善城市道路排水系统,降低城市内涝的风险。
透水铺装不仅可以减少雨水径流,还可以改善城市热岛效应,提高城市环境的舒适度和城市生态环境的质量。
海绵城市中市政道路设计的几个细节处理
海绵城市中市政道路设计的几个细节处理海绵城市是指通过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理和人工设施的整合,最大限度地减少雨水径流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的干扰。
在海绵城市的规划中,市政道路设计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市政道路设计的细节处理对海绵城市的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海绵城市中市政道路设计的几个细节处理进行探讨。
1. 路面渗透性在海绵城市中,市政道路设计时需要考虑路面的渗透性。
传统的路面设计常常采用混凝土、沥青等不透水的材料,将雨水迅速排除。
而在海绵城市中,需要采用透水铺装材料,使雨水能够渗透到地下,减少路面积水和降低径流对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
透水铺装材料可以采用透水混凝土、透水砖等,这些材料可以有效地减少雨水径流,提高城市地表的渗透性,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负担。
2. 绿化带设置在市政道路设计中,合理设置绿化带对于海绵城市的建设至关重要。
绿化带可以起到调节气温、净化空气、缓解交通压力等作用,同时还可以增加景观美观,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在海绵城市中,绿化带还可以发挥吸收雨水的作用,减少径流量。
在市政道路设计中,需要合理设置绿化带,增加绿化面积,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减少雨水径流。
3. 路缘石设计在海绵城市中,路缘石的设计需要特别注意。
传统的路缘石设计常常采用高度的路沿石,使得雨水无法顺利渗透到地下,而形成积水,增加城市排水系统的负担。
在海绵城市中,可以采用低矮的路缘石设计,使得雨水可以顺利渗透到地下,减少积水,缓解城市的排水压力。
低矮的路缘石设计还可以提高行人和车辆的通行安全。
4. 雨水收集和利用设施海绵城市中的市政道路设计还需要考虑雨水的收集和利用设施。
可以在道路的两侧设置雨水集水池或者雨水收集设施,将雨水收集起来,再利用于绿化浇灌、冲洗道路等方面。
这样不仅可以减少雨水径流量,还可以充分利用雨水资源,提高城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
在道路设计中还可以设置雨水过滤设施,将道路上的雨水过滤净化,减少对地表的污染。
5. 智能排水系统在海绵城市中,市政道路设计需要考虑智能排水系统。
海绵城市理念下市政道路排水设计及关键问题探讨
海绵城市理念下市政道路排水设计及关键问题探讨摘要:随着城市建设发展越来越快,城市排水问题日益凸显,已经成为一件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市政排水工程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水污染防治和排涝、防洪的骨干工程。
市政排水工程能及时排除城市地面雨水,收集和转输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防止城市水环境受到污染。
因此,做好市政排水的规划和设计,可以大大提高人居环境,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结合海绵城市理念,通过合理科学的排水设计,确保排水系统能够高效运行,达到建设和谐生态道路的目的。
关键词:海绵城市;市政道路排水;排水防涝;设计要点引言海绵城市突破了传统“以排为主”的城市雨水管理理念,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保证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选择海绵城市的技术措施及其系统组合,最大限度减少城镇化发展建设给原自然水文特征和水生态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实现雨水的渗透、蓄存、净化、利用的生态循环过程。
1海绵城市理念在我国的城市给排水管网历史建设中,由于传统的设计理念一直以排除地下水为主,对于雨水的重复利用和防洪调蓄没有相应地考虑,因此导致既有的给排水管网尺寸较小、排水量不足、排水标准低、敷设错综复杂,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城市建设中由于城区硬化面积增大导致排水量增加的要求。
海绵城市理念正是我国城市在长期遭受频繁的洪涝灾害背景下提出来的,它借鉴了国外成熟的城市发展经验,通过对市政给排水管网的建设,在长时间连续性的强降雨发生时,不仅考虑了传统市政给排水管网对雨水的排泄,还通过有力的措施加大雨水停留时间和雨水的下渗量以削弱径流峰值。
依赖雨水调蓄系统对降雨进行吸收、存储、沉淀和净化,当水资源短缺时,可将净化的雨水进行释放、回水再利用以达到补充城市用水、保护环境的目的。
2海绵城市道路排水设计原则给排水设计作为海绵城市设计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其设计质量会对海绵城市建设水平产生直接的影响,必须充分重视。
“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伍华莹
“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伍华莹摘要: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对道路能否健康、安全、顺利运行,为城市生产生活提供便利具有重要意义。
“海绵城市”又称“水弹性城市”,国际惯称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是当前一种新型的城市设计理念。
建设“海绵城市”,以“海绵城市”的管理理念加强城市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与建设十分必要。
关键词:“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引言国务院在《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应综合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与利用。
“海绵城市”理念倡导基于自然存积、渗透与净化原则进行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规避因过度抽取地下水引发的地下水位降低、建筑物沉降问题,推动城市健康发展。
一、市政道路给排水中有关“海绵城市”的设计内容城市是经济发展最成熟的区域,也是高端产业、人才、服务的聚集地,该区域中住宅区、商务区、高科技产业园、办公及研发机构云集,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应用“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可以有效的提升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效果,以下对市政道路给排水中有关“海绵城市”的设计内容进行介绍:第一,人行道设计,人行道设计中可采用透水性强的地砖,雨水落到地面马上就能像被海绵吸收一样渗到地面以下,具有良好的排水能力;第二,车行道设计,车行道设计是保证市政道路行车安全的主要设计环节,可将路面材料改为透水性材料,以达到减少径流量和回补地下水的目的;第三,绿化带设计,现阶段,我国十分重视园林景观绿化建设,城市中的绿化面积明显提升,在绿化带的设计中融合“海绵城市”设计理念,设计具有滞蓄雨水功能的下凹式绿地,对铺设的种植土和砾石层材料进行更换,让雨水下渗补给地下水,达到径流总量控制的目的;第四,附属设施设计。
附属设施设计是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不可或缺的设计环节,其中包括路缘石、边沟等,“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在附属设施设计中的应用,可以将平缘石的高度和周边地表的高度保持一致,便于将雨水引入绿地,还可在边沟设计时采用植草边沟,以利用生物滞留作用,削减面源污染。
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设计施工中的应用
"海绵城市 "理念在市政道路设计施工中的应用摘要:海绵城市是一项新的城市化建设理念和技术,能够对城市的水循环系统进行管理,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是新时代背景下人与生态的有机结合。
本文以海绵城市设计为对象,研究其对市政道路设计施工的重要性,并结合工程实例,对采用新型理念的道路设计和建设进行探究,更好地为加快城市化进程做贡献。
关键词:海绵城市;新型快速市政道路;路政建设;新型城市道路基础设计1.前言我国城市化进展较快,而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周边生态环境很容易会受到影响,要想达成城市与自然环境相互协调发展的目标,需要创建新的城市化规划思路和理念,运用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改造。
海绵城市是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新型理念,是通过蓄水、净水、水循环机制提高城市水资源的利用率,提升城市对水资源的协调能力,显著提高道路的排水和蓄水能力,提高市政道路的安全系数。
2.海绵城市的理念及意义2.1理念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市政道路建设是其中的重要建设项目,由于前期道路建设时排水等规划不够合理,在后期使用中就会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
很多城市道路的排水性能较差,遇到梅雨季节则会成为“街中河”。
为了有效率地解决这一现实问题,促进海绵城市的健康发展,相关城市研究工作人员已经提出基于海绵造型城市的总体设计理念。
所谓海绵造型城市设计指的是将整个城市环境比喻成"海绵",使其能够有效应对自然环境的变化,特别是梅雨和干旱季节,尽量减少自然环境对市政道路造成的影响,提高城市的自我调节能力。
2.2意义在城市化发展建设的过程中,海绵城市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其一,利用城市海绵促进城市排水效应,能够有效地解决整个城市道路的排水污染问题,提高城市道路的排水使用性能,为城市居民生活提供良好的城市排水系统,改善整个城市的自然生态环境。
其二,使用城市海绵促进城市的设计以及施工技术理念,可以有效加强城市道路的防水泄洪能力。
在遇到较为严重的洪涝灾害时,能够保障城市道路的正常运转,加强水资源循环,进一步提高雨水的利用率,解决水资源紧缺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绵城市市政道路设计研究
发表时间:2018-05-18T15:38:36.47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4期作者:周锋
[导读] 本文就海绵城市市政道路设计展开探讨,以期为相关工作起到参考作用。
摘要:市政道路是人们出行和交通运输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主要可以划分为道路、人行道、绿化带、分隔带等,通过多方面的共同设计,实现市政道路的合理规划。
另外,绿化带或者分隔带中的排水结构,是非常重要的,这部分的设计对于道路的整体质量造成直接影响,是设计工作中不容小视的问题。
鉴于此,本文就海绵城市市政道路设计展开探讨,以期为相关工作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海绵城市;市政道路;设计
1、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
2013 年12月12日习主席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优先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建设海绵城市。
所谓的海绵城市,就是城市能够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像海绵一样的弹性,下雨时吸水渗水蓄水净水,需要时将存蓄雨水释放加以利用。
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通过源头消减、中途传输、末端调序的手段,实现最大限度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雨水就地消纳利用的目标。
在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中,降雨径流的排放量要小于40%,截然不同于传统“快排”模式中将大于80%的降雨径流排出城市的要求。
这就有效的减少城市雨水与地面的冲刷,然后将收集来的雨水进行相应的净化处理。
这样的优点不仅仅保护了生态环境,有效的降低城市内涝出现的几率,也缓解了城市居民用户用水压力的紧张。
因此当前的城市建设过程,需要将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融入到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
将城市的一些基础设施作为重要的载体,从而构建一个良好的、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城市文明。
2、市政道路建设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
城市道路作为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当前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市政道路硬化面积有所增加,这也使得市政堤防在收集更多降雨的范围内。
一旦雨季到来,许多城市将进入“海模式”,发展成当前城市治理弊病内涝。
今天,在中国的城市目前发展迅速,海绵城市建设解决的必要措施,水资源是城市发展的过程。
海绵城市建设纳入市政道路设计的概念,生态设计实现道路径流收集利用,作为地下水和路边的绿化带水,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市政道路的生活,这有利于维护城市生态环境、生态和经济效益。
3、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
3.1 下沉式绿化带
根据地区的市政道路设计情况,布置属于海绵城市的各项措施,海绵城市除了对于道路的传统施工,还包括对绿化带、人行道等方面的设计。
在绿化带设计过程中,沿道路两侧进行设置下沉式绿化带,通过天然的绿地渗透能力,形成一定的洼地状态,能够有效的达到对雨水的储蓄。
在下雨的情况下,能够有效的增加雨水的渗透量,降低路面的积水流量,并起到一定的过滤作用,通过雨水的渗透达到城市地下水的补充,促进雨水循环,更好的维护城市水系统的建设。
下沉式绿化带在现代化海绵城市市政道路设计中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滞留雨水、补充地下水,促进生态环境建设,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3.2 海绵城市道路的横坡及绿化带设计
传统道路的绿化带高于路面,无法截留径流雨水,而海绵城市道路路面向中央绿化带倾斜,绿化带低于路面5~10cm,便于对雨水进行收集,此外,在绿化带下方设置碎石盲沟,盲沟底层设置碎石层,设计过程中,要减少道路雨水口篦子、减小雨水管径,智能开关控制,在雨量大、路面积水不能及时排出时,打开雨水篦子开关,收集雨水排至雨水管排水系统。
海绵道路横坡及绿化带的设计拓宽了雨水流向模式的类型,由简单的雨水管收集模式转变为绿化带渗沟、路面渗透、雨水管收集三种模式。
3.3 铺装设计
海绵城市理念下市政道路设计比较常用的铺装材料为透水铺装,面层材料主要有以下几种:透水水泥混凝土铺装、透水沥青混凝土铺装、碎石铺装等。
前面的两种铺装方式主要适用于人行道的铺装或者车流量下、荷载小的道路铺装。
在实际的市政道路施工中通常用于人行道以及小区道路等。
透水沥青混凝土铺装常用于机动车道,能够有效的提升道路的荷载能力。
在铺装的施工中,常用的主要材料为透水混凝土,这种材料质量轻、内部结构多孔,具有较好的渗透效果,主要由水泥、添加剂、骨料、水等材料配比混合而成。
除了透水混凝土,其它的几种铺装材料,也都具有较好的环保作用,属于全透气类型的铺装材料,对于生态环境建设和路面积水的渗透都具有很好的效果。
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透水沥青混凝土是半透水的路面,结构形式与传统的沥青路面相同,具有较好的渗透效果,降低了在行车过程中出现的打滑等问题,大大的提高了行车安全指数。
3.4 广场路面设计
广场也是城市路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场荷载小,可采用透水铺装、沥青或者混凝土路面,也可以几种结合使用,多设置生态滞留池之类的设施,便于雨水的收集和滞留,滞留雨水可作为景观补水、广场冲洗水以及绿地的喷灌用水,城市广场周边的绿地要低于广场,使广场雨水自流入绿地,从而有效的发挥海绵城市的水循环作用。
4、海绵城市道路建设的注意事项
(1)在市政道路开发设施进水口设置局部下凹,从而提高设施进水条件,此外,还应设置防冲刷设施,根据道路竖向坡度相应的调整进水口的开口宽度、间距等。
(2)市政道路低影响开发设施应当建设有效的溢流排放设施,并有效衔接城市雨水管网系统和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使其形成完整的水循环系统。
(3)在满足《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中相关具体要求的前提下,市政道路设施应采取防渗漏,防止雨水下渗,避免对道路路面和路基造成损坏。
(4)当道路纵向坡度影响低影响开发设施有效调蓄容积时,应当采取一些弥补措施,比如建设有效的挡水设施。
(5)在城市下沉式立交桥区、易发生内涝的道路、径流雨水行泄通道等区域的低影响开发雨水调蓄设施,必须配警示标志并建立预警系统,避免危害公共安全。
(6)在高架桥下设置收水箱,收水箱的设置要因地制宜,通过连接桥面的泄水管与收水箱来收集桥面雨水,在收水箱下方设置阀门,遇到干旱等不利天气时,打开阀门可将收集的雨水用于周边绿化带浇水。
5、结束语
建设“海绵城市”具有防治水环境污染、节约水资源、治理城市内涝等重要作用。
市政道路设计中应用“海绵城市”理念,较清晰完整地诠
释了城市雨洪管理在雨洪防治、雨污控制、雨水资源合理利用的生态内涵。
“海绵城市”理念对市政道路设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路面结构层设计和路基路面排水设计两个方面。
路面结构层设计主要通过全透水路面和半透水路面来实现“海绵城市”理念;路基路面排水设计主要通过植草沟、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等来实现“海绵城市”理念。
虽然在市政道路设计中应用“海绵城市”理念有很多好处,但是也有一些弊端,比如雨水入渗进入路面结构层和路基,或多或少会对路基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有一些不利影响,另外生物滞留设施等容易堵塞,需要经常维护,费用较高。
故需要对“海绵城市”理念做更深入的研究,以便将其更好地应用到市政道路设计中。
参考文献:
[1]黄华伟.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市政道路雨水建设研究[J].福建建材,2017,(03):77-78.
[2]罗军.论“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J].四川建材,2017,43(03):202-203.
[3]郁万彬.关于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06):135-136.
[4]刘敬磊.海绵城市市政道路设计研究[J].建筑知识,2017,37(03):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