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案:《古代诗歌五首》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c4dc307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ef.png)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
《古代诗歌五首》(1)学习任务单
【学习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 从诗题、诗文、诗人等多角度学习诗歌,理解诗中情感,体会诗歌意境。
3. 拓展阅读登台咏怀诗歌,迁移诗歌阅读方法。
【课前预习任务】
诵读诗歌。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幽州台的由来。
【课上学习任务】
1.反复诵读《登幽州台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学会阅读诗歌题目,结合注释和诗歌写作背景以及陈子昂生平等资料,知人
论世,理解诗歌内容和诗人表达的感情。
3.代入自己的真切感受阅读诗歌,画面还原,探索诗人内心,体会诗歌意境。
4.学以致用,拓展阅读登台咏怀诗《登金陵凤凰台》。
【课后作业】
1.整理听课笔记,小结诗歌阅读方法。
2.请描述“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所展现的画面,并谈谈你对这两句
诗的理解。
【课后作业参考答案】
1.略。
2.答案示例:
画面:当我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
理解:天地之“悠悠”与人之茕茕“独”影,互为映照,诗人把个人的存在置于广漠的宇宙空间下来表现,衬托出人的孤单渺小,表达了在亘古不变的时空中,生命短暂、时不我待的事理悲情。
(意思对即可)。
初中语文教案《诗词五首》
![初中语文教案《诗词五首》](https://img.taocdn.com/s3/m/f66d011a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b8.png)
初中语文教案《诗词五首》一、教学目标1.熟悉并理解五首古诗词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2.掌握五首古诗词的词汇、句型、韵律等基本语言和文学元素;3.培养学生欣赏古诗词的兴趣和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文本: 1. 《登高》(唐代杜甫) 2. 《送元二使安西》(唐代王之涣) 3. 《鹿柴》(唐代王之涣) 4. 《悯农》(唐代李绅) 5. 《静夜思》(唐代李白)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引入课题,说明学习五首诗词的重要性和意义;2.依据学生已学习的相关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2. 感悟诗歌内涵(20分钟)1.分功课学生阅读五首古诗,并体会诗歌的意境;2.分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分享感受和理解,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3.记录一些重要的学生观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3. 研读句型和韵律(25分钟)1.分析五首古诗词的词汇、句型、韵律等基本语言和文学元素;2.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语言之美和艺术特色;3.通过一些练习,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这些元素,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
4. 进一步欣赏(20分钟)1.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现代诗歌朗诵的视频;2.观看后,学生对其进行欣赏和感悟;3.结合对古代诗词的理解,对现代诗歌做出评价。
5. 总结(10分钟)1.让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过程,对学习效果做一个简要总结;2.鼓励学生持续学习,掌握更多的文学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评价1.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古代诗词的艺术内涵;2.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3.给予学生评价性的任务和机会,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并且激发了学生创造的欲望。
五、教学心得体会通过本次课程的教学,我感受到学生对古诗词的热情和好奇心。
他们对于这些不同的语言和文学元素邀请好奇,他们渴望运用这些元素为自己的表达带来更多的魅力和韵律。
我发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兴趣,对古代诗词的热情和思考能力并没有被现代强大的流行文化淹没,这让我很欣慰。
唐诗五首(教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同步教案(统编版)
![唐诗五首(教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同步教案(统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40689347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41.png)
3.培养思维品质: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对唐诗进行个性化解读,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4.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诗词朗诵、仿写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语感。
5.培养合作精神:在小组讨论、分享心得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互相尊重的合作精神。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唐诗的魅力和学生们对古典文化的热情。通过《唐诗五首》的教学,我发现以下几点值得反思和总结:
1.情感体验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让学生们体验诗人的情感,引导他们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这种情感体验使得学生们更容易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也使得课堂氛围更加生动和有趣。
3.王之涣《登鹳雀楼》:领略黄河壮丽景色,体会诗人胸怀天下的豪情。
4.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解析诗中的景物描绘,感悟诗人对朋友离别的不舍。
5.王维《鹿柴》:通过诗句分析,感受诗人在山林中寻找心灵宁静的意境。
二、核心素养目标
《唐诗五首》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以下语文核心素养:
1.提升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分析不同诗人的创作风格,感受唐诗的韵律美、意境美,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审美情趣。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唐诗的格律、意境和情感表达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不同诗人的作品和生活中的实例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首唐诗中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描绘。
2.诗词朗诵: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诗词朗诵活动。通过朗诵,让学生们感受唐诗的韵律美和情感美。
2.分组讨论的实效性:在分组讨论环节,我观察到学生们积极参与,热烈讨论。这种形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还有助于他们从不同角度理解和感悟唐诗。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需要关注每个小组的讨论进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5篇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0098af78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8b.png)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精选5篇(一)教案:古代诗歌五首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2. 学习五首古代诗歌的背景、作者以及主要内容。
3. 通过朗读、分析和讨论,理解古代诗歌的意境和审美价值。
教学重点:1. 理解古代诗歌的意境和审美价值。
2. 掌握五首古代诗歌的背景、作者以及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1. 教材《古代诗歌五首》2. 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 导入课堂气氛,介绍古代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中的地位和价值。
2. 引导学生讨论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形式。
正文(40分钟):1. 分组朗读: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每个小组选取一首诗歌进行朗读。
2. 讨论分析:让学生根据所选诗歌,分享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指导学生从诗歌的意象、声调、节奏等方面进行分析。
3. 背景介绍: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五首古代诗歌的背景、作者以及主要内容。
4. 整体理解:让学生阅读整篇诗歌,理解其中的意境和主旨,分析作者通过诗歌表达的思想情感。
5. 交流讨论:引导学生展开诗歌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总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体会,强化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古代诗歌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和意义?课后作业:1.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代诗歌进行欣赏和分析。
2. 思考并书写对古代诗歌的认识和感悟。
板书设计:古代诗歌五首作者背景内容(根据具体五首诗歌进行板书)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精选5篇(二)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胡适的生平及其写作风格。
2.理解短文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3.分析短文中的语言技巧和修辞手法。
4.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综合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1.分析短文中的主题和情节。
2.学习理解短文中的隐含意义。
3.分析短文中的语言技巧和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1.分析短文中的主题和情节。
七年级语文下册《古代诗歌五首》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下册《古代诗歌五首》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223cc5b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0d.png)
1.深入阅读五首古代诗歌,结合课堂所学,分析每首诗歌的艺术特色,并撰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鉴赏短文。
2.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代诗歌,模仿其风格和表现手法,创作一首新诗,体现你对古代诗歌的感悟和理解。
3.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更多关于古代诗歌的知识,如诗人故事、诗歌背景等,进行整理和分享,提高对古代诗歌的了解。
3.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关键词、关键句,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情感表达。
4.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体会诗歌中所传达的人生哲理和价值观念。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一首诗歌的讨论。
2.各小组针对所负责的诗歌,从内容、形式、艺术特色等方面展开讨论,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3.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解答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d.课后作业:设计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思考和探索。
4.教学评价:
a.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发言、讨论、实践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给予及时反馈。
b.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单元测试等形式,检测学生对本章节知识的掌握程度。
c.自我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评价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激发内在学习动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古代诗歌的背景、作者、内容、艺术特色等方面,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2.运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对比五首诗歌的异同,提高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3.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碰撞思维火花,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设计多样化的课堂活动,如朗读比赛、诗词接龙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七年级语文教案《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教案《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1cf57a3be23482fb5da4c15.png)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能读会写“碣、澹、竦峙、萧瑟”等生字词。
⑵理解、积累“澹澹、竦峙、萧瑟、听取、别枝、若、次、以、见”等文言词汇。
⑶了解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和诗歌五首表达的思想感情。
⑷准确朗读并默写。
2、能力目标:⑴品味诗句,感悟诗歌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增强古诗文修养。
⑵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
3、德育目标:反复朗读中启发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重点】诵读;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再造想像感悟诗歌。
【教学方法】1、朗读法:本课所选的五首古代诗歌,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极富艺术感染力。
有的气势充沛,景象宏阔;有的烘托点染,形象传神;有的以景寓情,蕴含理趣。
指导学生注意节奏和韵律反复朗读,带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体会诗的内涵,品出诗的情味。
2、联想、想像法:这五首诗语言优美、精练,内涵丰富,留有极大的想像空间,鼓励学生充分展开联想和想像,从形神入手,领会感情。
3、讨论、点拨法:教师艺术地设问,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
【教具准备】多媒体 cai 课件、录音机及示范朗读带、投影仪。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学习《观沧海》,感受诗中洋溢着的饱满激,理解情景交融的写法;学习王湾《次北固山下》叙事写景的哲理美。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从了解灿烂文学入手,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习兴趣)同学们,谁知道在我国的唐代、宋代、元代分别有哪种文学体裁发展得最有成就?(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唐诗、宋词、元曲)的确,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以古老的《诗经》发端,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五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二、指导学习《观沧海》1、解题: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初中七年级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材教案
![初中七年级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6264710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cc.png)
初中七年级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材教案唐宋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化的艺术瑰宝,通过本次教学,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学习知人论世的阅读诗歌的方法。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初中七年级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材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初中七年级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材教案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
3、学习知人论世的阅读诗歌的方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学法: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作者的简介和每首诗的写作背景。
反复诵读诗歌,结合思考探究自主探究诗歌。
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学习《登幽州台歌》1、激发兴趣,导入古诗同学们,有这样一位诗人,他胸怀大志,博览群书;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屡受排挤,报国无门;有这样一位诗人,他独上高楼,难寻知音。
于是他百感交集,不禁悲从心中来,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的诗。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唐代诗人陈子昂的内心世界。
板书课题《登幽州台歌》。
2、展示自学,夯实基础1)作者简介陈子昂,唐代文学家。
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少任侠。
举光宅进士,以上书论政,为武则天所赞赏,拜麟台正字,右拾遗。
后世因称陈拾遗。
敢于陈述时弊。
曾随武攸宜征契丹。
后解职回乡,为县令段简所诬,入狱,忧愤而死。
于诗标举汉魏风骨,强调兴寄,反对柔靡之风。
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有《陈伯玉集》传世。
2)写作背景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
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
武为人轻率,少谋略。
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
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武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
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西南),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
3、诵读经典,理解诗句意思请同学们认真听诗歌朗诵录音,然后大声朗读诗歌,结合注释既工具书理解诗句的意思。
古代诗歌五首初中教案
![古代诗歌五首初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a9f57a7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56.png)
教案:古代诗歌五首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背诵五首古代诗歌。
2. 能够分析并欣赏古代诗歌的意境和韵律。
3. 能够理解古代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4. 能够运用古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教学重点:1. 古代诗歌的意境和韵律的分析。
2. 古代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的理解。
3. 古代诗歌的背诵和默写。
教学难点:1. 古代诗歌中的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
2. 古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准备:1. 五首古代诗歌的文本。
2. 相关古代诗歌的背景资料。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古代诗歌的概念和特点。
2.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代诗歌,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
二、诗歌欣赏(20分钟)1. 分别展示五首古代诗歌的文本,让学生自由阅读并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 针对每首诗歌,引导学生分析其韵律特点和意境,如平仄、押韵、意象等。
3. 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进行交流和讨论。
三、诗歌解析(20分钟)1. 对每首诗歌进行详细解析,解释其中的一些生僻词语和修辞手法。
2.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如爱情、友情、自然美等。
3. 举例说明古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如比喻、拟人、对偶等。
四、诗歌背诵和默写(15分钟)1. 引导学生进行诗歌的背诵,注意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 进行诗歌默写练习,检查学生对诗歌的掌握程度。
五、创作练习(10分钟)1.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古代诗歌的修辞手法进行创作,可以是短诗或句子。
2.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进行交流和讨论。
六、总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代诗歌的意境和韵律的特点。
2. 强调古代诗歌的背诵和默写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复习和练习。
教学延伸:1. 组织古代诗歌朗诵比赛,提高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和理解。
2. 引导学生进行古代诗歌的研究,如诗人背景、诗歌流派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解析、背诵和创作等环节,让学生深入了解古代诗歌的意境和韵律,并能够理解和运用其中的修辞手法。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18e71d2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94.png)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一、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这五首诗歌的基本背景,包括作者和时代环境。
我们希望同学们能够对这些诗歌有个初步的认识,了解它们的历史背景。
掌握诗歌中的生字词,理解诗句的含义。
我会引导学生逐句解析诗歌,让每个人都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那些美妙的诗句。
引导学生体会古代诗歌的韵味美。
我希望同学们能感受到古代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了解古代诗歌的表达方式,体验诗歌中的情感与意境。
这不仅仅是一堂语文课,更是一次美的旅程。
让我们一起走进古代诗歌的世界,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情感吧!1. 理解并背诵五首古代诗歌的内容亲爱的同学们,咱们今天的学习重点来了!今天要走进诗歌的世界,一起领略古代诗歌的魅力。
先来了解下我们这节课的目标哦,我们的目标是理解并背诵这五首古代诗歌的内容。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小挑战呢?但别担心老师会带领大家一步一步走进诗歌的世界。
首先我们先来朗读这五首诗,感受下古诗的韵律之美。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每一句诗都有其独特的韵味和节奏。
读诗的时候,你们可以轻声地跟着老师一起读,体会其中的韵律之美。
接下来我们来一起解读这五首诗的内容,咱们可以分组进行,每组负责一首诗。
每个小组可以讨论并解释诗句的意思,老师会在旁边给予帮助和提示。
记住理解诗歌的关键是要结合诗人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和表达。
在理解了诗歌内容之后,我们要试着去感受诗人的情感。
想象一下如果你是诗人,你会在什么样的情境下写下这样的诗句?这样我们能更容易地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歌。
我们要来挑战背诵这些诗歌了,虽然可能会有些难度,但别担心我们可以分段背诵,一句一句地来。
背诵诗歌不仅可以加深我们对诗歌的理解,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
好啦同学们,现在你们知道如何学习这五首古代诗歌了吧!相信你们一定能够很好地完成今天的任务,加油哦!2. 感受古代诗歌的韵味和美感咱们接下来要走进古诗的世界,去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
七年级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
![七年级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5172b3d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22.png)
七年级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古代诗歌五首》,包括《观书有感》、《春日》、《绝句》、《山居秋暝》、《枫桥夜泊》五首诗歌。
这些诗歌均为唐代著名诗人的作品,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地位。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这五首诗歌,理解诗歌的大意和主题。
2. 能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体会诗人的情感。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激发对古代诗歌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背诵五首诗歌,理解诗歌大意和主题。
难点: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体会诗人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多媒体教具:诗歌全文PPT、图片、音频等。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播放春天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气息,同时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
然后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诗歌呢?”让学生自由发言,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 诗歌学习(15分钟)(1)学习《观书有感》(3分钟)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然后教师逐句讲解,解释生词和难句,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大意。
接着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
(2)学习《春日》(3分钟)同样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教师逐句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主题。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如“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中的景物描写和对比手法。
(3)学习《绝句》(3分钟)让学生朗读诗歌,教师讲解诗歌大意和主题,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中的视听结合和动静相生的手法。
3. 课堂练习(10分钟)(1)这五首诗歌中,你最喜欢哪一首?为什么?(2)请举例说明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 诗歌背诵(10分钟)让学生自主背诵这五首诗歌,教师进行抽查,对背诵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
人教部编本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古代诗歌五首》教案
![人教部编本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古代诗歌五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4380626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dc.png)
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诗歌创作练习都进行得不错,但时间上感觉有些紧张。下次我会注意控制好时间,确保学生们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讨论和创作。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地展示自己的作品,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古代诗歌的基本概念、艺术特色和现代意义。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古代诗歌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欣赏和应用诗歌之美。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意境,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例如:《登高》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让学生理解诗人如何通过自然景物描绘表达情感。
(4)感悟诗歌中所蕴含的家国情怀、人生哲理。
-例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2.教学难点
(1)诗歌的朗读与节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古代诗歌在现代社会的意义”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诗歌的价值、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并探讨其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2024年度-七年级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
![2024年度-七年级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d720a3c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70.png)
02
在朗诵环节中,能够准 确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 律,展现出良好的语感 。
03
在分析和解读诗歌时, 能够深入挖掘诗歌的内 涵和意义,提出有见地 的观点。
27
04
在小组合作中,能够与 同学积极交流、分享想 法,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
收集学生意见和建议,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01
02
03
04
增加课堂互动环节,如小组讨 论、角色扮演等,以激发学生
。
将所学的古代诗歌知识与其他学 科知识相结合,例如历史、文化 等,探究诗歌背后的文化内涵和
历史背景。
尝试将所学的古代诗歌知识应用 到现代诗歌或散文的解读中,比 较古今文学的异同和传承关系。
24
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完成教材或教辅资料中提供的古代诗 歌练习题,包括填空、选择、简答等 题型,检验自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 度。
诗人通过对渭川田家的描写,表达了 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劳动人民的赞 美之情。
10
《秋思》赏析
描绘景象
诗中描绘了秋天萧瑟凄凉的景象,以及诗人孤独寂寞的心 情。
情感表达
诗人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和 对羁旅生活的感慨。
艺术手法
运用寓情于景的手法,将诗人的情感融入秋天的景象之中 ;同时运用对比手法,将诗人的孤独寂寞与秋天的萧瑟凄 凉进行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19
分享交流
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上台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包括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其他同学可以针对分享的内容提出问题或补充观点,形成全班范围内的互动交流。
教师可以对分享的内容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歌 识和技巧,创作一首符合主题要
求的短诗。
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教案设计范文三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教案设计范文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86e7e20e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e2.png)
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教案设计范文三篇小学时候我们就开始学习唐诗了,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关于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教案设计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教案设计范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五首诗歌创作的不同背景和不同艺术风格。
2.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1.品味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培养学生读诗的情感。
2.了解诗歌情景交融、情趣盎然的特点,体会诗歌不同的艺术风格。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能力。
1.整体把握和感悟诗的表现手法。
2.语感的培养和诗歌表现手法的学习。
第1课时《野望》《黄鹤楼》一、导入新课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从最古老的《诗经》开始,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
唐诗是中华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同时也对世界上许多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对于后人研究唐代的政治、民情、风俗、文化等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和价值。
今天,让我们来一起学习《唐诗五首》。
二、《野望》1.资料助读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唐代诗人。
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撰《酒经》《酒谱》,注有《老》《庄》。
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
王绩爱好广泛,最突出的成就在诗歌。
他的山水田园诗朴素自然,意境浑厚,“以真率疏浅之格,入初唐诸家中,如鸢凤群飞,忽逢野鹿,正是不可多得也”。
(【清】翁方纲:《石洲诗话》卷一)王绩被后世公认为是五言律诗的奠基人,扭转齐梁余风,为开创唐诗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中国的诗歌,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基础知识东皋(gāo)徙倚(xǐyǐ)犊(d )东皋:地名,诗人隐居的地方。
皋,水边高地。
薄暮:傍晚,太阳快落山的时候。
薄,接近。
徙倚:徘徊。
犊:小牛。
禽:泛指猎获的鸟兽。
相顾:相视;互看。
采薇:薇,是一种植物。
2024年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教案设计(通用
![2024年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教案设计(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6bbefe4f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52.png)
2024年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教案设计(通用一、教学内容1.《登鹳雀楼》——王之涣2.《望庐山瀑布》——李白3.《夜泊牛渚怀古》——杜甫4.《江雪》——柳宗元5.《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二、教学目标1. 了解唐诗的背景、特点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 掌握五首唐诗的基本内容、韵律美和意境美。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他们对古诗词的领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五首唐诗的基本内容、韵律美和意境美的分析。
难点:《夜泊牛渚怀古》中历史背景的理解,以及《江雪》中寓意和哲理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黑板、粉笔、课文音频。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五首唐诗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猜测这些图片与哪首唐诗相关,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15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五首唐诗,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
2)分析每首唐诗的基本内容、背景和意境美。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选取《登鹳雀楼》进行详细讲解,分析诗句的意象、修辞手法等。
4.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分析《望庐山瀑布》的意境美。
2)分组讨论,探讨《夜泊牛渚怀古》中的历史背景。
6. 课堂小结(5分钟)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六、板书设计1. 《唐诗五首》2. 五首唐诗的及作者3. 唐诗的基本内容、韵律美、意境美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并背诵五首唐诗。
2)分析《江雪》的寓意和哲理。
3)结合所学内容,谈谈你对唐诗的认识。
2. 答案:1)熟读并背诵五首唐诗,用自己的话进行解释。
2)《江雪》表达了诗人身处逆境,仍保持清高、独立的品质。
3)唐诗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2. 拓展延伸:1)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唐诗作品,如《静夜思》、《月夜》等。
七下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
![七下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9e7af19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db.png)
七下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古代诗歌五首》,具体包括《登鹳雀楼》、《凉州词》、《望岳》、《赤壁怀古》、《钱塘湖春行》五首经典古代诗歌。
教学内容涉及对每首诗歌的详细解读,包括作者背景、诗歌意境、表现手法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五首古代诗歌的基本内容、背景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审美情趣,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通过学习五首诗歌,引导学生体会古人的思想感情,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五首诗歌的基本内容、背景、意境和表现手法。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课外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五首诗歌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古代诗歌的美,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分别对五首诗歌进行详细讲解,包括作者背景、诗歌意境、表现手法等。
a. 《登鹳雀楼》:王之涣,描绘壮丽景色,表达奋发向上的精神。
b. 《凉州词》:王翰,反映边塞军人的艰苦生活,表现豪放之情。
c. 《望岳》:杜甫,赞美泰山的雄伟,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d. 《赤壁怀古》:苏轼,缅怀历史,抒发忧国忧民之情。
e.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描绘美丽的湖光山色,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3. 实践: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朗读和背诵,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4. 例题讲解:针对五首诗歌,设计相关题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题目要求,进行诗歌鉴赏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古代诗歌五首》2. 内容:a. 《登鹳雀楼》:王之涣,奋发向上b. 《凉州词》:王翰,豪放之情c. 《望岳》:杜甫,热爱祖国d. 《赤壁怀古》:苏轼,忧国忧民e.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热爱生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选择一首本节课学习的诗歌,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鉴赏文章。
七年级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实用15篇)
![七年级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实用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4c7a599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46.png)
七年级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实用15篇)七年级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实用15篇)篇一1、了解诗歌有关知识。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意境。
3、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
4、领会诗歌中蕴含的节奏美,提高诗歌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品味语言,体会意境,领会诗人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感情,诵读并背诵。
诵读法、探究法、想像法。
我所任教的班级是一个成绩比较差的班级,学习诗歌,对他们来说,也许除了朗读以外。
可能就没有别的印象了。
所以,在课前我让学生收集一些有关乡愁的诗歌,教学中我尽量在教学中采用让学生朗读的方式去领会这首小令跟我们呈现出来的节奏美,让学生还原诗歌中的画面来领会诗中展现的'图画美,领会诗人表现的游子的思乡之情。
七百多年来,人们说起“乡愁”,就会想到这篇作品。
因为它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怀主人公置于特定氛围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这是一篇抒情作品,仅用28个字,就生坳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
“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元曲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兴于元代,又称散曲。
马致远,元代著名散曲家,早年热衷于功名,却屡不得志,经历了漂泊生涯20余载,本曲是这种漂泊生涯体验的结晶,是用血和泪写成的,是元曲中的“绝唱”,元人誉之为“秋思之祖”。
1、师配乐范读。
2、学生齐读。
3、学生给诗歌划分节奏,注意重音: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学生配乐朗读。
1、学生闭目,随着教师的描绘想像这幅画面,感悟内容,体会思乡之情。
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
他走过缠满枯藤的才树,看到暮鸦在树梢上盘旋,昏鸦要归巢了;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看到“小桥流水人家”,炊烟缕缕,是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
这时太阳就要下同了,太阳也要回家了还没有找到抽空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难熬的长夜。
七下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
![七下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aa18728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16.png)
七下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二单元《古代诗歌五首》,具体内容包括《登鹳雀楼》、《凉州词》、《望岳》、《泊秦淮》、《夜雨寄北》五首著名古代诗歌。
通过对这五首诗歌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知识,感受古代诗人的情感表达。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五首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意思,了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
2. 通过对诗歌的欣赏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3. 学习古代诗歌的写作技巧,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创作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并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掌握古代诗歌的写作技巧。
教学重点:朗读、欣赏和分析五首古代诗歌,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知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五首诗歌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古代诗歌的意境美。
2. 朗读:让学生自由朗读五首诗歌,注意停顿、语调和节奏。
3.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五首诗歌的作者、背景和创作意图。
4. 诗歌解析:逐句解析五首诗歌,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基本意思和意境。
5. 例题讲解:以《登鹳雀楼》为例,讲解古代诗歌的写作技巧,如对仗、押韵等。
6.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登鹳雀楼》的写作技巧,创作一首短诗。
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五首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分享自己的感受。
六、板书设计1. 《古代诗歌五首》2. 内容:登鹳雀楼凉州词望岳泊秦淮夜雨寄北3. 重点词语:朗读、意境、情感、写作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从五首诗歌中选择一首,分析其意境和情感,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2. 答案示例:学生答案示例:我选择的是《望岳》。
这首诗歌描绘了诗人远望岳山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其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表现了诗人立志攀登高峰,俯瞰众山的雄心壮志。
这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伟大和人生的豪情壮志。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d9a654f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1b.png)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1 一、课题:古代诗歌五首二、教学目的:1. 学习这五首诗,朗读、背诵这五首诗词。
;2. 理解五首诗歌的意境;3.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1. 朗读、背诵这五首诗词;2.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难点:1. 理解诗歌的意境。
五、课时:2课时。
六、课型:综合新授课七、教学方法:讲读-讨论八、教具:九、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检查预习1.,读准以下字的音:碣石澹澹竦峙萧瑟枯藤昏鸦天涯2.自己练习读这五首诗:〔二〕三分钟演讲〔三〕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 请一生讲一个曹操的故事。
2. 老师作简评,引出曹操的远大抱负。
〔四〕学习《观沧海》1.作家作品简介[4] [5] [6] [7]《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2 【教学目的】1、理解诗词有关知识。
2、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
3、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纯熟地背诵。
4、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感情,进步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体会意境,诵读并背诵。
【课前准备】唐宋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化的艺术瑰宝,多读多背必有好处。
课前让学生再搜集一些与之相关的诗词,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增加积累。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
〖教学设计观沧海曹操一、导入新课曹操,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诗人当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最顶峰。
他已削平了北方群雄,如今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消除了后患,统一了北方。
假如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割据权力,他就可以荡平宇内,一统天下了。
《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归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的。
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受骗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
他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会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成为一篇流传至今的优秀作品。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生自由朗读,扫清文字障碍,老师正音。
初中语文《古代诗歌五首》课时教案共5篇
![初中语文《古代诗歌五首》课时教案共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fa1dc86a8114431b80dd84f.png)
XX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科目语文年级班级时间课题古代诗歌五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过程与方法: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学习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教材分析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难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
实施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商汤得伊尹,开五百年基业;文王得姜太公,开八百年基业;齐桓公得管仲,成其五霸之首;三顾茅庐更是历来传颂。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但是真正能够为后世所称道的君臣佳话,确屈指可数。
君主往往有求贤若渴之感,贤才则往往有知己难求之憾。
因此,留下了许多干古名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歌,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看看作者有怎样的遭遇,又有怎样的感慨。
二、作者简介二、写作背景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攻陷营州。
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征。
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
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
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
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黄金台,遗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
2.主旨归纳这首诗通过抒发诗人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愁苦情怀。
六、作者简介七、写作背景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诗人到洛阳应考进士,结果落地而归。
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的诗人开始了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
作者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
八、整体感知1.播放情境课文,让学生感受这首诗的意境。
2.诗歌大意:泰山的景色到底什么样呢?在齐鲁大地上连绵不断,望不到尽头。
大自然聚集成神奇秀丽的景色,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
层云叠起,不禁心胸摇荡,目送归鸟入巢,眼角几乎都要裂开了。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的教学设计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的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c4c1f73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a2.png)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的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古代诗歌五首》,包括《宿建德江》、《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春晓》、《题临安邸》和《己亥杂诗》五首古诗。
这些诗歌涵盖了唐代和宋代不同时期的作品,反映了古代诗人对自然景色、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的抒发。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五首古诗,理解诗歌的大意和基本内容。
2. 能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体会诗人的情感和主旨。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激发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五首古诗,理解诗歌的大意和基本内容。
难点: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体会诗人的情感和主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教学课件等。
2.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册、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幅描绘春天景色的山水画作为引入,引导学生欣赏画中的美景,激发对古代诗歌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五首古诗,理解诗歌的大意和基本内容,对不理解的地方进行标注。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体会诗人的情感和主旨。
4. 讲解与示范:教师对五首古诗进行逐篇讲解,重点解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示例讲解如何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
5. 实践练习: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练习,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朗读和背诵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古代诗歌五首》1. 宿建德江:江雨霏霏,江草齐齐。
2.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3. 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4. 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5. 己亥杂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七、作业设计1. 朗读和背诵五首古诗,要求准确无误地朗读和背诵。
2.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赏析,写出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教案:《古代诗歌五首》○教学目标①了解诗词有关知识。
②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
③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
④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体会意境,诵读并背诵。
○课前准备唐宋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化的艺术瑰宝,多读多背必有好处。
课前让学生再搜集一些与之相关的诗词,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增加积累。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
○教学设计观沧海曹操导入新课曹操,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诗人当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最高峰。
他已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消除了后患,统一了北方。
如果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割据势力,他就可以荡平宇内,一统天下了。
《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归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的。
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
他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会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成为一篇流传至今的优秀作品。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生自由朗读,扫清文字障碍,教师正音。
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
[问题组]①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②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像的?③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学习,全班讨论明确:[明确]①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②全诗写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直陈其声,非常质朴,“观”字领全篇。
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
海水荡漾,山岛耸立——动静相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树木百草,秋风洪波——静动相配,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
这一层全是写现实中的实景。
第三层(“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
是虚景,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
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
研读与赏析“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诗句,诗人将自己这种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会到诗里,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
基调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次北固山下王湾导入新课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感知内容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下列问题:①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四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②哪些诗句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明确:①首联:诗人在船上,想像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处,暗含旅途奔波之劳。
颔联:船上所见景色。
“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
“潮平”又为“江春”作铺垫。
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
“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即将是天亮时的情景,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太快了,诗人已来,少有此句。
尾联:诗人离家已久,尚不能归,见到此景,自然想到要借雁足来传递家书了。
这首五言律诗四联之间,相为因果,浑然一体。
②尾联直接表达思乡之情。
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研读与赏析学生自主探究想像“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
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讨论明确:“阔”是“潮平”的结果。
春潮涌涨,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
船上的人视野也因之开阔。
此句写得恢弘阔大;“风正一帆悬”愈见精彩。
“悬”是端端直直高挂着的样子。
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
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悬”,而“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
可见写景极为传神。
全诗和谐优美。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导入新课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
提起西湖,我们自然会想起苏轼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读了白居易的这首诗,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一笑的西施面影。
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
感知内容学生自由朗读,扫清文字障碍。
教师正音,思考下列问题。
[问题组]①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是初春的景色?②哪句诗说明诗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学生自己合作探究明确:[明确]①首联:诗人从大处落笔,写行经孤山寺贾亭时看到的山光水色。
“初平”,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
“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勾出了早春的轮廓。
颔联:写莺燕,是诗人所见。
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一片生机勃勃之势。
颈联:写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感受。
马在浅草地上走得很轻快,看花的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会产生迷乱的感觉。
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
“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
②“最爱湖东行不足”一句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已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
研读与赏析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讨论明确:诗人对周围事物的选择是典型的。
莺是歌手,燕是春的信使。
只因是初春,故不是处处,不是家家。
从这莺和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出来,使人可以想像出,过不多久,姹紫嫣红开遍,草长莺飞的景色就会到来。
作业背诵这三首诗。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西江月》、《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导入新课西江月辛弃疾齐背前三首诗(可配上音乐)。
我们读了“建安风骨”的代表作《观沧海》,品味了王湾诗中淡淡的思乡愁绪,领略到了白居易诗中西湖早春的明媚春光。
今天,我们再随南宋著名爱国词人去领略农村夏夜的清新景色。
辛弃疾,自号稼轩居士,长期的农村闲居生活,更使他接近了农村,和农民建立了较深的感情。
他一直重视农业生产,同情民间疾苦,因而才写出了这样轻快活泼的农村词。
了解这些,我们才能深刻体会到词的妙处。
教学内容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下列问题。
问题组:①这首词分上下两片,各写了什么内容?②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情?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明确:a.上片:写景。
明月初升,山林顿时变得明亮起来,惊动了在枝上栖息的山鹊和蝉;清风吹拂,把它们的叫声送到夜行人的耳中;田野间弥漫着稻花的香气,水中的青蛙不断地鸣叫;一路上都可以听到出来纳凉的人们在笑谈着今年的丰收。
下片:避雨。
乌云骤起,月光消失,天边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田野变得昏暗了;当词人走到山前时,雨点飘落下来,他知道骤雨将至,想要找个地方避雨。
说来也巧,当他急急忙忙转过溪头时,一眼就看到了他过去曾经见过的那家茅店,依然在社林边。
(学生自己表述上述内容,不必一致,大致合情即可。
)b.这首词描写了农村夏夜的清新景色,抒发词人的闲适心情。
研读与赏析学生集体朗读课文,思考问题:问题组:①词人为什么夜行?夜行的时间长不长?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②“忽见”一词有什么表达作用?③探究这首词的意趣。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明确:①“蝉鸣”可见天酷热,天气变化从“明月”至“七八个星天外”,要有时间,可见夜行之长。
②夜行雨,要寻找避雨之处,避雨之处“忽见”,想什么就有什么,能不高兴?是喜出望》L之吼③上片写景色其实是烘托,下片写避雨才是词人的本意所在,也是词的意趣所在。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导入新课七百多年来,人们说起“乡愁”,就会想到这篇作品。
因为它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氛围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这是一篇抒情作品,仅用28个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
感知内容教师范读,学生仿读。
学生闭目,随着老师的描绘想像这幅画面,感悟内容,体会思乡之情——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
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暮鸦在树梢上盘旋,昏鸦要归巢了;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看到“小桥流水人家”,炊烟缕缕,是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
这时太阳就要下山了,太阳也回家了;自己却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难熬的长夜。
唉,自己有家难归,令人心碎肠断,更添悲愁。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学生交流自己想像的画面,及作者所表达的浓重的思乡情。
学生根据作品提供的信息作简笔画,加深思考。
研读与赏析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明确:作品中前三行全写景,人物未出场,但每一个景物细节都意味着他的存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是主人公眼中的景物,景物紧紧扣着“情”;古道,是他的行经路;瘦马,是他所骑;而西风,也正吹在他身上,透着一种悲凉。
仅仅28个字,一个长期漂流他乡的游子的悲哀就这样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文字不多,然而思乡之情却绵绵柔长,缠绕在读者心头。
学生配乐朗读拓展延伸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诗歌,可展开朗诵比赛,以提高朗读水平。
各小组可展开竞赛,看谁背诵的诗歌多。
延伸作业①将搜集的诗歌抄写下来,增加积累。
②展开想像,将《天净沙·秋思》改写成一篇散文,下节课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