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治

合集下载

社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诊治体会

社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诊治体会

4 2例 。 20 , 7天 5 例 , 5.% 。 占4 .% > 8 占 8O 13 高胆症病 因 : 病 7天 以内病 因依 次是 : . 发 围产 因 素、 染 、 乳性 、 感 母 颅内出血 、 ; 7天 以上 迁延 高胆 症病 因依 次是 : 溶血 发病 母乳 性 、 染、 感 围产 因素、 溶血性。 母乳型黄疸, 如果胆红索水平持续增加至 1 1m / l 暂时将母乳喂养 7— 8 gd 时, 2 治疗与转归 . 改为 配方奶喂养是 适宜的选 择 , 时也需 要光 疗 。中断 母乳 仅需 1 有 —2目.
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 症 ( 称高胆 症 ) 简 是新 生儿 常见 的疾 病之 一 , 病人 表 现黄胆 出现早并进行性 加重 , 清胆 红素 升高 , 血 以间 接红 素为 主 , 者病 人 重 黄疽进展迅 速 , 不及时处 理会 合并 胆红 索脑病 【 。为 了减少 胆红 素脑病 如 l J 的发生 , 早期诊 断 , 干预 , 文探 讨 了我 中心 10例 新生 儿 黄疽 的病 因 早期 本 0 及其临床表现, 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 II 对象 及诊断标 准 10例均系我 中心 20 . 0 06年 I 月 - 00年 3月收 1 21 治 的高胆症 患儿 , 均符合诊 断标 准 J 。 I2 一般资料 : 0例 中, 5 例 (9O )女 3 例 ( 1O )足月 儿 . 1 0 男 9 5 .% , l 3.% ; 8 例 (3 1 )早产 儿 l 例 (5O )过 期产 3例 ( .% )发 病 日 <7天 3 8.% , 5 1.% , 3O ;
消退 胆红素趋于正 常。
旦新生儿胆红素水平开始下降, 应鼓励母亲继续通过规则的母乳喂养来 重新照护婴儿, 应使她确信高胆红索血症并未造成任何伤害, 她可以重新安 全地进行母乳喂养L 。光疗治疗新生儿高胆症中是安全和有效的, 6 J 它可大 大降低换血的需求。将婴儿暴露在蓝光光谱范围的可见光下可获得最大的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中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的诊治分析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中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的诊治分析
维普资讯
第2 1卷第 3期
20 0 8年 6月

夏 医 学
Vo . 1 No 3 12 .
பைடு நூலகம்
A c a M e ii a Si ia t dcn e nc
Jn 20 u . 08
新 生 儿 高 胆 红 素血 症 患 儿 中先 天 性 甲状 腺功 能 低 下 症 的 诊 治 分 析
备查 。 1 3 检 测 方 法 .
表 1 2 0  ̄ 2 0 本 院 检 查 例 数 、 诊 人 数 及 发 病 率 00 05 确
C 确 诊 实 验 采 用 放 射 免 疫 法 测 定 血 清 TS 游 离 甲状 腺 H H、
素 ( T4 、 碘 甲状 腺 原 氨 酸 ( T ) 量 。 F )三 F 3含
14 诊断和治疗 . 当 实验 结果大于 参考值 , 清 T H 升高 ,T 血 S F 4或 / F 和 T3
降低 , 并结合 临床表现即可确 诊为C 若仅 T H 升高 , H; S T4或/
和 T3 常 , 3d复 查 1 , 续 半 年 , 至 明确 诊 断 。 例 经 正 则 0 次 连 直 病 确 诊 立 即 给 予 口眼 左 旋 甲状 腺 素 1 ~ 1 k ・ 一 , 于 O 5 g・ g d 并 1d后 复 查 , 据 结 果 调 整 最 佳 用 药 剂 量 。 在 治 疗 至 2岁 时 停 5 根
邓 毅 张 , 华 郑 , 樱 全裕 凤 谭 , , 媛
5 10 ; 4 0 1 0 00 ) 3 0 1
(. 1 桂林 医学院 附属 医院 新 生 儿科 , 广西 桂林
2 山 西 医科大 学 临床 医学 O . 4级 硕 士研 究生班 , 山西 太原

血液净化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观察

血液净化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观察
分 合 成 功 能 , 患 者 的 内 环 境 得 到 改 善 , 器 官 的 正 常 功 能 得 使 各 到恢 复。本 组 P E治 疗 4例 , 部 治 愈 。 P 治 疗 病 毒 性 肝 炎 高 全 E 胆 红 素 血 症 已 屡 见 报 道 _ 引。 本 组 资 料 表 明 , E 治 疗 中 毒 性 肝 l t P
揶 毒 假 单 胞 菌 酵 米 面 食 物 中 毒 5例 伴 有 肝 、 、 脑 ’ 害 , 端 螺 肾损 钩
旋 体 病 3例 及 甲状 腺 功 能 亢 进 症 1例 伴 有 黄 疸 、 损 害 , 炎 后 肝 肝 肝 硬 化 1例 出 现 肝 昏 迷 , 疗 前 总 胆 红 素 1 0 8 6 3 3 mo/ 治 6 . ~ 8 . l L 平 均 (2 .6± 1 6 6 ) , 46 7 9 . 2 mo L。 梗 阻 性 黄 疸 2例 , 头 癌 1 l / 胰 例 。 管 结 石 并 感 染 1例 , 疗 前 直 接 胆 红 素 分 别 为 4 6 8 胆 治 5 .
因 所 致 的 高 胆 红 素 血 症 患 者 。 现 将 其 疗 效 作 一 比较 。
症 , 分 补 充 正 常 人 的 血 浆 , 而 给 患 者 带 来 了 凝 血 因 子 等 机 充 从 体 必 需 物 质 , 仅 替 代 肝 脏 部 分 解 毒 功 能 , 替 代 了 肝 脏 的 部 不 还
身 状 况 改 善 , 后 手 术 治 愈 。 2例 分 别 为 钩 端 螺 旋 体 病 、 状 腺 最 甲 功 能 亢 进 症 引 起 的 急 性 重 型 肝 损 害 , HP治 疗 后 , 疸 持 续 加 经 黄
重 的 势 头 得 到 遏 制 , 细 胞 破 坏 减 少 , 留 的 肝 细 胞 因 毒 素 的 肝 存 清 治 疗 高 胆 红 素 血 症 是 一 最 种 有 效 的 方 法 , 有 效 缩 短 治 疗 时 间 , 高 患 者 生 存 率 , 用 适 能 提 费 中 , 推 广 使 用 。 1例 慢 性 肝 炎 后 肝 硬 化 , HP治 疗 ,自 我 感 可 经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对于胎龄≥35周的新 新生儿出生后的胆红 生儿,目前多采用美 国Bhutani等所制作 素水平是一个动态变 化的过程,因此在诊 的新生儿小时胆红素 列线图或AAP推荐的 断高胆红素血症时需 考虑其胎龄、日龄和 光疗参考曲线作为诊 是否存在高危因素。 断或干预标准参考, 图中强调了经皮胆红 素动态检测的重要性 (图1)。

病情分为轻、中、重度。
轻度:能自理生活。
中度:表现为肌张力失常及手足徐动症。
重症:需坐轮椅,说话很困难,重度肌痉挛伴
肌肉疼痛。

神经病变及听觉丧失可轻重不一。
听力损伤
脑干神经核如听神经核、动眼神经核、
前庭神经核特别容易受到损害。
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听神经核损害常伴发耳聋、听力丧
划。

鉴于我国目前大部分产科阴道分娩新生儿在 出生后48至72 h出院,剖宫产在96至120h出 院,出院后随访计划可参考表2。

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出院后随访时
间可以考虑提前。
急性胆红素脑病和核黄疸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危害
一、急性胆红素脑病(ABE) 二、核黄疸
急性胆红素脑病与核黄疸概念的 区别
发生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
主要危险因素 次要危险因素 低危因素
出院前TSB或TcB处高危 处
24小时内出现黄疸 Coombs’实验(+)的血型 不合或G-6-PD等其他溶 血病 胎龄35~36周以前 同胞曾接受过光疗 头皮血肿或明显产伤
出院前TSB或TcB处高中 危处
出院前黄疸
出院前TSB或TcB处低 危处
胎龄35--37周新生儿小时胆红素百分位曲线
胎龄38--39周新生儿小时胆红素百分位曲线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分析及治疗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分析及治疗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分析及治疗宋春华;宋卫娜【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住院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资料.结果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依次为围产因素、新生儿感染、新生儿溶血病、母乳性因素以及其他不明原因.结论预防胎儿缺氧、积极防治新生儿感染、完善产前检查、正确指导母乳喂养、做好新生儿先天性疾病的筛查是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率的关键.【期刊名称】《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年(卷),期】2011(023)001【总页数】2页(P37-38)【关键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作者】宋春华;宋卫娜【作者单位】德州市人民医院,山东,德州,253014;德州市人民医院,山东,德州,2530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2.1;R363.1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较常见的疾病之一,是因胆红素在体内积累引起的皮肤或其他器官黄染。

部分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可以导致胆红素脑病,多留有后遗症,严重者可死亡。

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复杂,为明确病因,以便及时诊治高胆红素血症,减少胆红素脑病发生率,现将我科2007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9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进行病因分析,以进行相关预防。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92例中男62例,女30例;早产儿24例,足月儿66例,过期产儿2例。

黄疽出现时间:<24 h 12例,~7 d 44例,>7 d 36例。

血清总胆红素最高值:轻度 205.2~256.5μmol/L 42例,中度256.6 ~342.2μmol/L 30例,重度>342.2μmol/L 22例,均以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

1.2 诊断标准全部病例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标准。

1)生后24 h内出现黄疸。

2)足月儿血清胆红素>221μmoL/L( 12.9 mg/d1),早产儿>257μmol/L(15 mg/d1),或每日上升>85μmol/L(5mg/d1)。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分析以及治疗方法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分析以及治疗方法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分析以及治疗方法【摘要】目的:探究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分析以及治疗方法。

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72例高胆红素血症病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实验组实施综合治疗,对比患儿临床疗效及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结果:实验组患儿临床疗效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且在患儿高胆红素血症相关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得出,危险因素与胎龄和母乳因素正相关(P<0.05),与孕妇年龄、产次、双胎、羊水污染、脐带因素、妊娠期糖尿病、剖宫产和阴道分娩等因素负相关(P>0.05)。

结论:诱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与胎龄和母乳因素相关,与孕妇年龄、产次、双胎、羊水污染、脐带因素、妊娠期糖尿病、剖宫产和阴道分娩等因素不相关,对其实施综合治疗后,患儿治疗效果较好,故可以满足患儿治疗需求。

【关键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分析;治疗方法;效果研究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是现有临床研究中发病率相对较高的一种病症[1]。

很多新生儿都会患有不同程度的高胆红素血症,且患病后会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

如果不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对患儿自身健康造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而需要在患儿治疗中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

以综合治疗作为患儿治疗方案能够满足其病症的治疗改善需求,对患儿自身治疗的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2]。

故而本研究选取72例高胆红素血症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探究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分析以及治疗方法,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72例高胆红素血症病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

实验组男20例,女16例,平均年龄(11.36±3.63)d,对照组男19例,女17例,平均年龄(12.02±5.33)d。

高胆红素血症 病情说明指导书

高胆红素血症 病情说明指导书

高胆红素血症病情说明指导书一、高胆红素血症概述胆红素是胆色素的一种,是人胆汁中的主要色素,也是肝功能的重要指标,同时还是诊断黄疸的一个重要依据。

当血液中的胆红素超过正常值(>17.1μmol/L)时,即为高胆红素血症,若胆红素持续升高超过34.1μmol/L,患者的皮肤、黏膜、巩膜会出现黄染的症状,同时还可能会伴有腹胀、腹痛、食欲不振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根据胆红素在体内代谢的过程可将胆红素升高的原因分为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及胆汁淤积性黄疸。

英文名称:暂无资料。

其它名称:无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 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不会遗传发病部位:全身常见症状:皮肤黏膜黄染、巩膜黄染主要病因: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及胆汁淤积性黄疸检查项目:血常规、肝功能检查、免疫学检查、B 超检查、CT 检查重要提醒:注意观察皮肤、巩膜黄染的动态变化。

临床分类:暂无资料。

二、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特点三、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病因总述:根据胆红素在体内代谢的过程可将胆红素升高的原因分为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及胆汁淤积性黄疸。

基本病因:1、溶血性黄疸凡能引起溶血的疾病都可诱发溶血性黄疸。

先天性溶血性黄疸多与遗传有关,如海洋性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等。

后天获得性溶血性黄疸常见于新生儿,当新生儿与母亲发生 Rh 血型不合或 ABO 血型不合时,则有可能造成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2、肝细胞性黄疸由于肝脏疾病(如病毒性肝炎、血吸虫病、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等)导致了肝细胞广泛病损,对胆红素摄取、结合和排泄功能发生障碍,以致有相当量的非结合胆红素潴留于血中,同时因肝细胞损害和肝小叶结构破坏,致使结合胆红素不能正常地排入细小胆管而反流入血,致使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升高。

3、胆汁淤积性黄疸可分为肝外胆汁淤积和肝内胆汁淤积,肝外胆汁淤积即原来所称的梗阻性黄疸,可由于胆总管结石、狭窄、炎症水肿、肿瘤等阻塞了胆总管所致;肝内胆汁淤积主要见于毛细胆管型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胆汁淤积、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妊娠期复发性黄疸等。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36例病因及治疗探讨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36例病因及治疗探讨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36例病因及治疗探讨
顾芹
【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年(卷),期】2012(014)034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常见原因、各种原因发生的几率及其治疗、转归,提高其病因诊治水平,减少漏诊率、误诊率,减少致残率及致死率.方法:收治的136例以"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原因待查"入院的患儿,对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上多见,其特点为缓慢或急性起病,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肝功能检查可以与生理性黄疸鉴别,明确病因须作多种辅助检查.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为一常见症状,病因多且复杂,有误诊、漏诊可能,如延误早期治疗时机,可使病情加重,造成不良后果.一经早期明确诊断、合理治疗大部分患儿可治愈.
【总页数】2页(P163-164)
【作者】顾芹
【作者单位】224600,江苏省响水县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79例病因及治疗探讨 [J], 钟新华
2.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与治疗探讨 [J], 梁冰
3.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分析及治疗探讨 [J], 陈群
4.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因素及治疗探讨 [J], 周俊新
5.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36例病因及治疗探讨 [J], 顾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36例病因及诊治分析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36例病因及诊治分析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36例病因及诊治分析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及诊治措施。

方法:选择2008年2月~2010年5月本院收治的236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分析归纳患儿的发病因素,所有患儿均采取积极措施治疗。

结果:病因以围生因素为主(29.7%),包括宫内窘迫、胎膜早破、窒息等;其次为G-6PD缺陷(20.3%);然后依次为感染(18.2%)、ABO溶血(13.6%)、胎粪延迟排出(7.6%)、颅内血肿(6.4%)、原因不明(4.2%);共治愈211例,治愈率为89.4%,好转21例(8.9%),2例转上级医院,死亡2例。

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较多,及时确定病因并积极采取措施早期干预,患儿绝大多数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标签: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因素;诊治分析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临床疾病,发病率很高,严重时如不及时诊治可导致胆红素脑病,对神经系统危害性极大,甚至造成死亡。

引起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升高的原因很多,寻找病因并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对本院2008年2月~2010年5月收治的236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236例,男139例,女97例,诊断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第3版有关病理性黄疸的标准[1]。

其中,足月儿198例,早产儿28例,过期产儿10例。

顺产187例,剖宫产49例。

新生儿体重<2.5 kg 33例,2.5~4.0 kg 182例,>4.0 kg 21例。

日龄<7 d者215例,其中,<24 h者27例,24~72 h者163例,72 h~7 d者25例;>7 d出现黄疸者21例。

所有患儿入院后均进行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胸片、血培养、溶血、TORCH血清学抗体等检查,部分作肝胆B超,血清总胆红素为120~495 μmol/L,平均(274.0±35.6)μmol/L,间接胆红素升高207例,直、间接胆红素均升高29例。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常见的几种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1)、母乳性黄疸
因吃母乳新生儿发生黄疸称为母乳性黄疸,这是一种特殊类 型的病理性黄疸。少数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其黄疸程度超过正常生 理性黄疸,原因还不十分明了。其黄疸特点是:在生理性黄疸高峰 后黄疸继续加重,如继续哺乳,黄疸在高水平状态下继续一段时间 后才缓慢下降,如停止哺乳48小时,黄疸明显下降,若再次哺乳, 黄疸又上升。由于母乳中含有孕二醇激素,它可以抑制新生儿肝脏 中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力,致使血液中的胆红素不能及时进行代 谢和排泄,于是血液中的胆红素浓度增加,出现新生儿皮肤和巩膜 的黄染。 出现母乳性黄疸后,一般不会影响小儿的健康,也无发烧和食 欲不好的症状。如及时停止喂母奶,黄疸大约在2—4天内减弱, 6—10天内全部消失。对于母乳性黄疸,一般不会引起神经系统的 伤害。对于母乳性黄疸也不必惊慌,停母乳时可用牛奶暂时替代, 待黄疸好转后可以继续用母乳喂养。
1) 积极保暖、合理喂养 低体温和低血糖时血中未结 合胆红素(CB)与白蛋白的结合受到阻碍,故应加强 保暖措施,使体表温度维持在36~37℃。将患儿置入 新生儿病房,温度24~26℃,相对湿度55%~65%, 避免对流风和日光的直接照射。必要时置入保暖箱。 2) 密切观察病情 (1)观察黄疸出现的时间、颜色、 范围及程度等,积极协助医生判断病因。(2)准确记 录每日大小便次数、第1次排胎便和胎便变黄时间,若 24h未排胎便,或超过72h胎便未变黄情况及时通知医 生。(3)监测生命体征、哭声、吸吮力及肌张力等变 化,及时判断有无核黄疸发生。(4)使用经皮胆红素 仪每日监测新生儿胆红素的变化,数值>25时(校对后 相当于血胆红素205.1μmol/L),进一步测量血清胆红 素。
光疗
光疗是高胆红素血症最常用的治疗方法。理 想的光谱是400-500nm(血清胆红素的最高吸 收波长460-465 nm)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文档资料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文档资料
新生儿黄疸是指 新生儿时期发生 的血清胆红素浓 度过高而引起皮 肤、黏膜、巩膜 和组织被染黄的 症状。
二、新生儿黄疸分类 新生儿黄疸可分为生理性黄 疸和病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又可分为母乳性 黄疸、溶血性黄疸、感染性 和阻塞性黄疸
概述
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出生24小时后血清胆 红素由出生时的17~51μmol/L(1~3mg/dl)逐 步上升到86μmol/L(5mg/dl)或以上临床上出现 黄疸而无其它症状,1~2周内消退。生理性黄 疸的血清胆红互足月儿不超过204μmol/L (12mg/dl)早产儿不超过255μmol/L (15mg/dl)。但个别早产儿血清胆红素不到 204μmol/L(12mg/dl)也可发生胆红素脑病, 对生理性黄疸应有警惕以防对病理性黄疸的误 诊或漏诊。

2)、溶血性黄疸 溶血性黄疸最常见原因是ABO溶血,它是 因为母亲与胎儿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以母亲血 型为O、胎儿血型为A或B最多见,且造成的黄 疸较重;其他如母亲血型为A、胎儿血型为B或 AB;母亲血型为B、胎儿血型为A或AB较少见, 且造成的黄疸较轻。据报道,新生儿ABO血型 不合溶血的发病率为11。9%。新生儿溶血性 黄疸的特点是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且逐渐 加重。早期可进行换血疗法,如果是ABO血型 引起的轻微症状,只要采用光照疗法即可。

4)、阻塞性黄疸 阻塞性黄疸多由先天性胆道畸形引 起的,以先天性胆道闭锁较为常见,其 黄疸特点是生后1—2周或3—4周又出现 黄疸,逐渐加深,同时大便颜色逐渐变 为浅黄色,甚至呈白陶土色,这种黄疸 一般B超检查即可确诊。

此外,还有药物性黄疸。如由维生素K3、K4、新生 霉素等药物引起者。遗传性疾病如红细胞6-磷酸葡萄 糖脱氢酶(G6PD)缺陷、红细胞丙酮酸激酶缺陷病、 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半乳糖血症、α1抗胰蛋白酶缺乏 症、囊性纤维病等也可引起黄疸。 不论是何种原因,病理性黄疸严重时均可引起 “核黄疸”,其预后较差,除了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外, 严重的还可能引起死亡,因此,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应 重在预防,如孕期防止弓形体、风疹病毒的感染,尤 其是在孕早期防止病毒感染;出生后防止败血症的发 生;新生儿出生时接种乙肝疫苗等。平时要密切观察 孩子的黄疸变化,一旦发现有病理性黄疸的迹象,应 马上及时送医院诊治。面对宝宝的黄疸不要紧张也不 要着急,是生理性的自然会消除,是病理性的就抓紧 时间治疗,平时注意仔细观察,精心护理。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治体会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治体会
维普资讯
7 0
Ch n s o ma f i i a a t a M e i ie M ac 0 8 V l . i e eJ u l Cl c l o n Pr ci l c dcn . r h 2 0 . o No 9

经验 交流 ・
新 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的发 生率明显增 高。我院 自儿科住 院部成立 两年 以来,采用经皮测胆仪 (C ) T B 对新 生儿黄疸进行动
态监测 ,有利于早期发现 高胆红素血 症新生儿,更好 的对患病新 生儿进行 干预 。
【 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 2 —3 62 0 )30 7 —2 7 95 8 (0 80 -0 00 ’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治体会
牛 荣华
【 摘要 】黄疸 是新 生儿期最常见的一种临床现 象,主要表现 为皮肤 粘膜及巩膜 发黄 ,某些重症黄疸 ,能导致神 经细 胞中毒性病变 ,甚至可 以危 及患儿生命。根据血 清胆 红素浓度及持 续时间的不同可 分为生理性黄疸与 病理性黄疸 ,后者 又称 为高胆红素血 症。临床报 道有 2 % ~3%的新生儿会 出现可见性黄疸。近年来 ,由于母 乳喂 养的推广及其他原 因, 0 0
2 治 疗
更多的直接胆红素 以利排泄 。稳定细胞 防止溶血 。减轻间 接胆 红素对脑 细胞的毒性作 用。葡 萄糖加能量活剂 ,保证 供应足 够的热卡 ,营养 心、肝 、脑 等脏器 ,减少代 谢性 酸
中毒 的发生。参与脑代 谢 ,可提供能量 , 促进氧化过程 ,
从而使脑细胞 功能恢 复 ,对核 黄疽有一 定的疗效 。静脉 用 丙种球蛋 自 ,可促进更多 的胆 红素 与自蛋 自的结合 ,以减 少游离胆红素浓 度 , 预防核黄疸 的发生 , 对 有一定的作用。 蓝光照射治疗 的作 用 :蓝光照射 ,给双面蓝光治疗, 加速氧化分解 ,退黄效果 比药物迅速 ,但它只能治标 ,不 能治本 ,不能 移去抗体 ,也 不能 纠正贫血 ,双 面光疗 比单 面光疗 的效果快而好 。结合药物治疗效果更好 ,间接胆红 素在光 的作 用下能氧 化成为一种水 溶性 的产物( 双吡咯) , 使之能经胆汁和尿排 出体外 ,从而减轻黄疸 。我院采用双

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诊治与疗效观察

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诊治与疗效观察
【 中图分 类 号] 4 3 7 R 7. 2 【 文献 标识 码】 A
【 文章 编 号】 0 7 21 21 )5 o 7 2 1 O—8 3 (0 1O —08 一O
早期 新 生儿 高胆 红 素 血 症 是 指在 生 后 一周 内血 清 胆 红 素浓 45 士08 天 , 计学 处理 ,=9 0 , < O 0 , 组有 显 著 性 差 .5 .5 统 t .4 P . 1 两
早 期 新生 儿 高胆 红 素血 症 是 新 生儿 时 期 由于胆 红 素 代 谢 异
粘膜 及 巩 膜 黄 染 的 临 (2 5 ) 新 生 儿 感 染 1 例 ( 7 1 ) 过 期 产 儿 3 例 常 引起 血 中胆 红 素 水 平 升 高 而 出现 皮 肤 、 2. 2 , 9 1. 2 , 床 现象 。主要 是 未 结 合 胆 红 素 升 高 , 因有 [ : 生 儿 溶 血 病 、 病 2新 ] (. O )其他 8例 (. 1 ) 2 7 , 7 2 。 红 新 13 黄 疸 程 度 : 度 7 例 ( 8 7 ) . 轻 6 6 .4 ;中 度 3 例 红 细胞 酶 或结 构 缺 陷 、 细 胞 破 坏 过 多 、 生 儿 红 细胞 增 多 症 、 3 胎便 排 泄 延迟 、 染 、 血 糖 、 乳 喂养 不 足及 某 些 遗 传 性 家 族 感 低 母 ( 9 7 ) 重度 2例 ( . O ) 2. 3 i 1 8 。
表 2 皮测 胆 红 素降 至正 常平 均天 数 比较
注 := 0 P< O 0 。 t . 4, . 1

2 例 (4 3 ) 头 颅 血 肿 6例 ( . 1 ) 新 生 儿 溶 血 症 7例 3 讨 论 7 2. 2 , 5 4 ,
(. 1 )肝功 能 异 常 3例 (. 0 ) 早 产 儿 及 低 体 重 儿 2 63 , 2 7 , 5例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一.病史特点:1.患儿,女,13天。

2.主诉:黄疸10天。

3.患儿出生3天家人发现皮肤黄染,未给以诊治,因黄疸加重明显而入我院,门诊检查血TBIL276umoI/l,收住院治疗。

病程中无发热、无咳嗽、无腹泻、无白色陶土样便,生后母乳喂养。

患儿系G1P1,足月顺产,否认有产伤及窒息史。

查体:神清,呼吸平稳,反应好,皮肤黏膜重度黄染,巩膜黄染,前囟2.0×2.0cm2,两肺呼吸音清,心律齐、无杂音,脐部少量渗出,拥抱反射存。

4.辅助检查:血TBIL276umoI/l、IBIL265umoI/l、DBIL11umoI/l(2012-7-31本院)二.初步诊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三.诊断依据:1、患儿,女,13天,因“黄疸10天”入院,2、查体:神清,呼吸平稳,反应好,皮肤黏膜重度黄染,巩膜黄染,前囟2.0×2.0cm2,两肺呼吸音清,心律齐、无杂音,脐部少量渗出,拥抱反射存。

.3.辅助检查:血TBIL276umoI/l、IBIL265umoI/l、DBIL11umoI/l (2012-7-31本院)四.鉴别诊断:1.溶血性黄疸:黄疸多出现早生后24小时内出现,常见于ABO溶血,该患儿黄疸出现在2-3天,其母血型为“B”型,故可排除。

2.新生儿败血症:表现为不吃、不哭、发热或体温不升、黄疸、反应差,外周血象明显增高或降低,该患儿除黄疸外无上述症状,故可排除。

3.宫内TORCH感染:该患儿需进一步做此项检查以排除。

4.遗传代谢性疾病:多有家族病史,有特殊的体貌特征、该患儿暂不考虑。

5.母乳性黄疸:是由于母乳内B-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高,使胆红素在肠道重吸收增加所致,该患儿生后母乳喂养,需考虑。

五.诊疗计划:1、儿科护理常规,-级护理,暂停母乳喂养;2、完善相关入院检查;3、予光疗及药物退黄;4.注意观察光疗反应及黄疸情况。

ⅣⅤⅠ。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28例临床分析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28例临床分析
免疫球 蛋 白, 用法 为 l k ,于 2 h内静 脉滴 入 ,连用 3天 g g / 4 ⑦ 中药 茵栀黄 口服液 ,0 3 l次 ,3次/日。连用 5日。18 . m/ 2
红素脑病引起死亡 或 出现永 久性神 经 系统后 遗症 ,如手 足
徐 动症 、智力障碍 、听力 障碍 等 ,常 导致 严重 后果 。 由于 引起 高胆的病 因较 为复 杂 ,故 明确病 因 ,及 时诊 治 ,对 防
治疗取得 良好效果 ,国外有 报道 对光疗 疗效 差者 加用一 次
直努力 的方 向。国 内不 少资 料报道 以黄疸 为 主诉 人 院者 占同期住 院新 生儿 的首位 ,可高 达 3 5 % ,而部分 重症 0~ 0
患儿常于住 院时已发 生胆红 素脑病 而失 去治疗 的时机。在

些发达 国家 由于对 高危儿 进行 了预 防性 治疗 ,虽 本症 已
特 点 ,大 约 有 5 % 的足 月 儿 和 8 % 的 早 产 儿 可 出 现 肉 眼 可 0 0 见的黄疸 。一 般血 清胆 红素 浓度 足 月儿 不 超过 25x o L 0I l m /
同时在住 院期 间发生新生儿黄疸 。18例新 生儿 均符合高胆 2 红素血症 的诊断标准 。18例 中,男 8 2 5例 ,女 4 3例 ,年龄 12 / h~2 d 8 。血 清 总 胆 红 素 2 4~2 6x o L 2例 ( 0 5 t l ,5 m/ 占 4 .% ) 一37 L3 O 6 ; 0 / 9例 ( 3 . % ) ~ 4 p o L 1 占 0 5 ; 3 2 . l 4例 m /
病的发生 ,减少不 必要 的 医疗 资 源浪费 ,是 国 内外 医学 界

计 A O血型不合约 占出生数 1 % ,有 临床症状 者 3 ,我 B 5 % 国统计 A O血型不合 妊娠 占总出生数的 2 . % ,其 中2 % B 77 0 发病 ,有临床症状者 5 ,虽然 发病率 远较 R % h血 型不合 为 高 ,但过去认 为本病病 情较 轻 ,危害性 不 大 ,未 引起足 够 重视 。本组 5例 A O溶血 病例均使 用丙 种球蛋 白 (V G) B IQ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早期识别及干预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早期识别及干预
体质量而变化的多条动态曲线。 • 参考: • 2001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制定的
《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方案》 • 2004 年AAP制定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和核黄疸
的防治指南
≤35周或体重<2000g早产儿的干预
• 临床干预范围大,无统一标准 • 酸中毒、窒息、败血症、溶血病、脑室内
出血、贫血是高危因素
• 继续沿用传统分类方法, 将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 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缺少支撑依据。
陈昌辉等,新生儿黄疸的诊治及其相关问题,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26(14):1132-1135.
国际观点
• 1999年Maisels提出对NICU的高危新生儿,生理性黄疸这 一名词已无意义及使用价值,在分析各种影响因素的前提 下确定不同TSB的干预指标有更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生理性”黄疸?
•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患病的早产儿、极低出生体质 量儿) ,即使低于现行的“生理性黄疸标准”,也可发 生胆红素脑病。
• 所以,有学者提出了“低胆红素核黄疸”的概念 • 在经尸体解剖证实的30 例早产儿中, 7 例急性胆
红素脑病患儿平均TSB为124. 8μmol/L。 • 在经尸体解剖证实的13例早产儿中, 5例急性胆红
• 国外有学者认为间接胆红素>342umol/L 是 发生核黄疸的危险临界值。
胆红素/白蛋白比值在胆红素脑病干预中的作 用
• 90年代推荐使用胆红素(B ) /白蛋白( A)比值 评估胆红素脑病的危险度
• B /A(μmol/L∶g/L或 mg/dl∶g/L)比值越 高, 发生胆红素脑病的危险性越大。提示胆 红素与白蛋白联结越松,游离胆红素水平越 高, 易于胆红素通过血脑屏障。
二、胆红素脑病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78例诊断与治疗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78例诊断与治疗

生亘塞田匿到垫!Q生!旦筮j!鲞筮!!翅£坠i塑箜!』壁坠旦!型堕型璺型丛鲤!盟避曼E:垫!Q,!!!:!!:丛!:!!计学意义(P>0.05)。

2.3冠状动脉完伞闭塞及左心室造影特点:初发劳力型心绞痛组冠状动脉未发现完全闭塞,左心室造影未见室壁瘤。

急性心肌梗死组发现血管完全闭塞4l例,占58.6%,左心窜造影14例发现窒壁瘤,占20%,l I例为前降支单支病变,3例为双支病变,除累及f j i『降支外,2例累及右冠状动脉,1例累及回旋支。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4介入治疗:初发劳力型心绞痛组36例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溶栓术(PTC A)+支架术治疗,占64.2%,17例因血管狭窄程度较轻未行PT CA+支架术,3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组82例行PTC A+支架术治疗,占91.2%,8例血管狭窄程度较轻未行PI C A+支架术,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所有手术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控制。

3讨论40岁之前女性冠心病发病率明显低于男性,这是女性分泌正常浓度雌激素的结果,女性雌激素具有直接扩张冠状动脉平滑肌的作用,可通过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对心血管系统起着保护作用…。

可能还与女性的生活方式,如不抽烟、不喝酒有关。

本研究结果显示,初发劳力型心绞痛单支病变占大数,且前降支受累最为常见,三支或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发生率较低,与围内文献报道一致拉‘。

初发劳力型心绞痛组均发现明显血管病变,且前降支病变发生率高于急性心肌梗死组,而急性心肌梗死组部分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或基本正常,提示可能与冠状动脉内Il}L栓形成及(或)冠状动脉痉挛导敛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后堵塞部位的血栓继发自溶,或经抗凝、扩张冠状动脉等治疗后血栓继发溶解、血管痉挛消失而使冠状动脉71恢复正常有关旧1。

初发劳力型心绞痛患者无血管闭塞现像,急性心肌梗死组发现II}L管闭塞占58.9%,初发劳力型心绞痛患者左心室造影未发现事壁瘤,急性心肌梗死组20%发现事壁瘤,表明急性心肌梗死血管病变程度较蓖,且后果严重。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治临床研究探讨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治临床研究探讨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治临床研究探讨发表时间:2015-07-09T14:56:23.923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15年第6期供稿作者:劳崇春[导读] 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十分常见的一类疾病,而发病原因也较为复杂。

劳崇春广西北海市合浦县人民医院广西北海 536100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我院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病因及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及预防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回顾我院收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450 例,采用回归性分析归纳,探讨临床诊治疗效及临床发病原因。

结果:450 例患有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治疗后平均黄疸消退的时间为4.8±1.8 天,治愈成功439 例,治愈率为97.6%;结论:从结果来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因素为感染因素和围产期因素,临床上应针对性进行积极地预防和治疗。

【关键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研究;探讨【中图分类号】R27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6-071-01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十分常见的一类疾病,而发病原因也较为复杂,主要原因是患儿体内胆红素释放过度[1]。

此次研究回顾分析了我院2011 年5 月1 日-2015 年5 月1 日收治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临床诊治疗效和病因,为临床治疗及预防提供了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 年5 月-2015 年5 月收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450 例,其中早产患儿260 例,足月产患儿190例;体重小于2.5kg 的患儿65 例,体重在2.5kg-4.0kg 之间的患儿共305 例,体重大于4.0kg 的患儿80 例;女患儿170 例,男患儿280 例;患儿病程均为12h-15d,患儿症状表现为皮肤有明显的巩膜黄染。

1.2 诊断标准①患者在出生后24 小时内出现黄疸症状,血胆红素指标在102μmoL/L 以上;②足月产的患儿体内血胆红素指标在220.6μmoL/L以上,主要是间接胆红素;③患儿症状持续时间较长,超过了2-4 周,并进行性加重症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12 10 8 6 4 2 0 1 2 3 4
日龄(天)
25 50 75 90 95
5
6
7
高胆红素血症定义
Maisels将高胆红素血症定义为胆红素大于第95百分位的小 时-胆红素值。 重 度>342μ mol/L(20mg/dl), 极重度>428μ mol/L(>25mg/dl) 但 324μ mol/L(20 mg/dl)是否一定会发生胆红素脑病一定 是因人而异。 有高危因素者一定要积极干预,不具备高危因素应该密切 监测,不具备检测条件时可放宽干预指正。
胆 红 素 脑 病
NICU中没有生理性黄疸
胆红素进入血脑屏障的危险因素
游离胆红素水平 毛细血管内皮的表面积和通透性 胆红素通过毛细血管床的时间(游离) 胆红素与白蛋白的分离率 脑血流量
Pediatrics 2006.feb 117(2)474-458.
急性胆红素脑病与核黄疸临床表现
28周-31周/ 1000-1500g 32周-34周/ 1500-2000g
35周-36周/ 2000-2500g
≥17-120 (≥1-7)
≥86-188 (≥5-11)
≥120-205 (≥7-12)
≥205-291 (≥12-17)
≥205-239 (≥12-14)
≥274-308 (≥16-18)
观察黄疸的分布情况, 估计黄疸的程度
黄疸部位 面、颈部 躯干上半部 躯干下半部及大腿 臂及膝关节以下 手、足 血清胆红素μmol/L(mg/dl) 100.9±5.1(5.9±0.3) 152.2±29.1(8.9±1.7) 201.8±30.8(11.8±1.8) 256.5±29.1(15±1.7) > 256.5(15)
但使501-750g超低体重儿死亡率增加5%
Morris BH. NEJM2008
– 急性胆红素脑病常指:生后数周内胆红素毒性的 急性临床表现 – 核黄疸常指:胆红素毒性的慢性、永久性损害的 临床后遗症 • Pediatrics 2004;114;297316
胆红素脑病发病示意图
高危因素:
早产儿,低体重儿, 日龄<3天,低体温, 低血糖,低蛋白血症, 缺氧,脱水,感染, 酸中毒,便秘,出血 血清胆红素 水平过高 血脑屏障 功能降低 游离胆红素 与神经细胞 结合,抑制 其产能过程
Pediatrics,2006,118:805-807.
极度高胆红素血症的定义
黄疸的肉眼评估: 总胆红素浓度: – 严重高胆红素血症 – 极其严重高胆红素血症 – 危险的高胆红素血症 – 出现神经系统征象 >20mg/dl >25mg/dl >30mg/dl 急性胆红素脑病 > “3”区域
良好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
传统诊断标准:(足月儿12mg/dl,早产儿15mg/dl) 我国足月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峰值:10~12.1 mg/dl
但是
国 内 : >25%(34.4%) 健 康 足 月 儿 总 胆 红 素 水 平 大 于
13mg/dl
美国: – TSB>427umol/L(>25mg/dl) : 1/650-1,000活产婴儿 – TSB>510umol/L(>30mg/dl) : 1/10,000
用黑色、稍硬不透光纸片或布遮盖双眼,尿布遮盖生殖器。
由于光疗时不显性失水增加,因此光疗时液体入量需增加 15%~20%[以ml/ (kg·d)计]。
光疗的副作用 ??
光疗副作用
可出现发热、腹泻和皮疹,多不严重,可继续光疗。 蓝光可分解体内核黄素,光疗超过24小时可引起核黄 素↓ → 红细胞谷胱苷肽还原酶活性↓ → 加重溶血。 光疗时补充核黄素每日3次,5 mg/次; 光疗后每日1次,连服3日。 血清结合胆红素>68μmol/L(4 mg/dl),血清谷丙转 氨酶和碱性磷酸酶增高时,皮肤呈青铜色即青铜症 ,应停止光疗,青铜症可自行消退; 光疗时应适当补充水分及钙剂 。
–原理 –设备和方法 –指征 –副作用
phototherapy
光疗 • 原理
–UCB 在光的作用下,转变成水溶性异构体,经 胆汁和尿液排出; –波长425~475nm的蓝光和波长510~530nm的绿 光效果较好,日光灯或太阳光也有一定疗效; –光疗主要作用于皮肤浅层组织,皮肤黄疸消退 并不表明血清 UCB 正常。
动态监测
光疗期间需密切监测血清胆红素浓度,一般12~24h 测定1次,对溶血病及血清胆红素浓度接近换血指征者,应
每4~6h测定血清胆红素和红细胞压积。光疗结束后,连
续监测2d,以观察有无反跳现象。当反跳值超过光疗前 水平时,需再次光疗。
光疗注意事项
灯管连续使用2000~2500h需更换新灯管。 光疗箱要预热,待灯下温度在30℃左右时才放患儿入内。
黄疸进展程度的分度图解
黄疸程度
无 仅面部和颈部 胸背部 腹部脐以下到膝 手臂及腿部膝以下 手和脚
黄疸出现时间与疾病的诊断
时 间 可能的情况
24小时内
2 ~3 天 4 ~5 天 生理黄疸期已过,黄疸持续加深
Rh或ABO溶血病、宫内感染
生理性黄疸 感染、胎粪排出延迟 母乳性黄疸、感染性疾病、球形 红细胞增多症
治疗重点
• 降低胆红素 • 防止胆红素脑病

产前治疗
血浆置换 宫内输血 酶诱导剂 提前分娩

新生儿治疗
光疗 药物治疗 换血疗法 其他治疗
产前治疗
血浆置换
目的:换出抗体,减少胎儿溶血 用于:血Rh抗体效价明显增高,又不宜提前分娩的孕妇
宫内输血
直接将与孕妇血清不凝集的浓缩红细胞在B超下注入脐血 管或胎儿腹腔内 目的:纠正贫血 用于:胎儿水肿或胎儿Hb<80g/L,肺尚未成熟者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发生的时间?
多发生在生后3~8天,最早可发生于生后1~2 天,生后12天后很少发生。
足月新生儿溶血病多见于3~4天
未成熟儿则多见于生后4~10天
先天性葡萄糖醛酰转移酶缺乏症则可发生于生后
2~5周。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是不可逆的吗?
三个步骤
聚集 结合 沉积
可逆性集聚神经元膜(突触膜)上 “暂时性亚临床型胆红素神经中毒症”
与神经节苷脂等结合, 产生可逆性损伤。 称“胆红素中毒性脑病”
沉积于线粒体等部位,产生不可逆性损 伤。称 “核黄疸”
如何诊断新生儿胆红素脑病?
在高间接胆红素的基础上,只要发生抽 搐,就提示可能发生了核黄疸。 发生核黄疸的血清胆红素阈值: 307.8~342μmol/L(18~20mg/dl)
生理性黄疸
足月儿 早产儿 2~ 3天 3~ 5天 4~ 5天 5~ 7天 5~ 7天 7~ 9天 ≤2 周 ≤4 周 <221 <257 <12.9 <15 <85μmol/L(5mg/dl)
病理性黄疸
足月儿 早产儿 生后24小时内(早)

黄疸退而复现 >2周 >4周(长) > 221 >257(高) >12.9 >15 >85μmol/L(5mg/dl) >34μmol/L(2mg/dl )(快) 相应表现 病因复杂
急性胆红素脑病:
– 警告期(早期):少哭、少动、肌张力低下 – 痉挛期(中期):中度昏睡、激惹、肌张力高、可发热

和尖叫、间歇性肌张力低(此阶段进行换血治疗可能 会逆转病情) 恢复期(晚期):角弓反张、不吃、呼吸暂停、深昏迷 、抽搐、死亡等(此阶段神经系统损害常不可逆)
后遗症期(核黄疸):
– 严重的共济失调性脑瘫、听力障碍、牙发育不良、智 能障碍或其他功能残疾(比较少见)
直接胆红素
正常
升高
正常或降低 异常
RBC压积
升高 感染、胎胎输血 母胎输血、SGA LGA、脐带延迟结扎
RBC形态、网织RBC
正常
红细胞形态 异常 、 红 细胞酶缺 乏、 血 红 蛋白病、 药物 性 溶血、感染、DIC
窒息、感染、头颅血肿、 IDM 幽门狭窄、小肠闭锁、 Lucey-Driscoll 综 合 征 、 Grigler-Najiar 综 合 征 、 Gilbert综合征 甲低、母乳性黄疸
• 指征
– 血清总胆红素 一般患儿>205μmol/L (12mg/dl) VLBW>103μmol/L (6mg/dl) ELBW>85μmol/L (5mg/dl) – 新生儿溶血病患儿 生后血清总胆红素>85μmol/L (5mg/dl) – 也有学者主张对ELBW生后即进行预防性光疗
※ 应根据不同胎龄、出生体重、日龄的胆红素值而定
新生儿胆红素增高的益处
---抗氧化作用
早在1959年,已有研究提示胆红素是一种抗氧化剂
胆红素在生理氧浓度下,能抑制溶酶体的氧化
在氧化能力较弱的组织,如心肌、神经组织等,胆
红素是重要的细胞保护因子
极底出生体重儿预防性光疗
对极低体重儿预防性光疗可显著降低NDI
Morris BH. NEJM2008
新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治
安徽省立医院 陈名武 2015年4月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
胆红素脑病的有关问题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
目前现状与总结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
新生儿黄疸分类
特点
黄疸 出现时间 高峰时间 消退时间 持续时间 血清胆红素μmol/L mg/dl 每日胆红素升高 血清结合胆红素 一般情况 原因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很难用一个界值来划分生理 性黄疸和非生理性黄疸。 高胆红素血症与胆红素脑病之间,没有固定的、 精确的界限。 最实用的生理性高胆红素血症的定义值应为依据 胎龄、日龄、出生体重的干预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