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回归生活
如何让道德与法治课堂回归生活
如何让道德与法治课堂回归生活如何让《道德与法治》课堂回归生活中国著名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陶行知先生一直主张“生活即教育”。
让《道德与法治》课堂“回归生活”,使生活成为重要的教育素材,是我们新时代的教育者不可或缺的教学理念。
生活即教育,生活即课堂。
”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道德与法治学习的资源,可以说生活处处皆德育。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丰富多彩,我们教师要学习和借鉴他先进的教育思想,让生活走进课堂,让教学走进生活,切切实实地体现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促使学生充分享受学习的乐趣,让我们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充满生机,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奠定坚实基础!在这几年《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实践和探索中,我对“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让孩子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的最有效途径当然是让学生从课堂学习走进社会生活,在亲身实践与体验的过程中受到教育,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要从现有的条件着手,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组织少量体验活动,重现某些生活场景,让孩子们体验无法人人都能亲身经历的真实场景,从而达到德育教学的目标。
一个有效的德育教诲活动,一个成功的德育教诲活动要求它“从学生的生活中来,回到学生的生活中去”。
我们在设计活动时要明确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学生的生活。
因此我们要关注学生的真实生活,增进学生的学习生活,有效整合各种资源,增进学生综合发展。
一、让真实的生活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重现真实的生活有利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让生活走进课堂,让教学走进生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接受教育,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让道德与法治课堂充满生活气息,从而更有效地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效率,达到知行合一。
就像《吃饭有讲究》中的洗手方法,学生们都知道饭前便后要洗手,但如何把手洗干净,却不是每个同学都清楚并且能够做到的。
让《道德与法治》课堂“回归生活”
让《道德与法治》课堂“回归生活”《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人们学习道德和法律知识的重要途径,它不仅能够帮助人们了解社会的法律法规,还能促进人们的道德素养的提升。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这门课程的理解和学习方式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如何使《道德与法治》课堂回归生活,成为我们需要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要让《道德与法治》课堂回归生活,就需要将其理论与生活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
课堂教学应该注重将道德和法律理论与生活中的具体案例相结合,教授学生如何应对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案例、开展讨论和分析,引导学生思考道德和法律问题,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让学生理解课堂知识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课堂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道德与法治问题往往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思辨能力才能正确理解和判断。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质疑,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观点,并通过讨论和辩论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只有通过主动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应用课堂知识。
课堂教学应该注重实践和体验,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不应该停留在课本知识的传授和讨论,还应该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和案例研究。
学生可以参观法庭、警察局等相关机构,亲身感受法律和道德规范的实施过程,增强对法律和道德的认知和理解。
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让课堂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真正活学活用。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身教先行,树立正确的榜样。
教师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引路人,他们的言行举止可以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教师应该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时刻保持清白和正直的心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只有以身作则,才能真正影响学生,引导他们正确对待道德和法律问题,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让《道德与法治》课堂回归生活,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促进学生发展
为教师也要努力学习, 接受新的教育思想 , 做一个有利于学 生创造性发挥的教师 , 教学 中要充分利用教学中的有利因 素, 创设条件 , 设置情境, 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 发展学生的 创造性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
( 责任编辑 李 翔)
总之, 发展学生 的创造力, 要 要有 良好 的环 境, 同时要
螽
人去学 。 真正的老师让人去学习的东西只是学习。 以这 所
学中的误区; 在教学过程中, 应注意活动与活动之间的内在 逻辑联系 , 要让学生明了 自己在做什么、 要做什么、 了什 为 么、 从中能获取什么 。 所以课堂教学回归生活, 不仅仅是溶
语言。
教师 实施单 向的灌输 式教育为教育过程 中的师生互动 , 以 学生为主体 , 以教师为主导, 要始终保持一种平等 的、 和谐
的、 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 , 要培养学生的示范者 。 教师既是 学生的长者、 导师, 又是朋友和伙伴 。对 学生而言 , 课堂教 学本身就是其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 在课堂教学 中度过, 我们可以想象课堂教学对学 生的发展
2从学生与教师 的关系角度 . 有资料表 明: 一个人 的学生时代 , 与老师相处的时间
超 过与 父 母相 处 时 间 的两倍 ; 而老 师 的人 际 交往 , 则有 8 % 0
是 多么 的重要 。 以, 所 纵观当前的课堂教学现状 , 我们不得
不 思考其是否应该有所调整与改变 。
二 、 堂 教 学 回 归生 活 的必要 性 课④ Nhomakorabea鼗
@
21 01 年第9 总第1 期) 期( 6 2
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 ,促进学生发 展
华丽晶
福 建 师 范大 学 ,福 建
让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实践-专题讲座
教学方法陈旧
传统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往往以讲述 、背诵、填空等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主,缺乏 趣味性和实践性,导致学生难以主动参与。
缺乏与实际生活结合
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往往脱离学生的实际 生活,缺乏对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和实践活动 的引导和借鉴,导致学生无法将道德法治知 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生活实践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模式
课堂呈现单一的教学模式,缺乏互动和参与,导致 学生学习效果不佳,教师水平参差不齐。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知识
部分教师对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 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和能力,难以达到教学效果。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质量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存在着理论脱离实践、教 学方法单一和师资不足等问题,需要采取相应措施 来改进和提升教学质量。
生活实践激发学习动力
生活实践还可以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兴趣和热 情,通过亲身实践的方式去感受道德与法治的力量 ,可以激发学生对这方面知识的兴趣。
生活实践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实施方法
课堂活动与课外实践
生活实践包括课堂活动设计和课外实 践组织,如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小 组讨论等。
参观学习与社会实践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实践的效果评估
综合评估教学方法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实 践的效果评估是对教学方法的检验和 评价,需要通过综合评估学习情况、 思想品德等方面来确定教学效果及改 进方向。
观察言行评估素养
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思想 品德表现等方面来评估学生的道德素 养,教师需要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观 察学生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 指导和纠正。
让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回归生活实践
让生活走进课堂 让课堂回归生活
让生活走进课堂让课堂回归生活《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因此,学生的现实生活就成了品德与生活课堂的立足点。
教师应以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经验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让学生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
然而,怎么体现生活的课堂,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充满活力?一、内容――源于儿童生活儿童的品德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
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
品德教育只有从儿童的生活出发,以儿童的经验为起点,把蕴藏于儿童生活中的道德事件和问题作素材,让课程内容充满儿童文化,从中引发他们的体验和感悟,才能真正唤起儿童的共鸣与向往,才能培养出真正内化为属于学生自己的品德。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关注儿童外在的生活环境和内在的生活世界,创造生活化的、儿童喜爱的教学内容。
1.关注儿童外在的生活世界《欢欢喜喜过新年》这一单元,教材编排的大部分内容背景是北方城乡过大年贴窗花、吃饺子的习俗。
教学中,我们除了让孩子们了解北方过大年的有关习俗外,而且还应该联系近距离的生活世界,引导他们回忆过年时候搓汤圆、做年糕、燃烟花、放鞭炮等一家人和和美美、团团圆圆的生活场景,从而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激发起他们对生活、对亲人、对和平的热爱。
2.关注儿童内在的心理世界《品德与生活》第一册第一单元《我上学了》关注的就是儿童内在的心理世界。
从幼儿园到小学,对儿童来讲是一个大的转折点。
刚刚踏入小学校门的儿童,对学校这个陌生的环境、对小学生这样陌生的角色心里既充满新鲜与好奇、期盼与憧憬,也不免有一些担忧、不安甚至惶恐。
为了使他们尽快适应新的环境,情绪稳定、心情愉快的学习。
“我上学了”这一单元,配合小学的入学教育,通过“我背上了新书包”“我们的校园”“新同学新朋友”“校园铃声”这四个主题循序渐进地让儿童的心理得应有的储备,帮助学生顺利地实现由幼儿向小学生的角色转换。
让《思想品德》课堂回归生活
关 键 词 : 思 想 品德 》 课 堂教 学 生 活 化 《
回 归 生活
《 想 品 德 课 程 标 准 》 《 想 品 德 》 程 的性 质 作 了 明 思 对 思 课 确 、恰 当的 表述 : 本课 程 是 为 了初 中学 生 思 想 品 德 健 康 发 展 “ 奠定 基 础 的 一 门综 合 性 的必 修 课程 。 《 ” 思想 品德 》 程 主 要 有 课 思 想性 、 文性 、 践 性 和综 合 性 的 特 点 , 些 特 点决 定 了 教 人 实 这 学 中不 能单 纯 依 靠 课 堂 的 书 本 知识 教学 ,必 须 带 领 学 生 走 向 社会 、 向生活 ; 立 “ 走 树 以学 生 为 本 ” 的教 育 观 念 ; 视 学 科 知 重 识 与 社 会 生 活 、 生 经 验 的 整 合 ; 调 学 生 通 过 实 践 , 强 探 学 强 增 究 和创 新 意 识 , 习科 学 研 究 的方 法 . 展综 合 运 用 知 识 的能 学 发 力 ; 养 学 生 的社 会 责 任 感 。 些 知 识 的 掌握 、 培 这 能力 的培 养 、 价 值 观 的 树立 不 可 能 单 纯 依 靠 教 师 的 单 向 灌输 ,而应 更 多地 由 学 生 自主建 构 , 自主体 验 。 新 一轮 的课 程 改 革 的 方 向 就 是 让课 程 回 归 生 活 ,让 课 程 联 系 生 活 , 课 程 关 怀 学 生 , 课 程 走 近学 生 。这些 为教 师有 让 让 效 进 行 《 想 品德 》 堂 教 学 提 供 了 工作 平 台 。然 而 受 传统 教 思 课 学 模 式 的 影 响 。 们 不 难 发 现 : 统 的 思 想 品 德 课 过 于 追 求 我 传 理 性 化 . 面 强 调 道 德 观 念 的 灌 输 和 道 德 行 为 的训 练 , 略 片 忽 了学 生作 为 生命 个 体 本 身 的 情 感 需 求 , 忽视 了 学 生 自由 自觉 的 活 动 , 疏 离 了学 生 所处 的 现 实 生 活 。 陶行 知 先 生 说 : 教 也 “ 育 只有 通 过 生 活 才 能 产 生 作 用 并 真 正 成 为 教 育 。” 因此 , 建 构 生 活 化 的 《 想 品 德 》 堂 , 顺 应 新 课 改 , 动 和 发 挥 学 生 思 课 是 调 主体 性 的 多 样 化 的 学 习 方 式 , 让 《 想 品 德 》 堂 回 归 生 活 是 思 课 的必 然 要 求 。 怎样 “ 课 堂 焕 发 出 生 命 的 活 力 ” 在 《 想 品 德 》 中 体 让 , 思 课 现“ 活化” 生 的理 念 . 高 课 堂 的生 活 质 量 , 足 学 生 对 “ 种 提 满 各 生 活 的关 切 ” ?笔 者 认 为 可 以从 以下 几 个 方 面来 着 手 实 施 。 教 师 定位 : 听 与 共舞 。 倾 从 本 质 来 看 , 堂 教 学 意 味 着 师 生 间 的 交 往 , 味 着 人 人 课 意 参 与 , 等 对 话 。然 而 , 传 统 的 课 堂 教 学 中 , 生 之 间 实 际 平 在 师 上 是 一 种 不 平 等 的关 系 。 教 师 不 仅 是 教 学 过 程 的 控 制 者 、 教 学 活 动 的组 织 者 、 学 内容 的制 定 者 和 学 生 学 习 成 绩 的评 判 教 者 , 且 是绝 对 的权 威 。由 于对 教 师 “ 威 ” 过 分 强 调 , 常 而 权 的 通
让课堂回归生活——浅谈思品课生活化教学三部曲
相 互讨论 , 到这种 情况该 怎么办? 讨论 中 : 碰
有同学说 :上街 乞讨 的人不一 定是残 疾人 ,是好 吃懒做 的人 “
就不应 该给钱 。 ”
生活 调查 。 学生 通过借 助 已有的道德 经验 , 让 为直奔 主体 教材 的学
习“ 路搭 桥” 为实现课 堂的道 德认知 教学 目标起 到铺垫 作用 。 铺 ,
举 了一些 生活 实例 ,展 开 了激烈 的讨论。一 个男 同学说 :通过 学 “
习。 我知 道 了关, S 帮助残疾 人是一 种美好 的道德 行 为。 UD 可是 有一
天下 午放学 , 在路 上碰 到 一个 年龄 不那 么大 , 裳很破 旧 , 衣 走路 一 拐一拐 的叔叔 , 端着 一只碗 , 向过路 人乞讨 。 看他很 可怜 , 给 了 我 就
二、 注重 剖析 和体 验 生活范 例 , 发学 生 的道德 情 感 , 奏课 激 齐 中第二 曲 育 情悟 理是 思 品课 达成 教 学 目标 最 重 要 的也 是 最 关键 的 环 节。 因为“ ” 通 向“ ” 情 是 理 的桥梁 , 情” “ 又 是学生 “ ” 行 ” “ 和 理” 知 “ 统
他 一元钱 。后 来我听 爸爸说 , 那个人 并不残 疾 , 实是个 好 吃懒 做 其 的人 。 不值得 同情 , 且说不 应该给 他钱 。 师您 说我做 的对 吗? 而 老 今 后 碰到 这样 的情况该 怎么做 呢? 这是 一个 紧密联 系社会生 活实际 ” 的两难 问题 。针对学 生列举 的这个 “ 疑难 ” 问题 , 我是这 样处理 的 ,
识 的 目的。
摘
要 : 文根 据 新课标 提 出的 , 本 重视 思 品的 实践性 , 阐述 了
思品教 学“ 生活化” 的意 义, 并结合 笔者 思品教 学 实际 , 三大 方面 从 对思 品教学 生活化进 行 了探 索 : 生活 , 有 才有 正确 , 才有能 力 , 才有
如何让《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回归生活
具有重要的价值。课程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 , 反映学生的需求。小 大 , 有些孩子容易感 冒 、 咳嗽 、 发烧 , 甚至 由流感病毒引起急性 呼吸
学生 的特点是 : “ 告诉我 , 我会忘记 ; 给我看 , 我会 记住 ; 让我参与 . 道传染病而诱发肺炎或心力衰竭致 死。 小小的感 冒, 会威胁到宝贵 我才会明 白。 ” 因此 , 教学活动一定要从学生真实的生活源头出发 , 的生命 , 给许多家庭 蒙上 了抹不去 的阴影 。 观后 , 学生会产生“ 身临 营造有利的学习环境 , 引导学生用 自己的感官去认识 , 用 喜欢的方 其境 ” 的感 觉。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 大家一致认为预防 的措施 式去体验 。 以活动为纽带 , 用 自己的大脑去思考 , 用心灵去感悟 。 只 是 : 平时要讲究卫生 、 多喝水 、 不挑食 、 多吃水果蔬菜 、 通风换气 、 注
关键词 : 认 识社 会 ; 体验和感悟; 回 归生 活
《 品德 与生活 ( 社会 ) 》 课程 基本理念告诉 我们 : 帮助学生参 与 快乐 , 争取 为学 生提供多样化 的生活体验空间和社会实践的机会。
社会 、 学会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 学生 的生活及其社会 化需 求是课程
例如 , 在教学二年级上册《 秋天的保健》 一课 时, 为 了让学生更
、
创 建平 台收 集 调 查 , 使教 学 源 于 生活
可见 , 教师只有在课 堂上 , 努力创设一些生 动有趣 的 、 学生 比 形成 良好 的品德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课程 。 对小学生来 说 , 他们 较 喜欢 的生 活情景 , 激起 学生的积极热情参 与其 中 , 才能在 教学 中
的启蒙教育课程 , 是一 门从学生社会生活实际 出发 , 旨在促进学生
让《道德与法治》课堂“回归生活”
让《道德与法治》课堂“回归生活”道德与法治是每个公民都应该关心的课题,它不仅是学校教育的内容,更是贯穿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价值观念。
在当今社会,人们似乎越来越远离道德与法治,课堂教育也逐渐脱离了生活。
为了让《道德与法治》课堂“回归生活”,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使之更加贴近日常生活,更能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积极践行道德与法治的理念。
我们需要重新审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设置。
当前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大多专注于法律知识和道德原则的讲解,而缺乏真实生活案例的引导和讨论。
为了使课堂回归生活,我们需要将课程内容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和现实问题进行讲解和讨论。
针对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道德和法治问题进行讲解,并引导学生思考和提出解决方案。
还可以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到课堂上进行真实案例分析和讨论,使学生能够从实践中了解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和应用方法。
我们需要重新审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方法。
当前的教学方法大多以讲授为主,缺乏互动和参与的环节。
为了让课堂回归生活,我们需要引入更多的互动教学和实践教学方法。
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就具体问题展开讨论和合作,培养他们的道德判断和法治意识。
还可以通过模拟法庭、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法治的力量和道德的责任。
这样一来,学生在参与实践中将更加深刻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也能够在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和思维方法。
除了课堂教育的改革外,我们还需要鼓励学校在校园日常管理中加强道德与法治的教育实践。
学校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它所传递的道德与法治观念对学生的影响尤为重要。
学校可以通过建立和完善校规校纪,设计并实施相关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在校园生活中积极践行道德与法治的理念。
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引导他们从实践中认识到道德与法治对社会的重要性;也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各类竞赛活动,让他们在竞争中学会遵守规则和尊重对手。
让《道德与法治》课堂“回归生活”
让《道德与法治》课堂“回归生活”一、课堂教育的重要性1.1 引导学生正确树立道德观念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应该通过案例分析、互动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正确树立道德观念,让他们明白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实际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做一个守法守纪的好公民。
1.2 帮助学生理解法律的重要性法律是社会秩序的重要保障,它约束着每个公民的行为。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应该帮助学生理解法律的重要性,让他们明白不遵守法律会带来的严重后果,从而自觉遵守法律,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守法守纪。
1.3 培养学生的审判能力道德与法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会受到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道德与法治的内涵,培养他们的审判能力,让他们学会分辨是非曲直,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
二、课堂“回归生活”的重要性2.1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育中,只有理论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样至关重要。
《道德与法治》课堂需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引导学生将所学的道德与法治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2.2 强化学生的生活教育生活是教育的最好课堂,而道德与法治的教育也需要“回归生活”。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学习之余,通过观察身边事物、分析真实案例等方式,了解道德与法治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强化学生的生活教育。
2.3 培养学生的自觉遵守规则通过“回归生活”的教育,学生能够更好地意识到道德与法治对他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他们能够自觉遵守学校纪律、家庭规矩等,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做一个守法守纪的好公民。
结语:教育是一项非常严肃的事业,尤其是在《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育中更是如此。
我们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长能够重视《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育,引导学生正确树立道德观念,理解法律的重要性,培养审判能力,并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使之“回归生活”,让学生能够真正意识到道德与法治对他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做一个守法守纪的好公民。
让《道德与法治》课堂“回归生活”
让《道德与法治》课堂“回归生活”
首先,对于学生来说,希望“回归生活”实际上就是让他们能够将课堂学习和自己的
生活经验结合起来,更好地理解道德和法治的实际应用。
为此,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
式实现:
一、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一种以实际问题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问题的教学法。
可以通过一些生动的案例,引发学生对于道德原则和法律规定的探索和理解,帮助学生看
到这些概念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场景。
二、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一种真实场景的亲身体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理解法律和道德原则。
比如,带学生到法院观察庭审过程,或者到社区服务中心参与志愿
服务等,都是很好的社会实践形式。
三、知识问答。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采用知识问答的方式,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忆和
总结前面的学习内容。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言,分享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法律和道
德问题,并让教师或同学进行点评和规范化的解答,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
此外,还可以通过人文关怀的方式,让课堂更加贴近生活。
比如,请一位专业律师或
者法官到课堂上演示如何处理案件,或者邀请一位心理医生为学生讲解心理健康知识等。
这些与生活紧密相连的课程内容,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更能够加深
他们对道德和法律的理解和感悟。
总结来说,让《道德与法治》课堂“回归生活”,需要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从而提高道德素养和法治
意识。
同时,注重人文关怀,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成长问题,更能够让课堂更加贴近生活,使学生受益匪浅。
让道德与法治课堂回归生活
让道德与法治课堂回归生活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中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法治观念,帮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行为准则。
随着社会变革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学生们的学习重心往往被更加应试和知识导向的科目所占据,导致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忽视。
为了让道德与法治课堂回归生活,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加强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和实践性。
道德与法治课程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感受到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
在课堂上学习关于诚信的知识后,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社会上去开展一些诚信宣传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诚信的重要性。
这样做不仅能使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更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教师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因素,他们的教学水平将直接影响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效果。
学校需要通过不断的培训和学习,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把握课程的教学要点,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
学校也可以邀请相关领域专家来给学生进行讲座或者举办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们能够从专业人士身上汲取更多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督促。
学校应该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和行为规范,不仅要在课堂上进行理论教学,更要注重在学生日常生活和行为上进行引导和监督。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一些道德与法治主题班会、演讲比赛、故事分享等活动,让学生们在这些活动中真正体会到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力量。
学校也可以加强对学生行为的监督和规范,及时进行奖惩,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从而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加强家校合作,形成合力。
学校和家庭是学生成长的两大重要环境,只有学校和家庭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
学校和家庭需要加强沟通和合作,形成良好的合力。
学校可以加强和家长的互动,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形式,向家长们宣传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们积极参与到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来。
走进课堂 回归生活
走进课堂回归生活生活节奏逐渐加快,人们的压力也随之增大。
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往往忽略了最基本的东西,比如回归生活,回归课堂。
课堂不仅是学习的地方,更是思想的交流和生活的指引。
本文将探讨走进课堂回归生活的意义和方法。
一、意义1.1 增进知识课堂是学习的重要场所,通过课堂学习能够增进知识。
知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够不断充实自己。
1.2 拓宽视野课堂上学习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思想和观点。
在课堂上,可以接触到不同的思想和观点,从而拓宽自己的视野,开拓自己的思维。
1.3 增强社交在课堂上,能够结交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增强社交。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
1.4 提高自律课堂上的学习需要严格遵守规定,这也对自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通过课堂学习,可以提高自律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5 塑造品格课堂是塑造品格的重要地方,通过课堂的学习,可以培养自己的品德。
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同学交流,都是塑造品格的重要因素。
二、方法2.1 保持好奇心保持好奇心是走进课堂回归生活的重要方法之一。
好奇心能够让人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生活的热爱。
在课堂上,应该主动提问,积极参与,保持好奇心,才能够真正回归生活。
2.2 多角度思考多角度思考是走进课堂回归生活的另一个重要方法。
在课堂上,应该学会以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接受不同的观点和思想。
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
2.3 注重实践注重实践是走进课堂回归生活的另一种重要方法。
课堂上的知识如果不加以实践,往往会变得枯燥和无味。
在课堂上应该注重实践,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才能够真正回归生活。
2.4 学会表达学会表达是走进课堂回归生活的一种重要方法。
在课堂上,应该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分享。
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积极地参与到课堂生活当中。
三、结语走进课堂回归生活,不仅是学习的需要,更是生活的需要。
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才能够真正回归生活。
让道德与法治课堂回归生活
让道德与法治课堂回归生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道德与法治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
在现实生活中,社会道德和法治意识的落实却并不尽如人意,导致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矛盾。
面对这些问题,让道德与法治课堂回归生活成为了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如何更好地回归到生活中,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一、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法制观念的重要途径,也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学生们可以学习到国家法律法规、道德准则和公民素养等知识,培养正确的法治观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提升社会责任感和公德心。
从而,构建和谐、文明的社会环境。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不仅限于课堂传授知识,更要让其回归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成为学生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
现实情况是,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在学校课堂上停留,而没有真正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中去。
一些学生在课堂上对于法律法规和道德准则的学习可能会感到枯燥乏味,很难形成深刻的印象和确定的行为准则。
在学校之外,很多学生在面对现实生活中的诸多矛盾与问题时,往往会忽略法律和道德的规范,以自己的意愿为准;社会风气恶劣,缺乏善良之风,执法者不严,执法标准不统一,法治观念普遍较弱,这一系列的问题都使得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成果难以发挥最大效果。
为了让道德与法治课程真正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中,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途径。
学校应该加强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增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
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教育,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活学活用,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法治和道德的力量,从而深刻理解和认同这些准则。
学校还可以加强对学生的法治宣传教育,通过举办讲座、征文比赛、主题班会等等方式,更加形象生动地传达法治知识。
学校还可以通过加强与社会相关部门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法治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法制观念。
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
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人们的教育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
传统的课堂教学越来越多地被电子教学和在线教育所取代,学生们在屏幕上获取知识已经成为一种常态。
同时也有不少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开始反思这种教育方式的局限性,呼吁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回归到更加丰富、实景的学习环境中去。
生活是最好的课堂。
人们在生活中会不断地接触新的事物,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这些都可以成为学习的素材和资源。
在生活中学习,是一种更加贴近人们日常生活、更加贴近实际的学习方式。
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意味着将教育的重点重新放回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贴近真实的情境,更加贴近实际的需求。
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需要立足于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是围绕着课本和教学大纲展开,学生需要按照既定的学习计划和内容进行学习。
这种教学方式往往会使学习变得枯燥和乏味,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随之下降。
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就意味着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和需求,灵活地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更加愿意去参与学习。
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需要借助真实场景和实践环境。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是在封闭的教室里进行,学生们只能通过书本和讲义来获取知识。
而现实生活中的知识和技能往往是需要在实际情境中才能够真正掌握的。
教育工作者应当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在真实的场景中感受和体验,从而让知识更加具体、更加生动。
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需要借助社会资源和专业导师。
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而且拥有丰富的社会资源和专业导师。
教育工作者可以借助这些资源和导师来组织学生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接触和了解更多的社会知识和技能。
这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明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
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需要借助现代科技手段。
虽然要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但是现代科技手段依然是不可或缺的工具。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组织和管理课堂教学活动,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取知识和信息。
让《道德与法治》课堂“回归生活”
让《道德与法治》课堂“回归生活”【摘要】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我们应该让课堂“回归生活”,将道德与法治的理论知识贯穿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课堂内容设计应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道德与法治的问题。
通过生活案例分析,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更深刻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
提高学生参与度是关键,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案例研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效果评估是必不可少的,可以通过考试、问卷调查等方式评估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掌握程度。
课堂反思是不可或缺的环节,教师需要及时总结课堂教学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让课堂“回归生活”,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道德意识和法治精神。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内容设计、案例分析、学生参与度、教学效果评估、课堂反思、引言、结论。
1. 引言1.1 引言在当今社会,道德和法治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出来。
在教育领域中,有时候我们会发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学生们对于这门课的兴趣不高,课堂内容往往过于抽象,缺乏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如何让《道德与法治》课堂更加贴近学生生活,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设计更具体、更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内容,结合生活案例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课堂效果,并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和反思。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希望能够让《道德与法治》课堂“回归生活”,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加深刻地理解道德和法治的重要性,并将这些价值观融入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去。
让《道德与法治》不再只是一门枯燥的课程,而是真正能够影响学生成长和未来的重要学科。
2. 正文2.1 课堂内容设计课堂内容设计是《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为了让课堂回归生活,我们需要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生活的内容和案例。
我们可以选择一些热点社会问题或者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困境作为课堂讨论的话题,让学生通过分析、讨论和思考,深入了解其中的道德和法治原则。
课堂因回归生活而绽放光彩
课堂因回归生活而绽放光彩走进崂山区第二实验小学的大门,便会被墙上的一行大字所吸引“让生活走进学校,让教育回归生活。
”这便是学校的办学理念。
每当双目触及这几个大字,我的思绪就会飘出很远……究竟怎么才能让“教育回归生活”呢?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不禁联想到了我们的语文教学。
记得《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所不有。
”浙江省东阳市特级教师卢雁红也在《语文生活化教学的认识与实践》一文中提出了生活化教学的观点。
她说:“所谓生活化教学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的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我逐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了生活化教学的一点尝试,例如:1创设生活情境,体验课文内容如在学习《小松树和大松树》一课时,最后一句“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惭愧的低下了头”,教学中抓住“惭愧”一词创设一个生活情境,让学生以表演的方式说说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后会说什么?同学们联系日常的生活经验,纷纷发表他们的见解,如:“谢谢风伯伯,是您让我明白,我能看的远,是大山的功劳啊!实际上,大松树比我高多了。
”“大松树,对不起,我刚才太不礼貌了,我以后再也不能看不起别人了。
”……通过表演,学生轻轻松松的就达到了真正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
2通过生活实践,感悟课文思想脱离了生活实践,知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对课文思想的真正理解还不是最终目的,能将所学应用于生活,尤其是创造性的应用,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而实践是达到这一目标的基本途径。
在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进入生活角色,在生活实践中进一步感悟课文思想。
让课堂回归生活,提升学生能力
让课堂回归生活,提升学生能力严绍贤“教育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最终归宿。
”这就意味着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在于要培养出会生活,会适应社会变化能力的人,要求培养出的学生能适应社会发展并与社会和谐相处,这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追求的结果。
这就要求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将学生学习的课本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使学生在生活化课堂中与世界沟通,让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升能力。
新课程以广阔的自然和社会作背景,与社会实际有着广泛联系。
在平时教学中,我着重从两个方面让课堂回归生活,从而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一、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生活体验中提升觉悟,发展能力。
生活是教育的基础,同时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原动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应善于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生活化的学习过程。
那么,在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引领学生关注生活,促使学生积极去体验呢?1、生活典故巧导入,抢先抓住学生注意力,激活学生学习兴趣。
比如学习必修四第一课时,我先向学生讲述了公孙龙“白马非马”和周恩来总理巧答外国记者的问题的故事,学生因此得出结论:哲学不神秘,它就在生活中;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问题。
带着对“哲学”的“好奇”与“崇拜”,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就被带到课堂中了,同时也激发了他们进一步探究的兴致。
2、生活化课堂巧设计,让学生“亲临其境”,围着一条主线探究到底。
美国教育教学中流行这样一句话:我听了,我忘了。
我看了,我知道了。
我做了,我懂了!这句话告诉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应充分考虑学生,不能让学生成为听众,应组织他们多看,多做,多参与合适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反复亲历体验的过程。
比如高一经济生活中关于“影响价格的因素”的教学,我设计了几个贴近生活的环节。
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
力 , 能力化为活动的动力 , 于整体的提高 、 将 有利 个性的发展。
课 堂教学 回归生活世界 ,不仅让课堂增添生 活气息和生 活的趣味 , 重要的是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 , 尊重 他们 的人格和选择 , 让学生掌握主动学习的机会 , 让学 生通过 自己 的切身体验 , 领悟到生 活所蕴含 的道理 , 通过对 生命 的参 与 , 主体性的发挥 与发展 , 实现学会学习 、 学会生活 、 学会 做人 , 从 而加强教育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真正实现教育特别 是教学活 动对人 的生命与生活质量的提升和完善 。
该起到 投石激浪 , 推波助澜的作 用 , 让学 生展开激烈 讨论 , 在 讨论中互问 , 与教师对问 , 使语文教学 真正 呈现 自立、 合作 、 探
2 . 难题中的问题 。教【 设计提问要能激 发学 生积极 思维 , J 币 过大、 过深 、 过难的问题 , 全班站起来一大片谁也回答不 了。 最 后只好教师自己回答 , 虽然 在形式上完成了提问过程 , 实 这 但 际只是在学 生的陪衬下表 演了一下教 师的高明 , 过小 、主体意识本应该 得到
最充分的体现 , 而在生活世界理论的审视下 , 却呈现诸 多的弊
端。当今课堂教学最大的弊端就在于知识 的凸现和人的缺失。
学经验摸索出的方法 。我认为 语文快餐 是语文教学的一道
靓丽的风景线。它贯穿于我近年 的教学过程中 , l 吸弓着学生走 进语文知识的殿 堂, 自主学习 、 是 自主发展 的良好体现。 对于教材中的语文活动 , 是集 中搞还 是分散搞 , 我灵活掌 握 。同 门 个个是积极有序地 精心安排 , 热情地为大家送去别 具风 味的 快餐 ” 看着 同学们 津津有 味地 品尝着 自己 的 , 杰 作 小主人更 是格外的欣慰 , 以说 , , 可 每节课下 来 , 同学们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课堂回归生活
新课程《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已如火如荼地开展了,我们对于新课程的认识也逐渐由最初的迷茫、无措而在实践中逐渐清晰、丰满起来。
之所以要对小学品德教学进行新课程改革,无疑是因为多年来我们的品德教育工作虽然备受重视,各级教育部门也花了大力气,但是德育的实效性一直不太理想。
因此,这一次的改革势在必行。
如何才能真正有效加强德育的实效性呢?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在这一次实施新课程的尝试体验中,我认识到品德教学“回归生活”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和重要举措。
而要使品德教学“回归生活”,教师注重细节无疑是落实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根本。
一、品德培养,回归生活
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其源于生活又以生活为归宿。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思想品德课堂原本是一个被师生所共同拥有的生活世界,体现着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
然而,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堂却过于理性化,片面强调道德观念的灌输和道德行为的训练,忽视了学生自由自觉的活动,疏离了学生的的现实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达成。
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而生活又是细节合成的。
所以,构建生活的课堂,注重细节,对师生关系、课程教材、教学活动进行意义重构,是深化思想品德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二、关注生活,细节入手
相信老师们,特别是班主任老师,对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肯定是深有感触。
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决不是一蹴而就,靠我们讲些大道理就能有成效、有收获的;而要靠老师们做一个生活上、工作上的有心人,以身作则,不厌其烦地、周而复始地,并且巧妙地引导学生。
儿童思想道德教育要“儿童化”,一切工作都要从孩子的年龄、心理以及思想上的特点出发,以儿童化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对他们进行具体、形象、直观的引导,达到“天时地利人和”之境界,使之耳濡目染,心悦诚服,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
而“天时地利人和”并非可以信手拈来,只要有一点时机的不成熟,都会导致失败。
新接班,我发现学生爱关注身边的“坏人坏事”:某某骂我打我了,某某洗手没关水龙头……但是他们不会发现某某帮同学关掉了水龙头,某某安慰了同学、照顾了同学……孩子们不会发现身边的好事,不会寻找身边的快乐。
于是,我针对这个现象开展了“分享快乐”的活动。
我打印了一张表格,每天利用谈话课时间请孩子们把自己发现的能带给大家快乐的事讲给全班同学听,凡是和大家分享快乐的同学以及事例中涉及到的令大家觉得快乐的人物都在表格里,他们的名字后面打上红五星。
一段时间下来,孩子们乐在其中。
有几次没有分享快乐,他们就追着我问:“今天什么时候分享快乐?”、“今天还没分享快乐呢!”……
正确的生活态度是一个人品德培养中最基本的,与其做一个整天怨天尤人的人,不如学会换个角度看世界,乐观地面对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享受生活。
三、以身作则,细节导行
记得在师范读书时,老师曾在课堂上举过一个生动的例子,说是一个态度非常认真的老师上课,课前把课堂上要用的卡片都准备妥当了,上课的时候,却一边贴卡片,一边随手把双面胶的废纸丢到了地上——再精彩的设计,在这一刻,全部一文不值了。
一个小小的动作,可以毁了你精心设计的课堂。
当时我们一笑了之,但我心里一直牢记着这个事例,从此,就特别留意自己的一举一动。
四、道德形成,细节升华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班级学生,乃至一个学校的学生,一个国家的公民素质的直接体现。
道德的形成不一定是看轰轰烈烈的大事,往往是细微之处见大局。
思想品德教育,特别是我们小学的思想品德教育,其实是贵在坚持,把习惯当作道德教育的重点,重视习惯的力量。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养成良好的习惯,往往比仅仅知道一些道理,对其一生的影响更大。
从看起来不起眼的小处着手,小到离开座位放好凳子(自动翻起的椅子用手挡一挡);踩过的椅子记得擦干净(最好踩自己的椅子);下雨天乘车逛超市记得带个塑料袋盛起来,避免把伞上的水弄到别人的衣服上……从细节入手,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