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实验报告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实验报告》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活动二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实验报告》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活动二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eb59667fb9f3f90f77c61b06.png)
活动二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日期:____年____月____日小组成员:_____________探究准备一、探究目的1.培养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2.通过探究实验,了解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二、材料用具实验中可能用到的实验材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中可能用到的实验用具是:。
探究过程一、提出问题馒头或米饭在口腔内经过细细咀嚼后,其中的淀粉是否发生变化呢?二、作出假设馒头、米饭中含有的淀粉是没有甜味的,在这个事实的启发下,你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制定计划本实验___ ______(填“需要”或者“不需要”)对照实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小组讨论,制定的实验计划如下:1.取两支试管,用标签编号为1、2。
分别向两支试管中注入mL淀粉液。
2.向1号试管中注入mL唾液,向2号试管内滴入mL清水。
分别振荡,然后同时放入盛有37°C左右的温水中,分钟后同时取出两支试管,冷却。
3.向冷却后的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入两滴。
四、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注意要设计对照实验,注意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处理条件。
2.搜集唾液之前要先用清水漱口。
五、进行实验按照所制定的计划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六、实验结论与分析认真记录和分析探究的过程和结果,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实验结果加以比较,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 __ _ 。
七、交流与分析将本小组设计的探究方案和所得实验结果同其他小组交流,分析各种探究方案的优缺点。
综合其他小组的实验结果加深对唾液在淀粉消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的认识。
八、疑惑与讨论1. 本组的实验成功了吗?如果没有成功,分析讨论失败的原因是什么?2. 如果本组的实验成功了,想一想本组的实验是否还有不足之处?尝试改进本组的实验。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解读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dde28150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68.png)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解读
进行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是一种常见的生物学实验,旨在观察唾液中的淀粉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以下是这样一个实验的可能步骤和解读:
实验步骤:
1.准备样本:准备含有淀粉的食物样本,如饼干、面包或淀粉溶液。
将样本分成几组,每组分配相同的淀粉含量。
2.采集唾液:请志愿者吃一小块无味的棉花或咀嚼无味的口香糖,以促进唾液分泌。
然后使用吸管或无菌棉签等工具采集一定量的唾液,并将其加入到淀粉样本中。
3.控制组:设置一个对照组,只将含淀粉的样本加入到试管中,不加唾液。
4.反应时间:将所有试管放置在37摄氏度的恒温水浴中,观察反应一定的时间,通常为10分钟至30分钟。
5.添加碘液:在反应结束后,为了检测淀粉的消化情况,向每个试管中加入碘液。
碘液在存在淀粉时呈现蓝黑色,而在淀粉被消化后呈现黄色或无颜色。
6.观察结果:观察每个试管中的颜色变化,记录下淀粉消化的情况。
解读实验结果:
对照组:对照组中的样本只含有淀粉,没有唾液。
因此,如果淀粉被消化,添加碘液后颜色会变为黄色或无颜色;如果淀粉未被消化,则颜色仍然是蓝黑色。
实验组:实验组中的样本含有淀粉和唾液。
如果唾液中的淀粉酶起作用,能够将淀粉分解成糖类,那么在添加碘液后,颜色会由蓝黑色变为黄色或无颜色。
比较结果:通过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比较,可以确定唾液中的淀粉酶是否起到了消化淀粉的作用。
如果实验组中的样本颜色变化,而对照组中的未变化,那么可以确认唾液中的淀粉酶确实起到了消化淀粉的作用。
这个实验可以帮助理解唾液在食物消化过程中的作用,以及淀粉消化的过程和机制。
《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文档
![《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04bea71b866fb84ae45c8dd2.png)
注:请同学们认真预习实验报告单,本次实验将成为你成长和进步的真实记录。
你们准备好了吗?
相信你们一定能完成本次探究实验,预祝你们取得成功。
评价设计说明:
《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是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八章第二节的学习内容。
活动要求是:通过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了解唾液淀粉酶的作用,理解食物从口腔开始消化的知识。
同时培养学生的设计、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本次探究实验需要教师引导的是:如何设计对照实验组,如何有效采集足够的唾液,如何恒温加热,如何鉴别淀粉等。
学生能否顺利完成本次实验取决于实验前是否对方案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因此本次设计评价表综合利用评价的主体性策略、形成性策略、全面性策略、和评价方式多元化策略,针对探究性实验的基本步骤,在实验中设置自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以及自我反思,既发挥评价的学习指导作用,同时又发挥评价的反馈的作用。
探究实验报告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探究实验报告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289de87eaaea998fcc220e98.png)
探究实验报告:
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一、提出问题:
吃馒头或米饭的时候,如果咀嚼的时间长了,会觉得有甜味,而馒头和米饭里面并没有放
糖,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哪种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导致的呢?
二、做出假设:
馒头或米饭中的成分主要是淀粉,淀粉是没有甜味的。
咀嚼馒头或米饭的时候,主要发生的变化是馒头或米饭被嚼碎了,和唾液混合在了一起,是否是唾液的作用导致米饭或馒头中的淀粉变成了别的物质,因此馒头或米饭变甜了呢?
三、设计实验方案:
1、根据假设,要模拟人的口腔中的环境,如口腔中(人体)的温度,唾液等,以及能检
验淀粉是否发生变化的装置和药品等。
还要设计一个对照组,即除了要检验的因素(唾
液)不同外,其他实验因素完全相同,从而检验出是否是唾液的作用导致。
2、材料用具:淀粉、试管、烧杯、温度计、碘液、清水、开水等。
四、实施实验方案:
实验组:漱口,取唾液,将适量唾液装入试管,加入淀粉糊,混合均匀对照组:将与实验组等量的清水装入试管,加入淀粉糊,混合均匀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试管同时放入37度的水中,放10分钟左右。
五、分析实验现象:实验组的混合液不变蓝,说明已经没有淀粉,对照组的条件和实验组的变蓝,说明有淀粉,两组的唯一区别是实验组的混合液中有唾液,说明是唾液使淀粉发生了变化。
六、得出结论:唾液中的物质可以使馒头或米饭中的淀粉变成有甜味的物质,比如可能是变成了糖等。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报告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cf2f241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50.png)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报告
提出问题:
不加糖馒头在口腔内咀嚼后感觉有甜味,其中淀粉时候发生变化呢?
做出假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实验步骤:
1.清水漱口,用干净小烧杯取5ml唾液。
2.取两清洁试管,编号1,2,在1,2号试管中加入少量淀粉液2ml,1号中加2ml唾液,2号加2ml清水,向两试管中滴入两滴碘液,轻轻震荡试管,混合均匀。
3.用试管夹夹住试管,做好小组标记,于37℃水浴锅加热10分钟。
取出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
得出结论:
1.比较1.2号试管实验现象,能够得出什么实验结论?
完成讨论题:
1.为什么取唾液前要漱口?
2.为什么试管要震荡?模拟口腔中什么的功能?
3.为什么要设置2号组实验?起什么作用?
4.为什么要37℃加热?不加热会怎么样?。
淀粉的消化实验报告
![淀粉的消化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e0c846e02d276a201292e2a.png)
淀粉的消化实验报告篇一:七年级生物实验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课题: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年级:七年级一、教学目标1、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2、说明在口腔内发生的消化作用类型。
二、教学重点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三、教学难点认识酶在消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四、课型探究性实验五、课前准备提出问题:馒头或米饭在口腔内经过细细咀嚼后,其中的淀粉是否发生变化呢?假设:馒头、米饭中含有的淀粉是没有甜味的。
在这个事实的启发下,你组作出的假设是:六、实验材料、用具馒头、清水12实验报告实验时间:班级姓名实验名称: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器材:试管,温度计,唾液,面粉,碘液,滴管,量筒,37℃温水。
实验步骤:1、首先将面粉加水稀释成溶液状,静置一会儿。
2、取两只洁净的试管分别编上1、2号,在1号和2号试管中分别加入2毫升淀粉液。
3、在1号试管和2号试管中分别加入1毫升清水和唾液,然后摇匀。
4、将两只试管同时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5至10分钟后取出,各加入2滴碘液,摇匀,观察颜色变化,发现1号试管中溶液变蓝,2号试管中溶液不变蓝。
结论: 1号试管中滴加碘液溶液变蓝,说明清水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2号试管中滴加碘液溶液不变蓝,说明淀粉被唾液分解而不存在了,由此可知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实验报告实验时间:班级姓名实验名称: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器材:试管,温度计,唾液,馒头,小刀,碘液,滴管,量筒,37℃温水。
实验步骤:5、取新鲜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A、B、C三小块,将A块和B块分别用刀细细地切碎拌匀,C块不做任何处理。
6、用清水漱口,在口内含一块消毒棉絮约一分钟后,用干净镊子取出棉絮,将棉絮中的唾液挤压进小烧杯中。
7、取三只洁净的试管分别编上1、2、3号,在1号试管中加入馒头碎屑,然后加2毫升唾液并搅拌均匀。
在2号试管中加入馒头碎屑,再加入2毫升清水搅拌均匀。
在3号试管中加入馒头块后加入2毫升唾液。
生物实验报告《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生物实验报告《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52b5d727f46527d3240ce0a9.png)
WORD 格式可以编辑
专业资料整理
生物实验报告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班级_________组别_________日期_________指导老师_______
实验目的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材料用具:
一次性漱口杯、凉开水、脱脂棉、小烧杯、量筒2支、试管2支、试管架、1%淀粉溶液(煮沸配制)、滴管、碘液、酒精灯、烧杯、温度计、石棉网、铁架台、火柴(或恒温水浴锅)
实验步骤:
1.准备
①用凉开水将口漱净
②收集唾液:口含一团脱脂棉,片刻后用镊子将脱脂棉取出,将其中的唾液挤到小烧杯中备用
2.设计并实施实验
③用量筒分别量取2ml 淀粉溶液,分别注入1号、2号试管④用量筒分别量取2ml 清水和2ml 唾液,分别注入1号、2号试管⑤充分振荡两支试管,放入37℃温水中水浴约5—10
分钟,同时取出两支试
管,稍冷却
⑥向两支试管内各滴加 2滴碘液,振荡后观察实验现象
3.记录实验 记录实验结果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5.结束实验 整理和清理实验仪器和实验台
实验报告:
请完成下列表格
现象
淀粉检验 结论 材料 实验前 预期结果 实验后
实验组
淀粉液+唾液
对照组
(
)+ ( )。
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的实验
![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的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64cf4226ed630b1c59eeb535.png)
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的实验
(第一课食物到哪里去了)
实验类型:演示实验
实验材料:两支试管、淀粉液、37℃的温水、水槽、滴管、碘酒。
实验步骤:
1、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其中一支加入少量唾液,并摇匀。
2、将两支试管放入37℃的温水中。
3、过一会儿,分别往两支试管中滴入2-3滴碘酒。
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加入唾液的试管中没有什么变化,没加入唾液的试管中的淀粉呈现蓝色。
实验结论淀粉在唾液的作用下已变成了其他的物质,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注意事项:
1、保持试管的水温在37℃左右,唾液发挥正常的消化作用。
2、加入碘酒后摇匀。
链接:
1、由于淀粉具有遇到碘酒变蓝的性质,所以没加唾液的试管中淀粉变蓝。
而加入唾液的淀粉液中的淀粉,被唾液中的酶分解成了麦芽糖,所以没有变蓝。
2、如果淀粉没有完全反应,则会显蓝色,但比未加唾液的试管中淡。
七年级生物实验_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七年级生物实验_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c0f2339d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89.png)
一、实验目的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了解消化系统中唾液的重要性。
二、实验原理淀粉是一种复杂的多糖类物质,而唾液中含有一种消化淀粉的酶,唾液淀粉酶。
唾液淀粉酶可以将淀粉水解成分子量较小的麦芽糖,从而实现对淀粉的消化。
三、实验器材试管、试管夹、滴管、滴管架、白糖溶液、盐水、淀粉溶液、硫酸铜溶液、酒精、火柴、滴漏、移液管、显微镜、玻璃棒、滤纸等。
四、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a.清洗实验器材。
b.分别准备好白糖溶液、盐水溶液和淀粉溶液。
2.实验一:观察淀粉的特性。
a.取一个小瓶,加入适量的淀粉溶液。
b.取一滴滴加玻璃棒尾端的淀粉溶液,在滤纸上滴一滴。
c.将滤纸放置于滴漏中,用酒精擦拭玻璃棒尾端的淀粉溶液。
d.静置片刻,观察滤纸上的淀粉溶液是否变成蓝色。
3.实验二:观察淀粉消化作用。
a.取三个试管,分别加入适量的淀粉溶液,并标记为“试管A”、“试管B”和“试管C”。
b.在试管A中加入适量的白糖溶液。
c.在试管B中加入适量的盐水溶液。
d.在试管C中加入适量的唾液,通过滴管加入,然后立即加入相同的淀粉溶液。
e.摇匀试管A、B和C,然后放置一段时间。
f.取出试管A、B和C,用试管夹夹住试管,观察淀粉的消化情况。
4.实验三:观察淀粉消化的细胞学现象。
a.取一滴入玻璃盖上的淀粉溶液,滴到显微镜玻片上。
b.立即加入相同量的唾液,用玻璃棒快速搅拌,然后用滴管向混合液中加水。
c.用显微镜观察并描摹淀粉消化过程中的细胞学现象。
五、实验结果1.实验一:淀粉测定:淀粉溶液在加入硫酸铜溶液后,变成蓝色。
2.实验二:观察到试管A中的淀粉完全消化,变成透明液体;试管B 中的淀粉未发生消化,保持原来的状态;试管C中的淀粉部分消化,呈现有些透明的状态。
3.实验三:观察到淀粉在加入唾液后快速溶解,并形成一些疏松的细胞学结构。
六、实验讨论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实验一的结果表明,淀粉溶液加入硫酸铜溶液后会变蓝,说明该溶液中含有淀粉;2.实验二的结果表明,加入唾液的淀粉溶液发生了部分消化,而加入白糖溶液的淀粉溶液完全消化,说明唾液具有消化淀粉的作用;3.实验三的结果显示,唾液能迅速地将淀粉溶解成麦芽糖,并形成一些细胞学结构。
唾液消化实验报告
![唾液消化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1e7b073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7e.png)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验证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分解效果,并分析实验结果。
二、实验原理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它可以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麦芽糖是一种具有甜味的物质,而淀粉本身无味。
当淀粉遇到碘液时,会变蓝,而麦芽糖不会。
因此,通过观察淀粉与碘液反应的颜色变化,可以判断淀粉是否被唾液淀粉酶分解。
三、实验材料与器材1. 实验材料:馒头碎屑、唾液、清水、碘液、试管、玻璃棒、37℃温水2. 实验器材:电子天平、温度计、计时器四、实验步骤1. 将馒头碎屑加入试管A,加入2ml唾液,加入适量清水作为对照,充分搅拌。
2. 将馒头碎屑加入试管B,加入2ml清水,作为对照组。
3. 将试管A和B放入37℃温水中水浴10分钟。
4. 将水浴后的试管A和B取出,分别滴加碘液。
5. 观察并记录试管A和B的颜色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 试管A(唾液组):滴加碘液后,颜色不变蓝,说明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了麦芽糖。
- 试管B(清水组):滴加碘液后,颜色变蓝,说明清水没有消化淀粉。
2. 实验分析- 试管A中的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了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后颜色不变蓝。
- 试管B中的淀粉没有经过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仍然保持原状,因此滴加碘液后颜色变蓝。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验证了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可以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从而使得淀粉在口腔中的消化过程得以顺利进行。
七、实验反思1. 实验过程中,注意控制实验条件,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在实验操作中,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及时记录实验数据。
3. 实验结果分析过程中,要结合实验原理和实验结果,得出合理的结论。
4.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操作,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八、实验拓展1. 探究不同浓度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2. 探究唾液淀粉酶在不同温度下的活性。
3. 探究唾液淀粉酶在不同pH值下的活性。
4. 探究唾液淀粉酶对其他多糖类物质的消化作用。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fb4ca692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d4.png)
未加入唾液的淀粉样品,淀粉含量无明显变化。
结果分析
实验组淀粉含量降低,说明唾液中的 消化酶能够分解淀粉,实现消化作用 。
对照组淀粉含量无明显变化,说明没 有消化酶的作用,淀粉未被分解。
对理论的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实际应用价值
了解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有助于指导人们合理安排饮食,特别是对于糖尿病患者等需要控制淀粉摄 入的人群。此外,对于口腔健康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如唾液分泌不足或消化酶活性降低可能影响淀 粉的消化,进而影响营养吸收和口腔健康。
唾液对淀粉消化过程的调节
唾液分泌量受到神经和 体液因素的调节。
当食物进入口腔时,通 过神经反射可以刺激唾 液腺分泌更多的唾液。
此外,一些激素和神经 递质也可以调节唾液的 分泌量,从而影响淀粉 的消化过程。
除了调节唾液分泌量外 ,神经和激素还可以调 节唾液淀粉酶的活性, 从而影响淀粉的消化效 率。
05 实验设计与方法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 化作用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 引言 • 唾液的生理功能 • 淀粉的消化过程 • 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 实验设计与方法 • 结果与讨论 • 结论
01
引言
主题简介
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是生物学和生理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主题。淀粉是食物 中主要的碳水化合物之一,其在人体内的消化和吸收对于能量供应和身体健康具 有重要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D
数据收集与分析
数据收集
在设定的时间点,使用离心机将淀粉 颗粒与消化液分离,收集上清液。使 用分光光度计测定上清液中淀粉的含 量。
数据分析
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不同时间点的 淀粉含量变化,分析唾液对淀粉的消 化作用。
淀粉消化实验报告
![淀粉消化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1d5ff5c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04.png)
一、实验目的1.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2. 了解消化酶在消化过程中的作用。
3. 掌握实验设计、操作和结果分析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淀粉是一种多糖,在人体内需要经过消化酶的作用才能被分解为葡萄糖,供人体吸收利用。
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从而促进淀粉的消化。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馒头碎屑、唾液、清水、碘液、玻璃棒、试管、37℃温水。
2. 仪器:水浴锅、酒精灯、计时器。
四、实验步骤1. 将馒头碎屑、唾液、清水分别加入三个试管中,标记为A、B、C。
2. 将A、B试管中的混合物充分搅拌,放入37℃温水中水浴10分钟。
3. 取出A、B试管,分别滴加2滴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4. 将C试管中的混合物充分搅拌,滴加2滴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5. 将实验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 A试管:滴加碘液后,颜色不变蓝。
- B试管:滴加碘液后,颜色变蓝。
- C试管:滴加碘液后,颜色变蓝。
2. 结果分析- A试管:唾液淀粉酶将馒头碎屑中的淀粉分解为麦芽糖,麦芽糖遇碘不变蓝,故A试管颜色不变蓝。
- B试管:清水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淀粉遇碘变蓝,故B试管颜色变蓝。
- C试管:馒头碎屑在清水中,淀粉没有被消化,遇碘变蓝,故C试管颜色变蓝。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唾液对淀粉具有消化作用,唾液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2. 消化酶在消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是人体消化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七、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A试管颜色不变蓝的原因是什么?- A试管颜色不变蓝的原因是唾液淀粉酶将馒头碎屑中的淀粉分解为麦芽糖,麦芽糖遇碘不变蓝。
2. 实验过程中,B试管颜色变蓝的原因是什么?- B试管颜色变蓝的原因是清水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淀粉遇碘变蓝。
3. 实验过程中,C试管颜色变蓝的原因是什么?- C试管颜色变蓝的原因是馒头碎屑在清水中,淀粉没有被消化,遇碘变蓝。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5c0a5d90680203d8cf2f2403.png)
小结
根据探究实验的实验现象可以分析得出:
唾液的分泌 牙齿的咀嚼 馒头变甜与____ ______、___ ______和 舌头的搅拌 有关。 __________
吃馒头过程中产生的甜味物质是什么呢?
到底是什么物质使馒头发生了成分的改变? 唾液淀粉酶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37度温水中
试管 1 操作设计 现象 结果分析
馒头碎屑+2ml唾液 +充分 淀粉发生了变 搅拌 不变蓝 化 馒头碎屑+2ml清水 +充分 搅拌 变蓝 部分 变蓝 淀粉没有发生 变化 仍有淀粉存 在
2
3
馒头块 +2ml唾液+不搅拌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1、口腔中的什么物质使淀粉发生了分解? 唾液淀粉酶 麦芽糖 淀粉 口腔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1、馒头为什么会变甜呢? 2 1、馒头变甜是否与牙的咀嚼、 、馒头变甜与唾液的分泌有关。 舌的搅拌以及唾液都有关系呢? 2、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 作出假设 3 、如果是这样,他们各起什么 拌有关。 1、淀粉是馒头的主要成分,淀粉是没有 作用呢? 3 、馒头变甜与唾液的分泌、牙齿的 甜味的 ,淀粉分解后形成的麦芽糖有甜 制定计划 咀嚼、舌的搅拌都有关。 味。 2、淀粉遇碘变蓝,麦芽糖遇碘不会变蓝。 实施计划 3、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唾液的混合 都是在口腔中进行的,口腔的温度大 约是37℃。 分析结果 得出结论 4、设置对照试验必须遵守单一变量原 则。
牙齿的咀嚼只能使馒头变碎变细小,通过舌的搅拌可以充 2、牙齿、舌和唾液的作用,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分地与唾液混合,但并不会使其中的淀粉变成麦芽糖,这 样的消化属于物理性消化。 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它可以使淀粉这样的复杂大分子 分解为较小的分子麦芽糖温水中?为什么 要放5—10分钟?
人体口腔唾液实验报告
![人体口腔唾液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d2de570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d0.png)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唾液的基本成分和作用。
2.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3. 分析唾液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新鲜馒头、唾液、清水、碘液、试管、试管夹、试管刷、烧杯、量筒、培养皿、温度计。
2. 实验仪器:显微镜、离心机、分光光度计、pH计。
三、实验方法1. 唾液采集:要求受试者保持口腔清洁,采集唾液前5分钟不要吃东西、喝水,然后让受试者吐出唾液,收集于试管中。
2. 唾液成分分析:(1)显微镜观察:观察唾液样本中的细胞成分,如黏液细胞、唾液腺细胞等。
(2)离心分离:将唾液样本离心,取上清液进行后续实验。
(3)分光光度计测定:测定唾液中淀粉酶活性,通过测定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产生的葡萄糖浓度,计算淀粉酶活性。
(4)pH计测定:测定唾液的pH值。
3. 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1)制备淀粉溶液:将新鲜馒头切成小块,用搅拌机打成浆糊,加入适量水制成淀粉溶液。
(2)实验分组:将淀粉溶液分为三组,分别加入唾液、清水和唾液+高温处理。
(3)反应时间:将三组溶液置于37℃水浴中反应10分钟。
(4)碘液检测:向三组溶液中滴加碘液,观察颜色变化,判断淀粉是否被消化。
4. 唾液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1)温度变化:将唾液样本分别置于5℃、25℃、37℃、45℃和55℃水浴中,观察唾液pH值和淀粉酶活性的变化。
(2)pH值变化:将唾液样本分别调节至pH值为2、4、6、8和10,观察唾液pH值和淀粉酶活性的变化。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唾液成分分析:(1)显微镜观察:唾液样本中含有黏液细胞、唾液腺细胞等。
(2)离心分离:唾液样本离心后,上清液清澈,无明显沉淀。
(3)分光光度计测定:唾液淀粉酶活性为X U/mL。
(4)pH计测定:唾液pH值为Y。
2. 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1)唾液组:淀粉溶液呈淡蓝色,说明淀粉被唾液消化。
(2)清水组:淀粉溶液呈蓝色,说明淀粉未被消化。
(3)唾液+高温处理组:淀粉溶液呈蓝色,说明高温处理使唾液淀粉酶失活,淀粉未被消化。
唾液实验报告
![唾液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ee94241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2a.png)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唾液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2. 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3. 学习酶活性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唾液是由口腔腺体分泌的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其主要成分包括水、电解质、唾液淀粉酶、唾液蛋白等。
唾液淀粉酶是一种消化酶,主要作用是催化淀粉水解成麦芽糖,为人体提供能量。
酶活性是指酶催化反应的能力,其大小可用反应速率来表示。
本实验采用比色法测定唾液淀粉酶活性,通过观察淀粉与碘液反应的颜色变化来判断淀粉水解程度,进而评估唾液淀粉酶的活性。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唾液、淀粉溶液、碘液、蒸馏水、试管、移液器、恒温水浴箱等。
2. 仪器:电子天平、试管架、滴管、烧杯、玻璃棒等。
四、实验步骤1. 将唾液样品用蒸馏水稀释10倍,混匀备用。
2. 取三支试管,分别标记为1号、2号、3号。
3. 向1号试管中加入2ml淀粉溶液,2号试管中加入2ml唾液稀释液,3号试管中加入2ml蒸馏水。
4. 将三支试管放入37℃恒温水浴箱中保温10分钟。
5. 取出三支试管,分别加入2滴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6. 将颜色变化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记录淀粉水解程度。
7. 重复实验3次,取平均值。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试管号 | 淀粉溶液 | 唾液稀释液 | 蒸馏水----|------|--------|------1号 | 蓝色 | 紫红色 | 棕色2号 | 紫红色 | 暗褐色 | 红棕色3号 | 棕色 | 黄色 | 棕色2. 结果分析: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唾液稀释液中的淀粉水解程度较高,颜色由紫红色变为暗褐色;蒸馏水中的淀粉水解程度最低,颜色由棕色变为红棕色。
这表明唾液淀粉酶具有催化淀粉水解的作用,且其活性较高。
六、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将唾液样品稀释10倍?答:为了降低唾液中其他成分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2. 实验中为什么要将试管放入37℃恒温水浴箱中保温?答:因为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37℃,在37℃下酶活性最高,有利于观察淀粉水解程度。
淀粉遇唾液实验报告(3篇)
![淀粉遇唾液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526bb68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0b.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2. 掌握实验操作步骤,观察淀粉遇唾液后的变化。
3. 分析实验结果,探讨影响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唾液淀粉酶是一种消化酶,主要存在于唾液中,具有催化淀粉水解为葡萄糖的作用。
淀粉遇碘后呈现蓝色,当淀粉被唾液淀粉酶水解后,碘与葡萄糖不发生反应,因此淀粉遇唾液后的溶液颜色会发生变化。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淀粉溶液、唾液、碘液、蒸馏水、试管、移液器、滴管、烧杯、酒精灯、温度计、pH试纸等。
2. 实验仪器:恒温水浴锅、显微镜、离心机、电子天平等。
四、实验步骤1. 将淀粉溶液、唾液、碘液、蒸馏水等实验材料准备好。
2. 分别取3支试管,分别编号为1、2、3号。
3. 向1号试管中加入2ml淀粉溶液,2号试管中加入2ml淀粉溶液和2ml唾液,3号试管中加入2ml淀粉溶液和2ml蒸馏水。
4. 将3支试管放入37℃恒温水浴锅中,保持恒温。
5. 5分钟后,向3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滴碘液。
6. 观察并记录3支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
7. 分别将3支试管取出,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1号试管(淀粉溶液)加入碘液后,溶液呈蓝色,表明淀粉未被唾液淀粉酶水解。
2. 2号试管(淀粉溶液+唾液)加入碘液后,溶液颜色逐渐变浅,最终呈无色,表明淀粉被唾液淀粉酶水解。
3. 3号试管(淀粉溶液+蒸馏水)加入碘液后,溶液仍呈蓝色,表明水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唾液淀粉酶具有催化淀粉水解的作用,而蒸馏水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
此外,pH值、温度等因素也会影响唾液淀粉酶的活性。
六、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淀粉溶液与唾液的混合比例对实验结果有一定影响。
本实验中,淀粉溶液与唾液的比例为1:1,此比例较为适宜,能够较好地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2. 实验过程中,温度对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有一定影响。
本实验中,实验温度为37℃,这是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有利于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馒头唾液实验报告
![馒头唾液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f8c53e2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a4.png)
一、实验目的1. 探究唾液对馒头中淀粉的消化作用。
2. 观察馒头在口腔中变化的过程。
二、实验原理馒头主要由淀粉、蛋白质、脂肪等营养成分组成。
淀粉是一种多糖,人体在消化过程中需要将其分解为单糖,如葡萄糖,才能被吸收利用。
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可以催化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三、实验材料1. 新鲜馒头2. 唾液3. 试管4. 碘液5. 烧杯6. 量筒7. 培养皿8. 试管夹9. 试管刷10. 热水11. 温度计四、实验步骤1. 将新鲜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A、B、C三小块。
2. 取一支试管,编号为1,将A馒头屑放入试管中。
3. 取一支试管,编号为2,将B馒头屑放入试管中。
4. 取一支试管,编号为3,将C馒头屑放入试管中。
5. 取唾液,分别加入试管1、2、3中,使馒头屑与唾液充分混合。
6. 将三支试管放入烧杯中,加入热水,使水温保持在37℃左右。
7. 将试管放入温水中,保持5-10分钟。
8. 将三支试管取出,分别加入2滴碘液。
9. 观察并记录三支试管中馒头屑的颜色变化。
五、实验结果1. 试管1:馒头屑未变蓝,说明淀粉已被唾液淀粉酶分解为麦芽糖。
2. 试管2:馒头屑变蓝,说明淀粉未完全分解,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不显著。
3. 试管3:馒头屑部分变蓝,说明唾液淀粉酶对馒头屑的消化作用有限。
六、实验分析1. 通过实验,我们观察到唾液对馒头中淀粉的消化作用明显。
唾液淀粉酶可以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使馒头在口腔中变甜。
2. 试管2中馒头屑变蓝,说明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不显著,可能与唾液量不足或馒头屑与唾液混合不充分有关。
3. 试管3中馒头屑部分变蓝,说明唾液淀粉酶对馒头屑的消化作用有限,可能与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或实验条件有关。
七、实验结论1. 唾液对馒头中淀粉具有消化作用,可以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2. 馒头在口腔中变甜的原因是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为麦芽糖。
3. 实验过程中,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唾液量、馒头屑与唾液的混合程度等因素会影响淀粉的消化效果。
唾液的探究实验报告
![唾液的探究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0c4ded7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fe.png)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唾液的基本组成和功能;2. 探究唾液中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3. 掌握实验操作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
二、实验原理唾液是由唾液腺分泌的一种无色、无味、弱酸性液体,其中含有唾液淀粉酶、溶菌酶等生物活性物质。
唾液淀粉酶是一种消化酶,能够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从而为人体提供能量。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唾液、淀粉糊、碘液、蒸馏水、试管、移液器、烧杯、温度计等;2. 实验仪器:显微镜、pH计、酶标仪等。
四、实验步骤1. 唾液淀粉酶活性测定(1)取两支试管,分别标记为甲、乙;(2)在甲试管中加入2ml淀粉糊,乙试管中加入等量清水;(3)将甲试管置于37℃恒温水浴中,乙试管置于室温下;(4)分别向甲、乙试管中加入1滴唾液;(5)将甲、乙试管置于37℃恒温水浴中,观察淀粉糊的变化;(6)在淀粉糊完全消化后,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滴碘液;(7)观察并记录甲、乙试管中淀粉糊的颜色变化。
2. 唾液pH测定(1)取一小块pH试纸,置于烧杯中;(2)用移液器取少量唾液,滴在pH试纸上;(3)观察并记录唾液的pH值。
3. 唾液溶菌酶活性测定(1)取两支试管,分别标记为甲、乙;(2)在甲试管中加入2ml溶菌酶底物,乙试管中加入等量清水;(3)向甲、乙试管中分别加入1滴唾液;(4)将甲、乙试管置于37℃恒温水浴中,观察溶菌酶底物的变化;(5)在溶菌酶底物完全分解后,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滴溶菌酶显色剂;(6)观察并记录甲、乙试管中溶菌酶底物的颜色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唾液淀粉酶活性测定甲试管中的淀粉糊在唾液的作用下逐渐变透明,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说明淀粉已被唾液淀粉酶分解。
乙试管中的淀粉糊在室温下未发生明显变化,滴加碘液后变蓝,说明淀粉未发生分解。
2. 唾液pH测定唾液的pH值为6.7,略呈酸性。
3. 唾液溶菌酶活性测定甲试管中的溶菌酶底物在唾液的作用下逐渐变透明,滴加溶菌酶显色剂后变黄色,说明溶菌酶具有活性。
生物实验报告唾液实验
![生物实验报告唾液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7a19707f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9e.png)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唾液在消化过程中的作用。
2. 验证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分解作用。
3. 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实验原理淀粉是一种常见的碳水化合物,是人体重要的能量来源。
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可以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便于小肠中的麦芽糖酶进一步分解,为人体提供能量。
三、实验材料与器材1. 实验材料:馒头、碘液、唾液、清水、烧杯、搅拌棒等。
2. 实验器材:显微镜、试管、温度计、滴管、酒精灯等。
四、实验步骤1. 模拟口腔咀嚼:将馒头切成小块,用搅拌棒充分搅拌,模拟口腔咀嚼过程。
2. 唾液淀粉酶分解淀粉:将搅拌好的馒头小块分别加入唾液和清水中,模拟唾液淀粉酶和清水对淀粉的分解作用。
3. 观察淀粉分解情况:将加入唾液和清水的馒头小块分别加入碘液中,观察淀粉分解情况。
4. 重复实验:重复以上步骤,验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五、实验现象与结果1. 唾液淀粉酶分解淀粉:在唾液中加入碘液后,馒头小块的颜色没有发生变化,说明唾液淀粉酶已经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麦芽糖遇碘不变蓝。
2. 清水对淀粉没有分解作用:在清水中加入碘液后,馒头小块的颜色变蓝,说明清水对淀粉没有分解作用,淀粉遇碘变蓝。
3. 重复实验结果:重复实验,结果与上述现象一致。
六、实验结论1. 唾液在消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中唾液淀粉酶可以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为人体提供能量。
2. 实验结果验证了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分解作用。
七、实验讨论1. 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受温度、pH值等因素的影响,实验中应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本实验仅验证了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分解作用,其他消化酶对食物的消化作用也有待进一步研究。
八、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避免烫伤、划伤等事故。
2. 实验操作要规范,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3. 实验过程中,应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及时记录实验数据。
九、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唾液在消化过程中的作用,验证了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分解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 _________ 组别_________日期_________指导老师_______
实验目的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材料用具:
一次性漱口杯、凉开水、脱脂棉、小烧杯、量筒2支、试管2支、试管架、1%淀粉溶液(煮沸配制)、滴管、碘液、酒精灯、烧杯、温度计、石棉网、铁架台、火柴(或恒温水浴锅)
实验步骤:
1.准备
①用凉开水将口漱净
②收集唾液:口含一团脱脂棉,片刻后用镊子将脱脂棉取出,将其中的唾液挤到小烧杯中备用
2.设计并实施实验
③用量筒分别量取2ml淀粉溶液,分别注入1号、2号试管
④用量筒分别量取2ml清水和2ml唾液,分别注入1号、2号试管
⑤充分振荡两支试管,放入37℃温水中水浴约5—10分钟,同时取出两支试管,稍冷却
⑥向两支试管内各滴加2滴碘液,振荡后观察实验现象
3.记录实验记录实验结果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5.结束实验整理和清理实验仪器和实验台
实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