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曲模具设计实例
模具设计与制造第6章弯曲工艺与模具设计
![模具设计与制造第6章弯曲工艺与模具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6206023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0c.png)
06
总结与展望
弯曲工艺与模具设计的现状与挑战
现状
随着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弯曲工艺与模具设计在产品制造中占据重要地位。目前,弯曲工艺与模具设 计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能够满足多种复杂形状的加工需求。
挑战
然而,在弯曲工艺与模具设计过程中,仍存在一些挑战,如高精度控制、复杂曲面加工、高效自动化 等方面的问题。
未来发展方向与技术前沿
柔性制造技术
随着个性化需求的增加,柔性制造技术将成为未 来发展的重点。通过柔性制造技术,可以实现快 速、高效、个性化的产品制造,提高生产效率和 降低成本。
增材制造技术
增材制造技术是一种基于数字模型的快速成型技 术,能够实现复杂形状的高精度加工。未来,增 材制造技术有望在弯曲工艺与模具设计中发挥更 大的作用。
模具材料的选择蚀性等。
常用材料
碳素工具钢、合金工具钢、硬质合金、铸铁等。
材料处理
热处理、表面处理等。
模具设计的流程与方法
设计流程
明确设计任务→收集设计资料→设计 出图→审查→修改。
设计方法
经验设计法、解析设计法、计算机辅 助设计法等。
04
弯曲工艺与模具设计的关系
THANK YOU
模具设计对弯曲工艺的影响
模具结构
模具的结构对弯曲工艺的实施具 有重要影响,合理的模具结构可 以提高弯曲效率并降低不良品率。
模具材料
模具材料的选取直接影响弯曲工艺 的效果,选用高强度、耐磨和耐热 的材料可以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和 弯曲质量。
冷却系统
模具中的冷却系统对于控制弯曲过 程中的温度至关重要,合理的冷却 系统设计可以减少热应力,提高产 品质量。
02
弯曲工艺的基本原理
弯曲变形的过程与特点
弯曲模案例2014-丁老师DOC
![弯曲模案例2014-丁老师DOC](https://img.taocdn.com/s3/m/9ae3dc605acfa1c7aa00ccc8.png)
弯曲模设计与制造项目1. 项目要求图1所示支架为一带5孔的四角弯曲件,材料为08F,料厚t=1.5mm,年产量为2万件,要求表面无可见划痕,各孔均不得变形,未注公差等级IT14。
试设计该产品的冲压工艺及弯曲模。
图1 支架2. 工艺性分析此冲压件成形包括冲裁、弯曲两类工序,材料为08F,塑性良好,适合冲压加工。
(1)弯曲工艺【知识链接】4.4.1 弯曲件的工艺性。
弯曲件结构、尺寸简单而对称,相对弯曲半径为1,大于表3-3所列的最小值(r/t);min弯曲长度尺寸IT14级,为经济精度,故弯曲工艺性较好,但由于对表面质量要求较高,在弯曲方式上应加以注意,另外,要控制好制件的回弹。
(2)冲裁工艺【知识链接】3.5.1 冲裁件的工艺性;4.4.1 弯曲件的工艺性。
弯曲件展开尺寸大致在110mm×30mm左右,尺寸中等偏小,轮廓尺寸精度IT14级,各孔直径均大于允许的最小冲孔孔径,很适合冲裁。
但4-Φ5孔距弯曲变形区太近,且弯曲后的回弹也会影响孔距尺寸36mm,故应安排在所有弯曲工序之后冲出;各孔的尺寸精度较高,应严格控制冲裁间隙。
据上分析,此托架零件的冲压工艺性良好,适于冲压成形。
3. 冲压工艺方案【知识链接】4.4.2弯曲件的工序安排;4.5弯曲模典型结构;3.5.3冲裁工艺方案。
初拟该零件的弯曲成形方式得出图2所示的三种形式,图(a)方式为一次弯曲,图(b)方式分先外角、后内角两次弯曲,图(c)所示也是先外角、后内角两次弯曲,但弯曲外角时对内角进行了预弯。
比较起来,图(a)方式不可取,因为弯曲行程较大,工件与凸模台肩、凹模表面的摩擦严重,制件表面质量差,回弹也较大,不能满足项目要求;图(b)、(c)的弯曲方式避免了图(a)的缺陷,均可取。
图2 弯曲方式冲裁工序的安排,冲4-Φ5mm孔安排在弯曲之后为必然,落料与冲Φ10mm孔两工序组合也自然合理,但考虑冲裁件结构简单,以复合模冲裁为好。
据此,可行的冲压工艺方案有四个,简述如下:方案一:四副模具,如图3所示。
模具毕业设计115塑料闸瓦钢背弯曲模设计
![模具毕业设计115塑料闸瓦钢背弯曲模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aaf6e0ae87101f69e3195fd.png)
目录摘要 (2)前言 (3)1.弯曲工艺性分析 (4)1.1分析零件的冲压工艺性并确定工艺方案 (4)1.2弯曲件的工艺性 (4)1.3最小相对弯曲半径的确定 (5)2.弯曲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 (7)2.1.最小弯曲半径 (7)2.2.弯曲件形状与尺寸的对称性 (7)3.改进零件的结构设计 (8)3.1采用热处理工艺 (8)3.2从模具结构采取措施 (8)4.弯曲工艺力的计算 (10)4.1.自由弯曲时的弯曲力的计算公式: (10)4.2.校正弯曲时的弯曲力 (10)4.3顶件和压料力 (11)4.4.压力机吨位的确定 (11)5.毛坯尺寸及回弹量的计算的计算 (12)5.1毛坯尺寸 (12)5.2确定毛坯的尺寸 (13)5.3回弹量的计算 (13)6.弯曲模主要工作零件结构参数的确定 (15)6.1弯曲凸模和凹模的圆角半径 (15)6.2凹模工作部分深度 (15)6.3弯曲凹、凸模的间隙 (16)7.弯曲件弯曲工序的安排 (17)7.1工序安排 (17)8.模具总体设计 (18)8.1模具主要零部件的设计 (18)8.2弯曲设备的选择 (21)8.3选定设备 (21)8.4绘制模具总图 (21)8.5绘制模具非标准零件图 (23)9.1模具类型的选择: (25)9.2定位方式的选择 (25)9.3卸料﹑出件方式的选择 (25)10.模具材料的选用及其他零部件的设计 (27)10.1模具材料的选用 (27)10.2模具零件加工工艺 (28)11、模具的装配和冲裁模具的试冲 (30)11.1模具的装配 (30)11.2弯曲模具的调试 (30)总结 (33)致谢 (34)参考文献 (35)1摘要我所设计的是塑料闸瓦钢背,这套模具是弯曲模,属于冲压模具的一种,但比起冲压模,本套模具突出了弯曲模的特点,而且包括冲压模,这里主要探讨的是根据工件批量大的特点,经过改进的一种高效率的模具,即采用能一次成形的转轴式压弯模。
弯曲模设计实例
![弯曲模设计实例](https://img.taocdn.com/s3/m/f2078a1a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13.png)
图3.57 计算毛坯尺寸分析图
(2)弯曲力的计算
影响弯曲力的因素太多, 形件自由弯曲力近似公式: F1=2.4Btσbαβ 式中 由表3.10,用插值法取α=0.65,延伸率在20%~25%之间;
由表3.12,用插值法取β=0.80。 所以 F1=2.4Btσbαβ
(2)凹模部分 凹模是转轴式,左右两弯曲部分对称。如图
3.60所示。
图3.60 转轴凹模及镶块
6.选定设备
根据弯曲力、模具闭合高度及模具外形尺寸,选择 Jc23-63的开式压力机,
查附表,其主要技术规格为 公称压力 630kN; 滑块行程 120mm 最大闭合高度 360mm; 连杆调节量 80mm 工作台尺寸 480×710mm;模柄孔尺寸 φ50×70mm 工作台垫板厚度 90mm
冷冲模具设计
弯曲模设计实例
零件名称:塑料闸瓦 钢背
本工序简图如图3.56 所示,材料Q235 (A3),厚度t=3mm, 大批量生产。
图3.56 塑料闸瓦钢背
1.分析零件的工艺性 该零件的断面形状是燕尾形,由图3.54可知,零件左右对称,
弯曲要求达到的尺寸精度、弯曲半径等均符合弯曲工艺要求。
=2.4×265×3×450×0.65×0.8 =446.472kN 根据压弯力的大小,考虑顶料力和校正,初步 选定630kN的开式压力机。
4.模具总体设计 模具结构草图如图3.58所示,主要由上模板、凸模、顶出装
置、转轴式凹模、下模板、垫板等组成。
初步计算模具闭合高度H=223mm。 凹模座的外形尺寸估计为140mm×360mm。
结论:该零件适合弯曲。
2.确定工艺方案
方案一:分两次弯曲成形 即先弯成四个直角的形件,再侧弯成燕尾形,这
4.8弯曲模设计实例分析
![4.8弯曲模设计实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99bcc0e52ea551810a68783.png)
第四章:
富金精密工業 (深圳 )有限公司沖模二廠 THE 2ND TOOLING FACTORY OF FU JIN 第八節:
PAGE: A-1-1 REV: X1
彎曲
彎曲模設計實例分析
(一 ) 多 部 位 彎 曲 模
零 件 名 稱 :保 持 架 生 產 批 量 :中 批 量 材 料 :20 鋼 ,厚 0.5mm 零 件 簡 圖 :如 圖 4-19 所 示 1. 沖 壓 零 件 工 藝 分 析 ,保 持 架 采 用 單 工 序 模 沖 壓 ,城 要 三 道 工 序 ,如 圖 4-20 所 示 ,三 道 工 序 依 次 為 落 料 異 向 彎 曲 ,最 終 彎 曲 ,每 道 工 鄧 各 用 一 套 模 具 ,現 將 第 二 道 工 的 世 向 彎曲模介紹如下. 異 向 彎 曲 工 的 工 件 如 圖 4-21 所 示 ,工 件 左 右 對 稱 央 b,c,d 各 有 兩 處 彎 曲 .bc 段 的 半 徑 為 R3,其 餘 各 段 是 直 線 ,中 間 e 部 俠 為 對 稱 的 向 下 彎 曲 .通 過 上 述 分 析 可 知 ,其 共 有 8 條 彎 曲線. 2.模 具 架 構 丕 料 在 彎 曲 過 程 中 極 易 滑 勸 ,必 須 采 取 定 位 措 施 .本 工 件 中 部 有 兩 個 突 耳 , 凹 模 的 對 應 部 位 設 置 溝 槽 ,沖 壓 時 击 耳 始 終 處 於 溝 槽 內 ,用 這 種 方 法 實 現 丕 料 的 定 位 . 模 具 總 體 結 構 如 圖 4-22 所 示 ,上 模 座 ,采 用 帶 柄 矩 形 模 座 ,击 模 用 击 模 固 定 ;下 模 部 分 由 凹 模 固 定 板 墊 板 和 下 模 座 組 成 ,模 座 下 面 裝 的 彈 頂 器 .彈 頂 力 通 過 兩 個 推 杆 傳 遞 到 頂 件塊上, 模 具 工 作 過 程 :將 落 料 后 的 丕 料 放 在 凹 模 上 ,並 使 中 部 的 兩 個 突 耳 進 入 凹 模 固 定 板 的 槽 中 .當 模 具 下 行 時 击 模 中 部 和 ,頂 件 塊 壓 住 丕 料 的 突 耳 ,使 丕 料 准 確 定 位 在 槽 內 .模 具 繼 續 下 行 ,使 各 產 曲 逐 漸 成 形 .上 模 回 程 時 ,彈 頂 器 通 過 頂 件 塊 將 工 件 頂 出 , 3.主 要 計 算 (1) 彎 曲 力 的 計 算 8 條 彎 曲 線 均 按 自 由 彎 曲 計 算 .力 4-21 中 的 b,c,d 各 處 彎 曲 按 式 (4-2)計 算 ,當 彎 曲 內 半 徑 R 取 0.1t 時 則 每 處 的 彎 曲 力 為 : F=0.6KBt 2 σ b /R+T=0.6*1.3*8*0.5*450/0.1*0.5+0.5=1273.36N 1273.36*6=7658.16N 工 件 共 的 6 處 彎 曲 ,6 處 總 彎 曲 力 為 : 圖 4-21 中 的 e 處 彎 曲 與 上 述 計 算 類 同 ,只 是 彎 曲 件 寬 度 為 4mm,則 e 處 彎 曲 力 為 638.18N.而 兩 側 的 彎 曲 力 應 再 乖 2,即 1276.36N,總 計 彎 曲 力 為 F2=7658.16N+1276.36N=8934.52N (2) 校 正 彎 曲 力 的 計 算 按 式 (4-4)為 : F 2 =Qa 式 中 q 查 表 4-3 取 值 為 30Mpa,式 中 面 積 A 按 水 平 面 的 投 影 面 積 計 算 (如 圖 3-圖 ) A=56mm*8mm*+4mm*(14 -8)mm=472mm 2 F2=30Mpa*472 mm 2 14160N ※※ 本文件之著作權及營業秘密內容屬於富金公司沖模二廠,非經准許不得翻印 ※※
弯曲模具设计及计算
![弯曲模具设计及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c38cff79daef5ef7bb0d3c6c.png)
3.4 弯曲模具设计及计算
3.4.4 弯曲力的计算 一、自由弯曲时弯曲力的计算
弯曲件自由弯曲时弯曲力的经验计算公式见表3-10。 自由弯曲时,除了弯曲力以外,有时还有压料力、顶件力 等其它工艺力,弯曲的工艺总力应为:
PS = P + P1 + P2 + …… (3 –14)
式中 PS ——弯曲工艺总力(kN); P —— 弯曲力(kN); P1 —— 压料力(kN),常取P1 =(0.3~0.8)P; P2 —— 顶件力(kN),常取P2 =(0.3~0.8)P;
一、凸模工作尺寸
当弯曲件的相对圆角半径 r / t > 5时,r p、a p或 j p由回 弹计算决定。
当5 > r / t > r min / t时,一般取r p = r , a p = a + Da或j p = j - Dj。
当 r / t < r min / t时,取r p≥ r min ,弯曲后通过整形工序 使r达到要求。
L min —— 弯曲件的最小极限尺寸(mm);
D ——弯曲件的尺寸公差(mm);
δ确定p 、,δ或取d —(—1/3凸-1、/4)凹D模;的制造公差(mm),按IT7-9级
Z —— 凸、凹模双面间隙(mm)。
8
弯曲件尺寸标注双向对称偏差时,取
L
p
=(
L
min
+
0.25Δ)
0 p
弯曲件标注单向正偏差时,取
(3 –24)
L
p
=(
L
min
+
0.75Δ)
0 p
L
d
=(
L
p
+
弯曲模具设计实例
![弯曲模具设计实例](https://img.taocdn.com/s3/m/af9e3388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c9.png)
2. 凹模圆角半径rd: a. 当t<=2mm时,rd=(3~6)t; b. 当t=2~4mm时,rd=(2~3)t; c . 当t>4mm时,rd=2t。
对于V形弯曲件,凹模底部圆角半径rdˊ: rdˊ=()(rp+t)
第三十页,共45页。
3. 弯曲凹模深度:过小,弯曲件自由部分太长,工 件回弹大且不平直;过深,耗费模具材料。
第二页,共45页。
2.1.1 弯曲变形过程分析 弯曲变形过程:弯曲变形的含义、变形过程三阶段
、弯曲回弹、自由弯曲、矫正弯曲。 弯曲变性特点:网格法、中性层 2.1.2 弯曲件质量(zhìliàng)分析 弯裂、回弹、偏移等
第三页,共45页。
2.1.3 弯曲件的工艺性:指弯曲件的结构形状、尺寸 、精度、材料及技术要求是否符合弯曲加工的工艺要
弯曲前后应变中性层长度不变;(r>t/2)
因此,弯曲件坯料长度应等于弯曲件中性层的展 开长度。
第十五页,共45页。
弯曲中性层位置(wèi zhi)的确定
ρ。= r + xt
L = ρп α/180
ρ。— 中性层曲率半径,r—弯曲内侧半径,
t—料厚,L—弯曲部分展开长度。
a=90 时̊ ,L总=L1+L2+ 1.57(r+xt)
第五页,共45页。
第六页,共45页。
2. 弯曲件直边高度:弯曲件直边高度不宜过小,否 则影响工件的弯曲质量,不能保证零件的形状 (xíngzhuàn)精度。根据经验:
直边高度(经验值)
不满足要求时,可预先开槽,或增加直边高度 (gāodù)成 形后再切除多余部分。
第七页,共45页。
第八页,共45页。
弯曲模设计实例
![弯曲模设计实例](https://img.taocdn.com/s3/m/3930d4acd1f34693daef3ee1.png)
零件名称:保持架生产批量:中批量;材料:20钢,板厚0.5mm;零件简图:如图4.39所示。
1 弯曲零件工艺分析保持架采用单工序冲压,需要三道工序,如图4.40所示。
三道工序依次为落料、异向弯曲、最终弯曲。
每道工序各用一套模具。
现将第二道工序的异向弯曲模介绍如下。
图保持架零件图异向弯曲工序的工件,如图4.41所示。
工件左右对称,在b、c、d各有两处弯曲。
bc弧段的半径为R3,其余各段是直线。
中间部位为对称的向下弯曲。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其共有八条弯曲线。
2 模具结构坯料在弯曲过程中极易滑动,必须采取定位措施。
本工件中部有两个突耳,在凹模的对应部位设置沟槽,冲压时突耳始终处于沟槽内,用这种方法实现坯料的定位。
模具总体结构如图4.42所示。
上模座采用带柄矩形模座,凸模用凸模固定板固定;下模部分由凹模、凹模固定板、垫板和下模座组成。
模座下面装有弹顶器,弹顶力通过两细杆传递到顶件块上。
模具工作过程:将落料后的坯料放在凹模上,并使中部的两个突耳进入凹模固定板的槽中。
当模具下行时,凸模中部和顶件块压住坯料的突耳,使坯料准确定位在槽内。
模具继续下行,使各部弯曲逐渐成形。
上模回程时,弹顶器通过顶件块将工件顶出。
3 主要计算1.弯曲力计算八条弯曲线均按自由弯曲计算。
图4.41中的b、c、d各处弯曲按式(4—10)计算,当弯曲内半径r取0.1t时,则每处的弯曲力为工件共有六处弯曲,六处总的弯曲力为:1276.36×6=7658.16(N)图异向弯曲工序图图异向弯曲件图4.41中的e处弯曲与上述计算类同,只是弯曲件宽度为4mm,则e处单侧弯曲力为638.18N,而两侧的弯曲力应再乘以2,即1276.36N。
总的弯曲力为F总=7658.16=1276.36=8934.52(N)2.校正弯曲力的计算按式(4—12)为F校=Sp式中p查表3.4取值为30MPa,面积S按水平面的投影面积计算(见图4.41俯视图)。
S=56×8+4×(14-8)=472(mm2),所以F校=30×106×472=14160(N)自由弯曲力和校正弯曲力的和为F=8934.52+14160=23094.2(N)2.弹顶力的计算弹顶器的作用是将弯曲后的工件顶出凹模,由于所需的顶出力很小,在突耳的弯曲过程中,弹顶器的力不宜太大,应当小于单边的弯曲力,否则弹顶器将压弯工件使工件在直边部位出现变形。
V形弯曲件模具设计
![V形弯曲件模具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8907fd5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93.png)
V形弯曲件模具设计(一)零件工艺分析工件图为图1所示V形件,材料为Q235,料厚1.5mm。
大批量生产其工艺分析如下:图1弯曲工件图1.材料分析Q235为普通钢,属于软钢,具有良好的弯曲成形性能。
2.结构分析零件结构简单,弯曲成90度,对弯曲成形较为有利,可查得此材料允许的最小弯曲半径rmin =0.5t=0.75mm,而零件弯曲半径r=1mm>0.75mm,故不会弯裂。
另外零件上的孔位于弯曲变形之外,所以弯曲时孔不会变形,可以先冲孔后弯曲。
计算零件相对弯曲半径r/t=0.67<5,卸载后弯曲件圆角半径的变化可以不予考虑,而弯曲中心角发生了变化,采用校正弯曲来控制角度回弹。
3.精度分析零件上尺寸无公差要求,从公差表选取IT14,可满足普通弯曲和冲裁。
4.结论:由以上分析可知,该零件冲压工艺良好,可以冲裁和弯曲。
(二)工艺方案的确定零件为V形弯曲件,该零件的生产包括落料、冲孔和弯曲。
三个基本工序,可有以下四种工艺方案:方案一:先落料,后冲孔,再弯曲。
采用三套工序模生产。
方案二:落料—冲孔复合冲压,再弯曲。
采用复合模和单工序弯曲模生产。
方案三:冲孔—落料连续冲压,再弯曲。
采用连续模和单工序弯曲模生产。
方案四:冲孔落料弯曲,采用多工位级进模方案一模具结构简单,但需三道工序三副模具,生产效率较低。
方案二需两副模具,且用复合模生产的冲压件行位精度和尺寸精度保证,生产效率较高。
方案三也需两副模具,生产效率也很高,但零件的冲压精度稍差。
方案四需一副模具,可以冲裁和弯曲,同时采用了自动送料、自动检测、自动出件等自动化装置,操作安全,具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
通过对上述四种方案的综合分析比较,该件的冲压生产采用方案四为佳。
图2坯料展开图1.弯曲工艺计算(1)毛坯尺寸计算,对于r>0.5t有圆角半径的弯曲件,由于变薄不严重,按中性层展开的原理,坯料总长度应等于弯曲件直线部分和圆弧部分长度之和,可查得中性层位移系数x=0.28,所以坯料展开长度为Lz=48×2+270π(1+0.28)÷180=102.288≈102mm 由于零件宽度尺寸为40mm,故毛坯尺寸应为102mm×40mm。
弯曲模具设计
![弯曲模具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3b18edcb9f3f90f76c61bbf.png)
模具设计计算 计算毛坯尺寸 排样及材料利用率计算 弯曲力计算 凸凹模计算
弯曲工艺及弯曲模具的设计
弯曲工艺及弯曲模具的设计
案例2
弯曲模设计
如图所示:U形件 生产批量:大批量 材料:Q235 t=6mm
要求:设计该零件的弯曲工艺与模具
弯曲工艺及弯曲模具的设计
1. 2. 3. 4.
5.
弯曲件工艺分析 确定工艺方案及模具结构形式 模具设计计算 绘制模具总装图与非标图 模具主要零件的加工工艺
弯曲工艺及弯曲模具的设计
弯曲工艺分析 材料 • Q235钢板是普通碳素结构钢 综合性能较好,用途最广泛
1. •
•
•
பைடு நூலகம்
工件结构 最小相对弯曲半径(是否符合要求) 弯曲件形状对称 弯曲件孔边距离足够
弯曲工艺及弯曲模具的设计
•
尺寸精度 零件图上所有尺寸均未标注公差,属自 由尺寸,可按IT14级确定工件尺寸的公 差 φ 13mm的两个孔是螺钉过孔,与螺 钉有单边0.5mm间隙,弯曲后两空中心 一致,以保证螺钉的顺利通过。
弯曲工艺及弯曲模具的设计
结论:
弯曲工艺及弯曲模具的设计
2.
确定工艺方案及模具结构形式 冲压、弯曲工序性质和工序冲数的确定 方案一 1.落料 2.冲两个φ 13孔 3.弯曲 方案二 1.落料 2.弯曲 3.冲两个φ 13孔 方案三 1.落料冲φ 13孔复合 2.弯曲 ……
弯曲工艺及弯曲模具的设计
案例2弯曲模设计
![案例2弯曲模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54f02ae0029bd64783e2cac.png)
案例2弯曲模零件名称:托架(见图9)生产批量:2万件/年材料:08冷轧钢板编制冲压工艺方案设计模具结构。
图8 弯曲件(一) 确定工艺方案制成该零件所需的基本工序为冲孔、落料和弯曲。
其中冲孔和落料属于简单的分离工序,弯曲成形的方式可以有图9所示的三种。
图9工艺方案零件上的孔,尽量在毛坯上冲出,以简化模具结构,便于操作。
该零件上的Ф10孔的边与弯曲中心的距离为6mm,大于1.0t(1.5mm),弯曲时不会引起孔变形,因此Ф10孔可以在压弯前冲出,冲出的Ф10孔可以做后续工序定位孔用。
而4-Ф5孔的边缘与弯曲中心的距离为1.5mm,等于1.5t,压弯时易发生孔变形,故应在弯后冲出。
完成该零件的成形,可能的工艺方案有以下几种:方案一:落料与冲Ф10孔复合,见图10(a),压弯外部两角并使中间两角l预弯45º,见图10(b),压弯中间两角,见图10(c),冲4-Ф5孔,见图10(d).图10方案一方案二:落料与冲Ф10孔复合,见图10(a),压弯外部两角,见图11(a),压弯中间两角,见图11(b),冲4-Ф5孔,见图10(d)。
方案三:落料与冲Ф10孔复合,见图10(a),压弯四个角(12),冲4-Ф5孔,见图10(d)。
方案四:冲Ф10孔,切断及弯曲外部两角(图13),压弯中间两角,见图11(b),冲4-Ф5孔,见图10(d)。
图11方案二图12压弯四个角图13冲孔(Ф10)、切断及弯曲外部两角连续冲压案五:冲Ф10孔,切断及压弯四个角连续冲压(图14),冲4-Ф5孔,见图10(d)。
方案六:全部工序组合采用带料连续冲压,如图15所示的排样图。
在上述列举的方案中,方案一的优点是:①模具结构简单,模具寿命长,制造周期短,投产快;②工件的回弹容易控制,尺寸和形状精确,表面质量高;③各工序(除第一道工序外)都能利用Ф10孔和一个侧面定位,定位基准一致且与设计基准重合,操作也比较简单方便。
缺点是:工序分散,需用压床,模具及操作人员多,劳动量大。
弯曲模具设计(带全套cad图).
![弯曲模具设计(带全套cad图).](https://img.taocdn.com/s3/m/8de7b53da300a6c30c229fb4.png)
模具课程设计说明书——弯曲模课程设计学校:学院:专业:姓名:学号:指导教师:一、零件图二、工艺设计1.弯曲工序安排原则工序安排的原则应有利于坯件在模具中的定位;工人操作安全、方便;生产率高和废品率最低等。
弯曲工艺顺序应遵循的原则为:①先弯曲外角,后弯曲内角。
②前道工序弯曲变形必须有利于后续工序的可靠定位;并为后续工序的定位做好准备。
③后续工序的弯曲变形不能影响前面工序已成形形状和尺寸精度。
④小型复杂件宜采用工序集中的工艺,大型件宜采用工序分散的工艺。
⑤精度要求高的部位的弯曲宜采用单独工序弯曲,以便模具的调整与修正。
制订工艺方案时应进行多方案比较。
2.形状简单的弯曲件如V形、U形、Z形件等,可采用一次弯曲成形。
3.弯曲件展开尺寸计算。
(1)中性层位置的确定弯曲中性层位置并不是在材料厚度的中间位置,其位置与弯曲变形量大小有关,应按下式确定:P=r+kt式中 P----弯曲中性层的曲率半径;r----弯曲件内层的弯曲半径;t----材料厚度;k----中性层位移系数,板料可有表3-9查得,圆棒料由表3-10查得。
(2)弯曲件展开尺寸计算计算步骤:1)将标注尺寸转换成计算尺寸即将工件直线部分与圆弧部分分开标注,2)计算圆弧部分中性层曲率半径及弧长中性层曲率半径为P=r+kt,则圆弧部分弧长为: s=Pa式中 a----圆弧对应的中心角,以弧度表示。
3)计算总展开长度L=L1+L2+SL=∑L直+∑S弧4.回弹弯曲成形是一种塑性变形工艺。
回弹的表现形式:1)弯曲回弹会使工件的圆角半径增大,即r2>rp,则回弹量可表示为△r=r2-rp2) 弯曲回弹会使弯曲件的弯曲中心角增大,即a>ap.则回弹量可表示为△a=a-ap影响弯曲回弹的因素:1.材料的力学性能。
2. 材料的相对弯曲半径r/t。
3. 弯曲制件的形状。
4. 模具间隙。
5. 校正程度。
弯曲板件时,凸模圆角半径和中心角可按下式计算:Rp=r/(1+3Asr/Et)ap=ra/rp式中 r----工件的圆角半径;Rp----凸模的圆角半径;a----工件的圆角半径r对弧长的中心角;ap----凸模的圆角半径rp所对弧长的中心角;t----毛坯的厚度;E----弯曲材料的弹性模量;A----弯曲材料的屈服点减小回弹的措施:1)在弯曲件的产品设计时①弯曲件结构设计时考虑减少回弹,在弯曲部位增加压筋连接带等结构。
弯曲模的设计实例(课程设计)(毕业设计)
![弯曲模的设计实例(课程设计)(毕业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b1b916a1eb91a37f1115c5a.png)
弯曲模的设计实例(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设计实例:如图3.8.1所示为某厂生产的压板。
材料10钢,厚度1mm,中批量生产。
试进行弯曲工艺与模具设计。
图3.8.1 压板零件图1.制件的工艺性分析该制件形状较为简单,除了高度8±0.2有精度要求外,其余尺寸没有精度要求。
材料为10钢,冲压性能较好。
根据其形状和尺寸要求,可采用的冲压工艺方案有:第一种方案是采用单工序模,即落料→弯曲→冲孔;第二种方案是将落料、冲孔工序合并为复合模,即落料、冲孔→弯曲成形。
分析弯曲工艺性要求,该制件的相对弯曲半径r/t=3.5<5,变形程度较大,因此回弹量不大,但该制件形状不对称,弯曲时应重点解决坯料的偏移问题。
应采用先冲出的孔定位,以防止偏移。
同时,考虑制件为中批量生产,因此,采用方案二较好,精度、结构、尺寸和材料能满足工艺要求。
2.模具结构方案的确定该类制件的模具结构考虑。
第一种方案如图3.8.2所示,弯曲模结构简单,但用于本制件时,定位困难,且弯曲时左、右摩擦力不相等,会产生偏移,零件尺寸难以保证;第二种方案如图3.8.3所示滚轴式弯曲模,其滚轴凹模的旋转角度最好小于90°,而本制件的弯头部位接近半圆,采用此方案,圆弧部分回弹较大,所以也不宜采用这种方案。
图3.8.2 弯曲模结构方案一图3.8.3 弯曲模结构方案二第三种方案如图3.8.4所示,采用斜楔滑块式弯曲模。
弯曲前,顶件块7与滑块8(兼作凹模)的上表面平齐,坯料以φ8.5的孔套在定位销上定位。
上模下行时,凸模4与顶件块将坯料压紧下行。
当凸模在弹簧2的作用下到达下止点时,完成圆弧的预弯曲。
此时,上模继续下行,滑块在斜楔5的作用下向左运动,使零件弯曲成形,并产生校正力。
上模回程时,凸模受弹簧2的作用先不动,滑块在弹簧9的作用下复位,继而凸模上升,顶件块将零件顶出。
该模具将凸模作成活动式,滑块完成预弯和弯曲的先后动作,并避免了凸模回程时与滑块产生的干涉。
弯曲模具设计实例
![弯曲模具设计实例](https://img.taocdn.com/s3/m/9391cf16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51.png)
弯曲模具设计实例《弯曲模具设计实例》一、模具基本结构及设计要领1.模具结构:弯曲模具是由上、下模、位模、形成座、导向座和台车组成的辊圆模具。
弯曲模具的上模和下模是由侧辊、芯辊、护辊和台座组成,位模由位模座和台车组成。
导向座由导向轴和支撑座组成。
2. 设计要领:(1)根据工件的材料和尺寸,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形状,并确定模具各部分的装配尺寸,确定各部分的定位方式。
(2)确定模具结构,设计模具上、下模、位模、形成座、导向座等部分的结构。
(3)根据总体尺寸,制作模具制作图,确定模具各部件的尺寸及加工方式。
(4)确定模具的运行系统,确定模具的运行参数。
(5)确定工序的装配方式,以及模具的拆装方式。
二、模具设计实例1.模具简要参数模具简要参数如下:模具类型:弯曲模具模具材料:铸钢工件材料:铸钢工件尺寸:300mm*300mm*50mm2.模具设计(1)上、下模设计:模具上、下模由侧辊、芯辊、护辊和台座组成。
侧辊采用4个双面槽,台座采用金属冲夹紧的方式。
侧辊上安装有2个芯辊,芯辊上设有两个弹性护芯,形成座可根据工件的形状进行绘制,形成座上安放1根导向轴,导向座上可安装2个弹性支撑座,保证工件精确地弯曲形状。
(2)位模设计:位模由位模座、台车及导向轴等组成,台车内根据模具的尺寸,合理安放工件,并在位模座上设有专用的定位接口,保证工件的定位准确。
(3)模具运行系统设计:模具的运行系统由上、下模侧辊驱动、位模导向座驱动以及台车滑动驱动组成。
其中,上、下模侧辊驱动采用球形万向节及滚珠丝杠驱动的方式;位模台车采用滑块、滑轮及细导轨驱动的方式;台车滑动驱动采用伺服电机及滑动轴承的方式。
弯曲模设计综合实例
![弯曲模设计综合实例](https://img.taocdn.com/s3/m/301d29f604a1b0717fd5ddff.png)
弯曲模设计
坯料展开尺寸计算: 该例属于有圆角半径的弯曲件,由于变薄不严重,按 中性层展开的原理,坯料总长度应等于弯曲件直线部 分和圆弧部分长度之和,可查得中性层位移系数 x=0.28,所以坯料展开长度为
LZ (16 9 5) 2 (25 10) 2 [ 63.9 64mm
L凹 (LT 2Z )0凹 (18.875 2 3.3)00.052 mm 25.47500.052 mm
弯曲模设计
制坯模工艺计算与模具设计
一、冲孔落料级进模工艺计算 由以上计算可知,弯曲件的坯料形状及尺寸如下图所示, 材料为45钢,料厚3mm。零件的生产方案在工艺性分析中明 确为冲孔落料级进模,其工艺计算主要内容包括:刃口尺寸计 算、排样计算、冲压力与压力中心计算。
弯曲模设计
完成图示弯曲件的模具设计
材料:45钢,料厚:3mm
(1)材料分析 45钢为优质碳素结构钢,具有良好的弯曲成形性能。
弯曲模设计
(2)结构分析 零件结构简单,左右对称,对弯曲成形较为有利。 查得此材料所允许的最小弯曲半径1.5mm,而零 件弯曲半径为2mm,故不会弯裂。 零件上的孔位于弯曲变形区之外,所以弯曲时孔 不会变形,可以先冲孔后弯曲。 计算零件相对弯曲半径 r / t 0.67 5 ,卸载后弯曲 件圆角半径的变化可以不予考虑,而弯曲中心角 发生的变化,可以采用校正弯曲来控制。
F总 F1 F2 FT (289.6 104.1 53)kN 446.7kN
初选设备JC23—63。
弯曲模设计
4.压力中心计算
零件采用级进模生产, 所以需计算模具的压力中心。 如图建立坐标系,则有:
弯曲模具设计实例
![弯曲模具设计实例](https://img.taocdn.com/s3/m/2e7bf7ba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97.png)
弯曲模具设计实例弯曲模具设计实例一、模具结构及组成1、整体模具结构根据弯曲件型腔的实际尺寸,简略设计出模具的工作台(底板)、加工模具型腔、各模具型面、润滑部件、定位部件、支撑部件和压力部件等的模具结构,并给出其尺寸。
2、模具组件模具采用水平式整体结构,其组件包括:(1)模具底板,用于支撑型腔和各模具型面;(2)加工型腔,用于容纳钢件;(3)各模具型面,用于形成弯曲件的末端面形;(4)润滑部件,用于钢件、模具的润滑;(5)定位部件,用于钢件的定位;(6)支撑部件,用于钢件的支撑;(7)压力部件,用于加工弯曲件的压力。
二、模具制作原则1、模具结构应选择合适的材料,选用极用软铸铁和耐磨铸钢制作模具;2、模具尺寸应有理想的设计,确保模具结构强度和精度;3、模具表面应做好光洁度的要求;4、模具上的型腔及槽位应有合理的深度要求,防止钢件的压痕;5、模具应安装良好,型腔中心应位于模具中心;6、支撑部件应具有柔性,防止钢件的破坏;7、润滑部件应选择合适的润滑油,并分类使用;8、压力部件应有正确的设计,防止钢件在加工过程中变形。
三、模具加工工艺1、底板的加工底板的加工采用数控仿形机进行光洁度的加工,保证型腔中心位置的精度,并保证底板的表面不含有毛刺和异物。
2、各模具型面的加工对于各模具型面,采用铣削机进行外形光洁度的加工,保证型腔的精度要求。
3、支撑部件的加工支撑部件的加工采用数控车床,可以根据设计尺寸进行变形加工,保证支撑部件的柔性。
4、定位部件的加工定位部件采用数控仿形机进行加工,保证定位部件的精度,确保钢件的定位精度。
5、润滑部件的加工润滑部件采用数控仿形机进行加工,保证润滑部件的精度,并可以配置滑脂加工润滑油。
6、压力部件的加工压力部件采用数控仿形机进行加工,保证型腔的精度,同时安装合适的压力调节控制装置,满足加工过程的压力要求。
四、模具试制试验1、模具尺寸的测量试验检测加工件的尺寸,检查型腔和各模具型面的尺寸,确保其符合设计尺寸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1 弯曲变形过程分析 1.弯曲变形过程:弯曲变形的含义、变形过程三阶段
、弯曲回弹、自由弯曲、矫正弯曲。 2.弯曲变性特点:网格法、中性层
2.1.2 弯曲件质量分析 弯裂、回弹、偏移等
PPT文档演模板
弯曲模具设计实例
2.1.3 弯曲件的工艺性:指弯曲件的结构形状、尺
弯曲模具设计实例
1. 凸模圆角半径rp: a. rmin/t<r/t<5~8时,取rp=r; b. rmin/t>r/t, 先弯成较大圆角,然后整形
; c. r/t>=10时,应根据回弹值修正圆角半径
。
2. 凹模圆角半径rd: a. 当t<=2mm时,rd=(3~6)t; b. 当t=2~4mm时,rd=(2~3)t; c . 当t>4mm时,rd=2t。
PPT文档演模板
弯曲模具设计实例
弯曲中性层位置的确定 ρ。= r + xt L = ρп α/180
ρ。— 中性层曲率半径,r—弯曲内侧半径, t—料厚,L—弯曲部分展开长度。 a=90 ̊时,L总=L1+L2+ 1.57(r+xt)
PPT文档演模板
弯曲模具设计实例
2.1.5 弯曲力的计算:为选择弯曲压力机和进行
PPT文档演模板
弯曲模具设计实例
3. 弯曲模具设计
1)模具总装图该:零件大批量生产,为调整模具方便
,上下模采用导柱导套。工作时,条料以导料板导向并
从刚卸料板下面运动至挡块5右侧定位,上模下行时,条
料•被凸凹模3切断并随其
继续下行成形,同时冲孔
凸模2在条料上冲出孔,
上模回程时卸料板卸下条
料,顶件销4在弹簧的作
寸、精度、材料及技术要求是否符合弯曲加工的工艺
要求。
1. 最小弯曲半径r:对于给定材料,r越小,板料的
外侧表面变形程度就越大,r超过某一临界值后,外
侧拉应力就超过材料的最大许可拉应力而产生裂纹。
r= η t(2-2Φ-η)/2( Φ+η-1)
Φ—断面收缩率; η—变薄系数;
查表。
PPT文档演模板
t—板料厚度。 常见材料的最小弯曲半径,可
PPT文档演模板
弯曲模具设计实例
模具方案确定:根据U形弯曲件零件图结构特点, 可制定两种方案进形:
方案一:弯曲件底板上的孔可以冲孔成形,两侧 壁通过弯曲工序成形,所以整个工件有冲孔、弯曲 两套模具两道工序分别完成;
方案二:采用连续模加工,底板上的孔和侧壁的 弯曲可同时在一套模具中完成,这样可节约成本、 提高生产效率、提高工件精度。
PPT文档演模板
弯曲模具设计实例
PPT文档演模板
弯曲模具设计实例
3. 复合弯曲模:尺寸不大的弯曲件。
PPT文档演模板
弯曲模具设计实例
2.2.2 弯曲模工作零件设计: 1. 凸、凹模工作部分的圆角半径 2. 凹模深度 3. 凸、凹模间隙 4. 横向尺寸及公差
弯曲模工作部分的结构简图如下:
PPT文档演模板
弯曲凸模、凹模零件图
PPT文档演模板
弯曲模具设计实例
b. 冲孔凸模的直径:
dp=(dmin+x∆)
•0 =(5+0.5x0.3)
•-σp
•0 •-0.02
=5••.0-σ1p 5 mm
冲孔凹模的直径:
Dd=(dp+Zmin) ••+0σd=(5.15+0.246)
弯曲模具设计实例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14
弯曲模具设计实例
PPT文档演模板
本节内容
2.1 弯曲工艺 2.1.1 弯曲变形过程分析 2.1.2 弯曲件质量分析 2.1.3 弯曲件的工艺性 2.1.4 弯曲件毛坯展开尺寸的计算 2.1.5 弯曲力的计算 2.1.6 弯曲件的工序安排
2.2 弯曲模具典型结构及工作零件的设计 2.2.1 弯曲模的分类与设计要点 2.2.2 弯曲模典型结构 2.2.3 弯曲模工作零件的设计
PPT文档演模板
弯曲模具设计实例
6. 弯曲 件的尺寸标 注:三种标 注方法。
PPT文档演模板
弯曲模具设计实例
6. 弯曲件的精度:弯曲件精度受偏移、回弹以及 模具结构、模具精度和工序顺序的影响(弯曲工序 越多,精度也随之降低),对弯曲件的精度应合理 选择,一般弯曲件的长度公差选在IT13级以下,角 度公差大于15ˊ. 弯曲件直线尺寸的精度等级和角度公差查表。
PPT文档演模板
弯曲模具设计实例
PPT文档演模板
b. 校正弯曲时的弯曲力 F校=p A
A-弯曲件被校正部分的投影面积(mm²) p-单位面积校正力(M pa)
不同材料的单位面积校正力可以查表得出。
c. 顶件力和压料力 FQ=(0.3~0.8)F自
d. 自由弯曲: F总>= F自+ FQ 校正弯曲: F总>= F校
对于V形弯曲件,凹模底部圆角半径rdˊ:
PPT文档演(模板 rp+t)(0.8~0.6)=ˊrd
弯曲模具设计实例
3. 弯曲凹模深度:过小,弯曲件自由部分太长, 工件回弹大且不平直;过深,耗费模具材料。
对于V形凹模:凹模的深度L0及底部最小厚度h可 查表。但必须保证凹模开口宽度Ld<=0.8L展。
对于U形凹模:直边高度不大或要求两边平直的U 形件,凹模深度要大于工件的深度;直边较长且对 平直度要求高的U形件,凹模深度可小于工件高度 。
•
Ld=(Lmax-0.75
∆) •+σd •0
•
LP=(Ld-2Z)••0-σp
• 2)弯曲件标注内形尺寸时:
•
•
PPT文档演模板
∆) LP=(Lmin+ 0.75
•+σp •0
L = d =(Lp+2Z••0-)σd
弯曲模具设计实例
2.3 设计实例
U形弯曲件的尺寸如下图所示,材料为10钢,料厚 t=2mm,大批量生产,试设计弯曲模。
=(32-0.•075x0.62) •-0.04
LP=(Ld-2Z) =(31.54-2x2) =27.54
•0.06 •0
••0-0.0=4 31.54
mm
•0.0 6 •0
mm
制件精度取IT14级,凸模圆角半径Rp=2.5mm,与弯曲件圆 角半径相等,Rd=(2~3)t=5mm
PPT文档演模板
弯曲模具设计实例
e. 一般压力机公称压力:F压机>=(1~1.3)F校
弯曲模具设计实例
2.1.6 弯曲件的工序安排
1)弯曲工艺分析-计算-弯曲工序安排,综合考虑 因素: a. 零件的形状;b. 尺寸;c. 尺精度 等级;d. 批量要求;e. 材料力学性能等。
2)弯曲工序安排的原则:
a. 形状简单如V、U形件要一次弯曲成形;
PPT文档演模板
弯曲模具设计实例
靠块h>=2t+r1+r2 r1=r2=(2~5)t
PPT文档演模板
弯曲模具设计实例
b)U形弯曲件模具
PPT文档演模板
弯曲模具设计实例
c) Z形弯曲件模具
PPT文档演模板
弯曲模具设计实例
PPT文档演模板
弯曲模具设计实例
2. 有弯曲工序的连续模:批量大、尺寸小。
F自=0.7x1.3x20x2x2x400/(2.5+2)=6471N F校=q A=20x20x28=11200 N F冲=Kp t L τ=1x2x400x15.7=12560N
Kp-安全系数,t-板厚,L-冲压周边长, τ-剪切强度
3) 设备的选择 满足条件:F压>F校及F压>F冲
查冲压模具手册选公称压力为40KN的开式压力机。
b. 批量大、尺寸小的弯曲件,为操作方便、等为 准确和提高生产率,应采用冲裁、压弯、切断的连 续弯曲模;
c. 多次弯曲时,先两端后中间;前次弯曲考虑后 次弯曲定位,后次弯曲不能影响前次弯曲后的形状 ;
d. 不对称弯曲件,应对称弯曲后再切断。
PPT文档演模板
弯曲模具设计实例
2.2弯曲模具典型结构及工作零件的设计
弯曲模具设计实例
3. 弯曲件孔边距离: a. 弯曲区域有孔时,为避免弯曲过程中孔的形
状会发生变形,则必须将孔移到变形区外,孔边到 弯曲半径r的中心距应满足下列条件:
当t<2mm时,L>=t 当t>=2mm时,L>=2t
PPT文档演模板
弯曲模具设计实例
b. 若L过小而不能满足上述条件时,则必须先弯曲 后进行冲孔;或在靠变形区一侧预先冲出缺口或牙 槽,也可在变形线上冲出工艺孔,以改变变形范围 ,利用工艺变形来保证所需孔不产生变形。
通过比较,方案二有制造周期短、生产率高、精 度高、成本低等优点,因此选用此方案。
PPT文档演模板
弯曲模具设计实例
1. 弯曲件工艺分析 U形弯曲件使用10号钢制造,10号钢的最小弯曲半
径R=2.5mm>rmin,所以板料在弯曲时不会产生裂纹。 底板孔到弯曲中心线的距离a=16-2.5-4.5=
9mm>2t,故弯曲时孔不会发生变形,采用连续模 具加工较合理。
PPT文档演模板
弯曲模具设计实例
2. 工艺计算 1) 毛坯尺寸计算 直侧边长度:L1=20-2.5-2=15.5mm 弯曲部分展开:L2= 1.57(r+xt) =5.0mm 底部直边长度:L3=32-2x2-2x5=18.0mm
PPT文档演模板
弯曲模具设计实例
2) 工艺力的计算 根据公式可计算:
PPT文档演模板
弯曲模具设计实例
5. 增加工艺缺口、槽和工艺孔 a. 为提高精度,对于弯曲时圆角变形区侧面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