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派名师听课感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派名师听课感悟
多样的参与机会是提高科学课效能的保证
――观摩第27届浙派名师小学科学经典课堂教学艺术展活动之感悟
塘栖一小教育集团车金根
我们的社会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科技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正把我们带入一个全新的时代,知识经济正悄然向我们走来.这是一个基于知识创新、注重个性开放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创新必然成为民族与国家发展的不歇动力.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必然是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创造能力的知识型人才.因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然成为教学改革的重点.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只有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参与机会,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应积极创设多样的参与机会,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才能帮助学生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形成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的解决.强调实践体验的积极的学习方式.心理学的研究已经证明,能力的形成不可能以学习间接知识的方式实现,只有通过对某种活动的直接体验,才能培养相应的能力.依据这一研究成果,我们把学生的学习由接受间接知识的过程改为通过主动参与,主动探索获取直接知识的过程.这就为学生观察、实验、思维、交流、合作、实践体验等提供大量的机会,教师应尽力帮助学生抓住并且利用这些参与机会,使学生逐渐学会观察、学会实验、学会思维、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学会实践体验,从而使相应能力得到形成和发展.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提供多样的参与机会,是切实提高科学课参与效能的保证.那么,该怎样给主体提供哪些参与机会呢?我通过亲身观摩2010之春第27届浙派名师暨京沪苏浙小学科学经典课堂教学艺术展活动,使我感悟颇深,我愿把我的感悟奉献给大家一同分享.
1、多向互动参与.
现代教学论引入交往概念,认为教学过程不完全是一个特殊的认
识过程,还是一个社会交往过程.多向互动主要表现为师生互动、生
生互动、人机互动等互动方式.(1)师生互动,意即教师与学生之间
在课堂上交换思想的过程.教师在备课时更多地考虑如何让学生通过
自己的学习来学会有关知识和技能;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发
动学生积极地投入对问题的共同探讨之中;根据课堂实际,大胆打破
原定的教学方案,让学生针对某个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2)生生互动,意即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课堂上交换思想的过程,它的运作方式是
课堂上学生间的互相讨论、互相切磋.在生生互动中,教师只是充当
讨论的主持人(甚至可以让学生来主持)、组织者的角色,即使要对
学生的观点进行评价,也必须本着肯定和鼓励的原则.(3)人机互动,意即人对计算机的控制和操作,让计算机真正为人服务.这里所指的“人”,既是教师,又是学生.作为教师要与软件研究工作者加强合作,充分开发课件的交互功能,强化学生的即时反馈和学生与计算机的对话,真实实现人机互动.同时要把计算机大胆地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课
外围绕教学内容搜集相关知识的软件,在网上查询各种相关信息资料.这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人机之间的人际互动有利于学生的责任感、合作精神,交流技能等各种社会性品质的养成;有利于学生之间
的交流,取长补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而这种
人际互动是课堂教学中主体参与的应有之义,因为参与就意味着沟通、交流、交往,具有平等性、民主性、多向性.有效的主体参与必然有
着良好的人际互动性,表现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人机之间能够互
相讨论和交流,互相倾听和沟通,互相尊重和信任,平等竞争与合作,
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
2、小组合作参与.
当前把小组合作学习引入课堂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给更多的学生以更多的参与机会.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是一种学习形式,更重要的是一种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它关注教学活动中体现出来的
群体间人际关系和交往活动,追求建立一种相互接纳、相互理解的友
好人际关系.这不仅有利学生获得集体意识和行为规范,提高自我教
育的水平,实现个体与群体的沟通,同时也将极大地激发教师和学生
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师生都获得自我的充分发展.比如特级教师徐闻音老师在上三年级科学《水是一种什么样的物体》一课时,给学生提供清水、白醋、可乐饮料、冰快等物体,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要求每个小组里的学生互助合作,研究水有什么性质,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终于得出水所具有的性质以及新的发现.
3、创设情境参与.
通过创设看、做、思等的情境,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1)、创设看的情境.
这里的看,是指观察,观察做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较持久的知觉,是人们认识事物,获取真知,发现问题的前提条件.观察能力是通过感官,捕捉事物典型的,具体本质的外部特征的能力.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都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比如特级教师徐闻音老师在上三年级科学《水是一种什么样的物体》一课时,创设看(多种感官参与观察)的情境,让学生把水通过眼看、鼻闻、手摸、嘴尝等的观察活动,自主地得出“水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之科学结论.
(2)、创设做的情境.
这里的做,是指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实验操作能力从本质上说,就是一个人的实践能力,它包括使用各种仪器和药品,安装各种仪器,进行各种基本操作和安装各种复杂实验装置等.
比如全国科学优质课评比一等奖获得者袁优红老师所执教的五年级科学《做一个钟摆》一课,先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做一个钟摆,通过对摆的实验研究,获知摆的快慢不仅与摆绳长短、摆锤长短有关,还与摆锤上的金属圆片的位置有关,从而让学生建立起比较接近于本质的“摆长”之科学概念.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做一个一分钟摆30次的钟摆.
(3)、创设思的情境.
这里的思,指独立思考是形成创新思维能力的前提和条件.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只有通过经常的独立思考活动才能逐步形成.科学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