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下语文公开课《桥》 第二课时
12《桥》(教案)六年级语文上册(统编五四学制2024版)
![12《桥》(教案)六年级语文上册(统编五四学制2024版)](https://img.taocdn.com/s3/m/9f5b3f1c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d6.png)
桥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桥》是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本单元以“人性的光辉”为主题的小说单元,这个单元需要掌握的语文要素是“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写作要素是“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
《桥》作为单元的首篇,不仅篇幅短小,还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断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这座桥梁是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是课文以"桥"做题目的深刻内涵。
这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是一篇非常值得学生学习和理解的课文。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可以熟练的运用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联系生活实际、联想和想象等方法进行文本理解。
在已经掌握了这些阅读方法的基础上,在教学过程当中可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情节及当时的环境来体会人物形象,落实单元语文要素。
引导学生从个体影像、群像,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去丰富文本体验。
三、教学目标1. 会写“咆、哮”等8个生字,理解“拥戴、跌跌撞撞”等11个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老支书临危不乱、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3. 揣摩文中描写老支书神态、语言、动作等词句,感受这些词句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抓住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感受老支书舍己为人,坚守党性的高尚品质和伟大形象。
难点:体会文中描写人物神态语言动作的句子,知道这些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五、教学方法教法:讲授法、读书指导法、合作探究法、练习法学法:自读感悟法、合作探究法六、课时安排 2课时七、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 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喜欢读什么样的书呢,诗歌、散文、说明文、小说……那你对小说的了解有多少?今天我们一起进入第四单元的学习,这是一个小说单元。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桥》第2课时优质语文要素教案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桥》第2课时优质语文要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3ee4d20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6d.png)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桥》第2课时优质语文要素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品读老支书的神态、语言、动作,想象老支书的心理,感受人物形象。
2.回读描写环境的句子,紧扣课题“桥”,进一步体会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1.听写词语,回顾情节。
(1)听写词语:咆哮惊慌跌跌撞撞拥戴吞没(2)学生用上这些词语说说小说的主要情节。
2.学生回读描写环境和人物的句子。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
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
他像一座山。
◇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
”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二、聚焦人物,感受老支书的光辉形象1.过渡:迟一分钟过桥就意味着多一分危险,那么主人公“老汉”是怎么做的呢?2.学生画出描写老支书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批注对老支书的印象。
3.反馈交流。
(1)聚焦老汉的神态。
◇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①学生练读句子。
②学生交流:面对如此危险的情况,老汉像一座山,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老汉?③学生对比村民的反应,再次体会老支书的临危不乱,心系村民。
◇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
◇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2)聚焦老汉的言行。
①学生练读句子,借助提示语读好相应语气。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后边!“(三个感叹号,三个短句,读得坚定、干脆、有力)◇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一个“吼”,读出愤怒与不容置疑。
)◇老理吼道:“少废话,快走。
”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又是一个“吼”,读出情急与不容置疑。
)②引导学生关注动作“揪”“推”,进一步体会老汉的形象。
13桥 第2课时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3桥 第2课时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912334f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06.png)
13桥第2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3《桥》第2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桥》是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课。
本单元是“小说"主题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到:“小说大多是虚构的,却又有生活的影子。
”本单元涉及的“语文要素"是:“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能够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
《桥》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无私无畏,沉着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自己却英勇献身。
从这位老支书身上,折射出我们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死而后已。
作为一篇小说,本课人物形象鲜明,情节跌宕起伏,语言简练生动。
尤其是环境描写富有感染力,全文以洪水为线索,不断推动情节发展,烘托人物特点,将老支书的高大形象化为一幅幅感人至深的画面,定格在读者心中。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朗读能力和语言能力。
本课叙述的故事扣人心弦,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应该很高。
但学生对共产党员的认识可能不够充分,对共产党员面对危险时把生的希望留给群众,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精神的理解恐怕不够深入。
教学目标1.学习“咆哮、势不可当、祭奠”等词语,读好短句子;2.通过关注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小说的情节、环境深入地感受人物形象;教学重难点关注情节,找出老支书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体会人物形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上节课开始我们进入了第四单元的学习,这个单元以“小说"为主题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桥》《穷人》和略读课文《金色的鱼钩》,什么是小说呢?篇章页的导语这样写道:“小说大多是虚构的,却又有生活的影子。
”2.关于“小说",你知道多少呢?指名说: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环境、情节和人物是小说的三要素。
3.同学们,小说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我们在读小说的过程中应该关注哪些语文要素来感受人物形象呢?4.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篇微型小说《桥》,这篇小说只有五百多字,短句多,自然段也极为简短,多以一两句组成,下面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短句。
【部编版】六年级上语文《桥》优质公开课说课稿_部编语文六年级
![【部编版】六年级上语文《桥》优质公开课说课稿_部编语文六年级](https://img.taocdn.com/s3/m/96ba17a983c4bb4cf7ecd1aa.png)
【部编版】六年级上语文《桥》优质公开课说课稿_部编语文六年级《桥》优质公开课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课题是《桥》。
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入情入境,抓住那些感动我们的地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并且认真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感受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
根据对教材特点的把握,我将《桥》的说课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桥》的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沉稳,高风亮节和果断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老支书身上那种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正是文章要向我们弘扬的。
2.教学目标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品位语言,理解内容,深刻感受课文中人物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3)让学生在读书思考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3.教学重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难点是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说教法和学法创设情境法、朗读感悟法、讲授法、点拨法运用探究、合作学习等方法。
三、说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 1.利用提示性谈话,提出阅读要求:边读课文边用笔勾画出描写大雨和洪水的词句。
努力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2.根据学生交流的结果,适时用课件出示这些句子或词语,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朗读,体会洪水的可怕。
3.通过多媒体情境展示,再现文本情境,让学生用心去感受当时的场景,并在情感体验中声情并茂地读,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深化情感体验,使语言、情感、精神三者和谐共振,并为下文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抓重点词,感悟群众我让学生找出描写人们慌乱的词语,并适时板书:惊慌、你拥我挤、疯了似的、跌跌撞撞。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 》第二课时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 》第二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29818a7669eae009581becbb.png)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12桥》第二课时姚雪莲执教时间:2019年10月9日【教学目标】1.有感情朗读课文。
2.通过老支书的神态、语言、动作感受人物形象。
3.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初步体会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重点】1.有感情朗读课文。
2.通过老支书的神态、语言、动作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初步体会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链接新知1.复习课文内容。
2.复习相关词语。
3.这些词语分别形容什么?4.读着这些词你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仿佛看到了什么?二、段落研读,感受形象课文是如何进行环境描写、人们以及老汉的?默读课文1-13自然段,在旁边写上感受,在小组里交流。
(一)环境描写1.指名交流相关句子。
(课件出示)你有什么感受,从哪些词语体会到?2.品读句子。
3.观察句子。
作者在对这些环境进行描写时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有什么好处?4.句子训练(二)人们当洪水不断上涨,灾情不断加重,毫于防备的人们是如何逃生的?1.指名交流相关句子(出示)2.你有什么感受?从哪里看出?3.品读句子。
(三)老汉在这危在旦夕的时刻,是谁出现了?1.指名交流相关句子。
出示“木桥前……拥戴的老汉”,拥戴可以换成“尊敬”吗?还有哪些句子也能看出群众对老汉的信赖?出示“老汉清瘦的脸……他像一座山。
”从哪看出他像一座山?2.品读句子。
3.这是一个怎样的老汉?三、深层品味,沉淀积累1.默读14-23自然段,划出描写老汉动作的词。
2.出示段落,对比动作词,设置矛盾。
老汉吼了两次小伙子,有什么不一样?(第一次站在共产党的角度,第二次站在父亲的角度)老汉在什么情况下揪小伙子,又在什么情况下推小伙子,分别意味着什么?3.出示24-27自然段老汉的所说所做似乎充满矛盾,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几段,你就能明白了!指导朗读。
4.把15-23自然段中的小伙子改为儿子,再体会老汉所做所说。
(精编)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2.《桥》优质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精编)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2.《桥》优质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edbd49b86bd97f192379e952.png)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2.《桥》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通过《桥》这篇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朗读能力和语言感悟能力。
本课叙述的故事扣人心弦,学生阅读的主动性、积极性应该很高,但对共产党员面对危险时把生的希望留给百姓,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精神的理解恐怕不够深入。
教学建议1.教学本课,可以由课题入手,激起学生阅读的欲望。
这篇课文仅用一个“桥”字作题目,作者会写些什么呢?这又是一座什么样的桥呢?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大胆地预测内容,然后再去读课文。
2.要让学生先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谈一谈自己读文后的感受,然后围绕“课文中的老汉是个怎样的人”细读课文,画出描写老汉的有关语句,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之后与同学交流自己对老汉的认识。
3.在学生理解、感悟了课文内容之后,还应注意从写作方法这一角度引导学生进一步欣赏和评价课文。
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从课文的结构安排、句式特点、语言描写等多个角度思考,提高学生对课文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教学目标1.会写本课的生字。
能正确读写“咆哮、惊慌、拥戴、沙哑、书记、呻吟、党员、搀扶、废话、吞没、猛然、跌跌撞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形象。
4.领悟课文在写作上的特点。
重点难点重点:1.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2.体会课文在写作上的特点。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形象。
教学准备1.搜集洪灾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2课时课时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感受人物崇高的品质。
2.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体会老汉高尚的精神。
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2、《桥》教学课件(两课时)
![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2、《桥》教学课件(两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90b18bc027d3240c8547ef6f.png)
12 桥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在一个小村庄,曾有过一座窄窄的 木桥,它陪着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就这样平静地过了许多年。可是有一天 黎明,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让这一切 都改变了。这究竟是一场什么灾难呢?
第一课时
谈歌,原名谭同占。1954年出生 于河北。作家、记者,发表长篇小说 19部,中短篇小说千余篇。部分作品 被译成法、日、英等文字。
作业
写一篇读后感。
思考: 课文在写“突然,那木桥轰
的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 了”时,“老汉似乎要喊什么”, 想一想:老汉要喊什么呢?
作业
抄写生字词。
第四单元
12 桥
第二课时
听写生字与词语
读课文交流:课文中哪 些地方最令你感动?画 出相关语句,并在旁边 写上感动的原因。
探究:
这篇文章感人至深,震撼人心。除了 内容的原因外,还因为作者在写作方 法上的独具匠心。读课文,看一看课 文在写作上都有哪些特点,比比哪个 小组发现的多。
问题探究1:
作者为什么要到结尾才点
明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你认 为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问题探究2:
文中多处描写了大雨和洪水,
把这些语句找出来,想一想作者 为什么要这么写。
问题探究3:
这篇课文中的很多句子很有特 点,你发现了什么?这样写给人一 种怎样的感觉?
小组交流: 学完这篇文章,你有哪
些收获?
代表作品:散文集《一吐为快》 等;小说《家园笔记》《大厂》《绝 呢?
读课文,说一说这篇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学习要求
再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确, 句子读通顺。有不理解的词语可 以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 式自己解决,也可以向学习伙伴 请教。
部编版小学语文《桥》公开课优质课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桥》公开课优质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e65b9d6bceb19e8b9f6ba01.png)
桥【设计理念】:本文深情塑造了一位普通的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以及果敢决断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了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把生的希望让给了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鉴于文本情感冲击力强,人物形象极为鲜明,而语言又富含特色,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氛围,并多用短句成段,极为洗练。
因此,在设计上突出以语言为载体,反复品味,反复推敲,在朗读中感受语言,在语言中受到人文熏陶,努力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预设目标】:1.自读课文,在自学中掌握生字词语,了解文章的内容。
2.积累语言,品味语言,初步感受课文的语言特色。
3.品味重点词句,能够借助语言文字想象画面,感受洪水的汹涌,在具体的语境中感受老汉的形象。
【预设重点】:学会欣赏洪水的词句,体会洪水的肆虐;领悟老汉每一次举动的内涵与精神。
【预设难点】:二度出示教材,在对比中营造氛围,升华对老汉的认识。
【课前谈话】:师生交流生活中看到的各种桥,以及对桥的认识。
【教学过程】:一、初读整体感知,建构平面形象1.结合谈话,顺势导入示题。
教师导入:同学们,古时有“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情画意,战争时期曾历经“大渡桥横铁索寒”豪言壮举,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就是跟“桥”有关。
板书课题,生齐读。
[板书:桥]2.直接初读,整体感知内容。
布置读书任务:打开课本,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了解读书情况。
3.交流画面,概括文本意思。
师导语:合上课本,在同学们的脑海中,留下了一些怎样的画面?预设:洪水咆哮的瞬间村民奔逃的场面老汉庄严的印象父子牺牲的画面总结:第一遍读课文,就能把课文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来。
[文本人物和洪水两条线相交相织,相得益彰。
概括文章大意纯粹的讲人或者水,都是单一的。
从整体进入,理解内容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方面,本环节利用学生的阅读积累,对阅读内容加以分析和归纳,理清了文章脉络,为进一步入情入境的读课文奠定了基础。
部编本六年级语文《桥》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18)
![部编本六年级语文《桥》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18)](https://img.taocdn.com/s3/m/6ea1152abed5b9f3f90f1ce0.png)
《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胸膛、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当、跌跌撞撞”等词语。
2.通过有感悟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老支书的光辉形象。
3.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悟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难点:理解课文以“桥”为题目的深刻含义【教学过程】一、导入1、《桥》一课写了一件什么事?2、复习写洪水的词语“咆哮、势不可挡、狞笑、狂奔、放肆”。
3、欣赏洪水凶猛的视频。
4、这是怎样的洪水。
二、品读洪水的凶猛。
1、一个特殊的黎明,一场特殊的洪水改变了一个小村庄的命运,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个黎明,走进这场洪水。
课文中有许多关于大雨和洪水的描写,请你们默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并在句子旁写上自己的感受。
2、交流写雨大和洪水的句子,谈感受,并多种方式指导朗读。
(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
像倒。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4)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3、大家齐读课文,用你们的心,你们的情告诉大家这是一场怎样的洪水?小结:你们的朗读,已经让我感受到了洪水咆哮而来,异常凶猛,就像是一群受惊的野马,猖狂地逼近熟睡中惊醒的人们,人们能得救吗?4、生读:东面、西面没有桥。
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桥。
5、可是,现在一百多号人们也疯了同时跌跌撞撞、你挤我拥地冲向窄窄的木桥,木桥承受的起吗?是谁起了关键性作用?(老汉)三、品读老汉的光辉形象。
默读7—23自然段,画出描写老汉的句子,还可以用一个词,一句话评价一下这位老汉。
1、老汉清瘦的脸上…他像一座山。
A、我们一起读读这个句子,为什么把清瘦的老汉比喻成了一座山,在你的心目中,什么样的人具有什么样的特点才像一座山呢?联系上下文想一想。
B、学生汇报,抓以下重点:......那是全村人拥戴的老汉。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13《桥》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13《桥》第二课时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17dc8fa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23.png)
桥第二课时【课前预习】1.熟读课文,思考课后第三、第四题。
2. 搜索资料了解小小说的特点。
【教学目标】1.聚焦细节,结合情节,进一步感受老汉的形象,并能从不同视角,评价老汉的形象。
2.聚焦情节的突转处,感受小小说“出人意料又情理之中”的结尾,体会结尾的表达效果。
3.揭示“桥”的深刻含义,拓展阅读,掌握阅读小说的方法。
【教学重点】聚焦细节,结合情节,进一步感受老汉的形象,并能从不同视角,评价老汉的形象。
【教学难点】聚焦情节的突转处,感受小小说“出人意料又情理之中”的结尾,体会结尾的表达效果。
【教学用具】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学生用具:无【教学过程】一、导入1.激趣:上课前,老师先奖励大家读一篇史上最一波三折的小小说《三封电报》,读完后猜测小说的结尾。
2.交流小小说的结尾,初步感受小小说结尾出乎意料的特点。
3.上节课,我们主要抓住小说三要素环境、情节初步感受了老汉的光辉形象,这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小说中的“人物”,在这篇小说的人物中形象最鲜明的就是老汉。
(出示:鲜明的人物形象)那么,作者又是如何塑造老汉这一鲜明的人物形象呢?设计意图:史上最一波三折的小小说《三封电报》跟本文一样,结尾出乎意料,学生通过猜测小说的结尾,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初步感受小小说的特点,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也有利于突破学习的难点,可谓一举多得。
二、新授探究一:聚焦人物“细节”处,感受老汉形象1.关注老汉的神态、动作、语言寻找独特之处。
(1)默读全文,聚焦老汉的神态、动作、语言,思考他有什么独特的地方?划出相关的词句。
(2)同桌讨论后学生畅所欲言。
2.面对凶猛的洪水,老汉和村民的表现不一样,村民们个个惊慌失措,而老汉却依然镇定自若,他们各是怎样的表现呢?3.交流:村民是怎样的表现?课文中用了哪些词?(出示词语:你拥我挤疯了似的跌跌撞撞乱哄哄)老汉是怎样的表现?你是从哪些语句感受到的?出示句子: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最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桥》第二课时教学课件
![最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桥》第二课时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00c2a981eb91a37f0115c47.png)
描写大雨、洪水的句子:
5、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6、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洪水迅猛
不可阻挡 疯狂肆虐
环境描写的作用:突出了情况的危急,渲染了紧 张的气氛。
2.洪水来临,人们的求生之路是什么? 人们有什么样的表现?
东面、西面没有路。只
有北面有座窄窄
。
唯一出路: 木桥
突出了木桥的重要性。
老汉
站着
不说话
动作描写
对比
盯着
像一座山
沙哑地喊话
语言描写
•他以严格的先人后己的党纪控制了局面,组织 大家有序地撤离。号召党员排在后面,体现了 党的先进性。
冷冷地说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 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 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 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动作和语言描写
不徇私情
动作和语 言描写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12课
桥
导入:
• 自由朗读课文,说一说:这篇课文围绕 “桥”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写山洪爆发,老支书冒着生命危 险,沉着镇定指挥一百多号人有秩序 地过桥,最后自己与儿子却被洪水卷 走的事。
知识讲解: 1.文中有多处描写大 雨和洪水的句子,找 出这些句子,并说说 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 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 上木桥。
•在自己和小伙子面前,老支书
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小伙子,体 现了他伟大的父爱。
这是一个 无私无畏 的老汉。
神态描写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 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这是一个 英勇献身的老汉。
课堂练习:
威信极高
忠于职守
沉着、镇定
舍己为人
无私无畏
不徇私情பைடு நூலகம்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12《桥》 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12《桥》 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94ad13d84868762caaed5ec.png)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12.桥》备课时间 10月10日教材分析《桥》是一篇微信小说,叙述了一位村党支部书记面对暴发的山洪,以自己的威信、忠于职守的信念和沉稳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在党性面前,他一视同仁,要求同是党员的儿子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在人性面前,他又推儿子先走,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
他用一位共产党员的信念和一个父亲的爱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学情分析通过预习及第一课时的教学,学生能熟练认读本课生字新词,读通课文,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对自然灾害----山洪暴发有了简单的认识,初步掌握了理解句子和感受人物形象的一些方法。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村支书临危不乱、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2.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领悟环境描写的衬托作用。
3.理解题目“桥”的含义和小说“巧设悬念”前后照应的表达特点。
教学重点1、抓住文章中令人感动的句子,结合老支书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体会村支书的性格特点和高贵品质。
2、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题目“桥”的深刻含义,了解小小说“巧设悬念”前后照应的表达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前置作业内容上网或去图书馆,了解更多关于优秀党员的事迹,课上与同学一起分享。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2课《桥》,大家齐读课题。
上节课,我们了解到课文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分三个部分来写。
这节课就让我们穿越时空,走进那个特殊的黎明,和村民们一起感受灾害突然降临时那惊心动魄的一幕。
让我们穿越时空,走进那个特殊的黎明,和村民们一起感受灾害突然降临时那惊心动魄的一幕。
二、感受危情,引生入境1.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描写洪水的凶猛的句子?2.交流:(1)出示句子进行对比:◇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
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最新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桥》(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桥》(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8a69923e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86.png)
最新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桥》(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会写“咆、哮”等8个字,会写“咆哮、惊慌”等1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文中的短句。
3.通过老支书的神态、语言、动作感受人物形象。
4.能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1.通过老支书的神态、语言、动作感受人物形象。
2.能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时预习卡。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学习单。
【教学课时】2课时第2课时【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文中的短句。
2.通过老支书的神态、语言、动作感受人物形象。
3.初步体会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品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1.学生自读课文。
课件出示:学习提示默读课文第7~23自然段,找出描写老汉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结合相关情节说说你的理解,请用关键词批注。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1)预设:关注神态描写,体会老汉的沉着冷静。
课件出示: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
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
他像一座山。
①引导思考:洪水逼近,情况万分危急,老汉却像一座山,从这里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老汉?(板书:沉着冷静)②关注村民的表现。
洪水来袭,村民此时的表现是怎样的?(乱哄哄)③引导:请联系上文,找出具体描写村民“乱哄哄”的句子并读一读。
课件出示:·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
·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④引读句子:人们惊慌失措,你拥我挤,跌跌撞撞;老汉临危不乱,沉着冷静。
请齐读描写老汉的句子。
(2)预设:关注语言描写,体会老汉一心为民的精神。
课件出示: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①引导发现:这是老支书的语言描写,一起读读。
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预设:三个感叹号。
部编本六年级语文《桥》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25)
![部编本六年级语文《桥》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25)](https://img.taocdn.com/s3/m/8a6ffc55eefdc8d376ee32af.png)
桥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
并能正确认读“咆哮、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当、跌跌撞撞”等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感受人物崇高的人格魅力。
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无论是在战争时期,还是在和平年代,都有许多令我们感动的人和事。
今天,我们就走进一个感人的故事。
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梳理内容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新词,标出自然段序号。
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
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2、检测字词3、围绕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师随机板书:洪水和老汉。
三、学习环境描写,感受洪水的可怕1、首先我们把目光聚焦在那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上,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描写大雨和洪水的句子,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2、交流:出示句子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
像倒。
两个字一句话,这种短句,让你感受到了什么?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把山洪比作野马让你感受到了什么?你来。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洪水跳舞让你感受到了什么?可怕、害怕你还找到了哪句话?你觉得这是一场怎样的洪水?2、让我们再次感受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
齐读读了这些句子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说四、品味言行,感悟人物形象1、在这万分危急时刻,一个重要的人物出现了。
请默读课文7-23自然段,找出直接描写老汉的句子,说说老汉是个怎样的人,你从哪儿体会到的?2.学生汇报交流,着重指导以下句子:预设一:“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
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
他像一座山。
”生读并说(你真会学习)师点拨:把老汉比作山给你的感觉是——冷静、镇定。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2桥》第二课时【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2桥》第二课时【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9a10a6a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d1.png)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2桥》第二课时【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2桥》第二课时【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在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特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老汉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
重点:了解课文在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特点。
难点:研究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和研究老汉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过程:一、复习听写,回顾前文导入1.听写词语:咆哮惊慌跌跌撞撞拥戴乱哄哄沙哑党员……2.用以上词语复述课文第一、二部分内容,并说说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二、思辩“矛盾”之举过渡:是的,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老支书有着崇高的人格魅力(板书:崇高的人格魅力),他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洪水无情,但人间有爱。
当情况越来越危急,洪水已漫到人们的腰际时,又发生了什么?请同学们用心默读第三部分。
1.生自学,说一说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2.出示进修提要,小组协作进修。
3.读议结合,交流汇报,提升认识。
(1)谈体味。
要求边谈体味,边用朗诵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从“冲、揪、吼”这几个动词可以看出老汉对小伙子很凶。
)教师指导学生读出老汉很凶的态度。
学生齐读第15自然段,学生间展开评议,并在议读、感情朗读中理解、感悟。
(2)鼓励学生发现矛盾与疑惑并大胆质疑。
①老汉从刚开始恶狠狠的“揪”到末了危难关头又“吼”又“推”,这是矛盾一,为什么?②急于求生的小伙子到最后危难关头又“推”老汉先走,这是矛盾二,为什么?(师相机板书:老汉:冲、揪、吼、凶小伙子:瞪、推)4.研究第四大段,解开难解之谜。
过渡:老汉和小伙子的言行举止是何等充溢矛盾,使人费解!请同学们读末了4个自然段,老师赖你们在顷刻间会明白许多许多……学生默读,谈感想。
师相机点拨。
(文章在最后才交代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这个结局太出人意料了,太让人震惊了。
老汉太伟大了……)5.反复咏叹,感受老汉与小伙子之间的亲情。
《桥》公开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部编本六年级上册)
![《桥》公开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部编本六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02e7cc23ddccda38366baf0d.png)
《桥》公开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部编本六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难点: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准备:课件音乐预习作业:1.熟读课文,请用“——”勾出文中描写洪水的句子,并旁批出你的理解;2.请用“﹏﹏”勾出老汉让你感动的句子,并旁批出他是个怎样的人?3.把这些句子抄写下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老汉让你感动的品质。
4.这篇文章的表达方法是什么?一、复习引入。
1.昨天我们学习了12课《桥》,知道桥有看得见的,如:木桥、石桥、铁素桥;也有看不见的,如:心灵的桥、生命的桥、友谊的桥。
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一座怎样的桥呢?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来继续学习。
下面我们复习一下这些词语,请同学们来看看,这些词语你都会读吗?(出示词语,抽生朗读):咆哮狞笑放肆势不可当(个别读或开火车读)拥戴清瘦沙哑揪出2.这些词语是有规律的,你发现了吗?(上面一排是写——洪水的,下面一排是写——老汉的。
)(师相机板书:洪水老汉)3.请你们在上面一排每个词语的前面,添上“洪水”两个字读读。
(分组赛读)4.读完之后,你有什么感受?(洪水汹涌、很是可怕……)那么洪水到底有多可怕,老汉有多伟大。
我们一起看看自学提示。
(课件)自学提示:(1)熟读课文,请用“——”勾出文中描写洪水的句子,并旁批出你的理解;(2)请用“﹏﹏”勾出老汉让你感动的句子,并旁批出他是个怎样的人?(3)把这些句子抄写下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老汉让你感动的品质。
(4)这篇文章的表达方法是什么?请大家把你的预习作业拿出来。
让我们一起感受洪水的可怕。
二、走近洪水,感悟洪水可怕1.这究竟是一场怎样可怕的洪水呢?请将你找到的描写洪水的句子读读。
2.抽生汇报:师:同学们找的都很准确,但是像刚才几位同学那样读,能让人感受到洪水的可怕吗?(不能)请自由练读,通过朗读告诉大家,这是场怎样可怕的洪水。
第13课《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六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第13课《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六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65d4b1c7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41.png)
课 题 13 桥 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第2课时 学 校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文中的短句。
2.通过老支书的神态、语言、动作感受人物形象。
3.关注情节设计和环境描写,体会它们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学习重难点1.通过老支书的神态、语言、动作感受人物形象。
2.关注情节设计和环境描写,体会它们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在阅读时,能够关注到故事情节、人物、环境等显性内容,但难以领悟到作者的意图、作品主题,以及作者的表达方式。
因此在小学高年段的小说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文本,从文体着眼,关注文体的特点,依文而教,适时点拨。
教学辅助PPT 、学习任务单等。
教学过程学习任务一:衔接导入,理清人物关系1.就在这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人们都在惊恐、慌乱地逃生,唯独谁例外?(老汉)老汉早已先群众一步站在了木桥前。
2.小组合作探究: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这篇小说以“桥”为题目,围绕“木桥”发生了怎样的冲突?请你给这篇小说绘制一幅情节变化图。
2.小组交流:(课件出示)情节变化图:【点拨】小说一开始就把我们带到了那一场突如其来的山洪之中,我们原以为所有人都会疯了似的逃生,没想到老汉却留下了指挥现场;我们原以为所有人都会听从老汉的指挥,没想到却有一个年轻的党员小伙儿插队,老汉把他揪了出来,我们没想到在最后关头,他们还互相推让,把生的希望留给对方。
让我们更加没有想到的是,老汉和小伙子竟然是一对父子,最后他们双双牺牲。
这么多的意想不到,让这篇小山洪咆哮 村民逃生 揪出小伙 互相推让 老汉指挥 排除不满 双双殉职 祭奠英灵说的情节跌宕起伏,这就是小说情节的“一波三折”。
就在这一波三折的小说情节中,我们也了解到了小说人物之间的关系。
3.(课件出示)人物关系图学习任务二:聚焦老汉,感知人物形象1.学习课文7-23自然段。
(1)师谈话:洪水如猛兽般席卷了整个村庄,死亡正一步步逼近人们。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桥》名师配套课件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桥》名师配套课件第二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c4037307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69.png)
堂
1、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熟练 掌握知识要点。 2、完成课后练习题。
课堂小结
今天学完了你有什么收获呢?
各抒己 见吧!
习
1、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课知识点。 2、布置课后练习任务。
本文是一篇微型小说,叙述了一位村党支部书 记面对暴发的山洪,以自己的威信、忠于职守的信 念和沉稳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 命桥。 在党性面前,他一视同仁,要求同是党员 的儿子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在人性面前,他又推 儿子先走,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他用一位共产党 员的信念和一个父亲的爱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这是一个 舍己为人 的党员!
语言、动作、神态描写 这是一个 不徇私情 的老汉!
语言、动作描写 这是一个 爱子心却 的老汉!
再说一说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品读课文
小说最后才点明老支书和小伙子的关系, 和同学讨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让人感到在“意料之外”,但联系前文仔细想想,又觉 得在“情理之中”。这样安排结构,达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 效果,加强了故事的悲壮色彩,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故事围绕“木桥”产生了哪些矛盾冲突?
(1-8) 第一次冲突
(次冲突
神态、动作描写
人群 慌乱
老汉 如山
比喻
老汉
一座山
这是一个 沉着、镇定 的老汉!
语言描写
他以严格的先人后己的党纪控制了局面,组织大家有序 地撤离。号召党员排在后面,体现了党的先进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庭作业:
1.课文第15自然段和第20自然段都写了老支书 “吼”。 小伙子,请你说说这两次“吼”的不同意 义。 2.课文第22自然段“老汉似乎要喊什么”,请发 挥想象,说说老汉可能会喊什么
感谢武昌中华路小学 孙贤依琳、陈绎如、袁诗雨、韦逸、曹艺泷、陈墨、李奕帆
是啊,老汉以自己的沉着冷静、高风亮节以及果断的 指挥把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用自己的血肉之 躯筑起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 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
一座山,我不知道,你的姓,你的名。但我知道,你 有一个动人的称呼--老汉!
哦,老汉! 你是一座山,一座镇定的山,征服了肆虐的 洪水。一座刚毅的山,抵挡了可怕的灾难,更是一座深情 的山,留下了高贵的人格。
统编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
12
桥
第二课时
执教者:武昌中华路小学 于艾凡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今天的空 中课堂,请同学们准备好以下学具:
学习任务:
1.了解课文在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 等方面的特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老汉的高尚品质和 人格魅力。
3.理解题目的深刻含义。
①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②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③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老汉一开始揪出小伙子,让他排到最后面。但是当水爬 上胸膛时,老汉又把小伙子推上了木桥。
小伙子在老汉把自己揪出来后瞪了老汉一眼,但是最后
只剩两人时,小伙子推了老汉,让老汉先走。
老汉和小伙子,他们说的、做的,前后似乎充满 了矛盾。你们能读懂吗?
老汉毫不犹豫地把小伙子揪出来,让他排到队伍后面去, 后来又“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这一“推”与“揪”相 反,老汉最后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小伙子。小伙子开始“瞪了 老汉一眼”,这一“瞪”是小伙子对老汉的不满、不情愿, 但后来又“推了老汉把”,这一“推”,又是那么心甘情愿 地把生的希望让给了老汉。
如果一百多号人一起拥向这座窄窄的木桥会怎么样呢?
生命桥
死亡桥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7-13 自然段,找出文中描写老汉 的语句,边读边思考课文从 哪些方面描写了老汉,表现 了他哪些优秀品质?可以在 一旁作上批注。
我看到一位
的老汉。
沉着冷静
舍己为人
临危不惧 心系群众
威严正气
无私无畏
①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 他像一座山。
参与录制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 最后四个自然段,感受结 尾的特点。老汉与小伙 子之间是什么关系?这样 的结尾有什么特点?
课文结尾才交代老汉和小伙子是父子关系,这种写作方 法叫设置悬念。课文的结尾让人出乎意料,也更有震撼人心 的艺术效果。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老汉忠于职守,无私无畏,舍己为人, 他是顶天立地的一座巍峨高山;作为一个父亲,他和天下父 母一样爱子情深。在生死关头,老汉做出的每个重大抉择所 表现出的大爱都让我们为之动容。
如果获救的乡亲们重建了这座桥,该如何为这 座桥起个名字呢?说说你的建议,并说说理由。
生命桥。因为这座桥是在洪水中人们可以通往安全地方 的通道。这座桥是一座特殊的、承载着人们生的希望的桥。
英雄桥。因为这座桥见证了老汉的无私无畏、舍己为人 的英雄行为。
党员桥。因为这座桥承载着老汉作为共产党员忠于职守、 为了人民牺牲一切的信念与精神。
“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这里的神态描写写出了老汉 的沉着冷静、威严自若。
这里把老汉比喻成“一座山”,既表现了老汉的威严、冷静,与村 民们在山洪暴发时的“惊慌”“疯了似的”“跌跌撞撞”“乱哄哄”的表现形 成鲜明的对比,又写出了老汉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这座“山”是人们获 得生的希望的“靠山”。
②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 党员排在后边!”
“桥窄! ”是说实际情况,如果大家一哄而上,将会非常危险。“排成 一队,不要挤!”是说过桥的方式。“党员排在后边!”是说排队的秩序 。
作为党员,就应该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而且党员是群众的 榜样,党员遵守了秩序,其他人也会跟从,大家就能有序地过桥。
这句话中感叹号连续出现了三次。每一个感叹句都很简短。老 汉的话坚定、有力、明确,既渲染了紧张的气氛,也显示出了老汉的镇 定、果断。
请学生 继续默读第 14-23自然 段,画出描 写洪水的句 子。
①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出了什么?
这两个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蹿、舔、爬”等动词形象地 写出了形势越来越危急。
朗读描写老汉与小伙子的语句,你们能找出矛 盾的地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