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第二单元第4课时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4课时估算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4课时估算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能对简单的数学问题进行估算。
2. 培养学生的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内容1. 估算的意义和作用2. 估算的方法和步骤3. 估算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估算的方法和步骤,能对简单的数学问题进行估算。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教具模型2. 学具:练习本、计算器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估算的概念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估算的意义和作用,讲解估算的方法和步骤。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估算的案例,让学生理解估算的具体运用。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估算练习,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板书设计1. 估算2. 内容:估算的意义和作用估算的方法和步骤估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作业设计1. 练习题:让学生完成一些估算的练习题,巩固课堂所学。
2. 实践题:让学生运用估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估算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掌握,能对简单的数学问题进行估算。
2. 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估算的方法和步骤。
3. 教学改进: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些估算的游戏和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个部分涵盖了整个课堂教学的步骤和活动,是教学设计的核心部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估算知识的学习效果。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引入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需要估算的场景,如购物时估算总价、分配零食时估算每人应得数量等,让学生感受到估算的实用性和重要性。
提问学生是否有类似的估算经验,引发学生的共鸣和兴趣。
【同步备课】第二单元第4课时用估算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三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同步备课】第二单元第4课时用估算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三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我将使用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第二单元的第4课时,即用估算解决问题。
我会引导学生回顾和巩固已学的估算方法,如四舍五入法,以及如何将估算方法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如购物时估算总价、烹饪时估算食材数量等。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估算的方法,并能够将估算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
同时,我也希望学生能够培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估算的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学难点则是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估算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将估算方法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估算方法,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PPT、实物模型、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通过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入本节课,例如在超市购物时如何快速估算商品的总价。
2. 讲解:我会讲解估算的方法,如四舍五入法,并通过例题进行演示。
3. 练习:我会设计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估算方法解决问题。
4. 应用:我会让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将估算方法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如烹饪时估算食材数量。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主要包括本节课的主要概念和估算方法,以及一些关键的步骤和公式。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运用估算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购物时估算总价、烹饪时估算食材数量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观察学生对估算方法的应用情况,并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延伸,如寻找更多的实际问题运用估算方法解决,以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这就是我准备的教学设计,我相信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估算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引入:在教学内容的引入阶段,我选择了通过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入本节课,例如在超市购物时如何快速估算商品的总价。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4课时笔算除法: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4课时笔算除法: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教案: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二单元第4课时,主要学习笔算除法: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以及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学生对于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2. 重点: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课件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比如:“小明有一盒糖果,每盒有24颗糖果,他想把这些糖果分给他的朋友们,每朋友可以分到几颗糖果呢?”2. 讲解演示:在黑板上用粉笔进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的讲解演示,边讲解边解释每一步的运算原理。
3.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笔算方法后,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和讲解。
4. 小组合作: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互相讨论和交流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并共同解决一些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步骤和运算符号,以及一些关键的提示语,如“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
七、作业设计48 ÷ 6 =80 ÷ 4 =56 ÷ 7 =小华有一盒苹果,每盒有12个苹果,他想把这些苹果分给他的朋友们,每朋友可以分到几个苹果呢?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际问题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大部分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024年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夹心饼干》(附反思
2024年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夹心饼干》(附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材《快乐数学》第二单元“有趣的图形”中的第4课时《夹心饼干》。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并能够区分这三种图形;通过观察夹心饼干,了解图形的组合;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并能够说出它们的名称。
2. 培养幼儿观察图形的能力,能够发现生活中的图形。
3. 通过图形的组合,培养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能够区分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并理解图形的组合。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夹心饼干模型、图形卡片、磁性黑板、挂图。
学具:幼儿用图形卡片、水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夹心饼干模型,引导幼儿观察:“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块非常好吃的夹心饼干,你们看看这块饼干是什么形状的?它由哪些图形组成呢?”2. 讲解与互动(10分钟)a. 教师通过夹心饼干模型,引导幼儿认识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b. 教师分发图形卡片,让幼儿观察并找出生活中的图形。
c. 教师示范如何用图形卡片拼出夹心饼干,并引导幼儿动手尝试。
3. 随堂练习(10分钟)a. 教师出示磁性黑板上的图形组合,让幼儿说出组合图形的名称。
b. 幼儿用水彩笔、剪刀和胶棒,自己动手拼出夹心饼干。
b. 教师出示挂图,让幼儿观察并说出生活中的图形。
六、板书设计1. 夹心饼干模型2. 图形卡片3. 磁性黑板:展示图形组合4. 挂图:展示生活中的图形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找一找家里的物品,观察它们是什么图形,并用水彩笔在纸上画下来。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夹心饼干的实践情景引入,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认识图形,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4课时有趣的七巧板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4课时有趣的七巧板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七巧板,知道七巧板由哪些图形组成。
2. 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感知各种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生活现象的能力,充分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体会数学带来的无穷乐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内容1. 认识七巧板,知道七巧板的组成。
2. 通过拼组七巧板,感知各种图形的特征。
3. 用七巧板拼组出不同的图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七巧板,知道七巧板的组成,能够用七巧板拼出不同的图形。
2. 教学难点:通过拼组七巧板,感知各种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七巧板一个,课件。
2. 学具:每人一个七巧板。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让学生观察七巧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七巧板。
2. 探索交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七巧板,感知七巧板的组成,知道七巧板由哪些图形组成,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课堂练习:让学生用七巧板拼组出不同的图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板书设计板书有趣的七巧板板书内容:1. 七巧板的组成2. 七巧板的图形特征3. 用七巧板拼组出不同的图形作业设计1. 让学生用七巧板拼组出不同的图形,家长签字确认。
2.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七巧板的组成和图形特征。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认识七巧板、用七巧板拼组图形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在用七巧板拼组图形时,还不太熟练。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1. 导入新课情境创设:利用多媒体展示七巧板的历史背景和趣味性,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问题引导:提出引导性问题,如“你们见过这样的玩具吗?”“你们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学生分享: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七巧板的已有了解,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第二单元 第4课时 认识 大于号、小于号 和等于号(教案)-2022-2023学年一年级数学上册同步
第二单元第4课时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本节课我们将会学习到三个符号: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同时我们也会学习如何将它们应用到数学中。
1.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大于号(>)大于号(>),意味着“大于这个数”,例如:•7>4•3>-5•-2>-3以上三个例子中,7大于4,3大于-5,-2大于-3,这些都是正确的应用大于号的例子。
小于号(<)小于号(<),意味着“小于这个数”,例如:•2<7•0<1•-8<-4以上三个例子中,2小于7,0小于1,-8小于-4,这些都是正确的应用小于号的例子。
等于号(=)等于号(=),意味着“等于这个数”,例如:•6=6•-3=-3•2+3=5以上三个例子中,6等于6,-3等于-3,2+3等于5,这些都是正确的应用等于号的例子。
2.应用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图形与数值比较在几何图形中,我们也可以使用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来比较不同图形的大小。
例如,在比较两个三角形时,我们可以检查每个角的大小,然后使用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来比较它们的大小。
同样,在比较两个圆形时,我们可以使用它们的半径或直径来比较它们大小。
数学计算当我们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也可以派上用场。
例如:若x > 4,那么下列哪个数一定小于x?A. x-1B. 3C. 5D. x+4正确答案是A。
为什么呢?因为题目中告诉我们“x>4”,所以任何小于x的数,也一定是大于4的。
而A选项是“x-1”,因为x>4,所以x-1一定小于x。
再比如:如果y<-2,那么下面哪一个数一定大于-2?A. y+3B. y-3C. -y+1D. -y-1正确答案是B。
为什么呢?因为题目告诉我们“y<-2”,所以任何大于y的数一定是小于-2的。
所以我们只需要看哪个选项里面包含了y,并且减去一个大于3的数,就是正确答案。
很明显,B选项是“y-3”,因为y<-2,所以y-3必须大于-2。
总之,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在数学问题中都很常见,并且在图形比较和简单的代数问题中也经常使用。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第4课时)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第4课时主备人:罗秀珍使用人:五年级数学教师教学目标:1. 经历操作、观察、填表、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2. 能正确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 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培养大家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同学们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能正确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培养大家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同学们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指出下面三角形的底和高,并口算出它们的面积。
( 单位:厘米)2.上图是一个平行四边形,看图填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三角形ABC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3、思考:(1)怎样计算三角形的面积?为什么要除以2?(2)已知三角形的面积和高,怎么求三角形的底?(3)已知三角形的面积和底,怎么求三角形的高?二、巩固练习1、解决问题(1)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30平方米,底是15米,三角形的高是都是米?(2)一块三角形木板,面积是56平方分米,高是8分米,木板的底是多少分米?(3)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是6分米,这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2、填空(1)27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1.4公顷=()平方米(2)一个三角形的底是4分米,高是30厘米,面积是()平方分米。
(3)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
(4)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
(5)三角形的底面积是25平方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是()。
(6)一个三角形的高是7分米,底是8分米,和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平方分米。
(7)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4.8平方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平方米3、判断题(1)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一定相等。
()(3)三角形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生物教案第二单元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物质的运输第4课时水进出细胞的原理
第4课时水进出细胞的原理课标要求阐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考点一渗透作用及其现象分析1.概念: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称为渗透作用。
2.渗透装置(1)液面上升的原因:单位时间由烧杯中通过半透膜进入漏斗中的水分子数>单位时间由漏斗中通过半透膜进入烧杯中的水分子数。
(2)液面不会一直上升的原因:因为液面上升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一个静水压(图中Δh),当该压力和漏斗中的吸水能力相等时液面不再上升。
3.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1)具有半透膜。
(2)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存在浓度差。
图A、图B分别表示渗透作用装置,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A中渗透达到平衡,半透膜两侧有(填“有”或“没有”)水分子的进出。
(2)图A中,若S1、S2中溶质不能通过半透膜,则Δh不变时,S1、S2溶液浓度的大小关系为S1>S2(填“>”“<”或“=”)。
(3)在图B所示的U型玻璃管内,左右管内分别装入质量分数相等的葡萄糖、麦芽糖溶液。
初始时两管中液面相平,假设溶质分子不能透过半透膜。
①一段时间后,两管中液面的变化为左管液面升高,右管液面降低(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②液面高度稳定后再同时向两管内加入等量的麦芽糖酶,两管中液面的变化分别为左管液面降低,右管液面升高(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1.(2023·石家庄高三模拟)某同学设计的渗透装置实验如图所示(开始时状态),烧杯中盛放有蒸馏水。
图中猪膀胱膜允许单糖透过。
倒置的长颈漏斗中先装入蔗糖溶液,一段时间后再加入蔗糖酶(微量)。
下列有关该实验描述正确的是()A.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上升,加酶后即下降B.漏斗中液面先上升,加酶后继续上升,然后下降,最后保持内外液面基本相平C.漏斗中液面先上升,加酶后继续上升,然后保持一定的液面差不变D.加酶后在烧杯中可检测出的有机物仅有葡萄糖答案B解析长颈漏斗中有蔗糖溶液,渗透压较高,液面上升,加酶后水解为单糖,分子数目增多,渗透压更高,液面继续上升,但是单糖分子可以通过猪膀胱膜进入烧杯中,使两边渗透压相等,漏斗中渗透压降低至内外液面基本相平,B正确。
五年级英语下册-Unit2 第4课时 B Let's talk【教案】
PEP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时
Unit 2 My favorite season
Part B Let’s talk
一、【教材分析】
二、【教学过程】
三、【板书设计】
四、【教后反思】
本部分的核心内容是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 ? Summer. Why? Because I like summer vacation.教材通过Miss White和Amy谈论一幅关于秋天的图画,展开就最喜欢季节的话题,在一问一答中不仅继续
了A部分的内容,同时将话题延伸至原因这一层面,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语言话题库。
本单元的话题虽然是季节,但可以滚动复习四年级关于天气的内容,也会涉及动作或行为这一层面,因而,要想让学生更好地输出,可以渗透一些关于动作的词组。
这一课时中会提前出现Let’s learn 中的词组,但可降低要求,学生能读、会认、可以表达即可。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 第4课时 用估算解决问题 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4课时用估算解决问题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四舍五入法,并能用这种方法进行估算。
2. 培养学生运用估算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和习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估算的方法:四舍五入法。
2. 估算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四舍五入法,并能用这种方法进行估算。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估算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四舍五入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结合教材,详细讲解四舍五入法的步骤,并通过实例演示如何用这种方法进行估算。
3. 案例分析:分析几个典型的估算案例,让学生了解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学会如何运用估算方法解决问题。
4.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估算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养成估算的好习惯。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估算题目,让学生在课后进行练习,加深对估算方法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估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习惯。
3. 课后要及时批改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六、教学评价1. 课后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估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2. 通过学生的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估算方法的能力。
3. 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本教案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为依据,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同时,教师要善于总结和反思,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2024苏教版小学科学一上第二单元第4课时《认识感官》教案
我们把身体的感觉器官(眼睛、耳朵、鼻子、舌头、皮肤)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感官。
3.提出问题:说一说身上的感官起什么作用?引导学生做一做:摸一摸自己身上的感官跟视频做(感官律动操)4.总结归纳:5.思考:如果有一天你的感官停止工作一天,会怎么样?二.人的感官身体的感官能帮助我们获得不一样的体验开启体验感官之旅,比一比哪一个小组表现的最棒1.用眼睛来观察出示图片:的感觉器官3.指一指身体感官并思考各感官的作用耳朵让我听......用舌头能尝......4.记忆并深入认识身体感官体会感官的重要性观察发现——展示交流1.找一找,比一比哪一个小组完成的最快,找的最多设计环节说一说——科学指认——实际指一指——思考起作用,环环相扣,内容难度逐步提升看图说话,先找到动物,再结合图和自己的认识描述这些动物的特征,难度梯度上升,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心理提出问题:在图中,你能找到几种动物?2.用耳朵来观察出示鸟叫、雨声、狗叫、救护车的声音,引导学生听一听,辨一辨温习提示:在听声音时,要静下心来仔细的聆听3.用鼻子来观察老师在盒子里放了一种水果提出问题:如果不打开盒盖,你有办法知道里面放得是什么水果吗?总结:为了准确地判断气味,可以使用“扇闻法闻气味”。
4.用嘴巴来尝一尝我们一起来品尝一下盒子里的水果吧你怎样描述你品尝到的水果呢?总结:描述我们用闻和尝的方式判断出的水果,我们需要借助的词有:清香、清甜、脆、酸、臭、思考:你是怎样找到这些动物呢?准确说出这些动物的颜色、形态、花纹等方面有什么特点2.听声音,辨声音比一比哪一位同学的注意力最集中3.做一做,说一说凑近果盒闻一闻,判断盒子内的水果展示你猜出盒子里面是什么水果4.展示交流:黄瓜很清香;榴莲是清甜的;苹果又脆又甜;橘子酸酸甜甜的;5.做一做——说一说(1)用你的手摸一摸桌面,然后用手摸一摸热用声音来引导学生学习感官耳朵,形式多样,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孩子们在做中学,说中学,释放孩子们的天性老师及时总结,及时提醒,让学辣、苦等等。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4课时 利率 人教版
标题: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4课时利率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利率的概念,掌握利率的计算方法。
(2)能够运用利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利息、本息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培养学生的金融意识,提高学生的理财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2. 本息的计算公式:本息=本金利息3. 利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利率的概念,利息和本息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利率的计算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存款利息、贷款利息等,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利率。
2. 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理解利率的概念,利率是利息与本金的比值。
(2)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利息和本息的计算方法。
(3)讲解利率的计算方法,并结合实际例子进行演示。
3. 实践应用(1)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存款利息、贷款利息等实际问题。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4. 总结反馈(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利率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2)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别辅导和答疑。
五、作业布置1. 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2. 结合实际生活,运用利率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六、板书设计1. 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2. 本息的计算公式:本息=本金利息3. 利率的计算方法七、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操作和小组合作,让学生掌握了利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辅导和答疑,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金融意识和理财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大班语言《学说反义词》教案与反思
大班语言《学说反义词》教案与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语言领域教材《学说反义词》。
详细内容包括:1. 教材章节:第二单元,第4课时。
2. 内容概述:通过趣味故事、例句和互动游戏,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20组反义词。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反义词的概念,掌握20组反义词。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反义词进行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提高合作交流的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反义词的概念,运用反义词进行思考和表达。
2. 教学重点:掌握20组反义词,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故事卡片、反义词卡片、游戏道具。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趣味故事《小猫和小狗》引入反义词的概念。
a. 讲述故事,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反义词。
b. 学生分享故事中的反义词。
2. 新课展示:a. 教师展示PPT,讲解20组反义词。
b. 学生跟读、模仿,理解反义词的意义。
3. 例题讲解:a. 教师出示例句,引导学生分析反义词的运用。
b. 学生仿写例句,运用反义词。
4. 随堂练习:a. 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反义词练习。
b.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互动游戏:a. 游戏一:反义词接龙。
规则:教师说出一个反义词,学生接龙说出另一个反义词,依次进行。
b. 游戏二:反义词卡片配对。
规则:将反义词卡片打乱,学生两两合作,找到对应的反义词。
b.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学说反义词2. 板书内容:a. 20组反义词列表。
b. 例句展示。
c. 学生作品展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用今天学习的反义词,写一篇小短文。
b. 结合生活实际,找出一组反义词,并解释其意义。
2. 答案:a. 示例:今天,我学会了反义词。
比如,高和低,快和慢,大和小。
反义词让我们的语言更丰富,更有趣。
b. 示例:生活中,我发现一个反义词:冷和热。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4课时用估算解决问题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4课时用估算解决问题人教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三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二单元第4课时,用估算解决问题。
我们将通过实际问题引入,让学生了解估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会用估算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理解估算的概念,知道估算是一种快速计算的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能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学生能够理解估算的概念,并能够灵活运用估算解决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课件学具:练习本、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上课之初,我给学生出示一个实际问题:“小明有30个苹果,他想把这些苹果平均分给5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分到几个苹果?”让学生尝试用估算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2. 例题讲解:接着,我给学生讲解估算的方法,并通过例题让学生加深理解。
例题:“一堆苹果有230个,如果每天吃6个,估算一下,需要几天才能吃完?”我引导学生用估算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明白估算是一种快速计算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解决问题。
3. 随堂练习:然后,我给学生提供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估算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如:“一个班级有45个学生,如果每排坐5个,估算一下,需要几排才能坐下所有学生?”4. 小组讨论:六、板书设计本节课的板书设计如下:用估算解决问题1. 实践情景引入小明有30个苹果,他想把这些苹果平均分给5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分到几个苹果?2. 例题讲解一堆苹果有230个,如果每天吃6个,需要几天才能吃完?3. 随堂练习一个班级有45个学生,如果每排坐5个,需要几排才能坐下所有学生?七、作业设计(1)妈妈有50元钱,如果想买2支铅笔,每支铅笔3元,估算一下,妈妈还剩多少钱?(2)一本故事书有280页,如果每天看30页,估算一下,需要几天才能看完?2. 答案:(1)妈妈还剩32元钱。
英语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时 教案
小学集体备课教案(四)问题视听,整体感知看对话部分的VCD,整体感知对话,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What color is the schoolbag? What’s in your schoolbag? 通过看动画回答问题,回答问题的同时也大致了解文章大意。
三、练习(Practice)(一)跟读模仿,歌谣强化1.播放录音,让学生跟读课文。
通过听录音纠正学生的发音,注意让学生模仿录音中的语音语调,形成语感和语速。
2.给课件中的人物配音。
注意让学生模仿录音中的语音语调, 评选出模仿小明星。
3.小组分角色朗读。
师生读,男生女生读,生生读。
让学生在不同形式的模仿中使发音准确,形成良好的语感。
4.Let’s sing a song together. 教师播放本册学生用书第二单元《My schoolbag》的歌曲,让孩子边唱边表演。
(二)游戏巩固,表演生成1.利用Group work :相互了解同学的书包里有什么。
通过这个Group work活动同学间可以增进了解,在具体情境中应用英语。
S1: I have a new schoolbag.S2: What color is it?S1: It’s black and white.S2: What’s in your schoolbag?S1: An English book, a math book and three storybooks.2.小组表演对话。
学生拿出自己的书包,两人一组,仿照Let’s talk 介绍并表演,评选出表演小明星。
四、拓展(Extension)(一)活动运用,任务落实1.任务活动中运用——学以致用Make a survey :我是小记者请数名学生扮演记者进行采访,相互了解一下同学书包里有什么,并作汇报。
NameMike Mike1112121I have a new schoolbag. It’s__________My schoolbag is heavy. I have a _________,an __________, two __________, three ___________ and __________.I like it very much.(小组活动时更换自己的同伴,跟新同伴做对话)通过以上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练习兴趣,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学以致用。
第二单元第4课时《欣赏与设计》示范课教案【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单元轴对称和平移第4课时欣赏与设计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轴对称和平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主要以“通过轴对称或平移,可以设计出美妙的图案”为主情境,第一个问题引导学生体会由图形运动进行图案设计的方法;第二个问题鼓励学生经历借助图形运动形成美丽图案的简单过程。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第三个问题,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运用轴对称、平移的方法设计美丽的图案。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1/ 8教学目标:1.在运用轴对称或平移在方格纸上设计简单图案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图形运动的特点。
2.结合从轴对称、平移的角度欣赏生活中图案的活动,感受图形运动的美和价值。
3.学生在欣赏与设计图案的过程中培养审美意识,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在欣赏与设计图案的过程中体会对称、平移和旋转在图案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图形的特征,能设计精美图案。
教学过程:【复习导入】师:我们学习了哪些有关图形变换的知识?你还记得吗?2/ 8课件出示:师:你能说说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什么是平移吗?师:同学们,通过轴对称或平移,可以设计出美妙的图案。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美丽的图案在美化着我们的生活,老师收集到了一些图案,请同学们欣赏。
(展示图案)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欣赏与设计。
生1: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折痕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叫作轴对称图形。
生2: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平移。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回答问题。
生:由一个简单图形通过轴对称或平移得到的。
轴对称与平移,通过欣赏美丽的图案,激发学生探究美丽图案的兴趣,唤起学生制作美丽图案的欲望。
环节二探究新知问题探究(一):师:观察这三幅图,想一想这三幅图是由哪些简单图形经过怎样的变换得到的?学生仔细观察,与同伴说说自己的发现。
生1:图①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左右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图①是由经过轴对称得到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教师提问:What do you do on the weekend?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词组进行回答。教师继续提问:What does your mother do on the weekend?并出示洗衣服图片,教学词组wash clothes。教师提问:Do youoften wash your clothes on the weekend?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做家务,帮助父母分担家务。
难点:使学生能用正确的语音语调读出单词及词组.
四、课前准备:准备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图片,视频和卡片。
五、教学课时:1课时
六、教学设计:
修改
1.Warm-up
T: Hello! Everyone!
Ss: Hello! Miss Zheng!
T:What do you have on Mondays have English classes?
Ss:…
T: What about on the weekend?
Ss:…
2.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
(1)教师播放一组丰富多彩的周末活动图片,如play football, draw pictures, read books, listen to music等等。教师问:When do you do these activities?学生答:on the weekend。呈现单词weekend并教学。
(8)教师在黑板上贴出五张单词卡片,教师指着其中任意一张卡片,学生说出单词或词组,看谁的反应快。
(9)教师利用课间呈现不同的图片和词组,请学生讲词组和图片进行匹配连线。
板Do you often read books on theweekend?
weekend
do homework
read books
play football
wash clothes
书
课题:My week
一、教学内容:BLet’s learn
二、教学目标:能够听、说、读、写wash my clothes, watch TV, do homework, playfootball, read books。
三、教学重点:新单词及词组weekend, wash my clothes, watch TV, do homework, play football, read books的正确汉语意义。
(4)教师做出读书状并提问:Do you often read books on the weekend?学生回答:Yes。教师呈现词组:read books同时板书句型:Do you often read bookson theweekend?
(5)教师播放一小段电视视频,教学词组:watch TV教师提问:What TV show do you like?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回答。
(2)教师提问:What do you do on the weekend?请学生自由谈论自己的周末活动。
(3)教师呈现做家庭作业的图片并提问:Do you oftendohomeworkon the weekend?学生回答:Yes.教师教学词组:do homework,学生边模仿词组发音,边用动作表示词组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