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印论文
经典汉印赏析
经典汉印赏析一、汉印是啥呢?汉印啊,那可是咱中国印章史上超级重要的一部分。
就像我们现在的签名一样,在古代,汉印就是一种身份或者权力的象征。
汉印的风格多种多样,有那种特别规整、方方正正的,看着就很严肃,就好像一个严肃的老学究站在你面前。
也有一些汉印呢,虽然也是方的,但是线条特别灵动,就像在跳舞一样。
二、从印文内容看汉印1. 官印官印的印文那可讲究了。
它会有官职的名称,像什么太守印啊之类的。
这些印文往往字体比较规整,因为这可是代表官方的嘛,得有那种威严感。
你想啊,一个官员拿着印在文件上一盖,那气势就出来了。
而且官印的制作工艺也很精良,毕竟是政府要用的东西,不能马虎。
2. 私印私印就比较有趣啦。
有的私印是刻自己的名字,有的还会加上一些吉祥话呢,像“长乐”之类的。
私印的字体风格就更丰富了,有些人喜欢用篆书,篆书那种弯弯绕绕的线条,就像一幅小画一样。
还有些人会在私印里玩一些小创意,比如把字的结构稍微变一变,让整个印看起来更独特。
三、汉印的制作工艺汉印的制作可不是随随便便的。
首先得选材,有铜的、玉的,还有石头的。
不同的材料制作出来的印感觉完全不一样。
铜印呢,可能会有一种古朴的金属质感;玉印就显得很温润、高雅;石印又有一种质朴的感觉。
然后就是雕刻啦,雕刻师傅得拿着小刻刀,一笔一划地把印文刻出来。
这可需要超级高的技艺,一个不小心刻歪了一点,整个印可能就毁了。
四、汉印的艺术价值汉印在艺术上的价值可太大了。
它的布局特别精妙,每个字在小小的印面上都有自己的位置,而且相互之间还很和谐。
就像一个小团队一样,大家各司其职,共同组成一个完美的整体。
汉印的线条也很有表现力,粗的线条给人一种厚重感,细的线条又显得很灵动。
而且汉印对后来的书法和篆刻艺术影响特别大,很多书法家和篆刻家都会从汉印中汲取灵感。
五、我心中的经典汉印我特别喜欢“皇后之玺”这方汉印。
它是玉质的,白色的玉看起来特别纯洁、高贵。
印文“皇后之玺”四个字,篆书体,那线条流畅得就像水流一样。
论汉代印章的中和之美
论汉代印章的中和之美丁国凯【摘要】汉代印章在中国篆刻艺术史上堪称高峰,不论是在品种数量、风格多样性上,还是在制作精美程度上都远远超过前代.汉代印章的制作材料多为青铜,其印章类型大致可分为官印、私印、吉语印、肖行印等四大类.在艺术表现上,汉印通过留白匀称、布局严谨、气势雄壮、虚实均衡的构图,凸显了出乎心而合于道的中和之美.【期刊名称】《美与时代(下旬刊)》【年(卷),期】2016(000)009【总页数】3页(P57-59)【关键词】汉代印章;儒家美学;中和之美【作者】丁国凯【作者单位】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正文语种】中文印章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的制陶工具——印模。
古代先民用这种工具在陶上压花纹,这与后世用来封存书信的封泥,在形制上非常相像。
西周至春秋战国时代,奴隶制社会由盛转衰。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了中国,在中国历史上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专制国家。
但秦王朝的统治时间并不长,只有短短的十几年,之后被刘汉政权所取代。
两汉历时400余年,是我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的时期。
在此时期,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这些都促进了汉代美术的繁荣发展,代表性的绘画、书法、印章、雕塑、建筑、工艺等各个门类都取得了相当辉煌的成就。
目前,我们能够欣赏到的汉代艺术遗存,除了汉画像石外,还有汉代的书法碑刻、印章、雕塑等,它们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形成了雄浑朴厚、奔放有力的艺术风格,诠释了汉代艺术注重中和之美的审美风尚。
古代印章多为实用性,到秦汉达到鼎盛,数量之多,制作之精美,品种之丰富,风格之多样,蔚为壮观,具有跨时代的意义。
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听取丞相李斯的建议,在文字政策上,以秦小篆作为全国统一文字。
秦代小篆流传后世最具代表性的书法作品,据说是由李斯所书的峄山、会稽、琅琊台、泰山等碑刻。
李斯的书体风格质朴,而恶装饰。
在他的传世碑刻作品中,都展现出笔画粗细均等、结体平正匀齐的特质,这点也恰好符合汉代印章“规矩方正、平稳沉雄” 的要求,与当时提倡的儒家中和思想相吻合。
漫谈汉印(篆刻)之美
漫谈汉印(篆刻)之美汉印之美就是大汉之美,中华之美。
汉以其囊括宇宙之气概、恢宏天地之胸襟、浪漫朴素之情怀开创了中华民族一个伟大时代。
汉朝疆域广阔、国家安定、经济繁荣、科技发达、军事强大、艺术昌明。
至今,我们多民族融合汇聚的华夏民族叫汉族,使用的语言叫汉语,文字叫汉字。
第一:汉印之美是汉代美学精神的高度体现元气是中国人朴素的宇。
宙观和物质观汉人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元气”构成的,有气则生,无气则死。
元气就是阳气。
性质是向上,向外,发散的,磅礴的,运动的,正能量的。
《素问》说:“阳气者,若天与日”。
就是说元气象天的运行和太阳的光芒一样。
汉印的文字的表现力,结构的疏密感,笔画的张曲度都表现了元气。
特别是打成封泥之后文字突出于泥面为阳。
笔画耸立,天光照来,明暗交替,逶迤回行,抱气聚神。
形与神是汉人的艺术最高追求。
外有其形,内有其神。
形神相依,神为主宰。
西汉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里说:“凡人所生者神也,所托者形也。
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形神离则死”。
淮南王刘安在《淮南子》里说:“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
对形的高度概括和对神的深度表现,是汉代艺术的理想和追求。
形神皆禀于元气,元气动则为神,元气静则为形。
动静之间产生了形神交变。
“以汉为宗”的理论提出,绝不是因为汉印的平正方直,而在于形神的深邃运转。
形为神服务,形变神出现。
神来驾驭形,神现形有生。
阴阳是中华民族的根本世界观和方法论。
中国人认为世间万物皆有阴阳,阴阳是事物的根本性质,也是事物的根本规律。
东汉蔡琶在其书法理论《九势》开宗明义:“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
阴阳重在和谐、重在变化。
汉印很好的表现了阴阳,形象地阐释了阴阳变化。
汉印的阴,封泥的阳,就是阴生阳的典型表现。
朱白、疏密、动静、呼应、错落、均衡、轻重、力势、向背、曲直、斜正、方圆、粗细、缺省等等都是阴阳。
这个阴阳既是形的阴阳,也是神的阴阳。
“穷造化之精神,尽万类之变态”(清程廷祚《骚赋论》)是对汉印之美的最好总结。
对汉印的理解和认识
对汉印的理解和认识一、汉印的概念和历史背景汉印是指中国传统的印章文化,它是通过刻制图案或文字在印材上,然后用墨水涂抹,再将印材压在纸张上以达到标识身份、证明权威、确认合法性等目的的一种文化形式。
汉印起源于中国古代,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早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印章的使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印逐渐演变成为一种流行于社会各个领域和层面的文化符号。
二、汉印的种类和特点1. 汉印的种类根据不同用途和形式,汉印可以分为官方印章、私人名章、纪念章、艺术品等多种类型。
其中,官方印章主要由政府机构或企事业单位使用,用于证明文件合法性;私人名章则是个人用来标识身份或签署文件等;纪念章则是为了纪念某个事件或场所而制作;艺术品则是以其精美工艺和独特风格成为收藏品的一种。
2. 汉印的特点汉印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精美工艺:汉印制作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包括设计、刻制、磨制等,每一步都需要经过精心雕琢和打磨才能完成。
(2)文化内涵:汉印不仅是一种实用工具,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印上刻有的文字或图案往往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3)身份象征:汉印作为一种标识身份、证明权威的工具,其使用者可以通过其所持有的印章来展示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身份。
三、汉印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价值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发展,汉印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符号,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具有重要意义和应用价值。
以下是几个方面:1. 法律效力在中国法律中规定,使用公章或者法定机关专用章盖章才能使文件具有法律效力。
因此,在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等领域,汉印的应用仍然非常广泛。
2. 商业应用汉印在商业活动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企业可以通过制作专属的公章或私人名章来标识自己的身份和合法性,同时也可以将汉印作为礼品赠送给客户或合作伙伴,以展示自己的文化底蕴和品牌形象。
3. 文化传承汉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精美工艺、丰富内涵和历史背景都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浅谈汉印
234苏玉甜:浅谈汉印浅谈汉印苏玉甜(山西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 山西 临汾 041004)作者简介:苏玉甜,山西太原人,硕士研究生,单位:山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摘 要】中国印章文化有着独特的魅力,是石材、刻刀与书法三者的结合,是中国人性格中硬与软的交相辉映,本文通过简述各个朝代印章文化的发展及特点,重点叙述了汉代印章的风格魅力,突出表现了汉印对后世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印章文化;汉印中图分类号:J3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11-0234-01汉代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辉煌灿烂的时代,汉王朝军事的强大,使之扩大了版图,同时也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为其他社会生活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在这种情况下,文学、艺术无不超越前代,汉辞、汉赋以华丽的辞藻和饱含贵族气息而闻名于世,而画像石、画像砖则生活气息浓厚。
在这么一个璀璨绚烂的时代,汉印以其数量的庞大、种类的繁多和艺术水平的登峰造极,在汉代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成为后世印章的典范和学习篆刻艺术的楷模。
中国古代印章经过新石器时代、夏商时期、春秋战国时期这三个阶段的发展,到汉代、魏晋时期进入成熟阶段,而中国印章的成熟,与继承前代的成果和经验是分不开的。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当时社会生活的进步,人们在政治和经济上的频繁交往,印章作为当时社会交往的证据,逐渐兴盛起来,印章的使用更加普遍。
此时期各诸侯与富有的商人将印章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身份象征、婚丧嫁娶、佩戴装饰等各个方面。
战乱不仅影响了各个地区政治、经济等方面,同时也影响了印章的风格特点,而各国文字的不统一,也深刻影响了印章的文字,造成春秋战国时期印章总体呈现出百花齐放、风采各异的特点。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加强中央集权,在政治、经济、文化上进行了大一统,由丞相李斯在秦系文字的基础上,罢用了其余诸国的文字形式,使用比较整齐匀称的小篆书体,而承袭春秋战国时期的玺印制度,也因此进行了大一统,明确作出了统一。
汉印论
视印信 的风气因素 , 也有 当时 葬制 葬俗 的某 种联 系 , 当然 , 从 根本上来说 ,私印 的佩用 主要 由于其 在 当时 条件 下生产 、 交
换 、 会 交 往 方 面 的需 要 。 社
汉私印数量极 多, 形式丰富。 私印 的制作不同于官印那样 受到政治制度的制约 ,故在形式风格上一开始就具有相对活 泼, 清新多样的情趣。 印的形制仍然一定程度 上保持着 战国 私
、
汉官 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汉 代 袭 官 印制 度 , 依 据 官 职 大 小 , 印章 的形 制作 了严 并 对 格 的 规定 。西 汉 官 印 印 面 尺寸 平 均 为 23厘米 见方 , 期 略小 . 早 于此 。 一 标 准 与 汉武 帝 元 狩 四年 诏 令 官 印 大 小有 关 。 汉 尺 这 东 度 有 细微 变动 ,每 方 寸 实 际 数 值 较 西 汉 增 加 ,相 当 于今 天 的 23 . 8厘米 左 右 。 代 官 印 的印 钮 的 动 物形 象 与 官职 品级 有 关 , 汉
中国的篆刻艺术。篆刻起源甚早 , 汉 书》 在《 中就有记载:自五 “ 帝始有书契 , 至于三王 , 俗化雕文 , 诈伪渐兴 , 始有 印玺 , 以检
奸萌 ” 。 篆 刻 在 从 起 源 至今 的 几 千 年 的 漫 长 历 史 中 ,历 经 多 个 朝 代 , 中 汉代 就 是 其 发 展 的 一 个 鼎 盛 时期 。 印 的风 格 大 方 浑 其 汉
鹿 、 、 、 钮 以 及 戒 指 带 钩 等 都 是 印 的钮 式 创 意 , 现 了充 马 羊 蛙 表
满 生活情 味的艺术构思 , 赏玩 的意图明显增强 。
从 印形 上 说 , 端 于 战 国的 两 面 印在 汉 代 较 为 流 行 , 印 发 套 则 有 龟 瓦相 套 , 身龟 首 相 套 , 瓦 相 套 以 及 东 汉 晚 期 出 现 的 龟 熊 辟 邪 子 母 三 套 印 等 形 式 。 类 形 式 既 拓 展 了印 体 的利 用 空 间 , 这
临汉印,要找到精髓
临汉印,要找到精髓汉印是篆刻史上的第一个髙峰,爲后世开创了“汉印”的范式。
从总体风格上讲,汉印以方正平实爲大宗,缪篆入印、屈曲缜密,形神朴茂、端庄大方。
以面目不同来分,西汉婉转温厚,时见笔意;新莽印制独特,严谨温和;东汉以方爲主,浑厚茂密;魏晋方截整饬,劲健有力;南北朝法度渐失,鲜活生趣。
汉印对后世流派印人的影响是巨大的。
汉之后的官私印章不论面目如何,都是脱胎于汉篆汉印。
唐宋官印样式的改变使得汉印更多开始进入私印范围,汉印尤其是汉白文印成了后人不可企及的典范。
无论是王冕对汉印的模拟还是苏宣、朱简、汪关、丁敬、邓石如等对个性化审美的自觉展现,都无不是植根于汉印的再创造。
“印宗秦汉”成爲篆刻学习的不二法门! 勮右尉印此印四字大小不作均匀分布,而是以“勮”字爲主,其余三字爲宾,围绕“勮”做相应拉伸(如“右”)或收缩(如“尉”)。
同时将“印”向上拉伸,造成“尉”字成爲印面中笔画较多而占地最小的字。
但虽小而不显局促,反而通过短画和留红的处理更见疏朗,由此“尉”字虽小却是“印眼”。
因爲,如果说“勮”字因其笔画最多而自然写大写密是印面结构矛盾的开始,那麽“尉”的写小而写疏则是将矛盾引领向一个更高层次的平衡。
这是印面结构的辩证法,也是汉印易学难精的精义所在。
霸陵园丞此印四字分朱布白均匀,看似毫不费力,实则于点画变化上匠心独运。
从线形上看,它通过点画粗细的细微变化,让印面结构産生对比,又归于“茂密”。
如“霸”字笔画最多、结构最复杂而笔画最纤细;“丞”字笔画最少、有长斜画而笔道最粗阔,显然是爲了填满空白,不使留红过多过乱。
换一个角度,从线质上看,四字的细微变化更值得注意。
“霸”的虚灵,“陵”的沈着,“园”的圆融,“丞”的挺括,使得分布停匀的印面有了另外一层的对比。
此外,“园”、“霸”两字重心下移,“丞”、“陵”两字字势上顶,使得分布停匀的空间结构有了天地交泰的意蕴!未央厩丞此印几乎是笔笔圆弧而不见方折,起收笔浑圆,带有浓厚的书写意味。
浅论汉印艺术
浅论汉印艺术一个成功的篆刻家,都是从师法秦汉印开始的。
秦汉印是中国印章史的一个里程碑。
秦汉印,包括战国、秦、汉印,从其入手,可知篆刻门径,少走弯路。
由于战国玺印的入印文字较混乱,印章体制不健全,给后学者带来了许多不便。
秦统一后,虽然规定了印章制度,但秦王朝是短命的朝代。
而汉代则不同,经历了四百多年。
其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官方重视,民间响应,种类繁多,风格纷呈,迎来了印章艺术的第一个春天。
因此,我们倡导“印宗秦汉”的真正范围是偏重汉印。
汉印有哪些种类?有哪些特征?对后世的篆刻有何影响?若我们在创作之余,作一番思考,可以掌握一些特点,更能反作用于创作。
本文就学习汉印的一些心得简述如下。
汉印的种类从制作方法看,汉印有铸、凿、刻三法。
甘旸《印章集说》说:“铸印有二:曰翻砂,曰拨蜡。
翻砂以木为印,覆于砂中,如铸钱之法;拨蜡以蜡为印,刻文制钮于上,以焦泥涂之,外加熟泥,留一孔令干,去其腊,以铜熔化入之,其文法钮形制俱精妙,辟邪、狮兽等钮多用拨蜡。
刻印以刀成文,军中即时授爵多刻印。
刻者更有刀法,今法之。
凿印以锤凿成文,亦名曰镌,成之甚速,其文简易有神,不加修饰,意到笔不到,名曰‘急就章’。
军中急于封拜,故多凿之,以利于便。
”《历代印学论文选》P78汉代的冶炼业较发达,制作印章用铸造的方法较为普遍,方法是雕刻蜡模后浇铜液而成。
由于要先雕刻蜡模,故此类印章布局较规范,印文粗重,线条交接之处圆转流动。
凿印是指在印坯上用刀凿制而成的印章,一般是满足临时的需要,急就而成。
如果说铸印给人提供了一个平正端庄、印文规范的模式,那么,凿印则率真天然,印文随意生发。
刻的方法是贯穿在铸印中,有补刀修改的性质。
从分期上讲,可分为四期:第一期为西汉初期官印,以模仿秦官印为主。
第二期为西汉中期武帝官印,已基本构成汉印的总体格局。
第三期是新莽时期的官印,印用五字。
第四期是东汉,印文用缪篆,标志着汉印的成熟。
这四个分期是以汉代官印来论述的,代表了汉印的总体特征,具有普遍的意义。
满白汉印的创作研究
笔是尖的。转折处辅以圆笔,体方势圆,更见浑厚,方中见圆,圆 重,与楷书字形相同,方正优美,有味道,这每个字都是小篆,把
中见方,要有韧性。印文中最引人注目之处应是“工”字与“巧”字 小篆变隶化,字与字之间的空间均等,每个字的重心稳定,整体
一样,有圆的有方的,有尖的,特别的生动。“巧”字的起笔是方 的,“工”字的第一条的横的起笔是圆的,“司”字的第二条横的起
56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2021-04
文 艺 生 活 LITERATURE LIFE
历史回廊
或旗子上面。到了周代,以青铜材料为主的“周玺”开始兴起。大 书的方正字形,不过这四个字都是篆书,而且是小篆,不过没有
小形状不一,一般是白文和朱文两种。到了秦代是文字由“籀书” 小篆的细长的特点,慢慢向隶书的感觉发展。字字饱满有韧劲,
演变成为篆书的时期,印的形式也更为广泛,印文圆润挺拔,字 不急不燥,不软不弱,每一个字就像是写出来的感觉,“工”的竖
三、举例解读满白汉印的特点
出字与字之间相互呼应,相互联系。再从线条的方向进行分析,
(一)解读《巧工司马》的特点
可以看出所有的线条基本上没有过多地弧度。然后从线条的粗
1.从章法分析《巧工司马》的特点,从宏观来看,印面特别饱 细进行分析,可以观察到每条线的粗细比较均等,不过也有细微
满工稳,四字平分印面,印面有一个隐藏的十字,紧凑逼边,边缘 的粗细变化,“工”字的第一笔的起笔收笔就略粗,横竖的起笔和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1.12.027
一、满白汉印的由来 在三千七百多年前的殷商时期,就开始流行刻字艺术,但是
然地残破就会形成咱们看到的一些微妙之处,使章法更有动感, “
推荐优秀的篆刻艺术论文范例赏析(共4篇)
推荐优秀的篆刻艺术论文范例赏析(共4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篆刻艺术与现代字体艺术的共鸣东西方的美学观,在萌芽状态时便有不同的发展倾向。
传统的东方美学以意象为准则,偏向表现;传统的西方美学以形象为准则,偏向再现。
这两种美学的发展方向在总体上是不相同的。
然而,东西文化的交流与影响使得东西方美学融合并相互汲取有利于自己发展的观念。
从这个角度说,东西方美学在发展的同时,也意味着东西美学互补与并存的格局。
在近现代的绘画艺术史上也不乏有贯通东西的文人雅士,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实践,将东西方的美学再次创造表现,使得东西美学互补发展。
像清代宫廷画师郎世宁,他融中西技法于一体,形成精细逼真的效果,创造出了新的画风,因而深受清王朝的器重。
那么,作为与书法、绘画并驾齐驱的篆刻艺术,是否也有着类似的东西文化的合璧?我们是否可以在探索篆刻艺术活动中,与现代字体设计的方法产生共鸣?一、篆刻艺术与现代字体设计的相同点(一)实用性篆刻艺术是篆刻家经过对篆书的艺术加工,由早期的实用范畴,过渡到实用与艺术创作统一并存的局面,其中最重要的“凭信”实用性,至今未变。
如经过企、业、公司的信誉沉淀,其“凭信”作用不仅不亚于篆刻,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例如我们熟知的,“可口可乐”“海尔”“蒙牛”“雀巢咖啡”等,皆以文字设计作为其商标,让消费者一见便知,这就是很好的“凭信”作用。
两者的原始作用都着力其实用性而发展,并且两者皆属于二维视觉艺术(篆刻就印文而言)。
(二)艺术形象众所周知,艺术形象具有具象和抽象的区别。
篆刻艺术是以汉字中的篆书为创作对象,篆书的造型是形成篆刻美的基础。
它是通过对篆字的结构、线条的变化来展示其抽象的变化莫测。
而现代字体设计以抽象的点、线、面的形式来谋划整个布局,使得字体设计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文字,而是有着图文一体的视觉传递作用。
汉印的风格特点分析[精]
汉代印章在艺术表现上总的特点是:气势雄强,小中见大, 浑朴厚重,灵巧生动,茂密团聚,韵味无穷。这些特点,不仅 具有汉代艺术的时代特徵,同时也具有印章艺术独有的个性特 征。以下仅就印面的图像、章法、刀法、气势等分述之。
一、文字处理变化丰富
1、书体种类多样
汉代印章使用的字体,虽然多是篆书,但其中又有多种书体, 除小篆、缪篆、鸟虫篆,殳篆、隶书外,还有楷、行、草等,但 其共同规律是方整、匀称、有法度、有变化。
汉官印的风格特点浅析
综述
汉代印章艺术的发展,与实用紧密结合,因而用途广泛 ,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印章的艺术水平提高了,反过来又更 深入广泛地向社会的各个领域渗透发展。因此实用和审美紧 密结合,相辅相成,更促进了印章艺术的发展和提高。汉印 缪篆文字的出现和广泛运用,标志着汉代印章艺术发展进入 到一个新的时期。由于印章艺术的实用范围越来越广,为了 适应不同情况、不同对象的审美需要,因而其形式也变得多 种多样。印章艺术得到蓬勃的发展和成熟,出现了印章艺术 史上的黄金时代,给予后世以巨大的影响。
西汉前期(高后至景帝)
这一时期是官印摆脱秦印影响,逐渐趋向成熟的发展过渡阶段。这时 的主要特点是:印面已不假界格,但仍分四格。印文结体紧密严整,笔画 取圆势,有的尚遗秦篆遗风,同时也出现汉武帝时那种方正宽博的体态。 有的殉葬印较草率
新莽时期只有短短的15年。它继承了西汉印章的一些遗制,官 印全用五字或五字以上的。在度量衡管制上也都力图复古。印略小 于西汉。由于西汉末期手工业发达,制铜工艺更加精湛,因此,在 印章的制作上也较以前更加精致。
按历史的发展顺序来看,汉官印可分为三个时期:西汉 、新莽、东汉。
西汉官印以铸印为主,偶有凿印。 早期印文多圆笔,较为粗壮圆浑自然;中期渐趋方笔,也出现屈 曲盘缠的现象。具体分以下几个阶段:
朴质无华 妙造自然——汉印之美刍议
最成熟的阶段,它以其平和醇厚、庄重典雅的面貌,成 次山水,次狗马,台榭一定器耳,难成而易好,不待迁
为后世历代印人心摹手追的不朽典范。
想妙得也。”汉印之美亦可用迁想妙得形容之。虽当下
汉代大统一的政治局势、社会的平和稳定以及经济 已无从考证当时的印人何名何姓,但从同时期遗迹的其
的繁荣昌盛,促使文学、艺术、哲学等诸多上层建筑在 他艺术品亦可看出对汉印创作的影响及渗透。汉代遗留
所谓篆法,实际上就是字法。汉代印文的书体主要
代逐渐完备,文字趋于规范统一,手工业高度发展,这 是缪篆,此外还有鸟虫书。汉代许慎《〈说文解字〉叙》
些因素都极大地促进了印章艺术的繁荣和成熟。汉印作 中有云:“自尔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
为中国印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其所确定的审美思想及 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
意”(图 9),“王武”(图 10),从这两方印中我们
可以清晰地看到线条装饰纹样的写实性。抽象化的纹样
即线条多做盘曲状,填满整个印面,极具流动感,但看
武 意 图9
王 武 图 10
婕妤妾赵 图 11
潘刚私印 图 12
董 猛 图 13
不出明显的写实形象。如“婕妤妾赵”(图 11),“潘 刚私印”(图 12),“董猛”(图 13)等。这些印章线
周 诱 图 17
一画的巧妙变化,都是紧紧围绕着印章的艺术情趣展开 的。正所谓“艺无定法”,无论采取何种手法,何种变化,
其一,浑穆典雅骨坚肉莹。这一类印章线条光洁劲健,
都是依附字理,不违“六书”,使作品焕发出无限的艺 毫无造作之感。如“皇后之玺”(图 14),“桓启”(图
术魅力。
15),“魏霸”(图 16),“周诱”(图 17)。“文字
汉代印章的刀味笔意之美
汉代印章的刀味笔意之美汉代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个辉煌灿烂的时代。
她在军事上的强大、经济上的全面发展,使得农业、手工业、以及相应的上层建筑,如哲学、文学、史学、科技、艺术等,都无不超越前代。
由于政治、经济、文化诸因素的影响、手工业制品也得到兴盛发展。
这些都给印章艺术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起到了直接或间接的促进作用。
加之当时有用印之嗜,厚葬之风,生前官民皆人手一印,死后随之殉葬。
因此,汉代印章特别发展与成熟,不论在形制工艺,印钮等方面都极为完备精美,一直为后代篆刻家作为学习的典范,为广大艺术爱好者所赞赏。
汉印美的表现形态汉印的美到底表现在何处?它的基本形态有哪些?按传统习惯的说法,有章法美、刀法美等;按美学的观点说法,有阳刚之美、雄健之美、阴柔之美、娟秀之美等。
在今天,我们仍应以这些观点来归纳或总结,也可以新的审美角度,来重新评判其某些艺术现象,归纳其异同。
现试从汉印的特点出发,以线条、结构、刀笔、情趣等几方面归纳分析之、以供参考,不妥与未尽善之处、尚望读者批评指正。
汉印的刀笔美汉印的刀笔美,是汉印的刀味笔意美的简称,也可称为是汉印的制作美。
汉印的制作,有铸、凿、琢,其表现出来的美也各不一样。
这也是篆刻艺术所特有的美,因其工具与材料不一,表现出来的特色也各不一样。
有的较为工稳,有的则属雄放,有的则是受到岁月的磨泐而显得残蚀等。
具体可从工稳一路、豪放一路、古拙一路三方面略述,因篇幅有限,今日仅论述工稳一路:一、工稳一路汉印中工稳一路,多表现在汉铸印和碾琢而成的玉印中,以及部分刻得工整一路的铜印、石印中。
由于制作的工艺手段不一,时间有宽裕与紧迫之别,以及制作者审美水平和技巧水平的高低,因而表现的结果也各有差别:1.铸印铸印是先经过镌刻印母,再翻模、浇铜液入模铸造而成。
在刻印母之先,必以笔书印稿,印稿写得大概较为工整,在刻印母时,不仅要表现原稿的骨骼,而且根据当时审美要求,必定加以规范修整,这就构成汉铸印整齐、工细的特点,加之再翻铸过程中,由于铜液等的渗入,又适当减弱其刀刻的锋芒处,再经今日用印泥钤出,又可能减弱其露锋处,因此我们见到的汉铸印,都具有整齐、严格、健壮、有力、刚毅、沉着、浑朴、厚重和含蓄之美。
汉印的功能分析综述
汉印的功能分析综述摘要:小小印章,方寸之物,却蕴藏着一部中国史,涉及了整个中国文化的区域,在中国文明的进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的产生、发展,都与社会变迁息息相关。
由于印的历史悠久,涉及的范围广泛,所以至今对印的研究还有还有很多不理想的地方,需要引起人们的重视。
本文在考古发现资料的基础上,对汉代印章的分类、功能的演化及其对后世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以期使读者对它有更全面的了解,展示汉印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及其价值。
关键词:汉印功能艺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有着很深的文化内涵及文化底蕴。
在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艺术中,印章是一种别样的存在。
它以极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和形式为人们所喜爱,在古人的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在历史长河中,它的发展几乎影响了整个中国文化涉及的区域,贯穿了中国文明的各个方面。
它源于周朝,兴于汉代,形成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印宗秦汉”时代。
一、汉印的社会功能汉代是印章发展的鼎盛时期,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印章文化。
从类别上来看,这一时期的印章官私皆有,同时还有玉印、石印、鸟虫书印、封泥印和吉玉印等。
从其功能上来看,主要来自三个方面:文面,印体,精神象征。
在这其中,权利证明,信息载体,保密和信用功能是它最重要的三大功能:(一)权利证明印章在古代表示某种组织或个人的权力使用,是组织机构的权利象征物。
尤其是玺印代表国家主权的行使,一方面用来传达政令,实施策令;另一方面用来显示国家权力所在,是权利行使的标志。
印章也是一种对外行使职权的国之信器,是国家统治权力的一种显示物。
它的兴替变化反映着朝政命运的变化,亡国者要上缴印章,开国者要开铸新印,这已成为历史更替演进的晴雨表。
印章与个人权力得失关系甚大,印是按官级区别使用的,与赋予权力大小有关系;(二)信息载体印章在古代作为一种权利的象征,往往承担着发号施令、调动军队等重要作用。
而与此同时,将其抽象化来看,它更是一种重要的信息载体,在社会生活中起到信息传递的作用。
篆刻汉印心得体会1000字
篆刻汉印心得体会1000字1、刀法我前面有文章说,拿到刀、石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想办法把线条刻直了,于是说,练直线,练回字,练汉印,其实,在这个练习的过程中,很多伙伴都会因为练直线,练回字太过枯燥,很快就跳到汉印这个阶段了。
其实,这没啥不可以,但确实是有点着急了。
真正的学习篆刻,想把基本功打扎实了,练直线与回字基本必不可少,因为这是训练“心、手、刀相应”的基本方法,也就是说,通过这种简单枯燥的方法,可以一直练到,心里想刻成什么样子,手就知道往哪儿运刀,刀在石头上出来的效果正好也是心里想要的样子。
看似简单,却非常重要,就好像开车时候学起步停车,也像练习书法时,把横竖点撇捺这些基本笔画写好,写扎实。
因此,我说,刻直线和回字,还是非常重要的。
但你说,我觉得太枯燥,直接跳到汉印了,好吧,没办法,跳就跳吧。
汉印中的端正者,大部分也是笔画平正的,这样,在我们临摹时,练习这些印章的过程,其实就是在练习那些平直的基本笔画,只是多出来了复杂的一些字体结构,可能需要转折,可能需要有圆转出现,但总体上还是平直笔画的处理,再加上汉印白文印多,不像元朱文印那样需要很精细的刀功,只要坚持一段时间,大致都可以把汉印临摹的像模像样,不至于打击自己的信心,至少,算是一件成品,因此,汉印值得临,但一定要边临边感觉刀在石头上的感觉,深浅、快慢,万一遇到点砂丁了怎么处理,转角时刀应当怎么入,一些复杂的转角如何下手等,不必去看教材,也没有像样的教材,你自己摸索就可以,几十方汉印下来,你对石头有了感觉,对刀有了感觉,基本的刀法也就学会了,至于冲刀与切刀的区别,也就在汉印的临摹中掌握个差不多了。
刻印中的许多刀法,在西方的艺术理论上叫肌肉记忆,咱们中国人没说那么复杂,就是熟能生巧,多刻就是了,最终那把刀在你的手中,就如你手里的手机一样,操作起来,得心应手,那就可以了。
汉印论
汉印论作者:吕艳辉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0年第12期摘要:汉印是中国篆刻历史的一个鼎盛时期,它以其独特的风格在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汉印分为汉官印和汉私印。
本文从这两种印着手,从各个方面阐述了这两种印的风格特点。
关键词:汉印;汉书;汉官印;汉私印;玺中图分类号:K20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24-0037-01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上,先后涌现了一大批非物质文化。
其中有一种在如今已不在那么受人们的关注,它就是中国的篆刻艺术。
篆刻起源甚早,在《汉书》中就有记载:“自五帝始有书契,至于三王,俗化雕文,诈伪渐兴,始有印玺,以检奸萌”。
篆刻在从起源至今的几千年的漫长历史中,历经多个朝代,其中汉代就是其发展的一个鼎盛时期。
汉印的风格大方浑厚,朴拙天成,方中寓圆而刚柔相济,粗细相同而疏密得当,拙中寓巧而自然舒展,增减笔划而不脱离六义,挪让屈伸而巧拙天成,轻重疏密而虚实呼应,朱白相间而增添新趣。
正是由于其这种多变而又统一含蓄的美,风味平淡,久而不失其味,才造就了后人初学治印,皆以汉印为摹本的传奇神话。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应用的广泛,汉印可分为汉官印和汉私印。
一、汉官印汉代袭官印制度,并依据官职大小,对印章的形制作了严格的规定。
西汉官印印面尺寸平均为2.3厘米见方,早期略小于此。
这一标准与汉武帝元狩四年诏令官印大小有关。
东汉尺度有细微变动,每方寸实际数值较西汉增加,相当于今天的2.38厘米左右。
汉代官印的印钮的动物形象与官职品级有关,在当今的传世印章中,乌龟最为常见。
龟钮是汉代至南北朝时期官吏使用的印章钮式,金银官印皆为龟钮。
龟在上古时代称为“玄武”,属于受崇拜的四灵之一。
龟的寿命长,读音又同贵,因此,龟被看作是吉祥物。
官印中多刻制龟钮,其意正在于龟的这种富贵吉祥。
汉时期的金银官印,文官一般用铸印,武官因军中常有应急需要,如遇到紧急任务,就在现成铸就的印坯上立印凿出文字来,称之为“凿印”或“急就章”。
汉代铜质印章制作问题相关文献考察与研究
50(上)2018.11一、印章的起源印章在初期称为“玺(壐)”。
《说文解字》云:“壐,王者印也,所以主土,从土尔声,籀文从玉。
”又有从“金”作“鉨(鉩)”,或省略为“尒”,或从“土”、从“玉”。
字形因地域和印材不同而有所差异。
《周礼》中有三处提到了“玺”和“玺节”, 分别是《地官·司市》“凡通货贿,以玺节出入之”[1]210,《秋官·职金》“辩其物之微恶与其数量,楬而玺之”[1]537,《地官·掌节:“关门用符节,货贿用玺节”[1]222。
多与社会经济发展相联系。
由此可见印章在最早的时期是在商品交换过程中作为凭证信用而形成的。
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规定“玺”是帝王的专用,臣下只能称为“印”。
卫宏《汉旧仪》中载:“秦以前民皆佩绶,以金、银、铜、犀、象为方寸玺,各服所好,自秦以来,天子独称玺,又以玉,群臣莫敢用也。
”[2]“印”,在《说文解字》中释为“从爪从卩(节)”“执政所信也”。
“印”字多见于甲古文中,其作“抑”字。
《吕氏春秋·适威篇》有:“民之于上,若玺之于涂,抑之以圆则圆。
”[3]文献中把使用封泥称作“抑”,“抑”与“印”相通也。
印章的起源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三种:一是图徽说。
沙孟海先生在《印学史》中曾提到:“于省吾《双剑古器物图录》著录的安阳出土的三件铜玺,形象接近铜器图徽,应该是早期作品。
”[4]二是陶拍说。
制陶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陶拍,是制陶过程中用来拍打陶坯的工具,由陶或石制成。
在烧制陶器的过程中小型器皿仅靠捏制即能完成,但体型较大者则需要先将陶土搓成泥团,再筑以器形,或几部分相接。
陶泥坯在晾干的过程中时有干裂现象,于是便使用缠有草、藤、绳的陶拍进行拍打,使其更加坚固。
陶坯拍打时还未完全晾干,陶器表面上便有了草、藤、绳的纹路,在客观上也起到了美化的功用。
新石器时代晚期,制陶工艺和装饰水平都有所发展,于是又出现了以几何纹饰为主的印纹陶。
汉代印章的特点【精】
汉代印章的特点【精】汉代印章的特点【精】一汉印的精神气质“印之宗汉,如诗之宗唐,书之宗晋”汉代的大一统气魄、静穆沉雄的恢弘心态,无不表现在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
汉印与雕塑、画像石等一样,都表现了充实饱满、气势奔放、恣肆浪漫、阔大沉雄、温润中和的精神气质。
汉印不以狂怪奇诡夺人耳目,在平心静气中营造一种中和充实的静穆气息。
这种饱满朴实柔和是纯正之美,合于充实之为美的美学概念。
(一) 有书法的抽象美汉代在书法上各体具备,特别是隶书和缪篆的成熟,使汉印在文字上更趋书法的抽象美。
汉印遵循小篆结体规矩,在追求方正丰满中对篆形进行了变化,形成了自己的文字特点。
使印文有了书法线条的抽象感觉,不再像战国玺印那样图案化仅从字型上去表现,而是讲究典雅质朴和韵致。
(二) 有平实中和的从容方正平实是汉印的基本特点,也是汉代社会心态的体现。
以方为基调,方中寓圆、转角圆转、弯笔圆曲;体势平正、线条粗匀、间距匀称。
方中带圆,圆中见方,显得更加精致圆融与亲和。
在质朴的前提下,细腻、温雅、婉转、精致。
弧线婉转处传其情,直线暗含曲意留其韵,结篆蕴含生机和韵律,都是汉印审美能够深入的根据。
(三) 有严谨博大的气象线条呈现厚实、粗壮、饱满,不露锋芒,古拙质朴、苍茫浑厚。
富有笔意,笔画起收处有微妙的方圆形态的变化;率真、自然、生动,笔画不强求均匀一致,长笔劲健有力,横竖之外有曲笔,自然伸缩,绵里藏针。
笔意交代清晰,力感明确,动静相生。
字与字与边栏之间,根据字形随机处理,留空自然和谐。
二憨印宗汉的拙美大气汉印精神气质的中心是大气,犹如汉代石刻的大美是粗狂大气不拘小节,而不是精细微妙。
取法汉印,应该体味其平正中大气的古意,提取其精神气质的因子。
而不是要临摹仿真其细微的形似,还要力避逞智弄巧的小家气息,要知今之汉印已非汉之汉印也。
何以求大气?大非印大之大,古非古旧之古。
我的体会是,欲大气必简朴不古拙,必天真自然。
唯朴浑的拙美方合于自然之大美,人为修饰必定是巧滑俗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印论
摘要:汉印是中国篆刻历史的一个鼎盛时期,它以其独特的风格在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汉印分为汉官印和汉私印。
本文从这两种印着手,从各个方面阐述了这两种印的风格特点。
关键词:汉印;汉书;汉官印;汉私印;玺
中图分类号:k20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24-0037-01
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上,先后涌现了一大批非物质文化。
其中有一种在如今已不在那么受人们的关注,它就是中国的篆刻艺术。
篆刻起源甚早,在《汉书》中就有记载:“自五帝始有书契,至于三王,俗化雕文,诈伪渐兴,始有印玺,以检奸萌”。
篆刻在从起源至今的几千年的漫长历史中,历经多个朝代,其中汉代就是其发展的一个鼎盛时期。
汉印的风格大方浑厚,朴拙天成,方中寓圆而刚柔相济,粗细相同而疏密得当,拙中寓巧而自然舒展,增减笔划而不脱离六义,挪让屈伸而巧拙天成,轻重疏密而虚实呼应,朱白相间而增添新趣。
正是由于其这种多变而又统一含蓄的美,风味平淡,久而不失其味,才造就了后人初学治印,皆以汉印为摹本的传奇神话。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应用的广泛,汉印可分为汉官印和汉私印。
一、汉官印
汉代袭官印制度,并依据官职大小,对印章的形制作了严格的
规定。
西汉官印印面尺寸平均为2.3厘米见方,早期略小于此。
这一标准与汉武帝元狩四年诏令官印大小有关。
东汉尺度有细微变动,每方寸实际数值较西汉增加,相当于今天的2.38厘米左右。
汉代官印的印钮的动物形象与官职品级有关,在当今的传世印章中,乌龟最为常见。
龟钮是汉代至南北朝时期官吏使用的印章钮式,金银官印皆为龟钮。
龟在上古时代称为“玄武”,属于受崇拜的四灵之一。
龟的寿命长,读音又同贵,因此,龟被看作是吉祥物。
官印中多刻制龟钮,其意正在于龟的这种富贵吉祥。
汉时期的金银官印,文官一般用铸印,武官因军中常有应急需要,如遇到紧急任务,就在现成铸就的印坯上立印凿出文字来,称之为“凿印”或“急就章”。
铸印主要用翻砂和拨腊两种方法来浇铸,连同印章文字一同浇铸出来。
相比较而言,拨腊法的技术来的先进,工艺步骤多而繁琐复杂,故成品质量好。
汉官印在西汉惠帝文帝时期已经基本上摆脱了秦印篆法的圆润,紧结,率意风格,转向端庄,方正,宽舒的体势。
这一趋势缓慢推移,至东汉更为整齐,平实,雄健,圆弧的意态已逐渐消失,代之以方折的笔势,一些笔形也有了转变。
二、汉私印
私印在汉时期的使用极为广泛,这种说法不仅是建立在存世相当丰富的数量基础上,而且也可以由其形式多样和制作工艺的精湛方面获得这样的印象。
而工艺的发展需要建立在社会应用的基础之上。
汉代佩印盛行,一部分与佩饰如戒指、臂钏、带钩、挂饰形等
相结合的私印便透露出风气的一斑。
私印在作为殉葬品的功能在当时也不可忽视,这既有当时重视印信的风气因素,也有当时葬制葬俗的某种联系,当然,从根本上来说,私印的佩用主要由于其在当时条件下生产、交换、社会交往方面的需要。
汉私印数量极多,形式丰富。
私印的制作不同于官印那样受到政治制度的制约,故在形式风格上一开始就具有相对活泼,清新多样的情趣。
私印的形制仍然一定程度上保持着战国时期的大小布局,钮式各异的制作方式,且印文也多变化,类型较多。
从钮式上说,除了常见的鼻、瓦、龟钮等以外,覆斗钮、熊、鹿、马、羊、蛙钮以及戒指带钩等都是印的钮式创意,表现了充满生活情味的艺术构思,赏玩的意图明显增强。
从印形上说,发端于战国的两面印在汉代较为流行,套印则有龟瓦相套,龟身龟首相套,熊瓦相套以及东汉晚期出现的辟邪子母三套印等形式。
这类形式既拓展了印体的利用空间,适应更为丰富的文字内容需要和印章用途,同时又有携带方便和赏玩的价值。
从印文内容上说,汉私印有姓名印,姓名表字两面印,臣妾印,及其他图形为饰的姓名图形印,其装饰美化意义十分明确,是印章艺术化的早期表现。
在印文表现形式上,有朱文,白文和朱白相间。
朱白相间这种表现形式,利用感官错觉,造成比例均衡,轻重得当,浑然一体的视觉效果。
三、总结
总之,汉印以它洋洋大观的形式,构成了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令人在高古新奇,生动沉稳,浑穆玲珑中,产生印章艺术美的享受。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唯一不变的是历史。
汉印,作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应当受到重视。
因而,我们要认识汉印的客观价值,是在于对其艺术性和学术史料的双重认识,而不仅仅是为着满足追溯已经逝去的历史足迹和思古幽情。
参考资料:
[1]孙慰祖.中国篆刻全集(汉代卷)[m].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
[2]孙慰祖.可齐论印新稿[m].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
[3]孙慰祖.西汉官印汇考[m].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