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节日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 部编本三年级下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传统节日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部编本三年级下册
高陵区教师进修黉舍杨红娣1.增长门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加强门生的文化底蕴,进步门生的语文素养,培养门生的爱国情操。2.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研究,让门生学会沟通、理解,进步门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和组织外交能力。 3.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研究,让门生学会开发行使校内外语文教学资源,进步门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进步,国外的一些节日也渐渐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如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门生对这些节日了解许多,却对中国传统节日了解缺失。为了让门生周全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通过组织了《中国传统节日》综合性学习运动,指导门生过好中国节,传承发扬中华良好传统文化。2课时实地采访、搜集资料、成果汇编等。教师确定要研究的几个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有爱好的同窗也可以研究其他节日。教师向门生说明学习目标,鼓励门生积极参加运动,为门生保举相干资料、网站,引导研究方法。教师根据门生的爱好和居住地的远近,划分运动小组,并选出组长;然后各小组成员共同确定要研究的节日。教师要增强引导,以免选择重复。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制订方案,并拟出草案交教师审核引导。小组长根据小我专长,进行组内分工。小组成员行使暑假到图书馆、资料室、博物馆搜集有关资料;到民俗保存较多的农村采访,了解民俗,搜集传说、民谣等;将搜集到的资料汇总给小组长,小组长加以选择,分类整顿;撰写研究报告,内容要涵盖多方面。研究运动建议:对于每个节日,教师可提供以下几个研究角度,门生按照组内分工,进行研究:传统节日的起源或传说;关于传统节日的史书记载;传统节日的旧民俗与新民俗之比较;传统节日的饮食文化;传统节日民俗的地方特色,要凸起本地,兼顾外埠;传统节日与文学作品、民谣;与外国类似节日民俗作比较;传统节日的社会功能及向国外的传播。一、创境导入多媒体播放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悬挂艾草、佩戴香囊的画面一年一度的端午节立刻又要来临了,在春秋之前端午节是祛病防疫的节日,后因爱国诗人屈原在此日就义明志而演变成人民祭奠屈原以及想念华夏民族高洁情怀的节日,相沿至今,屈原之名流芳百世,爱国精神也传播至华夏各地。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熏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沐日之一,并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还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等节日,多姿多彩的传统节日习俗内涵雄厚,具有浓郁的中华文化韵味。让我们过好中国节,传承发扬中华良好传统文化。
二、开展运动运动一:音乐诗歌朗诵会历来关于传统节日的诗文许多,民谣也许多。要肄业生遴选本身喜好的诗文、民谣上台朗诵,并评出最佳朗诵奖。运动二:研究报告展示在课堂上交流并经教师指点、修改后在全校展出,也可以制作成幻灯片播放。运动三:各小组合作,按专题编辑成书如《中国传统节日的传说》《中国传统节日的饮食文化》《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中国传统节日诗词》等。三、总结与评价:通过这次综合性学习运动,我发现门生的潜力很大,积极性、创造性很高。通过运动,他们对中国传统节日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基本上达到了学习目标。但也出现了一些必要改动的地方:一是门生探讨不够深入,无法领会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二是行使假期运动,教师对门生的引导偏少,导致有的小组无所适从;三是门生互评、教师评价有所忽略。四、课堂演习综合性学习过中华节日,品味传统民俗:元宵观灯、端午吃粽子、中秋赏月、重阳登高……多姿多彩的传统节日习俗内涵雄厚,具有浓郁的中华文化韵味。过好中国节,也是对中华文化的一种传承。请你按照要求完成下列标题。请任选一种中华传统节日,仿照例句的结构和内容,写一个句子。例句:粽香端午,声声锣鼓赛龙舟。仿句:端午节的午时,家人团圆,—起热热闹闹地过节,可是弟弟却一向低头玩动手机。爸爸妈妈指斥他,他却说:“年年都围在一路吃粽子,有什么意思,还不如玩手机呢!”此时,你想对他说:“ ”8.示例1:月圆中秋,家家团圆吃月饼;示例2:绿满清
明,户户扫墓祭先人。示例:“一家人在一路过节,融洽了亲情,拉近了距离,爸爸妈妈多想和你聊聊天啊,不要再玩手机了。”附:端午习俗每年夏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节、五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在春秋之前端午节是祛病防疫的节日,后因爱国诗人屈原在此日就义明志而演变成中国汉族人民祭奠屈原以及想念华夏民族高洁情怀的节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悬艾叶菖蒲、挂荷包和拴五色丝线,已成为国人普遍举动。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重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很多人划船追赶救济。他们抢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纪念之。人们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吃粽子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做“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端午节的清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样平常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在夜间煮熟,清晨食用。包粽子重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某些地区也有效竹叶的,统称粽叶。粽子的传统情势为三角形,一样平常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统称糯米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曩昔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清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清晨,家长亦要做枣粽给考生吃,祝愿考生考上好的黉舍。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现实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外形,结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爱。在中国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还用香囊来表达浓浓爱意。
挂艾草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紧张内容之一。家家户户都要洒扫天井,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鲜艳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天井,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跳钟馗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抓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中午,同等张贴,以驱邪魔。挂荷包应劭《习惯通》记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命辟兵缯,一名五色缕,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中国古代崇敬五色,以五色为祥瑞色。因而,节日早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日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沐浴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危险;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也有的说可以让五色丝线扔到河里后变成龙,带走瘟疫和疾病。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卷八记载:端午节物,百索、艾花、银样鼓儿,花花巧画扇,香糖果子、粽小,白团。紫苏、菖蒲、木瓜、并皆茸切,以香药相和,用梅红匣子盛裹。自五月一日及端午前一日,卖桃、柳、葵花、蒲叶、佛道艾。次日家家铺陈于门首,与五色水团、茶酒供养。又钉艾人于门上,士庶递相宴赏。陈元靓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提及一种“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线贯之,搐使如花形,或带或钉门上,以禳赤口白舌,又谓之搐钱”。以及另一种“蚌粉铃”:“端五日以蚌粉纳帛中,缀之以绵,若数珠。令小儿带之以吸汗也。”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内容物几经转变,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辟虫的雄黄粉,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趋细腻,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饮雄黄酒雄黄也是一种药材,据说能杀百毒。所以在端午节时,陕西人会将雄黄泡在酒中,在小孩的耳朵、鼻子、脑门、手腕、脚腕等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