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系统原理与技术
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详解

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详解
空调系统通过循环工作流程,将热空气转变为冷空气,从而达到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的目的。
一般而言,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包括四个主要部分: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
1. 压缩机:空调系统中的压缩机是核心组件,负责将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吸入,并压缩为高温高压的气体。
压缩机主要通过提供机械能来完成这一过程。
2. 冷凝器: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进入冷凝器,与外部环境接触,散发热量。
在这个过程中,制冷剂气体被冷却变为高温高压液体状态。
冷凝器通常由许多金属管组成,通过散热,将热量传递给外部环境。
3. 膨胀阀:将高温高压液体制冷剂通过膨胀阀放松进入低压区域。
膨胀阀起到节流作用,使制冷剂在进入蒸发器之前降低压力,从而降低温度。
4. 蒸发器: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液体进入蒸发器,在这里接触到室内空气,并通过吸热而蒸发。
在这个过程中,制冷剂吸收室内热量,并将室内空气的温度降低。
蒸发后的低温低压制冷剂再次进入压缩机进行循环,以保持空气的冷却效果。
通过这个循环工作流程,空调系统能够不断地从室内吸收热量,并以冷空气的形式释放到室内,从而降低室内温度和湿度。
除此之外,空调系统还包括控制元件
和传感器,通过监测室内温度和湿度,来自动调节制冷剂的流量和压力,从而实现温度的精确控制。
集中式空调系统原理和技术

集中式空调系统原理和技术简介集中式空调系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大型商业建筑、办公楼、医院和酒店等场所的空调系统。
它通过将冷热源集中放置在一个中央机房,并通过管道将冷(热)却水或空气供应到各个分区,实现统一控制和调节的目的。
集中式空调系统在空调效果、能源利用率和舒适度上具有显著优势。
本文将详细介绍集中式空调系统的原理和技术。
原理集中式空调系统由五个基本组成部分组成:冷热源系统、冷却水系统、冷却塔、冷冻水泵和空气处理单元。
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个部分的原理。
冷热源系统冷热源系统是集中式空调系统的核心部分,通常包括冷水机组和热水机组。
冷水机组通过压缩机和冷凝器将制冷剂压缩变热,然后经过膨胀阀降温,吸收室内热量后再回到压缩机进行循环。
热水机组则通过锅炉或热泵将热能输送到需要供热的区域。
冷却水系统冷却水系统用于将冷热源系统中产生的热量散发到室外。
它通常包括冷却塔和冷冻水泵。
冷却塔使用空气和水进行热交换,将冷却水温度降低,然后通过冷冻水泵将冷水供应到空调系统中。
空气处理单元空气处理单元是将冷(热)却水或空气供应到各个分区的关键设备。
它通常包括风机盘管或风机盘管+新风处理设备。
风机盘管通过自身的风机驱动空气循环,通过冷(热)却水和空气的热交换实现空调。
新风处理设备则可以实现新风的循环和净化。
技术集中式空调系统的技术不断发展,以提高空调效果、能源利用率和舒适度。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技术:变频技术传统的集中式空调系统通常使用定频压缩机,其运行时只有两种状态:开和关。
而变频技术使用变频压缩机,可以根据室内温度和负荷情况自动调节压缩机的运行频率,从而提高系统稳定性和能源利用率。
精确控制技术通过采用精确控制技术,集中式空调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的分区需求进行精确的温度和湿度控制。
这种技术可以提供更加舒适和符合需求的室内环境。
空气质量提升技术空气质量是集中式空调系统中关注的重要问题。
为了提供清洁健康的室内空气,集中式空调系统可以配备过滤器、紫外线灯和负离子发生器等设备,用于净化和杀菌空气。
空调系统的结构及功能原理

制热时四通阀的工作原理
图中S为压缩机的吸气口(连接毛细管b),此处制冷剂为低压状态; D口为压缩机排气口(连接毛细管d),此处制冷剂为高压状态。当制 热工况时,线圈得电,使铁芯和阀碗一起向右移动,此时毛细管b和c 连通(低压),毛细管a和d连通(高压),因为A、B端的压差,推动 四通换向阀的滑块向右运动,使E与D连通,C与S连通。
电动膨胀阀是一种以步进电机驱动的电子膨胀阀,它通过给步 进电机施加一定逻辑关系的数字信号,使步进电机通过螺纹驱动阀 针的向前或向后运动,从而改变阀口的流量面积来达到控制流量的 目的。
制冷制热速率控制工作原理
当空调的设置温度与环境温度差值较大时,为了舒适度,我们 需要空调快速将室内的温度降下来或提高;当温差较小时,我们需 要温度的变化缓慢一些。避免骤冷骤热或制冷慢制热缓的问题,提 高舒适度。那么如何实现这一功能呢?
制冷制热速率控制工作原理
制冷制热速率控制工作原理
通过单片机的控制,产生三相按正弦规律变化的脉冲信号,将机车动力 电源变成三相正弦脉冲交流电,通过改变其频率和电压实现变频调速,三个 独立的专用变频器,分别对空调系统的压缩机、风机变频调速,实现温度可 调、风速可调。同时运用模糊控制技术,优化系统的运行,通过控制器采集 冷媒体媒量的变化,实现冷媒体在不同压力下其熵焓值发生变化 达到制冷、制热之目的,而且使整个系统输入功率发生变化时和环境温度变 化时,始终处于最佳热力匹配状态。从而实现了机电一体化的最佳集成配置, 使变频机车空调在恶劣的环境下能够可靠的运行。
温度调节工作原理
如今,人们日常使用的空调或工业上使用的空调绝 大多数都是温度可调的空调,但是空调是怎么实现可调 可控的呢,这项功能的实现最主要的部件为电子膨胀阀。
电子膨胀阀工作原理
空调工程知识点总结

空调工程知识点总结一、空调系统的基本原理1. 空调系统的基本组成空调系统通常由空调机组、管道系统、空调末端配件和控制系统四部分组成。
其中空调机组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等元件,负责循环压缩制冷剂,实现室内热量的吸收和排放。
管道系统包括冷凝水管、冷媒管、风管等,负责传递冷媒和空气。
空调末端配件包括风口、风阀、风口盒等,负责将冷空气送入室内。
控制系统是整个空调系统的大脑,负责监测和调节空调机组和空调末端设备的运行状态。
2. 制冷循环原理制冷循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四个过程,将制冷剂从低温低压状态转变为高温高压状态,再重新转变为低温低压状态,完成循环往复。
3. 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制冷循环将热量从室内排出,同时将冷空气送入室内,从而实现温度和湿度的调节。
二、空调系统的设计1. 空调负荷计算空调负荷计算是空调系统设计的第一步,主要包括冷却负荷计算和供冷负荷计算。
冷却负荷计算主要包括室内散热负荷和外部传热负荷,通过计算室内散热量和外部传热量,确定空调系统的制冷量。
供冷负荷计算主要包括风量计算和管道尺寸计算,通过计算室内风量和管道尺寸,确定空调系统的供冷量。
2. 空调系统的选型空调系统的选型是根据空调负荷计算的结果,选择合适的空调机组、管道系统、空调末端配件和控制系统的过程。
选择合适的空调机组需要考虑制冷量、制冷效率、噪声水平、维护便捷性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管道系统需要考虑管道材质、管道尺寸、安装方案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空调末端配件和控制系统需要考虑送风效果、智能控制、能耗管理等因素。
3. 空调系统的布局空调系统的布局是确定空调机组、管道系统、空调末端配件和控制系统的位置,并确定室内、室外、机房等不同空间的布局方案。
合理的空调系统布局需要充分考虑空间利用率、风口布置、管道敷设、设备通风、维护通道等因素。
4. 空调系统的管道设计空调系统的管道设计是确定管道系统的布置方案、管道尺寸和管道材质的过程。
空调系统的控制原理

空调系统的控制原理
空调系统的控制原理主要包括温度控制和湿度控制两个方面。
温度控制是指通过感知室内温度并与设定温度进行比较,然后调节制冷或制热装置的运行,从而使室内温度始终保持在一个预设范围内。
常见的温度控制方式有两点控制和三点控制。
两点控制是当室内温度高于设定温度时启动制冷装置,室内温度降到设定温度以下时关闭制冷装置;当室内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启动制热装置,室内温度升高到设定温度以上时关闭制热装置。
三点控制基于两点控制的基础上加入一个死区,当室内温度超过设定温度的上限时启动制冷装置,当室内温度降到设定温度下限以下时关闭制冷装置,当室内温度介于设定温度上下限之间时无动作。
这样可以减少制冷和制热频繁切换,提高能效。
湿度控制是指通过感知室内湿度并与设定湿度进行比较,然后调节加湿或除湿装置的运行,从而使室内湿度保持在一个舒适的范围内。
湿度控制方式有基于温度控制的方式和独立控制的方式。
基于温度控制的方式是根据当前室内温度决定加湿或除湿装置的运行,当室内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启动加湿装置,当室内温度高于设定温度时启动除湿装置。
独立控制的方式是根据室内湿度及设定湿度进行控制,当室内湿度低于设定湿度时启动加湿装置,当室内湿度高于设定湿度时启动除湿装置。
空调系统的控制原理基于以上两个方面的控制,通过设定温度和湿度来达到室内环境的舒适性要求,并在实际控制过程中根
据室内温湿度的变化进行调整,从而实现对室内环境的精确控制。
空调系统工作原理简介

18~20
bar
6~8
4~6
5~7
3~5
℃
4~5
5~8
1~2
1~2
℃
75~80
83~88 77~82 85~90
★ 上表中为标准工况下锁频状态稳定运行的测试值,随制冷/热负荷的增加 而增大,反之亦然。
★ 上表为普通能效等级空调的测试值,高能效空调的压力、温度参数略有 偏差,但变化不大。
★ 温度过高(超过100℃),会加速压缩机线圈老化、润滑油碳化; 压力过大,加速压缩机机械磨损,产生杂质,出现脏堵、油堵。
堵:分为杂质脏堵、水份冰堵两大类,主要出现在管路系统
中小管径部位(如主毛细管、辅助毛细管、分配器、眼镜管 等处)。
混空气:抽真空的压力未达到要求、系统运行吸入空气。
元件坏:电机烧坏、结构件损坏、压缩机退磁等等。
装配错误:电源线接错、传感器接错、压缩机线接错等。
五.故障分析思路
现象
不制 冷、 制冷 效果
H
C
F
F
R-410A
F
F
BP-51.6℃
HCFC-125 BP-48℃
H
C
C
F
F
F
HF
HCFC-134a BP-26.1℃
H
C
C
F
F
F
注意:严禁混用, 控制杂质、水分。
R-407C BP-43.6℃
二. 系统零部件——制冷剂特性
对比项目 成分
温度滑移
理论循 环
沸 点 (℃) 工作压力 冷凝压力(MPa) 蒸发压力(MPa)
二. 系统零部件——节流部件
节流部件主要有三大类:毛细管、节流短管、膨胀阀;用于冷媒降温、 降压、节流。根据性能、成本等要求选用。
空调器制冷系统原理及常见故障图文解析(简单易懂值得收藏)

空调器制冷系统原理及常见故障图⽂解析(简单易懂值得收藏)空调器的制冷制热基本原理空调器的制冷零部件介绍制冷系统常见故障分析制冷系统案例分析与讨论家⽤空调⽅案设计及常⽤专业术语空调器的制冷制热基本原理⼏个重要概念:焓:⽤于流体,指特定温度作为起点时物质所含的热量。
1标准⼤⽓压,0℃的焓值为0.焓随流体的状态、温度和压⼒等参数变化,当对流体加热或加给外功时,焓就增⼤;反之,流体被冷却或蒸汽膨胀向外作功,焓就减少。
熵:是⼀个导出的热⼒状态参数,当制冷剂吸收热量时,熵值必须增加,反之放热时,熵值减少;熵值的变化,可以判断制冷剂与外界之间热流的变化。
节流:指流体通过狭⼩截⾯时压⼒降低,不作外功,⽽且节流前后⼀定距离处的速度不变的过程。
如果制冷剂通过的电⼦膨胀阀,由于冷媒流速较⼤,通过阀门截⾯的时间短,冷媒基本来不及与外界进⾏热交换,这种情况当作绝热节流处理。
临界状态:在饱和状态中,液态和⽓态两相共存。
但当饱和温度继续升⾼,到达某⼀温度时,物质的液相和⽓相的区别就会消失,这时液相不再存在,此时对应状态点为临界点。
显热和潜热:显热是指物体被加热或冷却时只有温度变化⽽⽆相变(或形态变化)时所得到或放出的热量;潜热是指物体相变⽽温度不变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空调器的制冷循环流程进⾏制冷运⾏时,来⾃室内机蒸发器的低压低温制冷剂⽓体被压缩机吸⼊压缩成⾼压⾼温⽓体,排⼊室外机冷凝器,通过轴流风扇的作⽤,与室外的空⽓进⾏热交换⽽成为中温⾼压的制冷剂液体,经过⽑细管的节流降压、降温后进⼊蒸发器,在室内机的风扇作⽤下,与室内需调节的空⽓进⾏热交换⽽成为低压低温的制冷剂⽓体,如此周⽽复始地循环⽽达到制冷的⽬的。
空调器的⼯作原理流程图(制冷)单级压缩蒸⽓制冷循环空调器的制热循环当进⾏制热运⾏时,电磁四通换向阀动作,使制冷剂按照制冷过程的逆过程进⾏循环。
制冷剂在室内机换热器中放出热量,在室外机换热器中吸收热量,进⾏热泵制热循环,从⽽达到制热的⽬的。
空调的工作原理 (2)

空调的工作原理
引言概述:空调是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家电产品,它能够调节室内温度,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
但是,许多人对空调的工作原理并不了解。
本文将详细介绍空调的工作原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空调的运行机制。
一、制冷循环系统
1.1 蒸发器:空气中的热量被吸收
1.2 压缩机:将低温低压的制冷剂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体
1.3 冷凝器:制冷剂释放热量,变成高压液体
二、蒸发冷却原理
2.1 制冷剂蒸发:在蒸发器中吸收室内空气的热量
2.2 热空气被冷却:经过蒸发器后,空气温度下降
2.3 冷却空气送回室内:冷却后的空气再次送回室内,降低室内温度
三、温度控制系统
3.1 感温器:检测室内温度
3.2 控制器:根据感温器反馈的信息,调节制冷系统的运行
3.3 室内温度调节:通过控制制冷系统的运行,实现室内温度的调节
四、空气过滤系统
4.1 过滤器:过滤室内空气中的灰尘、细菌等有害物质
4.2 净化空气:通过过滤器净化空气,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4.3 健康环境:保证室内空气清洁,提供健康的生活环境
五、能源节约技术
5.1 节能设计:采用高效压缩机和换热器,减少能源消耗
5.2 定时控制:通过定时开关机功能,避免长时间运行浪费能源
5.3 能效标识:选择能效标识高的空调产品,节约用电成本
通过以上对空调的工作原理的详细介绍,相信读者对空调的运作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空调不仅可以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还能通过节能技术减少能源消耗,实现环保节能的目的。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利用空调,享受更加舒适健康的生活。
空调基本原理

空调基本原理
空调基本原理是通过循环冷媒来实现室内温度的调节。
首先,空调系统会将室内空气吸入,并通过过滤器去除灰尘和杂质。
然后,空气进入蒸发器中,该蒸发器中存在着低温冷媒。
蒸发器中的冷媒会吸收室内空气的热量,导致冷媒蒸发,并将室内热空气变为冷空气。
蒸发器中的风扇会将冷空气吹出,使室内温度逐渐下降。
同时,蒸发器中变为气体的冷媒被压缩机吸入。
接下来,压缩机开始工作,将低压气体压缩成高压气体。
这样,冷媒的温度也会上升。
高压冷媒进入冷凝器,通过散热片将热量散发到室外环境中。
冷凝器中的风扇会将冷却的冷媒送至蒸发器,循环再次开始。
通过循环不断重复,空调系统能够保持室内温度适宜。
除了温度调节,空调系统还能够湿度调节。
当空气中的水汽被冷凝器冷却时,水汽会凝结成液态水,通过排水管排出系统。
总之,空调基本原理是通过循环冷媒实现室内空气的温度和湿度调节,从而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
空调工作原理与电路控制详细讲解

空调工作原理与电路控制详细讲解一、空调工作原理空调是一种能够调节室内温度、湿度、洁净度和通风的设备。
其工作原理主要基于热力学和热传递原理。
1. 制冷循环原理空调的制冷循环原理类似于制冷冰箱。
制冷循环主要由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组成。
工作过程如下:- 压缩机:将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吸入,通过压缩提高其温度和压力。
- 冷凝器:将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通过散热器散发热量,使其冷却成高压液体。
- 膨胀阀:控制制冷剂流量,使其进入蒸发器。
- 蒸发器:制冷剂在蒸发器内蒸发吸收室内热量,使室内空气降温。
2. 加热循环原理空调的加热循环原理与制冷循环相似,但是工作过程略有不同。
加热循环主要由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室内换热器组成。
工作过程如下:- 压缩机:将低温低压的制热剂气体吸入,通过压缩提高其温度和压力。
- 冷凝器:将高温高压的制热剂气体通过散热器散发热量,使其冷却成高压液体。
- 膨胀阀:控制制热剂流量,使其进入室内换热器。
- 室内换热器:制热剂在室内换热器内释放热量,使室内空气加热。
3. 温度控制原理空调的温度控制主要通过温度传感器和控制系统实现。
温度传感器感知室内温度,并将信号传送给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根据设定温度与实际温度之间的差异,调节制冷或加热循环的工作状态,以达到温度控制的目的。
二、电路控制详解空调的电路控制主要包括电源控制、压缩机控制、风扇控制和温度控制。
1. 电源控制空调的电源控制主要通过电源开关和保险丝实现。
电源开关用于控制空调的通电和断电,保险丝则用于保护电路免受过电流的损害。
2. 压缩机控制压缩机是空调制冷循环的核心部件,其工作状态的控制直接影响空调的制冷效果。
压缩机控制主要通过压缩机启停器和压缩机保护器实现。
压缩机启停器用于控制压缩机的启动和停止,而压缩机保护器则用于监测压缩机的工作状态,当压缩机出现故障时,保护器会自动停止压缩机的运行,以防止进一步损坏。
3. 风扇控制空调中的风扇用于循环空气,提高空气的流动性和换热效果。
中央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

中央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
中央空调系统是一种集中供冷、供热和通风于一体的空调系统,它包括室内机组和室外机组。
室内机组通过管道系统连接室外机组,实现空气的循环和温度的调节。
工作原理如下:
1. 制冷循环:室内机组中的压缩机将低温低压制冷剂吸入,通过压缩将制冷剂压缩为高温高压气体。
然后,高温高压气体通过冷凝器散热,变成高压高温液体。
接下来,高压高温液体通过膨胀阀经过膨胀,变成低温低压液体。
最后,低温低压液体通过蒸发器吸收空气中的热量,将空气冷却并循环送至各个房间。
2. 供热循环:室内机组可通过改变工作状态实现供热。
当需要供热时,室内机组中的换热器吸收室外机组产生的热量,将热量通过管道输送到各个房间。
3. 通风循环:除了制冷和供热,中央空调系统还能实现通风功能。
室内机组通过通风机将外界空气吸入,将室内空气与外界空气进行交换,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
整个中央空调系统通过不同的工作模式和控制手段来调节室内温度,保持室内空气的舒适性和优质。
空调控制系统原理

空调控制系统原理空调控制系统原理是指通过感知环境温度、湿度和其他参数,自动调节空调设备的运行模式和参数,以达到室内舒适和节能的目的。
该系统由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等组成。
传感器是空调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感知环境参数。
例如,温度传感器用于感知室内和室外温度,湿度传感器用于感知室内湿度。
其他可能用到的传感器还包括风速传感器和CO2传感器等。
控制器是空调控制系统的核心,通过对传感器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决定相应的控制策略,并发送控制信号给执行器。
控制器可以根据设定的温度、湿度和其他参数,判断当前的环境状态,从而决定空调设备的运行模式和参数。
执行器是根据控制器的信号来调节空调设备的设定。
常见的执行器包括电动阀门、风扇和压缩机等。
通过调节这些执行器的开关状态和运行速度,可以实现室内温度的控制。
空调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是根据室内环境的实际情况来调整空调设备的运行状态,使室内温度保持在设定的舒适范围内。
当室内温度超过设定值时,控制器会发送信号给执行器,启动空调设备来进行制冷或制热。
当室内温度恢复到设定值范围内时,控制器会停止发送信号,使空调设备停止运行。
除了温度控制,空调控制系统还可以实现湿度控制和空气质量控制等功能。
例如,当室内湿度过高时,控制器可以发送信号给执行器,启动空调设备的除湿功能;当室内空气中的CO2浓度过高时,控制器可以调节新风系统的风量,以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空调控制系统的运行模式和参数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和调整。
一般来说,可以根据不同的时间段和工作日进行设定。
例如,可以将白天和夜晚的温度设定值进行区分,以适应不同的使用需求。
同时,也可以根据室内人员的数量和活动情况来调整风量和制冷/制热功率的大小,以达到舒适和节能的最佳平衡。
空调工作原理

空调工作原理空调是我们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电器之一。
它能够在炎热的夏季为我们提供清凉舒适的室内环境,让我们远离炎热和酷热的天气,同时也可以在冬季为我们提供温暖的室内环境。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空调的工作原理,了解令它如此高效的机制和技术。
一、空调的基本原理空调的基本原理是吸收室内的热量,将其传递到外部环境,并将冷空气输送到室内,从而实现室内空气的冷却。
空调的四个主要组件包括一个压缩机、一个蒸发器、一个冷凝器和一个节流阀,这些组件的功能协同一起来完成空调的工作。
首先是压缩机。
这个组件将制冷剂压缩成高压气体,从而提高了其温度。
接着,这个高温气体流向冷凝器。
这个组件是一个管道,在其中,气体被冷却,制冷剂的温度被降低,从而使其从气体状态变为液体状态。
这个过程中,制冷剂释放了热量,这个热量通过冷凝器被排出,从而提供了一个冷却空气的机会。
经过冷凝器后的液态制冷剂,流向节流阀,这个机构的作用是将制冷剂的压力降低,在进入蒸发器之前制造一个降压阀。
一旦制冷剂进入蒸发器,温度和压力都会下降,并开始汽化。
在这个过程中,制冷剂会吸收周围的热量,从而使得蒸发器周围的空气变得冷却。
接着,冷却过的空气会被送回房间,达到冬季取暖和夏季制冷的效果。
二、空调系统的分类空调系统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中央空调和分体式空调。
1、中央空调系统中央空调系统适合于大型建筑物,例如公共建筑、商业建筑、办公大楼等等。
中央空调系统通常由一个装有压缩机和冷凝器的机房和一个或多个分布于整个建筑物的送风口组成。
通常情况下,这些空调系统可以在建筑物的地下室、天台或硬质楼顶安装。
中央空调系统不仅适用于制冷,还能够提供冬季暖气。
2、分体式空调系统分体式空调系统适合于小型房屋或者对空调需求不是太大的地方。
分体空调由一个室外机和一个或多个室内机组成。
这些系统可以安装在墙壁、屋顶或屋外,并且它们通常安装在需要冷却或加热的房间里。
分体式空调可以满足临时需要冷却或加热的房间的需求,而不是整个建筑物都需要空调。
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

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
空调系统是通过循环工作的。
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步骤:压缩、冷却、蒸发和循环。
首先,空调系统通过一个压缩机将制冷剂(通常是氟利昂)压缩成高压气体。
这个过程会使制冷剂的温度和压力都大幅度增加。
然后,通过一个冷凝器,制冷剂的高温气体会经过换热器与外部空气接触,从而冷却并变成高压液体。
接下来,高压液体制冷剂进入一个膨胀阀,使其通过阀门流速减慢,压力降低。
在通过膨胀阀的过程中,制冷剂会形成一个低温低压的混合相。
这个混合相进入蒸发器,与室内空气进行换热,吸收室内空气中的热量。
通过这个过程,制冷剂从液体状态变成蒸汽态,并吸热降温。
最后,制冷剂再次被压缩机抽回,重新开始循环过程。
这样,不断循环工作的空调系统就能持续调节室内温度。
需要注意的是,空调系统不仅能降低室内的温度,还能调节湿度。
在空调过程中,除了冷凝器通过换热器将热量释放到外部,还会将室内的湿气除去。
这样,空调系统不仅能提供舒适的室温,还能有助于改善空气品质。
空调系统分类及原理

空调系统分类及原理一幢建筑的空调系统通常包括以下设备及其附件:冷、热源设备-—提供空调用冷、热源;冷、热介质输送设备及管道-—把冷、热介质输送到使用场所;空气处理设备及输送设备及管道——对空气进行处理并运送至需空气调节的房间;温、湿度等参数的控制设备及元器件。
根据以上设备的情况,可对空调系统进行一系列的分类。
一、按照处理空气所采用的冷、热介质来分类㈠央空调系统通过冷、热源设备提供满足要求的冷、热水并由水泵输送至各个空气处理设备中与空气进行交换后,把处理后的空气送至空气调节房间.简单的说,中央空调系统就是冷热源集中处理空调调节系统。
㈡散式系统实际上已经不是空调设计中“系统”的概念,它是把冷热源设备、空气处理及起输送设备组合一体,直接设于空气调节房间内。
其典型的例子就是直接蒸发式空调机组,如分体式空调机.㈢他空调系统既有中央空调的某些特点,又有分散式空调的某些特点,变冷媒流量空调系统和水源热泵系统等。
二、按冷、热介质的到达位置来分类这里所提到的冷、热源介质,是指为空气处理所提供的冷、热源的种类而不包括被处理的空气本身。
㈠全空气系统冷、热介质不进入被空调房间而只进入空调机房,被空气调节房间的冷、热量全部由经过处理的冷、热空气负担,被空气调节房间内只有风道存在。
典型的例子是目前所常见的确一、二次回风空调系统。
㈡气—水系统空气与作为冷、热介质的水同时送进被空气调节房间,空气解决房间的通风换气或提供满足房间最小卫生要求的新风量,水则通过房间内的小型空气处理设备而承担房间的冷、热量及湿负荷.(三)接蒸发式系统利用冷媒直接与空气进行一次热交换,将使得在输送同样冷(热)量至同一地点时所用的能耗更少一些.其作用范围比中央空调系统小的多。
空调系统分类一.中央空调概念空气调节,简称空调,就是把经过一定处理后的空气,以一定的方式送入室内,使室内空气的温度、湿度、清洁度和流动速度等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以满足生活舒适和生产工艺需要的一种专门技术。
空调的原理和空气能的原理

空调的原理和空气能的原理空调的原理:空调是通过调节室内温度、湿度、流速和空气清洁度,使人们在舒适的环境中生活、工作和休息的设备。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循环和调节空气,使室内温度和湿度达到预定的要求,以满足人们的舒适需求。
下面将详细介绍空调的工作原理。
1. 循环原理:空调系统通过循环气流来改变室内温度。
它由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和膨胀阀组成,通过这些部件来完成制冷循环。
首先,压缩机将低压、低温的制冷剂吸入,压缩并排入高压、高温状态。
然后,高温、高压的制冷剂进入冷凝器,通过散热片与外界空气进行热交换,将热量释放出去,使制冷剂变成高压液体。
接着,高压液体通过膨胀阀进入蒸发器,在蒸发器内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将热量吸收,使制冷剂变为低温蒸汽。
最后,低温蒸汽通过压缩机再次循环,形成一个闭合的制冷循环过程,以达到降低室内温度的目的。
2. 调节原理:空调系统通过可调湿度控制和温度控制来满足不同的舒适需求。
对于湿度控制,空调系统通常使用蒸发器冷凝水排出或加湿器增加湿度的方法来调节室内湿度。
对于温度控制,空调系统通过调节蒸发器和冷凝器之间的制冷剂流量、制冷剂的温度和压力来实现。
当室内温度高于设定温度时,系统会自动增加制冷剂的流量和降低制冷剂的温度,从而使室内温度下降。
当室内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系统会相反地减少制冷剂的流量和增加制冷剂的温度,以保持一个稳定的温度。
空调系统还可以通过调节空气流速和空气清洁度来改善室内环境。
调节空气流速可以通过设置风扇的速度来实现,高风速可以更快地实现温度均匀的分布,低风速可以提供更加舒适的睡眠环境。
调节空气清洁度可以通过过滤空气中的颗粒物、细菌和病毒来实现,以提供更加清洁和健康的室内空气。
空气能的原理:空气能是一种利用空气中的能量来实现供热、供冷和制热水的技术。
空气能热泵系统是一种高效节能的供暖和制冷技术,其原理主要涉及空气热能的利用和传递。
1. 空气热能的利用:空气中存在着大量的能量,空气能热泵系统通过吸收和释放空气中的热能来实现供热和制冷。
空调系统毕业论文

空调系统毕业论文空调系统毕业论文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空调系统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无论是在家庭、办公室还是商业场所,空调系统都成为了必不可少的设备。
本篇论文将探讨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发展历程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制冷循环和空气循环两个方面。
制冷循环通过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和节流装置等组件,将室内的热量转移到室外,从而降低室内温度。
空气循环则通过风扇、过滤器和送风口等设备,将冷却后的空气重新输送到室内,提供舒适的环境。
二、空调系统的发展历程空调系统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古代人们利用风扇和水的蒸发来降低室温,这可以看作是最早的空调系统。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开始使用机械设备来制造冷气。
19世纪末,第一台电动空调系统问世,标志着现代空调系统的诞生。
20世纪中叶,空调系统逐渐普及,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备品。
三、空调系统的应用领域空调系统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在家庭中,空调系统可以提供舒适的室内温度,改善居住环境。
在办公室和商业场所,空调系统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提供一个适合工作的环境。
此外,空调系统还广泛应用于医院、酒店、电子工厂等各个行业。
四、空调系统的能源消耗与环境影响虽然空调系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但是它也存在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的问题。
空调系统需要大量的电力来运行,这会增加能源的消耗。
同时,空调系统排放的废气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因此,如何提高空调系统的能效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
五、空调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空调系统也在不断演进。
未来空调系统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绿色环保:未来的空调系统将更加注重能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采用更加环保的制冷剂和能效更高的设备。
2. 智能化:随着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未来的空调系统将更加智能化,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和环境的变化自动调节温度和湿度。
空调系统分类及原理

空调系统分类及原理一幢建筑的空调系统通常包括以下设备及其附件:冷、热源设备——提供空调用冷、热源;冷、热介质输送设备及管道——把冷、热介质输送到使用场所;空气处理设备及输送设备及管道——对空气进行处理并运送至需空气调节的房间;温、湿度等参数的控制设备及元器件..根据以上设备的情况;可对空调系统进行一系列的分类..一、按照处理空气所采用的冷、热介质来分类㈠央空调系统通过冷、热源设备提供满足要求的冷、热水并由水泵输送至各个空气处理设备中与空气进行交换后;把处理后的空气送至空气调节房间..简单的说;中央空调系统就是冷热源集中处理空调调节系统..㈡散式系统实际上已经不是空调设计中“系统”的概念;它是把冷热源设备、空气处理及起输送设备组合一体;直接设于空气调节房间内..其典型的例子就是直接蒸发式空调机组;如分体式空调机..㈢他空调系统既有中央空调的某些特点;又有分散式空调的某些特点;变冷媒流量空调系统和水源热泵系统等..二、按冷、热介质的到达位置来分类这里所提到的冷、热源介质;是指为空气处理所提供的冷、热源的种类而不包括被处理的空气本身..㈠全空气系统冷、热介质不进入被空调房间而只进入空调机房;被空气调节房间的冷、热量全部由经过处理的冷、热空气负担;被空气调节房间内只有风道存在..典型的例子是目前所常见的确一、二次回风空调系统..㈡气-水系统空气与作为冷、热介质的水同时送进被空气调节房间;空气解决房间的通风换气或提供满足房间最小卫生要求的新风量;水则通过房间内的小型空气处理设备而承担房间的冷、热量及湿负荷..三接蒸发式系统利用冷媒直接与空气进行一次热交换;将使得在输送同样冷热量至同一地点时所用的能耗更少一些..其作用范围比中央空调系统小的多..空调系统分类一.中央空调概念空气调节;简称空调;就是把经过一定处理后的空气;以一定的方式送入室内;使室内空气的温度、湿度、清洁度和流动速度等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以满足生活舒适和生产工艺需要的一种专门技术..中央空调系统是由一台主机或一套制冷系统或供风系统通过风道送风或冷热水源带动多个未端的方式来达到室内空气调节的目的的空调系统..二.空调系统分类空调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如下几类:一按输送工作介质分类1.全空气式空调系统空调房间内的热湿负荷全部由经过处理的空气负担的空调系统;称为全空气空调系统;又叫做风管式空调系统..全空气空调系统以空气为输送介质;它利用室外主机集中产生冷/热量;将从室内引回的回风或回风和新风的混风进行冷却/热处理后;再送人室内消除其空调冷/热负荷..2.风管式中央空调系统全空气空调系统的优点是配置简单;初始投资较小;可以引入新风;能够提高空气质量和人体舒适度..但它的缺点也比较明显:安装难度大;空气输配系统所占用的建筑物空间较大;一般要求住宅要有较大的层高;还应考虑风管穿越墙体问题..而且它采用统一送风的方式;在没有变风量末端的情况下;难以满足不同房间不同的空调负荷要求..3.冷/热水机组空调系统空调房间内的热冷湿负荷全部由水负担的空调系统;称为冷/热水式空调系统..冷/热水式空调系统的输送介质通常为水或乙二醇溶液..它通过室外主机产生出空调冷/热水;由管路系统输送至室内的各末端装置;在末端装置处冷/热水与室内空气进行热量交换;产生出冷/热风;从而消除房间空调冷/热负荷..4.冷/热水机组中央空调系统该系统的室内末端装置通常为风机盘管..目前风机盘管一般均可以调节其风机转速或通过旁通阀调节经过盘管的水量;从而调节送人室内的冷/热量;因此可以满足各个房间不同需求;其节能性也较好..此外;它的输配系统所占空间很小;因此一般不受住宅层高的限制..但此种系统一般难以引进新风;因此对于通常密闭的空调房间而言;其舒适性较差..5.空气—水式空调系统空调房间内的热湿负荷由水和空气共同负担的空调系统;称为空气—水式空调系统..其典型的装置是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空气—水式空调系统是由风机盘管或诱导器对空调房间内的空气进行热湿处理;而空调房间所需要的空气由集中式空调系统处理后;再由送风管送入各空调房间内..空气—水式空调系统解决了冷/热水式空调系统无法通风换气的困难;又克服了全空气系统要求风道面积比较大、占用建筑空间多的缺点..6.制冷剂式空调系统制冷剂式中央空调系统;简称VRVVariedRefrigerantVolume系统;它以制冷剂为输送介质;室外主机由室外侧换热器、压缩机和其他附件组成;末端装置是由直接蒸发式换热器和风机组成的室内机;冷媒直接在风机盘管蒸发吸热进行制冷..一台室外机通过管路能够向若干个室内机输送制冷剂液体..通过控制压缩机的制冷剂循环量和进入室内各换热器的制冷剂流量;可以适时地满足室内冷/热负荷要求..二根据主机类型根据主机根据主机类型可以将空调分为压缩式和吸收式两大类..1.压缩式包括活塞式、螺杆式分单螺杆和双螺杆两种、离心式和涡旋式..2.吸收式1按用途分类①冷水机组;供应空调用冷水或工艺用冷水..冷水出口温度分为7℃、10℃、13℃、15℃四种..②冷热水机组;供应空调和生活用冷热水..冷水进、出口温度为12℃/7℃;用于采暖的热水进出口温度为55℃/60℃..③热泵机组;依靠驱动热源的能量;将低势位热量提高到高势位;供采暖或工艺过程使用..输出热的温度低于驱动热源温度;以供热为目的的热泵机组称为第一类吸收式热泵;输出热的温度高于驱动热源温度;以升温为目的的热泵机组称为第二类吸收式热泵..2按驱动热源分类①蒸汽型;以蒸汽为驱动热源..单效机组工作蒸汽压力一般为0.1MPa表;双效机组工作蒸汽压力为0.25~0.8MPa表②直燃型;以燃料的燃烧热为驱动热源..根据所用燃料种类;又分为燃油型轻油或重油和燃气型液化气、天然气、城市煤气两大类..③热水型;以热水的显热为驱动热源..单效机组热水温度范围为85~150℃;双效机组热水温度>150℃..3按驱动热源的利用方式分类①单效;驱动热源在机组内被直接利用一次..②双效;驱动热源在机组的高压发生器内被直接利用;产生的高温冷剂水蒸气在低压发生器内被二次间接利用..③多效;驱动热源在机组内被直接和间接地多次利用..三根据使用要求分类按使用要求一般把用于生产或科学试验过程中的空调称为“工艺性空调”;而把用于保证人体舒适度的空调称为“舒适性空调”..工艺性空调在满足特殊工艺过程特殊要求的同时;往往还要满足工作人员的舒适性要求..因此二者是密切相关的..1.舒适性空调舒适性空调的任务在于创造舒适的工作环境;保证人的健康;提高工作效率;广泛应用于办公楼、会议室、展览馆、影剧院、图书馆、体育场、商场、旅馆、餐厅等..2.工艺性空调工艺性空调主要取决于工艺要求;不同部门区别很大;总的来说主要分为降温性空调和恒温恒湿空调两类..⑴纺织工业、印刷工业、钟表工业、胶片工业、食品工业、卷烟工业、粮食仓库等都不可缺少空调系统..其中某些降温性质的空调的任务是使操作工人手不出汗;不影响生产工艺、产品质量;防止产品受潮..⑵电子工业、仪表工业、合成纤维工业及科研机构的控制室、计量室、检验室、计算机房等要求恒温恒湿的室内环境..⑶与现代工业和尖端技术密切相关联的某些工艺过程;不仅要求一定的温湿度;而且还对空气的含尘量、颗粒大小有严格要求;如精密机械工业、半导体工业的“工业洁净室”;制药车间、无菌试验室、烧伤病房、手术室等“生物洁净室”还对单位体积空气的含菌数量做了规定..四按空气处理设备的情况分类1.集中式空调系统集中式空调系统是指在同一建筑内对空气进行净化、冷却或加热、加湿或除湿等处理;然后进行输送和分配的空调系统..集中式空调系统的特点是空气处理设备和送、回风机等集中在空调机房内;通过送回风管道与被调节空气场所相连;对空气进行集中处理和分配;集中式中央空调系统有集中的冷源和热源;称为冷冻站和热交换站;其处理空气量大;运行安全可靠;便于维修和管理;但机房占地面积较大..2.半集中式空调系统半集中式空调系统又称为混合式空调系统;它是建立在集中式空调系统的基础上;除有集中空调系统的空气处理设备处理部分空气外;还有分散在被调节房间的空气处理设备;对其室内空气进行就地处理;或对来自集中处理设备的空气再进行补充处理;如诱导器系统、风机盘管系统等..这种空调适用于空气调节房间较多;而且个房间空气参数要求单独调节的建筑物中..集中式空调系统和半集中式空调系统通常可以称为中央空调系统..3.分散式系统分散式系统又称为局部式或独立式空调系统..它的特点是将空气处理设备分散放置在各个房间内..人们常见的窗式空调器、分体式空调器等都属于此类..五根据冷凝器冷凝方式根据冷凝器的冷却方式可以将主机分为风冷式和水冷式;主要区别在于水冷式的有冷却循环系统;存在冷却泵和冷却塔风机..1.普通型水冷式冷水机组该机组在结构上的主要特点是冷凝器和蒸发器均为壳管换热器;它有冷却水系统的设备冷却水泵、冷却塔、水处理装置、水过滤器和冷却水系统管路等;冷却效果比较好..2.风冷式的冷水机组该机组是以冷凝器的冷却风机取代水冷式冷水机组中的冷却水系统的设备冷却水泵、冷却塔、水处理装置、水过滤器和冷却水系统管路等;使庞大的冷水机组变得简单且紧凑..风冷机组可以安装于室外空地;也可安装在屋顶;无需建造机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意
空气环境内的空气成分和人们平 时说的“空气”,实际是干空气加 水蒸气,即湿空气 。
2. 湿空气的基本状态参数
由于空气和水蒸汽所组成的湿空气也应遵循 理想气体的变化规律 ,所以适用以下公式
Pv RT 或 PV mRT
本小节将以以上公式为基本 介绍
露点温度
温度下降到使得空气的d值等于表中某一饱和
含 饱和湿空量气d的b值露时点,温这度d。个b 所对应的温度称为该未
换言之,露点温度就是当湿空气下降
t 到一定温度,有凝结水出现时的温度
表 tl
出现结露现象
l
表 tl
无结露现象
3. 湿空气的焓湿图
湿空气的 焓湿图是在不 同的大气压力 B下,纵坐标 是其焓值,横 坐标是含湿量 值。
一、空气调节的基础知识
为什么 首先 要全面了解空气的性质
空气调节的主要任务,就是在 所处自然环境下,使被调节空间 的空气保持一定的温度、湿度、 流动速度以及洁净度、新鲜度。
本节主要介绍以下内容
湿空气的概念 湿空气的基本状态参数 湿空气的焓湿图 湿球温度 焓湿图的应用
1. 湿空气的概念
空调系统原理与技术
内容 第一节 集中式空调系统 第二节 半集中式空调系统
依据对空气处理设备设置情况的分类 方法,本章在将空调系统分成集中式、半 集中式和分散式三种系统的基础上,对空 气调节的原理与技术给予介绍。
第一节 集中式空调系统
本节主要介绍空气调节的基础知识、 空调系统负荷的确定、新风量与总风量的 确定、空气处理及其设备、空调系统、空 调房间气流组织的主要内容。
tz
tw
I w
R w
室内空气计算参数
① 舒适性空调室内温、湿度标准
温 度 应采用24—28℃
夏季
相对湿度 应采用40—65%
风 速 不应大于0.3m/s
焓湿图组成 0
1. 等焓线 等湿线 2. 等温线 3. 等相对湿度线 4.水蒸汽分压力线
5.热湿比线
10
20
30 P(q 10 Pa)
d
6000
5000 3000
2000 1000 0
-2000
dA
dB
B
100%
A
iB
iA
空气状态变化在i-d图上的表示
28C
20C
A
5000
B` B
i 20
象限 Ⅰ Ⅱ
状态参数变化趋势
热湿比 id t
ε>0 + + ±
过程特征
增焓增湿, 喷蒸汽可近似实现
等湿过程
ε<0 + - + 增焓,减湿,升温
Ⅲ
ε>0 - - ±
减焓,减湿
Ⅳ
ε<0 - + - 减焓,增湿,降温
过程图
不同状态空气的混合态在i-d图上的确定 dA dC dB
iB
iC
B
C
iA
A
B C
A
g
q
Pg RgT
Pq RqT
0.00348 B T
0.00132 Pq T
含湿量
在湿空气中与lkg干空气同时并存的水蒸汽量称为含湿量
d mq mg
由Vg=Vq=V Tg=Tq=T ,以及Rg=287 J/(kg·K) Rq=46l J/ (kg·K)
d R g pq 287 pq 0.622 pq
m
tw, A0 An cos( n n ) n 1
tw. tw. p (tw.max tw. p ) cos(15 225 )
室外空气综合温度
外表面单位面积上得到的热量
q
w (tw
w)
I
w[(tw
I w
) w]
w (tz
w)
综合温度
I
tz
tw
w
为完善,作以下修改
=0
= 4.19ts
ts 0
100%
ts 0 ts 0
= 4.19ts 0 i const
4.1(9 ts)
等湿球温度线
dA
dS
iS iS
A
tS tB
= 4.19ts
S B
=0
已知干湿球温度确定空气状态
5. 焓湿图的应用
湿空气的焓湿图不仅能表示其状态和各状态参数,同 时还能表示湿空气状态的变化过程,并能方便地求得 两种或多种湿空气的混合状态。
湿空气 状态变化 过程
湿空气的加热过程 湿空气的冷却过程 等焓加湿过程 等焓减湿过程
湿空气的加热过程 A B
湿空气的冷却过程 A C
等焓加湿过程 A E
等焓减湿过程 A D
多
等温加湿过程
变
A F
过
程
冷却干燥过程
A G
B D
Ⅱ Ⅰ
A
F
Ⅲ
ⅣE
C G
变化过程的特征表
i-d图中不同象限内湿空气状态变化过程的特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压力 密度 含湿量 相对湿度 焓 露点温度
压力
由道尔顿定律分压定律
n
p pi i 1
湿空气的总压力为p
P Pg Pq 或 B Pg Pq
从气体分子运动论的观点来看 水蒸汽分压力大小直接反映了水蒸汽含量的多少
密度
单位容积的湿空气所具有的质量,称为密度
湿空气的密度=干空气密度 +水蒸气密度
Rq pg 461pg
pg
P 当大气压力B一定时,水汽分压力 只取决于含湿量d q
相对湿度
压力 湿空气的水蒸汽压力与同温度下饱和湿空气的水蒸气
之比
Pq 100%
Pq.b
湿空气的相对湿度与含湿量之间的关系可导出
d 0.622 pq 0.622 Pq.b
B pq
B Pq.b
db
0.622 Pq.b B Pq.b
d (B Pq ) 100%
db (B Pq.b )
焓
干空气的焓
ig C p.gt
水蒸汽的焓
+ iq C p.gt 2500 C p.gt
(1+d)千克湿空气的焓为
i C p.g t (2500 C p.g t)d 1.01t d (2500 1.84t)
或 i (1.011.84d)t 2500d
两种状态的空气混合规律
ic id
tD
D
B 100% C
A
Vd
过饱和区空气状态变化过程图
二、空调系统负荷的确定
室内外空气计算参数 负荷计算
1. 室内外空气计算参数
1)室外空气计算参数 2)室外空气综合温度 3)室内空气计算参数
室外空气计算参数
①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湿球温度
②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和逐时温度
d 4
用线确定空气终状态
4. 湿球温度
湿球温度的概念在空气调节中
理论上
至关重要
湿球温度是在定压绝热条件下,空 气与水直线接触达到稳定热湿平衡时的 绝热饱和温度,也称热力学湿球温度。
绝热加湿小室
稳定流动能量方程式
i1 [(d2 d1)]iw i2
P
t1, d1
P
t2, d2
i1
i2
tw
4.1(9 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