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径流型 1)地理位置:山区及山前。 2)水文地质特点:地形高差大,水位埋藏深,蒸发排泄可以忽略,以 径流排泄为主。 3)动态变化特征: a.年水位变幅大而不均匀:雨季入渗补给,各处水位抬升幅度不等。 接近排泄区的低地,水位上升幅度小;远离排泄点的高处(分水岭), 水位上升幅度大; b.变幅不均匀,水力梯度增大导致径流排泄加强,补给停止后,径流排 泄使各处水位逐渐趋平。 c.水质季节变化不明显,长期中则不断趋于淡化。 4.弱径流型 1)地理位置:气候湿润的平原与盆地。 2)水文地质特点:地形切割微弱,潜水埋藏深度小,气候湿润,蒸发 排泄有限,以径流排泄为主,但径流微弱。 3) 动态变化特征:年水位变幅小,各处变幅接近,水质季节变化不明 显,长期中向淡化方向发展。 5.承压水属于径流型:动态变化的程度取决于构造封闭条件。构造开启 程度愈好,水交替愈强烈,动态变化愈强烈,水质的淡化趋势愈明显。
2)支出项: a.潜水蒸发量(Zu); b. 潜水以泉或泄流形式排泄量(Qd); c.下游断面潜水流出量( Wu2 )。 则: A− B = μΔh μΔh= (Xf+ Yf+ Zc+ Wu1+ Qt)-( Zu+ Qd+ Wu2 ) 上述是潜水均衡方程式的一般形式。在一定条件下,某些均衡项可以取 消。如: ①通常凝结水补给很少, Zc可忽略不计; ②地下径流微弱的平原区,可认为Wu1 、 Wu2趋近于零; ③无越流的情况下, Qt也不存在。 ④地形切割微弱,径流排泄不发育, Qd可从方程中排除; 去除以上各项后,方程式简化为: μΔh= Xf+ Yf -Zu 多年均衡条件下,μΔh = 0,则得: Xf+ Yf= Zu 即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平原潜水均衡方程式。此式表示渗入补给潜水的水 量全部消耗于蒸发。 典型的湿润山区潜水均衡方程式为: Xf+ Yf= Qd 即入渗补给的水量全部以径流形式排泄。
9.3 地下水的均衡
一、均衡区与均衡期 1.水均衡研究实质: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去分析参与水循环的各要素的数 量关系。 2.以地下水为对象的均衡研究目的:阐明某个地区在某一段时间内,地 下水水量(盐量、热量)收入与支出之间的数量关系。 3.均衡区:进行均衡计算所选定的地区,它最好是一个具有隔水边界的 完整水文地质单元。 4.均衡期:进行均衡计算的时间段,可以是若干年,一年,或一个月。 5.正均衡:某一均衡区,一定均衡期内,地下水水量(或盐量、热量) 的收入大于支出,表现为地下水储存量(或盐储量、热储量)增加。 6.负均衡:支出大于收入,地下水储存量(或盐储量、热储量)减少。 7.水均衡研究内容:分析均衡的收入项与支出项,列出均衡方程式。通 过测定或估算列入均衡方程式的各项,以求算某些未知项。 8.动态与均衡的关系: 1)一个地区天然条件下多年中,气候趋近平均状态,地下水也保持其 总的收支平衡,即地下水均衡。 2)较短时期内,气候发生波动,地下水也经常处于不均衡状态,表现 为地下水的水量与水质随时间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即地下水动态。 3)显然,均衡是地下水动态变化的内在原因,动态则是地下水均衡的 外部表现。
前苏联卡明草原地下水位变化图
2.水文因素 1)地表水体补给地下水而引起地下水位抬升:随着远离河流,水位变 幅减小,发生变化的时间滞后; 2)河流排泄潜水而引起地下水位下降:愈是接近河流,水位变幅愈小, 远离河流的分水岭地段潜水位变幅最大。 3)河流对地下水动态的影响范围:一般数百米至数公里,此范围以外, 主要受气候因素的影响。
莱茵河洪水对潜水的影响 1、2、3、4、5—观测井潜水位,数字大的距河远;6—莱茵河水位
3.地质因素 气象与水文因素作为地下水补给来源或排泄去路,决定着地下水动态的基本 模式—活跃的变动因素; 地质因素是影响输入信息变换的因素,但通常变化极其缓慢—稳定不变的因 素。 它通过影响补给、排泄的强度及径流条件,而改变地下水要素的变化幅度 与变化滞后时间。 1)潜水:包气带厚度与岩性控制着地下水位对降水的响应。 a.包气带厚度—决定潜水的埋深。 潜水埋深愈大,水位抬高的时间愈滞后且延迟时间愈长,水位历时曲线呈 现较宽缓的波;潜水埋深小,水位变化滞后于降雨的时间短。 b.包气带岩性—决定包气带的渗透性。 渗透性愈好,地下水位抬升的时间滞后与延迟小,水波历时曲线波形较陡。 c.潜水储存量的变化:储存量的变化量=μ△h μ:给水度; △h:水位变幅。 由上式可知:当储存量变化相同时,给水度愈小,水位变幅便愈大。因此, 在同一地方,细颗粒土中雨季水位抬升往往高于粗颗粒土。 2)承压水:动态变化主要看地质因素影响其与外界联系的程度。由于隔水 顶板限制了它与外界的联系,它主要通过补给区(潜水分布区)与大气圈与 地表水圈发生联系;当顶板为弱透水层时,还通过弱透水顶板与外界联系。 因此,承压水动态变化通常比潜水小。 注意:河水引起潜水位变动时,含水层的透水性愈好,厚度愈大,含水 层的给水度愈小,则波及范围愈远。
②气候的多年周期性变化 周期为11 年的太阳黑子变化,影响丰水期与干旱期的交替,从而 使地下水位呈同一周期变化。 注意:对于重大的长期性地下水供排水设施,应当考虑多年的地 下水位与水量的变化。供水工程应根据多年资料分析地下水位最低时 水量能否满足要求;排水要考虑多年最高地下水位时的排水能力。 4)潜水位的真变化和伪变化 ①真变化:在气象(气候)因素影响下,潜水位变动伴随的相应的潜 水储存量的变化; ②伪变化:含水层水量不变,而潜水位发生变化。其影响因素有气压 变化、地震、外部加载等。
二、水均衡方程式 1.陆地上某一地区天然状态下总的水均衡 1)收入项( A ): a.大气降水量( X ); b. 地表水流入量( Y 1 ); c. 地下水流入量( W 1 ); d. 水汽凝结量( Z 1)。 2)支出项( B ): a. 地表水流出量( Y 2 ); b. 地下水流出量(W 2); c. 蒸发量(Z 2)。 3)均衡期水的储存量变化量Δω。 则水均衡方程式为: A− B = Δω 即: ( X +Y 1 +W 1 + Z 1 )− (Y 2 +W 2 + Z 2 ) = Δω 或: X − (Y 2 −Y 1) − (W 2 −W 1)− (Z 2 − Z 1) = Δω
4)储存量变化量Δω: a.地表水变化量(V ); b.包气带水变化量(m); c.潜水变化量(μΔh ); d.承压水变化量( μe Δh ) μ: 潜水含水层的给水度; Δh:均衡期潜水位变化值(上升用正号,下降用负号); μe :承压含水层的弹性给水度; Δhc:承压水测压水位变化值。 据此,水均衡方程式为: X − (Y 2 −Y 1) − (W 2 −W 1)− (Z 2 − Z 1) = V+ m+ μΔh + μe Δh 2.潜水均衡方程式: 1)收入项: a.降水入渗补给量(Xf); b.地表水入渗补给量(Yf); c.凝结水补给量(Zc); d.上游断面潜水流入量(Wu1); e.下伏承压含水层越流补给潜水水量(Qt) 注意:如潜水向承压水越流排泄则Qt列入支出项。
河北饶阳五公里河地下水位变化曲线 1—地下水位;2—降水量;3—采水量
河北保定西部地下水位变化曲线
②人为增加地下水的补给量结果 a.修建水库,利用地表水灌溉等,增加了新的补给来源而使地下水位 抬升。 b.干旱半干旱平原或盆地,灌溉水入渗抬高地下水位,蒸发进一步加 强,促使土壤进一步盐渍化。有时,即使原来潜水埋深较大,属径流 型动态,连年灌溉后,也可转为蒸发型动态,造成大面积土壤次生盐 渍化。 c.气候湿润的平原或盆地,由于地表水灌溉过多抬高地下水位,耕层 土壤过湿,会引起土壤次生沼泽化。
灌溉对中亚饥饿草原潜水位的影响 1-灌溉前(1908-1911年)潜水位 2-灌溉后(1934-1935年)潜水位
河北冀县新庄潜水位变化曲线 1—潜水位;2—月降水量
三、地下水的天然动态类型 1.地下水天然动态类型划分: 1)划分依据:潜水与承压水由于排泄方式及水交替程度不同而划分不 同的动态类型。 2)主要类型: a.潜水及松散沉积物浅部的水:蒸发型、径流型及弱径流型。 b.承压水:径流型。 2.蒸发型: 1)地理位置:干旱半干旱地区地形切割微弱的平原或盆地。 2)水文地质特点:地势平缓,含水层分布面积大,降水入渗面状补给; 地下水径流微弱,以蒸发排泄为主。 3)动态变化特征: a.年水位变幅小:雨季入渗补给,潜水位以不大的幅度(通常为1— 3m)抬升;旱季蒸发排泄,水位逐渐下降,降到一定埋深后,蒸发 微弱,水位趋于稳定。 b.各处水位变幅接近; c. 水质季节变化明显:雨季入渗补给,水质相应淡化;旱季蒸发加强, 水质逐步盐化。长期中地下水不断向盐化方向发展,并使土壤盐渍化。
①最有意义、最为显著的是季节变化。 如: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 a.雨季:出现于春夏之交,降水显著增多,潜水位逐渐抬高,并达到 峰值; b.雨季结束:补给逐渐减少,潜水由于径流及蒸发排泄,水位逐渐回 落,到翌年雨季前,地下水位达到谷值。
潜水动态曲线 (1954-1955,北京) 1-气温 2-相对湿度 3-降水量 4-潜水位 5-蒸发量
9.2 地下水的动态
一、地下水的动态的分类:地下水动态是含水层(含水系统)连续的信 息输出,影响地下水动态的因素分为两类: 1.一类是环境对含水层(含水系统)的信息输入,如降水、地表水对 地下水的补给,人工开采或补给地下水,地应力对地下水的影响等; 2.另一类则是变换输入信息的因素,主要涉及赋存地下水的地质地形 条件。 二、影响地下水动态变化的天然因素 1.气象(气候)因素 1)影响对象:主要对潜水动态影响最为普遍。 2)水量、水位、水质的影响—量的变化 a.降水的数量及其时间分布,影响潜水的补给:水量增加,水位抬升, 水质变淡。 b.气温、湿度、风速等与其它条件结合,影响着潜水的蒸发排泄:水 量减少,水位下降,水质变咸。 3)潜水动态在时间上的变化 气象(气候)要素周期性地发生昼夜、季节与多年变化,因之, 潜水动态也存在着昼夜变化、季节变化及多年变化。
第九章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
9.1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的概念 9.2 地下水的动态 9.3 地下水的均衡
9.1地百度文库水动态与均衡的概念
一、地下水的动态 1.概念:含水层(含水系统)经常与环境发生物质、能量与信息的交 换,时刻处于变化之中。在有关环境因素影响下,含水层各要素(如 水位、水量、水化学成分、水温等)随时间的变化状况。 各要素随时间而变化,其实质是收支不平衡的结果。 2.水量变化:当含水层的补给水量大于其排泄水量时,储存水量增加, 地下水位上升;反之,当补给量小于排泄量时,储存水量减少,水位 下降。其它要素同样由于收支不平衡的结果发生相应变化。 注意:水位变化也可能与水量增减无关。 二、地下水的均衡 某一时间段内,某一地段的地下水水量(盐量、热量、能量)的收 支状况。 三、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的研究意义 1.掌握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分析地下水均衡,预测地下水要素随时 间的变化状况,变化趋势,可以有效利用地下水或防范其危害。 2.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的分析,有助于查明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阐明 其资源条件,确定含水层之间以及含水层与地表水体的关系。 3.地下水动态观测字资料是检验水文地质结论,采取水文地质措施的 最权威的判据。
二、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地下水动态 1.人类改变地下水动态途径:通过增加新的补给来源或新的排泄去路。 2.天然条件下的地下水动态变化趋势: 由于气候因素在多年中趋于某一平均状态,因此,一个含水层或含水 系统的补给量与排泄量在多年中保持平衡。反映地下水储量的地下水 位在某一范围内起伏,而不会持续地上升或下降。地下水的水质则在 多年中向某一方向(盐化或者淡化)发展。 3.人类活动下的地下水动态变化趋势: ①人为采排地下水的结果: a.增加地下水新的排泄去路; b.含水层或含水系统原来的均衡遭到破坏,天然排泄不再存在,或数 量减少(泉流量、泄流量减少,蒸发减弱); c.可能增加新的补给量(含水层由向河流排泄变成接受河流补给;原 先潜水埋深过浅降水入渗受限制的地段,因水位埋深加大而增加降水 入渗补给量,侧向流入径流量增加和径流量流出减少等)。 d.采排地下水一段时间后,新增的补给量及减少的天然排泄量与人工 排泄量相等,含水层水量收支达到新的平衡。在动态曲线上表现为: 地下水位在比原先低的位置上,以比原先大的年变幅波动,而不持续 下降。 e.采排水量过大,天然排泄量的减量与补给量的增量的总和,不足以 偿补人工排泄量时,则将不断消耗含水层储存水量,导致地下水位持 续下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