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生态学博士学位设置情况
全国高校博士点大全
全国高校博士点大全近年来,中国高等教育领域发展迅速,博士教育也得到了广泛关注和重视。
博士学位是高级学术学位,对于培养高水平的学术研究人才和推动科学技术创新具有重要作用。
在中国,各个高校都设有博士点,提供博士学位的培养。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全国高校博士点的大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博士点。
博士点是高校设立的博士学位授权单位,是培养博士研究生的重要依托。
一个高校的博士点数量体现了该高校在学术研究和博士生培养方面的实力和水平。
全国各个高校的博士点涵盖了广泛的学科领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博士学位专业。
以下是全国高校博士点的大全,仅供参考:1. 北京大学:博士点涵盖了理学、工学、医学、农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哲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2. 清华大学:设有理学、工学、医学、农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哲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多个学科的博士点。
3. 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点设置有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哲学、管理学、艺术学、理学、工学、医学、农学等学科。
4. 浙江大学:博士点包括了理学、工学、医学、农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哲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
5. 南京大学:设有理学、工学、医学、农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哲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的博士点。
6. 复旦大学:博士点设置有理学、工学、医学、农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哲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
7. 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点涵盖了理学、工学、医学、农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哲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领域。
8. 武汉大学:设有理学、工学、医学、农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哲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的博士点。
9.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点包括了理学、工学、医学、农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哲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
10. 同济大学:设有理学、工学、医学、农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哲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的博士点。
生态学 博士
生态学博士生态学博士是一种高级学位,旨在为学生提供深入的生态系统研究和管理的知识和技能。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什么是生态学博士、为什么要追求这种学位、如何成为一名生态学博士以及他们的职业发展。
什么是生态学博士?生态学博士是一种高级学位,通常需要3-5年的全职研究。
该课程涵盖了广泛的主题,包括环境科学、自然资源管理、气候变化、野生动物保护和环境政策等。
这个领域需要与其他科学领域合作,如地理信息系统(GIS)、统计分析和社会科学方法。
追求生态学博士的原因有多种原因可以促使人们追求生态学博士。
首先,该领域对于那些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感兴趣的人来说非常有吸引力。
另外,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造成影响的问题不断加剧,需要专业人员来解决这些问题。
此外,许多政府机构、非营利组织和私营企业都需要拥有高度专业化的人才来管理和保护环境。
如何成为一名生态学博士?成为一名生态学博士通常需要完成以下步骤:1. 获得本科学位:通常情况下,生态学博士课程要求申请者拥有相关的本科学位。
这些学位可以是环境科学、生物学、地理信息系统等。
2. 获得硕士学位:虽然不是所有的生态学博士课程都要求申请者拥有硕士学位,但是许多课程都会考虑到申请者是否拥有相关的硕士研究经验。
此外,获得硕士学位还可以帮助申请者更好地准备高级研究。
3. 选择合适的研究方向:在选择研究方向时,应该考虑自己的兴趣和专业背景。
一些可能的方向包括野生动物保护、环境政策、自然资源管理等。
4. 选择合适的导师:选择合适的导师非常重要。
他们将提供指导和支持,并帮助你完成论文和其他研究项目。
5. 完成研究:生态学博士课程通常包括一些必修课程和研究项目。
完成这些项目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
职业发展生态学博士毕业后,他们可以在许多不同的领域找到工作。
一些可能的职业包括:1. 政府机构:政府机构需要专业人员来管理和保护自然资源,如国家公园、野生动物保护区等。
2. 非营利组织:许多非营利组织致力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生态学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
生态学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一、学科介绍南京大学生态学专业起源于1952年植物学专业的地植物学(植物生态学)专门化,当年,仲崇信教授招收了该方向的研究生。
1981年,仲崇信教授在植物学专业内重新招收植物生态学方向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1984年经当时的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生态学专业成为全国第一批生态学与环境生物学本科专业和生态学硕士学位授权点。
2000年生态学专业发展成为包含动物、植物生态学在内的博士学位授权点,开始招收生态学博士研究生,同时成为南京大学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的组成部分,招聘博士后。
目前,植物生态学部分是我校国家重点学科–植物学的重要支撑领域。
南京大学生态学专业长期致力于海涂湿地生态、生态工程、动物生态和森林生态学研究,取得了国内外知名的研究成果,先后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大会奖、国家科委、农业部、国家教委(教育部)、海洋局等科技奖励10余个。
1990年以来,先后争取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洋863、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计划、World Wild Fund for Nature (WWF)、Luce Foundation、科技部国家研究与开发专项基金、江苏自然科学基金、农业部八五科技攻关计划、江苏重点农业攻关计划、国际合作基金、教育部留学归国人员基金、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基金、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和地方合作等科研项目70余个,经费600多万元;目前主持的在研项目20个,经费320余万元。
发表科研论文300余篇、著作(教材)10部;其中,《生态工程学》在2001年被教育部列为全国研究生教材。
生态学专业目前有在职教师11名,其中,教授4名、副教授与高级工程师6名和工程师1名。
5位教师拥有博士学位,4位教师拥有硕士学位。
教授:钦佩、陈建秀、李建龙、安树青;副教授:陈建群、黄诚、孟文新、张立新、刘茂松、孙书存;钦佩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盐土农业生态学、海滨系统生态学和生态工程学。
陈建秀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动物生态学、动物(昆虫)系统分类学和土壤动物学。
招生学科专业和主要研究方向简介生态学专业(硕士、博士学位点
招生学科专业和主要研究方向简介 生态学专业(硕士、博士学位点071012)含森林生态学、林业生态工程、水文生态学、气候生态学、植物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农业生态学、化学生态学、产业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两栖爬行动物生态学、建筑生态学等十二个研究方向。
森林生态学: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与动态演替;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及复杂性;森林健康评价与管理;森林质量、景观格局及环境效应;森林水生昆虫生态;森林界面生态过程;森林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树木生理生态特性及抗逆性机制与调控;天然林经营管理与保护对策;人工林土壤生态管理理论与技术;城市森林结构及生态服务功能;“3S”(GIS、RS、GPS)技术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林业生态工程:防护林构建、培育及其生态学基础;防护林生态系统健康管理的理论与技术;林木种质资源选育及优化组合利用技术;退化立地生态恢复与植被重建;土地荒漠化形成的生态学机制及防治技术。
生态气候学:研究森林、农业、草原等主要生态系统的结构与水文、气象功能;生态系统的水气功能调控机理与生产潜力评价;森林作用层生态过程的模拟与模型建立;大型生态工程(包括林业生态工程、农业生态工程等)建设的水文、气象效应,为生态工程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定量指标。
本学科还研究生态破坏可能引起的水、旱、风、沙等自然灾害的性质和程度及其防御对策,并涉及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与响应。
植物生态学:研究植物与环境因子(大气、光、水分等)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菌物、苔藓、地衣等)的种群生态和群落生态;植物-微生物共生生态机理和调控;生物多样性,特别是珍稀濒危植物、菌物和重要资源植物、菌物的生态保护及持续利用。
景观生态学:以野外考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3S)技术为主要手段,研究不同时空尺度景观的空间格局、生态过程与动态变化,建立景观指标体系与空间直观模型,进行区域景观评价与生态安全、区域景观格局变化与全球变化、区域生态规划与生态建设、自然保护区与森林公园的保护与生态旅游研究。
生态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生态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专业代码:071012,授理学学位)一、培养目标1.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严谨、求实、创新、进取的科学态度和作风以及独立从事本学科科学研究的能力;2.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3.在本学科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二、本学科设置如下研究方向1.毒理生态学2.生态修复3.生态环境规划与管理三、学习年限本学科、专业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5年。
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4-6年。
四、学分要求已获硕士学位博士生总学分要求≥29学分。
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总学分要求≥53学分。
以同等学力报考博士生按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要求培养,符合课程免修规定的,可申请免修。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生态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硕博连读、直攻博贯通设置)六、本学科对博士研究生培养提出的具体要求1.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组成以博士生导师为组长的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负责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和考核工作。
2.对跨一级学科课程的限定(1)跨一级学科课程指本一级学科外的研究生课程,且必须跟班听课并同堂参加考试。
(2)所选的跨一级学科课程不得与硕士期间所修的课程相同。
3.论文选题报告,通过开题得1学分。
选题报告应包括的内容为:(1)课题的来源、意义;(2)课题的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3)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技术方案;(4)理论与实践方面预计的创造性成果;(5)预期成果;(6)主要参考文献。
4.论文中期报告博士生撰写博士学位论文前,要向博士生指导小组或有关学者、专家报告研究工作成果,听取质疑与商讨改进意见,待创造性研究成果获得认同后,方可撰写论文。
5.博士研究生申请论文答辩和资格审查博士论文资格审查由指导教师或博士生指导小组负责进行。
博士研究生申请论文答辩的基本条件:(1)修完所规定的课程学分;(2)完成论文选题报告;(3)完成论文中期报告;(4)在刊物上发表规定数量的论文;(5)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6)通过校内外专家的评审。
中科院生态学博士招生简章
中科院生态学博士招生简章
以下是中科院生态学博士招生简章的主要内容,供您参考:1.招生对象: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或者同等学历、并具备相关
学术背景的人员。
2.报名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12月份进行。
具体时间以
当年中科院研究生招生网站发布的通知为准。
3.报名方式:申请者可以通过中科院研究生招生网站提交报名
材料,包括个人简历、学位证书、成绩单、推荐信、研究计划书等,并缴纳报名费。
4.录取标准:录取标准将以考试成绩、学术水平、科研能力、
综合素质评价等因素为主要依据。
5.学科设置:中科院生态学博士研究方向涵盖了生物多样性与
生态系统功能、环境污染与生态风险评估、全球变化生态学、生态修复等多个领域。
6.师资力量:中科院生态学博士项目拥有一支由中科院院士、
研究员和教授组成的高水平师资队伍,这些导师具有丰富的科研和指导研究生的经验。
7.教学设施:中科院生态学博士项目拥有现代化的科研设施,
如实验室、野外调查平台等,并为研究生提供良好的科研平台。
8.学费与奖学金:中科院生态学博士项目的学费标准为15000
元/年左右,同时学校还提供各种奖学金资助,如国家奖学
金、优秀研究生奖学金等。
9.就业和发展:中科院生态学博士项目致力于培养高水平的生
态学研究人才,毕业后可以在高校、科研机构、环保部门、
企事业单位等领域从事科研、教学、管理等工作。
以上是中科院生态学博士招生简章的主要内容,具体细节可参考中科院研究生招生网站发布的通知。
祝您成功申请到心仪的博士研究生专业!。
生物学博士学位点建设进展报告
生物学博士学位点建设进展报告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生物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领域,正日益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
为了满足社会对生物学高级人才的需求,大量的生物学博士学位点得到了建设和发展。
本文将对生物学博士学位点的建设进展进行详细介绍。
一、学位点建设的背景和意义生物学博士学位点的建设是为了培养具有深厚专业知识和独立研究能力的高级人才,以推动生物学科的发展和创新。
生物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涉及生物的结构、功能、演化等多个方面,培养高层次的生物学人才对于推动生物学科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位点建设的基本情况我国生物学博士学位点的建设进展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各高校和科研机构纷纷设立生物学博士学位点,并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导师队伍。
这些导师团队在生物学领域具有丰富的研究经验和优秀的科研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三、学位点建设的特色和亮点为了提高生物学博士学位点的教学质量和研究水平,各学位点都积极探索和创新。
首先,他们建立了完善的培养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具备独立承担科研项目的能力。
其次,学位点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来校讲学和合作研究,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和交流能力。
另外,学位点还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学术会议,并提供相应的经费和支持。
四、学位点建设的成果和影响随着学位点的建设和发展,生物学博士学位点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生物学人才。
这些人才在学术界和产业界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推动生物学的发展和应用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们的科研成果被广泛引用和应用,影响了国内外的生物学研究。
五、学位点建设的面临挑战和改进措施虽然生物学博士学位点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生物学科的发展速度较快,学位点需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以适应新的科学发展需求。
其次,学位点需要加强与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最后,学位点还需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生态学博士点
生态学博士点生态学博士点是指在大学或研究机构设立的博士学位授予点,主要培养具备深厚的生态学理论知识和研究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它关注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这种作用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生态学博士点的设立旨在培养具备独立开展生态学研究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为推动生态学领域的发展和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生态学博士点的培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培养学生系统掌握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包括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物种多样性、生物群落动态等内容。
其次,培养学生熟练掌握生态学研究的前沿技术和方法,如生态学模型、遥感技术、分子生态学等,使其能够在生态学研究中独立开展创新性工作。
此外,培养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和科学素养,能够准确评估和解读生态学研究成果,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和解决方案。
最后,培养学生具备跨学科的能力,能够与其他学科的研究者进行合作,解决复杂的生态学问题。
生态学博士点的培养模式主要包括课程学习、科研训练和学术交流。
学生在课程学习阶段,将系统学习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
在科研训练阶段,学生将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学习科研设计和实验技巧,开展独立的科研工作。
在学术交流阶段,学生将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和研讨会,与同行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
通过这些培养环节,学生将逐步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
生态学博士点的培养过程还强调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学生应具备独立思考和提出科学问题的能力,能够设计合理的研究方案并进行实施,分析和解读研究结果,并在学术期刊上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
此外,学生还应具备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能够与其他研究者进行合作,解决复杂的生态学问题。
生态学博士点的设立对于推动生态学研究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学研究是了解和保护生态系统的基础,它可以为人类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和资源。
而生态学博士点的培养则是培养具备深厚的生态学理论知识和研究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为推动生态学领域的发展和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全国资源与环境专业博士点
全国资源与环境专业博士点全国资源与环境专业博士点是指在全国范围内设立的拥有资源与环境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权的高等学府。
下面将依次回答你的问题,并使用易于理解的术语解释。
1. 什么是资源与环境专业博士点?资源与环境专业博士点是指被国家教育部认定的高等学府,具有培养资源与环境相关领域博士研究生的资格和权力。
这些学府在资源与环境领域拥有一流的师资队伍、研究基础和专业实力,具备独立开展高水平科研和培养优秀人才的条件。
2. 为什么需要全国资源与环境专业博士点?全国资源与环境专业博士点的设立是为了培养高水平的资源与环境专业人才,满足社会对于资源与环境领域研究和应用的需求。
资源与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涉及到能源、水资源、气候变化、生态保护等多个领域。
拥有全国资源与环境专业博士点的学府能够提供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研究方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
3. 全国资源与环境专业博士点的设置条件是什么?全国资源与环境专业博士点的设置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
首先,学府需要在资源与环境领域具备一定的研究基础和实力,拥有一批优秀的师资队伍,有一定数量的博士生导师。
其次,学府需要具备一定的科研平台和条件,例如实验设备、实验室等,以保障博士生的科研工作。
最后,学府需要具备一定的科研成果和影响力,能够在国内外学术界有一定的声誉。
4. 全国资源与环境专业博士点的培养目标是什么?全国资源与环境专业博士点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水平的资源与环境专业人才。
这些人才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研究方法,能够独立开展高水平的科研工作,具备创新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他们应该具备批判性思维、团队合作能力和跨学科综合能力,能够在资源与环境领域的研究和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
5. 全国资源与环境专业博士点的意义和影响是什么?全国资源与环境专业博士点的设立对于推动资源与环境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和积极影响。
首先,它提供了培养高水平资源与环境专业人才的平台,为推动相关领域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生态学博士培养方案
生态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学科简介海南大学的生态学为理学类生态学一级学科博士点。
生态学学科是我校的重点学科之一,是我校最早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位点之一,具有多年培养生态学硕士研究生的经验,为我国热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随着学科的发展,它紧紧围绕我校“热带、海洋、特区”的办学理念和特色定位,全面系统地开展热带森林生态学、热带农业生态学、热带环境生态学等多个方向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具有鲜明的热带特色与区域特色,我校生态学学科点具有坚实的学科基础和强大的支撑平台:本学科相关的作物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以及植物学国家重点学科及其植物学二级学科博士点,极大地促进了本学科点的建设和发展;本学科拥有的热带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热带生物资源和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南省热带水生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国家级海洋生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平台,为本学科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本学科拥有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合理的教学、科研团队,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企事业单位培养和造就高层次的学术型人才。
二、培养目标博士生教育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理论联系实际,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的生态学领域方面的高层次学术型人才。
具体要求:1、在思想政治上,要求博士研究生进一步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求实创新、团结协作的精神,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事业心和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服从国家需要,积极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贡献。
2、在业务上,要求具有坚实宽广的生态学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全面掌握生态学的理论、研究方法和研究技术;熟悉本学科的国内外研究历史、现状和发展动态,跟踪学科发展前沿;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组织、承担并完成本学科及有关学科重大科研项目的能力;能胜任生态学的教学、科研和技术管理工作。
全国高校博士硕士学位点授予名单
附件1学位授予单位自我评估结果为“合格”且未被抽评的学位授权点名单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学位授予单位名称学科名称北京大学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考古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理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生物学科学技术史生态学统计学力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测绘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口腔医学北京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新闻传播学考古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清华大学哲学应用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生态学光学工程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公共管理美术学北京交通大学应用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物理学统计学力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电气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软件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北京工业大学数学物理学力学北京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控制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数学统计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北京理工大学数学统计学力学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兵器科学与技术北京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北京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史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土木工程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北京化工大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北京邮电大学光学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中国农业大学生态学机械工程农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作物学园艺学植物保护畜牧学兽医学中国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北京林业大学生物学生态学风景园林学林学草学农林经济管理生物学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护理学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北京师范大学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中国史世界史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生物学系统科学北京师范大学统计学公共管理戏剧与影视学首都师范大学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外国语言文学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地理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音乐与舞蹈学北京语言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中央财经大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统计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统计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学美术学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中央戏剧学院艺术学理论中央民族大学哲学民族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政法大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华北电力大学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中国石油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中国科学院大学心理学物理学化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地质学生物学系统科学科学技术史生态学统计学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子科学与技术中国科学院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核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理论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世界史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南开大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南开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农药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天津大学生物学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工商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天津科技大学天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天津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天津师范大学政治学中国语言文学天津师范大学中国史天津财经大学工商管理河北大学哲学中国史化学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河北工业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技术经济及管理河北农业大学农业工程作物学园艺学植物保护林学农林经济管理河北医科大学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河北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考古学中国史数学生态学燕山大学机械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体育学山西大学考古学中国史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生态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太原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中北大学仪器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太原理工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水利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矿业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山西农业大学农业工程作物学植物保护兽医学山西医科大学生物学临床医学护理学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山西财经大学统计学内蒙古大学民族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物理学内蒙古大学生物学内蒙古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内蒙古农业大学生物学生态学林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畜牧学兽医学林学草学农林经济管理辽宁大学应用经济学法学中国语言文学统计学工商管理大连理工大学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数学物理学化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水利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大连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城乡规划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沈阳工业大学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力学东北大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力学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大连交通大学大连海事大学法学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沈阳农业大学农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作物学园艺学农林经济管理生物学中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护理学大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辽宁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中西医结合生药学沈阳药科大学药学中共党史辽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地理学东北财经大学理论经济学统计学工商管理吉林大学哲学应用经济学法学社会学中国语言文学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化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生物学仪器科学与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吉林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水利工程软件工程药学护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延边大学外国语言文学世界史生理学临床医学长春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吉林农业大学作物学农业资源与环境畜牧学农林经济管理长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东北师范大学哲学应用经济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东北师范大学化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黑龙江大学哲学法学外国语言文学化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数学物理学力学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软件工程工商管理哈尔滨理工大学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哈尔滨工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力学机械工程哈尔滨工程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核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东北石油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东北农业大学生物学农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作物学畜牧学草学东北林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生物学生态学交通运输工程风景园林学林学农林经济管理哈尔滨医科大学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药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中国语言文学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哈尔滨商业大学中药学哈尔滨音乐学院音乐与舞蹈学复旦大学哲学政治学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考古学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生态学统计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软件工程基础医学药学护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外国语言文学同济大学数学物理学地球物理学生物学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同济大学建筑学土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软件工程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工商管理上海交通大学应用经济学法学化学生物学生态学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核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园艺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药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化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农药学药学上海理工大学光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上海海洋大学生物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华东师范大学哲学应用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中国史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统计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哲学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数学外国语言文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理论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上海音乐学院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艺术学理论上海戏剧学院上海大学社会学思想政治教育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力学机械工程冶金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艺术学理论上海大学戏剧与影视学南京大学哲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中国语言文学考古学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理学地质学生态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软件工程药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苏州大学哲学应用经济学法学高等教育学中国史数学物理学光学工程苏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纺织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特种医学护理学设计学东南大学数学物理学生物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风景园林学软件工程临床医学管理科学与工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力学光学工程电气工程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南京理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力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兵器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中国矿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力学机械工程电气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土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矿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南京工业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南京邮电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力学河海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水利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农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工商管理控制科学与工程江南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南京林业大学生物学机械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风景园林学林学机械工程江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控制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南京农业大学生物学科学技术史食品科学与工程作物学园艺学农业资源与环境畜牧学南京农业大学兽医学水产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护理学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中药学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法学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心理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考古学中国史数学地理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物理电子学戏剧与影视学南京艺术学院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扬州大学中国史数学水利工程扬州大学植物保护畜牧学兽医学浙江大学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考古学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生物学生态学力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农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园艺学农业资源与环境畜牧学浙江大学兽医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护理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浙江工业大学化工过程机械控制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浙江理工大学机械工程中药学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工商大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设计学中国美术学院宁波大学水产安徽大学法学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数学化学生态学统计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哲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质学科学技术史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态学统计学力学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子科学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合肥工业大学地质学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安徽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安徽农业大学生物学生态学作物学园艺学药学安徽医科大学安徽师范大学中国史人文地理学生物学生态学厦门大学法学中国语言文学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中国史世界史化学海洋科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华侨大学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企业管理福州大学化学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与信息系统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福建农林大学生物学生态学林业工程作物学园艺学林学福建农林大学农林经济管理福建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学福建师范大学理论经济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世界史化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光学工程美术学南昌大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临床医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江西农业大学作物学畜牧学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经济学江西财经大学统计学山东大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中国语言文学物理学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护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中国海洋大学法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生态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药学山东科技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青岛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山东农业大学生物学作物学山东农业大学园艺学兽医学农林经济管理山东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世界史物理学化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曲阜师范大学数学物理学统计学材料科学与工程青岛大学基础医学郑州大学法学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物理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水利工程软件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护理学测绘科学与技术河南理工大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矿业工程风景园林学河南农业大学作物学兽医学农业经济管理应用经济学河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化学地理学统计学河南师范大学物理学武汉大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考古学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球物理学生物学生态学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武汉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水利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城乡规划学软件工程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华中科技大学理论经济学社会学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水利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华中科技大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护理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武汉科技大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长江大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武汉理工大学力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设计学华中农业大学生物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华中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作物学农业资源与环境畜牧学兽医学水产农林经济管理政治学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心理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公共管理理论经济学湖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生物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湘潭大学理论经济学法学中共党史统计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公共管理湖南大学应用经济学。
我国资源与环境专业博士点
我国资源与环境专业博士点
我国资源与环境专业博士点的数量逐年增加,涉及的研究领域也越来越广泛。
目前,资源与环境专业博士点主要分为两个大类,一类是纯理论研究,另一类是应用研究。
在纯理论研究方面,资源与环境专业博士点主要涉及资源环境经济学、资源环境政策、环境科学与工程等方向。
这些方向主要研究资源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如何利用科学技术手段解决资源与环境问题。
在应用研究方面,资源与环境专业博士点主要包括环境工程、水资源、土地资源等方向,这些方向主要研究如何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和环境,以及如何通过实践探索和解决具体的问题。
总体来说,我国资源与环境专业博士点的数量和质量都在不断提高,为我国资源环境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同时,我们也需要关注如何把博士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进一步服务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
- 1 -。
国内环境生态学博士点
国内环境生态学博士点国内环境生态学博士点是中国教育部授权设立的一个博士学位授权点,旨在培养高水平的环境生态学研究人才。
环境生态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到生物学、地理学、化学、物理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研究。
在当前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培养具备环境保护意识和解决环境问题能力的专业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一、背景介绍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经济的快速发展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水污染、空气污染、土壤退化等问题日益凸显,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和实践变得尤为紧迫。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内环境生态学博士点得以设立。
二、招生方向国内环境生态学博士点的招生方向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研究:研究不同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种群动态、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等。
2. 水污染与水体生态学研究:研究水体污染的来源、传输路径和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寻找有效的水污染治理方法。
3. 土壤环境与植物适应研究:研究土壤环境中的物理、化学、生物因素对植物生长和适应性的影响,为土地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4. 城市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研究城市化进程对环境的影响,探索城市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三、研究内容国内环境生态学博士点的研究内容涵盖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两个方面。
理论研究的目标是深入理解环境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发展新的概念和模型,揭示环境系统中的关键过程。
应用研究的目标是解决真实环境问题,例如水污染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城市生态建设等。
四、培养模式国内环境生态学博士点采用导师制培养模式,每个学生在入学前需选择一个导师,并与导师一起制定研究计划和培养方案。
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并定期进行学术讨论和研究报告。
此外,学生还需参与学术会议和论文发表等科研活动,提升科研能力和学术影响力。
五、学位要求为了获得国内环境生态学博士学位,学生需要完成以下要求:1. 修满规定的学分,并取得合格的学术成绩。
全国高校生物学博士点排名
全国高校生物学博士点排名
近年来,生物学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日益重要,各大高校也纷纷开设了生物学专业,并设立了博士点。
那么,全国高校生物学博士点排名如何呢?
据公开数据显示,全国高校生物学博士点排名前十名分别是:
1. 清华大学
2. 北京大学
3.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4.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5. 浙江大学
6. 上海交通大学
7. 南京大学
8. 中国农业大学
9.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10. 武汉大学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排名是根据各高校的学科水平、博士后流动、科研成果等多个方面综合评估得出的,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参考价值。
此外,每个高校的实际情况也各有差异,排名仅供参考。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大学生态学教学参考资讯8.1 全国生态学博士学位授权点设置情况根据2001年全国博士生招生简章汇编资料整理而成。
有的单位可能在生态学方面有招生,若没有进入该年度全国招生简章的汇编资料中(特别是2000年获得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后,还没有来得及进入全国招生简章中),在本材料中将没有录入。
如若遗漏,请谅希。
由于生态学及其应用领域与很多其它学科相关,有的高校或科研机构虽然没有生态学博士学位点,但实际上在相关其它学科培养博士生,从而也将该学科学位点或与生态学直接相关的学位点的方向列入;博士生导师也以2001年全国博士招生简章上所出现的人员予以列出,仅作参考。
编录格式如下:博士授权点单位博士点学科(学科统一代码)研究方向指导教师8.1.1. 生态学(071012)博士学位点(1)北京师范大学生态学(071012)生理生态学与分子生态学孙儒泳李庆芬种群生态学与行为生态学徐汝梅植物生态学葛剑平进化生态学张大勇全球变化生态学张新时信息生态学与生态模型高琼(2)北京林业大学生态学(071012)森林生态系统功能马钦彦恢复生态李俊清害虫生态控制李镇宇植物多样性及其资源利用王建中群落生态学罗菊春(3)中国农业大学生态学(071012)景观生态学与土地持续利用宇振荣生态农业与区域发展吴文良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李国学旱地中低产田的综合治理郑大玮家畜生态与有机农业孙振钧(4)内蒙古大学生态学(071012)植物种群生态学杨持草地生态学杨颉(5)东北师范大学128生态学(071012)恢复生态学周道玮草原生态学郭继勋数学生态学王克植物种群生态学杨允菲(6)东北林业大学生态学(071012)树木生理生态学王风友种群与群落生态学胡海清生态系统生态学王宪成景观生态学与全球生态李风日生态系统管理崔晓阳火生态学与管理洪伟(7)华东师范大学生态学(071012)能量生态学系统生态学陆健健实验植物群落学城市生态学宋永昌微生物生态学生态工程徐亚同动物生态学分子生态学徐宏发分子生态保护生物学王小明(8)南京林业大学生态学(071012)群落生态生态系统工程薛建辉水土保持与防护林工程张金池森林生态环境与资源监测管理生态经济彭世揆(9)浙江大学生态学(071012)农业生态学王兆骞农田生态与农作系统张壬午植物种群生态学洪德元保护生物学刘季科生态系统分析与模型胡秉民微生物生态冯明光(10)中山大学生态学(071012)种群与群落生态学周昌清胡玉佳信息生态学余世孝绿地生态学杨中艺(11)华南农业大学生态学(071012)农业可持续发展/作物生态学/植物化感作用骆世明生态系统生态学周国逸恢复生态学/森林动态学彭少麟土壤与环境资源廖宗文129污染生态学吴启堂(12)云南大学生态学(071012)植被生态学姜汉侨金振洲党承林景观生态学杨一光污染生态学王焕校段昌群微生物生态学姜成林张克勤遗传生态学刘飞虎寄生虫生态学左仰贤分子进化昝瑞光(13)兰州大学生态学(071012)理论生态学王刚数学生态学李自珍环境生物学王勋陵植物生态学陈家宽农业生态学石元春山仑生理生态学/分子生态学王根轩(14)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生态学(071012)城市及产业生态学王如松景观生态学/环境地理学傅伯杰环境管理/环境系统工程赵景柱系统生态学/生态评价与规划欧阳志云大气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受害生态系统的生态恢复冯宗炜农业生态工程/环境保护生态工程候彦林(15)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学(071012)森林生态学李文华陆地生态系统格局与过程欧阳华精准农业阳含熙农业环境保护陈同斌(16)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生态学(071012)进化生态学康乐昆虫生态学盛承发生态系统功能/啮齿动物生态/分子生态学张知彬濒危物种保护宋延龄保护生物学蒋志刚水生生态学许木启自然种群的进化和遗传分化张德兴DNA序列的分子进化张德兴系统生态学李典谟分子行为生态学张树义130(17)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生态学(071012)干旱区生态/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生态区评价张新时生态系统生态学韩兴国植物克隆生态学/恢复生态学董鸣生态系统多样性马克平植物生理生态学蒋高明区域生态系统与模型研究高琼(18)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生态学(071012)生态环境工程李培钧污染生态化学周启星农业生态闻大军植物生态曹同何兴元生态过程黄国宏森林生态王庆礼生态水文气候与生态动力裴铁凡森林界面生态学韩世杰(19)南京大学生态学(071012)植物生态与生态工程钦佩安树青动物生态学陈建秀城市生态学李建龙生物多样性与湿地生态安树青钦佩(20)山东大学生态学(071012)植被生态学王仁卿生物多样性与生态保护王仁卿8.1.2. 研究方向同生态学密切相关的博士授权点单位北京大学自然地理学(070502)植被生态学与生态遥感、全球气候变化方精云环境地球化学陈静生陶澍水土环境研究陈静生王学军环境信息系统陶澍王学军第四纪年代学周力平全球变化的区域响应周力平环境科学(083001)环境化学唐孝炎李金龙白郁华张远航环境规划与管理唐孝炎叶文虎倪晋仁陈国谦环境社会系统发展学叶文虎陈国谦水资源、水灾害与水沙环境倪晋仁北京林业大学131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090707)流域治理关君尉孙立达张洪江荒漠化防治孙保平周心澄林业生态工程朱金兆余新晓北京师范大学环境科学(083001)环境评价、规划与管理杨志峰杨居荣水环境与水资源刘昌明杨志峰地下水资源评价与管理林学钰环境信息管理赵俊林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081502)植被生态动力学王兆印水域生态数值模拟刘树坤南开大学环境科学(083001)环境化学戴树桂黄国兰陈浦华傅学起污染预防与治理戴树桂庄源益朱坦张振家环境规划与管理朱坦环境生物学高玉葆庄源益山西大学环境科学(083001)环境毒理学孟紫强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马恩波环境生态学张金屯吉林大学环境科学(083001)环境污染与防治化学杜尧国环境分析与监测董德明环境评价与规划张文祥东北林业大学植物学(071001)植物分类与保护生物学祖元刚植物生理生态学与生态工程杨国亭植物资源生态与化学工程石福臣植物分子生态学与生物工程卓力环计算生态学与信息工程张文辉复旦大学植物学(071001)系统与进化植物学濒危植物保护生物学陈家宽植物种群生态学陈家宽钟杨南京大学环境科学(083001)污染生态学王连生132元素形态与生物可利用性王晓蓉污染化学与生态学孔令仁环境生态毒理学孔志明清洁生产陈金龙植物学(071001)植物生态与生态工程钦佩浙江大学环境科学(083001)环境生物地球化学翁焕新保护生态学丁平环境工程(083002)废物生物处理与资源化冯孝善郑平环境污染模拟与控制朱荫湄环境生物与生态工程陈英旭闵航农药学(090403)农药生态毒理樊德方厦门大学植物学(071001)植物生态学林鹏环境科学(083001)海洋生物地球化学洪华生环境资源与管理焦念志海洋微型生物生态郑微云海洋生物生理生态卢昌义环境生态学许克平青岛海洋大学海洋生物学(070703)海洋生态学张志南海洋生态与浮游植物生态朱明远资源生态与海洋生态系统唐启升武汉大学环境科学(083001)生态环境材料设计与开发杜予民重金属毒理学熊治廷植物学(071001)植物生态学于丹中山大学环境科学(083001)环境评价与规划陈新庚环境生态与实地恢复陈桂珠污染生态与生态工程蓝崇钰西北大学植物学(071001)环境植物学王勋陵133结构植物学胡正海系统与进化植物学赵桂仿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科学(083001)生态毒理徐晓白水生态毒理学刘忠州水生态王子健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环境科学(083001)湿地环境与生态吕宪国刘兴土孙广友赵魁义杨永兴环境生物学与生态学余国营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自然地理(070502)山地灾害研究崔鹏环境影响与评价陈国阶环境退化与生态建设锺祥浩山地侵蚀张信宝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李勇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学(070703)海洋环境与生态周名江朱鑫华杨红生韩傅平焦念志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学(070703)海洋生态黄良民王肇鼎殷克东生态动力学王文质施平朱良生养殖生态韩舞鹰古海洋生态环境陈木宏海洋生态环境变迁孙东怀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学(071001)植物区系地理学吴钲镒周浙昆闵天录植物系统学与进化生物学梁汉兴植物地理学(分子地理)李德铢热带植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许再富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植物学(071001)环境生理陈贻竹生态系统动态彭少麟生态系统生态学周国逸保护生态学叶万辉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水生生物学(071004)流域生态学刘健康藻类生理生态高坤山134藻毒素的环境化学特性徐晓清生态毒理学徐盈环境生物学吴振斌恢复生态学吴宁渔业生态谢小军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动物学(071002)昆虫分类和资源开发利用印象初系统生态学周立生态系统生态学张晓爱动物生态学赵新全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自然地理学(070502)景观生态肖笃宁干旱区生态赵哈林农业生态李锋瑞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