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观点看医患关系
自然辩证法 医患关系
![自然辩证法 医患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e85062f4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96.png)
自然辩证法医患关系
自然辩证法是一种哲学思想,强调事物的发展是由于内在矛盾的斗争和统一。
在医患关系中,自然辩证法的思想可以被运用和解释。
首先,从医生的角度来看,自然辩证法强调了对疾病的整体性理解。
医生在对待疾病时,需要考虑疾病与患者整体的关系,而不仅仅是症状的表面。
医生需要通过观察、诊断和治疗来解决疾病的根本原因,而不是仅仅治疗症状。
这种思想有助于医生更全面地理解疾病,更好地与患者沟通,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其次,从患者的角度来看,自然辩证法的思想也可以对医患关系产生影响。
患者在面对疾病时,可以通过自然辩证法的思想来更好地接受疾病的存在,理解疾病与自身整体的关系,从而更积极地配合医生的治疗。
同时,自然辩证法的思想也强调了预防和调整生活方式的重要性,这对患者在康复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此外,自然辩证法的思想也对医患沟通产生影响。
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有效沟通是医患关系的基础,而自然辩证法的思想强调了对整体的理解和统一的重要性,有助于医生和患者更好地理解彼此,
建立起更良好的沟通关系,从而更好地共同应对疾病。
总的来说,自然辩证法的思想在医患关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影响了医生对待疾病的方式,也影响了患者对待疾病的态度,同时也促进了医患之间更好的沟通和理解。
这种思想的运用有助于
建立更加和谐、积极的医患关系,对于医疗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
意义。
现代医患关系的哲学分析
![现代医患关系的哲学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8a46d582e3f5727a5e962a3.png)
现代医患关系的哲学分析摘要: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强调,生存权与发展权是人权的首要问题,医疗卫生服务事关人的生命权,是人权的核心内容。
因此,医疗事业成为各国公共和社会政策发展的重点领域,医疗行业也愈来愈成为衡量社会和谐进步发展的窗口。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人民群众日益增强的卫生健康需求与高质量医疗服务的供应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医疗卫生工作存在的主要矛盾。
近年来,随着人们自我维权意识和法律意识的提高,医疗纠纷事件明显上升, 医患关系显得日趋紧张,医患矛盾有不断激化的趋势。
医患关系作为医疗体系中最基本、最直接的关系,在某种意义上说,是衡量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能否成功、和谐医患关系能否构建的关键指标。
因此,如何正确解决医患矛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已经成为新医改需要研究和解决的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哲学视角;医患关系;和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主要分为四大部分,即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唯物认识论以及历史唯物主义。
在前面详细阐述医患关系问题的现状、趋势及成因的基础上,本文主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出发,进一步辩证分析医患关系的内涵及本质。
医患关系不是一种单纯的社会关系,而是建立在具体医疗实践上的医方与患方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包括了物质的、精神的、语言的交换、交流、沟通等活动及相互作用过程,所以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交往关系。
在价值观上,医患关系中对患方生命和健康的高度重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继承了人文主义传统中对人的价值的高度重视,在现实层面,则是对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的重视。
在认识论上,医患关系作为人类社会中长期存在的矛盾,在不同历史时期表现出不同特点,直接影响着人们对当时社会医疗水平的评价和认同,这要求我们要坚持唯物辩证法,全面、客观地认识医患关系问题。
1.医患关系的涵义医患关系,从字面来看指医和患之间的关系。
从普遍意义来讲,即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内,患方为了满足诊疗的需求而与医方自愿形成的一种人际关系。
马原论文 关于医患关系纠纷的哲学思考
![马原论文 关于医患关系纠纷的哲学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88cad41f79563c1ec5da7183.png)
关于医患关系的哲学思考外国语学院于海洋关于医患关系的哲学思考2013年10月25日8时27分,连恩青闯入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楼5层的耳鼻咽喉科诊室。
与正在接诊的主任医师王云杰短暂争执后,他猛然拿出榔头狠狠敲向王云杰头部,并用30厘米长的匕首连刺王云杰数刀,致其死亡。
5分钟内,他继续用匕首捅伤耳鼻咽喉科门诊医生王伟杰、CT室医生江晓勇,最终被保安制服在CT室内。
这场医患矛盾演变的悲剧,引爆了医疗卫生界长期压抑的情绪。
i然而,“10·25”温岭袭医事件只是众多医患暴力冲突的冰山一角。
温岭案发前的10月17日,多名患者家属打砸上海中西药大学附属某医院;27日,南昌市第一医院女护士被持刀歹徒挟持……仅10天时间,全国连续发生6起患者伤医事件。
10月28日,数百名身穿白大褂、面带口罩的各地医生、护士聚集在温岭一院,呼吁关注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问题。
中国医卫界四大组织——中国医师协会、中华医学会、中国医院协会和中国卫生法学会联合发出声明,强烈谴责针对医务人员的暴力行为,呼吁社会对医疗暴力“零容忍”。
10月31日,公安部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公安机关依法严厉打击各种侵害医务人员的违法犯罪行为。
同日,李克强总理对温岭杀医事件做出批示,要求有关部门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维护医疗秩序。
医患纠纷层出不穷,想要缓和医患关系,就需要我们以马克思主义的观念来正视医患关系。
医患关系贯穿于医疗的全过程,它是随着医疗事件的发生而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医生和患者构成了一对矛盾是一对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
矛盾反映了事物内部和实物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
从矛盾的同一性来看,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双方互为存在的前提,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条件,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从矛盾的斗争性来看,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
矛盾的这两种属性要求我们坚持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来正确看待医患关系。
医生和患者的同一性是确保医院正常运转的前提条件,医生与患者二者相互依存,医生以行医为职业,患者以看病解决问题,双方有着共同的目标,就是与疾病作斗争。
哲学与医学的关系
![哲学与医学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80d92e80a0116c175f0e4815.png)
哲学始源于医学,医学最终要归隐于哲学。
医学发展迅速,最终要走到哪里去,让我们一起来聆听郎院士在第三届东方麻醉与围手术期医学大会上关于哲学与医学,医生修养与现代人文的演讲。
医学是科学、哲学与宗教结合生命死亡/生命表达既是生物学的,也是科学的,哲学的,甚至是宗教的。
医学应该从终极关怀这个角度去了解一种病,了解一个病人,从这个层面上去体现一个人善良的本质。
宗教的基础是人的信赖(信仰)。
那种认为宗教是一种迷信的说法,是有偏颇的。
我认为,宗教实际上是一群人终极关怀所编制而成的一种思想逻辑和生活模式,宗教是一种生活模式和一种生活轨迹,是信仰,信赖、信奉和信任。
以前,我们对大自然的一切事物,包括阳光、雨露,空气、水、日月星辰并不了解,于是我们就相当自然地认为它们有某种超人的力量,实则不然,那个超人的力量既不是神,也不是上帝,而其实是自然规律。
只是我们对它不认识而已。
有一本书,叫《人的宗教》,它讲了6种宗教,包括中国的儒家和道教思想,它在书中提到:有一种力量,无限无量,我们不知道它的名字,却知道它的来源,不是神,而是自然,是自然的力量,是道。
这是专门讲宗教非常客观的说法,道正心正,道正路正。
所以,科学、哲学、宗教和医学实际上是结合在一起的。
知名哲学家冯友兰说过,人不一定是宗教的,但是他一定是哲学的。
一旦是哲学的,他就有了宗教的洪福。
因此,医学则是可以把科学、宗教和哲学调和起来的综合事业。
大家都知道徐志摩,他的一生是爱的象征,爱是他的宗教,爱是他的上帝。
既然爱是上帝,那么我们作为医生,何尝不应该把爱作为一种宗教去认识呢?果真如此,我们就能共品智慧传统所广施的一种喜悦。
所以,医学可能是把科学、哲学、宗教结合起来的中心立足点。
归根结底,医学绝不仅仅是知识和技术。
伤与痛的认识与医患关系几乎是每个医生都必须解决伤和痛。
我们应该要让公众知道,伤和痛是一辈子要经历的事情,疼痛是必要的,是常态的。
每个人都应该正确认识伤和痛,如果没有伤痛,我们则无法感觉到事物和生活。
从哲学角度看现代医患关系的重建的开题报告
![从哲学角度看现代医患关系的重建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159d215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41.png)
从哲学角度看现代医患关系的重建的开题报告
现代医患关系的重建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人类生命健康和社会和谐等方面。
从哲学角度分析现代医患关系的重建,可以探讨医学伦理学的相关理论、医学知识的权威性、医学实践的规范化等方面。
首先,医学伦理学的相关理论对重建现代医患关系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医学伦理学与现代医学息息相关,其中涉及到一系列基本价值观和伦理原则,如尊重人的尊严、社会正义、自主决策、不伤害原则、善意原则等。
这些原则可以提供一个理论框架,为现代医患关系的重建提供指导,例如医生与患者应该平等协商治疗方案,医生应该尊重患者的自主决策等。
其次,医学知识的权威性也是重建现代医患关系的关键。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医学知识的不断更新,医生的知识权威性有可能受到挑战,而患者则更容易获得医学知识,从而更有能力参与治疗过程。
对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医生的权威性,并重新评估医疗行业的规范,以维护医生的专业性和信誉度。
最后,医学实践的规范化也是现代医患关系重建的关键。
在实践中,医生和患者应该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治疗和交流,如建立和维护电子病历、规范的沟通协议和知情同意书等。
这些规范的建立有助于减少误解和不必要的冲突,为医患关系的改善奠定基础。
总之,现代医患关系的重建是一个涉及到伦理、知识、实践等多个方面的复杂问题。
从哲学角度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医患关系的本质,并为其改善提供理论支持。
当代医患关系的哲学思考
![当代医患关系的哲学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e5a4bac780eb6294dd886cce.png)
限的 。 进一步看 , 医学虽然高扬“ 救 死扶伤” 实 际 上 是 医 学 向 其 本 身 回 归 的 过 程 。 这 的旗 帜 ,但 生、老 、病 、死的客 观 规律 决 个 过程 的完 成 ,至 少 需 要 医学 回归 “ 善” 定 了死亡是不可避 免的。因此 。在现 实中 。 的 属 性 以 此 重 建 医 患 利 益 共 同 体 。需 要
医学总呈现为一 门 “ 有缺憾 的艺术” 。在 医 医 学客观 面对 其局 限性 。引导 人们 的死 亡 学 凯歌 高奏 、能 力巨大 的 时代背 景下 ,人 观 念 ,以此 实现 医患 生命 共 同体 的 重 建。
们 习惯 了 医学 之 “ 能 ”,以 至 于 忽 略 了 医 此 外 ,需 要 注 意 的 是 , 医 患 共 同 体 应 该
和期望 拉 高 ,以至 于现 代人 已无 法接 受死
亡了 , 因为 他或 她 觉得 自己在这 样 一种 状
医学 科技就 治不 好 自己的病 呢? 这种认 识
一
个原 则 。
( 摘自《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 社会科 学
态下 死去 实在是 不应 该 ,怎么如 此发 达的 版 ) 》2 0 1 5年第 2期 )
学 本身 永远存 在 “ 不能 ” 。在 医疗 活动 中 , 是 在 医患 “ 主体 间性 ”( 胡 塞 尔 )基 础 上
医 学 遗 忘 了 谦 虚 ,医 生 也 往 往 傲 慢 。 由于 的 重 建 ,尤 其 是 在 当 前 医 生 的 人 身 安 全
医学对 自身局 限性认 识变 得弱视 。欠缺 对 屡 遭 危 险 的 情 况 下 , 更 应 关 注 医 生 的 合 患者 的正确 引导 。人们 对 医学能 力的 要求 理 权 益 。 这 应 该 成 为 医 患 共 同 体 重 建 的
医学与哲学之间的三种关系
![医学与哲学之间的三种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d76a1309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0b.png)
医学与哲学之间的三种关系
医学与哲学之间有三种不同的相互关系,即彼此否定关系、协作
关系和对立关系。
彼此否定关系指医学学着和哲学家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病患的问
题进行诊断,他们会有切边的理论观点,但互相否定的立场也可以帮
助病患更好地了解和治疗自己的病症。
协作关系指医学和哲学被认为是相互补充和互补的,它们都有独
特的视角去应对病患问题。
它们互相搭配,为病患带来更有效的结果。
对立关系指医学和哲学也可能会有抵触,甚至会有冲突。
例如,
医学可能会将某种病患的病症视为客观的生理状态,而哲学可能会认
为这种病症的本质是主观的心理状态。
因此,医学与哲学之间的三种关系是一种复杂的相互关系,它们
可以相互促进、互补和冲突,从而为病患提供更佳的帮助。
医学和哲
学同样重要,当它们结合在一起,将会给病患带来极大的帮助。
哲学观点看医患关系
![哲学观点看医患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c1a9c0c8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f1.png)
哲学观点看医患关系第一篇:哲学观点看医患关系哲学角度看医患关系医患关系;现状;哲学观点;重建;医患关系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要社会问题。
自从医学产生和医学作为一种职业活动形成以来,就存在医生与患者的关系。
古代中西方对如何处理医患关系都很多朴素的论述。
医患关系,顾名思义,指“医”和“患”的关系。
从普遍意义来讲,即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内,患方为了满足诊疗的需求而与医方自愿形成的一种人际关系。
这种关系自古而有之,是伴随着医护工作者在医学实践过程中[1]产生的。
我国医患关系现状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物质、精神生活的不断充实和提高,医患关系却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上海医科大医院管理处曾调查全国7所医院,在582份问卷中发现:认为目前医患关系和谐和比较和谐的占24.33%,而认为医患关系紧张和比较紧张的占29.72%;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临床医学院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97.6%的医生近来碰到或时常听说医疗纠纷,71.7%的患者碰到或听说过医疗纠纷,近100%的医学生认为现阶段医患关系紧张;据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对全国326家医院的调查表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高达98.4%。
[2]窥一斑见全豹,现存的医患关系令人担忧。
1.1 医患关系间的开放性不够医患双方的交往是建立在祛除病痛的共同目的基础上的。
这决定了医患双方应在有效的沟通中尽量体现开放性原则,即双方应在充分的交流与对话中实现自己的利益。
开放性意味着在合作中尊重对方需求,并对此作出积极反应,保证合作顺利进行。
医患关系系统的开放性具体表现在两方面。
[3]一方面是医方或患方要以开放的态度接纳另一方,最大限度公开信息,实现更有效的合作,达到令双方满意的医疗效果;另一方面是医方或患方要以开放的态度接纳另一方,正视对方的实际需求,实现更有效的交流,保证医疗过程顺利进行。
开放性是医患系统的重要特性。
在现实中医患双方由于沟通技巧的欠缺以及对沟通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导致了严重的沟通障碍。
医患关系的哲学思考
![医患关系的哲学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79753347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e7.png)
医患关系的哲学思考
从历史上看,中国医患关系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从古代的“黄帝内经”到当今的医院和西医院,中国医疗这种古老的职业一直以来都与哲学息息
相关。
中国传统医患关系的哲学思考始于传统医学,传统的医学理论和治疗
方法从儒家伦理角度出发,将治疗视为关系,遵守“仁”原则,把服务患
者放在首位,以仁爱指导治疗的过程,关注患者的病情和情感,以期达到
治病救人的境界。
也正因为有这样的哲学原则,传统医学才能够在治病的
过程中形成完整的以人为本的理论体系,重视患者心理上的需求。
此外,在哲学的角度上,中国传统医患关系应遵循“以人为本”的思想,关注患者的健康状况,以医者角度关注患者,从患者的角度着手解决
问题。
这一思想指导着医护人员持续改善服务质量,对于服务患者更加关爱,努力满足患者的需求,遵循“仁”原则,提供患者安全、有益、可靠
的治疗服务。
此外,在哲学的角度上,中国传统医患关系注重患者自身的权利和责任,遵循患者自治的原则,强调患者应当关注自身的健康和保持共同参与,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扮演主体角色和参与者角色。
关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思考(五篇)
![关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思考(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3f1e81d1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49.png)
关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思考(五篇)第一篇:关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思考关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思考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对医疗行业的要求逐渐增高,医院这个救死扶伤的场所中医患关系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由于医疗纠纷明显增多,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加上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以及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纠纷日益突出,医患关系紧张演变成为医患矛盾,逐渐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面对这种局面,医院以及医务人员应从自身做起,及时转变观念,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加强医患沟通,架起医者、患者及其家属之间情感沟通的桥梁,增进相互理解,化解医患矛盾,共同营造文明的医疗环境,切实维护双方的利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医患关系是指医务人员与病人在医疗过程中产生的特定的医治关系,是医疗人际关系的关键。
医院是救死扶伤的场所,医患的共同敌人是疾病,医患关系应该是和谐健康的。
但是,近年来医疗纠纷明显增多,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并逐渐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医疗行业是社会和谐的窗口,如何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是值得社会各界尤其是医院管理者研究的重大课题。
一、当前医患关系的状况一直以来,医患关系基本是健康的。
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医疗行业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医患关系紧张演变成为医患矛盾,困扰着我国医疗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医患关系日趋紧张。
据中国医师协会调研数据显示,我国医疗纠纷的数量与案件增长较快,每年约以30%的速度增长。
在频发的医疗纠纷中,因技术原因引起的不到20%,其余80%是由于服务态度、语言沟通和医德医风等问题引起。
同时,由于医疗纠纷增多,导致部分医生在工作中因缺乏安全感而采取规避风险的“防御性医疗行为”,不愿施行风险性较高的诊疗手段,原本凭经验就可以诊断的病情却增加了许多检查项目,不仅浪费了卫生资源,也使医患关系陷入继续恶化的怪圈。
(二)医患纠纷形式各异。
医患关系的哲学思考
![医患关系的哲学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63d54177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5d.png)
医患关系的哲学思考医患关系是一个涉及到人类生命和健康的重要关系,也是一个包含伦理、道德和人文关怀的复杂问题。
在医患关系的哲学思考中,我们可以从人本主义和互动主义的角度进行思考和探讨。
首先,人本主义是医患关系哲学思考的一个重要框架。
人本主义强调个体的尊重和尊严,认为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个性和价值。
在医患关系中,医者应该尊重患者的权利和选择,尊重他们的意愿和尊严。
医者应该将患者作为独立的、有自主权的人对待,倾听他们的需求和关切,尊重他们的价值观和信仰。
同时,医者也应该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及时提供详尽准确的医疗信息,确保患者可以充分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疗选项,做出知情的决策。
其次,互动主义是医患关系哲学思考的另一个重要角度。
互动主义强调医患之间的沟通和合作,认为医患关系应该是平等和互惠的关系。
医者应该尊重患者的观点和意见,与患者进行开放和真诚的对话,共同制定治疗计划。
医者应该积极倾听患者的需求和问题,关注他们的感受和体验,从患者的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
同时,医者还应该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帮助患者承受身体和心理的痛苦,增加他们的舒适和安宁。
在医患关系的哲学思考中,还需要考虑伦理和道德的问题。
医患关系必须符合伦理和道德的规范,责任和义务应该得到充分的尊重和履行。
医者有责任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尽力保护患者的健康和生命。
医者还有义务保护患者的隐私和个人信息,保护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安全。
医者应该遵守医学伦理的原则,如隐私保密、公正、尊重和真实性,同时遵循社会和法律的规定。
此外,医患关系的哲学思考还涉及到人文关怀的问题。
医者应该关注患者的整体福祉,不仅仅是身体上的疾病,还应该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社会环境。
医者应该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和关怀,建立人性化的医疗环境,为患者提供温暖和安心。
医者应该在考虑治疗效果的同时,关注患者的痛苦和困扰,注重患者的心灵需求和病后康复。
综上所述,医患关系的哲学思考涉及人本主义、互动主义、伦理道德和人文关怀等方面。
对医患关系的哲学思考
![对医患关系的哲学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0a8926d1195f312b3169a598.png)
387在医疗活动中,作为医疗活动双方的人,医生应作为医疗活动的主体,因为医生是有目的、有意识地从事医疗活动,在医疗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处于主动地位,而患者则处于被动地位。
因为医生面对的是不同的患者,不能的疾病,而且从事着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那就是要给患者治疗疾病,减轻患者的痛苦,使自己的“客体”——患者能够成为一个健康的人。
当医生在给患者治疗疾病时的这种关系应称为是一种实践关系,也就是主体与客体之间“改造与被改造”、“掌握与被掌握”的关系,即医生把一个“不健康的人”改造成为一个健康的人,在改造的过种中掌握疾病发生的规律,因人而异的给患者治疗疾病,从而能更好的预防和治疗疾病。
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主体客体化,客体主体化是社会进步的需要,我应该要清醒的认识到这一点,因为,患者也可以自由的选择医生,从这个层面上讲,医患双方就转化为客体主体化了。
因此,在医患关系中,医患双方是相互依赖的,没有医就没有患,没有患也就没有医,两者在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过程中互为主客体。
二、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是不可分割的。
自我价值是社会价值的必要前提;社会价值是自我价值的外在体现。
因此,医生要想实现自己的价值,即自我价值,必须通过社会价值才能体现出来,而医生的天职是:救死扶伤、治病救人。
当医生能够以大无畏的精神,能够站在病人的立场上,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让病人满意,医生的社会价值才能体现出来,进而自我价值才能得到实现。
“自然界的属人的本质只有对社会的人来说才是存在的,只有在社会中,自然界才表现为他自己的属人的存在的基础。
”因此,要正确运用医学高科技,使医学高科技真正能够为患者服务,实现医学高科技的价值,使医学科学技术能与价值更趋于完美结合,造福于人类。
注释: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75页.。
中国哲学中的疾病观与医学伦理
![中国哲学中的疾病观与医学伦理](https://img.taocdn.com/s3/m/05fc48fb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42.png)
中国哲学中的疾病观与医学伦理中国古代哲学中,疾病观和医学伦理一直是重要的讨论议题。
在中医学体系中,疾病被视为一种失衡的状态,而医学伦理则围绕着如何治疗疾病和关心患者的福祉展开。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中国哲学中的疾病观与医学伦理。
1. 疾病的本质从古代的《黄帝内经》到现代的中医学,中国哲学中的疾病观一直关注人体的整体平衡。
中医认为,疾病是由于人体的阴阳失衡、气血不畅等引起的,并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来治疗疾病。
这种观点与现代医学的机体失衡理论有相似之处,都注重通过调整人体内部的平衡来治疗疾病。
2. 医生与患者的关系在中国哲学中,医生和患者的关系被视为一种师徒关系或者父子关系。
医生在治疗过程中不仅仅是传授医术,更是传授关爱与慈悲之道。
医生要关心患者的身心健康,并对其进行全面的治疗。
患者则需尊重医生的意见,相信医生的医术,并积极配合治疗。
这种关系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尊重长者和传承文化的价值观。
3. 医学伦理的原则中国哲学中的医学伦理强调尊重人的尊严和人的生命体验。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应当保护患者的隐私和尊严,不泄露患者的个人信息。
此外,医生应当尽力救治病患,尊重其选择,避免对患者进行非自愿的医疗干预。
医生还要独立行医,不受利益驱动,保证医学的纯粹性和专业性。
4. 疾病观与社会道德中国哲学中的疾病观也与社会道德息息相关。
在中国,人们普遍认为疾病是一种深受天命的患病状态,往往与个人的道德品质和行为息息相关。
因此,中国人在面对疾病时,往往会将其视为一种考验,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实践,以期从疾病中恢复健康。
5. 当代医学伦理的挑战随着医学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中国哲学中的疾病观和医学伦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例如,医疗资源的不均衡导致了医疗服务的不公平现象,医患关系的紧张也给医学伦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应当针对这些问题,推动医学伦理的进步和社会的公正,以实现人人享有公平、安全和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总结:中国哲学中的疾病观和医学伦理对于现代医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医患关系的哲学思考
![医患关系的哲学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7a9ff40a6294dd88d1d26b28.png)
医患关系的哲学思考检验1301 2403130401 万星琦在医疗技术不断进展,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医生和患者的关系本应更加和谐,他们应当共同面对疾病,对抗病魔。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近代和现代医学的迅猛发展,却使得医患之间的矛盾更加紧张。
一桩又一桩医生护士被杀被伤的惨案,惨案过后网络上大批的责骂讨论思考。
而作为医学生的我,在关注这些新闻案件的同时也在反复的思考,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两个本该合作,携手并进的社会角色之间产生如此大的隔阂和猜疑,甚至是成为矛盾的双方;难道就不能改善这种尖锐的矛盾双方的关系,让医患之间和谐的相处,共同面对人类的疾病。
在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之后,我对医患关系有了更新,更本质的认识,也让我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结合在医学伦理课程中学到的有关认识,下面我就谈一谈我对医患关系的哲学思考。
医,治病救人者。
患,生病的人。
这两个社会角色,这两个事物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直接联系和必然联系。
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的普遍联系的原理,在这个原理下,他要求人们善于分析事物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所以在考察医患之间的关系时,我们要统筹兼顾,站在双方之外的一个客观的,更高的角度去看待这两个事物之间的关系,不能片面的只站在一方的角度去思考。
只有站在双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才能促进医患关系朝着更和谐的方向发展。
事物的相互联系就包含相互作用。
我认为,医生与患者之间的这种相互作用就是通过“看病”“治病”这一环节来实现的,专业术语就称做“医疗活动”。
不论是去搜索还是去理解“医疗活动”这个名词,(医疗活动是指通过各种检查,使用药物、器械及手术等方法,对疾病作出判断和消除疾病,缓解病情、减轻痛苦、改善方能、延长寿命、帮助患者恢复健康的活动)都会觉得医生是医疗活动这项实践的主体,而患者是这项实践的客体。
医生通过诊疗活动,使得患者这个客体由不健康转变为健康的状态。
医患哲学原理
![医患哲学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a2d7f5761711cc7931b716d5.png)
马克思案例三分析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材料中医生和患者之间存在着对立、同一的关系,对立表现在二者的身份不同,同一表现在二者相互依存,有着共同的目标。
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从哲学的角度看,医者和患者恰恰是一对矛盾统一体,两者在相辅相成的发展过程中维系了这一特殊的社会现象。
医患关系在最初就是作为一种哲学伦理关系而出现的。
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医患关系是一个历史的产物,并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不断丰富自己的内涵,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因此,对待一个客观的社会现象,必须用客观唯物主义的观点来正确认识他的客观实在性。
既然是一种客观的社会现象,就不能从主观上希望用人为的方式消灭它或者强行其按照人们的主观意志去改变它,只有根据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和时期,结合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人们的意识水平,客观的认识、理性的分析、科学的对待,才能正确的把握该社会现象的发展的规律,认清该事物的本质,找到根本解决的办法,使之更好的为社会服务,推动社会整体文明的向前发展。
从辩证观点看,医患关系本身就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
正是这一对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矛盾的发展变化,不断推进着人类医疗文明的向前发展。
它揭示出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等领域的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内在的矛盾性,事物内部矛盾推动事物发展。
根据普遍联系观点看,医患关系仅仅是社会万象中的一个社会关系存在,它的存在、发展变化不仅受到其他社会关系的影响与制约,同时它的发展变化也影响着其他社会关系的存在,因此,正确处理这种社会关系,不仅仅关系到关系的发展,同时也影响着其他社会关系的发展变化。
2.人的本质属性既人的特性;人区别于动物的特性有生理、意识、行为方式和内容,行为方式和内容由意识决定,意识既与生理有关,还与知识、信息、思想、资源环境条件有关。
,人与动物的基因区别只有百分之几,而意识的区别则很大,然而与动物的区别主要不单是意识。
“共同体”的分离与重建:当代医患关系的医学哲学思考
![“共同体”的分离与重建:当代医患关系的医学哲学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86b0b19b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c2.png)
“共同体”的分离与重建:当代医患关系的医学哲学思考潘新丽
【期刊名称】《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5(000)002
【摘要】医患关系,就其本身来看,是利益共同体和精神共同体的有机结合。
当代医患关系问题的实质是医患共同体走向分离。
其根源在于,在我国医学事业发展过程中,医学背离了其固有的东西,而导致了医患共同体变得不可能。
医学性质的改变导致医患利益共同体分离,医学人文精神的失落导致医患情感共同体的分离,医学德性的削弱导致医患道德共同体的分离,医学局限性的弱视导致医患生命共同体的分离。
重建医患共同体的过程就是医学向其本身回归的过程,对医患共同体的重建需坚持“主体间性”的原则。
【总页数】5页(P109-113)
【作者】潘新丽
【作者单位】天津医科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天津30007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82-052
【相关文献】
1.《周易》对于儒家哲学当代重建的启示——关于“重写儒学史”与“儒学现代化版本”问题的思考 [J], 郭萍
2.SSK、后SSK与科学哲学的当代重建——回顾、思考与展望 [J], 郑毓信;郑玮
3.当代医患关系的哲学思考 [J], 潘新丽;
4.医学发展的哲学思考及其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意义 [J], 张玲
5.重构当代中国医疗秩序——法学、伦理学、哲学华东区高层论坛暨江苏省卫生法学会、医学伦理学会、医学哲学学会2006年年会召开 [J], 刘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新时代医患关系如何和谐相处的哲学思考
![关于新时代医患关系如何和谐相处的哲学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ea02e7aff12d2af90342e69b.png)
84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September. 2019, Vol. 33, No.9·医学人文研究核和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方可申请硕士学位,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必然投射于此,很难再科保证研能力培养的时间和质量。
导师为了研究生可以顺利毕业,完成教学和培养任务也必然注重研究生临床技能的培训,弱化了科研素养的培养[5]。
导师要主动适应和调整培养规划,及早介入研究生的培养过程,制定合适的培养方案,针对研究生的不同层次,有目的性加强科研训练,并给予充分的帮助指导和督促,使得研究生科研素养逐步提升。
2 提高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素养的对策2.1 及时评估科研能力基础研究生的科研素养的培养要实行多元化培养[9],研究生入学后,导师及时组织科室科研团队对研究生进行科研能力的评估,掌握研究生的科研素养基础,了解研究生通识教育基础,如外语阅读能力,外语水平等级,计算机应用能力,网络知识获取渠道等。
通过全面评估,为今后制定针对研究生不同薄弱环节的培训和指导提供依据。
2.2 组织文献学习汇报文献检索是科研工作最基本的部分[10],也是研究生必备技能[11]。
我们每周固定时间组织研究生集中学习文献,采取以研究生为主,导师为辅的模式展开讨论。
导师通过给予关键词或主题词划定范围,让研究生课下检索获取一定量的文献,并指导研究生对所或文献进一步筛选,获取更有价值的文献。
研究生在详细阅读文献的过程中,不仅学习文献的构架和思路,而且学习文献的专业知识。
通过此类训练培养,使研究生养成在临床中发现问题时,可以借助快速检索文献,对相关专题获取最新专业知识,不仅提高科研思考,也帮助研究生构建更加系统、前沿的临床专业知识。
2.3 参与科室科研活动科室每年都会举办全国性学术会议,要求研究生积极参与,不仅锻炼社会能力,而且要求研究生根据自己研究方向追踪学科的最新进展;此外要求研究生参加一定场次的学术讲座,并对自己追踪的进展以PPT 形式进行讲解汇报,锻炼其总结和提取科研信息的能力,促进主动式、探索式学习能力的提高[1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学角度看医患关系
医患关系;现状;哲学观点;重建;
医患关系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要社会问题。
自从医学产生和医学作为一种职业活动形成以来,就存在医生与患者的关系。
古代中西方对如何处理医患关系都很多朴素的论述。
医患关系,顾名思义,指“医”和“患”的关系。
从普遍意义来讲,即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内,患方为了满足诊疗的需求而与医方自愿形成的一种人际关系。
这种关系自古而有之,是伴随着医护工作者在医学实践过程中产生的。
[1]
1 我国医患关系现状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物质、精神生活的不断充实和提高,医患关系却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上海医科大医院管理处曾调查全国7所医院,在582份问卷中发现:认为目前医患关系和谐和比较和谐的占24.33%,而认为医患关系紧张和比较紧张的占29.72%;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临床医学院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97.6%的医生近来碰到或时常听说医疗纠纷,71.7%的患者碰到或听说过医疗纠纷,近100%的医学生认为现阶段医患关系紧张;据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对全国326家医院的调查表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高达98.4%。
[2]窥一斑见全豹,现存的医患关系令人担忧。
1.1 医患关系间的开放性不够
医患双方的交往是建立在祛除病痛的共同目的基础上的。
这决定了医患双方应在有效的沟通中尽量体现开放性原则,即双方应在充分的交流与对话中实现自己的利益。
开放性意味着在合作中尊重对方需求,并对此作出积极反应,保证合作顺利进行。
医患关系系统的开放性具体表现在两方面。
[3]一方面是医方或患方要以开放的态度接纳另一方,最大限度公开信息,实现更有效的合作,达到令双方满意的医疗效果;另一方面是医方或患方要以开放的态度接纳另一方,正视对方的实际需求,实现更有效的交流,保证医疗过程顺利进行。
开放性是医患系统的重要特性。
在现实中医患双方由于沟通技巧的欠缺以及对沟通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导致了严重的沟通障碍。
再加上医疗收费中的不透明性等具体问题,导致医患系统的开放性程度低,致使医患关系紧张。
1.2 医患关系间的医患信息交流不足
医患关系中的信息交流活动贯穿于医疗活动的始终,患方从进入医院开始直到出院一直要面对不同部门的医务人员,医患关系就在这种交流中形成。
信息交流的合作共享程度是衡量医患关系是否正常的一个基本标准。
但在现实中,医患间的信息交流存在着巨大障碍。
医患信息交流的不足受多方面因素制约,首先是医患双方对信息交流的期望值不同。
其次是医患双方在信息交流上的技巧不足。
另外,医方在交流中需大量借助医疗专业中的行业术语对情况进行介绍,但由于患者对这些术语的理解有限,无法形成对医方陈述的完整认识,甚至以揣测代替医方的正式介绍,使信息交流的结果进一步恶化。
2 医患关系的哲学性质
从哲学的角度看,医者和患者恰恰是一对矛盾统一体,两者在相辅相成的发展过程中维系了这一特殊的社会现象。
古人说的“医乃仁术”,事实上,医患关
系在最初就是作为一种哲学伦理关系而出现的[4-6]。
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医患关系是一个历史的产物,并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不断丰富自己的内涵,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因此,对待一个客观的社会现象,必须用客观唯物主义的观点来正确认识他的客观实在性。
既然是一种客观的社会现象,就不能从主观上希望用人为的方式消灭它或者强行其按照人们的主观意志去改变它,只有根据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和时期,结合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人们的意识水平,客观的认识、理性的分析、科学的对待,才能正确的把握该社会现象的发展的规律,认清该事物的本质,找到根本解决的办法,使之更好的为社会服务,推动社会整体文明的向前发展。
从辩证观点看,医患关系本身就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
正是这一对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矛盾的发展变化,不断推进着人类医疗文明的向前发展。
它揭示出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等领域的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内在的矛盾性,事物内部矛盾推动事物发展。
根据普遍联系观点看,医患关系仅仅是社会万象中的一个社会关系存在,它的存在、发展变化不仅受到其他社会关系的影响与制约,同时它的发展变化也影响着其他社会关系的存在,因此,正确处理这种社会关系,不仅仅关系到关系的发展,同时也影响着其他社会关系的发展变化。
3 以哲学观点看现代医患关系的重建
医患关系不是普通的人际关系,也不是单一的存在于人类发展历程中,它的产生、发展以至于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表现均受到社会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讨论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时候,必须用辨证的眼光、普遍联系的观点全面思考医患矛盾出现的因素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给予解决。
3.1医患关系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方面
医患关系其实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方面,与此相对应,医患沟通可能分为技术沟通和非技术沟通。
对于营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来说,这两方面的沟通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7]。
一方面,医患关系是一种技术关系,它直接涉及人的生命,因此医患双方需要充分地了解对方。
良好的医患沟通对病史的搜集、诊断的确立、检查的进行、疗效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
从诊断看,医患之间没有充分的沟通,医生就采集不到确切的病史资料;病史资料不详细,医生就无法进行分析、综合,诊断必然难以明确。
从检查看,虽然医院大量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对患者进行检查但是没有患者的配合,检查就禾法进行,也就难以发挥新技术的特点。
另一方面是非技术因素,患者很难对医生的处置提出意见、提出质疑。
从表面看,患者可以自主选择医生、医院,甚至选择手术方案等医疗处置方式,实际上,在诊疗过程中患者常常处于被动告知与无知选择的境地。
患者对医疗选择,因医学知识匾乏和医疗信息缺失,既不能像选择其他商品那样享有充分的自由,也缺少对医疗服务进行标准评估的能力,从而很难保障自己的权益。
知情同意涉及医务人员与弱势的患者之间不平衡的权利。
掌握医学信息和知识也意味着拥有了某种权力。
而如果权利失控或约束不力,个人意志就可能轻易进入权力过程,造成用权过程中的主观随意性。
缺乏制约的权力很容易被滥用,甚至出现专制、导致腐败。
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来约束权力。
3.2 政府要加快推进体制改革、完善立法、维护医院与患者的双方利益
推进卫生体制改革,着重解决“看病贵”的问题。
“看病难、看病贵”已经
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
在导致看病贵的原因分析中,卫生体制改革相对市场经济发展的落后,以及政府对卫生投入的不足成为导致“看病贵”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政府部门应加快推进卫生体制改革,制定行之有效的医保政策和合理的卫生补偿机制,为贫困地区或人群建立医疗救助体系,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保证居民的基本医疗需求等。
同时,卫生部门加大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控制卫生资源浪费等也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途径。
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加快制定医事法。
卫生部近年来在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医患关系调解、公共卫生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出台了一系列的部门性规章,但是在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的具体处理中,仍然碰到许多棘手的问题,尤其是在赔偿问题上医患双方分歧很大。
因此,有关立法机构还有必要加快制定医事法,作为特殊法而明确医患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对医患双方进行约束和调整,统一全国患者赔偿标准,为正确处理医疗纠纷提供统一依据,树立法律地位,可更好地调整医患双方关系。
理性处理医疗纠纷,维护医患双方利益。
卫生行政部门应多与相关司法部门进行协调,建立统一标准,为医疗纠纷的处理提供理性的司法环境,正确引导医疗纠纷的处理。
3.3 加强与媒体的沟通,正确引导舆论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平台
要高度重视与媒体的沟通联系,及时向媒体提供准确、全面的信息,让媒体及时了解真实的情况,发挥正确的舆论引导作用。
对于媒体揭露医疗卫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坚持不护短、不遮丑,坚持正确对待、举一反三,积极主动地采取改进措施。
要学习新闻传播知识和技能,学会与媒体沟通,不断提高宣传工作水平。
要真诚地希望新闻媒体坚持正确的舆论引导,客观如实报道医疗卫生服务活动,不刻意炒作个别医疗纠纷事件,大家共同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维护健康有序的医疗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