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点+配套练习。
初升高衔接材料答案物理
![初升高衔接材料答案物理](https://img.taocdn.com/s3/m/b756c01b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cc.png)
初升高衔接材料答案物理一、选择题1. 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2. 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其中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3. 牛顿第一定律指出,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4. 电流的单位是安培(A),电压的单位是伏特(V),电阻的单位是欧姆(Ω)。
(√)5. 欧姆定律表明,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二、填空题1. 物理学中,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一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二是改变物体的__形变__。
2. 物体的惯性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__大__。
3.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3×10^8__米/秒。
4. 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种状态称为__平衡状态__。
5. 根据功的计算公式W=Fs,当力F和位移s的方向相同时,功W为正;当力F和位移s的方向相反时,功W为__负__。
三、计算题1. 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从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2m/s²加速运动,求物体在第3秒末的速度和位移。
解:根据公式v=at,物体在第3秒末的速度v=2m/s²×3s=6m/s。
根据公式s=1/2at²,物体在第3秒末的位移s=1/2×2m/s²×(3s)²=9m。
2. 一个电阻为10Ω的导体,两端电压为12V,求通过导体的电流。
解:根据欧姆定律I=V/R,通过导体的电流I=12V/10Ω=1.2A。
四、简答题1. 什么是牛顿第二定律?答:牛顿第二定律指出,物体所受的合力等于物体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即F=ma。
2. 什么是能量守恒定律?答:能量守恒定律表明,在封闭系统中,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系统总能量保持不变。
初升高物理衔接附答案
![初升高物理衔接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9d45588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e9.png)
初升高物理衔接附答案初升高物理衔接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物体的加速度与速度之间的关系是:A. 正比关系B. 反比关系C. 没有直接关系D. 相等关系2. 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是:A. F = maB. F = mvC. F = m/aD. F = a/v3. 以下哪个量是标量?A. 速度B. 加速度C. 力D. 温度4.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以下哪个说法是正确的?A. 能量可以凭空产生B. 能量可以凭空消失C. 能量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D. 能量可以无限制地转化为其他形式5. 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为2m/s²,那么在第2秒末的速度为:A. 2m/sB. 4m/sC. 6m/sD. 8m/s6. 在物理学中,下列哪个单位是力的单位?A. 米B. 千克C. 牛顿D. 秒7. 一个物体的动量变化量与作用力和作用时间的乘积成正比,这是:A. 牛顿第一定律B. 牛顿第二定律C. 牛顿第三定律D. 动量定理8. 以下哪个不是物体的机械能?A. 动能B. 势能C. 内能D. 重力势能9. 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其受到的摩擦力与以下哪个因素无关?A. 物体的质量B. 物体的速度C. 物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D. 物体与地面之间的摩擦系数10.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B.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可以抵消C.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D.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可以同时消失答案:1-5 C A D C A;6-10 C D C B A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其加速度为________。
2.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将保持________状态。
3. 力的三要素包括力的大小、方向和________。
4. 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其表达式为Ek =__________。
初高中物理衔接练习题及讲解
![初高中物理衔接练习题及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5fc098a3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6c.png)
初高中物理衔接练习题及讲解### 初高中物理衔接练习题及讲解#### 练习题一:力学基础题目: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一个大小为10N的水平拉力作用。
求物体的加速度。
解答:首先,我们需要使用牛顿第二定律来解决这个问题,公式为 \( F = ma \),其中 \( F \) 是作用力,\( m \) 是物体的质量,\( a \) 是加速度。
1. 已知条件:\( m = 2\,kg \),\( F = 10\,N \)。
2. 将已知条件代入公式:\( 10\,N = 2\,kg \times a \)。
3. 解出加速度:\( a = \frac{10\,N}{2\,kg} = 5\,m/s^2 \)。
结论:物体的加速度为 \( 5\,m/s^2 \)。
#### 练习题二:运动学题目: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以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4秒后,其速度达到16m/s。
求物体的加速度和位移。
解答:使用运动学的基本公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1. 已知条件:初始速度 \( v_0 = 0\,m/s \),最终速度 \( v =16\,m/s \),时间 \( t = 4\,s \)。
2. 使用速度-时间关系公式:\( v = v_0 + at \)。
3. 解出加速度:\( a = \frac{v - v_0}{t} = \frac{16\,m/s - 0}{4\,s} = 4\,m/s^2 \)。
接下来,求物体的位移。
1. 使用位移-时间关系公式:\( s = v_0t + \frac{1}{2}at^2 \)。
2. 代入已知条件:\( s = 0 + \frac{1}{2} \times 4\,m/s^2\times (4\,s)^2 \)。
3. 计算位移:\( s = 32\,m \)。
结论:物体的加速度为 \( 4\,m/s^2 \),位移为 \( 32\,m \)。
#### 练习题三:能量守恒题目:一个质量为0.5kg的物体从高度为10m的平台上自由落下,忽略空气阻力。
2024年新高一物理初升高衔接《力学单位制》含答案解析
![2024年新高一物理初升高衔接《力学单位制》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8f6dc72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1d.png)
第17讲力学单位制模块一思维导图串知识模块二基础知识全梳理(吃透教材)模块三教材习题学解题模块四核心考点精准练模块五小试牛刀过关测1.了解什么是单位制,知道力学中有几个基本量和基本单位;2.知道力学中除长度、质量和时间外物理量的单位都是根据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从基本单位中推导出来的导出单位;3.知道国际单位制,能够根据物理量的定义或物理关系来推导其他物理量单位;4.了解单位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意义,在运算过程中规范使用物理单位。
■知识点一:基本单位(1)物理学的在确定了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时,也确定了物理量的之间的关系。
(2)基本量和基本单位:在物理学中,只要选定几个物理量的单位,就能够利用推导出其他物理量的单位。
这些被选定的物理量叫作,它们相应的单位叫作。
(3)导出量和导出单位:由基本量根据推导出来的其他物理量叫作,推导出来的相应单位叫作。
(4)单位制:和一起就组成了一个单位制。
■知识点二:国际单位制(1)定义:1960年第11届国际计量大会制订了一种国际通用的、包括一切计量领域的单位制,叫作国际单位制,简称SI。
(2)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量:国际单位制中选定、、、电流、热力学温度、物质的量、发光强度七个量为基本量。
(3)在力学范围内,国际单位制规定的三个基本量为,对应的基本单位为。
■知识点三:单位制的应用(1)简化运算:计算题中的已知量的单位都用国际单位制表示时,计算的结果也是用示的,因此,在统一已知量的单位后,计算过程中就不必写出各量后面的,只要在数字计算式后面写出正确的就可以了。
(2)推导物理量的单位。
(3)验证物理关系式是否正确。
【参考答案】1.基本单位(1)关系式、单位(2)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基本量、基本单位(3)物理关系、导出量、导出单位(4)基本单位、导出单位2.国际单位制(2)长度、质量、时间(3)长度、质量、时间、米、千克、秒。
3.单位制的应用(1)国际单位制、单位、单位考向一:单位制的理解【例1】下列关于单位制的说法正确的是()A.选定的基本量相同,则单位制相同B.单位制指的就是导出单位C.选用的基本单位不同,构成的单位制也不同D.物理公式主要确定物理量间的数量关系,不能确定单位关系【巩固】有以下一些物理量和单位,按下面的要求选择填空。
初升高物理衔接题目及答案
![初升高物理衔接题目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e23371a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db.png)
初升高物理衔接题目及答案一、选择题1. 物体的加速度与速度之间的关系是:A. 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B. 加速度与速度无关C. 加速度越大,速度越小D. 加速度是速度的倍数答案:A2.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A. 总是相等且方向相反B. 总是相等且方向相同C. 总是不等且方向相反D. 总是不等且方向相同答案:A3.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机械能守恒的条件?A. 只有重力做功B. 只有弹力做功C. 没有摩擦力D. 没有外力作用答案:D二、填空题1. 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4秒后的速度是8米/秒,那么它的加速度是。
答案:2米/秒²2.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的总量是。
答案:守恒的3. 当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一个恒定的拉力作用,且拉力大于摩擦力时,物体将做。
答案:加速运动三、简答题1. 请简述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及其数学表达式。
答案: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净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其数学表达式为:F = ma,其中F是作用力,m是物体的质量,a是加速度。
2. 什么是简谐振动?请给出其基本特征。
答案:简谐振动是一种周期性的振动,其回复力与位移成正比,方向与位移相反。
基本特征包括:振动周期性、回复力与位移成正比、振动能量守恒。
四、计算题1. 一辆汽车以10米/秒的速度行驶,突然刹车,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为-5米/秒²。
求汽车从刹车到停止所需的时间。
答案:首先,我们需要使用公式v = u + at来计算时间,其中v是最终速度(0米/秒),u是初始速度(10米/秒),a是加速度(-5米/秒²),t是时间。
代入公式得:0 = 10 - 5t,解得t = 2秒。
2. 一个质量为2千克的物体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忽略空气阻力。
求物体下落2秒后的动能。
答案:首先,我们使用自由下落的公式v = gt来计算2秒后的速度,其中g是重力加速度(约9.8米/秒²)。
初高中物理知识衔接试题(两套题,含答案)
![初高中物理知识衔接试题(两套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88841906529647d2728529b.png)
初高中物理知识衔接练习(一)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我国的“嫦娥工程”将按“绕月、落月和驻月”三步进行。
预计2012年实施落月探测。
已知月球上无大气、无磁场、弱重力。
下列哪个仪器在月球上可以正常使用( )A.手电筒B.气压计C.指南针D.电铃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15位空降兵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实施伞降。
打通了重灾区与外界的信息通道。
空降兵在4999m 高空跳离飞机后先加速下降,最后以较小速度平稳着陆。
关于伞降过程中空降兵动能的变化。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越来越大 B.越来越小 C.先增大后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3.如图l 所示,badc 是一个“U ”型金属导轨,pq 是一根金属棒,可以在金属导轨上滑动。
金属导轨处于一个蹄形磁铁中,一重物通过定滑轮的细绳与金属棒相连,整个装置置于水平桌面上并处于静止状态。
当重物开始下落且pq 在磁场内运动的过程中( )A.回路中有电流,此过程电能转化为机械能B.回路中无电流,此过程电能转化为机械能C.回路中有电流,此过程机械能转化为电能D.回路中无电流,此过程机械能转化为电能4.如图2所示,钢珠沿竖直平面上的光滑轨道abcd 从a 点运动到d 点,钢珠( )A.通过d 时的速度比通过c 时大B.在c 点比在b 点的重力势能小C.从a 运动到b 的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D.从b 运动到c 的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5.把高2 cm 的发光棒立于焦距为5 cm 的凸透镜前,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成了4 cm 高的像,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是( )A.7.5 cmB.12.5 cmC.4.5 cmD.10 cm6.如图3所示,升降机以1m/s 的速度匀速上升时,升降机对人的支持力为500 N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升降机静止在十楼时对人的支持力小于500 NB.升降机以1.5 m/s 速度匀速上升时对人的支持力大于500 NC.升降机以2m/s 速度匀速下降时对人的支持力等于500 ND.升降机以1 m/s 速度匀速下降时对人的支持力小于500 N 图 1图2图37.赛车比赛是人们喜欢观看的运动项目,在比赛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以赛车为参照物,车内赛车手是静止的B.赛车速度越大,通过的路程越长C.加速或转弯时,力改变了赛车的运动状态D.赛车车身很低,轮子相距较远,在快速行驶时不易翻倒8.标有“2V,1W”字样的小灯泡和标有“20Ω,1A”字样的滑动变阻器,连接在如图4所示的电路中,其中电源电压为6V,电流表的量程为“0-O.6A”,电压表的量程为“O-3V”。
初升高物理衔接题及答案
![初升高物理衔接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91f2b45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eb.png)
初升高物理衔接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时间t,速度为v。
则该物体在时间t内的位移为:A. vt/2B. vtC. v^2/2gD. v^2/2a答案:A2.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力F与加速度a、质量m的关系是:A. F = maB. F = ma^2C. F = m/aD. F = a/m答案:A3. 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以初速度v0开始滑行,摩擦系数为μ,若物体最终停止,则物体滑行的总距离为:A. v0^2/2μgB. v0^2/2μC. v0^2/2μgD. v0^2/2μ答案:B二、填空题1. 一个物体从高处自由落下,不考虑空气阻力,其下落的加速度为______。
答案:g(重力加速度)2. 根据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变化量等于______。
答案:合外力做的功3. 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以初速度v0滑行,若摩擦力做功W,物体的动能变化量为______。
答案:-W(负号表示动能减少)三、计算题1. 一辆汽车以10m/s的速度行驶,突然刹车,刹车的加速度为-5m/s²。
求汽车从开始刹车到完全停止所需的时间和滑行的距离。
解答:(1) 根据公式v = v0 + at,其中v为最终速度,v0为初速度,a为加速度,t为时间。
将已知数值代入,得:0 = 10 - 5tt = 2s(2) 根据公式s = v0t + 1/2at²,代入已知数值,得:s = 10*2 + 1/2*(-5)*2²s = 20 - 10s = 10m答案:汽车从开始刹车到完全停止需要2秒,滑行的距离为10米。
四、实验题1. 实验目的:测量小球自由落体的加速度。
实验器材:米尺、小球、计时器。
实验步骤:(1) 将米尺固定在高处,确保小球从同一高度自由落下。
(2) 启动计时器,记录小球落下的时间t。
(3) 测量小球落下的距离h。
(4) 根据公式h = 1/2gt²,计算加速度g。
2024年新高一物理初升高衔接《重力与弹力》含答案解析
![2024年新高一物理初升高衔接《重力与弹力》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cd2c7a3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13.png)
第09讲重力与弹力模块一思维导图串知识模块二基础知识全梳理(吃透教材)模块三教材习题学解题模块四核心考点精准练(7大考点)模块五小试牛刀过关测1.重力的概念、重力三要素;2.力的图示;3.弹力的概念、弹力的产生原因。
常见的弹力:压力、支持力和绳的拉力■知识点一:重力(1)定义:由于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作重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2)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用表示。
(3)方向:。
(4)大小:物体受到的重力G与物体质量m的关系是。
(5)等效作用点——重心①定义:一个物体的各部分都受到重力的作用,从上看,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作物体的重心。
②重心的位置a.质量均匀分布的物体,重心的位置只跟物体的有关。
形状规则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在物体的。
b.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跟物体的和物体内的分布均有关。
c.对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可以应用二力平衡的知识通过实验来确定其重心位置。
如薄板的重心位置可以通过法来确定。
(6)力的表示:力可以用有向线段表示。
有向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箭头表示力的,箭尾(或箭头)表示力的。
这种表示力的方法,叫作。
在不需要准确标度力的大小时,通常只需画出力的作用点和方向,即只需画出。
■知识点二:弹力(1)接触力:物体与物体接触时发生的相互作用称为接触力。
按其性质可以分为弹力和(2)形变: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或会发生改变,这种变化叫作形变。
(3)弹力:发生的物体,要,对与它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作弹力。
(4)弹力的方向①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于物体的接触面且指向被压物或被支持物。
②绳子的拉力方向是沿着绳子而指向绳子的方向。
■知识点三:胡克定律(1)弹性形变:物体在发生形变后,如果撤去作用力能够,这种形变叫作弹性形变。
(2)弹性限度:如果形变过大,超过一定的限度,撤去作用力后物体不能原来的形状,这个限度叫作弹性限度。
(3)内容: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F的大小跟成正比。
初升高物理衔接教材含答案
![初升高物理衔接教材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55c1aab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b0.png)
初升高物理衔接教材含答案第一章:力学基础第一节:力的概念学习目标:1. 理解力的概念。
2. 掌握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3. 学会力的表示方法。
知识点梳理:-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共同决定了力的性质。
- 力可以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箭头表示方向,线段长度表示大小。
例题:1. 描述一个物体受到的重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2. 画出一个物体在斜面上受到的力的示意图。
答案:1. 重力的大小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重力加速度(g),方向垂直向下,作用点在物体的质心。
2. 示意图中应包括物体、斜面、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其中重力垂直向下,支持力垂直于斜面向上,摩擦力沿斜面向下。
第二节:牛顿运动定律学习目标:1. 理解牛顿第一、二、三定律。
2. 能够应用牛顿定律解决简单的物理问题。
知识点梳理:-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 牛顿第二定律(动力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例题:1. 解释为什么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 计算一个质量为10kg的物体,在受到50N的力作用下产生的加速度。
答案:1.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具有惯性,即保持其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除非有外力作用。
2.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 \( a = \frac{F}{m} \),所以 \( a= \frac{50N}{10kg} = 5m/s^2 \)。
第二章:能量与功第一节:能量守恒定律学习目标:1. 理解能量守恒定律。
2. 能够区分不同形式的能量。
知识点梳理:- 能量守恒定律: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
- 能量的形式:机械能、热能、电能、化学能等。
例题:1. 解释为什么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一个自由落体的物体会保持加速下落。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初高中物理衔接类问题》练习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初高中物理衔接类问题》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54a66185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48.png)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初高中物理衔接类问题》牛顿第三定律、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际电流表和理想电流表、单摆摆动周期、平抛运动、斜抛运动、万有引力、电场力、凸透镜成像规律、磁力等问题,在初中阶段都没有量化的表达,有的只是定性的说明,但初中课程教学中,有的只是经过拓展学习,初步的达到了和高中阶段所学内容十分接近,在知识和知识简衔接处,用到一定的物理方法就完全可以达到高中阶段所学知识的水平。
在中考中,为了选拔能力素养突出的学生,物理试题的命制就会以初高中衔接知识为素材。
所以毕业班学生多学习这些问题,中考成绩会更加突出。
一、牛顿第三定律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后一个物体同时对前一个物体也施加力.2. 牛顿第三定律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理解要点:(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相互依赖性,它们是相互依存,互以对方作为自已存在的前提;(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同时性,它们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变化,不是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同一性质的力;(4)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不可叠加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各产生其效果,不可求它们的合力,两个力的作用效果不能相互抵消,这应注意同二力平衡加以区别。
(5)一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的比较二、机械能守恒定律(一)动能1.概念: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称为动能。
2.动能表达式:221υm E K =3.动能定理(即合外力做功与动能关系):12K K E E W -=4.理解:①合F 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
②合F 做正功时,物体动能增加;合F 做负功时,物体动能减少。
③动能定理揭示了合外力的功与动能变化的关系。
5.适用范围:适用于恒力、变力做功;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曲线运动。
初高中物理知识衔接试题(两套题,含答案)
![初高中物理知识衔接试题(两套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88841906529647d2728529b.png)
初高中物理知识衔接练习(一)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我国的“嫦娥工程”将按“绕月、落月和驻月”三步进行。
预计2012年实施落月探测。
已知月球上无大气、无磁场、弱重力。
下列哪个仪器在月球上可以正常使用( )A.手电筒B.气压计C.指南针D.电铃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15位空降兵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实施伞降。
打通了重灾区与外界的信息通道。
空降兵在4999m 高空跳离飞机后先加速下降,最后以较小速度平稳着陆。
关于伞降过程中空降兵动能的变化。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越来越大 B.越来越小 C.先增大后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3.如图l 所示,badc 是一个“U ”型金属导轨,pq 是一根金属棒,可以在金属导轨上滑动。
金属导轨处于一个蹄形磁铁中,一重物通过定滑轮的细绳与金属棒相连,整个装置置于水平桌面上并处于静止状态。
当重物开始下落且pq 在磁场内运动的过程中( )A.回路中有电流,此过程电能转化为机械能B.回路中无电流,此过程电能转化为机械能C.回路中有电流,此过程机械能转化为电能D.回路中无电流,此过程机械能转化为电能4.如图2所示,钢珠沿竖直平面上的光滑轨道abcd 从a 点运动到d 点,钢珠( )A.通过d 时的速度比通过c 时大B.在c 点比在b 点的重力势能小C.从a 运动到b 的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D.从b 运动到c 的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5.把高2 cm 的发光棒立于焦距为5 cm 的凸透镜前,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成了4 cm 高的像,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是( )A.7.5 cmB.12.5 cmC.4.5 cmD.10 cm6.如图3所示,升降机以1m/s 的速度匀速上升时,升降机对人的支持力为500 N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升降机静止在十楼时对人的支持力小于500 NB.升降机以1.5 m/s 速度匀速上升时对人的支持力大于500 NC.升降机以2m/s 速度匀速下降时对人的支持力等于500 ND.升降机以1 m/s 速度匀速下降时对人的支持力小于500 N 图 1图2图37.赛车比赛是人们喜欢观看的运动项目,在比赛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以赛车为参照物,车内赛车手是静止的B.赛车速度越大,通过的路程越长C.加速或转弯时,力改变了赛车的运动状态D.赛车车身很低,轮子相距较远,在快速行驶时不易翻倒8.标有“2V,1W”字样的小灯泡和标有“20Ω,1A”字样的滑动变阻器,连接在如图4所示的电路中,其中电源电压为6V,电流表的量程为“0-O.6A”,电压表的量程为“O-3V”。
初升高物理衔接讲义含答案
![初升高物理衔接讲义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db86c76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e9.png)
初升高物理衔接讲义含答案一、力学基础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3.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公式为 \( F = ma \)。
4.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二、运动学1.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恒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
2. 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恒定的直线运动。
3. 公式:- 匀速直线运动:\( s = vt \)- 匀加速直线运动:\( s = ut + \frac{1}{2}at^2 \),其中\( u \) 是初速度,\( a \) 是加速度。
三、能量守恒定律1. 能量守恒定律: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
2. 动能:\( KE = \frac{1}{2}mv^2 \)3. 势能:重力势能 \( PE = mgh \),其中 \( h \) 是高度。
四、习题1. 题目一: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以恒定加速度 \( a = 2 \,\text{m/s}^2 \) 运动了 \( t = 4 \, \text{s} \),求物体的位移。
- 答案:根据公式 \( s = ut + \frac{1}{2}at^2 \),由于初速度 \( u = 0 \),所以 \( s = \frac{1}{2} \times 2 \times 4^2 = 16 \, \text{m} \)。
2. 题目二:一个物体从高度 \( h = 10 \, \text{m} \) 处自由落体,忽略空气阻力,求物体落地时的速度。
- 答案:使用公式 \( v^2 = u^2 + 2as \),由于 \( u = 0 \)(初速度为零),\( a = g = 9.8 \, \text{m/s}^2 \)(重力加速度),\( s = h = 10 \, \text{m} \),解得 \( v = \sqrt{2\times 9.8 \times 10} = 14.14 \, \text{m/s} \)。
暑期辅导——初升高物理衔接讲义与练习(完整版)
![暑期辅导——初升高物理衔接讲义与练习(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be29afacd1f34693daef3ec8.png)
目录第1讲——学法指导P1第2讲——力学综合P6第3讲——重力和弹力P14第4讲——摩擦力P21第5讲——牛顿第一定律P26第6讲——牛顿第三定律P30第7讲——功P36第1讲——学法指导一、学习目标:1、知道初高中物理课程的区别所在。
2、掌握快捷、有效、实用、符合自身实际的高中物理学习方法,为学生准确、深刻、扎实地掌握高中物理课程内容奠定思想基础。
二、学习重点:1、初高中物理教材的区别。
2、高中物理学习方法指导。
三、重点讲解:高中物理与日常生活实际联系紧密,与初中物理相比较,高中物理将向同学们展现一个更多彩多姿的世界,举例给同学们说明一下:实验一、蛋碎瓦全,还是瓦碎蛋全?实验二、带电鸟笼中的鸟安然无恙物理的课堂具有很强的趣味性,且物理学和日常生活实际联系紧密。
进入高中以后,同学们最关心的问题是:第一,高中物理课程与初中相比较,有什么区别?区别在哪里?第二、学习高中物理应采用什么方法,才能少走弯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众所周知,高中阶段的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理论上更抽象,题目难度更大,高考物理试卷的区分度更大。
本节课重点给同学们介绍以下内容:(一)认识高中物理,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的区别:初中物理的内容是力、热、电磁、光等,高中物理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同样也是力、热、电学、光学、原子物理等,但高中物理所讲授的这些内容的知识深度和广度都有所增加,各方面的要求与初中相比高了一些,下面我们具体比较一下初高中物理的不同:1、初中物理所研究的问题相对独立,高中物理则有一个知识体系:本学期所学内容包括: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本章引入运动学的参量:提出参考系、时间、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为下一章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奠定了理论基础,引入了质点的物理模型,提出了科学抽象法。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这一章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而变化的规律,实验中运用图象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在此基础上归纳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与位移随时间而变化的规律,最后介绍了特殊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在知识的介绍中突出体现了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研究的物理思想。
初升高物理衔接资料有答案
![初升高物理衔接资料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fbc5aa8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42.png)
初升高物理衔接资料有答案一、选择题1. 光年是天文学中用来表示距离的单位,1光年等于多少公里?A. 9.461×10^12公里B. 9.461×10^15公里C. 9.461×10^18公里D. 9.461×10^21公里答案:B2.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是什么?A.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B. 大小不等,方向相反C. 大小相等,方向相同D. 大小不等,方向相同答案:A二、填空题1. 物体的加速度是指速度的________变化率。
答案:单位时间内2. 根据欧姆定律,电阻R、电流I和电压U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
答案:U=IR三、简答题1. 请简述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场景。
答案:牛顿第二定律是力的定律,它指出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净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即F=ma。
在日常生活中,如汽车加速、物体自由落体等场景中都可以应用牛顿第二定律。
2. 什么是能量守恒定律?请举例说明。
答案:能量守恒定律是指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而总能量保持不变。
例如,当一个物体从高处自由落下时,其势能转化为动能。
四、计算题1. 一辆汽车以10m/s的速度行驶,遇到紧急情况需要刹车,假设刹车的加速度为-5m/s²,求汽车在刹车后5秒内滑行的距离。
答案:首先计算5秒后汽车的速度v = v₀ + at = 10m/s + (-5m/s²) * 5s = 0m/s。
然后使用公式s = v₀t + 0.5at²计算滑行距离,s = 10m/s * 5s + 0.5 * (-5m/s²) * (5s)² = 50m - 62.5m = -12.5m。
由于距离不能为负,所以汽车在5秒内停止,实际滑行距离为62.5m。
五、实验题1. 实验目的:测量小车在斜面上的加速度。
初升高物理衔接讲义(附练习)(聂启云编)
![初升高物理衔接讲义(附练习)(聂启云编)](https://img.taocdn.com/s3/m/edebf991c850ad02df804123.png)
目录第一讲:学法指导、描述运动的概念(一)-------------------------02 第二讲:描述运动的物理量速度与加速度---------------------------10 第三讲:x-t、v-t图像在物理中的运用-----------------------------14 第四讲:匀变速直线运动-------------------------------------------17 第五讲: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21 第六讲: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24 第七讲: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的应用-----------------------------26 直线运动测试-------------------------------------------------------29 第八讲:几种常见的力---------------------------------------------33 第九讲:力的合成与分解--------------------------------------------41 第十讲:正交分解法与物体的平衡---------------------------------45 第十一讲:牛顿第一、三定律----------------------------------------54 第十二讲: 牛顿第二定律、国际单位制------------------------------59 第十三讲: 牛顿一、二、三定律的运用------------------------------63 第十四讲:必修一的两个重要实验------------------------------------69 必修一综合测试-----------------------------------------------------79第一讲:学法指导、描述运动的概念(一)一、学法指导对于高一学生,开始学高中物理时,感觉同初中物理大不一样,好象高中物理同初中物理间有一道鸿沟。
初升高物理衔接教材有答案
![初升高物理衔接教材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175053c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ca.png)
初升高物理衔接教材有答案第一章:力学基础第一节:力的概念与性质问题1:什么是力?答案: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一种表现,它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问题2:力有哪些基本性质?答案:力具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个基本性质。
第二节:重力问题1:什么是重力?答案: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其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问题2:如何计算重力的大小?答案:重力的大小可以通过公式 \( F = m \cdot g \) 计算,其中\( m \) 是物体的质量,\( g \) 是重力加速度。
第二章:运动学第一节:直线运动问题1:什么是直线运动?答案:直线运动是指物体沿着直线路径移动的运动。
问题2:直线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如何定义?答案:速度是物体运动的快慢,其大小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加速度是速度变化的快慢,其大小等于速度变化与时间的比值。
第二节:曲线运动问题1:什么是曲线运动?答案:曲线运动是指物体沿着曲线路径移动的运动。
问题2:抛体运动的特点是什么?答案:抛体运动是物体在重力作用下沿抛物线轨迹运动的过程,具有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第三章:能量守恒与转换第一节:能量守恒定律问题1:什么是能量守恒定律?答案:能量守恒定律指出,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总能量保持不变。
问题2:能量守恒定律在物理中有哪些应用?答案:能量守恒定律在物理中应用广泛,如机械能守恒、热力学第一定律等。
第二节:机械能问题1:什么是机械能?答案:机械能是物体由于位置或运动状态而具有的能量,包括动能和势能。
问题2:如何计算物体的动能?答案:物体的动能可以通过公式 \( E_k = \frac{1}{2} m v^2 \) 计算,其中 \( m \) 是物体的质量,\( v \) 是物体的速度。
第四章:电磁学基础第一节:电荷与电场问题1:什么是电荷?答案:电荷是物质的一种基本属性,它能够产生电场。
人教版初高中物理衔接题练习(含解析)
![人教版初高中物理衔接题练习(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56c5323eff9aef8941e0685.png)
初高中知识衔接题考点分析物理中考试题可知近几年涉及到初高中知识衔接题,不仅仅在计算题中涉及,而且在选择题和实验题中也有涉及,例如对电表或电源内阻的考查,电和磁中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感应电流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力学中涉及静摩擦力、加速度,力的合成等,光学中的全反射、功与机械能守恒定律等知识。
建议在复习中加以重视。
典例剖析【典例1】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现在有不少家庭住进了电梯房,这些家庭的成员每天和电梯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坐电梯的时侯,关于人受到的重力与电梯地板对人的支持力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梯向上启动时,支持力大于重力B.电梯匀速向上运动时,支持力大于重力C.电梯向下启动时,支持力小于重力D.电梯向下减速运动时,支持力大于重力【解析】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②当一个物体不能保持平衡状态时,它所受的力也一定不再是平衡力.③电梯中的人只受2个力的作用:重力和电梯对人的支持力.解答:解:A.电梯向上启动时,电梯是向上加速的状态,故而所受的合力方向是向上的,所以此时支持力是大于重力的,故此选项是正确的.B.电梯匀速运动时所受的力是平衡力,所以重力和支持力的大小是相等的,故此选项是错误的.C.电梯向下启动时,是向下加速的过程,所受的合力方向是向下的,所以此时支持力是小于重力的,故此选项是正确的.D.电梯在向下减速时,所受的合力方向向上,所以支持力是大于重力的,故此选项是正确的.故选A、C、D.初高中衔接点:本题考点:力的合成与应用;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考点点评:合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同会使物体做加速运动,合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会使物体做减速运动.【典例2】(2013·贵阳)重力为2.5×10-3N的雨滴从高空由静止开始竖直落下(不计横向的影响),雨滴下落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F阻与下落速度的平方(v2)成正比,关系为F阻=kv2,其中k为常数,且k=1×10-4 N·s2/m2。
2024年新高一物理初升高衔接《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含答案解析
![2024年新高一物理初升高衔接《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ffe044f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35.png)
第18讲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模块一思维导图串知识模块二基础知识全梳理(吃透教材)模块三教材习题学解题模块四核心考点精准练模块五小试牛刀过关测1.能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两类主要问题:已知物体受力确定运动情况,已知物体运动确定受力;2.掌握利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首先对研究对象受力分和运动情况分析,然后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将二者联系起来;■知识点一: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如果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可以由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通过的规律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
■知识点二: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如果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运动学规律求出物体的,结合受力分析,再根据求出力。
【参考答案】1.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学2.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加速度、牛顿第二定律【答案】(1)28.9m;(2)2.1m。
【答案】650N,方向垂直于山坡向下;教材习题一辆货车运载着圆柱形光滑的空油桶。
层油桶平整排列,相互紧贴并被牢牢固定,考向一: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例1】如图所示,位于水平地面上的质量为M 的小木块,在大小为F 、方向与水平方向成α角的拉力作用下沿地面做加速运动。
若木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木块的加速度为()A.FM B .F cos αMC.F cos α-μMgMD .F cos α-μ(Mg -F sin α)M【巩固1】如图所示,楼梯口一倾斜的天花板与水平面成θ=37°角,一装潢工人手持木杆绑着刷子粉刷天花板,工人所持木杆对刷子的作用力始终保持竖直向上,大小为F =10N ,刷子的质量为m =0.5kg ,刷子可视为质点,刷子与天花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天花板长为L =4m ,sin37°=0.6,cos37°=0.8,g 取10m/s 2。
试求:(1)刷子沿天花板向上的加速度大小;(2)工人把刷子从天花板底端由静止推到顶端所用的时间。
考向二: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例2】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4kg的物体在水平推力F1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0~2s内的位移为6m;质量为2.5kg的物体在水平推力F2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0~3s 内的位移为9m。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点+配套练习。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点+配套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66a95572c5da50e2534d7f6e.png)
初高中物理衔接教程第一章如何学习高中物理一、什么是物理学: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和运动基本规律的一门学科。
可用十六个字形象描述:宇宙之谜、粒子之微、万物之动、日用之繁。
宇宙之谜是研究宇宙的过去、现状、未来以及人类如何利用宇宙资源,著名的英国物理学家霍金是我们研究宇宙的代表人物。
粒子之微就是我们不紧紧要在宏观尺度上研究物质的运动,还要在我们看不到的微观世界研究物质的运动,比如现在提出的纳米技术,是在10-9m的尺度上研究物质运动。
万物之动说的是万事万物都在运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日用之繁意思是物理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物理学的两个重要特点: 1.物理是一门基础学科; 2.物理学是现代技术的重要基础并对推动社会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二、初中与高中物理的区别:(一)初中:浅显知道一些基本概念,基本规律1、机械运动:重点学习了匀速直线运动。
力: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二力平衡条件,同一直线二力合成,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
2、密度;压强(包括液体内部压强,大气压强。
);浮力3、简单机械:包括杠杆、滑轮、功、功率;能量和能4、光: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折射、凸透镜成像规律5、热学:包括温度、内能6、电路的串联并联、电能、电功;磁场、磁场中的力、感应电流(二)高中:1、加深理解:Example1:初中——只知道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高中——要知道力是怎样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Example2:初中——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告诉我们闭合导线切割磁感线会产生感应电流高中——要知道怎么切产生感应电流的大小方向等规律有楞次定律,左右手定则。
2、扩大范围:力学(42%)、电学(42)、热学(6%)、光学(5%)、原子物理(5%)(1)力学主要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
重点学习牛顿运动定律和机械能。
Example1:我们要研究游乐场中的“翻滚过山车”是什么原理。
Example2:我们要研究要用多大速度把一个物体抛出地球去,能成为一颗人造卫星?(2)电学:主要研究电场、电路、磁场和电磁感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高中物理衔接教程第一章如何学习高中物理一、什么是物理学: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和运动基本规律的一门学科。
可用十六个字形象描述:宇宙之谜、粒子之微、万物之动、日用之繁。
宇宙之谜是研究宇宙的过去、现状、未来以及人类如何利用宇宙资源,著名的英国物理学家霍金是我们研究宇宙的代表人物。
粒子之微就是我们不紧紧要在宏观尺度上研究物质的运动,还要在我们看不到的微观世界研究物质的运动,比如现在提出的纳米技术,是在10-9m的尺度上研究物质运动。
万物之动说的是万事万物都在运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日用之繁意思是物理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物理学的两个重要特点:1.物理是一门基础学科;2.物理学是现代技术的重要基础并对推动社会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二、初中与高中物理的区别:(一)初中:浅显知道一些基本概念,基本规律1、机械运动:重点学习了匀速直线运动。
力: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 二力平衡条件,同一直线二力合成,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
2、密度;压强(包括液体内部压强,大气压强。
);浮力3、简单机械:包括杠杆、滑轮、功、功率;能量和能4、光: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折射、凸透镜成像规律5、热学:包括温度、内能6、电路的串联并联、电能、电功;磁场、磁场中的力、感应电流(二)高中:1、加深理解:Example1:初中——只知道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高中——要知道力是怎样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Example2:初中——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告诉我们闭合导线切割磁感线会产生感应电流高中——要知道怎么切产生感应电流的大小方向等规律有楞次定律,左右手定则。
2、扩大范围:力学(42%)、电学(42)、热学(6%)、光学(5%)、原子物理(5%)(1)力学主要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
重点学习牛顿运动定律和机械能。
Example1:我们要研究游乐场中的“翻滚过山车”是什么原理。
Example2:我们要研究要用多大速度把一个物体抛出地球去,能成为一颗人造卫星?(2)电学:主要研究电场、电路、磁场和电磁感应。
重点学习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和电磁应定律。
初中电学:假定电源两极电压是不变的;高中电学:认为电源电极电压是变化的。
这说明高中物理比初中物理内容加深加宽,由定性分析变为更多的定量分析,学习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同学们要有克服困难的思想准备。
(3)热学:主要研究分子动理论和气体的热学性质。
(4)光学:主要研究光的传播规律和光的本性。
(5)原子物理:主要研究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与变化。
(三)高中物理和初中物理的主要梯度:1.从标量到矢量的阶梯。
从标量到矢量的阶梯会使我们对物理量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初中我们只会代数运算,仅能从数值上判断一个量的变化情况.现在要求用矢量的运算法则,即要用平行四边形法则进行运算,判断矢量的变化时也不能只看数值上的变化,还要看方向是否变化。
2、速度的概念,初中定义速度为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而高中定义为位移和时间的比值,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初中学习的速度实际上是平均速率。
3、从速度到加速度的阶梯。
从位移、时间到速度的建立是很自然的一个过程,我们容易跨过这个台阶。
从速度到加速度是对运动描述的第二个阶梯,面对这一阶梯我们必须经历一个由具体到抽象又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
首先遇到的困难在于对加速度意义的理解,开始时我们往往认为加速度就是加出来的速度,这就把加速度和速度的改变量混淆起来。
更困难的是加速度的大小、方向和速度大小、方向以及速度变化量的大小方向之间关系的梳理,都是一个很陡的阶梯。
4、.进入高中后,物理规律的数学表达式增多,理解难度加大,致使有的同学不解其意,遇到问题不知所措。
5、矢量被引入物理规律的数学表达式,由于它的全新处理方法使很多学生感到陌生,特别是正、负号和方向间的关系,如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定理的应用,解题时都要注意各量的矢量性。
总之,从初中到高中,要求我们处理问题时能从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由模仿到思辨,由形式到辩证逻辑……。
附:1、高中物理常见的研究方法:观察与实验法;物理模型法;猜想与控制变量法;类比方法;数学图像法2、高中物理常用的思维方法:整体与隔离法;转换法;动态思维法;极限分析法三、如何学习高中物理:勤奋得法学物理物理学难学肯下功夫难化易论方法方法论易论付诸实践易中难1、认真阅读教材,在预习和复习中学会自学有意识地注重三个方向的思考:(1)为什么要引入这个概念?有什么用?反映什么问题?(2)这个概念是怎么定义的?表达式怎样写?(3)是矢量,还是标量?方向如何?2、认真听讲,独立思考学好物理,上课要认真听讲,要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问题,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身。
”这个“修行”的功夫要下在“独立思考”上。
独立思考就是要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不会提问的学生,不是学习好的学生,但也不能一遇到问题就问,要先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后不能解答,其关键的那一步没有想通再去问老师。
3、做好实验,做好练习物理解题规范主要体现在:思想方法的规范,解题过程的规范,物理语言和书写的规范。
高考明确要求计算题中:“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因此解题规范化训练要从高一抓起,重点抓好以下几点。
①画受力分析图和运动过程图,力学中有些习题,不画受力图,不知从何处着手,不能得出正确结果。
画出受力分析图,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题意,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画出正确的受力分析图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快捷途径。
运动学中画出运动过程示意图,其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
②字母符号的规范化书写一些易混的字母从一开始就要求能正确书写。
如u、ν、μ、ρ、p, m与M等,一定要认真书写,不少同学m与M不分,结果使表达式变味了。
受力分析图中,力较多时,如要求用大写的F加下标来表示弹力,用小写的f加下标来表示摩擦力;用F与F’来表示一对弹力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力F正交分解时的两个分力Fx 、Fy、初、末速度ν、νt,等等。
②必要的文字说明“必要的文字说明”能使解题思路清楚明了,解答有根有据,流畅完美。
比如,有的同学在力学问题中,常不指明研究对象,一上来就是一些表达式,让人很难搞清楚这个表达式到底是指哪个物体的;有的则是没有根据,即没有原始表达式,一上来就是代入一组数据,让人也不清楚这些数据为什么这样用;有的同学的一些表达式中没有字母的说明,如果不指明这些字母的意义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
很显然这些都是不符合要求的。
④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方程式是主要的得分依据,写出的方程式必须是能反映出所依据的物理规律的基本式,不能以变形式、结果式代替方程式。
同时方程式应该全部用字母、符号来表示,不能字母、符号和数据混合,数据式不能代替方程式。
演算过程要求比较简洁,不要求把大量的运算化简写到卷面上。
第二章高中物理涉及到的数学知识数学知识的准备一、直角三角形1、锐角∠A的三角函数(按右图Rt△ABC填空)2、填表∠A的正弦:sin A= ,∠A的余弦:cos A= ,∠A的正切:tan A = ,∠A的余切:cot A =3.0-90°之间的特殊角的各三角函数值:高中物理计算中经常用到0、30°、37°、45°、53°、60°、90°的角的三角函数的值。
现把这些值列在下面的表格中,这些值都是要求记忆的。
其它角度的三角函数的值可以查数学用表或用计算器来算角度530600900sincostancot3、在Rt△中,∠=90゜,=,=,=,1)、三边关系(勾股定理):2)、锐角间的关系:∠+∠= 90°3)、边角间的关系:sinA=; sinB= ;cos A= ; cosB= ;tanA = ; tanB= ;cot A = ;cot B =二、正余弦定律ﻫ五、角的弧度制表示1.弧度制——另一种度量角的单位制在一个圆中,圆心角的弧度值等于圆弧的长度除以圆的半径。
所以,当圆弧的长度等于圆的半径长度时,这段圆弧所对的圆心角称为1弧度的角。
如图:∠AOB=1r ad ∠AO C=2rad2、角度制与弧度制的换算一些特殊角的度数与弧度数的对应值应该记住。
你能自己推出30°、45°、60°、90°、120°、150°分别等于多少rad 了吧!六、实例分析1、在下列图中填写各直角三角形中字母的值.2、一个物体A 点出发,在坡度为7:1的斜坡上直线向上运动到B ,当30 AB m 时,物体升高( ) A 730m B 830m C 23m D 不同于以上的答案 3、一船向东航行,上午8时到达B 处,看到有一灯塔在它的南偏东060,距离为72海里的A 处,上午10时到达C 处,看到灯塔在它的正南方向,则这艘船航行的速度为( )A 18海里/小时 B 318海里/小时 C 36海里/小时 D 336海里/小时4、如图河对岸有铁塔AB,在C 处测得塔顶A 的仰角为30°,向塔前进14米到达D ,在D处测得A 的仰角为45°,求铁塔AB 的高。
5、如图,A 城气象台测得台风中心在A 城的正西方300千米处,以每小时107千米的速度向北偏东60º的BF 方向移动,距台风中心200千米的范围内是受这次台风影响的区域。
(1) 问A 城是否会受到这次台风的影响?为什么?(2) 若A 城受到这次台风的影响,那么A 城遭受这次台风影响的时间有多长?第三章 力初高中知识对接一、本章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的知识(1)知识点:力的初步知识、力的表示、弹力和弹簧测力计、重力、摩擦力、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
(2)主要能力要求:会观察和实验,会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本章在高中阶段将要学习的知识(3)知识点:力的概念、重力、弹力和胡克定律、摩擦力、力的合成与分解(4)主要能力要求:①用数学方法去处理物理问题,例如:图像法表述,会用微小变化放大的方法②会受力分析③能进行力的合成和分解(矢量运算)二、知识对接:1、力的表示:力的表示通常有两种方法,力的示意图和力的图示法,特别是力的示意图,在高中我们需要利用它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2、重力:在初中讲了重力产生的原因,重力的大小、方向以及重心,高中加强了对“重心”的应用。
3、弹力、弹簧测力计:在初中定性分析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形变的关系的基础上,高中提出了胡克定律,能定量的计算弹力的大小,判定弹力的方向,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出物体受到的弹力。
4、摩擦力:在初中定性分析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基础上,高中教材定量地分析了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大小,以及准确的判定摩擦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