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花卉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我国花卉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城市园林步伐的加快,人们对花卉的消费水平在不断提高,市场需求日益增加,我国花卉产业出现了快速发展的新局面。文章阐述了我国花卉产业生产现状,分析了花卉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花卉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

1.前言

花卉产业是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效合一”,劳动密集、资金密集和技术密集“三密合一”的绿色朝阳产业。花卉产业作为一项占地面积小、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大的优势产业,是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重要手段[1]。

近10多年来,世界花卉业以年平均25%的速度增长,是世界上最具有活力的产业之一[2]。我国现代花卉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由于优势比较明显,增长迅猛[3],现已成为我国促进城乡发展、新农村建设和带动农民致富的重要战略产业[4]。

2.我国花卉产业的发展现状

为了加快我国花卉产业的发展步伐,引导花卉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有必要对我国花卉产业发展的现状进行研究。

2.1花卉生产不断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花卉种植面积呈现不断上升趋势。1986年全国花卉种植面积为2.0万hm2,1990年为3.3万hm2,1995年为7.5万hm2,1998年为8.59万hm2,2000年达14.75万hm2,至2003年达43万hm2。2003年的种植面积分别是1986年的21.5倍、1998年的5.0倍、2000年的2.92倍。从种植面积来看,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花卉生产大国。我国花卉的生产布局区域化是在花卉种质资源、生态条件、市场潜力、政策扶持、科研技术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逐步形成。大致可以分为五个区域:

(1)切花生产区:以云南、广东、四川、河北、北京、上海为主;

(2)种苗、种球生产区:以四川、云南、辽宁、陕西、甘肃、上海为主;

(3)苗木和观叶植物生产区:以江苏、浙江、四川、广东、福建和海南为主;

(4)盆景生产区:以江苏、广东、浙江、福建、四川为主;

(5)草坪生产区:以山东、河南、江苏、广东为主;

同时花卉产业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大中城市周围地区已初具规模,并出现一些花卉品种相对集中的产区广东、上海、浙江、四川、江苏、云南等省(市)花卉生产经营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切花、切叶、盆花(景)、观赏苗木等各项目的综合产量、产值约占全国的8 5%左右。

2.2产品质量有了提高

各地在新品种的引进选育、野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组织繁育技术及花卉采后加工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批新成果,有效促进了花卉质量的提高。目前,金边瑞香、虎舌红、大岩桐等一批名贵花卉和名优花卉的组培、繁育技术研究获得成功,并在部分省市开始商品化生产。据广东省反映,在广州陈村花卉市场销售的年宵花中,除大花蕙兰等少数几个种类外,蝴蝶兰、凤梨、杜鹃、红掌、一品红等花卉品质完全可与进口优质产品媲美,有的甚至超过了国外的产品。

2.3市场潜力巨大

近年来,我国花卉消费水平虽然有所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以鲜切花为例,荷兰年人均消费达150支,法国80支,美国30支,而我国按城镇人口计,人均只有11支,花卉消费的增长空间十分巨大。潜力巨大的国内市场,是我国花卉产业迅速发展的最大动力。

2.4广阔的市场前景

目前我国花卉消费绝大多数属于集团消费和节假日消费,全国城镇人口年平均消费鲜切花3枝,按全国人口计算人均消费不足1枝,个人消费不到2元。我国持续高的经济增长和众多的人口基数为花卉产业奠定了广阔的市场前景,在世界和平和发展的主旋律下,中国花卉产业的发展具备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如果人均鲜花消费能力提高到人均5元,仅国内个人年消费总值就增加37亿元以上。北京在2008年举办的奥运会,对环境绿化美化产生了较高的需求,这都为花卉业的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机遇。

3.我国花卉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1生产技术落后,专业化程度低,生产规模较小

我国花卉产业是从市场经济中发展起来的,政府的扶植力度仍很欠缺,并且没有相应的扶植政策以及必要的资金支持,使得我国花卉产业发展进程缓慢,规模仍然较小,花卉的质量与市场竞争力仍然不高,比如我国鲜切花生产平均50~80朵/m2,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质量仅相当于三级花,而且绝大多数花卉的原种,都必须依靠进口。另外在我国花卉生产经营实体中,目前60%的花卉生

产者为农户,40%为企业,主体仍然是分散性的农户是致使生产规模较小的主要原因,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导致花卉产业发展缓慢,效率低下。

3.2产业结构失衡,经济效益较差

我国花卉投入产出比为1:(1.5-4),经济发达的省份,如福建、广东、浙江等地投入产出比也仅为1:(3-4),而一些发达国家,花卉生产投入产出比则高达1:(7-8) 。此外,产业结构严重失衡,观叶植物、绿化苗木和草皮占绝大多数,而附加值较高,且能出口创汇的鲜切花、盆景所占比例有限。我国花卉栽培面积世界第一,但鲜花总量占国际市场比例约为3%,我国绝大多数大中城市鲜花六成以上需要进口。

3.3花卉质量差,缺乏国际竞争力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花卉消费不断增长,推动了我国花卉产业的发展。然而我国高档花卉消费主要依靠进口,花卉出口始终没有突破性进展,成为制约我国花卉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1998年我国花卉种植面积为9万hm2,约占世界花卉总面积1/3,而花卉出口总额却不足8000万美元,占不到世界花卉贸易总额(约1000亿美元)的千分之一。这表明我国在相当于世界花卉种植面积1/3的土地上,仅创造出相当于世界花卉贸易总额的千分之一效益。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国花卉产品质量低,缺乏国际竞争力。花卉作为人们精神享受的产品,并非生活必需品,精神享受就要求产品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和文化内涵。没有高质量,花卉产品必然缺乏竞争力。日本花卉专家曾经说过:“中国花卉生产面积增加很快,但花的品质却不是很好,结果价格低。”花卉是科技含量较高的产品,对花卉市场、生产手段和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要求较高。花卉生产先进国家在科学技术的支撑下完成向花卉生产大国发展的进程证明,生产技术和设施以及生产经营和管理是不可分割的两大部分,科技支撑—理论纵横撑体系的建设滞后于生产发展的需要,已经成为我国花卉产业顺利发展的瓶颈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科技、高质量、多品种的花卉产品将倍受青睐。尤其是我国已加如WTO,国外花卉产品大量涌人国内市场,花卉企业如不尽快提高产品质量,增加科技含量,不用说参与国际竞争,就是国内市场份额也会丧失。

参考文献:

[1]田明华,冉福祥,杨秀英.中国花卉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和建议[A].中国林业技术经济理论与实践[C].北京:中国林业经济学会技术经济专业委员会,2008:115-127.

[2]吴青君.我国花卉产业及其发展对策[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6(6):35-39.

[3]蔡新民,陈昌铭.发展三明花卉产业的几点思考[J].福建农业科技,2009(1):77-7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