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习题第五章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五章 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五章 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五章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第五章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一)社会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社会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1)作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地理环境及其在社会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自然环境或地理环境是指与一定社会所处的地理位置相联系的自然条件的总和。

自然环境是社会存在或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主要因素之一,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它在社会发展中起重要作用:首先,自然环境提供了社会生活和生产资料的来源。

离开一定的自然条件,人们就不可能进行生活和生产。

其次,自然环境的优劣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并对社会发展起促进或延缓的作用。

优良的自然环境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社会的发展;恶劣的自然环境则不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再次,自然生态平衡对社会生活起重要作用。

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平衡,是社会得以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如果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就会给社会带来危害。

自然环境的作用要受社会发展状况的制约,特别是受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制约;自然环境不能决定社会的性质,不能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2)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人口是指从事生产和自我生产的人们。

人口因素包括人口数量、质量、增长率和密度等。

人口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在社会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首先,人是从事物质生产活动和其他一切社会活动的主体,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承担者。

没有人,就没有社会。

其次,人口的数量和质量等因素对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适度的人口对社会发展起加速作用;过密或过疏的人口对社会的发展则起延缓作用。

在现代社会,人口的质量(智力、体力等)、职业构成、教育程度和技术熟练程度等状况,对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人口因素要受社会生产状况和社会制度的制约,它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不能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人口增长或自我生产的规律是社会规律,而非自然规律。

物质资料的生产与人口生产相互制约,但物质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方面。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五章-1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文档资料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五章-1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文档资料

(2)政治、外交、文化上的利益
3.垄断资本国际扩展的影响 对于资本输出国的影响 为其带来了巨额利润 带动和扩大了商品输出,巩固和扩大 了垄断资本的销售市场和投资场所; 大大改善了国家收支状况 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命脉形成控制
对于资本输入国的影响 积极影响
吸收了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金 引进了比较先进的机器设备和工艺技术,同时 培训了技术人员、熟练工人和企业管理干部 利用外资和技术,建立一批现代工业,改造老 企业和旧设备,优化了产业结构;
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
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
组织形式 国家直接投资 收购原私有企业
国有企业
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 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 再生产过程 宏观调节和微观规制
宏观调控:经济手段
宏观调节的主要手段: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 经济快速增长 充分就业 物价稳定 国际收支平衡
国家通过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给量,从而影响 利息率的变动来间接影响总需求。
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经济萧条 扩大 货币供给量 降低 利息率 刺激 总需求
经济高涨 缩小 货币供给量 提高 利息率 抑制 总需求
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公开市场业务 货 币 政 策
Legal reserve rate open-market operations 中央银行规定的商业银行根据存款所 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卖政府债 再贴现率政策 必须持有的最低准备金量的比率 券 ——微调货币供给量 ——防范信用危机,维持金融稳定 rediscount-rate policy 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时的利息 法定准备金率 率 ——程度,极少数企业就会联合 起来,操纵和控制本部门的生产和销售,实行垄断,以获得 高额利润。 企业规模巨大,形成对竞争的限制,也会产生垄断。 激烈的竞争给竞争各方带来的损失越来越严重,为了避 免两败俱伤,企业之间达成妥协,联合起来,实行垄断。

(整理)大学马克思主义第五章测验重点

(整理)大学马克思主义第五章测验重点

经济全球化带给发达国家的好处很多,但不包括(.扩大了贸易逆差)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借助于(参与制)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的融合形成(金融资本)资本社会化的最高形式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中,最主要最重要的形式是(国家调节经济)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最根本的标志在于(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是(.资本积累)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金融)下列不属于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选项是(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利润本质上是(剩余价值)垄断的形成是(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宏观管理和调节体现的是(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垄断价格的出现(使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发生了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缓慢不稳定,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是(发展迅速且持续稳)金融寡头在政治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个人联合)实现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2)A.改变了经济的资本主义性质B.符合垄断资本家的整体利益C.代表了个别资本家的利益资产阶级国家资本输出D.消灭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基础垄断价格是(124)A. 垄断资本家取得垄断利润的主要手段B. 垄断资本家凭借垄断地位规定的商品价格D. 成本价格加垄断利润资本主义生产在其自身范围内的调整包括(1234 )A. 股份公司的出现B. 从自由竞争到垄断C. 从私人垄断到国家垄断D. 国际垄断资本和国际垄断同盟的发展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134)A. 长期的历史过程B. 隐蔽的历史过程C. 曲折的历史过程D. 复杂的历史过程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进步性主要表现在(1234 )A. 促使科学技术转变为生产力B. 追求剩余价值的动力和竞争的压力推动了生产力发展C.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促进和完善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D.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促进和完善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范围被社会主义代替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两种社会制度的国家(124 )124A. 可能相互交往B. 可以和平共处,但也存在斗争C. 不存在和平共处的可能性D. 可以平等互利地发生经济联系垄断利润是(124)A. 凭借垄断地位获得的利润B. 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C. 通过资本自由转移而形成的一种利润D. 垄断资本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有(123 )A. 国营企业B. 国私合营企业C. 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国际范围内的结合D. 国家调节经济垄断与竞争并存的原因是(1234)A. 垄断不能消除商品经济的竞争基础B. 科技进步和创新不断激发新的竞争C. 中小企业仍然大量存在D. 垄断组织不能囊括一切商品生产垄断利润的主要来源(1234)A. 垄断企业内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B. 非垄断企业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C. 小生产者创造的一部分价值D. 落后国家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部分价值、国内劳动人民必要劳动创造的一部分价值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123 )A. 是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客观要求B. 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C.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D. 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从资本形态上划分,资本输出的形式有(12 )A. 借贷资本输出B. 生产资本输出C. 商品资本输出D. 私人资本输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宏观调控的目标一般包括( 1234)A. 经济增长B. 币值稳定C. 充分就业D. 收支平衡黑格尔说,割下来的手就不是真正的人手了。

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湖北工程学院

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湖北工程学院

第一章测试1.哲学是关于()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B:一切知识总汇的科学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D: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答案:C2.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最显著的特征是()A:创新性B:阶级性C:革命性D:实践性答案:D3.下列不属于现代西方哲学主要派别的是()A:实用主义B:西方马克思主义C:实证主义D:人本主义答案:D4.近代西方哲学的中心问题是()A:方法论问题B:人本主义问题C:可知论问题D:认识论问题答案:D5.世界观就是人们关于世界的看法。

()A:错B:对答案:A6.事物运动的具体规律是各门科学的研究对象,哲学则通过对各门科学的概况和总结,从总体上把握世界。

()A:对B:错答案:A7.人对自身的理解直接关系到对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理解。

()A:错B:对答案:B8.哲学方法论为人们评价一切事物提供总的意义框架,是人们评价事物的根本方法。

()A:对B:错答案:B9.在哲学基本问题中,本体论是认识论的前提和基础,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始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A:对B:错答案:A第二章测试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B: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C: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D: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答案:B2.在()中,马克思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对全部旧哲学作了纲领性批判。

A:《黑格尔法哲学批判》B:《论犹太人问题》C:《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D:《共产党宣言》答案:C3.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继承的德国古典思想包括()。

A: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B:梯叶里、米涅的思想C:圣西门、傅立叶的思想D: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答案:AD4.恩格斯说的“三大发现”,即(),为哲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自然科学基础。

A: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B:原子论C:生物进化论D:细胞学说答案:ACD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之一是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的()统一。

陈先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圣才出品】

陈先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圣才出品】

第5章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5.1复习笔记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揭示并阐释了联系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并认为辩证法就是“关于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的运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一、规律是本质的、必然的和稳定的联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上理解和把握规律,认为规律是事物及其发展过程中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具有客观性。

规律既是联系的范畴,又是发展的范畴。

1.规律的内涵(1)规律是事物及其发展过程中的本质的联系①事物之间存在着普遍联系,但并不是所有的联系都是本质的联系,都构成规律。

②规律和本质是同等程度的概念。

a.规律不是事物的现象,而是属于事物本质层次的东西;b.规律不是通过感官直接把握的,规律性的认识属于理性思维层次的认识。

③在规律中,表现出来的始终是本质的关系或本质之间的关系。

a.作为本质的关系,规律包括继起的本质关系,也包括并列的本质关系。

前者体现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如原因与结果、现实与可能之间的本质关系,后者体现在事物相对静止的诸规定性中,如本质与现象、内容与形式之间的本质关系。

b.作为本质的关系,规律既包括历时性关系,也包括共时性关系。

任何共时性的并存关系都不是凝固不变的,事物内在的矛盾运动不断把共时性的关系引向变化,即引向历时性的关系。

(2)规律是事物及其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的联系①规律和必然是同等程度的概念,代表着事物发展过程中必定如此、确定不移的趋势。

a.规律的必然性是指规律的存在、规律的作用及其后果的不可避免性。

一些事物的存在,不可避免地会引起另一些事物的出现;事物发展的这一阶段不可避免地要把事物引导到另一阶段。

b.作为必然联系,规律是一种因果联系。

但是,规律的必然联系并非等同于因果联系。

只有事物之间的联系不仅具有因果制约性,而且这种因果联系构成本质的联系时,才具有规律的意义。

②在现实中,规律的必然性并不意味着规律只有一种表现,也不意味着规律只能以一种方式实现出来。

2016年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五)

2016年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五)

第五章 ⼀、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意识形态的说法,哪些是不正确的() A.在阶级社会,从超阶级的意识形态不存在我们可以推断出没有超阶级的⼈性 B.意识形态有时候是不反映经济基础的 C.在阶级社会中,对事物的标准与看法随着阶级地位的不同⽽不同 D.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在当时是正确的意识形态 2.唯物史观认为,⼈类的第⼀个历史活动是()A.吃喝穿住B.物质⽣活资料的⽣产C.⼈的⾃觉意识活动D.结成社会关系 3.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量是()A.经济基础B.⽣产⽅式C.科学⽂化D.精神⽂明 4.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主要通过() A.对⼈的⼼理素质的影响才能实现 B.对⼈的⽣理结构的影响才能实现 C.对民族⽓质的影响才能实现 D.对⽣产过程的影响才能实现 5.理解全部社会发展历史的钥匙是()A.⽣产关系的发展史B.⽣产劳动的发展史C.社会意识的发展史D.阶级⽃争的发展史 6.“在共同⽣活和共同劳动中,需要有⼀个为公共利益服务的机构,这就是国家。

国家的⽬的是利⽤社会⼒量去谋求社会的福利。

“这段话() A.指明了国家对内职能和对外职能的界限 B.确认了国家是具有强制⼒的机构 C.承认国家是个历史范围 D.抹煞了国家的阶级本质 7.“社会经济形态发展是⼀种⾃然历史过程”这说明()A.社会发展受思想影响B.社会发展具有不以⼈的意志为转移C.社会发展是道德发展的过程D.社会发展是⾃发的 8.美国从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中国⼀些少数民族由前社会主义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这些说明了() A.它们违反历史发展规律 B.它们以世界范围内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更替为前提 C.社会发展不遵循任何客观规律 D.这种直接过渡违反五种社会形态的划分法 9.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C.唯物主义和唯⼼主义的⽃争问题D.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坚持与发展问题 10.在制约科学发展的各种社会因素中,最主要的是()A.政治上的民主或专制B.社会制度的先进或落后C.物质⽣产发展⽔平的⾼低D.哲学指导思想的正确或错误 11.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能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是由于A.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B.它是社会存在的反映C.它具有相对独⽴性D.它具有历史继承性 12.恩格斯所讲的“两种⽣产”是指()A.⼯业⽣产和农业⽣产B.物质资料的⽣产和精神资料的⽣产C.⽣活资料的⽣产和⼈类⾃⾝的⽣产D.⽣活资料的⽣产和⽣产资料的⽣产 13.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中,全部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是()A.⽣物学、道德、宗教B.逻辑学、哲学、道德C.法律思想、艺术、语⾔学D.政治思想、哲学、宗教 14.先进⽣产⼒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A.劳动者B.劳动对象C.科学技术D.管理⽅式 15.⽣产关系是⼈们在⽣产过程中结成的()A.⼈与⾃然的关系B.⼈与⼈的物质利益关系C.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D.分⼯协作关系⼆、多选择题 1.物质资料⽣产⽅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量,这是因为⽣产⽅式() A.是⼈类社会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 B.制约着整个社会⽣活、政治⽣活和精神⽣活的过程 C.它决定着社会制度的性质 D.⽭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2.下列社会意识形式属于上层建筑的有()A.形式逻辑B.哲学C.美学D.语⾔学 3.⼈⼝在社会发展中的作⽤在于() A.⼀定数量的⼈⼝是⼈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B.⼈是社会的主体,是社会活动的承担者 C.⼈⼝能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 D.⼈⼝的作⽤受⽣产⼒和社会关系的制约 4.⽣产⼯具是劳动资料中最主要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 A.它在⼈们改造劳动对象的过程中发挥着直接的作⽤ B.是⽣产中的“⾻架”“肌⾁” C.它决定劳动资料其他因素的发展状况 D.它不仅是劳动资料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且是⽣产⼒发展的物质标志 5.古猿构筑巢⽳和⽤⽯块、⽊棒觅取⾷物的活动是()A.⽣产劳动B.包含劳动的萌芽C.对⾃然的改造D.动物的本能 6.⼈类当今⾯临环境问题主要指()A.空⽓污染严重B.世界性⽔源危机C.森林惨遭毁灭性破坏D.⽣物物种的不断减少 7.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的社会意识形式的本质区别中,正确的是() A.是不是反映经济基础 B.是不是具有阶级性 C.是不是带有阶级性的⼀整套社会观念体系 D.是不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8.马克思说:“社会⽣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马克思1-8章选择题大全及答案

马克思1-8章选择题大全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一、单项选择题1.哲学是()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

各门具体科学知识的总汇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D。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B。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关系问题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D。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如何回答()A.世界的运动和发展问题B。

世界的统一性问题C.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D。

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4.否认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的哲学是()A.唯心论B。

不可知论C。

诡辩论D。

二元论5.哲学上的基本派别是()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B。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C.唯物辩证法和唯心辩证法D。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6.客观唯心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A.客观存在的B。

人的意识创造的C.由神或客观精神创造出来的D。

由物质和精神两个本原构成的7.主、客观唯心主义的共同之点是()A.都承认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B。

都承认世界是客观精神的产物C.都否认世界的物质性D。

都否认世界是运动的8.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三个基本历史形态是()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庸俗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C.奴隶社会时期的唯物主义、封建社会时期的唯物主义、资本主义时期的唯物主义D.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9.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是()A.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相分离B。

主观同客观、认识同实际相分离C.世界观和方法论相分离D。

自然观和历史观相分离1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古希腊罗马的哲学B。

中世纪经院哲学C.十七、十八世纪英法资产阶级哲学D。

十九世纪德国古典哲学11.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A.关于人类思维活动的一般规律B。

关于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C.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D。

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12.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A.整体与局部关系B。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五章社会历史观及其基本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五章社会历史观及其基本问题

第五章社会历史观及其基本问题本章共有两节第一节社会存有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第二节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重点:第一节,第二节的第三个问题第一节社会存有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一.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二. 唯心史观的表现形态及其局限性三. 唯物史观创立的伟大意义四. 劳动发展史是解开社会发展史的钥匙展开:一.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1.什么是历史观人们对社会历史中根本性问题的观点和看法2.社会存有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a.社会存有和社会意识b.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3.世界观、历史观、人生观的关系二. 唯心史观的表现形态及其局限性1. 唯心史观的表现形态唯意志论宿命论2.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唯心史观独占统治地位a.旧的历史理论的缺陷b.唯心史观长期占统治地位的根源三.唯物史观创立的伟大意义第一,唯物史观的创立,实现了唯物辩证法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法的历史观的高度统一,使唯物主义哲学发展成完备的彻底的科学体系。

第二,唯物史观的创立,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第三,唯物史观的创立,为各门具体社会科学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四,唯物史观的创立,对工人阶级政党准确地理解社会生活中的复杂情况,把握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制定出符合客观规律发展要求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成为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

四. 劳动发展史是理解全部社会发展史的钥匙1. 劳动的含义劳动是专属于人和人类社会的范畴,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的过程,是人类对自然界的积极改造。

其根本的标志在于制造工具。

2. 劳动是人的生命存有和人类社会存有的基础和源泉第一,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是人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

第二,劳动是人的社会本性和社会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第二节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一. 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二. 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三. 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四. 交往实践及其形式与交往关系五. 人类社会及其历史的本质特征展开一. 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P197—P199)1)地理环境的含义2)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二. 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P200—P202)1)人口因素的含义2)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三. 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P202—P204)1)生产方式的含义2)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四.交往实践及其形式与交往关系(P204—P207)1)交往的含义和形式2)交往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五. 人类社会及其历史的本质特征1)在社会本质问题上的错误观点:神学历史观、唯心主义历史观、自然主义历史观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的发源地第二,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3)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本章思考题1、如何理解历史观的基本问题?2、简述唯心史观长期占统治地位的根源。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五章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五章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五章习题及答案第5章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一、选择题Ⅰ,即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 7)()A.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B.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D.是否承认个人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2.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 7)()A.劳动对象B.劳动者技能的高低C.生产工具D.产品的质量3.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 7)()A.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B.资本主义法律制度C.资本主义政党制度D.资本主义国家制度4.“无数相互交错的力量产生出一个总的结果,即历史事实,这个结果又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作用的力量的产物。

所以以往的历史总是像一种自然过程一样地进行。

”这说明(本题难度系数为0 65)()A.社会发展是自发的B.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C.社会发展有客观规律D.社会规律同自然过程的规律是相通的5.“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 8)()A.环境决定论的观点B.唯心主义的观点C.旧唯物主义的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6.社会意识形态的核心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 7)()A.政治法律思想B.道德规范C.文学艺术D.哲学思想7.生产关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 75)()A.产品的分配关系B.产品的交换关系C.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D.人们在生产中所处的地位8.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中,完全不属于意识形态的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 7)()A.道德、语言学、政治思想B.政治法律思想、文学、逻辑C.哲学、艺术、宗教D.自然科学、形式逻辑、语言学9.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 8)()A.生产关系B.血缘关系C.思想关系D.法律关系10.社会规律的特点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 65)()A.同自然规律一样自发实现B.客观的,但要通过人的自觉活动才能实现C.与自然规律不一样,有其阶级性D.主观的,因为它的实现不能脱离人的自觉活动11.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 8)()A.社会生产B.自然环境的物质基础C.从事生产活动的人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12.阶级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意识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 85)()A.被大多数人认可的思想B.执政党的指导思想C.人民群众的思想D.统治阶级的思想13.社会意识就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 7)()A.一切意识因素和精神活动的总和B.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意识C.人民群众的意识D.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意识14.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能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是由于(本题难度系数为0 75)()A.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B.它是社会存在的反映C.它具有相对独立性D.它具有历史继承性15.“在共同生活和共同劳动中,需要有一个为公共利益服务的机构,这就是国家。

陈先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1章~第5章 【圣才出品】

陈先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1章~第5章 【圣才出品】

第二部分课后习题第1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概念题1.哲学答: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他以各种各样的哲学体系的方式存在,涉及到自然、社会、思维领域,包含了多方面的问题。

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哲学家又往往因为研究问题的不同而强调哲学的不同方面。

因此,要弄清什么是哲学,必须把某一个时期或某一种哲学体系研究的哲学问题和哲学的本质区分开来。

哲学是用最普遍的概念、最一般的范畴和具有普遍性的规律来把握世界的,在此意义上,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或者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世界观答:世界观,又称宇宙观,是指人们对世界或宇宙的基本看法和观点。

世界观的基本问题是精神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根据对这两个问题的解答,可将它划分为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类型,即唯心主义世界观和唯物主义世界观。

3.人生观答:人生观是指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也决定着人们行为的选择的价值取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人生观主要包括对人的本质和生存方式的认识、对人生目的和价值的理解,并具体地表现为对生与死、福与祸、荣与辱等问题的看法。

4.哲学基本问题答:(1)哲学基本问题的内涵作为世界观的理论形态,哲学研究包含许多领域(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许多方面(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方法论)的问题,但其中有一个贯穿各个领域和方面,决定整个哲学体系性质,并对解决具体哲学问题具有支配作用的问题,这就是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精神和自然界、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第二方面是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

(2)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的关系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任何一种哲学在解决哲学基本问题时,这两个方面都是相互影响的。

①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正确解答,有赖于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科学解答。

②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正确解答,离不开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科学解答。

马克思主义哲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 第5章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圣才出品】

马克思主义哲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 第5章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圣才出品】

第5章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一、概念题1.规律答: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规律是事物及其发展过程中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具有客观性。

(1)规律是事物及其发展过程中的本质的联系。

事物之间存在着普遍联系,但并不是所有的联系都是本质的联系,都构成规律。

规律和本质是同等程度的概念。

在规律中,表现出来的始终是本质的关系或本质之间的关系。

(2)规律是事物及其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的联系。

规律和必然是同等程度的概念,代表着事物发展过程中必定如此、确定不移的趋势。

(3)规律是事物及其发展过程中的稳定的联系。

只要具备一定的条件,规律就会反复起作用,普遍地实现出来。

规律的必然性正是在规律的重复性、普遍性中得以体现的。

2.对立统一规律答:(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的根本动力.联系的根本内容是不同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不同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发展的根本动力就是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发展的结果意味着一事物变为另一事物。

(2)对立统一规律构成了辩证法的核心。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联系与发展的本质,贯穿并体现在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范畴之中。

作为辩证法的核心,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理解、把握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3)矛盾分析法是认识的根本方法。

辩证法是人的认识活动所固有的。

辩证法的理论体系就是要以概念的矛盾运动去反映、表达“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运动。

矛盾分析法构成了人们认识活动中的根本方法,提供了理解现存事物及其运动的钥匙。

3.矛盾答: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关系。

一切矛盾都是由对立着的两个方面构成的,矛盾关系就是发生在对立面之间的关系,没有对立的两个方面便不能构成矛盾。

构成矛盾的对立面又是相互规定中的存在,二者相互依存,一方存在以另一方存在为前提,反之亦然。

4.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答: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关系,或者说是对立面的同一。

同一性与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第五章答案

第五章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库——第五章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在下面各题的4个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并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1.迄今为止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大体可分为( A )A.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B.垄断资本主义和非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C.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两个阶段D.国内垄断和国际垄断两个阶段2.垄断产生的物质条件和基础是( C )A.社会分工的发展B.自然分工的发展C.社会化生产力的发展D.商品经济的发展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金融资本概念是指( C )A.垄断的工业资本B.垄断的银行资本C.垄断的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生长构成的资本形式D.私人垄断资本和国家垄断资本结合的资本形式4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 A )A通过实行“参与制”实现的B.通过“个人联合”实现的C.通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实现的D.通过自由竞争实现的6.垄断资本主义可进一步分为( B )A.私人垄断和一般垄断两个阶段B.私人垄断和国家垄断两个阶段C.国内垄断和国际垄断两个阶段D.国家垄断和国际垄断两个阶段7.为了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垄断组织在采购原材料时多采取( B )A.垄断高价B.垄断低价C.自由价格D.市场价格8.垄断价格的出现( D )A.违背了价值规律B.否定了价值规律C.使价值规律的作用范围受到了严重限制D.使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发生了变化9.垄断利润的产生说明( D )A.垄断可以创造新价值B.垄断能转移更多旧价值C.价值规律不再起决定价值的作用D.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二、多项选择题(在下面各题的4个选项中,请选出2-4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并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多选和少选都不得分)1.垄断价格( A )( B )()()A.是垄断组织规定的旨在保证最大限度利润的市场价格B.并未否定价值规律.C.由垄断组织随主观愿望制定D.不能由垄断组织随心所欲制定2.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并未否定价值规律,因为( A )( C )( D )()A.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不能完全离开商品的价值B.按垄断价格进行买卖仍然是等价交换C.全社会商品价格总额仍然等于商品的价值总额D.垄断价格改变的只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3.垄断和竞争的关系是( A )( B )( C )( D )A.垄断是在竞争的基础上产生的B.垄断没有也不可能消除竞争C.垄断使竞争更加剧烈和复杂D.垄断与竞争并存4.经济全球化的内容大体可以分为( A )( B )( C )( D )A.生产的全球化B.贸易的全球化C.销售的全球化D.资本的全球化5.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调控手段主要包括( A )( B )( C )( D )A.经济手段B.法律手段C.必要的行政手段D.计划手段三、名词解释(请简要解释下列概念)1、垄断答:所谓垄断,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

马克思主义社会哲学-第五章 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的解放

马克思主义社会哲学-第五章 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的解放

一个被工作中的义务和责任之 网束缚的人是否要比一个自愿 不工作的人更少自由?
一,必然和自由 1,自由: 人对必然的认识和服从。――旧唯物主义 主体是绝对自由的。――唯心主义 “人在他的一生中没有一刻是自由的。”――法 国18世纪唯物主义者霍尔巴赫 “自由没有本质。它不隶属于任何逻辑必然性。 ”――存在主义者萨特 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改造。――马克思主义者
第五章 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的解放
• 第一节 人的本质和价值 • 第二节 人的自由 • 第三节 人的全面发展和共产主义
第一节 人的本质和价值 “ 认识自我乃是哲学探究的最高目标――这看来 是众所公认的。”--卡西尔:《人论》,上海译文
出版社,1985,第3页。
“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认识自我。”(蒙田) --转引自《人论》,第3页。
讨论
“共产主义是乌托邦式的虚构吗?”
本章小结
人性;人的本质;人的价值;自由的定义;自由和 必然的关系;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共产主义的概念 和特征。
本章作业
1,有人说:“人的本性是自私的”,根据人性的 有关理论,谈谈这种说法的理论错误。 2,你认为,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3,卢梭说:“人生而自由,但却无往而不在枷锁 之中。”谈谈你对卢梭的这句话的理解。 4,“ 人的全面发展”中的“全面”,包括那些方 面? 5,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请联系共产主义理论,谈谈你对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的理解。
人是什么?
一,人性和的本质
1,人性 (1)历史上对人性的抽象理解: 人性善和人性恶。――中国古代的伦理意义上的理 解。性三品。
(2)人性理论的社会政治效果 人性的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预设。 经济人预设: 原罪(性恶)——法治与宪政 性善——德治

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五章第三节 社会的物质基础和本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五章第三节 社会的物质基础和本质

四、社会历史是自然历史过程
四、社会历史是自然历史过程
是不依人的意志为 转移的物质过程。
四人、类社社会会同历史是是自一个然充历满史矛盾过程
自然界一样
的辩证发展过程。
它的变化发展有着 自身的客观规律。
一、地理环境、人口因素 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人口因素的作用
一定数量的人口 是社会物质生产 的必要前提。 人口状况能够加 速或延缓社会的 发展。
一、地理环境、人口因素 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人口因素作用的性质
人口因素只是社会存 在发展的自然前提 。 人口因素不能决定社 会性质及其变化 。 人口的生产和再生产 受社会规律的制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五章第三节 社会 的物质基础和本质
第三节 社会的物质基础和本质
社会存在地理环境、人口因 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在社会发 展中的决定作用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社会历史是自然历史过程
一、地理环境、人口因素 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一、地理环境、人口因素 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物 质 资 料 在人的社与关会自然系发展生内中产容的力 作物用质 产关系
形式
生产方式
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产生和存在的基 础,是一切其他社会活动的首要前提。 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结构和面貌。 生产方式的变化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
三、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三、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实践是构成社会特殊运动形式的基础。 实践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发源地。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第五章 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第五章 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
14
社会自我更新机制示意图:
思想文化关系
人和人的社会关系 政治权利关系
上层建筑 社 会
物质利益关系
形 经济基础 态
(或生产关系) 生


人和自然的特殊关系
式 生产力
15
第二节 社会的经济结构
一、生产力的构成及特点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三、社会经济结构和阶级
16
一、生产力的构成及特点
1、社会经济结构是指与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 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马克思说:“人 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 的、不依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 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 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 构。”
24
三、社会经济结构和阶级
1、广义的经济结构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的统一,即生产方式。狭义的经济结构 是指生产关系的总和。生产关系是人和 人在生产活动过程中所结成的物质利益 关系。这种物质利益关系包括物质利益 合作关系和物质利益分割关系。
25
所谓物质利益合作关系一方面是指,在 具体的个别劳动过程中,人和人之间进行的 劳动能力的交换或合作,这种合作关系才能 把一个具体的劳动产品生产出来;另一方面 是指,在整体的社会劳动过程中,不同劳动 产品所有者之间进行的劳动产品的交换或合 作,只有这种合作才能使整个社会的经济活 动正常运行。
9
2、实践活动是人和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 础。物质生产活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人类 社会的一切其它活动都是建立在物质生产活动 之上的;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以物质生产活动 为基础的。
3、实践活动是社会关系或社会结构形成的根 源。物质生产活动使人和自然之间建立起了一 种特殊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社会交往活动, 人和人之间建立起了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思 想关系;这些关系就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五章(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五章(试题及答案)

第五章一、单项选择题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阶段,这意味着( ) A.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担当调控国家宏观经济的重要职能B.国家垄断资本掌控经济生活C. 所有重要的经济部门实行国有化D.国家垄断重于私人垄断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 )A.国内市场竞争的结果B.国际竞争激烈化的结果C. 垄断统治加强的结果D.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3.当代资本主义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 )A.国际卡特尔 B.混合联合企业C.跨国公司 D.国际康采恩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私人垄断统治的发展表现在( )A 托拉斯和康采恩的出现 B.金融寡头的统治C.国际垄断同盟的兴起 D形成跨行业跨部门的混合联合企业5.金融资本是由( )A.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B.银行资本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C.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D.垄断银行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6.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境治地位的资本是( )A.工业资本 B.农业资本C.银行资本 D.金融资本7.在垄断资本主义的各个基本经济特征中景根本的特征是( )A.国家垄断同盟的形成 B.资本输出具有重要的意义C. 垄断在经济生括中占统治地位 D 瓜分世界领土,形成殖民体系8.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最根本的标志在于( )A.垄断代替自由竞争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B.资本输出代替商品输出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C.银行资本代替工业资本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D.国家垄断代替私人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础是( )A.国有垄断资本 B.资产阶级国家C.私人垄断资本 D.资本输出10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A.改变了经济的资本主义性质 B.符合垄断资本家的整体利益C.代表了个别资本家的利益 D 消灭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基础11.金融寡头实现经济上统治的“参与制”是指金融寡头( )A.直接参与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B.直接参与银行的经营和管理C. 通过购买一定数量的股票层层控制许多大企业和大银行的经济统治方式D.通过购买所属公司全部股票直接掌握许多大企业和大银行的经济统治方式1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 )A.消除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垄断资本主义B.资产阶级国家同垄断资本相互分离的垄断资本主义C.资产阶级国家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D. 带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垄断资本主义1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是( )A.发展缓慢不稳定B.发展迅速且持续稳定C.发展迅速但不稳定D.时而削弱,时而发展14.国家垄断资本土义的宏观管理和调节体现的是( )A. 全体劳动人民的经济利益 D.个别金融寡头的经济利益C. 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 D.国有企业的经济利益1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中,最主要、最重要的形式是( )A.国家市场垄断经济 B.国家调节经济C.公私合营经济 D 国家自然垄断经济16.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计划化”( )A.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B. 使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得到一定的缓解C. 导致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和平过渡D.可以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局限性在于( )A.使垄断资本主义存在着时而迅速发展时而停滞的趋势B.使垄断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C.使垄断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滞胀状态D. 它只能暂时使某些矛盾缓和,但却使这些矛盾进一步加深和复杂化18 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借助于( ) A.”代理制” B.”个人联合”C.“企业联合” D.”参与制”19.各国垄断组织从经济上瓜分世界产生了(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B. 国际垄断同盟C. 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D.殖民地和宗主国20.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现实基础是( )A.新科技革命 B.生产国际化C.国际贸易的高度发展 D.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21.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决定了它的发展必然是( )A.有利于所有国家 B.有利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C.有利于发展中国家 D.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22.下列不属于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选项是( )A.市场经济成为全球经济体制 B.区域经济集团日益发展C.跨国公司的主导作用增强 D.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23.经济全球化带给发达国家的好处很多,但不包括( )A.从世界各地获取大量的利润 B.降低其生产成本..C.扩大了贸易逆差 D.加强对国际金融市场的控制24.经济全球化带给发展中国家的消极影响有许多,但不包括( )A.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失B.在国际贸易关系中剩余价值大量流失C.金融风险加大D.经济发展机会大大减少25.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 )A.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B.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C.计划经济取代商品经济D.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26.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是( )A.寄生的资本主义 B.腐朽的资本主义C.不断发展的资本主义 D.过渡的资本主义2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物质条件是指( )A.全面的社会化 B.全面的商品化C.全面的市场化 D.市场的计划化28.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过度性要( )A. 否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切改良B.对资本主义采取全面肯定的态度C.借鉴资本主义社会中反映人类文明进步的改良D.借鉴并发展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29.资本社会化的最高形式是( )A.垄断资本主义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C.生产社会化 D.经营管理社会化3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的干预( )A.从根本上解决了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矛盾B.改变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性质C.使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形成了利益一致D.没有改变劳动者受剥削的地位[单项选择题答案]1. A 2 D 3. C 4. D 5. C 6. D 7. C 8 A9 C 10.D 11 C 12. C 13. B 14 C 15. B 16. B17. D 18 D 19. B 20. C 21. B 22. D 23. C 24.D 25. D 26. D 27. A 28. C 29. B 30. D二、多项选择题1.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A.是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客观要求B 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C.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D.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2.垄断资本要求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原因是( )A.社会化人生产要求国民经济协调发展,需要国家参与经济调节B.国内垄断资本需要国家支持以加强竞争的能力C.社会化大生产需要巨额投资,要求国家直接经营或资助D.生产过剩问题日趋严重,需要借助国家力量以扩大国内外市场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具体原因是( )A.市场问题日益严重,要求利用国家力量来扩大B.社会化大生产所需巨额投资需要国家资助C.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经济协调发展,需要国家直接干预D.对于不能直接获利的基础理论研究只能由国家来承担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有( )A.国有企业B.国私合营企业C.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国际范围内的结合D.国家调节经济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作用( )A.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 解决了垄断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深化与尖锐C.从根本上解决了失业问题D.消除了经济危机频繁的出现6.垄断与竞争并存的原因是( )A 垄断不能消除商品经济的竞争基础D.科技进步和创新不断激发新的竞争C.中小企业仍然大量存在D垄断组织不能囊括一切商品生产7.垄断统治下竞争的特点( )A.竞争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高额垄断利润B.竞争的手段有政治上的力量C.竞争更为激烈、破坏性更大D.竞争的范围除经济领域外还包括政治、军事、文化领域8.垄断价格是( )A.垄断资本家取得垄断利润的主要手段B.垄断资本家凭借垄断地位规定的商品价格C.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D.成本价格加垄断利润9.垄断利润是( )A.凭借垄断地位获得的利润B.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C.通过资本自由转移而形成的一种利润D.垄断资本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1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获得了新内容和实现形式,主要有( )A.混合联合公司成为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B.跨国公司成为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主要组织形式C.私有垄断资本普遍采用股份公司的企业组织形式D.由国家出面组建的国际垄断组织的出现11.垄断形成的原因( )A.生产高度集中的必然产物B.资本高度集中必然引起垄断C.少数大企业为避免两败俱伤D.规模经济效益促使少数大资本走向垄断12.垄断竞争的特点( )A.垄断竞争与非垄断竞争并存B.价格竞争与非价格竞争并存C.国内竞争与国际竞争并存D.垄断企业与非垄断企业的控制与反控制的竞争13.垄断价格( )A.完全是人为定价 B.受替代品竞争的制约C.受市场需求量的制约 D.违背了价值规律14.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并不否定价值规律,因为( )A.垄断价格的形成只是使价值规律改变了表现形式B 从整个社会看,商品的价格总额和价值总额是一致的C.垄断高价是把其他商品生产者的一部分利润转移到垄断高价的商品上D.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不能完全离开商品的价值15.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范围被社会主义代替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两种社会制度的国家( ) A. 可能相互交往 B.可以和平共处,但也存在斗争C.不存在和平共处的可能性 D.可以平等互利地发生经济联系16.垄断利润的主要来源( )A.垄断企业内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B非垄断企业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c.小生产者创造的一部分价值D.落后国家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部分价值、国内劳动人民必要劳动创造的一部分价值17.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物质条件,主要表现在( )A.生产全面社会化 B.生产管理日益社会化C.工会组织日益社会化 D.资本日益社会化18.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其明显表现有( )A.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增长,投资格局多元化B.跨国公司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C. 国际贸易成为各国经济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D.国际金融交易总额大大超过国际贸易总量19.资本输出的必要性在于( )A.为大量过剩资本寻找高额利润的投资场所B.为商品输出开路C.为控制国外原料产地和其他重要资源D.有利于争夺霸权地位2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垄断发展的新现象有( )A.垄断资本跨部门发展B.大型企业间的联合与兼并加剧C.私人垄断加速向国家垄断转变D.跨国公司成为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2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 )A.以跨国公司为主体B.以国家资本输出为主C.生产资本输出为主要形式D.发达国家互相输出为主要流向22.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重大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包括( )A.建立社会保障制度B.实行部分国有化C.实行职工持股 D.推行企业民主,实现劳资合作23.以下说法中正确地说明了社会福利制度的是( )A.社会福利制度是一种国民收入再分配B.社会福利制度的推行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自我调整的表现C.社会福利制度是以一种渐进的方式实行社会主义D.社会福利计划力图纠正市场初次分配中的不公平,具有一定的社会进步意义24.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之下的国际经济协调机制包括(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世界银行C.七十七国集团 D.世界贸易组织2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跨国公司迅速发展是由于( )A. 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B.国内外市场竞争的需要C.资本输出的需要 D.争夺国际垄断地位的需要26.经济殖民地对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重要作用是( )A.可靠而有利的商品销售市场和投资场所B.重要的廉价原料产地C.高新技术产品的重要供应地D.高新技术人才的培养地27.资本主义无法根除的主要矛盾是( )A.垄断资本与中小资本的矛盾B.社会化生产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D.生产和消费的矛盾28.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进步性主要表现在( )A.促使科学技术转变为生产力B.追求剩余价值的动力和竞争的压力推动了生产力发展C.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促进和完善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D.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促进和完善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29.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表现在( )A.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B.资本积累推动资本主义最终否定资本主义自身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条件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30.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个( )A.长期的历史过程 B.隐蔽的历史过程C.曲折的历史过程 D.复杂的历史过程[多项选择题答案]1. ABC 2. ABCD 3, ABCD 4. ABD 5 AD 6 ABCD 7 ABCD 8. ABD 9. ABD 10. ABD 11. ABCD 12 ABCD 13. BC 14. ABCD 15.ABD 16. ABCD 17. ABD 18, ABCD 19. ABCD 20 ABCD21. ACD 22 ABCD 23. ABD 24. ABD 25. ABCD 26 AB 27. BCD 28. ABCD 29. ABCD 30. ACD三、辨析题1.垄断资本主义占统治地位的是金融资本。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五章练习题(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五章练习题(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五章练习题(一)
一、单项选择
1、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的含义是()。
A.社会发展史和自然界的发展史是完全相同的
B.社会的发展进程不受人们主观意志的影响
C.社会发展是一个不包含偶然性的必然过程
D.人类社会的发展像自然界一样有其客观规律
2、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标志是()。
C.进入生产过程中从事劳动的劳动者
D.经过加工的原料
E.自然界的一切物体
3、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因为()()()()()。
A.人民群众的一切活动都椎动社会历史前进
B.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C.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D.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规律的创造者
E.人氏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B.在生产力落后的国家才会发生并取得胜利
C.在人民群众觉悟高的国家才会发生并取得胜利
D.在具备了革命的客观形势和主观条件的国家才会发生
5、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从辩证法范畴上说属于()。
A.必然性决定偶然性
B.本质决定现象
C.现实性决定可能性
D.内容决定形式
6、人类一切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
A.生产关系
B.血缘关系
C.思忽关系
D.法律关系
7、严格科学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是指()。
A.思想、文化、技术领域的重大变革
B.革命阶级反对反动统治阶级的国家政权的斗争
C.统治阶级内部政权的更替
D.反动阶级对革命政权的篡夺
8、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
A.阶级斗争
B.科学技术
C.社会基本矛盾
D.人民群众
9、劳动对象是指()。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5章在线测试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5章在线测试答案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认识的最终目的是(c )。
A、发现真理 B、认识世界
C、改造世界 D、创立新理论
2、真理就是( d)。
A、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B、大多数人同意的观点
C、对人类生存有用的理论 D、对客观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3、客观真理是(d )。
A、自然性
B、社会性
C、意识性
D、消极性
E、实践性
5、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 ac)。
A、反映具有摹写性
B、反映是消极被动的
C、反映具有创造性
D、反映是主观随意的
E、反映是外力强加于人的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主体、客体与主观、客观是等同的。×
正确 错误
2、在人们认识过程中,同一对象可以用多种理论观点解释,因此,真理是多元的。 ×
正确 错误
3、错误思想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
正确 错误
4、“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是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过程。 ×
正确 错误
5、真理是有用的,因此有用就是真理。 ×
正确 错误
A、所有的唯物主义都承认 B、所有的唯心主义都承认
C、只有旧唯物主义承认 D、只有辩证唯物主义承认
4、坚持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辩证统一的观点是( c)。
A、真理问题上的唯物论 B、真理问题上的一元论
C、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D、真理问题上的二元论
5、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其不确定性是因为( c)。
B、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C、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D、可知与被可知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社会历史观及其基本问题一、单项选择题1.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观点是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 B.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发展方向C.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 D.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答案D2.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1.“如果资本主义的死亡是由科学保证了的,为什么还要费那么大的气力去为它安排葬呢?”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A.抹煞社会规律实现的特点B.否认革命在社会质变中的作用C.否认历史观上的决定论原贝!D.否定科学推动历史前进的革命力量E.否认历史主体的能动作用答案ABE2.社会发展往往面临多种可选择的道路,其中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是A.多数人选择的道路 B.势力强大的人选择的道路 C.先进阶级选择道路D.能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道路 E.能够实现社会公平的道路答案CD3.社会的物质性表现为A.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B.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C.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着社会历史的一般过程D.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精神生活过程E.社会是独立于人之外客观过程答案ABCD4、下列事物中,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范畴的有A.人们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B.人们实践活动所利用的自然资源C.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D.人们实践活动所创造的生产力E.规范人们实践活动的法律制度答案ABD5. 从社会发展的主体选择性的角度看,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其原因在于A. 社会主义符合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B. 在历史进程中没有多种道路可供人们选择C. 中国人民在国际交往中受到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启示D. 中国共产党对历史必然性及本国国情的正确把握E. 人们可以自由选择社会制度并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答案ACD三、辨析题1.“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答案要点:历史是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思想因素在历史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人类历史包含思想史,研究思想史对于深入认识人类历史及其发展有重要意义。

唯物史观认为,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资料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实践活动的历史,在阶级社会中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把一切历史归结为思想史的观点,本质上是唯心史观。

2.社会历史是有规律的,所以历史事件是可以重复出现的。

答案要点:社会历史规律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各要素之间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具有客观性、普遍性、重复性的特点。

规律的重复性是指同类历史事件中共同的本质的东西一再发挥作用。

历史事件是历史主客体多种复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它总是个别的、具体的、不可重复的。

历史发展规律的重复性正是通过一个个不可重复的历史事件体现出来的,但不能由此得出历史事件可以重复出现的结论。

3.人们不能自由选择某一社会形态答案要点:一定的社会形态是同一定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由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成的统一体。

人类历史是人自觉创造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当生产关系不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时,人们必将在客观可能性的基础上,变革陈旧的社会形态,建立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的社会形态。

)但是,人们不能自由选择某一生产力,从而人们也不能自由选择某一社会形态。

四、材料题结合所学知识或原理,分析有关材料回答问题。

1. 下列是有关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关系问题的材料:材料1不同气候的不同需要产生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生活方式产生了不同种类的法律。

热带民族的怯懦常常使这些民族成为奴隶,而寒冷气候的民族的勇敢使他们能够维护自己的自由。

这是自然的原因所产生的后果。

居住在山地的人坚决主张要平民政治,平原上的人则要求由一些上层人物领导的政体,近海的人则希望一种由二者混合的政体。

摘自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材料2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

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当地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树都砍完了,但是他们梦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荒芜不毛之地。

摘自恩格斯《自然辩语法》材料3我国耕地、水和矿产等重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都比较低。

今后随着人中增加和经济发展,对资源总量的需求更多,环境保护的难度更大。

必须切实保护资源和环境,不仅要安排好当前的发展,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走浪费资源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

要根据我国国情,选择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

坚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克服各种浪费现象。

综合利用资源,加强污染治理。

摘自江泽民《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请回答:(1) 对材料1中的观点加以评析。

(2) 比较材料1和2,指出恩格斯不同于孟德斯鸠之处,并说明为什么“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

(3) 根据材料2和3,阐明我国为什么必须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答案要点:①孟德斯鸠用地理位置和气候状况等物质因素去解释民族的差别和社会制度的差别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这种观点不是从社会内部而是从社会外部的自然条件去说明的,是非科学的地理环境决定论。

②恩格斯辩证地看待自然环境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在肯定人类改造自然的胜利的同时,着重强调要尊重自然规律,保持人和自然环境的协调。

恩格斯认为,构成自然环境的各种自然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盲目地征服自然,破坏生态系统,必将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

③人类社会同自然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必须协调发展。

我国人口众多并不断增加,自然资源相对短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

因此,只有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才能处理好我国经济、社会的当前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关系。

(4分) 2. 以下是关于我国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材料:材料1中国可利用的水资源仅占世界的7%,全国年人均淡水量240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而且长江以南的水资源占全国的80%,长江以北占20%,其人均占有量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20。

1999年全国年污水排放总量为606亿立方米,其80%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库。

缺水的北方农业,采用传统的漫灌方法,浪费十分严重。

1998年中国长江等流域发生特大洪灾,表面上是水多了,实质上是森林过度采伐,生态环境严重恶化,蓄水保水作用减弱所致。

摘自《光明日报》2001年5月21日材料2当人类改造自然能力显著提高,有能力迅速将自然环境和物质转化为经济效益之后,就往往偏爱于眼前利益,忽略了所取得效益的由来和根本,演变为国家、地区、部l门、集团对资源的竞相占有,甚至导致总体失控,进而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滥垦滥伐导致水土流失;围垦河湖滩地导致洪水泛滥;不注意珍惜和合理配置、节约、保护水资源导致干旱缺水;超采地下水导致地面下沉等,都是明显的例证。

摘自水利部部长汪恕诚在全国水利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材料320世纪90年代以来,水资源危机日益突出,把海水转化为淡水的海水淡化工程日益获得广泛应用。

反渗透技术已相当成熟,并有约20年的经验积累,已成为海水制取饮用水最廉价的方法。

目前世界淡化水日产量已达到2700万立方米,并以10%"30%的年增长率攀升。

实施此项工程的不仅有中东国家,还有美国、俄罗斯、日本、意大利等许多发达国家的部分地区。

其中美国有一家反渗透淡化厂规模就达到日产38万吨。

大型海水淡化吨成本一般在1美元左右或以下,在许多国家其价格与自来水价格相差无几或接近持平。

相比之下,我国海水淡化事业进展缓慢,在整个40年的发展过程中每跨一步都要经历10年之久。

1958年起步,1965年开始研究反渗透技术,1986年建设日产3000吨的海水淡化装置,1997年建成舟山日产5000吨海水反渗透淡化装置,与国际水平相差甚远。

造成我国海水淡化进展缓慢的根本原因是思想不够解放,担@$海水淡化技术不可靠,成本过高等等。

摘自《中国化工报》2001年3月10日材料4甘肃省张掖自古并不缺水,历史上黑河充沛的水量,曾经浇筑了河西走廊的辉煌,而张掖就位于河西走廊的腹地,人称"金张掖"。

但是随着人口和耕地的增长,近几十年来,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了。

为了缓解水事矛盾,1叨多万张掖农民在调整农业结构的时候,把水的压力变为动力,以节水为出发点,选择节水而高效的种植业品种,不仅提高了农民收入,实现节水与增收双赢,而且转变了农业生产方式,使农业发展水平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并最终走向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摘自《人民日报》2001年5月22日请回答:①结合材料1、2,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关系原理,分析我国水资源问题的产生原因。

②根据材料3,分析人们在解决水资源的过程中所体现的唯物辩证法矛盾的转化原理③结合材料4,分析人类在应对水资源挑战的实践活动中主观目的和客观规律之间的关系。

答案要点:(1)人类社会与自然界是相互依存的。

因此,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应当协调发展,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我国所面临的水资源问题,直接原因是人们没有正确协调好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在利用自然资源时没有同时关爱自然界;而深层原因则是人们没有正确处理好人与人的利益关系,导致各个利益群体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

(2)解决水资源问题,就是促成矛盾的转化,便之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在材料3中,就是努力将不能直接利用的海水转化为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

而矛盾的转化需要一定的条件,人们必须充分发挥能动作用,积极创造实现转化的条件,既要创造技术条件,又要创造社会条件,如降低成本、改变观念等等。

(3)人类实践活动是有目的的,目的的实现受到客观条件及其规律的制约。

面对水资源严重短缺的挑战,人类必须从实际出发,遵循和利用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转变实践活动方式,以最少的水资源耗费达到最佳的社会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