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现代职业教育的路径

合集下载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的下职业院校液压与气动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探索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的下职业院校液压与气动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探索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的下职业院校液压与气动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探索摘要::“中国制造2025”为液压元器件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该文从紧缺的液压与气动行业高技能人才着手,提出液压与气动人才培养方案,加强与企业合作办学,以使培养的高技能人才能很快适应企业的需要。

《中国制造2025》提出,要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大力发展工业强基中的核心基础零件——液压气动件。

液压元器件(特别是高端液压件)作为机器组成的核心部分,决定着智能制造的进程。

在国家的利好政策下,很多液压企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同时,相关文件也鼓励大专院校与企业联合培养制造业紧缺的技术技能人才、科研人员和复合型人才。

高职教育为了与“中国制造2025”实现对接,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中明确提出,职业教育必须坚持办学专业特色鲜明、社会服务能力强、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契合度高的办学方向。

一、增强校企合作,与企业共同制订液压与气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为了寻求发展,往往掌握着本行业的最新技术和设备。

比如江苏恒立液压,同时在日本、德国和美国建立有研发中心,主要产品涉及液压气动元件、液压系统、精密铸件等领域,拥有先进的设备和管理理念,是中国液压行业的领头羊,而学校的书本知识一般是多年沉淀下来的经验和技术总结,与企业的新技术相比差距很大,培养出来的学生容易与社会脱节。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制订液压与气动人才培养方案时,可以邀请企业人员共同探讨液压气动应用技术专业建设问题,让企业人员参与液压气动应用技术专业人才规格标准确定、课程计划和教学计划设计,以及评估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的确定,参与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等。

这样学校培养的高技能人才才能很快适应企业的需要,真正实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教学宗旨,与企业达成共赢,更好地服务于地区经济的发展。

二、重新调整专业课程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一)调整专业课程智能制造的关键在于技术和人。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 (2023—2025 年)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 (2023—2025 年)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按照《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有关要求,坚持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不断延伸教育链、服务产业链、支撑供应链、打造人才链、提升价值链,加快形成产教良性互动、校企优势互补的产教深度融合发展格局,持续优化人力资源供给结构,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强大人力资源支撑,制定本方案。

一、行动目标统筹推动教育和产业协调发展,创新搭建产教融合平台载体,接续推进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完善落实组合式激励赋能政策体系,将产教融合进一步引向深入。

到2025年,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达到50个左右,试点城市的突破和引领带动作用充分发挥,在全国建设培育1万家以上产教融合型企业,产教融合型企业制度和组合式激励政策体系健全完善,各类资金渠道对职业教育投入稳步提升,产业需求更好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逐步形成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

二、重点任务(一)推动形成产教融合头雁效应。

1.培育遴选产教融合试点城市。

梳理总结首批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经验做法,启动遴选第二批30个左右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推动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出台扎实有效的改革举措,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鼓励各地培育遴选一批省级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立产教融合试点城市体系。

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优先考虑从省级产教融合试点城市中产生。

2.在重点行业深度推进产教融合。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储能、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养老、托育、家政等生活服务业等行业,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培养服务支撑产业重大需求的技能技术人才。

在试点城市及其所在省域内打造一批区域特色鲜明的产教融合型行业,打造一批高水平产教融合行业协会和促进会,推动行业组织更好融入产教融合改革。

3.培育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

加强产教融合型企业孵化培育力度,完善产教融合型企业认定标准。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形势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形势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形势职业教育亦称职业技术教育,具有自身的优势和特点,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需要也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职业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焊接工高凤林的手、钳工顾秋亮的手、捞纸工周东红的手……今年“五一”小长假,一部讲述8位顶级技工用巧手和匠心筑梦的《大国工匠》让无数国人感动。

没有名牌大学为他们背书,他们有的只是传承和钻研、专注和坚守。

他们超越了世俗对于成功的评判,却在追求自身职业技能完美和极致的不经意间,受到了众人的瞩目,成为国之瑰宝。

从《大国重器》的震撼,到《大国工匠》的感动,人们清晰地感觉到,一股“不唯学历凭能力”的清新之风,正在吹散几千年来“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浓雾重霾,“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逐步成为新的时代风尚。

各地正在如火如荼开展的职业教育活动周,再次为这股时代风尚增添了一个注脚。

大国尚技,这样的榜样感召,这样的氛围营造,在中国制造成为国家战略的今天,有着别样的意义。

因为在向“中国制造2025”挺进的征程中,技术技能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将成为制造强国目标实现与否的关键。

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前所未有的重视出境旅游的国人多有这种体验,千里迢迢背回的奢侈品或日用品,在其不显眼处,通常印着一个“Made in China”的标签。

数字回应着人们的这种感受。

在这个被称为“世界工厂”的国度,超过200种工业品的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第一,大到高铁、轮船,小到纽扣、签字笔,全世界人民都在享受着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

不过,强大的中国制造也有自己的尴尬。

我们的航天员可以坐着中国制造的飞船上天,但我们的百姓却常为国产马桶的漏水而抱怨。

原因固然很多,其中重要一条是,我们可以为保证一艘宇宙飞船的焊接质量而找到高凤林这样的顶级焊接工,但我们却无法保证每一个工厂雇用的都是受过职业训练的技能工人。

因为我国技能劳动者仅占就业人员的19%,高技能人才的数量还不足5%。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的教育体系重构研究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的教育体系重构研究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的教育体系重构研究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全面实施,中国的教育体系也面临着重大的变革和重构。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提出的新一轮产业升级和转型的重要战略,在这一战略的指引下,中国的教育体系需要为培养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做好充分的准备。

本文将针对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的教育体系重构进行具体的研究和探讨。

一、当前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1. 教育内容与产业需求脱节当前中国教育体系中存在着教育内容与产业需求脱节的问题。

传统的教育体系注重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理论的灌输,而对于实践能力和实际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相对不足。

在中国制造2025的背景下,各个产业对于高技能、高素质的技术人才需求大幅增加,而目前的教育内容并未能充分满足这一需求。

2. 教育体系结构不合理教育体系结构不合理也是当前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之一。

传统的教育体系主要侧重于学术型教育,对于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的关注度不高。

而在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需要有更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来支撑制造业的升级和转型,教育体系结构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完善。

3. 教育教学手段滞后当前教育教学手段相对滞后,无法很好地适应中国制造2025战略带来的变革。

传统的教学手段主要依靠纸质教材和教师讲解,对于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支持不足。

二、教育体系重构的路径分析为了适应中国制造2025的需求,教育体系需要优化教育内容,加大对实践能力和实际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除了注重学术知识的传授,还需要通过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加强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技术创新意识和能力。

为了满足中国制造2025的需求,教育体系需要进行结构性的调整。

对于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需要得到提高,学校应该优化资源配置,加大对职业院校和技术学院的支持力度,扩大职业教育的规模和影响力。

教育体系也需要加强对产业界的对接,积极开展合作,引导和支持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的 职业教育课程体系重构研究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的 职业教育课程体系重构研究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重构研究作者:刘骞沈言锦黎修良来源:《成人教育》2020年第05期【摘要】目前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与“中国制造2025”人才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职业教育课程体系重构势在必行。

职业教育必须加快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衔接融通,实现课程体系与“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的有机融合;同时,针对不同类型的生源特点,分别定制课程体系,实现人才个性化培養;此外,将课程体系建设从专业平台转移到专业群平台,建立跨专业选课与学分互认机制,实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最后,依托大数据技术追踪产业链前沿信息和发展趋势,构建课程体系动态调整机制。

【关键词】中国制造2025;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课证融通;1+X【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794(2020)05-0074-05【收稿日期】2019-10-22【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课题编号为2019B18;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协会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编号为XJKX18A136【作者简介】刘骞(1986—),男,河北定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与“1+X”证书制度;沈言锦(1980—),男,江苏徐州人,博士研究生,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与机械工程;黎修良(1965—),男,湖南株洲人,硕士,教授,副校长,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与高校管理。

目前,世界各国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的步伐逐步加快,全新的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迅速形成。

与此同时,中国面临着人口红利消失和劳动力价格上涨的困境,中国制造必须快速从劳动力密集型生产方式向技术密集型生产方式转变才可以在新的工业革命中占据优势地位。

在此背景下,2015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中国制造2025”的宏大规划,旨在加快信息技术与工业生产的结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1]从世界各国现代工业发展历程来看,技术技能人才在推动工业产业创新,实现生产方式变革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制造2025》下人才需求及对策探析—以机械行业职业教育为例

《中国制造2025》下人才需求及对策探析—以机械行业职业教育为例

利用低成本优势,加 速承接美国产业“就 地外包”
2014:“制造业 创新3.0战略”, 促进制造业与信 息技术融合
2015:发挥信息 技术作用,转型 为利用大数据的 下一代制造业
2014:推动制造业和信息化融 合两个角度大规模带动经济社 会的发展,打造“印度制造”; 实现“数字印度”
利用劳动力低成本优 势,加速发展低端的 纺织品,服装,家具 和电子产品
资源密集型产业比重大,技术密集型产业和为用户 提供服务的服务型制造业比重低;产业集聚和集群 发展水平不高;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和 “专精特”企业少
短板6:信息化水平较低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水平滞后。2012年我国网 络就绪度指数(NRI指数)为4.03,低于美、日、德、 韩等国,由51位下滑至2013年的58位,80%的高端 芯片依赖进口
纲领。可概括为: “一、二、三、四、五、五、九、十”。
一、趋势:制造强国战略的影响与驱动
(一)《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理念
制造强国的主要特征: 雄厚的产业规模 优化的产业结构 良好的质量效益 持续的发展能力
指导方针: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 结构优化,人才为本。
一、趋势:制造强国战略的影响与驱动
《中国制造2025》下人才需求及对策探析
—以机械行业职业教育为例
话题
一、趋势: 制造强国战略的影响与驱动
二、协同: 机械工业人才需求与挑战
三、优化: 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对策探析
一 趋势:制造强国战略战略的影响与驱动
乘势求新:不可回避的目标与定 位问题
一、趋势:制造强国战略的影响与驱动
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 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 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对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探索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对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探索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对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探索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12.009 我国的职业教育正处在关键变革时期,在工业4.0、互联网+背景下,职业教育需要顺应社会的发展,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不断摸索着前进。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中职业生涯规划又对学生未来事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应探索出顺应社会发展的且符合学生身心成长特点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概念职业生涯规划就是指通过具体实践,根据个人志向、兴趣爱好、自身能力、所追求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等内部因素,结合时代发展、就业形势、职业环境、组织建设等外部条件进行统筹判断并取舍,从而逐步明确个人的职业发展方向与途径,通过持续采取有效行动实现目标的动态过程。

二、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一)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缺失我国传统的民族思想和社会就业压力驱使着学生升学,学校也迫于生存一直追求升学率,提高升学率付出的代价就是牺牲素质类课程,据我调查的几所中职学校,学生没有音乐课、美术课、心理健康课,更没有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把这些课程的时间挪给“主科”,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大纲中有明确的课时安排,但是落实到我们地方学校时?s变成了多余的课程。

到学生要面临就业时,再对学生进行突击训练,很容易造成学生对自己没信心,对自己的专业没信心。

(二)缺乏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学校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的重视度不够,就不免在课程的配置上有缺失,现在各中等职业学校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是没有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大部分都是由各班的班主任或者是各系的主任来兼任,讲授这门课的教师大多没有取得职业指导师的证书,也没专业的、系统的职业指导知识,如何为学生提供指导,如何与时俱进地更新自己的职业指导观念,这些问题都不利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

(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方法与内容不足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的职业指导工作主要是围绕毕业生展开的,对学生气质内涵的分析、就业观和价值取向的引导、自我兴趣及性格特长的探索、自我能力及自信心的培养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等方面是欠缺的。

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三重路径

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三重路径

I S S N1002-4956 C N11-2034/T实验技术与管理Experimental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第38卷第4期2021年4月Vol.38 No.4 Apr. 2021D O I:10.16791/j.c n k i.s j g.2021.04.052职业技术教育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三重路径杨华\楼嘉军2(1.重庆工商职业学院管理学院,重庆401520;2.华东师范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旅游系,上海200241)摘要: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生产要素跨国界流通和技术迁徙,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发展职业教育是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根基,直接影响到国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战略布局。

文章分析西方国家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特点,探讨我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有效实践路径,提升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科学把握"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关系,积极适应并制定职业教育国际化规则与标准,培养出适应国际劳动力市场竞争的技术技能人才,是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和国际话语权的重要基础关键词:职业教育;经济全球化;产业结构;国际劳动力;技术技能中图分类号:G71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956(2021)04-0259-05Three paths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development of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Y A N G H u a1,L O U Jiajun2(1.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M a n a g e m e n t, C h o n g q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a n d B u s i n e s s Institute, C h o n g q i n g 401520, C h i n a;2.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T o u r i s m, S c h o o l o f B u s i n e s s 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 E a s t C h i n a N o r m a l University, S h a n g h a i 200241, C h i n a)A b s t r a c t:T h e c r o s s-b o r d e r ci r c u l a t i o n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m i g r a t i o n o f p r o d u c t i o n fact o r s b r o u g h t b y e c o n o m i cg l o b a l i z a t i o n h a v e p r o m o t e d t h e i n t e rnational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v o c a t i o n a l e d u c a t i o n.V o c a t i o n a l e d u c a t i o n is t h ef o u n d a t i o n o f s u p p o r t i ng t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real e c o n o m y, w hi c h directly affects t h e 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 a n d u p g r a d i n go f n a t i o n a l industrial s t r ucture a n d strategic layout. T h i s p a p e r a n a l y z e s t h e c h a racteristics o f th e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i z a t i o n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v o c a t i o n a l e d u c a t i o n in w e s t e r n c o u n t r i e s, d i s c u s s e s t h e eff e c t i v e p r a c t i c e p a t ho f t h e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i z a t i o n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v o c a t i o n a l e d u c a t i o n u n d e r t h e b a c k g r o u n d o f C h i n a's n e w n o r m a le c o n o m y,i m p r o v e s t h e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i z a t i o n level of s u c h e d u c a t i o n,scientificallyg r a s p s th e r e l a t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B r i n g i n g in”a n d“G o i n g o u t”,a c t i v e l y a d a p t s to a n d f o r m u l a t e s t h e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i z a t i o n rules a n d s t a n d a r d s o fv o c a t i o n a l e d u c a t i o n,a n d train skilled t e c h n i c a l p e r s o n n e l to a d a p t to t h e c o m p e t i t i o n in t h e inter n a t i o n a l l a b o rm a r k e t, w h i c h is a n i m p o r t a n t f o u n d a t i o n to e n h a n c e t h e n a t i o n a l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c o m p e t i t i v e n e s s a n d i n t e rnationald i s c o u r se p o w e r.K e y w o r d s:v o c a t i o n a l e d u c a t i o n; e c o n o m i c g l o b a l i z a t i o n;industrial structure; inter n a t i o n a l l a b o r force; t e c h n i c a lskills职业教育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人才、资本 等要素跨国界流通的必然结果,主要表现在国家之间 职业教育领域的互动交流、职业技术技能人才的国际竞争、职业院校办学模式的优化以及服务国家对外战 略总体布局等方面。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中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中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中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摘要:2015年5月,国务院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策略。

《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建设“制造强国”战略目标,提出了顺应“互联网+”潮流,以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推动“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发展,建设“升级版”的中国制造业,为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今年,国家教育部公布了9个新增专业,人工智能技术服务是其中的一项,为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服务。

由于人工智能专业开办时间较短,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

文章从人工智能技术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出发,分析了我国人工智能技术服务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就如何加强我国人工智能技术服务专业的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中职学校;人工智能;专业建设世界各国对人工智能的发展都十分重视。

美国政府提出要“重返制造业”,并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上下功夫。

欧盟提出了“新的工业革命”,以推动智能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的发展。

日韩也把智能机器人机器人列入未来的战略性技术,并制订了具体的发展规划。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国是否能够把握住智能机器人发展的契机,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和升级,将会影响到我国在全球制造领域的地位。

机器人行业属于“三高”行业,需要高科技、高人才、高投入,而我国目前很多公司仍处在“三低”的状态。

当前,我国人工智能产业面临着人才大量短缺的问题,急需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端人才。

数据表明,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每年增长20%-30%,而人才供给不足10%。

在此背景下,不少职业学校都开设了人工智能专业,紧密结合本学科的特点以及人工智能技术与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现状,密切联系学校的定位和人才培养的特点,进行了人工智能应用技术人才的培养。

一、人工智能的意义(一)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人工智能是21世纪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代表,它使人类的生产力得到巨大的提升,进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目前有关人工智能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它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上:首先,人工智能的一项重要意义是减少工人的体力劳动、简化繁杂的工作、提升自动化水平;第二,因为人工智能对劳动者的替代性作用,所以它可以弥补现有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使一部分劳动者能够获得更多的自由,有更多的时间去提高自身素质,并通过职业培训和其他教育活动来提高自己的技能,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第三,人工智能改变的不仅仅是人们的行为习惯,还有人们的思考模式,这种思考模式将会导致技术的革新与发展,技术的发展能够渗透到各行各业,进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职业教育现代化起点及其实现路径

职业教育现代化起点及其实现路径

职业教育现代化起点及其实现路径职业教育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一种重要类型,其实现程度直接关乎整个教育现代化实现的进程。

从政策层面看,《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也明确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是国家对职业教育实现现代化的政策规定。

从学术研究层面上,关于职业教育现代化的研究始终处于白热化程度,涉及到职业教育现代化的维度、职业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框架,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评价指标等内容,这些研究对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顺利实现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基础。

但不难看出,现有研究主要强调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过程和结果的影响因素,较少从职业教育现代化起点进行探讨。

现代化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又包含其自身的起点。

因此,职业教育现代化起点是什么,实现职業教育现代化起点的影响因素是什么,以及如何构建职业教育现代化起点的实现路径,成为一个重要的学术议题。

一、职业教育现代化起点解读职业教育现代化是适应政治、经济、技术、文化、社会发展1/ 13要求,使传统职业教育日益转化为当代世界先进水平、体现本国(区域)特色的职业教育。

作为与区域经济联系最为密切的一种教育类型,地区的产业结构现状是职业教育现代化的环境条件,也是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起点,直接影响着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实现程度。

(一)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历史起点职业教育现代化历史起点直接表征为一国的工业化发展历程。

18世纪英国的工业革命被视为开启了世界现代化的序幕,也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化的里程碑。

工业化的发展历程可谓是机器与人的劳动形式较量的过程。

英国工业革命前,手工业工人是整个国家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体现在教育上最直接表现为“师徒制”模式,这种“一带一”或“一带多”的教育模式直接传授生产过程所需的技术经验、手段、方式和内容,并无过多涉及专业性的生产知识,手工业者日常的工作过程便是学习过程。

职业教育课题申报: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高职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研究与实践

职业教育课题申报: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高职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研究与实践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高职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研究与实践学科分类:职业教育课题类别:重点课题关键词:中国制造2025;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1.1 问题的提出我国制造业正在从用人向用机器方向的智能化改变。

工作环境恶劣,低技术含量的岗位正在逐步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机器人等智能制造新技术。

随着《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的逐步推进与实施,智能制造已成为我国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和发展重点。

专业群建设试图变革传统的专业建设模式和课程体系,突破当前资金短缺、资源过于分散、产学合作不够密切、就业质量不高等发展瓶颈。

智能制造涉及面广,现有的任何一个专业都不完全具备培养智能制造专门人才。

为了汇集多个制造类相关专业的资源,在较短时间内建立起智能制造人才培养体系,有必要开展高职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研究与实践,明晰其建设的路径和模式。

1.2 课题界定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

专业群主要是指职业院校围绕某一技术领域、服务领域和产业链,依据自身独特的办学优势与服务面向,以学校优势或特色专业为核心,按行业基础、技术基础、工程基础相同或相近原则,充分融合相关专业而形成的专业集合。

由于专业群是按照行业基础、技术基础相近原则构建的,在基础课程、实验实训设施、实验实训项目、教师队伍、社会关系等方面,专业群的各专业许多教学资源存在共享。

专业群通过共享教育资源建设,可避免相近专业教育资源的重复建设,从而节约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益。

1.3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1)专业群概念辨析。

闵[1]认为专业群由共同资源基础、技术基础和社会关联基础的相近专业组成。

它对应与行业中的职业群。

应[2]认为若干个相近相关专业或专业方向共同组成的专业集合是专业群。

“面向2035”职业教育现代化:社会背景路线遵循目标及策略

“面向2035”职业教育现代化:社会背景路线遵循目标及策略

“面向2035”职业教育现代化:社会背景路线遵循目标及策略1. 引言1.1 背景介绍职业教育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职业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2035年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节点,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将成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政府提出了“面向2035”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旨在构建符合时代要求、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职业教育体系。

面向2035年的职业教育现代化,必须立足于社会背景的发展需求和对人才的需求变化。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职业教育需要不断更新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式,培养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2035年的职业教育现代化也需要明确路线遵循,明确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实现职业教育的全面转型和提升。

2035年的职业教育现代化目标是建立起符合国际标准、适应经济发展需求的职业教育体系,为人才培养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更丰富的资源。

2035年的职业教育现代化策略包括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等方面。

未来,随着2035年的职业教育现代化目标的逐步实现,职业教育将更好地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2. 正文2.1 现代化职业教育的定义和重要性现代化职业教育是指根据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采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技术手段和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具备相关职业技能、知识和素养的教育体系。

它不仅注重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现代化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社会对各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发展现代化职业教育迫在眉睫。

通过现代化职业教育的实施,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增强国家竞争力和社会稳定性。

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的时代路向

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的时代路向

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的时代路向目录一、内容概要 (2)1. 背景介绍 (3)2. 研究意义 (4)二、教育强国战略与职业教育改革 (5)1. 教育强国的战略地位 (7)2. 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性 (8)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的现状分析 (9)1. 改革取得的进展 (10)2. 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11)四、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职业教育体系改革的指导思想与目标 (12)1. 指导思想 (13)2. 主要目标 (14)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的具体措施 (14)1. 课程体系改革 (16)a. 课程内容优化 (17)b. 课程结构重组 (18)2. 教学方法创新 (19)a. 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20)b. 探索项目化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 (22)3. 实践教学强化 (23)a. 完善实训基地建设 (24)b. 加强与企业、行业的合作 (25)4. 考核评价机制改革 (26)a. 建立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27)b. 强化实践能力的考核 (29)六、改革策略与实施路径 (30)1. 政策支持与引导 (32)2. 技术创新与应用 (33)3.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34)4. 国际交流与合作 (35)七、改革效果评估与持续改进 (36)1. 制定评估指标体系 (38)2. 实施定期评估 (38)3. 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反馈与调整 (39)八、结论与展望 (40)1. 总结改革成果与经验 (41)2. 展望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42)一、内容概要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也迎来了新的历史方位。

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在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方面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在此背景下,本文旨在探讨在“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的时代路向。

文章开篇即指出,当前职业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国家对于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相关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另一方面,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知也在逐渐转变,从传统的“层次教育”观念转变为更加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

“中国制造2025”新背景下中职物流专业智慧物流方向建设探讨

“中国制造2025”新背景下中职物流专业智慧物流方向建设探讨

“中国制造2025”新背景下中职物流专业智慧物流方向建设探讨作者:张莉萍来源:《现代职业教育》2021年第18期[摘要] 在国家“中国制造2025”戰略背景下,教育部向全国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对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改革提出了新目标、新要求,分析新背景下中职专业建设的新思路,以柳州二职校物流专业为例,探讨专业建设的发展目标及建设举措。

[关键词] 中职物流;智慧物流;专业建设[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18-0038-02截止到2019年末,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招生600.37万人、在校生1562万人,各占高中阶段教育的42.1%、40.2%,五年来首次出现增长。

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在逐渐改善。

目前中国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能从事产业链末端基础操作岗位工作及少部分优化作业。

而“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提出,预示着我国即将在2045年从加工生产工厂迈入制造强国,同时还向国家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务,在市场主导下通过信息化工业化融合、质量为先优化结构,实现新型信息技术引领制造业多领域的转型升级。

“中国制造2025”推动经济结构变革和产业转型升级持续加快,中国将进入创新发展的新时代,这些都对推动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提出更多新要求。

2018年末《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二十条”)公布,方案结合中国新时代背景下的新变化新要求,针对当下广泛存在的核心问题,提出了一系列举措全面推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变革发展。

在此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的物流专业改革发展不仅要结合国家政策、区域经济发展、地区特点,更要立足服务地方经济特点、着眼脱贫攻坚、助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一、聚焦问题导向,精准发展2018年末,国家审议通过“职教二十条”,明确职业教育现代化在教育现代化推进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提出我国的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必须对接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新趋势和市场主体新需求,完善健全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通过鼓励引导社会多层面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深化职业学校办学体制改革和育人机制改革,有的放矢地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资源上的有力保障[1]。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辽宁职业教育模式改革策略的研究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辽宁职业教育模式改革策略的研究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辽宁职业教育模式改革策略的研究郭明华(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辽宁沈阳110122)【摘要】“中国制造2025”为中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辽宁老工业基地的转型升级提供了重大的战略机遇。

经济要发展离不开职业教育的有力支撑,职业教育必须在人才培养的规模、规格、质量等方面给出快速的反应。

培养高技能人才,构建“制造业+”融合式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发挥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能力,将会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中国制造2025;职业教育;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一、引言“中国制造2025”为加快辽宁老工业基地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同时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

高职院校以培养“大国工匠”为已任来满足社会对于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需求。

高职学生“工匠精神”专注于职业精神(敬业)和职业技能(精业),而学生主要任务则围绕单一的“产品质量”这一传统命题来展开。

在信息化时代,这种传统的培养模式显得不合时宜。

如何培养一支能把“中国制造2025”落到实处的技能型人才就显得十分迫切。

二、我国职业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现状长期以来,国家始终坚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加快推进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为根本任务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预计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相对党和国家的要求以及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我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工作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规模和结构仍不适应;二是行业企业参与不充分;三是人才培养通道不畅通;四是办学基础能力仍很薄弱。

三、对高技能人才提出新的要求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是“中国制造2025”的最显著特征。

从生产方式的变化来看,新的生产方式呈现出智能化特征,打破了原有的工厂集中制造生产模式。

整个产品的制造过程不再是单个企业的行为,而是变为分散式、若干企业协同的生产模式。

中国职业教育与智能制造新时代的发展趋势

中国职业教育与智能制造新时代的发展趋势

中国职业教育与智能制造新时代的发展趋势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智能制造已成为现代工业发展的主流。

而在智能制造的背景下,职业教育也面临着新时代的发展趋势。

在中国,职业教育和智能制造的结合,将是未来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这也是大势所趋。

本文将从职业教育、智能制造和职业教育与智能制造的结合等方面,探讨中国职业教育与智能制造新时代的发展趋势。

一、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职业教育是培养适应生产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劳动者的中等和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致力于培养技能人才,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水平,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不仅可以为国家提供更多更好的技能人才,还可以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工作质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而当前,随着智能制造的广泛应用,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更加显现。

二、智能制造的发展趋势智能制造是指在利用先进的物联网、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等技术的帮助下,实现制造过程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现代工业生产模式。

智能制造的发展将催生出许多新兴产业和职业,例如机器人技术、云制造、智能制造工程师等。

此外,智能制造还将带动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提升,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

三、职业教育与智能制造的结合职业教育与智能制造的结合,可以为人才培养提供更丰富、更贴近市场需求的教育内容和培训服务。

通过职业教育的方式,可以培养出更多更好的智能制造人才,为智能制造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

同时,职业教育也可以为现有技术人员提供针对性的培训和继续教育,使得他们能够适应智能制造的转型升级和发展需求。

目前,中国职业教育与智能制造已经展开了广泛深入的合作。

中国政府不断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和支持力度,推出了“职业教育现代化行动计划”,旨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

在智能制造方面,中国也已经成为全球的智能制造强国之一,推出了“中国制造2025”等重大战略,推进智能制造的发展和应用。

四、职业教育与智能制造新时代的发展趋势在中国职业教育与智能制造结合的新时代,产业和职业将会发生巨大变化。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的教育体系重构研究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的教育体系重构研究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的教育体系重构研究随着中国制造业的不断发展和升级,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采用先进的机器和技术设备,这引发了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目的是通过技术变革、制度创新、协同发展等方面的努力来实现“中国制造”的转型和升级。

在这一背景下,教育也面临着重大的重构和改革。

一、教育体系要与制造业相结合随着制造业的转型和升级,对于技术人才、工程师和新型技术研发人员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因此,教育体系必须与制造业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要关注制造业的发展需求,为企业提供优秀的人才。

二、前沿技术的应用与教学相结合在制造业的转型和升级过程中,前沿的科技设备和技术手段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因此,在教育体系的重构中,应该注重前沿技术的应用,将技术与教学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技术,如人工智能、物联网等。

三、重视协同发展和企业合作在制造业转型和升级的过程中,协同发展和企业合作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因此,在教育领域中也要注重协同发展和企业合作,提供实践机会和实习机会,为学生提供更加实际的学习经验,更好地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四、开放式创新体系在中国制造2025的背景下,创新已经成为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因此,在教育体系中也要注重开放式创新体系的建立,通过优秀的课程设计、拓展性的教学方式和丰富的实践机会,激励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帮助他们在未来的职业领域有更好的表现。

综上所述,在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教育体系的重构已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它既要关注制造业的发展,注重实用性和前沿性,同时也要为学生提供更加开放、创新、协同发展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发展需求。

在此基础上,可以为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注入更多的人才和新思维,推动中国制造业的升级和转型。

中国制造2025

中国制造2025

14
二、德国工业4.0
德国为了应对越来越激烈的全球竞争,稳固
其制造业领先地位,正在开始实施一个称为 “工业4.0”(Industrie 4.0)的宏伟计划, 旨在支持工业领域新一代革命性技术的研发与
创新,被看作是提振德国制造业的有力催化剂。
15
“工业 4.0”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 第四次产业变革,“工业4.0”战略将建 立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产 品与服务的生产模式,改变创造新价值 的过程,重组产业链分工。
中国制造2025与职业教育
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 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 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 ——“中国制造2025”
2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 国民经济的支柱,是人民幸福安康的
物质基础。
3
实施《中国制造2025》
实施工业强基工程 实施智能制造工程
推动制造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
点领域突破
发展 加强质量和 品牌建设 深入推进 制造业结 构调整

发展水平
加快提升产品质量 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技术和方法


完善质量监管体系
夯实质量发展基础 推动制造业品牌建设



持续推进企业技术改造 稳步化解产能过剩矛盾 促进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 优化制造业发展布局
推动发展服务型制造 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强化服务功能区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质量为先
质量是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是支撑经济转型升级
的基石。把质量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生命线,坚持走以
质取胜的发展道路。 推动“中国制造”由低成本竞争优势向质量效益 竞争优势转变
9
绿色发展
绿色发展是破解资源、能源、环境瓶颈制约的关键所在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高职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构建——以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高职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构建——以
字化编程及程序调试、 机械产品设计、检测及数字化生产过程
销售业务咨询及售后服务等
(设计、制造、管理经营服务)应用能力
工业机器人操作编程、智能设备维护 识读工程图和电气控制图、Plc编程及工 保养、排故检修、智能设备编程调试、 业机器人的排故检修、操作编程、维护保
装备设计或改造升级,设备管理
先进制造产业链通常包含设计、生产、管理、
服务等过程,从原料采购、订单处理、批发经营与 零售等环节实现产品运行周期&工业机器人产业 作为智能制造的代表,其相关领域按照产业链可 以分为上游本体及零部件制造、中游智能制造产 品集成、下游智能制造产品应用等环节,通过对 先进制造产业链中各环节企业的调研,了解并掌 握了先进制造业应用型工作岗位的设置以及相 关专业技能要求%
究与实践——以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为例”(C-c/2016/03/20) 作者简介:浦毅(1981-),男,硕士,高校讲师,工程师,研究方向:机电系统设计与控制%高职教育管理&
2019 !第 4 # - !-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E- mail: nbtpxb@ 163 .com
府先后出台发布《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盐城 行动计划的通知》《盐城市智能制造三年行动计 划》等智能制造建设规划、推进措施等文件,这些 导向性政策将带动盐城市智能制造人才的爆发 性增长&因此,高职院校应抓住机遇,加快智能 化、数字化和网络化人才培养步伐,以满足区域 行业的社会需求。
三、课程体系的构建 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为实现特定的人才培养 目标,将各种目标要素的课程排列组合,并通过 多种形式进行组织实施,主要由课程目标、课程
结构、课程开发、课程评价等方面组成叫在深入 调研相关企业、同类高职院校及学生就业单位的 基础上,明确了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学生 就业岗位群及其职业发展路径,明确岗位职业能 力,并结合学生目标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确定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规格(知识、能力、 素质),从而构建专业课程体系问。如图3所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现代职业教育的路径
作为技术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形式,职业教育是与技术经济联系最紧密的一种教育类型,所以,各国在工业化道路上相当重视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如在全球144个经济体中,瑞士经济竞争力连续6年蝉联世界首位,世界品牌占有量居世界首位,然则其职业教育竞争力也是世界第一;又如德国把职业教育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石”“经济腾飞的翅膀”,甚至称为“民族存亡的基础”,所推行的“双元制”成为世界职业教育的典范,培养了大批高端技术技能人才。

当前,欧盟制定了“欧洲2020战略”,推动欧盟职业教育的合作;美国提出“重返制造业巅峰”;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颁布了“国家技能战略”。

我们认为,“中国制造2025”
背景下,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路径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
纵向贯通
打破职业院校学生发展的“天花板”
?
我国的职业教育包括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

职业学校教育分为初、中、高三个层次,其中中等职业学校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基础,主要培养中低端的技能型人才。

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对人才的层次需求更趋高端,专业技术型人才、智能型人才等高级技术人才的需求量逐渐加大,而这类人才主要由高等职业教育来培养。

要实现人才培养规格的提高,就需要将职业教育的办学层次从“中低端”
向“高端”延伸。

现代职业教育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就要做强做专中职教育,将中职学校办成中级工、高级工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做优做特高职教育,将高职办成技师、高级技师培养基地;积极支持普通本科高校转型为应用技术类型高校,将应用技术类型高校办成应用技术类型人才培养基地,将其建设成为以举办本科职业教育为重点,直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融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于一体的新型大学;建立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从而纵向贯通,建立起从中职到高职、到应用本科、到专业硕士、博士的培养通道,打破制约职业院校学生成长的“天花板”,使学生成长成才的路径更加畅通。

()
?
横向融通
构建职业教育利益相关者的“旋转门”
?
现代职业教育具有跨界属性,是跨界教育,跨界就需要适切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实现互利共赢;现代职业教育具有实践本性,是实践教育,实践性需要在招生考试中要重视实践,在课程教学中要强化实践,在评价考核中要突出实践,改变“在黑板上种田”“在课本上开机器”“在陆地上教游泳”状况,改善、优化职业教育的实践生态环境。

无论是校际合作还是校企合作都需要横向融通,开启互通的方便门。

其一,校际合作,推进学研融合。

建立职业院校与职业院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整合共享和优势互补;深化职业院校和高等院校之间的合作,加强科研和教学之间的联系,推进专业优化和教学改革;开启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互联互通之门,通过课程与学分互认、学分累积转换等方式,实现相互转学。

其二,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往往呈现出初级形态、中级形态、高级形态,初级形态基本表现为校企共办订单班、共建实训基地、互聘教师;中级形态基本表现为校企建立“双主体”办学机构,共编教学标准,共同培训教师,共享教育资源;高级形态基本表现为共建研发中心或技术中心,建立“校企共同体”,成为行业发展的技术源或创新源。

加强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就是要破解校企合作中的产权问题、利益分配问题、资产租赁问题等,通过职教集团化办学、职教园区建设等方式,推进校企合作从初级、中级形态向高级形态转向。

(甘肃技校)
?
外部联通
构建职业教育与培训的“一条龙”
?
现代职业教育要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就需要建立“学习—就业创业—再回炉”的培训通道,将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有机结合,实现职业教育与培训一体化。

其一,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制度,加强制度供给,推进现代职业教育制度与技工培训制度的有机衔接,统筹现代职业教育与技工教育的关系,加快推进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与学历证书考试的“二合一”及双证融通,将职业教育内容无缝衔接职业资格标准,将职业标准融入课程标准、课程内容的设计和实施中;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强化工学结合,加强实习实训环节,培养符合产业标准的人才;职业教育对接终身学习,根据产业发展和技能型人才成长需要,拓宽继续学习渠道,为人才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其二,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惠民生需要劳动力充分就业、劳动力技能大幅提高。

无论是解决总量上的就业难题还是结构上的就业
矛盾,无论是解决季节性的“技工荒”还是常年性的技工短缺,都需要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加强农村实用型技能人才培训、在岗职工技能提升培训、学生就业技能培训、学生创业技能培训,增强就业、从业人员的岗位适应能力与岗位胜任能力。

()
?
对接产业
打造专业结构“升级版”
?
从传统制造业对单一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到新型制造业对高级复合型人才的
需求,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也应从单一的技能培训向智能型、高级技术技能型转变。

现代制造业对人才的需求已经不是简单的具有“一技之长”的工人,而是要有严谨的职业精神和精湛的技艺以满足对产品零部件质量的需求,多方面知识以满足对整个生产线的认识,绿色意识以满足对绿色生产与发展的要求,精通信息网络以满足对智能设备熟练操作的需要等。

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应随之转型升级,实现专业适应力、竞争力与地方经济综合竞争力相匹配,专业设置与行业、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相匹配,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需求相匹配,实现依据岗位需求定制教学,依据产业发展设置专业,依据市场需求调整结构。

其一,突出专业的应用性。

西门子电器、奔驰汽车等世界品牌,之所以能以加工精密、质量过硬、性能优异等优势取胜,是因为有数以万计的技能卓越、训练有素的技术个人支撑。

是故,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要适应实体经济的发展需求,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宗旨,以质量与特色为导向,突出应用性。

其二,挖掘优势,错位发展,以优势专业、特色专业对接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做好加减法,少开或者不开“杂
货铺”“大超市”,多开“专卖店”“精品店”,例如降低培养矿工、磨工等劳动强度高、危险性大且效能低的专业比例,提高机械维修与养护类、服务类的专业比例,规划设置相关智能专业、自动化专业等。

其三,开设绿色专业,渗透绿色理念。

当前,职业院校绿色专业开设太少,缺乏绿色专业教学标准,缺乏绿色技能标准与评价指标,教师缺乏绿色素养,学生缺乏绿色意识与素养。

基于此,职业教育需要在未来规划中适切行业绿色技能要求,设置绿色技能专业,开发绿色专业教学标准与绩效评估标准,加强教师队伍绿色培训,提升教师绿色能力;还需要充实和挖掘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绿色思维能力。

()
?
哈佛大学教授大卫·麦克利兰的胜任素质模型理论曾指出,岗位胜任能力是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动力、特性以及态度与价值观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综合表现,能力因素呈现出冰山状特征,其中显性的知识与技能占20%,隐性的情感素质占80%。

基于此,现代职业教育要渗透“工匠精神”,不仅教会学生通透的知识与娴熟的技能,还要引导学生具有能够进行全面自我认识的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发展眼光、职业意识等;社会教育不仅要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气,还要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构建现代教育体系,架构人才成长立交桥。

唯此,中国的制造业才能从“合格制造”到“优质制造”再到“精品制造”,产业才能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再到“中国创造”,经济转型“升级版”才能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人才驱动、教育驱动。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