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考数学考纲

合集下载

数学初三考纲整理

数学初三考纲整理

第一部分 数与式 专题一 实数考点01 实数的有关概念 第1步 试真题 第2步 抓重点一、利用数轴理解与实数相关的概念 二、实数的分类 三、非负数的性质 第3步 学方法 考向1 科学记数法考向2 非负数性质的应用 第4步 过模拟考点02 实数的运算及大小比较 第1步 试真题 第2步 抓重点一、实数的大小比较 二、实数的运算 第3步 学方法考向 实数的混合运算 第4步 过模拟考点分布考点分频考点内容命题趋势 1.实数的有关概念 ★★★★★1.有理数、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2.数轴、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概念和意义3.平方根、算术根及立方根的概念4.实数的大小比较5.根据要求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6.近似数、有效数字和科学计数法7.乘方的意义,实数的运算率 8.实数的混合运算,非负数的性质实数的概念和运算是历届中考的必考内容,在中考中一般为2-3题,分值为6-10分。

主要以考查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等基本概念为主,多以选择题、填空题形式出现,科学记数法,实数的运算也是历年中考的热点之一2.实数的运算及大小比较★★★★专题二整式考点分布考点分频考点内容命题趋势1.代数式★★ 1.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列代数式表示数量关系2.代数式的值,用问题提供的资料求代数式的值3.单项式、多项式、同类项的概念4.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和基本性质5.整式的加、减、乘法运算法则和运算6.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7.用提公因式法、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法代数式在中考命题中多以考查基本的概念及运算为主,难度不大,近几年,随着新课标理念的进一步落实考查“数感”和“符号感”的新型题目逐渐增多,。

整式的有关知识及整式得四则运算,仍会以填空题、选择题和解答题的形式出现,乘法公式,因式分解正逐渐渗透到综合题中进行考查,数与式的应用题将是今后中考的一个热点2.整式及其运算★★★3.因式分解★★★考点03 代数式第1步试真题第2步抓重点一、列代数式二、代数式的值第3步学方法考向1 实际问题中的代数式考向2 求代数式的值考向3 用代数式表示数字或图形的变化规律第4步过模拟考点04 整式及其运算第1步试真题第2步抓重点一、同类项与合并同类项二、幂的运算三、乘法公式的应用考向1 整式的加减考向2 幂的运算与整式的乘除考向3 整式的混合运算—化简求值第4步过模拟考点05 因式分解第1步试真题第2步抓重点一、因式分解与整式的乘法二、因式分解的方法第3步学方法考向1 因式分解的常用方法第4步过模拟专题三分式考点分布考点分频考点内容命题趋势1.分式的概念和性质★★★ 1.分式的概念2.确定分式有意义的条件3.确定分式的值为0的条件4.分式的基本性质及通分、约分5.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及化简求值分式是中考的必考内容,在中考中一般为1-2道题,分值约为2-10分,近几年考题难度有所增加,方程、不等式与分式的化简求值相结合考查是近几年命题的热点2.分式的运算★★★★考点06分式的概念和性质第1步试真题第2步抓重点一、分式的概念二、分式的基本性质第3步学方法考向1 确定分式有意义及值为0的条件考向2 分式的基本性质的应用第4步过模拟考点07 分式的运算第1步试真题第2步抓重点分式的运算考向1 分式的化简于求值考向2 分式的基本性质的应用第4步过模拟专题四二次根式考点分布考点分频考点内容命题趋势二次根式★★ 1.二次根式的定义,有意义的条件2.二次根式的性质3.最简二次根式、同类二次根式4.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5.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及混合运算的顺序二次根式的知识点是新课标的基本考查内容之一,常常以客观题形式进行考查,重点要求熟练掌握基本运算。

最新人教版初中数学讲义大纲(适用于中考复习)

最新人教版初中数学讲义大纲(适用于中考复习)

人教版初中中考数学复习提纲 1第一章 有理数 2一、正数和负数 31、 正数、负数: 大于零的数叫做正数,小于零的数叫做负数。

4应用:生产收入,海拔高低,气温的冷热,方位的指向,比赛的胜负,比例的增长等等。

5二、有理数 61、概念: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7 2、分类⎪⎪⎪⎩⎪⎪⎪⎨⎧⎩⎨⎧⎩⎨⎧负分数负整数负数零正分数正整数正数或⎪⎪⎪⎩⎪⎪⎪⎨⎧⎩⎨⎧⎪⎩⎪⎨⎧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 8注:分数和小数可以互化,所以小数可以归为分数类。

93、“0”表示的意义: 10(1)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2)0是整数(3)0不是表示没有,有时表示一种趋于正负11的状态(4)0是最小的自然数,即是最小的非负整数(5)0不能作为分母(6)0等相反数是120(7)0的绝对值是0(8)0没有倒数(9)0乘以任何数都为0(10)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13都为0. 144、数轴: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

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15向,单位长度。

16数学中规定: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它们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从小到大的顺序,即左17边的数小于右边的数。

185、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与原点距离相等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19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a ,b 互为相反数,则a+b=0) 206、绝对值: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 的绝对值,记作|a| 21 |a|=⎩⎨⎧<-≥)0()0(a a a a22 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23 三、有理数的加减法24 1、有理数的加法:25 (1)加法法则:26 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7 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28 较小的绝对值。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29 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30 (2)运算律: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 )+c=a+(b+c )31 2、有理数的减法:32 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中考总复习:数与式综合复习--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基础)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中考总复习:数与式综合复习--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基础)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中考总复习重难点突破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中考总复习:数与式综合复习—知识讲解(基础)【考纲要求】(1) 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倒数、相反数与绝对值.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2)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会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立方根.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加、减、乘、除运算法则,会用它们进行有关实数的简单四则运算;(3)了解整式、分式的概念,会进行简单的整式加、减运算;会进行简单的整式乘法运算.会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会进行简单的分式加、减、乘、除运算.【知识网络】【考点梳理】考点一、实数的有关概念、性质1.实数及其分类实数可以按照下面的方法分类:实数还可以按照下面的方法分类:要点诠释: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2.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反过来,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实数.实数和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要点诠释:实数和数轴上的点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是数学中把数和形结合起来的重要基础.3.相反数实数a和-a叫做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一般地,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分别在原点的两旁,并且离原点的距离相等.要点诠释:两个互为相反数的数的运算特征是它们的和等于零,即如果a和b互为相反数,那么a+b=0;反过来,如果a+b=0,那么a和b互为相反数.4.绝对值一个实数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这个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一个正实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实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是零,即如果a>0,那么|a|=a;如果a<0,那么|a|=-a;如果a=0,那么|a|=0.要点诠释:从绝对值的定义可以知道,一个实数的绝对值是一个非负数.5.实数大小的比较在数轴上表示两个数的点,右边的点所表示的数较大.6.有理数的运算(1)运算法则(略).(2)运算律:加法交换律 a+b=b+a;加法结合律 (a+b)+c =a+(b+c); 乘法交换律 ab =ba ;乘法结合律 (ab)c =a(bc); 分 配 律 a(b+c)=ab+ac .(3)运算顺序:在加、减、乘、除、乘方、开方这六种运算中,加、减是第一级运算,乘、除是第二级运算,乘方、开方是第三级运算.在没有括号的算式中,首先进行第三级运算,然后进行第二级运算,最后进行第一级运算,也就是先算乘方、开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 算式里如果有括号,先进行括号内的运算. 如果只有同一级运算,从左到右依次运算. 7.平方根如果x 2=a ,那么x 就叫做a 的平方根(也叫做二次方根). 要点诠释: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 8.算术平方根正数a 的正的平方根,叫做a 的算术平方根.零的算术平方根是零. 要点诠释:从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可以知道,算术平方根是非负数. 9.近似数及有效数字近似地表示某一个量准确值的数,叫做这个量准确值的近似数.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这时,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精确到的数位止,所有的数字都叫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10.科学记数法把一个数记成±a ×10n的形式(其中n 是整数,a 是大于或等于1而小于10的数),称为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这个数.考点二、二次根式、分式的相关概念及性质 1.二次根式的概念≥0) 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2.最简二次根式和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最简二次根式是指满足下列条件的二次根式: (1)被开方数不含分母;(2)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以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几个二次根式就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要点诠释:把分母中的根号化去,分式的值不变,叫做分母有理化.两个含有二次根式的代数式相乘,若它们的积不含二次根式,则这两个代数式互为有理化因式. 常用的二次根式的有理化因式:(1(2)a a +-互为有理化因式;一般地a a +-(3. 3.二次根式的主要性质(1)0(0)a a ≥≥; (2)()2(0)a a a =≥;(3)2(0)||(0)a a a a a a ≥⎧==⎨-<⎩;(4)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00)ab a b a b =⋅≥≥,;(5)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00)a aa b b b=≥>,. 4. 二次根式的运算(1)二次根式的加减二次根式相加减,先把各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把同类二次根式分别合并. (2)二次根式的乘除二次根式相乘除,把被开方数相乘除,根指数不变.要点诠释: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1.明确运算顺序,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2.在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中,原来学过的运算律、运算法则及乘法公式仍然适用;3.在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中,如能结合题目特点,灵活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选择恰当的解题途径,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代数式的有关概念(1)代数式:用运算符号(加、减、乘、除、乘方、开方)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用数值代替代数式里的字母,计算后所得的结果,叫做代数式的值.代数式的分类:(2)有理式:只含有加、减、乘、除、乘方运算(包含数字开方运算)的代数式,叫做有理式. (3)整式:没有除法运算或者虽有除法运算但除式里不含字母的有理式叫做整式. 整式包括单项式和多项式.(4)分式:除式中含有字母的有理式,叫做分式.分式的分母取值如果为零,分式没有意义. 6.整式的运算(1)整式的加减:整式的加减运算,实际上就是合并同类项.在运算时,如果遇到括号,根据去括号法则,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2)整式的乘法:①正整数幂的运算性质:m n m n a a a +=;()m n mn a a =;()m mm ab a b =;m n m n a a a -÷=(a ≠0,m >n).其中m 、n 都是正整数.②整式的乘法:单项式乘单项式,用它们的系数的积作为积的系数,对于相同字母,用它们的指数的和作为积里这个字母的指数,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单项式乘多项式,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多项式乘多项式,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③乘法公式:22()()a b a b a b +-=-; 222()2a b a ab b ±=±+.④零和负整数指数:在mnm na a a-÷=(a ≠0,m ,n 都是正整数)中,当m =n 时,规定01a =;当m <n 时,如m-n =-p(p 是正整数),规定1pp a a-=. 7.因式分解(1)因式分解的概念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做多项式的因式分解. 在因式分解时,应注意:①在指定数(有理数、实数)的范围内进行因式分解,一定要分解到不能再分解为止,题目中没有指定数的范围,一般是指在有理数范围内分解.②因式分解以后,如果有相同的因式,应写成幂的形式,并且要把各个因式化简. (2)因式分解的方法①提公因式法:ma+mb+mc =m(a+b+c).②运用公式法:22()()a b a b a b -=+-;2222()a ab b a b ±+=±;③十字相乘法:2()x a b x ab +++()()x a x b =++.(3)因式分解的步骤①多项式的各项有公因式时,应先提取公因式; ②考虑所给多项式是否能用公式法分解. 要点诠释:因式分解时应注意:①在指定数(有理数、实数)的范围内进行因式分解,一定要分解到不能再分解为止,若题目中没有指定数的范围,一般是指在有理数范围内因式分解;②因式分解后,如果有相同因式,应写成幂的形式,并且要把各个因式化简,同时每个因式的首项不含负号;③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是多项式乘法的逆变形. 8.分式(1)分式的概念 形如AB的式子叫做分式,其中A 和B 均为整式,B 中含有字母,注意B 的值不能为零. (2)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A A MB B M ⨯=⨯,A A MB B M÷=÷.(其中M 是不等于零的整式) (3)分式的运算 ①加减法:a b a b c c c ±±=,a c ad bcb d bd ±±=. ②乘法:ac acb d bd=. ③除法:a c a d adb d bc bc÷==. ④乘方:nn n a a b b⎛⎫= ⎪⎝⎭(n 为正整数).要点诠释:解分式方程的注意事项:(1)去分母化成整式方程时不要与通分运算混淆;(2)解完分式方程必须进行检验,验根的方法是将所得的根带入到最简公分母中,看它是否为0,如果为0,即为增根,不为0,就是原方程的解.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步骤: (1)审——仔细审题,找出等量关系; (2)设——合理设未知数; (3)列——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4)解——解出方程; (5)验——检验增根; (6)答——答题.【典型例题】类型一、实数的有关概念及运算1.实数2-,0.3,172,π-中,无理数的个数是( ) A .2 B .3 C .4 D .5【思路点拨】常见的无理数有以下几种形式:(1)字母型:如π是无理数,24ππ、等都是无理数,而不是分数; (2)构造型:如2.10100100010000…(每两个1之间依次多一个0)就是一个无限不循环的小数;(33256、、,…都是一些开方开不尽的数;(4)三角函数型:sin35°、tan27°、cos29°等.【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无理数的概念.无理数是指无限不循环小数,2,π-都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故共有2个无理数.【总结升华】无理数通常有以下几类:①开方开不尽的数;②含π的数;③看似循环但实际不循环的小数;④三角函数型:sin35°、tan27°、cos29°等.抓住这几类无理数特征,则可以轻松解决有关无理数的相关试题. 举一反三:【课程名称:数与式综合复习 402392 :例1—2】【变式】如图,数轴上A 、B 两点表示的数分别为-1和3,点B 关于点A 的对称点为C ,则点C 所表示的数为( ).A .32--B .-31-C .32+-D .31+【答案】A.2.计算:(1)23220.2549403⎡⎤⎛⎫-⨯-÷-⨯-⎢⎥ ⎪⎝⎭⎢⎥⎣⎦; (2)85(2)25-⨯ .【思路点拨】注意在第(1)题中,32-与3(2)-的不同运算顺序和4499÷⨯的运算顺序. 【答案与解析】(1)23220.2549403⎡⎤⎛⎫-⨯-÷-⨯-⎢⎥ ⎪⎝⎭⎢⎥⎣⎦480.2549409⎛⎫=-⨯-÷⨯- ⎪⎝⎭9249402(8140)4⎛⎫=--⨯⨯-=--- ⎪⎝⎭24143=--=-.(2)85(2)25-⨯444442525(425)25100252500000000=⨯⨯=⨯⨯=⨯=.【总结升华】在进行有理数运算时,要注意运算的顺序,要有灵活运用运算律、运算法则和相反数、倒数、0、1的运算特性的意识,寻求简捷的运算途径.举一反三: 【变式】2517( 2.4)58612⎛⎫-+-+⨯- ⎪⎝⎭;【答案】2517( 2.4)58612⎛⎫-+-+⨯- ⎪⎝⎭21.50.4 1.4 1.5 1.42.95=--+-=--=- .3. 若x-3+x-y+1=0,计算322x y+xy +4y .【思路点拨】几个非负数相加和为0,则这几个非负数必定同时为0,进而求出x 、y 的值. 【答案与解析】依题意得30,10,x x y -=⎧⎨-+=⎩解得3,4,x y =⎧⎨=⎩∴3222224x y+xy +y(x +xy+)y(x+)(x+)(3)410.44222y y y y y ====+⨯=【总结升华】2a ,(a 0)a a ≥,这三个非负数中任意几个相加得0,则每一个都得0.举一反三:【变式】已知|1|80a b ++-=,则a b -= .【答案】本题考查绝对值与算数平方根的非负性,两个非负数的和为0,所以这两数都为0.因为|1|80a b ++-=,所以a=-1,b=8. a b -=﹣9.类型二、分式的有关运算4.对于分式211x x -+,当x 取何值时,(1)分式有意义? (2)分式的值等于零?【思路点拨】当分母等于零时,分式没有意义,此外,分式都有意义;当分子等于零,并且分母不等于零时,分式的值等于零. 【答案与解析】(1)由分母x+1=0,得x =-1.∴ 当x ≠-1时,分式211x x -+有意义.(2)由分子210x -=,得1x =或1x =-. 而当x =-1时,分母x+1=0; 当x =1时,分母10x +=.∴ 当x =l 时,分式211x x -+的值等于零.【总结升华】讨论分式有无意义时,一定要对原分式进行讨论,而不能讨论化简后的分式.类型三、二次根式的运算5.(2014春•平泉县校级期中)已知a=,求﹣的值.【思路点拨】先利用因式分解原式进行化简,再进行约分和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计算,由于a==4﹣2,则a ﹣4<0,所以原式可化简为a ﹣3+,然后把a 的值代入计算即可. 【答案与解析】 解:原式=﹣=a ﹣3﹣, ∵a==4﹣2, ∴a ﹣4<0, ∴原式=a ﹣3+=a ﹣3+, =4﹣2﹣3+=2﹣.【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化简求值:一定要先化简再代入求值.二次根式运算的最后,注意结果要化到最简二次根式,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要与加减运算区分,避免互相干扰.也考查了分式的混合运算.举一反三:【变式】计算:2(1848)(212)(23)+---;【答案】2(1848)(212)(23)+---(3243)(223)(2263)=+---+646662452623=+---+=-.6.当x 为何值时,下列式子有意义? (1)32x -; (2)125xx -+. 【思路点拨】第(1)题中,根号外的负号与根号是否有意义无关;第(2)题中,因为与分式有关,因此要综合考虑x 的取值范围.【答案与解析】(1)320x -≥,即32x ≤. ∴ 当32x ≤时,32x --有意义. (2)120x -≥,且x+5≠0,∴ 当12x ≤,且x ≠-5时,125x x -+有意义.【总结升华】要使偶次根式有意义,被开方数为非负数;分式有意义分母不为0.举一反三:【课程名称:数与式综合复习 402392 :例1—2】 【变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3的平方根是3B .5的算术平方根是5C .-7的平方根是7-±D .a 的算术平方根是a【答案】B.类型四、数与式的综合运用7.(2014秋•崂山区校级期末)用同样规格的黑白两种颜色的正方形瓷砖,按下图的方式铺地面:(1)观察图形,填写下表:图形 (1) (2) (3)… 黑色瓷砖的块数 4 7… 黑白两种瓷砖的总块数 15 25… (2)依上推测,第n 个图形中黑色瓷砖的块数为 ;黑白两种瓷砖的总块数为 (都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3)白色瓷砖的块数可能比黑色瓷砖的块数多2015块吗?若能,求出是第几个图形;若不能,请说明理由.【思路点拨】找规律题至少要推算出三个式子的值,再去寻求规律,考察了认真观察、分析、归纳、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能力. 【答案与解析】解:(1)填表如下:图形 (1) (2) (3)… 黑色瓷砖的块数 4 7 10… 黑白两种瓷砖的总块数 15 25 35 …(2)第n 个图形中黑色瓷砖的块数为3n+1;黑白两种瓷砖的总块数为10n+5; (3)能,理由如下:10n+5﹣(3n+1)﹣(3n+1)=2015,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解得:n=503答:第503个图形.【总结升华】本题考查数形结合、整理信息,将图形转化为数据,猜想规律、探求结论.抓住其中的黑色瓷砖数目的变化规律,结合图形,观察其变化规律.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所示的是一块长、宽、高分别为7cm ,5cm 和3cm 的长方体木块,一只蚂蚁要从长方体木块的一个顶点A 处,沿着长方体的表面爬到和顶点A 相对的顶点B 处吃食物,那么它要爬行的最短路径的长是多少?22(57)3153++=(cm).【答案】路径①的长为路径②的长为22(37)5125++=22(35)7113++=(cm). 113。

完整版)初中数学中考考试大纲

完整版)初中数学中考考试大纲

完整版)初中数学中考考试大纲初中数学中考考试大纲一、知识与技能1、数与代数考试内容:本部分主要考察有理数、实数、二次根式、代数式、整式、因式分解、分式、方程与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函数及其表示等知识点。

要求目标:学生需要掌握有理数的概念、大小比较、加减乘除乘方运算、数的开方等基本知识;理解实数、无理数的概念,以及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概念;掌握代数式、整式的概念和基本运算法则,以及因式分解、分式、方程与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等知识;理解函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能够求解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等问题。

2、几何考试内容:本部分主要考察平面图形的性质、三角形的性质、圆的性质、相似与全等等知识点。

要求目标:学生需要掌握平面图形的基本性质,如线段、角、多边形等;掌握三角形的性质,如三角形内角和、中线定理、角平分线定理等;掌握圆的性质,如圆心角、弧长、切线等;理解相似和全等的概念,能够判断两个图形是否相似或全等。

3、数据与统计考试内容:本部分主要考察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方法,以及统计分析方法等知识点。

要求目标:学生需要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方法,如频数、频率、累计频率等;掌握统计分析方法,如均值、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等;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和统计。

4、应用题考试内容:本部分主要考察数学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力。

要求目标:学生需要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例如,能够解决关于比例、利润、利率、速度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反比例函数的意义是指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反比例关系,即其中一个变量的值增加,另一个变量的值就会相应地减少。

例如,当一个物品的价格上涨时,人们购买该物品的数量会下降。

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通常写作y=k/x,其中k是常数。

这个表达式中,y和x分别代表两个变量的值,k是比例系数。

当x增加时,y会相应地减少,反之亦然。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一个开口朝下的双曲线。

反比例函数也可以写成y=k/x^n的形式,其中n是正整数。

(完整word版)人教版初中数学讲义大纲(适用于中考复习)

(完整word版)人教版初中数学讲义大纲(适用于中考复习)

人教版初中中考数学复习提纲第一章有理数一、 正数和负数 1、正数、负数: 大于零的数叫做正数,小于零的数叫做负数。

应用:生产收入,海拔高低,气温的冷热,方位的指向,比赛的胜负,比例的增长等等。

二、 有理数 1、概念: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正整数 正数/ 正分数 分类」零 合粉负整数 负数/ 负分数 •正整数 整数(零 或] 负整数 正分数 分数』 负分数注:分数和小数可以互化,所以小数可以归为分数类。

3、“ 0”表示的意义: (1)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2)0是整数(3)0不是表示没有,有时表示一种趋于正负的状态( 4)0 是最小的自然数,即是最小的非负整数( 5)0不能作为分母(6)0等相反数是0 (7)0的绝对值是0 (8) 0没有倒数(9)0乘以任何数都为0 ( 10)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都为0. 4、数轴: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

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数学中规定: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它们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从小到大的顺序,即左边的数小于右边 的数。

5、 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与原点距离相等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 0( a , b 互为相反数,则 a+b=0) 6、 绝对值: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 a 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 a 的绝对值,记作|a| 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三、有理数的加减法 1、有理数的加法: (1)加法法则: 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 0. 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2 )运算律:加法交换律: a+b=b+a ;加法结合律:(a+b )+c=a+ ( b+c ) 2、有理数的减法: 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人教版中考数学考纲【范本模板】

人教版中考数学考纲【范本模板】

杭州初中毕业升学文化考试实施细则数学依据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参考《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结合本市数学教学实际,制订2016年杭州市初中毕业升学文化考试数学学科的相关说明.一、考试笵围和要求【考试范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七至九年级的基本内容。

内容涉及“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综合与实践(课题学习)”四个领域.【考试要求】考试着重考查七至九年级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方法,以及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等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对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的考查.同时结合具体情境考查对学生情感与态度方面的培养效果。

学生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确立的数学课程目标诸方面的进一步发展状况也是数学学习能力考试的重要内容。

数学学习能力考试对考试内容掌握程度的要求分为四个方面,依次用a、b、c、d表示。

其含义如下:a—-辨认。

能从具体事例中,知道或能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或意义);能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出这一对象;能感受经历过的有关数学活动,并从中辨认数学对象。

b--描述.能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能明确地阐述此对象与有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能感受和体会有关数学活动,并能描述数学对象的有关特征.c——运用。

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运用到新的情境中;能体会具有新情境的数学活动,并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发现数学对象的一些简单特征或与其他对象的区别和联系.d——综合。

能综合运用知识,灵活、合理地选择与运用有关的方法完成特定的数学任务;能在数学思维活动的基础上,发现、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或探索、发现数学对象的某些特征和活动中隐含的数学规律,提出猜想并加以验证等.二、考试方式【考试方式与时间】采用闭卷、书面笔答的形式,考试时间为100分钟,满分为120分。

2022九年级上册数学复习知识提纲人教版

2022九年级上册数学复习知识提纲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数学复习知识提纲人教版推荐文章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提纲热度:沪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热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复习知识提纲热度:九年级上册人教版化学提纲热度:九年级下册科粤版化学提纲热度:数学是三大主科之一,同时也是必考科目。

但是很多人的数学成绩都不是很理想,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九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提纲人教版,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九年级上册数学复习知识提纲人教版1、圆的有关概念:(1)、确定一个圆的要素是圆心和半径。

(2)①连结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

②经过圆心的弦叫做直径。

③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

④小于半圆周的圆弧叫做劣弧。

⑤大于半圆周的圆弧叫做优弧。

⑥在同圆或等圆中,能够互相重合的弧叫做等弧。

⑦顶点在圆上,并且两边和圆相交的角叫圆周角。

⑧经过三角形三个顶点可以画一个圆,并且只能画一个,经过三角形三个顶点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叫做这个三角形的外心,这个三角形叫做这个圆的内接三角形,外心是三角形各边中垂线的交点;直角三角形外接圆半径等于斜边的一半。

⑨与三角形各边都相切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内切圆,三角形的内切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内心,这个三角形叫做圆外切三角形,三角形的内心就是三角形三条内角平分线的交点。

2、圆的有关性质(1)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圆心角相等,那么它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条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

(2)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推论1:①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②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③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推论2: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3)圆周角定理: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该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九年级数学总复习提纲-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数学总复习提纲-人教新课标版

第一章九年级数学总复习提纲-人教新课标版★重点★ 实数的有关概念及性质;实数的运算 ☆内容提要☆一、重要概念1.数的分类及概念 数系表:说明:“分类”的原则:1)相称(不重、不漏)2)有标准2.非负数:正实数与零的统称。

(表为:x ≥0)常见的非负数有:性质:若干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每个非负数均为0。

3.倒数: ①定义及表示法②性质:A.a ≠1/a (a ≠±1);B.1/a 中;a ≠0;C.0<a <1时1/a >1;a >1时;1/a <1;D.积为1。

4.相反数: ①定义及表示法②性质:A.a ≠0时;a ≠-a;B.a 与-a 在数轴上的位置;C.和为0;商为-1。

5.数轴:①定义(“三要素”)②作用:A.直观地比较实数的大小;B.明确体现绝对值意义;C.建立点与实数的一一对应关系。

6.奇数、偶数、质数、合数(正整数—自然数)定义及表示:奇数:2n-1偶数:2n (n 为自然数)7.绝对值:①定义(两种):代数定义:几何定义:数a 的绝对值顶的几何意义是实数a 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②│a │≥0;符号“││”是“非负数”的标志;③数a 的绝对值只有一个;④处理任何类型的题目;只要其中有“││”出现;其关键一步是去掉“││”符号。

二、实数的运算实数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负整数 (有限或无限循环性数) 整数分数0 实数 负数整数分数无理数有理数正数 整数 分数无理数有理数│a │ 2a a (a ≥0) (a 为一切实数) a(a≥0)-a(a<0)│a │=1. 运算法则(加、减、乘、除、乘方、开方)2. 运算定律(五个—加法[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 分配律)3. 运算顺序:A.高级运算到低级运算;B.(同级运算)从“左” 到“右”(如5÷51×5);C.(有括号时)由“小”到“中”到“大”。

三、应用举例(略)附:典型例题1. 已知:a 、b 、x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下图;求证:│x-a │+│x-b │ =b-a.2.已知:a-b=-2且ab<0;(a ≠0;b ≠0);判断a 、b 的符号。

(完整版)初中数学中考考试大纲

(完整版)初中数学中考考试大纲

梯形的概念

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

线段、矩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中心及物理意义

运用三角形、四边形、正六边形进行镶嵌设计

7、圆
圆的有关概念

弧、弦、圆心角的关系

圆的性质

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直径所对圆周角的特征

三角形的内心与外心

切线的概念

切线与过切点的半径之间的关系

切线的判定

过圆上一点画圆的切线
图形坐标与坐标变化

用适当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

考试内容
考试
要求目标
单元
知识条目
a1
a2
a3
统计与概率
1、统计
数据的收集、整理

抽样、样本

统计图(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

众数、中位数、平均数、加权平均数

频数、频率的概念

频数分布的意义和作用

频数分布表和分布直方图

用频数分布直方图解决实际问题

(1)实世界中数量关系,具有初步的数感、符号感和抽象思维能力。这一目标主要包括能够在较复杂的层面上用数字和图表刻画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对一些数字信息作出合理解释与推断,并运用代数中的方程、不等式、函数等去刻画具体问题,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
(2)对现实空间及图形有较丰富的认识,具体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能力。这一目标包括能够通过动手操作、图形变换等多种方式探讨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等量关系等,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构建几何空间,并尝试用图形去从事推理活动。
(4)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作出合理推理和演绎推理,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这一目标主要包括能够通过推理作出合理的判断与选择,尝试通过不同的方式去检验一个猜想,并能够用比较规范的逻辑推理形式表达自己的演绎推理过程。

2023年中考数学总复习提纲(人教版)

2023年中考数学总复习提纲(人教版)

2023年中考数学总复习提纲(人教版)第一章:数与代数1. 整数和有理数- 整数的四则运算- 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2. 分数和小数- 分数的基本概念- 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分数与小数的转换3. 数量与单位- 基本数量单位的认识- 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 速度、密度、质量等实际问题的计算第二章:几何与图形1. 平面图形- 点、线、面的基本概念- 直线、点线面的位置关系- 四边形、三角形、圆的特征和性质2. 空间图形- 立体图形的基本概念- 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的特征和性质- 探索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3. 平面坐标系- 直角坐标系的认识- 平面坐标系中的点的位置表示- 利用坐标解决简单几何问题第三章:函数与方程1. 函数的初步认识- 函数的概念与常见例子- 函数的表达式和函数图象2. 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 一次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二次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利用函数图象解决实际问题3. 方程与不等式- 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解方程和不等式的基本步骤- 问题转化为方程或不等式的求解第四章:数据与统计1. 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数据的收集方法与表示方式- 数据的整理和分类- 数据的分析和统计2. 图表的分析与应用- 条形图、折线图的意义与应用- 饼图、直方图的意义与应用- 利用图表解决实际问题3. 概率的初步认识- 事件与概率的概念- 等可能事件的概率计算- 实际问题中的概率计算以上是2023年中考数学总复习提纲(人教版)的大纲目录。

根据这个提纲进行复习将有助于你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解题技巧。

希望你认真学习,取得优异的成绩!加油!。

人教版中考数学总复习提纲有哪些

人教版中考数学总复习提纲有哪些

人教版中考数学总复习提纲一、圆1.圆:平面上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叫做圆。

定点称为圆心,定长称为半径。

2.圆弧和弦: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

大于半圆的弧称为优弧,小于半圆的弧称为劣弧。

连接圆上任意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

经过圆心的弦叫做直径。

3.圆心角和圆周角:顶点在圆心上的角叫做圆心角。

顶点在圆周上,且它的两边分别与圆有另一个交点的角叫做圆周角。

4.内心和外心:过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其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外心。

和三角形三边都相切的圆叫做这个三角形的内切圆,其圆心称为内心。

5.扇形:在圆上,由两条半径和一段弧围成的图形叫做扇形。

6.圆锥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

这个扇形的半径称为圆锥的母线。

7.圆和点的位置关系:以点P与圆O的为例(设P是一点,则PO是点到圆心的距离),P在⊙O外,PO>r;P在⊙O上,PO=r;P在⊙O内,PO8.直线与圆有3种位置关系:无公共点为相离;有两个公共点为相交,这条直线叫做圆的割线;圆与直线有唯一公共点为相切,这条直线叫做圆的切线,这个唯一的公共点叫做切点。

9.两圆之间有5种位置关系:无公共点的,一圆在另一圆之外叫外离,在之内叫内含;有唯一公共点的,一圆在另一圆之外叫外切,在之内叫内切;有两个公共点的叫相交。

两圆圆心之间的距离叫做圆心距。

两圆的半径分别为R和r,且R≥r,圆心距为P:外离P>R+r;外切P=R+r;相交R-r10.切线的判定方法:经过半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11.切线的性质:(1)经过切点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2)经过切点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3)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12.垂径定理: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13.有关定理: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也相等.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14.圆的计算公式 1.圆的周长C=2πr=πd 2.圆的面积S=πr^2; 3.扇形弧长l=nπr/18015.扇形面积S=π(R^2-r^2) 5.圆锥侧面积S=πrl二、计算1、递等式同级运算:符号都是加减或乘除的运算。

人教版初中数学中考总复习:特殊的四边形--知识讲解(基础)

人教版初中数学中考总复习:特殊的四边形--知识讲解(基础)

第十九讲特殊的四边形【考纲要求】1. 会识别矩形、菱形、正方形以及梯形;2.掌握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概念、判定和性质,会用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解决问题.3.掌握梯形的概念以及了解等腰梯形、直角梯形的性质和判定,会用性质和判定解决实际问题.【知识网络】【考点梳理】考点一、几种特殊四边形性质、判定四边形性质判定边角对角线矩形对边平行且相等四个角是直角相等且互相平分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2、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3、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中心、轴对称图形菱形四条边相等对角相等,邻角互补垂直且互相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1、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2、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3、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中心、轴对称图形.形正方形四条边相等四个角是直角相等、垂直、平分,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1、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2、对角线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3、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4、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中心、轴对称图形等腰梯形两底平行,两腰相等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相等1、两腰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2、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3、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轴对称图形【要点诠释】矩形、菱形、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们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考点二、梯形1.解决梯形问题常用的方法:(1)“平移腰”:把梯形分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图1);(2)“作高”:使两腰在两个直角三角形中(图2);(3)“平移对角线”:使两条对角线在同一个三角形中(图3);(4)“延腰”:构造具有公共角的两个三角形(图4);(5)“等积变形”,连结梯形上底一端点和另一腰中点,并延长与下底延长线交于一点,构成三角形(图5).图1 图2 图3 图4 图5【要点诠释】解决梯形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就是通过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把梯形问题转化为已经熟悉的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问题来解决.在学习时注意它们的作用,掌握这些辅助线的使用对于学好梯形内容很有帮助.2.特殊的梯形1)等腰梯形: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性质:(1)等腰梯形的同一底边上的两个角相等;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2)同一底边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3)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经过两底中点的一条直线.2)直角梯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考点三、中点四边形相关问题1.中点四边形的概念:把依次连接任意一个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叫做中点四边形.2.若中点四边形为矩形,则原四边形满足条件对角线互相垂直;若中点四边形为菱形,则原四边形满足条件对角线相等;若中点四边形为正方形,则原四边形满足条件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要点诠释】中点四边形的形状由原四边形的对角线的位置和数量关系决定.【典型例题】类型一、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应用1. 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C、BD交于点O,过点O作直线EF、GH,分别交平行四边形的四条边于E、G、F、H四点,连结EG、GF、FH、HE.(1)如图①,试判断四边形EGFH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如图②,当EF⊥GH时,四边形EGFH的形状是;(3)如图③,在(2)的条件下,若AC=BD,四边形EGFH的形状是;(4)如图④,在(3)的条件下,若AC⊥BD,试判断四边形EGFH的形状,并说明理由.【思路点拨】中点四边形的形状由原四边形的对角线的位置和数量关系决定.【答案与解析】(1)四边形EGFH是平行四边形;证明:∵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交于点O,∴点O是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称中心;∴EO=FO,GO=HO;∴四边形EGFH是平行四边形;(2)菱形;(提示:菱形的对角线垂直平分)(3)菱形;(提示:当AC=BD时,对四边形EGFH的形状不会产生影响,故结论同(2))(4)四边形EGFH是正方形;证明:∵AC=BD,∴平行四边形ABCD是矩形;又∵AC⊥BD,∴平行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BOC=90°,∠GBO=∠FCO=45°,OB=OC;∵EF⊥GH,∴∠GOF=90°;∴∠BOG=∠COF;∴△BOG≌△COF(ASA);∴OG=OF,∴GH=EF;由(3)知四边形EGFH是菱形,又EF=GH,∴四边形EGFH是正方形.【总结升华】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熟练掌握各特殊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2.动手操作:在一张长12cm、宽5cm的矩形纸片内,要折出一个菱形.小颖同学按照取两组对边中点的方法折出菱形EFGH(见方案一),小明同学沿矩形的对角线AC折出∠CAE=∠CAD,∠ACF=∠ACB 的方法得到菱形AECF(见方案二).(1)你能说出小颖、小明所折出的菱形的理由吗?(2)请你通过计算,比较小颖和小明同学的折法中,哪种菱形面积较大?【思路点拨】(1)、要证所折图形是菱形,只需证四边相等即可.(2)、按照图形用面积公式计算S=30和S=35.21,可知方案二小明同学所折的菱形面积较大. 【答案与解析】(1)小颖的理由:依次连接矩形各边的中点所得到的四边形是菱形, 小明的理由:∵ABCD 是矩形, ∴AD ∥BC ,则∠DAC=∠ACB , 又∵∠CAE=∠CAD ,∠ACF=∠ACB , ∴∠CAE=∠CAD=∠ACF=∠ACB , ∴AE=EC=CF=FA , ∴四边形AECF 是菱形. (2)方案一:S 菱形=S 矩形-4S △AEH =12×5-4×12×6×52=30(cm )2, 方案二:设BE=x ,则CE=12-x , ∴AE=22BE AB +=225x +由AECF 是菱形,则AE 2=CE 2∴x 2+25=(12-x )2, ∴x=11924, S 菱形=S 矩形-2S △ABE =12×5-2×12×5×11924≈35.21(cm )2, 比较可知,方案二小明同学所折的菱形面积较大.【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和菱形的判定,以及图形面积的计算与比较. 举一反三:【变式】如图,点O 是矩形ABCD 的中心,E 是AB 上的点,沿CE 折叠后,点B 恰好与点O 重合,若BC=3,则折痕CE 的长为 ( ).A.B.C.4 D.5【答案】A.类型二、梯形的应用3.(•黄州区校级模拟)如图,△ABC中,∠BAC=90°,延长BA至D,使AD=AB,点E、F分别是边BC、AC的中点.(1)判断四边形DBEF的形状并证明;(2)过点A作AG∥BC交DF于G,求证:AG=DG.【思路点拨】(1)利用梯形的判定首先得出四边形DBEF为梯形,进而得出四边形HFEB是平行四边形,得出BE=FD进而得出答案;(2)利用四边形DBEF为等腰梯形,得出∠B=∠D,利用AG∥BG,∠B=∠DAG,得出答案.【答案与解析】(1)解:四边形DBEF为等腰梯形,理由如下:如图,过点F作FH∥BC,交AB于点H,∵FH∥BC,点F是AC的中点,点E是BC的中点,∴AH=BH=AB,EF∥AB,显然EF<AB<AD,∴EF≠AD,∴四边形DBEF为梯形,∵AD=AB,∴AD=AH,∴CA是DH的中垂线,∴DF=FH,∵FH∥BC,EF∥AB,∴四边形HFEB是平行四边形,∴FH=BE,∴BE=FD,故四边形DBEF为等腰梯形;(2)证明:∵四边形DBEF为等腰梯形,∴∠B=∠D,∵AG∥BG,∠B=∠DAG,∴∠D=∠DAG,∴AG=D G.【总结升华】此题主要考查了等腰梯形的判定以及其性质和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得出BE=FD 是解题关键.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梯形ABCD中,AD∥BC,点E在BC上,AE=BE,点F是CD的中点,且AF⊥AB,若AD=2.7,AF=4,AB=6,则CE的长为().C. 2.5D.2.3A.22B. 231类型三、特殊四边形与其他知识结合的综合运用4. (•北京)在▱ABCD中,过点D作DE⊥AB于点E,点F 在边CD上,DF=BE,连接AF,BF.(1)求证:四边形BFDE是矩形;(2)若CF=3,BF=4,DF=5,求证:AF平分∠DAB.【思路点拨】(1)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AB与CD的关系,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可得BFDE 是平行四边形,再根据矩形的判定,可得答案;(2)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DFA=∠FAB,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可得∠DAF=∠DFA,根据角平分线的判定,可得答案.【答案与解析】(1)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D.∵BE∥DF,BE=DF,∴四边形BFDE是平行四边形.∵DE⊥AB,∴∠DEB=90°,∴四边形BFDE是矩形;(2)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DC,∴∠DFA=∠FAB.在Rt△BCF中,由勾股定理,得BC===5,∴AD=BC=DF=5,∴∠DAF=∠DFA,∴∠DAF=∠FAB,即AF平分∠DAB.【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利用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矩形的判定,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利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得出∠DAF=∠DFA是解题关键.5.已知:如图,在菱形ABCD中,F为边BC的中点,DF与对角线AC交于点M,过M作ME⊥CD于点E,∠1=∠2.(1)若CE=1,求BC的长;(2)求证:AM=DF+ME.【思路点拨】(1)根据菱形的对边平行可得AB∥CD,再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1=∠ACD,所以∠ACD=∠2,根据等角对等边的性质可得CM=DM,再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可得CE=DE,然后求出CD的长度,即为菱形的边长BC的长度;(2)先利用“边角边”证明△CEM和△CFM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ME=MF,延长AB交DF于点G,然后证明∠1=∠G,根据等角对等边的性质可得AM=GM,再利用“角角边”证明△CDF和△BGF 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GF=DF,最后结合图形GM=GF+MF即可得证.【答案与解析】(1)解:∵四边形ABCD是菱形,∴AB∥CD,∴∠1=∠ACD,∵∠1=∠2,∴∠ACD=∠2,∴MC=MD,∵ME⊥CD,∴CD=2CE,∵CE=1,∴CD=2,∴BC=CD=2;(2)证明:如图,∵F为边BC的中点,∴BF=CF=12BC,∴CF=CE,在菱形ABCD中,AC平分∠BCD,∴∠ACB=∠ACD,在△CEM和△CFM中,∵CE CFACB ACDCM CM=⎧⎪∠=∠⎨⎪=⎩,∴△CEM≌△CFM(SAS),∴ME=MF,延长AB交DF于点G,∵AB∥CD,∴∠G=∠2,∵∠1=∠2,∴∠1=∠G,∴AM=MG,在△CDF和△BGF中,∵2GBFG CFDBF CF∠=∠⎧⎪∠=∠⎨⎪=⎩,∴△CDF≌△BGF(AAS),∴GF=DF,由图形可知,GM=GF+MF,∴AM=DF+ME.【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角对等边的性质,作出辅助线构造出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6 . 如图,己知ABC的顶点B、C为定点,A为动点(不在直线BC上).是点B关于直线AC的对称点,是点C关于直线AB的对称点.连结、、、.(1)猜想线段与'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2)当点A运动到怎样的位置时,四边形为菱形?这样的位置有几个?请用语言对这样的位置进行描述;(不用证明)(3)当点A在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l(BC的中点及到BC的距离为的点除外)上运动时,判断以点B、C、、为顶点的四边形的形状,画出相应的示意图.(不用证明)【思路点拨】本题考查轴对称的基本性质,综合考查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的判定.在运动变化过程中,认识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答案与解析】(1)猜想:BC′=CB′∵B′是点B关于直线AC的对称点∴AC垂直平分B B′∴BC= CB′同理BC= BC′∴B C′=C B′(2)要使BCB′C′是菱形,根据菱形的性质,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B′是点B关于直线AC的对称点,C′是点C关于直线AB的对称点∴AC垂直平分B B′,AB垂直平分C C′,∴B B′、C C′应该同时过A点∴∠BAC=90°∴只要AB⊥AC即可满足要求,这样的位置有无数个.(3)如图,当A是BC的中点时,没有形成四边形;当A到BC时,∵l是BC的垂直平分线,∴∠ACB=∠ABC=30°,∴∠BAC=120°,∴∠BOC=60°,∴BC=C B′= B′C′=B C′.∴BC B′C′为菱形,当BC的中点及到BC BC的点除外时,∵∠BOC= B′O C′,OB=OC O B′=O C′,∴∠OBC=∠OCB=∠O B′C′=∠O C′B′,∴BC∥B′C′.∵B C′不平行C B′,B C′=C B′,四边形BC B′ C′为等腰梯形.【总结升华】本题可以很好的培养观察推理能力,按照要求画出图形可以更清楚的解题.举一反三:【变式】(2012•襄阳)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E为BC的中点,BC=2AD,EA=ED=2,AC与ED相交于点F.(1)求证:梯形ABCD是等腰梯形;(2)当AB与AC具有什么位置关系时,四边形AECD是菱形?请说明理由,并求出此时菱形AECD的面积.【答案】(1)证明:∵AD∥BC,∴∠DEC=∠EDA,∠BEA=∠EAD,又∵EA=ED,∴∠EAD=∠EDA,∴∠DEC=∠AEB,又∵EB=EC,∴△DEC≌△AEB,∴AB=CD,∴梯形ABCD是等腰梯形.(2)当AB⊥AC时,四边形AECD是菱形.证明:∵AD∥BC,BE=EC=AD,∴四边形ABED和四边形AECD均为平行四边形.∴AB=ED,∵AB⊥AC,∴AE=BE=EC,∴四边形AECD是菱形.过A作AG⊥BE于点G,∵AE=BE=AB=2,∴△ABE是等边三角形,∴∠AEB=60°,∴AG=3,∴S菱形AECD=EC•AG=2×3=23.第十九讲特殊的四边形一、选择题1.(•天水)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折叠,使点D与点B重合,点C落在C′处,折痕为EF,若AB=1,BC=2,则△ABE和BC′F的周长之和为()A.3 B.4 C.6 D.82.如图,有一矩形纸片ABCD,AB=10,AD=6,将纸片折叠,使AD边落在AB边上,折痕为AE,再将△AED以DE为折痕向右折叠,AE与BC交于点F,则△CEF面积为( ).A.4 B.6 C.8 D.103.如图所示,在矩形ABCD中,AB=3,AD=4,P是AD上的一点,PE⊥AC,垂足为E,PF⊥BD,垂足为F,则PE+PF的值为( ).A.B.C.2 D.第3题第4题4.如图,E、F、G、H分别是四边形ABCD四条边的中点,要使EFGH为矩形,四边形应该具备的条件是().A.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B.对角线相等C.对角线相互垂直 D.对角线互相平分5.如图,正方形ABCD中,O是对角线AC、BD的交点,过O点作OE⊥OF分别交AB、BC于E、F,若AE=4,CF=3,则EF等于().A.7B.5C.4D.3第5题第6题6.如图,在矩形ABCD中,DE⊥AC于E,且∠ADE:∠EDC=3:2,则∠BDE的度数为().A.15° B.18° C.36° D.54°二、填空题7.(春•西城区期末)直角△ABC中,∠BAC=90°,D、E、F分别为AB、BC、AC的中点,已知DF=3,则AE= .8. 如图,菱形ABCD中,于E,于F,,则等于___________.9. 正方形ABCD中,E为BC上一点,BE=,CE=,P在BD上,则PE+PC的最小值可能为__________.10.如图,M为正方形ABCD中BC边的中点,将正方形折起,使点A与M重合,设折痕为EF,若正方形的面积为64,则△AEM的面积为____________.11.如图,△ABC是以AB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AC=4,BC=3,P为AB上一动点,且PE⊥AC于E,PF⊥BC 于F,则线段EF长度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____.第10题第11题第12题12.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ABC=90°,∠C=60°,BC=2AD=23,点E是BC边的中点,△DEF是等边三角形,DF交AB于点G,则△BFG的周长为________.三、解答题13.如图1,图2,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M是AB延长线上一点.直角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经过点D,且直角顶点E在AB边上滑动(点E不与点A,B重合),另一条直角边与∠CBM的平分线BF相交于点F.(1)如图1,当点E在AB边的中点位置时:①猜想DE与EF满足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_;②连接点E与AD边的中点N,猜想NE与BF满足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_;③请证明你的上述两个猜想.(2)如图2,当点E在AB边上的任意位置时,请你在AD边上找到一点N,使得NE=BF,进而猜想此时 DE 与EF有怎样的数量关系.14. 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B=CD=3cm,∠A=120°,BD⊥CD,(1)求BC、AD的长度;(2)若点P从点B开始沿BC边向点C以2cm/秒的速度运动,点Q从点C开始沿CD边向点D以1cm/秒的速度运动,当P、Q分别从B、C同时出发时,写出五边形ABPQD的面积S与运动时间t之间的关系式,并写出t的取值范围(不包含点P在B、C两点的情况);(3)在(2)的前提下,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线段PQ把梯形ABCD分成两部分的面积比为1:5?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5. (•青岛模拟)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a,两条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P是射线AB上任意一点,过P点分别作直线AC、BD的垂线PE、PF,垂足为E、F.(1)如图1,当P点在线段AB上时,PE+PF的值是否为定值?如果是,请求出它的值;如果不是,请加以说明.(2)如图2,当P点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求PE﹣PF的值.16.如图,十三个边长为正整数的正方形纸片恰好拼成一个大矩形(其中有三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已标出字母x,y,z).试求满足上述条件的矩形的面积最小值.【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答案】C.【解析】将矩形纸片ABCD折叠,使点D与点B重合,点C落在C′处,折痕为EF,由折叠特性可得,CD=BC′=AB,∠FC′B=∠EAB=90°,∠EBC′=∠ABC=90°,∵∠ABE+∠EBF=∠C′BF+∠EBF=90°∴∠ABE=∠C′BF在△BAE和△BC′F中,∴△BAE≌△BC′F(ASA),∵△ABE的周长=AB+AE+EB=AB+AE+ED=AB+AD=1+2=3,△ABE和△BC′F的周长=2△ABE的周长=2×3=6.故选:C.2.【答案】C.3.【答案】A.4.【答案】C.5.【答案】B.【解析】可证△OEB≌△OFC,则EB=FC=3,AE=BF=4,32346.【答案】B.【解析】由题意∠ADE=54°,∠CDE=36°,∠DCE=54°,∠BDE=54°-36°=18°.二.填空题7.【答案】3.【解析】如图,∵在直角△ABC中,∠BAC=90°,D、F分别为AB、AC的中点,∴DF是△ABC的中位线,∴DF=BC.又∵点E是直角△ABC斜边BC的中点,∴AE=BC,∵DF=3,∴DF=AE.故填:3.8.【答案】60°.9.【答案】.10.【答案】10.【解析】提示:设AE=x=EM ,BE=8-x,MB=4,在Rt△BEM中由勾股定理解得x=5,从而算出面积.11.【答案】125.【解析】连接PC.∵PE⊥AC,PF⊥BC,∴∠PEC=∠PFC=∠C=90°;又∵∠ACB=90°,∴四边形ECFP是矩形,∴EF=PC,∴当PC最小时,EF也最小,即当CP⊥AB时,PC最小,∵AC=4,BC=3,∴AB=5,∴12AC•BC=12AB•PC,∴PC=125.∴线段EF长的最小值为125;故答案是:125.12.【答案】3+3.【解析】首先由已知AD∥BC,∠ABC=90°点E是BC边的中点,推出四边形ABED是矩形,所以得到直角三角形CED,所以能求出CD和DE,又由△DEF是等边三角形,得出DF,由直角三角形AGD可求出AG、DG,进而求得FG,再证△AGD≌△BGF,得到BF=AD,从而求出△BFG的周长.三.综合题13.【解析】(1)①DE=EF;②NE=BF;③∵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AD=AB,∠DAB=∠ABC=90°,∵N,E分别为AD,AB中点,∴AN=DN=12AD,AE=EB=12AB,∴DN=BE,AN=AE,∵∠DEF=90°,∴∠AED+∠FEB=90°,又∵∠ADE+∠AED=90°,∴∠FEB=∠ADE,又∵AN=AE,∴∠ANE=∠AEN,又∵∠A=90°,∴∠ANE=45°,∴∠DNE=180°-∠ANE=135°,又∵∠CBM=90°,BF平分∠CBM,∴∠CBF=45°,∠EBF=135°,∴△DNE≌△EBF(ASA),∴DE=EF,NE=BF.(2)在DA上截取DN=EB(或截取AN=AE),连接NE,则点N可使得NE=BF.此时DE=EF.证明方法同(1),证△DNE≌△EBF.14.【解析】(1)在Rt△BCD中,CD=3cm,∠C=60°, ∴∠DBC=30°,∴BC=2CD=6cm.由已知得:梯形ABCD是等腰梯形,∴∠ABC=∠C=60°,∴∠ABD=∠ABC-∠DBC=30°.∵AD∥BC,∴∠ADB=∠DBC=30°,∴∠ABD=∠ADB,∴AD=AB=3cm.(2)当P、Q分别从B、C同时出发运动t秒时,BP=2t,CQ=t, ∴PC=6-2t,过Q作QE⊥BC于E,则QE=CQsin60°=32t,∴S梯形ABCD-S△PCQ=2734-34(6-2t)t=34(2t2-6t+27)(0<t<3).(3)存在时刻t,使线段PQ把梯形ABCD分成两部分的面积比为1:5.∵S梯形ABCD=2734,S△ABD=12×3×32×3,∴S△ABD=13×S梯形ABCD,∴五边形ABPQD的面积不可能是梯形ABCD面积的16.∴S△PCQ:S五边形ABPQD=1:5,即S五边形ABPQD=56S梯形ABCD∴34(2t2-6t+27)=56×2734,整理得:4t2-12t+9=0,∴t=32,即当t=32秒时,PQ把梯形ABCD分成两部分的面积比为1:5.15.【解析】解:(1)是定值,∵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AC⊥BD.∵PF⊥BD,∴PF∥AC,同理PE∥BD.∴四边形PFOE为矩形,故PE=OF.又∵∠PBF=45°,∴PF=BF.∴PE+PF=OF+FB=OB=acos45°=a.(2)∵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AC⊥BD.∵PF⊥BD,∴PF∥AC,同理PE∥BD.∴四边形PFOE为矩形,故PE=OF.又∵∠PBF=45°,∴PF=BF.∴PE﹣PF=OF﹣BF=OB=acos45°=a.16.【解析】已有三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x,y,z,我们通过x,y,z表示其余正方形的边长依次填在每个正方形中,它们是x+y,x+2y,x+3y,4y,x+7y,2x+y,2x+y+z,4x+4y-z,4x+4y-2x及5x-2y+z.因矩形对边相等,所以得11x+3y=7x+16y-z及8x+8y-3z=6x+5y+z.化简上述的两个方程得到z=13y-4x,4z=2x+3y,消去z得18x=49y.因为18与49互质,所以x、y的最小自然数解是x=49,y=18,此时z=38.以x=49,y=18,z=38代入矩形长、宽的表达式11x+3y及8x+8y-3z,得长、宽分别为593和422.此时得最小面积值是593×422=250246.。

2021年中考数学考试大纲(最新版)

2021年中考数学考试大纲(最新版)

2021年中考数学考试大纲(最新版)中考数学考试大纲考试目标数与代数】1.有理数有理数是指可以表示为两个整数的比的数,包括正有理数、负有理数和零。

我们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并且可以求出有理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

在运算方面,我们需要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及混合运算等基本操作。

2.实数实数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其中无理数是不能表示为有理数的比的数。

我们需要掌握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和二次根式的概念,以及开方和乘方互为逆运算的关系。

同时,我们也需要了解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关系,以及对含有较大数字的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等知识。

3.代数式代数式是用字母表示数的式子,可以表示简单问题的数量关系。

我们需要掌握用代数式表示数量关系的方法,以及求代数式的值、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整式和分式的概念、简单的整式加减运算及乘法运算、平方差、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及运用、提取公因式法和公式法因式分解、运用分式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简单的分式加减乘除运算等知识。

4.方程与方程组方程和方程组是用来表示数量关系的式子,我们需要掌握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或方程组的方法,以及解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用因式分解法、公式法和配方法解简单的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用观察、画图或计算等方法估计方程的解、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等知识。

5.不等式与不等式组不等式是用来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我们需要掌握不等式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以及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及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并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

同时,我们也需要了解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简单应用。

6.函数函数是一种特殊的代数式,它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我们需要掌握常量、变量的意义,以及函数的定义、函数的图像、函数的性质、函数的运算等知识。

2.函数的实例例如,y = 2x + 1 就是一个函数的实例。

全国中考数学大纲2024版更新

全国中考数学大纲2024版更新

全国中考数学大纲2024版更新中考,作为学生学业生涯中的一次重要考试,其数学大纲的更新一直备受关注。

2024 版的全国中考数学大纲在众多期待中迎来了新的变化,这些变化不仅反映了教育理念的进步,也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知识内容方面的更新。

在代数领域,函数的部分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和拓展。

函数一直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新版大纲更加注重函数与实际问题的结合,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函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各种数学问题。

例如,通过建立函数模型来分析经济增长、资源消耗等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

几何方面的更新也十分显著。

在传统的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基础上,增加了对于空间想象力和几何推理能力的考察。

不再仅仅局限于对定理和公式的记忆,而是更强调学生对几何图形的理解和构建能力。

比如,通过给定一些条件,让学生自己设计和构建符合要求的几何图形,并进行相关的计算和证明。

在统计与概率部分,新版大纲加大了对于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的要求。

学生需要能够从大量的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进行合理的分析和推断。

同时,对于概率的计算和应用也有了更深入的考察,要求学生能够理解概率的本质,并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决策中的问题。

在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方面,2024 版大纲也有了明确的导向。

逻辑推理能力一直是数学的核心能力之一,新版大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过程。

通过设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推理题目,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锻炼其逻辑推理的严密性和准确性。

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新版大纲中也得到了重视。

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提出独特的解题方法和思路。

例如,在一些综合性的问题中,不再局限于一种标准答案,而是鼓励学生发挥创造性,只要解题过程合理、逻辑清晰,都能得到认可。

为了适应这些大纲的更新,学生在学习方法上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

不能再满足于死记硬背公式和定理,而是要真正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和内在联系。

2022人教版初中数学考纲考点

2022人教版初中数学考纲考点

2022人教版初中数学考纲考点可以说每一个人从小时候开始学数数起,最先接触到的数学就是代数学。

而数学作为一个研究“数”的学科,代数学也是数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人教版初中数学考纲考点,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人教版初中数学考纲考点1.抛物线与x轴交点个数Δ= 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有2个交点。

Δ= 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有1个交点。

_______Δ= 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没有交点。

X的取值是虚数(x= -b±√b^2-4ac 的值的相反数,乘上虚数i,整个式子除以2a) 当a>0时,函数在x= -b/2a处取得最小值f(-b/2a)=4ac-b²/4a;在{x|x<-b/2a}上是减函数,在{x|x>-b/2a}上是增函数;抛物线的开口向上;函数的值域是{y|y≥4ac-b^2/4a}相反不变当b=0时,抛物线的对称轴是y轴,这时,函数是偶函数,解析式变形为y=ax^2+c(a≠0)特殊值的形式2.特殊值的形式①当x=1时 y=a+b+c②当x=-1时 y=a-b+c③当x=2时 y=4a+2b+c④当x=-2时 y=4a-2b+c3.定义域:R值域:(对应解析式,且只讨论a大于0的情况,a小于0的情况请读者自行推断)①[(4ac-b^2)/4a,正无穷);②[t,正无穷)奇偶性:当b=0时为偶函数,当b≠0时为非奇非偶函数。

周期性:无解析式:①y=ax^2+bx+c[一般式]⑴a≠0⑵a>0,则抛物线开口朝上;a<0,则抛物线开口朝下;⑶极值点:(-b/2a,(4ac-b^2)/4a);⑷Δ=b^2-4ac,Δ>0,图象与x轴交于两点:([-b-√Δ]/2a,0)和([-b+√Δ]/2a,0);Δ=0,图象与x轴交于一点:(-b/2a,0);Δ<0,图象与x轴无交点;②y=a(x-h)^2+k[顶点式]此时,对应极值点为(h,k),其中h=-b/2a,k=(4ac-b^2)/4a;③y=a(x-x1)(x-x2)[交点式(双根式)](a≠0)对称轴X=(X1+X2)/2 当a>0 且X≧(X1+X2)/2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a>0且X≦(X1+X2)/2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此时,x1、x2即为函数与X轴的两个交点,将X、Y代入即可求出解析式(一般与一元二次方连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杭州初中毕业升学文化考试实施细则数学依据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参考《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结合本市数学教学实际,制订2016年杭州市初中毕业升学文化考试数学学科的相关说明。

一、考试笵围和要求【考试范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七至九年级的基本内容。

内容涉及“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综合与实践(课题学习)”四个领域。

【考试要求】考试着重考查七至九年级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方法,以及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等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重对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的考查。

同时结合具体情境考查对学生情感与态度方面的培养效果。

学生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确立的数学课程目标诸方面的进一步发展状况也是数学学习能力考试的重要内容。

数学学习能力考试对考试内容掌握程度的要求分为四个方面,依次用a、b、c、d表示。

其含义如下:a——辨认。

能从具体事例中,知道或能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或意义);能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出这一对象;能感受经历过的有关数学活动,并从中辨认数学对象。

b——描述。

能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能明确地阐述此对象与有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能感受和体会有关数学活动,并能描述数学对象的有关特征。

c——运用。

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运用到新的情境中;能体会具有新情境的数学活动,并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发现数学对象的一些简单特征或与其他对象的区别和联系。

d——综合。

能综合运用知识,灵活、合理地选择与运用有关的方法完成特定的数学任务;能在数学思维活动的基础上,发现、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或探索、发现数学对象的某些特征和活动中隐含的数学规律,提出猜想并加以验证等。

二、考试方式【考试方式与时间】采用闭卷、书面笔答的形式,考试时间为100分钟,满分为120分。

考试过程中不得使用计算器。

【试卷结构】三、考试目标根据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杭州市数学教学实际情况,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课题学习)四个领域列出2016年杭州市初中毕业升学文化考试内容的具体目标要求。

【数与代数】1.有理数(1)有理数的意义 a(2)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及有理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 b(3)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c(4)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内不含字母) b(5)乘方的意义 a(6)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及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用有理数的运算律简化运算 c2.实数(1)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和二次根式的概念 a(2)用根号表示平方根、立方根 b(3)开方与乘方互为逆运算 a(4)求某些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求实数的立方根 b(5)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 a(6)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关系 a(7)对含有较大数字的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 b(8)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 b(9)近似数的概念 a (10)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及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 b (11)实数的简单四则运算 c3.代数式(1)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b(2)用代数式表示简单问题的数量关系 b(3)解释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 b(4)求代数式的值 c(5)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a(6)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 b(7)整式和分式及最简分式的概念 a(8)简单的整式加减运算及乘法运算(其中的多项式相乘仅指一次式相乘) b(9)平方差、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及运用 c (10)提取公因式法和公式法(用公式不超过两次,指数是正整数)因式分解c (11)运用分式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 b (12)简单的分式加、减、乘、除运算 c (13) 去括号法则 b4.方程与方程组(1)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或方程组 b(2)解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 c(3)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方程中分式不超过两个) c(4)用因式分解法、公式法和配方法解简单的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c(5)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c(6)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b5.不等式与不等式组(1)不等式的意义 a(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c(3)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及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并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 b6.函数(1)常量、变量的意义 a (2)举出函数的实例 b (3)函数的概念及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 b (4)结合图象对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进行分析 c (5)求简单整式、分式和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b (6)求函数值 b (7)用适当的函数表示法刻画某些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 b (8)结合对函数关系的分析,尝试对变量的变化规律进行初步预测 c (9)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的意义 a (10)根据已知条件确定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b (11)通过对实际问题情境的分析确定二次函数表达式 c (12)画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b (13)用描点法画二次函数的图象 b (14)理解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a (15)通过图象认识二次函数的性质 c (16)根据公式确定图象的顶点、开口方向和对称轴(公式不要求记忆) a (17)运用一次函数图象求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近似解 c (18)利用二次函数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 c (19)利用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d【空间与图形】7.图形的认识(1)认识点、线、面 a (2)角的概念与表示 b (3)认识度、分、秒,能进行度、分、秒的简单换算a (4)角的大小比较或估计 b (5)角度的和差计算 b (6)角平分线及其性质 a 8.相交线与平行线(1)补角、余角、对顶角等概念 a (2)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对顶角相等 c (3)垂线、垂线段等概念,了解垂线段最短 a (4)点到直线的距离和两条平行直线之间的距离 a (5)过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a(6)线段垂直平分线及其性质 a (7)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c (8)过直线外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平行于已知直线 a (9)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c 9.三角形(1)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内角、外角、中线、高、角平分线) a (2)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性质 b (3)三角形线中位线及其性质 c (4)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a (5)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c (6)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a (7)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c (8)判定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条件 c (9)勾股定理及其简单运用 c 10.四边形(1)正多边形的概念及其与圆的关系 a (2)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 b (3)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概念 a (4)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 c (5)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b (6)判定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条件 c 11.圆(1)圆及其有关概念 b (2)弧、弦、圆心角的关系 a (3)点与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a (4)圆的简单性质 c (5)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直径所对圆周角的特征 b (6)三角形的内心和外心 a (7)圆内接四边形的概念及相关性质 a (8)切线的概念 a (9)切线与过切点的半径之间的关系,会过圆上一点画圆的切线 b (10)判定一条直线是否为圆的切线 c (11)计算弧长和扇形的面积,计算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c 12.尺规作图(1)基本作图: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角的平分线;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b(2)利用基本作图作三角形:已知三边作三角形;已知两边及其夹角作三角形;已知两角及其夹边作三角形;已知底边及底边上的高作等腰三角形;已知一直角边和斜边作三角形 b(3)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作圆 b(4)作三角形的内切圆、外接圆 b(5)作圆内接正方形和正六边形 b(6)对于尺规作图题,应保留作图痕迹但不要写作法 b 13.视图与展开图(1)画简单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的三视图 c (2)判断简单物体的三视图 b (3)根据三视图描述简单几何体或简单物体的实物原型 b (4)直棱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 a (5)基本几何体及其三视图、展开图(球除外)之间的关系;通过典型实例,知道这种关系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物体的包装) b(6)根据展开图判断立体模型 c 14.图形与变换(1)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概念 a (2)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的基本性质 c (3)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经过一次或两次轴对称后的图形;作出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作出简单图形旋转后的图形 c(4)找出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或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b (5)等腰三角形、矩形、菱形、正多边形、圆的轴对称性及其相关性质 c (6)线段、平行四边形、正多边形、圆是中心对称图形 a (7)探索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轴对称、平移、旋转及其组合) c (8)应用轴对称、平移、旋转或它们的组合进行图案设计 c (9)欣赏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欣赏平移、旋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b 15.图形的相似(1)比例的基本性质、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 a (2)黄金分割 b (3)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4)图形相似、三角相似的概念 a (5)图形相似的简单性质 c (6)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依据 c(7)观察和认识现实生活中的物体相似 a(8)利用图形的相似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d 16.三角函数(1)锐角三角函数sin A,cos A,tan A的概念 a (2)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 b (3)运用三角函数解决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d 17.图形与坐标(1)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 a (2)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由坐标描出点的位置,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 b (3)在方格纸上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 c (4)在同一坐标系中感受图形变换后点的坐标的变化 b (5)运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 c 18.图形与证明(l)证明的作用、反例的作用 b (2)定义、命题、定理的含义 a (3)命题的构成(区分条件与结论) c (4)逆命题的概念 a (5)两个互逆命题的关系 b (6)反证法的含义b(7)综合法证明的格式 c (8)掌握下列“证明的依据”: c 一条直线截两条平行直线所得的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若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若两个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或两角及其夹边,或三边)分别相等,则这两个全角形全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分别相等(9)利用“证明的依据”(上一条目)中的基本事实证明下列命题: c 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则两直线平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推论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及逆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平分线交于一点(内心)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及逆定理,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外心)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统计与概率】19.统计(1)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 a(2)抽样的意义,简单随机抽样的概念 a(3)总体、个体、样本的概念 a(4)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c(5)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c(6)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a(7)中位数、众数、加权平均数的计算 b(8)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集中程度 c(9)用样本的平均数估计总体的平均数 c(10)方差的概念 a(11)方差的计算 b(12)用方差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 c(13)用样本的方差估计总体的方差 c(14)频数、频率的概念 a(15)频数分布的意义和作用 a(16)列频数分布表、画频数直方图及其应用 c(17)根据统计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 c(18)从有关实问题的资料中获得数据信息,对日常生活中的某些数据发表自己的看法c(19)运用统计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c20.概率(1)概率的意义 a(2)运用列表、画树状图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 b(3)理解大量重复实验的频率可作为事件发生概率的估计值b【综合与实践(课题学习)】结合“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三个学习领域的内容进行课题学习内容的考查,要求如下:(1)有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经验;(2)能探讨一些较简单的具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体验从实际问题中抽象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综合应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3)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对数学有整体性的认识;(4)能积极思考所面临的课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解决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