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林盘景观格局现状分析
川西平原林盘地区农村院落的构成与演进
第2044 1卷8年第1300期 月
山 西 建 筑
SHANXI ARCHITECTURE
OVcotl..4 42N01o8.30
文章编号:10096825(2018)30000403
川 西 平 原 林 盘 地 区 农 村 院 落 的 构 成 与 演 进★
参考文献: [1] 曾令奇.文化创意下的旧厂房建筑立面视觉设计研究[D].
齐齐哈尔:齐齐哈尔大学,2016.
而在于它持续不断的活力和延续的特质,这种延续的特质不仅包 [2] 刘丹丹,张荣霞.从旧厂房改造到艺术工作室的环境设计研
含着建筑的建造信息,历史的物质信息、时代审美信息等,也包含
究[J].智能城市,2017,3(11):6567.
如双层表皮,在原 有 建 筑 立 面 外 增 加 一 层 玻 璃 幕 墙,这 种 方 法 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
仅可以使原建筑表皮肌理得以保留,新材料与旧形式和谐共存, [5] 吴良镛.国际建协《北京宪章》[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而且提高了建筑 的 通 风、隔 音 和 热 工 性 能;也 可 以 使 用 传 统 的 材
提出的意见,使设计更贴近大众的审美情趣。
则、以人为本原则 和 可 持 续 发 展 原 则,平 衡 立 面 改 造 的 文 化 要 素
2.4 可持续发展原则
与环境要素。
第 20届 UIA大会《北京宪章》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理 念[5]。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指既要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同时也不损 害后代人的需求。城 市 乃 至 建 筑 的 意 义,不 仅 仅 在 于 某 一 时 期,
面的洞口的数量、大小、形式,构造、材料,颜色等方面都会影响到 重新塑造旧厂房的文化特质。因此,在进行厂房立面改造时,需
川西林盘——精选推荐
川西林盘简介川西林盘是指成都平原及丘陵地区农家院落和周边⾼⼤乔⽊、⽵林、河流及外围耕地等⾃然环境有机融合,形成的农村居住环境形态。
这种历史形成的集⽣产、⽣活和景观于⼀体的符合⾏农村居住环境形态在成都平原通常被⼤家称为“川西林盘”。
川西林盘发源于古蜀⽂明时期,成型于漫长的移民时期,延续⾄今已有⼏千年历史。
它⼴泛分布于中国西南地区,尤以川西扇形冲积平原的林盘为典型。
成都地处古蜀⽂化发源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化底蕴。
在长期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成都周边⼴⼤的农村区域形成了星罗棋布的乡村院落,这些院落空间以建筑实体形式和周边⾼⼤乔⽊、⽵林、河流及外围耕地等⾃然环境的有机融合,最终构成了以林、⽔、宅、⽥为主要要素的川西林盘,从⽽形成了成都平原特有的、在全国具有唯⼀性的川西⽥园风光。
川西林盘是集⽣产、⽣活和景观于⼀体的复合型居住模式,其⽣活形态和建筑形式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已演变为⼀种⽂化符号深深烙印于川西民风民俗之中。
它不仅是川西农耕⽂化的载体,更是传统农耕时代⽂明的结晶。
这⼀⽣产⽣活模式历时悠久,与成都平原农耕条件、传统农耕⽅式和居住⽣活需要相互协调,并扮演着维护成都平原⽣态环境的重要⾓⾊。
川西林盘的⽣态学价值1.城市森林的外延“让森林⾛进城市、让城市融⼊森林”,这⼰成为提升城市形象和竞争⼒、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新理念。
同时,城市森林建设也形成了以花草林⽊构筑景观多样性、⽣态系统多样性和⽣物物种多样性的特征。
林盘聚落虽然地处乡村地区,但随着新时期城乡⼀体化的进程,它所具有的森林资源也必然成为构建城市森林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袤的乡村农⽥肌理作为本底,林盘结构可视为现代⼤都市范围内众多斑块状的绿岛,作为⼈、植物、动物和谐共⽣的载体。
在发挥其绿岛效应的同时,配合建设城市森林所提倡的城区绿岛、城边绿带等要求,为最终形成城郊⼀体化的森林⽣态⽹络体系作出重要贡献。
2.⽣物多样性川西林盘因其⽣物多样性造就了极其丰富的景观层次。
川西林盘规划建设方案
川西林盘规划建设方案一、引言川西林盘地处四川西部,是一个具有丰富自然资源和独特生态环境的地区。
本文旨在提出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建设方案,以促进川西林盘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生态保护和资源利用。
二、川西林盘概况川西林盘地区地处高山峡谷之间,气候湿润多雨,地形复杂多样。
该地区地势起伏,山岳峭壁,具有丰富的植被和生物多样性。
然而,由于长期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川西林盘的生态环境面临严重破坏和资源枯竭的问题。
三、规划目标1. 生态保护:川西林盘的生态系统是该地区最宝贵的资源之一,我们的规划建设目标是保护川西林盘的自然生态环境,恢复植被覆盖率和生物多样性,防止土地退化和生态系统崩溃。
2. 可持续发展:在生态保护的前提下,我们希望通过规划和建设,推动川西林盘地区的经济发展,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实现生态和经济的良性循环。
3. 资源利用:川西林盘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森林、水源、矿藏等,我们的目标是合理利用这些资源,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最大化价值。
四、规划建设措施1. 生态保护(1)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设立自然保护区,划定保护区域,加强保护区的管理和监测力度,确保植被和野生动物的保护。
(2)推行生态旅游:开展生态旅游业,将自然景点、独特风景和传统文化相结合,吸引游客,增加当地居民收入,倡导绿色生态旅游理念。
(3)加强环境监测: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网络,监测大气、水质、土壤等环境指标,及时发现环境污染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
2. 可持续发展(1)发展特色农业:川西林盘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宜农业发展,我们将推动当地农民开展有机农业、生态种植等特色农业项目,提高农产品质量,拓宽销售渠道。
(2)促进科技创新: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培育本地创新企业和人才,推动科技与产业的融合发展,提升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
(3)改善基础设施: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完善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川西林盘地区的交通便利性和生活质量。
3. 资源利用(1)可持续木材利用:合理利用川西林盘的森林资源,推行可持续的林业管理和木材加工,提高木材利用率,降低资源浪费。
川西林盘保护与发展的困境与破解
公园城市是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宜,自然、经济、社会、人文相融的复合系统,是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现代化城市的具象,是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
践行新发展理念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成都一方面要实现城市品质的全面提升,另一方面还需高质量地走好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实现全域的乡村振兴。
乡村地区是公园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川西林盘是川西平原地区构建新型城乡形态、保持成都平原特有田园风光的基本空间载体,具有不可多得的生态价值、美学价值、人文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活价值,更是乡村地区践行公园城市理念的重要抓手,川西林盘的高质量保护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川西林盘保护与发展的四大模式基于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和发展全域旅游的需要,成都市出台了面向全市的《成都市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利用规划(2018—2035)》,引导各区发挥其功能与资源禀赋,差异化协调发展,打造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山水相融、田林交错、城园一体”的林盘格局。
目前按功能定位将川西林盘分为四种:一是聚居和农业生产型林盘。
该类型林盘一般位于现代农业的主要生产区或离城镇有一定距离的林盘。
以农业耕种、经济林木种植、绿色循环养殖业等农业生产为主,传统川西民居建筑保护良好,有明显的巴蜀川西风格。
数量位居第一。
二是聚居和乡村旅游型林盘。
该类型林盘主要位于都市近郊,原有资源条件较好。
既能满足当地群众生产生活需要,又能为城市人群提供农产生活品、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等乡村旅游需求。
数量位居第二。
三是特色产业型林盘。
该类型林盘一般资源丰富,具有产业功能,是重要的空间服务载体和组成部分。
可以通过置换、改调查研究RESEARCH协办 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委宣传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司法局[摘要] 川西林盘的保护与修复是成都“公园城市”乡村表达的重要抓手。
针对存在的原始生态绿地空间被打破、“人地比”关系冲突、建筑协调性不佳、产业转型升级难等问题,要进一步高质量推进川西林盘发展,应树立林盘全域全境“守护”理念,强化传承历史文化、保护本底生态格局;坚持“新修复,显创新”的理念,对林盘建筑进行有序有机更新;强化“营产业,拓经济”的发展理念,推进林盘共建、共享、共治。
浅谈川西林盘改造——以成都崇州竹艺村为例
———以成都崇州竹艺村为例蔡佳欢(四川师范大学,四川成都610101)摘要:川西林盘作为成都平原独有的自然景观,其有着不可忽略的发展意义。
本文先介绍老林盘改造中常见的问题,再以崇州市道明镇竹艺村为例,对其林盘改造的思路与建筑、景观现状进行分析,从而对川西传统林盘的可持续发展进行探讨。
关键词:川西林盘;林盘改造;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TU982.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602(2019)05-0121-01作者简介:蔡佳欢(1994-),男,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艺术设计方向。
川西林盘作为成都平原独有的自然景观,其承载着传统古蜀文化,有着不可忽略的意义。
随着历史的发展以及国家“乡村振兴”政策的推进,老林盘的改造势必进行,成功的改造能有效的提升林盘存在的意义。
但是,部分老林盘在改造中存在多种问题,不但没有提升林盘的价值,还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原有景观元素与本土文化。
1老林盘改造中存在的问题1.1外来元素的入侵从当前林盘改造的设计来看,其景观的构造主要是通过传统川西元素来体现。
在目前的林盘改造中,相关人员对传统川西元素的运用不够重视,反而引入外来元素,导致林盘改造缺少相应的文化景观元素,从而造成林盘改造的不伦不类。
1.2传统元素的忽略就川西林盘而言,其主要是由宅、林、田构成,每个区域都应该有其独有的特色,并且在整个林盘的规划中,每个区域都应该拥有其独有的传统景观元素,比如传统川西建筑元素、大田景观元素、沟渠湿地景观元素,但很多林盘在改造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这些景观元素。
比如新建砖混建筑、钢构建筑,与林盘氛围格格不入。
1.3元素色彩设置的不合理在传统川西林盘中,色彩是相当沉静的,深灰色小青瓦搭配白墙或者灰墙,背景掩映川西林盘房前屋后种植的竹林翠色,林、田、宅的色彩各自独立,却又相辅相成,能很好的体现出川西林盘特有的景观特点。
但在部分林盘改造中,色彩的运用与环境格格不入,比如一些耐火钢材料景观小品,其锈红色与周围的颜色形成冲突,不但没有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反而破坏林盘景观的和谐性。
川西林盘生态景观保护与低影响开发研究
川西林盘生态景观保护与低影响开发研究作者:招阳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23年第09期摘要: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探讨川西林盘的保护与开发,通过对成都二圈层(第二绕城)周边,即郫都区走马河和三道堰以及附近村落的持续调研,剖析其空间格局的生态功能与特点,分析林盘斑块结构与异质性的关联,提出维持川西林盘生态景观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川西林盘;生态景观;低影响开发;景观保护基金项目:本文系2023年四川景观与游憩研究中心项目“川西林盘生态景观保护与低影响开发模式研究——以天府新区凤栖湿地农业公园为例”(JGYQ2023032)研究成果。
川西林盘是以都江堰水利工程为基础,由田、林、路、渠、宅构成的聚居村落形态。
其发源于古蜀文明时期,成型于漫长的移民时期,延续至今已有几千年历史,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土地利用的适应结晶,是农耕生态系统中保持各环境因子良性循环生发、生态多样性、生息共生的关键因素。
然而,随着城市高度集约式的发展,郊区、乡村人地关系急剧转变,土地日益集约化使用,传统农业开始向非农产业转化,农村居住用地向新型社区集中。
同时,大规模的、以获取经济效益为目标的乡村旅游综合体建设迅速冲击传统的农业生态体系,使得川西林盘面临着逐渐荒弃、拆除到最终消失的威胁,人居环境也将进一步丧失其生态机能,进入衰退循环。
据统计,2003年,成都城内有林盘共计11 000多个。
至2013年,剩8 000多个,其中,居住家庭在10户以上的林盘不足900个。
目前,成都市区正在向南二圈层快速扩展。
在城市规划中,林盘都被纳入土地整理的范围,那么如何处理城市扩张与耕地保留之间的矛盾,促使农耕生态环境各系统持续发挥效用,探索非此消彼长的城乡生态环境并行发展策略,建立能提升生态用地价值的景观实现机制,成为亟待思考的问题。
一、林盘简介及功能(一)林盘简介林盘聚落单元与村落、场镇、区域县市、中心城市按规划层级分布,其产生与发展有四个前提条件:第一,盆地自然地貌与农田灌溉水系的生境条件;第二,传统农耕生产、生活方式;第三,小面积单元模数的耕地配置;第四,一个时期持续的演化过程。
论川西乡村建设中的林盘保护与整治规划
城市旅游规划2013年07月下半月刊一、研究背景伴随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传统的散居型村落空间正不断受到侵蚀,作为蜀文化空间载体的川西农居聚落——川西林盘也面临着日渐衰败消失的局面,同时5·12汶川特大地震给成都市农村住房造成极大的损害,因此在聚居点重建规划中,我们必须对川西林盘文化、生态、景观加以审视、思索,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同时,保护好地域特色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川西林盘景观特色资源,注重突显川西农居风貌特色。
二、川西林盘现状(一)川西林盘概念及价值川西林盘是一个传统的和地域性的概念,笔者认为,川西林盘是指在长期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川西一带农民为了方便耕种,以大约10户为群体在农田中央建造房屋,形成了乡村院落,这些院落和周边高大乔木、竹林、河流及外围耕地等自然环境有机融合,形成一个个形如田间绿岛的农村居住环境形态。
院、林、田以及构成川西林盘的其他各要素在精神上由人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在空间上共同构成点(院落林地)——线(河流道路)——面(农田耕地)一个密不可分的完整形态。
川西林盘的生活式样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它依托反复利用土地又不伤害生态。
其文化价值体现在其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充分吸收川西平原历史文脉、文化渊源、生活方式和宗教信仰等因素后,创造出的建筑形态。
它随蜀文化的变迁而发展,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川西林盘包含着蜀人对天、地、人的认识。
川西林盘它以其浓厚的地域性、艺术性与城市民居形成强烈对比,又以其古老性、历史价值与现代生活环境的巨大差异对城市旅游者具有独特的吸引力,川西林盘的旅游价值日显重要。
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的川西林盘,不仅能开发为旅游者观游览的场所,而且还可以开发成旅游者膳宿和游憩的地方。
(二)川西林盘现状及困境据统计,成都市川西林盘分布范围广(面积9482km2),现有大小川西林盘共14.11万个,川西林盘总面积67679.87公顷,川西林盘内居住人口449.03万人,占全市域总人口41.50%,占全市农村总人口的77.09%;川西林盘人均占地面积150㎡。
崇州市道明镇川西林盘人居环境的治理与发展探究
2019年第12期现代园艺在当今人类社会城镇化、工业化、信息产业化的进程中,川西林盘聚落产生了极大的演变,农村社会生产方式发生改变,使得传统型农业用地开始逐渐消失,川西林盘的整体形态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林盘聚落是中国乡村环境的结实根基,是构成国土生态安全格局和乡土文化环境不可或缺的部分,是中国民间文化的传播介质[1]。
因此,提高川西新农村现代化建设水平,实现川西林盘聚落各个部分的统筹发展,构建新林盘聚落体系是需要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1基本概念的论述川西林盘:据研究表明,清道王培荀在《听雨楼随笔》中云:“四川地区楚民最多,村市数量不多,所以每一家都可傍林盘一座,并且它们之间的相隔距离较短。
[2]”林盘一词正式提出。
川西林盘是成都平原及丘陵地区经过成年累月的历史演变而形成的农村人居聚落的环境形态,它包含了周边的树木、河流及耕地等自然环境。
人居环境科学:“是一门以人类聚居为基础,重点探讨人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
它是把人类聚居看作一个整体,这样便于整体性地了解人类聚居演变的客观规律,更有利于建设符合人类理想的聚居环境[3]。
”2崇州市竹艺村人居环境现状2.1区位分析道明镇位于崇州市的西北部,处于无根山丘陵区与坝区交接地带,距离崇州市火车站约12km,道明镇全镇面积36.1km2,总人口已突破2万人次。
2.2竹艺村林盘民居建筑状况道明镇由于自然地理环境位置、家庭经济状况存在差异,其造型与建筑质量差距较大,普遍为普通的农户住宅,除了少量富豪居住的大型宅院。
从原材料的使用上,石、砖结构取代了原来使用的木结构。
从平面组合形式上,道明镇主要分为一字型、曲尺型、三合院及四合院的基本布局[4]。
并且大部分的建筑为平房比较低矮平展,墙面过于简洁化,立面景观效果差,造型不够生动有趣,整体质量不高。
2.3川西林盘民居的环境状况“林盘性”缺失严重,大多数聚居因修建时间短,土地面积紧张等因素,导致住居与林木未能相互交融,形成良好的绿化景观。
川西林盘规划建设方案
川西林盘规划建设方案一、引言川西林盘位于四川省西部,是一片地势高峻、山峦起伏的地区,其自然风光和独特的生态环境为其规划和建设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宝贵的机遇。
本文旨在针对川西林盘的规划建设,提出一套科学、合理的方案,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
二、背景分析1.地理环境川西林盘位于四川省西部,地势复杂,森林资源丰富,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自然景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自然爱好者。
2.生态保护需求川西林盘作为一个生态脆弱区域,需要保护好其珍稀物种和生态系统,避免过度开发和滥用资源带来的环境破坏。
3.经济发展需求川西林盘作为旅游资源的一个重要区域,也需要适度的开发与利用,以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并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三、规划建设方案1.生态保护区划划分根据川西林盘的地理特点和生态环境,划分不同级别的生态保护区,以保护和恢复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完整性。
重点保护区域应设立严格的管控措施,限制游客的数量和活动范围。
2.生态旅游区建设在生态保护区划划定的范围内,合理规划和建设生态旅游区,强化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协同,以确保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建设符合环境友好型的旅游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供便利的旅游服务,同时保护当地自然环境。
3.基础设施建设川西林盘的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
应加强交通网络的建设,提高道路、桥梁的质量和数量,以便更好地连接不同区域和服务旅游业。
同时,要提供适当的电力、水资源和通信等基础设施支持,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
4.农业发展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川西林盘不仅具备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也有潜力发展现代农业。
应积极引进先进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培育特色农业产业,提供就业机会和增加农民收入。
同时,加强农田灌溉和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5.生态补偿与环境保护在进行川西林盘的建设和开发过程中,必须注重环境保护,对开发活动产生的负面影响进行补偿和修复,确保生态环境的持续稳定。
川西林盘的衰败原因与保护建议
川西林盘的衰败原因与保护建议作者:杨晓艺来源:《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1年第06期【摘要】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林盘内部功能的欠缺,林盘居住者生活方式的改变,是导致林盘衰退和消失的主要因素。
应从林盘三圈层视角出发,保护好林盘完整形态、生态环境以及传统川西民居建筑,挖掘和赋予林盘特定生活聚落形态的独特理念,追求自然、社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从而为林盘的利用和开发做好准备。
【关键词】川西林盘衰败林盘功能保护对策通过都江堰岷江之水的浇灌,川西平原上的农村区域逐步形成了一两户、十户左右的乡村院落,以便于就近耕作。
纵横交错的河流、水渠及耕地,与这些院落自然有机融合,形成一个个绿岛式的农居环境生态。
茂林修竹,小桥流水,这种形态的核心就是名闻遐迩的“川西林盘”。
①它是川西特有的生活形态,是全国独有的生态聚落。
如今,这种具有数千年历史的林盘形态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大批的林盘正在逐步消失。
如何保护林盘和传承川西农耕文化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解读川西林盘川西林盘的形成,主要源于三方面因素。
地理环境方面,川西平原水资源丰富,农耕作物以水稻为主,易于形成由水系、农田等组成的湿地圈层。
这种湿地对于林盘有巨大的生态效应,稻田的温控效用较好,可以形成舒适的小气候。
人文因素方面,川西地区的农村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体,而林盘这种分散布局的形态构成,让农户可以出门就能耕种土地,方便农户从事农业生产。
文化观念方面,传统的川西民居形态根植于农耕文化,讲究“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与环境观。
用材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材设计,建材以木、石灰、青砖、青瓦为主。
②在成都市农村区域现有各种规模的林盘约9万个,居住人口400多万人,总占地约59200公顷。
根据成都市相关资料,以区(市)县作为规划编制单位,在林盘调查上(对小型林盘不予统计),以10户(或20户)以上且植被环境条件较好的林盘作为入围调查对象。
经全面调查,成都市共有这种林盘7749个,居民285001户,居住人口97.90万人,总占地面积15985.9公顷,总建筑面积4062.34万平方米。
川西林盘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川西林盘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川西林盘位于中国四川省西部地区,以其壮丽的自然风景和丰富的生态资源而闻名。
近年来,川西林盘的旅游业迅速发展,成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本文将探讨川西林盘的发展现状,并尝试预测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目前,川西林盘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一方面,区域内的自然景观,如雅砻江大峡谷、稻城亚丁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这些壮丽的景观不仅提供了观光活动的机会,也为生态旅游开辟了新的领域。
另一方面,川西林盘的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交通便利度也有所提高。
各地的酒店、民宿等旅游设施逐渐增多,为游客提供了更好的服务体验。
然而,川西林盘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难题。
首先,由于自然资源的丰富,游客的数量不断增加,过度开发的问题逐渐显现。
有些景区已经出现了过度拥挤、环境破坏等问题。
此外,川西林盘的旅游业发展还存在着经济效益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
一些旅游项目带来了经济收益,但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川西林盘应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首先,应加强规划和管理。
对旅游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明确开发范围和限制条件,确保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可持续发展。
其次,加强宣传和教育。
通过宣传教育活动,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引导游客文明旅游,共同保护川西林盘的生态环境。
此外,推动旅游业与当地居民的融合,增加就地就业机会,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促进全区域的共同发展。
未来,川西林盘的发展趋势预计将继续朝着生态旅游的方向发展。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生态旅游将成为未来旅游业的主要发展方向。
川西林盘作为一个拥有独特自然景观和丰富生态资源的地区,具备了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
保护好生态环境,开展可持续的生态旅游,将为川西林盘的发展带来更广阔的前景。
此外,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数字化旅游也将成为川西林盘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通过电子导游、虚拟现实技术等手段,游客可以以更便捷、丰富的方式了解川西林盘的自然和文化景观。
浅析川西林盘聚落的保护与发展
浅析川西林盘聚落的保护与发展摘要:川西林盘是川西平原上一种典型的传统聚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是集生产、娱乐、生活和景观于一体的复合型居住模式,其建筑形式已演变为一种文化符号。
面对城市化进程加快,川西林盘受到了多重因素的干预,林盘景观生态的保护和发展变得越来越难推进。
本文探讨了如何缓解对川西林盘环境日益严重的衰减,这不仅可以保护传统林盘聚落的资源,而且可以促进林盘聚落的可持续发展。
以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林盘聚落保护与发展战略,为川西林盘聚落保护与发展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川西林盘;聚落;保护;发展川西林盘主要是指川西平原及周围丘陵地区独特的空间居住形式。
它起源于古代蜀国文明时期,在漫长的移民时期形成了固定的形式。
其主要构成为竹林,竹林周围是宅、田、水等组成元素,林盘和林盘之间是一个分散的布局,是独居特色的自然村落。
当前,社会对于传统聚落保护的经验普遍缺乏,缺乏生态科学保护概念,并且阻碍了发展思路。
新农村社区的城市化趋势正在加速,随着川西地区林盘资源建设性破坏的扩大,林盘资源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林盘的空间形态不同于现代工业发展空间的条件和需求,当地居民住宅的保护和发展力量不够。
在传统民间文化的影响下,具有典型地域特色的农村聚落的保护力度和发展方向令人担忧。
1川西林盘的现状与特征成都市川西林盘通常沿水系呈发散状分布,根据成都市城镇规划设计研究院有关数据了解到,现有大小林盘共 14.11万个,林盘总面积6.78万公顷,林盘内居住人口444.57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41.09%,占全市农村总人口的76.67%;林盘人均占地面积155㎡。
成都市林盘聚落保护规划区林盘密度为15个/k㎡。
2川西林盘聚落保护的整体现状近年来,川西林盘聚落的保护从整体上看,川西林盘这个独具地域特色的人居环境乡村聚落,面对快速城市化和城乡协调深入发展的影响,川西林盘的空间分布和聚落方式受到很大影响,其保护和延续的难度很大。
川西林盘保护与利用:进展、挑战与突破选择
川西林盘保护与利用:进展、挑战与突破选择作者:张耀文卿明梁郭晓鸣来源:《中国西部》2022年第01期[摘要]川西林盘是成都平原特有且集生产、生活和景观等价值于一体的农村人居环境形态。
推进川西林盘保护与利用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内在要求。
川西林盘保护与利用已经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要创新价值的实践经验,但也面临着资源细小零碎、基础设施普遍薄弱、集体经济组织发展能力不足等带来的现实挑战,以及建筑风貌管控力度不足、土地和人才要素保障不够、农民利益存在受损风险、政策支持效果仍需提升等突出障碍。
进一步推进川西林盘保护与利用需要采取创新林盘片区综合开发模式、撬动多元投资以破解林盘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难题、建立集体经济与林盘开发的共进机制、建立林盘风貌有效管控的监督激励机制、强化土地供给保障、构建林盘开发中优质人才引育留用机制、完善多元主体利益联结机制、提高相关政策支持效果等措施。
[关键词]川西林盘;林盘经济;集体经济;林盘风貌;多元主体[中图分类号]X3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694(2022)01-0056-10[作者]张耀文博士研究生四川农业大学经济学院成都610034卿明梁硕士研究生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学院成都610072郭晓鸣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成都610072川西林盘是成都平原特有的乡村聚落形式,是集生产、生活和景观于一体的复合型农村人居环境形态。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川西林盘不断超越其作为居住形态的本来价值内涵,其产业、生态、文化等多元价值不断拓展,推进川西林盘保护与利用的重要意义持续凸显1-”。
但同时,川西林盘保护与利用仍然面临着资源细碎分散、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等带来的现实挑战,以及主体参与、推进机制和政策支持等方面的突出障碍,从而导致林盘经济发展潜力难以充分挖掘。
因此,川西林盘保护与利用需瞄准重点方向和关键环节,采取更加精准有效的政策举措,实现更大突破。
扭转川西林盘的消减状态,重塑川西林盘的美丽颜值,植入川西林盘的多元功能,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川西林盘的生存智慧及其现代启示
川西林盘的生存智慧及其现代启示姜涛,苏雪杨,陈其兵,吕兵洋(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四川成都611130)摘要:成都平原特有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孕育出了川西林盘这一独特的乡村聚落景观形态,是西蜀人民对土地利用景观格局适应性的智慧结晶。
作为地方乡土聚落景观,川西林盘真实反映了人与土地和谐共生的关系,具有园林美学、景观生态、社会文化等多方面价值。
从川西林盘的景观形态、环境生态和社会文化等入手,分析其蕴藏的深厚人文内涵和生存智慧。
该研究有利于理解、保护和传承成都平原乡村聚落景观的地域文化,并对城乡融合的现代田园城市设计、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和当代川西民居建设等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川西林盘;成都平原;乡村聚落;景观;生存智慧Living Wisdom and Modern Enlightenment of Linpan at Western SichuanPlainJIANG Tao,Su Xue-yang,Chen Qi-bing,Lv Bing-yang(Colleg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ichuan Chengdu611100,China)Abstract:The special nature and humanity environment of Chengdu plain gave birth to unique rural settlement landscape—Linpan at western sichuan.This kind of landscape is a bank of wisdom about the adaptability to the land-use pattern.As regional rural settlement landscape,Linpan at western sichuan is a real reflection of the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d and people.It owns much value in landscape aesthetics,landscape ecology and social culture.The paper explored the rich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living wisdom of Linpan in landscape patterns,environmental ecology and social culture.The research may contribute to understanding,preserving and inheriting the local culture and is worthy of reference and consideration in modern garden city design of urban-rural integration,new rural communities planning and new western sichuan residential building construction. Keywords:Linpan at western sichuan;Chengdu plain;rural settlement;landscape;living wisdom 作为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中国在数千年的历史演化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乡村聚落营造经验,创造了多样性的承载特定地域农耕文化的乡村景观。
修复川西的林盘
修复川西的林盘2019年,成都市农业农村局提出,成都新启动300个川西林盘保护修复,重点打造100个高品质精品林盘。
今天推荐的是段鹏、刘天厚的《蜀文化之生态家园:林盘》。
那么,何为林盘?作者认为,川西的林盘具有这些特点:第一、地理条件,主要为平原地区,气候温湿,降雨量与水源丰沛,地质条件适合稻作。
第二,生产方式,为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稻作为主的灌溉农业。
第三,家庭结构,以由分家习俗形成的核心家庭为主。
第四,聚落格局,为“随田散居”的团状分散式。
第五,居住空间形式,为院落式。
第六,生态景观层次,为田、林、宅院。
第七,蜀水文化,凡人类聚居之处均离不开水,农耕文化必然与水密切相连。
这林盘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作者提出,林盘发源于古蜀文明时期,成型于漫长的移民史时期。
由于城市化的进程,林盘在近年来也遭遇到了重挫,以至于看到城市面积的扩大,而林盘在川西平原上越来越少。
即便是走在乡村,传统的林盘院落也在不断减少。
也正是在这种趋势的情况下,保护林盘成为了必然。
今年1月,农业农村部正式公布第五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四川郫都林盘农耕文化系统成功跻身榜单,为成都首例。
据了解,现在的郫都区尚有人居林盘8700余个,面积约4434公顷,林盘点密度达25个/平方公里,林盘内居住人口26.95万人,占农村人口的79.16%。
不只是在郫都区,在成都的区县,林盘修复工程也在有序地进行。
比如都江堰打造的石羊镇朱家湾,由林盘变身景区,为乡村振兴带来了新的可能。
新津县花源镇的东华村也在打造新型林盘,安西镇月花社区、方兴镇方兴社区也都在积极地进行林盘改造新尝试。
青白江区清泉镇五桂村从传统的村落变身成新乡村发展的典范。
村书记廖兴友早些年从事媒体工作,近年来回到五桂村,不断挖掘乡村文化,重振乡村精神。
在他的带领下,五桂村的发展成为青白江区的乡村发展典型。
无疑,今天,林盘变成乡村振兴的试验田,关键还是如何持续发展,给林盘注入新的活力。
作者在《蜀文化之生态家园:林盘》书里提出林盘聚落发展的五个方面:1、中心城市——成都的发展,周边城市的发展,多中心的建设;2、郊区别墅与社区;3、农家乐与自然风景园;4、中心村与场镇;5、林盘中的宅院。
川西林盘保护与开发利用模式探索
川西林盘保护与开发利用模式探索林盘风貌是川西的特有的一种乡村资源,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本文通过对成都市温江区川西林盘的研究,分析其内在肌理及人文特点,在保护好川西林盘特有的生态人文风貌的基础上,合理规划、统筹推进,有序引导资本下乡,提出一系列促进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资本下乡路径探索。
标签:林盘;保护;开发利用1、川西林盘现状林盘是四川盆地特有的一种人文自然资源,不仅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还富含大量的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是一种非常宝贵的土地资源。
随着城市化进程中农业人口向城镇的大规模转移以及国家统筹城乡发展战略,源于计划经济体制和城乡二元背景下的现有林盘地(主要是宅基地)在保护与开发利用上,逐渐暴露出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1浪费严重当前,农村宅基地闲置是我国土地资源浪费最严重的领域之一。
占国土面积的0.4%城镇建成区(约3.84万平方公里),居住了全国近61%的人口(含农村进城务工人员);而占国土面积的1.75%(约16.8万平方公里)的农村宅基地,仅居住人口了全国39%的人口,农村人均建设用地面积是城镇的6.84倍。
以成都市温江区为例:全区农村人均宅基地建设面积约161平方米,城市人均建设用地面积约90平方米,农村为城市的1.78倍。
如果考虑约2/3的农村户口在城区居住的情况,实际可达到5.36倍。
据我国城市化进程资料分析显示,今后20年全国每年将有1200万人口要从农村转移到城市,这一趋势在经济发达地区更为明显,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农村宅基地闲置浪费。
1.2利用率低城市的土地能给市民带来巨量的财富,而农村的土地每年给农民带来的财产性收入不足3%。
在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的背景下,宅基地闲置与区域经济发展有巨大的关联性,地区越贫困,农村人口外流的越多,宅基地闲置的比例越高。
就区域内部而言,农村越是偏远、条件差、发展不充分,外出务工人员就越多,特别是常年在外务工的人员增加,农村宅基地闲置比例曾高,闲置面积曾大。
川西林盘规划建设方案
川西林盘规划建设方案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川西地区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作为川西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林盘区域在这一趋势下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
为了更好地推动林盘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规划建设方案。
一、区域现状与问题林盘区域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为其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基础。
然而,在过去的发展中,林盘区域也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交通、供水、电力等方面存在短板。
其次,生态保护意识不强,部分地区存在乱砍滥伐、过度开发等问题。
再者,旅游发展尚未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缺乏特色和品牌,无法吸引更多的游客。
二、规划目标1.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加强交通、供水、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林盘区域的整体发展水平,为居民生活和产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支持。
2.加强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
加强对林盘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确保生态系统的持续稳定,推动可持续发展。
3.培育旅游业发展新动能。
充分利用林盘地区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文化底蕴,打造特色旅游品牌,提升旅游产业的竞争力。
4.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
通过引导和扶持优势产业的发展,实现林盘地区经济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三、规划策略与措施1.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加强对交通、供水、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林盘地区的基础服务水平,改善居民生活条件,促进产业发展。
2.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控制乱砍滥伐行为,加大对生态环境的监测和治理力度,确保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3.推动旅游业发展。
通过挖掘林盘地区的独特自然景观和文化资源,打造旅游品牌,提升旅游业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同时,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服务配套设施,提高游客体验。
4.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
根据林盘地区的实际情况和产业基础,科学规划产业布局,鼓励发展旅游业、农业、生态产业等具有特色和竞争力的产业,推动经济增长。
声音景观在川西林盘中田园意境现状研究
1 . 2 研 究 意 义
南风 响 , 遍 地 镰 声 机 器 隆”这 里 的 机 器 声 和 “ 稻 花 香 里
说 丰年 , 听取 蛙声 一 片 ” , 通 过蛙声 , 给 人 们 以 丰 收 热 闹 的 田园 意境 ; 还有 “田夫 荷 锄 至 , 相见 语依依 ” 这 样 的人
2 声音景 观在 J l I 西林 盘 中的 l i t 美丽乡村” 建设的兴起 , 成 都 的乡 村 旅 游 业 发 展 迅速 , 在 全 国 的 乡 村 旅 游 发 展 城 市 中 具 有 一 定 的 代 表
性 。成 都 出 台《 成 都 市 关 于 加 快 乡 村 旅 游 提 档 升 级 的实
确定的 3 8个“ 成 都 市川 西林 盘 保 护利 用 示 范 点 ” 之 一 的花 园 镇 筒春 村 林 盘 群 进 行 了现 场 调 研 , 对 以 此 林 盘
为 例 的 田 园意 境 研 究作 了一 些 归 纳 与 总 结 。
关键词 : 声 音 景观 ; 川 西林 盘 ; 田 园意 境
川 I 西 林 盘 发 源 于古 蜀 时期 , 成 型 于 漫长 的移 民 史 时 期, 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 , 是 川 西 农 耕 文 化 的 精 髓 ] , 拥 有 着 十 分 丰 富 的声 音 元 素 。农 作 物 、 家禽畜 、 竹树花 果 , 以及和风流水 、 飞鸟游鱼 、 云霞星光等 , 都 是 田 园 中 的有 情物 , 都与人谐和 , 林 盘 的 邻 里 和 家 庭 生 活 也 充 满 了 温 馨与融洽 , 让 人 感 到 自然 的 回 归 与人 性 的美 好 ] 。无 论 是 以上 提 到 的稻 田 、 林地 、 鸟雀 、 家禽畜 、 和风流水 、 青 旗 随风飘扬 、 邻里家庭 生活等 哪一种 声音元 素 , 都 具 有 丰 富 的景 观 价 值 和 良好 的 生态 价 值 , 体 现 了人 与 自然 和 谐 共处的关系 , 是 川 西 林 盘 中不 可或 缺 的一 部 分 。这 些 极 为 宝 贵 且 具 有 丰 富景 观 价 值 的 声音 , 也 是 民 俗 生态 文 化
川西地区乡村景观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现状
农业灾害研究 2023,13(7)川西地区乡村景观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现状金 磊 桂林理工大学,广西桂林 541004摘要 以川西地区乡村景观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现状为主题,通过分析植物种类组成及特征、空间分布特征、生态环境特征和资源环境压力,全面了解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加强宣传、培育保护意识、加强资源调查与科学评价、优化保护区布局、提高管理水平和多渠道资源开发等对策,旨在为川西地区乡村景观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可持续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关键词 景观植物;资源保护;利用;旅游资源中图分类号:S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3)07–0053-03川西地区乡村景观植物资源丰富,且具有重要的生态、文化和经济价值。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这些宝贵资源正面临着严重的被破坏和过度利用的威胁。
因此,深入研究川西地区乡村景观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现状,对制定有效的保护策略、实现可持续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1 研究背景与意义1.1 川西地区乡村景观植物资源丰富,保护与利用价值高 川西地区拥有丰富多样的乡村景观植物资源,具有重要的保护与利用价值。
这些植物资源在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经济发展、社会福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增多和环境压力的增加,这些宝贵资源正面临着被破坏和减少的威胁。
因此,研究川西地区乡村景观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现状具有重要意义。
深入了解乡村景观植物资源的种类组成和分布特点,为其科学保护提供基础数据。
研究揭示了当前保护与利用政策、保护区建设、园林绿化和旅游资源开发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旨在为制定针对性的保护与管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加强保护意识的宣传教育、推动资源调查和评估、优化保护区布局和提高管理水平,以及多元化的资源利用方式,可以实现对川西地区乡村景观植物资源的有效保护与可持续利用[1]。
这不仅有助于维护地区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还能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林盘景观格局 的生态规划策 略 , 对林盘 生态环境 的可持续
发展具有十分重要 的现实 意义 。
川西林盘 的景观 主要 由 8种类 型的景观斑块 组成 , 分别
为农 田( N) , 道路 ( D) , 城 市 建设 用 地 ( J ) , 林地 ( G) , 林 盘 ( L ) , 河流 ( H) , 村镇用地 ( C ) 。其景观格局指数见表 1 。
生 态规 划 策略 。
【 关键 词】 川 西林盘 ; 景观格局 ; 地 理信息 系统 ; 生态规划 【 中图分类号】 T U 9 8 4 . 1
林 盘( L i n p a n ) 是具有文化象征 和使 用价 值 的集 生产 、 生 活 和景 观于一体 的 复合 型居住 模式 和 重要 的 乡村 景 观 J 。
持下, 结合 实地调研 , 运用景观生 态学的理论和 方法, 对成都 市第二 圈层 的林盘景观 格局进 行 了分析。结果
表明: 斑块数 目主要 以中小型表斑 块为主 , 在 面积上 , 以大型斑块 为主; 川 西林盘景观整体 上呈现林盘 斑块 的
破碎度 大 , 案观连通度 小, 斑块分散 , 分布 不均 匀, 林 盘斑块 结构 不合理 。针 对这 些 问题 , 提 出川西林盘 景观
农 田( N)
斑块平均面积 斑块类型面积 / k m 百分 r E / %
l 5 9 8 . 7 3 4 9 . 1
三个 圈层 : 第一 圈层 为成都市 中心城 区; 第二 圈层 包括龙 泉 , 郫县, 温江 , 双流 , 新都, 青 白江 ; 第三 圈层包括大 邑 , 新津 , 金
堂, 蒲江 , 都 江堰 , 彭州 , 崇州 , 邛崃 。本文研究范 围主要涉
道路( D) 城市建设用地( J ) 林地 ( G) 林盘 ( L )
河流 ( H)
1 7 3 0 2 3 6 5 9 4 2 3 8 9 4
4 3 l 6
7 6 . 4 0 5 0 2 . 9 3 1 1 5 . O 2 3 5 8 . 0 4
征, 还具有高度的景观生态学价值 J 。随着城市化进程 的加 快 以及农业产业化 的快速 推进 , 川西林 盘这种独 特 的农 耕环 境和农耕生态形 态正 在逐步 衰退 。为 了更 好地 保护 川西林
盘 的景观格局 , 本文分 析川 西林 盘的景 观格 局现 状 , 提 出川
2 结果 与分 析
相关景观格局指数对其进行景 观格 局分析。
1 . 3 研 究 方 法
川西林 盘景观类 型总 面积为 3 2 5 3 . 4 1 k m , 8类 景观类 型共有 3 1 3 7 6个斑块 。整个川 西林盘 景观 中农 田的面积最 大, 占整个 研究区面积 的 4 9 . 1 %, 属于 优势类 型。其次 是城 市建设用地 , 占研究 区总面积 的 1 5 . 5 %。
1 0 1 . 2 3
2 . 3 1 5 . 5 3 . 5 l 】
3 . 1
及成都 市域 的第二 圈层 , 这一地 区的林盘 虽然 较为集 中, 但 是林盘 正逐 渐减少 , 农耕地 不断 被吞 噬 , 所 以进行林 盘 景观
格 局 的研 究 具 有 重 要 意 义 。
1 . 2 数 据 来 源
村 镇用地 ( C) 合计
1 8 5 3 l 33 . 4 1
‘ 1 . 7 1 o o
本文采用 的遥感 影像 数据是 2 0 1 1年 Q u i c k B i r d 、 T M 卫星 影像 。其 中 T M影像轨道号为 1 1 9— 3 1 , 包括 7个波段 , 空间 分辨率为 3 0 m; Q u i c k B i r d高分 辨率遥感影像 , 空 间分辨 率为 0 . 6 1 m。在 R S和 G I S的支持下 , 结合实 地调研 的方 法 , 选 取
运用 A r c G I S软件对 图像进行 目视 解译 ,得 到林 盘景 观
分类 矢量图 , 通 过野外 踏勘对其进 行校 正 ; 将林 盘景 观分类
矢量图转化成 3 0 m ×3 0 m 的栅 格数 据 图 ; 然 后在 F r a g s t a t s
[ 定稿 日期 ] 2 0 1 3—0 9— 2 2 [ 基金项 目] 中央高校博士创新基金资助 ( 1 3 N Z Y B S 0 2 ) [ 作者简介 ] 刘蕊 ( 1 9 8 9~) , 女, 满族 , 本科在读 , 研 究方
川西林 盘景观格 局现 状分析
刘 蕊 , 周 媛 , 席 晓冬 , 万会 兰 , 蔡 萌
( 西南 民族大学城市规划与建筑学院, 四川成都 6 1 0 0 4 1 )
【 摘 要】 以Q u i c k B i r d 、 T M 高分辨率卫星影像 为主要信 息源 , 在遥感 ( R s ) 和地理信 息 系统 ( G I S ) 的支
林盘宅 、 林、 水、 田的景观格 局 , 不仅具 有典 型的地 域文化 特
【 文献标 志码】 A
比(P L A N D) 、 斑块 密 度 ( P D) 、 和 聚集度 指 数 ( A I )3个 指 标 。在景观水平上选 用斑 块密度( P D) 、 平均分维数 (F R A C
—
MN) 、 S h a n n o n多样性指数 (S H D I ) 和 S h a n n o n均匀度 指数 (S H E I ) 4个 指标 。
表1 斑块水平上的景观格局指数 景观类 型 斑块数 / 个
4 1 7
1 研究 地 区与研 究方 法
1 . 1 研 究 区概 况
川西林盘广泛分布于 中国西南地 区 , 其 中尤 以成都平原 的林 盘最为典型 。成 都 的城 市空 间是 典型 的单核 同心 圆结
构, 依据距离城 市中心 区的远 近 , 可将 成都 市域范 围划 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