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理药动学模型及其在兽药残留研究中的应用
药物药理动力学的模型与仿真
药物药理动力学的模型与仿真药物药理动力学是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的研究,它是药物临床应用和治疗效果评估的基础。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预测药物的药理学特性,研究人员开发了各种模型和仿真方法,以模拟和预测药物在体内的行为。
本文将介绍药物药理动力学的模型和仿真方法,并探讨其在药物研发和治疗优化中的应用。
一、药物药理动力学模型药物药理动力学模型是一种定量描述药物在体内的行为和效应的数学模型。
常见的药物药理动力学模型包括生理药动模型、药物药理模型和药效学模型。
1. 生理药动模型生理药动模型描述了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生理过程。
它基于生理学的基本原理,通过数学方程组和参数估计方法,模拟和预测药物在不同组织和器官中的浓度变化。
常用的生理药动模型包括均衡模型、单室模型和多室模型。
2. 药物药理模型药物药理模型描述了药物与体内靶点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效应。
它通过建立药物与受体或酶的结合方程,研究药物与靶点之间的关系。
常见的药物药理模型包括剂量-反应模型、浓度-效应模型和药物相互作用模型。
3. 药效学模型药效学模型描述了药物的治疗效果和药物-受体系统的动力学过程。
它通过建立药物剂量与疗效之间的关系方程,预测药物的治疗效果并优化剂量方案。
常用的药效学模型包括药物剂量-疗效模型、剂量-时间-疗效模型和药物组合模型。
二、药物药理动力学仿真药物药理动力学仿真是运用计算机技术模拟和预测药物在体内行为的过程。
它基于药物药理动力学模型和数据,通过数值计算和模拟方法,模拟药物在体内的动力学过程,预测药物的药效和疗效。
药物药理动力学仿真可以分为基于系统的仿真和基于个体的仿真。
1. 基于系统的仿真基于系统的仿真是通过建立整体的药动学模型,模拟和预测药物在整个人体系统中的行为。
这种仿真方法可以考虑多个器官和组织之间的相互作用,预测药物在人体内的浓度分布和效应变化。
常用的基于系统的仿真软件包包括Simcyp、GastroPlus等。
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在临床合理用药中的应用
生理药代动力学(PKPD)模型在临床合理用药中的应用生理药代动力学(PKPD)模型是一种数学模型,用于描述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以及药物效应与时间和剂量的关系。
在临床合理用药中,PKPD模型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帮助医生和药师更好地了解药物的药效和药代动力学特性,从而为患者提供更个性化、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1. PKPD模型的基本原理PKPD模型基于对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的定量描述,通过数学方程和模拟方法来模拟和预测药物在体内的行为。
PKPD模型通常包括生物利用度、分布容积、清除率等参数,可通过测定药物在体内的浓度-时间曲线和药效-时间曲线来建立。
2. PKPD模型在临床合理用药中的应用在临床合理用药中,PKPD模型可以帮助医生和药师做出以下决策:- 个体化给药方案:通过PKPD模型,可以根据患者的基因型、生理状况和病情特点,调整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间隔,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的疗效,同时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和中毒风险。
- 药物疗效预测:PKPD模型可以帮助预测药物的疗效持续时间、峰值效应和剂量-反应关系,从而指导医生调整治疗方案和监测疗效。
- 药物相互作用评估:PKPD模型可以模拟和预测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和药效动力学相互作用,帮助医生了解不同药物联合应用的效果和安全性。
- 药物研发和审批:PKPD模型可以在新药研发和审批过程中,评估药物的药效和安全性,优化临床试验设计和药品标签说明,提高新药研发的效率和成功率。
3.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PKPD模型在临床合理用药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医疗团队更全面、更系统地了解药物的药效和药代动力学特性,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尤其是在个体化治疗和多药联合治疗方面,PKPD模型的应用将更加重要和必要。
未来,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个体化医疗的普及,PKPD模型在临床合理用药中的作用和意义将会得到更多的认可和发展。
动物药理学的研究与应用
动物药理学的研究与应用动物药理学是研究动物体内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及药物在动物身上的作用机制和效果的科学。
通过对不同动物种类的药理学研究,可以为动物医学、药物开发等领域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和指导。
本文将从动物药理学的研究内容、方法以及药物在动物领域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动物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动物药理学主要研究药物在动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以及药物与动物生理、病理过程的相互作用等问题。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药物吸收:研究药物经不同途径(口服、注射等)进入动物体内吸收的规律,以及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如药物的溶解度、稳定性等。
2. 药物分布:观察和描绘药物在动物体内的分布规律,了解药物在不同组织器官中的浓度分布,以及药物与血液、脑脊液、胎盘等生物体液及组织的相互作用。
3. 药物代谢:研究药物在动物体内的代谢过程,包括酶促反应、代谢产物的生成和消除等,以及影响药物代谢的因素,如个体差异、年龄、生理状态等。
4. 药物排泄:研究药物经尿液、粪便、呼吸等途径从动物体内排出的过程,了解药物的排泄动力学以及排泄路径。
5. 药物与生理、病理过程的相互作用:研究药物在动物体内对生理系统和病理过程的影响,包括药物的药效、药理动力学、药物相互作用等。
二、动物药理学的研究方法动物药理学的研究常采用实验动物模型进行,通过对动物体内药物的监测和分析,得出药物在动物体内的动力学特征和动物对药物的反应。
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 动物实验:选择合适的实验动物,如小鼠、大鼠、兔子等,给予药物并观察其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和药效等指标的变化。
2. 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分析药物在基因水平上的作用机制,研究药物对基因表达、信号通路等的影响。
3. 细胞实验:在细胞水平上研究药物的作用机制,通过细胞培养和实验操作,观察药物对细胞的生理、生化效应。
4. 影像学技术:如药物显影技术、PET、MRI等,可以观察到药物在动物体内的分布和代谢过程,进一步优化药物治疗方案。
畜牧兽医的药物研究和应用
畜牧兽医的药物研究和应用一、引言畜牧兽医的药物研究和应用是指针对畜禽动物的疾病预防和治疗,通过研发和应用药物来保障畜禽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
本文将介绍畜牧兽医药物研究和应用的意义、目标、方法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意义畜禽养殖产业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对解决食品安全和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畜牧兽医药物的研究和应用对于保护畜禽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保障畜禽健康:研发高效安全的兽药,可以在生产过程中预防和治疗畜禽疾病,确保畜禽的健康和养殖的持续性。
2. 维护人畜安全:合理应用药物可以减少疫病传播,降低人畜共患病的风险,保障人畜交互作用的安全性。
3. 提升畜禽养殖效益:研发新型兽药,提高药物的吸收利用率,减少药物的滥用,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养殖效益。
三、目标畜牧兽医药物研究的目标是开发安全高效的兽药,提供给畜牧养殖业使用,以预防和治疗畜禽疾病。
同时,药物的研究还包括了药物残留和环境安全性的评估,以确保使用药物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1. 疾病预防和控制:研发高效的疫苗和抗生素,以预防和控制畜禽疫病的发生和传播。
2. 病原体抗药性研究:对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和抗药性的监测,以降低病原体对药物的抵抗能力,保障药物的有效性。
3. 药物残留和环境评价:对药物的代谢和残留进行研究,评估其对环境的影响,制定合理的使用标准和监测方法。
四、方法畜牧兽医药物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实验室研究和临床实践。
1. 实验室研究:通过体外实验和动物模型,研究药物的药代动力学,了解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
同时,还可以通过细菌培养实验、生物学检测等方法,研究药物对病原体的抑制和杀灭效果。
2. 临床实践:通过临床观察和实践验证,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和疗效。
同时,还可以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了解兽药对养殖环境和人畜共患病风险的影响。
五、应用畜牧兽医药物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疫病预防和控制:合理应用疫苗和抗生素,提高畜禽抵抗疾病的能力,减少病原体的传播和发生。
生理药物动力学模型的应用.
3. 方程求解
选择合适的程序
(二)生理药物动力学模型的种间外推和种属内推
1. 生理类比法 假定:
药物的表观分配系数和组织摄取率在动物间是不变的,则
可将人体的生理、生化参数代入在动物体内中建立的相应
的方程中,求解就可得到人体的药物动力学方程。
2. 体形变异法 解剖、生理参数是体重的指数函数 X = aWb
生理药物动力学模型的应用
(一)研究方法的应用和数据处理软件 1. 建立模型:房室数目的确定应恰当 血流限速模型 膜限速模型
2. 收集参数
生理模型参数:
器官模型参数:
表观分配系数(Kp) 药物的游离分数(f) 内在清除率(CLint) ——需要通过实验求算
X:解剖或生理参数;W:体重;a:体形变异系数;b: 体形变异指数
3. 等价时间法
•不同种族动物完成整个生命过程和 完成药物体内过程所需时间有可比性
以静脉给药的MRT或血容量对心输出量的比值作指标,人参比标准为1 人 1 min 小鼠 大鼠 0.13 min 0.22 min 猴 0.49 min 犬 0.52 min
以上是相对于人体等价时间。与动物平均体重的1/4成正比
药物动力学模型在药物评价中的应用
药物动力学模型在药物评价中的应用药物动力学模型是指药物在机体内的代谢动力学过程,研究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
药物动力学模型的建立和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评价药物的药效和安全性,为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一、药代动力学模型的分类药代动力学模型可以分类为非线性模型和线性模型两种。
非线性模型是指药物在机体内的代谢过程是不可逆、复杂且非线性的模型。
例如,曲线拟合模型、非线性最小二乘模型、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等等。
线性模型是指药物在机体内的代谢过程是可逆、简单而且线性的模型。
例如,一级动力学模型、二级动力学模型、Michaelis-Menten模型、Bailer模型等等。
二、药物动力学模型的应用药物动力学模型在药物评价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下面列举几个方面的应用。
(一)药物安全性评价药物安全性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药物在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模型可以用来研究药物在机体内的分布、代谢和排泄情况,从而评价药物的安全性。
例如,对于一些有肝毒性的化合物,可以建立药代动力学模型来研究他们在机体内的代谢过程,从而评估其安全性。
(二)药物剂量的确定药物剂量的确定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药代动力学模型可以用来研究药物在机体内的分布、代谢和排泄情况,从而确定药物的最佳剂量。
例如,对于一些需要个体化治疗的药物,可以建立药代动力学模型来研究药物在机体内的代谢过程,根据不同患者的特点,确定最佳剂量。
(三)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药代动力学模型可以用来研究药物在机体内的分布、代谢和排泄情况,从而研究不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例如,对于一些需要合并用药的患者,可以建立药代动力学模型来研究不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三、药物动力学模型的发展方向药物动力学模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技术的升级,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下面列举几个方向。
(一)建立更加准确的动力学模型建立更加准确的动力学模型是药物动力学模型的一个方向。
药学研究中动物模型的选择与应用
药学研究中动物模型的选择与应用随着现代药学研究的发展,动物模型在药物开发和临床试验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动物模型作为一种重要的实验工具,可以模拟人体生理和病理过程,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为药物研发提供直接有效的数据支持。
本文将介绍药学研究中动物模型的选择与应用。
动物模型的分类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动物模型可以分为生理模型、病理模型和转基因模型等几类。
生理模型生理模型是指利用动物对特定生理机能进行模拟的实验模型。
例如,心血管药物研发中常用的离体心脏模型、灌流肝脏模型等,都属于生理模型。
生理模型能够较好地还原人体内部环境,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病理模型病理模型是指利用动物诱导某种特定疾病状态(如癌症、炎症等)后所得到的实验模型。
通过建立相应的疾病动物模型,可以评估药物对特定疾病的治疗效果、副作用和机制等。
例如,在抗肿瘤药物筛选中常用小鼠移植瘤模型、小鼠结直肠癌模型等。
转基因模型转基因动物是指通过人工导入外源基因使其具备某种特定遗传性状(如基因突变)的实验动物。
转基因动物常用于药物毒性实验、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等领域,能够为药品的开发提供更多信息。
例如,转基因小鼠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系统相关药物的评价以及遗传性心脏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中。
动物模型的选择原则选择适合的动物模型是进行药学研究不可或缺的一步。
以下几点是选择动物模型时需要考虑的原则:物种选择首先要考虑到被测药物是否具有种属差异性,若有,则需要选择与之高度相似或受其影响最大的动物作为实验对象。
疾病选择如果是针对某种特定疾病或某类常见疾病开展药物研究,则需要选择合适的动物建立相应的疾病模型。
例如,要评估抗癌药物的治疗效果,就需要建立恶性肿瘤动物模型。
实验目标与方法实验目标和方法决定了需使用何种动物模型。
例如,若需要长期观察一种新药对产妇及胎儿等不良反应,就需要选择合适的哺乳类动物(如大鼠或小鼠)。
动物模型在药学研究中的应用动物模型在药学领域有着广泛而重要的应用价值:药效学评价通过建立合适的动物模型,可以评价新药对特定生理功能或特定器官组织神经功能等方面的影响。
浅述生理药物动力学模型在兽医领域中的研究进展
浓 度 随 时 间的变 化 。经 典房 室模 型是 药物 动 力学 中采 体循环系统的血液流 向并将各器官或组织相互联结 。 用 的基本 分 析方 法 。尽 管经典 房 室模 型在 临床 中 已有 每 一房 室代 表一 种或 一组 特殊 器 官或组 织 ,每 一器 官 房 室 )在 实 际 血流速 率 和 组织 / 血 液分 配 系 广泛 的应 用 ,但 是这 种模 型 并不 能描 述组 织 间浓度 差 或 组织 (
Ph ys i o l o g i c - ba s e d Pha r ma c o k i ne t i c Mo d e l i n Ve t e r i na r y Fi e l d
Ya nDa n d a n
( L u x i a nAn i ma l Hu s b a n d r y Bu r e a u o fS i c h u a n P r o v i n c e ,L u x i a n ,S i c h u a n 6 4 6 1 0 0,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Th e a r t i c l e i n t r o d u c e s f u n d a me n t a l f e a t u r e o f p h y s i o l o g i c a l — b a s e d p h a r ma c o k i n e t i c( P BP K ) mo d e l a n d p r o c e d u r e t o
异较大的生理系统。对药理活性不高的药物而言,可 数 以及药物性质 的控制下遵循物质平衡原理进行药物 5 ] 。因此 ,生 理模 型 可描 述任 何器 官或组 织 内药 以忽略 房室 之 间 的差异 ,但 是对 于 具有 高亲 和力 的药 运 转 【
动物药理学研究中的代谢动力学模型构建和应用
动物药理学研究中的代谢动力学模型构建和应用介绍动物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动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和作用机理的一门学科。
而代谢动力学模型是在动物药理学研究中比较重要的模型之一,它是指药物在体内代谢过程的数学描述。
代谢动力学模型是通过对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进行数学模拟,预测药物在不同情况下的药代动力学变化规律的方法。
在动物药理学研究中,代谢动力学模型构建和应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代谢动力学模型的构建代谢动力学模型的构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使用许多工具和方法,例如线性回归、非线性回归、偏最小二乘法、贝叶斯分析等等。
在构建代谢动力学模型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收集药物在动物体内的代谢数据,为后续的模型构建提供数据基础。
而这些代谢数据往往有很大的测量误差,因此需要对数据进行清洗和修正,以减小误差对模型的影响。
在清洗和修正数据之后,就需要选择适合的模型结构来描述药物的代谢过程。
不同的模型结构具有不同的描述精度和计算效率,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来选择合适的模型结构。
最后,通过对模型参数进行拟合和估计,得到模型的最终参数值,并进行模型的验证和评估,以确定模型的可靠性和适用性。
代谢动力学模型的应用代谢动力学模型在动物药理学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药物的代谢动力学研究、药物剂量设计、毒理学研究、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
药物的代谢动力学研究代谢动力学模型可以用于研究药物在不同动物物种中的代谢差异,并预测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
通过建立药物在动物体内的代谢模型,可以了解药物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变化规律,为药物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药物剂量设计代谢动力学模型可以帮助研究者确定药物的最佳剂量和给药方案。
通过模拟药物在不同情况下的药代动力学变化规律,可以预测药物在不同剂量和不同给药方案下的变化情况,为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指导。
毒理学研究代谢动力学模型可以用于研究药物在体内的毒理作用及其机制。
通过建立药物的代谢模型,可以研究药物代谢产物的毒性和代谢通路,为毒理学研究提供帮助。
生理药动学模型及其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
生理药动学模型及其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
生理药动学模型是一种数学模型,用于描述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药动学过程。
它是分析药物在人体内的行为,预测药物在不同剂量下的药效和安全性的重要工具。
生理药动学模型可以用来解释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优化药物治疗方案,预测新药的有效剂量和给药方案,并对不同人群(如特定病人群体、不同年龄组等)进行个体化药物治疗。
在新药研发中,生理药动学模型有以下应用:
1. 药代动力学研究:通过建立药物的生理药动学模型,可以了解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评估药物的动力学特性,为药物的设计和优化提供指导。
2. 剂量选择:通过生理药动学模型,可以预测药物的剂量-效应关系,帮助确定最佳的用药剂量和给药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3. 个体化治疗:生理药动学模型可以考虑不同人群的生理特征,如年龄、性别、肝肾功能等,预测药物在个体水平的药效和副作用,为实现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4. 药物相互作用评估:通过生理药动学模型,可以模拟和预测药物相互作用,如药物间的相互影响、影响药物代谢的药物等,以提醒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风险。
需要指出的是,生理药动学模型在新药研发中是辅助性工具,仍需结合实验数据和临床研究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此外,生理药动学模型的建立需要准确的输入参数和模型假设,对模型的验证和修正也是不断进行的过程。
因此,在利用生理药动学模型进行新药研发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考虑。
药动学-药效学结合模型及其在兽用抗菌药物中的应用
药动学-药效学结合模型及其在兽用抗菌药物中的应用摘要:药动学-药效学(PK-PD)结合模型,综合研究体内药物浓度的动态过程与其药效消长之间关系,被广泛用于优化抗菌药物的给药方案。简要介绍了抗菌药物PK-PD模型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等,综述了氟喹诺酮类、β-内酰胺类及其他抗菌药的PK-PD结合模型研究应用进展,以期为兽用抗菌药物的研究开发及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帮助。关键词:药动学-药效学结合模型;突变选择窗;氟喹诺酮类药物;β-内酰胺类抗生素Pharmacokinetic-Pharmacodynamic Models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Veterinary Antimicrobial DrugsAbstract: Pharmacokinetic-pharmacodynamic (PK-PD) model, which was capable to researc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ynamic change of drug concentration in body and the growth-and-decline law of its efficacy integratedly,was widely used to optimize dosage regimens of antibacterial. In this paper, the concepts and research methods of PK-PD model in antibacterial were introduced.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assistance for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veterinary antibacterial and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 the progress of PK-PD model in fluoroquinolones, β-lactam antibiotics and other antibacterial were summarized in this review.Key words: pharmacokinetic-pharmacodynamic models; mutant selection window; fluoroquinolones; β-lactam antibiotics药效学(Pharmacodynamics,PD)和药动学(Pharmacokinetics,PK)是在体内同步进行着的两个密切相关的动力学过程。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对PK与PD多是分割看待,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被忽视,使得PK和PD的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随着对PK和PD研究地不断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这一问题,进而提出了药动学-药效学(PK-PD)结合模型,综合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动态变化过程与其药效消长之间的关系,它借助数学方法定量表述浓度(或剂量)、时间和效应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有助于更为全面和准确地了解药物的效应随剂量(或浓度)及时间而变化的规律,对药物的研究开发[1,2]及合理使用[3,4],特别是抗菌药物的应用及降低耐药性产生与传播,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使用PK-PD结合模型优化兽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方案,可以有效避免抗菌药物在兽医临床使用过程中过量或剂量不足的现象。本文就PK-PD结合模型及其在兽用抗菌药物领域的研究进行了介绍。1抗菌药物PK-PD模型的基本概念1.1浓度依赖性药物和时间依赖性药物根据PK与PD的相关性,可以将抗菌药物分为如下3类(表1[5],图1[6])。①浓度依赖性药物,其特点是药物的抗菌活性表现为浓度依赖性,浓度越高,抗菌活性越强。药物的杀菌作用取决于峰浓度(Maximum concentration of drug in plasma,Cmax),而与作用时间关系不密切,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以及具有抗厌氧菌活性的甲硝唑等,均属于这一类药物。用于评价其杀菌作用的PK-PD参数主要有Cmax与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的比值Cmax / MIC,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的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与MIC的比值AUC/MIC,即AUIC。②时间依赖性药物,其特点是抗菌活性与药物同细菌接触的时间密切相关,而与Cmax关系较小。其代表药物有大多数的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万古霉素等。评价该类药物杀菌作用的PK-PD参数主要有血药浓度大于MIC的时间(T>MIC)和MIC值以上的AUC部分(AUC>MIC)。③浓度-时间依赖性药物[7],在治疗一些特殊病原菌的感染中(如耐药菌、厌氧菌等),以及由于治疗维持时间和治疗终点判断的不同,一些抗菌药物会同时表现出浓度依赖和时间依赖的属性。1.2PK-PD与细菌耐药研究发现[8,9],抗菌药物存在一个可以对耐药突变菌株选择性放大的浓度窗,即突变选择窗(Mutant selection window,MSW),窗的上界为防突变浓度(Mutant prevention concentration,MPC),即可抑制突变耐药细菌生长的抗菌药物浓度,下界为细菌的MIC,如图2[5]。如果药物浓度高于MPC,不仅可以使治疗成功,且不会出现耐药突变;药物浓度低于MIC,则不能达到预期的临床效果,但也不会导致细菌的耐药突变;如果药物浓度介于MPC和MIC之间,即处于MSW中,优势的敏感菌株被消灭,但不能抑制耐药突变菌生长,临床治疗可能会取得短暂效果,但耐药菌也出现繁殖。一些新型氟喹诺酮类药物对于肺炎链球菌MPC和MIC十分接近或相等,即MSW很窄,其临床效果就明显优于一些以往的氟喹诺酮类药物。所以,关闭或消除这个窗口对抑制细菌的耐药性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从临床抗菌药物使用上看,要尽量减少药物在这一窗口的停留时间,除选择更理想药物、调整剂量方案外,联合用药也可能是一种途径[10,11]。从图2中可以看出,突变选择窗的大小与药物的PK、PD特性有关,如图中实线和虚线所示。1.3PK-PD模型理论的研究方法目前,研究PK-PD结合模型理论的方法主要有体外模型、动物感染模型和间接体内法等。体外模型研究常采用体外房室模型法,模型装置包括1个无菌容器,内有适量培养基,外接3个通道。从一个通道给予药物和细菌悬液,一个通道由泵与新鲜培养基连接,并以一定速率流入模型内,由另一通道以同样速率将液体泵出,进入废液瓶。模型内可均匀搅拌,有恒温装置。通过调节泵流速,模拟药物在体内的Cmax、tmax、t1/2β,定时从模型内取出液体,进行药物浓度和细菌数量测定。动物感染模型是先制作动物疾病模型,然后使用不同的给药剂量和给药间隔进行治疗,不同时间剖杀动物,对感染部位进行细菌计数,将PK、PD参数同时进行考虑得到合理的PK-PD参数。尽管使用这些模型研究药效比体外模型更接近临床实际,但是这些研究的大部分都不能准确获得抗菌药物在感染部位的浓度和细菌的生长曲线。间接体内法(ex vivo)不同于体外(in vitro)研究,多在动物皮下埋植组织笼,获得组织渗出液;通过向组织笼内注射角叉菜胶、脂多糖等制造感染模型,获得病理组织渗出液。在动物给药后,定时从组织笼中抽取组织液,进行药物浓度和ex vivo杀菌活力测定,然后将PK-PD参数与ex vivo杀菌活力相关联,通过PK-PD模型分析确定PK-PD参数临界点的值,以此预测给药剂量。间接体内法实现了抗菌药物PK 和PD研究的同步,可作为一种新的确定给药剂量的方法。2兽用抗菌药物PK-PD模型研究概况目前,在兽医学领域,抗菌药PK-PD结合模型研究集中在氟喹诺酮类和β-内酰胺类,其他种类抗菌药的相关研究较少。2.1氟喹诺酮类药物研究表明AUC/MIC是预测氟喹诺酮类疗效的最佳PK-PD参数。Scaglione[12]在小鼠中性粒细胞减少的肺炎模型中进行了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3种不同给药方案的对比试验,其目的是在增加AUC/MIC的同时而不改变Cmax/MIC,反之亦然。结果表明,AUC/MIC与菌落形成单位(CFU)之间的关系稍微优于Cmax/MIC 和CFU之间的关系,而T>MIC和疗效之间则没有明确的相关性(R2<0.1)。Sarasola[13]以人工感染溶血性巴氏杆菌的方法,造小牛肺炎模型后,分别单剂量快速静注和36 h内滴注0.738 mg/kg的单诺沙星。支气管分泌物细菌计数表明,单剂量快速静注的疗效优于静脉滴注(P<0.05),且前者的直肠温度低于后者。结果表明单诺沙星在治疗由溶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呼吸道疾病时,具有浓度依赖的抗菌活性,兽医临床实践中推荐使用单剂量快速静注的给药方法。在传统的PK/PD研究中,Cmax/MIC、AUC/MIC和T>MIC更多地用于预测临床疗效,并没有考虑到限制耐药突变株的选择。自引入MSW和MPC概念后,学者们也将与MPC和MSW相关的一些新的PK-PD参数与耐药性的关系做了研究,试图找出预防耐药发生的PK-PD参数。对于氟喹诺酮类药物,当AUC/MIC≥100和/或Cmax/MIC>8时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但这些传统PK-PD参数并没有考虑到限制细菌耐药突变体的选择,虽然有些病人/患病动物临床症状改善或消失,但体内却出现了耐药突变体,为耐药菌株的产生与传播奠定了基础。而近年来提出的新PK-PD参数,MPC和MSW,在着眼于控制感染的同时,也考虑到药物限制耐药突变体选择的能力。崔俊昌[14]建立了兔组织笼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模型,给予不同剂量的左氧氟沙星以灌胃治疗。抽取组织笼内组织液进行PK测定,计算PK-PD参数,同时监测组织笼内细菌药物敏感性变化。结果表明,PK/PD参数AUC/MIC、AUC/MPC、Cmax/MIC、Cmax/MPC、T>MPC和Tmsw与耐药发生相关,T>MIC与耐药的发生无相关性。当AUC/MIC在20~150时,容易发生耐药;保持药物AUC/MPC>25可以限制耐药发生。体内MSW的上、下限分别为AUC/MPC 25和AUC/MIC 20。从而认为AUC/MPC、Cmax/MPC和T>MPC可能是预测耐药发生的独立参数。2.2β-内酰胺类抗生素杨东[15]以体外一室模型的方法,研究了阿莫西林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PK-PD 关系。结果表明,T>MIC是反映阿莫西林对金黄色葡菌球菌疗效的关键指标,当其浓度超过MIC时,初始浓度在0.4~3.2 μg/mL的范围内对杀灭金黄色葡菌球菌的药效没有影响;而Cmax/MIC不是影响阿莫西林对金黄色葡菌球菌药效的关键指标,疗效维持的时间主要和T>MIC有关。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的杀菌效应取决于血药浓度高于MIC的时间。当然并不需要抗菌药物血药浓度在24 h内均高于MIC,只要血药浓度高于MIC的时间超过给药间隔一定比例的临界值,就能够获得可靠的临床疗效。一般情况下,实现抑菌或杀菌效应,抗菌药物血药浓度高于MIC时间百分数临界值为40%,40%~50%可达到满意的杀菌效果;但当抗菌药物的血药浓度高于MIC的时间约60%时,再延长药物浓度高于MIC的时间并不能相应增加杀菌率。但是也有研究表明,由于试验所用菌株的差异,以及治疗维持时间和治疗终点判断的不同等,Cmax/MIC和AUC/MIC也可能成为反映β-内酰胺类抗生素疗效的最为相关的PK-PD参数。Gustafsson[16]通过建立体外PK模型,研究了头孢噻肟和阿莫西林对化脓性链球菌和大肠杆菌的PK-PD关系。模型中药物的消除率不同,使24 h内T>MIC处于给药间隔的20%~100%范围内,同时保持AUC和/或Cmax(即体外PK模型中的药物初始浓度)不变。受试菌株24 h内最大抗菌效应(maximal antimicrobial effect,Emax)出现在T>MIC分别为给药间隔50%和80%的时候。对青霉素敏感的肺炎双球菌(MIC,0.03 mg/L)和对青霉素中度敏感的菌株(MIC,0.25 mg/L),阿莫西林在T>MIC为给药间隔50%时表现出最大抗菌活性。对于MIC为2 mg/L的菌株,需要增加Cmax方可以达到Emax。在Cmax是10倍MIC的条件下,T>MIC为给药间隔60%时获得Emax,提示除T>MIC之外,Cmax也是反映中度耐青霉素的肺炎双球菌抗菌疗效的重要参数。对于MIC为 4 mg/L的菌株,尽管初始浓度(Cmax)10倍于MIC,但是使细菌计数从-0.4变化到-3.6 lgCFU/mL则需要T>MIC 为给药间隔的100%。Bakker-Woudenberg[17]以人工感染肺炎克雷伯菌的方法建立小鼠肺部感染模型,研究了头孢他啶对其治疗效果相关的PK-PD参数。结果表明,在治疗维持期为48 h的试验组中,T>MIC与感染小鼠的肺部细菌计数最为相关,当T>MIC为给药间隔的60%~70%时达到Emax;然而在治疗维持期为18 d的试验组中,以动物的存活率代替细菌计数作为治疗终点,AUC/MIC则成为与疗效最为相关的PK-PD参数,小鼠的存活率为50%时对于注射频率为6、12、24 h的各试验组的AUC/MIC分别为18.0、20.2和27.9,当AUC/MIC>100时存活率为100%。因而推断,与治疗效果最相关的PK-PD参数取决于治疗维持期的长短和/或治疗结果的判断。2.3其他抗菌药物Marina[18]研究发现,在考虑到氨基糖苷类药物的PK-PD参数后,阿米卡星日剂量单次给药的方案要明显优于日剂量两次给药的方案。氨基糖苷类药物日剂量单次给药可降低适应性耐药和耳、肾毒性的发生率,同时可获得较高的Cmax/MIC,取得更好的临床和细菌学疗效。杨雨辉[19]采用体内药动学和体外药效学联合的方法,研究氟苯尼考在猪半体内抗大肠杆菌的活性。由于大肠杆菌对氟苯尼考的敏感性较差和氟苯尼考肌注药动学特征的限制,应用氟苯尼考,按照常规方案治疗猪大肠杆菌病,可能导致治疗失败。Renard[20]以PK-PD模型预测螺旋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乳房炎的体内和体外疗效。推荐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乳房炎,螺旋霉素的最佳治疗方案为每日20 000 IU/kg,连用3 d。3结语抗菌药物PK-PD结合模型综合考虑了机体、病原体和药物之间的关系,在科研开发中可使抗菌药物及其制剂的开发更为科学合理;应用于兽医临床实践,能够优化给药剂量、给药间隔等,减少药物毒副反应的发生率,有效降低耐药风险,降低动物性食品中药物残留等。然而对于兽医临床这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外也才处于起步阶段,且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氟喹诺酮类药物和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其他抗菌药的相关报道则较少。因此,可以预见应用PK-PD结合模型的研究方法,确定畜禽抗菌药物最佳给药方案,将成为兽医临床用药研究的热点。参考文献:[1] 柳晓泉,陈渊成,郝琨,等.药动学-药效学结合模型的研究进展及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7,38(6):481-488.[2] 史军.药物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在抗菌药物新药开发和临床治疗上的应用[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7,12(2):121-133.[3] TOUTAIN P L, LEES P.Integration and modelling of pharmacokinetic and pharmacodynamic data to optimize dosage regimens in veterinary medicine[J].J VetPharmacol Therap, 2004,27(6):467-477.[4] LIM T P, GAREY K W, TAM V H.Pharmacokinetic/Pharmacodynamic Antimicrobial Individualization and Optimization Strategies[J].Curr Infect Dis Rep, 2008,10(1): 9-13.[5] MCKELLAR Q A, SANCHEZ BRUNI S F, JONES DG.Pharmacokinetic/pharmacodynamic relationships of antimicrobial drugs used in veterinary medicine[J].J Vet Pharmacol Ther, 2004, 27(6): 503-514.[6] MCKINNON P S, DA VIS S L.Pharmacokinetic and pharmacodynamic issues in the treatment of bacterial Infectious diseases[J].Eur J Clin Microbiol Infect Dis, 2004, 23(4): 271-288.[7] GUNDERSON B W, ROSS G H, IBRAHIM K H, et al. What do we really know about antibioticpharmacodynamics[J].Pharmacotherapy, 2001, 21(11 Pt 2): 302S-318S.[8] DRLICA K.The mutant selection window and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J].J Antimicrob Chemother, 2003, 52(1):11-17.[9] STEPNIEWSKA K, WHITE N J.Pharmacokinetic determinants of the window of selection for antimalarial drug resistance[J].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 2008, 52:1589-1596.[10] 聂大平,董枫,石宏宴.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单用和联合其他抗菌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防突变浓度的研究[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7,11(6):397-400.[11] 庚俐莉,江玲,王承敏,等.单药及联合用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突变选择窗的影响[J].中华结核与呼吸杂志,2007,30(11):864-865.[12] SCAGLIONE F, MOUTON J W, MATTINA R, et al.Pharmacodynamics of Levofloxacin and Ciprofloxacin in a Murine Pneumonia Model: Peak Concentration/MIC versus area under the Curve/MIC ratios[J].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 2003, 47(9):2749-2755.[13] SARASOLA P, LEES P, ALIABADI F S,et al. Pharmacokinetic and pharmacodynamic profiles of danofloxacin administered by two dosing regimens in calves infected with Mannheimia (Pasteurella) haemolytica[J].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 2002, 46(9): 3013-3019.[14] 崔俊昌,刘又宁,王睿,等.左氧氟沙星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参数与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7,12(9):989-992.[15] 杨东,曾振灵,杨雨辉,等.阿莫西林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关系[J].中国兽医科学,2008, 38(5):438-442.[16] GUSTAFSSON I, L?魻WDIN E, ODENHOLT I, et al. Pharmacokinetic and pharmacodynamic parameters for antimicrobial effects of cefotaxime and amoxicillin in an in vitro kinetic model[J].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2001,45(9):2436-2440.[17] BAKKER-WOUDENBERG I A J M, TEN KATE M T, GOESSENS W H, et al.Effect of treatment duration on pharmacokinetic/pharmacodynamic indices correlating with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ceftazidime in experimental Klebsiella pneumoniae lung infection [J].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 2006, 50(9): 2919-2925.[18] STANEV A M, MARKOV A B, ATANASOV A I, et al.Pharmacokinetic and pharmacodynamic approach for comparing two therapeutic regimens using amikacin[J].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 1994, 38(5): 981-985.[19] 杨雨辉,杨东,丁焕中,等.猪半体内氟苯尼考对大肠杆菌的药动学药效学同步关系研究[J].畜牧兽医学报,2009,40(2):243-247.[20] RENARD L, SANDERS P, LAURENTIE M, et al. Pharmacokinetic-pharmacodynamic model for spiramycin in staphylococcal mastitis[J].J Vet Pharmacol Ther, 1996, 19(2):95-103.。
药动药效同步模型在兽药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
动物医学进展,2021,42(2):97-101ProgressinVeterinary Medicine药动药效同步模型在兽药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刘雪松,朱庆贺,杨旭东,张艳,陈曦,王爽,王观悦,穆永才,罗天瑶,史同瑞(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分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0)摘要:兽用药物在预防以及治疗动物疾病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动物健康生长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但随着兽药的广泛使用,临床分离菌株对于兽药的耐药性问题逐渐显现出来。
这就给动物疾病的预防以及治疗带来了极大困难。
如何合理地使用兽药并减少耐药性问题的出现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研究的逐渐加深,药动药效同步模型又称为PK/PD模型,逐渐成为指导合理使用兽药的重要工具之一。
PK/PD模型通过科学的数学计算可以为药物的剂量以及给药间隔提供科学依据。
因其具有高效、省时、经济的优点,被许多相关研究人员使用,为兽药的合理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关键词:药物代谢动力学;药效学;药动药效同步模型;蒙特卡洛模拟;细菌耐药性中图分类号:S85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038(2021)02-0097-05通常对某种药物的研究包含两个方面,分别为药代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PK)和药效学(Pharmacodynamics,PD)。
在以往的药学研究中, PK和PD被认为是两个分离的学科,通常是单独进行研究的。
PK描述的是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即药物是如何吸收、分布、转化以及通过新陈代谢进行消除的。
PD研究的是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规律,阐明药物防治疾病的机制。
单独研究PK仅仅可以显示出剂量-浓度-时间三者的关系,而单独研究PD也仅仅可以显示出浓度-效应两者之间的关系。
而PK/ PD模型可以将PK和PD结合在一起,从而将剂量-浓度-效应-时间四者的关系联系在一起进行研究1。
将PK和PD结合在一起进行研究有助于观察到药物在临床表现方面的个体差异,且有利于探究药物的作用机制、机体内外环境对药物影响等相关方面。
动物模型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动物模型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近年来,动物模型已经成为药物研发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动物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药物研发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这是因为通过动物模型,科学家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研究药物对生物体的影响,从而更快地推进药物研发的进程。
本文将探讨动物模型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一、动物模型在药物研发中的基本作用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药物研发是一个非常复杂、长期而且耗费巨大的过程。
它的第一步是药物分子的发现,其中药物设计的成功与否,往往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而动物模型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主要是寻找和评估所产生的药物分子是否对特定的生物系统具有一定的效果和可行性。
研究人员通过对动物模型的观察和实验来评估这些药物分子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期最终可以将药物用于人体。
其次,在药物研发的后期,动物模型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药物开始接近临床实验时,需要对其进行大规模的毒性和药效验证。
这些测试通常会在动物模型上进行,以获取有关药物调节机制、药物吸收和代谢的信息。
同时,通过研究动物模型中的生物指标和药物动力学参数,可以更好地预测药物在人体中的作用、反应和疗效。
二、常用的动物模型在药物研发过程中,研究人员所使用的动物模型种类多种多样。
今天的药物研发已经由最初的“石油灯火时代”进入了现代高科技时代,科学家们可以根据不同药物的需要,选择适合于其研究对象的不同动物模型。
1. 小鼠模型小鼠模型是药物研发领域最常用的模型之一,常常被用于药物活性测试、药代动力学测试、安全性测试和剂量研究等方面。
小鼠模型的使用广泛,因为小鼠的生命周期比较短、速度快、容易繁殖和维护、费用相对低廉,而且鼠类和人类基因之间的相似度较高,这些优点使得小鼠模型成为价值巨大的研究工具。
2. 大鼠模型大鼠模型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生物工艺方面的研究,其主要优点是喜食多种食物、适应能力强、抗体水平高,因此可作为广谱药物的评估模型。
大鼠还可以被用来研究疾病的发展和治疗方案的评估。
同时,由于大鼠与人体相似之处较多,也被广泛用于研究一些人类疾病的治疗方法。
浅谈生理药动学模型及其在兽药残留研究中的应用
浅谈生理药动学模型及其在兽药残留研究中的应用
杨帆
【期刊名称】《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年(卷),期】2010(35)3
【摘要】@@ 药动学是应用动力学原理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代谢)和排泄过程的速度规律的一门科学.在药动学研究中,经常采用数学模型来模拟药物在体内的速率过程,其中应用最多的是房室模型.
【总页数】3页(P3-5)
【作者】杨帆
【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兽医药理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59.79+9.9
【相关文献】
1.生理药动学模型及在兽药残留分析中的应用 [J], 罗显阳;廖晓萍;刘雅红
2.生理药动学模型在中药药动学中的应用 [J], 成林杰;成林娜
3.蒙特卡洛联合生理模型在兽药残留研究中的应用 [J], 罗显阳;赵全成;李小娜;史丽娜;梁军
4.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在天然药物药动学研究中的应用 [J], 姚莉;李思泽;李敏;丁宁;相小强
5.生理药动学模型发展现状及其在药物临床研究中的应用 [J], 沈淑娇;樊玉娟;裘福荣;严东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呋喃唑酮在猪体内生理药动学模型研究的开题报告
呋喃唑酮在猪体内生理药动学模型研究的开题报告
题目:呋喃唑酮在猪体内生理药动学模型研究
一、研究背景
呋喃唑酮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可用于预防和治疗多种细菌感染。
然而,目前对于呋喃唑酮在猪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仍较少,因此需要开展相关研究。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建立呋喃唑酮在猪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模型,以预测其在不同剂量下的药物浓度变化及药效学表现,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方法
1. 实验动物:选取健康的成年猪为实验对象。
2. 药物给药和采样:将呋喃唑酮以不同剂量经肌肉注射给药,分别在不同时间点采集猪的血液样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物浓度。
3. 药动学分析:采集药物浓度-时间数据,建立方程式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包括药物清除率、药物分布容积等,并用NONMEM软件构建药代动力学模型。
四、研究意义
本研究可为呋喃唑酮在猪体内的用药提供理论依据,为剂量个体化、优化用药方案提供参考。
同时,对于了解新型抗生素在畜牧业中的应用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五、研究预期成果
1. 建立呋喃唑酮在猪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模型。
2. 预测不同剂量下药物浓度的变化及药效学效应。
3. 提供呋喃唑酮在畜牧业中的用药方案参考。
四、研究进度安排
1. 实验设计:2021年11月-12月。
2. 药物给药和样品采集:2022年1月-3月。
3. 药动学数据处理和模型建立:2022年4月-6月。
4. 数据分析及结果展示:2022年7月-9月。
5. 论文撰写:2022年10月-2023年1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o
assess
the physiologically based
in
pharmokinetic(PBFra bibliotekK)model
收稿日期:2009—12—16
.4.
专题综述
浅谈生理药动学模型及其在兽药残留研究中的应用一杨帆
新兽药报批都必须提供组织的药物残留消除规律 的相关试验数据。我国农业部发布的《兽药残留试 验技术规范(试行)》对试验的具体方法及步骤做 了详细的规定,而农业部第235号公告《动物性食 ・㈨l,兽药最高残留限量》则规定了常用兽药的最 高残留限量(MRL)。 目前,国内外规定需提供试验数据的动物可 食性组织一般包括:肌肉、肝、。肾、脂肪,禽类还包 括皮肤。因此,完全可以利用生理模型来开展兽药 残留在可食性组织中消除规律的研究。但目前国 内未见相关报道,而国外在这方面报道较多。1997 年Brocklebank等[53最先建立生理模型预测鲑鱼 的可食性组织中土霉素的残留消除规律。1999年 LawB]应用生理模型制定了土霉素在Chinook大 马哈鱼中的休药期。2003年Craigmill[71应用生 理模型研究了肌注土霉素在绵羊组织中的残留消 除规律。2005年Buur等暗1建立了猪静脉注射SMM 后的生理药动学模型,在血浆和脂肪、肌肉、肾脏、 肝脏组织中药物浓度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 分别为0.93、0.86、0.99、0.94、0.98,预测值稍高 于实测值,在后面的时间点,两者非常接近。作者 还将上述结果用于推算可食性组织中的药物残留 量,并得出休药期为120 h,与美国食品药品管理 局推荐的按照10倍血浆药物半衰期所计算得到 的100 h较为接近。2006年Buurm]等进行了相似 的研究,但应该说明的是他们在模型中引入了蒙 特卡洛模拟来减小由不同动物个体间生理及解剖 等参数差异引起的模型误差,具体方法为:模型建 立后,保持给药方案不变,通过分别更改血流灌注 速率、药物的组织/血液分配系数和体清除率等 参数,考察这些参数对药物分布的影响,确定敏感 参数,之后敏感参数的数值分布通过蒙特卡洛模 拟来确定,而非敏感参数的数值则由单点纠正来 确定。最终Buur等人利用该模型计算的结果得出 猪单次静注35 mg/kg SMZ时,休药期为2l天,比 之前推荐的15天要长,但这种方法考虑了不同动 物间的个体差异,每一头实验动物都有95%的置 信fx.间。下面以Craigmill[71的文章为例来详细介 绍生理模型在兽药残留中的应用。 为预测可食性组织中的兽药残留,该模型中 包括:血液室、肌肉室、注射部位室、肝脏室、肾脏
2.1
化学和解剖学的知识,模拟机体循环系统的血液 流向,将各器官或组织通过血液循环相互连接,每 一房室(compartment)即代表一种或一组特殊的 器官或组织,每一器官或组织在实际血流灌注速 率和药物的组织/血液分配系数以及化合物性质 的控制下,遵循物质平衡(mass balance)原理进 行药物转运[1】。因此,生理模型的优点可以总结
based
为:生理模型中的每个隔室都有明确的解剖结构 和生理意义,机体的每个器官或组织都可以成为 一个隔室。从理论上讲,乍理模型可以描述机体内 任何器官或组织内药物及其代谢物浓度的经时变 化,以提供药物体内分布的资料,并可模拟肝脏等 药物代谢器官的功能,提供药物体内生物转化的 资料,从而得到药物对靶器官作用的信息,有助于 药物作用机理的探讨。生理模型使不同状态间的 外推(scale up)成为可能。例如,通过正常受试动 物可以建立生理模型,然后将模型中的一些生理 或生化参数调整为病理或药理状态下的相应参 数,用于描述病理或药理状态下动物体内药物的 变化过程。同样,通过变换不同物种间的相应生理 或生化参数,可以预测药物在不同种属之间体内 的变化规律,甚至实现不进行人体试验,直接从动 物外推到病人的理想状态嘲。此外,通过生理模型 的敏感性分析,可掌握对药代动力学性质最具重 要意义的参数,这对新药的开发和毒性的控制极 有帮助。生理模型还有助于从动力学角度比较同 类系列药物某些作用上的差异,在新药开发过程 中可与已上市的同系列药物相比较,以评估其异 同,预测临床应用的前景。生理模型近年来在应用 方面取得了迅速进展,正是由于上述特点。
参考文献:
[1]Francis C P,何绍雄.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的进展与应用 [J].药学学报,1997,32(2):151-160. [2]魏树礼,张强.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M].第二版.北京: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204-205. [3]黄亮.生理药动学模型方法建立及其运用初探[D].成都:四 川大学,2006.24—25. 【4]Wada D R,Stanski D R,Smith G,et a1.A Pc—based
的重量、器官(组织)血容量等;b.生理学厅面:心 输出量、器官的血流灌注速率(器官血流比)、酶反 应速率等口】。 2.2循环血流图的设计循环血流图(Circu—
lating flow
scheme)是指将需要纳入模型的各
器官和组织按照血液循环的分布和方向进行连接 所得到的整体模型示意图。纳入模型的器官至少 应该包括:药理活性的作用部位、药物积蓄部位及 药物消除部位。如有需要还应包含肠肝循环、肠道 消除等重要的药物处置过程。 循环血流图设计的原则是:突出重点,去繁存 精。对于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应按照解剖学、生理 学知识,尽量反映机体的真实情况,以满足研究目 的要求;其它方面则应该尽可能简化,以利于实际 运用,不应过分强调模型的复杂精细和多室性。对 某些非主要研究对象而又具有相似生理特征的器 官组织,或难以得到生理参数的细小器官组织,可 以合并为一个房室。 2.3建立物质平衡方程对于多数生理模型而 言,当所研究药物是一种小分子、弱离子化、脂溶 性的化合物时,常可假定药物分子穿过毛细血管 壁和细胞膜的速度,远比组织灌流的速度快。这 样,药物分布到体内各组织的速率仅受限于血流 的速率,此时便可简化为血流速率限制房室(per—
资料的收集
资料通常包括药物和实验动
物两方面:(1)药物方面:a.理化性质:亲脂性、电 离性、pH值、油水分配系数等;b.热力学性质:药 物晶型、相变温度、稳定性、蛋白结合的等温线等; C.生物药剂学特性:膜的通透性、转运机理及特 点、生物转化速率和消除速率等。(2)实验动物方 面:a.解剖学方面:器官(组织)容积、器官(组织)
浅谈生理药动学模型及其在兽药残留研究中的应用
杨帆 (华南农业大学兽医药理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2)
中图分类号:¥859.79+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567(2010)03—0003-03
药动学是应用动力学原理研究药物在体内的 吸收、分布、生物转化(代谢)和排泄过程的速度规 律的一门科学。在药动学研究中,经常采用数学模 型来模拟药物在体内的速率过程,其中应用最多 的是房室模型。房室模型就是按照机体对药物的 不同处置速度,把机体分为抽象的“一室”、“二室” 或“多室”。每个隔室内药物的浓度时间关系,可用 一个微分方程来表示,最终通过求解微分方程组, 来获得各个隔室的药物浓度,其中以血液中的药 物浓度为主。尽管房室模型在实际研究中有广泛 的应用,但是房室模型和机体生理解剖状况有着 明显的差距,不能很好地描述组织间药物浓度差 异较大的生理系统,而且房室模型的分析结果依 赖于房室模型的选择,而房室模型的选择带有一 定的不确定性。为了克服房室模型的缺点,20世 纪60年代后期,Bischoff、Dedrick等提出了生 理药物动力学模型(physiologically
3生理模型在兽药残留研究中的应用
动物组织中兽药残留问题被日益关注,这是 因为人们在长期摄入这些化合物后,会引起药物 过敏,体内抗药菌增加等严重问题。目前,国内外
浅谈生理药动学模型及其在兽药残留研究中的应用一杨帆
专题综述
・5・
室、脂肪室,此外为了满足药物的物质:j:恒等式, 模型中还包括一个虚拟的“其他室”,Jtj来代表其 他未纳入该模型的所有组织和器官,模掣的模拟 图参见原文。作者收集了模型所需的各隔室的解 剖和生理学参数,其中各生理隔室的容积都用体 重的百分数来表示,而血流灌注速率总和即为心 输出量(也就是血液室的血流灌注速率)。此外,要 特别说明的是注射部位室和“其他室”。注射部位 室为肌肉注射给药部位周围的重量为0.5 kg的 肌肉组织。为了简化计算,做了如下假设:注射部 位室的药物分配系数及血流灌注速率均等于肌肉 室,所以某时刻肌肉室的药物浓度乘以0.5 kg再 加上该时注射部位未被吸收的药物量即为此时注 射部位室药物质量,这样就可以计算注射部位室 此时的药物浓度。而“其他室”的血流灌注速率由 总灌注速率(血液室灌注速率)减去其余几个室的 灌注速率来计算,“其他室”的容积分数则由i减 去另外6个室的值而得到。这些参数中,药物在不 同组织中的分配系数及肝肾的清除速率等,大多 由试验来获得,而其他生理和解剖学参数一般可 以从相关文献中检索到。 在获得这些参数的基础之上,Craigmill等忉 根据物质守恒建立了7个代表不同生理隔室药量 经时过程的微分方程,而这些方程是建立生理模型 的基础。目前,hcslXtreme软件包是国际上最常用 的建立生理模型的工具,Craigmill等应用该软件 建立上述模型,并利用已经发表的文献资料中的各 组织中的药物浓度数据做了模型的有效性验证,结 果表明仅注射部位药物浓度报道值(观测值)与模 型模拟值存在较大差异①2:0.432),其他生理隔室 的模拟值与观测值均拟合良好,Rz介于9.23和 9.87之间。同时,Craigmill还认为可利用该模型 外推到牛和山羊等其他反刍动物,来研究土霉素在 这些动物组织中的残留消除规律。此外还可利用该 模型,根据其他猪只的血液药物浓度时间数扔:,颅 测可食性组织中的药物消除规律,达到不须宰杀大 量动物即可预测休药期的目的。
graphical simulator
netic for
physi0109ical pharmacoki—
modeIs[J].Computer Methods and Programs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