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 公开课优质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见:即使是有一定文化知识的人, 李白《静夜思》这样看起来通俗易懂 的著名诗歌,要想准确、深入地理解, 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结论二: 作品内容的丰富性、多样性导 致对文学作品解读的个性化
《三国演义》之曹操 奸诈多疑的枭雄 胸怀大志的英雄
《西游记》 神话小说 反封建作品 成功学
西游记之成功学 西游记告诉我们,成功的法则主要有三: 1.能力 西游记展示给我们的是:成功,不仅需要手段,而且还要不择手 段。当然,老君、如来、观音的手段太高,不是我们一般人模仿得了 的。不过,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我们还是可以学的。 你是精英,就学孙悟空,你是卖苦力的就学猪八戒,既不是精英, 又不肯卖苦力,你可以学沙和尚紧跟着有望成功的团队。 总之,有什么长处,使什么长处。 2.合作 成功需要合作。合作,还有两个意思相近的词:一个叫互助,一 个叫勾结。其实是一样的,请大家注意,这些感性认识的词汇仅仅只 是生动形象而已,没什么实际意义的。 唐僧靠徒弟保护,徒弟靠唐僧解脱,彼此扶持,两不相谢。合作 得以成功。 如来靠取经团队,传经得以成功,取经团队得如来封授得以成 功。 成功是互利的,现在的说法叫:双赢。
关于李白失眠。有个学生说,李白之所以起床,先是“窗外的鸣蝉” 使他惊醒,然后是“月光太过亮堂”,搅得他“难以睡下”。另一个学 生则认为,李白的失眠,是因为突然传来一声犬吠:“……卧在床上, 潜心入睡,意识一点一点地消失。突然,一声犬吠潜入耳际,仿佛近在 咫尺,手脚不自觉地一震,心头猛地一缩,眼睛刹时睁开,好像见了鬼 魅一般,呼地起了身。” 关于李白思乡的内容。好几位学生都把李白想象成以种田为业的农 民。有个学生说:“李白回到客房,颓然坐在床的一角。眼前浮现起故 乡的庄稼,土地,乡里乡亲埋头劳作的情景。”另一个学生这样写道: “……地里的庄稼不知今年长势如何,该是很好的吧?!应该可以卖个 好价钱了,这样家里过冬也算有个保障了。”有一个学生的笔下,李白 想家的内容特别丰富:“家可好?娘亲可好?妻儿可好?邻家的顽童、 小院的阿婆可好?是否依然安居乐业?林子可好?是否依然繁茂?山可 好?是否依然岿然不移?水可好?是否依然奔流不息?”真够婆婆妈妈 的。有个学生,大约是为了表现李白的天真,说他在“想念家门口的那 棵柿子树,想念邻居家的小花狗……”。有个学生为了表现李白思绪的 变化,竟然说“家乡的人、家乡的事,如电影胶片”在他的脑海闪过, “历历在目”。唐朝电影胶片都出现了,可以气死好莱坞。
鲁迅先生有一段话“青年看《红楼梦》便以宝玉、 黛玉自居,而老年人看又占据了贾政管束的身份, 满心是利害的打算,别的什么也看不见”。
现象二: 同一作品,不同的人,解读不同 原因: 读者的知识结构、生活阅历、 审美品味(个性爱好)、关注重点 各不相同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感Baidu Nhomakorabea
觉
顾城
天是灰色的 路是灰色的 楼是灰色的 雨是灰色的 在一片死灰之中 走过两个孩子 一个鲜红 一个淡绿
3.坚持 成功,是由若干个因素构成的,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坚 持。 要做成任何一件事,至少有个必要时间,取经的必要时间是两三 年,那么,无论如何在两三年之内是难于完成的。在成功的过程中, 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在没有阻力的情况下,两三年时间就够 了,那么,有阻力呢?有强大的阻力呢?需要多长时间?这就是不确 定的了。 唐僧本打算三年完成的,结果却用了14年,这14年他一直坚持着, 其中的任意一个时候,他只要一放弃,就彻底的失败了。 西游记中的如来佛也是一样,他欲传经东土,一次又一次的失败 了,他还在坚持,只到唐僧这一次,传经才成功,假如这一次又失败 了咋办?那就再来一次!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中“床”实指“胡床”即今天的椅子! 古人大多席地而坐,并没有像现在的椅子。“胡床” 据考证是在东汉才有西域少数民族传入内地,模样 相当于今天的折叠椅,其坐面由棕绳连接,故亦称 “绳床”。
请把李白的《静夜思》改写成 散文。我有个要求,必须在正 确、准确理解诗歌原意的前提 下,进行发挥。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
教学目标
• 1、明了“文学个性化解读”的含义。 • 2、理解作品的内涵。 • 3、掌握文学作品个性化解读的原则和途径,并能 结合作品加以灵活运用。
现象一:
同一作品,阅读时间不同,解读不同 原因:
读者的知识结构、生活阅历、 审美品味(个性爱好)、关注重点 发生了变化。 一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张三: 这首诗表现的是对单调的厌恶,对新鲜美好的 欢悦。 李四: 从灰色天地的樊笼里挣脱出来的鲜红和嫩绿, 不正是对青春和力的赞美吗? 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表现了孩子的天真烂 王五: 漫、无私无欲。
赵六: 诗可以有主题,也可以无主题。这首诗归纳不 出主题思想,只给人一种印象,一种感觉。
结论一: 读者的差异性导致对文学 作品主题解读的个性化
关于李白。李白一生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自然也没有得到过进士 之类的功名。但是有学生说李白“二十一岁,他登进士第”。李白是唐 朝人,这是尽人皆知的事情。但是,有几个学生在描写李白的思绪时, 却出现了宋代的诗词句子。有人说李白“忽然又想起一句‘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宋代苏轼名词【水调 歌头】(明月几时有)里的句子,苏轼比李白晚出生300多年,李白不 可能想起这个句子。这位学生的作文,是一本正经的行文,并不属于荒 诞派、魔幻现实主义的写作路数。 关于李白当时在干什么。有两位学生不约而同,都说李白正在屋子 里忙着干活。有个学生是这样写的:“……昏黄的灯光下”,李白“奋 笔疾书”,“过了不知多久,终于停下笔来”,因为“眼睛胀得很”, “于是摘下眼镜(丁按:唐朝竟然已经有眼镜了!),眨巴着眼向窗外 眺望”。于是,看见了“窗外明晃晃的一片”,以为是落了霜。 关于李白的住处。有人认为,李白当时是住在一座地处荒僻的寺庙 里的;有人说李白住在白色的毡房里;有个学生这样写道:“月光透过 玻璃窗照进屋内……”。唐朝竟然已经有玻璃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