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生物群落的组成与结构
群落生态学

1.1.2 群落的基本特征
1.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 1.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 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 2.群落中各物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群落中各物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2.群落中各物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3.群落具有自己的内部环境 群落具有自己的内部环境. 3.群落具有自己的内部环境. 4.具有一定的结构 具有一定的结构. 4.具有一定的结构. 5.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 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 5.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 6.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 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 6.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 7.具有边界特征 具有边界特征. 7.具有边界特征. 8.群落中各物种不具有同等的群落学重要 8.群落中各物种不具有同等的群落学重要 性.
1.3.1 群落的结构单元
1. 生长型和生活型: 生长型和生活型: A.生长型 A.生长型 根据植物的可见结构分成的不同类 群. 植物许多形态特征都用于区分植物 的生长型. 的生长型.
陆生植物6 陆生植物6种主要的生长型
1,乔木: 乔木: 高度在3米以上.包括针叶树, 高度在3米以上.包括针叶树,阔叶 常绿树(叶中等大小),硬叶常绿 常绿树(叶中等大小),硬叶常绿 ), 树(叶小而坚韧),阔叶落叶树, 叶小而坚韧),阔叶落叶树, ),阔叶落叶树 多刺树和莲座树(如棕榈,树蕨, 多刺树和莲座树(如棕榈,树蕨, 铁树等). 铁树等).
理论根据
任何一个植物群落都要经历从先 锋阶段到顶极阶段的演替过程. 锋阶段到顶极阶段的演替过程. 这个演替过程,类似于一个有机 这个演替过程, 体的生活史. 体的生活史.
2,"个体论"学派认为: 个体论"学派认为 认为: 在连续环境下的群落组成是逐渐变 化的, 化的,因而不同群落类型只能是任 意认定的. 意认定的. 前苏联的Ramensky 美国的Gleason Ramensky, Gleason, 前苏联的Ramensky,美国的Gleason, Whittaker和法国的Lenoble等支持 和法国的Lenoble Whittaker和法国的Lenoble等支持 上述观点. 上述观点.
生物群落的组成与结构

物质循环的过程与特点
01
02
03
物质循环的途径
物质循环是在生物群落和 无机环境之间进行的,包 括水循环、碳循环、氮循 环等。
物质循环的特点
物质循环是周而复始的, 具有全球性。
物质循环的意义
物质循环维持了生物圈中 物质的相对稳定,保证了 生物群落的正常运转。
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
相互依存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相互依存的,能量流动推动物质循环,物 质循环为能量流动提供物质基础。
特点
生物群落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动态性和稳定性等特点。其中,多样性体现在物种组成 、生态位分化、基因多样性等方面;复杂性体现在物种间相互作用、食物链和食物网等 方面;动态性体现在群落演替、物种迁移等方面;稳定性体现在群落结构和功能的相对
稳定。
生物群落的重要性
1 2 3
维持生态系统平衡
生物群落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物种 间的相互作用和能量流动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 稳定。
主要功能
消费者在生物群落中起到传递能量和物质的作用,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将生产 者的能量和物质传递给更高级别的消费者。
分解者Biblioteka 腐生生物以死亡的生物体或有机废弃物为食的生物,包括细菌和真菌 等。
主要功能
分解者在生物群落中起到降解有机物质的作用,将复杂的有 机物质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质,供生产者再利用。
非生物因素
保护生物多样性
生物群落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载体,保护生物群 落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 性和稳定性。
提供生态服务
生物群落为人类提供许多重要的生态服务,如净 化空气和水、控制土壤侵蚀、提供食物和药物等 。
生物群落的分类
按生境类型分类
生态学名词解释94364

第一章绪论生物圈:地球上存在生命的部分,由大气圈的下层(对流层)、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风化壳)组成。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环境: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生态因子: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如温度、湿度、食物、氧气、二氧化碳和其它相关生物等。
生态因子是环境因子中对生物起作用的要素,环境因子是生物体外部的全部环境要素。
限制因子:在影响生物生存和繁殖的生态因子中对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起关键性作用的一个或少数几个因子。
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处在最小量状况的食物的量。
耐性定律:一种生物能够存在与繁殖,要依赖一种综合环境的全部因子的存在,只要其中一项因子的量(或质)不足或过多,超过了某种生物的耐性限度,则使该物种不能生存甚至灭绝。
主导因子:在诸多环境因子中对生物起决定性作用的一个生态因子。
生态幅:每一个种对环境因子适应范围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各个种的遗传特性,具有一定的环境适应性。
生物种:种是形态相似的个体的集合,同种个体可以自由交配,能产生可育后代。
物种是自然界中的一个基本进化单位和功能单位。
基因型:种的遗传本质表型:物种适应环境后实际表现出的可见性状。
种的可塑性:物种的性状随环境条件而改变的程度。
贝格曼规律: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其身体往往比生活在低纬度地区的同类个体大。
因为个体大的动物其单位体重散热量较少。
阿伦定规律:恒温动物身体凸出部分如四肢、尾巴和外耳等在低温环境中有变小变短的趋势,这是减少散热的一种形态适应。
物候学:研究生物的季节性节律变化与环境季节变化关系的科学。
休眠:生物的潜伏、蛰伏或不活动状态,是抵御不利环境的一种有效的生理机制。
进入休眠状态的动植物可以忍耐比其生态幅宽得多的环境条件。
第三章种群及其基本特征种群:一定空间中所有个体的组合。
是群落结构与功能的最基本单位,也是物种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基本单位。
生物初中教材第六章生态与环境保护

生物初中教材第六章生态与环境保护生态与环境保护生态与环境保护是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章节,在初中生物教材的第六章中有着详细的介绍。
本章主要涉及生态系统的构成和功能,以及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和保护措施。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生态平衡的维持、环境污染与保护。
一、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生物圈和非生物圈因素相互作用组成的一个自然系统。
生物群落由不同物种的生物个体组成,它们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相互关联。
生物圈是地球上生物居住的范围,包括陆地、水域和大气层。
非生物圈因素包括水、土壤、气候等。
二、生态平衡的维持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内各种生态因子之间相互调节,维持系统的稳定状态。
这种平衡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来实现的。
例如,食物链中的捕食者数量受到食物来源的限制,而猎物数量受到捕食者的控制。
此外,水循环、氮循环等物质循环也是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
三、环境污染与保护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人类对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环境污染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是主要的环境污染形式。
为了减少环境污染,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减少工业排放。
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气和废水是主要的污染源之一,我们可以通过加强环保设施的建设和执行严格的排污标准来减少工业排放。
2. 推广清洁能源。
化石能源的燃烧会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加剧气候变化。
我们应该积极推广使用清洁能源,例如太阳能和风能,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3. 提倡节约资源。
资源的浪费也是一种对环境的破坏。
我们应该从日常生活中做起,节约用水、用电和用纸等资源,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4. 加强环境教育。
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重视程度,加强环境教育的普及。
只有人人都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才能共同守护我们的家园。
总结起来,生态与环境保护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和重视的问题。
通过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以及环境污染与保护的相关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环境保护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生物群落的组成及结构

群落中某一物种的分盖度占所有分盖度之和的百分比,即相对 盖度。
3 某一物种的盖度与盖度最大物种的盖度比称为盖度比。 ○ 各个种的分盖度相加是不是等于整个群落的总盖度? ○ 为什么不写成总盖度??
分盖度或层盖度之和大于总盖度。
• 基盖度:植物基部的覆盖面积
– 草原群落,以离地面2.54cm断面面积计算 – 森林群落,以离地面1.3m断面面积计算
• 重量s(腰高断面积);h(树干高);
– f(是用形来衡数量种)群形生物数量或是现树存量干多少体的指积标与。在等草原高
同植研底究的中,圆这一柱指体标特积别重之要。比.
•
体积
–
是生物所占空间大小的度量。在森林植被研究
以获得木材生产量(称为材积)。
2、综合数量指标
02
不同学者主张用不同的方 法来计算优势度:多度、 体积、盖度、密度or重量?
01
优势度:表示一个种在群 落中的地位和作用。
对于草原群落,相对优势度等于相对盖度。
重要值 表示一个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其特点是简单、明
确。 计算公式: I.V.=相对密度+相对频度+相对优势度(相对基盖度)
2、叶片大小、性质及叶面积指数
叶片是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器官,它在 植物体的结构中不仅数量大,而且对环 境的适应也表现得最为突出和多样,在 群落结构和外貌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全非单 复叶•缘全叶叶叶子:缘::的的叶:质特一 一缘叶地征个 个平 缘:表叶 叶反整 有现柄 柄映的 锯生为上 上,齿境五只 着无、中个生生锯有光方12齿波、张~面温形叶多:、或片数水分的分等裂因,离子如的的棉叶综、 片合油 ,作菜 如用的 蚕。划叶 豆分为:
02
可能是偶然的机会由人带 入、或伴随着某种条件改 变而侵入,也可能是衰退 中的残遗种。
6群落的组成与结构

6.3.3 群落的垂直结构
概念
群落在空间上的分层现象 植物的分层主要决定于植物的生活型; 植物的成层结构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可以显著提高植物利用环境资 源的能力; 植物成层结构的复杂程度与光的利用率有关
温带夏绿阔叶林的地上成层现象明显 寒温带针叶林的成层结构简单
植物的分层现象
热带森林的成层结构最为复杂(图6-7)
(2)种的综合数量指标
优势度:表示一个种在群落中的地位与作用
表示方法,尚不统一
以盖度,所占空间或重量表示 以多度,体积或所占据的空间、利用和影响环境的特性等表示; 以盖度和密度表示
重要值:表示某个种在群落中的地位与作用
重要值=相对密度+相对频度+相对优势度(相对盖度)
综合优势比(SDR: summed dominance ratio)
图中虚线分隔的斜带代表雨林的林冠到地被的光照和水分条件
右上:光照强,水分充足 中间:光照和水分中等 左下:光照弱,水分不足
热带雨林中叶子的大小由林冠向下有先增大,后变小的趋势; 古代以叶子的大小进行气候预测(表6-1,书中表6-5)
叶面积指数
单面总叶面积与单位土地面积的比值,以LAI表示; 叶面积指数与光能利用率成正比关系(表6-2,书表6-6)
优势种(dominant species)和建群种(edificator 或 constructive species)
对群落结构和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为优势种; 群落不同层次中均有优势种,其中优势层中的优势种叫建群种
亚优势种(subdominant species)
基础生态学第六章 群落的组成与结构

森林群落常以树木胸高(1.3m处)断面积计算。
(3)频度(frequency)
频度即某个物种在调查范围内出现的频率。常按包含该种个 体样方占全部样方数的百分比计算:。
频度=某物种出现样方数 / 样方总数 × 100%
通常将频度划分为5个等级:A级——频度为1%~20%;B级——频度为21~40%; C级——频度为41%~60%;D级——频度为61%——80%;E级——频度为81%~ 100%。 Raunkiaer的标准频度图解:
• (3)只有中等干扰程度使多样性维持最高水平,它允许更多的物 种入侵和定居。
中度干扰假说是在研究潮间带群落的基础上首次提出的。
(2). 群落交错区的特点
•生物多样性较高的区域
•生态环境抗干扰能力弱,对外力的阻抗相对较低 •生态环境的变化速度快,空间迁移能力强
edge effect and ecotone
(3) 群落交错区
群落之间的过渡地带,相邻生物群落的生态张 力地区。森林与非森林群落的交错地带为森林线; 还有乔木线,单株树木都不能生存的地带。
中度干扰假说 4.3 空间异质性与群落结构
4.4 岛屿与群落结构
4.1 生物因素
1 竞争对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由于竞争导致生态位的分化,因此,竞争在生物群落结构
的形成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 群落中的种间竞争出现在生态位比较接近的种类之间。
同资源种团(guild)是指群落中以同一方式利用共同资源的物种集团。 同资源种团内的种间竞争十分激烈,它们占有同一功能地位,是等价种。 如果一个种由于某种原因从群落中消失,别的种就可能取而代之。
第六章 群落的组成与结构
第6章:生物群落的组成与结构

常用的为两因素的综合优势比(SDR2),即在密度比、盖度比、 频度比、高度比和重量比这五项指标中取任意两项求其平均 值再乘以100%, 如:SDR2=(密度比+盖度比)/2×100%。
三、种间关联
❖ 在一特定的群落中,如果两个种出现在一起的次数比期望的 更频繁,它们就具正关联;如果它们共同出现的次数少于期 望值,则它们具负关联。
标,常用单位面积干重表示(g/m2)。 7. 体积(volume)——生物所占空间大小的度量。
(二)种的综合数量指标
1. 优势度(dominance)—— 表示一个种在 群落中的地位与作用。
具体定义和测度指标目前尚不统一: 一些学者认为盖度和密度为优势度的度量指标。 也有的认为优势度即“盖度和多度的总和”或“重量、盖度
公式表示: d=N/S
式中:d——密度; N——样地内某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S——样地面积。
• 相对密度(relative density): 样地内某一种的个体数占全部种 个体数的百分比。
• 密度比(density ratio):某一种的密度占群落中密度最高的 物种密度的百分比。
测定方法: 以m2或km2为单位随机选定若干样方(sample plot),通过 对样方物种的计数来统计和计算整体区域的种群密度
• 群落的不同层次可以有各自的优势种,比如森林群落中, 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分别存在各自的优势 种。
建群种(constructive species)—— 其中优势层的优势 种(此处为乔木层)常称为建群种。
亚优势种(subdominant species)—— 指个体数量与 作用都次于优势种,但在决定群落性质和控制群落环境方 面仍起着一定作用的植物种。
海洋生物的群落组成与结构

海洋生物的群落组成与结构海洋是地球上最广阔的生态系统之一,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海洋生物的群落组成与结构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水温、盐度、光照、营养物质和生物间相互作用等。
本文将深入探讨海洋生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
一、生物群落的概念生物群落是指同一个环境中相对稳定的生物组合。
在海洋中,生物群落通常由多种物种组成,这些物种之间通过食物链、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相互作用连接在一起。
海洋生物群落通常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由不同的生物群落组成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各个层次。
二、浅海生物群落的组成与结构浅海是海洋中最接近陆地的区域,光照充足,营养物质丰富,这为各类浅海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
浅海生物群落主要由海藻、珊瑚、贝类和鱼类等组成。
海藻作为浅海生态系统的重要基础,提供了氧气和食物。
珊瑚礁则是浅海生物群落的热点地区,为许多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提供了栖息地。
三、深海生物群落的组成与结构深海是指水深超过200米的海洋区域,其特点是黑暗、高压和低温。
由于光线无法穿透深海,深海生物主要依靠化学合成来获取能量。
深海生物群落主要由无脊椎动物和鱼类组成,其中常见的有深海鱼、海绵、软体动物和海洋底栖生物等。
深海生物具有适应高压和低温环境的特殊生理结构,如鳃囊、发光器官等。
四、开放海域生物群落的组成与结构开放海域是海洋中远离陆地或珊瑚礁的区域,通常的特点是缺乏障碍物和高浓度的营养物质,因此生物多样性相对较低。
开放海域生物群落主要由浮游生物和大型鱼类组成。
浮游生物包括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它们是海洋食物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型鱼类是开放海域生态系统的顶级捕食者,对于维持海洋生物群落的平衡至关重要。
五、气候变化对海洋生物群落的影响目前,全球气候变化对海洋生物群落造成了诸多影响。
海洋温度的上升导致了许多物种的栖息地损失和迁移。
海洋酸化问题使得珊瑚礁等生态系统受到威胁。
同时,海平面上升和过度捕捞等人类活动也对海洋生物群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群落的组成与结构讲解

群落的组成与结构讲解群落是生态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一定地理范围内的物种组成和群体结构。
群落是生物多样性的集中表现,研究群落能够揭示不同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和物质循环过程。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群落的组成和结构进行详细讲解。
一、群落的组成1.物种丰富度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的数量,较高的物种丰富度表示群落中存在更多的物种。
物种丰富度的高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环境条件和生态位等。
高物种丰富度能够提高群落的稳定性和生态系统功能。
2.物种均匀度物种均匀度是指群落中各个物种的丰度是否均衡。
在均匀度较高的群落中,各个物种的生态位相似,资源分配相对平均,物种间的竞争较小。
物种均匀度的高低会影响群落的竞争关系和物种多样性。
3.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指群落内各个物种的丰度和多样性程度的综合指标。
物种多样性既包括的物种数量(物种丰富度),也包括物种之间的相对数量分布(物种均匀度)。
高物种多样性的群落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和抵抗力,能够更好地响应环境变化。
二、群落的结构群落的结构指的是群落中各个物种之间的组织形式和关系网络。
群落的结构包括生物量结构、种间关系、物种组合和空间格局等。
1.生物量结构生物量结构反映了群落内各个物种数量和体积的相对大小。
在一个群落中,物种的生物量通常呈指数分布,少数物种占据大部分的生物量。
这些物种被称为优势种,它们对群落的结构和功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2.种间关系种间关系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
常见的种间关系有竞争关系、捕食-被捕食关系、共生关系等。
这些种间关系决定了群落内物种的分布和相对丰度,进而影响着群落的结构和稳定性。
3.物种组合物种组合是指群落中各个物种之间的协同或排斥关系,常常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
物种组合反映了群落对环境变化的适应力和稳定性。
合适的物种组合能够提高群落的生态位利用率和资源利用效率。
4.空间格局空间格局是指群落内各个物种的空间分布形式。
常见的空间格局有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和聚集分布等。
生态学课件第6章群落学

群落学——总盖度 ——层盖度 ——种盖度
个体分析——投影盖度 --基盖度(草2.5cm;乔木1.3m;灌木无)
基盖度称为显著度
Frequency & Law of Frequency
频度F = 某种所出现的样方数占群落样方总数的%。 频度定律: A>B > C >= <D < E Raunkiaer(丹) 做50个样方,调查出80种植物。经过统计:F值 1-20%=A; 21-
四、影响群落结构的因素
1 同资源种团——等价种,生态位近似,利用资源方式相同。 2 干扰的作用,林窗“林隙”的作用; 3 空间异质性; 4 竞争的影响; 5 捕食关系的影响; 6 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应该注意什么?
巴西亚马逊河流 2005.10
巴西亚马逊河流 2005.10
巴西亚马逊河流 2005.10
水温C
O2
深
C
水温
度
m
夏
含氧量
季
O2
C
冬 季
天堂寨黄山松群落垂直结构 (杨方平绘制)
(二)群落的水平结构
空间异质性——环境质量的不均匀性导致的。
群落的镶嵌性,复合性。
(三)群落的时间结构 群落的外貌——由群落的建群种所表现出来的物理特征。 群落的季相——由于季节的变化,出来不同的外貌。
群落的季节相貌(季相)
香农-威纳指数:Shannon-Wiener’s diversity
index
s
H=-
pilog2pi
i=1
描述某种出现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越高,则多样性程度高。
对数的底可以为2,e, 10, 其单位分别是bit,nit,dit / individual。
1群落的组成与结构

种类,关键种的生物量(或数量)不 占优势,但对于维持群落的组成和多 样性具有决定性意义。
招潮蟹
螃蟹是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关键种 (Smith,1991)。(粉碎植物体, 为鸟类、鱼类提供碎屑食物,取 食行为改变红树林的区系和分布; 洞穴增加氧气影响碳循环、土壤 化学和物种生活。)
大型群落和小型群落
• 大型群落(major community):具较大规模和复杂的结构,与相邻
群落之间有一定的独立性,包括各个营养级。如沿岸带群落。
• 小型群落(minor community):规模有限,或缺少某营养层,常常
不是典型的独立单元,或多或少依赖相邻群落。如底栖动物群落。
群落概念在应用上可视研究内容而使用不同的尺度。
香农-维纳多样性指数H’(Sannon-Wiener index of diversity):
H’=-ΣPi lnPi (i=0,1,2,3,s) 式中:Pi为第 i 个物种的个体数与全部种的个体数之和的比,S为群落中的 物种数。
均匀性指数J:
J=H’/Hma动物:86种,包括拟黑螺、弧边招潮蟹、锐 足全刺沙蚕等。 藻类:6门7纲35属117种,以硅藻门、绿藻门、蓝 藻门和裸藻门等占优势。 昆虫:10目59 科96种。
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
大多数群落都有垂直分化或分层现象,即不同的种类出现在地面不同的 高度,或在水层的不同深度。 1 2 3 4 5 白骨壤 海桑 桐花树 红树 木榄 广东雷州 半岛 福建南部 沿海
种类组成的数量特征
• 多度与密度 • 盖度:植物体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 • 生物量:干重、鲜重
生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 —多样性指数
辛普森多样性指数D(Simpson’s index of diversity):
基础生态学6-8章

第六章群落组成与结构1. 群落的概念与性质1.1群落的定义群落:占据一定的空间,具有一定的物种组成、外貌和结构,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集合体。
植被:一定区域内,全部植物群落的总和。
群落和植被的概念可大可小,根据观察者的需要而定。
1.2群落的特征①一定的外貌和结构②一定的种类组成③一定的分布范围和边界④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群落环境⑤一定的动态特征1.3群落的性质(1)机体论观点群落是一个有机体,群落与群落之间不连续。
(2)个体论观点群落和环境都是变化的,因此群落也是一个连续体,没有明确的边界。
1.3种-面积曲线为了解群落中物种的组成,常采用最小面积来统计一个群落的种类组成。
图6.2确定最小面积的程序(引自宋永昌,2001)表6.1各类植被研究时的最小面积(怦)Whittaker(1978)中国常用标准4000热带雨林 2 500 〜4 000热带雨林2000 〜热带次生雨林200〜1 000南亚热带森林900 〜1 200混交洛叶林200〜800常绿阔叶林400〜800温带落叶林100〜500温带落叶林200〜400草原群落50〜100针阔混交林200〜400灌丛群落25 〜100东北针叶林200〜4002. 群落的种类组成2.1群落的组成(1)优势种和建群种对群落结构和特征具有控制作用的物种,称为优势种。
优势种一般数量多、生物量高、体积较大,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
群落中不同层次可以有各自的优势种,其中优势层的优势种称为建群种。
群落中一般有1 —3个建群种。
但热带雨林的建群种多于3个。
(2)亚优势种个体数量和作用都次于优势种,但仍起一定作用的植物种。
(3)伴生种和偶见种伴生种常见于群落中,但不起主要作用。
偶见种是那些出现频率较低的物种。
但偶见种有时具有极高的生态学价值,如残遗植物等。
22群落的数量特征(1) 多度和密度两个指标均表示群落中单位面积上种的个体数目。
多度一般用目测法估算,用于植物个体较小的灌木和草本植物;而密度则必须数出个体数目,用于估测树木种类。
第六章 生物群落的组成、结构和生态演

(二)、种类组成相似性分析
相似性系数(index of similarity):是测量群落间或样方(plot) 间种类组成上的相似程度的指标。
2c S 100 ab
其中: a:样方1中的种类数 b:样方2中的种类数
c:两个样方共有的种类数
三、平行群落与生态等值
1、平行群落(parallel communities): 即生态上和分类上 很相似的种常在不同海区的同一类型的底质中出现。这 些平行的生物群落常由同一属的种类占据优势地位,它 们具有相似的生态位。
视研究范围指明各种不同大小及自然特征的生物集合。
生物群落的界限:界限明确;界限不明确。
生物群落的属性:只有在群落水平上才表现出来的属性,包括:
1、群落中的物种多样性(species diversity); 2、控制群落特性的优势种(dominant species); 3、群落中不同物种的相对丰盛度(relative abundance); 4、群落的营养结构(trophic structure)、空间结构(space structure)和群落的演替(community succession)。 生物群落的稳定性: 自然选择、长期进化、相互适应-- 相对稳定
外界因素变化或者内部矛盾爆发--生态演替
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群落具有一些比种群更高层次的群体特征 1、一个群落中的所有生物在生态上是相互联系的;
2、群落与其环境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
3、群落中的各个成员对于群落的结构和功能的重要性是不等的; 4、群落具有空间结构和时间结构; 5、群落结构松散性和边界具有模糊性; 6、群落的演替特征。
H ' Pi * log 2 Pi
i 1
S
第六章生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

第六章生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第六章生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生物群落的概念群落的种类组成群落的结构影响群落组成和结构的因素第一节生物群落的概念生物群落的定义群落的基本特征群落的性质一、生物群落的定义——生物群落的定义生物群落可定义为在相同时间及特定空间或特定生境下,具有一定的生物种类组成及其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外貌及结构,包括形态结构与营养结构,并具有特定的功能的生物集合体,也可以说,一个生态系统中具生命的部分即生物群落。
一、生物群落的定义——群落生态学的定义1902年,瑞士学者 C.schroter首次提出了群落生态学(synecology)的概念,他认为,群落生态学是研究群落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1910年,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召开的第三届国际植物学会议上正式决定采用群落生态学这个科学名称。
一、生物群落的定义——群落生态学的发展植物群落学(phytocoenology)也叫地植物学(geobotany)或植被生态学(ecology of vegetation)动物群落学研究晚于植物群落学动物、植物以及微生物群落整合研究是群落生态学发展趋势之一。
一、生物群落的定义——群落生态学的研究意义由于群落的发展而导致生物的发展,因此,对特定生物进行控制的最好办法就是改变群落,而不是“攻击”其生物本身。
二、群落的基本特征具有一定的外貌;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具有一定的群落结构;形成群落环境;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一定的动态特征;一定的分布范围;群落的边界特征;群落中各物种不具有同等的生态学重要性。
群落生态学的中心问题是回答群落的整体结构是如何形成的。
在生态学发展史中,生物群落概念的提出是很早的。
但是对于生物群落的两种对立观点——个体论学派和机体论学派的争论至今未休。
群落中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动、植物种类?它们为什么像现在这样分布着?它们之间是怎样发生着相互作用的?这是群落生态学最令人感兴趣的问题。
三、群落的性质关于群落的性质问题,生态学界存在两派绝然对立的观点,一派认为群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是一个有组织的生物系统,象有机体与种群那样,被称为机体论观点;另一派认为群落并非自然界的实体,而是生态学家为了便于研究,从一个连续变化着的植被连续体中人为确定的一组物种的集合,被称为个体论学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数量特征 2020/10/26
安徽大学精品课程课件 ·《生态学》*
9
多度:对物种个体数目多少的一种估测指标。
密度:单位面积或单位空间内的个体数。
➢ 相对密度:某一物种的个体数点全部物种个体数的百分比。 ➢ 密度比:某一物种的密度占群落中密度最高的物种密度的百分比。
盖度:指植物地上部分的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 分种盖度(分盖度)、层盖度(种组盖度)、总盖度(群落 盖度)
观察到的个体总数
2020/10/26
安徽大学精品课程课件 ·《生态学》*
13
物种多样测度—多样性指数
辛普生多样性指数(Simpson’s diversity index)
多样性指数
属于种i 的个体在全部
个体中的比例
D=1-∑Pi
香农-威纳指数(Shannon-Wiener index)
➢ 基盖度:植物基部的覆盖面积。 ➢ 相对盖度:某一物种的分盖度占所有分盖度之和的百分比。 ➢ 盖度比:某一物种的盖度占最大物种的盖度的百分比。
频度:某个物种在调查范围内出现的频率。
高度和高度比:某种植物高度占最高物种的高度的百分比。
重量和相对重量:单位面积或容积内某一物种的重量点全部 物种重量的百分比。
亚优势种(subdominant species): 指个体数量与作用都 次于优势种,但在决定群落性质和控制群落环境方面仍起着 一定作用的物种。
伴生种(companion species):为群落的常见物种,它 与优势种相伴存在,但不起主要作用。
偶见种或罕见种(rare species):是那些在群落中出现频率 很低的种类,往往是由于种群自身数量稀少的缘故。偶见种 可能是偶然的机会由人带入、或伴随着某种条件改变而侵入, 也可能是衰退中的残遗种。
2020/10/26
安徽大学精品课程课件 ·《生态学》*
3
二、群落的基本特征简介
从上述定义中,可知一个生物群落具有下列基本 特征:
1、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 2、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 3、形成群落环境 4、具有一定的结构 5、一定的动态特征 6、一定的分布范围 7、群落的边界特征
2020/10/26
2020/10/26
安徽大学精品课程课件 ·《生态学》*
5
三、对群落性质的两种对立观点
机体论学派(organismic
school)
密
群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 度
是一个有组织的生物系统,
像有机体与种群那样,被
称为机体论学派。
个体论学派(individualistic school)
群落是生态学家为了便于
物种多样性的测度
➢ 丰富度指数 ➢ 多样性指数 物种多样性类型
物种多样性梯度
决定多样性梯度的因素
2020/10/26
安徽大学精品课程课件 ·《生态学》*
12
物种多样测度—丰富度指数
Gleason指数
群落中物种数目
D=(S-1)/lnA 单位面积
Margalef指数
群落中总物种数目
D=(S-1)/lnN
研究,从一个连续变化着 密 的植被连续体中人为确定 度 的一组物种的组合,被称 为个体论学派。
A
C
B D
环境梯度
A 26
安徽大学精品课程课件 ·《生态学》*
6
第二节 群落结构特征分析
一、群落的物种构成
1、优势种和建群种 2、亚优热、势种(subdominant)指个数量与作
2020/10/26
安徽大学精品课程课件 ·《生态学》*
7
2020/10/26
安徽大学精品课程课件 ·《生态学》*
8
种类组成的性质分析
优势种和建群种: 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 制作用的物种称为优势种(dominant species),对于植 物群落来说,它们通常是那些个体数量多、投影盖度大、生 物量高、体积大、生活能力强,即优势度较大的种;植物群 落中,处于优势层的优势种称建群种(constructive species)。
2020/10/26
*
1
第四章 群落生态学
第一节 群落的概念
2020/10/26
安徽大学精品课程课件 ·《生态学》*
2
第一节 群落的概念
一、群落的定义
群落(community)的概念来源于植物生态研究。 早在1807年,近代植物地理学的创始人Alexander Humboldt首先注意到自然界植物的分布不是零乱 无章的,而是遵循一定的规律而集合成群落,并 指出每个群落都有其特定的外貌,它是群落对生 境因素的综合反应。
2020/10/26
安徽大学精品课程课件 ·《生态学》*
11
种的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由物种数目和相对多度决定的。
➢ 物种丰富度(species richness): 指一群落或生境中物种 数目的多寡。
➢ 物种均匀度(species evenness):指一群落或生境中全部 物种个体数目的分配状况,反映各物种个体数目的分配 均匀程度。
体积:胸高断面积、树高、形数(可查获)三者的乘积。
2020/10/26
安徽大学精品课程课件 ·《生态学》*
10
二、群落的结构单元
优势度:表示一个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定 义和计算方法不统一。
重要值:相对密度+相对频度+相对优势度(相 对基盖度)。
综合优势比:在密度比、盖度比、频度比高度比 和重量比中取任意二项求其平均值,再乘100%。
安徽大学精品课程课件 ·《生态学》*
4
群落的基本特征
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物种数和个体数。
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必须共同适应它们所处的无 机环境;它们内部的相互关系必须取得协调和发展(种群 构成群落的二个条件)。
形成群落环境:定居生物对生活环境的改造结果。 具有一定的结构:形态结构、生态结构、营养结构。 一定的动态特征:季节动态、年际动态、演替与演化。 一定的分布范围:特定的地段或特定的生境。 群落的边界特特征:或明确或不明确的边界。
用都次于优势种,但在决定群落性质和控制群落 环境方面仍起着一定作用的植物种。
3、伴生种(companion species)伴生种为群落 的常见种类,它与优势种相伴存在,但不起主要 作用。
4、偶见种或罕见种(rare spesies)偶见种是那些 在群落中出现频率很低的种类,多半是由于种群 本身数量稀少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