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界限含水率试验作业指导书.docx

合集下载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作业指导书)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作业指导书)

1 试样制备1.1试样制备1.1.1本试验方法适用于颗粒粒径小于60mm的原状土和扰动土。

1.1.2根据力学性质试验项目要求,原状土样同一组试样间密度的允许差值为0.03g/cm3;扰动土样同一组试样的密度与要求的密度之差不得大于±0.01g/cm3,一组试样的含水率与要求的含水率之差不得大于±1%。

1.1.3试样制备所需的主要仪器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1细筛:孔径0.5mm、2mm。

2洗筛:孔径0.075mm。

3台秤和天平:称量10kg,最小分度值5g;称量5000g,最小分度值1g;称量1000g,最小分度值0.5g;称量500g,最小分度值0.1g;称量200g,最小分度值0.01g。

4环刀:不锈钢材料制成,内径61.8mm和79.8mm,高20mm。

5击样器。

6压样器。

7其他:包括切土刀、钢丝锯、碎土工具、烘箱、保湿缸、喷水设备等。

1.1.4原状上试样制备,应按下列步骤进行:1将土样筒按标明的上下方向放置,剥去蜡封和胶带,开启土样筒取出土样。

检查土样结构,当确定土样已受扰动或取土质量不符合规定时,不应制备力学性质试验的试样。

2根据试验要求用环刀切取试样时,应在环刀内壁涂一薄层凡上林,刃口向下放在土样上,将环刀垂直下压,并用切主刀沿环刀外侧切削土样,边压边削至土样高出环刀,根据试样的软硬采用钢丝据或切土刀整平环刀两端土样,擦净环刀外壁,称环刀和土的总质量。

3从余土中取代表性试样测定含水率、界限含水率等项试验的取样。

4切削试样时,应对土样的层次、气味、颜色、夹杂物、裂缝和均匀性进行描述,对低塑性和高灵敏度的软土,制样时不得扰动。

1.1.5扰动土试样的备样,应按下列步骤进行:1将土样从土样筒或包装袋中取出,对土样的颜色、气味、夹杂物和土类及均匀程度进行描述,并将土样切成碎块,拌和均匀,取代表性土样测定含水率。

2对均质和含有机质的土样,宜采用天然含水率状态下代表性土样,供颗粒分析、界限含水率试验。

22界限含水率试验作业指导书9页

22界限含水率试验作业指导书9页

1、依据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2019《土工试验规程》SL237-20192、范围2.1 适用于粒径小于0.5mm颗粒组成及有机质含量不大于干土质量5%的土。

2.2 界限含水率包括土的液限、塑限和缩限。

试验方法分液限塑限联合测定、圆锥仪法液限试验、搓滚法塑限试验、缩限试验。

3、职责3.1 材料检测部是本作业文件的执行部门。

3.2 材料检测部负责人负责检测试验过程控制,负责编制检测试验报告。

3.3 技术负责人负责审核检测试验报告。

3.4 材料检测部部门负责人负责检测试验过程资源配置。

4、液限塑限联合测定试验4.1 仪器设备4.1.1 液塑限联合测定仪:包括带标尺的圆锥仪、电磁铁、显示屏、控制开关。

圆锥质量为76g,锥角为30°;读数显示宜采用光电式、游标式和百分表式。

4.1.2 试样杯:直径40~50mm,高30~40mm。

4.1.3 天平:称量200g,分度值0.01g。

4.1.4 其他:烘箱、干燥箱、铝盆、调土刀、筛等。

4.2 试验方法4.2.1 本试验宜采用天然含水率试样,当土样不均匀时,采用风干试样。

当试样中含有粒径大于0.5mm的土粒和杂物时,应过0.5mm筛。

4.2.2 当采用天然含水率土样时,取代表性土样250g ,将试样放在橡皮板上用纯水将土样调成均匀膏状,放入调土皿,浸润过夜。

4.2.3 将制备的试样充分调拌均匀,密实地填入试样杯中,填样时不应留有空隙,对较干的试样应充分搓揉,密实地填入试样杯中,填满后刮平表面。

4.2.4 将试样杯放在联合测定仪的升降座上,在圆锥上抹一薄层凡士林,接通电源,使电磁铁吸住圆锥。

4.2.5 调节零点,将屏幕上的标尺调在零位,调整升降座,使圆锥尖接触试样表面,指示灯亮时圆锥在自重下沉入试样,经5s 后测读圆锥下沉深度(显示在屏幕上),取出试样杯,挖去锥尖入土处的凡士林,取锥体附近的试样不少于10g ,放入称量盒内,测定含水率。

粗集料含水率试验作业指导书

粗集料含水率试验作业指导书

粗集料含水率试验作业指导书
执行标准:SL352-2006
一、目的和适用范围
测定碎石或砾石的吸水率
二、仪器设备
1、烘箱:控温在105℃±5℃
2、天平:称量5kg,感量不大于5g
3、容器:如浅盘等
三、试验操作
1、根据最大粒径,按四分缩法缩分试样,分成两份备用。

2、将试样置于干净的容器中,称量试样和容器的总质量(m1),并在烘箱中烘干至恒重。

3、取出试样,冷却后称取试样与容器的总质量(m2)。

四、结果分析
1、含水率按下式计算,准确至0.1%
W=(m1-m2)/(m2-m3)×100
式中:W——粗集料的含水率%
m1——烘干前试样与容器总质量g
m2——烘干后试样与容器总质量g
m3——容器质量g
2、以两次平行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界限含水率试验作业指导书.doc

界限含水率试验作业指导书.doc

界限含水率试验作业指导书7. 6. 1目的和使用范围目的是联合测定土的液限和塑限,用于划分土类、计算天然稠度和塑性指数、供公路工程设计利施工使用。

适用于粒径不大于0. 5H1H1、有机质含量不大于试样总质量5% 的土。

7. 6. 2仪器设备圆锥仪盛土杯天平筛调土刀调土皿称量盒研钵干燥器吸管凡士林等。

7. 6. 3试验步骤1、取有代表性的天然含水率或风干土样进行试验。

如土中含大于0. 5mm的土粒或杂物时,应将风干土样用带橡皮头的研钵研碎或用木棒在橡皮板上压碎,过0. 5mm的筛。

取0. 5mm筛下的代表性土样200g,分开放入三个盛土皿中,加不同数量的蒸馅水,土样的含水率分别控制在液限(a点),略大于塑限(c点)和二者的中间状态(b点)。

用调土刀调匀,盖上湿布,放置18h以上。

测定&点的锥入深度,对于100g锥应为20mm±0. 2mm,对于76g锥应为17mm o测定c点的锥入深度,对于100g锥应控制在5mni以下,对于76g锥应控制在2伽以下。

对于砂类土,用100g锥测定c点的锥入深度可大于5mm,用76g锥测定c点的锥入深度可大于2mm□2、将制备的土样充分搅拌均匀,分层装入盛土杯,用力压密,使空气逸出。

对于较干的土样,应先充分搓揉,用调土刀反复压实。

试杯装满后,刮成与杯边齐平。

3、当用游标式或百分表式液限塑限联合测定仪试验时,调平仪器,提起锥杆(此时游标或百分表读数为零)、锥头上涂少许凡士林。

4、将装好的土样的试杯放在联合测定仪的升降座上,转动升降旋钮,待锥尖与土样表面刚好接触时停止升降,扭动锥下降旋钮, 同吋开动秒表,经5s吋,松开旋钮,椎体停止下落,此吋游标读数即为锥入深度hl。

5、改变锥尖与土的接触位置(锥尖两次锥入位置距离不小于lcm),重复本实验3和4步骤,得锥入深度h2。

hl、h2允许平行误差为0.5mm,否则应重做。

取hl、h2平均差作为该点的锥入深度ho6、去掉锥尖入土处的凡士林,取10g以上的土样两个,分别装入称量盒内,称质量(准确至O.Olg),测定其含水率wl、W2(计算到0. l%)o计算含水率平均值w。

22界限含水率试验作业指导书

22界限含水率试验作业指导书

1、依据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土工试验规程》SL237-19992、范围2.1 适用于粒径小于0.5mm颗粒组成及有机质含量不大于干土质量5%的土。

2.2 界限含水率包括土的液限、塑限和缩限。

试验方法分液限塑限联合测定、圆锥仪法液限试验、搓滚法塑限试验、缩限试验。

3、职责3.1 材料检测部是本作业文件的执行部门。

3.2 材料检测部负责人负责检测试验过程控制,负责编制检测试验报告。

3.3 技术负责人负责审核检测试验报告。

3.4 材料检测部部门负责人负责检测试验过程资源配置。

4、液限塑限联合测定试验4.1 仪器设备4.1.1 液塑限联合测定仪:包括带标尺的圆锥仪、电磁铁、显示屏、控制开关。

圆锥质量为76g,锥角为30°;读数显示宜采用光电式、游标式和百分表式。

4.1.2 试样杯:直径40~50mm,高30~40mm。

4.1.3 天平:称量200g,分度值0.01g。

4.1.4 其他:烘箱、干燥箱、铝盆、调土刀、筛等。

4.2 试验方法4.2.1 本试验宜采用天然含水率试样,当土样不均匀时,采用风干试样。

当试样中含有粒径大于0.5mm的土粒和杂物时,应过0.5mm筛。

4.2.2 当采用天然含水率土样时,取代表性土样250g,将试样放在橡皮板上用纯水将土样调成均匀膏状,放入调土皿,浸润过夜。

4.2.3 将制备的试样充分调拌均匀,密实地填入试样杯中,填样时不应留有空隙,对较干的试样应充分搓揉,密实地填入试样杯中,填满后刮平表面。

4.2.4 将试样杯放在联合测定仪的升降座上,在圆锥上抹一薄层凡士林,接通电源,使电磁铁吸住圆锥。

4.2.5 调节零点,将屏幕上的标尺调在零位,调整升降座,使圆锥尖接触试样表面,指示灯亮时圆锥在自重下沉入试样,经5s 后测读圆锥下沉深度(显示在屏幕上),取出试样杯,挖去锥尖入土处的凡士林,取锥体附近的试样不少于10g ,放入称量盒内,测定含水率。

JJ0220-矿粉的界限含水率(联合法)试验检测记录表

JJ0220-矿粉的界限含水率(联合法)试验检测记录表
1
2
3
试锥的质量(g)
hp数值
入土深度(mm)
h1
h2
(h1+h2)/2
含水率
盒号
盒质量(g)
盒+湿土质量(g)
盒+干土质量(g)
水分质量(g)
干土质量(g)
液限WL
含水率(%)
塑限WF
平均含水率(%)
塑性指数IP
备注:
塑性指数IP
试验:复核:日期:年月日
塑性指数IP
矿粉的界限含水率试验检测记录表(液塑限联合测定仪法)
试验室名称:中交一公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北京试验检测分公司记录编号:JL-2018-KFJ-
工程部位/用途
委托/任务编号
试验依据
JTG E42-2005
样品编号
样品描述
无洁净、无结块
样品名称Βιβλιοθήκη 试验条件温度:℃湿度:%试验日期
主要仪器设备及编号
试验次数
试验项目

含水量试验指导书

含水量试验指导书

土工试验指导书上海大学土木系目录一、含水量试验 (1)二、密度试验 (3)三、土粒比重试验 (5)四、界限含水量试验 (8)五、颗粒分析试验 (18)六、砂的相对密度 (22)七、固结综合试验 (26)八、直接剪切试验 (34)九、三轴压缩试验 (37)试验一:含水量试验一、概述土的含水量是指土在温度105~110℃下烘到恒重时所失去的水质量与达到恒重后干土质量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

含水量是土的基本物理性质指标之一,它反映了土的干、湿状态。

含水量的变化将使土物理力学性质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它可使土变成半固态、可塑状态或流动状态,可使土变成稍湿状态、很湿状态或饱和状态,也可造成土在压缩性和稳定性上的差异。

含水量还是计算土的干密度、孔隙比、饱和度、液性指数等不可缺少的依据,也是建筑物地基、路堤、土坝等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指标。

二、试验方法及原理含水量试验方法有烘干法、酒精燃烧法、比重法、碳化钙气压法、炒干法等,其中以烘干法为室内试验的标准方法。

(一) 烘干法烘干法是将试样放在温度能保持105~110℃的烘箱中烘至恒重的方法,是室内测定含水量的标准方法。

1. 仪器设备(1) 保持温度为105~110℃的自动控制电热恒温烘箱或沸水烘箱、红外烘箱、微波炉等其他能源烘箱;(2) 称量200g 、最小分度值0.01g 的天平; (3) 装有干燥剂的玻璃干燥缸; (4) 恒质量的铝制称量盒。

2. 操作步骤(1) 从土样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试样15~30g(有机质土、砂类土和整体状构造冻土为50g),放入称量盒内,立即盖上盒盖,称盒加湿土质量,准确至0.01g 。

(2) 打开盒盖,将试样和盒一起放入烘箱内,在温度105~110℃下烘至恒量。

试样烘至恒量的时间,对于粘土和粉土宜烘8~10h ,对于砂土宜烘6~8h 。

对于有机质超过干土质量5%的土,应将温度控制在65~70℃的恒温下进行烘干。

(3) 将烘干后的试样和盒从烘箱中取出,盖上盒盖,放入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

矿粉塑性指数试验作业指导书

矿粉塑性指数试验作业指导书

ZK/ZY J001-2017 矿粉界限含水率(液、塑限联合测定法)检测作业指导书1目的为了确定矿粉由流动状态,可塑状态和半固体状态、固体状态相互转化时的分界含水率,为计算稠度,液塑性指数,供工程设计和施工之用。

2检测标准及范围《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基本原理:由于含水率不同,矿粉分别处于流动状态、可塑状态、半固体状态、固体状态。

流动状态和可塑状态的分界含水率称为液限,可塑状态和半固体状态的分界含水率称为塑限。

3仪器设备3.1液、塑限联合测定仪:圆锥质量为100g,锥角为30°;试样杯内径为40mm,高度为30mm。

3.2天平:称量1000g,最小分度值0.01g。

4 试验步骤4.1采用风干试样,过0.5mm筛。

4.2取0.5mm筛下的代表性矿粉样200g,将试样放在板上用纯水将矿粉样调成均匀膏状。

4.3将制备的试样充分调拌均匀,填入试样杯中,填样时不应留有空隙,对较干的试样应充分搓揉,密实地填入试样杯中,填满后刮平表面。

4.4将试样杯放在联合测定仪的升降座上,在圆锥上抹一薄层凡士林,接通电源,使电磁铁吸住圆锥。

4.5调节零点,将屏幕上的标尺调在零位,调整升降座、使圆锥尖接触试样表面,指示灯亮时圆锥在自重下沉入试样,经5s后测读圆锥下沉深度,取出试样杯,挖去锥尖入矿粉处的凡士林,取锥体附近的试样不少于10g,放入称量盒内,测定含水率。

4.6将全部试样再加水或吹干并调匀,重复3至5款的步骤分别测定第二点、第三点试样的圆锥下沉深度及相应的含水率。

注: 液塑限联合测定应不少于三点,圆锥入矿粉深度宜为5mm以下(砂类土可大于5mm),10±0.2mm,20±0.2mm。

4.7数据处理4.7.1以含水率为横坐标,圆锥入矿粉深度为纵坐标在双对数坐标纸上绘制关系曲线,三点应在一直线上。

当三点不在一直线上时,通过高含水率的点和其余两点连成二条直线,在下沉为2mm处查得相应的2个含水率,以两点含水率的平均值与高含水率的点连一直线。

土的界限含水率试验

土的界限含水率试验

第三章土的界限含水率试验第一节锥式仪液限试验一、试验目的测定土的液限,并与塑限试验和含水率试验结合,用以计算土的塑性指数和液性指数,作为粘性土的分类以及判别土的状态之用。

二、基本原理土的液限是粘性土从可塑状态转到流动状态的界限含水率。

圆锥液限仪是根据一定重量和固定角度的平衡锥沉入土中一定深度时的含水率恰为液限这一原理制作的。

前苏联A.M.瓦西里耶夫经过多次试验认为锥体重量为0.75N,锥角为30º,锥体沉入深度为10mm时,土的抗剪强度是8.232kPa,此时土的含水率即为液限。

三、仪器设备1、铝盒、调土杯及调土刀;2、锥式液限仪(图3-1);3、天平:感量为0.01g;4、筛:孔径为0.5mm;5、磁钵和橡皮头研棒;6、烘箱:应能控制温度105~110ºC;7、干燥器。

图3-1锥式液限仪1-锥身;2-手柄;3-平衡装置;4-试杯;5-底座四、操作步骤1、制备土样取天然含水率的土样约50g,捏碎过筛;若天然土样己风干,则取样80g研碎,并过0.5mm筛;加纯水调成糊状,盖上湿布或置保湿器内12h以上,使水分均匀分布。

2、装土样于调土杯中将备好的土样再仔细拌匀一次,然后分层装入试杯中;用手掌轻拍试杯,使杯中空气逸出;待土样填满后,用调土刀抹平土面,使土面与杯缘齐平。

3、放锥(1)在平衡锥尖部分涂上一薄层凡士林,以拇指和食指执锥柄,使锥尖与试样面接触,并保持锥体垂直,轻轻松开手指,使锥体在其自重作用下沉入土中;注意放锥时要平稳,避免产生冲击力。

(2)放锥15s后,观察锥体入土中的深度,以土样表面与锥接触处为准;若恰为10mm(锥上有刻度标志),则认为这时的含水率就为液限。

若锥体入土深度大于或小于10mm时,表示试样含水率大于或小于液限,此时,应挖去沾有凡士林的土,取出全部试样放在调土杯中,使水分蒸发或加纯水重新调匀,直至锥体下沉深度恰为10mm时为止。

4、测液限含水率将所测得的合格试样,挖去沾有凡士林的部分,取锥体附近试样少许(约15~20g)放入铝盒中测定其含水率,此含水率即为液限。

土的含水率试验作业指导书

土的含水率试验作业指导书

土的含水率试验作业指导书(一)烘干法一.目的及适用范围:1.1 目的:测定土的天然含水率。

1.2 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测定黏质土、粉质土、砂类土、砂砾石、有机质土和冻土的含水率。

二.依据标准:《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三.试验仪器:烘箱:可采用电热烘箱或温度能保持105-110℃的其他能源烘箱;天平:称量200g,感量0. 01g;称量1000g,感量0.1g;干燥器、称量盒等四.试验步骤:4.1.取代表性试样,细粒土15~30g,砂类土、有机质土为50g,砂砾石为1~2kg。

放入铝盒内,迅速盖好盒盖,称质量,称量结果减去铝盒质量,得到湿土质量;4.2.揭开铝盒盖,将试样和铝盒一起放入恒温烘箱,在温度105℃~110℃下烘至衡重。

对于大多数土,通常烘干16 - 24h就足够。

但是,某些土或试样数量过多或试样很潮湿,可能需要烘更长的时间。

烘干的时间也与烘箱内试样的总质量、烘箱的尺寸及其通风系统的效率有关。

烘干时间对细粒土不得少于8h,对砂类土不得少于6h。

对含有机质超过5%的土或含石膏的土,应将温度控制在60 - 70℃的恒温下,干燥12- 15h为好。

4.3 将烘干后的试样和盒取出,放入干燥器内冷却(-般只需0.5- 1h即可)。

冷却后盖好盒盖,称质量准确至0.01g。

如铝盒的盖密闭,而且试样在称量前放置时间较短,可以不需要放在干燥器中冷却。

五.试验结果整理:5.1按下式计算含水率:w×100式中:W:含水率(%),计算至0.1;m:湿土质量(g);m s:干土质量(g);5.2含水率测定的允许平行差值:含水率测定的允许平行差值表六.试验报告:试验报告包括内容:土的鉴别和分类、土的含水率W值。

七.注意事项:7.1.铝盒的编号称量以后应以配套状况使用,切记混淆。

7.2.土样质量不要取得太少,以免影响精度。

7.3.测含水量时,两个平行土样的取样质量尽量接近。

7.4.取样时要用器具,不要用手直接接触土样,以免造成土样含水状态的改变。

01.3土工(界限含水率-液塑限联合测定法)

01.3土工(界限含水率-液塑限联合测定法)
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GX/JCXZ01.3-00-2009
第1版 第0次修改
第1页 共4页
主题:土工界限含水率(液塑限联合测定法)试验
实施日期:2009.09.01
拟稿
审核
批准
1.引用标准:
1.1《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
1.2《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2.抽样方法及样本大小:
7.检测步骤:
7.1依据《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标准:
7.1.1取有代表性的天然含水率或风干土样进行试验。如土中含大于0.5mm的土粒或杂物时,应将风干土样用带橡皮头的研杵研碎或用木棒在橡皮板上压碎,过0.5mm的筛。
取0.5mm筛下的代表性土样200g,分开放在三个盛土皿中,加不同数量的蒸馏水,土样的含水率分别控制在液限(a点)、略大于塑限(c点)和两者的中间状态(b点)。用调土刀调匀,盖上湿布,放置18h以上。测定a点的锥入深度,对于100g锥应为20mm±0.2mm,对于76g锥应为17mm。测定的c点的锥入深度,对于100g锥应控制在5mm以下,对于76g锥应控制在2mm以下。对于砂类土,用100g锥测定c点的锥入深度可大于5mm,用76g锥测定c点的锥入深度可大于2mm。
7.1.2将制备的土样充分搅拌均匀,分层装入盛土杯,用力压密,使空气逸出。对于较干的土样,应先充分搓揉,用调土刀反复压实。试杯装满后,刮成与杯边齐平。
7.1.3用光电式液塑限联合测定仪测定时,接通电源,调平机身,打开开关,提上锥体(此时刻度或数码显示应为零)。锥头上涂少许凡士林。
7.1.4将装好土样的试杯放在升降座上,转动升降旋钮,试杯徐徐上升,土样表面和锥尖刚好接触,指示灯亮,停止转动旋钮,锥体立刻自行下沉,5秒时,自动停止下落,读数窗上显示锥入深度h1。

粗集料含水率试验作业指导书

粗集料含水率试验作业指导书

粗集料含水率试验作业指导书
执行标准:SL352-2006
一、目的和适用范围
测定碎石或砾石的吸水率
二、仪器设备
1、烘箱:控温在105℃±5℃
2、天平:称量5kg,感量不大于5g
3、容器:如浅盘等
三、试验操作
1、根据最大粒径,按四分缩法缩分试样,分成两份备用。

2、将试样置于干净的容器中,称量试样和容器的总质量(m1),并在烘箱中烘干至恒重。

3、取出试样,冷却后称取试样与容器的总质量(m2)。

四、结果分析
1、含水率按下式计算,准确至0.1%
W=(m1-m2)/(m2-m3)×100
式中:W——粗集料的含水率%
m1——烘干前试样与容器总质量g
m2——烘干后试样与容器总质量g
m3——容器质量g
2、以两次平行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土工试验测试技术—界限含水率试验

土工试验测试技术—界限含水率试验

试验步骤
液、塑限联合测定试验:
4 将全部试样再加水或吹干 并调匀,重复本条3至5款的 步骤分别测定第二点、第三点 试样的圆锥下沉深度及相应的 含水率。液塑限联合测定应不 少于三点。(注:圆锥入土深 度 宜 为 3~4mm , 7~9mm , 15~17mm。本实验课建议做 四点)
圆锥下沉深度与含水率关系曲线
4、计算含水量:w=(g1-g2)/(g2-g0)X100%
成果分析
液、塑限联合测定试验: 1 以含水率为横坐标,圆锥入土深度为 纵坐标在双对数坐标纸上绘制关系曲线, 如图2所示。三点应在一直线上如图中A 线。当三点不在一直线上时,通过高含 水率的点和其余两点连成二条直线,在 下沉为2mm处查得相应的2个含水率,当 两个含水率的差值小于2%时,应以两点 含水率的平均值与高含水率的点连一直 线如图中B线,当两个含水率的差值大于、 等于2%时,应重做试验。 2 在含水率与圆锥下沉深度关系图上查 得 下 沉 深 度 为 10mm 所 对 应 的 含 水 率 为 10mm液限,查得下沉深度为2mm所对应的 含水率为塑限,取值以百分数表示,准 确至0. 1%。
塑限试验: 搓条法
毛玻璃,试样盒,天平,吸耳球,吹风机,烘 箱,抹布等

试验方法与仪器设备
液、塑限联合测定:
锥式液限仪、液、塑限联合测 定仪(图1)、毛玻璃板、小 平铲、土工刀、试样盒、天 平、恒温烘箱、纯水、吸耳 球、吹风机、小铁筐、抹布 等。
试验步骤
液限试验:
1、用小平铲和土工刀将土试样在毛玻璃上搅拌 均匀,将泥料装入试样杯。装料时可用土工刀 分层装入试样杯。在装料过程中,注意勿使土 内聚集空气,并不时予以轻敲,以除去杯内气 泡。然后用土工刀将多余的土料刮去,使其与 杯口齐。 2、将落锥用布擦净,并用少量的凡士林涂于锥 身及尖端。 3、提住锥体的手柄,使圆锥垂直、轻轻地放在 土样表面上(尖端刚与泥面接触),任其自身 重量沉入土中。

作业指导书 (公路工程乙级)

作业指导书 (公路工程乙级)
5.试验步骤:
具体试验步骤依据《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T0112—1993试验方法进行试验.
6.试验结果整理:
6.1用中性液体测定时,按下式计算比重:
式中:Gs—土的比重,计算至0.001;
ms—干土质量(g);
m1—瓶水总质量(g);
m2—瓶水土总质量(g);
Gwt—t℃时蒸馏水的比重(水的比重可查物理手册)准确至0.001;
土工试验作业指导书
第 2 页 共 2 页
第A版 第0次修订
颁布日期:2018年04月02日
修订日期: / 年 / 月 / 日
实施日期:2018年04月02日
《公路土工试验规》86页,查得锥入深度为2mm所对应的含水率即为该土样的塑限WP。
6.2.2 根据本试验求出的液限,通过与液限WL与塑限时入土深度hp的关系曲线(图T0118-2) 图见《公路土工试验规》87页,查得hp再由图T0118-1求出入土深度为hp时所对应的含水率,即为该土样的塑限WP。查得hp—wL关系图时,须先通过简易鉴别法及筛分法把砂土类和细粒土区别开来,在按照这两种土分别采用相应的hp—wL关系曲线;对于细粒土,用双曲线确定hp值;对于砂粒土,则用多项式曲线确定hp值。若根据本实验求出的液限,当a点的锥入深度为20mm±0.2mm范围内时,应对ad线上查得入土深度为20mm处相对应的含水率,此为液限wL。再用此液限在“图T0118-2hp—wL关系曲线”上找出与之相对应的塑限入土深度h´p,然后到h—w图ad直线上查的h´p相对应的含水率,此为塑限wp。
修订日期: / 年 / 月 / 日
实施日期:2018年04月02日
6.2试验结果计算精确至0.01%。
7.试验报告:

22界限含水率试验作业指导书-9页word资料

22界限含水率试验作业指导书-9页word资料

1、依据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土工试验规程》SL237-19992、范围2.1 适用于粒径小于0.5mm颗粒组成及有机质含量不大于干土质量5%的土。

2.2 界限含水率包括土的液限、塑限和缩限。

试验方法分液限塑限联合测定、圆锥仪法液限试验、搓滚法塑限试验、缩限试验。

3、职责3.1 材料检测部是本作业文件的执行部门。

3.2 材料检测部负责人负责检测试验过程控制,负责编制检测试验报告。

3.3 技术负责人负责审核检测试验报告。

3.4 材料检测部部门负责人负责检测试验过程资源配置。

4、液限塑限联合测定试验4.1 仪器设备4.1.1 液塑限联合测定仪:包括带标尺的圆锥仪、电磁铁、显示屏、控制开关。

圆锥质量为76g,锥角为30°;读数显示宜采用光电式、游标式和百分表式。

4.1.2 试样杯:直径40~50mm,高30~40mm。

4.1.3 天平:称量200g,分度值0.01g。

4.1.4 其他:烘箱、干燥箱、铝盆、调土刀、筛等。

4.2 试验方法4.2.1 本试验宜采用天然含水率试样,当土样不均匀时,采用风干试样。

当试样中含有粒径大于0.5mm的土粒和杂物时,应过0.5mm筛。

4.2.2 当采用天然含水率土样时,取代表性土样250g,将试样放在橡皮板上用纯水将土样调成均匀膏状,放入调土皿,浸润过夜。

4.2.3 将制备的试样充分调拌均匀,密实地填入试样杯中,填样时不应留有空隙,对较干的试样应充分搓揉,密实地填入试样杯中,填满后刮平表面。

4.2.4 将试样杯放在联合测定仪的升降座上,在圆锥上抹一薄层凡士林,接通电源,使电磁铁吸住圆锥。

4.2.5 调节零点,将屏幕上的标尺调在零位,调整升降座,使圆锥尖接触试样表面,指示灯亮时圆锥在自重下沉入试样,经5s 后测读圆锥下沉深度(显示在屏幕上),取出试样杯,挖去锥尖入土处的凡士林,取锥体附近的试样不少于10g ,放入称量盒内,测定含水率。

土的界限含水率试验(液塑和限联合测定法)

土的界限含水率试验(液塑和限联合测定法)

1
2
3
锥入深度与含水率(h -w )关系图
盒质量(g) 盒+湿土质量 (g) 盒+干土质量 (g) 水质量 (g) 干土质量 (g) 含水率 (%) 平均含水率 (%) 备 注: 液限(%)=
含 水 率
塑限(%)=
塑性指数 =
试验:
复核:
日期:




页,共

JJ0102a
土的界限含水率试验检测记录表(液塑限联合测定仪法)
试验室名称: 工程部位/用途 试验依据 样品描述 试验条件
主要仪器设备及编号
吉林省建设集团公路检测有限公司辉南至白山高速 记录编号: 公路HBTJ03合同段工地试验室 委托/任务编号 样品编号 样品名称 试验日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试验次数 h1 (mm) 入土 深度 h2 (mm) 1/2(h1+h2) (mm) 盒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依据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土工试验规程》 SL237-19992、范围适用于粒径小于 0.5mm颗粒组成及有机质含量不大于干土质量 5%的土。

界限含水率包括土的液限、塑限和缩限。

试验方法分液限塑限联合测定、圆锥仪法液限试验、搓滚法塑限试验、缩限试验。

3、职责材料检测部是本作业文件的执行部门。

材料检测部负责人负责检测试验过程控制,负责编制检测试验报告。

技术负责人负责审核检测试验报告。

材料检测部部门负责人负责检测试验过程资源配置。

4、液限塑限联合测定试验仪器设备4.1.1 液塑限联合测定仪:包括带标尺的圆锥仪、电磁铁、显示屏、控制开关。

圆锥质量为 76g,锥角为 30°;读数显示宜采用光电式、游标式和百分表式。

4.1.2试样杯:直径40~50mm,高30~40mm。

4.1.3天平:称量200g,分度值0.01g。

4.1.4其他:烘箱、干燥箱、铝盆、调土刀、筛等。

试验方法4.2.1本试验宜采用天然含水率试样,当土样不均匀时,采用风干试样。

当试样中含有粒径大于0.5mm的土粒和杂物时,应过0.5mm筛。

4.2.2当采用天然含水率土样时,取代表性土样250g,将试样放在橡皮板上用纯水将土样调成均匀膏状,放入调土皿,浸润过夜。

4.2.3将制备的试样充分调拌均匀,密实地填入试样杯中,填样时不应留有空隙,对较干的试样应充分搓揉,密实地填入试样杯中,填满后刮平表面。

4.2.4将试样杯放在联合测定仪的升降座上,在圆锥上抹一薄层凡士林,接通电源,使电磁铁吸住圆锥。

4.2.5调节零点,将屏幕上的标尺调在零位,调整升降座,使圆锥尖接触试样表面,指示灯亮时圆锥在自重下沉入试样,经5s 后测读圆锥下沉深度(显示在屏幕上),取出试样杯,挖去锥尖入土处的凡士林,取锥体附近的试样不少于 10g,放入称量盒内,测定含水率。

4.2.6 将全部试样再加水或吹干并调匀,重复上述5.1.3 ~步骤分别测定第二点、第三点试样的圆锥下沉深度及相应的含水率。

液塑限联合测定应不少于三点。

(注:圆锥入土深度宜为3~4mm,7~9mm,15~17mm。

)试验成果整理4.3.1 试样含水率计算公式():( m1) 100(4.3.1 )md式中ω——含水率,%;m——湿土质量, g;m d——干土质量,g。

计算至%。

4.3.2制图关系曲线以含水率为横坐标,圆锥入土深度为纵坐标,在双对数坐标纸上绘制关系曲线(圆锥下沉深度与含水率关系曲线)。

三点应在一直线上(标为 A 线)。

当三点不在一直线上时,通过高含水率的点和其余两点连成二条直线,在圆锥下沉深度为2mm处查得相应的含水率,当两个含水率的差值小于2%时,应以两点含水率的平均值与高含水率的点连一直线(标为 B 线)。

当两个含水率的差值大于、等于2%时,应重做试验。

4.3.3确定界限含水率在含水率与圆锥下沉深度关系曲线图上查得下沉深度为17mm所对应的含水率为液限,查得下沉深度为10mm所对应的含水率为10mm 液限,查得下沉深度为2mm所对应的含水率为塑限,取值以百分数表示,准确至 %。

4.3.4塑性指数按公式()计算,液性指数按公式()计算:IP L PP I LI P (4.3.4-1 )(4.3.4-2 )式中IP ——塑性指数;IL ——液性指数,计算至;L——液限,%;P——塑限,%。

4.3.5含水率的测定按《含水率试验作业指导书》ZY(100)—YT(1/54)—2009 执行。

试验记录液塑限联合试验记录表(表)表液塑限联合试验记录表工程名称:试样圆锥下湿土沉深度盒质量编号h号m(mm)(g)干土含水率液限塑限塑性液性质量 mdωωLω P指数 I P指数 I L(g)(%)(%)(%)(—)(—)试验者试验日期SDSS界限含水率试验作业指导书ZY(100)-YT(12/54)-2009修改码0 5、圆锥仪法液限试验仪器设备5.1.1圆锥仪:质量76±0.2g ,锥角 30°,距锥尖10mm或 17mm处有环形线。

5.1.2试样杯:内径不应小于40mm,高度不应小于30mm。

5.1.3底座:硬质木料或金属制成。

5.1.4其他:调土刀、调土皿等。

试验方法5.2.1 用调土刀将制备好的试样彻底调抖均匀,使其含水量接近液限。

将试样填入试样杯中,填土时不应使土内留有空隙,满后刮去多余的土,使土面与杯口齐平,将试样杯放在底座。

5.2.2 在锥体上抹一薄层润滑油,提住上端手柄,放在试样表面中部。

当锥尖与试样表面接触时,放开手指,使圆锥仪在其自重下沉入土中。

5.2.3 当锥体经约5 s 沉入土中深度不等于 17mm或 10mm时,表示试样的含水量高于或低于液限,取出圆锥仪,挖去粘有润滑油的土,取出全部试样放回调土皿中,用滤纸或亚麻布排除水分或加入少量纯水,调整土的含水量,继续调拌均匀后,再按上述规定进行。

5.2.4 当锥体经约 5s 沉入土中深度等于 17mm或 10mm,土面恰与锥体环形刻线在一个水平面上时,表示土的含水量等于 17mm或 10mm液限,取出圆锥仪,挖去粘有润滑油的土,取锥体附近试样不应少于 10g,放入称量盒内,测定含水量。

5.2.5 本方法须进行平行测定,取其算术平均值,以整数(%)表示,其平行差值应符合表的规定表 5.2.5液限测定允许平行差值SDSS界限含水率试验作业指导书ZY(100)-YT(12/54)-2009修改码0≤502>503试验成果整理含水率测定按《含水率试验作业指导书》ZY(100) —YT(1/54) —2009 执行。

6、搓滚法塑限试验仪器设备6.1.1毛玻璃板。

6.1.2缝隙3mm的模板或直径3mm的金属丝,或卡尺。

6.1.3天平:称量200g,分度值0.01g。

6.1.4其他:烘箱、筛等。

试验方法6.2.1取0.5mm筛下的代表性试样100g,放在盛土皿中加纯水拌匀,湿润过夜。

6.2.2将制备好的试样在手中揉捏至不粘手,捏扁,当出现裂缝时,表示其含水率接近塑限。

6.2.3取接近塑限含水率的试样8~10g,用手搓成椭圆形,放在毛玻璃板上用手掌滚搓,滚搓时手掌的压力要均匀地施加在土条上,不得使土条在毛玻璃板上用力滚动,土条不得有空心现象,土条长度不宜大于手掌宽度。

6.2.4 当土条直径搓成3 mm时产生裂缝,并开始断裂,表示试样的含水率达到塑限含水率。

当土条直径搓成 3mm时不产生裂缝或土条直径大于 3mm时开始断裂,表示试样的含水率高于塑限或低于塑限,都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6.2.5取直径3mm有裂缝的土条3~5g,测量土条的含水率。

SDSS界限含水率试验作业指导书ZY(100)-YT(12/54)-2009修改码0本试验应进行两次平行测定,两次测定的差值:当含水率小于40%时为 1%;当含水率等于、大于40%时为 2%,取两次测值的平均值,以百分数表示。

试验成果整理含水率测定按《含水率试验作业指导书》ZY(100) —YT(1/54) —2009 执行。

7、缩限试验7.1 仪器设备收缩皿(或环刀):金属制成,直径~,高 2~3cm。

天平:称量 500g,分主工值。

其他:蜡、烧杯、细线、针、烘箱、铝盒等。

试验方法取代表性的土样,用纯水制备成约为液限的试样。

在收缩皿内抹一薄层凡士林。

将试样分层装入收缩皿中,每次装入后将皿在试验台上拍击,直至驱尽气泡为止。

收缩皿装满试样后,用直尺刮去多余试样,擦净收缩皿外部,立即称收缩皿加湿土总质量。

将盛装试样的收缩皿放在室内逐渐晾干,至试样的颜色变淡时,放入烘箱中烘至恒量。

称皿和干土总质量,准确至。

按《密度试验作业指导书》(ZY(100)-YT(2/54)-2009 )中的蜡封法测定干土体积。

试验成果整理缩限计算:按公式()计算缩限。

V1V2100()sm dSDSS界限含水率试验作业指导书ZY(100)-YT(12/54)-2009修改码0式中ωs——缩限,%;3V1——湿土体积(即收缩皿或环刀容积),cm;3V2——烘干后土体积,cm;m d——干土质量,g;ρω——水的密度,g/cm3。

计算%。

本试验需进行两次平行测定。

平行差值:高液限土不得大于 2%,低液限土不得大一 1%。

试验记录缩限试验记录表(表)SDSS 界限含水率试验作业指导书 ZY(100) -YT(12/54) -2009 修改码 0表缩限试验记录表工程名称试验日期年月 日室内编号收缩皿编号湿土质量(1)(g)干土质量(2)(g)含水率 (3)(1) 100(%) 1(2)湿土体积(4)3( cm )干土体积(5)3( cm )收缩体积(6)( 4) (5)3( cm )收缩含水 (7)(6)100 率( %) w( 2)缩限( %)(8) (3)(7)平均值( %)(9)试验人员试验日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