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三第三章知识点汇总
2024年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范本
![2024年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b8fd9710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3e.png)
2024年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范本____年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自然地理环境1.地球的形状与地球的运动地球是近似于一个椭球体,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产生了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
2.地球的大气层大气层是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保持地球表面适宜生命存在的重要功能,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热层。
3.地球的水圈地球的水圈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和生物体内的水,它们通过水循环相互转化。
4.陆地的基本构造地球表面由陆地和海洋两部分组成,陆地是地壳上海拔较高并露出水面的部分,海洋是被水覆盖的部分。
陆地主要构成有大陆和岛屿。
5.地壳的构造与运动地壳是地球表层的一部分,由岩石组成,具有不均匀分布和多样化的构造。
地壳运动包括地壳的抬升、下沉、侧错和折叠等。
第二章经济地理与人口地理1.经济地理的基本概念经济地理研究经济现象在空间上的分布和格局,包括经济地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等。
2.城市与城市体系城市是人口聚集和经济活动集中的地区,城市体系是由城市和城市间的联系组成的空间网络。
城市体系可以根据城市的大小、地理位置和功能特点进行划分。
3.农业地理与农业发展农业地理研究农业在空间上的分布和格局,农业发展受到自然环境、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4.工业地理与工业发展工业地理研究工业在空间上的分布和格局,工业发展受到地理条件、资源分布和交通条件等因素的制约。
5.人口地理与人口分布人口地理研究人口在空间上的分布和变化,人口分布受到自然环境、经济条件和社会因素等的影响。
第三章区域地理与自然资源1.区域地理区域地理研究不同地区在自然环境、经济条件和文化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和联系,包括区域的划分方法、区域类型和区域发展等内容。
2.自然资源的概念与分类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人类可以利用的各种物质和能量,包括能源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
根据资源的特点和用途,可以将其进行分类。
3.能源资源与能源开发利用能源资源是支持人类社会各项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和能量来源。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0960a65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ae.png)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人口与城市一、人口与人口问题1. 人口与人口地理学(1)人口地理学的基本概念(2)世界人口地理分布的特点(3)世界人口发展的不平衡性2. 世界人口问题(1)人口增长与人口结构的问题(2)人口增长的影响3. 中国人口问题(1)人口增长与人口结构的问题(2)人口问题的影响二、城市与城市化问题1. 城市化及其影响(1)城市及其定义(2)城市化的基本概念(3)城市化的历史过程(4)城市化的影响2. 新型城市化与中国城市化问题(1)新型城市化的概念(2)中国城市化问题的主要内容(3)中国城市化问题的成因第二章农业与农业区位一、农业资源1. 农业资源的概念2. 农业资源的分类及分布(1)土地资源(2)水资源(3)气候资源(4)人力资源3. 农业资源配置与利用二、世界主要农业类型及其区位1. 农业类型及其区位的基本概念2. 半自然经济农业区的主要类型及其区位3. 商业农业区的主要类型及其区位4. 工场化农业区的主要类型及其区位5. 世界主要农业区位的变化三、世界主要农业生产区及其特点1. 主要粮食生产区2. 主要经济作物生产区3. 世界主要牧业生产区4. 综合农业生产区5. 主要农业生产区的特点第三章工业与工业区位一、工业的发展及其影响1. 工业的概念及其发展特点2. 工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 工业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二、世界工业发展的地理差异1. 世界工业的发展地域特点2. 工业分布的影响因素3. 世界工业地域结构的演变三、现代工业区位1. 工业核心区与卫星城市2. 工业集中区的特征及发展趋势3. 现代工业园区的构成及类型第四章贸易与交通一、贸易的地位及特点1. 贸易的概念及其地位2. 世界贸易的区域结构3. 贸易流动的地理特点二、国际贸易的格局1. 主要贸易国家及其贸易特点2. 国际贸易的主要运输方式3. 国际贸易的主要通道及其特点三、国际运输通道及其发展1. 主要国际运输通道的地理位置2. 主要国际运输通道的类型及其特点3. 主要国际运输通道的发展现状第五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反思一、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1. 人类活动的种类及其特点2.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3. 地球环境问题及其解决途径二、区域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1. 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内容2. 区域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3.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容三、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及措施1.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要点及内涵2.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对策3.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措施以上就是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50da5d76294dd88d1d26b1f.png)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区域: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区域特征: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可变性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开发早期: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黏重的土壤使人们开垦困难。
受地理环境的限制,耕作农业发展缓慢。
农业社会:①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长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
②随着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长江三角洲多水而质地黏重的土壤不再成为耕作业的限制条件,农业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
③随着我国历史上人口从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长江三角洲人口越来越稠密。
(人口迁移)④优越的气候条件还使得长江三角洲成为我国主要的桑蚕和棉花生产基地。
现代社会:①工商业的发展使长人口、城市密集,耕地面积减小。
②耕地被分割得很破碎,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低。
③今天长江三角洲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已逐渐让位于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在全国棉花生产中的地位也比不上新疆南部和华北平原。
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从北到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房檐逐渐加宽,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
如果不考虑地价、建筑材料等因素,建同等面积的住房,北方的建筑成本比南方高;建同样高度的多幢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
2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地理信息技术: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
遥感(RS):概念:所谓遥感,是人们在航空器(如飞机、高空气球)或航天器(如人造卫星)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推荐下载】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第三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推荐下载】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第三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https://img.taocdn.com/s3/m/6b72324bf5335a8102d2208f.png)
[键入文字]
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地理学是一门古老的研究课题,曾被称为科学之母。
为大家推荐了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一、能源的分类
(1)可再生能源(举例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
(2)非可再生能源(举例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和核能)。
二、资源开发条件
1、资源状况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
(1)储量丰富
(2)分布范围广,40%的土地下都有煤田分布
(3)煤种齐全,十大煤种都有分布
(4)煤质优良,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高
1。
高中地理必修三重点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三重点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71a5c37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33.png)
高中地理必修三重点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在其中有很多重要的知识点需要大家总结记忆,小编这就为大家整理了一下,高中地理必修三的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章人口一、人口增长1、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生产力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和教育程度影响到人口的死亡率和出生率,进而影响到人口的增长模式。
此外,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灾害等也会影响到人口的增长。
2、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再生产模式):①原始型:高高低(极少数原始落后地区)。
②传统型:高低高(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
③现代型:三低(发达国家或发达地区)。
3、世界人口增长: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欧洲最低;亚洲净增人口数量最多。
4、人口问题:①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压力大——控制人口(中国实行计划生育)。
②人口增长过慢:人口老龄化——鼓励生育、接受移民(中国靠发展生产力)。
二、人口迁移1、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经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政治(政治迫害、战争、国家有组织的人口迁移)、社会文化(宗教迫害、民族歧视)、生态环境、其他因素(家庭和婚姻、投亲靠友、逃避歧视)。
2、人口迁移的意义(效应)(1)利:①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融合。
②加强文化交流。
③减轻迁出地的人口压力。
④为迁入地提供廉价劳动力。
(2)弊:①造成迁出地人才外流。
②给迁入地的环境增加了压力,社会管理增加了难度。
三、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1、人口环境承载力(人口环境容量):一定时期,某一地域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
人口合理容量:一个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最适宜人口数量。
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环境容量。
2、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的因素:①资源状况。
②生产力水平。
③开放程度和消费水平。
第二章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一、城市的空间结构1、城市功能分区——相同的城市用地类型发生集聚(1)商业区:位于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交通便利,通信发达,人流量大;付租能力强。
中心商务区(CBD):建筑密集、高楼林立、交通便捷——面积有限,但需求量大。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三章知识点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三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1cec1bd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e4.png)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三章知识点进入到高中阶段,大家的学习压力都是呈直线上升的,因此平时的知识点积累也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在学习地理知识的时候,必修三第三章有哪些知识点要掌握?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关于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三章知识点,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三章知识点:能源的分类1、按照能源的性质分类(1)常规能源:可再生能源——水能、生物能;非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
(2)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波浪能、潮汐能、洋流、地热能;非可再生能源——核能。
2、按照能量的来源分类(1)来自太阳的辐射能量:现代光合作用——生物能;古代植物固定的生物能——煤炭、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由太阳能转化的能量——风能、水能。
(2)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地球内部的热能——地热能、温泉;核能——铀、钍等放射性元素的聚变能和裂变能。
(3)来自天体间的引力能——月球、太阳和地球之间的引潮力引起的潮汐能。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三章知识点:山西煤炭资源1、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①储量丰富②分布范围广③煤种齐全④煤质优良,具有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高的特点⑤开采条件好,煤田多为中厚煤层,埋藏浅,适于露天开采和大规模机械化开采。
2、市场广阔3、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三章知识点:环境保护与治理1、提高煤的利用技术①推动以洁净煤技术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
②加强炼焦、电力、化工等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改造及环境保护。
2、调整产业结构①对原有的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其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②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降低重化工业的比重。
3、“三废”的治理①对于占地面积较大且容易自燃引起空气污染的煤矸石,主要用于发电、供热和充填露天矿坑及塌陷区;②对于选煤厂产生的煤泥,经干燥后再利用。
③对于废水主要采取沉淀净化的办法。
④空气污染防治措施主要是:A.做好消烟除尘工作;B.营造防风林带,开展复垦绿化造林。
高中地理第三章总结知识点
![高中地理第三章总结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790e49d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86.png)
高中地理第三章总结知识点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现象和规律的科学,其中地理学家将地球分成了不同的地理区域,用来研究地球表层的各种现象及其相互关系和规律。
在高中地理课程中,第三章主要是讲解关于地球的大气圈和水圈的知识,学习了解大气圈和水圈对地球生物环境的影响,认识地球气候区带和地球板块构造运动等知识。
下面我们将对第三章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以便同学们复习和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一、地球的大气圈1. 大气圈的组成大气圈是围绕地球的一层气体,主要由氮气、氧气和少量的其他气体组成,其中氮气占78%,氧气占21%。
2. 大气圈的结构大气圈分成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外层等四层结构,每一层的特点及对地球生物环境产生的影响。
3. 大气圈的温度大气圈随着高度的升高,温度有不同的变化规律,而温度变化对地球的气候和生物环境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二、地球的水圈1. 水圈的组成水圈主要包括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分为海洋、淡水、地下水和冰雪等四种形式。
2. 水圈的循环水圈是指地球上的水资源在不同水体之间不断进行循环,包括蒸发、降水和河流湖泊等水循环过程。
3. 水圈对地球生物环境的影响水圈对地球生物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气候、植被和动植物。
三、地球气候区带1. 气候分类原则气候分类主要是根据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规律对地球气候区带进行划分。
2. 气候带的种类根据不同的气温和降水量的规律,地球分为热带气候区、温带气候区和寒带气候区。
四、地球板块构造运动1. 地球板块构造地球表层地壳由许多大小不等的块状岩石板块构成, 称之为地球板块。
2. 地球板块运动的类型地球板块运动主要有两种类型:构造性板块运动和破坏性板块运动,这两种类型的运动对地球自然环境产生了影响。
3. 地震和火山的发生地球板块运动会引发地震和火山的发生,这两种自然灾害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有一定的影响。
总之,第三章关于大气圈和水圈的知识点,通过对大气圈和水圈对地球生物环境的影响、地球气候区带和地球板块构造运动的学习,让同学们了解了地球表层的各种现象及其相互关系和规律,对地理学科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地理必修3知识点总结
![地理必修3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47d015a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e2.png)
地理必修3知识点总结1.第一章:地球与地图-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形的球体,其赤道轴略大于极轴。
-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自转决定了地球的昼夜变化,公转则决定了季节变化。
-地球的结构: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组成,地壳分为大陆壳和海洋壳,地幔是地球的中间层,地核由内核和外核组成。
-地理坐标系统:地球的表面被划分为经度和纬度网格,通过经纬度可以确定一个地点的具体位置。
2.第二章:宇宙中的地球-太阳系:太阳系是地球所在的星系,它包括8个行星、160多颗卫星和数十亿颗小行星、彗星等。
-太阳: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星体,它提供了地球所需的能量和热量。
-月球: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对地球的潮汐、日食和月食等现象产生了影响。
-恒星:恒星是宇宙中的恒定光源,它以核反应产生能量,其中最著名的是北极星和天狼星。
3.第三章:地球与水资源-水资源的分布:地球表面70%以上是水,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有限,主要分布在地下水和湖泊、河流等地表水体中。
-水资源的利用:水资源在农业、工业和生活中都起到重要作用,适当的管理和节约水资源对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水文循环:水在不同形态之间不断循环,包括蒸发、降水、融化和凝结等过程。
4.第四章:生物圈与生物多样性-生物圈的概念: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和非生物要素互相作用形成的复杂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与之相互作用的环境组成,包括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多样性和丰富度,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和环境之间保持着一种相对稳定的关系,这种稳定被称为生态平衡。
5.第五章:资源与环境-矿产资源:矿产资源包括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能源矿产等,它们是工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土地利用:土地利用是农业、工业和城市建设等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式,合理的土地利用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农田产量。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与复习要点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与复习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d2b8a412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9d.png)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与复习要点在地理的学习当中一定要对知识点熟悉,认真审题,联系相关知识点进行思考答题,小编在这整理了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助到您。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区域1、概念:地球表面的空间单元,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2、特征:层次性、整体性、差异性、可变性、开放性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1、两地自然环境的异同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相同点都是平原;都位于季风区,雨热同期不同点地理位置位于30°N附近,东部沿海中部;位于43°N——48°N,地处东北地区的中部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较好温带季风气候,大陆性稍强土地条件水稻土、水田、人均耕地少黑土、旱地、人均耕地多矿产资源贫乏石油资源丰富2、地理环境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农业耕作方式水田耕作业为主旱地耕作业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水稻为主春小麦、玉米为主主要经济作物油菜、棉花甜菜、大豆作物熟制一年两熟或三熟一年一熟备注水产业较发达西部适宜发展畜牧业工业综合性工业基地重化工业基地商业商业贸易发达沿边商业贸易较为发达人口和城市人口稠密,城市众多相对地广人稀,城市较少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1、开发早期——水土条件限制区域农业发展。
2、农业社会——科技的发展使原来的制约性因素被克服,甚至成为有利条件,长江中下游平原成为主要粮食产地和桑蚕、棉花产地。
3、工业社会——长江中下游平原人均耕地少,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低,粮仓地位和棉花生产地位下降。
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一、地理信息技术1、概念: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
2、类型: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3、应用领域:(1)区域地理环境研究: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2)大众化应用:导航等二、遥感(RS)1、概念:人们在航空器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怼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2、组成:遥感平台、传感器、信息传输、处理设备3、应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三、全球定位系统(GPS)1、概念: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定位、导航的系统。
高中地理必修3第三章知识点
![高中地理必修3第三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f855ff20242a8956bece4b1.png)
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陕西省为例1、两类能源: 可再生能源: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非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2、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 : ①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储量丰富、分布范围广、煤种齐全、煤质优良、开采条件好。
(大同煤田—优质动力煤,河东煤田—优质主焦煤)②市场广阔:我国能源需求量大,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
③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
3、能源基地建设: ①扩大煤炭开采量②提高晋煤外运能力:三条外运铁路主干线(大秦线、神黄线、焦日线)③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建设坑口电站;发展炼焦业。
2000年以后,山西对外电力输出增长迅速,此举对本省的有利影响是:①缓解运输压力②减轻大气污染③提高经济效益。
4、三条产业链: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5、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 山西省产业结构由以煤炭开采业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原料工业逐步超过采掘工业而占到主体地位,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6、环境的保护与治理①提高煤的利用技术②调整产业结构③“三废”的治理第二节:河流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1、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尼罗河文明两河文明黄河——长江文明印度河——恒河文明2、田纳西河概况:位于美国东南部,是密西西比河支流俄亥俄河的一条流程最长、水量最大的分支,属于二级支流;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的西坡,在肯塔基市附近注入俄亥俄河。
3、不同地段的保护:山地:河流的发源地,保护好植被生态河谷平原:人类活动比较集中的地区,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
河流:流域中开发利用的主要部分,注意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质的保护。
4、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①地形:多山,地形起伏大,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陆路交通不便,河流航运作用十分突出。
②气候:亚热带地区,冬末春初降水多。
③水系:支流众多,水量丰富,大部分可通航,并通过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可通往全国大部分地区;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受气候影响,水量很不稳定。
鲁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鲁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4abdb36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bc.png)
鲁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述职报告、心得体会、工作计划、演讲稿、教案大全、作文大全、合同范文、活动方案、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job reports, insights, work plans, speeches, lesson plans, essays, contract samples, activity pla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鲁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一、黄土高原范围:黄河中上游与海河上游,太行山以西、日月山以东、长城以南、秦岭以北。
23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已标重点】
![23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已标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f750dabf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9e.png)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区域区域的特征: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可变性5、地理区域与地理位置:区位:狭义是指该事物的位置,广义是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
区位包含了位置的概念。
6、地理位置包括:绝对位置(经纬度位置)、自然位置(海陆位置)、政治位置(各种政治力量的空间配置关系)、经济位置(事物间的经济空间关系)。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黄土高原]2、西北地区东西水分和景观变化水分自东向西递减,景观自东向西依次为温带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3、荒漠化的因素荒漠化定义: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现象,它是气候因素和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的产物,它不仅包括土地荒漠化,还包括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自然因素:①干旱的气候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本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②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根本原因:①人口压力,②人类活动不当。
直接原因:①过度樵采②过度放牧③过度开垦。
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常常起决定性作用。
地区人类活动后果过度樵采干旱区、绿洲砍伐天然植被作燃料植被的破坏,易引起地表起沙和造成风沙前移草原采挖药材、发菜过度放牧草原牧区过度放牧加速草原退化和沙化进程过度开垦旱作农业及草原牧区毁林、毁草开垦风蚀加强,土壤肥力下降,沙化土地连片发展水资源用水不当绿洲盲目扩大开垦规模生态用水紧张,植被退化,绿洲荒漠化气候干旱地区灌溉不当次生盐渍化荒漠化表现自然原因人为因素土地沙漠化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人口压力;人类活动不当: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土壤次生盐渍化气候干旱,蒸发旺盛灌溉措施不当石质荒漠化石质山地,降水强度大坡地开垦、樵采造成森林植被的破坏5、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内容:①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②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③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原则: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措施:①合理利用水资源;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⑤控制人口增长地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的盐渍化牧区草原减少水井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干旱的内陆地区合理分配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地区措施绿洲外围沙漠边缘生物措施封沙育草绿洲前沿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风沙林带绿洲内部建立农田防护林网缺乏水源地区工程措施利用柴草、树枝等设置沙障,拦截沙源、阻挡沙丘移动各地因地制宜提出防治荒漠化的措施地区主要的人为因素治理措施农作区灌溉不当、过度开垦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退耕还林还草牧区草原掘井、过度放牧减少水井数量,降低载畜量绿洲地区过度樵采、上游用水过量多渠道解决农牧民能源问题,河流上、中、下游合理分配水资源我国南方丘陵地区坡地开垦、樵采退耕还林,发展立体农业,解决农民燃料问题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亚马逊热带雨林、洞庭湖湿地】1、森林分布现存的原始森林分布:集中在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地区。
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468a881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9c.png)
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地球与地图1.地球的位置与形状:地球位于太阳系的第三颗行星,形状近似于一个椭球体。
2.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时绕太阳公转。
3.地球的经纬度:经度是指从东西方向测量地球表面的线,纬度是指从南北方向测量地球表面的线。
4.太阳高度角与地方时:地方时是根据当地的太阳高度角确定的时间。
5.地球的地貌与地层:地球的地貌特征包括山地、高原、盆地、平原和河湖海等,地层是地壳由上至下的结构层次。
第二章:宇宙中的地球1.地球的大气圈:大气圈是地球围绕其表面的气体层。
2.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大气圈由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中间层、热层和外热层等组成。
3.大气层的温度分布与大气环流:大气层的温度分布表现为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大气环流指的是大气层内不同原因引起的气流运动。
4.大气中的水汽与降水:水汽是大气中的水蒸气,降水包括雨、雪、冰雹等形式。
5.地球的温度变化与气候带:地球的温度变化表现为赤道附近较高,两极附近较低,气候带根据温度和降水的差异划分。
6.生物圈与生物多样性:生物圈指的是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范围,生物多样性是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的丰富程度。
第三章:水资源的利用与管理1.地球的水资源:地球上的水资源主要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2.地表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地表水资源的分布受气候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3.水的循环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的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分在大气圈、地表和地下的循环运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指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防止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污染。
4.水资源的利用与管理:水资源的利用包括供水和排水,管理水资源需要制定合理的水资源管理政策和技术。
第四章:生物和人类的生活环境1.生物的生活环境:生物的生活环境包括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土壤和空气等。
2.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
3.景观:景观是指在观察区内所能见到的自然和人工的一切景物的总体。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三章知识点汇总(1)(1)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三章知识点汇总(1)(1)](https://img.taocdn.com/s3/m/e3e52b6ecc22bcd126ff0cf5.png)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三章知识点汇总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1.能源的分类(1)按性质分类:可再生能源: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等。
非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
(2)按使用状况分类新能源:潮汐能、生物能常规能源:煤炭、石油2. 分析区域资源开发条件:①资源状况;②市场条件;③交通条件。
3.山西省煤炭开发条件:(1)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多、广、齐、优、好);大同煤田——优质动力煤(燃烧发电);河东煤田——优质主焦煤(冶炼钢铁)。
(2)市场广阔(3)位置适中,交通便利4.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措施:①扩大煤炭开采量;②提高晋煤外运能力;以铁路运输为主,公路运输为辅。
③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建设坑口电站,变输煤为输电;发展炼焦业,为冶金工业发展提供能源。
5. 煤炭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有效的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方法①加强生态环境的建设力度;②提高煤的利用技术;③“三废”的治理(废水、废气、废渣);④调整产业结构;对原有的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其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降低重化工业的比重。
第二节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1.河流水文特征分析思路凌汛的条件:一是要有结冰期,二是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
2. 河流水系特征描述要素3.河流的水能开发条件4.河流的航运条件5.河流的治理原则与措施6.流域开发的分析思路(1)确定河流的自然地理背景(气候、水文、地形、植被、资源);△这些开发背景决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
(2)分析流域内的社会经济状况(城市和工农业);(3)判断流域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4)针对问题和流域的优势提出治理和发展措施。
7. 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的方向①上游河段发电(梯级开发):水量大、落差大发展旅游:利用山水资源、发展旅游业生态保护(建设自然保护区):河流水源地、保护水质地处山区、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②中下游河段航运:水量大、水流平稳,有利于发展航运防洪:洪涝灾害多发,要注意防洪灌溉:河流中下游平原为主要的农业区8.大坝的经济效益:防洪、发电、灌溉、旅游、养殖、航运等。
高一必修三第三单元知识点
![高一必修三第三单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0db467a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3a.png)
高一必修三第三单元知识点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地球是我们所居住的星球,了解地球的一些基本知识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一节中,我们将会了解有关地球的一些知识点。
1. 地球的结构地球的主要结构包括地核、地幔和地壳。
地核是地球的最内部部分,由外核和内核组成。
地幔位于地核和地壳之间,占据了地球的大部分体积。
地壳是地球表面最外层的岩石壳层。
2. 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的轴旋转,完成一次自转约为24小时。
公转是指地球绕着太阳运动,完成一次公转约为365天。
3. 地球的内部热源地球内部存在着热源,主要包括放射性物质的衰变和地球的内部热核反应。
这些热源是地球内部温度升高的原因。
第二节地球的环境问题地球上的环境问题正日益严重,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未来。
在这一节中,我们将会了解一些关于地球环境问题的知识点。
1. 空气污染空气污染是指大气中出现的污染物质,如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导致空气质量下降,对人体和生态环境产生危害。
空气污染来源复杂,包括工业废气排放、汽车尾气等。
2. 水污染水污染是指水体中出现的各种污染物质,如重金属、有机物等,导致水质下降,对生物和生态系统造成危害。
水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排污、农业用药等。
3. 土壤污染土壤污染是指土壤中存在的有毒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农药残留等,对土壤质量和农作物生长造成危害。
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包括工业废弃物排放、农药使用等。
第三节地球的资源地球上存在着丰富的资源,但是这些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在这一节中,我们将会了解一些关于地球资源的知识点。
1. 矿产资源地球中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包括金属矿、煤炭、石油等。
这些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支撑,但是开采和利用存在一定的限制和环境损害。
2. 水资源水资源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包括地下水和地表水。
但是由于人类活动的过度开发和污染,导致水资源的供应短缺和水质下降的问题。
3. 能源资源能源资源是支撑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包括化石能源、核能和可再生能源等。
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湘教版
![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湘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e24bed7a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45.png)
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湘教版.doc 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湘教版)第一章地球与地图1.1 地球的形状和运动地球的形状:近似椭球体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1.2 地图的基本知识地图的定义和功能地图的分类: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地图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1.3 地图的阅读和使用地图的阅读技巧地图的分析和应用第二章气候与天气2.1 气候系统气候的定义和分类全球气候系统:热带、温带、寒带2.2 气候的影响因素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2.3 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沙漠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2.4 极端天气现象飓风、台风寒潮、热浪洪水、干旱第三章陆地与海洋3.1 陆地地形五大陆地地形:高原、山地、平原、盆地、丘陵地形的形成:构造运动、侵蚀作用3.2 海洋地理海洋的定义和分类海洋的形成和演变海洋资源的利用3.3 海陆相互作用海陆风和海陆温差海岸线的变化海洋对气候的影响第四章自然资源与环境4.1 自然资源概述自然资源的定义和分类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4.2 主要自然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4.3 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生态破坏:森林砍伐、生物多样性丧失资源枯竭:矿产资源枯竭、水资源短缺4.4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循环经济、绿色能源第五章人口与城市化5.1 人口分布与迁移人口分布的特点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5.2 城市化进程城市化的定义和特点城市化的问题:城市扩张、城市贫困5.3 城市规划与管理城市规划的原则和方法城市管理:交通、卫生、公共安全5.4 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建设生态城市第六章经济地理6.1 农业地理农业的定义和分类农业区位因素:气候、土壤、水源6.2 工业地理工业的定义和分类工业区位因素:原材料、劳动力、市场6.3 服务业地理服务业的定义和分类服务业区位因素:信息、人才、交通6.4 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的概念区域经济的不平衡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第七章人文地理7.1 人文地理概述人文地理的定义和研究内容7.2 人口地理人口分布的地理特征人口迁移的地理影响7.3 城市地理城市的地理特征城市化对人文地理的影响7.4 文化地理文化的定义和分类文化对地理空间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地理背诵知识点
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整理人:李雪云2017.09。
12 编号:002
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
一、资源的开发条件
1、资源的分类
(1)、按照能源的来源分类,可以分为比如,风能、、、可以分为比如潮汐能;可以分为比如地热能。
(2)、按照能源的性质可以分为比如、、、、可以分为比如、、。
(3)、按照能源基本形态是否改变分类,可以分为,如、、可以分为、、。
(4)、按照利用能源的技术分类,可以分为和。
2、资源开发条件
(1)资源特点、、、
、
(2)市场
(3)交通
3、山西省煤炭基地面临的挑战
(1)
(2)
(3)
(4)
4、我国能源供求面临的五大挑战
(1)
(2)
(3)
(4)
(5)
5、我国的能源消费以为主。
二、能源基地建设
1、
2、逐步形成了以
为主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
3、一方面建立
另一方面发展。
4、山西省能源基地建设的不利条件
(1)
(2)
5、变输煤为输电对山西会产生哪些影响?
三、能源的综合利用
改革开放初期,山西省的是全省的经济核心部门,这种经济结构不仅效益低下,还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因此从开始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结合本区、等资源优势,围绕着,主要建构了、
、三条产业链,提高了能源的
和。
四、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1、隔离护坝的作用
2、排水沟的作用
3、固沙草方格的作用
4、在复垦区种植灌木和乔木的作用
5、对于占地面积较大且容易自燃的煤矸石,主要用于
对于选煤厂产生的煤泥
对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
6、山西省还通过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努力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一方面对原有的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其产品向、方向发展。
例如煤炭工业向、方向发展。
冶金工业向
与系列发展,化学工业向
方向发展,建材工业向、方向发展。
另一方面,大力发展、、
和,降低重化工业的比重。
第二节流域的开发
一、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1、水系特征主要包括、、
、、、、
、。
2、水文特征主要包括、、
、、、、。
3、不同的地区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的侧重点是不同的(1)山地重点保护
(2)河流重点保护
(3)河谷平原重点保护。
4、田纳西河开发的自然背景
(1)地形
(2)气候
(3)水系
(4)矿产资源
5、田纳西河的降水原因
二、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
1、原因
2、原因
3、原因
4、根本原因是自19世纪后期,流域内,开始对流域内的资源进行。
三、流域的综合开发
1、1933年成立了,主要负责田纳西河流域的统一开发与管理。
TVA将作为流域开发的核心。
2、田纳西河综合开发的效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