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大学、礼记》心得体会
读礼记大学体会[精选3篇]
![读礼记大学体会[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c16e4f0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18.png)
读礼记大学体会[精选3篇]【读礼记大学体会第1篇】读了这个故事,我深受启发:我们应该好好读书,好好学习,不让家长和老师操心;也要尊重师长,团结友爱;学习时更要抓紧时间,讲究效率。
比如:在托管的时候,我们应该好好珍惜在校时间,最好在学校把作业全部完成,然后再干别的事情。
在家也是一样,不要让家长催促,应该自觉主动地做到快速、认真、高效地完成作业,写完就可以安心地去玩。
【读礼记大学体会第2篇】子曰:“听讼,吾犹人也。
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
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此章文本依然很短,但仅从文本内容看似乎和《大学》前几章所讲的内容没有联系。
听讼,是审理案子的意思,审理案子与大人的学习又有什么关系?刚开始读了几遍原文总是不能理解这段文本的意思,后来发现是没有联系前文进行读的原因。
数次读后才明白要想理清这章内容就必须抓住“本”这个关键字。
联系开篇第一章中的这句“物有本末,事有始终。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再读本章“大畏民志,此为知本。
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就明白了这章的意思了。
还要注意“知本”与“知之至”的关系。
“知之至”中的之是到达的意思。
“大畏民志,此为知本”是这章的思想核心。
任何现象的背后都有本质,现象与本质就是“本与末”的关系。
读本章一定要明白大学的内容,即“明德”,再结合小学的内容即“做事”,就会明白这章文本的意义了。
简单说格物的实质就是知“本”,知“本”后方能明“末”,“末”就是小学中的“事”,“德”就是大学中讲的“本”。
再读“听讼,吾犹人也。
必也使无讼乎!”就知道这句话的含义了,审理案件的目的就是不让类似案件再次发生。
听讼是“末”而必也使无讼才是“本”。
读经典要反复的琢磨,仔细推敲,才能理解文本的内容。
每一段话或者说每一个字都要联系全文进行读才能理解此文本的含义,千万不能孤立地看某一段的文字,这样会出现理解上的偏差,甚至曲解文本的内容。
不同版本该部分的内容不完全相同,有的版本有最后一句(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礼记.大学》读后感(通用)(5篇材料)
![《礼记.大学》读后感(通用)(5篇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07496cf4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b9.png)
《礼记.大学》读后感(通用)(5篇材料)第一篇:《礼记.大学》读后感(通用)《礼记.大学》读后感范文(通用6篇)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礼记.大学》读后感范文(通用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礼记.大学》读后感1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奇心者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
知至而后意诚。
意诚而后心正。
心正而后身修。
身修而后家齐。
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
它的意义简释如下: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
其中格物理解为:格,就是确实研究清楚。
“格物”就是要求人们亲历其事,亲操其物,即物穷理,增长见识。
在读书中求知,在实践中求知,而后明辩事物,尽事物之理。
致知理解为就是求为真知。
从推致事物之理中,探明本心之知。
如一面镜子,本来全体通明,只被事物昏蔽,暗淡不清,现在逐渐擦去灰尘,使恢复光明,有了真知。
所谓知,指道德意识而言,知既至,则能明是非、善恶之辨,闻见所及,胸中了然。
他们的关系是:《大学》说:“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礼记·大学》读后感
![《礼记·大学》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6b0bca30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ac.png)
《礼记·大学》读后感《礼记·大学》读后感《礼记·大学》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也是《四书五经》之一。
著录于西汉时期,作者是孔子弟子之一的曾子。
《大学》是儒家经典中的“四书”之首,作为经典之始,其思想内涵至关重要。
我读完后也深感到其内在的价值和智慧,从而深深被感染和启发。
在阅读《大学》的过程中,我总体感受到的是一种内敛淡雅的气息。
这本书的语言简洁明了,行文布局清晰规范,渗透着一种精神的纯净和崇高。
其内容主要涉及人格塑造的理念、行为规范的思想、以及伦理道德原则等方面,都是人生的课题和哲学思考。
在方方面面都透露着一种知行合一、如何弘扬美德的理念。
这样的美好精神不仅令人心动,更令人感到冥冥之中的人性共鸣。
除此之外,我还深感到了《大学》在历史上、文化上的重要性。
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孔子被视为圣人和先贤,而《大学》作为儒家经典之首,更是被引用和借鉴的途径。
它的思想不仅深刻,而且持久,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在如何理解传统出处的同时,今天的读者可以通过这本书对中国古代思想与文化进行一次全面的认识和领悟。
读完《大学》过后,我感受到的讯息和结论是很多的,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修身”这一概念。
书中一句“知止于至善,而祖述之”,就是对人们做人做事应该有一个具体目标的鞭策。
它教人要有实际的行动,这样才能追求最高的境界。
我们所追求的,无论是家庭、工作还是社会,都应该是以一种高尚的姿态,去创造更多的价值,并且珍惜幸福。
这些都与个人的修身紧紧相关,对我们今天的行为指导和意义具有重要的启示。
总之,读完《礼记·大学》带给我的不仅是深刻的情感体验,也是一种精神沉淀和文化历程的领悟。
这本书完全配得上“经典”二字。
它的思想内涵不断地提醒我们:“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国家兴旺”.它告诉我们,一个人如何成长与成就,要看他有多远的追求与孜孜不倦的努力。
因而对我个人而言,通过这本书的阅读和思考,我可以从中汲取到强大的内心力量,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读礼记大学心得体会
![读礼记大学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76b37c31227916888486d797.png)
读礼记大学心得体会《礼记》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读完礼记和大学之后,我相信大家都有深刻的想法。
下面是求学网范文网带来的读礼记大学心得体会,欢迎查看。
读礼记大学心得体会篇1《礼记大学》以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为其纲领;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其条目。
大量使用排比和蝉联句法,环环相扣,间不容发,气势磅礴,雄辩有力,鲜明地体现了儒家学派内圣外王的人生理想。
人的一生,时刻都需要学习。
欲外王必须先内圣欲内圣必然需要加强自我道德的修养。
也就要做到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缺一不可。
作为大学生,确实应该明其本,知其用,然其所厚其所薄。
当今大学生面临着种种压力和矛盾,其性情浮躁,意志消沉,悲观失望的人实不在少数。
在这物欲横流,文化泛滥的社会状态之下,很多人早已忘记了道德修养,只是庸庸碌碌,贪于享乐,却不珍惜年华盛景去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
如此,只会消磨意志,沉沦下去。
不断的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是我们每个大学生必须正视的课题,这是首要的。
其次,应潜心学习,深入研究,在学习好本专业的基础上,努力向其他方向发展。
不要一味空想,沉浸在虚幻之中,而放弃了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应当分清主次,如文中所说、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所以,凡事先要能定,静下心来,才能有所虑,有所得。
倘若鲁莽,草率行事,必将终无所获。
《大学》之道,在于修身,在于立志,在于奋斗。
无道德,无修养,便胸无大志,就不会去奋斗,不奋斗,便终不可外王。
所以,我认为,提高自身修养,当入其微,从小事做起,从小志做起,点点滴滴,循序渐进。
如此,方可能安能静,知其本末,晓其终始。
发于心而动于行,如此,才能实现志向,有所作为。
《大学》之道是一条立志,实现理想之道。
告诉我们凡事要从最基础的做起,牢记其本,明知其本,而后才能有所方向,从小事做起,一步一步,而每一步都建立在前一步基础之上,每一步都需要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如此,谨小慎微,勤勤恳恳,才是实现外王的基础。
读礼记大学感悟[精选3篇]
![读礼记大学感悟[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67e3c12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18.png)
读礼记大学感悟[精选3篇]【读礼记大学感悟第1篇】被填满的时间总是会有空闲下来的时候,正如奔赴南国的候鸟,在飞翔之余,也还是有闲情逸致欣赏沿途碧空的蓝,和峰峦叠翠的绿。
繁忙的学习生活难得在短暂的五一假期得以小小的放松。
我把疲惫的心思放空,手指于落了灰的书架上游走,然后落在了那本薄薄的《学记》上。
这本一年前陪伴我每个周四清晨的国学经典因课业的繁忙而被我小小地遗忘了,愧疚之情顿时涌上心头,于是我打算用这个下午的时间去重温古仁人的智慧。
我庄重地捧着《学记》在椅子上坐下,午后的空气很安静,初夏柔和的光线让我感觉甚是惬意。
蚕食桑叶般的纸页摩擦声里,文人墨客的智慧是一股强大的暖流,汇入我疲惫的心房;那字里行间蕴含的“学”与“教”之间关系的真理,触动了身为未来音乐教育工作者的我内心深处对教育和教学的热忱。
那么接下来我就从一个未来的音乐教育工作者的角度,简单地谈一谈《学记》对我的触动和我对它的理解。
一、教育最根本的道理,在于对老师的尊敬“凡学之道,严师为难。
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这两句话读来言简意赅意,阐释的道理也很简单:尊敬老师。
但反复地咀嚼这短短两行文字后,我却参悟到了更深刻的道理。
于是恍惚间,思想穿透单薄的书页,驻足于千百年前的京城的一隅,白墙黛瓦,古旧青砖,暮色四合之时,云朵被夕阳染成了桃花的色彩,教书先生小小的私塾里,虔心求学的莘莘学子手捧泛黄的书卷古籍在先生的桌案前陆续提问,他们尊重敬仰面前儒雅的老师,渴望更深入地汲取先生渊博的知识学问,只有通过先生不倦的讲解,书卷上晦涩难懂的道理才能得到解答。
学生问,老师答;学生迷惑,老师解疑,尊师重道自古便是人们历来所歌颂的,它恒久而古老,却又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无一不把“教师”看做最尊贵的人,因为唯有尊敬老师,才会去相信和学习老师所传之道;唯有相信老师所传之道,一个国家才能重视教育,这个道理在如今科技与经济都飞速发展的21世纪仍然适用,而作为未来音乐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如今虽尚未踏上工作岗位,更应时刻谨记尊重我们的老师,这是教育最根本的道理,唯有尊师,方可推动国家社会的教育向前发展。
作为大学生对礼记大学的看法作文
![作为大学生对礼记大学的看法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df091356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c2.png)
作为大学生对礼记大学的看法作文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老师您好,同学们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最近读了《礼记·大学》之后的一些感受和体会。
虽然《大学》是一部非常古老的典籍,但里面所讲的道理对现代大学生来说依然很有启发意义。
首先,《大学》里最重要的思想就是"格物致知"。
什么叫"格物致知"呢?我刚开始也不太理解。
后来我问了爸爸,他告诉我,格就是探索事物的本质,物就是世界万物,致知就是通达智慧。
所以"格物致知"的意思就是通过了解事物的本质来增长知识和智慧。
我觉得"格物致知"的道理对我们大学生确实很重要。
作为大学生,我们要学习很多知识,但光是死记硬背是不行的,更重要的是要深入探究知识的本质,弄清楚为什么是这样。
只有真正理解了知识的来龙去脉,我们才能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智慧。
比如学习历史,不能只记住一些年代和事件,而要思考这些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演变过程和影响。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历史中汲取有价值的东西。
其次,《大学》还特别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性。
我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要首先从做一个好人做起,然后再逐步影响家人、国家和整个世界。
因为个人的品德直接关系到一个家庭、一个国家、乃至全人类的将来。
作为大学生,我们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现在的品行将决定我们今后的发展方向。
所以我们一定要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同学,做一个有责任心、有正直操守的人。
最后,《大学》里还有一句话我印象很深刻,就是"吾日三省吾身"。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每天都要反省检讨自己的言行,看看自己今天做了哪些对的事情,哪些做错了需要改正。
我觉得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只有勤于自省、虚心学习,我们才能不断进步,不断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总之,虽然《礼记·大学》是一部古老的典籍,但其中蕴含的智慧对我们大学生来说意义重大。
读礼记大学感触[精选3篇]
![读礼记大学感触[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de92aea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77.png)
读礼记大学感触[精选3篇]【读礼记大学感触第1篇】周末有空去书店逛了一下,因为喜欢读书我首先就去了文学名著的地方,首先我看到的是高尔基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于是我拿起《我的大学》开始读了起来。
《我的大学》是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之一,是一部有着深刻教育意义和巨大艺术魅力的作品,这部作品叙述了少年“我”是一个孤儿,独自成长在一个底层世界,但是从小非常懂事,也很善良。
长大后怀着上大学的愿望来到喀山,在梦想破灭之后,不得不为了生存而奔波,住在很多人的集中住宅,做苦力,与小市民和大学生交朋友。
“我”在“社会大学”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接受方方面面的生活考验,受到各种思想的启迪和教育,对人生的意义和设计的复杂性进行了初步探索,这所“大学”为“我”展现出一个越来越广阔的世界。
最后经过痛苦的思想探索,终于成长为一个革命知识分子。
读完我的大学让我有很多感悟,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没有带来什么,当我们离开的时候也不会带走什么。
当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会接触到很多很多的人,还有很多很多的事。
有时候会接触到不同的人,有些人会对我们好,有些人会利用我们,甚至有些人用卑鄙的手段来陷害我们。
那些给我们好处的人,我们都会非常感动。
而那些伤害我们的人我们会非常痛恨。
《我的大学》作者高尔基生长在沙皇统治的黑暗时代,那个时候人民受到各种各样的压迫,作者非常同情那些受压迫的人,最后作者总结抱怨对于解决问题没有作用,我们只有通过自己的奋斗才能获得我们想要的。
今天的我们生活的年代我们也会身不由己,但是整体上我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我们想要的东西,我的感悟是我们应该要好好学习,不断提升自己。
【读礼记大学感触第2篇】读后感是读过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以后的感想(多指书面的)。
亦指读完作品后写下的心得体会或评论文章。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读后感500字左右,欢迎阅读。
一直以为世界上没有什么特别感动的书,但这几天我看了阳光姐姐写的《生命流泪的样子》这本书。
学习《大学、礼记》心得体会
![学习《大学、礼记》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b266f43a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e5.png)
学习《大学、礼记》心得体会《大学》和《礼记》是中国古代经典著作之一,对于人生道德修养和社会伦理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学习这两部著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规划未来,培养良好的品德和礼仪。
在学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大学》中强调了人的修养和道德的重要性。
经过学习,我明白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修身就是要培养良好的品德,做一个言行一致的人。
只有自己有道德,才有资格教育他人。
而且,只有自己修行好,才能带动家庭和社会的进步。
齐家就是要注重家庭伦理,保持和谐的家庭关系,促进家人共同进步。
治国是为人民谋福祉,营造社会的和谐稳定,这需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公民的参与。
平天下则是要实现天下为公的理念,促进社会的公平公正。
通过学习《大学》,我明确了自己的目标,知道了自己应该如何去做,以更好地参与到社会建设中去。
其次,《大学》中还强调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
只有在行动中贯彻实施正确的思想,才能产生真正的价值。
知识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出它的作用。
在学习过程中,我通过课堂上的讨论、作业和实践活动等方式,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去,增加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了知识的价值,也增强了我对学习的动力和信心。
《礼记》则进一步拓展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强调了人际交往中的礼仪规范和道德准则。
通过学习《礼记》,我意识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建立在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和互相关爱的基础上的。
只有用心去关爱他人,才能获得别人的认可和尊重。
礼仪规范则是为了保持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稳定。
学习《礼记》让我更加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关心他人的感受,懂得如何与他人相处,从而提升了自己的社交能力。
此外,《大学、礼记》中还强调了对于学问的尊重和追求。
学问是人类进步的动力,只有不断学习和积累,才能成为有价值的人。
通过学习,《大学、礼记》这两部古代经典著作,我对学问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它们传承了经典知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具有无穷的魅力和价值。
礼记大学的读后感
![礼记大学的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9a60b0b3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04.png)
礼记大学的读后感《礼记·大学》作为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蕴含着深邃的智慧和丰富的人生哲理。
初读之时,只觉文字晦涩,难以领会其中深意。
然而,随着反复研读,逐渐领悟到其对于个人修养、社会和谐以及治国理政等方面的重要启示。
书中开篇即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这一句提纲挈领地阐述了大学的宗旨和目标。
“明明德”,意为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这是对自身内在品德的修养和挖掘。
每个人生来都具有善良的本性和天赋的道德良知,但在尘世的纷扰中,这些美好的品质可能被蒙蔽。
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地自我反省、自我教育,让内心的光明之德得以彰显。
这让我想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被各种欲望和诱惑所左右,从而做出违背道德的事情。
只有时刻保持警觉,坚守内心的道德底线,才能真正做到“明明德”。
“亲民”则是要求我们将这种美好的品德推广到他人身上,关爱他人,帮助他人改善和提升。
这并非是一种高高在上的施舍,而是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去与他人交流和互动,共同进步。
在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益冷漠和疏离,“亲民”的理念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比如关心邻里的生活,参与社区的志愿活动,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
通过这些行动,不仅能够让他人感受到温暖和关爱,也能够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滋养和升华。
“止于至善”则是追求最高的道德境界,永不停歇。
这是一个不断完善自我、不断超越的过程。
没有绝对的完美,但我们要有追求完美的决心和勇气。
无论是在个人品德、学术研究还是社会服务等方面,都应该以“至善”为目标,不断努力进取。
这让我明白,人生是一场没有终点的修行,我们不能满足于眼前的成就,而要始终保持对更高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这一段论述了知止的重要性以及其带来的一系列积极影响。
知止,即知道自己的目标和界限。
只有明确了自己的追求和底线,内心才能坚定,不受外界干扰。
在这个信息爆炸、诱惑众多的时代,我们很容易迷失方向,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读礼记大学心得体会
![读礼记大学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7625382d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45.png)
读礼记大学心得体会《礼记·大学》是我国古代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古代先贤对于教育、修身养性的思考和理解。
阅读《大学》,让我深感其中蕴含着深邃的智慧和卓越的思想,对个人修养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阅读过程中,我对其中的几个主要观点和思想有着深刻的体会和感悟。
首先,礼记中提出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观点。
这是对于道德修养和行为准则的阐释。
明明德就是要实现个人品德的高尚和行为的端正;亲民即以民众为中心,关注群体的福祉和幸福;止于至善则是追求最高的善,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境界。
这种观点深刻地指出了个人修养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只有通过个人的道德自律和行为规范,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其次,《大学》中强调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重要性。
格物致知,即通过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探究,获得真知;诚意正心,则是指在行为和态度上保持真诚和正直。
这两个观点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当今社会中,我们往往被各种信息和外界干扰迷失了自我,只有通过持续的学习和思考,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才能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
同时,在与他人交往和处理事务时,保持真诚和正直的态度,也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使人际关系更加和谐。
另外,《大学》中还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和方法。
其中提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自然也。
”这意味着个人修身达到一定程度后,就能够影响家庭乃至整个社会,从而实现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而修身的基础则是学习,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获得知识和智慧,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而学习的方法则是“诚意正心,修己以治人”,即要保持真诚和正直的态度,以身作则,影响他人。
这样的学习方法不仅可以获得知识,更能培养品德和修养,提高人的整体素质。
最后,《大学》中还强调了“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则能虑”。
这是对于心灵安定和思维清晰的规范。
人们常常被各种外界的诱惑和干扰所困扰,只有通过适时地停止,反思和定下心来,才能稳定内心,保持冷静和清醒的头脑。
礼记大学的读后感
![礼记大学的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d2f4dcd6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23.png)
礼记大学的读后感《礼记·大学》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它蕴含着深邃的人生智慧和道德准则,对我们的生活和成长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读完《礼记·大学》,我深受启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书中开篇就提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这句话简洁明了地阐述了大学的宗旨和目标。
“明明德”,即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亲民”,是要去亲近民众,关心他们的生活和需求;“止于至善”,则是追求最高的善,达到完美的境界。
这让我明白了,我们的学习和成长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在“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一段中,我领悟到了明确目标的重要性。
只有知道自己想要达到的境界,内心才能坚定;内心坚定了,才能平静;平静下来,才能安心;安心之后,才能思考周全;思考周全,才能有所收获。
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感到迷茫和焦虑,就是因为没有明确的目标。
当我们为自己设定了清晰的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时,就能避免很多无谓的烦恼,让人生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这一段告诉我们,成就大事业要从自身的修养做起。
要治理好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要管理好家庭,先要修养自身;要修养自身,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端正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使意念真诚,先要获取知识;而获取知识的途径在于探究事物的原理。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一个人的品德和修养是成功的基础。
只有不断地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素质,才能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在修身方面,《礼记·大学》强调了“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无论是地位尊贵的天子,还是普通的百姓,都应该把修身作为根本。
这让我明白了,无论我们处于什么样的社会地位,都不能忽视自身品德的培养。
读礼记大学有感(推荐3篇)
![读礼记大学有感(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bad5357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18.png)
读礼记大学有感(推荐3篇)读礼记大学有感【第1篇】朱熹在大学章句序中的第一句写到:“《大学》之书,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法也。
”意思是《大学》这部书,是古代大学教书育人的纲要和准绳。
为什幺呢?带着这个疑问,我阅读了《四书章句集注》《四书》中的《大学》。
《大学》被朱熹分为了经篇和传篇。
经一章向人们展示的是儒家的“叁纲八目”的要义,逻辑分明,层层推进。
“叁纲”指的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指的是“格物、致知、成一、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十篇的传的文则是引经据典地阐释“叁纲八目”,其内容言简义丰。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的宗旨在于显明本有的清明德行,在于把这种修养取得的成就恩泽人间百姓,从而使人人都达到至善的境界。
解释“在明明德”的传一章引用了《康诰》《大甲》《尧典》主要是“为了说明弘扬人性中美好善良的品质从叁皇五帝时期就开始了,并不是我们标新立异的产物。
”我认为它包涵了“性本善”的意味。
《大甲》曰:“顾諟天之明命。
”中的“天之明命”就是指上天平等赋予每个人的德性。
它强调了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美好的,但是可能由于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的不同才导致了人们在品行和德性方面的差异。
因此“皆自明也”,即要我们自己加强自身的修养。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也“在亲民”。
《四书章句集注》中“程子曰:‘亲,当作新。
’”朱熹说“新者,革其旧之谓也,言既自明其明德,又当推以及人,使之亦有以去其旧染之污也。
”《新民与亲民——作为中国古代政治哲学的一个问题》一文提到“新民”指使民众提高觉悟,实现精神、思想的更新;而“亲民”则指使民众富足、安顿而获得必要的生存基础,进而亲善于政权结构,易于统治,服从管理。
“如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认为”亲民“适合古代社会而”新民“更适合现代的社会。
因为”新民“更强调了一种自我的革新,社会的革新。
正如朱熹所说的,首先要自己”去其旧染之污“,对自己的旧观念,旧思想进行改造和更新,然后再”推以及人“,那幺领导者就不担心人民不归顺他。
读礼记大学读后感想[精选3篇]
![读礼记大学读后感想[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8c4a65b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53.png)
读礼记大学读后感想[精选3篇]【读礼记大学读后感想第1篇】只有当自己真正用心的去阅读了这篇文章,才能切身感受到它给你带来的来自心灵上的触动。
这是先辈给我们留下的财富也是对我们后人的期待。
文章中主要提出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条纲领,又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条目。
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学习了解的。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这句话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的很普遍,主要是告诉我们做人要讲诚意,不能出尔反尔。
在古代人们非常看中诚意,甚至还把他当做君子的评判标准,这足矣证明这句话在当时的分量。
然而在科技发达经济腾飞的新时代我们反而忽视了它的重要性。
近年来也出现了的诚意问题屡见不鲜,如长春长生的毒疫苗事件、汽车漏油事件等等。
这些问题都在说明当今的出厂商只是单方面注重经济效益,反而忽略了从古至今一直延续下来的诚意文化。
出现了许多奇奇怪怪的癌症和疑难杂症,人们的身体状况也大大下降,以至于人们不再相信产品的质量,信任危机也就此种下了种子。
正义永远会战胜邪恶,这是必然的结果。
虽然有很多令人寒心的事件,但还是有像华为一样给我们在黑暗中带来了一丝光明的生厂商。
他们贯彻科技信息的具体表现。
我们应该将诚意捡起而不是丢弃。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心灵美比外表更重要。
正心是大学里面的一个小部分,但却是我们学习的一个大部分。
现在的社会不缺颜值高的人,随随便便化一个妆也可以去遮住表面的缺点,可是心灵的丑陋却不能轻易的去掩盖。
在这个新的世纪里,明星、网红中有一部分是依靠自己的颜值去赚钱,利用互联网平台去发展。
这是社会发展的一个新趋势。
但有一些人依靠这个平台随意的发表一些错误的观念,把自己看的高高在上,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去评价别人,在公共场合辱骂他人等等。
这些都让他们屡试不爽。
现在许多人的价值观也开始扭曲,只是单纯的看外表,不在乎心灵是否与他们外表成对比,只是一味的崇拜。
我认为一个人的内在修养不会因为外表的缺点而被遮盖住,反而会把外表变成它的唯一特性,更加吸引他人。
大学礼记读后感
![大学礼记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2e73bc46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8d.png)
大学礼记读后感《大学礼记》是中国古代经典著作之一,它是一部关于教育、修身、立德的书籍,对于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和道德规范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读完《大学礼记》后,我深受启发,对于修身立德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大学礼记》中强调了修身立德的重要性,它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强调了个人修养与家庭和社会的关系。
在当今社会,这一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往往忽视了个人修养的重要性,追求物质享受和功利利益,而忽略了道德和人格的培养。
然而,《大学礼记》告诉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修身养性,才能够真正做到齐家治国,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大学礼记》中,还提到了教育的重要性。
它强调了教育的使命和责任,认为教育是培养人才、传承文明的重要途径。
在当今社会,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我们需要借鉴《大学礼记》中的教育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修养,而不仅仅是注重知识的传授。
只有通过全面的教育,才能够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此外,《大学礼记》还强调了礼仪的重要性。
它认为礼仪是一种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是维系社会秩序和稳定的重要保障。
在当今社会,礼仪的重要性同样不可忽视。
我们需要通过学习《大学礼记》中的礼仪思想,注重文明礼貌,尊重他人,遵守社会规范,从而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综上所述,《大学礼记》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和重要价值的经典著作,它对于修身立德、教育和礼仪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在当今社会,我们需要借鉴《大学礼记》中的思想,注重个人修养和道德培养,重视教育的使命和责任,注重礼仪的规范和遵守,从而建立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共同发展。
希望我们能够深刻领会《大学礼记》中的思想,将其融入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礼记大学读后感
![礼记大学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26c12d3d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42.png)
礼记大学读后感《大学》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也是儒家经典四书之一。
它是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行录,是一部集中反映了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大学》以其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内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读完《大学》后,我深受启发,对其中的一些观点和思想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大学》中提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观念。
这句话包含了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修身是指个人修养,要求人们修身养性,追求道德完美。
齐家是指家庭和睦,家庭和睦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治国是指治理国家,要求君臣之间相互尊重,社会秩序良好。
平天下是指天下太平,要求国家安定,百姓安居乐业。
这一思想观念对于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它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想实现自己的价值,首先要修身养性,然后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其次,《大学》中提到了“格物致知”的思想观念。
这句话强调了通过观察事物来获取知识的重要性。
格物是指观察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致知是指通过观察事物来获取知识。
这一思想观念告诉我们,要想获得真知,就要善于观察、思考,要有一颗探求真理的心。
只有通过不断地观察和思考,才能获得真知,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
再次,《大学》中提到了“诚意正心”的思想观念。
这句话强调了诚实守信、真心实意的重要性。
诚意是指诚实守信,正心是指真心实意。
这一思想观念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想取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首先要诚实守信,要真心实意。
只有诚实守信,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才能在社会上立足。
最后,《大学》中提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观念。
这句话强调了“以正治国、以奇用兵”的重要性。
以正治国是指用德治国,以奇用兵是指用智谋用兵。
这一思想观念告诉我们,一个国家要想长治久安,首先要以德治国,要以正直、公正的态度来治理国家,然后才能以智谋用兵,才能应对外部的挑战。
通过对《大学》的阅读,我深刻地领悟到了儒家思想的深刻内涵和丰富内涵。
读礼记大学心得体会
![读礼记大学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590f58b2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69.png)
读礼记大学心得体会读礼记大学心得体会《礼记·大学》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它是一部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著作。
在阅读《礼记·大学》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对其中的思想和理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一、修身为本《礼记·大学》开篇就提出了“修身为本”的观点,强调了修身的重要性。
修身是指通过自我反省、自我约束、自我提高等方式,不断完善自己的品德和行为。
在当今社会,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诱惑和挑战,只有通过修身,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外界所干扰,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
二、齐家治国平天下《礼记·大学》中还提出了“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强调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齐家是指管理好自己的家庭,使家庭和睦、幸福;治国是指治理好自己的国家,使国家繁荣、昌盛;平天下是指使天下太平、和谐。
这一理念告诉我们,个人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和帮助,只有通过为社会做出贡献,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格物致知《礼记·大学》中还提出了“格物致知”的观点,强调了通过实践和探索来获取知识和真理。
格物是指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式,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致知是指通过思考、总结、归纳等方式,获取知识和真理。
这一观点告诉我们,知识和真理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通过实践和探索来获取的。
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探索,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能力。
四、诚意正心《礼记·大学》中还提出了“诚意正心”的观点,强调了通过真诚和正直来修养自己的品德和行为。
诚意是指真诚地对待自己和他人,不虚伪、不做作;正心是指保持正直的心态,不偏不倚、不骄不躁。
这一观点告诉我们,只有通过真诚和正直,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五、总结《礼记·大学》是一部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著作,它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理念,对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当今社会,我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和机遇,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礼记大学的读后感
![礼记大学的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a039f555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b0.png)
礼记大学的读后感《礼记·大学》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它蕴含着深邃的智慧和哲理,对个人的成长、道德修养以及社会的和谐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阅读完这篇经典之后,我深受启发,内心也有了许多的感悟。
开篇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便为我们揭示了大学的宗旨和目标。
“明明德”,即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
这让我意识到,每个人内心都有善良和美好的本质,但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被各种欲望和杂念所蒙蔽。
我们需要时刻保持警觉,通过自我反省和学习,让自己原本的美好品德得以彰显。
“亲民”,则是要我们去亲近民众,关爱他人,将自己的善德传播出去,影响更多的人。
这让我想到,我们不能只关注自身的修养,还要积极地与他人互动,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止于至善”是一个高远的目标,它提醒我们在追求完美的道路上永不停歇,不断地提升自己,力求达到最高的境界。
在“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这段话中,清晰地阐述了实现“明明德于天下”这一宏伟目标的步骤和逻辑。
它让我明白了,任何伟大的事业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从点滴做起,从自身的修养和完善开始。
治理国家要先管理好家庭,而管理好家庭又要从修身开始。
修身的关键在于正心,正心则要诚意,诚意又依赖于致知,而致知的途径在于格物。
这一系列的逻辑关系让我深刻认识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这是对前面逻辑的反向阐述,进一步强调了每个步骤之间的紧密联系和相互作用。
只有通过对事物的探究和理解,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有了知识,才能做到诚意;诚意之后,才能端正内心;内心端正了,才能修养自身;自身修养好了,才能管理好家庭;家庭和睦有序,才能治理好国家;国家治理得当,才能实现天下太平。
读礼记大学心得体会
![读礼记大学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4f8821a2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49.png)
读《礼记大学》心得体会《礼记大学》是儒家经典之一,它是儒家学派的重要著作之一。
这部书通过阐述人道与修身的重要性,深入探讨了个人修养、社会道德和政治治理等方面的问题。
在阅读《礼记大学》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心得体会。
1. 修身为本《礼记大学》中强调了修身养性的重要性。
书中指出,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君子,首先要在内心修养上下功夫。
只有通过自我反省和自我修正,我们才能提升个人道德素质并实现真正的自我价值。
对我而言,这一点特别有启发。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而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全凭我们的内心修养。
通过读《礼记大学》,我开始深思自己的内心修养,看待自己的行为和言语是否符合人道和公德,是否有助于自己和他人的成长。
2. 明德行善《礼记大学》中有一段经典的话:“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句话表明了一个人的修养与道德与和社会地位、国家政权息息相关。
身为一个人,首先要懂得如何行善、做好自己的本分;然后在家庭中要履行好自己的责任,和睦相处;最终,要以明德行善的态度面对整个社会,促进社会的繁荣和进步。
通过读《礼记大学》,我认识到一个人的修身养性不仅仅是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还是对整个社会的贡献。
只有每个人都能以道德为本,才能构建起和谐、健全的社会结构。
3. 追求孔子的大同世界孔子在《礼记大学》中提到了“大同”这个理念。
他认为,人人都应该向往一个没有阶级、没有贫富差距、没有社会冲突的社会。
这种理念被后来的儒家学派接受并传承,成为了儒家思想中的核心价值观。
通过阅读《礼记大学》,我深刻体会到了儒家思想中强调的“大同”理念的重要性。
在我们当代社会,各种矛盾和冲突层出不穷,人们之间的利益分配不均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
然而,如果我们能够以“大同”为目标,共同追求社会的和谐与发展,那么我们将能够建立一个更加公正、平等的社会。
4. 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礼记大学》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书中提到,一个人只有不断学习和修炼,才能达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的目的。
礼记大学读后感
![礼记大学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39fde4cc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36.png)
礼记大学读后感《礼记·大学》是中国古代先贤孔子的经典著作之一,它被中国古代历代皇帝采纳为国家儒家经典,是教育学、伦理学、心理学的重要参考书籍。
在读完《礼记·大学》后,我对于孔子的思想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礼记·大学》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为开篇,强调了培养人的德行和品德的重要性。
它告诉我们,人的修养和德行是一切行动的根本,只有具备良好的品德和道德修养,才能有所作为。
这让我想到了现实生活中的道德沦丧和人们追求功利的现象,我们应该重视道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做一个有良知、有道德的人。
书中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学习是人的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
它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学习和求索,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和智慧。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就是告诉我们,学习是一种乐趣和享受,只有持之以恒地学习,不仅能获得知识,还能提高修养和涵养。
《礼记·大学》还对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进行了详尽的阐述。
它以身作则,从自身、从家庭、从国家乃至整个世界去影响和改变。
它强调了个人修身养性和家庭和睦,这对于社会的和谐和人际关系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它还关注了政治和社会问题,以及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这给了我一个新的认识,只有从自身、从小事做起,才能逐渐改变世界。
在《礼记·大学》中,我还对于人的自我修养和追求进步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书中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这告诉我们,只有树立正确的志向,依靠德行修养,以仁爱之心去对待他人,追求个人的卓越和艺术的修养,才能成为一个真正完美的人。
这让我对于自身的修养和追求有了更高的要求,也让我对于艺术和美的追求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礼记·大学》给我带来了启迪和思考,它教会了我如何做一个有道德、有修养和有责任感的人。
它告诉我们,教育的目的不只是追求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一个健康、有道德的人。
礼记大学的读后感
![礼记大学的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c055c004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8d.png)
礼记大学的读后感《礼记·大学》是儒家经典之一,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人生智慧和道德准则。
读完之后,我深受启发,心中有诸多感慨。
大学开篇就提出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这一句话,仿佛为我们指明了人生的方向和目标。
“明明德”,即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
这让我明白,做人首先要有良好的品德修养,要懂得分辨是非善恶,坚守内心的良知和正义。
只有自身具备了高尚的品德,才能成为他人的榜样,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
“亲民”,则是要亲近民众,关爱他人。
在现代社会,我们不能只关注自己的发展和利益,还要关心他人的需求和福祉。
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为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止于至善”,是说要达到最完美的境界。
这是一个不断追求的过程,没有终点。
它提醒着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能满足于现状,要不断地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和人生价值。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这一段话让我对人生的规划和目标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知道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内心才能坚定;内心坚定了,才能保持平静;保持平静,才能感到安心;感到安心,才能深思熟虑;深思熟虑,最终才能有所收获。
在这个快节奏、充满诱惑的社会中,我们常常感到迷茫和焦虑,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而这段话告诉我们,只有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清醒和坚定,不被外界所干扰。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这让我懂得了做事要有先后顺序,要分清主次。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面临着各种各样的任务和选择,如果不能合理安排时间和精力,就会感到手忙脚乱,一事无成。
只有抓住事物的本质和关键,按照重要性和紧急性来安排工作和生活,才能提高效率,取得更好的成果。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大学、礼记》心得体会
高三年级一一李艳辉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奇心者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
知至而后意诚。
意诚而后心正。
心正而后身修。
身修而后家齐。
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
它的意义简释如下: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
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
其中格物理解为:
格,就是确实研究清楚。
“格物”就是要求人们亲历其事,亲操其物,即物穷理,增长见识。
在读书中求知,在实践中求知,而后明辩事物,尽事物之理。
致知理解为
就是求为真知。
从推致事物之理中,探明本心之知。
如一面镜子,本来全体通明,只被事物昏蔽,暗淡不清,现在逐渐擦去灰尘,使恢复光明,有了真知。
所谓知,指道德意识而言,知既至,则能明是非、善恶之辨,闻见所及,胸中了然。
他们的关系是:
《大学》说:“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此八条目中,“修身”是根本。
前四者是“修身”的基础和方法,后三者是“修身”的目的。
格物在于明辨事物,只有明辨事物才能得到正确的认识,有了认识才能意念诚实,然后才能思想端正。
只有具备了以上的条件,自身的修养才能提高。
自身的修养又是治理国家的必要条件和前提,由此才能治理好自己的家庭,也才能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最后达
到天下大治。
在生活和教学中,修身就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只有自身的品德端正,无偏见,无邪念,才能为学生所拥护。
修身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功夫的落脚点,又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始发点。
在工作中,齐家就是要经营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只有教育好自己的家庭成员,才能教化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