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教案设计
高中地理《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教案设计1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准确阐述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概念、特点。
- 熟练掌握计算地球自转和公转相关数据的方法。
- 学会分析地球自转与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地球仪、动画演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 组织小组竞赛,提高学生快速反应和团队合作能力。
- 运用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地理问题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现象和分析地理问题的习惯。
- 增强学生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概念、特点和地理意义。
- 计算地球自转和公转相关数据的方法。
2. 教学难点- 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 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三、教学方法1. 直观教学法:利用地球仪、多媒体动画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概念和特点。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地球自转与公转对生活的影响。
3. 小组竞赛法:组织小组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4. 问题导学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 分钟)- 播放一段关于地球自转与公转的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地球的运动。
- 提问学生:“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哪些与地球自转和公转有关的现象呢?”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地球自转的概念和特点(10 分钟)- 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让学生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 讲解地球自转的概念: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的旋转运动。
- 分析地球自转的特点:- 方向:自西向东。
- 周期:恒星日(23 小时56 分4 秒)和太阳日(24 小时)。
- 速度: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外,处处相等,约为15°/小时;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3.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5 分钟)- 昼夜交替- 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昼夜交替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观察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变化。
1.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动画,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地球的运动。
2.设计一些与地球自转和公转相关的实际问题,如为什么太阳会东升西落、地球自转和公转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等,引发学生的思考。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个讨论任务,如分析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探讨地球运动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应用等。
2.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沟通能力。
3.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和提示,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和解决问题。
(四)总结归纳
3.创设一些互动环节,如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模型,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实践能力。
4.通过展示一些地球自转和公转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地球运动的意义。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地球为什么会有昼夜交替、四季变化等现象,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提供一些线索和资源,帮助学生自主寻找答案,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小组合作学习:设计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合作和动手实践中深入地理解地球运动的特点。这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沟通能力,还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和知识共享。
பைடு நூலகம்5.教学目标的明确:在教学设计中,我明确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这样的教学目标使得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学习的要求和目标,有助于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有的放矢,提高学习效果。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第2课时)》教学设计【高中地理(新课标)选必修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学设计第2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动画理解黄赤交角的形成,能说出地轴、黄道面、赤道面之间的相互关系;2.能说出太阳直射点的概念,能在简单的太阳光照图上找到太阳直射点的位置;3.能在地球公转示意图上准确标出二分二至日的位置;4.通过模拟地球自转及公转运动,观察并掌握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理解形成过程。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教学难点】黄赤交角对太阳直射点产生的影响;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教学过程【课程引入】出示图片:“地球绕日公转图”,并说明地球绕日公转的独特姿势。
师:地球在自转的同时绕太阳做公转运动,大家观察图片,说说地球是以什么样的姿势绕日做公转运动的?生:(可能的答案)地球在倾斜着身子绕太阳做公转运动。
师:对,大家回答的很好。
地球同时进行着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他们有什么关系吗?斜着身子自转会出现什么不同现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讲授新课】(板书)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 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第2课时 (板书)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黄赤交角 出示图片:黄赤交角示意图师:大家观察图片,找出地球自转的平面和地球绕日公转的平面。
生:(可能的答案)地球自转的平面是赤道平面,是图中橙色的面;地球公转的平面叫黄道平面,是图中黄色的平面。
师:对,大家观察一下,这两个面有什么关系?生:(可能的答案)它们两个面有一个交角,是23°26′。
师:大家说的很好,黄道面和赤道面的夹角我们叫做黄赤交角,目前为23°26′。
那大家再观察一下,图中地轴和黄道面的夹角是多少度?生:(可能的答案)是66°34′。
师:对。
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和黄赤交角的大小,在一定时期内可以看作是不变的。
(板书)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2.太阳直射点 展示图片,不同地区的太阳光线图。
北极星23°26′甲乙丁 戊丙1.思考上图中的甲、乙、丙、丁、戊,哪些地方的光线是太阳直射光线;并说明直射光线的特征。
地球的公转教案及教学设计
地球的公转教案及教学设计教学理念1、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学生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缺乏理性认识。
本节课教学力求体现素质教学的思想。
通过活动、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
2、采用讨论比较方法展开活动考虑到学生以前学过一些有关地球运动的知识。
采用比较法进行讨论,使学生在比较的基础上了解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的异同点,有利于知识的掌握,以及比较分析能力的培养。
3、通过课件的展示,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教师通过阅读专业书籍,搜集一些关于地球运动的资料,对教材中不容易理解的内容加以补充、说明。
知识目标:1、知道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周期、方向。
2、知道地球公转引起的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变化3、记住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的度数、五带的名称和范围。
能力目标:1、初步学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昼夜更替现象;初步学会绘制简略的地球公转示意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2、通过活动用地球仪演示地球公转,使学生能够初步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四季的变化与地球公转的内在联系。
情感目标1、通过介绍地球运动的形式和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通过讲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教学重点:1、地球自转及带来的影响。
2、地球公转及产生的影响。
教学难点:1、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
2、地球公转且地轴是倾斜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产生①一年中正午太阳的高低变化。
②一年中白昼的长短变化。
地面得到太阳光热的多少四季的变化教学用具:课件、学生自备地球仪、手电筒。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地球运动实况录像,请学生观察。
讲授新课:电脑屏幕显示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一、地球的自转二、地球的公转屏幕显示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现象,展开讨论究竟是天转还是地转。
全班同学分属两种观点,各抒已见。
引导学生参看阅读材料,达成共识地转。
屏幕介绍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及其发表的科学巨著《天体运行论》。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学设计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学设计【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球的自转、公转的概念及其方向、周期、轨道、速度等特征。
2、理解黄赤交角的形成过程。
3、通过观察地球仪的演示和参与演示操作,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4、通过读图、画图、分析等活动,提高学生运用地理因素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或用地球仪操作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以及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等,提高学生用科学准确的语言表达地理现象、概括地理特点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地球运动形成初步的空间结构思维;激发学生进一步对自然地理的探索兴趣;树立宇宙是运动的、运动和静止是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宇宙观。
【学情分析】初中地理属于副科,中考学生也很少选考地理。
进入高中后,他们的地理知识较贫乏,地理学习基础往往较差。
这样的现状导致了学生们学习高中地理很吃力,缺乏学习兴趣,成绩很不理想。
因此,在日常授课过程中,教师们主要在两方面下工夫,一方面是在自己的专业知识方面下工夫,争取让教师自身成为有人格魅力,能够吸引学生的教师,另一方面,就是在授课的时候,很抓学生的课堂常规,慢慢让学生形成好的习惯,最终,受益于好习惯。
基于以上认识,教师在备课的时候通常是将知识化难为易,在课堂中穿插大量的与生活和知识有关的实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认为地理有用而提高学习地理科的欲望。
在本节教学实施过程中,大量采用与实际生活有关的事例、现象,或者与课堂内容有关的小故事、flash等助学生容易地理解和接受本节教材的知识。
【教材分析】本节是继前两节学习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后,学习的内容从宇宙转移到地球,并且主要研究地球这颗行星的基本特征之一——地球的运动,主要讲解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两种形式及其意义。
地球运动部分是很难学的一部分知识,之所以难学是因为学生难以建立空间概念。
化解这一难点的关键是尽量用地球仪演示,或者画立体图,还有就是电脑动画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以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想象地球运动的情况及产生的地理意义。
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 自转和公转
36教育版设计思路:本节内容是地球的本质属性,主要包括“地球的自转”,“地球的公转”,“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三部分。
由于地球运动的时间跨度大,空间广,居住在地球上的人们很难对地球有感性的认识,因此教学内容非常的抽象。
而高一学生大部分空间的想象力还不是很丰富,他们主要靠直观现象建立条件反射而形成感知,因而确立空间概念有很大的难度。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
为了解决本节课教学内容的抽象性和学生建立空间概念的局限性之间的双重矛盾,我主要通过正确演示和绘图分析归纳法来解决这样的问题。
一方面让学生能够动手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对地球的运动建立动态的空见概念;另一方面,通过课堂演示、学生讨论、教师指导、讲解等方式,启发学生自主观察、主动思维、独立发现、自主探究、层层深入、合作学习,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其潜能得到启迪和发展。
创意和实践过程:一、复习旧课:1.为什么人类要探测宇宙?2.你怎样看待对宇宙的保护?二、引入新课:前几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地球的宇宙环境,作为我们的家园的地球又是怎么样的呢?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三、讲授新课。
教学过程:一、地球的自转。
[学生活动]:学生在讲台前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学生观察、纠正演示的运动方式。
(注意按左西右东的规定,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
)[教师演示]:使地球在不停的自转过程中把北极点慢慢指向学生,观察从北极点上空地球运动的方式(逆时针旋转)。
请学生把看到的自转情况在黑板上画出来。
(注意:经纬线形状、极点、赤道和旋转方向)[学生活动]:另画一张南极上空图。
(检查学生理解情况)(图略)小结:1.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2.地球自转的周期:23小时56分4秒为一恒星日;3.地球自转速度。
通过对周期的分析得出地球自转的角速度:每小时15度;线速度:读图P.15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图,思考各地的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关系?(图略)小结:角速度全球(除南北极点)都相同线速度随纬度的升高而递减;注:纬度60度的地方的线速度是赤道的一半,有时间可以引导学生用数学方法分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教案 1.3地球的运动
三、设计理念与思路创造探究学习的条件,让学生尝试进行探究学习。
基本思路:四、教学方法教法学法创设情景法、演示法、实验法、读图分析法、探究教学法、总结归纳法情景感受法、实验体会法、地图观察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地球仪、手电筒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画图用具(直尺、圆规)、铅笔六、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情景导入(3分)导入:多媒体播放“地球运动动态模型”导入同学们边看模型,老师用诗句切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是毛泽东主席七律《送瘟神》中的诗句。
人坐在地球上不动,为什么会日行八万里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选出几个本课要重点研究问题记录下来。
①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特点②在北极上空俯视,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还是呈逆时针方向旋转?若在南极上空俯视呢?结合他们的预习情况思考刚才的现象,提出相关问题,然后和同桌交流分享。
可能会提出问题:①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概念、方向、周期?②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异同?……情景导入讲授新课,让大家思考“坐地日行八万里”能实现吗?为什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对学习地理的兴趣。
情景导入讲授新课地球自转课堂总结线速度角速度习题检测,知识巩固知识点反馈,解释诗句原理地球公转学生分组实验探究二、讲授新课【一】(15分)一、地球的自转(板书)请三位同学上来根据预习的情况给大家演示一下地球的自转运动。
(老师在旁边指导)老师演示,知识升华,加强同学对地球自转的绘图能力。
观察地球沿着地轴转动方向【提问】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怎样知道地球自转了一周?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呢?任何一种圆周运动,总离不开角速度和线速度。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
【提问】根据地球自转的周期,可以计算出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大约为每小时多少度?读图说出地球自转线速度有什么分布规律。
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位置侧面北极上空南极上空方向自西向东逆时针顺时针全班同学按照座位前后排分小组,他们自己选出组长,整合每个人的问题边听老师的讲解,边解决问题:【同学回答:】……【同学回答:】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大小因纬度而异(离地轴的距离即圆周运动的半径不同,半径越大,线速度越大),赤道处最大(1670千米/小时),自赤道向两极渐小,两极的线速度为零。
人教版必修1高一地理 1.3《地球的运动》教案
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能从方向、周期、速度等方面分析自转和公转的一般规律。
2.了解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
3.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理解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过程及其原因。
4.了解时差和季节的形成原因。
5.在现实生活中会运用时区和区时、国际日界线。
6. 五带的划分.二、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能够准确地画出从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形成空间想象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科学的宇宙观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线速度和角速度。
2.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教学难点]1.恒星日和太阳日、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变化规律、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2.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3. 地转偏向力.[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方法]1.运用对比的方法学习。
2.运用多媒体课件中的FLASH动画演示,并适时提出研讨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寻找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
[教具准备]地球仪、多媒体课件等[讲授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毛泽东主席有一句著名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
言外之意就是说,我们虽然在教室里坐着,实际上我们每天移动了八万里。
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地球在运动、在自转。
我们现在开始学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二、新授课程(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1.地球自转(1)讨论问题(展示flash课件:地球的自转)①绕转的中心是,其空间指向有何特点?②自转的方向是,你能从不同视角描述自转的方向吗?请你画出示意图。
③自转的周期是,其时间长度因参考点不同而。
明确:地球绕转的中心是地轴,其空间指向不变,一端恒指北极星附近。
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自转的周期是一日(或一天),其时间长度因参考点不同而不同。
(2)地球的自转示意阅读图1.15,根据该图,我们能得出哪些结论?①地球在绕地轴作自转运动,②地轴的一端恒指北极星附近。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案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案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案 1目的要求:1、通过本课教学,要求同学知道什么是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自转和公转的方向、时间;明白昼夜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形成的。
2、培育同学的试验力量〔会做昼夜成因的模拟试验〕、推理力量和想像力量〔依据日月星辰的视运动推想地球的运动〕。
3、通过熟悉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使同学体会到宇宙间的天体都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课前预备:1、分组试验材料——蜡烛,用乒乓球、铁丝制成的小地球仪〔在北半球处粘一个小纸人〕。
2、挂图或投影仪——地球的自转〔标示地轴、自转方向、阳光及昼夜〕,地球的公转。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提问:〔1〕每天,我们看到太阳在空中是怎样运动的?〔2〕在一天的不同时刻,南天的星座〔例如猎户座〕在天空中是怎样移动的?北天的星座呢?〔3〕伴随太阳的东升西落,发生了什么现象?〔4〕昼夜现象有什么规律?2、你认为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循环的现象是怎样形成的?学习新课:1、指导同学熟悉地球的自转〔1〕讲解并描述:关于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循环的现象,有的同学认为是太阳绕地球转动形成的,有的则认为是地球自己转动形成的,这是两种不同的看法。
这个问题在历史上也有两种不同的看法。
以前,人们凭肉眼直接观看,始终以为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循环时由于太阳绕地球转动形成的。
后来,人们通过细致的观看和深化思索,熟悉到这种现象是由于地球的运动形成的。
谈话:明明看到太阳东升西落,为什么说是地球在运动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让我们未联想一些熟识的现象:①当你坐在快速向前行驶的汽车里,看到路旁的树、房子等物体会怎样?〔向后移动〕②你们坐过船吗?在船上怎样知道船是否在行驶?怎样知道船在向哪个方向行驶?假如看船上的物体能发觉吗?为什么?〔3〕讲解:当我们伴同车、船一起运动的时候。
会看到车、船以外的景物向相反方向运动;同时,通过观看车、船以外的景物的运动状况,可以推断我们乘坐的车船的运动状况。
人教版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优秀范文
人教版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地理意义及其对地理现象的影响。
2.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地理素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及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地理意义。
2.难点:地球运动对地理现象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教具:地球仪、PPT、教学视频等。
2.学具:笔记本、地理图册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利用PPT展示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上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吗?地球运动对我们生活有什么影响?(二)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
2.学生通过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观察地球运动的特点。
(三)课堂讲解1.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定义、方向、周期等。
2.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如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时区差异,公转产生的季节变化、五带划分等。
(四)案例分析1.学生分组讨论:地球运动对生活、生产、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2.各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五)巩固练习1.学生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是什么?(二)课堂讲解1.讲解地球运动对地理现象的影响,如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科里奥利力等。
2.讲解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球形状变化、黄赤交角变化等。
(三)案例分析1.学生分组讨论:地球运动对地理现象的影响,如台风、海浪、气候变化等。
2.各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四)课堂活动1.学生分组进行地球运动模拟实验,观察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理现象的影响。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反思地球运动与生活的联系。
五、作业布置1.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
六、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难点详细讲解(一)重点讲解1.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基本概念“同学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着地轴的运动,这个运动产生了我们每天经历的昼夜交替。
教案设计: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
教案设计: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了解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速度和周期。
2.了解地球公转的重要特点,理解黄赤交角的成因及其重要性,掌握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
3.学会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现象,形成空间想象能力。
4.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教学建议关于地球的公转的教学建议关于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速度和周期:教师可向学生介绍开普勒三定律,由此引入地球公转内容的讲授。
在课堂教学中,除利用课本中《地球公转的轨道示意图》和表《地球在公转轨道不同位置时公转速度的变化》进行讲解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本期的图片素材,或者自己制作动画进行演示,将地球公转运动中近、远日点(到达时间和日地距离),公转方向,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变化特点,公转周期等知识点直观地展示出来。
地球公转的重要特点是一个重点内容。
教师可引导学生读《二分二至时地球的位置示意图》(数据库中媒体素材有相应的动画),分析得出地球公转的两个重要特点:①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黄道平面)保持66°34ˊ的交角;②地轴的空间指向基本不变。
关于地球自转方向的教学建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也可以通过动画),让学生从赤道和南、北极投影的角度,观察地球的自转运动。
特别是在南、北极投影图上,要训练学生识别地球的自转方向。
关于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的教学建议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围绕太阳公转,地球运动是这两种运动的叠加,其结果就是形成黄赤交角。
在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搞清地轴、赤道平面、公转轨道平面(黄道平面)三者之间的角度关系,利用《黄赤交角示意图》进行讲解,形成学生的空间概念。
这部分知识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关于地球自转周期的教学建议学生对于恒星日和太阳日的学习,是本节的难点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利用《恒星日和太阳日示意图》讲解地球自转周期,也可以通过与学生一起扮演不同的角色来向学生演示他们的区别。
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全面版
具有夏季增大,冬季减小的特点
例二:读右图,回答: (1 填出下列各点的节气: A___;B___;C___;D__ _。 (2 据图中箭头判断,地球公转方向为 ___,自转方向为___。 (3 地球自A到B,太阳直射点从__移 到___;自C到D,太阳直射点自_ _移到___线。
(1)
例2:关于地球公转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1月初速度最慢
B.7月初速度最慢
C.近日点速度最慢 D.远日点速度最快
三、
例―:关于下左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 bb′是地球公转形成的赤道平面 B.cc′是地球自转形成的赤道平面,与bb′
之间23°26ˊ的夹角,即黄赤交角 C.地轴和bb′之间的夹角是黄赤交角,角
(4)周期 (360゜,365天6时9分10秒,1恒星年)
(5)速度 (角速度,线速度快、慢)
三、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A.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否同时进行的? (叠加)
B.什么是赤道平面?什么是黄道平面?什么是黄赤交角?
C.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大小对地球表面太阳直射点的变化有何影响?
D.什么是回归运动?周期是多少? (365天5时48分46秒,1回归年)
四.作业:
1.书P18"活动"第二题,要求用彩图完成 增强立体感。
2.<<基础训练>>第一单元第四节。 3.画一副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简图。
只要我们坚持了,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或许,为了将来,为了自己的发展,我们会把一件事情想得非常透彻,对自己越来越严,要求越来越高,对任何机会都不曾错过,其 目的也只不过是不让自己随时陷入逆境与失去那种面对困难不曾屈服的精神。但有时,“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更需要用时间持久的用心去做一件事情,让自己其中那小 小的浅浅的进步,来击破打破突破自己那本以为可以高枕无忧十分舒适的区域,强迫逼迫自己一刻不停的马不停蹄的一直向前走,向前看,向前进。所有的未来,都是靠脚步去 丈量。没有走,怎么知道,不可能;没有去努力,又怎么知道不能实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那不如,生活中、工作中,就让这“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完完全全彻彻底底的 渗入我们的心灵,着心、心平气和的去体验、去察觉这一种灵魂深处的安详,侧耳聆听这仅属于我们自己生命最原始最动人的节奏。但,这种聆听,它绝不是仅限于、执着于 “我”,而是观察一种生命状态能够扩展和超脱到什么程度,也就是那“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深处又会是如何?生命不止,奋斗不息!又或者,对于很多优秀的人来说,我们 奋斗了一辈子,拼搏了一辈子,也只是人家的起点。可是,这微不足道的进步,对于我们来说,却是幸福的,也是知足的,因为我们清清楚楚的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隐隐约 约的感觉到自己的人生正把握在自己手中,并且这一切还是通过我们自己勤勤恳恳努力,去积极争取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当我们坦然接受这人生的终局, 或许,这无所皈依的心灵就有了归宿,这生命中觅寻处那真正的幸福、真正的清香也就从此真正的灿烂了我们的人生。一生有多少属于我们的时光?陌上的花,落了又开了,开 了又落了。无数个岁月就这样在悄无声息的时光里静静的流逝。童年的玩伴,曾经的天真,只能在梦里回味,每回梦醒时分,总是多了很多伤感。不知不觉中,走过了青春年少, 走过了人世间风风雨雨。爱过了,恨过了,哭过了,笑过了,才渐渐明白,酸甜苦辣咸才是人生的真味!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所以,面对生活中经历的一切顺境和逆境都学会 了坦然承受,面对突然而至的灾难多了一份从容和冷静。这世上没有什么不能承受的,只要你有足够的坚强!这世上没有什么不能放下的,只要你有足够的胸襟! 一生有多少 属于我们的时光?当你为今天的落日而感伤流泪的时候,你也将错过了明日的旭日东升;当你为过去的遗憾郁郁寡欢,患得患失的时候,你也将忽略了沿途美丽的风景,淡漠了 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没有十全十美的生活,没有一帆风顺的旅途。波平浪静的人生太乏味,抑郁忧伤的人生少欢乐,风雨过后的彩虹最绚丽,历经磨砺的生命才丰盈而深刻。 见过了各样的人生:有的轻浮,有的踏实;有的喧哗,有的落寞;有的激扬,有的低回。肉体凡胎的我们之所以苦恼或喜悦,大都是缘于生活里的际遇沉浮,走不出个人心里的 藩篱。也许我们能挺得过物质生活的匮乏,却不能抵挡住内心的种种纠结。其实幸福和欢乐大多时候是对人对事对生活的一种态度,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就是一粒小小的 沙子,也有自己精彩的乾坤。如果想到我们终有一天会灰飞烟灭,一切象风一样无影亦无踪,还去争个什么?还去抱怨什么?还要烦恼什么?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 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一生真的没有多少时光,何必要和生活过不去,和自己过不去呢。你在与不在,太阳每天都会照常升起;你愁与不愁,生活都将要继续。时
1.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通过课堂提问、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氛围。
6.课后实践,巩固知识:布置课后实践作业,如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巩固所学。
7.情感教育,培养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地球环境、人类活动等话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关爱地球的情感。
8.教学评价,反馈调整: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辅导,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首先向学生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动态图或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地球的运动。随后,教师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1.地球为什么会发生昼夜更替?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
3.通过学习地球自转和公转,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界的规律性和科学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4.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关爱地球,保护环境。
作业布置要求:
1.作业内容要结合课堂所学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要注重查阅资料、观察生活、积极思考,提高自身地理素养。
3.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鼓励学生发挥创新精神,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地球自转和公转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绘制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示意图,标出相应的地理现象,如昼夜更替、五带划分等,并简要解释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
1.1.2地球运动(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
第一节《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义。
同时,教师可以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7.学习活动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新课导入教师活动创设情境导入:材料一观乎天文,以察时变。
日晷是一种利用太阳投影指示时间的工具。
它由晷盘和晷针组成。
晷盘是一个固盘,晷盘面上有刻度,晷针安装在晷盘中央与盘面垂直。
右图中的日晷盘面平行于赤道面,晷针指向南北极。
从北半球春分到秋分的半年时间里,看晷盘上面(即赤道以北)的刻度;从北丰球秋分到来年春分的半年里,看晷盘下面(即赤道以南)的刻度。
引领性问题:1.分析该日晷上下盘面使用时间存在差异的原因。
2.尝试说出该日晷晷针与地面的夹角,并用简图表达。
学生活动通过日晷的相关材料信息,了解我们生活中的自然地理现象和分析、利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思考:1.分析该日晷上下盘面使用时间存在差异的原因。
2.尝试说出该日晷晷针与地面的夹角,并用简图表达。
设计意图1.利用学生们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创设情境,这样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欲望及参与意识。
(空间思维)赤道面:过地心并与地轴垂直的平面黄赤交角:黄道面与赤道面之间的夹角(地球自转的赤道平面和公转的黄道平面之间的夹角,大小为23°26′,特点可概括为“一轴两面三角度”)引领性问题:1.太阳离我们地球很远,照射到地球上的光都是平行光。
大量的平行光照射弯曲的球面,哪里被直射呢?2.如果地球的赤道面与黄道面重合,也就是地球竖直公转,太阳直射点在哪里?3.黄赤交角的存在(即地球歪着身子转),使得在地球公转一周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没能固定在赤道上,而是发生了变化,怎么变呢?4.利用四个地球仪,放在公转轨道的春分、秋分、冬至、夏至四个位置,用竹针代表太阳光线,演示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不同。
使得在地球公转一周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没能固定在赤道上,而是发生了变化,怎么变呢?4.利用四个地球仪,放在公转轨道的春分、秋分、冬至、夏至四个位置,用竹针代表太阳光线,演示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不同。
高一地理《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教案
高一地理《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教案教案: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教学目标: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理解其对地球的影响,认识地球上的地理现象与地球运动的关系。
教学重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原理与特点。
教学难点:自转与公转对地球的影响,如季节变化等现象的解释。
教学准备:教科书、地球模型、图表、幻灯片。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通过展示一个地球模型,询问学生地球为什么会有昼夜交替的现象,引发学生对于地球运动的思考。
Step 2:讲解自转运动1. 通过地球模型和幻灯片图表,向学生解释地球的自转运动,并介绍自转的原理和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自转运动对地球的影响,如昼夜交替、地球形成了自己的形状等。
Step 3:讲解公转运动1. 通过地球模型和幻灯片图表,向学生解释地球的公转运动,并介绍公转的原理和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公转运动对地球的影响,如季节变化、岁差等现象。
Step 4: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1. 通过幻灯片图表,向学生展示自转和公转的关系,并解释二者之间的关系。
2. 引导学生思考二者之间的联系,如自转引起了昼夜交替,而公转则导致了季节的变化。
Step 5:案例分析通过给出实际案例,如为什么赤道附近的地区气温较高,为什么南北半球的季节相反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地理现象。
Step 6:小结与讨论对课堂进行小结,并与学生进行讨论,总结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对地球的影响,以及地球运动与地理现象之间的关系。
Step 7:拓展阅读为学生提供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更多有关地球运动的知识。
Step 8: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如练习题、地球模型制作等,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地球模型、图表等教具的运用,结合幻灯片以及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对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第一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和速度。
3. 能够应用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原理分析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和速度,以及它们对昼夜变化和季节更替的影响。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和解释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视觉效果,如昼夜变化和四季更替。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含图片、图表和相关视频,以帮助学生理解。
2. 准备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模拟实验器材,以便学生观察。
3. 准备一些相关的生活实例,以便在课堂上与学生讨论。
4. 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供课后学生思考和讨论。
四、教学过程:本课时的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和规律。
3. 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球的影响和应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动画,引导学生思考地球是如何运动的,以及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2. 新课讲授:(1)地球自转:通过展示地球自转的动画,引导学生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并解释自转的概念和原理。
同时,介绍地球自转对地球的影响,如昼夜变化、地方时差等。
(2)地球公转:通过展示地球公转的动画,引导学生观察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和速度,并解释公转的概念和原理。
同时,介绍地球公转对地球的影响,如昼夜长短变化、四季更替等。
(3)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关系:通过讲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如何相互影响的,帮助学生理解地球的运动规律。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分组,通过模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加深学生对地球运动的理解。
4.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原理、影响和应用。
5.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
6. 课后延伸: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等渠道,了解地球运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时区划分、天文导航等。
高中地理第1章地球的运动第1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案第一册
第一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1.结合观测,认识地球自转的特点与方向。
(地理实践力)2.联系实际,掌握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综合思维)3。
动手绘制图示,理解黄赤交角存在的意义。
(综合思维)一、地球的自转1.概念: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2.地轴:地球的自转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3.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如图A)。
A B C(1)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如图B).(2)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如图C)。
4.自转周期名称长度参照物恒星日23时56分4秒距地球遥远的同一恒星太阳日24小时太阳5.自转速度(1)自转角速度:除南北极点外,任何地点均为15°每时.(2)自转线速度:因纬度不同而有差异,赤道最大、两极最小.[特别提醒]地球自转周期中的太阳日是人们日常的计时单位,是指太阳东升西落再东升的周期,对人类活动影响明显,而恒星日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二、地球的公转1.概念: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如图中“→”所示。
3.公转周期--1年名称参照物1年的长度特点回归年太阳365日5时48分太阳直射点的移4。
轨道特点: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5.公转速度三、黄赤交角及其影响1.黄赤交角的含义: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的夹角,目前为23°26′。
2.影响——决定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2)周期:一个回归年,即365日5时48分46秒。
[图表点拨]教材第5页图1。
5,该图展示出(1)地球公转轨道为椭圆形轨道;(2)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时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3)黄赤交角为23°26′;(4)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为66°34′,其与黄赤交角互余。
(1)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天是指一个太阳日。
(2)地球上各点自转角速度都相等,自转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观点和原理。
2. 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对昼夜变化、四季更替以及日月星辰运动的影响。
3. 能够运用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知识诠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规律,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我们的平时生活。
2. 难点:运用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知识诠释复杂的自然现象,如昼夜变化和四季更替。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含图片、动画和视频,以帮助学生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 准备相关地理数据和图表,以便进行数据分析。
3. 准备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模拟实验器械,以便学生亲自体验。
4. 安置学生课前预习,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观点。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短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地球的运动。
2. 提问:地球为什么会自转和公转?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原因。
(二)新课教学1. 地球自转的原理和特点(1)原理:由于地球自身的角动量守恒,地球在宇宙空间中绕太阳公转,同时也绕自身轴自转。
(2)特点:地球自转一周需要一天的时间,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2. 地球公转的原理和特点(1)原理:地球在太阳引力作用下绕太阳公转,公转的轨道是近似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2)特点:地球公转一周需要一年的时间,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在公转的过程中,太阳照射地球的位置不息变化,使得地球上产生了四季的变化。
3.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干系(1)昼夜变化:由于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西向东,因此当地球自转到一定角度时,面向太阳的一面会出现白天,背对太阳的一面会出现黑夜。
这就是昼夜变化的原因。
(2)四季变化:由于地球公转轨道近似圆形,且倾斜于黄道面,因此地球在公转过程中不同时间会处于不同的位置,太阳照射地球的位置也会不息变化,从而产生四季的变化。
4. 地理现象的诠释(1)昼夜长短的变化:由于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西向东,因此不同时间太阳照射地球的位置不同,导致不同地区会出现不同的昼夜长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修订高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The basic form of earth movement-rotation and revolution教师:风老师风顺第二中学编订:FoonShion教育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了解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速度和周期。
2.了解地球公转的重要特点,理解黄赤交角的成因及其重要性,掌握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
3.学会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现象,形成空间想象能力。
4.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教学建议关于地球的公转的教学建议关于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速度和周期:教师可向学生介绍开普勒三定律,由此引入地球公转内容的讲授。
在课堂教学中,除利用课本中《地球公转的轨道示意图》和表1.2《地球在公转轨道不同位置时公转速度的变化》进行讲解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本期的图片素材,或者自己制作动画进行演示,将地球公转运动中近、远日点(到达时间和日地距离),公转方向,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变化特点,公转周期等知识点直观地展示出来。
地球公转的重要特点是一个重点内容。
教师可引导学生读《二分二至时地球的位置示意图》(数据库中媒体素材有相应的动画),分析得出地球公转的两个重要特点:①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黄道平面)保持66°34ˊ的交角;②地轴的空间指向基本不变。
关于地球自转方向的教学建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也可以通过动画),让学生从赤道和南、北极投影的角度,观察地球的自转运动。
特别是在南、北极投影图上,要训练学生识别地球的自转方向。
关于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的教学建议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围绕太阳公转,地球运动是这两种运动的叠加,其结果就是形成黄赤交角。
在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搞清地轴、赤道平面、公转轨道平面(黄道平面)三者之间的角度关系,利用《黄赤交角示意图》进行讲解,形成学生的空间概念。
这部分知识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关于地球自转周期的教学建议学生对于恒星日和太阳日的学习,是本节的难点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利用《恒星日和太阳日示意图》讲解地球自转周期,也可以通过与学生一起扮演不同的角色来向学生演示他们的区别。
地球自转周期的不同实际上是因为其转动的参照物不一样。
教学设计示例一一、知识目标1.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
2.了解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和黄赤交角。
3.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相互关系。
二、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或用地球仪操作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学会用科学准确的语言等方式表示地理现象、概括地理特点的能力。
2.通过读图、画图、分析问题等活动,学习运用地理图表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并初步树立空间思维能力。
三、德育目标1.通过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特点和规律,使学生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2.通过让学生参与多样的学习活动,促使学生养成观察、思考和积极发表个人见解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本节内容揭示了地球运动的基本特征,是地球科学重要的理论基础,并为理解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奠定了基础。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相互关系是本节的重点,黄赤交角的形成是难点,难在建立较强的空间概念。
教学中通过利用教具进行演示或让学生参与演示活动,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将有利于学生深入、全面地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及两者的关系。
本节内容学生在初中地理课已有所了解,教学中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运用演示、观察、提问、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学习。
教学过程设计【导入】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宇宙环境,以及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要把研究的重点转向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
【提问】运动是物质的本质属性,哪位同学能根据初中所学的知识,说一说地球是怎样运动的?【演示】发给每位学生(或两人、四人)一个地球仪。
若只有一个地球仪,可请l~2位学生到讲台前演示地球的自转,要求学生注意地球自转的方向,留心观察在北极上空或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方向有何不同。
【讲述】确定地球自转方向时要注意:地球在太空中的运动一个显著的特征是它有自己的旋转轴,这个轴和地表的两个交点我们定义其为南极和北极(实际上把哪一个定义为北极点,哪一个为南极点并不重要)。
地球南、北方向是由南、北两极的位置来决定的,是绝对的。
地球上的东西方位则随地球自转而变化,是相对的。
【演示】要求学生演示地球仪,思考:如何确定地球的自转周期?地球自转周期究竟是多长?请学生联系物理课和初中地理课所学知识回答。
【提问】确定地球自转周期为一天(24小时)的参照物是什么?对地球而言,太阳是天空中最亮的天体,所以人们选择太阳作参照物,一天是24小时,叫做一个太阳日。
但这不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科学家们选择了遥远的恒星作参照物,由此确定地球自转的周期。
这是为什么?【演示】教师自扮地球,让前排一位学生扮作太阳,再让最后一排的一位学生扮作遥远的一颗恒星。
教师面对太阳,也面对与之在同一直线上遥远的恒星,边转动身体演示自转,边移动脚步演示绕太阳的公转。
教师自转360°后,正好面对遥远的恒星,却不是正好面对太阳。
因为教师已绕太阳公转了大约一度,所以必须再多转约1°,才能正好面对太阳。
【提问】以两个不同参照物确定的地球自转周期,哪个是真正的周期?周期的时间是多长?确定真正周期的意义是什么?【讲述】太阳日是人们生活中最常用的周期,如计量一天的长度,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等。
【活动】让学生用太阳日计算地球自转的角速度。
【提问】教师用地球仪演示自转运动,问:地球自转时,各地的角速度是否都一样?自转线速度大小是否相同?【演示】用地球仪向学生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
【讲述并提问】我们很明显看到除了南北两极外,其余各点的角速度都一样,其角速度约为每小时15°,严格地讲,这里应该用360°除以地球的自转真正周期(即一个恒星日)来计算,想想为什么?因为各纬线圈的长度不一样,所以同样是自转一周,不同纬度的地方,其走过的路程是不一样的,显然赤道地区的自转线速度最大,赤道向两极减小为零。
【提问】地球运动的另一种形式是绕日公转,哪位同学能根据初中学习的知识和教材插图1.22所给信息,演示地球的公转?【演示】让学生以讲桌面作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演示地球公转运动。
提示学生注意掌握住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公转的状态,让其他学生观察和评价演示是否正确。
【提问】你能总结出地球公转的方向?公转中地轴的姿态吗?【阅读】学生读书图1.20和表1.2及教材有关内容,分析说明地球公转的轨道和速度特点,说明两者间的关系。
【讲述】因为地球公转轨道是近似正圆的椭圆形,所以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使地球绕日公转中出现近日和远日现象。
开普勒第三定律证明:地球位于近日点及附近时,公转速度快,位于远日点及附近,公转速度慢,表1.2已说明这点。
地球公转速度变化很小,但地球在近日点附近公转运动快,所用时间短;远日点时,公转速度慢,所用时间长,这对地球上冬夏季节的时间长短都有一定影响。
【演示】要求学生用手拨动地球仪自转,同时手持地球仪使其公转,演示自转和公转的叠加运动。
【提问】地球运动是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叠加而成的,两种运动同时存在,紧密联系,这种联系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具体表现是什么?【活动】让学生分组用地球仪边演示边思考和议论上述问题。
【总结】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相互关联,密不可分。
表现在时间上:地球公转一周为360°,是一恒星年,相当于地球自转了365日6时9分10秒。
在空间上:地轴和公转轨道平面(黄道面)之间有66°34′的倾角,且北极永远指向北极星附近,由此产生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黄赤交角,为23°26′,如书图1.22下图所示。
【活动】要求学生在图上描画出黄道面和赤道面的交线(简称黄赤交线),在图1.22上图中也画出黄赤交线,同时画出四条太阳直射光线(用直线箭头来表示)。
观察二分二至时太阳直射光线与黄赤交线的关系及在一年中如何变化。
【提问】太阳直射光线和黄赤交线的关系在一年中是如何变化的?研究两者关系有什么意义?【总结】太阳直射光线与黄赤交线的关系,在一年中,自春分→夏至→秋分→冬至→转年春分,由0°逐渐扩大到360°,可利用太阳直射光线与黄赤交线所成的夹角,确定二分二至日及其他日期,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空间位置。
【观察】图 1.23,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由S23°26′→0°→N23°26′→0°的回归运动—回归年。
【思考】地球上哪些自然现象与地球自转有关?哪些自然现象与地球公转有关?请同学课下思考。
板书设计地球运动方向周期速度特点自转(绕地轴)自西向东23时56分4秒15°/时地轴指向不变自转与公转同时、叠加回归年黄赤交角23°26′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公转(绕太阳)自西向东365日6时9分10秒59′/时30㎞/秒地轴相对于黄道倾斜成66°34′夹角第 1 2 页FoonShion教育研究中心编制Prepared by foonshion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