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地景建筑与环境的融合_闫启文
湿地景观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探索——南苑森林湿地公园设计建设过程浅析

园林景观yuan lin jing guan5湿地景观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探索——南苑森林湿地公园设计建设过程浅析◎安炳宇摘要:湿地景观是现代风景园林逐渐常用的景观表现形式,其在调节城市气候、改善水质、保护物种多样性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结合南苑森林湿地公园的设计与建设过程,从生态性、人文性、功能性、景观性等角度出发,总结公园建设过程中湿地景观的应用与探索。
关键词:现代风景园林;湿地景观;探索随着城市发展进程的加快,城市和居民对于现代园林需求的多元化促使风景园林与环境生态的结合逐渐密切,湿地景观作为一种多包容性的景观形式,开始逐渐被应用。
公园位于历史大南苑范围内。
南苑是历史皇家苑囿,苑内有永定河故道穿过,历史上曾形成大片湖泊沼泽,平地泉涌、河湖交错,湖泊星罗棋布,河流纵横交错,呈现沼泽水淀之景象。
公园现状种植以平原造林为主,一条城市河道横穿而过,园内北侧为再生水厂,南侧为历史苇塘泡子,后被建筑渣土和生活垃圾填平,杂草丛生。
在设计过程中,从生态出发,提出结合现代城市景观,恢复南苑历史陂塘风貌。
为满足城市蓄滞洪区要求,恢复历史水系大泡子,清理建筑及生活垃圾;结合园内荒地区域,营造湿地景观,连通水系,建设湿地保育核;上游水源引自再生水厂,流经湿地净化水质,汇入城市河道。
最终营造森林湿地为主,草地兼而有之的“大自然、真野趣”的南囿秋风景致。
一、公园景观设计中湿地景观对城市和居民的影响(1)城市层面。
众所周知的便是湿地通过水系的蒸发并凝结降雨的方式有效提高区域内的降雨量及空气湿度,改善小气候;增加氧气释放量,减缓热岛效应。
同时经过缓慢径流,湿地中的大量水生动植物通过自然方式对水体起到净化作用。
(2)生态层面。
在现代园林中湿地景观的另一个主要作用,即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湿地景观不同于一般的水体景观,蕴含着丰富的水生及两栖动植物,湿地系统复杂且稳定,湿地生境营造过程中合理运用生态学和景观学,能够有效地恢复并维持湿地生态系统多样性。
建筑设计中融入地域性文化的实践探索_1

建筑设计中融入地域性文化的实践探索发布时间:2021-05-20T15:00:45.373Z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40卷第4期作者:尹晓雷[导读] 随着我国国民的文化水平不断的提高,人们渐渐的开始重视传统文化尹晓雷日照兴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山东省日照市 276800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的文化水平不断的提高,人们渐渐的开始重视传统文化,但是由于我国是一个拥有多民族的国家,所以不同的地域的传统文化有所差异,我国建筑类传统文化遗产中最重要的就是地域古建筑。
因此,近年来在室内设计中均会对古建筑符号有所引用,让室内设计改变一下自己的风格,而对于如何选用合适的古建筑符号成为设计师的一项难题,本文就对于地域性古建筑符号在室内设计的应用原则,建筑符号的分类,自己具体的应用方法进行分析。
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建筑设计中融入地域性文化的实践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设计;地域性文化;融入实践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包容的态度广泛接纳外来文化,尤其在如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我国许多文化方面逐渐呈现出“文化沙漠化”现象。
而建筑文化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大量的更新改造正在进行中,这些新的建筑空间脱胎于城市建设的规划布局以及以现代化功能性为主导的建筑设计理念,一方面满足了人们对城市化生活的向往和对住宅舒适性的需求,另一方面弱化了原有地形地貌、气候等自然环境以及乡土民情、生活习惯等人文环境的影响,建筑的地域性缺失,文化沙漠化问题也逐渐显现。
众所周知,尤其对于我国这样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大国而言,建筑文化在反映建筑地域性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基础作用。
1传统建筑设计的应用原则第一,功能性原则。
在传统建筑设计应用过程中,必须要严格遵循功能性原则。
对于功能性原则来说,主要是指传统建筑设计的应用,应注重凸显出现代建筑项目原有功能,切忌由于传统建筑设计对现代建筑项目原有功能的实现造成影响。
在开展传统建筑设计过程中,建筑项目的功能性至关重要,在添加传统建筑设计元素时,既要维护好现代建筑项目正常的使用功能,也要防止对现代建筑项目原有功能的正常使用造成威胁。
论古典园林_借景_的意境创造_闫启文

2010・08
美术大观
论古典园林“借景”的意境创造
On the Creation of Poetic Imagery in the “Borrowed Scenery” in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文 / 闫启文 中国园林有着悠久的历史,从西周时期 烂漫”都是引人入胜的立体绘画,所以诗画
学将 “以人为本” 的理念扩充到借景理论中。 山更幽”以虫鸟之声动反衬环境之恬静清
中国古典园林的宗旨主要是道法自然, 着变化观念,动静相衬完成意境创造是园林
, “意境” 意境就是一种情景交融, 形、 。 神、 情、 掇山要“有真为假,做假成真”“因借无由” 理和谐统一的艺术境界。表现了意因境存、 就是在因地、因时、因人的条件下,不必定 境由意活这样一个辩证关系。园林借景借得 巧妙与否,关键就看是不是能营造出让人心 醉并回味无穷的“意境” 。 一、 “诗情画意”的意境创造 园林的意境是借助于实际景物与空间构 成的。园林的意境追求诗情画意方面又和文 学绘画有着密切联系, “刹宇隐环窗, 仿佛图 片小李;岩峦堆劈石, 参差半壁大痴” 或 , “小 就会“触情俱是”“宛自天开”是力求表现 , 现代语言说,就是遵循客观规律,符合自然 秩序,撷取天然精华,布局顺理成章。 四、 “设计先行” 的意境创造 “然物情所逗,目寄心期, 似意在笔先, 庶几描写之尽哉。 ”其中“意在笔先”这个命
出来由,拟出什么主题,只要“景摘偏新” 无限的自然景色融合在一起,向深邃的天 , 天然、 流动的美, 避免规则、 僵滞的借景。 用 “借得”一缕“澄怀观道”的意境之魂。 “借
仿云林,大仿子久” ,既是解决借什么“景” 题是由画论移植而来的。它强调在造园之前 , 也是解决怎样“造”境,造出了“溶溶月色, 必不可少的设计构思,也就是设计指导思 瑟瑟风声” , “静拢一榻琴书, 动涵半轮秋水” 想、造园意图。就是对于景观设计者来说不 的空灵意境,使人有“清气觉来几席,凡尘 顿远襟怀”之情。 “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 论怎么“借” ,要想营造一处好的园林景观, 应该先有设计理念来构思意境,情之所融处
旅游管理学自然环境对古建筑风格的影响

旅游管理学自然环境对古建筑风格的影响1.从生态要素到建筑设计:对建筑形态与外观的影响建筑出现伊始,无论穴居或巢居,都是与自然环境相对立的人类的庇护所,却时时刻刻体现着与自然的交流和对话。
生态因素对于建筑的产生和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甚至可以说是建筑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当地的太阳辐射、热、光、阴影、降雨、水文、风、植物、地形等自然条件参与了建筑生命周期的全过程,从方面面影响着建筑的功能和外观。
建筑不是大地的领主,建筑的造型语汇是自然风景的直接反映,任何建筑最重要的关系是与自然的协调。
建筑的形式、布局、室内外空间组合应与不同时(季节、时令)空(场地)充分联系起来,力求建筑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自然控制温湿度。
气候是重要的自然环境要素。
设计师在了解建筑所在地区的温湿度、风力风向、太阳辐射、降水等气候要素的时空分布变化规律后,因势利导,通过适当的建筑体量和空间组合,建筑朝向,建筑材料,表面色彩等选择来满足人体舒适感。
对于炎热地区,遮阳、通风、隔热是提高建筑空间舒适程度的重要手段,形成了深檐、骑楼、敞廊、通透、架空等设计语汇。
对于寒冷地区则以保温、纳阳为主,形成双层墙(窗)、日光廊道,围护结构蓄热,封闭等设计语汇。
而对于温带地区,则需建筑空间具有可转换的灵活性,即空间有开与闭,与外的双重性。
中东地区传统的双院式住宅小而萌庇的庭院比大的庭院凉快,从而形成空气压力差,引空气对流。
即从小庭院(凉)到大庭院(热)的穿堂风,而两院间过道中的水槽又可以冷却微风。
土地是建筑的载体,建筑适应于土地成为其存在的条件。
土地通过地质条件、地形地貌影响着城乡、建筑的布局和形态。
地形地貌从形态上直观的影响着:城市布局与建筑形态。
在中国陕西、甘肃、山西等黄士高原地区,窑洞作为一种特有的建筑形式,既符合当地的自然气候条件,又体现了独特的地质特点。
黄土高原的条条冲沟,块块坡地上挖掘而成的黄土窑洞,既不占耕地,还可防止水土流失,冬暖夏凉,于人们的居住要求。
浅析地域自然环境对中国古代城市营建的影响--以宁夏古县城为例

静宁 ,趋兰省之轨 辙。 ”但 “ 北指 固靖 ,难 行车辆 ;南走秦陇 , 仅有脚骡。 …‘ 枕六盘之 麓, 东南一带地近陇山 , 乱流所出,水草丰 茂 ;又西北一片辽阔土 , 古称群牧所 , 辟作 牧场最 为适宜 。 …‘ 山有络盘清凉之雄峻, 川 有清 流好水之甘甜 。 ”县志中对于隆德县 城 迁 于六盘 山麓有这样一句 描述 :“ 天光临于 上 ,地质具于下 , 人文郁于 中, 三才备焉” 。 【 8 】 可见古人选址筑城 时对于天时、地利、人 和的讲 究。 通过上述三个 因素的描述 , 体现了古人 进行城 市营建 时,对于城市生态安全 、军事 防御 的考虑 ,以及顺应 自 然 、因地制宜 ,从 城市功能出发 考虑城市建设的理性思维。孕 育着朴 素的 自 然哲学精神 ,强调人的安全、 环境 的安全 , 其实是一种人本主义 的思潮 , 同时也是现代 城市生态安全理念 的萌芽。 三 、总结 与启示
紧密结 合 自然环境 进行创 作是 中国古 代城市营建的优秀传统 , 每个城市都积累了 处理城市与 自然关 系的规划经验 。 古代城市 与 自然的关系不是抽象 的,而是紧密的、具 体的。它不仅关注邻近的 自 然环境 , 也十分
如何实现景观建筑与景观环境的融合

如何实现景观建筑与景观环境的融合作者:焦宇静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2年第35期[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的提高,景观和环境的因素已成为了建筑上的重要组分部分。
设计师在对建筑与景观之间的和谐要有更高的要求,通过建筑的形成,创造建筑与环境之间的新关系。
[关键词]:景观环境建筑整合中图分类号:S759.92 文献标识码:S 文章编号:1009-914X(2012)35- 0092 -01最为理想的建筑应该是可以和自然融为一体的,是环境组成中一个重要的有机部分。
对于一个整体的环境而言,无论是在以景观为主体上还是建筑为主体,只有这两者都是协调完美的,才可以形成让人舒适的空间。
要达到这一目的,设计师就要分成为景观设计师及建筑设计师,这两者设计师在进行大批量的创造性的思想及实践中,要从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对环境与建筑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及进一步的研究与分析。
在建筑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建筑师要对现场的环境所独有的特殊性,融合分析进行一个历史文化中,从最原始建筑和环境找到一个最有效的连接方法。
在建筑设计之外,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东西,除了美化及协调这些少数的抽象思维的概念,所以建筑的设计计一般都是要依照本身其对社会及自然环境的认识,选择一些所熟悉的设计方法来形成一种无形或有形的方法。
這种方法则是通过建筑设计师的多种实际活动而形成的建筑上的风格。
但是,实际的事实证明,人们追求的目标并没有多大的差异,但是在达成这种目标的方法去非常多。
而且由于不同的民族和国家的特有性不一样,特别是西方与东方在审美上的一个差异,都会造成这种方法上的不同,但是,由于信息化的发展,随着各个地方的交流的不断的扩大,这些差异生也在不断的变小。
一、建筑景观景观建筑的特性。
建筑的产生和发展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的历程,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
从当代的景观学的角度出发,建筑其实是由城市、社区、各式建筑物、人以所组成的一个庞大的系统,景观的本身就是一个有机的组成。
建筑设计与园林景观设计的融合分析

建筑设计与园林景观设计的融合分析发表时间:2020-08-25T06:24:19.639Z 来源:《建筑细部》2020年第8期作者:季征环[导读] 为建筑周边生态环境设计提供更好的设计方案。
可见,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是建筑工程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应相互融合、协调发展。
浙江翰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摘要: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生活质量的高要求,在建筑工程设计中应注重整体设计方案的环保性和舒适性,将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有机地结合起来,为人们创造更好的生活体验。
在建筑设计中,景观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提高建设项目的空间利用率,为建筑周边生态环境设计提供更好的设计方案。
可见,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是建筑工程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应相互融合、协调发展。
关键词:建筑设计;园林景观设计;融合引言:我们在对是建筑进行设计过程中,应该注意到建筑设计以及景观设计能够相互融合,同时发挥它们之间的相互统一的关系。
在设计过程中不能只是追求建筑设计而忽视了景观的设计,不能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这就使得我们建造出来的建筑只具有使用价值,并没有欣赏价值。
同时如果只注重对景观园林的设计,并不能良好的对建筑进行合理设计,为使人们居住的环境又美,但是居住起来感觉不方便,就像花瓶的作用,没有它本身的使用价值。
所以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建筑内容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周围环境养及景观的设计,从而能够更好的满足人们对生活环境居住环境的需求,设计出既具有使用价值又有欣赏价值的建筑。
1、建筑设计与园林景观设计之间的关系1.1建筑设计体现了园林景观设计建筑设计应该从整体把握,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园林环境的空间、特点等多方面的因素,使得空间可以被充分利用并且能够处理好建筑物与园林环境之间的关系。
进行建筑设计活动是为了实现环境与设计的统一,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不要墨守成规,要大胆想象,勇于创新,从而设计出与环境相符合的方案。
生态环境的亲和作用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生态环境的亲和作用对建筑设计的影响摘要: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目前我国的环境问题也是越来越明显。
虽然说我国已经颁布了相应的环境政策,但是对环境的保护我国国民的基本责任。
目前已经有很多的科学家和学者进行了生态环境的研究,随着科学家对生态环境的研究越来越深入,逐渐的发现了生态环境的记基本规律,在这其中有一项是关于生态环境的亲和作用规律。
具体的来说生态环境的亲和作用是指生态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包括了相互吸引的能力、相互排斥的能力、和相互协调作用的能力。
并且研究发现生态环境的亲和作用还会对建筑设计造成影响,这其中的主要影响是通过气候因素和地景因素实现的。
关键词:生态环境;亲和作用;建筑设计;影响生态环境的亲和作用具有相互排斥、相互吸引、相互协调作用的特点,并且在生态环境中这些特点同时进行。
并在这其中,吸引作用和排斥作用是相互平衡相互制约的,一旦那一边发生了偏移,那么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
生态环境的亲和作用讲究自然环境中的万物在按照自身的规律发展的同时,能够让生态环境保持协调和平衡。
在东方文化和西方的文化中,对生态环境的理解是不同的。
在东方,我们讲究大自然和人的“天人合一”,人和自然中的万物共同协调发展的。
而在西方,自然被放在和文化相对立的位置,过分的强点了生态环境中的排斥作用,这样的发展终究是不长久的。
本文从实际出发,结合生态环境亲和力的具体特点,对生态环境的亲和作用对建筑群的影响作用做了深入的探究与分析。
1生态环境亲和作用中地景因素对建筑设计的影响根据大量的实践证明,地景因素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分为对单体建筑设计的影响和对群体建筑设计的影响。
对于地景来说指的是生态环境中的人工景观和自然景观,人工景观指的是人类自己在生活的环境中所建造的小环境,自然景观指的是在大自然中原本就存在的景观,比如森林、草原、高山、流水等这些自然界中的大环境。
从古至今,人类的房屋建筑就和生态环境的运行息息相关,从建筑的基本作用来说,是为了给人类抵御风吹日晒,从古至今房屋的建造也是越来越复杂、、美观、和安全。
浅析生态环境的亲和作用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也正是这一 因素导致 了我国和西方等文化 的不 同, 在进行 生态设计的过程 中, 一反映 出了巨大的差异性。 1地景因素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地基 因素主要形容的是建筑工程周边 的 自然 生态环境 , 这其 中包含了
人 工 景 观 和 自然 景 观 。自然 景 观 可 以 是 流水 、 森林 、 高 山、 草原, 这 些 是 人 类 在 生成 过 程 中必 须 要 自然 因 素 。 而 人 工 自然 环 境 则 是通 过 人 工 方 式 进 行 建 造 的 小 生态 循 环 圈 , 这 是 为 了 小 生 态 循 环 圈 能够 和 建筑 相 结 合 , 从 而 达 到
直 以来 中国传统的文化 , 都 对于 自然 的态度 极为亲和 , 从而 出现了 天人合 一这一理念 , 也就是让人和 自然之 间协 调的共存。该理论之 中不存 在 自然 对 于 人 的影 响 、 控制, 同 时 也 不存 在 人 对 自然进 行 征服 的 思 想 概 念 ,
一
在着无法分割 的关联性 , 而天人合一这一理念详细地阐述 出了我国古代针 对 建筑 和 自然 之 间 的哲 学 认 识 , 而 我 国人 民 的居 住 环 境 也在 这 一 观 念 的 影 响 之 下 来进 行 的设 计 。无 论 是 从 建 筑 的 选 择 、 总 体 布 局 还 是 室 内 的 设 计 等 各个方 面, 都 明显地表现 出了尊重 自然、 亲和 自然 的态度 。 并且我国传统建 筑 在进行选址 的过程 中, 主要选择在水资源较多 以及青 山较 多的区域。而 我国居民也一直将建筑 的院落当这是人 和 自然之 间协 调共存 的一 个生活 场所,并且在建筑设计逐 步发展 的过程 中还将 自然 因素引入到 了院落之 中, 主要的实现方式就是 以盆栽 、 盆景 、 假 山、 花 园等形式来 与居住环 境所 结合。在群体 的建筑 院落之 中, 人们也更加的关注建筑 自身 与 自然 所具有 的亲和 性, 极力强调协调发展的理念。 2气候因素对建筑设 计的影响 从本质上来说 , 自然环境气候的因素对于建筑形态的构成 有着 极大的 影响, 我 国在不 同区域都有着明显不同的建筑风格。这些建筑风格 都极为 明显的反应 出了, 人们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 中为 了能够使得建筑 与当地 的气候完全符合 , 所进行的改进。 不仅是我 国, 整个世界范围在进行建筑设 计的过程 中都是按照这一方式 , 来进行设计。 从 生物气候学的角度研究建筑设计的方法论 , 其 目标是满足人 的舒适 和 精神 需求 , 降低 建 筑 能 耗 。在 一 栋 1 5层 高 办 公 楼 中 , 在 建 筑 内外 采 用 了 双气 候 的处 理 手 法 , 植 物 栽 培 从 楼 的 一侧 护 坡 开 始 , 螺旋式上升 , 种 植 在 楼 上向内凹的平台上; 办 公空间被置于楼 正中而不是外 围, 即 保 证 了 自然 采 光, 同时通过 阳台上的拉 门又获得了 自然 通风 。电梯问、 楼梯间和卫生间均 有 自然通风和采光。建筑造型新颖, 立面富于变化 。 意大利建筑 家伦佐・ 皮阿诺在新卡里 多尼 亚的 T J I B A OU 文化 中心的 设计时, 首先研究 了当地传统棚屋建筑形式, 挖掘其与环境亲和 的方式, 结 合当地 的生态环境和气候特点 , 提取出“ 编织 ” 的构筑模式 。并 设计 了一种 被动式制冷系统来改善 了室 内风环境。 通过每个开放性的外壳将来 自海上 的风传递到室 内。 同时开放性外壳 的木肋之 间的水平构件还有助于减弱高 处风力对建筑物 的影响 。而弯曲的木肋 具有强烈 的象征意义 。文化 中心最 终得 到 人 们 广 泛 的认 可 。
垂直绿化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_闫启文

是未来城市生态绿化发展的主流方向。我国早 滨海湾花园为例,它是新加坡的城市规划建设
在 80 年代初,就有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出 中较为新型的景观规划,其为新加坡迈向国际
现屋顶花园设计形式,地下停车场地顶部绿化 化城市战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新加
被相应普及。于 2005 年后期,全国垂直绿化多 坡打造“花园中的城市”颇为成功的经典的园
性。楼层底部应选择种植喜阴类的蕨类植物,因 用在整体建筑结构上,采用钢架结构为主,通
为建筑底部相对来说光照条件差,处于一个相 体的钢架仿生态树形形态,加以玻璃外墙,将
对偏阴暗潮湿的环境。同时设计师布兰克考虑 大树的外形态和主体建筑所需的空间功能相结
到植被在建筑表面上长久生长的问题,因此还 合。在擎天大树景观建筑的上部,“树冠”上安
期的生长环境,要依靠科学的设计理念和高端 建筑外表面覆盖绿色植被,展示创造出令人惊
施工技术支持,来加以铺设种植。建筑上层及中 叹的元素景观类别。仿生态景观建筑可以支持
部考虑到自然条件的影响,需种植喜阳类的生 植物的优化生长,且具备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
长植物,且要具备耐旱、抗风、抓根类的植物属 展性。擎天大树景观建筑将树木的生态功能应
美术大观ˉ建筑设计ˉ
垂直绿化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文ˉ沈阳理工大学ˉ闫启文ˉ侯 威 [内容摘要]垂直绿化就是指绿化景观与地面相垂直所形成的景观形态。它是一种新型的绿化表现形式,能更好地美化城市环境,将城市绿化面积最大化,装点美化城 市建设,打破传统的平面景观规划,充分发挥绿化在城市中的生态作用,目前全世界都在倡导垂直绿化在景观设计中的广泛应用。 [关 键 词]垂直绿化 形式 应用
设,培养了低碳节能环保的意识。目前国内外各 求绿化面积最大化的生态效益。改善和提升城 观与建筑墙面、窗框形成色彩的对比和质感的对
分析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运用 闫博文

分析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运用闫博文发表时间:2019-06-11T09:28:27.66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2期作者:闫博文[导读] 绿色发展属于科学化的发展理念,在当前资源应用形势严峻形势下显得至关重要。
河北星球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石家庄分院河北石家庄 050000摘要:近年来,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绿色建筑工程逐渐在建筑行业中也日益兴起。
建筑设计中运用绿色建筑理念是一种富有创新性的技术活动,在设计过程中,能够对设计的建筑物进行测试和评价,找出问题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对设计方案进一步优化,再创设计新意。
绿色设计理念受环境保护和优化人居环境原理引导,就是在设计中渗透绿色健康思想和理念意识,真正达到设计要求,是比较复杂而且困难的事情,但是,渗透绿色理念的设计成果,就会引起建筑设计革命性的变化,从而实现了绿色施工、绿色建筑以及绿色的使用效果。
本文就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运用展开探讨。
关键词:绿色设计建筑理念;现状分析;应用引言绿色发展属于科学化的发展理念,在当前资源应用形势严峻形势下显得至关重要。
在建筑建设项目发展中,在建筑设计中合理融入绿色建筑设计具有较高的必要性。
通过更合理应用绿色建筑材料,能够对施工成本以及项目建设质量进行控制,全面促进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
1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基本原则系统协同性原则,绿色建筑与外界环境形成系统,通过协同作用、关键耦合实现可持续运行;地域性原则,绿色建筑设计应结合地域的经济、文化、气候、资源等情况,通过与之匹配的方法与技术进行建设;高效性原则,绿色建筑应提高资源与能源的利用效率,避免资源的过度消耗,减少垃圾生成与污染排放;自然性原则,加强建筑使用过程中的生态系统保护,避免破坏生态系统,保证生态的持续发展,修复已经受损的生态系统;健康性原则,绿色建筑应通过外部环境调控室内环境,保证声、光、热与空气质量符合人类生理需求,有益身心健康。
保护古建筑及其环境刻不容缓

保护古建筑及其环境刻不容缓
郑光磊
【期刊名称】《环境保护》
【年(卷),期】1983()8
【摘要】古建筑与其周围环境是一个整体,必须同时予以保护.我国古代的匠师们善于结合地形、地貌与环境,巧妙地布置各种建筑组群与个体,创造出千变万化的景观,使古建筑犹如生于自然、融于自然.山西悬空寺、四川境内长江北岸的石宝寨、庐山脚下白鹿洞书院都是建筑与环境融为一体的典范.在古建筑中往往保存了许多艺术珍品,如彩画、壁画、雕塑、石刻、碑文等,是研究古代历史和艺术的重要资料.保护古建筑与其环境是对历史的尊重,古建筑也只有在相应的环境的烘托下,才令人神往.一旦环境被毁,古建筑也就黯然失色.近年来,由于缺乏对保护古建筑与其环境的重视和研究,破坏古建筑或其环境的现象层出不穷.
【总页数】1页(P31-31)
【关键词】古建筑;周围环境;建筑与环境;保护;我国古代;白鹿洞书院;建筑组群;融于自然;艺术珍品;古代历史
【作者】郑光磊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
【相关文献】
1.古建筑抗震保护刻不容缓 [J], 刘航
2.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J], 王丽娜;
3.解决好风电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刻不容缓 [J], 秦海岩
4.传统民居古建筑的保护刻不容缓 [J], 罗哲文;郑孝燮
5.保护生态环境刻不容缓——谈当前人类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 [J], 任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生态环境的亲和作用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2 3 4 ・
工 程 科 技
浅析 生态环境 的亲和作用对建筑设源自计的影响 秦伟佳 张胜 楠
f 大庆 高新 技 术 产 业 开发 区规 划 建 筑 设计 院 , 黑龙 江 大 庆 1 6 3 0 0 0 )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 , 建筑行业的发展速度也随之加 快, 在" 3前 的建筑领域 中, - 涌现 出了各种各样的建筑形体和 建筑理念。 在 当前 的建 筑工程 中,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 的重视 , 在进行建筑设 计时 , 生 态环境的亲和作用是要求建筑与生态环境 和谐 共存 , 使建筑与生 态环 境之 间相互协调 , 在体现 出建筑美感的同时, 又可以满足人们对建筑性能的要 求。生 态环境的亲和作 用有着两重性 , 其能够使 生态环境要 素之 间相 互排斥又相互吸引, 而亲和作 用的真正意 图则是保持环境要素的和谐共存 。由于现代建筑受到生态环境 的亲和作 用影 响 巨大 , 因此对生态环境的亲和作用对建 筑设计的影响进行分析研 究不仅意义重大 ,而且 迫在 眉睫。本 文通过对 生态环境 的亲和作 用的深入研 究, 然后就其对建筑设计的影响进行 了详 细阐述 , 以供 同行探 讨。 关键 词 : 生 态 环境 ; 亲 和作 用 ; 建 筑设 计 建筑是人类进化过程 中的一种本能 , 从古代的人们 开凿 窑洞开 平坦舒展的地 面上 ,如能点缀一些垂直建筑物构成的天际轮廓线 , 则景 色会 更生动 ; 在 山谷里 , 茂盛 的林 木将同尖顶高塔及 城楼所组 始, 人们就已经开始 了建筑建设。 而随着科学技术的 日 新 月异 , 人们 融为一体 。城镇周 围的 自然景色受到人们 的 的生 活生产水平不断提高 ,从 而也促进 了建筑行业 的长足发展 , 在 成 的丰富多变的韵律 ,
城墙 、 壕沟外面展现的是翠绿清新的 自 然景色。在中国古代, 现代 的建筑领域 中, 各种施工技术和施工材料质量 的水平都得到了 尊重 , “ 天人合一” 的哲 学 大 幅度 提 升 ,并 且 还 涌 现 出 了 大批 先 进 的施 工 技 术 和施 工 材 料 , 从 人们很早就认识到人 与 自然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 从 而为现代 的建筑工程建设创 造了有利条件 。在现代 的建筑工程 中 , 观念就是这种认识 的概括 。中国民居聚落在这一观念的影响下 , 总体布局到室 内外环境设计 等方面 , 均表现 出顺应 自然 , 尊重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 境的重视 , 在进 行建筑设计时 , 生态环境 的亲和 选址 、 按风水理论 , 作为聚落基地 的吉地一般都具备 “ 以山为 作用是要 求建筑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存 , 使建筑与生态环境之 间相互 自然 的态度 。 背山面水” 的特征。吉地能“ 藏风聚气” 。背山即可生气 、 纳气 、 协调 , 在体现 出建筑美感 的同时 , 又 可以满足人们对建筑性 能的要 依托 , 又可接纳 阳光 , 阻挡寒流 ; 面水可使气“ 界水 而止 ” , 为 聚落环 求 。而生态环境 的亲和作用实际上就是指各 生态要素 间的相互排 藏气 , 聚落 民居 常选 址在青山翠绿 , 秀水长流 的境地 斥, 却又相互吸引 , 并且能够协同共存 的特点 。 由于东西方的文化差 境孕育生机 。因此 , 人与 自然协 同共生的最佳场 异, 在 中国文化 中 , 总是强调人 与 自然和谐 发展 , 互 利共存 , 也 即是 中。 中国民居将院落看作是人 与天地 , 并将院 内引人大 自然 的风光 。 所谓的天人合 一 , 因此不存 在人 与 自然之间的征服 和控制 。然而西 所 , 方文化 中却 不然 , 文化 和 自然总是处在对立 面 , 因此西 方建筑强调 2气候因素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气候因素对建筑形态的构成一直起着非常重要 的制约作用 。在 的亲和作用则是排斥性 。而在 当前的现代 的建筑中 , 随着人们对生 从西藏 的石屋 、 东北 的井干 式木房 、 云南 的竹 态环境 亲和作用的认识不断加深 , 在现代 的建筑设 计 中, 生态环境 中国辽阔的土地 上 , 内蒙古 的帐篷到 黄土高原上的窑洞等 , 无不反映 出人 们适应 当 的亲和主要通过地景因素和气候 因素来对建筑设计产生影响。 本 文 楼 、 从地景 因素对建筑设计 的影 响出发 , 对生态环境的亲和作用对建 筑 地气候 , 顺应 自然的生态意识 。 从世界范 围来看 , 情况也是如此 。如 为避免地 上水 气 , 将 房屋底层架空 ; 沙漠干旱地 区 , 设计 的影响进行分析 ,并且就对建筑设计 的影 响进行 了详细 阐述 , 湿热地 区建筑 , 以厚重的土墙 围合空 间 , 墙 上开很少 的洞 口, 外墙涂 以白色涂料 , 以 希望 能够起到抛砖引玉 的效果 , 使 同行 相互探讨共 同提高 , 进 而为 我国今后 的建筑设计起 到一定 的参考作用 。 增加对 阳光的反射 ; 北欧地 区多雪 , 为避免屋顶积雪过厚 , 而将屋 面 的斜度加大等等。随着建筑技术 的发展 , 气候 因素对人类居住环 境 1 地景 因素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地景指 的是生态环境 中的 自然景 观和人工景观 , 自然景观如高 的威胁得到了有效 的控制 。 现在人们更多考虑 的是如何利用这些生 山、 流水 、 森林 、 草原等 , 它们构成 了人类赖以生存 的物质大环境。 而 态因素来为我们服务 。 印度著名建筑师查尔斯 ・ 柯里亚就提 出“ 形式 人工景观是人类 自身建造的物质小环境 , 当它融入 自然并与 自然景 服从气候 ” 的生态设计思想。 为此 , 各国建筑 师们都做 了不少探索与 观相互作用 , 取得协调 、 共生时 , 才能成为地景 的一部分。 实践 。 结束 语 1 . 1 地景因素对单体建筑设计的影响 古往今来 的优秀建筑师们在处理建筑基本元 素时 , 手法虽不尽 生态环境 的亲 和作用有着两重性 , 其能够使生态环境要 素之间 而亲和作用的真正意图则是保持环境要素的 相同 , 但都没摆脱环境 的亲和作用 的影响 , 都在努力 寻找一个答案 : 相互排斥又相互吸引 , 由于 东 西 方 的 文化 差 异 , 在 中 国文 化 中 , 总是强调人与 自 如何使建筑融人 地景中去 , 并 成为它们 中的一 员? 美 国建筑 师莱特 和谐 共 存 。 是一位深受东方思想影响的杰出建筑家 ,他认 为美来源 于 自然 , 强 然和谐发展 , 互利共存 , 也 即是所谓 的天人合一 , 因此不存在人与 自 调建筑设计要尊重 自然环境 ,每一栋建筑都应 是基 地的唯一 产物 ; 然之间的征服和控制。然而西方文化 中却不然 , 文化和 自然总是处 因此西方建筑强调的亲和作用则是排斥性。通过本文对 是有生命 的有 机体 ; 他在 《 自然的住宅》 一书 中强调 了整体概念 的重 在对立面, 要性 , 认为建筑必然 同所 在的场所 、 建筑材料 以及使用者 的生活有 生态环境 亲和作用对建 筑设计 的影 响的分析 , 相信读者对其也有了 总而 言 之 , 在 当代 社 会 , 人 与 自然 和 谐 发 展 已经 成 为 机融为一体。 莱特在设计塔里埃森时 , 将建筑置于山头顶部之下 , 而 更 深 刻 的认 识 , 不是山顶 , 认为建筑应属 于这座 山丘 , 而不应凌驾于山丘之上 。 达 了 了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 ,因此在现代 的建筑设计 中 , 我 从而才能够使现代建筑 他对 自然的依 恋和亲近 。 他 的草原住宅使住房与宅地的关 系发生 了 们必须要加大对生态环境 亲和作用 的认识 , 根本性的改变 , 花 园 深入 到起 居 室 的心 脏 , 内外 浑 然 一体 , 居室在 自 水 平 更上 一 层 楼 。 然 中, 自然进 了居室。 莱特在流水别墅设计中 , 采用 了其惯用 的水平 穿插 , 横竖对 比手法 , 用两层凌空悬挑 的大平台 , 不受拘束 的纵横交 错 的几 片石墙 , 给人 一种灵动而稳重 的感觉 , 溪水从挑 台下面怡然 流 出。 从远处望去 , 整栋建筑物似乎从 山石 中生长出来 , 成为地景 中 不可分 割的一部分 。莱特 的建筑侧 重表达环境亲 和作 用中的吸引
浅谈景观建筑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纪同同

浅谈景观建筑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纪同同摘要:当今社会,艺术被人们更好的认知,园林建筑艺术就是被人们普遍认知的艺术形式之一,它也被广泛应用在建筑设计当中。
景观建筑让园林设计变得更有内涵,在被应用过程中,也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衬托出园林景观的整体性。
关键词:园林设计;景观建筑;应用研究引言为了进一步满足城市居民的居住需求,建筑单位需要科学的开展园林景观设计工作,并在设计作业时实现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和谐相处。
目前,园林工程设计、建设单位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加强了对于景观建筑的构建,从而在提升园林景观丰富性的同时,也为游人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实现了园林工程效益的进一步提升。
1景观建筑在园林设计中的必要性园林景观建筑的功能比较多,包括装饰、服务、休憩、文化和管理等。
景观建筑是园林设计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既能够对园林内部自然景观进行分割,也能够对其进行丰富和补充。
同时,也能够提升园林景观的人文特性和整体内涵。
设计师要结合园林的整体景观布局和设计要求,对景观建筑进行科学合理地设计,增加园林的立体感和层次感,实现植物、水景和建筑的科学合理搭配,增加园林的整体美感和文化内涵。
在园林设计中应用景观建筑,能够对园林植物和景观搭配起到补充作用,也能够对植物、水景和各个景观区域进行连接,使园林布局更加合理,最大程度提升园林的整体特性,将其功能特性发挥到最大,真正实现其惠民性和服务性。
设计人员要结合园林的整体设计要求,对景观建筑进行科学合理的应用,为人们提供良好的园林环境。
2景观建筑在园林设计中的表现形式不同的园林表现出不同的景观建筑形式,在进行空间规划时,也需要采用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进行空间设定。
2.1观景所谓的观景,指的是观赏风景,即设计人员将园林景观建筑设计为用于景观观赏的场所。
在该功能性的影响下,建筑物往往会成为园林画面的主题,并与游廊相连构建成一观赏线。
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依据观景的最佳角度、方位进行建筑建朝向、位置等因素的合理化设置。
现代建筑与环境的相辅相成关系

现代建筑与环境的相辅相成关系
杨淑英;刘素清;杨茜
【期刊名称】《内蒙古农业科技》
【年(卷),期】2011(000)006
【摘要】现代社会的人们对生存环境质量的期望值越来越高,高品质的生活方式与理想生活状态应该来源于能够给人以精神安慰和精神享受的外在环境,但是现代建筑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够重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这篇文章就是要将建筑放入整体环境中,寻找它们内在的关联性.
【总页数】2页(P105,119)
【作者】杨淑英;刘素清;杨茜
【作者单位】包头市园林科学研究所,内蒙古包头014010;包头市园林科学研究所,内蒙古包头014010;包头市园林科学研究所,内蒙古包头01401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856
【相关文献】
1.浅论现代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2.论现代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3.论现代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4.现代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5.探析现代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建筑环境照明的作用和效果分析

建筑环境照明的作用和效果分析
钱城;刘福智
【期刊名称】《工业建筑》
【年(卷),期】1999(29)3
【摘要】建筑环境照明包括室内环境照明和建筑外部环境照明。
它从功能上通过控制照明数量和质量,满足人们的视觉工作需要;它从艺术装饰上结合具体环境,用不同的光源、灯具和照明方式,营造宜人环境氛围,给我们以美的享受。
并且通过光源或灯具的色彩、环境亮暗的变化,产生良好的心理作用,最终达到完美的视学环境效果。
【总页数】4页(P24-26)
【关键词】建筑环境照明;实用作用;精神作用;效果分析
【作者】钱城;刘福智
【作者单位】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113.667
【相关文献】
1.对于建筑景观照明设计中光源光谱与环境作用关系的分析 [J], 余文青
2.建筑景观照明设计中光源光谱与环境作用的关系 [J], 姚其;史悦;赵海天
3.LED路灯应用在寒地环境下的照明效果分析 [J], 陈谦
4.对于建筑景观照明设计中光源光谱与环境作用关系的分析 [J], 张红云
5.基于PSO-AHP的养老建筑照明光环境评价体系分析 [J], 王首一;王逸恒;冯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风景园林设计对环境保护的应用分析_2

风景园林设计对环境保护的应用分析发布时间:2021-10-15T03:13:12.691Z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5月15期作者:姚传静[导读] 风景园林是现代城市建设中非常重要的项目内容,也是体现现代城市形象的重要载体之一。
姚传静滕州市荆善园林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山东省滕州市277599摘要:风景园林是现代城市建设中非常重要的项目内容,也是体现现代城市形象的重要载体之一。
随着近年来环境污染的逐渐加重,风景园林设计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出来,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对风景园林设计对环境保护的作用展开分析,并从多角度对其实践应用做出深入的研究与介绍。
关键词:风景园林设计;环境保护;应用引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给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的压力,环境质量也在逐渐下降,基于此,为了提升环境质量,逐渐重视绿色植物在生态环境中所扮演的角色。
为了确保绿色植物在城市建设中起到的作用,要根据城市建设的需求及发展情况,合理规划园林,并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强化原生态保护力度,改善环境质量,为人们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1风景园林设计对环境保护的作用解读①降低环境污染指数。
近年来,我国的环境污染形势日渐严峻,给人们的正常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其污染源头来自多方面。
比如,建筑工程的施工阶段会产生大规模的噪声污染、光污染、大气污染,使得城市空气质量大大降低,严重威胁到周围居民的正常休息,甚至对其身体健康造成危害,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负面效应。
通过科学设计风景园林工程,能很好预防和改善以上问题。
第一,风景园林工程可以有效降低城市内的空气污染指数,如在道路两旁设计和建设绿化带,可以更有效地吸收汽车尾气;第二,在公路、铁路等交通干道的周边区域设计和建设风景园林工程,?可以起到降噪的作用,给人们提供一个更安静舒适的生活氛围;第三,风景园林设计在改善水污染方面同样能发挥积极的作用,由于绿色植物能吸收被污染水体中所含有的一些金属物质,在一定程度上净化水体,从而取得良好的水污染治理效果。
解析建筑学设计中的生态意识闫泽彬

解析建筑学设计中的生态意识闫泽彬发布时间:2021-11-05T01:12:55.945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4期作者:闫泽彬[导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有了很大进展,建筑设计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上海方大建筑设计有限公司郑州分公司河南省郑州市 450000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有了很大进展,建筑设计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建筑行业积极响应节能环保理念,开始逐渐融入生态环保意识,这种趋势符合当前全球节能环保的潮流,同时也满足了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环境的需求。
所以,如何在建筑设计中有效融合生态环保意识理念,降低建筑能耗,提高建筑物的环境友好性将是建筑设计领域未来面临的重大课题。
本文简要阐述了生态建筑的内涵以及生态建筑设计基本原则,并提出了建筑设计中生态意识的实际应用策略,以供建筑设计从业者参考。
关键词:建筑学;设计;生态意识引言在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往往会造成大量能源的消耗,人类为了获取能源,对自然资源进行掠夺式开发,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人们的生存环境也越来越恶劣,因此需要在建筑学设计中引入生态意识。
近些年,中国建筑企业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建筑学设计中的生态意识明显加强,生态建筑设计理念也得到了有效完善。
生态建筑要求设计师对建筑设计进行创新和探索,不断发现并解决问题。
这有利于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增强人们的生活满意度。
1生态建筑的内涵生态建筑学是建筑学中非常重要的课题,主要涉及建筑架构与环境之间的共生关系。
生态建筑指的是利用生态学相关的理论和知识应用于建筑结构的设计中。
将建筑物设计成环境系统中的组成部分,所以必须在建筑物与环境之间寻找到合理的平衡点,使两者之间能够保持平衡。
同时利用各种符合生态学原理的建筑元素和结构单元的设计来减少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
生态建筑的含义主要概括为以下两点:①在考虑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时,充分发挥建筑设计的作用而又不损害周围环境,并最大限度减少生活中的能源消耗;②在设计建筑物时,应根据环境和空间合理设计建筑物的形状、大小、方向,使建筑物与环境融为一体、相互衬托,这与提高人们的生活情趣、改善建筑使用时的舒适度,以及保证居民的生活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浅析园林景观设计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_2

浅析园林景观设计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22-08-15T01:21:55.348Z 来源:《中国建设信息化》2022年27卷4月7期作者:闫候瑶1、高旭2 [导读] 经济的发展,促进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在城市发展中,园林景观设计是一项重要内容,尤其是当前大多数人处于快节奏的生活状态,对景观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闫候瑶1、高旭21.西安市园林生态集团有限公司,陕西省西安市,7100002.西安市古建园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省西安市,710000摘要:经济的发展,促进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在城市发展中,园林景观设计是一项重要内容,尤其是当前大多数人处于快节奏的生活状态,对景观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当地地理环境的特点,充分了解气候、环境、文化底蕴等。
园林景观设计人员应积极吸收国内外的成熟经验,引入先进的设计理念,创新设计风格,并考虑城市的独特性进行个性化景观设计,使景观既能获得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又能提高经济效益。
本文就园林景观设计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展开探讨。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创新;城市建设引言优美的城市园林景观和良好的城市环境是吸引投资、发展旅游业的先决条件。
城市园林景观与城市中每一位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渗透到各行各业中,惠及全社会。
合理的园林景观设计有助于提升城市经济和社会系统的活力。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城市园林景观的地位和社会需求不断提高,这也对园林景观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园林景观设计的意义园林景观对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1)园林景观设计符合城市生态建设需要,设计师可根据原有的绿色植物设计城市园林景观,满足人们的需求,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营造人性化的城市环境。
(2)园林景观可提高城市的绿化覆盖率。
随着经济的发展,部分化工企业为了盈利,不惜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的生态发展和人们的生活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地景建筑与环境的融合
文ˉ沈阳理工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教授ˉ闫启文 沈阳理工大学 2010 级设计艺术学专业研究生ˉ吴维霞
随着社会飞速发展, 在城市有限空间得到充分 利用的前提下, 我们该如何考虑利用复杂多变的地 形来发展建筑空间, 如何创造更多适合人类生存居 住的空间, 又能使得自然环境空间不被破坏并且得 到充分利用, 这是当前我们应该深入研究和努力解 决的问题。 一、地景建筑的概念 建筑与自然环境相结合, 把自然稍加利用或改 造,在不损害大自然原来景观美学前提下,让建筑 融入环境,使得人们对周围环境重新给予新的评 价,使得功能和形式得到充分的结合。 我国自然环境优美、资源丰富的景地,合理利 用大自然在古代就有了不同的形式;在近代,这种 艺术形式以新的名称来出现,最早起源于美国。以 自然景观作为设计题材,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地 景建筑也随之产生。 地景是开放的空间景观,有着所有语言的特 征, 设计语言是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重塑再现的关 系,使人们感觉到置身于自然景物之中。 无人的沙漠,湍急的溪流,空旷的平原,陡峭 的峡谷等,不同场所,顺应其自然景观来建造适合 人们生存生活的建筑, 会给人带来不同的体验与感 受。采用的手法也多种多样。自然环境中色彩以及 天气也是多变的,可以利用这种多变的因素,来充 分体现建筑的形态美和自然环境的融合与统一关 系。尊重自然,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牺牲环境为前提的建筑, 极大地破坏了自然环境的美感。城市空间占地紧 张,向山要地的现象也日益严峻。因此,如何使建 筑与山体的自然环境相融合成为当今坡地建筑设计 的出发点和设计原则。 二、环境对建筑形态的影响 “建筑形态学研究对象就是人、人与房子的关 系,也就是研究人的神形仪表与建筑形态本身的 关联。建筑归根到底是一种文化。 ”建筑形态从现 代艺术入门, 人们总是在想如何建造建筑, 辉煌的 建筑形态从现代设计中发展而来,西班牙建筑师 的建筑更是在建筑形态上作出了更多的突破与创 新, 使现代建筑打破传统的建筑设计手法。 对于新 材料的运用以及新技术的出现,建筑设计也出现 了新的发展。 建筑形态,扮演着不同存在事物的角色,直接 描述着人与自然环境和人与新事物新建筑存在的联 系, 建筑形态就是在不同的设计手法中寻找与环境 相适应的手法, 也是形态不断变换的目的与方法的
在地景建筑设计中, 对材料天然的特性, 对建 筑材料内在的特性都经过考察和研究,并结合实 际场地进行分析,巧妙地发挥出适宜的建筑材料 的特性, 真实体现出材料本来的面目, 根据合适的 环境和建筑目的来选择最佳的材料,在材料选择 时既要考虑到工程的需要,也要对材料进行艺术 角度的理解, 在选择材料时扬长避短。 建筑装饰不 应该外加于建筑, 而是应当从建筑中生长出来, 就 像花从树上生长出来一样的自然。建造建筑的材 料特性是建筑的表达形式,因地制宜的建筑材料 使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相和谐, 成为一个 有机组成部分。 3 .形式和功能的统一 有机建筑是“自然”的建筑。地景建筑是适应 自然环境的建筑。 对特定环境下形成的特定地景建 筑,它应当属于自然的一个部分。建筑应是基于环 境的产物,与环境融为一体,成为环境的一部分。 建筑从内到外统一于环境是地景建筑的根本, 正确 对待地景建筑形式的出现,而不是照搬形式。建筑 的整体与局部是不可分割的。 地景建筑是由内到外的建筑, 总体属于局部, 局 部又服从于整体,密不可分,形式和功能是统一的。 综上所述,地景建筑中形式多种多样,内容繁 多。充分运用自然环境来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 开”的景观效果。摆脱凌乱和苍白平淡的主要关键 还是在于创意手法的运用和景观构成的表达。 创立 主题思想,使不同的环境有自己的性格特色,富有 魅力。自然环境有机融合是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 我们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 都应不断地深化地景 建筑与环境的融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步骤,也意味着人与自然及人与建筑之间新的联 系, 推动着人们的观念和生活方式有着全新的转变 和发展。 建筑是有生命的,正如植物和人一样,需要阳 光、空气、温度、土壤等。不同的影响因素造就出 不同的建筑形态。 1.坡度的影响。由于地形的高低错落、表面起 伏,有时甚至是陡峭悬崖,这给建筑创作带来极大 的难度, 但同时也为建筑创作拓展了更为广阔的空 间,便于形成丰富的空间层次和独特的人文景观。 2.日照的影响。随着光线强度的变化,色彩的 明度也发生着变化, 物理环境的变化会关联到心理 感受。在建筑建造过程中,建筑的光照是需要考虑 的重要因素之一。 居室采光的质量是建筑内在品质 的重要部分。在坡地上的建筑,往往有充足的光源 可以采集,这是坡地建筑的一大优势。 3.风向的影响。季风气候是我国的主要风向, 在冬季主要以来自西伯利亚的西北季风为主。 夏季 时,以来自南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为主。 合理利用季风和山体的天然屏障, 合理避免寒风的 来袭,成为建筑选址的主要因素。 4.雨水的影响。 “山地区域内降水量较大,所 形成的地下、 地表径流在不适当的时候会对山地建 筑构成较大的影响。为了消除或减少这种不利影 响,应当对山地的排水路径、方式进行合理设计, 同时巧妙利用地表沟壑,组织建筑布局,营造独特 的景观。 ”在现代建筑中,雨水的过滤、储存、控 制和检测往往能给建筑带来更有利的作用。 三、 地景建筑和环境融合的手法 成功的地景建筑对环境有积极的作用, 应使基 于环境的产物,土生土长,与环境融为一体,不但 能提升景观空间的艺术性, 在满足人们审美需求的 同时还能增强建筑的物理性以及辅助设施的使用效 果,协调“建筑—人—空间”三者之间的关系,使 建筑融入自然的手法显得尤为重要。 1 .地域性人文因素 地域性不仅具有独特的自然地理状况, 更包含 了此地区社会发展中, 人们所形成的独特的思维模 式、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景观在不同的地域文 化中,呈现不同的姿态,景观环境作为传统与现代 文明的载体而存在, 提供给人们具有自身特点的社 会特点,不同的地景建筑设计中,对地域文化的描 述,以及对传统建筑形式的借鉴,都有不同的表达 方式。 2 .因地制宜的建筑材料
参考文献:
1.佟裕哲,刘晖.中国地景建筑理论的研究.中国园林,2003 2.王胜永.景观建筑.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3.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 4.张在元.天际之间—中国建筑与城市形象.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社,2005 5.李爱国.风景建筑设计对自然景观要素的解读及回应.中国 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6.张瑞,侯兆铭.从山地环境中探求自然与人文的融合.低温建 筑技术,2004 7.Phyllis Richardson.XSGreen,Big Ideas,Small Buildings,Thames & Hudson Ltd,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