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维新变法
高考一轮复习指导: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高考一轮复习指导:第37讲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山东刘秀珍【课标要求】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备考指要】1.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工业资本主义不断侵略中国,使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为救亡图存,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进行了艰难而痛苦的抉择,他们的思想探索呈现出西方化和反西方化的两个面相:迎受西方现代性而变革传统,抵抗西方侵略性而复兴民族。
他们对西方认识经历了夷务-洋务-时务-要务的变化,他们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器物变革-制度变革-思想变革的层面。
虽然这些先进的思潮都曾促进了中国的思想解放和近代化的发展历程,然而由于他们自身的阶级局限,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阻挠破坏,都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命运。
2.归纳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不同派别向西方学习的不同主张及特征。
由近代西学东渐的历程认识到当今改革开放的艰巨性、必要性和可行性。
3.近代仁人志士不断推陈出新,提出各种顺应时代潮流的新思想,启迪我们要打破保守的思想牢笼,与时俱进。
【自主学习】考点1 “开眼看世界”1.历史背景(1)鸦片战争前夕,清朝处于封建社会晚期,危机四伏。
(2)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崛起,加紧对外扩张。
(3)鸦片战争中,中国的有识之士被西方的洋枪洋炮惊醒,开始睁眼看世界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思想。
2.倡导者──《海国图志》(1)林则徐:近代中国__________第一人,编译《四洲志》、《各国律例》等资料,《_______》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2)魏源:编编撰成《________》,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
阐述了“_____________”的思想,明确了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和目的。
3.作用:引导着人们关注________,对当时的________有重要启迪作用。
考点2 中体西用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_______的形势。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一、师夷长技的历史背景“师夷长技以救中国”是清末时期一位变法家的倡议,他认为只有通过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和制度来救中国于危难之中。
这一观念源于19世纪中叶,西方列强实力的崛起和中国政治经济的衰落导致许多中国人意识到中国必须吸取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知识来拯救经济和政治困境。
在这一时期,慈禧太后和清政府大力推行“师夷长技”政策,派遣大量留学生赴外国留学,并且聘请外国专家前来中国传授先进技术和制度。
这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但是同样也引起了许多争议和反对。
二、师夷长技的争议和反对“师夷长技”在中国引起了许多争议和反对,其主要原因是师夷长技只是解决了一部分问题,而并没有解决中国面临的根本问题。
首先,师夷长技的实施过程中,学习和吸取了许多外国的制度和技术,但是并没有充分的考虑到中国的民族文化和传统价值。
这会导致一些异化现象,使得中国社会出现一些对本土文化和传统价值的否定和忽视。
其次,师夷长技的实施过程中,许多外国的制度和技术并不适合中国的国情,这会导致一些非理性的盲目模仿和盲目转移。
在一些领域,外国的制度和技术在中国不一定适用,必须要根据中国的国情进行改进和适应。
最后,师夷长技只是解决了一部分问题,但是并没有解决中国面临的根本问题。
学习外国的技术和制度只是让我们了解了外面的世界,并不能保证我们能够摆脱困境,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
三、维新变法的兴起维新变法是指在清朝末年,中国国内一些进步派人士倡导的对中国各个方面进行根本性变革的运动。
这一运动的发起人包括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人。
他们认为,中国必须借鉴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思想,进行全面的变革才能摆脱困境。
维新变法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制度的改革,思想文化的变革和社会经济的改进。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戊戌变法。
这项变法在国内引起剧烈反响,最终以失败告终,然而它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
戊戌变法无论从内容还是从形式上推动了中国社会向现代社会变革的进程。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07版][课件3]
中 国 欲 自 强 , 则 莫
之 , 学
之 ,
维新派: 维新派:梁启超
。
?西学东渐? 西学东渐?
西学东渐, 西学东渐,是指近代中国人向西方 学习的渐进过程, 学习的渐进过程,是西方文化向中国传 播的历史过程。 播的历史过程。 中国人对西学的态度由最初的排拒 中国人对西学的态度由最初的排拒 逐渐的接受。 到逐渐的接受。
材料中的破屋子指的是什么? 材料中的破屋子指的是什么? 清王朝的腐朽统治 材料中的裱糊匠指的是什么人? 材料中的裱糊匠指的是什么人? 洋务派 裱糊匠们用什么材料来东贴西补? 裱糊匠们用什么材料来东贴西补? 西方科技 阻挠李鸿章放手办理的因素是什么? 阻挠李鸿章放手办理的因素是什么?顽固派的阻挠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VS
顽固派:反对“西学为用” 顽固派:反对“西学为用”,主张原 封不动地维持既有的政治文化格局。 封不动地维持既有的政治文化格局。
体用之争
的
洋 务 派
物 质 文 化
要 不 要 学 习 西 方
顽 固 派
地主阶级
合作探究 李鸿章: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 李鸿章: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 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 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 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子 破屋子, 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子,由裱糊 匠东贴西补,居然成一净室,虽明知为纸片裱糊, 匠东贴西补,居然成一净室,虽明知为纸片裱糊,然 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风小雨, 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风小雨,打成几 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对付。 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对付。乃必欲爽手扯 又未预备何等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 破,又未预备何等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 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 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7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含解析)
专题7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考纲展示考点热度考纲解读考情趋势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维新变法★★★本专题主要有三条线索:一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受西方思想的影响,在中国宣传君主立宪,主张进行维新变法;二是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在思想文化领域对封建正统思想进行彻底批判;三是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开始学习马克思主义。
三条线索集中展现了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在民族危亡之际,在对国家和民族命运探索过程中形成的富有阶级特点的指导思想内容探究:本专题内容在高考中处于重要地位,尤其是维新思想考查频繁,注意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与思想文化对中国政治、经济近代化进程的影响,难度中等偏上形式探究:本专题的考查以选择题为主,非选择题也有涉及,一般在10分左右,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网络构建※※主线解读※1.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使林则徐、魏源等从“天朝上国”的迷梦里惊醒,他们开始开眼看世界,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随着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提出“维新变法”思想,并进行了“戊戌变法”。
虽然失败了,但是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觉醒。
3.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掀起了新文化运动,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解放,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4.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从学器物到学制度再到提倡思想解放的渐进过程,也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
第一关真题自测·找差距1.(2017·全国卷Ⅰ·29)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4.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 “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是浑 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主要 思想是( D ) A.提倡维新变法 B.鼓励人们向西方学习 C.宣传科学救国 D.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
【本课测评】 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中起了什么作用? 提示: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 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是一次思想解 放潮流,起到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人民的觉醒。
3.结果:未能实践。 (道光批语:“无理!可恶!”)
探究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背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 2.代表人物、核心内容: 代表人物: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为代表的洋 务派; 核心内容:用西方先进科技(用),维护封建制度、 维护封建伦理纲常(体),简称“中体西用”。 3.结果:失败,但迈出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小结: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抵抗派
洋务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维新派
“开眼看世界”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维新变法
器物阶段
制度阶段
1.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的思想萌发,其主要 目的是( A ) A. 重新认识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B. 学习外国先进技术,以发展资本主义 C. 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改革中国的政治制度 D. 保持与各国的友好关系,以维护清朝统治
经济上:主张发展工商业,商战救国; 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政治上:主张实行君主立宪
(4)评价:
积极: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为康梁 维新思想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
局限: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更没有付诸行 动。
2.康梁维新思想 背景: (1)政治: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列强掀起瓜分中 国狂潮,民族危机加深。 (2)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了解、研究世界
人物 魏源
编写书籍 《海国图志》
提出“师夷长 技 情况 仿造西方战舰 以制夷” 公开号召“开眼看世界”,使介绍与 研究世界知识在知识界蔚然成风,
1、称林则徐是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主要是因为他 A、认识到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B、主张学习西方,研究西方文化 C、认识到列强侵略中国的必然性 D、认识到发展对外贸易的重要性 2、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开眼看世界”的实质是 A、了解西方 B、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辱之道 C、“自强”“求富”,发展资本主义 D、启迪人们挣脱闭关锁国的牢笼 下一
康 有 为
《变法通议》
批判君权
抨击专制制度和顽固派 宣传伸民权、设议院、 变法图存 梁启超
指出封建君主 皆为“大盗窃 国”,主张国 家属于人民。 严 复
思考讨论:试比较洋务派与维新派主张的异同,并分析其不 同的根源? 同:两者均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用西方先进的技术来 武装中国,使中国富强。 异:洋务派不改变封建制度,只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维新 派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不同原因:两派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二)实践:戊戌变法 (三)作用
维新变法思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在近代中国社会 发展中起了什么作用?
三、维新变法思想
㈠维新思想
1.早期维新思想的产生
背景:资本主义侵略加剧,洋务运动的展开,中国民 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代表: 王韬 郑观应
主张
经济:发展工商业,与外国人进行商战 文化: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政治:变革政治制度,设议会,行君主立宪制;
维护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
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 反对利用西方技术 不同点 (洋为中用、中体西用)
课时练31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第十一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课时练31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狂刷小题·分层练[基础·达标练]1.[2022·云南省昆明一中检测]第一次鸦片战争后,魏源“师夷长技”的具体建议是: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并由此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魏源的观点()A.强调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B.是对民族危机加剧的反应C.意在抵制西方文明的侵略D.为中体西用思想做了准备2.[2022·贵港市监测]《环游地球新录》是迄今为止中国第一部以亲历者身份记述世博会(1876年)所见所闻的著作。
作者李奎是第一个以官方身份正式参加世博会的中国人。
李鸿章读后十分赞赏,并上呈总理衙门,给资印行3 000部。
李鸿章的这一做法旨在()A.提高清廷国际地位B.宣传西方技术助力洋务企业C.传播西学开启民智D.鼓励学者发展新闻出版事业3.[2022·河南省名校联盟联考]清朝道光年间的大理寺少卿金应麟认为,英国的坚船“乃中国之绪余”,中国之“师夷”不过是“礼失求诸野”;郑观应也认为西方之所以先进于我,是因为“我所固有者,西人特踵而行之,运心精心,持以定力,造诣精深”。
因此他不无自信地说,“礼失求诸野者,此其时也”。
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A.传统观念根深蒂固B.急切之要务是开启民智C.思想解放由浅入深D.统治阶级内部分化严重4.[2022·哈师大附中模拟]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冲击与回应》一书中谈到:中国17世纪学者的传统一度中断,并没有被晚清学者直接继承。
相反,他们中的一些人几乎被遗忘,直到中西交通之后,尤其在19世纪末,他们的思想才大放异彩。
其中“大放异彩”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工业初步发展B.民族危机空前加强C.学者主张经世致用D.中国需要思想启蒙5.[2022·安徽省皖西南联盟期末]《湘报》曾刊登1897~1898年湖湘地区的科举试题,如浏阳县试题为“伸民权可以尊君说”“罢谏官设议院”,宝庆府试题为“光武禁奴林肯禁黑奴论”,永州府试题为“君主民主君民共主说”等。
第14课 师夷长技以制夷到维新变法
4.1875年,郭嵩焘奉命出使英国时,将其沿途见闻编成《使西纪程》,但 因多有对西方政治等方面的记述,出版第二年就遭到了清政府的毁版,禁 其流传。这表明清政府。 A.禁止国内传播西方文明。 B.严禁官员私自著书出版。 C.极力维护“中体”的地位。 D.无意于了解西方的国情。
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开明地主阶级
资产阶级
抵抗派
洋务派
早期维新派
维新派
师夷长技以制夷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早期维新思想 维新思想
器物层面
制度层面
C
【解析】 鸦片战争后,中国闭关锁国的状态开始被打破,一般来说,这时候翻译外国的小说应 随着闭关锁国状态的打破而增加,但是实际情况却相反,1840—1899年,中国翻译的 外国小说远远少于晚清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是因为当时在民族危机不断 加重的情况下,中国的有知之士认为中国的落后在于科学技术与制度上不如西方国家, 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政治制度,故C项正确,A项排除;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D 项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排除。
探究二:再碰撞----实践之必需
奕䜣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形势
太平天国运动
第二次鸦片战争
内忧
外患
2.含义:中学:中国传统文化(儒家)
西学:西方文化(近代科学技术) “中学为体”:把儒家纲常名教作为国家命运根本;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PPT
局限性:”中体西用“思想无法使中国真正走向富 强,洋务运动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最终以失败结束。
合作探究三、维新变法思想
[互动探究]1.讨论维新思想的背
景
[探究提示]
重;
民族危机的不断严
洋务运动的发展; 西方资本主义思想
传入 ;
[互动探究] 2、结合课本归纳早期维新思想立宪制 经济——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 商战 文化——兴办学校,学习西方科学文化 知识
[探究提示]背景:内忧外患。
含义:中学为体–––以中国的纲 常名教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 西学为用——采用西方的先进科技,仿效西方国家的具 体措施,来挽救清王朝。
[互动探究] 2、如何来评价“中体西用”
[探究提示]
积极性:(1)继承了林则徐、魏源的“师夷长技以 制夷”的主张,冲击了传统的保守思想,为西学在 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将林则徐、魏源的“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 践,进行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 步。
课程学习目标(目标解读)
1.掌握“开眼看世界”、“中体西用”思 想、维新变法思想等,归纳鸦片战争后 到19世纪末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
2.自主学习,树立问题意识,提高历史思 维能力;师生互动,以学生全面自主参 3.通过学习新思想的代表人物敢于面对现 实、冲破樊篱、放眼全球探索救国之路
合作学习(结合课本,分组讨论、展 示)
一起来小结 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和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
阶级 地主 阶级 派别 抵抗派 洋务派 人物 林、魏 曾、李 主要思想
特点
师夷长技以制夷
…… 中体西用
借助经学外衣,否定君主专 君 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
器物
主 立 宪 制
早期维 新派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知识点总结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知识点总结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知识点总结一、“开眼看世界”(新思潮的萌发)--地主阶级抵抗派--学器物1、背景:1)政治上:清政府统治危机四伏,阶级矛盾尖锐,闭关锁国,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崛起,加紧对外殖民2)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根深蒂固,违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潮流3)军事上:军备松弛4)思想上:天朝上国观念、骄傲自大、愚昧无知,传统观念受到冲击2、概况1)XXX: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民族英雄。
编译《各国律例》和《四洲志》;仿制西方战舰。
2)魏源:代表作《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3)核心内容:研究西方先进技术,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3、目的重新认识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抵抗外来侵略4、影响启迪着人们挣脱闭关锁国的牢笼,指导着人们存眷天下情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紧张启迪作用,启迪人们面对现实,放眼环球,探索救国之路。
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研究的第一步。
但是没有进行实践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地主阶级洋务派--学器物1)内涵:中学”是指封建制度和纲常名教;“西学”指西方文化,主要指近代科技。
2)背景:内忧外患(内忧为太平天国运动,外患为西方殖民者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西方思想的传播,对儒家文化产生猛烈冲击3)代表人物:XXX、XXX、XXX等人4)目的:挽救江河日下的封建统治---直接目的:镇压农民起义5)实践:洋务运动--失败(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筹划海防、新式学堂等)6)影响:为中国近代产业奠基了开端根蒂根基,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促进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
甲午中日战役的失败使洋务派“自强”的迷梦完全破灭。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也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3、维新变法思想1.早期维新思想——脱胎于洋务派1)背景:洋务运动的展开、的产生、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与科学文化的传入2)代表人物:XXX、XXX应等3)主张: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贸易,与外国进行商战;政治上主张革新,实施君主立宪制度,文化上主张兴办黉舍,研究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3、右图所示著作提出的思想主张是( )
A.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B.师夷长技以制夷
B
C.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D.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4、阅读以下当时人对某一著作的评论:
评论一:“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
评论二:“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为奇书。”
●严复:指出封建君主皆为“大盗窃国”,主张国家 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
3、维新变法思想的实践——戊戌变法
(1)开始: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在维新思想的推动 下,颁布《定国是诏》,这是一篇以皇帝名义宣布实行 变法的宣言,标志戊戌变法的开始。 (2)结果:光绪帝主持的戊戌变法,触犯了封建顽固 势力的利益,在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反对下很 快失败。
包权
人书友圈7.三端同步
3、意义(影响):明确了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 方法和目的,引导着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 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
(林则徐、魏源等只是引导了人们关注世界,而没能付 诸实施。《海国图志》问世后却很少有人问津 )
但是这本书在中国当时没什么影响,反而传到日本 去了。日本人从这本书了解到现在的世界是什么样,在 很短的时间内就把这本书翻刻了25版,这本书对日本后 来的明治维新,起了很大的思想启蒙作用,明治维新之 后,日本变强大了,反过来侵略了中国,这确实是个历 史的悲剧啊。
②早期维新思想的局限性 :
一是没有完整的理论;二是没有付诸行动。
2、19世纪90年代的维新思想 有哪些因素推动了维新运动的深入发展?
(1)背景: 帝国主义侵略加剧、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 发展、中日甲午战争失败的刺激。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和成因
( 1 )特点: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 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托古改 制。 ( 2 )原因:①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植根 深厚,影响深刻。如果完全背离传统, 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思想,阻力太大。 借用儒学来宣传更适合中国国情,易 为国人接受。
②最根本的是由于中国民族资本主 义经济发展程度不高,由此导致民 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维新派具有 软弱性和妥协性。面对强大的封建 势力,他们不敢打出自己鲜明的旗 帜,而只能采取曲折、隐蔽的方式 表达自己的主张。③民族资产阶级 也没有脱离封建思想的束缚。
课本习题提示
一、学思之窗:魏源从反侵略的立 场出发,以“师夷”为手段,以 “制夷”为目的。但当时洋务派 “师夷”的首要目的却是镇压农民 起义,因此两者之间尽管有继承关 系,但本质上还是有区别的。
二、本课测评:激发人民的爱国思 想和民族精神,是一次思想解放潮 流,起到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人民 的觉醒。 三、学习延伸:“中学为体,西学 为用”的实质是维护清朝统治,因 而得到慈禧太后的支持。
而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提出古 文经是西汉末年刘歆为了替王莽篡权 建立“新(王莽称帝后定的新国号)” 朝提供理论根据而伪造的,不是经过 孔子删定的“真经”。它是新莽一朝 之学,所以叫“新学”,属于伪 经”。实际上古文经不一定是伪造的 东西,康有为的考证,主要是为宣传 政治改革而制造历史根据,以论证变 法理论的合理性。
《新学伪经考》之“新学伪经”: 这里指古文经。在中国历史上,从 西汉开始有一场今文经学与古文经 学之争。今文经是在秦始皇焚书坑 儒后,后人根据一些老人记忆口授 用当时通行的隶书笔录的。而古文 经据说是从曲阜等地夹墙中发现的, 是用秦以前篆文书写的。历来统治 者都认为古文经是真的,用来作为 指导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历史必修三-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 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光绪 举人等。汉族,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 派代表人物,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者,深度 参与了中国从旧社会向现代社会变革的伟大 社会活动家,民初清华大学国学院四大教授之 一、著名新闻报刊活动家。他的文章富有独特的历史视角,令 人深思,启蒙思想. 梁启超自幼在家中接受传统教育,1889年中举。1890 年赴京会试,未中。回粤路经上海,看到介绍世界地理的 《瀛环志略》和上海机器局所译西书,眼界大开。同年结识 康有为,投其门下,后来,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 戌变法”。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包括影响后世深远 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历史研究法》、《少年 中国说》。
①太平天国运动危及清政府统治 ②二鸦后列强对华侵略的加剧
2.含义:中学:中国传统文化(儒家纲常名教) 西学:西方文化(近代科学技术) “中学为体”: 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 “西学为用”: 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学技术来维 护清王朝统治。
3.代表人物:(地主阶级洋务派)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 4.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 5.实践:洋务运动 •创办近代工业(军用、民用)
在我们这个社会里,做事极不容易。同治 年间起始的自强运动,虽未达到目的,然而能 有相当的成绩,已经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倘若 当时没有恭亲王等在京内主持,没有曾国藩、 李鸿章、左宗棠在京外推动,那么,英法联军 及太平天国以后的中国还要麻木不仁,好像鸦 片战争以后的中国一样。
——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有人说:“洋务派是林则徐、魏源的继承 者。”你同意这一说法吗?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八月十三日,乾隆皇帝接见英国使臣马戛尔尼
船坚炮利的直观刺激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不同 :(1)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 为用”,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 方的先进科技; (2)维新派主张兴民权、设议院、 实行君主立宪。 原因:洋务派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维新派代 表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
本课小结
地主 阶级
抵抗派:林、魏
“师夷长技以制夷”(未实 践)
民 族 危 机 不 断 加 深
①政治: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②经济: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③思想教育: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思考题3:维新变法思想为什么借经学
和孔子名望来宣传变法?
1.当时人们的思想守旧顽固,借经学和孔子 的名望更让人容易接受,减轻变法的阻力; 2.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3.维新派的变法理论具有保守性和局限性。
评价: 积极: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局限性: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没有付诸行动
2.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重点)
——康梁维新思想(19世纪90年代) (1)背景:
政治: 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重,列强掀起瓜分狂潮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增强 经济: 文化: 早期维新思想奠定基础,西学的不断传入
4、实质:
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 技术,巩固封建统治。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中学”指什么? 封建伦理纲常
“西学”指什么? 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中学”“西学”的地位:统治
6、评价
积极性
(1)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第一步(实践); (2)打开了向西方学习的窗口; (3)冲击了守旧观念,为西学传播创造舆论环境
“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 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夷 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 三养兵练兵之法。” ——魏源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林则徐被称为“开演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思想;早期维新思想和90年代维新思想;(2)理解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历程,及每一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3)运用所学知识认识中国人民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紧密相连,探究与当时世界形势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1)联系必修①②的有关内容,讨论近代中国人思想解放的时代背景。
(2)运用制表或列举的方式,将学西方、寻变革的思想历程梳理清楚。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认识到鸦片战争后知识界解放思想、向西方学习的启迪作用。
(2)为西学在中国更广泛的传播奠基,对中国教育制度的改革起促进作用;但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3)激发学生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是思想解放潮流,反对封建专制,提倡新学,起到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人民的觉醒。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师夷”与“制夷”的关系;“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在洋务运动中的作用;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难点:分析每个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认识近代思想发展的过程及其所处的历史背景。
★教学过程及要点:导入新课:第一单元我们学习了中国古代的思想主流:儒家思想。
这一思想统治了中国两千多年。
随着鸦片战争的一声炮响,给沉寂的中国在政经济外交等领域产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影响。
思想领域更是翻江倒海。
鸦片战争后到19世纪末,近代中国思想界出现了一次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这个过程中的主流思想又是什么?(学生归纳:向西方学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主流思想。
★新课学习与探究:一、“开眼看世界”:(林则徐)1、林则徐生平简介:林则徐祖籍福建省莆田县,清代初期迁至福州。
林则徐的父亲林宾日,号旸谷,29岁中秀才,37岁有了第二个儿子林则徐,因为长子夭折,所以将林则徐视为掌上明珠。
林则徐字元抚,又字少穆,晚号俟村老人。
4岁开始读书,7岁开始练习写文章,13岁获得乡试第一,14岁中秀才,20岁中举人,可谓扶摇直上。
嘉庆十六年(1811年),林则徐会试中选,赐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开始进入了官场。
后历任编修、协修等京官,两度外放江西、云南乡试考官。
二十五年起,先后外任浙江杭嘉湖道、盐运使,江苏按察使、江宁布政使。
道光十年(1830)任湖北、河南布政使,次年升任河东河道总督。
十二年授江苏巡抚,曾奉命驱逐在吴淞口外刺探情报的英国胡夏米商船,又协助两江总督陶澍,采取许多利国便民的经济改革措施。
道光十七年(1837),升任湖广总督。
十一月受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并节制广东水师,查办海口。
1839年四月二十二起在虎门海滩销烟,20天中销毁鸦片19179箱、2119袋,共计2376254斤。
道光二十一年(1841)三月受命赴浙江协办海防。
在浙积极筹议战守,提供炮书,帮助研制新式炮车和车轮战船。
五月道光帝以广东战败,归咎前任,林则徐被革去四品卿衔,从重惩处,充军伊犁。
途经镇江,授老友魏源以《四洲志》及有关外国资料,嘱撰《海国图志》。
旋因黄河在河南开封祥符决口,酿成水患,奉旨往河南黄河工地治河,工竣仍戍伊犁。
二十五年被重新起用署陕甘总督,次年转任陕西巡抚。
二十七年升云贵总督。
曾先后平息、镇压西北、西南民族冲突和人民起义,整顿云南矿政。
二十九年因病辞职归籍。
三十年九月(1850年10月)奉旨为钦差大臣,赴广西镇压农民起义。
十月抱病起程,1850年11月22日病逝于潮州普宁县(今广东普宁北)行馆。
2、如何评价林则徐?(1)禁烟的民族英雄:在英国贩卖鸦片泛滥之际,被任命为钦差大臣赴广东禁烟;虎门销烟,维护了民族的尊严和利益,大长了中国人民反英斗志;(2)抗英战争中抵抗派的代表人物:广州禁烟期间,着手加强和改善沿海一带防御力量。
专门从外国买来200多门新式大炮配置在海口炮台上。
为了改进军事技术,又搜集并组织了大炮瞄准法,战船图书等资料。
同时,招募五千多渔民编成水勇,屡败英军的挑衅。
在1839年下半年,取得九龙之役、川鼻官涌之役等反击战的胜利。
林则徐抗英有功,却遭投降派诬陷,被道光帝革职,“从重发往伊犁,效力赎罪。
”(3)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在广州禁烟期间,设立译馆,把外国人讲述中国的言论翻译成《华事夷言》,作为当时中国官吏的一种“参考消息”;为了了解外国的军事、政治、经济情报,将英商主办的《广州周报》译成《澳门新闻报》;为了解西方的地理、历史、政治,又组织翻译了英国人慕瑞的《世界地理大全》,编为《四洲志》,这是我国近代第一部比较系统介绍西方地理的书;还翻译瑞士法学家瓦特尔的《国际法》。
仿制外国舰船,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一步。
(4)参与镇压农民起义:1840年九月,被清廷命为钦差大臣,去广西镇压拜上帝会的反清武装起义。
1850年清政府为进剿太平军,再任命他为钦差大臣,督理广西军务。
在赴任途中,1850年11月22日暴卒于潮州普宁县行馆,终年66岁。
虽然林则徐对西方认识比较肤浅,接触西学的目的是出于外交、军事需要,但毕竟开创了中国近代学习和研究西方的风气,对中国近代维新思想起到启蒙作用。
至于镇压农民起义,是站在地主阶级立场上,效忠于清王朝的一种表现。
3、“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1)《海国图志》的编撰和出台:魏源于1842年在林则徐《四洲志》的基础上,编撰出《海国图志》共50卷,1843年正式出版,它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为详细的专著,在该书的序言中,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A.提出目的:“制夷”即抵抗外国的侵略,维护清朝的统治。
B.内容:①系统介绍世界西方各国的政治制度,介绍并传播西方先进技术;②赞扬美国的总统选举制度,称瑞士的民主共和制为“西土之桃花源”;③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救国主张,明确提出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
史意义:①这是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翔实的专著,也是探寻学习西方富国强兵之道的启蒙之作。
②这促使人们开阔眼界,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了解世界,对近代维新变法思想有一定的影响。
过渡:正如当代历史学家戴逸所说的“历史的悲剧只有在悲剧造成以后很久时间,人们才会感到切肤之痛”。
很可惜,在当时,大多数人只把《海国图志》视为“识夷情”的入门书,很少把“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付诸实践,真正发展并实践这一思想的是在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发动的洋务运动。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运动):1、历史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内忧外患的局势为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创造了条件。
内忧:太平天国起义和捻军起义外患:外国经济侵略的加剧和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如沙俄侵占中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2、代表人物:中央:奕訢;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3、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近代洋务派思想家张之洞在《劝学篇·设学》中提出这一命题,他说:“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使偏废”。
所谓旧学即中学,指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纲常名教;所谓新学即西学,指西方文化,主要指近代科学技术。
“中学为体”,是强调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社会命运的根本;“西学为用”,是主张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学技术,效仿西方国家在教育、赋税、武备、律例等方面的一些具体措施,举办洋务新政,以挽回清王朝江河日下的颓势。
对于吸收西方新思想,还是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师夷长技以自强:洋务派提出的,指的是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科技来求得自身强大,以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奕訢认为,治国要做到自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我能自强,可以彼此相安”(《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
只要在封建制度中加进一些西洋先进技术,可以镇压人民,可以自主自强,封建统治便可长治久安,并认为筹办洋务,必定能得到列强的支持。
4、结果与评价:洋务派将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了一批新式学堂,迈出了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5、洋务运动以及评价19世纪60年代起,清政府中一批有见识的官员掀起了一个名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工厂。
洋务派创办的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如曾国藩创设的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成立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开办的福州船政局和崇厚经营的天津机器制造局、李鸿章在上海开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在湖北等办的汉阳铁厂等。
关于洋务运动,有人认为它开创了中国近代工业,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由于洋务派在中国封建制度下,引进了同封建生产关系所不相容的新的生产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必然在客观上加速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瓦解,从而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这是不以洋务派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创办近代学堂,是文化教育领域中前所未有的事物,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在沟通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和学习西方近代科技方面,打开了窗口。
洋务派有计划地向西方国家派遣留学生。
据统计,洋务运动期间共派出留学生200多名。
这些留学生不但学习到了外国语言文字和近代自然科学、军事技术以及某些社会科学知识,而且得以了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情况。
他们中的不少人,在以后的政治、军事、外交和经济文化活动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如詹天佑、严复等。
洋务运动为西学在中国更为西学在中国更广泛的传播奠基。
对中国教育制度的改革起促进作用。
过渡:洋务运动30年有没有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局面?甲午战争失败表明洋务运动没有将中国引上富强的道路。
早在洋务运动实施过程中,一批积极参与洋务或与洋务有密切联系的有识之士已经觉察到洋务运动有不少弊病,认识到如果向西方学习仅仅局限于“器物层次”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涉及到经济、文化思想和政治制度领域。
这是代表着一种舆论和思潮的萌发,为维新变法思想作了思想理论上的准备。
我们称之为早期维新思想三、维新变法思想:(早期和晚期)1、早期维新思想:(1)产生的背景:洋务运动的展开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文化的传入,是早期维新思想的来源。
(2)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等早期维新思想形成于19世纪70至80年代,它是伴随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而出现的。
与洋务思潮主流人物奕訢、曾国藩、李鸿章等人相比,早期维新思想家的眼界较为开阔,认识也有所深化。
在甲午战前,他们的思想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早期维新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冯桂芬、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等。
这些人大部分早年都接受过封建正统教育,涉足科场,有的还获得过相应的功名,并取得一官半职。
如冯桂芬1850年获得榜眼,曾任广西乡试主考官。
他们不少曾到过外国,有点甚至长期住在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