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支撑体系验算

合集下载

模板支撑体系验算

模板支撑体系验算

模板支撑体系验算
模板支撑体系是一种结构,用来设计或建造桥梁、基础及建筑类结构
物时必须使用的组件。

模板支撑体系结构包括框架、梁、型钢支撑和系统
固定装置,其功能是将结构模板与施工支撑相连,以便于不改变结构参数
的情况下实施施工支撑体系。

模板支撑体系的主要部件主要包括支撑架支
撑梁、型钢支撑、支撑模板,以及支撑模板固定装置。

1、计算框架及梁端部的受力:首先,根据结构图确定整个支撑体系
的框架、梁及型钢结构,并计算框架及梁端部的受力,保障支撑体系安全
可靠。

2、计算型钢结构的受力:其次,根据型钢结构的计算,对其施加的
压应力、拉应力及弯矩等受力计算,以保证型钢结构的受力分布的合理性。

3、计算支撑模板的受力:同时,根据支撑模板所施加的压应力、拉
应力及弯矩等受力计算,以保证支撑模板的受力分布的合理性。

4、计算支撑模板固定装置的受力:此外,需根据支撑模板固定装置
的计算,计算支撑模板固定装置的受力,以保证其安全可靠性。

模板支撑验算

模板支撑验算

模板支撑验算一、计算依据:1、《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3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二、荷载设计1、模板体系设计设计简图如下:面板验算取单位宽度1000mm,按三等跨连续梁计算,计算简图如下:强度验算满足要求。

挠度验算满足要求。

支座反力计算设计值(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标准值(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小梁验算为简化计算,按三等跨连续梁和悬臂梁分别计算,如下图:抗弯验算满足要求抗剪验算满足要求挠度验算满足要求支座反力计算梁头处(即梁底支撑主梁悬挑段根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同理可得,梁底支撑小梁所受最大支座反力依次为R1=R4=3.167KN,R2=R3=4.296KN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同理可得,梁底支撑小梁所受最大支座反力依次为R1=R4=2.827KN,R2=R3=3.363KN主梁验算主梁自重忽略不计,计算简图如下:抗弯验算满足要求抗剪验算满足要求挠度验算满足要求支座反力计算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支座反力依次为R1=0.545KN,R2=13.826KN,R3=0.545KN可调托座验算可调托座最大受力N=MAX(R1,R2,R3)=13.836KN≤(N)=30KN 满足要求立柱验算长细比验算风荷载计算稳定性计算根据(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荷载设计值q1有所不同;1)面板验算32)小梁验算同上四-六计算过程,可得:R1=0.517KN,R2=12.82KN,R3=0.517KN满足要求立柱地基基础计算立柱底垫板的地面平均压力P=N/(MfA)=14.296/(0.19x0.15)=105.895kp≤fak=140pka满足要求300x1200梁侧模板计算书梁侧模板基本参数计算断面宽度300mm,高度1200mm,两侧楼板厚度120mm。

模板面板采用普通胶合板。

模板支撑体系计算书

模板支撑体系计算书

模板支撑体系计算书计算依据:1、《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GB51210-20162、《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3、《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5、《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6、《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一、工程属性风荷载参数:荷载系数参数表:设计简图如下:模板设计平面图模板设计立面图四、面板验算楼板面板应搁置在梁侧模板上,本例以简支梁,取1m单位宽度计算。

W = bh2/6=1000x13x13/6 = 28166.667mm3, I = bh3/12=1000x13x13x13/12 = 183083.333mm4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 丫。

”1.35'5 +(G2k+G3k)xh)+1.4x/x(Q1k + Q2k)]xb=1x[1.35x(0.1+(24+1.1)x0.4)+1.4x0.9x2.5]x1=16.839kN/m正常使用极限状态q=(Y G(G1k +(G2k+G3k)xh))xb =(1x(0.1+(24+1.1)x0.4))x1 =10.14kN/m计算简图如下:W? TV?瞥HIP"」闻,,1、强度验算M max=q1l2/8 = 16.839x0.252/8 = 0.132kN-mo=M /W=0.132x106/28166.667 = 4.671N/mm2S[f] = 15N/mm2 max满足要求!2、挠度验算v max=5ql4/(384EI)=5x10.14x2504/(384x10000x183083.333)=0.282mmv=0.282mm<[v] = L/400=250/400 = 0.625mm满足要求!五、小梁验算q1 = 丫。

>1.'。

+(5+%9)+1.4*限9比+Q2k)]xb=1x[1.35x(0.3+(24+1.1)x0.4)+1.4x0.9x2.5]x0.25=4.277kN/m因此,q1静=Y0x1.35x(G1k +(G2k+G3k)xh)xb=1x1.35x(0.3+(24+1.1)x0.4)x0.25 = 3.49kN/m q1活=Y0x1.4xW c x(Q1k + Q2k)xb=1x 1.4x0.9x2.5x0.25 = 0.787kN/m 计算简图如下:1、强度验算M1= 0.125q1静L2+0.125q1 活L2=0.125x3.49x0.92+0.125x0.787x0.92=0.433kN-mM2 = q1L12/2=4.277x0.32/2 = 0.192kN-mM max=max[M], M2] =max[0.433, 0.192] = 0.433kN-m gM max/W=0.433x106/42667=10.15N/mm2<[f]=15.444N/mm2 满足要求!2、抗剪验算V1= 0.625q1静L+0.625q1活L=0.625x3.49x0.9+0.625x0.787x0.9 = 2.406kNV2=q1L[=4.277x0.3 = 1.283kNV max=max[V], V2]=max[2.406, 1.283] =2.406kNT max=3V max/(2bh0)=3x2.406x1000/(2x40x80) = 1.128N/mm2<[T]=1.782N/mm2 满足要求!3、挠度验算q=(Y G(G1k +(G2k+G3k)xh))xb=(1x(0.3+(24+1.1)x0.4))x0.25 = 2.585kN/m挠度,跨中v max=0.521qL4/(100EI)=0.521x2.585x9004/(100x9350x170.667x104) = O.554mm<[v]=L/400=900/400=2.25mm;悬臂端v max= ql14/(8EI)=2.585x3004/(8x9350x170.667x104) = 0.164mm<[v]=2xl1/400 = 2x300/400= 1.5mm满足要求!六、主梁验算1、小梁最大支座反力计算q1 = Y0x[L35x(G ik +(G2k+G3k)xh)+1.4x%x(Q ik +Q2k)]xb=1x[1.35x(0.5+(24+1.1)x0.4)+1.4x0.9x2.5]x0.25=4.345kN/mq1 静=Y0x1.35x(G1k +(G2k+G3k)xh)xb = 1x1.35x(0.5+(24+1.1)x0.4)x0.25 = 3.557kN/mq1活=丫/1.4*限91k + Q2k)xb =1x1.4x0.9x2.5x0.25 = 0.787kN/mq2= (Y G(G1k +(G2k+G3k)xh))xb=(1x(0.5+(24+1.1)x0.4))x0.25 = 2.635kN/m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按二等跨连续梁,R max=1.25q1L=1.25x4.345x0.9=4.888kN按二等跨连续梁按悬臂梁,R1= (0.375%静+0.437q1活)L +q1l1= (0.375x3.557+0.437x0.787)x0.9+4.345x0.3 = 2.814kN主梁2根合并,其主梁受力不均匀系数=0.6R=max[R max,RJx0.6 = 2.933kN;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按二等跨连续梁,R'max = 1.25q2L= 1.25x2.635x0.9 = 2.964kN按二等跨连续梁悬臂梁,R'1= 0.375q2L +qj = 0.375x2.635x0.9+2.635x0.3 =1.68kNR'=max[R'max,R'Jx0.6 = 1.779kN;计算简图如下:2.933kN 2.933kN 2.933kN 2.933kN 2.933kN 2.933kN 2.933kN 2.933kN 2.933kN 2.933kN 2.933kN 2.933kN 2.933kN主梁计算简图一2、抗弯验算gM max/W=0.865x106/4490=192.748N/mm2s[f]=205N/mm2满足要求!3、抗剪验算主梁剪力图一(kN)T max=2V max/A=2x6.664x1000/424 = 31.436N/mm2<[i]=125N/mm2满足要求!4、挠度验算跨中v max=0.974mms[v]=900/400=2.25mm悬挑段v max=0.332mmS[v]=2x150/400=0.75mm满足要求!5、支座反力计算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图一支座反力依次为R1=8.001kN,R2=11.064kN,R3=11.064kN,R4=8.001kN 七、可调托座验算按上节计算可知,可调托座受力N=11.064/0.6=18.44kNS[N] = 30kN 满足要求!八、立杆验算1、长细比验算l o=k|i(h+2a)=1x1.1x(1500+2x250)=2200mmX=l o/i=2200/15.9=138.365<[X]=230 满足要求!2、立杆稳定性验算考虑风荷载:l0=k|i(h+2a)=1.155x1.1x(1500+2x250)=2541mm九=l0/i=2541.000/15.9=159.811查表得,叼=0.277M wd=Y0xw w Y Q M wk二Y0xw w Y Q(C2w k l a h2/10)=1x0.9x1.4x(1x0.024x0.9x1.52/10)=0.006kN-m N d=Max[R1,R2,R3,R4]/0.6+1xy G xqxH=Max[8.001,11.064,11.064,8.001]/0.6+1x1.35x0.15x4=19.25kNf d=N d/(91A)+M wd/W =19.25x103/(0.277x424)+0.006x106/4490=165.266N/mm2<[o]=205N/mm2满足要求!九、高宽比验算根据《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GB51210-2016第8.3.2条:支撑脚手架独立架体高宽比不应大于3.0H/B=4/4=1<3满足要求!十、架体抗倾覆验算风荷栽fl制示甘国支撑脚手架风线荷载标准值:4.=1/、=0.9*0.111=0.1四加:风荷载作用在支架外侧竖向封闭栏杆上产生的水平力标准值:F wk= 1a xH m X Wmk=0.9x 1.5x0.163=0.22kN支撑脚手架计算单元在风荷载作用下的倾覆力矩标准值M卜:okM ok=0.5H2q wk+HF wk=0.5x42x0.1+4x0.22=1.679kN.m参考《规范》GB51210-2016第6.2.17条:B21a(g k1+8卜/冯占应以g k1——均匀分布的架体面荷载自重标准值kN/m2g k2——均匀分布的架体上部的模板等物料面荷载自重标准值kN/m2G jk一支撑脚手架计算单元上集中堆放的物料自重标准值kNbj——支撑脚手架计算单元上集中堆放的物料至倾覆原点的水平距离mB21a(g k1+ g k2)+2SG jk b j =B21a[qH/(1a x1b)+G1k H2xG jk xB/2=42x0.9x[0.15x4/(0.9x0.9)+0.5]+2x1x4/2=21.867kN. m>3y0M ok =3x1x1.679=5.038kN.M满足要求!十一、立杆支承面承载力验算11、受冲切承载力计算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第6.5.1条规定,见下表可得:P h=1,f t=0.992N/mm2,”=1,h0=h-20=380mm,u m =2[(a+h0)+(b+h0)]=2120mm F=(0.7Pf +0.25oh t pc)nu m h0=(0.7x1x0.992+0.25x0)x1x2120x380/1000=559.409kNNF1=19.25kNm满足要求!2、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第6.6.1条规定,见下表可得:f c=11.078N/mm2,氏=1,P i=(A b/A l)i/2=[(a+2b)x(b+2b)/(ab)]i/2=[(400)x(300)/(200x100)]i/2=2.449A =ab=20000mm2inF=1.35P c P l f c A ln=1.35x1x2.449x11.078x20000/1000=732.657kN>F1=19.25kN 满足要求!。

结构支撑体系验算计算书

结构支撑体系验算计算书

模板支撑计算书1、华夫板结构支撑体系验算1.1楼板支撑体系计算书以L10华夫板为例。

L30华夫板支撑体系同L10层。

1.1.1设计资料华夫板楼板厚度为700mm厚、550mm厚两种,净高按6.0m考虑。

1.1.2结构布置模板:采用1830×915×18胶合板,松木散板25厚。

立柱(支撑):采用φ48钢顶柱。

方木楞:大木楞100×150,小木楞100×50。

底模下方木横楞@360,钢管(钢支撑)横向@1000,纵向@1000,扫地杆和水平拉结杆设置同梁支摸,另外须设剪刀撑增强刚度。

支撑顶部用重力顶升器调节顶紧。

+1.1.3板底模板计算其传力系统为:现浇砼及施工等荷载→板底模板→水平方木→水平钢管→钢管支柱→承接层。

1.1.4荷载:(1)恒载标准值:L10楼板面积31574.94m2,SMC板孔60624个,SMC孔直径0.35m,L10层板厚700mmL30楼板面积31574.94m2,SMC板孔81453个,SMC孔直径0.35m,L30层板厚550mm侧L10层700mm厚砼:24kN/m3×(31574.94m2×0.7m-60624个×π×0.352/4×0.7m)/31574.94=13.70kN/m2钢筋:1.7kN/m3×0.70=1.19kN/m2模板:0.30kN/m2所以,恒载标准值gk=15.19kN/m2;(2)活载标准值:人员及设备均布荷载:2.5kN/m2所以,活载标准值qk=2.5kN/m2(3)荷载承载力设计值q1=1.2gk+1.4qk=18.216+3.5=21.728kN/m2;荷载(刚度)设计值q2=1.2gk=18.228N/m2;取每米板宽计算:q1=21.728kN/mq2=18.228N/m1、模板设计设楞木间距360mm,则单块模板按五跨梁计算因为在实际砼浇注中,采用斜面分层工艺,在跨距较小时,可近似认为活荷载为均布且同时作用于各跨,即:不必考虑最不利荷载分布。

墙柱模板及支撑验算

墙柱模板及支撑验算

**墙柱模板及支撑验算一、荷载计算①模板及其支架自重按查表得木模板及木楞0.3KN/m2②新浇筑钢筋砼自重25KN/m3③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标准值(1)均布荷载取2.5 KN/m2(集中荷载2.5KN)(2)大楞计算时,均布荷载取1.3 KN/m2(3)支架立柱均布荷载取1.0 KN/m2④振捣砼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对水平模板采用2.0 KN/m2⑤泵送砼对模板最大冲击荷载为泵送速度Q=55m3/h=0.015m3/s 输送管12.5cm 倾落高度1m⑥对模板最大冲击荷载为Fmax=Q(Q/D2+2 h )×10=0.015×(0.015/(0.125)2+2 1)×104=444N 二、柱木楞计算①小木楞60×90间距@233 振捣砼时产生的荷载4KN/m静荷载15.59KN/m活荷载 4 KN/m×1.4×0.233=1.3 KN/mq=15.59+1.3=16.89需要截面抵抗矩W≥M/fm=[(0.1×15.59×0.52)+(0.177×1.3×0.52)]×106/13=0.588×106/13=34.4×103截面抵抗矩W=1/6bh2=1/6×60×902=81×103满足要求挠度ωA=Kwql4/100EI≤[W]=233/400=0.58mm=0.99×16.89×2334/100×9.5×103×(1/12)×60×903=0.014mm满足要求。

三、柱箍计算:(设100×50×20×3mm槽钢楞柱箍)W=20.06×103mm3,I=100.28×104mm。

钢楞间距500mm,Φ16mm对拉螺栓,q=(51.1×1.2+4×1.4)×0.5=33.46KN/m。

大体积混凝土模板和支架验算

大体积混凝土模板和支架验算

大体积混凝土模板和支架验算
大体积混凝土模板和支架的验算主要是为了保证工程的安全和质量。

为了防止大体积混凝土工程中模板和支架系统出现倒塌或倾覆现象,确保人员安全,避免重大经济损失,规定了大体积混凝土模板和支架系统在设计时需开展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验算。

具体来说,承载力的计算集中荷载p = 1.4×0.600=0.840 kN;最大弯距M = Pl/4 + ql2/8 = 0.840×1.000 /4 + 1.284×1.0002/8 = 0.371 kN.m。

此外,一般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模板主要采用钢模、木模或胶合板,支架主要采用钢支撑体系。

在进行验算的同时,还需要根据大体积混凝土采用的养护方法进行保温构造设计。

例如,采用钢模时对保温不利,应根据保温养护的需要再增加保温措施。

这样既可以保证混凝土的养护质量,也可以防止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混凝土裂缝。

模板支撑验算

模板支撑验算

模板支撑验算1.荷载计算:○1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产生的侧压力,柱一次浇注最大高度4.25m。

侧压力为F1=0.22r c t0β1β2v1/2F2=Hr cr c=24KN/m3t0为新浇筑混凝土初凝时间,t0=200/T+15=200/10+15=8hv取5m/hH=5.8mβ1=1.2(按掺外加剂考虑),β1=1.15(混凝土按泵送考虑)F1=0.22×24×8×1.2×1.15×51/2=130.34KN/m2F2=4.25×24=102 KN/m2取最小值为102KN/m2②倾倒混凝土时对模板产生水平荷载取4.0KN/m2由○1○2得q1=1.2×○1+1.4×○2(验算强度)q2=○1(验算刚度)q1=1.2×102+1.4×4=128KN/m2q2=102KN/m22.内背楞间距验算模板厚15mm, E=104N/mm2,Ф48×3.5钢管截面特性:W=4.49×103mm3,i=15.94mm,A=424mm2。

在截面中部设置一道高度方向设置M12对拉螺栓@500。

内钢管背楞间距按150计算。

模板计算宽度取1000,W=3.75×104mm3模板承受均布荷载(强度验算)q= q1×1=128 KN/m模板承受均布荷载(刚度验算)q= q2×1=102KN/mM=0.1ql2=0.1×128×0.152=0.288KN.mσ=M/W=0.288×106/3.75×104=7.68N/mm3﹤10 N/mm3强度满足要求按模板刚度要求,最大变形值为模板设计跨度的1/250W=0.677×qL4/(100EI)≤L/250q—作用在模板上的均布荷载(N·mm)E—模板的弹性模量(N/mm2)I—板的截面惯性矩(mm4)I=1000×153/12=2.81×105mm4L≤[(100EI)/(0.667×250q)]1/3=[(100×2.81×105×104)/(0.667×102×250)]1/3=257mm内楞间距150满足刚度要求。

模板专项施工验算方案

模板专项施工验算方案

一、编制依据1. 施工组织设计;2. 项目工程设计图纸;3.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4.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5.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6.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规范》JGJ59-2019。

二、工程概况1. 工程名称:某住宅楼工程;2. 工程地点:某市某区;3. 工程规模:地上15层,地下1层,总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4. 建筑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三、模板专项施工验算1. 模板面板强度验算(1)计算模板面板承受的最大弯矩和剪力;(2)根据计算结果,选择合适的模板面板材料;(3)验算模板面板的强度,确保其满足设计要求。

2. 模板支撑体系强度验算(1)计算模板支撑体系承受的最大弯矩和剪力;(2)根据计算结果,选择合适的支撑材料;(3)验算模板支撑体系的强度,确保其满足设计要求。

3. 模板变形验算(1)计算模板在荷载作用下的最大挠度;(2)根据计算结果,选择合适的模板材料;(3)验算模板的变形,确保其满足设计要求。

4. 活荷载验算(1)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确定活荷载的最不利布置;(2)计算活荷载作用下的最大弯矩和剪力;(3)验算模板及支撑体系在活荷载作用下的安全性。

5. 高大模板验算(1)计算高大模板在荷载作用下的最大弯矩和剪力;(2)根据计算结果,选择合适的模板材料;(3)验算高大模板的强度和稳定性,确保其满足设计要求。

四、验算结果及结论1. 模板面板强度满足设计要求;2. 模板支撑体系强度满足设计要求;3. 模板变形满足设计要求;4. 活荷载作用下,模板及支撑体系安全性满足设计要求;5. 高大模板强度和稳定性满足设计要求。

五、施工注意事项1. 模板施工前,应进行详细的施工方案编制,明确施工流程、材料选用、人员安排等;2. 模板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施工方案执行,确保施工质量;3. 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安全管理,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4. 施工完成后,应进行模板拆除,并做好清理工作。

楼板模板及支撑体系验算

楼板模板及支撑体系验算

楼板模板及支撑体系验算一、楼板:1、模板:模板尺寸:1.83×0.915m。

(1)荷载计算:楼板标准荷载为楼板模板自重:0.5KN/㎡M B=–0.107×ql2=–0.107×8.711×0.452=–0.189KN·mM C=–0.071×ql2=–0.071×8.711×0.452=–0.125 KN·m(3)M]/f=(0.189×106)/13=1.45×104mm3m<W=1/6×915×202=6.1×104mm3ωA=(K w ql4)/(100EI)=(0.967×8.711×4504)/[100×9.5×103×(1/12)×915×203]=0.60mm<[ω]=l/400=1.125mm当施工人员及设备为集中荷载时也满足要求。

2、模板横楞计算:(1)q=[(0.5+4.32+0.198+0.3)×1.2+2.5×1.4]×0.45M B=–0.107×ql2=–0.107×4.45×0.452=–0.096KN·mM C=–0.071×ql2=–0.071×4.45×0.452=–0.064 KN·m(3)[M]/f=(0.096×106)/13=0.738×104mm3m<W=1/6×100×402=2.67×104mm3ωA=(K w ql4)/(100EI)=(0.967×4.45×4504)/[100×9.5×103×(1/12)×100×403]=0.352mm<[ω]=l/400=1.125mm3、采用钢管脚手支架进行支撑(1)(1/01)~(1)/(1/0A)~(E)层高净距为6.92m横杆步距为6.92÷4=1.73m取立杆支撑面积为(0.6×2)×(0.6×2)=1.44m2每根立杆承受荷载为:1.44×[(0.5+4.32+0.198)×1.2+2.5×1.4+0.3×1.2+0.25×1.2]=14.67KN 用φ48×2.75mm,A=391mm2。

剪力墙模板验算

剪力墙模板验算

剪力墙模板验算在建筑施工中,剪力墙模板的设计和验算至关重要。

它不仅关系到混凝土浇筑的质量和成型效果,还直接影响到施工的安全和进度。

接下来,我们就详细探讨一下剪力墙模板的验算过程。

首先,我们要明确剪力墙模板所承受的荷载。

这些荷载主要包括新浇混凝土的侧压力、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冲击荷载以及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等。

新浇混凝土的侧压力是其中最主要的荷载。

其大小与混凝土的浇筑高度、浇筑速度、坍落度、初凝时间以及外加剂等因素有关。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通过相关的计算公式来确定。

在计算侧压力时,需要考虑两个阶段。

一是混凝土浇筑速度较缓慢的阶段,此时侧压力按照流体静压力的原理计算;二是混凝土浇筑速度较快的阶段,此时需要考虑混凝土的坍落度、初凝时间等因素对侧压力的影响。

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冲击荷载和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相对较小,但也不能忽视。

通常,我们会根据经验取值将其与新浇混凝土的侧压力进行组合。

确定了荷载之后,接下来就是对模板的强度和刚度进行验算。

对于模板的强度验算,我们需要考虑模板在承受最大荷载时的应力情况。

如果模板所承受的应力小于其材料的容许应力,那么就可以认为模板的强度满足要求。

模板的刚度验算则主要是为了确保模板在荷载作用下不会产生过大的变形,从而保证混凝土的成型质量。

一般来说,我们会规定模板的最大变形值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值。

在进行验算时,我们还需要考虑模板的支撑体系。

支撑体系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直接影响到模板的工作性能。

常见的支撑体系有钢管脚手架、木方等。

对于支撑体系,我们需要验算其立杆的稳定性、横杆的强度和刚度等。

以常见的木模板为例,我们来具体看一下验算的过程。

假设模板采用 18mm 厚的胶合板,背楞采用 50mm×100mm 的木方,间距为250mm,主楞采用双钢管,间距为 500mm。

先计算新浇混凝土的侧压力。

假设混凝土的浇筑高度为 3m,浇筑速度为 2m/h,坍落度为 180mm,初凝时间为 4h,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为12。

模板钢管支撑系统验算计算书

模板钢管支撑系统验算计算书

模板钢管支撑系统验算计算书梁模板计算书计算依据《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计算参数:钢管强度为205.0 N/mm 2,钢管强度折减系数取0.80。

模板支架搭设高度为4.5m ,梁截面 B ×D=450mm ×900mm ,立杆的纵距(跨度方向) l=0.80m ,立杆的步距 h=1.50m ,梁底增加1道承重立杆。

面板厚度18mm ,剪切强度1.4N/mm 2,抗弯强度15.0N/mm 2,弹性模量6000.0N/mm 2。

木方40×80mm ,剪切强度1.3N/mm 2,抗弯强度13.0N/mm 2,弹性模量9000.0N/mm 2。

梁两侧立杆间距 1.00m 。

梁底按照均匀布置承重杆3根计算。

模板自重0.20kN/m 2,混凝土钢筋自重25.50kN/m 3,施工活荷载2.00kN/m 2。

图1 梁模板支撑架立面简图按照规范4.3.1条规定确定荷载组合分项系数如下: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S=1.2×(25.50×0.90+0.20)+1.40×42002.00=30.580kN/m2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S=1.35×25.50×0.90+0.7×1.40×2.00=32.943kN/m2由于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S最大,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取1.35,可变荷载分项系数取0.7×1.40=0.98采用的钢管类型为φ48×3.5。

一、模板面板计算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

模板面板的按照多跨连续梁计算。

作用荷载包括梁与模板自重荷载,施工活荷载等。

1.荷载的计算:(1)钢筋混凝土梁自重(kN/m):q1 = 25.500×0.900×0.400=9.180kN/m(2)模板的自重线荷载(kN/m):q2 = 0.200×0.400×(2×0.900+0.450)/0.450=0.400kN/m(3)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kN):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 P1 = (0.000+2.000)×0.450×0.400=0.360kN考虑0.9的结构重要系数,均布荷载q = 0.9×(1.35×9.180+1.35×0.400)=11.640kN/m考虑0.9的结构重要系数,集中荷载 P = 0.9×0.98×0.360=0.318kN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 和截面抵抗矩W 分别为: 本算例中,截面惯性矩I 和截面抵抗矩W 分别为: W = 40.00×1.80×1.80/6 = 21.60cm 3; I = 40.00×1.80×1.80×1.80/12 = 19.44cm 4;计算简图弯矩图(kN.m)剪力图(kN)变形的计算按照规范要求采用静荷载标准值,受力图与计算结果如下:变形计算受力图A0.0749.58kN/mA变形图(mm)经过计算得到从左到右各支座力分别为N1=0.982kNN2=3.591kNN3=0.982kN最大弯矩 M = 0.073kN.m最大变形 V = 0.111mm(1)抗弯强度计算经计算得到面板抗弯强度计算值 f = 0.073×1000×1000/21600=3.380N/mm2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取15.00N/mm2;面板的抗弯强度验算 f < [f],满足要求!(2)抗剪计算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 T=3×1636.0/(2×400.000×18.000)=0.341N/mm2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 [T]=1.40N/mm2面板抗剪强度验算 T < [T],满足要求!(3)挠度计算面板最大挠度计算值 v = 0.111mm面板的最大挠度小于225.0/250,满足要求!二、梁底支撑木方的计算(一)梁底木方计算按照简支梁计算,最大弯矩考虑为静荷载与活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弯矩和,计算公式如下:均布荷载 q = 3.591/0.400=8.978kN/m最大弯矩 M = 0.125ql2=0.125×8.98×0.40×0.40=0.180kN.m 最大剪力 Q=0.5×0.400×8.978=1.796kN最大支座力 N=1.0×0.400×8.978=3.591kN木方的截面力学参数为本算例中,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W = 4.00×8.00×8.00/6 = 42.67cm3;I = 4.00×8.00×8.00×8.00/12 = 170.67cm4;(1)木方抗弯强度计算抗弯计算强度 f=0.180×106/42666.7=4.21N/mm2木方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13.0N/mm2,满足要求!(2)木方抗剪计算最大剪力的计算公式如下:Q = 0.5ql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T = 3Q/2bh < [T]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 T=3×1796/(2×40×80)=0.842N/mm2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 [T]=1.30N/mm2木方的抗剪强度计算满足要求!(3)木方挠度计算均布荷载通过上面变形受力图计算的最大支座力除以跨度得到6.736kN/m 最大变形 v =5/3.84×6.736×400.04/(100×9000.00×1706667.0)=0.146mm 木方的最大挠度小于400.0/250,满足要求!三、梁底支撑钢管计算 (一) 梁底支撑横向钢管计算横向支撑钢管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连续梁计算。

扣件式模板支撑架整体稳定及抗倾覆验算

扣件式模板支撑架整体稳定及抗倾覆验算

模板支撑架整体稳定及抗倾覆验算计算书计算依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一、参数信息1.构造参数2.构件参数14 板2975 100 0 la 顶托/ 300 0.515 梁250 500 0 la 顶托300 0.516 板3025 100 0 la 顶托/ 300 0.517 梁350 950 0 la 顶托300 0.5 3.支撑参数钢管类型(mm) Φ48×3 第1根立杆与“构件1”中心线距离(mm)675承重立杆间距(mm) 550,250,550,675*3,625*6,250,625*10,250,625*10,250,625*6,675*3,550,250,550钢管钢材品种钢材Q235钢(≤16) 钢管弹性模量(N/mm2) 206000钢管屈服强度(N/mm2) 235钢管抗拉/抗压/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215钢管抗剪强度设计值(N/mm2) 125钢管端面承压强度设计值(N/mm2)3254.荷载参数模板自重标准值(kN/m2) 0.5新浇筑砼自重标准值(kN/m3)24楼板钢筋自重标准值(kN/m3) 1.1梁钢筋自重标准值(kN/m3)1.5人员及设备荷载(kN/m2)2.5 基本风压(kN/m2) 0.25立杆荷载偏心距(mm) 60扣件抗滑承载力折减系数0.75模板支撑体系剖面图模板支撑体系平面图二、荷载计算1.构件荷载基本组合值q混凝土结构由17个构件组成,各构件荷载的计算方法是相同的,下面仅给出“构件1”荷载的计算过程,其他构件直接给出计算结果。

(一) 构件1荷载计算取计算单元宽度la=0.8m;=(0.95+0.95-0.1+0.35)×0.8×0.5/0.35 + 24×永久荷载标准值Gk0.95×0.8 + 1.5×0.95×0.8=21.837 kN/m;=2.5×0.8=2.000 kN/m;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标准值Q1k计算承载力q=0.9×1.1×(1.35×1×21.837+1.4×0.9×2.000) =31.680 kN/m;计算抗倾覆(砼浇筑时)q=0.9×21.837=19.653 kN/m;计算抗倾覆(砼浇筑前)q=0.9×3.597=3.237 kN/m;(二) 各构件荷载基本组合值统计(单位:kN/m)(三) 构件外侧荷载基本组合值计算取“板底立杆沿梁跨度方向间距la”作为计算单元宽度,la=0.8m;永久荷载标准值Gk=0.5×0.8 =0.400 kN/m;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标准值Q1k=2.5×0.8=2.000 kN/m;计算承载力q=0.9×1.1×(1.35×1×0.400+1.4×0.9×2.000) =3.029 kN/m;计算抗倾覆q=0.9×0.400=0.360 kN/m;2.附加水平荷载Q3泵送砼或不均匀堆载等因素产生的附加水平荷载Q3:取竖向永久荷载的2%。

模板专项验算方案

模板专项验算方案

一、方案概述为确保模板工程的安全、稳定和高效施工,本方案对模板工程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进行专项验算,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和质量要求。

二、验算依据1.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3.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4. 相关工程图纸及设计要求三、验算内容1. 强度验算(1)模板面板强度验算:按照规范要求,对模板面板进行抗弯、抗剪和抗拉强度验算。

(2)支撑体系强度验算:对支撑体系中的立杆、横杆、斜撑等构件进行强度验算,确保其在施工过程中不会发生破坏。

2. 刚度验算(1)模板面板刚度验算:对模板面板进行挠度验算,确保模板面板在施工过程中不会产生过大挠度,影响混凝土浇筑质量。

(2)支撑体系刚度验算:对支撑体系中的立杆、横杆、斜撑等构件进行刚度验算,确保其在施工过程中不会发生过大变形。

3. 稳定性验算(1)整体稳定性验算:对模板工程整体稳定性进行验算,确保其在施工过程中不会发生倾覆、失稳等事故。

(2)局部稳定性验算:对模板工程局部稳定性进行验算,确保其在施工过程中不会发生局部破坏。

四、验算方法1. 计算方法:采用规范规定的计算公式,结合实际工程情况,进行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验算。

2. 材料选用:按照规范要求,选用符合设计要求的模板材料,确保施工质量。

3. 施工荷载: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合理确定施工荷载,进行验算。

五、验算结果分析1. 强度验算:确保模板面板和支撑体系在施工过程中的强度满足要求,避免因强度不足导致破坏。

2. 刚度验算:确保模板面板和支撑体系在施工过程中的刚度满足要求,避免因刚度不足导致挠度过大,影响混凝土浇筑质量。

3. 稳定性验算:确保模板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的整体和局部稳定性满足要求,避免因稳定性不足导致事故发生。

六、验算结论根据以上验算结果,本模板专项验算方案符合相关规范和设计要求,能够确保模板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和质量。

楼板模板支架验算

楼板模板支架验算

楼板模板支架验算1 模板验算(按板厚180mm考虑)(1)荷载:砼板自重: 25KN/m3×0.18=4.5KN/m2钢筋重: 1.5×0.18=0.27KN/m218厚胶合板自重:6.0×0.02=0.12KN/m2g=1.2g1=4.89×1.2=5.868KN/ m2施工荷重:P=2.5×1.4=3.5 KN/m2(2)强度验算:(按四跨连续板验算)Mmax=(0.107×5.868+0.121×3.5)×0.42=0.168KN·mW=bh2/6=1000×18×18/6=54000mm3f=M/W=168000/54000=3.11 N/mm2<[m f]=16N/mm2m满足要求(3)剪应力验算V=(0.607×5.868+0.62×3.5) ×0.4=2.293KNτ=3V/2bh=3×2293÷(2×1000×18)=0.191 N/mm2<[τ]=2.2 N/mm2满足要求(4)挠度验算W=(0.632×5.868+0.967×3.5)×4004÷(1×100×104×1000×183/12)=0.374mm<400/400=1.0mm满足要求2 小枋木验算(按单跨梁计小楞间跨400mm)g=5.868×0.4=2.35KN/mP=3.5×0.4=1.4 KN/mq=3.75KN/m(1)强度验算:Mmax=0.125×375×12=0.47KN·mW=50×1002/6=83333mm3f=M/W=470000/83333=5.6 N/mm2<[m f]=13N/mm2m满足要求(2)剪力验算V=3.75×1/2=1.88KNτ=3V/2bh=3×1880÷(2×100×50)=0.564 N/mm2<[τ]=1.4 N/mm2满足要求(3)挠度验算W=5q·l4/384EI=5×3.75×10004÷(384×1.0×104×50×1003/12)=1.172mm<1000/400=2.5mm 满足要求 3 大楞验算(Ф48×3.5钢管)(为简化计算按均布荷载考虑计)g=5.868+0.03×3+0.037=6.0KN/mP=3.5KN/m (荷载组合:q=6+3.5=9.5KN/m) (1)强度验算(按三跨连续梁计)Mmax=(0.117×9.5×0.9)=1.0KN·mf=M/W=1000000/5080=196.85N/mm2<[m f]=215N/mm2m满足要求(2)剪应力验算V=0.617×9.5×0.9=5.28KNτ=5280/489=10.8 N/mm2<[τ]=110 N/mm2满足要求(3)挠度验算W=KWq l4/100EI=0.99×9.5×10004÷(100×2.1×106×12.18×104) =0.368mm<1000/400=2.5mm 满足要求4 支撑架立杆验算大楞传来荷重:5.28KN立杆自重: 11×0.037=0.4KN扣件重: 8×2×0.018KN/个=0.3KN水平拉杆重: 8×2×0.037=0.6KNN=6.58KNM=6.58×0.048=0.316KN·m 用Ф48×3.5钢管,间距0.9×0.9m,步距1.5mI=15.78mm λ=l0/i=1500/15.78=95.06 φ=0.626σ=6580÷(0.626×489)+316000/5080=83.7N/mm2<215N/mm2 满足要求抗滑移验算:N=6.93KN<8KN 用一个扣件即可。

怎么计算模板支撑系统是否需要进行专家论证

怎么计算模板支撑系统是否需要进行专家论证

怎么计算模板支撑系统是否需要进行专家论证一、超过一定规模的高支模(需论证)的定义:1、水平混凝土构件模板支撑系统高度超过8m;2、跨度大于18m;3、均布荷载大于15kN/m2;4、集中线荷载大于等于20kN/m的模板支撑系统。

二、均布荷载的计算方法(一)荷载的组成均布荷载=永久荷载(钢筋砼自重+模板木方的自重模板)×分项系数+施工均布活荷载×分项系数钢筋砼自重=板厚(m)×25KN2/m3模板木方的自重0.3KN/m2施工均布活荷载3KN/m2分项系数: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取1.2施工均布活荷载分项系数取1.4例:1.2×(25M+0.3)+1.4×3=15 M=0.348米,取整M=35㎝即板厚达到或超过35㎝时需要专家论证。

三、集中线荷载的计算方法的计算方法(一)荷载的组成集中线荷载=永久荷载(钢筋砼自重+模板木方的自重)×分项系数+施工均布活荷载×分项系数钢筋砼自重=梁的截面积(m2)×26KN2/m3模板木方的自重=梁截面模板的周长(m)×0.5KN/m2施工均布活荷载=梁宽m×3KN/m2分项系数: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取1.2施工均布活荷载分项系数取1.4例1:梁高700,梁宽7001.2×[0.7×0.7×26+(0.7+0.7+0.7)×0.5]+0.7×3×1.4=19.488<20例2:梁高1000,梁宽5001.2×[0.5×1.0×26+(1.0+1.0+0.5)×0.5]+0.5×3×1.4=19.2<20例3:梁高900,梁宽6001.2×[0.6×0.9×26+(0.9+0.9+0.6)×0.5]+0.6×3×1.4=20.808>20,需论证。

梁板模板及支撑体系计算

梁板模板及支撑体系计算

梁、板模板及支撑体系计算考虑到现场所进材料的不不确定性,钢管验算取值采用φ48×3.0,木方验算取值90×90。

11.1板400mm模板(扣件式)计算书计算依据:1、《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2、《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30-2011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5、《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一、工程属性20二、荷载设计模板支拆环境不考虑风荷载三、模板体系设计50 ,50设计简图如下:模板设计平面图)(楼板长向模板设计剖面图)楼板宽向模板设计剖面图(四、面板验算10000 根据《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就面板可按简支跨计算的规定,另据现实,楼板面板应搁置在梁侧模板上,因此本例以简支梁,取1m单位宽度计算。

计算简图如下:233/12=1000×18×18×18/12=18/6=54000mm=,IbhW=bh/6=1000×18×4486000mm1、强度验算q=0.9max[1.2(G+ (G+G)×h)+1.4Q,1.35(G+1k1k1k3k12k(G+G)×h)+1.4×0.7Q]×b=0.9max[1.2×(0.15+(1.1+24)×0.4)+1.4×2.5,1k3k2k1=14.59kN/m2.5] ×0.7×0.4)+1.4×(0.15+(1.1+24)×1.35×.q=0.9×1.35×G×b=0.9×1.35×0.15×1=0.18kN/m 1K2p=0.9×1.4×0.7×Q=0.9×1.4×0.7×2.5=2.2kN1K2222/8+2.2×0.30.3/4]= /8,=max[qll/8,q0.18×/8+pl/4]=max[14.59×0.3M21max0.17kN·m622 15N/mmM≤[f]==σ3.1N/mm/W=0.17×10=/54000max满足要求!2、挠度验算q=(G+(G+G)×h)×b=(0.15+(1.1+24)×0.4)×1=10.19kN/m2k1k3k445qlν=/(384×10000×486000)=0.22mm≤[ν]=l/400=5×/(384EI)=10.19×300300/400=0.75mm满足要求!五、小梁验算I(cm)546.75 因[B/l]=[20000/900]=22,按四等跨连续梁计算,又因小梁较大悬挑b取整取整长度为50mm,因此需进行最不利组合,计算简图如下:1、强度验算q=0.9max[1.2(G+(G+G)×h)+1.4Q,1k1k2k3k11.35(G+(G+G)×h)+1.4×0.7Q]×b=0.9×max[1.2×(0.3+(1.1+24)×0.4)+1.4×2.5,1k1k2k3k1.35×(0.3+(1.1+24)×0.4)+1.4×0.7×2.5]×0.3=4.43kN/m因此,q=1静0.9×1.35(G+(G+G)×h)×b=0.9×1.35×(0.3+(1.1+24)×0.4)×0.3=3.77kN/m2k1k3k q=0.9×1.4×0.7×Q×b=0.9×1.4×0.7×2.5×0.3=0.66kN/m1k1活2222=0.39kN·m +0.121×0.66×LL+0.121q0.9=0.107×3.77×0.9M=0.107q111活静q=0.9×1.35×G×b=0.9×1.35×0.3×0.3=0.11kN/m 1k2p=0.9×1.4×0.7×Q=0.9×1.4×0.7×2.5=2.2kN 1k22+0.181pL]L=+0.21pL,M=max[0.077qL0.107q22222+0.181×2.2×0.9]=0.42kN·0.92.2×,0.107×0.11×0.9max[0.077×0.11×0.9m+0.21×2222/2+2.2×0.05]0.11×0.05/2+pL]=max[4.43×0.05LM=max[q/2/2,qL,121311=0.11kN·mMmax=max[M1,M2,M3]=max[0.39,0.42,0.11]=0.42kN·m622 15N/mm≤[f]σ=M=3.49N/mm/1215000.42×/W=10=max满足要求!2、抗剪验算V1=0.607q1静L+0.62q1活L=0.607×3.77×0.9+0.62×0.66×0.9=2.43kNV2=0.607q2L+0.681p=0.607×0.11×0.9+0.681×2.2=1.56kNV3=max[q1L1,q2L1+p]=max[4.43×0.05,0.11×0.05+2.2]=2.21kNVmax=max[V1,V2,V3]=max[2.43,1.56,2.21]=2.43kN22 1.4N/mm=τ≤[τ]0.45N/mm90)3V=/(2bh)=3×2.43×1000/(2×90×=0maxmax满足要求!3、挠度验算q=(G+(G+G)×h)×b=(0.3+(24+1.1)×0.4)×0.3=3.1kN/m2k3k1k44/(100×9350×5467500)/(100EI)=0.632×3.1×900=0.632qL=跨中νmax0.25mm≤[ν]=l/400=900/400=2.25mm满足要求!.六、主梁验算Ф48×3 (mm) 主梁材料规格钢管主梁类型2206000 2 可调托座内主梁根数) 主梁弹性模量E(N/mm22125 205 ) 主梁抗剪强度设计值[τ](N/mm主梁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344.4910.78)主梁截面抵抗矩W(cm主梁截面惯性矩I(cm)因主梁2根合并,则抗弯、抗剪、挠度验算荷载值取半。

模板支撑系统验算

模板支撑系统验算

梁支撑架计算书高支撑架的计算参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等规范。

图1 梁模板支撑架立面简图采用的钢管类型为Φ48×3.00。

一、参数信息:梁段信息:L1;1.脚手架参数立柱梁跨度方向间距l(m):0.80;立杆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撑点长度a(m):0.10;脚手架步距(m):1.50;脚手架搭设高度(m):2.35;梁两侧立柱间距(m):0.80;承重架支设:无承重立杆,木方平行梁截面A;2.荷载参数模板与木块自重(kN/m2):0.350;梁截面宽度B(m):0.300;混凝土和钢筋自重(kN/m3):25.000;梁截面高度D(m):0.500;倾倒混凝土荷载标准值(kN/m2):2.000;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kN/m2):2.000;3.木方参数木方弹性模量E(N/mm2):9500.000;木方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13.000;木方抗剪强度设计值(N/mm2):1.300;木方的间隔距离(mm):250.000;木方的截面宽度(mm):50.00;木方的截面高度(mm):100.00;4.其他采用的钢管类型(mm):Φ48×3.0。

扣件连接方式:双扣件,扣件抗滑承载力系数:0.80;二、梁底支撑方木的计算1.荷载的计算:(1)钢筋混凝土梁自重(kN):q1= 25.000×0.300×0.500×0.250=0.938 kN;(2)模板的自重荷载(kN):q2 = 0.350×0.250×(2×0.500+0.300) =0.114 kN;(3)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kN):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 P1 = (2.000+2.000)×0.300×0.250=0.300 kN;2.木方楞的传递集中力计算:静荷载设计值 q=1.2×0.938+1.2×0.114=1.262kN;活荷载设计值 P=1.4×0.300=0.420kN;P=1.262+0.420=1.682kN。

模板支撑体系事故原因分析及设计验算

模板支撑体系事故原因分析及设计验算
1 施 工 方 面 . 3
造 成支 撑整 体 失稳 ; 还
有 的 则 是 在模 板 上 集 中堆 放建筑 材料 、 构件
或施工设 备等 造成局 部 杆 件 超 载 失 稳 ,引 起 整体倒塌 。 l 管理方面 - 4 有 些 地 区建 筑 较 为混乱, 管理不到位 。 随 着 建筑业 的蓬 勃 发展 , 出 现众 多 不 同规 模 的 施工 队伍 , 建筑 队伍迅 速膨胀,建筑 队伍 的挂 靠,建筑工程 的层层承 包和层层转包等 。这些 1 0 0 2 都 造 成施 工 队伍 和 施 工 人员 的低 素 质 和 管 图 1 理 不 到位 而 给 施 安 < 1 (/ 2 满 3 5 全带来一些 固有的隐患,比如 只重视速度不 重 18 D= . Nmm) ( 足要 求 ) c 度验算 . 挠 视安全, 只讲进度, 不讲安全, 只顾蛮干, 不顾安 全 E 9 0 N m , 彤] L4 0 = 0 0 / m2 [ = /0 等。 q =37 7+ = 7 7 k 7 2 5.7 KN/ m 2模板支撑体系的设计 、 验算 研 = k S 0 E =(. 7 x10 q L 1O l 57 2 4×1)(0 7 2/10× 造 成 模 板 支 撑 体 系 倒 塌 和 楼 板 开 裂 两 种 现 0 0x3 0x1。 .1 L4 0 104 0 03 = ) 象的主要原 因是 由于过去对 多层模板 支撑 体系 9 0 0 8)00 < /0 = 2/0 = . mm 满 的重视程度不 够,对多层模板支撑 与主体结 构 ( 足 要 求 ) 21 .- 2侧模计算 共 同受力 的性 状研究较少 , 实测试验 和受力 在 a. 荷 载 计算 计算等方面, 也往往缺乏, 较多为凭经验进行 。 下 新浇砼对模板 的侧压力标准值 面以进行的珠海某工程模板支 撑体 系的计 算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模板支撑体系验算根据本工程施工图纸平面布置结合平面规划布置,本计算依据结合设计图纸梁截面荷载统计,取最大的梁和板分别进行复核验算,并且满足施工现场施工操作要求。

1.1 A类梁(200×1100)梁盘扣式钢管模板支撑计算书1.1.1计算参数结构楼板厚150mm,梁宽b=200mm,梁高h=1100mm,层高6.50m,结构表面考虑隐蔽;模板材料为夹板,底模厚度18mm,侧模厚度18mm;梁边立杆至板立杆距离1.20m;板弹性模量E=6000N/mm2,木材弹性模量E=9000N/mm2,抗弯强度fm=13.00N/mm2,抗剪强度fv=1.40N/mm2;采用两根盘扣式钢管支撑,横向间距900mm,纵向间距1200mm,支架立杆的步距h=1.20m,支架可调托座支撑点至顶层水平杆中心线的距离a=0.65m;钢管直径48mm,壁厚3.2mm,截面积4.50cm2,回转半径i=15.90mm;立杆钢管重量0.0479kN/m。

钢材弹性模量E=206000N/mm2,抗剪强度fv=120.00N/mm2,Q345钢材抗弯强度f=300.00N/mm2。

1.1.2梁底模验算(1)梁底模及支架荷载计算荷载类型标准值单位梁宽(m) 梁高(m) 系数设计值①底侧模自重0.3 kN/m2 ×(0.20 + 1.90 ) ×1.2 = 0.76 kN/m②砼自重 24.0 kN/m3 × 0.20 × 1.10 × 1.2 = 6.34 kN/m③钢筋荷载 1.5 kN/m3 × 0.20 × 1.10 × 1.2 = 0.40 kN/m④振捣砼荷载 2.0 kN/m2 × 0.20 × 1.4 = 0.56 kN/m 梁底模和支架承载力计算组合①+②+③+④ q1 = 8.05 kN/m梁底模和龙骨挠度验算计算组合(①+②+③)/1.2 q2 = 6.24 kN/m (2)底模板验算第一层龙骨(次楞)间距L=250mm,计算跨数5跨;底模厚度h=18mm,板模宽度b=200mm。

W=bh2/6=200×182/6=10800mm3,I=bh3/12=200×183/12=97200mm4。

1)抗弯强度验算弯矩系数KM=-0.105,Mmax=KMq1L2=-0.105×8.05×2502=-52828N·mmσ=Mmax/W=52828/10800=4.89N/mm2梁底模抗弯强度σ=4.89N/mm2<fm=13.00N/mm2,满足要求。

2)抗剪强度验算剪力系数KV=0.606,Vmax=KVq1L=0.606×8.05×250=1220Nτ=3Vmax/(2bh)=3×1220/(2×200×18)=0.51N/mm2梁底模抗剪强度τ=0.51N/mm2<fv=1.40N/mm2,满足要求。

3)挠度验算挠度系数Kυ=0.644,q2=6.24kN/m;υmax=Kυq2L4/(100EI)=0.644×6.24×2504/(100×6000×97200)=0.27mm [υ]=L/250=250/250=1.00mm梁底模挠度υmax=0.27mm<[υ]=1.00mm,满足要求。

(3)第一层龙骨(次楞)验算钢管横向间距L=900mm ,C=200、γ=200/900=0.22,第一层龙骨(次楞)采用木枋b=50mm,h=100mm;W=bh2/6=50×1002/6=83333mm3;I=bh3/12=50×1003/12=4166667mm4。

1)抗弯强度验算a 、梁传荷载计算q=q1×第一层龙骨(次楞)间距/梁宽=8.05×250/200=10.06kN/mMq=qcL(2-γ)/8=10.06×200/1000×900/1000×(2-0.22)/8=0.40kN·mb 、板传荷载计算P板重量=1.2×(板厚度×25+模板重)+1.4×活载=1.2×(0.15×25+0.30)+1.4×2.50=8.36kN/m2板传递到第一层龙骨(次楞)的荷载P=(600+175)/1000×250/1000×8.36=1.62kNa=0.5×(L-c)=0.5×(900-200)=350mm=0.4m,Mp=Pa=1.62×0.35=0.57kN·m Mmax=Mq+Mp=(0.40+0.57)×106=970000N·mm=0.97kN·mσ=Mmax/W=970000/83333=11.64N/mm2第一层龙骨(次楞)抗弯强度σ=11.64N/mm2<fm=13.00N/mm2,满足要求。

2)抗剪强度验算Vmax=0.5×q×梁宽+P=0.5×10.06×200/1000+1.62=2.63kNτ=3Vmax/(2bh)=3×2.63×1000/(2×50×100)=0.79N/mm2第一层龙骨(次楞)抗剪强度τ=0.79N/mm2<fv=1.40N/mm2,满足要求。

3)挠度验算q=q2×第一层龙骨(次楞)间距/梁宽=6.24×250/200=7.80N/mmυq=q'cL3×(8-4γ2+γ3)/(384EI)=7.80×200×9003×(8-4×0.222+0.223)/(384×9000×4166667)=0.62mm υp=PaL2×(3-4×(a/L)2)/(24EI)=1.62×1000×350×9002×(3-4×0.392)/(24×9000×4166667)=1.22mm υmax=υq+υp=0.62+1.22=1.84mm[υ]=L/250=900/250=3.60mm第一层龙骨(次楞)挠度υmax=1.84mm<[υ]=3.60mm,满足要求。

计算简图及内力图如下图:(4)第二层龙骨(主楞)验算钢管横向间距L=1200mm,计算跨数5跨;第二层龙骨(主楞)采用双钢管,Φ48×3.5W=10160.00mm3,I=243800.00mm4 ;1)抗弯强度验算弯矩系数KM=0.500,P=V=1/2×q×梁宽+P=0.5×10.06×200/1000+1.62=2626N=2.63kNMmax=KmPL=0.500×2.63×1000×1200=1578000N·mm=1.58kN·mσ=Mmax/W=1578000/10160=155.31N/mm2第二层龙骨(主楞)抗弯强度σ=155.31N/mm2<f=205.00N/mm2,满足要求。

2)抗剪强度验算剪力系数KV=2.821,Vmax=KVP=2.821×2.63=7.42kNτ=3Vmax/(2bh)=3×7.42×1000 /(2×2×481.00)=11.38N/mm2第二层龙骨(主楞)抗剪强度τ=11.38N/mm2<fv=120.00N/mm2,满足要求。

3)挠度强度验算挠度系数Kυ=3.299,P'=V=1/2×q×梁宽+P板传=0.5×7.80×200/1000+1.62=2.40kNυmax=KυPL3/(100EI)=3.299×2.40×1000×12003/(100×206000×243800)=2.72mm [υ]=L/250=1200/250=4.80mm第二层龙骨(主楞)挠度υmax=2.72mm<[υ]=4.80mm,满足要求。

计算简图及内力图如下图:1.1.3支撑强度验算(1)荷载计算每根钢管承载NQK1=14213N每根钢管承载活荷载(1.0kN/m2):NQK2=1.4×0.90×1.20×1000=1512N每根钢管承载荷载NQK =NQK1+NQK2=14213+1512=15725N钢管重量0.0479kN/m,立杆重量=0.0479×5.4×1000=259N水平拉杆5层,拉杆重量=5×2.10×47.90=503N支架重量NGk=立杆重量+水平拉杆重量=259+503=762N钢管轴向力N=1.2NGK+NQK=1.2×762+15725=16639N(2)钢管立杆长细比验算LO1=ηh=1.44×1.20=1.73m,LO2=h'+2ka=1.20+ 2×0.7×0.65=2.11mLO=LO2=2.11m=2110mm,i=15.90mm,λ=LO/i=2110/15.90=132.70钢管立杆长细比132.70<150,满足要求。

(3)钢管立杆稳定性验算=0.288,P=N/(A)=16639/(0.288×450.00)=128.39N/mm2钢管立杆稳定性计算128.39N/mm2<300.00N/mm2,满足要求。

1.1.4支撑支承面验算钢管立杆设配套底座200×100mm,支承面为(按C15考虑)混凝土楼板,楼板厚=100mm,上部荷载为:F=16.64kN=16639N(1)支承面受冲切承载力验算βS=2.00,ft=0.91N/mm2,hO=100-15=85mm,η=0.4+1.2/βS=1.00σpc,m=0N/mm2,Um=2×(200+85)+2×(100+85)=940mm,βh=1.00(0.7βh ft+0.25σpc,m)ηUmhO=[(0.7×1×0.91+0.25×0)×1.00×940×85]/1000=50.90k N钢管支承面受冲切承载力50.90kN>16.64kN,满足要求。

(2) 支承面局部受压承载力验算Ab=(0.20+2×0.10)×(0.10×3)=0.12m2,Al=0.20×0.10=0.02m2βl=(Ab/Al)0.5=2.45,fcc=0.85×7200=6120kN/m2,ω=0.75ωβlfccAl=0.75×2×6120×0.02=183.60kN支承面局部受压承载力F=183.60kN>16.64kN,满足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