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的经商之道及其对后人的启迪
范蠡经商之道
范蠡经商之道范蠡(约公元前557年-前478年),字文则,楚国南阳(今属河南省)人,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经济家、战略家。
他曾经担任过楚国的上卿,为楚国的军事、外交、经济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南阳之贤”。
范蠡对经商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方法,他的经商之道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范蠡经商之道的核心思想是“德商”。
他认为,一个成功的商人首先要具备高尚的品德和优秀的道德修养。
他强调诚信、正直、宽容、慷慨和善良等美德是经商成功的基石。
范蠡在经商中注重与人的交往,他尊重他人的权益,讲究互利互惠的原则,与合作伙伴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
这种“德商”思想不仅使范蠡在经商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塑造了他的崇高形象,使他在历史上被后世人们推崇和尊敬。
范蠡在经商中有着独到的战略眼光和思维方式。
他认为,经商与军事有着相似之处,都需要战略的思考和合理的布局。
他注重市场的选择和定位,善于抓住商机,开拓新的市场。
他深刻理解供求关系的变化和市场风险,善于利用信息来进行决策。
范蠡在经商中注重研究竞争对手的行为和市场环境的变化,通过战略合作和竞争来实现自己的经营目标。
范蠡还注重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长远利益。
他认为,经商不仅仅是追求个人利益的手段,更是为了实现国家和社会的繁荣与发展。
他在经商中注重公平交易和合法合规,反对剥削和操纵市场。
他主张通过创新和科技发展来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为社会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推动经济的持续增长。
范蠡的经商之道强调了经济和道德之间的互动关系,使经商成为实现社会福祉的重要手段。
范蠡的经商之道是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瑰宝,对于当代经商者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如今激烈竞争的商业环境中,我们可以借鉴范蠡的思想和方法,培养高尚的品德,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注重与人的交往和合作,做到“德商”。
我们应该更加注重战略思维和市场分析,善于抓住商机,开拓新的市场,实现自身的经营目标。
同时,我们应该注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关注社会责任,推动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
范蠡的致富之道
范蠡的致富之道引言范蠡(公元前507年-公元前445年),是中国春秋时期越国的一位睿智而富有的政治家和商人。
他以其高超的智慧和独特的经商才能,使越国繁荣富强。
本文将探讨范蠡的致富之道,包括他在政治、经济和人际关系方面所采取的策略。
一、政治策略1. 建立稳定的国内环境范蠡认识到,一个稳定的国内环境是实现繁荣致富的基础。
因此,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确保国内安宁。
首先,他加强了法律制度,确保公平正义。
其次,他注重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并通过减轻赋税负担来鼓励农民生产。
最后,他重视教育培养人才,提高国家管理水平。
2. 发展对外贸易范蠡意识到发展对外贸易对于增加国家财富至关重要。
他积极开展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并通过制定有利的贸易政策吸引商人。
范蠡还注重发展渔业和航运业,使越国成为一个重要的贸易中心。
3. 联合其他国家范蠡善于利用外交手段,与周边国家建立友好关系。
他与吴国、楚国等国家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应对外来威胁。
通过建立联盟关系,范蠡巧妙地利用了其他国家的资源和市场,进一步推动了越国的经济发展。
二、经济策略1. 发展农业范蠡认识到农业是一个国家经济的基石。
他注重改良农田,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并鼓励农民采用高效种植方式。
范蠡还组织培训班教授农民现代化种植技术,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2. 发展工商业除了发展农业,范蠡还注重发展工商业。
他鼓励人们从事手工艺制造和商品交换活动,并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
范蠡还积极引进外来技术和商人,促进工商业的发展。
3. 投资基础设施建设范蠡明白基础设施建设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他投资修建了水利工程、港口和道路等基础设施,为商品流通和交通运输提供便利。
这不仅促进了经济的繁荣,也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三、人际关系策略1. 与商人建立良好关系范蠡非常重视与商人的关系。
他积极与商人交往,了解市场需求和动态,并提供相应的支持。
范蠡还鼓励商人组织起来,形成行业协会,共同维护自身利益。
2. 关心民生范蠡深知民生幸福是国家繁荣的基石。
范蠡创业的三大启示!
范蠡创业的三大启示!毋庸讳言,范蠡堪称最懂中国文化的大商人。
在范蠡思想中,追求和谐的是天道、地道、人道。
“商圣”范蠡富有哲理的商业理论和令人叹为观止的经营技巧,为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启示?范蠡,字少伯,春秋时期楚国宛地三户(今河南淅川县滔河乡)人。
他虽出身贫寒,但睿智韬略,年轻时便学富五车,满腹经纶,文韬武略,无所不精。
在政治、商业领域均有卓越建树。
尤其他在商业领域中所表现出的非凡智慧和人格魅力,极受后世学者们夸夸其谈;他富有哲理的商业理论和令人叹为观止的经营技巧,则更为后世企业家们津津乐道。
把准脉搏,定位自我开会时先让人们自由选择位子,之后到室外休息片刻再进入室内入座,如此五至六次,发现大多数人都选择他们第一次坐过的位子。
心理学家的这个试验说明,每个人自打一入世,就有属于自己的位子扮演社会赋予自身的角色。
如同商业经营中成功品牌都有自己专属特征,通过创意式提高与延伸的思维方式,将品牌定位信息准确传达给目标消费者。
公元前496年,吴越发生了槜李(今浙江嘉兴)之战,吴王阖闾阵亡,因此两国结怨。
周景王二十六年(公元前494年),阖闾之子夫差为报父仇与越国在夫椒(今江苏太湖中洞庭山)决战,越王勾践大败,穷途末路之际只得选择投诚,范蠡也身在其中。
尽管身陷囹圄,但范蠡深知“人待期时,忍其辱,乘其败”。
于是他向勾践慨述“越必兴、吴必败”之断言。
并进谏:“屈身以事吴王,徐图转机。
”范蠡遂与勾践夫妇在吴国为奴三年,“忍以持志,因而砺坚,君后勿悲,臣与共勉!”三年后,范蠡与文种拟定兴越灭吴九术,苦身戮力,卒于灭吴,成就越王霸业。
吴王亡身余杭山,越王摆宴姑苏台。
复兴之日,欢庆之余,勾践拜范蠡为上将军。
但范蠡“以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且勾践为人,可与同患,难与处安”,乃装其轻宝珠玉,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辞职不干,一去不复返了。
范蠡辗转来到齐国滨海,更名改姓,“耕于海畔,苦身戮力,父子治产,居无几何,致产数十万”,相传,范蠡发现盐户制盐深坑中(今碱悦盐温泉)热气氲氤缭绕的温泉水,舀出来擦拭皮肤感觉神清气爽、身心疲劳顿时消失……因常沐浴盐温泉,范蠡身体康健,精力旺盛,延年益寿,虽三次散尽家财归隐,三次成巨富,成就一世英名。
千秋商祖范蠡,留给后人的经商之道,古今通用,受益无穷
千秋商祖范蠡,留给后人的经商之道,古今通用,受益无穷范蠡是春秋战国时的的人物,他的一生跌宕起伏,但是后来辅佐越王勾践复国,之后便开始经商。
范蠡经商更表现出了过人的才智,他一生三次散尽家财,被后人供奉为财神。
范蠡是春秋时期楚国人,因为不满楚国的政策,便出走越国,到了越国范蠡的才能发挥了出来。
越国的越王勾践很是器重范蠡,最终辅佐越王勾践兴越国,灭吴国,功成名就后退隐。
商圣范蠡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帮助越王勾践复国后,并没有选择享受荣华富贵,而是选择退隐江湖。
此时的范蠡没有过隐士的生活,而是去选择了经商。
范蠡做生意期间三次经商称为巨富,三散家财,为后人敬仰。
经商颇有建树的范蠡留下了最有名的一句名言就是: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这是一句千古名句,形容一个人失去了利用价值,就被杀掉或者落下个比别人更惨的下场。
这就好比说有的人只能共患难,不可共富贵。
越王勾践就是这样的人。
除此之外,范蠡还留下了很多经商的道理。
别看这些道理是两千多年前写下的,时至今日,这些道理依然受用。
得时无怠,时不再来;天予不取,反为之灾。
这句话告诉我们机会来了不要由于不决,要以最快的时间下决定,否则机会就会错失。
老天给你你如果不要,说不定反倒成了祸害。
范蠡留下的这句话至今仍然充满道理,我们要会用这句话当中的道理,否则就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千金之子,不死于市。
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这句话拥有一整段完整的段落,由于篇幅太长,就选取这一句话来说明其中的道理。
这句话的大意是家有千金的人不会犯法受刑,有身份的人不能死在公共场所。
现今引伸为拿钱买命,以利行贿之意。
做生意要的就是变通,这和《周易》中的思想有相似之处。
总之范蠡留下来的经商之道如今记载已经不多了,但是现在看来,这些道理至今仍然受用。
范蠡的经商之道及其对后人的启迪
一、前言19世纪以来的工业革命,推进了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造就了西方的发达国家,也衍生了一些著名的管理专家,这些专家大多出自经济发达的美国。
例如绩效管理专家彼得·德鲁克(Peter.F.Drucker)、世界质量管理之父朱兰博士(J.M.Juran)、日本经济腾飞的质量启蒙师戴明(W.Edwards Deming)。
这三位美国专家都有共同的特点:一是掌握或创建了经典的管理理论;二是身体力行,亲身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三是一直拼搏贡献到高龄,他们的学术思想和经营成就影响到全世界。
但是美国的发展历史只有两百多年,再往上追溯,就什么都没有了。
中国则不同,上下悠悠五千年的历史,深厚的文化积淀中,不乏具备上述美国专家三个特点的管理大师,其中春秋战国时代的范蠡,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
本文根据《史记》等历史资料的记载,从现代管理学的视角出发,就范蠡的经商之道、身体力行、高龄善举及其对后人启迪等内容,做一深入的探讨,以期推陈出新、古为今用。
二、功成名就弃官从商范蠡(公元前536年~前448年),字少伯,春秋末期楚国宛邑(今河南南阳)人。
其历史贡献,在《史记》里做了精彩的评述:“范蠡事越王勾践,即苦身戮力,与勾践深谋二十余年,竞灭吴,报会稽之耻。
北渡兵于淮以临齐、晋,号令中国,以尊周室,勾践以霸,而范蠡称上将军。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范蠡在68岁时,携带细软、家眷和门徒,果断出走,开始了20余年的弃政从商的峥嵘岁月。
三、经商之道及其对后人的启迪1.善于学习贵于应用范蠡善于向先人和老师学习治国经商之策。
他曾拜计然为师,计然是老子的弟子,是当时有名的战略家、思想家和经济学家。
范蠡向他学习了我国古代最早的商业理论,诸如“贵流通”、“尚平均”、“戒滞停”,范蠡将老师的治国经商经典融会贯通,著有《计然篇》。
在具体的经商实践活动中,范蠡创立或运用了“劝农桑,务积谷”;“农末兼营”;“人弃我取,人取我予”;“待乏贸易:夏则资皮、冬则资緆(细麻布);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侯时转物,逐十一之利”;“积著之理,务完物,无息币,以物相贸易,腐败而食之货勿留,无敢居贵”;“平粜各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等具体的经商管理之道。
浅析儒商范蠡的思想及当今影响
浅析儒商范蠡的思想及当今影响中国向来有重农抑商、重文轻商的传统,从古到今,商人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一直是一个不雅的概念,文人的价值观和商人的价值观对立,是中国文化所特有的现象,但随着一些深受中华传统文明影响的知识分子跨入商界,儒商概念、儒商行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崇尚和尊敬。
从历史上看,范蠡可为儒商第一人,本文仅以范蠡为例就儒商观念展开论述。
标签:义利观;儒商;诚信中华民族以其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尤其是经济发展思想在古代中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有些思想在当时是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的,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处于领先地位。
在17至18世纪对西方经济思想产生重大影响。
创造这些经济思想的商人不乏先贤,吴越时期的范蠡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
研究范蠡及其经济思想表明早在两三千年前西方国家的某些经济思想就在中国大地上产生了;而且,研究范蠡的经济思想,对我们当今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借鉴和启发意义。
一、范蠡其人及其儒商思想范蠡生卒年不详,字少伯又称范伯,楚国宛地(今河南省南阳市)三户人,是春秋末年越国大夫,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和大商人。
他辅助越王复国后,出于仁爱之心为维护刚刚结束战乱的越国的安定弃政从商,举家漂泊齐宋两国,居于山林乡野间,混迹于平民之间,自食其力,先后经营农林牧渔工商医药,依劳动发家致富,《史记》中载:“累十九年三致金,财聚巨万”,更难得的是他富行其德,扶危济困,重义轻财,高扬“诚信立本,厚德载商”的理念在商界美名远扬。
范蠡经商的最大特点是“依于仁”,这可以从几个方面看出:一方面他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他充分信任雇员、保证雇员应得的利益,因而雇员尽心尽意地去为他效力,这是个双方对等的关系,这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义利观”。
另一方面是助人为乐,史书载他在齐国“致产数十万”,在去齐前“尽散其财,以分与知友乡党”。
在陶“三致千金”后“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
“重义轻财、救济贫困”历来都是儒家所推崇的仁德之举之典范,范蠡则率先垂范,不仅济贫,还努力扶贫。
商圣范蠡经商有道
ISTORY 史鉴64档案揭秘范蠡经商的一套法则一直为后人所推崇。
在当下,商品质量、诚信缺失问题突出的时代,经商者更应该学习范蠡经商所奉行的准则。
»商圣范蠡 经商有道范蠡离开越国,放弃高官之位后迁徙多地,每到一地,都能够通过经商获得巨大财富。
最后,范蠡定居于陶,没出几年,经商积资又成巨富,遂自号陶朱公,当地民众皆尊陶朱公为财神,乃我国道德经商——儒商之鼻祖。
作为一名商人,范蠡有着自己的一套经商之道,艰苦奋斗、诚信经商、为富为仁等,时至今日,这些思想对于现代的企业很有借鉴价值。
慧眼择地 艰苦奋斗范蠡经商并不是盲目出击,而是经过精心选择地点,充分发挥自然环境的优势,以追求最好的经济效益。
他离开越国到齐国,齐国具有良好的从事生产的条件,为范蠡致富奠定了基础。
在齐地,他从事农业和海上经营。
到陶后,除了经营农产品他还倡导多种经营。
他曾向鲁国穷士猗顿传授致富经验:子欲速富,应当饲养五种牲畜。
他还提倡养鱼,《齐民要术》记载的《养鱼经》,据说这就是范蠡所作。
在现代,一个企业选择厂址,也会充分考虑落户地的区位因素。
如在选择门店位置时,人们就会考虑附近的人流量、交通等地理因素。
“生意要勤快,懒惰百事废。
用度要节俭,奢华钱财竭”。
范蠡在经商前期,经常带领全家人共同艰苦奋斗。
他从越国的上将军一下变为普通的劳动者,在当时官为本的时代,多少人都在仰慕高官厚禄,而范蠡却坦然改变自己的身份,选择埋头苦干,劳动致富。
这种以身作则,艰苦奋斗的精神在今天仍然给人启迪。
反之,哪些靠走歪门邪道敛财的行为虽然在短期能够有所收益,但却不能长久,通过艰苦奋斗创造的财富,才会心安理得。
把握行情 精准销售范蠡经商的首要目标是满足人们生活与生产的需要,这种需求不仅仅是多方面、多层次的,而且与时间、季节的关系也相当密切。
范蠡离开越国之后,来到了齐国海边,在这里建起了一个集农、工、渔、商为一体的海滨大家园,家园建好后,范蠡经常会去各地考察当地的市场状况,依据各地的市场需求,相应的将自己所有的货品对应销售,从而获得利润。
试论范蠡的经商理财之道
试论范蠡的经商理财之道摘要:范蠡是我国春秋末期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谋士和实业家。
他出身贫贱,但博学多才,胸藏韬略,年轻时,就学富五车,满腹经纶,文韬武略,无所不精,尤其他的商业与理财思想,素为后人称道。
本文试图通过对范蠡及其经商理财哲学的介绍与评论,使读者了解范蠡其人其道,及其对于当代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范蠡适时而动一、话说范蠡范蠡(前536-前448年),字少伯,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谋士和实业家。
范蠡出身贫寒,但聪敏睿智、胸藏韬略,年青时,就学富五车,上晓天文、下识地理,满腹经纶,文韬武略,无所不精。
公元前四九六年前后入越,辅助勾践廿余年,终于使勾践于公元前四七三年灭吴。
在越国期间,范蠡提出了一系列治国主张,与文种一起制定了所谓“灭吴九术”的战术方针。
其富国强兵,农末俱利的军事经济思想为越国休养生息,厚积薄发积聚了强大的势能。
既勾践灭吴,范蠡凭借超人的知人识时的智慧,意识到“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于是适时功成身退,泛舟五湖,隐姓埋名,凭借高超的经商理财智慧与豁达的处世哲学,他“耕于海畔,苦身戮力,父子始产,居无几何,致产数千万。
” (《史记•卷四十一》)后又仗义疏财,施善乡梓,急流勇退,三次散尽家财。
史学家司马迁称:“范蠡三迁皆有荣名。
”;史书中有语概括其平生:“与时逐而不责于人”;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其经邦济世和经商理财思想至今仍有很高的借鉴意义与价值。
二、范蠡的经商哲学范蠡被民间成为文财神,其高超的经商能力使其三尽家财,总能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不失时机地发现商机,采取行动。
司马迁说他“与时逐而不责于人”,研究气候、供求与商品价格波动的关系,把握到经济运行呈现一定的周期性,并能未雨绸缪,提前采取行动,貌似反常,实则智哉!(此所谓大智若愚耶?)范蠡经商,“时用而知物”,相时而动,掌握“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规律,主张“时贱而买,时贵而卖”,他提出“夏则资皮,冬则资绵,旱则资舟,水则资车”,“贱进如珠玉,贵售如粪土”,这种一反常态的经商理念再加上范蠡对出手时机的准备判断与把握,使他能在竞争还不太激烈,人们忧患意识尚不强烈的市场环境中脱颖而出,能够屡屡短期致富。
范蠡的经商之道及其对现代商界的启示
范蠡的经商之道及其对现代商界的启示范蠡作为中国甚或世界的第一代儒商,其经商之道为后人所推崇。
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的背景下,非但中国,而且世界都开始关注范蠡,不但关注他的为人、为官,而且关注他的为商。
那么,范蠡的成功给现代商界究竟留下哪些启示呢?本文将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范蠡成功的客观背景和主观条件(一)春秋列国不抑商是范蠡经商的前提条件。
春秋时期,列国军事割据,关卡重重,且各国的经济政策不一,这种情况应该说是不利于商品贸易的。
但各国内部在经济政策方面又都奉行农商并举,这对列国商业发展又是一个有利的因素。
宋国《左传》文公十一年记载:“宋公于是以门赏班,使食其征,谓之门。
”意即班因败狄于长丘,宋襄君就把关税像土地一样赠赐给功臣,由此可知农业和商业在宋国是被看得同等重要的。
晋国赵鞅在军功赏田的誓词中有:“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
”在这里,农、工、商是相提并论的,说明晋国也不抑制商业的发展。
春秋列国对商业的看重,是商业人才产生的土壤。
范蠡作为很有商人潜质的一代朝臣,在功成名就后激流勇退转而到商场上施展才华也势所必然。
(二)商业和城市互相促进为范蠡从事商业活动提供了现实的空间。
春秋前期,城市沿袭西周“前朝后市”的设置,日中为市,市罢而散。
此时,贵族和士家内的手工业起着补充城市商品交换的作用。
但春秋中期以后,城市发生了根本性质的变化,春秋后期,手工业逐渐从家内脱离出来。
鲁国大夫公父文伯的母亲敬姜欲亲以纺织,文伯日:“以歇之家,而主犹绩,惧干季孙之怒也——其以为歇不能事主乎?”说明当时家内的手工业已开始向市场延伸。
消费者所需的物品,可以在市场上买到。
随着城市消费人口的逐渐增加.刺激着城市商品生产和交换的扩大,使得从前以政治军事为中心的城市,逐渐有了商业性质的成分。
商业与城市相辅相成的发展,为范蠡从事商业活动提供了现实的空间,使他的致富成为可能。
(三)范蠡自身所具有的儒商素质是其经商成功的决定性条件。
被后世尊为商圣的范蠡智慧
被后世尊为商圣的范蠡智慧“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他在官场,可以扭转乾坤,挽一个国家狂澜于既倒;他在情场,赢得了当时绝代佳人的芳心,与之偕老;他在商场,三次成为首富,被后世尊为商圣、财神。
这位古人,在名利面前,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进退自如,以保全自身为根本,功名富贵的舍得,就在这先聚后散中,表现出人生的智慧,而给后人带来的则是人生哲理的启迪。
一是不争的人生智慧老子说:不争而善胜,夫唯不争,故无尤,无执故无失。
范蠡是复兴越国的首功之臣,但范蠡不争功,更不争权夺利,而是信奉“夫唯不争,故无忧”理念。
因为不争名利,所以越王伤害不了他。
范蠡一生中很多事都体现出他的“不争而善胜”,这就是无为而无不为的人生智慧,从大的方面讲,他不与社会争——取之于社会,还之于社会。
也许这正是范蠡被后人奉为文财神的原因之一。
二是功成身退的人生智慧“名成功隧身退,天之道,名与功,身之仇,功名就,身寂灭,故道诫之。
范蠡乘舟去,道意谦1信,不隐身刑剥,是其效也。
”《老子想尔注》。
吴越战争胜利后,范蠡及时身退。
范蠡在离开越国的时候,给文种写了一封信,劝他及时离开,文种不听,对越王勾践存有幻想,仍贪恋着官位,争竞的名利。
范蠡抛弃名利,得以全身而退,而文中却遭杀身之祸。
这是他“功成身退”的人生智慧。
三是体察细节的人生智慧越国君臣设宴庆功,群臣皆乐,唯独勾践面无喜色。
范蠡察此微末,立识大端:越王为争国土,不惜群臣之死,而今如愿以偿,便不想归功于臣下。
从细节处,范蠡察觉到了杀身之祸,而主动逃避。
四是祸福相生相随的人生智慧“祸兮福所依”祸福相生相随,范蠡深谙此道,最善于在福的顶端看到祸所伏,果断离开。
范蠡到了齐国,在齐国海边围垦种田。
齐国聘他为宰相,他有了“不祥”之感:“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致卿相,此布衣之极也。
久受尊名,不祥。
”在智慧的带领下,他立即离开了齐国,隐藏于陶地。
五是选择的人生智慧2范蠡选择陶地也是他人生智慧的体现,陶在古时处于各国之间,是一处与各国都不相干的地方,又是一个很有发展潜力的地方,它北临中原,南接吴楚,交通便利,正是个经商的好地方。
范蠡的七条经商之道,条条精湛,古今通用,教你如何变的富有
范蠡的七条经商之道,条条精湛,古今通用,教你如何变的富有把握行情,人取我予•尽可能满足人们生活中的需求,但是这种需求是复杂的,会随着时令、季节、社会行情等的影响,因此需要有很好的市场嗅觉,捕捉到商机,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让货等人,待乏贸易•范蠡运用农业丰歉循环论,来调节自己手头的物资,具体讲就是,要充分准备反季节的商品,比如:夏天准备毛皮大衣,冬天准备凉快的衣服,天气旱了就准备船,雨水多了就准备车。
核心原则是:让货等人,不能让人等货。
这样才能在市场上占据制高点,占据优势。
诚信经商,不求暴利•据《史记》记载,范蠡“侯时转物,逐十一之利”,这大意就是在贯彻中国传统思想中经商求“诚信”,求义的原则,而且薄利多销,不求暴利,日积月累,必成大富。
当今很多商人都秉承这一理念,李嘉诚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在他的办公室里挂着诚信两个大字。
因地制宜,多种经营•范蠡商业帝国中的每一个产业,都精心挑选合适的地点,充分发挥当地的优势,谋求最好的经济效益。
他离开越国后,来到齐,齐这个地方土地肥沃,于是范蠡主要发展农业;到了陶这个地方后,他看当地气候适合养殖动物,因此他教会当地村民,饲养多种牲畜,并且还提倡养鱼。
注重质量,不图侥幸•范蠡非常注重自己生成产品的质量,对于品质不好的产品,会让人吃掉,而不作为出售的货物储存,不去计较这些方面造成的些许经济损失。
其实现在很多企业也是这样,特别是互联网时代,督促了整个社会都在讲用户体验,讲以产品质量来定输赢。
埋头苦干,劳动致富•范蠡并没有因为之前自己是越国的上将军而不愿意劳动,相反他坦然面对这一切,埋头苦干,劳动致富。
这一点对于后世的我们是很有警醒意义的,试想我们作为再平凡不过的人,是不是应该像范蠡那样多一些埋头苦干的精神,才能闯荡出一番事业。
尽散其财,富好行德•范蠡是中国最早的慈善家,他将钱财分给穷人和自己的远房兄弟,受到了人们的高度赞扬,现如今这些企业家每个人基本也都有自己的慈善基金会,用于关注公益事业,回馈社会。
范蠡经商之道
范蠡经商之道1、因地制宜,多种经营。
范蠡搞经济不是盲目出击,而是精心选择地点,充分发挥自然环境的优势,以求最好的经济效益。
他离开越国后,来到齐,具有良好的从事生产的条件,为范蠡致富奠定了基础。
在齐地,他从事农业和海上经营,到陶后,除了经营农产品还倡导多种经营。
他曾向鲁国穷士猗顿传授致富经验:子欲速富,应当饲养五种牲畜。
他还提倡养鱼,《齐民要术》记载的《养鱼经》传说就是范蠡所作。
2、注重质量,不图侥幸。
范蠡和计然提出一套积著之理,就是贮存货物的原则。
他说:积著之理,务完物,无息币,以物相贸易,腐败而食之货勿留,无敢居贵。
重视货物质量,资金要流通,不图侥幸获利。
3、把握行情,人取我予。
范蠡商业经营的最主要目标是人取我予,即满足人们生活与生产的需求,这种需求不仅是多方面、多层次的,而且与时令、季节的关系也很密切。
他能把握时机,能提供市场最需要的东西,当然就会立于不败之地。
4、让货等人,待乏贸易。
范蠡运用农业丰歉循环论,调节物资,进行待乏贸易,具体说,就是夏则资皮,冬则资緆(细麻布),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所谓待乏原则就是让货等人,不要让人等货。
要准备别人所没有的或想不到的,这样才能在市场上占据制高点,占据优势。
范蠡5、诚信经商,不求暴利。
范蠡经商,不仅善于抓住时机,并且不追求暴利。
《史记》记载,范蠡侯时转物,逐十一之利。
这是非常人性化的主张,符合中国传统思想中经商求诚信、求义的原则。
而且薄利多销,不求暴利,细水长流,日积月累,必成大富。
这是范蠡成功的秘诀之一。
6、埋头苦干,劳动致富。
范蠡充分利用齐地的资源和环境,带领全家人艰苦奋斗。
他从越国的上将军一变而为普通的劳动者,在官为本的时代,多少人仰慕高官厚禄,而范蠡坦然改变身份,埋头苦干,劳动致富,对传统观念做出了大胆的挑战,仅此一点对后人的启迪是极其深刻的。
7、尽散其财,富好行德。
范蠡经商思想中最可贵的是富好行其德。
《史记》记载,范蠡在齐致富后,就曾尽散其财,以分与知友乡党;后来经商,十九年中,三致千金。
富而行其德的范的启发
富而行其德的范的启发
1.捕捉商机。
范蠡有着非常灵明的嗅觉和捕捉商机的头脑,他把产
量多的地方的商品运到产量稀少的地方去卖,这样可以赚取其中的高额差价,而且这样又利国利民。
2.提前做好充足准备。
这个对于我们现在来说还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范蠡在做生意的时候总是提前把货物资本准备好,充足充分。
比如说,春秋两季节的产品和夏冬所需要的是不一样的。
冬天缺乏棉被,夏天缺乏丝绸之类的。
如果到了冬天已经来临的时候,再着手准备必然会措手不及,所以在根本就不需要棉被的时候,就应该提前预备。
3.诚信。
这一条相信自古以来皆是如此。
如果没有诚信,只有欺诈
和被逼的伎俩,虽然经营可以获得一时之利,但是却难以长久。
我们想要获得长久的利益,那么坚持诚信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4.布施于民,慈善为本。
这一条就相当于今天的做慈善了。
很多民
营资本家都热衷于做这个。
在攫取到巨大财富之后,他们会愿意拿出自己的份额重新投入到社会中去,去帮助社会的人。
商圣范蠡为人处世之道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商圣范蠡为人处世之道永远值得我们学习春秋后期在今天江苏北部、安徽一带有一个国家,那里的君主起用了一个能人,使得国家由近乎灭亡却得到复兴,最终竟打败了强大的对手,因而闻名于各国。
就在这位能人功成名就,即将红得发紫之时,他毅然放弃所有的功名、爵位,离开了这个国家,真有那种“粪土当年万户侯”的豪迈气概。
离开之后,他下海经商,从头开始。
父子几经努力,没太长时间,又竟然发家致富,成为当地难以匹敌的富人。
有的国家又慕名请他为相国,就在他任期届满之时,他将资财分散给他人之后,又去了外地定居。
他既不恋权位,又不贪钱财,还事事做得成功,真正是一位奇特的人,被后人尊称为“商圣”。
这个人就是具有高智商的范蠡,他所辅佐的君主就是越王勾践。
一、既有预见,又敢面对春秋后期在今天江苏、上海一带有个国家叫吴国,与当时的越国是相邻的国家,但是这两个国家的关系一直不好,越王允常与吴王阖庐常常是矛盾不断。
允常病逝之后,儿子勾践继位,成为了新的越王。
范蠡,字少伯,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生卒年月不详。
他随朋友文种来到了越国,两人都做了越国的大夫,经常为越王勾践出谋划策。
吴王阖庐看到勾践刚刚继位,没有什么经验,越国又处在治丧期间,觉得有机可乘,便发动对越国的战争。
他没想到碰到的对手勾践并不那么好对付。
据《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载:“越王勾践使死士挑战,三行,至吴阵,呼而自刭。
”这“死士”有两种解释,一是说越王勾践组织了敢死队,一是说组织了一批犯人,总之让这些人排成三行,直向前冲,一直冲到了吴国军队的阵地之前,他们大声地呐喊,接着一个一个地自杀。
吴国的军人不知道这是为什么,会要干什么,正看得目瞪口呆,十分惊诧之时。
后面的越军一拥而上,将吴军打了个措手不及。
吴军中计,十分慌乱,一下子就溃不成军,在檇李(今浙江嘉兴一带)遭到了大败,连吴王阖庐都被箭射伤。
阖庐又羞又气又恨,很快就不治而亡。
临终之时,阖庐很沉痛地对儿子夫差说:“一定不能忘记这仇恨啊!”夫差当上了新的吴王,他一直没有忘记父亲的临终嘱咐。
范蠡经商七则,做生意必读,领悟了的人都发财了!
范蠡经商七则,做生意必读,领悟了的人都发财了!范蠡经商七则1、德为立身图强之本在现代社会中,像范蠡那样笃信诺言,处顺境不骄,于逆境不疑的为人品格已经弥足珍贵。
甚至按照现在的一些价值观来看范蠡的表现只是一种愚忠,其实不然,范蠡的这种品德不仅换来了伙伴的信任,也换来了对手的崇敬,具有这样人格魅力的人,在有聪颖的智慧,怎么可能不成大事呢?我们今天的企业中,不乏因为个人德行的缺失而制约了企业发展的领导者。
2、大道自然,顺势而为范蠡不管经营贸易、还是经营农业、养殖等,都可以赚大钱,陶朱公总结出了很多经营方略,其精髓特点为:顺应自然环境与趋势,预测事物发展规律,而后,借其力,驱其势。
3、晓利害,知进退我们今天的企业领导者不缺乏逆境中奋起的精神,但是往往冲过艰难险阻,却倒在了胜利与荣誉面前。
尤其一个企业发展到了一个相对的规模后,领导者头脑是否冷静,目光是否敏锐就变得十分重要,更重要的是在荣耀与利益面前是否能说服自己,晓厉害,知进退,有所为之后冷静的分析,应该何所不为,“不为'往往是成就企业基业长青的重要因素。
4、贵贱复反,贱买贵卖范蠡认为,货物的时贱时贵是会有一定规律的,五谷贱贵在一定条件下会向相反方向转化,物极必反,物之多少,价之贵贱,会向其反面转化。
他运用计然“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的观点经商,看到市场上某种货物上涨,就会刺激人们生产出更多的这种货物,生产这种货物过多了,卖不出去,价格就会跌落下来,反之亦然。
5、加速周转,行如流水范蠡主张在增加储备的同时,应力求加速周转,要求“无息币”。
他信奉计然“财币欲其行如流水”的观点,认为商品、货币在市场经营中应该像流水似的畅顺,快速周转。
所以,他主张“不敢居贵”,薄利多销、快销,加速商品、货币在流通领域的周转。
6、舍得花钱,而非守财奴曾经位居高官的范蠡懂得不同事情的轻重缓急,不像一般商人挣了辛苦钱便舍不得花。
范蠡最后一次散尽家财传说是为了救儿子的命。
传说他的次子因杀人而囚于楚国,范蠡便散尽家财,派其他儿子去楚国斡旋。
范蠡给我们的启示
范蠡给我们的启示范蠡是春秋时期吴国人,他是人才出众,不但善于经济管理,还精通战争策略,成为了吴王夫差的重要谋士。
但范蠡不是一个纯粹的功利主义者,他更注重的是个人修养和道德修养,他认为,只有一定的人生修养,才能卓有成效地为国家和自己服务,这是范蠡给我们的启示。
第一、勤奋与专注是成功的关键范蠡年轻时就有文采,常在闲暇之余弦研习经文史籍。
他曾经在一座小岛上隐居十年,一心研究湖泊潮汐,最终发明浮法捕鱼。
范蠡不怕辛苦,不懈追求知识,深入细致的研究让他最终成为了卓越的谋略家和管理者。
第二、诚实正直才能获得信任范蠡广受君王信任,主要是因为他一直保持诚实正直的品质。
他能洞察人情,了解民众疾苦,以至于夫差能够完全信任他处理政务,让他能在吴国扮演重要的角色。
第三、实事求是是决策的核心范蠡在执政期间,总是以实事求是为核心,让吴国稳步发展,留下了良好的政绩。
他不仅仅注重经济和军事,还加强了教育、法律和地方之间的联系,创造了一种在政治上、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教育上都得到很好平衡的政治生态。
第四、温和宽容是对事业的保护范蠡在管理吴国期间,能够保持温和、宽容的态度。
他能够容忍异见,妥善处理纷争,这种宽容能够让他的事业长盛不衰,为吴国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第五、人生修养才能达到最高层次范蠡安贫乐道,不愿为功名利禄而获得权力。
他追求心灵上的充实和宁静,他深信,只有从内心上彻底提升自己的人生修养,才能把自己的心理和事业都维持得更坚挺,这是范蠡给我们最珍贵的经验和启示。
总之,范蠡的成功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他不仅具有才干和智慧,更有追求高尚品质和人生价值的决心。
他的成功故事告诫我们,只有相信自己,发挥自己的长处,迈步向前,我们才有机会成为真正的成功人士。
范蠡经商法则
范蠡经商法则范蠡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商人和政治家,他以其出色的经商能力和商业智慧而闻名于世。
范蠡经商法则是他在经商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原则,这些原则至今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范蠡经商法则的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诚信为本范蠡经商法则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诚信为本。
范蠡认为,经商之道在于信用,只有建立起良好的信誉才能赢得客户的信任,才能持久经营。
他强调自己的商品必须质量过硬,价格公道,绝不欺诈,这样才能树立起可靠的形象,赢得顾客的口碑。
二、注重市场调研范蠡认为,经商必须注重市场调研,了解客户需求和市场动态。
他常常亲自深入市场,与顾客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喜好,以此为依据来调整自己的经营策略。
范蠡认为,市场调研是经商成功的关键,只有适应市场需求,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灵活应变范蠡经商法则中还有一条重要原则是灵活应变。
范蠡认为,市场环境变化快速,经商者必须具备灵活应变的能力,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及时调整经营策略。
他强调经商者要不断学习和创新,时刻保持对市场的敏感度,及时调整自己的经营思路和方式,以适应市场的变化。
四、合作共赢范蠡经商法则中强调合作共赢的原则。
范蠡认为,合作是商业成功的关键,只有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才能实现互利共赢。
范蠡经常与其他商人合作,共同开展业务,通过合作的方式实现资源共享和风险分担,最大程度地提高经营效益。
五、注重品牌建设范蠡经商法则中还强调了品牌建设的重要性。
范蠡认为,一个有声望的品牌是经商成功的基础。
他注重打造自己的品牌形象,以高品质的商品和优质的服务赢得顾客的认可和喜爱。
范蠡认为,品牌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只有建立起强大的品牌,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范蠡经商法则是范蠡多年商业经验的总结,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诚信为本、注重市场调研、灵活应变、合作共赢和注重品牌建设是范蠡经商法则的核心原则。
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古代,也同样适用于现代经商。
只有遵循这些原则,经商者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
范蠡的管理思想
范蠡的管理思想范蠡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在多方面获得巨大成功的智谋之士,他在商业方面的成就使他在身后获得“商圣”的殊荣。
盘点他的商业管理智慧,会给我们带来深刻的启示。
一、超前的思维范蠡管理思想的高明之处还在于,他能够以超前的思维处理商业活动。
范蠡把商品分为谷物和非谷物,即农和末两大类。
谷物是最基本的商品,不仅关系着人生的生存和幸福,而且直接决定着非谷物商品的贵贱即价格走向。
“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
”“物之生,谷为贵。
”(《越绝书·枕中》)“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
末病则财不出,农病则草不辟。
上不过八十,下不过三十,则农末俱利。
”(《史记·货殖列传》)如果斗米只值二十钱,谷价太贱则伤害农民和农业;反过来,斗米贵达九十钱,非谷物商品价格太贱,则伤害工商业。
只有将谷物价格控制在合理的幅度,才能使农末俱利。
在此基础上,范蠡提出了他的著名的“贸易待乏论”,即“水则资车,旱则资舟”(《史记·货殖列传》)就是说,商业经营,不能只关注当下的需求,真正的高明,是以未来的需求为出发点而预先储备物资,水灾时预先储备水灾之后的急需品车,旱灾时预先储备旱灾之后的急需品舟,夏天要预先储备冬天的物资皮毛,冬天要预先储备夏天的物资葛麻。
这便是“人弃我取,人取我予”的方针。
“待乏”的思想是一种商业经营的理念,也是总的指导思想,它建立在各种宏观预测的基础上,或者说,以宏观预测为前提。
在具体的商业运作中,范蠡还提出了三个原则:第一,善于“时断”和“智断”。
时断既是对天时的把握,也是对具体的商业时机的判断;而智断则是对商品价值以及市场行情的准确判断。
“时断则循,智断则备,知此二者形于体,万物之情,短长逆顺,可观而已。
”(《越绝书·计倪内经》)第二,务完物。
完物,是指商品完整质量好。
对于商业经营者而言,应当尽可能去掌握高质量的好商品,才能够立于不败之地。
第三,无敢居贵。
范蠡主张“货无留”、“无息币”,就是说,无论商品还是货币,都不要停留在手中,不要老等更高第的价格,而应当使它们“其行如流水”,周流不息,这样才能获取更多的利润。
范蠡对现代人的启示意义
范蠡对现代人的启示意义南阳有“五圣”,其中范蠡称为'商圣'。
学术界多探究范蠡的经济思想与经商之道,民间更多的人则像膜拜财神一样膜拜范蠡,以求经商好运,财源滚滚。
范蠡经商有道,堪称“商圣”,这自然不错,但把范蠡仅仅定格为“商圣”,那是小觑范蠡了!现在很多人崇拜范蠡,是因为觉得范蠡是成功人士:为官则做到上将军,为商则富甲天下,娶得又是天下最美的女子——西施,而且家庭美满,教子成功,得享高寿,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权势,地位,金钱,美女,健康等等,都占全了。
这正是现代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东西。
我觉得如果这样看范蠡,未免太肤浅,太世俗,太功利了。
如果真如史书记载,那么范蠡堪称古今中国第一高人,一位最人格完美,智慧超群的人。
如果有人可比的话,我想到一个人,那就是美国的首任总统华盛顿。
太史公司马迁评价范蠡“余纵观上下千年,及范蠡万一者,未尝有之,美乎哉,旷世之范蠡!”今天暂且不论范蠡的文韬武略,旷世奇功,也不谈其营商之道,处世哲学,忠贞爱情,朋友情谊,就谈谈范蠡对现代人的启示意义。
有三条:为人不忘本,为官不恋位,为商人不贪财。
这三句话说来容易做着难。
范蠡能够做出典范,首先因为范蠡有哲学信仰。
范蠡曾留下过:“天道盈而不溢,胜而不骄,劳而不矜其功”等许多哲理名言,表明他深通天道,人道,地道,并以此指导,约束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其次范蠡灵魂强大,人格完美,无欲则刚。
我们学习范蠡要从根本学起:一要学范蠡的哲学思想,要懂得并顺应天道,地道,人道;二要重视修养自己的智慧品格;做有道德,有操守的正人君子。
总之,我们要以范蠡引以为豪,更要把范蠡作为一面镜子,时刻放置在心头,指导警示我们的思想行动和为人处世,使我们人格不断趋于完善,永远保持做人的本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如是,商业如是,各个行业都如是,只有识别顾客的需求,开发新产品来满足顾客需求,才能创造顾客,才能取得优异的绩效。
他把别人不要的长长短短,粗粗细细的竹子买下来,把粗的做成农具的柄,细的削薄做扫帚。他把别人不要的长长短短,粗粗细细的芦苇买下来,把芦花扎成扫帚。芦杆编成芦帘,拣粗的压扁织成芦席。他把别人不要的货劣价低的树桩买下来,把小的树桩做成木榫,大的做成砧板,长的做成棒槌。据说他还是酱的发明者;还曾改进了陶器制作技术,是造缸的能手,被太湖一带的工匠们尊称为“造缸先师”。
5.诚信经营质量为本
自古以来,“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史记·货殖列传》)经商就是为了获利,但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范蠡经商,讲究诚信为本,所谓诚信为本,首先要货真价实,价实就是薄利多销和买卖公平。货真,就是商品要有适用的使用价值,具体体现为质量。范蠡非常重视商品的质量。
但是美国的发展历史只有两百多年,再往上追溯,就什么都没有了。中国则不同,上下悠悠五千年的历史,深厚的文化积淀中,不乏具备上述美国专家三个特点的管理大师,其中春秋战国时代的范蠡,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
本文根据《史记》等历史资料的记载,从现代管理学的视角出发,就范蠡的经商之道、身体力行、高龄善举及其对后人启迪等内容,做一深入的探讨,以期推陈出新、古为今用。
3.贱买贵卖薄利多销
经商之道在于贱买贵卖薄利多销,而这一原则的感悟和把握,也经历了很长时间。范蠡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明确了“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财币欲其行如流水” (《史记·货殖列传》)的道理。
就是说,物价高到极点就会下降,下降到极点就会上升,所以价格高的时候应当出手,而价格低时应当买进,这样才能加快资金的流转,取得较好的收益。
但是如何能在变化莫测的市场中,加快贱买贵卖的周期,顺利地买进来卖出去,使资金流转起来,必须靠薄利多销和公平交易来支持。范蠡对这一点看得非常清楚,并积极地身体力行。
《史记·货殖列传》载:“候时转物,逐什一之利。居无何,则致资累巨万。”
“逐什一之利”就是只想得到10%的利润,在那个历史时期,商品10%的利润率是非常低的,因为,那时运输极其不方便,成本很高,战争和匪患使经营风险很大,做生意的人很少,因此价格偏离价值的幅度很大,而且,从当时的经济发达情况分析,还没出现利润率精确的计算方法,因此,范蠡赚取10%的利润应该是毛利率。这样低的利润率却能使范蠡迅速成为巨贾,主要是薄利多销的结果,因为价格便宜,所以交易数额巨大,这样总体的利润额还是很高的。同时商品销售快不积压,减少了仓储成本加快资金周转,如此运转下来,才使范蠡“致资累巨万”。
一、前言
19世纪以来的工业革命,推进了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造就了西方的发达国家,也衍生了一些著名的管理专家,这些专家大多出自经济发达的美国。例如绩效管理专家彼得·德鲁克(Peter.F.Drucker)、世界质量管理之父朱兰博士(J.M.Juran)、日本经济腾飞的质量启蒙师戴明(W.Edwards Deming)。这三位美国专家都有共同的特点:一是掌握或创建了经典的管理理论;二是身体力行,亲身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三是一直拼搏贡献到高龄,他们的学术思想和经营成就影响到全世界。
历史上对范蠡的评价,也多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谋略方面,如班固《汉书·古今人表》中范蠡被列为九等人的第三等——智人。上面是圣人和仁人。智人,即有智慧有谋略之人。三国时刘邵在《人物志》中则把范蠡列为术家。说:“思通道化,策谋奇妙,是谓术家,范蠡、张良是也。”古往今来,许多人都把范蠡看作是既有理论建树,又有丰硕成果的高人看待。
他根据人们的需要,开发出各种商品,投放市场后,满足了多方面多层次的消费者需求,当然他也会得到丰厚的回报。
当今盛世,人们对商品的需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复杂,所以要想经营成功,必须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把市场调查和产品开发放在第一位,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例如大连船舶重工生产的巴拿马型油轮,因为要通过狭窄的苏伊士运河,所以船舶的长、宽、高和吃水深度都有严格的规定,船舶的载重量,国际上通常都在六万吨以下。面对这种无可奈何的状况,石油输入国和船东,都有一个强烈的需求和期望,能否让船舶的单船载油量,再增加几千吨或更多。这样不仅可以降低运输成本,而且还可以规避中东随时中断供油的风险。
同时他根据调查的信息和经验,对未来的市场作好预测,他主张“夏则资皮,冬则资絺(细麻布),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意思就是在夏天做皮草的生意,冬天做布匹的生意,发生水灾时做车的生意,在旱灾时做船的生意。这种超前市场的生意,没有人竞争,成本比较低,而机遇来到时,收益往往比较高,因为,冬天人们要买皮草,夏天要布匹,水灾来临时要用船,水灾过后人就会用到车,必然导致这些商品的稀缺和价格上涨。范蠡正是通过这种市场预测来超前生产和采购,从而取得了丰厚的收益。
最后选择的地点是陶,就是今日的肥城陶山。陶山东邻齐、鲁,西接秦、郑,北通晋、燕,南连楚、越,居于“天下之中”,确为“诸侯四通”,是个理想的经商之处。范蠡根据时节、气候、民情、风俗等,转运货物,“人弃我取,人取我与”(《史记·货殖列传》),顺其自然,待时而动。过不多久,陶山就成了繁荣的经贸之城,当然范蠡也成了大富翁。
范蠡不仅这样说,而且也是这样做的,所以他能在商海中发财致富。
贱买贵卖的操作,要把握好商机,商机变化莫测,有时转瞬即逝。范蠡主张“能敏捷,犹豫不决,终归无成”。关键时刻应该当机立断,迅速抉择或买或卖。再如“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在商品价格高位,他人奇货可居时,范蠡却将货物如粪土一样抛出,反之在商品价格低迷时,收购货物如珠玉而不厌其多,可谓“能知机,售贮随时”、“买卖随时,挨延则机宜失”。(《陶朱公商训》)这种放得开、收得拢的大家气派实属巨商大贾所独有。也是千百年来经商致富的宝典。这些经验被后人归纳整理,形成了《陶朱公商训》流传至今。
顾客购买商品,实际上是购买商品的使用价值。如果商品质量有问题,性能不好,不能满足顾客的需要,肯定这种商品不会再有顾客问津。这一点范蠡有相当深刻的认识。他说:“积著之理,务完物。”(《史记·货殖列传》)经商的目的是为了增加财富,但不能以假冒伪劣的商品骗人,经营的商品一定要有上好的质量,也只有如此,才容易出手,取得信誉,才能开拓出更大的市场。
4.识别需求开发市场
范蠡经商,善于掌握各种信息,善于分析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求,并根据这些信息来预测市场,开发出各种商品满足人们的需求。
范蠡离开越国来到齐国,安顿好自己的家园以后,便带领家人及奴仆到附近的蓬莱及齐鲁以东各地考察年景和商贸情况。每到一处,他都要了解那里的社会现状、历史、地理、风俗、人情、物产、物价、商品产地及供需量。回到海滨后,他根据在各地掌握的市场信息,把自家生产的各种皮货、绢、纱、绸、缎、食盐等,用车运往各地销售。
选择经商环境,在当今也很重要,超市和大型的商场都选择在交通方便人流密集的场所。交通方便可以使物流通畅,人流密集会形成庞大的顾客群,是货物流通和满足需求的必要条件。当然现在也可以采用交通手段来改造这些环境,例如日本把超市建在远郊,但是却为此修了一条专用的铁路,使远郊变成了交通方便和人流密集的场所。抢滩中国的世界各大超市,例如家乐福,他们在一些大城市设置免费汽车专线,直通城市的远郊,便是改善了地处城市之中的经商环境,这些宝贵的经验,很值得我们经商抉择时参考。
现如今贱买贵卖道理,已经被诸多经商人士所知晓,但是操作起来却不尽然。许多商业决策者就是因为贵不出贱不进而失去商机,股市中实践贱买贵卖者收益丰厚,但是相当多的人做不到这一点,坐失良机割肉亏损。
薄利多销的道理大家都明白,但是很多人往往不能实践。当初,沃而玛的创始人山姆·沃尔顿(Sam Walton)决定将分销店创建成折扣店,实施薄利多销的时候,许多股东都因为不看好而退出。其实沃而顿正是通过薄利多销而把沃而玛从美国推向了全世界。我们国家的苏宁电器和国美电器等大型商业企业,也是靠薄利多销站稳脚跟发展到全国的。要想把企业做大做强,薄利多销是不可人们敬仰他的人品和商德,尊称其为陶朱公,并将其经商秘籍整理成《陶朱公商训》,其中,描述了范蠡关于靠检验来保证商品质量的思想。
2.选择环境适宜经商
范蠡弃官从商,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下海,风险很大,他必须选择适宜的地点和环境。
他首选的地点是海滨,“范蠡在东海之滨,治产业,有积蓄。然后,桴海至齐。”因为海滨资源丰富,既可农耕,又可鱼盐,还可以做生意,可以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的优势,取得最好的收益。所以他先是在东海之滨,后到齐国也是先在海边发展。因为他在海滨经营有方,成为富翁。
在具体的经商实践活动中,范蠡创立或运用了“劝农桑,务积谷”;“农末兼营”;“人弃我取,人取我予”;“待乏贸易:夏则资皮、冬则资緆(细麻布);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侯时转物,逐十一之利”;“积著之理,务完物,无息币,以物相贸易,腐败而食之货勿留,无敢居贵”;“平粜各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等具体的经商管理之道。
二、功成名就弃官从商
范蠡(公元前536年~前448年),字少伯,春秋末期楚国宛邑(今河南南阳)人。其历史贡献,在《史记》里做了精彩的评述:“范蠡事越王勾践,即苦身戮力,与勾践深谋二十余年,竞灭吴,报会稽之耻。北渡兵于淮以临齐、晋,号令中国,以尊周室,勾践以霸,而范蠡称上将军。”(《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在满足人们需求的各种商品中,有些特殊的商品,例如海鲜品、蔬菜和水果等,它们要求保存条件好,交易流转快,否则就容易腐败变质。范蠡主张:“以物相贸易,腐败而食之货勿留,无敢居贵。”(《史记·货殖列传》)对这些易腐烂,不能较长时间储存的商品,不要追求高利润而延误了出售的时间,有了适应的利润就应及时抛售。这样可以保证这些特殊商品的质量,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
范蠡经商的宗旨是“人弃我取,人取我与。”他善于细心观察,开发出各种商品来满足人们的需求。